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烧伤科诊疗规范

烧伤科诊疗规范

烧伤科疾病

第一节烧(烫)伤

【病史采集】

1.烧伤时间:详细询问受伤至入院时间;

2.烧伤原因:了解热源性质、火焰、热液(金属溶液、热油)、化学物质(酸或碱)、电流(机体有无直接触及电源);

3.烧伤环境:了解伤员受伤时的体位,是否在室内或密闭的空间,是否在火海中,有无呼救声;

4.接触热源时间,有无昏迷。有无外伤、有无出血;

5.伤后有无应急措施,如补液、止痛、创面如何保护。

【体格检查】

1.测血压、脉搏、呼吸,伤员意识。烦燥与否,有无口渴;

2.迅速检查面积、深度以初步确定伤情;

3.呼吸及语音有无改变;

4.有无合并症:颅脑外伤、窒息、中毒以及出血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尿、便常规;

2.血液生化;

3.血型。

【诊断要点】

1.面积的估计:

手掌法:用伤者自身的手掌测量面积,并拢时其面积为1%;五指自然分开时其面积1.25%。

中国九分法:将人体化分为11个9%的区域,会阴部另

计为1%,共计100% 。

头部发际 3 %

颜面3%

颈部3%

9%×1

上肢

(双)两上臂7%

两前臂6%

两手掌5%

9%×2

躯干

前侧13%

后侧面13%

会阴1%

9%×3

下肢

(双)

双臀5%

双大腿21%

双小腿13%

双足7%

9%×5+1

临床实践中,手掌法与中国九分法往往结合应用。

2.深度判断:目前国内多采用三度四分法:

不同深度烧伤的评估要点

注:I度红斑型烧伤II度水泡型烧伤III度焦痂型烧伤

3.伤情分类:根据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制定(上海):程度总面积III度面积说明

轻度 10% ↓ 0 面积虽不超过31%,III度也不足11%,但伤员有休克或合并外伤,即为重度

中度 11%~30% 10% ↓

重度 31%~50% 11%~20%

特重度 51% ↓ 21% ↑

【治疗原则】

1.面积较大(一般指30%以上)或已有休克者,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复苏,放置导尿管,以便观察尿量变化;

2.用无菌敷料或被单覆盖保护创面,以免增加污染,也不用任何带颜色的外用药物,待伤员稳定后,作进一步处理;

3.镇静止痛:常用杜令丁1~2mg/kg,有呼吸困难及颅脑外伤慎用。冬眠药物的应用宜在输液充分前提下进行;

4.呼吸道有梗阻者立即吸氧并作气管切开,合并其它外伤,如骨折、出血作相应处理;

5.面积较大或深度烧伤,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单位。

【疗效标准】

1.治愈:创面全部愈合,无残创。

2.基本治愈:创面基本愈合,尚有不足1%残创,无需手术,经一段时间换药能愈合。

3.好转:创面大部愈合,但残留创面超过1%以上,尚需手术植皮。

4.未愈:创面大部存在。

第二节烧伤休克

【病史采集】

详见第一节,但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1.伤后至入院前,有无输液,掌握液体量,何种液体;

2.有无应用止痛剂及其它;

3.有无颅脑外伤、出血等合并症。

【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神志、意识、定向力有无障碍;

2.测定血压、脉率、呼吸;

3.有无尿,是否血尿;

4.初步确定烧伤面积及深度(II度及III度面积);

5.成人面积超过10%(儿童超过5%)以上。

【诊断要点】

1.脉率增速:早期多见,严重时可达成160次/分以上;

2.血压:早期可正常或略高,一旦降低或无血压,则病情严重;

3.明显口渴,早期多见;

4.烦燥不安,有时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5.恶心、呕吐;

6.未稍循环不良,表现皮肤、粘膜苍白;

7.尿量明显减少,大面积深度伤,有时可见肉眼血尿,呈酱油色;

8.化验:血液浓缩、红细胞计数增高,血细胞压积增高。

【治疗原则】

休克的防治以补液疗法为主,其输液量常用以下两种公式:

1.补液公式:按1970年(上海)全国烧伤会议制定公式计算,第一个24小时液体总量为电解液、胶体液、生理需要量三者总和;

电解质溶液= 烧伤面积?体重?1.0毫升;胶体液= 烧伤面积?体重?0.5毫升;生理需要量2000毫升。胶晶之比

为0.5:1(伤情严重时可按1:1);

输液速度:总量的1/2在伤后第一个8小时内输入,总量的另1/2在伤后16小时内输完;

第二个24小时输液总量为,胶晶体液参照第一个24小时实际输液量的1/2,生理量仍为2000ml。日后补液量则依伤员情况补给;

另一个补液公式较简单,即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烧伤面积?100±1000,其中生理量为2000ml,电解质溶液和胶体溶液按比例要求给予,输液速度同上。

2.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1)伤员入院己处于严重休克时,应立即行静脉切开插管快速输液并留置导尿,开始1小时内快速输入电解质(或全血、血浆)1000ml左右。休克改善后,按尿量、脉率、血压等调整输液速度;

(2)再灌注损伤的预防:给予维生素E,C等自由基清除剂;

(3)及早预防酸中毒:输注碳酸氢钠溶液;

(4)出现血红蛋白尿时,可适当增加输液量并加快输液速度,要求尿量达到80~100ml/h。及早应用利尿药;

(5)少尿或无尿:首先考虑扩容是否充分,不要急于使用利尿剂,如输液量估计基本充分的前提下可酌情使用利尿剂,必要时可重复应用,应用无效应考虑肾功问题。

3.补液疗法中几点说明:

(1)胶体溶液指血浆、全血、5%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2)电解质溶液指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等渗碱溶液;

(3)生理需要量常用5%或10%葡萄糖溶液;

(4)创面如采用暴露疗法,室内温度较高或炎热夏天,可酌情增加输液量以补充创面及呼吸道等不显性失水;

(5)抗休克期间,中断输液或输液过慢仅可随时发生休克。故必须按时按量完成输液计划;

(6)休克期注意保暖,减少刺激、必要时吸氧。

【疗效标准】

抗休克是治疗烧伤的一个阶段,其抗休克平稳疗效如下:

1.伤员安静无烦燥,神志清楚,口渴消失;

2.生命体征稳定,脉率120次/min以下,血压基本正常;

3.每小时尿量达到50~80ml,尿比重稳定在1020,尿PH值呈弱碱性。

第三节创面处理

烧伤创面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如下数种:

【早期清创术】

应在休克基本稳定后进行。目前多采用简单清创术,并在镇痛下剃净伤周毛发,用1.25%碘伏清洗创面及伤周健康皮肤,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剪去腐皮,大水泡可作低位引流,小水泡可暂时保留。而后采用合适的方式保护创面。

中小面积或无休克征伤员,可立即进行清创。

【暴露疗法】

1.适应证:头面部、颈部、会阴部烧伤;大面积烧伤;污染严重的烧伤;炎夏季节。

2.方法:清创后,将伤员置于铺有无菌单及纱布垫的床上;适当隔离,室内空气定时消毒,依季节变化室内温度调节至上26℃~34℃;为防止受压,常规使用翻身床,每4~6小时翻身一次并及时清理创面,创面常规外用SD - Ag糊剂,用热风吹或灯烤促使创面尽快结痂。对深度创面焦痂干燥后也可用2.5%碘伏每日定时涂擦1~2次。

【包扎疗法】

1.适应证:四肢烧伤;小儿或精神异常不合作伤员;需要湿敷感染创面;室内较冷或无条件行暴露疗法之伤员。

2.方法:清创后创面直接涂上外用药或将药纱布紧贴创面,外裹纱布5~6层,再包以较厚的棉垫(或纱垫),轻轻加压包扎,厚度大约1厘米左右。四肢置于功能位,全手包扎时应将各指分开。

包扎疗法创面应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血象的情况,如局部渗出多,有特殊气味,应及时处理。

