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皇冠瑜伽当代传人潘麟导师简介

皇冠瑜伽当代传人潘麟导师简介

皇冠瑜伽当代传人潘麟导师简介
皇冠瑜伽当代传人潘麟导师简介

皇冠瑜伽当代传人潘麟导师简介

一.潘麟导师幼年时在其恩师指导下进入瑜伽修行与生命内涵之思悟,18岁时正式登台讲授皇冠瑜伽和东方传统文化,持续至今。多次深入中国和印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脉中从事长期的生命实修,于26岁时获得了生命的全面开悟——明心见性。自此通达印度的瑜伽与佛法、中国的儒家与道教中的一切修行内涵和境界,而成为罕见的“见闻解脱”大成就者、生命学创立人。潘麟导师是当代杰出的东方文化传承者和中印文化的交流使者,更是一位当代真正的觉者。被誉为“当代唐僧”。

二.皇冠瑜伽当代传人潘麟导师是世界著名大学——印度德里大学哲学博士,潘麟博士在文学、历史、哲学和宗教学等学科内皆有精深之造诣。

三.潘麟导师被世界最高瑜伽研究与行政管理机构——印度健康与家庭福利部特聘为瑜伽教授,是迄今为止在瑜伽发源地的印度,长期研究和教授瑜伽的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人。

四.2012年安徽“黄山书社”出版社正式出版潘麟导师力著《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在中国瑜伽界和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成为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瑜伽先行者张蕙兰女士的《气功与冥想》一书之后,中国瑜伽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的权威著作。

五.伴随《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一书公开发行的还有一张CD光盘。通过此光盘,潘麟导师首次公开皇冠瑜伽千古不传之密——“生命净土”修学系列音频(共计三大禅修法)。从此世界瑜伽界有了真正直达生命全面觉醒的修证法门。这一旷世绝学的公开,标志着我国在瑜伽的修学和推广方面,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潘麟导师本人于26岁在喜马拉雅雪山中获得明心见性而彻悟生命真相,所修行的方法就是此次公开的这套“生命净土”修学系列!瑜伽之父帕坦迦利,以及印度历代瑜伽大师们获得大成就的根本途径,同样是潘麟导师在此光盘中公开的不传之密!故“生命净土”修行系列为瑜伽修行之灵魂,印度文明之心髓。

六.为使广大瑜伽爱好者、养生爱好者、东方传统文化爱好者等有道可循,有法可依,为使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再添一笔浓妆华彩,当代中印文化交流使者、国际著名瑜伽导师潘麟博士发大慈悲心,于近日完成数十万字的《潘麟导师直解瑜伽经》,这是被誉为“印度的论语”的《瑜伽经》自诞生以来,最透彻、最详尽,也是最权威的一部注疏——而这样一个文化史上和思想史上的伟大壮举,是由有着“当代唐僧”之称的中国思想家来完成的!潘麟博士此举打破了二千多年来,此部智慧圣典只有印度学者的讲解和注疏的历史。这不仅是我国广大瑜伽爱好者的荣耀,更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人在文化和思想领域的自信心不断提高的又一证明。

1997—2003年,于喜马拉雅山修行。

2000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其佛教哲学专著《家门没上锁》。

2007年至今,印度德里大学访问学者。

2008—2011年,印度家庭与健康福利部瑜伽专业委员会教授。

2010年于印度正式出版英文学术著作《Come up to the Great Guru》。

2011年创办英汉学术杂志《东方瑜伽》。

2012年黄山书社出版其学术著作《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

2013年完成《瑜伽经直解》《心经直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中)。

2013年8月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访问学者。

潘麟导师授课特色

●开悟明师无错乱的教授:东方文化由于其独特的对于生命体证的要求,无法仅凭世智机巧来理解之。因此没有相关生命体证的人,无论逻辑能力和理解能力再高,也难免对东方文化的深邃内涵理解失之偏颇错乱。潘麟导师由于已经在雪域中获得了生命的全面开

悟,他的教授将是真实无错乱之开示。

●在禅定中讲学:进入禅定之中,可以最直接地将对经典之洞见转化为语言,而不是将对经典之记忆转换为语言。进入禅定之中,还可以用禅定产生的加持力对学生的身心和生命施加正向影响,把每一句经文落实到学生的存在深处。讲到哪里,即最大限度的带领学生的身心实证到那里。

●注重心传:言不能及之处,语不能尽之际,才是心之领域开始的地方。潘麟导师授课时,将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心心相印”和“以心传心”的方式,将导师的悟性、境界、智慧和功德等直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从而令学生起步即立于巨人之肩。

●突出修行:没有修行实践,将无法获得真正的体证。潘麟导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带领学员实修各类禅定,以最快的方式实现净化身心、悟入般若慧海等目的。

2012年我结束在印度长达五年的访学和侨居,回国来只为“传播健康;传承文明”——通过我们的皇冠瑜伽和生命医学,来达成“传播健康”之目的;通过讲授东方文化各流派经典,来实现“传承文明”之使命。

三十年来,中华民族在经济、政治和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千古未有的伟大成就。如今我们需要在这些物质文明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思想、道德和意识成长等精神领域的振兴与建设。这一点如救头燃,刻不容缓。我们渴望携手在任何方面与我们有共识的朋友——为东方文明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摘自潘麟导师某次演讲

吾一直努力当好两个身份:一是努力当好一名学子,力求穷尽天下学问。发心上承圣贤,下继绝学。不敢妄言为天地立心,但愿与民同乐。企求疏通历史纷繁,朗现东方智脉,文而明之,以生命之光华驱散人世之沉暗。此志发轫童蒙,日夜悬心,废寝忘食,分秒不敢懈怠。

再者就是努力当好一名引路人,遂冒然以师自居,于18岁起登台讲学至今。将吾多年修学所得传承于后学晚辈,期望吾东方学术不辍,期望吾民众身心有所依皈,人生有所着落。

——摘自潘麟导师著《皇冠瑜伽》

【狮子吼简介】:“狮子吼”是印度的瑜伽与佛法中曾经盛行久远,但却失传千年的殊胜法门。源于种子音OM,OM的念诵和发音方式很象雄狮振吼,故这种特有的念诵和发音方式,俗称“狮子吼”。狮子吼的发音是在全身气脉畅通后,用整个胸腔和全身的真气爆发而出的,其声如狮王怒吼,音势如雷,有无穷的摄受力和震撼力,闻者身心颤动,电流感一遍遍地流过全身。令自己和听到此声音者,当下即可疏通气脉、净化身心、益智开慧。2012年,中国政府将“狮子吼”正式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声瑜伽简介】:西方物理学也发现声音的vibration(振动)它无所不在,它是万物的基本结构和能量传递方式。而曼陀罗、咒语是一组通过特殊发音方式,运用各种频率的声波与意识波的协同震动,来实现疏通气血、化除业障、转化疾病、益智开慧等目标的一种身心灵成长和升华的修行方式。声瑜伽将曼陀罗、源于生命内在的节奏韵律和音乐的多种元素完美融合,唱诵者不仅仅是传递一种声音,同时也是传递着歌者的生活态度和生命内在的力量。

狮子吼----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节狮子吼赞

(1)荒芜大地,高耸山峰。崖边雄狮,四掌抓地,一声惊吼!顿时——天地开,日月见,万物复苏,百兽俱静。醒世雄狮,现于世间!

