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简述判定表法设计用例步骤

简述判定表法设计用例步骤

简述判定表法设计用例步骤

判定表法是一种用于设计测试用例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测试人员针对复杂的业务规则设计出全面的测试用例。本文将介绍判定表法的基本步骤,以及如何应用该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简述判定表法设计用例步骤》,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述判定表法设计用例步骤》篇1

一、判定表法的基本步骤

判定表法是一种用于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识别条件和动作

测试人员需要先了解业务规则,识别出所有可能的条件和动作。条件是指影响业务规则执行的因素,动作是指在条件满足时需要执行的操作。

2. 生成判定表

根据识别出的条件和动作,测试人员可以生成一个判定表。判定表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条件桩、条件项、动作桩和动作项。条件桩列出决定一组条件的对象,条件项列出各种可能的条件组合,动作桩列出所有的操作,动作项列出在对应的条件组合下的动作。

3. 简化判定表

在生成判定表后,测试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简化。如果表中有两条

或多条规则具有相同的动作,并且其条件项之间存在极为相似的关系,我们就可以将其合并。

4. 转化为测试用例

每一条规则都可以转化为测试用例。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判定表中的规则,设计出对应的测试用例,以覆盖所有的业务规则。

二、应用判定表法设计用例的案例

以一个交易所的手续费计算规则为例,根据交易金额和每股价格和股数的关系,手续费分为三种情况:

1. 如果交易金额少于 1000 元,则基本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

8.4%;

2. 如果交易总金额在 1000 元~10000 元之间,则基本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 5%,再加 34 元;

3. 如果金额超过 10000 元,则基本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 4% 加上 134 元。

当每股售价低于 14 元时,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 5%,除

非买进、卖出的股数不是 100 的倍数,在这种情况下附加手续费的9%。当每股售价在 14 元到 25 元之间时,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某个百分比。

根据上述规则,我们可以设计出以下判定表:

| 条件桩 | 条件项 | 动作桩 | 动作项 |

| --- | --- | --- | --- |

| 金额 < 1000 | | 基本手续费 = 交易金额× 8.4% | |

| 1000 ≤金额 < 10000 | | 基本手续费 = 交易金额× 5% + 34 | |

| 金额≥ 10000 | | 基本手续费 = 交易金额× 4% + 134 | |

| 售价 < 14 | | 附加手续费 = 基本手续费× 5% | |

| 14 ≤售价 < 25 | | 附加手续费 = 基本手续费×某个百分比 | |

根据上述判定表,我们可以设计出以下测试用例:

1. 当交易金额为 900 元时,基本手续费为 75.6 元,附加手续费为 0 元;

2. 当交易金额为 1500 元时,基本手续费为 77 元,附加手续

费为 0 元;

3. 当交易金额为 2000 元时,基本手续费为 102 元,附加手续费为 0 元;

4. 当交易金额为 2500 元时,基本手续费为 134 元,附加手续费为 13.4 元;

5. 当交易金额为 3000 元时,基本手续费为 163.2 元,附加手续费为 19.4 元。

《简述判定表法设计用例步骤》篇2

判定表法是一种软件测试方法,用于设计测试用例。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列出各种可能的条件组合,以便检测程序中的各种错误。以下是使用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 确定输入域:首先明确待测系统的输入域,即需要测试的数据范围。例如,测试一个计算器时,需要考虑数字、小数点、负号等符号的输入范围。

2. 列出所有可能的条件组合:根据输入域,将所有可能的条件组合列成一个表格。例如,对于一个四位数字的计算器,可以列出如下的判定表: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 ...

3. 确定输出域:根据待测系统的功能,确定输出域。例如,对于一个计算器,需要考虑输入数字后的预期结果,如正确计算结果、错误提示等。

4. 设计测试用例:对于每个条件组合,根据输出域设计相应的

测试用例。例如,对于一个四位数字的计算器,可以根据以下条件设计测试用例:

- 输入无效数字(如字母、符号等),预期输出为错误提示

- 输入超出范围的数字(如五位数),预期输出为错误提示

- 输入小数点前后有零的数字,预期输出为正确的计算结果

- 输入负数,预期输出为正确的计算结果

- 输入特殊值(如 0、100、-123.45 等),预期输出为正确的计算结果

5. 补充边界值测试用例:针对输入域的边界值,设计测试用例。例如,对于一个四位数字的计算器,可以设计以下边界值测试用例: - 输入最大值(9999),预期输出为正确的计算结果

- 输入最小值(1000),预期输出为正确的计算结果

6. 执行测试用例:根据设计的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7. 分析测试结果:对比预期输出和实际输出,如果存在差异,则说明待测系统可能存在问题,需要进行修复。

8. 迭代优化:根据测试结果,优化测试用例,重复执行测试过程,直到满足预期的测试覆盖率和质量要求。

《简述判定表法设计用例步骤》篇3

判定表法是一种用于设计测试用例的技术,主要用于测试程序中

的条件语句。下面是判定表法设计用例的步骤:

