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政治公开课教案

初中政治公开课教案

初中政治公开课教案
初中政治公开课教案

初中政治公开课教案

【篇一:九年级思想品德优质课教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优质课教案

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一、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能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观念,可

持续发展理

念,立志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做贡献。

二、复习重难点:重点:归纳基本知识点难点:怎样运用基本知识点解

决实际问题

三、复习方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复习过程:(一)、导入复习:通过图片“感受自然之美,畅行

祖国

之美”引出复习内容建设生态文明天才美丽中国。

(二)、自主归纳: (学生讨论,看谁知道的多)让学生观看剖析生

态之“美”的

六副图片(十面”霾”伏、西部干旱、东方之”猪”、广东冰雹、河水

染)的生态破坏现象,归纳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1)、我国的严峻资源环境形势。(2)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计划生育的国策。(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5)、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6)、打造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三)、合作探究:出示材料;

材料一: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

经济和文化

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

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

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

1、

(1),是有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决定的( 2)、是社会主

义初级

1

阶段的基本情决定的( 3)、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4)、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5)、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6)、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

作的贡献

2、举一反三:谈谈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有何意义?(1)、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3)、有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问题: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多角度)

( 1)、分别从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角度,结合教材知识讨论。

(2)、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讨论并指派发言代表一名。

国家: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

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保持国民经济较快

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社会: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制度,树立良好的社会

氛围… 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

企业经营者

道德意识;不能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对立起来…

个人:思想上: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行动上: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保护

环境,节约资源;不使用一次性用具;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

环保购物袋…

(四)、巩固练习:

1) 、(多选)漫画《十面‘霾’伏》告诉我们()

a.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b.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c.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地位

d.保护环境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2),(多选)十八大报告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对此国家要( )

a、坚决对高耗能高污染说不

b、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

c、把保护生态作为中心工作

d、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3)、(多选)2013年冬、华北地区大雾弥漫,80个监测站空气指数有 39个

超过500微克/立方米、属于6级严重污染。对此需要坚持()

? a,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b,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2013年七月、山西太原环保局对外称,试生产3年,至今仍

未建成脱硫,

脱氨等环保设施,焦化废水处理站不能正常使用,一直没履行环保

验收手续。西山煤气化焦化一厂超标排污,目前被环保部门立案调查。这样做()

? a、可督促企业加快治污设施建设

2

? b、表明政府对环境污染“零容忍”

? c、有助于当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d、会阻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5),{观察与思考}201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

中原经济区建设总目标,全面落实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努力建

设美丽中原,为群众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1、上述材料说明了哪些道理?

2、我省加强生态建设有何意义?

3、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河南,你打算如何做?

参考答案:(1)材料说明了:(二个即可)

? 科学发展观。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河南)

?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实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建设美好和谐社会(河南)。

? 建设生态文明。

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2)我省把生态目标纳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建设美好河南有何现实意义?

a、描绘家乡美好蓝图,激励家乡人民共建美好家园。

b、有利于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c、提高家乡人民生态保护意识,有利于家乡人民携起手来,汇聚全社会力量,把生态意识体现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乃至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山清水秀、天朗气清的美好河南。

(3)建设生态强省和“美丽河南”,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你打算怎么办?

a、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意识环保意识。

b、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从日常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

c、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环保,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

d、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五、课堂总结:

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

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为什么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怎么办

六、课后作业; 1、熟记基本知识2、做相应的练习

3

九年级思想品德优质课教案

重视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张村镇一初中王力

2014年2月22日

4

5

【篇二:九年级政治公开课教案】

课题:第二单元关爱自然关爱人类

课型:复习课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变迁;知道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掌握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能力目标:懂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提高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会依法保护环境,与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复习重点:了解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复习难点:树立科学发展观

复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明确知识点:

1.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p26

2.环境问题有哪些危害?p32-33

3.我国的环境压力十分巨大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p30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有哪些?p30

5.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我国有什么影响?p31

6.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唯一正确的办法是什么?其目的和具体要求分别是什么?p34-35

7.两型社会是指什么?p36 p39

8.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怎样的?什么是资源大国和资源小国?p31

9.请例举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见教材p32

10.对于保护环境,你认为国家应该怎样做?青少年该怎么做?p35-36

1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p34

1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他对人类提出了什么要求?p27

二、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什么才是适量人口?

2.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区分。

3.我国成为资源小国(资源短缺)的原因: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施

三、情境导入:

看短片(内容人类与大自然曾经保持的和谐关系以及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表现)

四、知识梳理:

(一)人口问题

a、我国的人口国情:

b、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c、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我国的影响:

d、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唯一正确的办法:

e、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f、计划生育的要求:

(二)资源问题

我国的资源国情:

我国成为资源小国(资源短缺)的原因:

(三)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表现:见教材p32

2.如何解决环境问题?

国家采取的措施:

青少年学生为保护环境可做些什么?

