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物理密度一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物理密度一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物理密度一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物理密度一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物理密度一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2.你在小组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你对探究活动作出了哪些贡献?

提供评估建议,提高评估的效率。

实验

点评:学习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教学反思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课题我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学习,然后由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地进行实验研究,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的问题,来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加强物理过程教学,渗透科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特别突出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在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时,不是直接计算出比值结果进行比较,而是通过一系列“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学生不在课堂上花时间用于计算),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对同一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

定的,而对不同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表示了这方面物质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还注意渗透了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3.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通过对比密度与速度概念的异同点,既可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道它们在定义、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为以后学习其他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及策略 ●重点:是密度概念理解。 突破策略:充分利用学生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借助“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 质”。 突破策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三设计思路 八年级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 教师演示器材:天平,相同烧杯两个,水、煤油。 学生实验器材:天平,刻度尺,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2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各25组。 五教学设计 1 展示目标自学反馈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规定好自学任务和限定时间,学生结合学习手册对教材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习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巡回指导,再纠错补漏。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外形相同,表面镀有相同颜色的铜块和铝块,在不损坏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讨论,思考如何辨别?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根据轻重来辨别,有的可能反驳,教师不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 教师演示:取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放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上,让学生猜想天平哪端下降,问学生为什么?

初二物理上册密度练习题

初二物理上册密度计算专项练习题 ※※直接公式: 一金属块的质量是386g,体积是20cm3,这种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少kg/m3? 2.有一枚金戒指,用量筒测的它的体积为0.24 cm3,天平测的质量为4.2g,通过计算判断这枚金戒指是否为纯金制成? 3. 有一种食用油的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4. 求质量为100g、密度为0.8×103kg/m3酒精的体积? 5. 人的密度和水差不多,一个质量是50kg的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多少m3? 6.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4:5,求密度之比为多少? ※※比值问题: 1.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与实心的铝球的体积之比为 ______;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和实心的铝球的质量之比为______.(ρ铜=8.9g/cm3,ρ铝= 2.7g/cm3) 2.有甲、乙两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2/5,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A.0.2倍 B.0.8倍 C.1.25倍 D.5倍 3.如图所示:有四只相同体积的烧杯,依次各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汽油、植物油和硫酸 (ρ硫酸>ρ植物油>ρ煤油>ρ汽油),其中盛汽油的烧是() ※※※样品问题: 1.地质队员测的一块巨石的体积为20m3,现从巨石上取得20 cm3的样品,测的样品的质量为52g,求这块巨石的质量? 2.一个油车,装了30 m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车厢的石油质量,从中取样30 cm3的石油,称得质量为24.6g,求这节车厢石油的总质量为多少? ※※※等量问题: 1.一块质量为100g的冰化成水后,体积为多大? 2.一个瓶子能装1kg的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kg的酒精? 3.某工程师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将一钢制零件改成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 1.56kg,则所需铝的质量为多少?(钢的密度为7.9×103Kg/cm3,铝的密度为2.7×103Kg/cm3) 4.一天小明看到液化气公司价格牌上标有:冬季 55元/瓶,夏季 51元/瓶。他寻思为什么夏季价格低?查资料可知:液化气冬季密度为0.88×103 kg/m3 ,夏季密度为0.8×103 kg/m3 ,液化气瓶的容积为0.015 m3 通过计算比较冬季与夏季液化气价格的高低。若两季价格一样,则夏季应标价多少?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3节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完整)初二物理密度典型计算题

密度典型计算题 一、理解ρ=m/v 1、一杯水倒掉一半,它的密度变不变,为什么? 2、三个相同的杯子内盛有质量相同的煤油、水和盐水,则液面最高的是_________,若三个杯子中盛有体积相同的这三种液体,则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_. 3、一钢块的质量为35.8千克,切掉1/4后,求它的质量、体积和密度分别是多少? 4、10m3的铁质量为多少? 5、89g的铜体积多大? 二、关于冰、水的问题。 1、一杯水当它结成冰以后,它的质量将_________,它的体积将_________. 2、体积为1 m3的冰化成水的体积多大?(ρ冰=0.9×103kg/m3) 3、体积为9 m3的水化成冰的体积多大? 三、关于空心、实心的问题。 1、一铁球的质量为158克,体积为30厘米3,用三种方法判断它是空心还是实心? 2、一铝球的质量为81克体积为40厘米3,若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求此球的总质量? 四、关于同体积的问题。

