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蚂蚁和蝈蝈教案及相关材料

蚂蚁和蝈蝈教案及相关材料

蚂蚁和蝈蝈教案及相关材料
蚂蚁和蝈蝈教案及相关材料

《蚂蚁和蝈蝈》教案

涧头集镇中心小学仲茂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会用“有的…有的…”说句话。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三、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图片、课文录音、头饰等等。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课文。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节

1、这是什么季节?大家听是什么在叫?天气怎么样?

2、夏天到了,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天气真热。(出示:夏天真热)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话?个别读、齐读。

3、看,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齐说(出示句子:一群蚂蚁在搬粮食。)齐读。

4、我们瞧,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他们不热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看图说话

5、哪些小朋友来演一演小蚂蚁们正在搬粮食,搬得满头大汗?学生边表演,老师一边说:蚂蚁长得那么小,但它搬的粮食却很大,很重,把腰都压弯了,加上天气热,所以搬得很吃力,走得很慢,背得汗都流出来了,汗水不停地往下滴,个个满头大汗。请生再试,其他学生朗读句子。(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6、看,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出示:这是一群()的小蚂蚁)

7、说的真好,你们喜欢这些小蚂蚁吗?大家就用赞许、敬佩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话。齐读。

(三)、学习第二节

1、夏天,蚂蚁在烈日下搬粮食,而那几只蝈蝈呢?(出示图片)看图说话(出示:这是几只()的蝈蝈)指名说

2、(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3、那蝈蝈会如何享受生活呢?请大家看下面一句话。(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

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请一凳子的两个小朋友,一个读句子,一个表演,好吗?生练习读、表演。指名同桌读。

4、这几只蝈蝈在自由自在地干什么呢?谁也能用“自由自在”来说一句话?谁在哪里自由自在地做什么?

5、蝈蝈不肯劳动,只知道享受,还自以为聪明呢!我们要把它那种自以为是、悠闲自得的样子表现出来。(出示这一节)指名读

6、蚂蚁和蝈蝈在夏天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呀!男女生分别读第一节和第二节。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呀?(出示练习题)练习用“有的……有的……个个……”说话。

(四)、学习第三节

1、时间过得真快,冬天到了,小朋友听,什么风刮起来了?听后你觉得怎么样?(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谁来读?一起读

2、看图,这时,蚂蚁和蝈蝈分别在哪里干什么呢?我们先到蚂蚁家去看看。(出示图片)蚂蚁在干什么,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觉得这时蚂蚁过得怎么样?

3、谁来读这句话,把蚂蚁舒服过冬的情景读出来。(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4、(出示图片)蝈蝈在哪里呢,过得怎样呢?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5、(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指名读,读出蝈蝈又冷又饿。

6、现在请女生当蚂蚁,来读一读蚂蚁的句子,男生当蝈蝈,来读一读蝈蝈的句子,谁来演一演?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1、为什么蚂蚁现在可以舒服过冬了,而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冬天到了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蚂蚁就不是这样,还在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过冬的粮食。由于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3、学到这里,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吗?句式训练:我想对蚂蚁说___。我想对蝈蝈说_____.

4、对,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出示句子)齐读

5、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干些什么呢?

7、那最后老师请大家女生读蝈蝈的句子,男生读蚂蚁的句子,请一部分学生来演,好吗?或者看着动画片,进行表演。

《蚂蚁和蝈蝈》一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本文篇幅较短,却富有教育意义。课文还配有精美的插图,注重创设课文内

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趣,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整篇课文不管从文字还是插图都给人以美的启迪。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少,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在课上,他们思维活跃,好说,好动,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又不善分配。因此,教学方法要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三、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2、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写“粮、汗、由”3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理解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媒体设计: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选择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集图、文、声、动画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的课件,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提供动态图象演示,强化直观教学,及时反馈信息,有效调控教学程序。

五、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

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我有机渗透了以下几种教法:1、情境教学法: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入景生情,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演示蚂蚁和蝈蝈的活动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直观感受了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2、品读感悟法:朗读是语言训练,陶冶情操,体会感情,积淀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比赛读等各种朗读形式,通过反复诵读,细心品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了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蝈蝈的悠闲自得,再把理解到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达到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我把本节课的学法定格为:朗读学习法,观察学习法,讨论学习法。

六、教学设计:

(一)、媒体激趣,导入课题。

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并不断探索的不竭动力,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教材特点,我凭借多媒体的优势,展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观察图画,把看到的景色说一说,指导学生练习看图说话。

(二)、利用媒体,整体感知课文。

1、看动画,仔细听范读。

阅读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在面对一篇新的课文时,总是充满了新鲜感,总想一口气读下去。我充分重视这一环节,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仔细听范读,让学生一开始就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听完范读后,请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读给同桌听听。

格式塔学习理论认为,初读时要强调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生动的感觉,努力使学生获得对课文整体的知觉把握。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心理自由和阅读时间,创设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受的灵敏性,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并在“听、说、读”的过程中认识本课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效果好,学生印象深。

(三)创设情境,解决重难点。

学习第一自然段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后,指名读,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站起来读这段话,所以教师应适当的进行鼓励,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2、媒体动画演示课文内容情境,小组围绕问题讨论:①小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

②小蚂蚁搬粮食的感觉怎么样?让学生理解蚂蚁的勤劳,是教学难点,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突破了难点。在解决这个难点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在讨论中,学生不但学会了阐述自己的观点,还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见解。

3、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互相评价:你为什么要这么读?他读得怎么样?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指名朗读时,有的学生认为小蚂蚁们太热了,读时强调“满头大汗”;有的学生强调“有的……有的……”,因为小蚂蚁们搬粮食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强调“个个”,因为没有蚂蚁在偷懒;有的学生在读“有的背,有的拉”的时候读出很吃力的感觉,更有学生读出了夸奖小蚂蚁的语气。这充分体现出了学生读的自主性,独创性,倾注了学生对语句内涵的切身体验和个性理解。朗读形式应多种多样,可以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应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4、理解第一自然段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功能,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除了用背和拉的方法来搬,小蚂蚁还会用什么办法来搬粮食?”一句设问,激起千层

浪,教师加大学生自由交流的时空,尽量多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办法和理由,同时师生共同评价,并且能用教师提供的句式练习说话。“①、他们有的

,有的,个个。②、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个个。”学生想说哪句就选择说哪句。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学第二自然段,可在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第二自然段讲几只蝈蝈笑蚂蚁是傻瓜,躲在大树下自由自在地乘凉。第一句话讲了蝈蝈嘲笑蚂蚁是傻瓜。第二句话讲了蝈蝈悠闲自得,不知劳动。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生观看图画,倾听蝈蝈的笑声后,主动质疑:蝈蝈为什么笑蚂蚁?蝈蝈们搬粮食了吗?蝈蝈们在干什么?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自由朗读,表演读,自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朗读、表演,理解了蝈蝈的懒惰。我还利用教材,提问学生:蝈蝈是怎样笑蚂蚁的?因为一年级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弱,我随即为学生提供一个说话的句式,“蝈蝈们笑了,有的说:‘你们,真是傻瓜。’有的说:‘你们,真是!’”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开展游戏,指导写字。

在低年级的阅读课中,识字、写字是不可忽视的主要任务,因此在课堂上要舍得花工夫,花时间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我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一只小蚂蚁搬了三袋粮食,可是搬也搬不动,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只要你们会读、会记、会写,这三袋粮食就能搬进洞里了。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纷纷举手,积极参与。学生通过用熟字加偏旁,编顺口溜的方法很容易记住了三个生字,又通过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从而把每一个字写正确、写漂亮。三袋粮食终于搬进洞里了,学生为能帮助蚂蚁而非常高兴。在识字教学中,又有机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这节课,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兴趣浓,效果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蚂蚁和蝈蝈》一文反思

一、织好课堂纪律,是上好低年级课的关键。

组织课堂纪律一直是我头疼的事。班级人数多,顾得了前面,顾不了后面,抓了第一组,落了第五组。也许平时偏心慈手软了点,也许虎头蛇尾,上课时厮声力竭,最后草草了事。学生如何举手,回答问题是否站直,声音宏亮,听的学生是否认真等,应多训练,一定要养成习惯。

二、初读课文时,一定要做到读通,读顺。

学生良好的语感,就是在平时的朗读中培养出来的。每一篇课文的初读,应

从正音、不读破句、不读错入手,宁可多花点时间,也要落实到位。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插图,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得到各不相同的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比较观察。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然后师生一起当蚂蚁搬粮食进一步体会“背、拉、扛、推、”等动词,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兴致很高。

