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成语中的使动用法|含有意动用法的成语

成语中的使动用法|含有意动用法的成语

成语中的使动用法|含有意动用法的成语
成语中的使动用法|含有意动用法的成语

成语中的使动用法

汗牛充栋——汗名词作使动词,使牛累得出汗。例“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袁枚《黄生借书说》)

生死肉骨——肉名词作使动词,使长肉。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复生。例“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闭月羞花——闭、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躲藏,使羞惭。例“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

沉鱼落雁——沉、落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沉入水底,使降落沙洲。例“他二人长的一个是沉鱼落雁之容,一个是闭月羞花之貌。”(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飞沙走石——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飞,使飞扬;走,使滚动。例“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来。安形容词作使动词,使之安定。例“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威武不屈——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屈服。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悦近来远——悦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悦服。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归。例“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韩非子?难三》)

一鸣惊人——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惊。例“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安邦定国——安、定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安定、巩固。例“我本是安邦定国李存孝,今日个太平不用旧将军。”(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

大快人心——快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痛快。例“若果有激浊扬清之当道,则乘是狱之起,并其监生而黜之,是为大快人心者矣。”(清?全祖望《移诘宁守魏某帖子》)

殚精竭虑——殚、竭形容词作使动词,使耗尽、用尽。例“于是居肆子弟皆踊跃登来,殚精竭虑,以求推陈出新之法。”(清?杨宜治《俄程日记》卷下)

丰衣足食——丰、足形容词作使动词,使丰富、充足。例“堂头官人,丰衣

足食,所住无不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

富国强兵——富、强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富足、强大。例“故治国者,其专力也,以富国强兵也。”(《商君书?壹言》)光宗耀祖——光、耀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光彩、荣耀。例“儿子管他,也为的是光宗耀祖。”

洁身自好——洁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纯洁。例“归洁其身而已矣。”(《孟子?万章上》)

劳师袭远——劳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劳累、疲劳。例“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强干弱枝——强、弱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树干强壮,使枝叶柔弱。例“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也,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赏心悦目——悦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愉快。例“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深根固本——深、固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深、固。例“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权不外授,威不下黩,所以杜其萌际,深根固本,传之百世。”(《晋书?

文苑传?伏滔》)

完璧归赵——完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完好。例“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惊天动地惊天地,泣鬼神

两种用法成语

70个成语的两种语境用法归纳 1、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例1、这女子容貌娇好,秀色可餐,到哪里都犹如众星捧月一样地被男人宠爱着。 例2、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2、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例1、就在那次交谈中,他亲身感受到了诗人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 例2、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3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

长篇大论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例1、他才思敏捷,一眨眼就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千字的文章。 例2、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4、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例1、一时管弦嘈杂,钏动钗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直到九点多钟,方才散席。 例2、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5、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

之间勾勾搭搭。 例1、他们两个眉来眼去,早就好上了。 例2、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早已眉来眼去,暗中交通。 6、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例1、面对剑拔弩张的阵势,他处之泰然,没有显露出任何惊慌之色。 例2、对这么严重的问题,有的同志还处之泰然,不以为意,我们有提醒这些同志引起注意的必要。 7、鬼斧神工:像是鬼神所为。形容建筑、雕刻技艺精湛高明,几乎不为人力所及。也形容山石的奇形怪状,凌然峭立。 例1、全县都有石刻古迹,我们看了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 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让……做丞相)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例如: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发怒) “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势力削弱) (四)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②孟尝君客我。(把……当作客人) 区分“使动”“意动”实践操练 下列各句中均有活用的词,或“意动”,或“使动”,请你分别指出。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一、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二、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 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泣:使……悲泣。 例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2、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 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 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 用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文言文专题——使动用法 知识指津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停止(使愚公止)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乱:使……扰乱劳:使……劳累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苦:使……痛苦。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实践训练:

成语用法归类

成语用法归类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神采奕奕眉飞色舞昂首挺胸惊慌失措漫不经心垂头丧气没精打采炯炯有神愁眉苦脸大惊失色【描写人物品质的词】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坚强不屈赤胆忠心不屈不挠忠贞不渝誓死不二肝胆相照克己奉公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见利忘义 豁达大度兢兢业业卖国求荣恬不知耻贪生怕死威武不屈舍生忘死永垂不朽顶天立地厚颜无耻 【描写学习的词】学无止境学而不厌废寝忘食争分夺秒不甘示弱全力以赴真才实学孜孜不倦力争上游学不倦笨鸟先飞披荆斩棘不学无术闻鸡起舞勤学问自强不息发愤图强只争朝夕【描写谦虚的词】不骄不躁大智若愚谨言慎行功成不居戒骄戒躁洗耳恭听虚怀若谷自知之明 【描写骄傲的词】班门弄斧孤芳自赏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目中无人恃才傲物妄自尊大自鸣自得自我沉醉自命不凡忘乎所以 唯我独尊自高自大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安心猿意马心慌意乱七上八下心急如焚 【描写人的语言的词】口若悬河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谈笑风生高谈阔论豪言壮语夸夸其谈花言巧语 【描写人物容貌体态的词】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出水芙蓉明眸皓齿心慈面善老态龙钟面黄肌瘦美如冠玉张牙舞爪虎背熊腰

