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外音乐教育

国外音乐教育

国外音乐教育
国外音乐教育

首页课程与教材教学探索评价研究教学资源教师发展艺术博客艺术论坛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艺术课程网 >> 课程与教材 >> 艺术理论研讨 >> 文章正文

国外音乐教育

作者:杨立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764 更新时间:2005-12-9

4.使学生分为两组,做相隔一小节的卡农形式演奏,这是使学生进入多声部音乐的最好途径。 5.一部分学生按照前面的练习边唱边做声势,另一部分学生演奏旋律,并加入低音琴的

固定音型伴奏。

奥尔夫体系在教学中十分重视边唱边奏的练习,特别是对于担任伴奏声部的学生,唱和奏

是两个不同的声部,对于训练多向性思维、掌握声部的协调配合具有重要意义。

(四)回旋曲式结构

1.教师告诉学生刚才我们练习的是一首诙谐曲,现在我们要用它来作为回旋曲的主题,

我们共同创作回旋曲。经过师生的讨论,确定标题为《动物园回旋曲》。这是在前面各种练习

的准备之后,学习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2.根据学生讨论的各个插入部分的内容,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回旋曲式的结构图式。

教师说明,插入部分可以仅用打击乐器表演。

3.学生分为四组,各承担一个插入部分的音乐创作。各组学生积极讨论选择何种乐器和

演奏形式,并进行尝试。

4.各组练习之后,分别表演各插入的部分。这是即兴创作的集体表演活动。由于各组的

创作只须有一个目标,完成一个角色,仅用打击乐器,这都使学生容易操作和掌握。通过有兴

趣的即兴活动,也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和可能。

5.《动物园回旋曲》的完整演奏。由全体学生歌唱、演奏诙谐曲主题,再依次加入各组

分别表演的不同形象的插入部分,在热烈的气氛中完成全部表演。

这个课例以开始两小节的“声势”——这个原始的、核心的、元素的材料,不断地扩展、转化、衍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体验,发展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这个课例充分体现了

奥尔夫教学方法的原则。

奥尔夫教学法始终体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做一个充分理解和掌握奥尔夫教学方法的

教师却绝非易事。它对教师的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艺术

修养。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性”不仅是学生的实践,更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和实践。由于奥尔

夫体系在内容上、过程中极富自由性、创造性,可以为教师施展才华、发挥创造性留有广阔天地。

第五节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是美国学校艺术教育第一套在政府干预下,包含有四门艺术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这套文件是按照1994年通过立法程序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要求制定的。“这个标准遵循三个目标:(1)保证标准具备国际竞争力。(2)保证标准反映出最高水准的教育科学理论。(3)保证标准的制定具备广泛的基础和公开的认可程序。”达到“确定全国的学生在艺术学科中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的目标。

《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的内容包括“绪论”、“背景和问题”、“关于标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四个主要部分和四个附录部分。

一.“绪论”部分阐明艺术教育的意义

在绪论部分中,分别从“人类自我的发现”、“艺术教育的益处”、“艺术教育是为全体学生的”、“艺术是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无《标准》有何不同”五个部分阐释了艺术教育的功能和目的。认为,艺术始终描述、界定并深化着人类的经验。艺术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无法生存。一个有价值的未来有赖于建设一个生机勃勃的艺术社会,为实现这个目标,只有通过正规的艺术教育,别无其他选择。

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完整的人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的、目标明确的艺术教育中,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推理、想象、创造、表现、交流、合作、自尊、自律,有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高层次的思维技能。

为实现艺术教育应有的功能,应该培养学生逐步理解每门艺术学科的本质,以及赋予每门艺术学科生命力的知识和技能。《标准》注重各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并期待对它们形成深远理解。

艺术教育是一个有序的、包含音乐、视觉艺术、舞蹈和戏剧四门艺术学科的教育。《标准》认为艺术教育能够形成跨学科的学习,要求在各门艺术之间以及在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寻求合理的联系。《标准》体现了综合性艺术教育的观念。

二.“背景与问题”部分表明艺术教育标准的重要性

这部分阐述的方面是:“《标准》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标准》提供了决定性的基础”、“《标准》是通往各门艺术学科大门的钥匙”、“《标准》是形成课程相关和综合的关键”、“《标准》强调文化多样性的融合”、“《标准》强调恰当的技术”、“《标准》为学生的评估奠定了基础”、“《标准》要求超过一般的‘接触’”、“《标准》的出台仅仅是第一步”、“问题在于贯彻”。

这个部分主要是阐明了艺术教育标准的重要性。制定《标准》有助于界定良好的艺术教育应该提供什么;如何为艺术学习内容的理解及实践建构明确而坚实的基本知识、技能体系和基础。但它不是对所有学校艺术方案的一刀切式的要求。艺术教育标准的表述是广义的,提出了内容的领域、对学生能力的期待以及学生成就的水平。

(1)根据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艺术学科中的每一门类都有其自身庞大的学科材料体系——系统的技能、知识和技术。每门学科都提供了有关世界和人类经验的丰富多彩的观点,提供了分析的和理论的视点,它们有各具特点的历史、流派,以及与人类活动的无穷联系。

《标准》的基本宗旨之一是,艺术学科要为其内部价值而教。除了这个意义外,《标准》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中,还要帮助学生在各艺术学科之间形成各种联系。对每门艺术学科的充分探索可以成为构建各门艺术学科联系的桥梁,并最终成为从艺术通向其他学习领域的通道。

各门艺术之间、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一种是“相关”,一种是“综合”。综合不象相关那样把不同的学科并置,来进行比较和对照。综合是在使用两种或更多学科的资源时,形成学科之间的相互强化和多学科之间的统一。艺术在沟通和形成各学科之间的各种联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优势。构建学科之间联系的重要意义是有助于学生认识整体、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但无论是相关、综合或其他形式,它们的基础首先是各门艺术学科本身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各门艺术学科本身的教学必须充分、完整、透彻。

《标准》强调文化多样性的融合。提出学生需要学习各种艺术之间的深远联系,以及特定艺术风格与世界各文化的历史发展之间的联系。各门艺术学科的学习内容应取自多样的历史时期、风格、形式和文化。

艺术学科与其技艺和技术具有密切关系。技术的力量可以拓宽学生的能力和信息。新的技术使学生能够尝试解决问题的新的、大量的可能和途径,教学技术在艺术教学中日益显露其重要作用。但是,技术的运用只有在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所贡献时才具有意义。要达到《标准》对技术提出的应用要求,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其前提是,无论何种技术,其应用不应该是为技术而技术,而应该以促进艺术学习成功与否,以学生达到艺术的和智慧的目标来衡量。其有效的成果应该表现在学生对技术手段、艺术技法和艺术追求之间关系的透彻理解。