1. 确定条件语句:确定需要测试的条件语句,例如 if 语句、while 循环、for 循环等。

2. 列出所有可能的条件组合:列出所有可能的条件组合,例如对于一个 if 语句,可能的条件组合包括条件为真和条件为假两种情况。

3. 列出所有可能的行动组合:对于每个条件组合,列出所有可能的行动组合,例如对于一个 if 语句,可能的行动组合包括执行 if 语句中的代码块和不执行 if 语句中的代码块两种情况。

4. 构建判定表:将所有可能的条件组合和行动组合列成一个表格,称为判定表。

5. 设计测试用例:从判定表中选择一些组合,设计测试用例。例如,对于一个 if 语句,可以选择条件为真和条件为假两种情况,分别设计两个测试用例。

6. 执行测试用例:执行设计的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结果。

7. 分析测试结果:分析测试结果,确定程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存在问题,则需要修改程序并重新执行测试。

判定表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设计全面的测试用例,减少遗漏的可能性。同时,判定表法也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减少测试用例的设计时间。

《简述判定表法设计用例步骤》篇4

判定表法是一种软件测试方法,用于设计测试用例。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列出各种可能的条件组合,以便确定软件在给定条件下的行为。以下是使用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 确定条件:首先,需要明确软件的输入和输出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是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或者其他约束条件。

2. 建立判定表:将条件划分为多个子条件,并根据这些子条件建立判定表。判定表通常是一个矩阵,其中行表示条件,列表示子条件。

3. 确定操作:对于每个条件组合,需要确定软件应该执行的操作。这可以通过分析条件组合对应的功能需求或者其他规范来完成。

判定表测试规范

判定表设计测试规范

前言 本文档介绍了针对终端软件测试的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的规范。 本测试规范中对移动终端用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用实例加以说明如何使用该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包括设计测试用例时的使用范围,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等。 本测试规范介绍了一种通用的测试方法,需要根据被测终端软件需求才能形成具体的测试用例。

目录 引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1.名词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判定表法的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判定表的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判定表的规则 (4) 规则的定义 (4) 规则的合并 (5) 5. 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5) 6.实例说明判定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适用范围 (7) 8. 判定表的优点和缺点 (8) 优点 (8) 缺点 (8) 9. 参考文档 (8) 10.修改历史 8

引入 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和数据,但是未考虑输入条件和数据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情况,但是当输入条件和数据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时候,采用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是难以描述的,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方法来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注:条件和动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明确的,可以直接使用判定表法;如果条件和动作关系不明确,则要先使用因果图法。 1.名词解释 判定表也称决策表,是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情况的工具。 条件:输入或是环境(可通过分析动作反推出) 动作:输出/结果 2.判定表法的原理 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核心是构建判定表,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按照各种可能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简明并避免遗漏,设计出完整的测试用例的集合。 3.判定表的构成 判定表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如图: 条件桩:找出问题的所有条件(条件的集合)。通常认为列出条件的次序无关紧要。 动作桩:列出问题规定的可能采取的操作(动作列表)。这些操作的排列顺序没有约束。 条件项:条件取值(输入的取值或环境的真值Y/N) 动作项:动作取值(输出值) 4.判定表的规则 规则的定义 任何一个条件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相应的要执行的操作称为规则。 规则也就是说条件项和动作项的对应关系,一个规则相当于一条测试用例。 在判定表中条件的取值一般为真/假,用符号Y/N(1/0)表示,根据条件项的组合确定动作项的取值,即有n个条件就有2n个规则,例如有3个条件分别为A、B、C,就有8中规则,如下表:

系统测试设计用例设计方法三篇

系统测试设计用例设计方法三篇 篇一:系统测试设计用例设计方法 目录 一、等价类分析法 (2) 二、边界值分析 (2) 三、错误猜测法 (3) 四、判定表法 (3) 五、流程分析方法 (4) 六、正交试验设计法 (4) 七、状态迁移法 (6)

一、等价类分析法 等价类划分方法针对手机状态大致可以归几个大类: 1.按键类(等价法):有效输入和无效输入(有效输入指UM和菜单指示;无效输入指测试菜单功能此时没有定义的按键和用户动作); 2.外部中断类(等价法):常用、不常用及无效 2.1.常用:来电和来消息(短信、彩信、push消息);掀合盖;侧键;耳机&FM;情景模式;电量不足 2.2.不常用:充电;闹钟&记事本&关机时间&整点报时提示;Icon&动画显示;Icon&动画刷新;编辑界面&pop显示框输入为空或满;编辑界面&pop 显示框状态输入法默认&字符编码默认;失效SIM卡;大容量等SIM卡兼容;排序;号码识别; 2.3.无效:“资料读取中…”;“复制中…”;“请稍后再试” 3.存储器类 3.1.等价法分类:读或写;不读或不写。 3.2.因果法分类:先SIM卡后手机;先手机后SIM卡;提示用户选择存储器(对比Nokia)。 3.3.操作分类:读;写;新增;删除;复制(先删除后新增;先新增后删除)状态类:正确;错误;变更;用户设定变更 举例一,短消息发送功能: 英文:Default7-bitalphabet(over160characters) 合法等价类:0~160 非法等价类::>160

