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肝气虚与肝阳虚

论肝气虚与肝阳虚

论肝气虚与肝阳虚
论肝气虚与肝阳虚

论肝气虚与肝阳虚

肝阳虚是肝脏的阳气虚损,而导致肝脏功能低下或衰退的病理变化,肝气虚为病之始,肝阳虚为病之渐,所以肝气虚必然会导致肝阳虚,二者相辅相承互为因果。

1生理病理

肝五行属木,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为魂之舍。临床以肝阴虚而引起的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以及肝火上炎,肝胆湿热证等本虚标实或实证较为多。因此古人有“肝有泄无补”之论。综上溯源,而肝阳虚在古今医论中详经甚少。言之阴阳,则有阳必有阴,有阴必有阳,没有阳亦无以言阴,二者相互依存,互根为用,经云:“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论之五脏,其四脏临床均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之分,而肝脏怎能无阳虚之存在呢?临床实践证明,肝既有阴虚证,就必然有阳虚证,所以肝阳虚是客观存在的。肝藏血赖肝阳的温煦、肝气的推动来调节周身血量以营养全身。肝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为人体之根本,《难经,七十五难》中说:“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肾属水为肝为母。临床可见肾阴虚,肾阳虚之别,肝何独亏于阴,而无亏于阳。肾阳不足必然可以引起肝阳不足,肝阳不足也可引起肾阳不足。只有肝阳充足,才能固守经脉,使寒邪不致内侵,筋脉得于温养,身体关节活动自如。肝的疏泄条达全赖肝气(阳)的调节气机,升降出入,协助心脏推动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营养全身;助肾温煦脾胃腐熟消化食物,使水谷精微得升,浊气得降;肝气(阳)平和,情志舒畅,水火

既济,神魂自安。反之即可发生病变,如脾胃失于温煦可出现脘腹胀满,胁肋满闷,食后腹胀等证;肝功能低下,母病及子,累及心脏,可出现心气不足,胸闷短气,惊悸失眠等。

2临床表现

2.1 肝经循行部位出现的症侯群

2.1.1 阳虚头痛头痛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尤甚,神疲乏力,畏寒少气,双目羞明,舌体胖有齿痕,质淡,苔薄白或水滑,脉细弱无力。

2.1.2 冲任虚寒形寒肢冷,小腹冷痛,喜暖喜按,月经色淡量少,甚至闭经,不孕阴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2.1.3 厥阴虚寒小腹坠胀冷痛,阴囊清冷,结硬, 如石,牵引睾丸作痛。或见囊冷,阴湿,阳萎等症。

2.1.4 阳虚筋萎膝胫及四肢痿弱无力,步履蹒跚,持物萎废,畏寒肢冷,腰脊酸软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缓。

2.1.5 阳虚痹痛周身关节冷痛,不红不肿,经久不愈,四肢筋肉萎软,遇寒加剧,遇热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2.2肝脏功能活动方面障碍出现的症侯群

2.2.l 肝阳不足不耐烦劳,四肢乏力,少气贫血,筋寒挛缩,四肢厥冷拘急,善惊悸,囊冷,阴湿面色淡青,饥而不欲食,指爪枯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缓。

2.2.2 肝郁阳虚胸脘或胁肋隐痛,痛时喜按,按之痛减,四肢厥冷,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脉沉弦细或细弱。

.2.3 脏脏生克所出现的症侯群

2.3.1 肝肾阳虚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形寒肢冷,精寒阳萎,多梦滑精,阴湿囊冷,女子崩漏带下,面白带青,眼生黑花,爪甲枯淡,忧郁胆怯,悒悒不乐,舌淡苔白,脉沉弱。

2.3.2肝脾阳虚胁肋满闷,筋寒挛缩,胆怯易惊,不思饮食,食后腹胀,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3.3 肝心阳虚胸闷短气,惊悸失眠,眼周青淡,羞明畏寒,忧郁胆怯,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弱无力。

2.3.4 肝肺阳虚呼吸不利,咳逆上所,善太息,胆怯易惊,筋脉拘急,四肢厥冷,悒悒不乐,舌淡苔白,脉沉弦细或沉弱无力。

3 治则与选药

经云:“虚则补之,“寒者温之。”虚则补其母,水能生木,水乃肝之母也。张洁古在《医学启源》指出:肝虚,以陈皮、生姜之类补之”。肝阳虚是肝的功能减退,对于阴柔滋腻之品,收敛固涩之味,如熟地、菟丝子、鹿角胶等,宜少用,且记肝喜条达,宜少佐1-2味调气之品,药量宜轻,以舒其郁滞之气,枳壳、香附、木香、青皮。同时可用附子温肝阳,黄芪补肝气,柴胡升举肝阳,三者合用助其生发之机,使肾气蒸腾以行气化,肝木条达以主疏泄,脾气旺盛气血生化有源,气顺血和,脏腑功能协调,病当自除。

中医治疗肝肾阳虚的方法

中医治疗肝肾阳虚的方法 中医疗法可是目前大家比较相信的一种方法,中医记载了很多历史文化,从古代开始,这个中医也开始进入了史书,记载了到底如何利用中医方面的中医来治疗各种疾病,如果选择中医来养生的方法,在古代,比较富贵的家庭每天都会用中医来养生,当肝肾阳虚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用中医来治疗的,那么中医治疗肝肾阳虚的方法有哪些呢? 1.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该药是治疗肾阳虚的千年名方,后世的“地黄丸”系列方剂都是在此方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金匮肾气丸适合有腰痛、脚软、小腹拘急、下半身常有冷感、小便不利、尿频、脚气、痰饮、消渴等症状的肾阳不足证患者服用。该药的用法是:水蜜丸每次服6克,小蜜丸每次服9克,大蜜丸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该病患者在服药后若出现了口干、大便干结的症状,应调整用药量或停止服药。 2.右归丸:右归丸具有温补肾阳、填精补血的功效,适合有精神不振、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不育、饮食减少、