四、探求拓展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我抓住契机,出示画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说:蝈蝈会指着蚂蚁笑: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在阅读过程中教会学生评价。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评价,既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六、识字教学要扎实,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1、识字目标要明确,每个生字的音、形、义要重点突出,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能看似简单而简要教学。

2、运用多种形式和丰富的激励语言,让学生多读,读准字音,多观察,记住字形,多联系上下文,看图想象,理解字义,从而培养识字能力。

3、指导书写时,先书空,观察每一笔一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描红。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涧头集镇中心小学

2011年5月18日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之二.doc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蚂蚁和蝈蝈》教 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学生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这是什么季节?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 (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蝈蝈怎样嘲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表演读) (4)课文,分角色朗读。 (5)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保山市实验小学杨晓香 一、课前反思 4月20日,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生态课堂教学竞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课前,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真的钻研参赛的课文《蚂蚁和蝈蝈》: 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本文篇幅虽短却很有特色。尤其突出的是文中“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描写,使全文十分生动。文中的对比也很鲜明: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也有两种动物不同命运结局的对比,这些都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使课文成为了学生爱读的好教材。课文的插图也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 问题:当冬天来临的时候,蚂蚁和蝈蝈是怎样渡过这寒冷的冬天的呢?为什么他们冬天的生活会截然不同? 解决: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边引导学生想象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为什么到了冬天,有的蝈蝈死了,有的哭了?而蚂蚁却可以幸福的过冬?蝈蝈为什么要笑蚂蚁?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课文寓意的参透能力教弱,所以理解课文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5、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为了较好地实践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空间,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力争在一课时中达成教学目标。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学会生字、熟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 多媒体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Word 文档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3、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

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 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 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 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 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实地观察大香樟树 1、交流: 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完整版)语文一年级下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二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本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篇幅较短,却富有教育意义,课文配有三幅插图,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4、图文结合,进行“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训练学生思维的形象 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表扬激励的手段,增强孩子的识字信心。 2、利用图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 (3)品析重点词句,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 品析重点词句,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结合课文感受“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创设 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 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 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另外,课堂教学不单单是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再到学生的发展,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基于动态生成的观点,我们的课堂教学应真实自然,重感悟、重体验。 设计思路: 运用图片的直观感受学习,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质疑,深入文本进行阅读;利用图文结合的

三年级科学《纸》教学案例

《纸》教学案例 一、教材简介。 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课的主题是以常见的纸为例对某一类材料进行的研究活动。通过学生对纸的探究,进而了解纸的有关特点及用途,并能养成对常见材料进行研究的好习惯。 我校三年级学生,对于科学学习都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动手操作的科学实验项目有着极大的参与热情。作为实验教师,我觉得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展开科学研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环节 1、第一部分是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用纸做的物品很多,如卷筒纸、卫生纸、信纸、宣纸、复写纸、照片纸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感官上直接了解到纸的多样性,从而感觉到纸的作用很大,用途很广。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用纸做的,从而对“纸”这一我们常见的材料产生研究的兴趣,引发出学生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勇敢发言。 2、第二部分是让学生研究不同的纸都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看、摸、闻、用水滴等研究方法,从纸的颜色、薄厚、气味、软硬、光滑、吸水等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学会运用感官和适当的工具对纸展开探究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观察、研究、比较纸的不同特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在研究时要注意研究

的科学性,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地帮助。 学生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之后,就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研究。对于研究不同纸的特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记录来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这部分是本课的主体部分,也是重点部分。 首先,让学生认识一下自己带来的纸,这种纸有哪些用途。其次,要引导学生展开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制定一个研究的方法。如研究纸的吸水性,教师要告诉学生每种纸上滴的水要一样多这样才可以进行比较发现。学生研究结束之后相互间的描述和交流非常重要,学生在汇报纸的性质时要把这种纸的性质和它的用途联系起来。 3、第三部分是了解造纸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史。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体验到民族自豪感。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介绍有关纸的发明、制造知识,给学生以直观认知。在此基础上,播放去年我校组织学生到抚宁县豪峰纸业集团参观的录像,让学生直观感知每一张纸来之不易,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每一张纸。提倡节约用纸,并在全校范围内发出节约用纸倡议,三、四、五年级进行了节约用纸的专题演讲活动,四、五年级学生还写出了节约用纸的体会。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在秦皇岛市的科技创新大赛上被评为优秀实践方案,并上报省里参赛。 4、第四部分动手造一张再生纸。这是要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体验造纸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同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部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应围绕课文以读为本,由易到难,由表到里,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培养语感这应是低年级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课堂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满头大汗”“自由自在”等词语的意思。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难点: 会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趣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动物朋友,还记得他们吗?让我们一起来写写他们的名字吧!(他们分别是蚂蚁和蝈蝈,板书课题) 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他们的故事吧!一起读!(齐读课题) 3.小朋友们,要想进入童话王国的大门,先得把词语读准了。 (1)(出示第一行词:夏天蚂蚁满头大汗) 谁来读好这行词! 评价:你读得真棒,把每个词语的音都读准了。

