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老舍的语言幽默

老舍的语言幽默

老舍的语言幽默
老舍的语言幽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语)。伟大的作家都是出色的语言艺术大师。老舍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的一部“教科书”。张清常先生曾认为老舍的语言是“提炼过的,艺术性的有丰富表现力的精粹国语”,并认为他在探索并推动中国新时代的文学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①和老舍同时代的著名作家冰心也说:“我感到他(指老舍)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传神生动的语言,充分地表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本地风光;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愤和辛酸,向往和希望……每一个书中的人物都同他或她的最合身份,最地道的北京话说出了旧社会给他们打上的烙印或创伤。这一点是在我们这一代的作家中独树一帜的”②研究和回顾本世纪来的文学创作和语言发展,老舍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靠而且充满生命激情的语言范式。无论从口语艺术、遣词造句特色,还是意韵俱全的形象描写,多姿多彩的修辞。或者人其作品所展现的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心理都是让一个有良心的后来者在欣喜惊叹之余惭愧不已,倍感肩上责任之重。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或者更早些),到今天止,研究老舍的相关专著或文章已不胜历数了。虽然其系统性还有待加强,但研究老舍似乎已走到了需另僻蹊径的阶段。笔者才疏学浅因为热爱文学画作曾从语言学角度老舍作品进行过一些粗线条的梳理。笔者认为以纵向的无时的方向来看,老舍一学语言经历了一个由实录到提炼,由铺张到凝重的艺术化过程。1922年,老舍短篇小说《小铃儿》发表,我们还可以看出它的试验的影子。到1925年,《老张的哲学》,老舍的语言风格就初见端倪了。此后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说面世,到六十年代《正红旗下》,老舍文学语言已炉火纯青。这过程中体现了老舍对白文的探索过程。“老舍早年的作品似乎是把注意力放在从北京土提炼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他后来的作品似乎就是有意识地在使北京话向普通话靠拢得更近,水浮交融”③老舍对国语的探索,从张先生这一论述就可见一改五。从横向来看,老舍坚持了他语言的民族性、艺术性和独创性。这些也已有相关论证④在此不赘述。让笔者感慨良深的是老舍先生幽默的语言艺术。就这一方面来讲,前面也已有专家反复论述过了。但笔老在此仍不惜浪费笔墨,是欲通过对老舍诙谐幽默语言艺术的分析来探求他幽默语言艺术的构成和形成方式,以期有些新的发现。

曹禺先生曾说: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是今天中国任何作家所没有的。美国的马克?吐温以其幽默在美国和国际上享受那么崇高的地价,那么我们的老舍生也是可以和之媲美的。⑤虽然曹禺先生在此只突出了老舍的幽默,但实际上,当时中国的一大批作才都有着幽默或滑稽,讽刺的风格。虽然在“幽他一默”方面老舍独树一旗,但透过鲁迅、钱钟书、梁实秋等先生的作品,我们事实上可以发现那个时代文学家们所崇尚的语言风格。无疑,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老舍出生于一个下属旗人家庭,自小生活在北京。幼时身体赢弱,童年性格抑郁寡欢。就心理学方面分析,有过这种个性经历的人善于创造一种冷幽老舍擅母演讲,喜欢如相声,快扳之类的民间艺术,又受英国幽默大师狄更斯的影响,因此使他一下笔就以“幽默辛辣的特色震动了文坛。”被人们誉为“幽默小说家。在此后的创作中,老舍虽在某段时间曾“故意禁止幽默”但不久就认为自己“是个爽快的,教我哭丧着脸讲严重的问题和事件,我的心就沉下去,我的话也上不来”幽默一直必是老舍文学语言一大特色。老舍认为幽默是执有同情的理解之心的人,运用智慧,聪明和技巧创造的使人发笑而富于教育意义的作品。⑥譬如:

“说起‘胡涂’来,我近几日非常的高兴,因为在某画报上看见一段文字——题目是老舍,里面有这么两句:‘听说他的性情非常胡涂,抽经抽得很厉害。从他的作品看来,说他性情胡涂,也许是很对的。’‘抽经’的‘经’字或者是个错字,我不记得曾抽过《书经》或《易经》。至于‘性格非常胡涂’在这个年月,是很不易得的夸赞。”⑦

这就是老舍式的幽默。“他主张幽默须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幽默的作家也必须有极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有极强的正义感”,“决不褊袒自己”⑧樊骏评价老舍说:“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和地位”⑨可

见幽默特色于老舍作品的重要地位。老舍笔下的幽默是以不同的技法表现出来的。我们试着从这方面来进入老舍多姿多彩的语言世界。

一、语言要素的变易技法

语言里语音、语义以及词汇、句子、标点等都有着它们应遵循的语法规则,以维持语言系统的平衡。但老舍常通过打破语言表达常规自造一个“非凡”的言语体系,从而幽他一默。

1、语用错位,幽默俏皮

①张大嫂一边刷洗家伙,一边落泪,还不敢叫丈夫看见,收拾完了站在炉前烤千两个湿眼睛。(《离婚》)

②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教什么?拿开水浇吧!”(《断魂枪》)

③谁也没看重这个老人:小千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隐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断魂枪》)

④他一哭,六只小脚全往这儿跑。纪妈先到,太太居中,刘妈殿军。(《牛天赐伟》)

①句中“烤干两只湿眼睛”是事理错位,眼睛如何去烤干?但张大嫂那害怕而又无可掩饰的举措让人感觉生动无比,产生一种致笑的伤戚。②句中沙子龙借“教”和“浇”在口语中同音,把“教”错位成“浇”,使整句话的意义发生转移,俏皮而逗笑。③句中对老舍那黑不溜鳅的形象进行了细致刻画,用“扛”字更显老舍的干瘦和他头发的枯燥。④句用“殿军”带动平平凡凡的“先到”和“居中”使它们的意义滑向威猛雄壮的一面,却被用来修辞“六只小脚”。两相对照,让人忍俊不住。

2、易境易色,幽默活泼

①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把眼睛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照常办公。(《离婚》)

②张大哥知道的,大嫂也知道。大哥是媒人,她便是副媒人。(《离婚》)

③自由轻快的走出去,穆女士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女子几天的学! (《善人》)

④一条不很高的鼻子,因为脸上不很胖,看着高矮正合适。嘴唇儿往上兜着一点,和他笑迷迷的眼睛正好联成一困和气。(《二马》)