(四)走科学发展之路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2、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p27)

(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什么?(p27)

五、|当堂训练题

1、一位记者与一位农村放羊娃的对话是:为什么不上学?--放羊!--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娃!--生娃娃干什么?--放羊!。这段对话反映了()

a.人口素质低下是造成农村人口生产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

b.放羊娃具有艰苦奋斗精神

c.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d.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2、漫画说明()

a、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人口过多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c、人口过多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d、人口过多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3、有这样一幅对联:电荒、油荒、煤荒,荒荒心惊;

产能、供能、用能,环环节约。横批是:科学发

展,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我国的资源问题已得到根本解决

②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③节约资源要从点滴做起

④限制工业发展是避免能源危机的唯一途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④

4、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办法,最终为各国普遍认同和共同选择的模式是()

a、先污染、后治理

b、可持续发展

c、循环经济

d、节能减排

5、下列选项中,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合的是()

①经济要发展,人口要控制

②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③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④但留方寸土,传与子孙耕⑤人类只有一个地球⑥先污染,后治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①④⑥

6、下面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①国家环保局叫停30家未经环境审查的违法工程

②我国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③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

④修筑青藏铁路留有动物通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下列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做法的是()

a加快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

b实行药品零差价,百姓看病得实惠

c推广绿色gdp试点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开发高档别墅,豪华住宅,提升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8、我国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三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6倍。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关键是靠()

a加快发展环保b 转变全民族的资源观念

c控制人口增长d 科技创新

9、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对这一做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②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③能够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④说明国家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温家宝总理有三句话一直为人们所传诵:“中南海的大门是面

向广大群众的。”“今天这个问题,我帮你就地解决。”“只要关乎老

百姓,就是大事。”这三句话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 b统筹兼顾 c共同富裕 d协调发展

六、合作探究:

1.材料一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人均可采矿物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5﹪、11﹪、4﹪。

材料二我国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73﹪的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能

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20﹪——90﹪,机动车油耗比发达国家高10﹪——20﹪,按每美元计算,比先进国家能耗高4——5倍。

材料三 2012年4月10日,衡阳市政府召开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从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实现节约能源328万吨标准煤,到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中人均能源少,能

耗高的问题。

(3) 为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如何做到节

能减排?

(3)请你想一想:你能为我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

设做些什么?

2.判断说明题

中国地大物博,这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选择题解题方法

①多用排除:排除错误项;排除无关项;确认正确项。

②注意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③留意外延,关注导向:看题肢和题干范围是否一致,过大、过小

都是错项。解题常用方法:

①仔细审题,寻找题中关键词,从题中找答案。

②用教材观点分析问题,用政治术语答题,答案内容要点化、条理化。③答题要有开放性思维,要全方位、多角度组织答案。

六、合作探究:

1.材料一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人均可采矿物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5﹪、11﹪、4﹪。

材料二我国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73﹪的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能

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20﹪——90﹪,机动车油耗比发达国家高10﹪——20﹪,按每美元计算,比先进国家能耗高4——5倍。

材料三 2012年4月10日,衡阳市政府召开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从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实现节约能源328万吨标准煤,到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资源相对短

缺;我国生产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

(2)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中人均能源少,能耗

高的问题。①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②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

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 为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如何做到节能

减排?在学校:开展以节约为主题的班会;设立节约监督岗、设立

节约箱,收集可循环使用的废弃物等。

在家庭:用节能灯,家用电器用品不用时及时关开灯;一水多用;

减少使用空调;减少看电视的时间等。

其他:不使用一次性产品;爱护花草树木,参加植树造林;多使用

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人离灯熄,养成节约好习惯;珍惜粮食,合理花钱等。

(4)请你想一想:你能为我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些什么?

1、积极向公众宣传建设“两型社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2、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

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良好习惯,爱护环境;3为解决本地区存在的

资源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4.增强法制观念,敢于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2.判断说明题

中国地大物博,这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错误,尽管我国资源的种类多,总量大,这是我国资源的优势,但

人口众多,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随着人

口的继续增长而加剧,再加上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开放难度大,

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不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

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篇三:初中政治教学设计】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

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框要学的内容情绪是可以调适的、排解不良情绪、喜怒哀乐不忘

关心他人,指的是情绪与个人态度是紧密相连,情绪是需要调控的,而我们调控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

适的方式表达情绪。其核心是掌握多种调控情绪的方法,理解他的

关键是知道情绪是可以通过人们的意志进行调控的,从而减少由于

青少年情绪多变,不稳定的特点造成的不良影响,由于它还与青春

期心理充满矛盾有相关的联系,所以在本单元中有重要的地位,并

有引导的作用,是本课重要的内容。教学的重点“喜怒哀乐,不忘关

心他人”,解决的重点的关键是懂得在个人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最

好能考虑场合和他人的感受,并做到与同学、朋友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目标定位:

1、了解情绪是可以

调适的、是需要调适的

2、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

3、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

(二)目标解析:

1、了解情绪是可以调适的、是需要调适的就是指情绪态度与个人的态度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2、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就是指调控情绪有很多具体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3、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就是指人的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周围人,我们需要顾

及他人的感受。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渴望更多地了解一

些情绪方面的知识,希望能更好地驾驭自己,掌握一些克服消极、

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但在情绪冲动时,很难合理控制情绪,由于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尤其是对自我情绪的把握不够,

这成为制约学生追求更高、更快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

要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以免伤害他人。并学

会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学会调控情绪的教学中,准备使用讨论法、引导法、学案。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本框知识

五、课前导航

1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

的态度来控制自

己的情绪。

2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和个人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3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得方式表达情绪。

六、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课本65页的小故事

(一)情绪是可以调适的

【问题一】为什么情绪是可以调适的?

【活动1】看课本64页的练习,回答问题。

对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呢?