Thequickfoxjumpsoverthelazybrowndog 中文:UCS-2alphabet(over70characters) 合法等价类:0~70 非法等价类::>70 诺基亚(英文):Extendeddefault7-bitalphabet(over140Bytes),智慧短信,可以携带黑白图片。 合法等价类:0~140 非法等价类::>140 在写字板里面输入“联通”二字,保存后,再打开,即出现乱码。 举例二,单个通话实例的拨打与挂断 测试阶段:系统测试 测试用例标 识 测试项单个通话实例的拨打与挂断 测试项属性 A 参照规范 重要级别高 测试原因手机在待机状态下,确保手机能正常拨出电话 预置条件 1.正常信号环境 2.IDLE状态 3.默认原厂参数设定 输入 1.电话号码(手机号码,固定电话,带分机的号码,字符串,特殊号码如:**21*021xxxxxxxx#,+或00,超短号码,超长号码,

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一、引言 判定表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它基于决策表的思想,通过构建判定表来识别测试用例。它适用于需要测试多个条件组合的场景,可以大大减少测试用例数量和测试时间。本文将介绍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二、了解判定表法 1. 判定表法概述 判定表法是一种基于决策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决策表是一种表示条件与动作之间关系的数据结构,它可以清晰地描述出系统在不同条件下所采取的不同动作。通过构建判定表,我们可以识别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并生成对应的测试用例。 2. 判定表法优势 相比其他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判定表法有以下优势: (1)节省时间和成本:通过识别出所有可能情况,可以大大减少测试用例数量和测试时间。 (2)易于理解和维护:判定表可视化、易于理解和维护。 (3)覆盖全面:能够覆盖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三、设计步骤 1. 确认被测系统功能或模块 首先需要明确被测系统或模块需要实现的功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确定需要测试的条件和动作。 2. 确认条件和动作 在确认被测系统或模块需要实现的功能后,我们需要确定需要测试的条件和动作。条件是指影响系统或模块行为的因素,而动作是指系统或模块对条件做出的响应。 3. 构建判定表 根据确定的条件和动作,构建判定表。判定表由四部分组成:条件、决策、动作和测试用例编号。 (1)条件:列出所有可能影响系统或模块行为的因素。 (2)决策:根据条件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 (3)动作:列出每种情况下系统或模块采取的不同响应。 (4)测试用例编号:为每种情况分配一个独特的编号。 4. 识别测试用例 通过对判定表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并生成对应的测试用例。 5. 执行测试用例

黑盒测试的设计方法

黑盒测试的设计方法 黑盒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旨在测试软件系统的功能和用户需求是否符合预期。与白盒测试相比,黑盒测试专注于测试系统的外部行为,而不关心系统的内部实现细节。在黑盒测试中,测试人员没有访问系统源代码的权限,只能基于软件规约和需求文档进行测试。为了设计有效的黑盒测试用例,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黑盒测试设计方法: 1. 等价类划分法: 等价类划分法是黑盒测试中最常用的设计方法之一。它将输入域划分为多个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代表一组具有相同功能或行为的输入。通过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可以有效地覆盖输入域的多个情况。例如,对于一个要求输入年龄的系统,可以将年龄划分为负数、0-17岁、18-60岁和大于60岁等等等价类。 2. 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特殊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它关注输入域的边界条件。根据输入域的边界条件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更好地发现潜在的问题。例如,对于一个要求输入1-100之间的数字的系统,边界值分析法会测试输入1和100,以确保系统在边界条件下的正常工作。 3. 因果图法: 因果图法是一种图形化的设计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功能和用户需求进行建模,