《标准》是有关艺术教育内涵的共同认可的表述,它能够为学生的评估提供一种基础。标准规定,艺术有其“学术”准绳。标准规定着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并把它们作为严肃的成就衡量尺度。这些成就可以通过某些方式得以测量,即便不全是量化的测量手段,也应该能够得到有见识的评判性判断。《标准》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对“创造、表演(表现)和反应”的关注。尽管艺术学习的某些方面可以通过传统的纸笔测量技术和外显的方法进行测量,但是,对艺术中的许多技巧和能力的恰当评估需要使用更为复杂、细腻、精当的方法和衡量尺度。

所有的基础学科,包括艺术在内,都要求超过一般的“接触”。它们需要集中的时间用于学习、练习和思考。所有年级的全体学生都必须积极地实践综合的、有序的艺术教育方案。这些方案既包含创造、表现和制作,又包括研究、分析和思考。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应有15%的教学时间用于正规的艺术学习。高中阶段的艺术课程应是必修课,而不仅是选修课。所有艺术学科的教育中还应营造出延伸、扩展和深化学生能力的环境。

三.“关于《标准》”部分说明标准的内容和结构

这个部分具体表述标准是怎样组织的。年级阶段为:幼儿园至四年级、五年级至八年级、九年级至十二年级。对所包含的四门艺术学科都表述了具体的能力要求,这些能力是全国艺术教育界所公认的艺术教育的精髓。标准强调,各学科所具有的能力是相互依存的。每一能力领域包

含两类标准,用于指导对学生的评估。“内容标准”具体地表述学生在艺术学科中应该知道和能够做什么;“成就标准”具体地表述在各年级阶段、各门艺术的能力上应该获得的理解和成就水平。

学生的艺术学习从最初就应定向于综合的能力。能力意味着能够运用一整套知识和技能体系,包括创造、表演(表现)、制作、历史、文化、感知、分析、批判、审美、技术和欣赏。能力意味着这些因素的综合,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还意味着能够综合利用与多种因素相联系的内容、视野和技术,以达到具体的艺术的和分析的目标。

《标准》要求学生在完成中等教育时,应该知道和能够做到以下方面:

能够在四门艺术学科中进行基本水平的交流,掌握每门艺术学科的基本语汇、材料、工具、技术和心智活动的知识和技能。

能够在至少一门艺术形式中进行熟练的交流,包括能用领悟、推理和技术能力来界定和解决艺术问题。

能够以结构的、历史的和文化的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结合来形成和表述对艺术作品的基本分析。

应该有见识地熟悉多种文化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典范,基本理解艺术学科在总体上和文化中的历史发展。

能够在各门艺术学科之中和之间,将多种艺术类型的知识和技能予以联系。包括在任何与艺术相关的活动中对艺术的创作、历史、文化和分析进行融会贯通与比较的能力和理解。

四.《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是文件的本体部分。是艺术教育理念的实践,和具体化为可操作、可评价的层次和标准。《标准》是对三个年级阶段,在四门艺术学科中学生应该积累,并进一步获得成就的技能、知识和能力的描述。各门艺术的内容标准和成就标准都涵盖了本学科的基础学习领域,为学生全面的艺术能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详细内容参见标准的具体设定)三.其他内容

这份文件还包括有四个附录部分。其中附录二以图表和纲要的形式清晰、明确地体现了学科结构和学习顺序、能力发展的脉络。

其他三个附录分别是:“名词解释”、“结语”和“编写者和赞助者”。

第六节其他音乐教育体系简介

一.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

铃木镇一是1898年出生于日本的音乐教育家。他所创立的“才能教育”教学方法,在50年代取得了显著成绩。60年代在日本接受其方法教育的儿童超过20万人。铃木教学法以其非常成功地教授儿童学习演奏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和长笛等乐器,引起了世界音乐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当代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又一比较有影响的体系。

铃木的教育观念并不以培养音乐家和职业音乐工作者为主要目标,而是希望通过最好的方法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传播“音乐中的爱”,使所有的儿童都能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人。音乐教

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人类具有真正优美的心灵与感觉。

铃木镇一本着对艺术及人类潜能的肯定,提出“才能音乐教育”。这里所谓的“才能”,并非指培育天才儿童,而是指开发深藏于每个儿童内在的潜能。他通过儿童学习“母语”的启示,把他的音乐教育哲学基础和方法称之为“母语方法”。他发现儿童能够轻易而自然地学会他们自己的母语。无论各种语言多么复杂和困难,儿童都会成为他的母语的专家。领木感到如果儿童有能力掌握像语言难度那么大的事情,那么这种能力也会使儿童成功地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铃木认为,“母语方法”对音乐教育的启迪是:

母语是依靠环境来学习的。整个环境都是孩子的老师。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人是其环境的产物。只要有美好的音乐环境就能够造就具有美好音乐能力的孩子。

母语的学习是不断地听、模仿和重复的过程。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也应该充分重视听、模仿和重复的作用。

母语的学习是以非正规的过程为基础,以儿童的能力自然发展的。没有人会硬性地规定孩子到几个月时,讲话能力就要发展到某种程度。音乐的教育也应该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和实际能力。母语的学习过程是自然、愉快的。幼儿学讲话时,是从简单的单音开始,在父母、亲人不断的鼓励下,逐渐会讲词语、句子。音乐的学习也应该有自然、愉快的环境,要不断地以爱心鼓励儿童的点滴进步。

铃木的才能教育有五项原则:更早的教育、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指导方法、更多的训练和更高水平的指导者。

铃木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有以下特点:

(一)才能教育越早开始越好。铃木曾说过,当婴儿刚生下的那一天,我们就应该把唱片挂上唱机,让他聆听最美好、高尚的音乐。使儿童听音乐就像听母亲讲话一样,使音乐教育与婴、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相同过程。铃木的主张是音乐教育从零岁开始。虽然婴儿时期不进行系统的学习、训练,但是音乐听觉的培养、美好音乐的熏陶,将为儿童以后的音乐能力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创造优良的音乐环境。铃木认为,应该提供好的音乐录音带给父母和家庭,让美好的音乐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准备学习演奏的曲目,孩子听熟了之后,不但学习得快,也为他的演奏确立了一个高标准的追求。

(三)充分利用模仿、重复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大量练习。传统的教学往往总是要求儿童学会看谱再演奏,常常是这些困难的读谱扼杀了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使儿童不能享受演奏的乐趣。根据幼儿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的特点,应该通过对录音音乐和对教师的模仿、大量的重复练习,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敏锐反应和高超的音乐记忆。铃木所强调的重复不是机械的单纯重复,而是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使儿童总是有新的学习目标的重复。