大便不实、小便自遗等症状的肾阳不足证患者服用。右归丸温补肾阳的作用比金匮肾气丸更强,较适合年老或长期患病者服用。该药的用法和金匮肾气丸相同。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应慎用右归丸。 3.济生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具有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的功效,适合有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等症状的肾阳虚水肿证患者服用,其用法同金匮肾气丸。 4.四神丸:四神丸具有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的功效,适合有五更泄泻、便溏、腹痛、腰酸、肢冷等症状的肾阳虚衰、脾肾虚寒证患者服用。四神丸是治疗五更泄泻的名方,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因肾阳虚衰(命门火衰)而经常在凌晨出现的腹泻。该药的用法是:每次服用9克,每日服1~2次。 5.青娥丸:青娥丸具有补肾强腰的功效,适合有腰部疼痛、起坐不利、膝软无力等症状的肾亏而偏阳虚的患者服用。青娥丸的用法是:水蜜丸每次服6~9克,大蜜丸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 6.五子衍宗丸:五子衍宗丸具有补肾、益精、收涩的功效,适合有腰痛、尿后余沥、遗精、早泄、阳痿、不育等症状的肾中

阴虚和阳虚的区别和表现详解

阴虚和阳虚的症状、气虚和血虚的区别及调理 人体虚症、概括起来就血虚、气虚、阳虚、阴虚四种类型,根据虚症的不同类型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补虚药,阴虚和阳虚的症状、气虚和血虚的区别及调理应辩证施术 什么是气虚和血虚,阴虚和阳虚的区别及症状 1、阴虚体质的人常有虚火

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头顶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2、阳虚体质的人火力不足 所谓阳虚,是指机体阳气不足,即俗称“火力不足”,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机能减退或衰退,反应能力低下,代谢热量不足的一种体能状态。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气虚为主,临床表现为平素怕寒喜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喜热饮食,饮食生冷则易腹痛腹泻,或胃脘冷痛,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体胖嫩,舌苔白滑,脉象沉溺等。 3、气虚体质表现为疲劳乏力 气虚体质是指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低下。常表现为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苔白,脉虚弱等。 4、血虚体质常为面苍色白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出现一些变化。若血虚不能充养机体,则出现面色无华,视物不明,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等病理变化。血虚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贫血。血虚体质之人,临床常易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舌质淡白、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症状。 5、阴阳两虚: 既有阴虚又有阳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6、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7、气阴两虚: 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根据不同的体质,要使用不同的食补方法:1、平补:不论健康人或病人都可以食用。可以帮助维持健康和生命:如谷类、豆类、乳类、水果和蔬菜类。这类食品性能平和,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女性均可食用。 2、温补:指食性温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黄鳝、甜食、红枣、桂圆、荔枝以及葱姜辛辣之品等。冬令怕冷的女性常吃这类食品可帮助升火,改善怕冷的感觉,从而增强体质。 3、清补:指食性寒凉的食物,如梨、生藕、芹菜、百合、绿豆、黄瓜、甲鱼、螺蛳等,有清火作用。 4、温散:指性味辛热的食物,如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这类食物有温阳散寒作用,在寒冷的冬季,常用来御寒和除湿。

肝气、肝阳虚简论

肝气、肝阳虚简论 五脏均有气、血、阴、阳、虚、实、补、泻,唯独肝脏极少有人明确提出可用温阳补气之法。在肝病具体分型中,也没有给予肝气虚,肝阳虚以一定的位置。一般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内寄相火,体阴用阳,属木应春,喜升主风,阳易亢动,阴易亏损,故肝的虚证便仅肝血肝阴不足一途。如钱仲阳认为“肝为相火,有泄无补”;朱丹溪亦有“肝常有余”之论。近世著作,如五院教材的《中医内科学讲义》就干脆指出:“肝之寒证,仅见寒滞少腹厥阴经脉”。[1]即或偶有论及肝气虚、肝阳虚的,也往往一笔带过。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我认为,肝气虚、肝阳虚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这直接关系到中医脏象学说的完整性问题。《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这是说人体阳气的重要性,当然也应该包括肝阳。盖肾为元阳,乃一身阳气的基础,“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难经?七十五难》),肾为肝之母,肾亏能令子亏,肾既有水火之亏,肝何独亏于水?肾阴不足可以引起肝阴不足,前人称此为“乙癸同源”,肾阳不足当然也可以引起肝阳不足。再就肝本身而论,一般以肝阴为体,肝阳为用,哪里只有阴虚而不存在阳虚的道理。又《内经》谓“肝者,罢极之本”,罢同疲,如肝无气虚用怯,何得称之为罢极之本?再以肝经有寒滞之证论,经脉是受脏腑支配的,是脏腑气化的路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倘肝无气虚阳虚,寒邪何以能侵袭肝经,而造成寒滞之证?诸如以上问题,都涉及到中医脏象理论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因此,要说肝无气虚、阳虚,在中医理 论上是无法解释的,显然是一件憾事。 肝气虚、肝阳虚的客观存在,必然会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感觉到它。《内经》就明确地谈到了肝气虚这个问题。《素问?方盛衰论》曰:“肝气虚而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灵枢?天年篇》亦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后世如明?张景岳在《求正录、真阴论》中谈到肝阳虚之证:“或拘挛痛痹者,以本脏之阳虚,不能营筋也”。清?王旭高治肝四种补肝法中,亦提到了补肝气和补肝阳。近世张锡纯《衷中参西录》载:“邑王氏女,年二十余,心中寒凉,饮食减少,延医服药,年余无效,且益羸瘦。后愚诊视,其左脉微弱不起,断为肝虚证”,“遂用生黄芪八钱、柴胡、川芎各一钱,干姜三钱,数剂而愈”。并进一步指出:“愚自临证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不效,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以理气之品,服之复杯即见效验,彼谓肝虚无补法者,原非见道之言也。”[2]已故老中医蒲辅周指出,五脏皆有“阳虚阴虚之别”。“肝阳虚则筋无力,恶风,善惊惕,囊冷,阴湿,饥不欲食”,并谓:“肝炎阳虚者,亦可用附子汤”(见《蒲辅周医疗经验》一书)。可惜以上这些议论,很少引起重视而加以深入细致的探讨。 肝以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谓肝体阴用阳。肝的阳气,是肝脏升发和疏泄的一种能力,肝的阴血,是肝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肝脏的这种阴阳关系与其他各脏阴阳的关系一样,都是相互为用,阴阳互根的。“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医宗必读?水火阴阳论》)。那么,肝“体”可以影响到肝“用”,肝“用”亦可以作用于肝“体”。“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素问?生气通天论》)。在某些发病情况下,肝“用”更为重要。