以便更好地理解系统的逻辑关系。通过使用因果图,测试人员可以发现功能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设计测试用例。因果图法通常用于复杂系统,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覆盖系统的功能。 4. 判定表法: 判定表法是一种以规则和条件为基础的测试设计方法。在判定表中,规则和条件被列举出来,并使用真值表来确定特定条件下的期望结果。通过设计测试用例来测试不同条件的组合,可以有效地发现系统的问题。判定表法特别适用于决策较多的系统,可以帮助测试人员设计高效的测试用例。 5. 错误推测法: 错误推测法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测试设计方法。测试人员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推测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这些问题。错误推测法是一种质量保证团队经常使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捕获一些开发团队容易忽略的问题。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黑盒测试设计方法。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测试任务和系统特点选择适合的设计方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设计出高效、全面的黑盒测试用例,发现并解决软件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测试用例八大设计方法和实例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 1.1理论知识 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这一方法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只依据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示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等价类合理地假设:某个等价类的代表值,与该等价类的其他值,对于测试来说是等价的。 因此,可以把全部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的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来进行测试。这样就能以较少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而取得较好的测试效果。 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分类: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2)划分等价类的方法: 下面给出六条确定等价类的原则: ①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②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③在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④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假定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确立n 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⑤在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 ⑥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一步的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3)原则: 设计测试用例:在确立了等价类后,可建立等价类表,列出所有划分出的等价类: 输入条件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 ... ... ... ... ... ... 然后从划分出的等价类中按以下三个原则设计测试用例: 为每一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 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被覆盖地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测试用例的几种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几种设计方法--软件测试 2009年07月23日星期四 16:59 一、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划分主要适用于单个输入条件,输入为数值型的情况,如果输入规定了输入区间,可划分出一个有效等价类,两个无效等价类;如果输入只规定了输入范围,可划分出一个有效等价类,一个无效等价类。 二、边界值 边界值方法也是适用于单个输入条件的情况,输入类型可以数值、字符等,要测试的边界包括上点、下点、离点。 三、错误推测法 错误推测法主要是测试设计人员的测试经验相关,测试经验不同,设计出来的测试用例也区别很大。 四、因果图法 因果图方法考虑输入的组合,特别适用于多个输入条件相关有关联又相互约束的情况。 设计步骤: 1)罗列出输入与输出; 2)根据输入与输出画出因果图; 3)标出约束跟限制; 4)把因果图转化成判定表; 5)根据判定表的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五、判定表驱动法 判定表适合于解决多个逻辑条件的组合。将各种逻辑的组合罗列出来,避免遗漏。不能表达重复的操作。 判定表包括条件桩、条件项、动作桩、动作项。 条件桩:列出所有条件,次序无关; 条件项:列出所对应条件的所有可能情况下的取值; 动作桩:列出可能采取的操作,次序无关; 动作项:列出条件项各种取值情况下采取的操作。 设计步骤: 1)确定规则个数,条件及各条件取值的组合; 2)列出条件桩、动作桩; 3)列出条件项; 4)列出动作项; 5)初始化判定表; 6)规则简化、合并。 六、正交法 当输入条件很多时,因果图等设计方法设计出来的用例数往往多的惊人,用正交法可有效减少用例数。正交法的核心思想是从大量测试数据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点来测试,从而减少测试用例数。 设计步骤: 1)确定因子并画出正交表草图; 2)填充各因子的状态值; 3)加权筛选;

测试用例的设计

§1.1测试用例的设计 一.测试用例: 是以发现错误为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组测试数据,测试用例={输入数据+期望结构} 二.黑盒测试方法:以程序功能作为测试依据 1.等价分类法: 把被测程序的输入域划分为若干各等价类,每个测试用例都代表一类与它等价的其他例子。 ⏹步骤: 1)划分等价类并给出定义(如果用这个例子来发现程序错误, 则与其等价的其他例子一般也不会发现程序错误)。 2)选择测试用例(原则:有效等价类的测试用例尽量公用,以 期进一步减少测试次数;无效等价类必须每类一例,以防漏 掉本来可能发现的错误)。 ⏹举例: 某城市的电话号码由3部分组成,这3部分的名称和内容为: 地区码:空白或3位数字; 前缀:非‘0’或‘1’开头的3位数字; 后缀:4位数字。 假定被测程序能接受一切符合上述规定的电话号码,拒绝所有不 符合规定的号码,试用等价分类法设计它的测试用例。 第一步:划分等价类。 下表列出了划分的结果,包括4个有效等价类,11个无 效等价类。在每一等价类之后均加有编号,以便识别 输入条件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 地区码空白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3位数字 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 有非数字字符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少于3位数字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多于3位数字错误!未 找到引用源。; 前缀从200到999之间有非数字字符错误!未找到引用

的3位数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源。;起始位为‘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起始位为‘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少于3位数字(11);多于3位数字(12); 后缀4位数字错误!未找 到引用源。 有非数字字符(13);少于4位数 字(14);多于4位数字(15); 第二步:确定测试用例。 上表中有4个有效等价类,可以公用以下两个测试用例: 测试数据测试范围期望结果 ()276-2345 等价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有效 (635)805-9321 等价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有效 对11个无效等价类,应选择11个测试用例。例如前3 个无效等价类可能使用下列3个测试用例: 测试数据测试范围期望结果(20A)123-4567 等价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无效 (33 )234-5678 等价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无效 (7777)345-6789 等价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无效2.边界值分析法: 在等价分类法中,将代表一个类的测试数据选在等价类的边界上。(如:X<=400)。 3.错误推测法: 猜测被测试程序中那些地方容易出错,并据此设计测试用例。 ⏹说明:等价类和边界值法有线索可导,而猜错误则依赖测试人员 的直觉和经验,仅作为辅助手段,即应首先用其他方法设计测试 用例,再用猜错误来补充。 ⏹举例: 当对一个排序程序进行测试时,可先用边界值分析法设计以下的 测试用例: 1)输入表为空表; 2)输入表中仅有一个数据;

