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物变异的来源

生物变异的来源

生物变异的来源
生物变异的来源

生物变异的来源

1.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A.基因重组B.染色体数目变异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突变

2.生物界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这都要建立在生物丰富变异的基础上。生物丰富的变异主要来源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环境变化

3.基因重组发生在

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C.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D.通过嫁接,砧木和接穗愈合的过程中

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发生在DNA的复制过程中B.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不利于生物进化

C.只有细胞核中的基因才会发生基因突变D.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往往同时突变

5.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

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子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6.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的自然界中没有的新物种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B.八倍体小黑麦C.京花一号小麦D.四倍体水稻

7.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用这种小麦的胚芽细胞、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分别是

A.六倍体、单倍体B.六倍体、三倍体 C.二倍体、三倍体D.二倍体、单倍体

8.用基因型为的普通小麦的花粉进行离体

培养,得到的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是

A.纯合子的二倍体B.杂合子的二倍体C.纯合子的六倍体D.纯合子的单倍体

9.白化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双亲都是杂合子B.近亲结婚C.基因突变D.致病基因成对

10.番茄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得到了无籽的番茄果实。它的果皮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

A.12条 B.24条 C.48条 D.36条

11.诱发突变与自然突变相比,正确的叙述是

A.诱发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 B.诱发突变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定向变异C.诱发突变产生的生物性状都是显性性状D.诱发突变的突变率比自然突变的突变率高12.下列细胞中,属于果蝇配子并能形成受精卵的是()

A.甲与乙B.乙与丙C.乙与丁D.丙与丁

13.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A )

14.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2l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②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

交叉互换;③染色体数日增加或减少;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④

15.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认为是

A.二倍体配子中所有的染色体B.体细胞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C.四倍体植物的一半染色体 D.单倍体配子中所有染色体

16在农作物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是①基因突变②基因连锁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

A.①③②④B.④③①② 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17.基因型AaBb的水稻,用其花药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所有的成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为

A、4种,1:1:1:1

B、2种,3:1

C、1种,全部

D、4种,9:3:3:1

18.下图进行有性生殖的同—种生物体内的有关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主要发生在图⑤时期

B、基因重组的发生与图①有关而与图③无直接关系

C、图②所示分裂方式,其间期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传给后代的可能性要大于图③

D、雄性动物体内,同时具有图①~图⑤所示细胞的是睾丸而不可能是肝脏

19.把成年三倍体鲫鱼的肾脏细胞核移植到二倍体鲫鱼的去核卵细胞内,培养并获得的克隆鱼是:()

A.是二倍体 B.是有性生殖的产物

C.高度不育 D.性状与三倍体鲫鱼完全相同

2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核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它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时起作用

C.用秋水仙素处理大肠杆菌,可使其染色体加倍

D.进行减数分裂的动物细胞,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初级精(卵)母细胞中

21.萝卜的体细胞有9对染色体,白菜的体细胞中也有9对染色体,现将萝卜和白菜杂交,培育出能自行开花结籽的新作物,这种作物最少应有多少条染色体

A.9 B.18 C.36 D.72

22.科学工作者把胡萝卜(二倍体)的韧皮部细胞分离开来,将单个细胞放在配制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这些植株的特点是

A.彼此性状极为相似 B.变异频率较高 C.都是单倍体 D.都是纯合体

23.正常体细胞染色体为2N,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染色体多了一条

B、染色体成倍地增加

C、染色体自由组合

D、染色体中缺失了一段

24.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42个染色体,它的单倍体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是()

A、21个

B、42个

C、63个

D、84个

25.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部是白色的,这是因为()

A 染色体变异B.基因重组C.自然突变D.人工诱变

26.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

A.第5号染色体缺失了一段

B. 第5号染色体增加了一段

C.第5号染色体一段颠倒了

D. 第5号染色体增加了一条

27.某物种的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有8种形态,则该物种是

A.二倍体

B.四倍体

C.八倍体

D.十六倍体

28.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在四倍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是

A.7条

B. 14条

C. 28条

D. 56条

29.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A.基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见 B.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 D.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30.下列各细胞中,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是

A. 果蝇的体细胞

B. 人的卵细胞

C. 单倍体普通小麦的体细胞

D. 普通小麦的体细胞

31. 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几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D )

32.含三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A B C D

33.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其理论依据是近亲婚配的后代( )