⑤两个人在德胜门关里找了一个小绾,老张怒气填胸,把胃的容量扩大,越吃越勇。直到“目眦尽裂”、“怒发冲冠”!(《老张的哲学》)

①句里讲右眼在履行坐班制,②句里媒人也要经由大选决出正副,③句里死了人还得找出名正言顺的“理由”,④句鼻子仿佛有了某种地平线上的海拔意义,眼睛和嘴唇互相作秀,⑤句中把人的胃和人本身拉开距离,像是在做一种把人拆开分成部件的工作。本来每一个词都有它约定好的语境,有它比较稳定的语体特征。但在老舍笔下,既改变了它们最经常出现的语境(语域),也改变了它们本有的语体色彩。从而显得活泼诙谐,引人发笑。

3、逻辑离奇,幽默滑稽

①她长着一部小黑胡子,挺软软挺黑挺长;要不然伊牧师怎么不敢留胡子呢,他要是也有胡子,那不是有意和她竞争吗!(《二马》)

②他真爱中国人:半夜睡不着的时候,总是祷告上帝快快的叫中国变成英国的属国;他含着热泪告诉上帝:中国人要不叫英国人管起来,这群黄脸黑头发的东西,怎么也升不了天堂!(《二马》)

③他把字典在夹肢窝里一夹,嘴里哼唧着“A?Noun is……”把得三十五分的羞耻,算是一扫儿光,雪得干干净净。(《二马》)

④马夫人呢,把脸上的胭脂擦浅了半分,为是陪衬着他的小黑胡子。(《二马》)

⑤她越这么想,越恨德国人,好象德国故意在她丈夫死后才开仗,成心不叫温都先生得个“战

士”的英名。杀德国人?鸡犬不留?(《二马》)

⑥有人说妇女好说话,所以嘴上不长胡子证子赵姑母,我相信这句话有几分可信。(《老张的哲学》)

⑦没有充分的知识而作事,危险!有学问而找不到事作,甚至于饿死,死也光明;没学向而只求一碗饭吃,我说的是你和我,不管旁人,那和偷东西吃的老鼠一样,不但犯了偷盗的罪过,或者还播散一些传染病!(《赵子曰》)

①句伊牧师不留胡须自有他的道理。但老舍这么一扯,把二人微妙的关系和各自性格刻画的入考三分、滑稽得令人喷饭。②句写伊牧师的殖民野心,却以他自个儿掩人耳目的歪逻辑从反面来进行刻画、让人在幽默之中体会到一种凝重。③句老马本来英语成绩就糟糕,但他总渴望掩饰这一点。老舍以反逻辑的笔调把马创仁(老马)的心态充分暴光,让他丑态毕现。④句同前三句一样,出自《二马》。马夫人胭脂擦得小了是因为手头紧了的缘故。老马留小胡子是为显身份。夫妇两人争着打扮自己。老舍此句虽貌似有违逻辑,而深居正反映了老马夫妇的生活现状。似是而非的谬误真实凸现了它的幽默。⑤句温都太太的心理则显然定反逻辑了,这样正夸张地显现了她的爱财和利已。却又一场空。有着强烈的喜剧意味。⑥句以人物的有违逻辑的推理。体现了人物的滑稽。⑦句表现李景纯不伦不类的说敌,体现老舍语言风趣、幽默。

颠倒是非式的风马牛不相及式,任意奢饰的等违逻辑语言手法在老舍笔下经常见。这类幽默在来源上可分为二:一是言语本身;二是言语创造的情景。老舍不仅仅从主体的角度考虑了语言的工具性,言语的情境性,也从受体方面考虑了它的平民化、多样化。老舍的语言是质朴而多姿多彩的,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从中领略不同的幽默味。老舍作品就如一个兼容并包的大观园,既有高贵的牧母,稀有的天外兰,也有常见的芙蓉,甚至里而还有农夫喜闻乐见的小白菜。

实际上,欲对老舍幽默作个分类几乎只能是一个妄想。他的语言技法太娴熟了。就前面分三类而言事实上就已存在互相包容的部分、只是侧重点。或者欲窥探他幽默境界产生大致途径不同而已。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对其进行更细的分述了,譬如“望父生义”、“曲意别解”、“将错就错”、“巧用标点”、“随意搭配”、“同形异句”等变易技法。这里从语言要素(实际上已涉及了生活情境)角度来谈老舍的幽默语言。下面试从修辞的角度来看看。

二、语用角度的修辞技法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先天式的语言优势成就了他。老舍常不拘一格地远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实现的艺术目的。在创造幽默艺术这一层次上,老舍堪为大家。

1、奇比怪喻

①人家老孟自然,糊涂得象条骆驼,可是老那么魁梧壮实,一声不出,能在沙漠里慢慢溜达一个星期!(《听来的故事》)

②他一点不晓得大家为什么让他作校长、可是他也不骄傲,他天生来的是个馒头幌子——馒头铺门口放着的那个大馒头,大,体面,木头作的,上着白漆。(《听来的故事》)

③鼻子不十分高,可是眼睛特别的深,两个小眼珠深深的埋伏着,好象专等着帮助脸上发笑。(《二马》)

④有了这点简单的分析,我们再说祥子的地位,就像说——我们希望——一盘机器上的菜种钉子那么准确。(《骆驼祥子》)

⑤夫妇是树,儿女是花;有了花的树才能显出根儿深。(《我这一辈子》)

⑥稿子登出去,酬金就睡着了,睡得还是挺香甜。直到我也睡着了,它忽然来了,仿佛故意吓人玩。(《又是一草绿》)

⑦赵科员的长相和举动,和白听戏的红票差不多,有实际上的用处,而没有分毫的价值。因此,耳目口鼻都没有一定地位的必要,事实上,他说话的时节五官也确随便挪动位置。眼珠

像炒豆似的,满脸上蹦。(《离婚》)

⑧衣服都是很好的丝织品,可是花样很老裁法很旧、金像是为从箱中拿出来晒一晒,而暂时以唐先生作衣裳架子。(《文博士》)

老舍曾说:“比喻是生活知识的精巧联想。在生活中没有仔细的观察、广泛的注意,这种联想便无从得头”⑩老舍的深厚生活基础和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让他的比喻如同张异了翅膀的风,常让读者防不胜防。老舍的比喻非常奇特。其喻体通常为接受者心理上不曾预料或难以想到的东西,在接受者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跃入其视野。譬如上面例举的八个例子。其本体却又常常是那些严肃而不可亵渎的人或事物。再从喻体和本体的关系看,喻体往往是本体的某个特征的放大,对本体形成一种解构力。这样一来,从而形成强烈幽默感。