秦伯未论肝辨证

秦伯未论肝辨证 孙其新 辽宁中医附属医院 (110032) 孙其然 (日本 山吉备国际大学716) 中医的理论以腑腑为核心,临床上辨证论治,归根到底都是从脏腑出发。秦氏在脏腑辨证方面,做了系统整理,又结合后世发展,提出许多独到见解。《论肝病》、《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提要》就属于这一类。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没能最后完成脏腑辩证理论。为了全面继承他在这方面的中医理论,笔者将有关论述进行整理。本篇正文及按语所列症状均出于原著,望同道明察,现归纳如下: 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性主升发,宜条达舒畅。若肝脏血亏,即引起供血器官缺血等一系列症状。如果谋虑不遂,情志不舒,肝脏不能疏泄,便产生肝郁之症。肝在志为怒,努则伤肝,发为肝气,肝火,不但本脏有病变,还往往影响其他脏腑,如乘胃、克脾、侮肺、扰心、累肾等等,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症候。 1 肝血虚 常见特征:目眩,不耐烦劳,筋惕肉润,妇女经少、经淡、经闭〔1,2〕。 偶见特征:目干涩,视物模糊,雀盲,发脱,头痛自眉梢上攻〔3〕,拘挛,膝屈伸不利〔4〕。 血虚共征:形瘦,面色不华,指甲少泽,舌质淡,脉细〔4〕。 按语 肝血虚=特征+共征。这个症型结构公式是笔者提出的。有了它,症型结构一目了然,特别是在分析复杂症型的时候,可以化繁为简,详情见后。秦氏在《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中指出:形瘦,舌质淡,面色不华常见于一般血虚症,确诊为肝血虚时,必须结合目眩、筋惕肉润等肝症状的特征。提出特征概念,意义深刻,故在此引用。一般血虚症简称共征,与特征相对应。肝血虚牵涉面广,症状又比较复杂,如全盘托出,常令人感到头绪纷繁,难于掌握。故笔者将秦氏反复谈到的症状,归于常见症,偶尔提及的症状,纳入偶见症。但偶见症不等于不重要。 目眩,不耐烦劳,筋惕肉润,是秦氏多次提到的肝血虚特征。关于不耐烦劳,其表述的形式有四种:不耐烦劳,不耐操劳,易疲劳和疲乏。疲乏,多以为中气虚,为什么又见于肝血虚?这常常使初学者迷惑不解。肝为罢极之本,肝主筋,故肝血虚多见不耐烦劳等症。秦氏在《中医临症备要》中说:疲乏、浑身疲困、行动乏力,多属虚症,宜气血双补,用八珍汤。但行动呼吸短促,偏重在气;动时觉热,心悸汗出,偏重在血。笔者认为,临床上多以为疲乏属于中气虚,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上面引用的这段话,其中疲乏而见行动呼吸短促,偏重在气,也不是指在中气虚。若是指中气虚,补中益气就可以了,为什么还气血双补?关于中气虚,秦氏常常换一种提法:精神疲倦,四肢无力等。疲乏与无力是两个不同的意思。疲乏多见酸、沉、胀、痛,或酸胀、或酸痛等,表现不一。乏即是累,多在小劳后或工作到下午及晚上出现,特别是下肢明显,有时不为休息所缓解,俗称不解乏。中气虚症,由于食少便溏,从而全身营养缺乏,面色萎黄,精神无法奋起,不愿言语,行劝懒怠,四肢无力。也就是说,早晨醒来就没劲。故疲乏从肝治疗,轻者偏重补血,重者偏重补气;无力则从脾治疗,培补中气。肝血虚可引起目眩,不耐烦劳、消瘦,面色、指甲不华,舌质淡、脉细等诸多主症,如何认识它们在症型中的地位?正是针对这一实际问题,他提出了特征概念,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大概秦氏的辨证思路,抓住一两个特征,再具备两三个共征,诊断就可以确定。是要把握住特征,这也是

肝气虚与肝阳虚地研究进展

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研究进展 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研究进展 五脏皆有气、血、阴、阳,肝亦有其气、血、阴、阳肝主疏泄而藏血,体阴而用阳,自《经》起即不乏有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近代秦伯未则明确指出“肝虚证有属于血亏而体不充者,也有属于气衰而用不强者,应包括气、血、阴、阳在。即肝血虚、肝气虚、肝阴虚、肝阳虚四”。然世人偏于肝阴血之不足,略于肝阳气之衰微,以致影响脏象学说与阴阳学说的完整性。进步阐明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本质,本文总结了近年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1 肝气(阳)虚证的临床研究 1.1 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家旭提出肝气虚的诊断标准(1)具备气虚证的表现;(2)情志改变;(3)肝经所过部位不适;(4)女性月经不调或痛经。具备(1)(2)(3)(4)伴或不伴脾气虚即可诊断肝气虚[1]。麦氏指出肝气虚与脾气虚、肝阳虚与肾阳虚的临床表现皆同中有异,不可混淆[2]。一般认为肝气虚以懈怠乏力,不耐劳作,悒悒不乐,易恐善惊,胁肋隐痛,喜按喜击,视物不清,耳鸣耳聋,爪甲干枯,脉弦细为特点;脾气虚则以四肢乏力,脘腹胀满,便溏纳呆,脉微细为特点。由于木不疏土,肝气虚证患者也可见到脘腹胀满,便溏纳呆。肝阳虚则在肝气虚的基础上症见畏寒肢厥,筋脉拘急,巅顶冷痛,寒疝腹痛,

脉沉弦;而肾阳虚则以腰酸背凉,足跟麻木,夜尿阳萎,周身浮肿,脉迟无力为特点。由于乙癸同源,肝阳虚症也可见到腰膝酸软等症。氏对520名气虚证的研究指出肝气虚占气虚证的18.85%,女性、中年、情绪不稳定者与肝气虚正相关,28.57%的肝气虚患者无明确的现代医学诊断,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3,4]。麦氏指出肝气虚与脾气虚、肝阳虚与肾阳虚的治疗也有不同[2]。一般而言,补气之药既能补脾,也能补肝,但补脾以人参为长,补肝以黄芪为优;温阳之药既能温肾,也能温肝,但温肾之药以附子、杜仲、菟丝子等为优,而温肝之药则以桂枝、肉桂、小茴香、高良姜、台乌、吴茱萸等为佳。若阳虚欲脱,则山茱萸尤长于补肝固脱。 1.2 从肝气虚与肝阳虚辨治神经分泌系统疾病家旭通过对70例肝气虚患者的观察发现有44例为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3,4]。氏对30例肝气虚患者进行医院焦虑抑制情绪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的测定,发现人格特征不稳定、倾向向或向者占53.33%,情绪异常以焦虑抑郁的混合状态为主者占46.67%,从心理角度提高对肝气虚证的认识[5]。顾文忠用 复方壮阳合剂(由黄芪、白术、当归、红花、仙灵脾、鹿角片、菟丝子、蛇床子、熟地、蜈蚣等20味中药组成)治疗阳虚证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结果发现治疗组中肝阳虚证与对照组(用古方右归丸治疗)同证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属于肝阳虚证者,用暖肝益气法能取得较好疗效[6]。不少学者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