A、必然会患遗传病

B、患显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增

C、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增

D、发生基因突变的机会大增

34.某男孩患有21三体综合征,其原因是与卵细胞融合的精子中对号染色体是一对,请分析下列与精子形成相关的原因是( )

A.初级精母细胞中21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B.次级精母细胞中21号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

C.次级精母细胞中21号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

D.精原细胞中21号染色体没有复制

35.1995年,诺贝尔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的三位科学家。大气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紫外线伤害生命的生物学原理主要是()

A.基因突变B.皮肤癌变 C.消毒、杀菌D.促进蛋白质凝固

36.人类的先天性白内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低血钙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一个先天性白内障男性(血钙正常)和一个低血钙佝偻病女性(眼球正常)婚配,生有一个正常女孩。该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理论概率是()

A.1/2 B.1/4 C.1/8 D.1/16

37.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孩子,如果再生一个男孩,那么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A.1/3 B.2/3 C.1/2 D.3/4

38.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 D性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素 D性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A.男孩男孩 B.女孩女孩C.男孩女孩 D.女孩男孩

39. 番茄果实红色(H)对黄色(h)为显性。某隐性纯合黄色植株(hh)自交,结出了半边红半边黄的变异果,这种变化原因可能是 A.环境改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40.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可以携带DNA分子。把它注射入组织中,可以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的方式进入细胞内,DNA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基因互换D.染色体变异

41.如图是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植物的基因型是AaBB

②若该植株由花粉发育而来,则其亲本是一个四倍体

③该植株不可能产生Ab型配子④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2.将基因型为AaBb(独立遗传)的玉米的一粒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处理后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和ab或Ab和aB B.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C.AB或ab或Ab或aB D.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

43.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3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①果蝇的白眼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④人类的色盲⑤玉米的高茎皱叶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⑥D.①②⑤

44.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

D、多倍体育种

45.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红细胞易变形破裂

B、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不正常

C、信使RNA中的一个密码发生了变化

D、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变化

46.人工诱变区别于自然突变的突出特点是

A、产生的有利变异多

B、使变异的频率提高

C、可人工控制变异方向

D、产生的不利变异多

47.下面列举了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射线的辐射作用

B、杂交

C、激光照射

D、秋水仙素处理

48.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差别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的影响

49.如果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则这种变化叫

A、遗传性变化

B、遗传信息变化

C、遗传密码变化

D、遗传规律变化

50.基因突变发生在什么过程中

A、DNA-DNA

B、DNA-RNA

C、RNA-蛋白质

D、RNA-DNA

51.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

A、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C、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不利

D、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利

52.人类遗传病不包括以下哪一类?

A.单基因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 C.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D.病毒性感冒

53.如果DNA分子的模板链的TAA突变成TAC,则相应的遗传密码

A.由UAA突变成AUU B.由AUU突变成AUG

C.由UAA突变成UAC D.由AUG突变成AUU

54.基因突变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突变a和生殖细胞突变b两种,则()

A.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

B.a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C.均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D.a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

55.若某基因原有30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300个碱基对,它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来基因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较,差异可能为()

A.只相差一个氨基酸,其他顺序不变 B.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其他顺序也有改变

C.长度不变,但顺序改变D.A、B都有可能

56.诱变育种能使植物体产生更多的突变个体,这是由于生物细胞对辐射化学诱变剂敏感时期是细胞分裂的

A.间期 B.前期C.后期D.末期

57.一般认为艾滋病毒产生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环境改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58.用糊粉层淡红色的玉米(prpr)作母本,紫色的玉米(PrPr)作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母

F果穗上的647102粒籽本果穗上的所结籽粒应该完全为紫色籽粒(Prpr),但在多个杂种

1

粒的观察中发现了7粒淡红色籽粒。导致这种遗传性状表现的最大可能性是()

A .父本花粉Pr 中混杂有母体花粉pr

B .个别父本花粉的Pr 基因突变为pr

C .个别母本卵细胞的基因突变为pr

D .不同环境条件的Prpr 的表现型不同 59.右图中,基因 A 与1a 、2a 、3a 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现的是

A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 .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可以通过突变而变化

D .图中基因的遗传将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60.用X 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决定雌性的W 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凡是雌蚕都有斑纹,凡是雄蚕均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C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 .基因互换

