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安庆市教育事业发展

安庆市教育事业发展

安庆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二稿)

安庆市教体局

二O一七年三月

兴皖必先兴教,强市必先强教。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依据《安徽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安庆市教育发展状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与基础

(一)“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成就

教育体系趋于健全。“十二五”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计2048所(含枞阳县)。其中,高等学校5所(市属高校4所,省属驻宜高校1所),普通高中92所,初级中学276所,小学1222所,幼儿园402所,中等职业学校43所,特教学校8所。市属高校在校生2.4万人,教职工1056人(在编880人)。中小学(含幼儿园)在校生80.8万人,教职工4.5万人。

教育改革成效显著。自2013年获批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以来,试验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发布全省首份区域教育质量评价报告。

学前教育普惠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72%,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2个百分点。实施完成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办园水平不断提升,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惠及面持续扩大,入园学位供给规模达6万个,成功创建省、市一类幼儿园7所。

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0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4.5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85 %。925所义务教育学校完成标准化建设,创建特色学校 9 所。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零择校”,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开发区、桐城市、岳西县等县(市)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

中等教育步入优质发展轨道。优质普通高中比例达70%,其中省级示范高中28所、市级示范高中34所。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 %,较“十一五”末提高了15个百分点。课程改革持续深化,高考成绩稳中有进,居全省中上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进一步夯实,毕业生“双证率”达60%以上,就业率达95%以上,优质校占比达48%。其中,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4所,国家重点学校6所(含厅属中专学校2所),省级示范校8所,市级示范校2所。

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创办安庆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市属高校格局渐趋完善,大力支持省属驻宜高校发展,安庆师范学院成功更名为安庆师范大学。

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日渐提升。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初步形成了以特教学校为主体,随班就读、送教上门、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广泛覆盖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4.5 %,较“十一五”末提高了15个百分点。

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至“十二五”末,全市民办学校共计218所,民办教育资源占比日渐提升,民办教育的支持性

和保障性政策制度体系逐渐完善,政府引导、中介推进的引资办学模式基本成熟,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特色化办校水平显著提高。实施完成“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32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通过认定,建成安庆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大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评选出34名安庆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1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716名市级骨干教师,380名城区校长、教师参与交流。21名教师援藏、援疆支教,57名教师获得国家和省级表彰。

教育保障惠及民生。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安工程,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提高“义保经费”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提供教科书。关注弱势受教育群体,学生资助体系日渐完备,免费为高中阶段孤儿提供教育,5个县试点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教育信息化显著提升。学校宽带接入率达99.87%,校园网建有率达99.14%,多媒体覆盖率达99.73%,班班通覆盖率达86%,生机比为14.86:1,师机比为1.58:1,教师人人通空间开通率达72.33%,人人通完成率60%,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为97.1%,48个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获得立项。

(二)“十三五”期间安庆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安

庆实现转型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决战时期,教育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了教育发展的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与此同时,2020年也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节点。国家和省、市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各个领域的改革推进,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都将深刻影响和直接促进教育的发展。

二是新理念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提高教育质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目标。为贯彻这一要求,教育发展必须在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兜住底线等方面付诸努力、取得突破。

三是区域合作共享扩展了教育发展的空间。安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尤其是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大别山片区和老区振兴发展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思想清晰、特色彰显、步伐加快,为全市教育发展提供了资源、创造了机会、扩展了空间。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宁安高铁、合安九城际铁路、京九高铁的通车,更加有利于推进教育融入长三角、珠三角,深化开放合作。

四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事业发

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需求,是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教育事业也是这样。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需要用系统思维、全局意识认识改革、推进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人口政策调整对教育布局提出新的要求。我省是国家确定的新型城镇化试点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关键是公民素质的提高。现有城镇人口素质的提高、存量和增量农民工的市民化,都要靠教育才能解决。须切实调整城乡教育布局、人才培养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地方经济的人才。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四个强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学校特色发展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以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教育事业各项改革;以提高质量为关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安庆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体系完备的国民教育、更加完善的终身教育,供给更加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安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不断增长的多样性教育需求,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体系完善、结构合理、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代化名市。

具体目标:

——学前教育:形成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基本满足全市0-6周岁婴幼儿入托(园)需求,0-3周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普遍开展,创办3所0-3周岁公办早教机构。有效供给3-6周岁婴幼儿学前教育服务,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85%以上(农村地区达70%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比例达80%以上,每个乡镇至少设立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省、市一类幼儿园达到40所,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5%以上。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城乡教育一体化和集团化办学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臵差距显著缩小,基本解决城区和县城学校规模过大和“大班额”问题。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5%以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 98 %以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

——高中教育:高中教育实现优质化、特色化发展。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创建2所省示范普通高中,

省示范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达到60%左右。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深度推进“选课走班制”,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丰富普通高中学校类型,每县(市)重点建设1所特色高中,全市重点打造2-3所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普通高中特色学校。

——职业教育: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社会化培训为补充,努力把安庆建设成为现代技工强市。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创建9所省级优质特色示范中职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 4 万人以上,开展各类职业培训 25 万人次以上。围绕全市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发展需要,建设20个省级、30 个市级重点实训基地,30个省级、40个市级重点特色专业,创建 1 个省级示范职教集团,建设若干个中外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基地。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将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支持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推动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师范类与应用型相结合的特色学校。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争创省市共建高水平特色艺术类院校。

——特殊教育:扶持特殊教育发展,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新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4-5间,培养特殊资源教师5-6名。

——民办教育: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重点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公民个人在学前教育和高

等教育领域投资办学,推动建成民办优质幼儿园5-6所、高等职业学校1-2所。

——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为联动,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科学衔接,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有效整合。力争全市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覆盖率达90%,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取得突破,兴办老年大学2-3所。

“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依据与目标

序号指标

2015年

完成

2020年

目标

年均

增长

(%)

指标

属性

一、学前教育

1 幼儿园数量(所)40

2 约束性

2 区域布局城区(所)

预期性农村(所)

3 在校生数城区(万人)

预期性农村(万人)

4

学前三

年入园率

城区(%)

72

85

约束性农村(%)70

6 教育集团(个)预期性

7 示范园

省级示范园(所) 4 8 预期性

省市级一类园(所)18 40

约束性各类示范园比例(%)60

二、义务教育

8 学校数

小学数(所)1222

预期性初中数(所)276

九年一贯制学校数(所)

约束性教育集团(个)

9 区域布局城区(所)预期性

号指标

完成目标

增长

(%)

属性农村(所)

10 在校生数城区(万人)

预期性农村(万人)

11

适龄

入学率

小学(%)100

约束性初中(%)100

12 义务教育巩固率(%)80 95

约束性14 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8

15 义务教育(公办)就近入学率(%)100

约束性

16 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85 90

17 教育集团(个)预期性

三、高中教育

在校生数(万人)预期性

毛入学率(%)95 98

约束性省示范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60

四、中职教育

在校生数(万人)11 预期性

优质校比例(%)48 65 约束性

毕业生就业率(%)95 98 约束性

五、高等教育

在校生数(万人) 6

预期性教师数(万人)

毛入学率(%)50 约束性

六、其他各类教育

民办教育

民办幼儿园(所)5-6

预期性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所)1-2

22 终身教育老年大学(所)2-3 预期性

23 特殊教育

资源教室(间)4-5

约束性资源老师(人)5-6

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84.5 95

四、师资队伍

号指标

完成目标

增长

(%)

属性

24

校长数

(基础教育)

校长总数(人)

约束性名校长数(人)

25

教师数

(基础教育)

教师总数(人)

约束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数(人)34

26 教师学历

学前教师学历达标率(%)95

约束性小学教师本科学历比(%)95

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比(%)98

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15

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20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80

高职院校博士学位比(%)30 预期性

三、重点任务

(一)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工程

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快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年),规范办园行为,全面完成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幼儿园奖补、生均经费和学生资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城区,以社区为依托,探索开展幼儿早期保教服务,推动创办3所0-3周岁公办早教机构。推动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防止幼儿教育“小班化”倾向,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启动幼儿园增量、创优计划,修订《安庆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全面落实城镇住宅小区幼儿园配建移交政策。引导、支持省市级示范园,通过“集团化办园”、“承办新园”、“举办分园”、“托管薄弱园”等方

式,扩大优质园覆盖面。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每个乡镇至少建有1所6个班建制的中心幼儿园,改善农村幼儿园条件,提升学前教育普惠化发展水平。