【半暴露疗法】

1.适应证:创面痂皮脱落后,痂下尚未愈合之创面,颜面部或会阴部植皮后创面。

2.方法:用单层药液纱布或油纱布,依创面形状剪成相应大小,贴于创面;日后依敷料下有无积脓或分泌物更换敷料。

【冷水疗法】

适用于四肢烧伤创面,是在伤后立即用冷水对创面浸泡或冷敷,既能减轻疼痛,防止热力对皮肤继续损害,又能减轻伤后的渗出和水肿程度。水温以20℃左右为宜,一般采用自来水即可,时间掌握在半小时至1小时。

【浸泡疗法】

是将烧伤创面浸泡在一定的液体中,以达到清除创面细菌、脓性分泌物,软化、分离痂皮和焦痂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深II度痂皮软化及痂下积脓者、III度焦痂分离期、病程后期残余肉芽创面。浸泡时可根据创面部位选择不同的浸泡器具,全身浸泡可用特制的浴缸。浸泡液可选用生理盐水、或含有抗菌素、消毒剂、中草药的溶液。温度一般略比病人体温高1℃为宜,浸泡时间30~60分钟,第一次浸泡不宜太长,随着伤员的适应可略为延长。伤员有休克、肺内感染、水肿回收期、女伤员有月经等慎用浸泡疗法。

【湿敷疗法】

是创面上外敷多层湿纱布,达到引流和机械清除细菌作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有脓性分泌物创面以及肉芽创面植皮以前的准备工作。敷料溶液常用等渗盐水,或其它抗生素溶液,肉芽创面如有水肿亦可用于3%高渗盐水溶液。敷料一般采用多层普通纱布,湿度适中,以保持湿润为宜,视创面洁净情况而定更换敷料时间,一般每日3~6次。创面如明确为绿脓杆菌,不主张湿敷,绿脓杆菌在湿润环境下容易繁殖。

【自然脱痂疗法】

焦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保护皮就会自然地液化、分离、脱落,这种脱痂为自然脱法。为了促进脱痂时间加快,临床上也可在适当时机加用外用药物,如中药的去腐生肌膏等。适用于小面积深度烧伤以及不宜切痂的部位。自然脱痂法不是治疗烧伤创面的主要手段,只是一种辅助疗法。

【焦痂切开减压术】

肢体或躯干因环形深度烧伤所形成的焦痂对其深部组织有压迫作用,造成皮下组织血运受阻、进行性组织水肿严重者可形成肌肉群坏死,颈部或胸部的环形深度烧伤常因压迫而致呼吸困难。为了缓解或避免这些压迫综合征,早期往往采取切开焦痂的方法。环状焦痂一经明确,切开减少越早越好,切开应按一定部位进行:颈部可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切开;胸部环状焦痂沿两侧腋前线纵形切开(可加剑突横切口与两侧纵切口相连;上肢作尺、桡侧切开;手部需切开大、小鱼际侧缘及虎口背侧,手指两侧;下肢沿胫、腓侧切开,足部沿足背动脉走向切开。切开裂口处盖以抗生素纱布、人工皮或生物敷料,用于纱布条填紧与裂口创缘作连续缝合。周围创面外涂SD - AG。日后则尽早处理。

【焦痂切除术】

利用手术方法将III度烧伤创面上焦痂切除,形成新的创面,而后进行组织修复(植皮)的一种创面处理办法。适用于烧伤Ⅲ度创面,尤其四肢、躯干。焦痂切除时机,对于中小面积越早越好,而大面积烧伤则在防治休克平稳前提下3~5天为最佳时机。一次切痂面积以20%为宜,也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一次切除40%~50%。切痂深度根据烧伤情况

以达到深、浅筋膜上为最常见的方法。术中及时输血,配血量一般按每1%出血50~100ml量准备。术前控制好全身情况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削痂术】

利用取皮刀削除痂皮以保留部分真皮的一种手术。适用于深II度创面。手术时机同焦痂切除术基本相同。一次削痂面积可达到20%~30%,应在充分止血下进行,用辊轴取皮刀将深II度坏死组织削除,至健康真皮层,可见洁白、有光泽、推挤时可见丝状小血管有血液流动,如将止血带撤除时可见致密针尖样出血点。削痂面可用人工皮、生物敷料覆盖,也可植少量自体皮。

【植皮术】

(专指自体皮移植术)是治疗较大面积Ⅲ度烧伤所必须的手段。术前应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控制感染等(包括创面的准备),还有供皮区选择:常用头皮、四肢,其它尚存有健皮部位根据需要也可利用,并进行皮肤清洁的准备。术中根据病情一般选用静脉复合麻醉或局麻,取皮时目前常用三种器械:辊轴取皮机,鼓式取皮机及电动取皮机。移植方法常用有:小片移植法,大小为0.25~1cm2,间距0.5~1cm,多用于感染创面和非功能部位;大片移植法,多用于功能部位及颜面部;网状皮片移植法,用鼓式取皮机取下皮片后,用制网机制成不同比例的网状皮,常用1:1.5、1:3,即可增加3倍以上面积覆盖创面。微粒皮移植法,系近年发展的新方法,将皮片制成小于1mm2的微粒皮进行移植,适用于特大面积III度创面以及

供皮区特少选择之伤员;混合移植法:即身体皮与同种导体皮或异种皮混合植皮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III度创面。

第四节烧伤感染

【病史采集】

烧伤创面的存在,就有发生烧伤感染的可能性,烧伤面积愈大、愈深,其烧伤感染的机率就越大。(参照第一节)。

【诊断】

常见两大类:细菌败血症及霉菌败血症。

1.烧伤败血症的诊断依据:

(1)体温骤升39.5~40℃,或反而下降;心率增快140次/min,呼吸快不能以其它原因解释者;出现烦躁、谵语、幻觉等精神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或腹泻;舌质由红转绛、干燥少津起芒刺,舌苔由白腻转黄或焦黄等。

(2)创面恶化。焦痂变潮湿或深II度痂皮下出现出血点;亦可见过早溶解现象。肉芽创面灰暗,己植皮片虽成活,但无扩展反而越变越小。

(3)白细胞明显增高或骤降,中毒颗粒明显增多。血小板下降,血钠上升,血钾下降,呈低蛋白血症,血培养可出现致病菌(纵使无致病菌生长亦不能排除败血症)根据以上症状可做出早期诊断,不需要等待血培养结果,以免贻误治疗。

2.霉菌败血症诊断依据:烧伤治疗时间较长有全身抵

抗力下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及深静脉导管,口腔、胃肠道或创面有霉菌生长病史,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精神恍惚、持续高热、恶心、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多呈粘液黑便,尿及便内可见大量霉菌、血液及创面培养仅可获得霉菌。

【治疗原则】

1.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室内保持温暖干燥,通气良好。

2.创面应用抗感染药物。

3.加强营养支持疗法:每日摄入热量最少不低于2000KJ,热卡与氮需要量比100:1较合适。病情加重时食欲不佳者,还应给予静脉营养,如能量合剂、氨基酸注射液。

4.积极消除感染源:积极处理创面,保护胃肠道,应用静脉导管所使用药物,应严格无菌操作,寻找和处理其它化脓病灶。

5.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治疗烧伤感染是必须的手段,但尚无统一标准,如下几方面可作为原则参考:(1)抗生素使用时机:休克期病情不平稳,大面积烧伤回收期,焦痂溶解期,切削痂手术前后,局部感染及全身感染明确。

(2)抗生素使用原则:及时用药,足够用量,联合应用,静脉应用为主。

(3)抗生素种类的选择;目前对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多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先锋必素、复达欣和泰能。对于球菌(特别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选用丁胺卡那霉素,万古霉素及青霉素一类。

第五节小儿烧伤

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烧伤的反应与成人不同,治疗时必须考虑解剖生理特点。

【病史采集】

同成人。

【体格检查】

同成人。

【诊断】

1.面积的估计:身体各部面积所占的百分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变动,其特点是头大下肢小,常用面积估计有两种:

(1)头颈为9+(12-年龄),下肢为46-(12-年龄)。躯干和上肢与成人的面积估计法相同。

(2)手掌法:手指并拢的面积为1%。

2.深度的判断:(同第一章)特别注意,不要估计过浅。

3.伤情分类:

(1)轻度烧伤:总面积在5%以下的II度烧伤。

(2)中度烧伤:总面积在5%~15%的II度烧伤;或5%以下的III度烧伤。

(3)重度烧伤:总面积在15%~25%的II度烧伤;或5%~10%的III度烧伤。

(4)特重烧伤:总面积在25%以上的II度烧伤;或III度烧伤在10%以上者。

4.小儿烧伤休克的特点:同等面积烧伤,小儿休克较成人发生率高,而且更严重。临床表现口渴、躁动不安、甚至谵妄或惊厥,少尿或无尿、四肢凉、面色苍白、发绀、脉快而细弱、血压低或测不出。

【治疗原则】

由于小儿的特点,除按成人休克防治原则外,在具体措施上有所不同。

1.补充血容量:患儿入院当时尽管面积不大,也应尽早考虑输液,尤其头面烧伤。若休克己经出现,应尽快输液或血浆,必要时推注100~200ml平衡盐溶液或生理盐水。并行留置导尿。

2.补液方法:伤后第一个24小时胶体与晶体补入量= 烧伤面积×体重(公斤数)×1.5~2.0ml(婴幼儿为2.0ml)。胶体与晶体之比为1:1。基础水份= 70~100ml/kg/d(婴幼儿按100~150 ml/kg/d)。前8小时输入总量一半,后16小时输入另一半。伤后第二个24小时胶体与晶体总量为第一个24小时实际入量的一半。基础水分同第一个24小时。

3.创面处理:基本上参照成人创面处理方法(详见第三节)。

4.补液中注意几个问题:若补液量不足可导致休克加重或肾功能障碍;而补液过量则可引起脑水肿、肺水肿。两方面都应加以避免。输液中应尽量使用全血或血浆,少用或尽量减少使用代用品。

【治愈标准】

1.创面愈合同成人。

2.休克平稳标准:脉率不超过140次/分,尿量20~30ml/h(参照第二节)。

第六节吸入性损伤

由于火焰中有毒烟雾、毒气、热粉尘吸入呼吸道而引起损伤,造成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氧合和二氧化碳的排除障碍,所以呼吸道烧伤的称谓统称吸入性损伤。

【病史采集】

1. 有无密闭环境高温受伤史。

2. 有无吸入有毒气体、刺激性或腐蚀性气体。

3. 受伤当时有无呼喊声或张口大呼吸。

4. 受伤当时有无昏迷或意识丧失。

【体格检查】

1. 重点检查有无头面部、颈部的烧伤创面,咽部有无肿痛;

2. 口腔粘膜是否完整无损。鼻毛有无烧焦;

3. 语音有无改变,声音是否嘶哑;

4. 是否存在炭沫痰;咳嗽否;

5. 呼吸困难否;有无紫绀;烦躁否;

6. 早期肺部听诊往往无异常,稍后有可能出现喘鸣,继则有干湿性56罗音。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比较容易诊断,临床有时需进一步进行分类:

1. 轻度:口腔、鼻、咽部粘膜有水肿,自觉有肿痛感,早期可有轻度声音嘶哑。

2. 中度:损伤已累及咽部、气管。声门及咽部有水肿,分泌物增多,声音明显嘶哑,呼吸困难。

3. 重度:累及气管以下各级支气管,甚至达到肺泡、肺间质。明显呼吸困难,咽喉部严重水肿可能导致窒息。

为进一步诊断,也可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治疗原则】

1. 经明确,轻度虽无呼吸困难,亦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应预防上呼吸道梗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应果断行气管切开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及引流痰液。

2. 基本治疗措施(对中重度而言):

首先维持呼吸道通畅与引流痰液:切开气管应放置大口径气管导管。随时吸出左、右支气管内痰液,也可配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变时,吸出细支气管内的痰液及脱落的粘膜。

其次保持呼吸道湿润与稀释痰液:气管导管除经常用湿纱布覆盖和吸氧外,定时进行超声雾化(抗生素、氨茶碱、异丙基肾上腺素)及气管内滴入药液(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等),痰液粘稠时,也可滴入摩蛋白酶及胰蛋白酶一类制剂。

再次,配合血氧分析采用呼吸机进行间歇正压通气。

第七节特殊原因烧伤

电烧伤

电烧伤有两类,即接触电烧伤及电弧烧伤。准确的讲,电烧伤应是电流进入人体,电能转换成热能,造成大量的深部组织,如肌肉、血管、神经等坏死。

【病史采集】

1. 触电时间及部位。

2. 电流电压高低、电流强度、明确交直流电。

3. 触电后伤员意识是否丧失;有无昏迷及心跳骤停现象。有无高空跌落史。

4. 意识是否清楚及生命体征。

5. 电流进出入部位,传导径路,是否通过心脏、大脑等重要脏器。

6. 肢体有无环状焦痂压迫及血运障碍。

7. 是否有胸腹合并伤。

8. 是否有血尿。

【诊断】

1.触电史明确。

2.体格检查所见的阳性病史。

3.触电部位可见焦痂,重则局部僵硬、麻木,甚至就近关节活动消失、局部肿胀。

【治疗】

1. 电烧伤体克同样进行输液、输血,妥善处理肌红蛋白尿与血红蛋白尿。

2. 急诊施行肢体环状焦痂的筋膜切开减压术。

3. 诊断一经明确需要截肢应尽早手术。

4. 伤后1周内,对创面应彻底切除坏死皮肤、肌肉、筋膜、肌腱、神经、血管,尽可能保留关节。选用不同类型的皮瓣覆盖创面。

5. 软组织电烧伤范围大,但未波及重要血管、神经时,应早期清创,彻底切除坏死组织及移植自体皮(皮源不足时可用异体皮)。

6. 触电累及胸、腹部时应做出相应的专科处理。

【疗效标准】

同第一节。

化学烧伤

常见的化学烧伤有强酸(硫酸、盐酸、硝酸等),强碱(氢氧化钠、石灰、氨等)烧伤。

【病史采集】

1. 询问接触化学物质致伤经过。

2. 了解致伤化学物质的成份、浓度及毒性。

3. 现场急救情况。

【体格检查】

1. 计算面积并估计深度。

2. 注意创面颜色,褐红色、褐黑色或者黄白色。

3. 有无休克,是否合并眼烧伤,有无呼吸困难、腹痛、血尿、精神兴奋、嗜睡或昏迷等中毒症状。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一般极易诊断。

【治疗原则】

早期救治同热力烧伤。本节只介绍化学烧伤创面的处理。

1. 酸烧伤:

及时大量的清水冲洗创面不少于10分钟,而后用中和剂进行湿敷(如2%~5%碳酸氢钠),1~2天后同热力烧伤一样处理,需手术者及时手术。有些特殊酸,如氢氟酸烧伤则创面可应用钙剂。

2. 碱烧伤:

创面清除化学物质后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时间10~30分钟,然后再用中和剂(0.5%~1.0%醋酸)湿敷创面,1~2天后同热力烧伤处理即可,需手术时尽早手术。

3. 磷烧伤:

大量水冲洗创面后用较厚的湿纱布包扎,以隔绝空气,预防残余磷微粒接触空气后继续在创面上燃烧。绝对禁用油脂类敷料包扎,以防止磷溶解造成吸收而中毒。继而可用2%硫酸铜与含有5%碳酸氢钠等量混合液湿敷创面,以移除黑色磷化铜颗粒,然后再冲洗残留于创面的硫酸铜。

4. 沥青烧伤:

面积小者,可用松节油(或植物油)拭洗沥青,有时将沥青连同表皮一起揭去。大面积伤员之创面可用锌化油或同用植物油包敷之,定时换药,逐日清除。其他处理同热力烧伤。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换药术-----------------2 二、拆线-------------------3 三、清创术-----------------4 四、急救止血法-------------5 五、腹膜腔穿刺术-----------5 六、胃插管术---------------6 七、气管切开术-------------7 八、胃肠减压术-------------8 九、清创缝合术-------------8-9