2、论诞夸饰

夸张是老舍另一犀利幽默武器。老舍的夸张不同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再流到海不复回”的壮美。而是一种“让乞丐炫耀自己”的诙谐。

①杓儿盛着肉片,用腕一衬,长长的舌头从空中把肉片接住,尝尝滋味的浓淡。尝试之居,把肉片又吐到锅里,向着炒锅猛虎扑食般的打喷嚏。(《老张的哲学》)

②自从伤风好了以后,鼻子上老绉着那么几个笑纹,好象是给鼻子一些运动;因为伤风的时候,喷嚏连天,鼻子运动惯了。(《二马》)

③在洋人家里剪草皮的时候,洋人要是跟他过一句半句的话,他能把尾巴摆动三天三夜。(《柳家大院》)

④天一馋得直咽唾沫,非常的恨恶子敬;要不是看他是病人,非打他一顿不可,把清血药汁全打出来!(《同盟》)

⑤……(金三爷)倒在床上,登时鼾老像拉风箱似的,震得屋檐下的家雀都患了失眠。(《四世同堂》)

⑥买过两元钱的东西,老板便亲自让客人吃块酥糖;不吃,他能往人家嘴里送!(《老字号》)

⑦嘴里只有一个牙,因为没有什么陪衬,这一个牙看着又长又宽,颇有独霸一方的劲儿。(《二马》)

老舍所用的夸张从事理上看往往到了近乎荒诞的地步,在一片喜剧气氛中使夸张对象得到极度变形的表现。而这样又往往有违常理,有一种隐性的“自贬”意味,从而产生幽默。夸饰的另一视点是饰,即修饰。老舍的语言修饰技巧堪称一绝。同样,修饰语从读者意想不到的角度飞出,宛如一个严肃威武的是人戴了一顶女人帽,给人新奇,别致的幽默感。

①龙村古的父母,是一对只赌金钱不斗志气“黑头到老”的夫妻。他们无限惭愧的躺在棺材里,不曾践履人们当他们结婚的时候所给的吉祥话——“白头偕老”。(《老张的哲学》)

②跑到街上,找了个清静地方才低声的说:“他妈的!为两个破中国人……(《二马》)

③他的脸是两头翘,中间洼,象个元宝筐儿,鼻子好象是睡摇篮呢。眼睛因地势的关系——在元宝翅的溜坡上——也显着很深,象两个小圆槽,槽底上有点黑水;下巴往起翘着,因而下齿特别的向外,仿佛老和上齿顶得你出不来我为的。(《牺牲》)

④我很艺术的把几个英国字匀派在中国字里,如鸡兔之同笼。英国人把我说得一愣一愣的,我可也把他们说得直眨眼。(《头一天》)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句子的修饰语就像树干逸出的技条不动声色地和主词结合在一起,却双不动声色地利用自己的能指给和主词以补充,同时也使自己所指偏离能指。给读者一种“不论不类”的审美感受。这一审美感美正是在有背常规的情形上取得的。可以说,拉长距离更有利于制造幽默。老舍正是利用他浓厚的生活积累和雄浑的语言功底以及对幽默感这一人类共有的审美机制的深刻把握,再运用各种语言技巧,修辞技法来创造幽默这一艺术的。老舍用来创造幽默的修辞手法远不止上文两种。比如语形倒反、飞白法、仿拟等。但无疑比喻和夸饰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特别是夸饰,几乎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也是老舍幽默论在创作

中的实践。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大二下,现代文学(一))

语言的大师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摘要:老舍先生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特色,决定了他的文学风格。独特的语言艺术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其娴熟的语言技法有着独特的构成和形成方式。运用语言要素和语用角度等诸多手法,使文章语言拥有多种特色:幽默风趣、俗白精致、富含的潜台词,浓郁的“京味”,等等。让人不禁感叹语言大师的深厚功底。 关键词:老舍、语言大师、语言特色、“京味”、幽默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他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地幼年和少年时代。他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这种阅历有利于他日后创作的平民化与“京味”风格的形成。1 研究和回顾20 世纪的文学创作与语言发展, 老舍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靠而且充满生命激情的语言范式。无论从其口语艺术、遣词造句特色, 还是从意韵俱全的描写, 多姿多彩的修辞, 或者从其作品所展现的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心理, 都足以让后来者欣喜惊叹。其实, 老舍的文学语言也经历了一个由实录到提炼, 由铺张到凝重的艺术化过程。1922 年, 老舍的短篇小说《小铃儿》发表, 便可以看出其试验的影子; 到1925 年《老张的哲学》, 老舍的语言风格就初见端倪了。此后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说面世, 到六十年代《正红旗下》,老舍文学语言已炉火纯青。这个过程体现了老舍对白话文的探索过程。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如果一个作家的语言不好,也许他写的事情很重要,但是因为语言不好,没有风格,大家不喜欢看;或者当时大家看他的东西,而不久 便被忘掉。不能为文学事业积累财富。传之久远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它有好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也因为它有好的风格和语言”。老舍先生被称为语言大师,很大程度上与他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力是分不开的。除了一般文学语言所具有的特点,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还具有他自己独特的特点。2 一、幽默风趣 张清常先生曾认为老舍作品的语言是“提炼过的, 艺术性的, 有丰富表现力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7页。 2《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范成祥,东京文学,2009年第6期,第32页。 1

