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精选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两篇

精选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两篇

精选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两篇
精选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两篇

精选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两篇

第一篇《函数的单调性》

1.题目:函数的单调性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创设问题进行导入,建立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3)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4.考核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初步学会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提高观察、归纳、抽象的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推理论证能力,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感受用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分别作出函数y=2x,y=-2x和y=x2+1的图象,并且观察函数变化规律,描述前两个图象后,明确这两种变化规律分别称为增函数和减函数。然后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二次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问题二:能否用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增函数,什么是减函数?

学生活动:观察图象,利用初中的函数增减性质进行描述,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增大,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减小。在此基础上描述y=x2+1在(-∞,0]上y随x增大而减小,在(0,+∞)上y随x增大而增大。理解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在一个区间里,y随x增大而增大,则是增函数;y随x增大而减小就是减函数。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上,从学生熟知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入手,从初中对函数增减性的认识过渡到对函数单调性的直观感受。通过一次函数认识单调性,再通过二次函数认识单调性是局部性质,进而完善感性认识。

(二)初步探索,形成概念

教师活动:(以y=x2+1在(0,+∞)上单调性为例)让学生理解如何用精确的数

学语言(随着、增大、任取)来描述函数的单调性,进而得到增(减)函数的定义。并进一步提出如何判断的问题。

学生活动:通过交流、提出见解,提出质疑,相互补充理解函数定义的解释,讨论表示大小关系时,理解如何取值,明白任取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式提问,实现学生从“图形语言”到“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认识函数的单调性,实现“形”到“数”的转换。

(三)概念深化,延伸扩展

教师活动:提出下面这个问题:能否说f(x)=在它的定义域上是减函数?从这个例子能得到什么结论?并给出例子进行说明:

进一步提问:函数在定义域内的两个区间A,B上都是增(减)函数,何时函数在A∪B上也是增(减)函数,最后再一次回归定义,强调任意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提出自己观点,并提出反例,如x1=-1,x2=1,进而得出结论:函数在定义域内的两个区间A,B上都是增(减)函数,函数在A∪B上不一定是增(减)函数将函数图象进行变形(如x<0时图象向下平移)。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问题,学生已经从描述性语言过渡到严谨的数学语言。而对严谨的数学语言学生还缺乏准确理解,因此在这里通过问题深入研讨加深学生对单调性概念的理解。(四)证明探究,应用定义

教师活动:展示例题

例1:证明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

证明:任取且

∴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

进一步提问:如果把(0,+∞)条件去掉,如何解这道题?要求学生课后思考。

学生活动:根据单调性定义进行证明、讨论,规范出证明步骤:设元、作差、变形、断号、定论,理解根据定义进行判断,体会判断可转化成证明并完成课后思

考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准确应用,本题采用前面出现过的函数,一方面希望学生体会到函数图象和数学语言从不同角度刻画概念,另一方面避免学生遇到障碍,而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单调性定义的应用上。课标中指出“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但不能仅限于形式化的表达。高中课程强调返璞归真”因此本题不再从证明角度,而是让学生再次从定义出发,寻求方法,并体会转化思想。

(五)小结评价,作业创新

教师活动:从知识、方法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留出如下的课后作业(1、2、4必做,3选做):

1、证明:函数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2、课上思考题

3、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4、思考P46 探索与研究

学生活动:回顾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过程、证明、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步骤和数学思想方法,完成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单调性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清晰的认识,体会到数学概念形成的主要三个阶段:直观感受、文字描述和严格定义,并且作业实现分层,满足学生需求。

六、板书设计

第二篇《函数的奇偶性》

1.题目:函数的奇偶性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通过问题设计,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探索新知识;

(3)设计一些基础性例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主要特征。

4.考核目标:问题设计,知识归纳,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图形直观感知到代数抽象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的概念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抽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教学重点: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喜字、蝴蝶、扑克牌、交通标志四幅图片,请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通过观察,老师适当引导,学生能够发现前两幅图是轴对称的,后两幅图是中心对称的。继续追问数学中这样的对称,请学生举例说明。由于前几节课都在学习函数,会有部分学生想到有些函数的图像是对称的。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像具有对称特征的函数的性质——奇偶性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观察下列函数的图像:说明图像有什么样的特点。

思考1:这两个函数的图像有何共同特征?