简述判定表法设计用例步骤

简述判定表法设计用例步骤 判定表法是一种用于设计测试用例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测试人员针对复杂的业务规则设计出全面的测试用例。本文将介绍判定表法的基本步骤,以及如何应用该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简述判定表法设计用例步骤》,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述判定表法设计用例步骤》篇1 一、判定表法的基本步骤 判定表法是一种用于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识别条件和动作 测试人员需要先了解业务规则,识别出所有可能的条件和动作。条件是指影响业务规则执行的因素,动作是指在条件满足时需要执行的操作。 2. 生成判定表 根据识别出的条件和动作,测试人员可以生成一个判定表。判定表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条件桩、条件项、动作桩和动作项。条件桩列出决定一组条件的对象,条件项列出各种可能的条件组合,动作桩列出所有的操作,动作项列出在对应的条件组合下的动作。 3. 简化判定表 在生成判定表后,测试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简化。如果表中有两条

或多条规则具有相同的动作,并且其条件项之间存在极为相似的关系,我们就可以将其合并。 4. 转化为测试用例 每一条规则都可以转化为测试用例。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判定表中的规则,设计出对应的测试用例,以覆盖所有的业务规则。 二、应用判定表法设计用例的案例 以一个交易所的手续费计算规则为例,根据交易金额和每股价格和股数的关系,手续费分为三种情况: 1. 如果交易金额少于 1000 元,则基本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 8.4%; 2. 如果交易总金额在 1000 元~10000 元之间,则基本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 5%,再加 34 元; 3. 如果金额超过 10000 元,则基本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 4% 加上 134 元。 当每股售价低于 14 元时,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 5%,除 非买进、卖出的股数不是 100 的倍数,在这种情况下附加手续费的9%。当每股售价在 14 元到 25 元之间时,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某个百分比。 根据上述规则,我们可以设计出以下判定表: | 条件桩 | 条件项 | 动作桩 | 动作项 |

常见用例设计方法

基本上全为个人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1.等价类 三角形,输入三条边abc,abc为正整数,判断其是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分析:abc构成三角形须满足条件:a+b>c&&a+c>b&&b+c>a 等腰:a=b||b=c||a=c 等边:a=b=c 等价类划分 有效类:abc都为正整数;无效类:0,负数,小数,字母,空,无效字符 有效类:a+b>c 无效类:a+b=c a+bb a+c=b a+ca b+c=a b+c

2、测试需求分析――找出输入条件(显示、隐式) 列号:A—F的字母 等价类细化:A、B靠窗 C、D中间 E、F 过道 填写等价类表格 3、设计测试用例的输入

测试用例总数: 有效测试用例数:12个,分别为 Case 1 : 行号2 列号A Case 2 : 行号1 列号B Case 3 : 行号3 列号a Case 4 : 行号4 列号b Case 5 : 行号9 列号C Case 6 : 行号6 列号D Case 7 : 行号2 列号c Case 8 : 行号1 列号d Case 9 : 行号4 列号E Case 10 : 行号2 列号F Case 1 1: 行号2 列号e Case 1 2: 行号2 列号f 无效的测试用例数为:16+12个,分别为行号无效对应的用例 Case 1 : 行号0 列号A Case 2 : 行号-8 列号B Case 3: 行号10 列号a Case 4 : 行号12 列号b Case 5 : 行号3.53 列号C Case 6 : 行号A 列号D Case 7 : 行号Z 列号c Case 8 : 行号C 列号d Case 9 : 行号a 列号E Case 10 : 行号z 列号F Case 1 1: 行号D 列号e Case 1 2: 行号,列号f Case 13: 行号大列号F Case 1 4: 行号空格列号e Case 1 5: 行号CR 列号e Case 1 6: 行号不输入列号f 列号无效对应的用例 Case 1 : 行号2 列号-1 Case 2 : 行号1 列号0 Case 3: 行号3 列号2.5 Case 4 : 行号4 列号G Case 5 : 行号9 列号Z

功能测试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功能测试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功能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一种重要测试方法,主要用来验证软件系统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并且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在功能测试中,测试用例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合理的测试用例设计可以提高测试的效率和覆盖率。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等价类划分法(Equivalence Partitioning) 等价类划分法是将输入条件分成若干个不相交的等价类,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测试用例来代表每个等价类。这是因为对于每个等价类,如果能覆盖到代表性的测试用例,则可以推断这个等价类中的其他测试用例也能覆盖到。这样可以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提高测试效率。 例如,一个输入范围为1-100的整数验证功能,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测试用例,比如输入50,其他的等价类可以是小于1的数、大于100的数以及1-100之间的数。 2. 边界值分析法(Boundary Value Analysis) 边界值分析法是基于等价类划分法的基础上,对边界情况进行特殊测试,因为边界值常常是软件出错的地方。在边界值分析法中,选择最小边界值、最大边界值以及这些边界值的前后值作为测试用例。 例如,一个输入为1-100的整数验证功能,选择测试用例为0、1、2、99、100、