(2)猛回头望断来时路昂起王者的自信于云海绝壁之上环顾宇内意气飞扬怒吼,——再怒吼东方之狮!

第二节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7.0级地震,数百鲜活的生命瞬间殒落,万千同胞无家可归。呜呼——,天地含悲,草木泣泪。佛门高僧大德等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多念观音六字大明心咒——嗡、吗、呢、呗、美、吽。发扬观音之大慈大悲精神,为生者祈福,为死者超度。有着宗教家之大慈悲精神的刘湘子先生,积极响应倡议,用此旷世梵音,念诵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以此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逝者的祈福,对生者的关爱!

第三节咒语又名真言,它们是一组通过特殊发音方式,运用各种频率的声波与意识波的协同震动,来实现疏通气血、化除业障、转化疾病、益智开慧等目标的一种身心灵成长和升华的修行方式。印度文明中最古老的咒是“OM”。OM是印度传统文化及整个东方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咒语,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故它是所有真言之祖。相传印度宗教中的最高神——大梵天神,正是通过一个深长的OM发声,将宇宙创造了出来。因此印度人民认为,OM是宇宙万有的创造者,是觉醒和解脱的终极依据——所有一切皆来自OM,所有一切皆回归于OM。故OM不仅是印度文化和历史的源头,更是印度各修行流派中最为重要的修行方式之一。OM的念诵方法非常独特,没有精确掌握那独特的发声念诵方式,是达不到应有效果的,更达不到其创生一切的神奇效果。在印度长达七千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OM以及由OM衍化出来的“嗡啊吽”和“嗡嘛呢呗咪吽”等咒语的独特念诵方式,一直很少为外人知晓,历代皆以师徒口耳相传。因OM的念诵和发音方式很象雄狮振吼,故这种特有的念诵和发音方式,俗称“狮子吼”,英文为“Lion'sroar”。

第四节自印度文明发轫之初,伟大的印度先哲们就非常注重声音(咒语)在袪病健身、疏通气脉、增智开慧、清净业障和开悟解脱中的神奇作用,并发展出一系列与声音相关的哲学体系和生命修行体系。如印度正统六派哲学之一的吠檀多派,就将“声常住论”作为其核心哲学思想。此派哲学认为,宇宙万有一切皆是存在最初之音——OM(奥摩)的变现,换言之,即是OM生发而来。故持续地念诵OM或念诵由OM延伸出来的其它真言,即可以很好地达到袪病健身、疏通气脉、增智开慧、清净业障和开悟解脱等神奇之作用。整个印度传统文化不仅十分注重音声(真言)在身心成长和生命解脱中的重要作用,且更为重要的是念诵这些真言的方法——不同的念诵方法,所获得的功效是大不一样的。用常人的声带发声方法来念诵真言,所取到的功效将甚是轻微。如果是在中脉和全身气脉通畅后,用整个中脉和中脉上的七轮发出一种独特的声音来念诵这些真言,无论对念诵者,还是对有幸聆听者而言,都有莫大的摄受力和加持力。这种十分独特的运用脉轮的发声法,又分为“云雷音”和“狮子吼音”两类。这种声音有着很强的

超声波和次声波成份,在可听觉范围内而言,是非常浑厚的超低音。此种声音有时如云中闷雷,源自天外,故名“云雷音”;有时如晴天霹雳,雄狮震吼,势如海啸,摧金裂石,听者凡身心阻塞不通之处,顿时如江河之决堤,烦燥的身心一时平伏下来。此名之曰“狮子吼音”。云雷音和狮子吼音被佛教吸收后,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发展,成为佛教中菩萨必学的“五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和内明)”之一的“声明”,即一个修菩萨行者,必须要学习和掌握这种特殊的发声法,通过此特殊的发声来自觉和利他。特别是到了公元八世纪以后,大乘佛教中密宗的崛起,更是高度重视这种独特的音声修行法门(因密宗又名“真言宗”,即以真言之念诵为主,来获得成就的宗派),将其作为开通自己和他人的气脉、化除业障和速证菩提的主要法门之一。但狮子吼音是一种非常难学难修的法门,故在密宗中修此法门而获成就者越来越少,以至于狮子吼成了世间绝学,千百年来,世人难闻此殊胜之音。

第五节狮子吼的发音不是常人的声带,而是在全身气脉畅通后,用整个胸腔和全身的真气暴发则出,其声如狮王怒吼,音势如雷,可裂金碎石,摧枯拉朽,有无穷的摄受力和震撼力,闻者身心颤动,电流感一遍遍地流过全身。非文字所能描述,非言语所能表诠。

大学体育瑜伽理论题库(超全)

国际瑜伽日是哪一天, ['6月21日'] 练习瑜伽后宜多长时间再进食, ['0.5-1小时以后'] 练习瑜伽后宜休息多长时间后再洗浴。, ['0.5-1小时后'] 练习瑜伽时,应穿着宽松柔软的服装,以哪一种为佳, ['棉麻质地'] 练习瑜伽时,最好是采用以下哪种方式进行练习。, ['赤脚'] 健身瑜伽有多少体式, ['108'] 健身瑜伽共分为几级, ['9级'] 健身瑜伽一级有多少个体式, ['24'] 练习人面狮身式时,肘关节呈多少度, ['90度'] 练习桥式时,双脚应, ['与髋同宽'] 健身瑜伽祈祷式,前臂应成, ['小于90度'] 下列哪项不是幻椅式的功效, ['放松身体'] 下列哪一个体式不是用于身体放松的, ['骆驼式'] 猫伸展式的功效是, ['增加脊柱的灵活'] 下列哪一项不是站立前屈式的功效, ['增加腹肌'] 练习新月式时,哪一步是错的, ['脊柱前屈'] 蝗虫式的动作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站立'] 由代表太阳的“ha”和代表月亮的“tha”所组成的音节是, ['哈他'] 被誉为现代瑜伽之父的是, ['辨喜'] 被称为通往精神世界的必由之路,偏重于意念和调息,灵性之王的光辉瑜伽是, ['王瑜伽'] 双角式属于哪一类体式。, ['倒置类'] 瑜伽在语源学上起源于梵文动词词根, ['Yug'] 在做瑜伽山式站立姿势时要保持, ['骨盆中立位'] 瑜伽的饮食文化被后人称为, ['自然净化的过程'] 当人在持续的冥想状态中,会使大脑分泌出一种物质是, ['吗啡']