61.用杂合体种子尽快获得纯合体植株的方法是( )

A .种植→F 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

B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 .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纯合体

D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62.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人小麦,得到的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20%。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基因复制

D .基因分离

63.水稻的某3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利用它的花

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浓度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素。经此种方法培育出的水稻植株,其表现

型最多可有

A 、1 种

B 、 4 种

C 、 8 种

D 、16种

64、人类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的方式是基因内

A.碱基发生改变(替换)

B.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

C.增添一小段DNA

D.缺失一小段DNA

65、下列属于单倍体的是( )

A.二倍体种子长成的幼苗

B.四倍体的植株枝条扦插成的植株

C.六倍体小麦的花粉离体培养的幼苗

D.用鸡蛋孵化出的小鸡 66.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 、CCC 、

CCA 、CCG )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CAU 、CAC )。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 ( )

A .G ≡C 变为T = A

B .A = T 变为

C ≡G C .鸟嘌呤变为胸腺嘧啶

D .胸腺嘧啶变为腺嘌呤

6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稻田中找到一株“野败”(雄性不育),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这株“野败”的产生是由于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环境改变

D .杂交

68. 一只正常的雌蝌蚪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这只雄蛙与正常的雌蛙交配,其子代中( )

A. 雌∶雄=1∶1

B. 雌∶雄=2∶1

C. 雌∶雄=3∶1

D. 雌∶雄=1∶0

69.下列四个细胞图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细胞的是 ( D )

70. 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

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 甲:AaBb 乙:AAaBbb

B.甲:AaaaBBbb 乙:AaBB

C. 甲:AAaaBbbb 乙:AaaBBb

D. 甲:AaaBbb 乙:AaaaBbbb

72. 在自然界中,多倍体形成的过程顺序是( )

① 减数分裂过程受阻 ② 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 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生殖细胞 ④ 有丝分裂过程受阻 ⑤ 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合子 ⑥ 染色体复制过程受阻

A. ①②⑤③

B. ④⑤③⑥

C. ⑥②③⑤

D. ④②③⑤

73. 用花药培养出来的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则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植株是( )

A. 单倍体

B. 二倍体

C. 四倍体

D. 八倍体

74.细菌的可遗传变异来源于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变异

A .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76、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其变异不可能来自

A 染色体变异

B 基因突变

C 基因重组

D 环境改变

77、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叶生长在水中呈丝状,长在水面上呈扁片状,水毛茛叶的这种性状变异说明( )

A. 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

B. 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

C. 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

D.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78、正常的男性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可以表示为44+XY ,则21三体综合征的女患者的体细胞的所有染色体可以表示为( )

A 、45+XX

B 、44+XXY

C 、45+XY

D 、44+XX

79.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能看到的结构是:( )

A 、中心体

B 、叶绿体

C 、染色体

D 、高尔基体

80.低温可诱导产生多倍体的生理作用是 ( )

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②加速细胞内染色体复制使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形成细胞③染色体复制过程受到阻碍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81.某一理想的图象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若想将其移到视野中央,标本的移动方向是:()

A、左上

B、右上

C、左下

D、右下

82.使用显微高倍镜观察的顺序是()

①顺、逆时针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象为止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在低倍镜下看清物象,要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83.制作根尖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根尖材料放入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中浸泡3~5分钟,其目的是()

A、杀死根尖细胞

B、固定根尖细胞原生质的细微结构

C、软化根尖材料,使分生细胞离散

D、为染色创造适宜的反应条件

84.下列有关多倍体和单倍体成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染色体已经分裂,但细胞分裂受阻 B.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

C.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 D.花药离体培养的结果

85.对洋葱的根尖进行低温(40C,10min)处理,后在高倍镜下观察其有丝分裂后期的图,以下正确的是()

86.在多倍体育种中,目前获得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刺激未受粉的雄蕊 B.用秋水仙素处理正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用X射线照射正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

87.某一种植株的三对相对性状是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利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浓度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经此种方法培养出来的这种植物的表现型最少和最多的可能性分别是

A.2种和4种 B.4种和16种 C.4种和8种D.2种和8种

88、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T4噬菌体

D、质粒DNA

89、下列与基因工程无关的是( )

A、培养利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

B、基因治疗

C、蛋白质工程

D、杂交育种

90、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白蛋白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30多倍,转基因动物()