101。 3. 错误推测法(Error Guessing) 错误推测法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直觉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测试人员通过自己的经验来猜测可能出错的地方,并且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这种方法不依赖于具体的测试方法,主要靠测试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来发现问题。 例如,对于一个输入用户注册功能的测试,测试人员可能会猜测到可能出错的地方有用户名重复、密码长度不符合要求、验证码错误等,然后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这些猜测。 4. 因果图法(Cause-Effect Graphing) 因果图法是一种基于图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测试人员通过构建因果图来表示软件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根据因果关系选择测试用例。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快速找到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进而设计出较全面的测试用例。 5. 判定表方法(Decision Table) 判定表方法是一种通过构建判定表来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判定表是一个二维表格,将所有可能的条件情况列出,并且对每种情况给出相应的动作。通过判定表可以快速分析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并且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测试场景和

(完整word版)测试用例设计

举例1、保险费率计算(按照输入域划分等价类的例子): ?某保险公司承担人寿保险,该公司保费计算方式为:保费=投保额*保险率,保险率依点数不同而有别,10点以上(含10点)费率为0.6%,10点以下费率为0.1% ?点数的计算是年龄、性别、婚姻、抚养人数所得的点数的总和 ?输入:年龄、性别、婚姻、抚养人数 ?输出:保险率 输入数据说明: 解答: 第一步:输入和输出变量确认 ?输入:年龄、性别、婚姻、抚养人数 ?输出:保险率 ?等价类划分原则:按照输入变量来确认等价类(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第二步:等价类划分

第三步:设计测试用例 1、设计测试用例,尽可能的覆盖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 ?(1)(8)(10)(12) ?(2)(9)(11)(13) ?(3)(8)(10)(14) 2、设计测试用例,使得每一个新设计的测试用例只包含一个无效等价类,其他的选择有效等价类。 ?(4)(8)(10)(12) ?(5)(9)(11)(13) ?(6)(8)(10)(14) ?(7)(8)(10)(14) ?(1)(8)(10)(15) ?(2)(9)(11)(16) ?(3)(8)(10)(16) 说明:在设计无效部分的测试用例的时候,有效等价类部分,可以任意选择。 思考:若使用边界值法可以增加哪些用例?是否可以用判定表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举例2(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某电力公司有A、B、C、D四类收费标准,其规定如下图 用电类别用电额度用电期间收费类型 居民用电<100度/月——A类 >=100度/月B类 动力用电<10000度/月非高峰期B类 >=10000度/月非高峰期C类 <10000度/月高峰期C类 >=10000度/月高峰期D类

判定表法测试用例

判定表法测试用例 判定表法测试用例:在构建和评估软件系统时,测试用例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可以帮助测试组能够更好地理解系统,并捕获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故障。其中一种测试用例是判定表法。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好的可读性和可追溯性,并且更易于分析和日后的修改,从而帮助开发和测试团队更好地找到系统中的缺陷。 判定表法是一种基于判定表的测试用例技术,它可以提供清晰的概念,用于测试系统的正确性。它可以被用来指导测试组,提出要求并为系统提供许多组合的不同测试用例,以便尽可能全面地分析系统。它是一种文档型测试用例,其结构很像二叉树,在根节点和叶节点之间进行一系列的特定想法,以指示当前的状态,其顶部定义的是需要测试的功能,而底部定义的是测试结果。 判定表法有几个优点:首先,它提供了明确的测试用例;其次,它允许开发和测试团队快速定位故障;最后,它可以显示出系统的复杂性,因此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有极大的好处,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最主要的缺点之一是它要求较高的输入,开发和测试团队必须输入大量的信息,如执行序列,输入与输出数据等,以及特定的路径和行为条件。 此外,它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有时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情况,从而增加测试用例的数量,并降低测试流程的有效性。 因此,要成功使用判定表法,需要开发和测试团队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可以进行正确而有效的需求定义,并识别可能存在的故障。另

外,如果判定表法在测试系统的过程中有效,那么它将可以帮助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也可以显示出系统的复杂性,并有助于发现系统中的缺陷。 总之,判定表法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可读性和可追溯性,并且更容易分析和日后修改。它可以提供明确的清单,用于验证系统的正确性,但它需要较高的输入,以及优秀的组织能力,以提供有效的结果。