思考2:对于上述两个函数,f(1)与f(-1),f(2)与f(-2),f(a)与f(-a)有什么关系?

一般地,若函数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当自变量x任取定义域中的一对相反数时,对应的函数值相等。即f(-x)=f(x)

思考3:怎样定义偶函数?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形成小组结论,最后展示本组讨论结果。

师生互动将学生得到的定义进行补充完善最终得到精确的偶函数的定义: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数X,都有,且,则这个函数叫做偶函数。

练习: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口答)

2.观察下面两个函数的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观察图像,从对称的角度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问题2:分别求当自变量x=±1, ±2时的函数值,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问题3:是否对于定义域内所有的x,都有类似的情况?

问题4:类比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形成小组最后结论,最终展示本组成果。

小组代表展示结果后,师生互动得出奇函数的定义: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数X,都有,且,则这个函数叫做偶函数。

练习: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口答)

3.强化定义,深化内涵

对奇函数、偶函数定义的说明:

(1)如果一个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那么我们就说函数f(x),具有奇偶性。

(2)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3)若f(x)为奇函数,则f(-x)=-f(x)成立;若f(x)为偶函数,则f(-x)=f(x)成立。

三、讲练结合,巩固提升

例1.利用定义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小结: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

(1)先求定义域,看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再判断f(-x)与f(x)的关系;

(3)若f(-x)=f(x)则f(x)是偶函数;若f(-x)=-f(x),则f(x)是奇函数。

例题2:利用定义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四、总结升华

师生一起回顾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图像性质,已经如何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

五、布置作业

1.教材42页习题

2.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2x+1,求x<0时,f(x)的解析式。

板书设计:

函数的奇偶性

偶函数:

奇函数:

判断函数奇偶性步骤:

一看

二找

三判断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不等式》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 (2)学生了解并掌握不等式概念 (3)师生间有互动

教学设计逐字稿 同学们好,上课!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存在有相等关系,又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现在同学们想想我以前学习的都有哪些不等关系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好,请坐下,这位同学说了,以前我们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这是我们以前接触过的不等关系。 在我们的数学中,还是存在很多别的不等关系,下面请同学们看多媒体展示的这个问题,同学们自己先读读题目,然后自己先写出数学表达的式子,一会老师请一位学生来回答, 好,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已经写完了,那么现在我们请中间这位同学来回答, 好,请坐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呢?大家都没做声,说明同意这位同学的做法。 那么观察可以得出这些式子都是用不等式表示出来的,那么不等式有一些什么性质呢?在学习不等式性质之前,我们先来回忆等式的性质,有哪位同学来回答呢?请后面那个举手的同学来回答, 好请坐下,这位同学说:“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是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两端同时乘以或是除以同一个不为0 的数或是式子,结果仍是等式。回答的很好!说明对等式的性质掌握的很熟练。以前学习的比较实数的大小的结论是: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等于零,那么a=b;如果a-b是负数,那么a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不等式的性质: 这两个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第一个只是不等式形式的一种变换,第二个我们称这是不等式的传递性。如果现在老师说把数轴上的两个不重合的点沿相同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得到另两个新的点,得到的两点的左右位置关系不会发生改变,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个,用不等式怎么表达这样一句话呢?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好请坐下,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条性质。 性质3 如果a>b,那么a+c>b+c. 这就是说不等式的两边加上同一个实数,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 如果现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那么不等号的方向该怎样变化呢?同学们可以用一些例子来试验一下,老师现在就找一位同学来回答,哪位同学已经的到答案了呢?好,请左边那位同学来回答, 这位同学说的正确吗?哦,很棒!这位同学充分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我们一定要记住对乘数正负的讨论,这也是不等式的一个重要性质 性质4 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那ac