A.提供基因的动物B.基因组中增加外源基因的动物

C.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91.下图所示限制酶切割基因分子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和切点是( )

A.CTTAAG,切点在C和T之间 B.CTTAAG,切点在G和A之间

C.GAATTC,切点在G和A之间 D.GAATTC,切点在C和T之间

92.二倍体不可能产生的配子是

A.YR;

B.ABC;

C.Yy;

D.Ab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 第一节 生物变异的来源 第2课时 染色体畸变学案 浙科版必修2

第2课时染色体畸变 1.举例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2.举例说出染色体组的概念。 [学生用书P62] 染色体畸变 1.含义:指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变异 (1)概念: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 (2)类型 ①缺失:染色体断片的丢失引起片段上所带的基因也随之丢失的现象。 ②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的现象。 ③倒位:一个染色体上的某个片段的正常排列顺序发生180°颠倒的现象。 ④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现象。 (3)结果:使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性状的变异。 (4)危害:大多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时甚至会导致生物体的死亡。 3.染色体数目变异 (1)概念: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2)类型 ①整倍体变异: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的。 ②非整倍体变异:体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3)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有关的概念 ①染色体组:一般将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其中包含了该种生物的一整套遗传物质,这组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 ②整倍体: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染色体组的整倍数的个体就称为整倍体。 a.一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含单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b.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c.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d.多倍体:通常是指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超过两个的生物。 e.实例:雄蜂、雄蚁属于单倍体;香蕉是三倍体,花生、大豆、马铃薯是四倍体:人

生物变异的来源教学设计

《生物变异的来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一、教材分析 本章《生物的变异》的内容与生物进化、良种选育以及人类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而通过对本节《生物变异的来源》的学习,不仅能认识到生物变异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更为后面学习生物的进化打下一定的基础。利用生物的变异,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这一点有利于学习者认识生物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学习者认识生物科学的实践价值。本章在开始时通过活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引导学习者认识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的现象,紧接着就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提出生物变异的类型,在这个活动中测量的方法非常简单,但是对学习者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 二、学情分析 因为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同样是花生却有果实大小不同之分,同样是一棵树上的叶子也有形状各异之别,所以学生对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会很感兴趣。学生经过必修1和必修2前面内容的学习,已经初步具有获取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能较好地完成对本节中所获得的数据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生物具有变异的普遍现象 2.知道不可遗传变异与可遗传变异的不同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测量获得数据后,会用曲线图、直方图来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生物变异的现象,学生更深刻体会生活与科学的紧密联系和生物科学的实践价值。 四、重点、难点与突破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让学生明白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生物变异的现象是比较容易观察的,而引起这些变异的原因却不是用肉眼就能看到,所以生物变异的来源在学生看来是比较抽象并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变异的来源,如不遗传变异,要结合实例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可遗传变异则运用前面学习过的DNA、基因、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等知识来穿插解释,这样既有效地巩固了旧知识,又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新知识。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 【教材、学情分析及设计构想】 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 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生物由于变异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不断进化发展,自然界才变得丰富多彩。本节课是在前四节已经了解了遗传的一些相关知识之后,来了解有关生物变异的一些知识。本节的中心话题有三个:一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二是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现象;三是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对于初二学生,虽对生物界中存在的变异现象有所耳闻,但到底什么是变异,原因何在,有何意义还是模糊不清的,而且本节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因此本节教学就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地参与调查活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结果――认识生物变异现象及其普遍性、绝对性,突破难点;充分利用精选的简单易懂的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思考,促使眼、口、脑的总动员,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抽象难懂的知识,为后续“生物 进化”、“生物与环境”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 4 能力目标: 1 2、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变异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锻炼发展自身的能力。 2、通过调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树立良好的科学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活动中体悟出“我”是唯一,增强自豪感,更加地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生存和进化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变异的例子,图片, 教师准备: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做好课件,准备花生,课前挑选调查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游戏活动:教师摆出一碟花生,请若干学生上台,观察后找出完全相同的两粒。(学生兴奋地仔细挑选,但无功而返,反思:总有差异。)引出“变异”课题。设计思想: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同时瞬间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之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同时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地反思,并能说出个体间的差异可能是变异的结果,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题。 二、认识生物变异的普遍性 活动一:播放课件,呈现有代表性的精选组图。如“一只黄色的鹦鹉生下了四只体色各异的小鹦鹉”、“肤色正常的夫妇与其两个白化的孩子”、“双胞胎”、“籽粒色不同的同枚及异枚玉米”等。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将学生收集的资料予以展示、比较说明。 得出结论: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自我归纳:不仅同种生物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家系中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活动二:调查“人体的变异现象” 要求:1、推举一位调查员调查有无耳垂、能不能巻舌以及单双眼皮等性状一致的学生。按指导要求做好调查工作,要及时做好人数记录。 2、分析结果: 师引导:看看人数的变化,最后剩一人,如果我们换一个调查性状再来一遍,推测是什么结果?在活动中你能悟出什么? 得出结论:人体性状完全一样的两人是很难找到的。人体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是绝对的。