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判定表法是一种测试设计技术,用于生成测试用例集合。它基于判定表的概念,通过将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进行组合,以覆盖各种可能的情况。本文将详细介绍使用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步骤一:确定被测系统的功能 在开始设计测试用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被测系统的功能。这包括系统的输入、输出以及所需满足的条件等。只有对系统功能有清晰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设计出有效的测试用例。 步骤二:识别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 接下来,需要识别被测系统中的所有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输入条件是指影响系统行为或产生不同结果的因素,而输出结果是指系统根据不同输入条件所产生的反馈或结果。 步骤三:创建判定表 根据已经识别出来的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创建一个判定表。判定表是一个二维矩阵,其中行表示各种可能的组合情况,列表示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 步骤四:确定判断规则 对于每个输出结果,在判定表中添加相应列,并为每个列定义一个判断规则。判断规则是根据输入条件来判断输出结果的规则。可以使用布尔逻辑、条件语句或其他适当的方法来定义判断规则。 步骤五:填充判定表 根据被测系统的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填充判定表中的每个单元格。对于每个输入条件,将其可能的取值填入相应列中。对于每个输出结果,根据判断规则确定相应单元格中的取值。 步骤六:生成测试用例 通过分析填充后的判定表,可以生成一组全面而有效的测试用例。根据需要,可以选择覆盖所有情况或仅选择关键情况进行测试。 步骤七:执行测试用例 将生成的测试用例按照设计好的步骤执行,并记录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

步骤八:分析测试结果 根据执行测试用例时所记录的问题和结果,进行问题分析和统计。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可以评估被测系统是否符合预期功能,并发现潜在的缺陷和问题。 步骤九:优化测试用例 根据分析得到的测试结果,优化测试用例设计。可以添加新的输入条件、输出结果或调整已有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测试用例的覆盖率和有效性。 步骤十:重复执行测试用例 根据优化后的测试用例,再次执行测试,并记录新一轮的测试结果。重复执行测试用例可以验证之前发现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并进一步提高系统质量。 结论 判定表法是一种有效的测试设计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生成全面而有效的测试用例集合。通过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更好地覆盖被测系统各种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的组合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最终提高系统质量。

判定表法的使用流程

判定表法的使用流程 什么是判定表法 判定表法是一种用于系统化测试的方法,通过编写判定表,确定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顺序,以验证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它是一种基于规则和条件的测试方法,能够帮助测试团队系统地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判定表法的使用步骤 1. 确定测试目标 在使用判定表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试的目标。测试目标可以是系统的某一部分、某个功能或者特定的性能指标。明确测试目标有助于我们在使用判定表法时更加有针对性地编写测试用例。 2. 编写判定表 编写判定表是使用判定表法的关键步骤。判定表是一个简单的表格,其中包含了系统的输入条件和对应的判断规则。每个条件在判定表中作为一个列,每个规则作为一个行。根据系统的需求,可以逐步扩展判定表,添加更多的条件和规则。 下面是一个示例判定表: 条件1 条件2 …条件n 结果 值1 值1 …值1 结果1 值2 值2 …值2 结果2 …………… 值m 值m …值m 结果m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和测试需求来编写判定表。 3. 生成测试用例 根据编写好的判定表,可以方便地生成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是根据判定表中的条件和规则生成的,用于验证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通过生成多个测试用例,可以覆盖系统的不同情况和边界条件,从而增加测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4. 执行测试用例 执行测试用例是判定表法的最后一步。根据生成的测试用例,可以按照顺序执行测试步骤,并记录测试结果。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记录测试的输入和输出信息,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5. 分析和评估测试结果 执行完测试用例后,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和正确性。如果测试用例执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可以通过分析日志和调试信息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措施。 判定表法的优点 判定表法作为一种测试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系统化:判定表法能够帮助测试团队系统地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提 高测试的效率和质量。 2.易于理解:判定表法使用简单的表格形式编写,易于理解和使用,不 需要专业的编程知识。 3.可扩展性:判定表法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逐步扩展,添加更多的条件 和规则,从而提高测试的覆盖范围。 4.高效性:通过使用判定表法,可以生成大量的测试用例,从而增加测 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判定表法的适用场景 判定表法适用于以下场景: 1.复杂系统:当系统的规模较大、功能较复杂时,可以使用判定表法来 进行系统化测试,避免遗漏和重复测试。 2.多条件判断:当系统的输出结果依赖于多个输入条件时,可以使用判 定表法来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 3.可变性测试:当系统的输入条件存在多个变量选择时,可以使用判定 表法来测试不同的输入组合。 总结 判定表法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通过编写判定表、生成测试用例和执行测试用例,可以提高测试的效率和质量。它适用于复杂系统、多条件判断和可变性测试等场景。使用判定表法可以帮助测试团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测试工作,提升测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实验二黑盒测试(判定表法)