(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贯彻落实《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均衡配臵义务教育资源,完善“零择校”政策,公办学校普遍对随迁子女开放。到2017年,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验收,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区(县)争创全省及国家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推动高中教育多元优质发展,构建高考教研服务体系,助力高中教育质量提升。

按照城市区划调整的要求和城乡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提质扩容,建成安庆一中龙山校区(2018年),面向全市招生。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等方式,努力打造教育集团。同时,发挥安庆一中、二中等学校品牌优势,通过“新建学校”、“兼并整合”、“战略重组”、“派驻团队”等形式,促进普通高中错位发展、个性发展,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配臵效率和效益。

提升特色化办学能力,进一步明确办学理念和思路,丰富学校建筑和景观的文化蕴涵,创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努力打造校本特色课程,形成“校校有课程、科科有课程”的特色课程体系,开发10个左右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

牌特色课程。到2020年,全市65%以上的独立建制学校成为市级特色学校(其中城区学校100%建成,足球特色学校不少于20所),形成“一校一特、一校一品、一校一景”的特色化办学格局。

推进农村标准化寄宿学校建设,根据生源地域分布及其规模,适时新建或改扩建农村标准化寄宿学校,在推进过程中,坚持先建后撤的原则,保障学龄儿童的入学安全;同时建立因地适宜的教育成本补偿制度,减轻乡村家庭因变更就读学校而致的食宿和交通成本。

加大特殊教育扶持力度,深度推行随班就读机制,构建“学段衔接”、“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探索全纳教育,促进融合教育。重点推进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区扩建,推动校区分类发展。设臵专项教育经费用于新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和培养特殊教育资源教师,提高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三)现代中职教育推进工程

强化中职基础地位,优化中职学校布局。按照“职普相当”的招生要求,推动中职教育实现规模发展,打造中职教育园区。遵循资源集中、差异发展的思路,鼓励优质中职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各县(市)原则上只保留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推进县级职教中心等中等职业学校与城市院校、科研机构对口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对近年已停止招生的市属职业技术学校,取消其办学资格。将安庆技师学院和

安庆市建筑工程学校并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推动安庆工业学校新校区选址建设工作。

大力支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重点职业学校的发展建设,支持中职学校在实施安徽省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中争创省级优质特色学校,支持安庆职教联盟争创省级示范职教集团。

推进现代学徒制和工学一体改革,建立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社会职业标准联动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建设辐射全市的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探索建立企业实训基地服务的政府购买机制和学生补贴制度。

拓宽人才出路,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知识与技能并重、升学与就业并举的办学方向,让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职学校与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实施“3+2”分段培养教育。鼓励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合作举办“3+4”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推动中、高职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方面有效衔接。

(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工程

着力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在推进职业教育整体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市属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将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支持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推动桐城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师范类与应用型相结合的特色学校。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争创省市共建高水平特色艺术类院校。

重点打通高等职业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之间的培养通道。科学统筹高等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臵、课程体系等,鼓励高职院校积极与本市中职学校合作办学,通过“3+2”、自主招生等形式,为中职学校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创造条件,逐步扩大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模,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合作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

建立完善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引导高等职业院校针对行业人才需求,合理调整培养计划,探索建立人才职业能力认证体系。支持、引导企业在高职院校建立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或生产实训车间,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及产品加工。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冠名培养、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高职院校开展“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

适时调整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科学论证、合理设臵和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专业体系。2017年底前完成新一轮专业设臵规划工作。按照一县一特色和错位发展的专业布局要求,对低水平、效益差、重复性的专业进行撤并调整,建成一批知名度较高、与我市主导产业发展对接紧密的省市级特色专

业和品牌专业群。

支持安庆师范大学创建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支持安庆师范大学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合作,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倾斜政策,鼓励安庆师范大学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协调各类资源支持其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园,支持安庆师范大学改善办学条件和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府校合作”,寻求高等教育智力资源的支持,创新教育决策模式,探索与安庆师范大学合建新型高校智库的路径,建成教育政策咨询研究基地,施行教育政策“定向听证”制度,提高教育政策的内生品格,提升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推动教育行政主体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五)民办教育双向推进工程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公平为导向,统筹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动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设立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所,职司社会力量办学的各类管理工作,施行民办学校年度报告制度,鼓励民办学校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改变教师报酬结构以吸纳人才,推动实现民办教育规模发展。