绰约多姿倾国倾城愁眉苦脸如花似玉其貌不扬国色天香清玉洁容光焕发蓬头垢面鹤发童颜眉清目秀和蔼可亲雍容华贵文质彬彬威风凛凛落落大方弱不禁风大腹便便瘦骨嶙峋 【描写说的词】直言不讳无所顾忌拐弯抹角真心诚意喋喋不休娓娓动听故弄玄虚慢条斯理绘声绘色侃侃而谈含糊其辞对答如流滔滔不绝唠唠叨叨自圆其说虚情假意推心置腹旁敲侧击振振有词肆无忌惮大言不惭闲言碎语 【描写兴奋的词】眉开眼笑捧腹大笑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喜上眉梢如获至宝喜笑颜开相视而笑喜从天降谈笑风生笑脸可掬兴高采烈 描写友情的词】亲密无间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情同手足促膝谈心志同道合情深似海风雨同舟拔刀相助荣辱与共海誓山盟同甘共苦关怀备至盛情款待心心相印 【描写花的词】万紫千红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姹紫嫣红春花秋月花红柳绿百花争艳遍地开花过时黄花花团锦簇化枝招展锦上添花火树银花明日黄花奇花异草 【含有云的词】云雾迷蒙九霄云外腾云驾雾壮志凌云孤云野鹤风云变幻风起云涌行云流水烘云托月过眼烟云烟消云散风卷残云彤云密布浮云蔽日朝云暮雨 【含有雨的词】大雨倾盆血雨腥风风雨交加满城风雨风调雨顺滂沱大雨枪林弹雨春风化雨风雨同舟风雨飘摇风雨无阻斜风细雨和风细雨狂风暴雨未雨绸缪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不能概括所有情况。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优势也可活用为动词甚至是使动词。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之止(使愚公止) 例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二、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成语中的使动用法

成语中的使动用法 汗牛充栋——汗:名词作使动词,使牛累得出汗。例“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袁枚《黄生借书说》) 生死肉骨——肉:名词作使动词,使长肉。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复生。例“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闭月羞花——闭、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躲藏,使羞惭。例“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 沉鱼落雁——沉、落: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沉入水底,使降落沙洲。例“他二人长的一个是沉鱼落雁之容,一个是闭月羞花之貌。”(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飞沙走石——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飞,使飞扬;走,使滚动。例“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来。安:形容词作使动词,使之安定。例“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威武不屈——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屈服。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悦近来远——悦: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悦服。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归。例“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韩非子?难三》) 一鸣惊人——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惊。例“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安邦定国——安、定: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安定、巩固。例“我本是安邦定国李存孝,今日个太平不用旧将军。”(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 大快人心——快: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痛快。例“若果有激浊扬清之当道,则乘是狱之起,并其监生而黜之,是为大快人心者矣。”(清?全祖望《移诘宁守魏某帖子》) 殚精竭虑——殚、竭:形容词作使动词,使耗尽、用尽。例“于是居肆子弟皆踊跃登来,殚精竭虑,以求推陈出新之法。”(清?杨宜治《俄程日记》卷下) 丰衣足食——丰、足:形容词作使动词,使丰富、充足。例“堂头官人,丰衣足食,所住无不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 富国强兵——富、强: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富足、强大。例“故治国者,其专力也,以富国强兵也。”(《商君书?壹言》) 光宗耀祖——光、耀: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光彩、荣耀。例“儿子管他,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 洁身自好——洁: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纯洁。例“归洁其身而已矣。”(《孟子?万章上》)劳师袭远——劳: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劳累、疲劳。例“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强干弱枝——强、弱: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树干强壮,使枝叶柔弱。例“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也,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赏心悦目——悦: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愉快。例“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鲁迅《故事新编?采薇》)深根固本——深、固: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深、固。例“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权不外授,威不下黩,所以杜其萌际,深根固本,传之百世。”(《晋书?文苑传?伏滔》) 完璧归赵——完: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完好。例“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