(四)用听觉引导儿童的学习。如同学习语言是由“听”开始的一样,学习音乐必须从倾听优秀音乐的实际音响开始,而不是从辨认音乐符号、学习概念开始。

视谱在教学中也是重要的,但是演奏的进度不依赖于视谱能力,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安排进度。

(五)母亲直接参与儿童的学习活动。母亲的参与在铃木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她或者先于儿童,或者和儿童一起学习,以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练习的认真努力,成为激励儿童的最直接的榜样。母亲与教师的密切配合也使儿童随时都会得到鼓励和帮助。这也是铃木体系在早期儿童技术才能音乐教育中获得成功的保证之一。

(六)创造集体教学和观摩的机会。铃木认为,在集体的学习环境中,儿童之间可以获得更接近于自身水平的技术榜样和精神榜样。适当的竞争也会激励更强的上进心。铃木建议在教学中安排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的集体教学,以便让年幼的儿童有机会和比他们年长的、技术上较高的儿童一起学习。

(七)高质量的教材和高水平的教师。铃木教育体系的教材选择标准严格。要求通过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优秀小品和世界名曲的主题、片段来发展初学儿童的音乐技能。要求让儿童学习各国的民歌、童谣和各个时代的著名作品,而不让儿童接触格调不高的音乐。目的是提高儿童的音乐趣味。铃木十分重视教师的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对儿童的极大爱心和耐心。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严格认真的作风,才能成为高水平的指导者。

二.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

1965年美国教育部艺术人文教育资助的、在纽约曼哈顿维尔学院举办的音乐课程研究不仅是一项重要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而且由此产生了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其目标是探讨学生音乐学习的潜能,制定从小学到中学循序渐进的新型课程指南和有关的教学材料。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是美国60年代音乐教育界对中小学音乐课程设计在思想观念和方法上的一项重大革新。它的理论基础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过程》一书中所阐述的理论观念。

布鲁纳提出,为尽快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材料,最有效的途径是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学科材料形成综合、全面的认识。一门课程在其教学的进程中,应该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观念上来,以这些观念为基础,直至学生掌握了与其相适应的完整体系。

布鲁纳认为,如果能够明确学科的基本结构,并进行适当的组织,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都能够理解复杂的概念。在音乐中,音高、时值、力度和音色是基本的要素;在视觉艺术中基本要素是空间、光、色、线和组合,这两者最终的要素都是形式。基于这些要素,按照概念复杂程度的不断增长形成课程的方法和教材,就能够实现理想的螺旋型课程结构。

布鲁纳的思想影响了美国绝大多数学科的课程设计,其中同样对音乐教育产生了影响。曼哈顿维尔的音乐课程计划就是把对学科的认识过程设计成为一个螺旋上升的“环”的系列。每一个环中的学科结构不变,学生从最基础的环的内容开始,大部分学习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前面的问题引发出后面的问题,螺旋越向上,就能够越来越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整体的学科结构。

在为三至十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的“综合音乐课程指南”中,音乐学科基本结构的六个组成方面是:音高、节奏、曲式、力度、音色、和声音型。它与十六个发展水平阶段联系起来,成为音乐概念发展的立体螺旋形式。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还完成了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术语编排的基本音乐概念系列。目的是对音乐概念有更明确、具体的表述,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曼哈顿维尔课程研究的成果是建立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最新发展基础上的,它为未来音乐教育的目标、形式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贡献。

三.综合音乐素质教育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是指学科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是通过构成音乐的共同性因素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总体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它是本世纪60年代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赞助的音乐教育研究项目“当代音乐教育计划”的研究成果之一。针对美国当时传统音乐课程中,以彼此割裂的学科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只能对音乐获得支离破碎的印象的问题,提出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了解所学习的音乐作品与特定的历史时期、风格等的联系,有碍于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洞察、理解等音乐能力。

这项研究后来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校的表演团体产生了积极影响。传统的美国学校表演团体中,以乐队排练代替了音乐课程,目的就是展示精美的音乐表演。他们参加许多比赛、音乐节和典礼等功用性和礼仪性活动,这虽然能为其成员提供一种愉悦的感受,但这只是音乐的制造,未必是完美的音乐教育。因为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只能得到总谱中某一分声部的演奏体验,个人音乐能力难以充分发展,难以全面地学习音乐史、音乐风格、理论和作品分析等方面的知识,表演成了目的,而它本应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音乐素质一词往往用来指表演者的综合音乐品性,它是用于实践的理论,是用于音乐表演中的知识和技能。”在综合音乐素质教育中,包含各种音乐活动——表演、听赏、分析、作曲、指挥和改编,并建立一种富有刺激性的音乐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有机会不断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创造性的音乐体验”。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使音乐表演与素质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成为互相促进的关系,这是对音乐表演技术活动的积极革新和充实发展。

四.卡巴列夫斯基的新音乐教学大纲

卡巴列夫斯基(1904~1987)是前苏联的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是一位热爱儿童、热爱音乐教育工作的音乐家。他认为,儿童是生活中最善良、最纯洁的,如果作曲家不为儿童工作,不仅是剥夺了孩子的很多东西,而且作曲家本人也会失掉很多。他倾注了毕生精力于儿童的音乐教育。卡巴列夫斯基在70年代曾主持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音乐实验室”的工作,领导编写、制定了新的音乐教学大纲。并在70岁高龄时,毅然辞去音乐学院教授的职务,亲自到普通小学任教8年,研究、验证、总结和推行新大纲的实施。

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育观念深受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美育思想的影响。他以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作为新教学大纲的题词。他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道德伦理与美是一致的”这一美育思想极具价值。他认为,道德伦理与美的一致性在孩子与艺术的接触过程中表现得最充分。因为艺术的特点、艺术课程与科学技术课程的原则区别,就在于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都兼有道德伦理因素和美的因素。任何力量都不能把这两种因素分开。所以,没有艺术,特别是没有音乐,就不能真正地培养人的个性。“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

卡巴列夫斯基明确指出,新大纲的教学目的不是要求掌握某些技能技巧,而是要提高学

生真正的艺术修养。新大纲注重音乐与文学、造型艺术、以及人类文明历史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感受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要使学生理解音乐就是生活本身。

卡巴列夫斯基以歌曲、舞曲和进行曲三种形式作为新课程教育的核心。他认为,这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音乐基础,而其他则都是它们的变体和发展。

这套教学大纲是由一系列课题组成的,也就是专题性地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连续性。教师可以在学季或全年的大纲范围内将教学内容灵活掌握,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各年级的主要课题例如:

一年级:《三根支柱——歌曲、舞曲、进行曲》、《音乐表达什么》、《音乐的语言是什么》。

二年级:《歌曲、舞蹈、进行曲发展为歌曲性、舞蹈特点、进行曲风格》、《音调》、《音乐的发展》、《音乐的结构》。

三年级:《祖国的音乐》、《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是没有疆界的》、《世界上各民族的音乐是互相影响的》、《作曲家、演奏家、听众》。

四年级:《音乐与文学、美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年级:《我们是否可以看见音乐》、《音乐的改造力量》、《音乐的力量何在》。

六年级:《音乐的形象》、《音乐的戏剧性》。

七年级:《音乐与当代生活》。

八年级:《音乐的评价》。

这套教学大纲充分体现了“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这一原则,体现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形成他们的艺术观、世界观的目的。

以上所介绍的国外音乐教育体系和改革项目是20世纪世界音乐教育的主流,并且跨越进入了新的世纪。自20世纪以来,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是许多国家普遍重视培养儿童音乐能力的学校音乐教育;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关注青少年的音乐能力培养,创立了各具特色、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音乐教育观念从培养少数音乐天才转向对全民艺术素质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相关学科的影响,艺术教育中不同学科之间的逐渐融合渗透已成为发展趋势,预示了美好的前景。对于艺术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目的等一系列哲学、理论问题的探讨,正在不断地深入进行。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把艺术教育摆在整体教育的大背景、摆在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中加以研究。国外音乐教育体系在不断进取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在大力改革,比较艺术教育研究必将成为富有重要意义的系统工程。

主要参考书目:

廖乃雄:《国民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生活的民族意义》1998年上海音乐学院。

金径言:《克莱南教授来华讲学要点》1996年第5期《中小学音乐教育》。

柯达伊:《学校音乐团体的作用是什么》载沙伯·海日戈:《柯达伊的音乐教育观念》布西与

霍克斯出版社,1969年英文版。

《柯达伊论音乐教育》柯达伊教育学院供稿。

柯达伊:《儿童合唱团》选自《柯达伊著作选集》布西与霍克斯出版社,1974年版。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艾尔文·斯佩克特:《韵律与生命——达尔克罗兹的工作》纽约本德拉根出版社,1990年版。

曹理、缪裴言主编:《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杨立梅、李妲娜:《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海南出版社,2000年4月版。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5篇

音乐教学心得体会5篇 音乐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音乐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园更是离不开音乐,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幼儿园音乐活动都是一个难点,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活动呢?在8月29日我们非常难得有机会去听音乐教学法。这套儿童之家教材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思想,又结合了国外三大教学法:瑞士的达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依、德国的奥尔夫,进行编排的一套教材,戴老师让我们感受了这套教材的欢快及培训幼儿这种能力。下面是我的感受。一、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在选择教材时,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幼儿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教育方法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音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4篇 音乐教学是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用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我的教学心得。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创造能力。首先要了解学生。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主观能力和基础等都不同,同一个年级的班与班之间,同一个班级的各学生之间在学习音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滤到各级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艺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步跟上,缩小差距,甚至艺术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更要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信地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策略,分层教学。如可以让音乐素质较强的学生上课的时候给大家为大家做示范,这样既提高了好学生的情趣,对其他的学生也是个触动。对中等的学生,要保证他们踏实准确的完成本课的知识。对音乐感知较差的学生,要帮他们降低难度,有选择的进行学习,能够将课本中最简单的音乐知识学会就可以了,不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免他们对老师,对音乐课失去情趣。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大胆地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简洁的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蕴涵。因为肢体语言是情感的表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同时,要加强师生合作,强化体验。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充分调动好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视频、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保质保量的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

值得借鉴的美国音乐教育

值得借鉴的美国音乐教育 李亚鹏 近一段时间,我看了郭声健老师的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顿时产生了深刻的反思。纵观中美两国的音乐教育确确实实有很大的不同,单从美国音乐教育方面而言,其教育活动中的方方面面无不凸显十分另类的音乐观念和创造性思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彰显得恰到好处,演绎得美奂美轮,这也许就是美国音乐教育之所以如此成功的原因吧。而再看看国内,毫不谦虚的说,几乎没有音乐教育活动丝毫生机,语数外理化生占据半壁江山,其他艺术类科目方面自然处于十分尴尬的处境,事实情况也的确如此。这篇文章就是以美国音乐教育实际来窥见我国的音乐教育现状,以期来获得对我国音乐教育方面的可借鉴方式。 站在笔者的立场上来讲,当今美国音乐教育发展的的确朝气蓬勃,然而,任何事情的发展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彩虹前必有风雨,梅花香必经苦寒。曾几何时,美国官方所投入的音乐教育改革力度确实令我们惊讶不已,这是为何?因为针对诸多矛盾中的一个方面来讲,是由于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法案》也曾使美国陷入窘迫之地,然而美国音乐教育者却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途径避免了其中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是什么呢?它和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的音乐教育诸多方面的问题简直不谋而合:政府重视核心学科,如英语、数学、历史、地理、科学、外语等。另外从事音乐教育的人士不难归纳出:学校“没钱”购买乐器和教学设备开展活动;经费紧张,取消音乐课,少付甚至拖欠音乐教师工资;提高其他核心学科的成绩;音乐等艺术类科目非核心课程,这是美国2001年颁布的NCLB,的确使美国陷入困境,其中的诸多方面恰恰是我们所遇到的棘手难题。其中的一个方面,其中的一个方面,我想美国在此困境中做的比我们还好点,就是其把艺术教育经费投放