一、换药术 【适应症】 1.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 2.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 【术前准备】 1.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 2.与患儿及家属谈话,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争取病人及家长配合。 3.准备换药包、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用屏风遮挡。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如伤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范围≥15cm。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清理后再消毒2遍。 5.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6.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7.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尖锐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混放。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8.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术后处理】 告知注意事项: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注意事项】 1. 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2.在整个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气性坏疽、破伤风、溶血性链球菌及绿脓杆菌等感染伤口,必须严格执行床边隔离制度。 3.给不同的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4.换药时应查看各种敷料、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污染的敷料应立即放在医疗废物筒内或有菌的弯盘,不得随便乱丢。 5. 伤口长期不愈者,应检查原因,排除异物存留、结核菌感染、引流不畅以及线头、死骨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换药动作必须轻柔,注意保护健康的肉芽组织及上皮。 附:缝合伤口的换药 1.无引流的缝合伤口 多为无菌伤口,常于术后3天左右检查伤口,注意观察有无缝线反应、针眼脓疱、皮下或深部化脓;有无

烧伤临床技术规范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烧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四章烧伤创面换药技术 第二节包扎技术 包扎技术即用消毒敷料封闭创面。目的是防止外源性感染;保持创面湿润环境;减少渗液、肿胀和疼痛;避免机械性再损伤,加深创面。包扎对病室环境要求较低;患者较舒适,肢体适于保持功能位;便于转送。缺点是不便观察创面变化;阻碍体表散热、炎热季节或地区,患者不易耐受;消耗大量敷料。 【适应证】 1.门诊患者、需转送的单个或少量患者。 2.不能合作的小儿患者或躁动的患者。 3.寒冷季节和无条件使用暴露技术者。 4.四肢、躯干烧伤 5.新鲜肉芽创面。 【禁忌证】 1.感染尤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 2.头面部、会阴部烧伤。 3.大面积深度烧伤,需要保痂者。 【操作方法】 1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1.清创(见烧伤创面清创术一节),大水疱做低位引流。 2.内层在无菌操作下用治疗性敷料覆盖:可依条件选用:生物敷 料(异体皮、异种皮、胶原膜等),合成敷料,平整贴敷创面; 也可在创面均匀涂一层抗菌外用药物(磺胺嘧啶银等),后用一层纱布或凡士林纱布等紧密贴敷,不留死腔。 3.外层覆盖多层消毒纱布与棉垫,以不渗湿外层敷料为度,敷盖 超出创缘约3~5㎝。烧伤初期包扎一般全层敷料3~5㎝厚。 4.包扎四肢,绷带由远端至近端均匀加压;躯干部位绷带包扎不 便,可用胸带、腹带包扎法。肢体远端如无创面应露出,以便观察血循环改变。抬高患肢于心脏水平。 5.保持敷料干燥:如敷料被渗透,应及时加盖消毒敷料包扎。如 浸湿较广泛,则可将外层敷料解除,在无菌操作下重行包扎。 6.更换敷料指征:有感染可疑征象,外层敷料渗湿或闻有臭味, 患者主诉持续性疼痛。 7.浅Ⅱ度烧伤创面包扎后,如无感染征象,5~7d左右更换敷料。 创面干燥可改半暴露。深Ⅱ度或Ⅲ度的创面包扎后,1~2d 8.应更换敷料,以观察其变化,作痂皮、焦痂处理。 【手部包扎】 1.清创,大的水泡应剪破引出水疱液,修剪指甲。 2.置手部于功能位:手掌侧烧伤腕背伸25°~30°,手背烧伤腕屈 15°~20°,全手烧伤腕中立或屈曲位。指间关节5°~10°及掌指关节80°~90°。拇指外展、对掌位。 3.手指创面分别用治疗敷料包裹,松紧适当,用纱布将指间隔开, 外层用纱布、棉垫。绷带边包扎边塑形使手部置于功能位置。 4.必要时指端外露,观察血运。 手部及前臂包扎图示 2

烧伤诊疗规范(精制知识)

烧伤诊疗规范 一、诊断要点:根据烧伤史和体格检查对烧伤作出正确诊断。 1. 烧伤史:应注意烧伤时间及环境。 (1)烧伤时间:烧伤时间越长越严重。 (2)烧伤环境:如火焰伤,在密闭环境下就有可能引起吸人性损伤。又如高空电击伤就可能引起复合伤,如骨折、脑外伤等。 2. 明确受伤原因。 3. 明确伤情:根据烧伤面积、深度、部位、年龄、原因,有无复合伤等综合判断。 4. 鉴别诊断:伤情判断最基本的要求是烧伤面积和深度 (1)烧伤面积的估算是烧伤的基本鉴别诊断,常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中国新九分法:按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份,另加1%,构成100%的体表面积,即头颈部:1×9%;躯干:3×9%;两上肢:2×9%;双下肢:5×9%+1%,共为11×9%+1%(表)。 中国新九分法 成人女性的臀部和双足各占6% ②手掌法:不论性别、年龄,病人并指的掌面约占体表面积的1%,如医者的手掌大小与病人相近,可用医者手掌估算,此法可辅助九分法。

③儿童烧伤面积计算:12岁以下儿童,年纪越小,头越大,下肢越小,可按下法计算:头颈部面积:〔(9+12-年龄)〕%;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 (2)烧伤深度的鉴别: ①三度四分法:分为I°、浅II°、深II°、III°。其中I°、浅II°烧伤一般称为浅度烧伤;深Ⅱ°和Ⅲ°烧伤则属深度烧伤。 I°烧伤:红斑 浅Ⅱ°烧伤: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 深Ⅱ°烧伤: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 III°烧伤:焦痂 (3)烧伤伤情的判断:根据面积、深度、部位、年龄、原因,有无复合伤等综合判断。但为了对烧伤严重程度有一基本估计,作为设计治疗方案的参考,采用下列分度方法: 轻度烧伤:Ⅱ°烧伤面积9%以下。 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烧伤面积虽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二、治疗 1. 治疗原则 (1)保护烧伤创面,防止和清除外源性污染。 (2)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 (3)预防局部和全身性感染:对大面积严重烧伤,特别是休克期不平稳者,其早期爆发全身性感染的几率很高,早期应用兼顾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和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的抗生素是有指征的,但渡过5~7天的危险期后,即应考虑停药。 (4)用非手术和手术的方法促使创面早日愈合,尽量减少瘢痕增生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畸形。 (5)防治器官的并发症。

2019版:中国烧伤专科手术分级评估方法专家共识(全文)

2019版:中国烧伤专科手术分级评估方法专家共识(全文) 烧伤学科在突发性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其对群体性烧伤的现场救治能力、转运能力和全方位治疗水平,直接关乎社会局部稳定。随着中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技术服务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手术分级对外科系统各专科的发展方向将产生一定影响,并直接关系到医院对各专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学术质量评估、安全资源的投入和绩效分配原则的建立。既往烧伤外科手术分级存在很多亟待改进之处,对其进行合理调整已经成为烧伤外科执业医师的普通诉求。 21世纪初早期医疗改革的推进,催生了分级手术管理制度[1],在河南省、海南省、天津市等地首先试点[如2006年颁布的《海南省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暂行)》],并逐步在全国推广。2009年初原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第38条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4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重大手术。该制度沿用至今。 2012年8月,原卫生部办公厅正式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三级医院重点开展三、四级手术;二级医院重点开展二、三级手术;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可以开展一、二级手术,重点开展一级手术[3]。鲜为人知的是,2011年原卫生部曾出台《手术分级目录

(2011年版)》征求意见稿[4],可惜多年没有下文,至今亦未看到国家层面的手术分级目录出台;而当年同时征求意见的《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次年便已公布实施。 自原卫生部颁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和《手术分级目录(2011年版)》征求意见稿后,各地纷纷开展了手术分级制度的探索。在多次烧伤领域的学术交流会上,学者们针对当时烧伤外科的手术分级目录进行阐述,认为烧伤外科手术的难度被严重低估,存在诸多不合理情况,例如:(1)部分操作难度虽然不大,但对患者全身呼吸、循环支持要求高的手术,难度被严重低估。(2)同一手术部位,不同手术方式的难度分级不具可比性。(3)相当多游离皮瓣移植的难度被严重低估等等。 有鉴于此,各省市级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均发出修改手术分级的呼声。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在浙江瑞安召开的副会长扩大会议上提出议题,起草讨论稿后,协同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组织各方广泛讨论,充分吸收不同意见,希望能为我国将来组织烧伤手术分级的修订工作提供合理参考。鉴于目前手术库分类的名称繁多,有临床版手术库(教科书、诊疗规范等)、绩效版手术库(与收费项目有关)、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系统手术库(与疾病手术编码相关),国家及地方尚无统一的手术库能够满足做目录版手术分级专家共识的需求,因此本共识选用评分分级来判定手术分级,如此比较适应目前的实际情况。 考虑到手术分级的复杂性和对临床学科的重要性,拟在今后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对本评估方法进行补充与调整,也殷切希望本专业领域内的专家