(2)(出示第二行词:过冬洞里装满粮食) 第二行词谁来读? 评价:读得真不错! (3)(出示后两行词语:蝈蝈乘凉自由自在 北风呼呼又冷又饿) 这两行词谁来迎接挑战! 评价:听出来了,你在用心读好每一个词。 二、细读课文,读演感悟 这个故事要从夏天开始说起。 (一)1小节 ★夏天 1.(板书:夏天)读词。夏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怎么热呢? 2.(课件出示:夏天真热)指导朗读好“夏天真热。”热得怎么样啊? A.热得连知了都受不了,谁再来试试。(读) B.呀,天真的很热;有谁能超过它;掌声送给他。大家一起来。 3.这么热的夏天,你们会干什么呢?(吃棒冰游泳开空调) 当火热的太阳照着大地的时候,你们会说——夏天真热 (二)读悟第一自然段 1.在这么热的夏天里,小蚂蚁在做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翻到课本的115页,放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1)小蚂蚁在干什么? (预设: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2)(图片1:夏天蚂蚁图) 瞧,这就是小蚂蚁搬粮食的场面,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看看这只小蚂蚁是怎么搬的呢?(预设:小蚂蚁在背粮食) 小蚂蚁在背粮食。(边评价边做背的动作) 那这只小蚂蚁又是怎么搬的呢? (预设:小蚂蚁在拉粮食)

小动物过冬公开课教案

19、小动物过冬 、回顾导入。 (1)、导入: “今天很高兴可以认识这么多可爱的新朋友,认识我这位新朋友你们高兴吗?” “认识新朋友,不能忘记老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一年级认识的老朋友吧!” (2)、回顾《蚂蚁和蝈蝈》故事。 出示《蚂蚁和蝈蝈》的课文图片。认识这两位老朋友吗? 炎热的夏天, 小蚂蚁在——搬粮食 蝈蝈躲在大树下一一乘凉,还笑蚂蚁是一一傻瓜; 寒冷的冬天,蝈蝈一一又冷又饿。 蚂蚁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舒舒服服的过冬啦! (3)、Ppt出示成语:蝈蝈之所以,冬天又冷又饿,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蚂蚁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冬的粮食,是因为他知道“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4)、齐读成语。 2、引出新课: 小动物们吸取了蚂蚁和蝈蝈的经验教训,都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啦。让我们到课文中一起去看看,小动物都是怎么准备过冬的吧。 3、板书课题:小动物过冬 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过度: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到课本中去读故事,看看你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他都是怎么过冬的? (2)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你最喜欢哪个朋友,就呼唤他的名字,让他出来和我们见面吧。 燕子姐姐、青蛙哥哥、蜜蜂妹妹(在黑板上贴上图片)