阳虚与气虚

本文由淘宝网女装冬装https://www.sodocs.net/doc/8e13578797.html,整理提供。 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体虚,把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并将虚弱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脾阳虚等等,中医理论是讲平衡的,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虚弱,需补养,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达到新的平衡,恢复身体健康。体虚是机体某些功能有所减退,不一定患病,即西医所称之“亚健康”,如不及时补养、调节和调理、令进一步发展,对健康不利。 治疗虚弱,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需通过进补来调整虚实,进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个方面,并需依照各人的体质和病证中行辨证辨体进补,进补有药补和食补,不论是采用药补还是食补,均是为了补虚扶正,食补 有时比药补更为重要,因为食补不谨可补虚祛邪,并可扶正,达到补虚扶正的要求,使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新的平衡,恢复健康,故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进补是为了补虚扶正,若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不当的进补均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壮实的人服了人参、阿胶等性温的补气血药物,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饱胀、便秘、头晕、咽痛、牙龈虚浮出血:又如怕冷、大便溏薄的阳虚者服了生地、麦冬、鳖甲等补阴药食物,会更加怕冷、腹泻、腹痛等,这些都是因进补不当,损伤了胃气,违反了中医辨证说辨体施补的原则。 下面简要介绍一些体虚的食补食品和药膳食疗方: 1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1.1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1.2补气虚药膳食疗方举例: 玉珍鸡:母鸡一只洗净,鸡肚内放人桂圆、荔枝干、黑枣、莲子、枸杞各30g,加调味蒸食,可补气养精。 黄芪蒸鹌鹑:黄芪6~9g,鹌鹑2只共蒸食,可补气虚。 2血虚: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2.1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 2.2补血虚药膳食疗方举例: 当归乌骨鸡:当归、黄芪各15g放入纱布袋中与乌骨鸡一只共蒸煮,吃鸡肉喝汤,可补血虚。阿胶糯米粥:阿胶9g(打碎)与黑糯米60g共煮粥服食,可补血虚。 3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3.1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3.2补阴虚药膳食疗方举例: 银耳红枣羹(或百合莲子羹):银耳、红枣(或百合、莲子)适量共煮羹当点心服食,可补阴虚。淘宝网女装冬装收集热卖淘宝女装,淘宝网女装秋装,淘宝网女装冬装,同时提供大量的淘

中医五脏的虚证表现

五脏的虚证表现 一.肺。 肺虚泛指肺气不足或肺阴虚而言.临床表现有少气,呼呎浅短,耳聋,咽干等.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肺主皮毛,司呼吸.肺虚体质多表现为肺气虚和肺阴虚两大类型 1. 肺阴虚。多因津液消耗,肺失润养所致,通常表现为形瘦羸弱;干咳无痰,或痰少质黏,或咳而痰中带血丝;潮热盗汗,午后颧红,少寐失眠;口干咽燥,喉痒音哑,舌红少苔等 2. 肺气虚者多为久病亏耗,病后元气未复;或因久咳伤气,以致肺气亏虚,表现为咳而气短,咳喘无力,久咳不愈,痰液清稀;倦怠懒言,声音低怯;面色发白,畏风形寒,易患感冒;或有自汗,舌淡苔薄白等.肺虚者多见于肺结核病,肺气肿,肺心病,肺痿,肺不张以及肺癌晚期之人. 二.脾 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 1. 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 2. 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 3. 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 4. 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三.肝 1. 肝阴虚又称肝阴不足。指肝脏阴液亏虚的证候。多由气郁化火,肝病及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所致。症见眩晕耳鸣,胁痛目涩,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或手足蠕动,经闭经少等。治宜滋阴养肝为主 2. 肝阳虚具体可表现为寒凝血滞,温运无力,血不循于常道.同时肝阳不足将使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系列情怀不畅的证候.肝气虚又称“肝气不足”.为肝本脏的精气虚损,常兼见肝血不足.主要症状为胁肋虚闷或坠胀;精神扰郁、胆怯;视物不清,或眼前幻影;四肢麻木或痿弱无力。可伴有倦怠乏力,自汗,懒言声低,内脏下垂,面色青黄,舌质淡白,

治肝病良方

治肝病总则 治肝必须疏胃,肝病当先实脾,疗肝切忌活血,健脾忽忘补肾的四项总则。 甲肝:初宜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疏肝和胃,退黄利小便为主。甲型肝炎汤。 后期宜疏肝健脾和胃,补气益血,软肝散结为主。 如:甲肝后期,多年不愈,肝区常痛,泛力头昏,有时小便黄热,易感冒等。由肝湿未净,肝脾不和为主。宜调和肝脾,除湿利饮,多用丹栀逍遥散合香连丸茵陈蒿汤加龙胆草、板兰根、泽夕、金钱草、苡仁、玉金。食少加神曲、谷芽、白叩。调养金桂肾气丸,软肝加别甲、牡力。久则转为乙肝。乙肝:宜健脾补气,养阴益肝,以扶正气,疏肝和胃以保肝,强肝益肾以免疫,软肝散结以软肝消痞,清热解毒。多用肝脾康方。最后金桂肾气丸调养。 西药:第一组:静滴肝生素4支加葡萄糖。 第二组:葡萄糖加辅酶A加三磷酸腺甙加VB6加VC加氯化钾。 口服:肌苷+护肝片+VE+胆维他片或

肌苷+三磷酸腺甙+VC 甲肝:病初为感冒全身不适,乏力,继则高热,食少或不食,厌油腻,恶心呕吐,午后腹胀,眼结膜发黄,全身皮肤发黄如橘子色,小便黄,舌白,口干苦,脉缓。有时右胁微痛,此病后期胁痛常见。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健脾和胃为主。中期疏肝行气,利湿,止痛。后期肝阳不足,养肝益肾,兼调养气血。 方药:初期:利湿退黄,用甲型肝炎汤,加减甲肝汤。黄胆汤。茵陈五茯苓散加味。服至退黄为止。中期:黄退肝痛,用茵陈蒿汤合逍遥散加减(茵陈、栀子、大黄(少许)、当归、白芍、柴胡、茯苓、贡术)加板兰根、龙胆草、玉金、茜草根、金钱草、黄芪,人参或加香连丸。后期:肝肾阴虚,气血亏损,头昏乏力,耳呜,心悸,腰胁痛,舌质红,脉弱的用,人参、黄芪、当归、贡术、炙甘草、沙参、麦冬、淮地、枣仁、枸杞、五味子、女贞子、龙胆草。连服几日。或用逍遥散加减(柴胡、人参,黄芪,板兰根、神曲、麦芽