关于高级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试

函数的概念 1、面试备课纸 1.题目:函数的概念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试讲十分钟左右;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 2、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四、板书设计 3、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答辩题目及解析 问题:函数与映射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相同点:(1)函数与映射都是两个非空集合中元素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映射的对应都具有方向性;(3)A中元素具有任意性,B中元素具有唯一性。 区别: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它必须是满射。它要求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数,而映射中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任意的数学对象。 高中数学《奇函数》 高中数学《终边相同的角》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数学《终边相同的角》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题: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定点,X正半轴为始边,画出210°,-45°以及-150°,三个角。并判断是第几象限角? 提出问题:这三个角的终边有什么特点? 追问:按照之前学的方法,给定一个角,就有唯一一条终边与之对应,反之,对于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条射线OB,以它为终边的角是否唯一? (二)生成新知 提出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210°,-150°,328°,-32°,-392°表示的角,观察他们的终边,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210°和-150°的终边相同。328°,-32°,-392°的终边相同。

追问并进行小组讨论:这两组终边相同的角,它们的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终边相同的角又有什么关系? 经过讨论,学生得到这样的关系:210°-(-150°)=360°,328°-(-32°)=360°,-32°-(-392°)=360°等。由这两组角可以看出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相差360°的整数倍。 追问:那么这些角,如何用我们学过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出来? 预设:描述法,集合。用集合的方式更方便也更加容易理解。 设S={β|β=-32°+k·360°,k∈Z},则328°,-392°角都是S的元素,-32°角也是S的元素(此时k=0)。因此,所有与-32°角的终边相同的角,连同-32°在内,都是集合S的元素;反过来,集合S的任何一个元素显然与-32°角终边相同。 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S={β|β=k·360°+α,k∈Z}。 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适时引导学生认识:①k∈Z;②α是任意角;③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 (三)应用新知 例1.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95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是第几象限角。 例2.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 ①写出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 ②写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预习下节课新课。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参考答案】 本课是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中第一节的内容。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角的概念的推广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之一,是初中相关知识的自然延续。为进一步研究角的和、差、倍、半关系提供了条件,也为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复数等相关知识提供有利的工具,所以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的推广尤为重要。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突破难点的? 【参考答案】 学生的活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中应反复挖掘“探究”栏目及“探究”示图的过程功能,在这个过程上要不惜多花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自然地、更好地归纳出终边相同的角的一般形式。也就自然地理解了集合S={β|β=α+k·360°,k∈Z}的含义。如能借助信息技术,则可以动态表现角的终边旋转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观察角的变化与终边位置的关系,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体会,既要知道旋转量,又要知道旋转方向,才能准确刻画角的形成过程的道理,更好地了解任意角的深刻涵义。

2019年上半年初中数学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题精选

2019年上半年初中数学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题精选 一、考题回顾 初中数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上午湖北省黄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试讲十分钟左右; (2)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3)学生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答辩题目 1.本节课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2.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些解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篮球比赛规则规定:赢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在中学生篮球联赛中,某球队赛了12场,共得20分,则该球队赢了几场?输了几场? 提问:对于这样有两个未知数的一道题,我们可以如何列式解决呢?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小组讨论法和讲解法、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在探索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加减消元,代入消元。 一、考题回顾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题目来源:5月18日上午湖北省黄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掌握五点作图法的画图方法,能根据图象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2)试讲十分钟; (3)要有合适的板书。 答辩题目 1.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如何表示? 2.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几个条件?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提问: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预设: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追问: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性质? 一、考题回顾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 题目来源:5月18日上午吉林省通化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三角形内角和 2.内容:

教资面试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教资面试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第1篇: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高中数学教案 精选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两篇 第一篇《函数的单调性》 1.题目:函数的单调性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创设问题进行导入,建立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3)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4.考核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初步学会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提高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