2、检查自读情况 (1)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过渡语:要和三个小伙伴交朋友,必须通过他们的考验才行。小蜜蜂要来考考大家啦。生字宝宝,你会读吗?(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词:商量、哥哥、接着、暖和、刮起来、飞回来 明年、来年、第二年 飞到南方去、钻到泥土里、藏在蜂巢里 过度:你们太厉害了,小蜜蜂请来了请青蛙哥哥和燕子姐姐帮忙,这下生字宝宝找到了朋友,都变成了生词宝宝,你还能读准吗?(自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3)句: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它们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 过度:你们真是闯关小勇士,一连顺利通过两关,相信最后一关,句子关也难不倒你们。 (自读、指名读、男女声读。) (4)过度:恭喜大家闯关成功,掌声鼓励自己。 3、再读课文。 (1)过度:字词句都过了关,现在请你把这些字词句再带入课文中,读一读,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2)指名读课文。过度:字词句同学们都顺利闯关成功,段落闯关,有信心读好吗? 请一个同学读1-2自然段:三个好朋友聚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情。 请一个同学读3自然段:看看小燕子打算怎么过冬。 请一个同学读4-5自然段:看看小燕子和小青蛙是怎么商量过冬的事的。 请一个同学读6-7自然段:看看小燕子和小蜜蜂是怎么商量过冬的事的 请一个同学读8自然段:看看他们之间许下了什么约定。 三、三读课文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教学案例_城市学校网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_教学案例_城市学校网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湖南省怀化市迎丰路小学舒孝清 第二单元:哈尔滨市南岗区华山小学校王艳玲 第三单元: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吴旭聪 第四单元:浙江省富阳市春江中心小学陆丽华 2008年2月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种植我们的植物 3我们先看到了根 4种子变成了幼苗 5茎越长越高 6开花了,结果了 7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蚕的生长变化 3蚕变了新模样 4蛹变成了什么 5蚕的生命周期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2测量水的温度 3水结冰了 4冰融化了 5水珠从哪里来 6水和水蒸气 7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我们知道的磁铁 2磁铁有磁性 3磁铁的两极 4磁极的相互作用 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指南针 7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

蚂蚁和蝈蝈教案

蚂蚁和蝈蝈教案 南通市小海小学吴燕 一、复习词语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引读)―― 谁能大声的读读题目? 齐读。 2.电脑出示词语 这些词语你还会认识么?谁读准了这些词语,这里的红苹果就是你的了? 指名读。 小老师领读。 二、夏天的蚂蚁和蝈蝈对比 过渡:词语读得真好。蚂蚁和蝈蝈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 1.电脑出示:夏日图 太阳公公火辣辣地照着大地,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小动物们能躲起来的都躲起来了,知了躲在树叶丛中一个劲儿的叫着:“热死了!,热死了!” 这是你就在火辣辣的太阳下,你会觉得——(),你特别想——()。 电脑出示: 夏天真热。 我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引读(夏天真热。) 谁来把这种热读出来? 指名读。 齐读。 2.过渡:天气这么热,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呢?小朋友轻轻打开书本,读读课文1-2小节, 看看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生自由读1,2小节 蚂蚁 1.蚂蚁在干什么?(搬粮食) 2.这么热的天,蚂蚁还在搬粮食,他们搬的辛苦么?(辛苦) 从哪个词看出来了?(满头大汗) 出示词条:满头大汗 指导读。 把它放到句子里读一读。 电脑出示:蚂蚁搬粮食图 读。 3.看看图,除了背和拉,小蚂蚁还用了什么办法搬粮食?(推) 蚂蚁是群居的,他们搬粮食一般都是全体出动,图上只画了一小部分蚂蚁,还有大部队在后面呢。你就是这后面的蚂蚁,你还会怎么搬粮食? 3.蚂蚁的办法可真多,我们也站起来学学蚂蚁搬粮食吧! 生演,师读:蚂蚁们有的背,有的拉,有的推,有的抱,有的扛,有的拎,有的抬…… 4.你们都搬得很卖力,没有一只在偷懒,谁能把这个句子读好? 指名读。 5.天气这么热,蚂蚁干嘛非要热的满头大汗的搬粮食? 6.多么聪明勤劳的小蚂蚁呀,谁来夸夸他们? 蝈蝈 1.过渡:正当蚂蚁干的满头大汗的时候,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他们是谁?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蚂蚁冒着炎夏烈日搬运粮食,蝈蝈则乘凉、唱歌、睡觉,待到严冬来临时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富有教育意义。 蚂蚁和蝈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2)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冬天蚂蚁能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而蝈蝈却又冷又饿。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读为主,媒体为辅,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展开想象,理解内容,体会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好逸恶劳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养成勤劳朴实,脚踏实地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读来感受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 2、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用具 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出谜语你来猜,看谁最聪明。请听第一个:“远看芝麻满地,近看黑马运米,不怕山高路远,都要运到家里。”你们谁来猜?(抽生答,真聪明!蚂蚁图片飞入)接着听!“腿长胳膊短,眉毛盖住眼,有人不吭声,无人大声喊”说的又是谁呀?(我看小朋友们一个比一个聪明,大家一起说。蝈蝈图片飞入) 出示并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童话王国,看看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童话列车开得真快,一眨眼的工夫咱们就已经来到了童话王国。(出示课件1)瞧,太阳公公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的叫着,热呀热呀,这是什么季节呀?生:(夏天)夏天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呀?生:(热) 是啊,夏天真热。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蚂蚁和蝈蝈们都在做什么呀?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去找一找答案!生(自由读)。