情绪与个人的态度、看问题的角度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情绪与个人的态度、看问题

的角度有紧密的关系,进而懂得情绪是可以调适的。

【例题1】2008年9月4日,南京世茂滨江新城传出“最低7.5折

售房” 消息。面对此消息,欲购房者满心欢喜地前往观看、预定;已

购房者则愤怒地找到相关负责人,要求退房。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d )

a.人们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

b.情绪与人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很大关系

c.面对同一情景,人们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

d.上述人们的情绪都是消极的

【变式练习】对于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d ) a.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展示自我

b.通过写日记的形式,调节情绪,排解烦恼

c.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会主动学习

d.面对同学的竞争,感到压力很大,消沉下去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情绪与个人态度、看问题的角

度有紧密的关系,进而懂得情绪是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调控的。

(二)排解不良情绪

【问题二】如何排解不良情绪

1、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

【活动2】看课本65页的活动,回答问题

你对他们三人说的话有什么看法?不良情绪可以避免吗?

不良情绪对人遵守道德与法律规范有什么消极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此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学生

认识到消极情绪对人们遵从道德和法律规范的消极影响,从而懂得

青少年的情绪需要调试的道理。

【例题2】2008年7月5日,首例“骂死人”案件审理。李周华因用

极其淫秽

的语言谩骂黄粱会而导致其情绪激动冠心病发作而死亡。黄梁会因

情绪激动而导致冠心病发作,这告诉我们( d )

①人们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②消极情绪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③应当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④要想身体健康,就要“当怒不怒,当喜

不喜”,强压住不良情绪不让它泄出来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2、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活动3】看课本66页,完成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

宣泄不良情绪,克服消极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例题3】当你在考场上感到紧张时,可以反复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会考好的。”这种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叫( d )

a.合理发泄b.自我解嘲

c.心理换位d.自我暗示

【变式练习】“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很不错!”为了排解考生过于

紧张不安的情绪,轻松面对考试,某市教育部门想出新点子:通过

电台、电视台为考生放送励志歌曲。此举受到考生、家长的普遍欢迎。这一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 )

a.自我激励 b.改变环境

c.合理发泄 d.心理换位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

的情绪对人有不良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影响,需要对消极情绪进

行调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三)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问题三】如何做到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1、为什么要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活动4】看课本67页得材料,回答问题。

薛阳当时的情绪表达是否合适?

你能想象当时李晔的心情吗?

情绪的表达是否只是自己的事?你怎样看待下面两种说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种对立观点的辩论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人的

情绪具有相同性和感染性,个人在表达情绪时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例题4】2008年6月11日,抗震救灾英模事迹首场报告会在人

民大会堂举行。催人泪下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感动了台下的每一

位听众,人们泪流满面,甚至失声痛哭。这说明( c )

a.人的情绪是不相同的

b.人的情绪是完全相同的

c.人的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

d.人的情绪状态不会影响他人

2怎样做到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

【活动5】看课本68页材料,回答问题。

你是否与朋友分享快乐的体会?是否有与朋友分担痛苦的经历?

当你看到家人难过时,你会怎么做?

【例题5】如果我们能够对别人给以更多的关心,共享彼此的欢乐,分担彼此的痛苦,那么我们我们相互之间的的。

【变式练习】小林因绘画比赛获奖,心里非常高兴当他看到同学小

明因妈妈生病而心情沉重时,立刻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去安慰小明。

小明这样做说明他(b) a善于排解不良情绪 b喜怒哀乐,不忘关心

他人

c情绪复杂多变d对人缺乏真诚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人的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学会与朋友、

家人共享快乐,分担忧愁。

七、课堂总结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时的青

少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会有不良情绪的产生,一旦有

不良情绪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调节,及时地加以排解,否则就

会对身体和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我们在情绪表达和排解时

要注意场合和方式,做到“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八、目标检测

1.小明和小强都是乒乓球队员,平日里他们技术相当,但每次比赛时,小明都紧张、害怕,而小强总是信心百倍,因此结果总是小强

胜过小明。这表明( b)

a.胜败完全在于技术 b.成功的重要条件是要有积极的情绪

c. 情绪胜过技术d.每到比赛,人都会产生消极情绪

2.当处于苦闷、烦恼时,做一些平时最感兴趣的事,就可从消极的

情绪中解脱出来。这种调控情绪的方法是( a)

a.转移注意力b.自我暗示

c.自我激励 d.升华

3、清代作家蒲松龄落第后,情绪一度低落。但他落第不落志,下决

心另辟蹊径干一番事业。他写下了这样一副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他这样写了,也这样做了,终于在自己喜爱并擅长的文学上作出了

卓越贡献,留下了传世名著《聊斋志异》。蒲松龄克服不良情绪和

保持良好情绪的方法是( c )

a.转移注意力,拓展兴趣爱好 b.合理发泄,树立远大志向

c.自我激励,树立远大志向d.转移注意力,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九、配餐作业

a组

1、吴力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因为身材矮胖引起同学的议论,他为此耿耿于怀。一天体育课上,大家都练习跳远,他滑稽的动作引起同学的哄笑,刘磊形容他的姿势像只青蛙,吴力恼羞成怒,与刘磊对骂起来,两人大打出手。这告诉我们( d )

a人的情绪是无法调控的

b情绪对人的影响十分消极

c人的情绪变化莫测,难以琢磨

d青少年应该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2、某市一所大学的学生曾经因国家男足在亚洲杯赛中获胜,因此从楼上扔热水瓶,烧床单以示庆贺。对于上述表达情绪的方法理解正确的是( c)

a合理发泄,别人能够理解

b 非合理发泄,但只要不损人也是可以的

c喜怒哀乐,应该考虑他人的感受

d只要不触犯法律,任何发泄情绪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下列语句中反映一个人心境乐观开朗的是( c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 此恨绵绵无绝期

c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4、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句话提醒同学们:当自己要愤怒的时候,最好是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权衡利弊,别让自己受到不良情绪的伤害。这里所谈控制情绪