《瑜伽经》的哲学基础是, ['数论哲学'] 瑜伽休息术是一种、清醒、意念集中状态下的放松方法。, ['主动'] 按照呼吸1:2的比例,如果吸气是5秒,呼气应该是多少秒。, ['10'] 阿斯汤伽瑜伽练习时采用的呼吸方法是, ['乌伽依呼吸控制法或喉呼吸'] 瑜伽八支中的第一支是制戒,这一修习包括五种重要的道德责任,它们是、诚实、不偷盗、节制、不贪婪。, ['非暴力'] 瑜伽三脉是指左脉、、右脉。, ['中脉'] 《瑜伽经》的作者是, ['帕坦嘉利'] 瑜伽呼吸控制法中,完全吸气后呼气开始前的屏息,称做, ['内悬息'] 瑜伽将食物分为悦性食物、食物和变性食物。, ['惰性食物'] 体内吸满气体,蓄气不呼,称为, ['内悬息'] 把身体相关的架构、组织根据重力和地心力调整到对的位置称为, ['正位'] Pranayama 即, ['呼吸控制。'] Prana指的是呼吸、生命、风、能量与力量。代表, ['生命之气'] 山式这个体式的意思是, ['要像山一样牢固地站立不动'] 下列哪个体式不是休息放松体式, ['幻椅式'] 下列哪个体式可以拉伸大腿后侧肌群, ['单腿背部伸展式'] 下列哪个体式可以增加腹肌力量, ['半舰式'] 下列哪个体式有助于缓解便秘, ['锁腿式'] 下列哪个体式有助于增加肩关节活动度, ['展臂式'] 练习桥式时,要求膝盖、脚趾指向, ['正前方'] 练习桥式时,要求臀部, ['尽量抬起'] 练习双腿背部伸展式时,要求, ['腹部胸部贴腿'] 练习展臂式时,要求, ['头部放于两臂之间'] 练习人面狮身式时,要求肘关节呈, ['90度'] 练习建议蝗虫式时,正确的是, ['吸气抬腿'] 练习风吹树式时,正确的是, ['头在两臂

潘麟导师:了解明心见性,你就懂得了真理

潘麟导师:了解明心见性,你就懂得了真理了解明心见性,你就懂得了真理 孟子对圣人有一个定义:圣人,人伦之至也。把人做到了极限,把社会、时代、历史和家庭意义上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了极致之人就是圣人。 如何做到极致,儒家提出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叫“尽心”。尽心者必净心,反之亦然。你能达到佛家的净心肯定能达到儒家的尽心。 邵伯温(1055年-1134年)主张“尽心尽性以知天”,《孟子?尽心上》也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知什么性,知的是儒家的德性,佛家的佛性。 “知”乃知道、了知、觉知之义,就是佛家所说的明心见性的“见”,知性就是见性。我们现在习惯上所说的“明心见性”是源自于佛家的禅宗。 其实在禅宗之前,佛经里就屡有提及此词,只是后来禅宗把这个词语放大,作为它的核心宗旨和核心观点,我们就认为“明心见性”是属于佛家禅宗的专利,其实它是一切佛法最终追求的目标。

明心见性的“见”在古代通“现”,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明心见性”实则读作“明心现性”,指那个本性主动地、自觉地显现出来。 “见”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误会,望字生义地以为“见”就是看见。“见”里面存在一个“找”,“找”里面又包含着彼此之分,有一个“找者”和“被找者”,有一个“看者”和“被看者”。 整个印度文化都把那个“找者”叫做“能”,把那个“被找者”叫做“所”,简单地说“能”就是主体,“所”是客体,这就有一个主体、客体之分。 瑜伽追求的结果是超越能所,无能无所;在禅宗追求的圆满极致里也是没有一个“看者”和“被看者”的,最终也需达到“能所双泯”; 现代哲学将这对概念称为“超越主客观”“超越现象界”“超越经验界”。因为只有在经验界和现象界中才有主客观。

高校瑜伽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瑜伽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本文分析高校瑜伽教学中在体位练习、呼吸冥想等过程中存在或遇到的问题,探讨了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标签:高校;瑜伽教学;问题;对策 瑜伽一词,来自于印度古代梵文,是梵文“yoga”的音译。一般来说,瑜伽这个字被翻译为:“结合”,既身与心的结合借由控制心灵的变化而得到的特殊经验,被称为瑜伽。《瑜伽经》指出约束心灵的变化为瑜伽。瑜伽是生灵(自我)与原始之始的结合或和谐的关系。瑜伽的经典著作《瑜伽经》提出了八种功法,又称“八支行法”:1、持戒法;2、收意法-控制心意;3、体位法-体位修习;4、呼吸法-控制生命力;5、撤回法-收摄感官;6、把持法-精神专注;7、入定法-冥想; 8、三摩地-灵性神定。瑜伽是身、心、灵相结合的练习。瑜伽很多流派,印度教从宗教修行的角度,把瑜伽分为智瑜、业瑜伽、信瑜伽、哈他瑜伽、王瑜伽和昆达利尼瑜伽六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哈他瑜伽与王瑜伽。哈代表“日”,他代表“月”,指阴阳平衡的意思,是结合体位、呼吸和冥想的练习。瑜伽在1980年代在美国盛行。被亲切地称为“中国瑜伽之母”张蕙兰老师在1985年将瑜伽传入我国。医学研究表明,9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瑜伽能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等疾病,减缓焦虑、平和心境,促进大脑健康,使人精神充溢,增进大学生学习效率。瑜伽具有现代医学缺乏的优点,如无创伤、无药物副作用、老少皆宜、不受场地条件等限制等优点。 下面就瑜伽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分析与探讨: 首先一些慢性疾病的学生,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或是运动禁忌症的,如腰椎、颈椎有旧伤的应避免参加瑜伽运动。或咨询专业医生,给出专业指导。 在瑜伽教学中介绍瑜伽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瑜伽是一门科学,是印度六大哲学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和瑜伽饮食等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瑜伽,更好地练习瑜伽,达到更好的目的。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一、避免练习中受伤 1、瑜伽垫子要选择柔软而有一定厚度的垫子,太薄的垫子容易造成膝盖的损伤或因缓冲不够,引起腿部肌肉韧带拉伤。此外,学生着装要准确,一般无须特意去准备衣裤,只要穿宽松、便于拉伸的运动裤就可以。练习瑜伽时一般赤足,这样避免脚底打滑,稳定性好。当然冬天时,可备一双防滑瑜伽袜。 2、学生准备活动要充分,热身活动要把全身各关节活动开,再进行韧带的拉伸,把全身各韧带拉开。尤其冬天的时候,学生韧带较紧。更容易受伤,所以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