调性的证明,提高推理论证能力,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感受用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分别作出函数y=2x,y=-2x和y=x2+1的图象,并且观察函数变化规律,描述前两个图象后,明确这两种变化规律分别称为增函数和减函数。然后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二次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问题二:能否用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增函数,什么是减函数? 学生活动:观察图象,利用初中的函数增减性质进行描述,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增大,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减小。在此基础上描述y=x2+1在(-∞,0]上y随x增大而减小,在(0,+∞)上y随x增大而增大。理解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在一个区间里,y随x增大而增大,则是增函数;y随x增大而减小就是减函数。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 课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思考、练习,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勾股定理有关计算,深入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一些题目的探讨,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定理的美。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应用。

课前准备: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 据说,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就已经知道,在一根绳子上连续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用钉子将第1个与第13个结钉在一起,拉紧绳子,再在第4个和第8个结处各钉上一个钉子,如图。这样围成的三角形中,最长边所对的角就是直角。知道为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相信同学们会感兴趣的。 2、动手操作 用圆规、直尺作△ABC,使AB=5cm,AC=4cm,BC=3cm,如图,量一量∠C,它是90°吗?

例1:根据下列三角形的三边的值,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是,指出哪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3、抛出问题 为什么用上面的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就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二)新授 1、小组合作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下面的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通过讨论和证明可以得到如下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进一步检验 例2已知:在△ABC中,三条边长分别为,,。求证:△ABC为直角三角形。

高中历史教师试讲及面试之亲身经历

内黄一中面试 程序 报名与试讲时间:5月中旬时报名。报名与试讲之间相隔1周左右。 1、备课: 所有考生全部进入一个教室,按所报科目抽签排列序号,然后,公布各个科目的试讲题目,每个科目的考生都各自统一试题。历史试讲题目是《辛亥革命》。使用教材是人教版。抽取一号的考生准备时间是45分钟,然后试讲,后面同学继续等待,按照这一模式,后面的同学有很充足的准备时间。因此,从程序上说,是不公平的。备课教室可以带进去任何资料,但手机信号被干扰,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2、试讲: 考生由老师指引到指定地点试讲。可以将教材和其他备课资料带进去。然后,考生问好后,直接面对评委讲课,不允许做自我介绍。试讲时间是15分钟,但貌似没有专人计时。讲完以后平评委打分,考生可以自行离开教室。 3、等待: 因为报名时大家都把原件留在学校,因此,无论是否留用,都需要等待学校公布结果,等待时间大约是1.5小时。结束以后,未被录取的同学可以到学校报名处领取自己的文件。 鹤壁市外国语中学 程序 报名与试讲时间:报名时间是8月14号,上交自己的三证(学历、学位、教师资格证)原件。原定15号试讲,结果报名当天又说24号上午7点试讲,由于其他原因最终改为26号下午1点30分试讲。 1、备课: 1)所有考生进入一个等待教室,听老师介绍备课及试讲程序。然后进行按科目抽签, 同学按先后顺序进行讲课。每个考生备课时间40分钟,讲课时间15分钟。手机上 交。 2)轮到的考生按照相关人员的要求在指定时间,带上自己的所有东西到专门的备课教 室备课,将东西放在备课教室门口制定的位置,仅被允许带上一支笔进入备课教室。 不允许使用自己的教材和其他备课资料。使用学校专门安排的课本进行备课。老师 会为每人发一些稿纸共备课使用,然后考生抽取题目(学校原来说是题目自选,实 际上根据之后同学的反应,大家抽到的题目都相同,抽题只是形式而已,一是这样 说出去避免有人提前泄露题目,但为了评比考生的讲课水平,题目又必须要一致),然后开始进行备课。从程序上讲,大家都是公平的,不论是第一号还是后面的同学,大家都是只有40分钟准备时间,15分钟讲课时间。 3)试讲题目是试讲题目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使用教材原来说是北师大版, 最后拿到手里却发现是大象版(豫教版),唉,怪不得我在网上找不到北师大版的 历史素材。 2、试讲: 到达指定时间,会有老师引领考生到指定教室进行试讲,试讲时不允许携带教材,只能带自己在备课时间写下的教案。学校太坏了。讲课过程中会有专人计时,讲完15分钟后,评委会提示同学讲完了,然后接受评委提问一个问题。评委中的领导会根据考生试讲的内容、讲课方式进行提问。据两名试讲政治课的同学讲,她们被提问的题目也是一样的。 3、结果: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函数的单调性 课题:函数的单调性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 (2)绝大多数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提高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推理论证能力。 (2)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3)经历观察发现、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性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感受用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 二、教学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 三、教学难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 四、教学关键 通过定义及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函数的单调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分别作出函数y=2x,y=-2x和y=x2+1的图象,并且观察函数变化规律,描述前两个图象后,明确这两种变化规律分别称为增函数和减函数。然后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二次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问题二:能否用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增函数,什么是减函数 学生活动:观察图象,利用初中的函数增减性质进行描述,y=2x的图象自变量x 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增大,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