突破束缚,让公开课的生成人文起来朱勤燕

突破束缚,让公开课的生成人文起来 南通开发区实小朱勤燕课堂预设是公开课必备的环节,也是课堂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新课程倡导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课堂上的一句话、一个疑问、一个错误、一个灵感都应是资源,关键看我们是不是敢于、善于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此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眼神,善于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更要突破束缚,勇于放弃,接受挑战,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闪耀创造的光辉。 课堂背景介绍:本人参加江苏省小学优质课课堂评比,课题:《蚂蚁和蝈蝈》课堂火花简述:教师提问:故事讲完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小蚂蚁能幸福过冬,而蝈蝈们只能挨饿受冻?同桌的小朋友可以讨论。学生都认真地讨论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些小手纷纷高高地举起。教师略思考片刻:小朋友都很会动脑筋,举手的有这么多!可老师觉得,不举手的小朋友也很愿意回答,可能信心不够。老师注意到,这位没有举手的小朋友刚才也和同桌在认真地讨论,我们用掌声鼓励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好吗?学生想起掌声,没有举手的同学站起来,略停顿了一下,流畅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回答完毕,教室里自发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教师再次鼓励:瞧!只要多锻炼,一定能展现自己,秀出精彩!希望在接下来的课堂里,老师能看到你高高举起的小手。生又举了两次手,教师特别指名请她回答,再次鼓励。 学生反馈情况:刚被教师点名时,有点意外,有点紧张,不举手老师怎么会喊我呢?但在老师的鼓励下,马上调整了自己,把自己的理解流畅地表达了出来。当掌声再次想起时,激动得小脸通红。教师的再次鼓励让她兴奋无比,在座位上坐得笔直,并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又尝试举了两次,教师点名后,表现大方。 课后专家点评:课堂教学独具魅力、体现人文关怀之美在哪里体现?是不是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呢?这位老师的处理我很欣赏。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在小结课文的时候,所提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而教师关注到了学情,注意到了一位一直在认真听讲并默默思考,但始终没有举手的学生,用温暖的教学语言鼓励她,让她在充满人文关爱的氛围里第一次勇敢地展示自己,感受成功的喜悦。并且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1、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教学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使用了维恩图、网状图、气泡图、柱形图等图表,使学生在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将事实转化成证据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教学的评价。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厍,向学生提供与单元学习有关的资料和拓展性活动,弥补了学生的经验不足,并提高了教科书的可读性。4、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二、科学探究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5、教学重难点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

苏教版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参赛教案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学会正确书写两个生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课文录音、头饰等等。 【教学过程】今天老师又把它俩从童话王国请来了,一起读《蚂蚁和蝈蝈》 (板书课题)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蚂蚁和蝈蝈”。上节课我们学了许多词语,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呢? 二、精读训练 (一)体验想象,感悟蚂蚁的勤劳 1、词语读得真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呢? 2、这天的天气怎么样呀?出示句子:夏天真热。 3、天气可热了!一说起夏天,我们都会说“夏天真热”这里老师送给同学们两个词语! 4、这么热的天气,我们在家享受空调的冷气,吃着美味的冰淇淋,多痛快啊!可是有一群蚂蚁在干什么?指名交流——“搬粮食”它们是怎样搬粮食的?(指名答) 5、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1)你能用动作表示吗?让我们一起来做做勤劳的小蚂蚁。(全班一起做动作读) (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蚂蚁,你会怎样搬粮食呢?(扛,拖,拽,顶,驮,推,抬,搬,提,抱等) (3)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有的(),个个()。学生练习说话。 (4)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蚂蚁?这真是一群()的蚂蚁 (5)小结:是呀!在这么热的夏天里,蚂蚁们还在搬着粮食,多辛苦呀,难怪个个——满头大