试论老舍的幽默风格

试论老舍的幽默风格 论文摘要: 论文主要从了解老舍作品的幽默风格出发,查阅了相关资料,简要论述了老舍幽默风格的成因、体现以及人们对其的评价。得出的结论是:老舍幽默风格的形成,不仅来自他个人的气质和生活的经历,还有时代、民族等因素的影响;从人物形象角度探索,幽默风格主要体现在作品中漫画化的旧派市民人物形象和旗人形象的塑造上;人们对老舍幽默风格的评价则主要体现在批评和赞美两个方面。然而,无论人们怎么评价,幽默确乎是老舍的特色。 关键词:老舍幽默风格 引言:一个名作家的风格的形成,除主观因素外,时代、民族之因素十分重要。老舍之成为以幽默为手段表现其叙事主题之作家,大半是因为他所在的时代“使然”也。这些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和他们的性格的内在矛盾,是老舍小说喜剧性的重要源泉。幽默是仁者之心的笑,却绝不是恶意的笑。智者爱讽刺,仁者好幽默,而后者显着难能,也就可贵。 一、老舍幽默风格的成因 老舍以写长篇小说见长,他在长篇小说中又以叙述作为传递美学的主要手段。老舍是讲故事的高手,其出色之处,就是他幽默的叙述。老舍把可笑的、自私落后的、荒诞愚昧 ① 的,但是在常人眼中却认为是常态的事物、人如实地叙述出来,便产生了幽默。 应该说,老舍是中国最杰出的“幽默作家”之一。他的幽默才能来自个人的气质和生活的经历。他从小就是一个外表沉静和内心奔放、富于幻想的人,他用穷苦人的目光,去看周围的人和世界,去看比较富有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感到有很大的隔膜。后来,他步入了社会,他说:“在我做事的时候,终日与些中年人在一处。”这样,他又有机会从青年人的角度,去中年人或老年人的言谈举止。这样两种因素,都使他看到了生活中的许

浅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老舍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中度过了艰难的少年时代。他自幼就和挣扎在黑暗社会最底层拉洋车的、修房的、剃头的、卖唱的和教书的等各行业的下等人相交往。因此,他不仅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而且同他们在感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热爱他们的好品质,同情他们的苦难,关心他们的命运。他的作品多描写劳动群众的生活苦难,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老舍执著地描写城与人的关系,用众多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显示了老舍对这一阶层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现实社会作阶级剖析的方法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下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社会与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就他所提供的市民形象的丰富性与生动性来看,几乎没有哪一个作家能够与他相比。在他的笔下,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剃头匠、洋车夫、说相声的、演鼓书的、开茶馆的、打拳舞棒的、三姑六婆、八旗子弟、娼妓、巡警等等市民阶层的各类人物,真是无所不有。 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保守、闭塞的。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老舍十分擅长描绘家境小康的旧派市民形象。如《二马》中的老马先生,《牛天赐传》中的牛老者和牛老太太,《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及其儿子天佑,《离婚》中的张大哥,还有一些毫无专长、专靠“吃铁杆儿庄稼”的八旗子弟,基本都是属于这一阶层。他们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小职员,家境小康,吃穿不愁。他们生活在中国古老的城市里,也保持着最古老旧的生活情调,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宗法封建性的人伦关系。因而,善良、驯顺而又保守、因循、中庸,怯懦,还有浓厚的宗法封建色彩是他们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特

谈老舍幽默语言的技巧(一)

谈老舍幽默语言的技巧(一) 〔摘要〕老舍是蜚声中外文坛的“幽默大师”。他一向以独特的幽默诙谐的风格著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老舍幽默并不是油腔滑调,只追求表面笑料,以求一笑了之,而是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生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使幽默更具深厚的思想底蕴,形成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 〔关键词〕老舍;幽默;幽默技巧;喜剧意味;谑而不虐;思想底蕴 老舍是蜚声中外文坛的“幽默大师”。老舍文学生涯的四十余年,也是他从事幽默创作的四十余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老舍这样数十年如一日,以自己鲜明而独到的风格一以贯之的作家,不仅是首屈一指,而且是绝无仅有的。他以骆驼般的勤奋精神,创造了多达850万字以上的文学艺术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学宝库。 老舍学贯中西,谙通古今,他的幽默有来自西洋文化的泽溉,但主要还来自北京一方水土的养育,也是北京文化的体现。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对北京的一草一木全都了如指掌。因此,有人称他为“北京的土地爷”。北京的自然景观在老舍笔下成了一张张色彩鲜明的图画,充满了诗意美。同时,对北京特有风土人情的描绘,如诸多的繁文缛节,历历如在眼前:办婚丧大事讲排场图阔气,过生日祝寿大宴宾客,甚至“洗三”也要兴师动众,真是“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1〕;还有一些五光十色的节令习俗,等等,都为其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幽默情趣。 老舍一向以独有的幽默诙谐的风格著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其浩繁的作品中,老舍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市民形象,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剃头匠、洋车夫、说相声的、演鼓书的、开茶馆的、打拳舞棒的、三姑六婆、八旗子弟、娼妓窑姐、丘八巡警等市民阶级的各类人物,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老舍把20世纪文学领域内的庶民文学推到了高峰,同时,也为后来的带有京味的幽默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典范。他的胸中似乎藏有一部幽默语言的活辞典,词汇之丰富,令人难以思议,运用之得心应手,令人似观鸟翔鱼跃。郭沫若对他的作品曾经赞誉道:“寸楷含幽默,片言振聩聋。”〔2〕9 兹将老舍幽默语言技巧粗略归纳,并分析如后: 1.反话正说 也就是明褒实贬,表面肯定,实质否定,意在嘲弄和讽刺,具有强烈的揭露性和批判力。《二马》中,有个伊牧师,是英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对于中国的事儿,他无所不知,简直可以算一本带着腿的“中国百科全书”。“他真爱中国人,半夜睡不着的时候,总是祷告上帝快快地叫中国变成英国的属国;他含着热泪告诉上帝:中国人不叫英国人管起来,这群黄脸黑头发的东西,怎么也升不了天堂!”〔3〕 伊牧师,“他真爱中国人”,好一个中国人的“朋友”!他是怎么“爱的”呢?就是希望上帝赶快把中国变成英国的殖民地。在他看来,中国人如果不接受英国人的奴役,灵魂就得不到拯救,“怎么也升不了天堂”,真是强盗逻辑! 反语正说,欲褒却贬,在这种反差中,我们感受到了幽默。 2.精心设喻 并不是所有的比喻都能带来幽默的效果。比喻也有新奇与陈旧、巧妙与平庸之分,只有追求新奇与巧妙,才能造成幽默。 《四世同堂》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大赤包,这个肥胖女人,以为日本人会进一步得势,中国看来是不行了。于是,极力怂恿丈夫冠晓荷出来做官,为日本侵略者效力。据她估计,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她得意洋洋地对冠晓荷说:“冠晓荷,你听见没有?虽然我是个老娘们,我的见识可不比你们男人低!把胆子壮起来,别错过了机会!” 冠晓荷愣了一小会儿,然后微笑了一下:“你说的对!你简直是会思想的坦克车!”〔2〕136 用“坦克车”这个粗笨的家伙来比喻大赤包真是惟妙惟肖,但如果直接说“大赤包是坦克车”在