瑜伽老师感悟

瑜伽老师感悟 这几年,顺位这个词被用到的概率相当高,几乎有瑜伽的地方就有它!那我们今天就 来说说顺位这件事,不过,首先一起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瑜伽。是那些摆拍出来的高难度体 式吗?是大部分人都追求的气质培养、纤体塑型么?是感觉离生活好远好远的那个追不到的 梦吗? NO.其实,瑜伽是一种哲学思想,它是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和生活的。 如何指导呢?当面对困境、逆境、痛苦、疾病、战争等等一切不好的事情出现的时候,该如何应对?瑜伽的哲学思想是来帮助我们如何经历人生,如何在生活里面处理人和人的 关系,人和事的关系,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她帮助我们认知这一切,而并不是做某一个 体式,头可以碰到脚了,瑜伽就练的特别棒了。大家也可以发现,其他运动里的许多动作 都跟瑜伽体式相似,但那并不是瑜伽!当你遇到更大的困难的时候,或者哪怕是跟某人很 小很小的一个小矛盾,当你的心思出来的时候,你能不能敞开应对这一切,这是瑜伽思想 给予我们的!瑜伽帮助我们换一种态度,认知自己的练习和生活!重新去看待人生,重新看 待来到你生命中的人和事,敞开自己的思想,把内在的空间打开,跟宇宙连接。 也许说到跟宇宙连接,大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其实一点也不,事实是我们从未跟她 分开过,只是你没有办法感受到而已。比如:阴天下雨的时候,人的情绪会相对低落,也 经常听到有人说,下雨的时候睡觉是最舒服的;冬天的时候会觉得寒冷,夏天的时候觉得 闷热,其实这都是我们和宇宙以及大自然连接的一种体现!不仅如此,人和人之间也有很 深的连接,比如:你有一个性子很急的朋友,她做什么事火急火燎,在一起时你也会被她 带的着急起来;妈妈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婴儿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也能感受到;情侣之间一个 不开心,另外一个也没法真正的快乐。这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瑜伽的练习就是让我们 有意识的活着,真正的感受到,你跟这一切都是连接在一起的!练习瑜伽的目的,并非是 要创造另外一个自己,而是真正的和自己内在的空间连接,和所有的一切连接!这就是 《瑜伽经》里面说到的:Samadhi三摩的! 接下来我们说说顺位,精准顺位是建立在人体结构和基础解剖学上的,通过调整身体 各部分肌肉来改善体式,它能够非常精准的提升人体的身心健康,而且兼顾力量、柔韧和 平衡能力发展!体式练习要求控制身体和骨骼的正确排列,每个体式训练都需要在控制、 分解的前提下做练习。同时,精准顺位是包容的,它正视所有流派的优点,并且会借助一 些简单的辅助工具来发展和强化核心肌群的能量。 简单来说就是要告诉大家瑜伽体位法中脚怎么放,腿怎么放,手怎么放......让你的 身体各部位都待在该待的地方,要用该用的力,不用不能用的力,各部位都归位。练习中 膝盖不疼了,腰椎不疼了,形体得到矫正,力量、柔韧得到加强,后弯、倒立能够学习到 精准的方法,不再受伤!这是身体上体现的顺位!

为何称罗汉为担板汉

为何称罗汉为担板汉? 导言:须陀洹是罗汉道的第一个果位,又叫入流果、预流果,或七还果。须菩提在《金刚经》中说:“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此果位具体有何特点?修行者如何才能获得此果位呢?请看文中详解。 一个罗汉道的修行者,第一步就是把自己从色声香味触法中拔离出来。这种拔离和《金刚经》的超越和无为法,还不是一回事。《金刚经》的超越,是彻底地超越一切二元对立,超越一切现象世界,超越一切执著和有为,不假次第,直登佛地,直指心性,当下顿悟,当下圆满,当下解脱。而此处之罗汉道的拔离,是对色声香味触法进行躲避与拒绝式的拔离。 阿罗汉又名“担板汉”。担板汉是大乘对小乘的一个讥笑。担板,就是扛着一块板,始终拿着这个板,类似防暴警察手里拿着的那个盾牌一样。干什么呢?盾牌外面是这个世界,盾牌里面是自己。也就是说,罗汉采用的是回避制、躲避制——无论天下怎样,我拿一个板子挡起来,我躲在板子里面,将自己与世隔绝起来。弄一个金钟罩把自己罩起来,不管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皆与我无关,我只管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享清闲。 这有点像鸵鸟,当鸵鸟遇到危险时它就使劲奔跑,如果通过逃跑的方式仍然摆脱不了危险,它就把头插进沙子中或草堆中——我不管了,我不看了,我也不听了,你爱谁谁,爱怎么地怎么地——这就是鸵鸟。 阿罗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鸵鸟思想。他不问一切,一味闭目塞听,始终在身边竖立一块板子,走到哪里就把板子带到哪里。他把所有的热情全部抹杀,灰心灭智,对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沉浸在一种极度的消极状态中,这就叫阿罗汉,故又名担板汉。 比如色——朝霞、彩云、青山、绿水等等,这些景色好不好看呢?好看,非常美丽。但阿罗汉会装作没看见,再好看也不多看一眼。因为心已死,看到像没

何谓“大人”

何谓“大人” 大学之道 程子曰:“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此处程子即二程之弟——程颐。程子谈读《论语》需如此,我们今日学习《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何尝不需如此! 盖儒家之学,以及中国和印度在内的整个东方传统学术,无不始终紧扣着“实践”而为学。故东方文化是人生实践之学,是心性实践之学,是圣贤实践之学(即内圣之学),是智慧实践之学,其学可一言以蔽之:皆为生命实践之学,简称为“生命学”。 所谓“生命学”,它是探索生命真相、转化身心素质、掌握生命智慧的一门学问。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东方文化,因其始终紧扣生命探索和生命实践而为学,故我们将东方文化定义为“生命的文化”,将东方的学问定义为“生命的学问”。具言之,生命学即是“探索作为意识存在的生命之真相,并通过不同方式(实践的路径)回归生命本身而获得人生终极圆满的一门科学。” “作为意识存在的生命”一语中的“意识”与“生命”为同义语。在生命学中,生命即意识之义,意识即生命之义。生命与意识在生命学中,及在东方文化中随时可以互用。不仅生命与意识二词为同义,在正统儒家思想中,“天”“道”“体”“仁”“心”“性”“理”等等,皆为生命之别名,这些词语或指生命之体,或指生命之相,或指生命之用,或兼备体、相、用三义。 近来也有统称西方科学中的脑科学、神经科学、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等为生命科学的说法。严格而言,这些学科只应称之为“生命体科学”或“生物体科学”,而不应称“生命科学”。依我们东方文化中对“生命”一词之理解和界定,生命是一个超越而本体的概念,它是一个意识性的、主体性的存在。对于超越而本体、意识性和主体性的存在,古人有“天”“道”“体”“仁”“心”“性”“理”等种种之异称。尽管儒、佛、道诸家之思想形态各异,实践与体证入路多端,但其讲学运思,皆不离“心性”二字则同也。因“心”“性”二字为生命之别名,故东方诸学皆可称之为“生命科学”则无疑问。如是,我们可以说,真正的生命科学在东方,而西方的“生命体科学(Bioscience)”群则仍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如是,人类基本的科学系统可分为三类:建立在人对自然界认识之上的科学,称之为“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建立在人对社会认识之上的科学,称之为“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建立在人对自己认识之上的科学,则称之为“生命科学(Life Science or Lifeology)”。现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起源和发展于西方,传统意义上的生命科学则一直是东方文明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潘麟导师:什么是国学——中国人文化身份的认同

什么是国学 导言:“国学”又名“汉学”或“中国学”,乃“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别名也。“国学”作为一个现代学术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国学后被指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什么是“文化”呢?请听潘麟导师的精彩阐述。 “国学”又名“汉学”或“中国学”,乃“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别名也。“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汉书》《后汉书》《晋书》等书籍里,都有“国学”这一概念。被称为宋初“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余为登封嵩阳、长沙岳麓、商丘应天),在朱熹将其扩建之前,它并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 “国学”作为一个现代学术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至少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材料,1902年梁启超和黄遵宪的通信里面,就开始使用“国学”的概念了。在1902至1904年,梁启超写《中国学术变迁之大势》里面最后一节,又使用了“国学”的概念。他说现在有人担心,“西学”这么兴旺,新学青年吐弃“国学”,很可能“国学”会走向灭亡。梁启超说不会的,“外学”越发达,“国学”反而增添活气,获得发展的生机。他在这里再次用了“国学”的概念,而且把“国学”和“外学”两个概念比较着使用。1922年,北京大学“国学门”成立,1925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在1923年,北京大学“国学门”出版了一个刊物,叫《国学季刊》。 “国学”一词于英文可译为“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国学”一词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与历代史学等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这是纵向地理解“国学”一词之所涵。若横摄地理解“国学”一词之旨,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