的方法是(a)

a理智控制法 b合理发泄法 c注意转移法 d他人帮助法

5、当我们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如果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体会其情绪与感受,从而就能够防止不良情绪产生或恶化。这种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c )

a 转移注意

b 合理发泄情绪 c心理换位 d升华转化

6、近来,出现了一群被冠名为“捏捏族”的年轻白领,在下班后或周末等闲暇时间专程到超市搞恶作剧,据称此举是为了释放压力,减缓焦虑。捏捏族的做法( d )

a值得借鉴,这是宣泄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

b是违法的,是受刑罚处罚

c表明积极的自我暗示是调控情绪的好方法

d不可取,宣泄情绪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素质课程一等奖教学设计 价格变化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化的含义,并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评价 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学生学习目标的要点:1。知识目标: ◎了解商品价格和商品需求之间的一般规律。 ◎要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的影响。◎理解替代品和补充剂的含义。◎了解商品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分析商品价格的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能力。◎运用商品价格变化影响消费者需求的相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的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根据商品价格变化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 ◎能辩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变化,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三、学

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价格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四、教学方法: 讨论和探究教学法是主要方法。 -课程计划设计- 同学们,我们都在经济生活中,时刻感受着生活价格的变化。 1 的影响。不久前,学生们利用周末做了一份关于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学生们组成练习小组,或者参观大型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采取访谈、成绩单、问卷等形式。调查城市居民。基于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将向大家展示两个更具代表性的调查报告:(1)调查对象:超市员工物价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售的下降。(2)鸡蛋和海鲜销售增加。(3)大米、面条和蔬菜的销售变化不大。(4)特价期间销量增加。(2)调查对象:行人和物价上涨的影响:(文字记录) ①不能加油或吃肉。 (2)月支出增加,但必须购买食品,一些有价值商品的消费减少。(3)私家车使用量减少。 (4)用海鲜和鸡蛋代替猪肉,尽量用电器做饭。(5)随着价格的上涨减少商品的购买。⑥对生活影响不大。 通过以上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价格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一、价格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班的两个学生写、导演并表演了一个短片《在

《穿井得一人》教案

《穿井得一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寓言的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分析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3.学习寓言巧妙设计情节和寓意的方法。 4.学习不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道理,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分析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教学难点:学习寓言巧妙设计情节和寓意的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黑板上写“穿井得一人”。)同学们,你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好,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本,看一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二、快速阅读,疏通文意 1.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并小组合作疏通全文大意(如果有不会的字词请写到黑板上,我们一起来解决) 2.齐读全文,检测字音 3.请一位同学复述这则故事 通过这个环节疏通学生的字词 三、精妙的语言,巧妙的布局 (一)故事的起因 1.你觉得“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理解为丁氏的人)请你读一读丁氏的话,注意重音和语气。为什么这样读?(体会两者不同的心理) 丁氏的话应该很高兴,丁氏想强调的是“得” (理解为有闻而传者的人)请你读一读他说的话,注意重音和语气

传话的人想要传达出事情的惊奇,所以想强调的是“人” 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发现语言表达中不同的语气表达出来的意思不同,并能够意识到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产生了后面的情节。这也是作者在情节设计上精巧之处。(二)故事的发展 1..正因为这样的误会,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个误会怎么会闻之于宋君呢? 板书:闻——传——道(重读传和道) 2.你觉得国人会怎么“道”这件事?请想象一下国人说的话(用文言文) (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想象,补充情节,进一步了解当时宋国国人的特点。 3.假如当时有人质疑这件事,你觉得后面这个故事会怎么发展?(请用文言文来续写一下后面的故事) 通过选择学生几则不一样的后续结尾,并让作者自己说一说这样设计是为了表达怎样的寓意从而体会寓言故事中寓意与寓言情节紧密联系的妙处。 (三)结果 记录这则故事的人是怎样续写后面的情节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后来作者设计谁来揭示真相呢?(宋君)我们来看一看宋君的出场方式 比较:“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和“国人道之,宋君闻之”有什么不同? 解答:前者突出了“闻”。 (2)丁氏的回答: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我换成“得一人之使,非于井中得一人”好不好? 比较:“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得一人之使,非于井中得一人” 解答:前者再一次强调了误解的地方是“得一人”这三个字的理解上。再一次点明了语言理解的重要性。这里不仅仅希望学生能够体会倒装句式,还希望学生能够领会到倒装句式中所包含的情感内容。 三、深刻的寓意 1.读到此,你觉得作者希望通过这则故事阐明怎样的道理?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寻到的消息如此,不如不知道啊)这句话到底是对哪一