初中数学说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

初中数学说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导语: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应如何设计说课教案,进行说课呢?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教师资格证面试的初中数学说课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数学说课教案一我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垂线》。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教材分析: 垂线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垂线的概念、性质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材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大多数学生感到数学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我所教的班一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这节课利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实例的展示及动画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图形中蕴含的垂线特征,使知识的生成过程更直观更形象。对学生的认知、理解以及教学重难点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 2、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包括垂直的定义垂线的画法与性质。 数学思考包括

探索垂线的性质,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并通过“做数学”,让学生对猜想进行检验,作出正确判断。 解决问题包括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情感与态度包括 让学生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趣味,获得发现的喜悦。 鼓励学生感想敢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垂直概念的建立、垂线的画法与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垂直的定义以及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把整堂课分为课题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创新四个环节,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为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设立了预习导航,准备了大量有关本节课的学习资料,并鼓励学生自己到网上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试讲历年真题整理

教资高中数学试讲历年真题必修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集合函数及其表示函数的基本性质 ·1.列举法表示集合

2.子集

1. 2. 在教学过程是,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通过观察――讨论――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子集的概念,进而举出一个特例,

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并设计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学会子集、真子集的定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思考:实数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的什么关系?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设计

3.并集 1. 理解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出并集的定义,并理解代表元素用不同字母代替,并不影响它们之间作并集运算。 2.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得到并集的定义后,通过维恩图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并集运算的意义。 4.函数概念

要求:有板书;试讲十分钟左右;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学生掌握函数的概念 1.函数与映射的异同点? 相同点:(1)函数与映射都是两个非空集合中元素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映射的对应都具有方向性;(3)A中元素具有任意性,B中元素具有唯一性。 区别: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它必须是满射。它要求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数,而映射中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任意的数学对象。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建立联系、对应、转化的辩证思想,强化“形”与“数”结合并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从实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高中数学《圆的一般方程》(Word版)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高中数学《圆的 一般方程》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方程表示圆的条件的探究,学生探索发现

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一般方程。 【难点】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及标准圆方程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圆的标准方程,圆心、半径。 2.提问1:已知圆心为(1,-2)、半径为2的圆的方程是什么? (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 1.提问2:方程是什么图形?方程表示什么图形?任何圆的方程都