最新瑜伽练习心得体会_191

瑜伽练习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瑜伽练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练习瑜伽可以使您自信、清晰和慈悲,这些重要的品质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 一、自信 一个瑜伽教师的力量并非来自自己,并非来自身体的技法和力量、外表、口才或证书,而是来自他(她)和所转达的瑜伽知识传统和源泉之间的紧密亲密关系。要是一个教师能成为古老瑜伽智慧的代言人,他天然就能获得足够的自信。当我们说到传统和知识时是指对瑜伽完备全面的理解。 《瑜伽经》的作者帕檀伽里把瑜伽比喻成有八片花瓣的莲花:1)持戒、2)精进、3)体位、4)调息、5)制感、6)专注、7)冥想、8)神定。虽然目前体位练习几乎成了瑜伽练习的代名词,但我们应该始终记住体位练习只是那八片花瓣中的一片而已,其目的是让我们理解其他花瓣进而看清整朵莲花的全部面貌和意义之所在。要是我们没有理解其他花瓣,实在我们也没有很好地理解体位这片花瓣,因为那只是一个局部,而局部只有在一个群体中才能获得它真实的意义。例如,要是你从来不知道汽车是什么和贵干用的,也就没有办法向你很好地诠释车胎是什么和贵干用的。因此,只有这种“全面的理解”才会给一个瑜伽教师带来真正的自信和教学时安然平静的心态,即使你没有办法在课堂上转达所有你了解知识,但那种知识仍然会因为你的“临在”而漫溢在课堂上而被学生们直接感受到。无论你是什么气势派头的教师,无论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中,也无论你擅长教什么和面对怎样的学生,要是你认定瑜伽的目的首先是体验心灵的净化和安然平静,你就会有足够的耐心和健康的心态。你知道你不需要刻意地取悦所有人,你会天然地吸引那些有同样追求的学生,因为纯洁和安然平静恰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缺乏和珍贵的东西。 一个瑜伽教师的自信会在以下三个方面获得支持,要是他(她)懂得如何“献身”于这三者并学会“凝神谛听”的艺术的话。 1)你的老师(guru)。你始终谦卑地向你自己的老师学习,无论是一个还是多个; 2)前辈的瑜伽圣哲们和大师们的教导(sadhu)。了解他们在瑜伽中的领悟、修为和心态; 3)经典(sastra)。这意味着你去阅读和理解所有瑜伽练习或教学背后的哲学和核心内容。你的老师监督着你并帮助你解决实际的问题;瑜伽前辈们鼓动勉励并向你提供灵感;经典是你的信息库、内心的资源和这条道路上永远的伴侣。

业瑜伽:人生不可在空谈中虚度,而是在行动中体证与实现

人生不可在空谈中虚度,而是在行动中体证与实现 摘要:行为瑜伽非常强调“行动”,认为实行一寸比空说十丈有用得多。故此派瑜伽力倡“人生不可在空谈中虚度,而是在行动中体证与实现”。在行动中、在实践中来实现自己、升华自己、开发自己和最终超越自己、圆满自己。为了能够实现这个目标,业瑜伽十分强调修行者的参与意识,参与进自己身心的一切活动,更要参与进整个社会、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去,将这种参与视之为“修行”的过程。 “业(Karma)”是印度文化中产生最早,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哲学、道德和宗教概念。可以说,整个印度各大流派的哲学和宗教学说,无一例外的都是建立在“业”这一基础概念之上的。因此,不理解“业”这一概念,就不可能理解印度的文化,以及印度的伦理、习俗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 “业”的涵义十分深奥而广泛,如果翻译成现代语言,“业”相当于“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在当时或过后产生的相应的惯性力量和对这些行为产生的自动记忆。所有生物和人类的行为,在当时和过后必然产生出相应的惯性力量和记忆,这个惯性力量,就称之为“业力”。 业力这种惯性力量就像是影子,如影随形地跟随着做此事的这个人。同时,业力不仅会如影随形地跟随着这个作者,而且时刻会对这个作者产生相应的作用力。如做的是好事,就会产生好的作用力,简称为“善报”。如做的是坏事,则会产生坏的作用力,简称为“恶报”。 印度各大流派的哲学和宗教都是建立在——如何理解业,什么是业产生的根源与它的运作原理,如何消除那些恶业或如何培养善业,以及如何从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等基础之上的。如著名的印度正统六大哲学流派: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弥曼差派和吠檀多派,以及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无一不是建基于“业”这一印度文明核心概念之上。 业瑜伽是印度正统六大哲学流派之一的“瑜伽派”哲学理论指导下的一个主要的瑜伽修行体系,或叫修行流派。业瑜伽(行为瑜伽)将人和一切生命存在的行为划分为身体行为、语言行为和心理(意识)行为三大范畴。这三种行为均可

当前我国瑜伽之现状与使命

当前我国瑜伽之现状与使命 潘麟 作者简介 潘麟导师:“见闻解脱”大成就者,东方生命学创立人,生命医学创立人,皇冠瑜伽当代传人,印度德里大学哲学博士。幼年时在其导师指导下进入瑜伽修行和生命沉思。18岁开始登台讲授皇冠瑜伽和东方传统文化,持续至今。曾数次长期深入喜马拉雅山从事瑜伽考查和禅定修行,并于雪域中获得了生命的全面开悟。潘麟导师在文学、哲学、史学和宗教学等学科领域皆有杰出造诣,近年以访学身份旅居印度,成为当代东方文化的杰出传承者和中印文化交流使者。2009年于印度出版英文专著《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汉文版已由安徽“黄山书社”2012年5月正式出版发行),在印度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被世界最高官方瑜伽研究与行政管理机构——印度健康与家庭福利部正式聘任为瑜伽教授,成为在瑜伽发源地教授瑜伽的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人。

一、当前我国瑜伽之现状 印度传统瑜伽自一百多年前传入西方,三四十年前开始在西方流行,约二十年前自西方传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开来。在这二十年间,瑜伽在中国完成了一个重要的任务——普及,几乎所有国人皆知有瑜伽之名,皆知瑜伽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并有很好的养生祛病之作用等常识性认识。但当下中国瑜伽的发展似乎遇到了一个瓶颈,下一步瑜伽在我国何去何从,很多人未必清楚。就我近来接触过的一些中国瑜伽界代表性人物来说,发现他们并不清楚瑜伽在我国下一步如何前进和发展。由此可知,瑜伽在我国的发展一直是处于混乱和盲目状态的。如果我们的事业一直很顺利,保持此前的混乱和盲目,也未为不可。但瑜伽事业在当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乱象:很多瑜伽馆纷纷倒闭或转行;即使仍在运营中的瑜伽馆,据不完全统计,有约百分之七十以上难以为继,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有不少瑜伽爱好者开始质疑瑜伽的功效或越来越觉得瑜伽是一种内涵肤浅的锻炼;还有不少瑜伽爱好者开始转变成佛教、印度教或其它宗教的信徒,而不再是一个纯正的瑜伽修学者或干脆放弃了多年的瑜伽修学;即使坚持习练者,在对瑜伽的认识和理解上多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失和误会,如仅仅将瑜伽理解成一些高难度杂技式体操等等。究其原由,我认为皆出自大家对瑜伽的内涵和当前现状与使命不清之故。目前我国瑜伽界有几个趋势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神秘化与非理性化趋势