古文中的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

古文中的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 主备人:李军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例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例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 亲:以…为亲子:以…为子(两者都指前者)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例3: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羞之”,即:“以之为羞”(觉得这件事让人感

到羞耻) 例4:世果群怪聚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怪: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怪”后省略“韩愈”即“以韩愈为怪”(认为韩愈这个人很怪异) 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不能概括所有情况。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优势也可活用为动词甚至是使动词。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名词做状语 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词类活用中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而言,名词在现代汉语中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主谓短语作主语,或者是放在动词的后面构成动宾短语,作动词谓语的宾语,而状语一般由形容词、副词充当。但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学案博苑 2011-12-16 0629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之止(使愚公止)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1: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二、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词比较少见。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凄、寒:使神骨凄寒。 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1.语义区别】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和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也就是说,它阐明的是“使宾语怎样”的意思,是以动宾词组的形式表达兼语词组的内容。】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动词数词的使动 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1.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跟了“郑”,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臣”。秦朝当政的时候,项伯和我一起出游,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所以现在有急事,他就过来告诉我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记·陈涉世家》 “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fènhuì愤怒 ④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惊:使……惊吓。(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阙:使……(土地)亏损。(使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2.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柳宗元《捕蛇者说》“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 ②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晋灵公不君》“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晋侯让赵盾饮酒)

成语用法指导.

成语用法指导 例四:他俩50年前是好朋友,没想到半个世纪以后在他乡萍水相逢。修改:删除前面的“全身” 例二: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分析: 成语“遍体鳞伤”意为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例三:想不到祖父变化这么大,满头白发,老气横秋,连走路都很困难了。” 分析: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逃之夭夭”是逃跑的诙谐说法,最早见于《诗经•周南•桃夭》一诗中“桃之夭夭(意思是桃树长得枝叶茂盛)”一句,后以“桃”谐音为“逃”。“师心自用”意思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用在该句和语境不合。例一: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分析:“摊前若市”是模仿成语“门庭若市”活用而来。“旗开得胜”指一出兵就取得胜利,与“三天三夜”矛盾。其中有一些或只能用于男性,或只能用于女性,或共用于两

性;还有一些,只用于形容年经人的,也有一些只用于修饰限制中老年人。 高考考查过的这类成语有灯红酒绿(1992年)、想入非非(1995年)、左右逢源(2000年), 其它的还有粉墨登场、按部就班、顾影自怜、暗送秋波、冷若冰霜、冷眼旁观、难分难解、谦谦君子、沙里淘金、四平八稳、滥竽充数、一波三折、标新立异、八面玲珑、安之若素等。例四: 王明见到李老师,说:“李老师,我不耻下问,请教你一个问题,好吗?” 分析: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用于人,不用于己。照此看来,作者仿照的“唯你是问”只能翻译成“拿问你”,这从语法上无论无何是讲不通的。 如: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青梅竹马,形影不离。(1995年全国卷) 这类成语还有很多,如果不加以辨别,就会误用。成语的感情色彩辨析 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方面,其中贬词褒用是测试的重点,十年高考中出现了不少。 分析:“数不胜数”是数量太多无法计算之意,而一个

成语俗语(释义及用法)

北京中考成语俗语使用复习资料 一、考试说明中成语、俗语的标准解释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俗语部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被冻结成三尺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就可以造成的。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注意:该俗语既可以形容好的东西,也可以形容坏的东西。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入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临险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也比喻不进行认真的实践就不可能得到真知。 【吃一堑,长一智】堑:壕沟,比喻挫折。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分智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比寸长,但用在比尺更长的地方则显得短;寸比尺短,但用在比寸更短的地方则显得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也作“尺短寸长”或“寸长尺短”。 【初生牛犊不怕虎】犊:小牛。刚出生的小牛不惧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无所畏惧,敢闯敢拼。 注意:此俗语含褒义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知道报答,知恩报恩,受人一点恩惠,就要加倍报答。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难办的事情,有心人是一定能办到的。指成事在人,只要专心一致,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书到用时方恨少】方:才。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意思就是有些知识,需要用的时候用不上,因为当初没学好。教育我们应该牢固掌握知识,在必要的时候,就不会茫然失措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比喻过去的历史可以成为今天做事的参考。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玉不琢不成器】比喻人要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和教育,才能成为人才。 【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而看不到泰山。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注意:该俗语含贬义 2.成语部分 安然无恙:形容人或物平安无事,没有遭受到任何损害。安然:平安;恙:疾病。 注意:安然无恙是一点损害都没有,有一点的小伤也不能叫“无恙”。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办坏了。 注意:该成语为贬义 跋山涉水:翻越山岭,趟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跋:在山上行走;涉:从水上经过,渡。 百看不厌: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狂妄无知,有是也做自谦词。班:巧匠鲁班。 注意:该成语既可以作贬义,也可以做谦辞(说自己)用 搬弄是非: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搬弄:挑拨。 注意:该成语为贬义 变本加厉:形容情况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本:原来;厉:猛烈。 注意:作贬义用,注意“厉”的写法 变幻莫测:变化多端,无法揣测。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注意:一定是“无法揣测”的变幻,那种能够预知的变化不可以用这个词。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匠心:巧妙的心思。 注意:用于人的创造,特别是艺术性创造,而不能用于自然景观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形容虚心请教。耻,耻辱。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药:用药治疗。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一)不及物动词使动: 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例句: A. 1. 庄公寤生,惊姜氏。惊:使……吃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亡:使……灭亡。 3. 阙秦以利晋。阙:使……(土地)亏损。 4.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 5. 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 6. 可烧而走之。走:使……跑。 7. 止血灵。止:使……停止。