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从事幼教工作以来,对于长期在工作、生活、幼儿的谆谆教导、呵护、叮咛,想必幼 教人的同感就是每天的“唠唠叨叨”,不停的说话引发“咽炎”“声音嘶哑”等职业病。 但由于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淘气包”,学习、饮食、需要充分照顾的孩子们来 说想让嗓子得到充分休息是不可能的。我由于自身的原因加上说话过多,嗓子经常疼,声 音嘶哑,嗓音也不如以前好听了。 鉴于综上所述,好多和我一样的幼教人求医问药,探讨良方,想从根本上医治好嗓子。就连教授、专家对于怎样保护好嗓子这件“小事”也在当成关注健康的事来探讨,像吃口 含片、喝蜜水等效果也不明显,从根本上也不解决问题,对此我也有同感。在日常工作中,说话过多有时嗓子疼得难受,但也不能不说,我就琢磨着怎样来改变这种状况减少过多说话,我灵机一动,何不让音乐来代替说话?从晨检到教育教学都要说,那么把组织孩子们 收拾积木、入厕等琐碎的事让音乐代替我说话行不行呢?我首先在电子琴上找了一曲节奏 快一点的音乐让孩子们喝水、如厕或洗手用点、用餐;针对给幼儿们发课本逐个叫名子的 现状我又选了一曲节奏明显的音乐让幼儿找自己的名字和课本,令人欣慰的是被“逼”出 来的方法受到了成效。 现在我们班里的孩子们已经适应了“音乐指挥”,只要放上一曲“积木曲”孩子们井 然有序地整理好积木,换一曲孩子们就入厕、喝水,老师讲完故事放一曲音乐孩子们就去 找自己的课本。我内心欣喜,这样的“音乐指挥”法不但减少了我们少讲话,让嗓子稍微 休息,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一举两得也可谓“歪打正着”,使我找到了一 条保护嗓子的途径,同时也让我感悟到对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音乐有着无法 估量的魅力。音乐进入教学生活可以大大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欲望和意识,使幼儿 在音乐中熏陶中茁壮成长。 首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重视民族民间音乐。 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和艺术学科独特的功能,同时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 美育,这将可以极大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用民族民间音乐来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通过审美的陶冶达到思想的升华。 其次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审美教育为主 导者的教师,既要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兼有其他辅助知识。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 的丰富知识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才可能把握住作品精髓之所在,做到言简意赅,帮助学 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分析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同时掌握正确的欣赏 方法,领略韵味,理解作品丰富的表现力,把握住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教师对授课的内 容有个通盘设计,合理布局,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所学 音乐的内容美,同时也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韵律美。 最后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运用本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加教育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

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一、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创立了20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达尔克罗兹还强调即兴活动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听觉判断、灵敏性和创造性。这项学习内容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本质,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今天的即兴创作已不仅仅是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它已经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孩子音乐学习的第一天。活动中,成人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孩子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孩子

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 1988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在全世界进行了测试,来评估14岁孩子的科学水平。结果位居前3名的国家分别是匈牙利、日本与荷兰,这个成绩正是得益于这些国家从幼儿园到高中,音乐训练一直是基础课程的一部分。这也促使美国在2000年修订教育法案时也将音乐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核心学科之一。其中,匈牙利的音乐教育采用的就是柯达伊教学法。并且,他们的孩子没有过多地排练就能够用美妙的声音进行合唱,是令人难忘的。佐尔丹·柯达伊(Zoltan Kodaly,1882-1967年)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代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他的教育体系有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有高标准的艺术、审美要求,并且探讨了一系列音乐教育观念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例如,艺术教育与人的自身成长、全面发展的关系;音乐文化在全部知识文化中的作用;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继承本民族传统与学习人类优秀艺术文化的关系;如何借鉴前人的、国外的优秀传统等等。柯达伊在几十年中为不同程度孩子所写的上千首歌唱、读谱练习,在匈牙利被称为“黄金储备”。从60年代起,这种教学法迅速地传播,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他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对于世界各地的音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教学法主要内容是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节奏和唱名的简记法。匈牙利的学校开展音乐课教育已有久远的历史,近百年来其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普遍采用了柯达伊教学法。

音乐教育心得体会-教育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心得体会-教育心得体会 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造难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如何使教学过程开放,为学生拓展更广阔的音乐学习空间呢?在学习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后,我得到了许多的提示。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的生活,从**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讲的也是个性、创造,一切陈腐的、机械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是错误的、有害的,必须坚决抵制。对于理论的学习怎样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实践呢? 我觉得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对于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提高音乐技能和培养音乐特长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课外音乐活动就是音乐与生活相连接的桥梁。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可带来众多的好处。

突出“趣味性”,激发音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音乐活动打破课堂的局限,正式企求以丰富多彩、活泼趣味的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而突出“趣味性”,可以张中从三个方面入手:精心选择富有童趣的音乐作品。精心设计富有游艺性的活动形式,适当的组织音乐竞赛活动。 突出“开放性”,拓展音乐领域。课外音乐活动特具“开放性”,部首时间、空间和教材的限制,能让学生走出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充分解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广阔的音乐领域中**而又愉快地感受、欣赏和表现音乐,发展音乐才能。突出“开放性”,可葱花三个方面入手:走出课堂。把学生带到清澈的小溪旁、幽静的柳树下、美丽的花坛边,让学生在丁冬的流水声、沙沙的树叶声和花香鸟语中去听音乐、学音乐。充实内容。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富有童趣或典雅古朴的音乐作品中选择适合儿童的歌曲、乐曲作为课外音乐活动的内容。拓展时间领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作品、组织课外活动,甚至推荐学生在午间、夜晚收看音乐节目。 突出“自主性”,培养音乐特长。课外音乐活动在学生爱好和需要的选择上也较个性化、自主化,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组织课外音乐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因此,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一种创新的实践,也是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和发展音乐特长学生的一种尝试。

国外著名音乐教育法简介

国外著名音乐教育法简介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达尔克罗兹(EmileJaques Dalcroze,1865-1950年),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其教学法主要内容是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基本原则是要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和反应音乐的能力,发展其内在音乐感觉,以及身体各部分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大量地 储存听觉和动觉意向的能力。 达尔克罗兹认为:“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因此,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长笛等乐器, 而是人的体态活动。” ——奥尔夫教学法 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年)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教学法主要内容是节奏、旋律练习,基本形体动作教学。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 音乐。 ——柯达伊教学法

佐尔丹-柯达伊(Zoltan Kodaly,1882-1967年)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其教学法主要内容是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节奏和唱名的简记法。 柯达依教学法的目标和任务是:1、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民族的音乐母语;2、唤起儿童对歌唱的兴趣;3、培养和指导学生的音乐爱好。4、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5、培养以民间歌曲为基础的音乐的 读写能力。 ——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发起于美国西北大学,其核心是: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并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音乐诸要素和音乐实践活动的综合,以及演奏、演唱、分析、创作等方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水平和程度上都能建立起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促进他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发展。音乐学习是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并综合成为一个整体。 ——前苏联卡巴列夫斯基和他的教学大纲 卡巴列夫斯基(Dmitry Kabalovsky)前苏联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十分推崇前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他认为,对于音乐,道德内 容是它的灵魂。教师要时刻牢

音乐心得体会范文3篇

音乐心得体会范文3篇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现在的音乐教育,就是应该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启自主学习的心智、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教师应善于体会蕴藏在学生内心中渴望同外部世界交流的主动性发展潜质,多给学生一些权利、一些机会、一种条件、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去锻炼,自己向前走。仔细阅读后我总结了16个字。重导轻演、重艺轻技、重情轻理、重趣轻习。 很喜欢书上对于这几个字的一段话,很笼统,但很有哲理。 给学生一段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倾听;学生一个概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给学生一个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发展;给学生一个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创设;给学生一些素材,让他们自己去组织;给学生一定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争辩;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行使;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编。 音乐新课程不仅对传统音乐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是给学校