肾气虚与肾阳虚的区别是什么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肾气虚与肾阳虚的区别是什么呢 导语:生活当中不乏肾虚的人,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的了解,渴望通过一些滋补的方法,但是正是因为对于肾虚存在着一定的误解,所以吃了很多 生活当中不乏肾虚的人,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的了解,渴望通过一些滋补的方法,但是正是因为对于肾虚存在着一定的误解,所以吃了很多补肾的药物,吃了很多补肾的药品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区分肾气虚与肾阳虚,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肾气虚与肾阳虚的区别是什么呢。 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在于,如果是把肾阴是物质上的缺乏,肾阳就是功能上的匮乏,物质上的缺乏就是腰膝酸软,头发晕,还有如果在年轻人的身上出现早泄,遗精,还有出现五心烦热,失眠,心烦,中医有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如果在老年人出现的肾阴虚就容易脱发或发白的比较早,容易耳鸣,耳背,牙齿松动,眼花的比较早一些,所以说,这是肾阴虚,肾阴虚一般说在中青年发生的比较多,我们在临床上的症状比较多. 那么我再说肾阳虚,肾阳虚有一些症状和肾阴虚也是有共性的,比如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但是肾阳虚更体现是功能性的所谓出现的四肢不温,那个是五心烦热,这个是手脚发凉,面色容易有一些黄白畏寒怕冷,如果是中青年出现性欲减退,阳痿,人感觉经常有一种神气疲惫的感觉,因为是功能性的,更多的体现在这方面,我们说肾阳虚和肾阴虚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人,我究竟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也没有一定的界限,如果匮乏到一定程度了,就是阴损积阳,阳损积阴,肾阳虚时间长了会有肾阴虚的症状,所以我们再补肾阳的时候,一定要补肾阴,而且要阴中求阳,而且在补肾阴的

中医诊断试题

1 以下哪一项为失神的表现 A.目光暗淡 B.精神充沛 C.面色红润 D.表情活泼 E.神态清晰 2 以下哪一项为有神的表现 A.目光暗淡 B.精神萎靡 C.神志恍惚 D.表情活泼 E.面色晦暗 3 两颧潮红,见于 A.虚阳上越

B.阳虚发热 C.阴虚内热 D.阳明实热 E.心火亢盛 4 面色黄而虚浮,多见于 A.气血两虚 B.寒湿郁滞 C.湿热交蒸 D.脾胃虚寒 E.以上都不是 5 五色分属五脏,则赤色属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6 五色分属五脏,则黄色属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7 以下哪一项证侯不是“青色”的主证 A.瘀血证 B.痛证 C.寒证 D.惊风证 E.脾虚证

8 以下哪一项病证不是“白色”的主证 A.肺病 B.失血证 C.寒证 D.肾病 E.虚证 9 以下哪一项病证不是“黑色”的主证 A.脾病 B.痛证 C.寒证 D.肾病 E.水气 10 诊断为正常舌象,哪一项是错误的 A.舌质淡红

B.舌苔薄白 C.舌体活动灵活 D.舌体柔软 E.舌质娇嫩 11 观察舌苔以辨别病情轻重、病势顺逆的主要依据是 A.舌苔的厚薄 B.舌苔是否剥脱 C.舌苔有根无根 D.舌苔的颜色 E.舌苔的润燥 12 观察舌苔以辨别疾病寒热属性的主要依据是 A.舌苔的润燥 B.舌苔的厚薄

C.舌苔有根无根 D.舌苔的颜色 E.舌苔是否剥脱 13 望舌以辨别疾病虚实属性,主要观察 A.舌质的老嫩 B.舌体的肥瘦 C.舌苔的厚薄 D.舌质的颜色 E.舌苔的润燥 14 热入营血或阴虚火旺的舌象是 A.红舌 B.紫舌 C.降舌 D.淡红舌 E.青紫舌 15 舌质红,苔黄腻,多见于 A.里热炽盛 B.湿热内蕴 C.阴虚火旺 D.寒湿阻滞 E.以上都不是

什么是肝气的虚郁

什么是肝气的虚郁 文章目录*一、什么是肝气的虚郁1. 什么是肝气的虚郁2. 肝气郁结的表现症状3. 肝气郁结如何调理*二、肝气郁结有什么的危害*三、肝气郁结穴位 什么是肝气的虚郁 1、什么是肝气的虚郁五脏均有气血,其病各有虚实,治法亦分补泻。惟独肝脏,很少提及气虚而用补益肝气之法。实则,肝气虚早在《内经》已有明论,如《灵枢·天年篇》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素问·上古天真论》谓“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灵枢·本神篇》又云:“肝气虚者恐,实则怒”。这说明肝气虚是客观存在的,正如近世秦伯未先生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所指出的,“病则气逆阳亢,即一般所谓肝气、肝阳;或表现为懈怠、忧.郁、胆怯、头痛、麻木、四肢不温等,便是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因此,在肝虚证方面,如果只重视血虚而不考虑气虚,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2、肝气郁结的表现症状肝气郁结则气机倒霉,还会让人不思饮食,由于代谢迟钝,四肢乏力、懒惰少动,从而造成肥胖、便秘等题目。 女子月经正常与否与肝的疏泄成果正常与否亲近相干,姑娘肝气郁结可导致经期过短、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经行眩晕、经行不寐。

姑娘肝气郁结的症状有哪些?肝经循行在两胁,肝经脉运行 不畅还也许导致乳腺增生、乳腺结节乃至乳腺癌的产生。 姑娘肝气郁结导致失眠,示意为难以入睡,纵然入睡也多梦 易惊。无法担保就寝质量,使女子气血失荣、皮肤粗拙,表情暗沉。个中肝郁化火型失眠多因气忿伤肝。 肝气郁结引起的抑制、郁闷每每导致姑娘肝气郁结的症状头痛、急躁、情感颠簸易怒、胸胁胀痛、腹部胀满、内渗透杂乱。 3、肝气郁结如何调理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可以调节全身的气机,所以气郁的人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平时多吃一些有理气效 果的食物,比如白萝卜。白萝卜顺气的功效是众所周知的,住过院的人应该知道,医生希望做完手术的人排气,就会让他喝萝卜汤,就是因为萝卜理气的效果特别好。 另一种理气的良材是柑橘。中医认为,柑橘具有顺气、止咳、健胃、化痰、疏肝理气等多种功效。橘子几乎一身都是宝,其皮、核、络、叶都是地道的药材。 在理气的佳品之中,香菜也算一味。《本草纲目))认为, “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嘉佑本草》则认为: “(香菜)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通心窍。” 此外,山楂、小茴香、玫瑰花、薤白(小独蒜)、荞麦、豌豆、