蚂蚁和蝈蝈 教案

蚂蚁和蝈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2.学会本课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20、《蚂蚁和蝈蝈》。上节课我们学了许多词语,这些词语还能读准吗?带拼音,去拼音,小老师开火车领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过渡:大家字词学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也一定没问题。现在让我们进入动物王国,看看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三、新授精讲: 1.请同学们认真看,仔细听 师述: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动画 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把你的这种感觉带进句子中好吗?你来读一读。齐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寒冷的冬天吧!(好冷啊) 这么寒冷的天,我们一起到小蚂蚁家看看它们在干什么。瞧瞧,它们在洞里做些什么呢?看视频。生自由说。答后示句: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蚂蚁准备了什么?有多少粮食?准备了很多,哪个词告诉你的?(装满)你来读一读。小蚂蚁是如何在洞里过冬的?站着的?(躺着)看看,蚂蚁多自在啊!你能把它的这种自在读出来吗? 我们再去看看蝈蝈,它们怎么啦?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又冷又饿是什么感觉?表演试试。现在你就是蝈蝈,你来学着读一读。 每一句都这么有感情,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吧!你知道刚刚我们讲的是书上第几小节的内容吗?真聪明,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教学案例 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 (2)能用文字、图画或者语言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初步学会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性质;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学会倾听,善于从同伴的发言中发现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

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烧杯、水槽、筷子、糖、方糖、面粉、酱油、牛奶、橙汁、白酒、水及热水、调羹、一次性塑料杯等。 2.学生准备: 调料袋。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夏天你们最喜欢从事什么体育运动?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一首歌描述了在水上划船的情景,会唱吗? 生齐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水上悠闲地划着小船,欣赏着岸边的风景,感觉美不美?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水的图片,我们来欣赏欣赏。(

课件展示) 2、师:同学们,水美不美?关于水,你知道些什么呢? 3、揭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观察研究水。(板书课题:观察水) (三)、观察、认识水 1、师出示一杯水,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观察水有什么特征,你可以用哪些方法? 2、生汇报交流 3、师小结并示范动作:观察研究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眼晴来看,看它的形状,看它的颜色,也可以用鼻子去闻它的气味,或者用嘴来尝尝味道,还可以用你能想到的其它方法。 4、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水并作好记录:在各组桌上有一大杯自来水,各组同学共同合作,认真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有哪些特点。(媒体播放轻音乐) 5、各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前汇报水是什么样的,同时说出本组的方法。(在视屏展示台上相机出示各组实验记录表) 6、比赛:在每组的实验桌上,有酱油、牛奶、橙汁、糖水、白酒、水六杯不同的液体,各组同学团结协作,用最快最科学的方法找出哪杯是水。(

蚂蚁和蝈蝈教案(一)

蚂蚁和蝈蝈教案(一)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一) 郭羽西 教学目标: 1、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3、练习表演故事,深化理解,积累语言,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和表演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2、懂得课文寓意,并能从故事中有所感悟,帮助学生内化为 自身的价值趋向。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蚂蚁和蝈蝈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小动物的故事,是那两个动物呢?板书课题:《蚂蚁和蝈蝈》一起叫他们的名字(齐读) 二、复习生字: 看来你们非常喜欢这个故事,那先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课件出示词语) 夏天搬粮食乘凉冬天呼呼刮风又冷又饿 指导读词语:一个词就是一幅画,如果你能想到当时的情景,一定会读的更好!让我们再试试。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这样两个句子: 出示课件:

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他们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小朋友们,你们也可以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说话吗?比如: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 三、精读理解,明白寓意: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从课文中知道些什么?(生回答) 2、刚才他说他知道冬天到了,蚂蚁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过的很幸福;而蝈蝈却又冷又饿。师评价:他真棒,读故事读出了结尾,书上具体怎么描写他们过冬的呢?同学们去读课文。 3、你能来读一读吗?蚂蚁在冬天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有的在烤着吃东西,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说话) 多幸福的蚂蚁呀,谁来读读?第3段的第2句。(评价)能让老师从你的声音里听出了一个幸福的小蚂蚁吗?谁能再来读一读? 4、再看看小蝈蝈吧!它们又是怎样过冬的?(它们有的晕倒了,有的在流泪) 你戴上头饰学学蝈蝈的样子吧,!指名读第3自然段的第3句。 师评价:我听出来了多么可怜的小蝈蝈呀!真是神气不起来了。 5、每一句都读的那么有感情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吧。我们这样分工;大家一起读第一句话,一、二大组的同学读蚂蚁的表现,三、四大组的同学读蝈蝈的表现。 6、为什么蚂蚁和蝈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局呢?指名说。 一、二大组的同学读书找出蚂蚁夏天在做什么? (第1自然段) 三、四大组的同学读书找出夏天的蝈蝈在做什么?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_0