19秋七语上(RJ)--老舍作品特点

创作题材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

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再现了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 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 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等也都充满了幽默风趣色彩。

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

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 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等也都充满了幽默风趣色彩。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他的幽默才华: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从《老张的哲学》问世起,老舍就开始被人称为“幽默小说家”。 老舍先生更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这两个人一个是西太后的宠奴,一个是讲维新的资产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气气,骨子里却是兵刃森森。《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泼有趣、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御北京口语的能力。

(完整word版)浅谈老舍短篇小说的讽刺艺术

浅谈老舍短篇小说的讽刺性幽默 说起老舍,在众人的印象中,大多都会先想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经典作品。然而,老舍先生的一些短篇小说却绝不逊于他的长篇和戏剧,尽管他一再表示自己不善于写短篇小说,并不认为短篇创作在某种意义上,更难于长篇。他自己也曾说过:“短篇想要见好,非拼命去作不可。”老舍先生的一些短篇作品,宛若一朵朵绚丽之花,他们以生命为根,真实为干,在“活文字”的土壤上面向世人绽开着。我于其间也发现了一些让人为之一笑,背后却反思不已的文章,例如《马裤先生》《开市大吉》《善人》《有声电影》等,这些短小精悍的小说给我的震撼不亚于《骆驼祥子》等,这些短篇中蕴含的丰富的多样的讽刺艺术和幽默手法,让我领略到了作者的另类幽默。下面我就结合这四篇短篇小说来谈谈自己对于老舍先生讽刺性幽默手法的粗浅认识。 老舍说过:“讽刺与幽默在分析时有显然的不同,但在应用上永远不能严格的分隔开”。老舍许多幽默作品中确实含有强烈的讽刺倾向,然而,老舍最终成为一个“幽默作家”而非“讽刺作家”,显示了老舍在这个问题上理智与情感的实际取舍。正如老舍自述:“我失去了讽刺,而得到了幽默。据说,幽默中是有同情的”。幽默,在老舍看来:“首要是一种心态”,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他所指的实际上是一种人生观的表现,从这样的心态去观察体验人生,彼我皆有弱点,应怀着爱心、善意去对待别人的弱点,以“笑的哲人” 的大度,去对待芸芸众生的俗欲、顽固、愚蒙等。他所追求的就是“笑的哲人”的态度,即相当于“哲人”的含有深意的笑,是看透宇宙间的种种可笑的人生哲学的艺术表现。 老舍在《谈幽默》一文中提到“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地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但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他认为幽默是对不和谐的发现,要求作家看出社会的欠缺来。在该文中,他还转引切斯特顿的“在事物中看出一贯的,是有机智的。在事物中看出不一贯的,是个幽默者”。以此来说明幽默作家必须具有极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将生活中一切可笑之事、自相矛盾的事,具体地加以描画和批评。因此,与其将老舍的幽默看作一种运用语言的技巧,不如将其看作一种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观察力强,才能将生活中一切可笑之事,相互矛盾之事看出来,想象力强,才能在抓住事物本质的基础上,用幽默的话来解释它,使人在笑中有所体悟。 所以,在老舍的幽默中,虽然有笑料,也有逗乐,但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始终是以悲悯的心理、同情的心态来关注社会的欠缺、人生的苦难等宇宙间的种种可笑的。他在写一个可笑的人物时侯,包含着这样的可能性,你我都有可能成为他,他可能是你和我,这样的一种“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所以老舍的幽默给人的阅读感觉是平等、善意、宽容。老舍是大众的良心,他对底层的百姓有着天然的情感。他从未居高临下地哀怜胡同里的穷人,而仿佛是他们的代言人,在残酷中透出爱意,以至在灰色人生中竟也溢出些许的快活。 在《马裤先生》这篇小品、漫画式小说中,一个小人物的鄙俗相在作者的白描勾勒下活灵活现。小说的一开始便说到火车在北平还没开,接着重点人物“马裤先生”就上场了,为什么叫他这个名字呢?就是因为他睡在上铺,穿着一条马裤,却穿着“青缎子洋服”,“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一个打扮不

浅谈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

浅谈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 【摘要】:老舍的小说善于使用善意的幽默和朴素的语言来表现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寄托自己对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审视和批判。老舍小说中的幽默引人深思,是含泪的笑,因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主要从老舍小说幽默的特点及其内涵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老舍小说幽默特点内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老舍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而且在很多方面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涵。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时刻表现正在其作品中的幽默艺术无疑是其最大的贡献,也正是这种幽默性使老舍与同时代的很多作家区分出来,获得了独特地位。老舍的作品中时刻充满幽默感,他的小说创作自然也不例外。老舍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娴熟地使用各种语言和修辞手法,使自己的小说带有了极大的幽默性,并成为了自己小说的突出特点。因此,对老舍小说的幽默风格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小说的内涵和深远意义。 幽默始终贯穿于老舍小说创作的始终,但是这种幽默风格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这表明老舍在不断地加以探索,思考小说的形式与内容的联系。1933年发表的《离婚》标志着老舍小说幽默风格的成熟。以此为界我们可以对其小说中的幽默风格进行时间上的探讨,并阐明存在于这种幽默感背后的东西。 1.老舍小说幽默风格的发展 1.1早期作品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性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由于个人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他深受北京的平民生活,市井气息以及皇城文化的熏陶,使得自己的小说创作始终带着浓浓的“京味”,表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下北京人的幽默与看待世界人生的观点;而老舍1924年赴英任教至1929年回国,在此期间,他广泛阅读了英国作家如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作品,吸收了英式幽默的一些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因此老舍小说的幽默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早期老舍的小说中幽默风格并不成熟,还有为幽默而幽默的刻意性,直到1933年发表的《离婚》老舍的幽默风格才趋于成熟,其独特的艺术品格也形成了。 老舍自英国任教归来后在其小说创作中开始立意追求幽默,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实践,这一时期他发表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等小说,集中展示了他的小说创作中的幽默性,同时也向读者和评论家展示了其幽默风格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对其早期小说中的幽默风格进行研究,按照时间顺序,可以通过《老张的哲学》以及《二马》进行。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在幽默方面的初试牛刀之作,小说以作家的故乡北京为人物活动的背景,集中展示了当时小市民生活的某些侧面。而且由于老舍受北京传统文化影响颇深,这部作品从地点到人物也就带有了浓浓的京味。在这部作品中老舍的幽默是极为夸张的,幽默性大都来自小说中人物夸张的言行举止以及可笑的思考方式,因此《老张的哲学》中反映出来的幽默带有极大的刻意性,甚至有夸张至失真之嫌,这也是为当时的评论家所诟病之处。 《二马》是这一时期老舍小说的翘楚之作,在幽默风格方面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在《二马》中老舍的幽默不仅借助于人物夸张的言行来表达,而且更多的把关注点聚焦在人物性格方面,表现了老舍小说中幽默风格的内化。这部小说中的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内容摘要】 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他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本文就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艺术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老舍语言特色幽默“京味”十足自然率真 正文 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因此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便成了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研究。 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 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 ①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② 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