开悟者的基本特征

开悟者的基本特征 1.开悟者就是圣人。他拥有古今一切圣贤所特有的天地般的胸怀、吞吐环宇的气度和高不见顶、深不见底的境界。所以孔子在《周易·文言传》里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2.开悟者必然是慈悲和博爱的。因为我们的本性中潜涵着至真之博爱,至纯之慈悲。一旦这个人彻底开显了他的本性,他想不慈悲都不可能。他必视一切人如己而救助之。他时刻准备好去尽全力帮助他人,而唯一的理由就是其“仁者,爱人”和“仁心之不容已”。一种彻上彻下的大爱始终通贯其身心内外。 3.开悟者必是一位智慧的化身,必是一位理性的化身。因为本性即是一切智慧之源、一切理性之源。 4.开悟者有天地气象,有含化万物之能力。故开悟者可以自发地将与他有关联的人与物不好的一面向好的方面转化与提升,包括转化他人的疾病与心理障碍等。不仅如此,开悟者还可以给予他身边以及一切与他建立心灵联系的修行者以极大的催化、提升和保护,并能很好地清理和转化学人身心内外诸多逆缘和障碍,令其修学进度事半功倍。 5.开悟者可以预知自己的死亡时日并能生死自主。当自己的肉体不堪再用时,可以自由地、自控地放弃它。但如果有特别的需要,开悟者也可以自觉地适当延长自己的寿命。 6.开悟者有或大或小的各类神通。所谓的“神通”就是拥有那些超越常人的特殊能力。如开悟者在经历死亡时,可能伴随着大地震动、鸟兽悲鸣、肉身光化,或死后肉身未经任何防腐处理而异香满室并永远不朽(即金刚不坏身)等等现象。 7.开悟者可以对此前一切圣贤的经论言行,一经接触当下即彻知其真意。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开悟前不识字,可一旦开悟后,对所有的经论,当别人为他诵读时,一经入耳即明晓其全部内涵。 8.开悟者外表温和而庄严,他们都是人类文明,特别是人文文化和生命文化的最大开创者和引领者。他们拥有极大的创造力,因为他们融入了创造之源。同时开悟者有极大的穿透世事表象的智力,故开悟者有能力做众生之导师、世间之舟车。 ………… 刚才归纳的这几点只是开悟者最为基本、最为共通的特征。如若展开详述,还可以进一步地归纳出几十种或上百种特征。另外,开悟者还存在着因流派不同、个体差异而出现的诸多非共通特征。开悟分两种,一种是“理悟”,一种是“证悟”。上面归纳的这些开悟者共有的基本特征主要是针对“证悟”者而言。什么是理悟呢?就是我们在理论上、在道理上、在文字上明白开悟是怎么一回事。而“证悟”就不仅是在理论上、在道理上、在文字上明白了,而是身心的一个实际的经验和证实。在历史上,有些人是先理悟后证悟,有些人是先证悟后,再反过来对一切古今关于生命的学说给予学理上的明透。还有一些人则是理悟与证悟同时获得,难以说清哪个在先,哪个在后。 另外,因学人身心素质不同,根性不同,类型不同,用功勤勉与否不同等因素,存在见道开悟的过程有迟速之差异。迟者需多生多世,最速者则可当下开显本性,识得本真,所谓言下大悟者是也。但即使是那些上根之人言下彻悟,也是有一定前提的。此前这些人都已经具有很好的修学基础了,在某个机缘下幸遇明师指点而“当下大悟”。因此一名合格的瑜伽导师,必须具有一种准确地识别出学人现处何境地、是何根性之手段与才能,而当下抉择出相应之教授。这就是孔圣的“因材而施教”。 ——节选择潘麟导师《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

经全文

xx经全文(符) xx经xx(xx) 《 《xx 飞经》道教经名。主要阐述存思之法。今道藏有《xxxxxx 左右上符》,一卷。《xx内传》谓此经用于请命延算、长生久视、驱策众xx、役使鬼神。《xx经》又名《xxxx经》,清 xx五帝内思上法 常以正月二月甲乙之日,平旦,沐浴斋戒,入室xx向,叩齿九通,平坐,思xx方xx极xxxx,讳云拘,字xx,衣服如法,乘xx飞舆,从青要玉女十二人,下降斋室之内,手执xxxx符,授与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青上xx,厥讳云拘,锦帔青裙,游回虚无,上xx,xxxx,下降我室,授我玉符,xx致真,五帝齐躯,三灵翼景,xx舆,乘龙驾云,何虑xx,逍遥xx,与天同休。”毕,咽气九咽,止。 四月五月丙丁之日,平旦,入室南向,叩齿九通,平坐,思南方南极xxxx,讳丹容,字洞xx,衣服如法,乘xx舆,从绛宫玉女十二人,下降斋室之内,手执xxxx符,授与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赤帝xx,厥讳丹容,xx绯罗,法服xx,出清入xx,晏景常阳,回降我xx,授我xx,xx致真,变化万方,玉女翼真,五帝xx,驾乘xx,游戏太空,永保五灵,日月xx。”毕,咽气八过,止。

七月八月xxxx之日,平旦,入室西向,叩齿九通,平坐,思西方xxxx,讳浩庭,字素xx,衣服如法,乘素xx舆,从太素玉女十二人,下降斋室之内,手执xxxx符,授与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xx真,号曰浩庭,素xx,xxxx,晏景常阳,回驾上清,流真曲降,下鉴我形,授我玉符,为我致灵,玉女扶舆,五帝降軿(píng),飞云xx,升入xx,三光xx,八景长并。”毕,咽气六过,止。 十月十一月壬癸之日,平旦,入室北向,叩齿九通,平坐,思北方xxxxxx,讳xx,字上归,衣服如法,乘xx舆,xx玉女十二人,下降斋室之内,手执xxxx符,授与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xx真,号曰xx,锦帔罗裙,百和交起,徘徊上清,xx之里,回真下降,华光焕彩,授我xx,百关通理,玉女xx,年同劫纪,五帝xx,xx不死。”毕,咽气五过,止。 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戊巳之日,平旦入室,向太岁叩齿九通,平坐,思中央xxxx,讳文梁,字总归,衣服如法,乘xx舆,从黄素玉女十二人,下降斋室之内,手执xxxxxx,授与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xxxx,总御四方,周流xx,号曰文梁,五彩交焕,锦帔罗裳,上游xx,徘徊xx,九曲xx,流看xx,乘云驰辔,下降我房,授我xx,玉女扶将,xx致真,洞达无方,八景同舆,五帝xx。”毕,咽气十二过,止。 xxxx内思通灵上法