初一政治课教案中学政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

第十二课保护环境 一、教学要求与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环境及它所包括的内容,掌握什么是环境 问题及危害,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产生环保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环境问题及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行为目标:自觉保护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2、重点: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及危害。 3、难点:环境问题及危害 4、教法:讲解法、讨论法 5、教具:幻灯、胶片、小黑板 二、教学过程: ㈠、新课导入: 同学们,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它就像群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中的一叶扁舟,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那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你在地球上生活,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有花、草、水、树……空气清新……)这种环境会使你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心情愉快、精神抖擞、学习、工作、生活……信心十足),假如你所在的环境被废水、废气、废渣所污染,你的心情还会如此畅快吗?(不会)那么为了防止环境遭到破坏,我们应该怎么办?(保护环境) ㈡、讲授新课 第十二课保护环境(板书) 指名学生阅读本页一段文字: 师:为什么说保护自然环境,正是保护人类自身?因为整个地球都面临着:

一框:严重的环境问题(板书) ㈠.人与环境的关系(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思考: 1、什么是环境?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2、人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师举例说明) 师:不适当的索取资源会给环境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 ㈡.环境问题及危害(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出示图表: 人类活动与环境 该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略) 师:它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变革,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加之人类对环境保护的忽视,以致逐渐产生了环境问题,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1、环境问题(板书) ⑴、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这一图表告诉我们,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人类活动破坏了环境的自然协调的结果。

高中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因为本课时内容较为抽象,可能会让学生感觉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如何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感知民族精神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就成为一大难点。所以,设计通过媒体片段,将身边事带进课堂,从媒体片段中更直接地感知,同时通过挖掘身边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爱国并非抽象而是具体的。 【教材分析】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是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模块中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从整体上看,该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的整个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但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重点是在于将课本理论的东西用现实情境再现出来,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内涵 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教学案例】 汶川地震的视频,温总理的“多难兴邦”“断臂王子刘伟”“奥运会和字”;李卫“跪行高考路”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翻开课本77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讲授新课: 探究一 播放汶川地震视频,并让学生结合视频思考,谈谈对温总理那句“多难兴邦”的理解, 学生:略 教师归纳:灾难为什么能够兴邦,不是因为灾难本身可以兴邦,而是在灾难中所涌现出来的团结的民族精神力量推动着我们, 我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如98年水灾,03年非典,08年冰灾,还有地震,10年玉树泥石流,以及今年云南地震;在发生这些灾难的时候,我们特别能感受到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就是民族的精神;我们说灾难虽然是不幸的,但是灾难却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变,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 归纳: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提问:为什么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1)它植根于辉煌的传统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中,更彰显于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形成) (2)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作用) 过渡: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那中华民族精神有怎样的内涵呢,我们接下来看第二部分 探究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国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下面我们逐一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团结统一; 有人说:中国人一个人是一条龙,十个人是一条虫;同学们觉得这种说法对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很早就意识到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够生存和发展;而这种意识慢慢的上升为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无论在国家

【配套K12】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 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 ◎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 1 的影响。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 (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价格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②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③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④特价活动期间,销量增加。 (二)调查对象:行人、价格上涨的影响:(原话实录) ①加不起油,吃不起肉。 ②每月花费增多,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一些贵重商

穿井得一人教学案

穿井得一人教学案 审批教导处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2、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3、联系生活,防微杜渐。教学重点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教学难点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吕不韦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河南濮阳)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诵读,释义(1)分角色朗读:叙述、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2)朗读者说说三句的意思:丁氏:吾穿井得一人。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再朗读 (二)抓起因,明晓文脉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他们家为什幺挖井?溉汲、居。 (三)小结:丁家打了一口井,不必像以前那样专门有一个人去打水了,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 四、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一)合作探究:小组探究: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讨论后,请同学上黑板写出结论1、学生板书:丁氏:真相:闻而传之者:宋君:2、教师总结:①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知错能改。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二)依文解言:哪些关键词能体现他们的责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重点词:告、闻而道、对、国、使。

2018年秋初中政治公开课活动方案

2018年秋初中政治公开课活动方案 xxx学校文科组 为提高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 设,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熟练教学技能、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 学的质量。经研究,决定于2018年10月在我校八年级开展校级公开课活动。现 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抓好以质量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教师讲授“公开课”,组织教 师进行观摩学习,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及教师的 “传、帮、带”作用,让广大教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互学互助,共同成长,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校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公开课活动,加强教师间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促进 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参加范围 文科组小学部、初中部所有老师。 四、活动形式 1、个人、集体备课相结合,关注每一节课,帮助教师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2、教师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重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依托学科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策略,多人实践体验,深入研究。 3、开展示范课、优质课、研究课等教学观摩活动,让有经验的老师,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 4、教学研讨、经验总结、案例反思等。 四、活动过程 (一)前期准备 1、确定本次校本教研主题。 2、开展理论学习。进行讨论交流。

(二)前期准备 1、确定课题:八年级上《xxxxxx》 2、确定上课班级:八(1)班 上课老师:xxx 2、组内老师对本次课题进行讨论、修改 (二)前期准备 xxx 七年级磨课,课后全组议课。 (三)教学调研 全组随堂课调研。 10月18日下午第一节xxx 公开课。 五、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 2018年10月18日 1、主要内容:公开课展示活动。做好公开课活动的资料整理工作。 2、具体工作: (1)重点加强开展公开课活动。课后认真开展评课。 (2)加强活动资料整理工作。包括活动方案、教师教案、听课材料、评课材料、优秀课评选材料等。 六、活动要求 1、各年级组,各教师要切实重视本次活动,深入开展组内讨论和准备工作,认真选择、按时上报公开课课题及教学设计。 2、各位教师要认真作好准备,精心设计教案,课前同班教师共同研讨。 3、要求本组的教师要按时参加本组的听评课。 4、授课结束后,各组要开展扎实有效的评课活动。一方面要做好记录,另一方面要认真填写教学评价表,要求人人有发言,严禁走形式走过程,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2018年9月16日