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分辨及调理

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分辨及调理 肾阴虚和阳虚比较简单的分辨方法: 阴虚:手脚心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 阳虚: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腰凉膝凉、阳萎、早泄。 如果确实是肾虚:一句话,手脚热的、出汗的,就是阴虚,手脚冷的,就是阳虚。 虚证从中医来讲,认为是脏腑功能的不足,中医的脏腑不同于西医的脏器,脏指的是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腑指的是和脏互为表里的,胆、胃、大肠、小肠、膀胱等,五脏六腑的功能好不好,像西医去查一些指标正常不正常,而中医师通过气血表现出来,比如说你心气足不足,肾气强不强,都是通过气血表现出来的,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脾,这个跟现代医学的脾完全是两回事,脾能够接受物质以后,它运输消化,最后化成气血,而升成气血以后,就能营养全身各个部位,当脾虚的时候,气血生成不足了,俗话说就是能量不足了,就感觉到特别疲劳。 根据中医的不同类型来说,虚证还可以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各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气虚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可能大家伙众所周知,就是人参、黄芪,这都可以补气。 脾气虚 因为脾从中医来说它是主运化,运化就和消化联系的比较紧密一些,那么在我们中药里头,可以用一些补脾的山药、莲子、饴糖、苡仁米,来补脾气。 血虚 血要养心,这种人可能出现心烦、失眠这种情况,再有就是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睡觉不好,还有就是比如说肝血不足,就会指甲容易断裂。如果您有以下表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睡眠不好那么您可以选择:当归、阿胶、红枣、龙眼、当归羊肉汤 阳虚 答:阳虚最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怕冷,因为我们中医讲,阳虚可能是气虚之慎,因为中讲气是属阳的,他们还是有一定联系的,气虚日久了就会导致阳虚,除了怕冷,可能也会感觉到疲乏,没有精力。

气虚 阳虚 阴虚

气虚阳虚阴虚 -----杏林老师 《中医虚证·气虚证篇》 气虚病机: 气者,人之根本也!人有此生,全赖此气。《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人体生生不息,皆因气之为用也!少气则无力。凡气虚之人,必感乏力。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故气足则神旺,气虚则神衰。气虚之人,常感神疲。 综上所述,神疲乏力乃气虚第一主症。 肺主自然清气,脾主水谷精气,二者相合,名曰宗气。宗气聚于胸中,以胸为府。故气虚者,多胸闷气短;甚者以深吸为快,常欲抬肩以吸。胸闷气短乃气虚第二主症。 脾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气虚者,运化无力,故食欲不振、食少纳呆,此气虚第三主症也。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喉、主声,气虚者,声音低怯,少气懒言,此气虚第四主症也。 肺主气,在体合表,主皮毛;气虚者,体表不固,故怯风畏冷,平素易于伤风外感,此气虚第五主症也。 肺主气、主津,在体合表,主皮毛;气虚者,体表不固,故常自汗出,或动则汗出,此气虚第六主症也。

气虚证之舌象,或舌淡苔白,或舌体微胖大,稍有齿痕;脉或软、或大、或数,但重按,必无力。“脉无力”乃辨识此证之要点也。 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又曰:“劳则耗气”,故气虚者,常动则症状加剧,或劳则症状加剧。 气虚者,宜静养。气虚者,原本懒动,亦不宜多动。 《灵枢·口问》:“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即:清阳不升,脑失所养则头昏、脑鸣、甚则头空、隐隐作痛。 清阳不升,面部五官失于滋养,则清窍不灵,或视物不清、或耳塞耳闭、或舌痛舌痒,或鼻窍不通、或口疮唇燥。 中气下陷,固摄无力,肌腱松驰,可致脏器下垂,如:眼睑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睾丸下坠等等。 中气下陷,固摄无力,湿浊下注可致白带、阴痒、脚气、湿疹;脾肾精微下注,可致尿浊;胎元不固,可致流产;谷气下行,可致阴吹。 气主固摄,统摄阴液。凡津液、汗液、血液、乳液、尿液、精液者,皆由气所主,气不摄津则多唾、多口水、多涕,多泪、多汗,多尿;气不摄血则肌衄、鼻衄、乳衄、便血、尿血、崩漏、月经量多等。 《灵枢·口问》篇。“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脾胃气虚者,大小二便皆生异常:大便或稀薄或次数增多,小便或尿频或尿涩等。 麻者,气之虚;木者,血之虚;气血不足或气血受遏,肌腠失于

浅谈肝疏不及与肝气虚

浅谈肝疏不及与肝气虚、肝阳虚 肝主藏血、司疏泄,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故曰体阴而用阳。肝的虚证既有肝“体”亏损,也有肝“用”不足。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论肝病》中指出:“正常的肝气和肝阳是肝脏升发和条畅的一种能力,故称做‘用’,病则气逆阳亢,即一般所谓‘肝气’、‘肝阳’证;或表现为懈怠、忧郁、胆怯、头痛麻木、四肢不温等,便是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这种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乃疏泄不及所致。由于肝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节情志、疏畅气血、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协助脾胃消化等方面,故疏泄不及也多涉及于此。 从脏腑阴阳的生理病理方面论证了肝虚证既有阴虚、血虚,亦包含有阳虚、气虚。气虚为之渐,阳虚为之甚。其病因包括禀赋不足、七情所伤、肝气郁结、寒邪直中及肾虚脾虚。临床见证主要表现在疏泄功能不及、肝血不充方面。治疗应于养肝阴补肝血基础上再加补气温阳之品。 肝气虚、肝阳虚证治,教科书多不载。在肝虚证的论述中,以肝阴虚、汗血虚概之。而其它四脏,则均有其气(阳)虚证候。脏腑的阴阳,其正常生理功能,本处于互根、互用、互为消长的阴平阳秘状态,孤阳不生,独阴不长。病理方面,阴阳的偏盛偏哀是疾病产生的内在基础。 肝气虚,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但始终没有引起后世医家的重视,专题论述者鲜见,教科书中多不提及,使之名存实亡。 分析导致肝气虚证不被人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肝的生理、病理特点所决定,肝气虚证确实要比肝阴虚证和肝血虚证少,比其他肝之实证也少,故被忽略;二是始终没有确定肝气虚证的诊断标准及