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诸如课程定位、性质、理价值、理念问题,课程目标、内容问题,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问题,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基础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在音乐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音乐教师都被当前的一个音乐教育现象所震撼;为什么不能够带给人们无限美好与快乐的音乐,这种尴尬的局面,足以引起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在重新认识基础音乐教育时,我们不能不提到《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两个指导和规范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文本,并非只是名称与形式的不同。比较和研究《音乐教学大纲》与《音乐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传统音乐课程与新音乐课程的本质区别,能够悟出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即:以《音乐教学大纲》为代表的传统音乐课程是从学科出发,从教师出发,规范和要求教师应教学科中的哪些内容,以及怎样教等等。 一言以蔽之,《音乐教学大纲》是面向教师的`,体现了“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而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标志的新音乐课程则展示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关键的变化,那就是鲜明地提出了基础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而,面向学习者,从学生的心理

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3、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具体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

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思路分析 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教学思路: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最新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最新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 音乐教育是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他科 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音乐教学必 须引导学生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 行教育。如低年级的学生,其年龄特点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易持久。在教学过程 中就要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接受音乐教育时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才能上好课。 对学生音乐天赋的培养要在学生适当年龄开始。因此,低年级的音乐教育更为重要。 学生在入学前,虽然对音高、节奏、节拍已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尚未经过听辩、比较等训练,因此在唱歌过程中时常会走音,节拍、节奏也不稳定。在教学中就应针对低年段学生 的特点,及时培养学生的音高、时值概念,使他们更好的帮助以后的音乐学习。 人们常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低年段的孩子喜欢用耳朵听音乐。老师要根据他们的 生理、心理以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理解这一特点,在教学上运用多媒体,使学生 即看得懂、听得懂,能在短时间内进入课堂状态,参加到音乐课堂活动中。 在音乐教学中,一切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赖儿童的听觉能力。因此,听觉训 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不论是唱歌、欣赏、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都应在培养学生听觉感 受性的基础上进行。 所以,要培养、提高低年段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就应该有计划地进行练耳教学,提高学生对音高、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音程等音乐表现手段的听辨能力。例如:在一年级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对音的高、中、低的听辨力?我通过音乐形象的生 动对比,使学生理解和区分高、中、低三个音区的音乐特点。在高音区描绘小鸟、小松鼠 等形象,使学生感受到高音区的音色较清澈和明亮;在中音区则可描绘学生自己的活泼形象,让学生感受到中音区的歌唱性;在低音区描绘大象、老牛、狮子、老虎等形象,使学 生感受到低音区的音色较厚实、沉重。 还可以利用动作游戏来巩固学生的听辨能力。例如我在高音区演奏时,要求学生做双 手向上举的动作;在中音区演奏时,学生则双手放在腰上;在低音区演奏时,学生双手做下 垂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教学交叉进行即巩固又发展了对学生听觉的训练。马克思 曾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 毫无意义。”这就说明音乐听觉能力需要早期培养。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每一个音符、节奏型、乐句、乐段都能反映音乐的时间性。学生 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 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

音乐课学习心得体会

音乐课学习心得体会 音乐课学习心得体会 音乐课学习心得体会1 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故事激趣: 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如我在讲《保护小羊》一课时,出示大象、熊、刺猬团结一心战恶狼的图画,配乐讲道:一个夏天的早晨,天气分外情朗,一群小羊唱着歌上了山岗,?吃着又嫩又香的鲜草。突然,山坡上跑来了三只恶狼,眼睛里闪着可怕的绿光,吐着血红的长舌头,一步步向小羊逼近。小羊看见恶狼来了,吓得拼命地大喊起来:“大象爷爷救命啊!”“熊崑哥哥,救命啊!”正在远处做游戏的动物听见叫喊声,飞快地跑过来……通过我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新课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律动导趣: 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

心设计律动训练,不崑但可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坡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我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时,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中寻找节奏,崑,再通过朗读、视谱和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学习,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饶有兴趣地获得了本课具有舞蹈性的节奏。 三、击乐促趣: 教完歌曲的词曲后,我一边让孩子们演唱,一边用打击乐器伴奏多声部节奏。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但能主动地去参与音乐实践,去直接感受音乐,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克服了音乐课以唱为主的枯燥乏味,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同时也巩固了节奏概念,增进了学生对音色的了解,掌握了乐器的使用方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另外,学生要在唱、跳、奏、听、看中做到整体的协调和谐,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游戏引趣: 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激发学生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我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崑听音训练时,做打电话游戏:我在琴上弹出三度音程同时也巩固了节奏概念,增进了学生对音色的了解,掌握了乐器的使用方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另外,学生要在唱、跳、奏、听、看中做到整体的协调和谐,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游戏引趣: 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激发学生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我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崐听音训练时,做打电话游戏:我在琴上弹出三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五篇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五篇 1、以音乐为主线,合理组织、整合教材内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主题式的,如“世代相传的民歌”、“欧洲民间歌舞音乐”等,每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划分为音乐人文、欣赏、歌唱、创作活动、音乐常识等几大版块;同时,每学期的单元主题都相互对应承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以音乐为主线,紧紧围绕本课音乐人文的主题,把听、唱、表演、知识等各版块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情绪流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注意各学期教材平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音乐人文的导入、过渡与小结,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为新课做好铺垫,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2、抓住音乐的基本元素,把音乐的手段综合运用于各个教学版块 虽然教材中每课都分为听、唱、表演、常识、探究等多个版块,但我们在处理版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音乐手段。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除了听之外,加入节奏模仿、声势律动或歌唱;在歌唱环节中强调听觉先导、动觉切入;用欣赏浏览的方式引出音乐人文或回顾小结---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教学版块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手段,都能明显地加深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用音乐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与交流学习 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多的是语言交流,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握适当的机会,使用音乐的语言进行特殊的交流,使学习和互动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节奏模仿、歌唱接龙,不需要唠唠叨叨的说教与谈话,让学生跟着教师拍击的节奏,进行即兴模仿;教师唱上一句、学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学生相互接龙;这些亲切而随性的方式,能够鼓励和带动学生更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与合作的默契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课堂观察不仅是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以及准确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依据。 初中生既不象小学生那样对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不深,遇事经常会破涕为笑,也不象高中生那般老练,遇事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往往是既懂得一些事理,又不能彻底了解,缺少一种情感意志上的自主调控能力,较多地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表现出情感和意志的相对脆弱。面对挫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还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因此,我觉得以下几点对我启发很大:

国外音乐教育

首页课程与教材教学探索评价研究教学资源教师发展艺术博客艺术论坛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艺术课程网 >> 课程与教材 >> 艺术理论研讨 >> 文章正文 国外音乐教育 作者:杨立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764 更新时间:2005-12-9 4.使学生分为两组,做相隔一小节的卡农形式演奏,这是使学生进入多声部音乐的最好途径。 5.一部分学生按照前面的练习边唱边做声势,另一部分学生演奏旋律,并加入低音琴的 固定音型伴奏。 奥尔夫体系在教学中十分重视边唱边奏的练习,特别是对于担任伴奏声部的学生,唱和奏 是两个不同的声部,对于训练多向性思维、掌握声部的协调配合具有重要意义。 (四)回旋曲式结构 1.教师告诉学生刚才我们练习的是一首诙谐曲,现在我们要用它来作为回旋曲的主题, 我们共同创作回旋曲。经过师生的讨论,确定标题为《动物园回旋曲》。这是在前面各种练习 的准备之后,学习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2.根据学生讨论的各个插入部分的内容,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回旋曲式的结构图式。 教师说明,插入部分可以仅用打击乐器表演。 3.学生分为四组,各承担一个插入部分的音乐创作。各组学生积极讨论选择何种乐器和 演奏形式,并进行尝试。 4.各组练习之后,分别表演各插入的部分。这是即兴创作的集体表演活动。由于各组的 创作只须有一个目标,完成一个角色,仅用打击乐器,这都使学生容易操作和掌握。通过有兴 趣的即兴活动,也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和可能。 5.《动物园回旋曲》的完整演奏。由全体学生歌唱、演奏诙谐曲主题,再依次加入各组 分别表演的不同形象的插入部分,在热烈的气氛中完成全部表演。 这个课例以开始两小节的“声势”——这个原始的、核心的、元素的材料,不断地扩展、转化、衍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体验,发展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这个课例充分体现了 奥尔夫教学方法的原则。 奥尔夫教学法始终体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做一个充分理解和掌握奥尔夫教学方法的 教师却绝非易事。它对教师的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艺术 修养。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性”不仅是学生的实践,更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和实践。由于奥尔 夫体系在内容上、过程中极富自由性、创造性,可以为教师施展才华、发挥创造性留有广阔天地。

音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

音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 音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教育心得体会1 从事幼教工作以来,对于长期在工作、生活、幼儿的谆谆教导、呵护、叮咛,想必幼教人的同感就是每天的“唠唠叨叨”,不停的说话引发“咽炎”“声音嘶哑”等职业病。但由于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淘气包”,学习、饮食、需要充分照顾的孩子们来说想让嗓子得到充分休息是不可能的。我由于自身的原因加上说话过多,嗓子经常疼,声音嘶哑,嗓音也不如以前好听了。 鉴于综上所述,好多和我一样的幼教人求医问药,探讨良方,想从根本上医治好嗓子。就连教授、专家对于怎样保护好嗓子这件“小事”也在当成关注健康的事来探讨,像吃口含片、喝蜜水等效果也不明显,从根本上也不解决问题,对此我也有同感。在日常工作中,说话过多有时嗓子疼得难受,但也不能不说,我就琢磨着怎样来改变这种状况减少过多说话,我灵机一动,何不让音乐来代替说话?从晨检到教育教学都要说,那么把组织孩子们收拾积木、入厕等琐碎的事让

音乐代替我说话行不行呢?我首先在电子琴上找了一曲节奏快一点的音乐让孩子们喝水、如厕或洗手用点、用餐;针对给幼儿们发课本逐个叫名子的现状我又选了一曲节奏明显的音乐让幼儿找自己的名字和课本,令人欣慰的是被“逼”出来的方法受到了成效。 现在我们班里的孩子们已经适应了“音乐指挥”,只要放上一曲“积木曲”孩子们井然有序地整理好积木,换一曲孩子们就入厕、喝水,老师讲完故事放一曲音乐孩子们就去找自己的课本。我内心欣喜,这样的“音乐指挥”法不但减少了我们少讲话,让嗓子稍微休息,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一举两得也可谓“歪打正着”,使我找到了一条保护嗓子的途径,同时也让我感悟到对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音乐有着无法估量的魅力。音乐进入教学生活可以大大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欲望和意识,使幼儿在音乐中熏陶中茁壮成长。 音乐教育心得体会2 我国自古老师教导学生,重视因材施教。近代教育心理学家则更加系统地从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中,找出其心理规律,指导教学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这本书就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曹理教授在北京市城镇、农村选取典型学校,在三十余所大中小学,向两千余名师生进行了有关音乐学习心理、音乐能力发展及音乐教师素质等多项问卷的调查与测试,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汲取国内外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和研究,编纂而成的,是一本切于实

音乐教育工作学习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工作学习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工作学习心得体会篇1 第一册音乐教学工作遵循了新课程标准,渗透音乐素质教育,用音乐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启迪儿童心灵,让孩子们热爱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内涵,用音乐的节奏、旋律打动孩子们的心。 一年级的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多数儿童有较强的乐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基本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边舞边唱,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完成的教学任务 第一册音乐教材内涵丰富。分为聆听、表演、编创、活动几部分。包括好朋友、快乐的一天、祖国你好、可爱的动物、静静的夜、爱劳动、小精灵等,共分十课。有名曲,有儿歌,有摇篮曲,歌唱快乐的校园,有歌唱美洲民俗民风的歌曲等,还有部分少数民族的音乐。选材上,有儿歌,有外国名曲,有校园歌曲。有欢快的、有优美的、有抒情的、有各种风格的歌曲符合儿童的情趣。本期按课程目标完成了全部教学内容。 1、好朋友包括《玩具兵进行曲》《口哨与小狗》《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等,培养孩子们对校园的感情,对生活的情趣。在教学中演唱了歌曲,聆听了旋律,并用动作进行了表演。

2、快乐的一天包括《快乐的一天》《其多列》《跳绳》《邮递马车》等,主要培养对校园的感,对生活的热爱。让孩子们从小爱家乡,爱校园,爱生活而努力学习。对这组教材,我采用了独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培养了兴趣,节奏准,旋律准。 3、祖国你好包括中外许多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颂祖国》等,悠扬而动听。这组内容重在音乐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对祖国的感情.让孩子们了解了自己的祖国。 4、可爱的动物包括《三只小猪》、《快乐的小熊猫》、《动物说话》等,充满了民族音乐的浓郁色彩。我让孩子们边舞边唱,在优美的音乐中陶冶情操,培养对动物的感情,人与自己和谐相处的情趣。 5、舞曲这些音乐广为流传,旋律优美,喜闻乐见。如《火车波尔卡》《狮子舞会》等。 二、思想教育 教学中,注重对教材的运用,渗透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学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有高尚的情操。通过音乐教育,使孩子们享受美,热爱美,愉快生活、愉快学习,主动接受,爱学、乐学。 三、教学方法 进一步提高教学技巧,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积极渗透音乐思想,把现代教育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去,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孩子们跳起来,唱起来。在教学中,认真钻研课标,