1、一个空杯子装满水,水的总质量为500克;用它装满酒精,能装多少克? 2、一个空杯子装满水,水的总质量为1千克;用它装另一种液体能装1.2千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一零件的木模质量为200克,利用翻砂铸模技术,制作钢制此零件30个,需要多少千克钢材?(ρ木=0.6×103kg/m3) 4、如图3所示,一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 质量为0.01kg的小石块投入瓶中,当乌鸦投入了25块相同的小石块后,水面升到瓶口。 求:(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5、一个容器盛满水总质量为450g,若将150g小石子投入容器中,溢出水后再称量,其总 质量为550g, 求:(1)、小石子的体积为多大?(2)、小石子的密度为多少? 6、一空杯装满水的总质量为500克,把一小物块放入水中,水溢出后,杯的总质量为800克,最后把物块取出后,杯的总质量为200克,求此物块的密度是多少? 五、利用增加量求密度在研究液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下表的结果: 液体体积(cm3) 5.8 7.9 16.5 35.0 40.0 总质量(g)10.7 12.8 21.4 39.9 m (1)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Kg/m; (2)表中m=_________g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Scientific inquiry: teaching design of material density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密度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教材从识别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谈起,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引出密度的概念,并鼓励学生通过认识一些物质的密度,解释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密度知识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 1.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天平与量筒的使用过程中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通过对前几章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2.学龄特点初中生的独立意识较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大;思维特点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最好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①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初中物理: 密度计算题专项复习(答案)

1.图是我国设计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的玉石,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中西合璧”。 奖牌分为金牌、银牌和铜牌。其中金牌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金牌的总体积约 为23 cm 3,镶嵌玉石的体积约为5.4cm 3,纯金的质量约为6g 。(已知:ρ玉=3.0g/cm 3,ρ金=19.3g/cm 3, ρ 银=10.5 g/cm 3)。请问: (1)一枚金牌约需要玉石多少克? (2)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约多少克?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已知某金属材料的密度为10g/cm 3,将其做成空心球,测得空心球的密度为8g/cm 3,则空心部分与总体积之比是多少? 3.如图所示为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的密度是多少? (2)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质密度的几倍? (3)体积均为2cm 3时,两物质的质量各为多少? (4)当质量均为1.8g 时,两物质的体积各为多少?

4.学习了密度的知识,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计算一些难以称量的物体的质量。有一块巨大的碑石,无法直接称量它的质量,小郑同学测量了它的长、宽、高,得到体积为30m3,它又取了岩石的样品,测出样品的体积是2cm3,质量为 5.2g。根据上述测量数据,计算出这块碑石的质量。 5.一只空心铝球的质量为27克,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48克,求铝球的体积。(ρ铝=2.7 ×103千克/厘米3) 6.一辆载重汽车的车厢容积为3.5m×2m×0.6m,额定载重量为4t。问: (1)如果车厢装满泥沙(泥沙的体积等于车厢容积),汽车载重量为多少?已知泥沙的密度为2.4×103 kg/m3。 (2)为了行车安全,汽车不能超载,如果不超载,此车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的泥沙? 7.机械造师为了减轻飞机的重量,将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了104Kg,则所需铝的质量是多?(已知钢的密度是7900 Kg /m3,铝的密度是2700 Kg / m3) 8.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质量8.9kg,横截面积为2×10-5m2。小红想知道这捆金属丝的长度,她选了一条规格、材料相同的短金属丝来间接测量这捆金属丝的长度,经测量得知短金属丝的长为lm,质量为0.178kg。求: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3节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密度(基础)知识讲解