高中思想政治《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课第一框政府的权力: 依法行使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一《政治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教材在第三课着重分析了我国的政府性质和主要职责,即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必须通过履行其职能来对人民负责。本课则以此为基础讲述了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以及依法行政的意义。所以,本课拟在分析视频《整顿扶贫资金》让学生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突破这一重难点:依法行政。为第二框题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作出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明确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理解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2、能力: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分析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会辩证的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正确运用权力可以造福社会,滥用权力可能滋 生腐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法治观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法行政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涉足社会较浅,特别是直接与政府的行政方式和方法接触相对较少。虽在初中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一些法律知识,在生活中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由于本课涉及了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法律知识,所以理解上会有些困难。 五、教学方法 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辅以讲授式和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去政府机关,调查政府行政的程序。 2、到市区街道找些小摊贩,了解城管人员执法的状况。 (二)、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政府依法行政,为民办事,对民负责的案例,并制作课件。 2、搜集郓城XX 中学校外小商贩影响交通的典型材料,制作课件。 七、课时安排: 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用十九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政府要依法行政。 1、掌握国家权力的政府公职人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滥用职权吗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及点评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

文武镇初级中学1215教学模式 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语文 课题:《穿井得一人》 主备教师:田应武 辅备、使用教师:何云华、倪希、赵学琼 备课时间:2016年11月25日 使用时间:第十四周(同课异构公开课)

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课题《穿井得一人》授课 时间 第十四周 主备田应武使用 教师 何云华、倪希、赵学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2.理解课文,积累溉、汲、居、及、国、道、于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续编或改编寓言,以加深对该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 教学 重点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编写和创作寓意。课件ppt 课时 1 教学设计 教与学互动设计 二次 备课一、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 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 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 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 国时代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郑人 买履》(《韩非子》)、《鹬蚌相争》(《战国策》)、《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二、新知探究 1.泛读课文,理解文意。(自学十分钟)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 文相关位置处。-------标注课文 溉汲:浇灌。溉,洗涤。汲,从下往上打水。 居:居住 及:到

高三政治公开课教案

高三政治公开课教案 高三政治公开教案 题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班级 高三(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教学使学生学会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材料、整合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先通过近几年,江苏考题对材料分析题的要求的分析,从中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分析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教学,使学生能从对材料分析题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一种对这种题型的理性化的感觉。 教学重点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 怎样去分析材料 学情分析 学生对此很难把握,这是学生的弱项 教学过程 材料题是高考必考题,它可以以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综合探究

题的形式出现,本主要探讨材料题的解题技巧。 一、怎样把握材料 1、审题时先审设问后审材料。 审设问可以节约时间,阅读材料时有针对性,可以提高效率。 2、材料划分为明确的层次,每层都相对应运用相关的常识。 一种是可以直接把材料划分为明确的层次,每层都相对应运用相关的常识,如2006年38题材料一。对于这种材料学生可以从标点符号上,就能明确划分。 例题:(2006年江苏政治卷38题) 材料一:自禽流感发生以,我国政府启动了整体防控体系,采取免疫、监测、发现、扑杀等对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并批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用禽流感疫苗进入临床研究。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并与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禽流感防控国际筹资大会,认真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我国国家职能的? ①我国应对禽流感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在国际社会履行防控禽流感的大国责任,体现了国家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 3、要从材料中分析概括出几层意思,然后运用有关常识分析。 另一种是从材料中分析概括出几层意思,然后运用有关常识分析,这有难度,对材料分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2006年江苏38题材料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4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 江西省赣州中学邱显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居、及、闻、道、对、若”等重点词语,学会调整语序,通顺地翻译句子,理解文章内容。 2.多角度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讹传以及如何避免?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将老师提供的信息整合成一句《吕氏春秋》的简介。 2.自由读,指名读,学生互评,纠正读音和停顿。 3.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理解文意。 (1)运用“组词、联系所学、辨析比较”等方法理解“溉、汲、居、及、闻、道、对、若、国”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指导学生合理调整语序,翻译“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使之通顺。 (3)全文翻译,整体把握文章意思。 4.按现代文的结构,将原文分成若干段落,并说说理由。 (1)起因:“宋之丁氏……常一人居外。” (2)经过:“及其家穿井……闻之于宋君。” (3)结果:“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寓意:“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根据老师提供的四个角度,结合具体内容,探究寓意。

(1)丁氏: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2)闻而传之者: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3)国人: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4)宋君: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6.联系实际问题,加深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播放新闻调查视频《打针西瓜》,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 7.小结。 古人云“谣言止于智者”,意为任何谣言在善于思考的人面前都会被揭穿及无视。对于一个聪明的人来说,当听闻一句言论,如果能够静下心去理清来龙去脉,思考言论背后的真相,那再高明的谣言也一定会有漏洞。而谣言最爱的,自然是那些不经思考就随意相信谣言的人,而更可怕的是,当一堆没有思考习惯的“愚者”在一起的时候,谣言的杀伤力,绝不比任何武器弹药差。 8.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初中历史《1北宋的政治(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 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