烧伤科疾病诊疗规范-烧伤感染

烧伤科疾病诊疗规范-烧伤感染 烧伤感染 【病史采集】 烧伤创面的存在,就有发生烧伤感染的可能性,烧伤面积愈大、愈深,其烧伤感染的机率就越大。(参照第一节)。 【诊断】 常见两大类:细菌败血症及霉菌败血症。 1.烧伤败血症的诊断依据: (1)体温骤升39.5~40℃,或反而下降;心率增快140次/min,呼吸 快不能以其它原因解释者;出现烦躁、谵语、幻觉等精神症状;食欲 减退、腹胀或腹泻;舌质由红转绛、干燥少津起芒刺,舌苔由白腻转 黄或焦黄等。 (2)创面恶化。焦痂变潮湿或深II度痂皮下出现出血点;亦可见过早 溶解现象。肉芽创面灰暗,己植皮片虽成活,但无扩展反而越变越小。(3)白细胞明显增高或骤降,中毒颗粒明显增多。血小板下降,血钠 上升,血钾下降,呈低蛋白血症,血培养可出现致病菌(纵使无致病 菌生长亦不能排除败血症)根据以上症状可作出早期诊断,不需要等 待血培养结果,以免贻误治疗。 2.霉菌败血症诊断依据:烧伤治疗时间较长有全身抵抗力下降,长时 间使用抗生素及深静脉导管,口腔、胃肠道或创面有霉菌生长病史,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精神恍惚、持续高热、恶心、食欲不振、腹胀、 大便多呈粘液黑便,尿及便内可见大量霉菌、血液及创面培养仅可获 得霉菌。 【治疗原则】 1.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室内保持温暖干燥,通气良好。

2.创面应用抗感染药物。 3.加强营养支持疗法:每日摄入热量最少不低于2000KJ,热卡与氮需要量比100:1较合适。病情加重时食欲不佳者,还应给于静脉营养,如能量合剂、氨基酸注射液。 4.积极消除感染源:积极处理创面,保护胃肠道,应用静脉导管所使用药物,应严格无菌操作,寻找和处理其它化脓病灶。 5.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治疗烧伤感染是必须的手段,但尚无统一标准,如下几方面可作为原则参考: (1)抗生素使用时机:休克期病情不平稳,大面积烧伤回收期,焦痂溶解期,切削痂手术前后,局部感染及全身感染明确。 (2)抗生素使用原则:及时用药,足够用量,联合应用,静脉应用为主。 (3)抗生素种类的选择;目前对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多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先锋必素、复达欣和泰能。对于球菌(特别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选用丁胺卡那霉素,万古霉素及青霉素一类。

烧伤科护理常规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病人,安谿病床,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及适宜的温湿度。 2、测T.P.R.BP、体重,做好入院介绍,通知主管(值班)医生。 3、及时采集病史,评估病人,按要求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4、一般病人每日测T.P.R两次,每周测体重1次,每天记录大便次数,如 有异常,通知医生,予以处理;危重病人及大手术体温超 过38C,每天测T.P.R四次,如体温超过39C,应予以物理或遵医嘱药物降温,半小时再测T,做好记录。 5、评估白理能力,填写白理能力评估表,依据病情及患者白理能 力做好病人生活护理。 6、危重病人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安全管理,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7、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烧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1、立即将病人送清创室,评估伤情,了解致伤原因,伤口处理经过、尿量、转运过程,准备清创器械灭菌物品,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早期处理、清创。 2、根据烧伤病人的病情安排病床,准备床单位。 3、病室需有消毒、隔离设施,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28C — 32Co 4、了解烧伤的原因、面积、面部和深度等,对有面、颈深度烧伤者应 备氧气和气管切开包,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配合医生气管切开术。 5、大面积烧伤或危重病人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穿刺困难者立即准备配合医生深静脉谿管术,同时抽血标本送生化常规和配血,留谿尿管。

6、在病情稳定情况下,清洁健康皮肤,修剪指甲,头面部烧伤剃除毛发。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出病室需换鞋,流水洗手。病室内每日进行消 毒。向病员和陪护做好宣传工作,禁止探视。 8、讲解胃肠道营养的重要性,根据病情早期进食及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9、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思想情绪变化,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在烧伤早期护理人员要根据受伤后具体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其协助护理人员共同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在烧伤回复期护理人员要注意病员之间的谈话,诱导病员多作乐观积极的谈论,鼓励其加强功能锻炼,帮助致残病人树立战胜伤残的信心。 烧伤休克期护理常规 1、评估患者,合理安谿病人,必要时床边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如氧气、负 压吸引器、监护仪、气管切开包、深静脉谿管包等; 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休克期内每一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 根据病情应随时增加测试次数,熟悉烧伤休克期临床表现,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熟悉抗休克的补液知识,掌握补液方法,注意补液的质、量和速 度; 4、输液是防治烧伤休克的最有效措施,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妥善固定, 保持静脉管路通畅,躁动患者要做好约束,保证准确无误的完成补液计

烧伤诊疗指南

烧伤诊疗指南 烧伤诊疗指南 入院处置: 1.了解伤因、伤情;进行全面体检,特别是注意生命体征(对于五岁以上且创面大于10%的患者需测血压)、神智反应、末梢血循环情况,以及是否有复合伤。 2.诊断: 按照伦勃氏法、“三度四分法”和烧伤严重度分类法明确具体的伤情诊断: 轻度烧伤:Ⅱ<5%TBSA,这种类型的烧伤可以在门诊治疗。 中度烧伤:Ⅱ≥5%TBSA,Ⅲ<5%TBSA; 重度烧伤:Ⅱ≥15%TBSA,Ⅲ≥5%TBSA; 特重度烧伤:Ⅱ≥25%TBSA,Ⅲ≥10%TBSA。

3.同时安排适宜的病床或急送进行抢救。 4.常规检查项目:血分析及C反应蛋白、小便常规、大便常规、主要病毒感染的免疫标志物、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胸部X光片、创面渗出液培养加药敏实验。 5.对于有吸入性损伤表现的患者,应按照《吸入性损伤诊疗指南》进行治疗。 6.对于电烧伤患者,特别注意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检查。 7.对于化学烧伤患者,特别注意肾脏情况,急查小便,观察有无异常。 8.对于烦躁、哭闹的患者,可以选用鲁米那钠1~3mg/kg 或非那根1mg/kg;对于一岁以上的患者,可以选用吗啡0.5~1mg/kg进行镇静止痛。

9.补液治疗: 对于轻度烧伤患者,不需要补液。 对于中度以上烧伤患者,即使暂时没有休克表现,也需要按照烧伤补液公式进行补液。 对于已经出现休克或休克前期表现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休克复苏(详见“烧伤休克急救指南”)。以上⑵、⑶两个步骤应在判断伤情后立即实施。 10.对于轻度烧伤或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进行创面清创(详见“烧伤创面清创操作规范”);否则,需要等到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清创。在清洗(创)前,应进行常规的创面渗出液培养加药敏实验。 11.全身抗感染: 对于轻度烧伤早期入院的患者,可以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口服。

中国烧伤患者住院收治标准(完整版)

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烧伤医学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等学术组织,邀请国内多位烧伤专家学者,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同时参考国夕卜相关文献与烧伤患者收治标准,将所拟订的《中国烧伤患者住院收治标准》讨论稿经过函评及多次反复讨论、商榷,最终形成了本《中国烧伤患者住院收治标准(2018版)》。希望本标准的出台,有利于规范我国烧伤患者的住院收治,同时提高我国烧伤治疗水平等数据在国际上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考虑到医院分级带来的复杂性,本标准仅作为一般情况下烧伤患者收治的依据,暂不涉及各级医院的不同收治标准。通过将本标准实践一段时间后, 再根据使用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调整。 《中国烧伤患者住院收治标准(2018版)》 1 .烧伤总面积〉10%TBSA的s70岁成年烧伤患者。 2 .烧伤总面积>5%TBSA的S3岁烧伤患丿・或>70岁烧伤患者。 3 .烧伤总面积>5%TBSA或合并剧烈疼痛、可能有中毒等的其他小面积化学烧伤患者。