密 度 (基础) 【学习目标】 1、掌握密度概念、公式和单位。并会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3、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值及其含义; 4、能运用公式 及变形计算; 5、能够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密度 (《质量 体积 密度》356649(密度)) 1、概念: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要点诠释: (1)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即对于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如:所有的铝制品的密度是相同的。不论它的体积多大、质量多少,单位体积的铝的质量是不变的; (2)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即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也不同。平时习惯上讲“水比油重”就是指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 (3)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等无关,与物体的种类和物态有关,还受温度的影响。 2.密度的公式 V m = ρ式中的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ρ表示密度。 要点诠释: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 当ρ一定时, 21m m =2 1 V V ; (3)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 V 一定时, 21m m =2 1ρρ;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 。 3.密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kg/m 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 /cm 3 )

(完整版)密度教学设计.docx

课题:密度 (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三节)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 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 和注意事项。学会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测定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与质量。通过探 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理解物质 的属性之一——密度。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实验 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问,乐 于主动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3.教学难点: 密度单位的换算、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用:哑铃 2 个、小铁钉、大泡沫块 学生观察实验用:天平砝码,木块 2 个,石块 2 个,量筒,水,烧杯 2 个 三、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

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 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目的 师:最近老师一直在减肥健身,老师今 天带来两个哑铃想和咱们班力气大的同 学比一比。看看健身效果如何。谁想试 试啊? 找一健壮男学生到讲台前。拿出两个哑 铃(一真一假,假的为泡沫模型与真的 外观相同)。师拿假哑铃并将真哑铃递给 学生。师生一起举起哑铃。 引 课学生败,老师胜。老师显得很轻松。 老师将假的哑铃递给学生。 师:两个哑铃不是一样的么? 老师拿一大块泡沫和一个小铁钉,问学 生那个质量大。 师:不是铁质量大么?到底谁质量大 啊? 师:哦。原来还有前提啊!那同学们说 铁和金子谁的质量大呢? 提 出 问师:那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题和前面的情况一样呢? 通过精彩的课 学生踊跃举手 堂小活动,激 起学生的疑 问。 其他学生为师 生二人计时 学生们奇怪 生:哑铃是假 的,泡沫做的 啊太像了 生:不一样, 铁沉,铁的质 量大 通过图钉与泡生:泡沫沫塑料块的比 较,把学生的思生:在体积相 维定向到“质量”同的情况下, 和“体积”上来 铁质量大。 生:体积相同 时金子的质量 大。 引领学生思考 学生动脑思考 生活中的现象, 并回答 培养学生细心 学生举例观察生活现象的 习惯。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应该重视实验探究,主要采用“边讨论、边探究、边实验”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施教。通过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实验探究,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渗透新课程教育理念。一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经历实际问题导入→理论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体积和颜色相同的正方形木块、铁块、铝块(6组),体积相同的正方形铁块、铝块(3组),体积不同的正方形铝块(3组),天平和砝码各6组。 【学习过程】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经典计算题

1.一个容积为2.5L的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用它装汽油呢?(汽油的密度为0.8g/cm3) 3.学习了密度的知识,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计算一些难以称量的物体的质量。有一块巨大的碑石,无法直接称量它的质量,小郑同学测量了它的长、宽、高,得到体积为30m3,它又取了岩石的样品,测出样品的体积是2cm3,质量为5.2g。根据上述测量数据,计算出这块碑石的质量。 4.上体育课用的实心球,质量是4kg,体积为0.57dm3,这种铅球是纯铅做的吗?(ρ铅=11.3×103kg/m3) 5.体积是10 dm3,质量是63.2kg的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ρ铁=7.9×103kg/m3) 6.5 m3的冰熔化成水后,体积是多少?体积变化后与原体积之比是多少?如果是同样体积的水结成冰,体积变化后与原体积之比是多少?(ρ冰=0.9×103kg/m3) 7.一只空心铝球的质量为27克,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48克,求铝球的体积。(ρ=2.7 ×103千克/厘米3) 铝 8.机械造师为了减轻飞机的重量,将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了104千克,则所需铝的质量是多?(已知钢的密度是7900千克/立方米,铝的密度是2700千克/立方米) 9.一辆载重汽车的车厢容积为3.5m×2m×0.6m,额定载重量为4t。问: (1)如果车厢装满泥沙(泥沙的体积等于车厢容积),汽车载重量为多少?已知泥沙的密度为2.4×103 kg/m3。 (2)为了行车安全,汽车不能超载,如果不超载,此车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的泥沙? 10.如图所示为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 题: (1)甲物质的密度是多少? (2)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质密度的几倍? (3)体积均为2cm3时,两物质的质量各为多少? (4)当质量均为1.8g时,两物质的体积各为多少?