是这样的二元二次方程吗?(通过此例分析引导学生使用配方法) 2.方程什么条件下表示圆?(配方和展开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完成,教师最后展示结果) 将配方得: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方程分类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3种情况,即圆的一般方程表示圆的条件。从而得出圆的一般方程式: 4.由学生归纳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 (三)例题讲解,深化新知 例1.判断下列二元二次方程是否表示圆的方程?如果是,请求出圆的圆心及半径。 (1)(2) 例2.求过三点A(0,0),B(1,1),C(4,2)的圆的方程,并求这个圆的半径长和圆心坐标。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勾股定理》教案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勾股定理》教案课题:勾股定理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结论获得成就感,培养探索热情和钻研精神;同时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欢几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ppt,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放映图片欣赏:勾股定理数形图,1955年希腊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美丽的勾股树,2002年国际数学大会会标等。通过图形欣赏,感受数学之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多媒体课件演示FLASH小动画片: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学习了今天的这节课后,同学们就会有办法解决了 (二)学习新课 问题一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情形(通过多媒体给出图形),判断外围三个正方形面积有何关系?相传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有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里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你能观察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什么?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及其表示》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及其表示》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函数是描写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但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 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重视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 2、进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进1步体会函数是描写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1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函数的定义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遭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进程 (1)创设情形,揭露课题 1、温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浏览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写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85”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分析、归纳以上3个实例,它们有甚么共同点; 4、引导学生利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写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5、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不是是函数关系. (2)研探新知 1、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依照某个肯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集合A中的任意1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1肯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末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1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

分层抽样_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

分层抽样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试讲的题目是《分层抽样》,下面开始我的试讲,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请同学们看老师PPT上所展示的探究题,要从本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 ,同学们认为应该怎样抽取样本呢?老是听到有的同学说咏随机抽样法,还有的学生说用系统抽样法,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种抽样方式,对于我们这个问题,合适吗?好,你来,这位同学说,在这个问题中,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有明显的样本差异性,不管是简单随机抽样,还是系统抽样法,都不能保证其公平性,叙述的非常有条理,非常棒,的却是,只有选择恰当的抽样方式,才能保证抽样公平,并且样本才具有好的代表性, 我们知道影响学生的视力的因素很复杂,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的近视情况可能存在明显差异性,这节 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究一种新的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思考,在此探究题中,这个分层应该怎么分?每一层应该抽取多少个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时间为五分钟。在老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讨论的都很积极,一组代表,你来说一下你们组的答案,一组代表说他们分了三个层,分别是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好,三组代表,你来,也是分别分成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三个层,而且每一层都抽取1%的学生,分别是24名高中生,109名初中生和110名小学生,好,老师已经把同学们所说的步骤展现到了PPT上,并且把样本数统计图进行了展示,像这种抽样方法叫做分层抽样,请同学们结合探究题,思考一下三个问题啊,1在上述抽样过程中,每一层抽取1%的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抽样方法?2每个学生被抽到的概率相同吗?3为什么采用这种抽样方法会比较公平?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时间5分钟。 第一排这位女生你来说,这位女生说,分好层,每层抽取1%的学生,应该采用随机抽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高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函数的单调性 课题:函数的单调性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 (2)绝大多数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提高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推理论证能力。 (2)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3)经历观察发现、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性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感受用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 二、教学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 三、教学难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 四、教学关键 通过定义及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函数的单调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分别作出函数y=2x,y=-2x和y=x2+1的图象,并且观察函数变化规律,描述前两个图象后,明确这两种变化规律分别称为增函数和减函数。然后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二次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问题二:能否用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增函数,什么是减函数 学生活动:观察图象,利用初中的函数增减性质进行描述,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增大,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减小。在此基础上描述y=x2+1在(-∞,0]上y随x增大而减小,在