北宋政治的特点 教学难点 加强中央集权的指施和硬响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大宋豪情》,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时期的金戈铁马,了解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和民族关系发展的时期。 师:告别了统一繁盛的隋唐时期,我们即将进入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三次大分裂的时期——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在这段时期里,有一个最闪耀光芒的朝代,他就是宋朝。你了解宋朝吗?你眼中的宋朝又是怎样的一个王朝呢?由此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学习新课 一、北宋的建立(课件和板书展示) 1、首先让学生了解宋朝的概况,然后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视频和教

材上的内容,大家是否知道宋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 学生回答后,播放观看视频《黄袍加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了解北宋建立的特点:将领兵变夺权 2、教师课件展示《北宋形势图》,让学生分析北宋是否完 成了全国的统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形势图后回答北宋在历史上 的影响, 3、探究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 907 年唐朝灭亡到960 年宋朝建立,在短短的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原政权几易其主,这反映了什么本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 问题呢? 教师出示宋太祖与赵普的对话,从对话中引导学生寻找答案 过渡:赵匡胤通过兵变这种手段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那么当上皇帝的赵匡胤会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政权?由此导入下一子目。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课件和板书展示)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7)》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二、【课前预习】 结合评测联系进行课前预习,把握预设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唇齿相依》 思考回答:1、唇齿是什么样的联系?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的城门和池鱼是怎么联系上的? 3、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 学生活动:(小组回答) 简单总结,得出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周围其他的事物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讲授新课: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联系呢?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把它找出来。 (1)联系的含义 学生活动:谈一谈我们身边有哪些联系?能否找到一事物和周围的事物没有联系的呢? 在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联系以后,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探讨联系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咱们先简单把这一框浏览一下,看看课本中总共讲到了联系的几个特点?课前咱们也已经把学案发到了每个同学的手中,并且根据联系的特点把同学们分成了三组,下面咱们就由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展示自己的讨论研究成果。 (2)联系的特点: 1、普遍性 (学生使用的素材) 材料一:图片:工农业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材料二:《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 年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材料三:《原理与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①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进行总结提问: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那么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 引导思考:美国大西洋彼岸的一块石头和××同学有没有联系?

穿井得一人 省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理解文意。 2、分析寓言的情节,多角度灵活地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在实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改写古代寓 言故事,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2学情分析 其一,这是学生升入七年级后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寓言这一文学体裁。虽然许多同学在以前读过不少的寓言,并熟练地讲述出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多数同学只停 留在直观的感受上,缺少自己的情感体验,把寓言读“死”了,失去了寓言的“言外 之意”。为改善这一现状而特意编入第24课《寓言四则》,我揣摩应该是人教版(2 016年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的编者的意图。因为这恰好也符合第六单元的单元目标,“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那么,通过前两则伊索 寓言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阅 读寓言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 对第三则古代寓言故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寓言这一文学体裁。 其二,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可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种种真伪莫辨的信息时,会缺乏 深入思考,甚至轻信流言,以讹传讹。而这则《穿井得一人》古老的寓言故事,会对 他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会帮助他们秉持审慎的态度 对待传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三,学生虽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了五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 但平时繁多而枯燥的文言语汇的识记,学生会提不起兴致,文言底子薄的学生甚至 自信心不足。因此,这节课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并互评,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文言的 兴趣,树立学习文言文的自信。 3重点难点 1、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并互评。 2、引导学生对“穿井得一人”这句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进行重点研读。 3、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高中思想政治《政府:国家行政机关(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思想政治② 必修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1 课时政府:国家权力机关

课题: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 1课时政府:国家行政机关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分析】 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2.5 规定的“列举生活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的要求。本标准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学习并理解 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职能;并结合日常生活,体会自己与政府的关系与联系,体会到我国政府正在建设的服务型政府,正确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包括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政府的主要职能、便民利民的政府三个目题,第一目题是情景导入,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形象而直观地表现出政府的四种基本职能。然后提出三个探究性的问题来统领整框内容。第二目题是情景分析,以正文形式呈现,中间穿插图片,具体分析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第三目是情景回归,是对所学内容的提炼和升华,指出学习本框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到政府要建设便民利民的政府,二是公民要相信政府、支持政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 督政府的行为。 教学重点: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教学难点: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正确处理公民与政府关系。

【学情分析】 在前面政治生活学习知识基础上,学生对于政府的工作,还是比较熟悉的,学生掌握的政府职能的案例较多,这是本节课学生课程资源。但是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于政府的负面信息过多,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全面了解我们的政府,如何正确处理与政府关系,如何树立社会主义制度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是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突破重难点的地方。 ●教学目标分析 1.学生通过课下调查学生课下调查济南市政府基本信息(位置、部门设置、性质、市长、市委书记)和近几年济南市政府工作。对近几年济南市政府工作调查,我们总结济南市近几年变化,作为济南市民的我们树立热爱济南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社会主义制度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我们能感受到济南市政府为我们提供的服务和管理,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有助于我们相信济南市政府,理解并支持济南市政府工作,能正确处理好市民与济南市政府的关系。我们总结济南市近几年变化,作为济南市民的我们树立热爱济南的自豪感,树立对济南市政府的价值认同。 2.学生通过分析了解“济南市政府”既给我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又为我们进行管理;济南市政府近几年“交通”“环境”等方面既取得较大进