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

分子病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蛋白质分子是由基因编码的,即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的碱基顺序决定的。如果DNA分子的碱基种类或顺序发生变化,那么由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就发生相应的变化,严重的蛋白质分子异常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实际上任何由遗传原因引起的蛋白质功能异常所带来的疾病都是分子病,但习惯上把酶蛋白分子催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归属于先天性代谢缺陷而把除了酶蛋白以外的其他蛋白质异常引起的疾病称为分子病。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20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的一种遗传病。1910年,一个黑人青年到医院看病,他的症状是发烧和肌肉疼痛,经过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症,他的红细胞不是正常的圆饼状,而是弯曲的镰刀状。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病称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发生在黑色人种中,在非洲黑人中的发病率最高,在意大利、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印度等地,发病人数也不少,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也发现有这类病例。 1928年,人们就已经了解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后来证实,它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949年,一位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美国著名化学家鲍林 (Li.C.Pauling,1901-1994),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c 一种分子病》的研究报告。他在文章中写道:"在我们的研究开始之时,有证据表明(红细胞)镰变的过程可能是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状态和性质密切相关的。鲍林将正常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携带者的血红蛋白,分别放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电泳,发现正常人和患者的血红蛋白的电泳图谱明显不同,而携带者的血红蛋白的电泳图谱,与由正常人的和患者的血红蛋白以1:1的比例配成的混合物的电泳图谱非常相似。鲍林推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的缺陷造成的。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1949年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第一个分子病由此开创了疾病分子生物学。其分子病理是β基因发生单一碱基突变,正常β基因第6个密码子为GAG,编译谷氨酸突变后变为GTG编译缬氨酸,这种单个氨基酸的替代即形成HbS。在临床上,血红蛋白S 病有3种主要形式:①纯合子状态即镰状细胞贫血;②杂合子状态,即镰状细胞性状;③血红蛋白S与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的双杂合子状态,包括血红蛋白S-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C病、血红蛋白D病等。 基因突变首先由T.H.摩尔根于1910年在果蝇中发现。H.J.马勒于1927年、L.J.斯塔德勒于1928年分别用X射线等在果蝇、玉米中最先诱发了突变。1947年C.奥尔巴克首次使用了化学诱变剂,用氮芥诱发了果蝇的突变。1943年S.E.卢里亚和M.德尔布吕克最早在大肠杆菌中证明对噬菌体抗性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接着在细菌对于链霉素和磺胺药的抗性方面获得同样的结论。于是基因突变这一生物界的普遍现象逐渐被充分认识,基因突变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时期。1949年光复活作用发现后,DNA损伤修复的研究也迅速推进。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基因突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化学变化,而是一个和一系列酶的作用有关的复杂过程。 T.H.摩尔根在饲养的许多红色复眼的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色复眼的果蝇。这一事实说明基因突变的发生在时间上、在发生这一突变的个体上、在发生突变的基因上,都是随机的、稀有的。以后在高等植物中所发现的无数突变都说明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在细菌中则

生物的变异教案设计(一)