实验二黑盒测试(判定表法) 广西师范大学计信学院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实验 实验报告 题目:黑盒测试法——判定表法 班级:10计本1班 学号:201012301006 姓名:焦德伟 完成日期:2012/10/17 实验二黑盒测试法——判定表法 实验目的:1.掌握因果图、判定表的方法 2.掌握按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 实验时间:2学时 实验内容: 1、题目一:隔一天日期问题 功能描述:输入年份、月、日;输出:输入日期在日历上的隔一天日期。如输入1912年12月15日,应输出1912年12月17日。 要求: (1) 读源码并分析程序,给出问题规定的可能采取的操作(即列出所有的动作桩)。 所有的动作桩: (1)、年份超过界限,请重新输入a1 (2)、月份超过界限,请重新输入a2 (3)、日期超过界限,请重新输入a3 (4)、本月为二月,请重新输入日期a4 (5)、month+1 and day=1 a5 (6)、month+1 and day=2 a6 (7)、day=day+2 a7 (8)、year++ and month=1and day=1 a8

(9)、year++ and month=1and day=2 a9 (9)、输入非法a10 (2) 画出简化后的决策表,设计测试用例。实验的决策表:条件桩: 年份越界:Y1 月份越界M1 日期越界D1 闰年:Y2 平年:Y3 月份二月:M2 月份为十二月:M3 月份为30天每月:M4 月份为31天非十二月:M5 日期小于27:D7 日期为27:D2 日期为28:D3 日期为29:D4 日期为30:D5 日期为31:D6 实验测试用例:

2021海康威视笔试题

2021海康威视笔试题 海康威视笔试题―2021软件测试 这里笔者给出部分题目和部分参考答案,欢迎大家补充完善。题目: 1.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有哪些?请阐述判定表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2. 自动化 测试框架有哪几种? 3. 测试覆盖率分为哪几种统计方式?分别是什么? 4. 什么是FMEA? 5. 请列举你所了解的EMC测试和环境测试项目。 6. 如何制定测试计划? 7. 什么叫做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 8. 请描述TCP/IP建立链接的过程。 9. 调用一个DLL(动态链接库)有哪几种方式?部分参考答案: 1. 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断法,因果图法,正交表分析法,场景分析法。判定 表的建立步骤:确定规则的个数;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填入条件项;填入动 作项,得到初始判定表;简化合并相似规则(相同动作)。 2. 自动化测试的框架:模块化框架;函数库框架;关键字驱动测试框架;数据驱动 测试框 架。 3. 无参考。 4. FMEA (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失效模式与分析影响。它是一种可 靠性设计的 重要方法。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分析,以便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消除这些风险或将 风险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5. EMC(电磁兼容)是对点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和抗干扰能力的综合评定, 是产 品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电磁兼容的测量有测试场地和测试仪器组成。EMC包括两 部分,分别是EMI(干扰)和EMS(敏感度,抗干扰)。 6. 一个测试计划包括:产品基本情况,测试需求说明,测试策略和记录,计划表, 问题跟 踪报告,测试计划的评定和结果。

软件测试用例分析-习题完美整合版

场景分析法 一、以答题业务为例: 1.答对题目增加题目积分,积分达到设定值时奖励一个礼包; 2.取题规则为随机不重复; 3.答错题目后答新题.

1.确定基本流与备选流 基本流: 步骤1. 开始答题 步骤2. 判断是否存在有效题目,存在有效题目,处理:提供题目及备选答案 步骤3. 用户答题并答对题目,增加用户相应积分。 步骤4. 判断积分是否达到设定值,达到,获取一个礼包,流程结束。 备选流1: 不存在有效题目 基本流步骤2时,题库不存在未答题目,处理:给予无有效题目提示,流程结束。备选流2: 答错题目 基本流步骤3时,答错题目,处理:提示用户答错题目,回到基本流步骤2 备选流3:答题后积分达不到设定值 基本流步骤4时,答对题后积分仍达不到设定值,处理:回到基本流步骤2 2.确定以下用例场景: 3.通过从确定执行用例场景所需的数据元素入手构建矩阵

4.设计数据,把数据填入上面的用例表中 二、下图所示是ATM例子的流程示意图。

2.场景设计:下表所示是生成的场景。 3.用例设计

4.测试用例表

三、用户进入一个在线购物网站进行购物,选购物品后,进行在线购买,这时需要使用账号登录,登录成功后,进行付钱交易,交易成功后,生成订购单,完成整个购物过程。 第一步:确定基本流和备选流 基本流:登录在线网站→选择物品→登录账号→付款→生成订单; 备选流1:账户不存在; 备选流2:账户密码错误; 备选流3:用户账户余额不足; 备选流4:用户账户没钱。 第二步:根据基本流和备选流确定场景 场景1成功购物:备选流; 场景2账号不存在:基本流,备选流1; 场景3账号密码错误:基本流,备选流2; 场景4账户余额不足:基本流,备选流3; 场景5账户没钱:基本流,备选流4。

测试用例八大设计方法和实例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等价类划分 理论知识 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这一方法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只依据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示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等价类合理地假设:某个等价类的代表值,与该等价类的其他值,对于测试来说是等价的。 因此,可以把全部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的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来进行测试。这样就能以较少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而取得较好的测试效果。 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分类: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2)划分等价类的方法: 下面给出六条确定等价类的原则: ①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②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③在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④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假定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确立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