修习昆达里尼瑜伽需要注意的问题

修习昆达里尼瑜伽需要注意的问题 修炼昆达里尼瑜伽的时候一定要有师父在身边,否则,可能身心无法应对这些景象。比如当昆达里尼走到心轮的时候,整个心轮打开,就会出现一种类似于万花筒一样的世界。你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看到各种各样的图像,非常稀奇古怪,而且十分逼真,会把你带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中,那个世界完全超出你的意料,是你无法想象的,比外星人那个世界还要陌生,比阿凡达的那个世界还要稀奇,一般胆小的人会被吓得魂飞魄散! 昆达里尼再往上走一个轮,又会遇到一个新的、更奇怪的世界,那个世界对你来说不是梦,是非常非常真实的。如果没有一个师父在旁边指导的话,几乎没有人能够顺利地从海底轮走到顶轮。这段路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心理变化大,身体变化也非常大。要么全身的血管犹如开水一般滚烫,要么全身的血管犹如结冰一般彻骨…… 你们现在打坐的时候产生的那一些小感觉,就是全身有点麻呀,胀呀,冷呀,热呀,重呀,沉呀,浮呀,都小得微乎其微。真正的瑜伽修炼,当能量一旦发动起来的时候,那个感觉是超出你们想象的,各种各样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是你们平时连想都不敢想,做梦都梦不到的,那时候的变化才是真变化。现在你们这些变化、这点感觉都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你们来讲,能有这些感觉你们都觉得很欣慰了,其实对真正的瑜伽修炼来说都算不了什么,像昆达里尼瑜伽,它对整个身心的改造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身体的变化其实还好一些,不管多强烈,只要了解它的规律就可以应对。它的规律就是:不管它!不迎不拒,任它一层一层地走上去,意识突破一层,再突破一层,再突破一层……即由个体意识往整体意识不断地进发,到了顶轮以后就回归了整体意识。“整体意识”是我们瑜伽的称呼,近代又叫做“宇宙意识”。宇宙意识就是佛家所说的“法身”或“般若”,就是基督教所说的“上帝”,或中国人所说的“道”。

功夫瑜伽观后感篇一

功夫瑜伽观后感 功夫瑜伽观后感(一) 看见自己的功夫就是瑜伽 Purna苗 瑜伽从印度流传风靡到全世界。它的文化与历史远远早于佛教。而它所透露出的隽美与瑰丽远远超越人们所有头脑的认知与想象。因为瑜伽永远是一个实证的科学;它既传承着古老的科学、如阿育吠陀和星宿等等,又与时俱进地融合了现代的科学、如神经生物学和解剖生理学等等。它既包含着古老的生命技术,如冥想与呼吸契合法;又包含着现代的生命技术,如哲思明辨等等。这些古老的和现代的科学与技术,必须经过瑜伽士的修行方可体验而一次一次点点滴滴忆起并整合。这个忆起与整合的过程即"联结,合一"也正是"yoga"这个古老梵文词的意义。 当然这个世界对于瑜伽的理解就如同《功夫瑜伽》上映之后人们的差评一样。没有真正认识瑜伽的人不过将这部电影当成大哥的一部打闹剧而已。于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几乎所有人对于瑜伽的印象就是"你可以把脚放在头上吧!"早些年我听到这样的问题还会做些辩解解释。渐渐地,却终于忆起了瑜伽给我的"聆听与经验"的能力,微笑的聆听,不再辩解,甚至方便的时候,我会真的把脚放到头上博众

人一乐。"能够令你开怀大笑,亦是瑜伽之神对我的恩典,给予我服务于你的机缘" 人们说《功夫瑜伽》完全与瑜伽无关,全程只有三分钟瑜伽体式的呈现,而更多的则是成龙大哥功夫的打闹。殊不知,那全程的功夫打斗的部分则是构成这三分钟的"根基".也就是所谓的"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更深入来看这三分钟的身体的练习不过是为了更好的带领我们去往精微层的练习以及冥想的三摩地。在冰川之内,Ashmita说"让你的呼吸沿着脊柱神经往上走,从会阴向上到第三眼,让你的肺部聚满空气,但注意力集中在第三眼……".包括在开篇所谈到的"契合法",这些种种都是瑜伽修行的呈现。所有身体的练习(体位法)也是为了这些更精微的练习所准备的。《瑜伽经》第二章第49条言"体位法稳定后,开始呼吸法或气的控制法". 这就是瑜伽次第的原理,并且"瑜伽八支"也已经很细致地给出了练习的准则。《瑜伽经》196句经文中关于体位法练习的经文只有3句而已。这样看来,《功夫瑜伽》的确是尊重了瑜伽的本源文化的!所有这些巧妙的对瑜伽修行的呈现,在瑜伽道路上精进的瑜伽者是能够领悟得到的。当然,透过艰苦的持续不断的练习获得体位法的稳定与毫不费力是非常重要的,也一如瑜伽典籍当中所明示的那样"身体是神圣的殿堂,唯有将之洁净稳定,神才会居住其中".于是瑜伽练习者将看到身体的神圣性却不偏执于身体,这样就能更好地细心呵护身体,呈现身体原初的柔软与力量,平衡运作于世界的活动之中。在瑜伽的练习中,

梦观瑜伽根本成就法

潘麟导师亲授 梦观瑜伽根本成就法 “梦观瑜伽根本成就法”是金刚乘密法中最著名的“那若六大根本成就法”之一,起源自印度十一世纪左右的那若巴大师。那若巴大师是古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金刚乘“大手印”法脉传承祖师。其师是帝洛巴,其法脉传承是西藏的马尔巴→密勒日巴→冈波巴→噶玛巴(大宝法王)。那若巴将他所精通的八万四千佛法归纳为六大根本瑜伽成就法(简称“那若六法”)——梦观成就法;光明成就法;拙火成就法;幻观成就法;开顶成就法;中阴(死后)成就法。这六大成就法相互关联,又自成体系。修学其中任一瑜伽法门,皆可获得终极成就,故名“根本成就法”。自古修学梦观成就法而获大成就者不计其数,它是非常殊胜的成佛觉醒大法之一。同时,梦观成就法涵括了道家睡功的全部内容(特别是陈抟老祖“睡仙心法”的全部内容)。 梦观成就法全部心髓 一、将整个白天视作入睡和梦境,将整个睡眠视作梦醒,而且是生命的终极觉醒。无论何时入睡前,告诉自己:我的终极觉醒马上就要到来了(意思是我马上就要入睡了)。将长长的白天视作是对入睡(终极觉醒)的等待。简言之,即视梦为醒,视醒为梦。 二、每次入睡前告诉自己:进入睡眠就是进入师父的终极证悟世界。在师父无间断的加持和摄受下,我马上就要完全地进入师父那业已觉醒的生命世界之中,明白生命世界的终极真理和真相,明白佛陀等一切圣贤的生命的真理和真相。怀着万劫一遇的强烈期待进入睡眠(即进入觉醒)。 梦观法门之证量 初级成就:少病,少恼,少噩梦;睡眠质量提高;心理越来越健康快乐。 中级成就:长期无梦或善梦不断(有一些修行上的境界出现);智慧增长(不明白的事情或学理,睡一觉就明白了);获师父或历代圣贤的心传(师父或历代大成就者时常于梦中向我们开示些什么)。 最终成就:获得佛果,成就终极觉醒。 结语 此密法由我亲自公开,为师于六岁时就开始了梦观成就法修学(或曰自梦观成就法进入生命成长之路),故为师乃梦观成就法之法主,得梦观成就法之清净传承。故由我亲自传授此法,加持力最大,成就最快。此法人人可修,无需任何基础,十分简单易行。非我弟子亦可修学。 同样一个法门,由谁来传授我们非常重要。如由一位此法的法主亲自授受,其于授受时就可将此法化为种子融入我们身心之中,有此“法种”为基础,成就则可事半而功倍。