(0,+∞)上y随x增大而增大。理解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在一个区间里,y随x增大而增大,则是增函数;y随x增大而减小就是减函数。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上,从学生熟知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入手,从初中对函数增减性的认识过渡到对函数单调性的直观感受。通过一次函数认识单调性,再通过二次函数认识单调性是局部性质,进而完善感性认识。 (二)初步探索,形成概念 教师活动:(以y=x2+1在(0,+∞)上单调性为例)让学生理解如何用精确的数学语言(随着、增大、任取)来描述函数的单调性,进而得到增(减)函数的定义。并进一步提出如何判断的问题。 学生活动:通过交流、提出见解,提出质疑,相互补充理解函数定义的解释,讨论表示大小关系时,理解如何取值,明白任取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式提问,实现学生从“图形语言”到“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认识函数的单调性,实现“形”到“数”的转换。 (三)概念深化,延伸扩展 教师活动:提出下面这个问题:能否说f(x)=在它的定义域上是减函数从这个例子能得到什么结论并给出例子进行说明: 进一步提问:函数在定义域内的两个区间A,B上都是增(减)函数,何时函数在A∪B上也是增(减)函数,最后再一次回归定义,强调任意性。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数学试讲教案《分式方程》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分式方程》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分式方程》(八年级) 教学目标 1.会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会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利用分式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提问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审设找列解验答 思考:列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第二步:应用举例 P35例3 分析:本题是一道工程问题应用题,基本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题没有具体的工作量,工作量虚拟为1,工作的时间单位为“月”. 等量关系是:甲队单独做的工作量+两队共同做的工作量=1 P36例4 分析: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 基本关系是:速度=路程/时间.这题用字母表示已知数(量).等量关系是:提速前所用的时间=提速后所用的时间 总结: 解分式方程应用题必须双检验:(1)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是原方程的解;(2)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第三步:随堂练习 1. 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同学们都积极练习.甲同学跳180个所用的时间,乙同学可以跳240个;又已知甲每分钟比乙少跳5个,求每人每分钟各跳多少个. 2. 一项工程要在限期内完成.如果第一组单独做,恰好按规定日期完成;如果第二组单独做,需要超过规定日期4天才能完成,如果两组合作3天后,剩下的工程由第二组单独做,正好在规定日期内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3. 甲、乙两地相距19千米,某人从甲地去乙地,先步行7千米,然后改骑自行车,共用了2小时到达乙地,已知这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求步行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 答案: 1. 15个,20个 2. 12天 3. 5千米/时,20千米/时 第四步:课后练习 1.某学校学生进行急行军训练,预计行60千米的路程在下午5时到达,后来由于把速度加快1/5,结果于下午4时到达,求原计划行军的速度。 2.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乙队先单独做1天后,再由两队合作2天就完成了全部工程,已知甲队单独完成工程所需的天数是乙队单独完成所需天数的2/3,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各需多少天? 3.甲容器中有15%的盐水30升,乙容器中有18%的盐水20升,如果向两个容器个加入等量水,使它们的浓度相等,那么加入的水是多少升? 答案:1. 10千米/时 2. 4天,6天 3. 20升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高中数学《圆的一般方程》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高中数学《圆的一般方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 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表 示圆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方程表示圆的条件的探究,学生探索发现 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一般方程。 【难点】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及标准圆方程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圆的标准方程,圆心、半径。 2.提问1:已知圆心为(1,-2)、半径为2的圆的方程是什么? (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 1.提问2:方程是什么图形?方程表示什么图形?任何圆的方程都 是这样的二元二次方程吗?(通过此例分析引导学生使用配方法) 2.方程什么条件下表示圆?(配方和展开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完成,教师最后展示结果) 将配方得: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方程分类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3种情况,即圆的一般方程表示圆的条件。从而得出圆的一般方程式: 4.由学生归纳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 (三)例题讲解,深化新知 例1.判断下列二元二次方程是否表示圆的方程?如果是,请求出圆的圆心及半径。 (1)(2) 例2.求过三点A(0,0),B(1,1),C(4,2)的圆的方程,并求这个圆的半径长和圆心坐标。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所学知识点 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 真题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二、考题解析 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把一张纸对折后扎一个孔,然后展开平铺。 师生总结: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例题巩固,深化原理 出示例题: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指出他们的对称轴。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例题,老师对例题进行讲解。 (四)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相互交流分享观点: (1)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是什么 (2)图形轴对称的性质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概括 作业:课后作业题,并寻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标出对称轴,找出一对对称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数学专业问题】 【参考答案】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 也就是,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两个图形。 2.请列举5个以上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分别有多少条【数学专业问题】 【参考答案】 圆:无数条;等边三角形:3条;菱形:2条;正方形:4条;长方形:2条;正五边形:5条;正六边形:6条。 二、考题解析 初中数学《立方根》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数学专业问题】 【参考答案】