试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

试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 姓名:张旺学号:2008136021188 摘要:老舍以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老舍小说采用了独特的“自然”和“智慧”两种幽默表现方式。前者是指作者将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矛盾可笑之处,如实地写下来。后者是指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以取得幽默的效果。 关键词:生活矛盾“自然”的幽默“智慧”的幽默 老舍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某些方面为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其中,老舍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他的幽默艺术。有人称老舍先生为幽默大师,对于这一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将幽默笔法广泛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中。幽默在他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中,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老舍将生活中的幽默以敏锐的观察力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发掘出世事中的可笑之处,而后巧妙地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把老舍的幽默表现方式大致分为两类: 一、“自然”的幽默表现方式 在老舍小说作品中,一类是作者将凭借观察力所获取到生活中的矛盾可笑之处,如实写下来的幽默,我们称之为“自然”的幽默。生活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历史,都蕴藏着丰富的矛盾性。这些矛盾性本身就是可笑的,一旦诉诸作品,就构成了自然的幽默。“自然”的幽默是幽默的基础和根本,因为它是客观生活矛盾性的直接真实的反映。老舍很善于掌握幽默形象语言和行动上带有喜剧色彩的矛盾性,一旦活画出来,就意趣盎然。 老舍不仅能将敏锐的幽默目光深入到生活里,发掘世界中包含的各种笑料,而且能透视人物的心灵,找出主观世界中复杂的矛盾性。由于各自的阶级地位、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社会环境的等等不同,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内容和方式都是不同的。思维是存在的反映,有的人的思维是符合客观事实及事物发展规律的,所以是正常的合理的,有的则是违反常理。老舍是心理描写的高手,尤其善于捕

老舍表现人物幽默的手法

老舍表现人物幽默的手法 老舍更多的,最擅长的,还是对人物的局部特征的描绘,尤其对人物的面部,老舍是毫不放过的,这正如鲁迅所说的“画眼睛”术。老舍认为,“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老舍抓住“人物的外表要处”进行描写,而又达到幽默效果的一些表现手法。 第一,以奇特求幽默。 老舍小说中有这样一些例子: 伊牧师虽然六十多岁了,腰板还挺得笔直。……没留胡子,腮上刮得晶亮;要是脸上没有褶儿,简直的象两块茶青色的磁砖。(《二马》) 他(指祁瑞丰——引者)的小干脸上立刻变成了“没字碑”(《四世同堂》) 瑞宣的脸成了大红布……(《四世同堂》) 任务是艰巨的,可是三十二条好汉的脸就象三十二面迎风展动的军旗那样鲜明,壮丽,严肃。(《火葬》) 以上四例,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都写的是脸部,而且都表情严肃,二是都用了比喻,而且都是以物喻人。“磁砖”、“没字碑”、“大红布”、“军旗”都拿来形容脸,而且各具特色。这些物体,在常人看来,似乎找不到与睑有什么共同点,很难想象能与脸拉扯在一起,可是大手笔的老舍就敢于“出奇兵”,从而出奇制胜。正因为奇特,情趣才油然而生。老舍的这种表现手法,很像绘画技法上的“泼墨”,显得浓重、豪放,酣洒。 第二,以精妙求幽默。 《牛天赐传》里有一位米老师,教育是不懂行的,专会打孩子,他坐着的时候,老是“嘴嘎唧着,眼闭上,一动也不动,”活象“一篓油”。小说接着又这样描写了他: 米老师坐在那儿,压得椅子直响,一脸的浮油,出入气儿的声音很大,嘴—嚼一嚼的嘎唧着,真象个刚出水的鳄鱼。 “鳄鱼”,真把一个不学无术,脑满肠肥的形象,勾划得活灵活现,耐人品味,又不禁令人失笑。 《二马》里写了英国伦敦一位看管墓地的老太太,很胖,像一个“软肉球”。小说又进而精妙地写道:

论文:浅析老舍语言特色1

浅析老舍语言特色 内容摘要: 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他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本文就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艺术特色:幽默;“京味”+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同仁们一同商榷。 关键词 老舍语言特色幽默“京味”十足 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他的作品便成了人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 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 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①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②老舍的青年时代正是中国封建帝制的崩溃时代,“五四”成为他思想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饱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势力压迫的老舍,一旦触到藏在他心底的反抗的种子便立即萌芽、生长。他说:“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人的尊严,人不该作礼教的奴隶,反对帝国主义维护祖国的尊严,中国人不该做洋奴”。③这成为老舍创作基本指导思想。1922年,开始发表作品《小铃儿》等。在母亲的影响下,他穷而有志,性格刚强,自尊自重,对社会的腐败的落后的现象深恶痛绝,可是又因为他有同情心,因此常常是“半恨半笑”的看待当时世界。他作为一个温和的民主主义者登上文坛,他没有鲁迅作为思想家的深刻,也没有郭沫若式的诗人激情,更不似茅盾一开始就擅长理论思维“笑骂”却又赶尽杀绝。而老舍也是“笑骂”却不赶尽杀绝。他说:

幽默的老舍止敬阅读答案

篇一:幽默的老舍止敬阅读答案 年轻的时候我曾聆听过老舍先生的课,是讲文学语言。本来北京话就有风趣的成分,再加上先生的性格,每说一句话,都透着逗乐儿。他那个幽默,既是风格的体现,又蕴含着思想内容。老舍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谁想到写自传会出现这样的话: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这篇自传既质朴自谦,又妙趣横生。老舍1930年3月辞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职务后,5月返北京,寄住在白涤州教授家。就在这个月底,北京文坛陈逸飞代表当时很有影响的文艺团体笑社同仁造访老舍,他没有见到人,于是留下一信,谈及欲请老舍做笑王事。第二天,陈逸飞收到老舍的信辞王启,内容是:逸飞先生:您来,正赶上我由津回来大睡其午觉,该死!其实白老先生也太爱我了,假如他进去叫我一声,我还能抱着不醒主义吗?您封我为笑王,真是不敢当!依中国逻辑;王必有妃,王必有府,王必有八人大轿,而我无妃无府无轿,其不王也明矣。我星期三(廿八)上午在家,您如愿来,请来;如不方便,改日我到您那儿去请安,嗻!敬祝笑安!弟舒舍予鞠躬。解放后,有一天,朋友来访,问老舍最近在写什么。老舍故作神秘地回答:我正为皇帝当奴才呢!朋友不解其意,走近书桌才知道,老舍正在替末代皇帝溥仪润色《我的前半生》一书。老舍夫人回忆说:老舍是个最幽默最能说的人,我从来都只听他说。那年暑假,他的三个好朋友轮流请我们吃饭,吃了三顿饭,见了三次面。开学后,我收到老舍的信,信里说:我们不能老是朋友请吃饭才能见面。现在你也有笔,我也有笔,咱俩就由笔谈起,来互相了解。于是,我们就开始通信。一写就是八十封。老舍又说,咱俩不能光通信不结婚呀!你也岁数大了,我也岁数大了,你要觉得我还可以,咱俩就结婚吧。后来我们就结婚了。看了老舍的著作,容不得你不笑。当在英国创作《老张的哲学》时,他将初稿拿给友人看,这位朋友竟忍不住地笑,以至忘乎所以,将盐当白糖放在咖啡杯子里了。像他《正红旗下》这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通篇的语言特色是诙谐逗笑,让人在他的语言艺术中时而捧腹,时而凝思,为书中的各个人物的命运抱以深切的同情;为旗人的后代,那种死要面子,穷摆阔气又不能自谋生路,只能干靠那点饷银度日的拮据境况而感觉可笑之至。正如茅盾所说:在老舍先生的嬉笑唾骂的笔墨后边,我感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的严肃,他的正义感和温暖的心,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热望。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赵景深编辑给老舍写了约稿信,老舍打开信一看,只见一张信纸上只写了一个大大的赵字,且赵字又被一个大圆圈圈住。老舍一看就明白了;赵某被围,要我快发救兵。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诗一般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上程。呔!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两千来个字!这还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这首答催稿的苦相,以及作者的自谦精神,跃然纸上。有次抗敌文协开联谊会,不知谁叫一声老舍来段相声,这可是突然袭击,没准备啊!他是文协的头头,不登台不行。老舍在身边左看右看,一下就看中了相声演员欧少久。说什么呢?老舍略一想说,反正相声就是一捧一逗,你随便出上句,我接下句。俩人上场了,欧说:咱俩来个对春联。我的上联是坐着走。老舍说:坐着怎么走哇?欧说:你老舍先生来我们这儿作客,临走时,我给你雇辆车,你坐着走。老舍说;哦,这叫坐着走。好,我对下联起来睡。欧说:起来怎么睡呀?老舍说:那天我深夜回家,家里等我不及,先和衣睡了。我唤他们说,我回来了,起来吧,起来睡。这一段现抓现编的对话,很见老舍的才华,不仅仅是幽默。 1959年夏天,青艺剧院正在排演老舍的《全家福》。本来院里打算用车接老舍,先生说:别啦!大热天闷在车里干吗呀?我正想溜达溜达,在树荫儿底下走走,凉快! 60岁的他来到剧院,导演请老舍在中间沙发上入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摘要: 二十世纪的文学大师老舍先生,以极具艺术个性的创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写出了一系列佳作。老舍文学丰富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离不开他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他小说中的“京味”。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他深深地热爱着这座城市,这使老舍小说充满着一种独特的北京味。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二)“京味”特征还体现在老舍小说对北京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揭示;(三)独特的语言艺术;(四)北京市民风情与市民心灵的沟通。关键词: 老舍艺术风格京味特征北京市民市民风情 生活场景人生世相文化特征市民风俗北京口语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以极具艺术个性的创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写出了《离婚》、《骆驼祥子》、《二马》、《赵子曰》、《老张的哲学》等长篇佳作,以及《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断魂枪》等短篇杰作,逼真而生动地展现了在古城文化氛围中生成的特有的市民文化,构筑了一个千姿百态的市民世界,描绘了一幅现代北京市民的“清明上河图”。老舍文学丰富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离不开它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他小说中的“京味”。 “‘京味’是由与城市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赵园语)“京味”作为一种艺术风格而

言,这不仅只是北京的风景气候,它更重要的是写出北京人特有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文化风尚。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最为突出的文化古城,这使老舍小说充满着一种独特的北京味。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对北京的热爱,对北京风俗人情和平民生活的稔熟。使老舍的创作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表现在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 1、对北京市民生活场景的描写中,他描写最为出色的,是北京城市中的大杂院,小胡同,是市井平民民俗生活所呈现的人文景观和世态众相。这些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市民风俗画卷。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等都是以北京时间的城市生活为人物活动的场所与背景。“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北平”。①北京已经进入作者的血液和心灵,成为作者身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统计,在老舍的伤作品中出现过240多具真实的,北京地名,其中大多集中在北京的西北角,(老舍的出生地就在其中)②老舍小说出现的北海中山公园是著名的浏览胜地,而经常出现的如小羊圈胡同,护国寺,德胜门等地,都是中下层市民聚居和活动的场所。在《骆驼祥子》中,对骆驼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门派”引言,到虎妞等等办婚礼的民俗交代,从对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物有的地方色彩,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间的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