生物的变异教案设计(一) 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在了解遗传现象的基础上,了解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其普遍性。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1.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生物的遗传”一节中,教材花了相当的篇幅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为什么会遗传,决定遗传的物质到底是什么。所以,学生初步了解了核酸(DNA)、基因以及染色体在性状遗传中所起的作用。遗传物质不仅与遗传有关,同样是生物变异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应在本节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到。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连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实际例证向学生介绍环境因素对遗传物质变化的影响,为以后《生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两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是本小节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接触选种、育种工作,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易理解。教材介绍了有关选育种的三种途径,人工选种、杂交育种以及辐射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建议授课教师多举例,特别是可能涉及到学生身边生活的例证,从感性知识开始,去理解有关的育种选种知识和意义,并且了解不同育种。选种方法的特点。 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新品种已经应用于农业育种工作,学生可能从各种媒体的介绍中接受过这方面的信息,但不一定能够理解。若有时间,教师也可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做些介绍,引起学生对科学新技术的兴趣。 3.关于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的两个实例。遗传的变异的选用的例于是色盲遗传。色盲遗传为伴性遗传,教材中未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学生也不易理解。所以,我以为以人的上眼睑单双眼皮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合适。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言: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上眼脸是双眼皮。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

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

生物变异的来源第二课时——染色体畸变课时训练 温州市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杨登峰 1.猫叫综合征的起因是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数目变异 C. 基因重组 D. 染色体结构变异 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化导致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DNA上发生个别碱基对的缺失都会导致基因突变 B.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会导致基因重组 C. 染色体上一个片段发生颠倒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 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3.下列情况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 多一条21号染色体 B. 花药离体培养出单倍体 C. 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结构 D. 第5号染色体短臂的部分基因缺失 4. 右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 的表述分别是( ) A.交换、缺失 B.倒位、缺失 C.倒位、易位 D.交换、易位 5.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果蝇体内突变的基因都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子代 B. 大肠杆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由基因的模板链直接控制 D. 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个体是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 6.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A. 二倍体 B. 三倍体 C. 四倍体 D. 六倍体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含有基因AAaa的细胞不一定有四个染色体组 B. 普通小麦(6N)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不是三倍体 C. 水稻(2N=24)—个染色体组中有12条染色体,但若是研究水稻基因组,则应该研究13条染色体 D. 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蜂群中的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 8.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染色体 B.同种生物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组数最多 C.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异常配子的产生 D.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导致个体不育 9.下列有关染色体组和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含有等位基因 B. 一个染色体组应是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不是单倍体 D. 单倍体生物体细胞内一定不含有等位基因 10.下列有关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就是单倍体 B. 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C.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多倍体 D.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11.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都叫单倍体

生物变异的来源

生物变异的来源 1.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A.基因重组B.染色体数目变异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突变 2.生物界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这都要建立在生物丰富变异的基础上。生物丰富的变异主要来源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环境变化 3.基因重组发生在 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C.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D.通过嫁接,砧木和接穗愈合的过程中 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发生在DNA的复制过程中B.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不利于生物进化 C.只有细胞核中的基因才会发生基因突变D.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往往同时突变 5.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 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子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6.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的自然界中没有的新物种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B.八倍体小黑麦C.京花一号小麦D.四倍体水稻 7.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用这种小麦的胚芽细胞、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分别是 A.六倍体、单倍体B.六倍体、三倍体 C.二倍体、三倍体D.二倍体、单倍体 8.用基因型为的普通小麦的花粉进行离体 培养,得到的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是 A.纯合子的二倍体B.杂合子的二倍体C.纯合子的六倍体D.纯合子的单倍体

9.白化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双亲都是杂合子B.近亲结婚C.基因突变D.致病基因成对 10.番茄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得到了无籽的番茄果实。它的果皮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 A.12条 B.24条 C.48条 D.36条 11.诱发突变与自然突变相比,正确的叙述是 A.诱发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 B.诱发突变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定向变异C.诱发突变产生的生物性状都是显性性状D.诱发突变的突变率比自然突变的突变率高12.下列细胞中,属于果蝇配子并能形成受精卵的是() A.甲与乙B.乙与丙C.乙与丁D.丙与丁 13.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A ) 14.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2l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②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

(统编版)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第2课时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第2课时 染色体畸变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染色体畸变 a a 染色体组 a a 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a a 课时要求 1.结合教材图4-4,举例说明染色体畸变是如何引起生物变异的,并列举生 物变异的类型。2.在阐明染色体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二倍体、 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舟舟,1978年4月1日出生在中国的武汉。他是个先天愚型患者,智力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舟舟从小偏爱指挥,当音乐响起时,舟舟就会拿起指挥棒,挥动短短的手臂,惟妙惟肖地做出标准的指挥动作,直到曲终。研究表明舟舟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的根本原因是:第21号染色体比常人多了1条,即染色体畸变。那么染色体都有哪些变异,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染色体畸变。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1.染色体畸变的含义和类型 (1)含义: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 (2)类型?????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变异 (1)概念: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