---------------------------------------------------------------范文最新推荐------------------------------------------------------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1 / 5

2003年5月20日第十四周星期三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

---------------------------------------------------------------范文最新推荐------------------------------------------------------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学生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003年5月20日第十四周星期三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3 / 5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七组 20. 蚂蚁和蝈蝈》公开课教案_2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蚂蚁冒着炎夏烈日搬运粮食,蝈蝈则乘凉、唱歌、睡觉,待到严冬来临时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富有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满头大汗”“自由自在”等词语的意思。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童话故事,认识了两位昆虫朋友,他们是~~ 读题。 2、今天,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朋友,课文中的词语宝宝还认识吗?指名读 谁愿意领着大家读一读。 3、小朋友们词语读得很好,相信大家课文会学得更好! 二、学习课文 (一)品读文本,感受蚂蚁的勤劳(学习第一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呢?(板书:夏天)夏天的天气怎么样?

我们走进夏天去看一看,瞧,太阳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点儿风也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儿地叫着:“热死了,热死了”。 你觉得夏天怎么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太阳、知了的叫声……)(出示句子:夏天真热。)谁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 2、老师送给大家两个有关夏天的词语。 这时,你最想干什么? 3.过渡:那么热的天,蚂蚁们在做些什么呀?出示图,谁来说说这群蚂蚁在干什么?你看到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 你真了不起,已经会用“他们有的,有的。”来说话了,你再仔细看看,还有的蚂蚁怎么搬?(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书上是怎么说的呢?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去找一找,读一读。(出示句子) 那你会做背的动作吗?(我们一起来看,蚂蚁长得那么小,但它们搬的粮食却很大很重,把腰都压弯了,加上天气热,所以它们搬得很吃力,走得很慢,背得汗都了流出来。)看,蚂蚁一点都不怕吃苦。怎样叫拉呢? (刘老师给你提供一个道具——绳子,刘老师来扮演这一大车粮食,请你来拉一拉。哎呀,这一车粮食太重了,你使点劲拉,再上 来一只蚂蚁帮他推一下。对,再用点力,好,就这样。)瞧, 蚂蚁多辛苦呀!天气这么热,还在卖力地搬粮食。 4 、读读这段话,找一找还有哪个词说明蚂蚁搬粮食搬得好累(根据学生回答点击“满头大汗”)你能不能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适时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沉和浮)下的-太多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构思: 沉和浮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现象,但是他们有许多是懂非懂的问题:在水中,钢铁会沉下去,用钢铁作的轮船为什么能浮上来?有的树叶飘在水面上,有的树叶却沉下去等等。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沉浮现象进行观察,在认识矛盾冲突中和问题的驱使下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问题来开展教学的。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活动,并体验了物体沉浮变化的过程,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收集、记录和表述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乐于探究与发现物体奥秘的欲望,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情感态度。 3还学到了改变物体沉浮的办法和其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方法。 2、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3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探究活动流程: 一、引入 1上节课我们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节课继续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拿起一个小玻璃瓶)这是什么? 2推测(把小玻璃瓶放入水中,手按在玻璃瓶上)放入水中它是会出现什么现象? (有的学生猜测是沉的,有的学生猜测是浮的,老师把手放开,小玻璃瓶浮上来了。) 3推想:你有办法让它沉下去吗? 1:把里面灌满水 2:用沙子填满。 3:我觉得只要往杯子里装任何东西都可以的。 (课堂实录:当一位学生说只要往杯子里装任何东西都可以的,其他学生马上就提出异议)(装空气就不行啦! (点评:这时学生说法不一,但都在开动脑筋想方法,也就是运用了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玻璃瓶子”的沉和浮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发理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玻璃瓶子”的沉和浮现象进行导入。先请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是瓶子沉下去,接着启发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从而引出了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节课所要研究改变物体在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