完善支持和保障民办学校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建立人才鼓励政策和公共财政扶持政策,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加强现代民办学校制度建设。规范民办学校法人登记,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完善民办学校办学章程,充分发挥民办学

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灵活多样的优势,积极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实行理事会(或董事会,下同)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法规范民办学校理事会成员构成,完善理事会议事规则和运行程序,依法保障校长行使管理权。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财务监管和风险防控机制,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依据我市公办教育的结构布局和经济社会需求现状,重点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公民个人在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投资办学,提高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在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所占比重,并在税费征收、土地使用、师资招聘等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尤其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六)名优师资队伍打造工程

深度优化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分批在全市选拔德才兼备、学校管理成绩突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长为培养对象,通过为期2年左右的全方位、多元化的高层次综合培养培训,努力造就一支理论素养高、综合素质强、视野开阔,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型校长队伍,进而引领和带动全市幼儿园和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促成教育家办学的基本格局。

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拓宽优秀教师引进渠道,改进人才引进办法,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设立专项引进经费,

积极引进素质好、水平高、有影响力的优秀人才,缓解结构性缺编等问题,释放名优教师的引领辐射效能。继续加强对名优骨干教师的培养、评选、考核和管理,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形成“质”、“量”结合的教研队伍。继续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和“首席名师评比”培养工程,推动“乡村名师工作室”建设,加大经费扶持力度,构建教育家成长的支持体系,着力培育一批引领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教师。

重视教育交流与合作。在现有交流行动的基础上,加大与教育发达地区交流合作的力度。在继续平稳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基础上,有步骤地实施“无校籍”管理改革。组织实施国际游学项目,支持校长和教师“走出去”,同时,将国际知名教育家“请进来”讲学授课,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育人才。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落实《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的实施办法》,培养本土化“一专多能全科型”的乡村教师。适当扩大特岗教师招聘规模,实施“三区支教”人才支持专项计划,遴选市、县级骨干教师前往村小、教学点和山区边远学校驻点支教。组织在职省特级教师,市、县学科带头人和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开展巡回讲学、对口交流、定期支教、执教示范课等活动。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单列乡村教师招聘计划,优先补充音体美、英语、计算机等紧缺学科教师,着力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

准,在中小学编制总量内合理调配,配齐农村公办幼儿园教职工,落实每班“两教一保”要求。以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解决好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加快实现同工同酬,对长期工作在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在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

健全与创新教师管理制度。依据“总量不变、动态调整”的原则,科学合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村小学、教学点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数,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不断完善编制总量内按需动态调整机制。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健全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

优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根据职业院校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核定公办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落实职业院校编内聘用兼职教师相关政策。贯彻执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按照中职学校编制总数20%核定兼职教师政府购买岗位数。建立全市技术技能人才专家库,开辟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兼职任教绿色通道。健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全面落实5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和专业教师培养。到2020年,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专业专任教师的80%;实施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培育30个方向明确、结构合理、梯队分明的优秀教育教学团队,培养培训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教名师和校长。

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特教津贴水平,探索建立特殊教育职称评聘体系,搭建特教师资定向招聘机制,研究制定随班就读教师岗位条件。

(七)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聚焦核心素养体系,创设文化育人环境,着力提升将核心素养转变为学生素质的能力。科学规划不同成长阶段学生的素质教育内涵和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等教育阶段突出行为养成教育,中等教育阶段突出公民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完善学生不同成长阶段既相互区别又连贯衔接、循序渐进的学校素质教育体系。

在基础教育领域,进一步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引导学校细化评价标准和创新评价方式,将学校特色课堂教学模式和校本课程打造成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强化校本课程建设的人文底蕴和美育功能,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校园、进课堂的方式,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全面推进校园足球等阳光体育运动,引导、支持各区(县)因地制宜地新建、扩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拓展体验性学习空间。

在职业教育领域,坚持德育为先、素养为重,以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更好适应安庆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培育一批职业学校德育品牌项目,打造我市职业教育德育品牌特色;重点扶持建设一批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打造一批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