《密度》概念引入教学设计

《密度》概念引入教学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铺垫: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学生回答。 1.1cm3= dm3= m3 2.1.5㎏= g 3.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随机出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问: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教案)

【分析和论证】 1、实验结论一: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实验结论二:同种物质,不同体积的物质质量不同。即: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相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投影显示) 3、实验结论三:铝块体积增大2倍,质量也增大2倍;铝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铁块体积增大2倍,铁块的质量也增大2倍,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推论】 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明确】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属性;我们就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 【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用符号ρ表示。 【公式】密度的公式:; 【单位】kg/m3、或写成kg·m-3;还有一些常用单位:g/cm3等,其换算关系为1kg/m3=10-3g/cm3。 如何换算其单位呢? 1kg/m3==10-3g/cm3。熟练记忆数据学生回答 单纯用数学公式讨论问题

学生练习换算1kg/m3=________ g/dm3。【一些物质的密度】 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最小密度的物质?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变了吗? (二)密度的应用 1、密度公式的变形:求质量m=ρV;求体积。 2、看课本例题,然后出示变式习题: 如果一块大石头的长为10m、宽为5m、高为9m,则这块石头的质量是多大? 请同学们完成这道计算题,解题步骤要求与课本上保持一致,解中含有已知条件,计算过程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中间的物理量尽量采用国际单位等。 【想想议议】一卷细铜丝,如何方便快速地知道它的长度?需要什么器材?如何测量?如何计算?思考理解学生练习习题巩固 板书设计 一、密度 实验结论: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 2、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表示符号:ρ 密度的公式:; 单位:kg/m3、g/cm3等。1kg/m3=10-3g/cm3。

初中物理_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2《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经过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 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具和媒体: 天平、刻度尺、颜色相同、体积不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实验卡、图像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出示体积较小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吗? 2、出示体积较大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哪一个? 3、提问:为什么想要大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大的体积大、质量大。 二、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不同体积相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1、为了验证你的的猜想,应如何选取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探究? (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确定组内实验方案。) 2、组织学生对组内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 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 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体积(V) 3)分别计算出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 3、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4、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m-v的关系图像,组内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密度》教案 【设计思想】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和感悟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三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学生分析】 在新的课程中提到密度一词,虽然学生会对其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是很模糊,所以要在学生很是模糊的时候加以提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问题--仪器的使用,所以要对学生进行讲解,做应有的对策。 【仪器材料】 天平、砝码、水、体积不等的木块、石块等。 【教学流程设计】

初中物理专训.密度的计算及答案

初中物理专训.密度的计算 1.密度计算题中常隐含的三个条件:质量不变,如水结冰问题;体积不变,如瓶子问题;密度不变,如样品问题。 2.解答涉及多种物质密度、质量和体积的计算题 时,物理量一定要一一对应,切勿张冠李戴。 一种物质 1.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这次地震主要发生在玉树县结古镇,当地居民的房屋90%都已经倒塌。据悉,当地基础设施损坏严重,电网几乎完全瘫痪。在玉树地震发生后,某市紧急调集1 500 t 柴油准备运往灾区。若运输柴油的油罐车容积为38 m 3,柴油的密度为0.8×103 kg/m 3,则: (1)每辆这样的油罐车能装多少t 柴油?(2)运输这些柴油需要多少辆这样的油罐车? 2.探测月壤的力学性质是月球车登月的科研任务之一。月球上某月壤样品的体积为90 cm 3,测得其密度为0.8 g/cm 3。求: (1)该月壤样品的质量; (2)质量为1.6 t 的月壤其体积为多少? 3.2015年6月19日,广东某高速匝道桥突然垮塌,经调查是由于在匝道引桥上的四辆大货车超载所致。按国家公路标准设计规范,公路及桥梁的承重标准为车货总重不超过55 t 。已知大货车每辆自重约15 t ,所装载的瓷土密度为2.6 g/cm 3。 (1)如果不超载,每辆车最多能装大约多少m 3的瓷 土? (2)经调查,该事故中每辆车的车厢都装满了瓷土,车厢容积约为30 m 3,每辆车超载了大约多少吨? 4.一种建筑用的环保空心砖(如图所示),是利用城市建筑垃圾、黄河泥沙以及工农业废料制成的,它能大量节约土地资源和热能源,有保温、隔热和隔音 功能。其中有一种规格为24 cm×18 cm×9 cm ,质量为2.6 kg 的空心砖。 (1)这种空心砖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2)若用此空心砖修建体积为186.24 m 3的墙,约需砖多少块? (第4题图)