治疗方药,以致临床无依据可循;三是肝气虚证与脾气虚证有许多类似之处,临证往往以脾代肝,将肝气虚证误作脾气虚证进行辨治。因此,要真正确立肝气虚证,并能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肝气虚证确立的理论依据 肝与其他脏一样,阴阳气血俱全。这既是肝脏本身的需要,也是维持肝之生理活动的保障。同样,肝病既有阴虚也会有阳虚,既有血虚也会有气虚,岂能只有阴血不足,而无阳气亏虚之理?五脏唯肝无气虚证亦于理不通。 肝气,乃肝之生理功能,主持疏泄,运行周身,动而不已;又主藏血,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肝气外荣筋脉,主司肢体运动;肝气通于目,目能视万物而辨五色。凡此,皆肝气之用,以“动”为特点。一旦用之过度,则损耗而虚。张景岳说:“运动过度,筋必疲极。”另外,酒色过度,暴病久病,年老体弱,用药不当等皆可损耗肝气,形成肝气虚证。 有关肝气虚证的论述,首见于《内经》。如《灵枢·天年》篇说:“五十岁,肝气始衰。”《素问·方盛衰论》说:“肝气虚则梦见茵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张锡纯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介绍了他治肝气虚证的经验,说:“愚自临证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不效,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理气之品,服之复杯即见效验,彼谓肝虚无补法者,原非见道之言也。”足可见,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临床上,都支持肝气虚证的确立。只讲肝气有余,而不言肝气不足,不仅大背经旨,也与临床实际不符。

阳气不足 五种“伤阳”生活毁了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阳气不足五种“伤阳”生活毁了你导语:我们每一个都存在阳气,如果你没有阳气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缺少阳气的情况,那么到底是哪些情况造成的阳气受损 我们每一个都存在阳气,如果你没有阳气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缺少阳气的情况,那么到底是哪些情况造成的阳气受损呢?今天360常识网小编和大家一起去寻找一下阳气,让你的阳气回归吧,让我们这个夏季过好。 根据专家的解说,阳气需要养,但是不能伤,所以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我们也要注意保养自己的阳气,不少人在夏季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肺部炎症,跟阳气受损有一定关系。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身体受寒或饮食寒凉容易损阳伤肺,易致感冒、咳嗽、哮喘等,因此在夏季要特别避免以下容易损阳伤肺的生活方式。 1.贪凉伤阳。如长期在空调环境中生活或工作,或长期睡凉席等。 2.爱喝冷饮伤阳。如爱吃雪糕、冰淇淋,爱喝冷饮和冰水等。 3.常饮凉茶伤阳。夏季很多凉茶饮料比较受欢迎,不少人甚至作为日常饮品,殊不知喝多了很容易损伤人体阳气。 4.出汗过多伤阳。中医认为气随汗脱,天热的时候如果出汗过多会导致阳气耗散。 5.经常晚睡。比如看球赛、打牌、玩游戏等到深夜甚至通宵。中医认为“阳气者,烦劳则张”。所谓“张”就是往外散,尤其是晚上阳气应该内收,长时间熬夜就会使阳气慢慢耗散。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阳虚 阳气伤损之后会导致阳虚,那么阳虚都有哪些表现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胡木明介绍说,一般来讲,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而且不成形也可能是阳虚。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阳气不足时,进入胃中的食物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直接从肠道排出后就不容易成形。 根据阳虚在脏腑的表现,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比如心阳虚的人容易出现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肝阳虚的人会出现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脾阳虚的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嗳 生活知识分享

肝阳虚证典型症状

肝阳虚证典型症状 面带青色,趾指甲枯淡,胁下坚胀,或筋寒挛缩,不能固握。眼生黑花,视物不明,形寒肢冷,胁下作痛,下肢不温,头身麻木。忧郁善恐,怏怏不乐。性欲缺乏,阳萎不举或举而不坚,睾冷囊湿,无梦滑精,女子少腹寒痛,月经后期或淋漓不断,带下清冷,宫寒不孕。舌淡苔白,脉沉细弦迟。 根据形寒怯冷,指甲淡白,睾冷囊湿,阳萎不举,举而不坚,旋即阳萎,腹满能食,面青目昏,耳聋,善恐,经迟,崩漏,带下清冷,宫寒不孕等,即可辨为肝阳虚证。 肝阳虚证多由寒邪直中脏腑,折损阳气,或阴(精)血不足,阴损及阳,或肝阳虚损,无以升发,阴寒之气充斥脏腑而发病。其病位在肝,累及于肾。 肝阳虚证常见于惊恐、阳萎、虚损等疾病中。肝阳虚证多由惊恐过甚或久居逆境,阳气消沉,或直中寒邪,日久失治,消磨阳气而来。肝阳虚证是指肝气虚进一步发展到阳虚生寒,肝之作用减弱以致功能全面衰退的病机及其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概称。 肝阳虚证饮食疗法 1、枸杞羊肝汤:枸杞20克、羊肝200~250克,煎服。适用于肝阳虚。 2、当归生姜羊肉黄芪汤:当归20克、黄芪15克、生姜6克、羊肉250克,煎汤内服,并将羊肉食下。适用于阴损及阳之肝阳虚证。 3、黄芪粥:黄芪50克、粳米150克,煮粥,加少许红糖,可长期食用。适用于素体阳虚者。 肝阳虚具体可表现为寒凝血滞,温运无力,血不循于常道.同时肝阳不足将使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系列情怀不畅的证候.肝气虚又称“肝气不足”.为肝本脏的精气虚损,常兼见肝血不足.主要症状为面少华色,唇淡乏力,耳鸣失聪,容易恐惧等. 中医:虚证,郁证,阳痿,月经不调, 西医:神经官能症,妇女内分泌失调 中医病机:本证多由寒邪直中脏腑,折损阳气,或阴(精)血不足,阴损及阳,或肝阳虚损,无以升发,阴寒之气充斥脏腑而发病。其病位在肝,累及于肾。 体征:懈怠疲劳,忧郁胆怯,畏寒肢冷,面色惨白,口唇发青,男子阳痿,女子少腹冷痛,月经不调或崩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论肝气虚与肝阳虚