论老舍的京味小说以及作品中独特的幽默

论老舍的京味小说以及作品中独特的幽默 [摘要]老舍作品追求幽默,创造性的运用北京市民浅白的口语,因而其小说雅俗共赏。作为北京人的老舍,自然对北京口语熟悉有感情,加之留意加工,提炼精粹,于俗白中求精工,真正烧出白话的香味,也就是响脆晓畅,俗不伤雅的京味儿。 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京味儿,不仅是指其小说提供了极为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卷,从而具有民俗学价值,而且表现为小说的整体氛围以及作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刻揭示与生动描绘。老舍作品鲜明强烈的京味儿在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融合中获得精湛自然的完美表达,这不是一般的运用方言土语的那种浅表层次的追求所能达到的,它最终来源于北京人老舍对北京深刻的理解和情愫。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是牵动他全部复杂情感的。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高雅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与赞叹,以及对这种美在现代中国正日渐丧失的感伤与惆怅,同时也对北京人因这一“文化过熟”造成的柔弱无用而扼腕再三。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与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因此,对老舍小说作品中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作一些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老舍并继承他留下的珍贵遗产。 老舍小说采用了独特的“自然”和“智慧”两种幽默表现方式。前者是指作者将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矛盾可笑之处,不假任何修辞方法地如实写下来。后者是指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调

动各种艺术手段,以取得幽默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技巧就没有幽默,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关键词]老舍京味小说幽默北京风俗北京文化 老舍1988年生于北京,在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使小说熟悉挣扎在底层社会的城市贫民。老舍从小就喜爱市井巷内的传统艺术,这些都是他后来写作平民生活的创作基础。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奠基人。京话属于北京官话,流传于北京城区。有人把北京话,北京话口音浓重的普通话称为“京片子”。“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是人们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京味小说”以老舍最具有代表性。我们将描写北京地域文化生活的文学作品,称为“京味文学”。老舍用京味的语言风格写尽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 一、京味的构成因素 京味的构成因素是由乡土味,传统味,市井味三股因素互相融会的。这主要是指北京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及独特的乡土气息。其中乡土味主要指地域特色,例如北京胡同,四合院,大杂院,古城楼,包括马路边的戏班子等。传统味是指其历史文化遗留的传统。北京市文明古国的故都,是名族历史的印记所体现出的,如礼节,幽默感,文化素养。然而落后的方面也表现出了北京人思想的保守和传统的封闭性。市井是泛指下层市民,属于小城市中的小商贩,职员,匠人,搬运工等。他们生活环境简陋条件艰苦。这群劳动人民一面保持着朴素勤劳的美德,又受传统规范的禁锢。这三种形式从不同的程度表现出来的所谓“京味”特征主要描写的属于这一阶层。

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

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 摘要:老舍在其小说创作上用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有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最擅长而又独特的幽默艺术,不仅丰富了其小说创作的风格,也使其小说作品充满了典型的幽默讽刺意味。老舍小说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幽默风格的形成是具有一定原因的。历史时代是促成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庭生活和亲人的感染熏陶是影响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基本原因,生活阅历是引导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根本原因。而同时,我认为在老舍小说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幽默既温和而又不缺失一种一视同仁的心态。好好品味老舍小说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幽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风格并继承他留下的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老舍;小说作品;幽默 一、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的社会历史渊源 老舍每每在谈论到自己的创作时,往往把时代、家庭和自己的生活阅历这三者联系起来。我们在谈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的社会历史渊源时,也不能离开这些方面而孤立地去认识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形成的原因。 (一)历史时代是促成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舍早年生活在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巨变的20世纪初,首先是辛亥革命把腐朽落后的清王朝统治给推翻了,接着又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在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倡导下“打乱了二千年来的老规矩”,因循守旧的传统文化意识一下子就被摧毁了。老舍他在《“五四”给了我什么》一文中提到,“假若没有‘五四’运动,我很可能没有想起去搞文艺。[6]”并在文中反复的强调,“感谢‘五四’,它叫我变成了作家。[7]”这就说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予了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很大的动力。这也正如西班牙的一个幽默的理论家说过:“每逢时代精神踏进新方向时,幽默便要兴旺起来。它对于生活中古旧的一切、虚幻的一切,都宣告了它们的末日而庆祝了它们的葬礼。[8]”在这个广大的地球上,社会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思想的解放,“五四”文化运动它洗涤了思想界和文化届的污泥浊水,使得各种有生气的文艺思潮和艺术形成突破封建传统文学束缚的藩篱,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幽默文

探讨老舍小说幽默技巧的表现方式

探讨老舍小说中幽默技巧的运用 虎林市委党校李艳 内容提要:老舍先生被誉为幽默大师,他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想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将幽默笔法广泛地娴熟自如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谓是出类拔萃者。幽默在他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中,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切都因此获得了蓬勃的生机。 关键词:老舍作品幽默技巧语言修辞情节结构 老舍具有极其鲜明的创作个性与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若干重要的方面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成长作出了突出的建树,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最为重要的成就,也是别人最难以企及之处,是他的幽默艺术。老舍将生活中的幽默从生活的原始矿藏之中,以敏锐的观察力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透过生活的窗口,发掘出世事中的可笑之处,而后巧妙地表现出来。 一、运用修辞手法展现幽默技巧 秦兆阳说:“只有智慧才能嘲笑愚蠢,所以嘲笑和幽默本身也是一种‘智慧的格调’”①。老舍先生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各种艺术手段以取得幽默效果,其中“技巧”的成份更多一些,个人智慧的表现更充分一些。幽默形象的形成仅赖于善于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辅之以其他艺术手法,老舍是深谙个中奥妙的。在他的幽默作品中,通过夸张、比喻、比拟等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幽默技巧。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是既广泛又熟练。修辞,是为了把文章写得更生动些,将修辞用之于幽默,是为了使幽默形象更成功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幽默艺术就是一种语言艺术。 1、幽默的夸张 夸张,几乎是所有的幽默小说作家都运用的一种幽默技巧,更是老舍得心应手的艺术手法之一,在老舍的小说作品中较常见。作为幽默技巧,夸张是将客观事物内的矛盾性,通过显微镜将它的状态放大,给读者以更鲜明的形象和情趣。夸张手法的运用在老舍幽默小说中不乏其例,多运用于否定反面现象时。《赵子曰》中夸张赵子曰颓丧泄气的状态是“十万八千毛孔,个个象火车放汽似的,飕飕的往外射凉气”;《二马》中夸张伊太太在家中的厉害劲是“不但嘴里出命令,干脆的说,她一身全是命令。她一睁眼,——两只大黄眼睛,比他丈夫的至少大三倍”;《正红旗下》中描写大姐婆婆生气是“鸣炮一百零八响!”诸如这般夸张手法的运用,便突出了事物的矛盾性,增强了幽默效果。 2、幽默的比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