(2)类型及实质(连线) (3)结果:使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4)影响:大多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的死亡。 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据此分析: 1.图①和图②的变异分别发生在哪种染色体之间?属于哪类变异? 答案图①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图②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图②和图③相比,二者对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答案图②是易位,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图③是基因突变,只是改变基因的结构,不改变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 3.图①②③中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哪种? 答案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②。 4.能确定图④中的变异具体属于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吗? 答案不能。若染色体3正常,染色体4则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若染色体4正常,染色体3则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知识整合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都观察不到,不改变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染色体畸变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浙科版必修2 生物变异的来源 教案

《生物变异的来源》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科版必修二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一节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是建立在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DNA 的分子结构和特点、基因的概念等知识的基础上。在基因重组部分,通过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和自由组合定律,引导学生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基因突变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意义。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生物变异的应用、生物多样性、进化理论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内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遗传物质如何引起生物变异的。因此,在教材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2)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从知识起点看,他们已经学习了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基因的概念等知识,对基因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认知水平看,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但是缺乏感性认识,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微观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其理解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原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特点与机理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机理 划分依据:基因突变的机理和特点的学习是生物进化以及选育新品种等知识学习的基础,与以前学过的DNA、基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等知识密切相关,学习好基因突变可以有效的巩固旧知识,因此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基因突变由于学生肉眼无法看到,比较抽象,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不理解或者理解错误的地方,因此是本节课的难点。要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节课内容,要结合实例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举例说出基因重组的来源。 (2)举例说出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3)说出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悟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出示两则材料,一则材料内容是“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一则材料内容是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同种生物不一样,创设问题情境“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引出生物变异。然后介绍生物变异分为不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不遗传变异主要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不涉及遗产物质的变化,如材料二。而可遗传变异则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同时指出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进入本节课的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学习。 2.基因重组的新授教学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到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 探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游戏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规律;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模拟游戏探讨深刻的生物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 理解遗传物质是如何改变从而引起变异的产生 三、教学难点 1.深刻认识生物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四、解决重难点的途径 1. 通过布置让每两个学生去寻找两个一模一样苹果,并在课上进行比较交流的活动,使学生在寻找和比较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变异的普遍性。 2. 通过"模拟遗传物质的传递的游戏",使学生明白遗传物质在亲子代间传递过程中,发生变异的原因。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寻找相同苹果; 2.准备标记上不同颜色的黄豆,培养皿,药匙。 六、教学过程 师:导入:[出示幻灯片:有显着遗传特征的自己一家子的照片]猜猜照片上的四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有亲戚关系。一家人吧? 师:为什么你们会认为他们是一家人呢? 生:因为长得像。男孩和爸爸像。女孩和妈妈像。 师:对了,这就是我的一家人,向大家介绍一下:爸爸、妈妈和弟弟。这种子女和父母之间长得像的现象在我们生物学上称为….. 生:遗传。 师:我和妈妈是一模一样吗?我和弟弟呢? 师:这种不同我们在生物学上称为…… 生:变异。 师:[幻灯:遗传和变异的定义]这就是我们前面学过的遗传和变异。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遗传现象和遗传物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继续回顾,遗传物质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给子代的?父方和母方各占多少? 生:生殖细胞。子代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 师:遗传物质从亲代传给子代,所以亲子间有相似性,即有遗传现象产生。那变异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我们先从哪里入手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呢? 生:遗传物质。 师:那我们就先来探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是否产生了差异?产生了什么样的差

生物的变异

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的变异现象 (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说明变异的意义 (4).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 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校”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人类的影响.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变异的类型及其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难点:遗传的变异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 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课题: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 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小猫与大猫的样子有所不同,但是小猫仍旧是猫,并没有变为其他生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 (二)变异的原因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天秀中学叶健儿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设计思路概述 《生物的变异》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为以后《生物的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有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而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要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必须在之前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落实清楚。其实这里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改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分析比较多的实例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本课课题虽然是讲变异,但是决不能脱离了遗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遗传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变异是在遗传过程中变,遗传又在变异的过程中传,二者不可分离。而且,不能遗传的变异对于生物来说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 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4、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