政治公开课评课

政治备课组对王建成老师公开课评课总结 王建成老师担任本学期公开课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是《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在九江三中的两位政治教师的参与下,对王建成老师公开课进行了评课,评课内容总结如下: 纵观整个教学环节和过程,教师基本上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寻求知识、获取知识,以及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设计注意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并且能熟练、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使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本课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做到传授知识与情感教育并重,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整个授课过程既有教师的点拨引导和评价总结,又学生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既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又有生生之间讨论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践行了新课改理念。本节课采用了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顺畅,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 该节课的教学环节完整,设计比较合理,能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能做到语言流畅,教态自然,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学生回答完问题有一个言简意赅的评价,体现鼓励、表扬的艺术。上课时,能始终面带微笑和同学交流,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准备充分,情景探究和问题设计贴近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一定的思想教育

意义。增加了课外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从政治学科角度加以分析。知识点的的过渡自然,并能通过问题设计和探讨活动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是灌输式的让学生接受知识,是和学生共同探讨,由学生经过课堂情感体验或案例分析,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但是本课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自主学习和探究未能充分展开、时间稍稍紧张,另有学生在课堂参与活动中并不积极,课堂的实效性、趣味性有待提高,板书设计应更合理化等。

初中政治优质课评价标准要点及得分表

2009年政治优质课评价标准要点及得分表(85分) 一、教学目标(10分)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机融合。 2、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并用正确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教学过程(20分) 1、教学内容充实、准确,教材处理得当,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统一。 2、课堂整体结构严谨合理,教学环节清晰,教学节奏适当,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3、选材典型、新颖,关注热点,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材料处理得当,说服力强。 4、难易适度,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6、教学氛围宽松和谐,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生生之间友好合作。 三、教师教学行为(20分) 1、合理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学生个体因材施教。 3、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重视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4、注重学法指导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学生学习行为(15分 ) 1、学习习惯良好,能有效地倾听、表达、思考和质疑。 2、参与面广,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3、善于探究与合作,主动感知、体验,情感得到熏陶。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五、教师素养(10分) 1、教育理念新,学科理论素养高,知识丰富。 2、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表达流畅、准确、规范。 3、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具有爱心和耐心。 4、组织和应变能力强,能有效调控课堂教学局面。 六、教学效果(10分) 1、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各层次的学生均学有所得,教学参与度高。 2、时间利用有效,学生知、情、意、行得到发展,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思想政治课公开课教案

思想政治课公开课教案 上步中学张素华 课题:自觉磨砺意志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觉磨砺意志品质而成功、成才的典型事例。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对照磨砺意志方法,检查自己意志薄弱的表现,培养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的习惯。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树立明确目标、初步学会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 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具有坚强意志、顽强毅力而成功的典型人物,培养学生敬佩感情和仿效的愿望。 通过学习培养坚强意志的方法,提高克服困难而磨砺意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是有意义的事,提高理性的自控力。 教学重点: 培养坚强意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中意志培养与目标计 划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机、投影片(“愚公移山”、“知识结构 提纲”)、古文《愚公移山》(学生预习) 教学方法:对照联系、启发归纳、电教配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一课学习了《意志—成功的利 剑》,知道了意志是战胜困难、克服弱点、完成学业、 取得事业成功的一把利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一种优良品质。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框《自觉 磨砺意志》。(P82) (板书) 自觉磨砺意志 (提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砺”是什么?什么是 “磨砺”?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砺”是粗磨刀石。“磨 砺”在这里是指锻炼、培养。 (导读)请同学们阅读第二段回答:美国心理学 家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个别回答后全班朗读):“人们能否取得事 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与人的智力或客观环境,而是取决与是否有坚强的意志。” (提问)既然意志对人们的事业成功那样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呢? (学生回答四点:黑体字小标题) 回答正确,下边让我们逐一对照学习这四个方面 内容。 (板书)一、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 (四人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检查:在我们班 同学中或自己思想上认为是“小事”而影响了学习进步的事例。 (学生讨论归纳):①贪睡懒觉而迟到;②上课 随意讲话;③抄袭同学作业;④假日沉迷于打电 子游戏机;⑤不按时做作业、能拖就拖┄┄ 世界上的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意志 品质的培养也是这样。倘若认为小事微不足道,不从小事情去培养意志力,而是希望有朝一日在大事上表现出坚强意志来,那只能是幻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意志不仅从小事 做起,而且要从现在开始。我们每日每时、事事处处都有锻炼意志的机会。例如你下定决心依时起床就决不会迟到,不完成作业就决不去玩等,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养成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克制等习惯,战胜惰性和自我宽恕的脆弱心理,就能磨砺出坚强的意志来。 (放投影片《愚公移山》) (提问)从愚公移山故事中,我们应学习老愚 公的什么优秀品质? (学生回答)说明老愚公对工作目标专一、坚 持不懈的优秀品质。 对,大凡获得成功的人,是多年如一日、专心 致志、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人。但是,除了目标专一之外,还需要有恒心,做到持之以恒。 (板书)二、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提问)同学们,在你们过去有没有发生过因 缺乏恒心而半途而废的事?为什么? (学生众答)有。小学时学写毛笔字、学弹琴、 学画画、学下象棋…… 由于没有持之以恒,结果中途放弃了。 (导读) 同学们,俄罗斯的著名作家列·托尔斯 泰为什么青年时从沉湎于奢华、荒废学业、甚至留过级,而能一跃成为伟大的作家?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