4 .需特殊治疗的特殊部位如眼、手、足、会阴、生殖器、关节等烧伤患 者。 5. 有心搏骤停或需手术治疗的包括闪电等所致的电烧伤患者。 6. 需手术治疗的热压伤患者。 7. 有其他烧伤创面需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 8. 可能影响呼吸功能的面颈部烧伤或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 9•怀疑可能有由烧伤创面引起严重局部侵袭性或全身性感染患者。 10 .合并有可能影响烧伤病程与发生发展甚至结局的复合伤的烧伤患者,根据烧伤或创伤本身的情况而决定患者收住烧伤科或其他专科的顺序。 11 ■合并有可能影响烧伤病程与发生发展甚至结局的既往疾病的烧伤患者,根据烧伤或既往疾病本身的情况决定患者收住烧伤科或其他专科的顺序。 12 .需住院进行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康复治疗等的烧伤瘢痕患者。

烧伤科诊疗规范

烧伤科诊疗规范 烧伤科疾病 第一节烧(烫)伤 病史采集】 1.烧伤时间:详细询问受伤至入院时间; 2.烧伤原因:了解热源性质、火焰、热液(金属溶液、热油)、化学物质(酸或碱)、电流(机体有无直接触及电源); 3.烧伤环境:了解伤员受伤时的体位,是否在室内或密闭的空间,是否在火海中,有无呼救声; 4.接触热源时间,有无昏迷。有无外伤、有无出血; 5.伤后有无应急措施,如补液、止痛、创面如何保护。 体格检查】 1.测血压、脉搏、呼吸,伤员意识。烦燥与否,有无口渴; 2.迅速检查面积、深度以初步确定伤情; 3.呼吸及语音有无改变; 4.有无合并症:颅脑外伤、窒息、中毒以及出血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尿、便常规;

2.血液生化; 3.血型。 诊断要点】 1.面积的估计: 手掌法:用伤者自身的手掌测量面积,并拢时其面积为1%;五指天然分隔时其面积1.25%。 中国九分法:将人体化分为11个9%的地区,会阴部另计为1%,共计100%。 头部发际3 % 颜面3% 颈部3% 9%×1 上肢 双)两上臂7% 两前臂6% 两手掌5% 9%×2 躯干 前侧13% 后侧面13%

会阴1% 9%×3 下肢 双) 双臀5% 双大腿21% 双小腿13% 双足7% 9%×5+1 临床实践中,手掌法与中国九分法往往结合应用。2.深度判断:目前国内多采用三度四分法: 不同深度烧伤的评估要点 深度 I° 浅II° 深II° 局部体征 无水疱 创面肿胀发红 温稍低,创面呈浅红或红白相

间,可见网状栓塞血管 局部感觉预后 3-5天愈合。 不留瘢痕 不留瘢痕 留有瘢痕 肉芽组织生 长后形成瘢 痕 仅伤及表皮,局部红肿、干燥,灼痛感 仅伤及表皮,水疱大、壁薄、感觉过敏2周可愈合。 伤及真皮深层,水疱较小,皮感觉迟钝3-4周愈合,III°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达皮消失 下、肌肉、骨等。形成焦痂。 创面无水疱、蜡白或焦黄,可 见树枝状栓塞血管,皮温低 注:I度红斑型烧伤II度水泡型烧伤III度焦痂型烧伤 3.伤情分类:根据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制定(上海):水平总面积III度面积申明

烧伤外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

烧伤外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3年版) 一、烧伤科每月床位使用率 定义:烧伤科每月床位的使用率。 计算公式: 烧伤科每月床位使用率=KTTT X1O0% 烧伤病床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烧伤科医疗资源的利用指标之。 二、预防性气管切开率 定义:某时段内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施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可能因病程进展出现呼吸道梗阻,是否预防性气管切开是对患者受伤环境、烧伤部位、气道损伤的综合判断。该比例反应医疗机构对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伤情处理的合理性,体现烧伤科医师的业务水平。 三、烧伤休克期肾功能障碍发生率 定义:烧伤后烧伤休克期内,烧伤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占同期烧伤患者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体现烧伤科医师对于烧伤患者补液治疗的业务水平。 四、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收治率 定义:烧伤科接治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占同期烧伤患者的比例。 计算公式: 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收治率 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人数VICC0/ = --------- “一一------- ×1()0% 烧伤患者 意义:体现烧伤科的地区影响力以及其本身的烧伤救治能力。 注: 1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1%-50%;或m度烧伤面积11%-20%;或∏度、H1度烧伤面积虽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己发生休克、合并较重的吸人性损伤和复合伤等。 2.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In度烧伤20%以上。 3.烧伤严重程度分度采用1970年上海全国烧伤会议标准进行划分,目前《外科学》等多部教材仍采用该标准进行分类。 五、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率

定义:烧伤科接治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在同期重度及以上烧伤患者中发生死亡的比例。 计算公式: 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率 =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人数乂100名 一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收治总数ιυ"0 意义: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死亡率能够较为合理、有效的反 应烧伤机构在烧伤救治方面的总体水平以及业务能力。 注:烧伤严重程度分类采用1970年上海全国烧伤会议标准进行 划分,目前《外科学》等多部教材仍采用该标准进行分类。 六、二重感染发生率 定义:某一时段内,发生二重感染的烧伤患者占同期烧伤患者的 比重。 计算公式: 意义:二重感染发生率反应医师使用抗生素的适应症、用药时长的合理性以及规范性。 七、烧伤创面切削痂手术率 定义:深H。以上烧伤病患施行切削痂术占同期深H。、 III。患者的比例。

烧伤科制度

烧伤整形科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1、科室所有废弃物应妥善分类,生活、医疗废物分开存放,以免污染坏境或造成交叉感染。 2、科室工作人员以及住院病人、陪护、探视人员在院期间产生的各种生活废弃物,使用黑色垃圾袋盛装。 3、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的医疗废弃物(棉签、棉球、纱布、引流条传染性病人或疑似传染性病人产生的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等),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3/4满时逐层封扎袋口后专人回收至医疗废物临时储存点,集中院外转运。 4、一次性使用医疗废弃物(引流袋、引流管、血袋、胃管、鼻饲管、尿杯、床垫、肛管等)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3/4满时逐层封扎袋口后专人回收至医疗废物临时储存点,集中院外转运。 5、一次性使用医疗废弃物(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液管)用完后及时毁型,使用黄色垃圾袋盛装,3/4满封扎袋口后专人回收至医疗废物临时储存点,集中院外转运。 6、各种针头等废弃的锐器,使用质硬防渗漏、耐刺的利器盒盛装,3/4满容器密封、专人回收至医疗废物临时储存点,集中院外转运。 7、科室严格按规定分类收集废弃物,按要求逐层封扎袋口并履行废弃物交接登记和签名。 8、过期的、变质的、污染的废弃药品及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的消毒剂,交还原生产单位销毁。

烧伤整形科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灭菌与隔离的规定。 2、治疗室做好清洁区、污染区的标识,清、污物品做好有效的分隔、处理,烧伤病房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及三氧机空气消毒2小时。 3、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活动中心须遵守消毒隔离原则,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飞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严格执行注射、穿刺采血用具一人一用一灭菌,一般诊疗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4、重复使用医疗器材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并做好标识,具有可追溯性。 5、科室各种无菌包应定期检查标识与有效期。 6、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瓶应用灭菌水,每日更换。 7、体温计、血压计袖带、止血带、输液瓶网套、治疗盘等消毒可采用含有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晾干备用,听诊器可用乙醇擦拭消毒,血压计用紫外线照射。 8、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液体必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9、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10、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11、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熟练掌握无菌持物钳,无菌溶器,无菌包的使用和戴无菌手套,取用无菌溶液等基本操作技能,并保证无菌技术的效果。 12、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所有一次性使用医疗无菌器具的使用,保管,用后处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皮肤科创伤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