两组国外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及评析_音乐论文完整篇.doc

两组国外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及评析_音乐论 文 一 以下活动选自德国奥尔夫学院教师来华讲学的现场教学范例,执教者是一位德国青年女教师,她所擅长的 是幼儿律动。(介绍时略有删改) (一)一颗豌豆(热身活动)

1、教师用吉它弹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颗圆圆的小小的豌豆种子,正静静躺在泥土 中睡觉。 2、教师边用吉它弹奏一首轻快优美的舞曲,边用语言暗示幼儿想象:下小雨了,小豌豆醒了,喝下了甜 甜的雨水;小豌豆慢慢地发芽、长叶、伸展枝蔓;叶蔓爬上豆架,在微风、细雨、阳光中越长越粗壮,越长越 茂盛;新开出的花朵和蜜蜂、蝴蝶一起跳舞;胖鼓鼓的豆荚长出来了,越长越多,终于把豆架压倒了;最后, 许许多多的新豌豆一颗颗地从开裂的豆荚中滚出来……

3、教师弹奏起一首温柔的摇篮曲,并用温柔的语调说:下雪了,小豌豆们盖着暖和的雪被子,做着甜甜 的梦,等待着下一个春天…… (整个活动中,教师怎么说,幼儿就自由地按教师的暗示去怎么想、怎么做) 分析:对于正式的舞蹈练习来说,这仅是一个准备性活动。其目的是让幼儿将全身的肌肉、关节都活动开 。但这个活动,充满了浪漫的艺术气息,充满了天真的体验和主动的表达。因此,它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十 分独立、完善的创造性形体律动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即兴

弹奏的吉它音乐,简单而富于表现力,为幼儿的想 象和表现,提供了一个充满美和激情的背景。 (二)雾(创造性合作表演)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 雾/慢慢地落下来了/轻轻地盖在猫咪的爪子上/在雾里/小河睡了/小桥睡了/小树睡了/小鸟睡了/

教堂的塔尖也睡了/雾/慢慢地升起来了/轻轻地离开教堂的塔尖/阳光里/小鸟醒了/小树醒了/小桥醒了 /小河醒了/猫咪的爪子也醒了。 2、教师请一部分幼儿自由结伴,想象自己是小桥、小河,小树、小鸟,以及其它各种相依相伴的事物并 造型。另一部分幼儿想象自己是雾,从天上轻轻地、慢慢地飘落,温柔地“盖”在小河、小桥上……最后轻轻 地、慢慢地升起、退走,和阳光融在一起。 3、教师让几个幼儿志愿者尝试用钢片琴、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来即兴表现上述情景,为表演者创造背 景。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的书籍一般可以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安慰,读了一些关于音乐教育的书之后,你有怎样的读书心得没?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音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关于音乐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篇1:《走进交响音乐圣殿》通过读《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这本书中所涵盖的知识内容正是我所欠缺的。交响音乐这种在音乐艺术中具有较高品味的高雅音乐种类。经历几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今依然具有极高的生命力。是被全世界各个国家所认可的艺术形式。 《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这本书将整个交响音乐的发展历程,按时间顺序娓娓道来。像是一部音乐编年史。本书介绍了交响音乐的产生、发展、成熟的三个阶段以及不同民族风格下的交响音乐。 通过读书,我明确了交响音乐的发展脉络;掌握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交响音乐的艺术风格和价值取向;了解了交响音乐在其整个发展时期,不同音乐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通过读书,我学

习到了交响音乐欣赏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交响音乐的常见体裁,交响音乐的理论知识和如何欣赏交响乐。 在《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这本书的引领下,我回到了交响音乐产生之初的巴洛克时期。见识了巴赫、亨德尔这些巴洛克时期的大音乐家,作为交响音乐的奠基人所作出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响音乐迎来的快速发展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些音乐巨匠耳熟能详的名字让我一下就联想到了他们所作的优美旋律。 到了浪漫派时期的欧洲,音乐界更是空前的繁荣。不胜枚举的音乐家百家争鸣。韦伯、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舒曼、威尔第、瓦格纳、约翰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圣桑等。这一时期交响音乐已然成熟兴盛,体裁多样,深受人们的欢迎。 读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交响音乐,更重要的是书中对音乐家的细致介绍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现在人看来,这些音乐家如同伟人一般被人们敬仰,可是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封建年代,这些音乐家大都出身贫寒,处于阶级社会的底层。可是这些音乐家,尤其是到古典乐派以后的音乐家,受到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影响,越来越不安于屈服。他们崇尚自由民主,用音乐作为武器歌颂资产阶级革命。

国外音乐教育概述

国外音乐教育概述 ——来源于》》中国音乐网 当代中国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伟大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素质教育的观念来思考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对国外音乐教育体系的学习与借鉴。 国外音乐教育体系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进入国门的,它们对于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国外音乐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与其历史、国情、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密切相关的。因此具有因时、因地、因人的特点。我们的学习与借鉴就不能生搬硬套、只注意到浅表的一招一式,而应该透过这些方法与经验理解其教育理念,启发我们打开思路,探索如何根据我国国情,结合我国音乐文化的传统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吸收国外教育中一切优秀、有益的成分,以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这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一、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奥尔夫等音乐教育体系虽然产生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在教育内容、教学形式上各有特点,但是在对音乐教育本质的认识上却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他们都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正因为他们代表了进步的教育思想,才使他们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在经过了半个世纪以上的考验后,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他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他们向音乐的高深方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原本性(Das Elementare)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这个体系的突出特点。原本性思想探究的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回归于人的生命。原本性音乐学习注重人对音乐的最基本的感受、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而是要通过人们的亲身参与,自发地、自然地获得。人人都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在没有困难的压力下学习和掌握原本性的音乐,而且这种学习对任何民族、任何风格的音乐都可以适应,因为它是一种思想和原则。 理论家维尔纳·托马斯的研究认为:“奥尔夫的思想是建立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并以儿童的自然特点和生理特点为出发点。自我运动、自我游戏、说话和发出乐音,都是未成年人对自己定位和对世界定位的原始表现,同时也帮助他们获得了社会交际的最初经验。”在奥尔夫的思想中,音乐是使人获得情感宣泄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