高一数学试讲教案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函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象,分析、归纳、总结、自主建构指数函数的性质。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指数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底数的分类,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 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 y 与 x 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 x 与 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2x 。 问题2: 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x 表示,剩留量用y 表示。 学生回答: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0.84x 。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 问题: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10≠>a a 且”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1)若a<0会有什么问题?(如21,2= -=x a 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2)若a=0会有什么问题?(对于0≤x ,x a 无意义) (3)若 a=1又会怎么样?(1x 无论x 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0>a 且 1≠a .

精选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两篇

精选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两篇 第一篇《函数的单调性》 1.题目:函数的单调性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创设问题进行导入,建立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3)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4.考核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初步学会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提高观察、归纳、抽象的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推理论证能力,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感受用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分别作出函数y=2x,y=-2x和y=x2+1的图象,并且观察函数变化规律,描述前两个图象后,明确这两种变化规律分别称为增函数和减函数。然后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二次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问题二:能否用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增函数,什么是减函数? 学生活动:观察图象,利用初中的函数增减性质进行描述,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增大,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减小。在此基础上描述y=x2+1在(-∞,0]上y随x增大而减小,在(0,+∞)上y随x增大而增大。理解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在一个区间里,y随x增大而增大,则是增函数;y随x增大而减小就是减函数。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上,从学生熟知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入手,从初中对函数增减性的认识过渡到对函数单调性的直观感受。通过一次函数认识单调性,再通过二次函数认识单调性是局部性质,进而完善感性认识。 (二)初步探索,形成概念 教师活动:(以y=x2+1在(0,+∞)上单调性为例)让学生理解如何用精确的数 学语言(随着、增大、任取)来描述函数的单调性,进而得到增(减)函数的定义。并进一步提出如何判断的问题。

反证法_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

反证法 之前我们已经学过数学有两类基本的证明方法,对,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那直接证明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是什么?你来,综合法与分析法。这位同学对之前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那间接证明呢,嗯,老师听到有同学说反证法,那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深入研究反证法,首先看多媒体展示的有关反证法的概念,一般的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大家一起来看这个概念,嗯,好复杂,好,那我们一起来分析,首先先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第1个,假设原命题不成立,怎么理解?第2个,经过正确的推理得出矛盾,是与谁矛盾呢?小组互相讨论,时间为5分钟。 在巡视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的很积极,现在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一组代表你来说,一组代表说,他们结合之前所学的命题的相关内容得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就是假设原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对于我们之前所学的知识能够内化于心灵活应用,那老师想问这句话用符号语言怎么表示啊?嗯,对,若p则q反设为若p则非q,接下来继续汇报,好,第三小组,你们小组说还可以理解为原命题的结论的反面是正确的,这组同学把我们这句话进行了很好的解释,那第2个问题呢,第四小组代表,他们得出这个矛盾,可能是所推理出的结果与已知正确的内容产生矛盾,比如已知的条件、公理、定理,或定义等,表达的很清晰,总结的也很到位,通过同学们的共同探讨,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反证法的概念,老师要提醒的是,我们运用反证法一定要注意在假设时,嗯,对,假设一定要正确,那具体应该怎么用呢?看老师PPT上展示的例4,我们一起来分析题意。 这是一道几何证明题,嗯,利用综合法可以进行证明,那反证法是否可以呢?哦,要先假设,该怎么假设呢?这位同学你来,这位同学说,假设要与原命题的结论的反面成立,那就是假设直线a与平面α有公共点,对本节课的知识理解得很到位,接下来呢,同学们共同说,嗯,要进行推理,看得到的结果与条件或定义等是否产生矛盾,刚刚我们对这道题做了思路分析。 现在请两位同学上来板书,各书写一种方法,其他同学独立思考,并做到练习本上。两位同学已书写完毕,我们一起来看,第1位同学利用我们综合法进行证明,书写规范,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