瑜伽选修课理论参考

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健身意识的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之中。自从健美操市场化后,一大批新兴健身项目在健身房中悄然兴起,其中瑜伽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大健身者的喜爱。“如果不是在练瑜伽,就是在去瑜伽馆的路上。”有人这样形容健身者对瑜伽的热衷。放松、舒缓、平衡,瑜伽带来了一种内外兼修的生活方式。

第一章瑜伽的由来、渊源及派 一、瑜伽的定义(the definition of yoga) 1 “瑜伽” yoga是梵文音译,最初的意思是:驾驭牛马。也代表设想帮助达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实践或是修炼。在古圣贤帕斯坦咖利(Patanjali) 所著的《瑜伽经》中,准确的定义为:“对心

作用的控制”。 瑜伽也有结合、联系、连接(jioning)之意,即把精神、智慧和肉体完美结合起来。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即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可究竟是什么同什么“结合”呢? 其实瑜伽是为指明人类本能从较低到较高的“结合”,用同样方式也可从较高到较低的“结合”或同自我结合。这也意味着与最高的宇宙万物之灵相同化,使自己从痛苦和灾难中获得解脱。 2 瑜伽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从广义上讲瑜伽是哲学;从狭义上讲,瑜伽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结合的运动。现在一般指练功方法,通过瑜伽姿势的拉、伸、挤、拧,帮助人们调理内脏,伸展筋骨,加强人体机能。在健身时,不管将它冠以什么样的名称,都是比较注重外形、生理上的瑜伽,这是让人了解并进入瑜伽的最直接的方法,也是人们摆脱对瑜伽“无知”状态的最简易的方式。但瑜伽决不是简单的拉伸练习,人们在接受这些瑜伽体位法时,同样应该遵循瑜伽“身心合一”的原则。 第一节瑜伽的由来 瑜伽起源于印度,发源于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瑜伽“yoga”来自梵文,意为自我和原始动因的结合,是心灵、肉体、精神结合到最和谐的状态。 瑜珈一词最初的意思是驾驭牛马,从遥远的古代起她也代表设想帮助达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实践或是修练。 瑜伽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从广义上讲瑜伽是哲学;从狭义上讲,瑜伽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结合的运动。 瑜伽的目的是袪除人体内的各种不适及病痛。古代印度人在大自然中发现动物及植物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自愈及自治能力也非常强,于是在观察了许许多多的动物及植物后,创立了八万多个瑜伽姿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动作逐渐演变与精练,到现在留存下来的只有几百个了。 瑜伽作为一门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综合学问,数千年来一直在印度文化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瑜伽修行者通过瑜伽练习,以帮助他们的自身与周围环境达到一种融洽和谐的状态。他们相信,通过调节身体和呼吸,对大脑和情绪进行控制,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健康与宁静。 何时传入中国 第二节瑜伽的渊源 瑜伽哲学有口头传授的传统,因此,它的准确出处一直是个迷。 据考证,关于瑜伽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一系列名为《吠陀经》的印度经文中。然而,从印度西北部河流流域的考古发现中,挖掘出来绘有瑜伽冥想姿势的完整陶器,却证明了至少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有人开始修炼瑜伽了。直到公元前三世纪,瑜伽修炼才被一名叫帕坦珈利的修行者在他的著作《瑜伽经》得以系统化和规范化,其对瑜伽准确的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 今天,盛行在全世界的健身瑜伽是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由一位名叫卫维卡难达的印度教圣人传入西方的。他在博览会上展示的各种瑜伽姿势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兴趣,这为后来众多走访西方的瑜伽修行者和印度教哲人奠定了基础。 随着瑜伽文化的不断传播和发展,瑜伽姿势已从方方面面渗透到了现在的健身运动中。从有氧操、伸展和力量练习、舞蹈前的热身运动及体育竞技中,都不难发现瑜伽的身影。第三节瑜伽的派别 古代瑜伽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很多流派,有的瑜伽以哲学思想为主,有的注重体格锻炼,有的注重调息。从宏观上看,瑜伽可分为五个分支和流派,各分支内部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 第一个分支是王瑜伽。王瑜伽偏于意念和调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瑜伽冥想法。通常使用莲

皇冠瑜伽当代传人潘麟导师简介

皇冠瑜伽当代传人潘麟导师简介 一.潘麟导师幼年时在其恩师指导下进入瑜伽修行与生命内涵之思悟,18岁时正式登台讲授皇冠瑜伽和东方传统文化,持续至今。多次深入中国和印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脉中从事长期的生命实修,于26岁时获得了生命的全面开悟——明心见性。自此通达印度的瑜伽与佛法、中国的儒家与道教中的一切修行内涵和境界,而成为罕见的“见闻解脱”大成就者、生命学创立人。潘麟导师是当代杰出的东方文化传承者和中印文化的交流使者,更是一位当代真正的觉者。被誉为“当代唐僧”。 二.皇冠瑜伽当代传人潘麟导师是世界著名大学——印度德里大学哲学博士,潘麟博士在文学、历史、哲学和宗教学等学科内皆有精深之造诣。 三.潘麟导师被世界最高瑜伽研究与行政管理机构——印度健康与家庭福利部特聘为瑜伽教授,是迄今为止在瑜伽发源地的印度,长期研究和教授瑜伽的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人。 四.2012年安徽“黄山书社”出版社正式出版潘麟导师力著《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在中国瑜伽界和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成为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瑜伽先行者张蕙兰女士的《气功与冥想》一书之后,中国瑜伽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的权威著作。 五.伴随《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一书公开发行的还有一张CD光盘。通过此光盘,潘麟导师首次公开皇冠瑜伽千古不传之密——“生命净土”修学系列音频(共计三大禅修法)。从此世界瑜伽界有了真正直达生命全面觉醒的修证法门。这一旷世绝学的公开,标志着我国在瑜伽的修学和推广方面,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潘麟导师本人于26岁在喜马拉雅雪山中获得明心见性而彻悟生命真相,所修行的方法就是此次公开的这套“生命净土”修学系列!瑜伽之父帕坦迦利,以及印度历代瑜伽大师们获得大成就的根本途径,同样是潘麟导师在此光盘中公开的不传之密!故“生命净土”修行系列为瑜伽修行之灵魂,印度文明之心髓。 六.为使广大瑜伽爱好者、养生爱好者、东方传统文化爱好者等有道可循,有法可依,为使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再添一笔浓妆华彩,当代中印文化交流使者、国际著名瑜伽导师潘麟博士发大慈悲心,于近日完成数十万字的《潘麟导师直解瑜伽经》,这是被誉为“印度的论语”的《瑜伽经》自诞生以来,最透彻、最详尽,也是最权威的一部注疏——而这样一个文化史上和思想史上的伟大壮举,是由有着“当代唐僧”之称的中国思想家来完成的!潘麟博士此举打破了二千多年来,此部智慧圣典只有印度学者的讲解和注疏的历史。这不仅是我国广大瑜伽爱好者的荣耀,更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人在文化和思想领域的自信心不断提高的又一证明。 1997—2003年,于喜马拉雅山修行。 2000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其佛教哲学专著《家门没上锁》。 2007年至今,印度德里大学访问学者。 2008—2011年,印度家庭与健康福利部瑜伽专业委员会教授。 2010年于印度正式出版英文学术著作《Come up to the Great Guru》。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