1. (沛公)从百余骑。从:zòng使……跟随。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食:sì使……吃。见:xiàn使……现。 3.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败:使……打败仗。 4.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华之杀羊食七》 惊心动魄:生死肉骨:滴水穿石:惊世骇俗: 惊天动地:山有小口,才通人: (二)形容词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句: 1. 富国强兵: 2. 强兵足食:

3. 丰衣足食:丰、足:使……丰足。 4. 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 5. 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 6. 良药苦口利于病:苦:使……苦。 7.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怀:使……怀念。 安老怀少:安:使……安逸。 8.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尊贵。 9.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稳固。 10.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受苦、受累、受穷。(三)名词使动用法:(少见) 名词先用如动词,再使宾语具有此行为。 例:A. 1. 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成语的用法及举例

常用成语的用法及举例 高考例题:(1992----2001年) 1.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正例:象牙雕刻的人物花鸟,生动活泼,巧夺天工。 误例: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92年高考题) 2.耳濡(rú)目染: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后,无形中受到影响。 正例:虽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92年高考题) 误例:他常年生活在农村,耳濡目染了许多农村的风土人情,此后在讲起这些事来便滔滔不绝了。(应为“耳闻目睹”) 3.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娱乐场所或都市夜晚的繁华景象。 正例: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92年高考题) 有些领导干部整天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完全不把人民放在心上。 4.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物。 正例: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92年高考题) 误例:当今环境污染极其严重,能沾得上“绿色”边的植物已是凤毛麟角。 5.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褒义词。 正例: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 (93年高考题) 误例:他嫉妒心极强,只要谁在某外方面超过了他,他便苦心孤诣地使用手段,直到把那个人搞垮为止。 6.差强(chāqiáng)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正例: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还差强人意。 误例:我本来就对那里不熟悉,你偏让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93年高考题) 7.不刊之论:比喻不可改动的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正例: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93年高考题) 误例:这篇文章内容粗俗,只有华丽的辞藻,竟然在报刊上发表,简直是不刊之论。 8.忍俊不禁(jīn):忍不住笑。

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那就是意动关系,在文言词法中叫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古汉语的词类活用一种,一个词加上一个宾语,在意义上是“认为(宾语)是……”“把(宾语)当作……”“以为(宾语)是……”的意思,这里的“认为,以为”就是意动,是根据意思加上去的。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 如“王欲将孙膑”中的“将”就是“把(孙膑)作为将军”之意。 又如:“先天下之忧”中的“先”即是“把(天下之忧)当作最重要的”。 又如,“以其小,劣之”中的“劣”即为“(因为它小,所以)认为(它)很劣”。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但是动词本身有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句子中的两个“小”都是形容词而且都带了宾语,意思是“认为…小”了,全句的意思是:"孔子登上东山以后,鲁国就在自己的脚下,就像鲁国变小了一样,登上泰山以后,天下就在自己的脚下,天下如同变一样。“鲁”“天下”都是客观存在,是主观上认为事物发生了变化。公式:常用的是“以……为……”,或者用:认为(觉得)十宾语十意动词,也可以翻译成把(对)十其语十当作(感到)十意动词。