论肝气虚与肝阳虚 肝阳虚是肝脏的阳气虚损,而导致肝脏功能低下或衰退的病理变化,肝气虚为病之始,肝阳虚为病之渐,所以肝气虚必然会导致肝阳虚,二者相辅相承互为因果。 1生理病理 肝五行属木,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为魂之舍。临床以肝阴虚而引起的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以及肝火上炎,肝胆湿热证等本虚标实或实证较为多。因此古人有“肝有泄无补”之论。综上溯源,而肝阳虚在古今医论中详经甚少。言之阴阳,则有阳必有阴,有阴必有阳,没有阳亦无以言阴,二者相互依存,互根为用,经云:“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论之五脏,其四脏临床均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之分,而肝脏怎能无阳虚之存在呢?临床实践证明,肝既有阴虚证,就必然有阳虚证,所以肝阳虚是客观存在的。肝藏血赖肝阳的温煦、肝气的推动来调节周身血量以营养全身。肝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为人体之根本,《难经,七十五难》中说:“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肾属水为肝为母。临床可见肾阴虚,肾阳虚之别,肝何独亏于阴,而无亏于阳。肾阳不足必然可以引起肝阳不足,肝阳不足也可引起肾阳不足。只有肝阳充足,才能固守经脉,使寒邪不致内侵,筋脉得于温养,身体关节活动自如。肝的疏泄条达全赖肝气(阳)的调节气机,升降出入,协助心脏推动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营养全身;助肾温煦脾胃腐熟消化食物,使水谷精微得升,浊气得降;肝气(阳)平和,情志舒畅,水火

既济,神魂自安。反之即可发生病变,如脾胃失于温煦可出现脘腹胀满,胁肋满闷,食后腹胀等证;肝功能低下,母病及子,累及心脏,可出现心气不足,胸闷短气,惊悸失眠等。 2临床表现 2.1 肝经循行部位出现的症侯群 2.1.1 阳虚头痛头痛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尤甚,神疲乏力,畏寒少气,双目羞明,舌体胖有齿痕,质淡,苔薄白或水滑,脉细弱无力。 2.1.2 冲任虚寒形寒肢冷,小腹冷痛,喜暖喜按,月经色淡量少,甚至闭经,不孕阴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2.1.3 厥阴虚寒小腹坠胀冷痛,阴囊清冷,结硬, 如石,牵引睾丸作痛。或见囊冷,阴湿,阳萎等症。 2.1.4 阳虚筋萎膝胫及四肢痿弱无力,步履蹒跚,持物萎废,畏寒肢冷,腰脊酸软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缓。 2.1.5 阳虚痹痛周身关节冷痛,不红不肿,经久不愈,四肢筋肉萎软,遇寒加剧,遇热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2.2肝脏功能活动方面障碍出现的症侯群 2.2.l 肝阳不足不耐烦劳,四肢乏力,少气贫血,筋寒挛缩,四肢厥冷拘急,善惊悸,囊冷,阴湿面色淡青,饥而不欲食,指爪枯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缓。 2.2.2 肝郁阳虚胸脘或胁肋隐痛,痛时喜按,按之痛减,四肢厥冷,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脉沉弦细或细弱。 .2.3 脏脏生克所出现的症侯群

根据肝的生理特点

根据肝的生理特点 肝的病机主要体现于气机失调、血液生成运行障碍、消化吸收功能异常、精神情志改变、水液代谢异常等方面。故肝脏阴阳、气血失调的病理特点是,肝阳、肝气常为有余,肝阴、肝血常是不足。肝病的病理变化概括为易郁、易虚、易亢、易动、易变十个字。 1、易郁,主要指肝气易于郁结。肝于五行属木,其气生发、舒展、条达、流畅,既不可抑郁,又不宜亢逆,这是肝的生理特性。若因情志不遂等因素导致肝气发生病变,其表现约三:一是肝气郁;二是肝气逆;三是肝气虚。其中,肝气郁最为多见。郁者,滞而不畅也,在肝与疏泄相对,郁即不疏,疏则无郁。情志、六淫等作用于肝,大都首先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气机不畅或郁滞不通。肝气逆,实际上也常始于肝气郁。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肝气虚,即肝之生理机能衰退所表现的证侯。肝气虚衰,肝用不足,则升发疏泄无力,因而亦致郁滞。此谓因虚而致郁。由此可见,肝气之患,虽有三端,但都与郁密切相关。“气之与血,如影随形”,故肝气一旦郁滞,肝血也往往因之而不流畅。另外,肝气郁滞还可导致水液代谢失常,水液不布,聚湿成痰,遂成湿郁、痰郁。肝气郁既是肝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又是肝血郁、湿郁、痰郁的病理基础。故向有“郁不离肝”、“肝病多郁”之说法。

2、易虚,是指肝阴、肝血易于亏损。肝之为病,有虚有实。肝病之虚,主要是阴虚、血虚,而气虚、阳虚则少见。肝病之实,则郁、火、风、阳等。肝郁之治,疏散为要,用药多为辛温香燥,易耗伤阴血,肝郁化热,火热内盛,则阴血自伤,肝阳与肝风,也常因于肝阴、肝血之不足。肝阴血之虚,还与脾肾相关。肝藏血,脾生血,肝血之盛衰关乎脾,脾气旺,则肝血充,脾气衰,则肝血虚。故有养肝血必求之于脾的说法。肝与肾为母子之脏,肝木赖肾水涵养之。肾阴旺盛,则肝阴充足,肾阴不足,则肝阴亦虚。临床补肝阴常与补肾阴并行。故有滋肝阴必求之于肾之说。另外,失血过多,热病伤阴等也可导致肝阴肝血的亏虚。 总之,肝阴、肝血易虚的机理是多方面的。肝病无论何证,大都有不同程度的阴血不足的病理变化。正如《陈良夫专辑》所说:“在一切肝病中,如肝气、肝火、肝风、肝阳,皆和肝体不足,肝用太过有关。”肝体,阴与血也,肝用,阳与气也。所以,肝阴、肝血易虚是肝病的病机特点。 3、易亢,是指肝阳、肝气易于亢逆。肝性刚暴,主升主动。肝之升与动,由肝气、肝阳主持。肝气、肝阳的失调,主要表现为亢盛有余,而气虚、阳虚则少见。肝阳上亢的形成一是阳热有余,升动太过,二是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相对亢盛。前者属实,后者属虚。 肝气亢逆,多由肝气升发太过,或肝气郁结所致。所以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