《密度》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与预设 1、 知识与

《密度》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与预设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体积。 2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应用都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三、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密度知识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而且要在亲身参与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活动中,体验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因此本节教学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理学中的规律。 四、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由于本节以实验探究为主,所以教学媒体的应用以辅助实验为主,主要针对实验中的过程、注意事项、数据表格等内容做教学上的辅助。

初二物理《密度》教案

密度- 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1)在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2)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对于不同的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3)通过以上分析,概括出密度的定义. 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种物质密度.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进行探究的良好品质. 通过密度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均衡美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单位.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从上节实验中学生已经看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 本节通过实验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

质的这种特性. 学生在数学中虽然学过比例的知识,但是用到物理中来,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仍是有困难的,所以课文中对此作了解释: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表示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考虑到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比较抽象,教材在说明比值的含义之后,仍用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定义密度,以便于学生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然后通过例题说明利用公式求密度的方法.并且在例题计算的基础上讲述密度的单位,使学生对密度的单位不致感到抽象,便于学习. 教法建议 建议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探究得出密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一、重点、难点分析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1.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征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在一定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上节实验学生已测量出体积相等的铁块、铝块、木块的质量,利用测量的结果可引导学生认识铁块、铝块、木块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上的差别,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还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不相等.对每种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一定的,跟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系,因此它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比值的物理意义,可通过具体数字使学生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2.密度的公式 为了加深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在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基础上,讨论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通过课本上的例题,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骤进

质量与密度复习教学设计

. . 第6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学生能回忆并说出本单元的主要容。 2.学生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复习重难点】 重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 难点: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与密度一章,这节课我们复习一下本章知识,请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复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一名同学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自学环节(25分钟) (一)知识回顾,构建知识体系(10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主要知识,通过自学提示对学过的旧知识不断联想提取,再现脑海,进行系统回顾,在方框中勾勒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可以另附纸)。 1.本单元有哪几节? 2.质量和密度的定义、单位分别是什么? 3.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步骤是什么? 4.利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二)复习检测(15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做下面的检测,注意思考,独立完成。要求: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 10 mg是() 1.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晚会上,物理老师出了一个抢答题: 2.5×7 A.一头象的质量 B.一名小学生的质 C.一只兔子的质量 D.一只蚂蚁的质量 2.(多选)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确的是() A.橡皮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的质量变小 C.氧气瓶的氧气用掉一半,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气体质量增加,密度不变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第六章第二节密度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 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二) 学法点拨 由相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大,质量也大。例如,一盒相同的粉笔,两支粉笔的体积是一枝粉笔的2倍,两枝粉笔的质量也是一枝粉笔的质量的2倍。这是物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探究这种特性用到了图像的方法。注意理解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体会这一方法带来的方便和理解上的便利。 密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 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要求记住。 还要能够记住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例如,金的密度比银大,铜的密度比铁大。 计算题要注重格式,要写必要的公式、公式变换、单位、文字说明。还要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教学教程 一、从鉴别物质说起 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思考:用物体的质量来鉴别物质行吗? 二、实验探究 1、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看看它们的质 量相同是否相同?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2、出示: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相等。 3、提问:以上两个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示?关于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 让学生讨论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什么关系? 4、验证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请同学们(类比研究同一金属导体两端和电流关系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正确性。 5、根据实验方案不同实验小组分别用体积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或铁块、松木块)作实验。学生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少。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三、密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