因为意动用法是一种主观上的意念,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常会出现意动用法。常见的词有:"怪""羞""耻"等,如"孟尝君怪之",这个"怪"就是"对……感到奇怪"的意思,简单说就是"以之为怪"。 再看一个例子,韩愈的狮说》里有这样一句话"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这里的"耻"是"认为(觉得)……羞耻"的意思。最后举一个名词的例子韩愈的《师谢里有"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的句子,这里的"师"是名词作意动用,意为"把……作老师"。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 一般说来,使动用法大多表现为客观行为,意动用法大多表现为主观意念。古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较多,名词作使动用法的较少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大多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少数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一般不作意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指主语所代表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以及数词的使动用法。以下各举一例: 尔欲吾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 强本而节用,则不能贫。(《荀子·天论》)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于它的宾语含有“认为”,“以为”的意思。这种用法仅限于形容词和某些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它们本不带宾语,带了宾语,并具有“认为”,“以为”意义,即是意动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在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例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四》) ▼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人或事物看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古文中的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2021年40个常用成语的两种用法归纳

40个常用成语的两种用法归纳 1、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例1、这女子容貌娇好,秀色可餐,到哪里都犹如众星捧月一样地被男人宠爱着。 例2、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2、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例1、就在那次交谈中,他亲身 ___到了诗人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 例2、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3、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例1、他才思敏捷,一眨眼就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千字的文章。 例2、这个贫困县的三个 ___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4、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例1、一时管弦嘈杂,钏动钗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直到九点多钟,方才散席。 例2、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5、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例1、他们两个眉来眼去,早就好上了。 例2、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早已眉来眼去,暗中交通。 6、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例1、面对剑拔弩张的阵势,他处之泰然,没有显露出任何惊慌之色。 例2、对这么严重的问题,有的同志还处之泰然,不以为意,我们有提醒这些同志引起注意的必要。 7、鬼斧神工:像是鬼神所为。形容建筑、雕刻技艺精湛高明,几乎不为人力所及。也形容山石的奇形怪状,凌然峭立。 例1、全县都有石刻古迹,我们看了宝顶山和北山两处。作为艺术品真是鬼斧神工, ___。 例2、黄山的怪峰奇石,形态千变万化,无怪乎人们要叹为鬼斧神工了。 8、左右逢源: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为人处世圆滑。 例1、如果生活丰富,知识广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懂一点,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在学习中,有的同学问“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没有改变词的词性,为什么也称为活用了。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又是“意动用法”呢? 现在网络上或者高中语文复习的参考书上有很多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解释。然而,同学们看了之后,总是不能理解掌握。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些解释往往都是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语法作用上来说的,没能抓住最根本的东西。 其实,“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对词语活用的术语性称谓。在学习时,只要搞清楚什么是“使动”,什么是“意动”,也就搞清楚了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了。 先说使动。使动,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而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他做作业。”“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下面是一些动词使动用法活用的典型例句。 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4、序八州而朝同列。(同上) 例句中“来”“归”“斗”“朝”的常态义分别是“到来”“回去”“争斗”“朝拜”义,均是不及物的动词,都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性质的改变,翻译时要译为“使……到来”“使……回去”“使……争斗”“使……朝拜”的形式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它们都是

特殊用法类成语总结,千万不要在做题时踩雷

特殊用法类成语总结,千万不要在做题时踩雷 一、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的成语 1.吹灰之力:比喻极微小的力量。 2.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的差异,都同等对待。 3.等闲视之:把事情看得很普通平常,不加重视,毫不在意。 4.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5.尽如人意: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6.灵丹妙药:指灵验有效的仙丹,非常灵验能治百病的奇药。也指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好办法。 7.鹿死谁手:鹿落入谁的手中,比喻天下为谁所得,后多比喻在争夺或竞争中不知谁能最后获胜。 8.青红皂白:比喻事情的是非、情由。 9.善罢甘休:心甘情愿地罢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10.视为儿戏: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同“视同儿戏”。 11.天高地厚:像天那样高,像地那样厚;比喻恩情极为深厚,也比喻世事的艰难、复杂。 12.同日而语:把水平不同的人或物同时放在一起讨论,即相提并论。 13.万应灵丹:能医治百病的灵验有效的药。比喻能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多用于否定句。 14.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15.望其项背:赶得上或比得上。 16.无时无刻:没有时刻。常用为“无时无刻不”,表示“每时每刻都”。 17.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18.一蹴而就:指一抬脚便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成功。 19.一概而论:指对事物或问题不做具体分析,不加区别,用同一个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二、不能带宾语的成语 1.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2.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3.不闻不问: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4.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5.蚕食鲸吞:像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像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6.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7.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 8.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 9.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10.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11.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容易受到影响。 12.耳闻目睹: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13.发扬光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14.和盘托出:比喻全部说出或拿出来,没有保留。 15.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16.虎视眈眈: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17.浑然不觉:完全没有觉察到。 18.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 19.斤斤计较: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20.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21.精打细算: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22.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 23.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