皮肤科创伤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 一、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皮肤科创伤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通过对创伤性皮肤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规范化,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病症的认识和处理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二、创伤性皮肤病变的分类 1. 擦伤 擦伤是指皮肤表面受到机械作用,造成浅层损伤的情况。其特征为有创面,但不深及真皮层。 2. 切割伤 切割伤是指皮肤被利器切开,损伤较深,往往可达真皮层。 3. 撕裂伤 撕裂伤是指皮肤遭受牵拉或剪切作用而导致的损伤。其特点是皮肤边缘不齐,通常可见到撕裂的痕迹。

4. 烧伤 烧伤是指皮肤暴露在高温、化学物质或电流等热源下,引起组织损伤的情况。烧伤可分为一度烧伤、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等级。 三、创伤性皮肤病变的临床诊疗指南 1. 诊断 在对创伤性皮肤病变进行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根据患者的病史,分析受伤的原因和过程; - 观察创伤部位的皮肤表面情况和深度,以确定病变的类型; - 如果病变严重,应考虑进行组织活检或其他辅助检查,以明确病情。 2. 急救处理 在创伤性皮肤病变急救处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首先,要停止出血,可用无菌敷料或直接按压的方式; - 对于创面清洁处理,应使用无菌溶液或药物进行清洗; - 如果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或治疗。 3. 创面修复

根据创伤性皮肤病变的类型和程度,可选择以下创面修复方法:- 对于浅表创面,可以进行简单的清洗和敷料覆盖; - 对于较深的创面,应进行缝合或其他合适的手术修复。 4. 感染预防和处理 在创伤性皮肤病变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 使用无菌敷料,防止创面二次感染; - 对于有感染迹象的病变,应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四、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皮肤科创伤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包括创伤性 皮肤病变的分类、诊断、急救处理、创面修复以及感染预防和处理 等方面内容。根据指南的要求,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烧伤诊疗指南

烧伤诊疗指南 【入院处置】 ⒈了解伤因、伤情;全面体检,特别是注意生命体征(>5岁且创面>10%者需测血压)、神智反应、末梢血循环情况,以及有无复合伤。 ⒉诊断 按照伦勃氏法、“三度四分法”、烧伤严重度分类法明确具体的伤情诊断: ⑴轻度烧伤:Ⅱ0<5%TBSA;本类型烧伤可在门诊治疗。 ⑵中度烧伤:Ⅱ0≥5%TBSA,Ⅲ0<5%TBSA; ⑶重度烧伤:Ⅱ0≥15%TBSA,Ⅲ0≥5%TBSA; ⑷特重度烧伤:Ⅱ0≥25%TBSA,Ⅲ0≥10%TBSA。 ⒊同时安排适宜的病床或急送诊疗室抢救。 ⒋常规检查项目:血分析及C反应蛋白,小便常规,大便常规,主要病毒感染的免疫标志物,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胸部X光片,创面渗出液培养加药敏实验。 ⒌有吸入性损伤表现者,按《吸入性损伤诊疗指南》治疗。 ⒍电烧伤者,特别注意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变化,并急行相应检查。 ⒎化学烧伤者,特别注意肾脏情况,急查小便,观察有

无异常 ⒏烦躁、哭闹者,可选用鲁米那钠1~3mg/kg或非那根1mg/kg;1岁以上者,可选用吗啡0.5~1mg/kg镇静止痛。 ⒐补液治疗 ⑴轻度烧伤者,不需补液。 ⑵中度以上烧伤,即使暂无休克表现,也需按照烧伤补液公式计算进行补液。 ⑶已有休克或休克前期表现者,立即行休克复苏(见“烧伤休克急救指南”)。 上述⑵、⑶步骤应在判断伤情后立即实施。 ⒑轻度烧伤或病情稳定者,行创面清创(见“烧伤创面清创操作规范”);否则,待病情稳定后清创。清洗(创)前均应常规取创面渗出液培养加药敏实验。 ⒒全身抗感染 ⑴轻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口服。 ⑵轻度烧伤伴轻度感染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口服;感染较重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⑶中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⑷中度烧伤伴感染入院者:根据病史和体征显示可能的感染菌类,选用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⑸重度或特重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限制类抗生素静

49 外科 水火烫伤(烧伤)轻度中度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水火烫伤(烧伤)轻度中度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轻度、中度烧伤的住院患者。 一、水火烫伤(烧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水火烫伤(TCD编码:BWV00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烧伤(手烧伤ICD-10编码:T23.001,面部烧伤ICD-10 编码:T20.002,上肢烧伤ICD-10编码:T22-001,下肢烧伤ICD-10编码:T24.001,躯干烧伤ICD-10编码:T21.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和《中医外科学》(陈红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第2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0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制定的中国九分法、三度四分法与手掌法进行烧伤面积与深度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分期。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水火烫伤(烧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轻度、中度水火烫伤(烧伤)临床常见证候: 热毒袭表证 火毒伤津证 气血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水火烫伤(烧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水火烫伤(烧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时间≤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水火烫伤(烧伤)的患者。 2.成人烧伤面积<15%体表面积;烧伤的深度为Ⅱ度,进入本路径。 3.年龄≤14岁儿童烧伤患者;成人Ⅱ度烧伤面积≥15%体表面积、合并复

中国眼烧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

中国眼烧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 【摘要】眼烧伤主要包括化学烧伤和热烧伤,通常由酸性、碱性等化学物质或热源物质等接触角 膜、眼表、眼睑以及周围皮肤等造成,是临床常见的眼科急症。烧伤物质可对眼睑、眼表、角膜及眼内 组织造成潜在的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失明。目前临床对于眼烧伤缺乏规范统一的诊疗方法和标准, 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预后不良。为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经过充分讨论,制定本共识, 以期为眼烧伤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54⁃260) 【关键词】眼烧伤;诊疗准则(主题) 眼烧伤主要包括化学烧伤和热烧伤两类,是临床常见的眼科急症。化学烧 伤主要包括酸烧伤和碱烧伤等,热烧伤主要因热源物质导致。由于眼烧伤的严 重程度和现场急症处理的个体差异较大,加上各级医疗机构眼科医师对眼烧伤 缺乏统一而规范的诊疗方法,因此可能导致救治不当或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致 使我国相当一部分眼烧伤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失去复明机会。为此中华医学会眼科 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经过充分讨论制定本共识,以期为眼烧伤的临床诊疗工作提 供指导性意见。 一、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和烧伤物质 (一)定义 眼烧伤通常由酸性、碱性等化学物质或热源物质接触眼睑、眼表、角膜等 造成,是临床常见的眼科急症,可对眼睑、眼表、角膜及眼内组织等造成潜在的 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失明。 (二)流行病学特征 化学物质或热源物质造成的眼部损伤相对常见,国外报道眼烧伤占眼外伤 系列事件的 11.5%~ 22.1%[1]。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防护意识和防护设 备技术等相对薄弱,眼烧伤较发达国家常见且程度更严重,住院患者中眼烧伤约 占眼外伤事件的29.9%[2]。 (三)烧伤物质性质分类[3‐4] 1.化学物质 (1)酸性物质:主要包括硫酸、盐酸、硝酸、磷酸、乙酸等。 (2)碱性物质:主要分为 3 类。①碱金属类:钠、钾和氢氧化钾等;②碱 土金属类:钙、氢氧化钙、氯化钙等;③氨类:氢氧化铵、氯化铵等。

烧伤科健康宣教资料文档

. 烧伤科健康宣教资料 一烧伤概述 烧伤面积估计 估计烧伤面积一相对于体面积的百分率表示。成人多用中国九分法和手掌法相结合计 算。成人:头面、颈9%、双上肢18%、躯干包括会阴27%、臀与双下肢46%。12岁以下儿 童按下列公式计算头面、颈和下肢面积。 头面、颈面积(%)=9+(12-年龄)。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患者自己的手五指并拢,手掌加手指的掌侧范围的面积为1%。 烧伤深度判断 四度五分法: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和Ⅳ度。 1、Ⅰ度烧伤 红斑、无水疱、无渗出、干燥、轻度痛觉过敏。 2、浅Ⅱ度烧伤 大水疱,水疱壁薄,去除表皮见基地湿润,呈淡红色并有疼痛和感觉过敏。 3、深Ⅱ度烧伤 无水疱或小水疱,水泡比较厚,去除表皮见基底微湿,苍白杂有红色小点,干燥后出现网状血管栓塞,创面疼痛较轻,感觉迟钝。 4、Ⅲ度烧伤 皮革样、失去弹性,创面干燥,呈蜡白或焦黄,干燥后出现树枝状血管栓塞,痛觉消失,创面温度低。 5、Ⅳ度烧伤 黄褐色或焦黄或炭化、干瘪,丧失知觉,活动受限。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韩春茂. 烧伤管理诊疗常规与技术规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8 烧伤严重程度的判定 目前国际上对烧伤严重程度的判定仍无统一标准,临床上多采用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讨论通过的分类方法。 成人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1.轻度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的Ⅱ度烧伤。 2.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0%~ 29%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的烧伤。 3.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0%~49%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19%,或总面积不超过30%,但有 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者②有复合伤或合并伤(如严重创伤、化学中毒等); ③有中、重度吸人性损伤者。 4.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者。

烧伤中医临床路径

烧伤中医临床路径 一、烧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烧伤(水火烫伤T CD 编码:BWV000) 烧伤(手烧伤ICD-10 编码:,面部烧伤ICD-10 编 码:,上肢烧伤ICD-10 编码:T22-001,下肢烧伤ICD-10 编码:,躯干烧伤I CD-10 编。 码:)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0 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制定的中国九分法、三度四分法与手掌法进行烧伤面积与深度的诊断。 2.烧伤分度 参照1970 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制定的三度四分法进行烧伤分度。Ⅰ度烧伤:皮肤伤处红、肿、热、痛,表面干燥,局部感觉过敏,不起(红斑型) 水泡,常有烧灼感。2~3 天后脱痂痊愈,无瘢痕。Ⅱ度烧伤(水疱型):根据伤及皮肤深度,Ⅱ度烧伤分为浅Ⅱ度烧伤和深Ⅱ度烧伤。 ①浅Ⅱ度烧伤: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基底呈均匀红色、潮湿,局部肿胀。1~ 2 周愈合,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②深Ⅱ度烧伤:痛觉迟钝,水疱或有或无,揭去表皮,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潮湿,水肿明显。3~4 周愈合,可遗留少量瘢痕。 Ⅲ度烧伤(焦痂型):痛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干后皮下筋脉阻塞如树枝状。2~4 周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一般均需植皮才能愈合,可形成瘢痕和瘢痕挛缩。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烧伤 诊疗方案”。 Ⅱ度烧伤临床常见证候: 热毒袭表证

火毒伤津证 热毒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 协作组烧伤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烧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烧伤(水火烫伤 TCD 编码:BWV000;手烧伤 ICD-10 编码:,面部烧伤ICD-10 编码:,上肢烧伤ICD-10 编码:T22-001,下肢烧伤ICD-10 编码:,躯干烧伤I CD-10 编码:)的患者。 2.成人烧伤面积<15%、儿童烧伤面积<10%体表面积;烧伤的深度为Ⅱ度。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Ⅲ度烧伤;成人烧伤面积≥15%、儿童烧伤面积≥10%体表面积;合并复合伤者,不进入本路径。 6.孕妇、哺乳期妇女、有过敏病史或过敏体质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D-二聚体 (4)心电图 (5)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液流变学、胸部X线片检查、C-反应蛋白、血培养等。 (八)治疗方法 1.中医外治法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热毒袭表证: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烧伤整形外科工作手册簿

烧伤整形外科工作手册 第一章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 (一)烧伤整形外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工作组(二)烧伤整形外科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职责(三)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第二章科室各级医师岗位职责 (一)科主任职责 (二)总住院医师职责 (三)住院医师职责 (四)二级医师职责 (五)三级医师职责 第三章科室工作制度 (一)危急重病人抢救制度 (二)教学管理制度 (三)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四)烧伤换药室管理制度 (五)烧伤病房的感染管理制度 (六)整形外科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第四章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 (一)火灾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二)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三)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预案 (四)停中心吸引应急预案及程序 (五)停中心供氧应急预案及程序 (六)患者发生跌倒的处置预案及程序 (七)烧伤整形外科批量烧伤病人收治应急预案(八)吸入性损伤的处理预案 (九)烧伤整形外科常见疾病诊疗 (十)烧伤整形外科常见操作 第五章手术管理相关资料 (一)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三)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四)手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制度 (五)烧伤整形外科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六)烧伤整形外科已开展手术 第六章科室常见仪器操作 (一)心电监护操作流程 (二)微量泵注射泵操作流程 (三)输液泵使用操作流程

烧伤整形外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工作组 组长:苏开新 副组长:刘哲伟 质控成员:陈军姚建朱娟玲林益春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健全科室质量管理组织,明确兼职质控人员;在质控小组组长的领导下,制定具体质量控制工作计划。

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诊疗指南(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

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 临床诊疗指南 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分册 烧伤整形科编著 2015-4-1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第一章总论 (4) 第一节概述 (4) 第二节临床过程 (4) 第二章早期处理 (8) 第一节院前处理 (8) 一、现场急救 (8) 二、转运 (10) 三、成批烧伤伤员的分流 (12) 第二节急诊处理 (12) 第三章烧伤休克的诊断与防治 (17) 第一节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17) 第二节诊断 (19) 一、发病特点 (19) 二、病史 (19) 三、体征 (19) 四、监测指标 (20) 第三节防治 (21) 第五章烧伤感染 (28) 第一节脓毒症的概念 (28) 第二节病原菌变化动态与常见菌 (28) 第三节病原菌侵人途径 (29) 一、创面感染 (29) 二、静脉导管感染 (29) 三、呼吸道感染 (29) 四、肠源性感染 (29) 第四节防治 (30) 一、非侵袭性感染 (30) 二、侵袭性感染 (31) 三、动、静脉导管感染 (33) 四、烧伤继发呼吸系统感染 (34) 第六章烧伤创面的愈合过程与处理 (36) 第一节愈合过程 (36) 第二节处理 (38) 第七章特殊部位烧伤 (48) 第一节头面部烧伤 (48) 第二节手烧伤 (51) 第三节会阴部烧伤 (52) 第四节吸入性损伤 (53) 第五节消化道烧伤 (57) 第八章特殊原因烧伤 (57) 第一节电烧伤 (57)

第二节化学烧伤 (63) 一、硫酸烧伤 (64) 二、硝酸烧伤 (65) 三、氢氟酸烧伤 (66) 四、铬酸盐烧伤 (67) 五、溴烧伤 (67) 六、氯乙酸烧伤 (68) 七、氨烧伤 (68) 八、氯化钡烧伤 (69) 九、硫酸二甲酯烧伤 (69) 十、苯酚烧伤 (70) 十一、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烧伤 (71) 十二、石灰烧伤 (71) 十三、电石烧伤 (72) 十四、沥青烧伤 (72) 十五、黄磷烧伤 (73) 十六、三氯化磷烧伤 (74) 十七、汽油浸泡烧伤 (74) 第三节放射性烧伤 (75) 第四节上肢热压伤 (77) 第九章复合伤 (78) 第一节烧伤复合伤 (78) 第二节放射复合伤 (80) 第十章烧伤瘢痕的防治 (82) 第一节病因和分类 (82) 第二节防治 (84) 第十一章冷伤 (91) 第一节局部冻结性冷伤(冻伤) (91) 第二节局部非冻结性冷伤 (98) 第三节全身性冷伤 (99) 第四节预防 (101) 第十二章烧伤病人的镇静镇痛治疗 (102) 第一节疼痛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102) 第二节反映疼痛的指征 (102) 第三节烧伤病人麻醉及镇痛、镇静药物的选择及治疗方案 (102) 第四节镇痛效果评判 (104) 第十三章压疮 (104) 第十四章糖尿病足 (107) 第十五章下肢静脉性溃疡 (114) 第十六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溃疡 (117) 第十七章结核性溃疡 (1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