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苏词看苏轼之思想

从苏词看苏轼之思想

从苏词看苏轼之思想
从苏词看苏轼之思想

从苏词集看苏轼之思想

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源远流长,从先秦的诸子之战,到汉代经学盛行,既而打破藩篱的魏晋玄学盛行于世,宋代理学、明朝心学也都在中国思想史上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此同时外来文化也为中国思想注入了新的元素,东汉末年佛教的传入,唐朝与诸多外邦的交流。这些中外思潮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内化沉淀为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内核,必然也就对思想的积极接受者——文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现以苏轼词集为蓝本,分析苏轼之思想。

苏轼可谓是一位文坛巨匠,是名副其实的词人、诗人、散文家、书法家、画家,而其在文学上的造诣最为突出,元好问曾说“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从文学方面来看,苏轼对词的贡献则超过了其他方面,词至苏轼功能得到拓展,境界扩大,地位提高。根据《苏轼词编年校注》所录,苏轼可确定的词共有二百七十二首,这些词记录了苏轼从治平元年(一零六四年)十二月罢凤翔府签判到其离世的生活经历、心路历程。苏轼极强的语言表现力将其一生用文字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其思想的碎片也散落在了灵动的文字之中。现在我们从其词作中找寻其思想碎片,并力图将其还原成其完整的思想。

毋庸置疑,以孔孟思想为代表及其不断发展的儒学乃中国思想之根,可以说,所有中国知识阶层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儒家思想影响,苏轼也不例外。宋朝是一个“崇文抑武”的时代,宋高祖立下了“不杀士大夫”的遗训,所以宋朝文士地位相对来说比较高,礼遇文人使得文人一心效忠朝廷,儒家思想也有了存在的现实条件。由于词的体裁的特殊性,它表现的往往是离愁别绪,歌舞酬唱。然而苏词却也使儒家思想得到了适当的表现。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埋藏在心里的建功立业的愿望;二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苏词表现了苏轼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神子·密州出猎》)。昂扬的激情改变了词的柔软格调,也表现了苏轼的进取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得以滋生。“何时功成名遂了,还乡”(《南乡子》)衣锦还乡也是儒学教给士人的处事原则。“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沁园春》)将苏轼的豪情壮志表现得酣畅淋漓。

苏词受儒学浸润的另一表现在于写出了苏轼积极乐观、不畏困难的人生态度。词体以柔软为格调,而苏轼一变词的格调,创作了豪放词,《江城子·猎词》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的太守形象,这种意气风发正是苏轼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表现。之所以说苏轼是真正的积极在于他经历过一再的挫折而能面对现实,再次振作。苏轼一生三次遭贬谪,“黄州、惠州、儋州”,一地远胜一地,虽然初次被贬黄州时,苏轼写下了《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间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个“冷”字写尽了初次刚遭贬谪的心态。“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菩萨蛮·七夕,黄州朝天门上二首》)“尘世难逢开口笑”(《定风波·重阳括杜牧之诗》)可见苏轼刚开始也曾心中有郁结,然而他的乐观态度在于能化解郁结,找回那份积极。到元丰五年二月苏轼写下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可以看做是他战胜自我的标志,他从被贬的郁结中解放了出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则重回了那个有着积极乐观态度的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昂扬的斗志再次表现了出来。苏轼的乐观可以用他的一句词概括,“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满江红》)至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的词《无愁可解》可谓最能表现其乐观人生态度。“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来不知愁滋味。”其乐观似乎与生俱来,“万事从来风过耳。”则是苏轼能够在困境中乐观的根本原因。

儒家思想促使苏轼奋进,官至礼部尚书,但是苏轼内心也受老庄思想影响,在其词中我们也能看到不少痕迹。

1、人生如梦的思想。

《庄子》中将死生看成人的两种不同状态而已,降低了人们对生的期望,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不会过于在意属于“生”这一状态中的事物。苏轼继承了这一理念,将人生看成不过是南柯一梦,一切无需刻意纠结。“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醉蓬莱》),既是对生活的感悟与总结,也是一种戏谑的洒脱。“身外倘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十拍子·暮秋》);“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西江月·平山堂》)都展现了苏轼“人生如梦”的思想。

2、归隐思想。

入世的功成与出世的心灵解脱,在“出”与“入”的相对中,儒家追寻的是世俗社会的功成名就,而庄子则是出世中的心灵的解脱逍遥,在世界上诗意的栖息。

苏轼在多首词中直言自己想要归隐, 他在《菩萨蛮》中写道“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物外游”;又在《浣溪沙·感旧》中感慨“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苏轼一生可谓漂泊,曾感叹“此生飘荡何时歇”,这种飘荡的境遇使他更加向往归隐的生活,然而却不能如愿,但我想真正的原因不是“无人借买山钱”,而是这只是他内心的追求,并没有付诸于实际。虽然内心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还是一再在灵动的文字中追求内心的归隐,如“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减字木兰花》)苏词中也有展现庄子遗风之处,庄子的浩然之气跨越时间的界限出现在了苏轼笔下,“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快哉亭作》)展现出了一位飘逸的苏轼形象。“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则是化用了《庄子》中熟知的典故,可以说是表现庄子思想影响的直接证明。

另外,由于与僧人的交游广泛,苏轼也爱研究佛学理论,因而佛教思想对他也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佛教提倡“缘”,因缘和合而生,消散而灭,也有着色空观念,因而在这种观念影响下苏轼看人生也带上了空无与虚幻感。《西江月》就写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其中可谓饱含了人生虚幻的深沉感叹。类似的感慨绝不缺乏,如《满庭芳》“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南乡子》“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江城子》“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佛教思想使得苏轼的作品染上了一丝悲凉的色彩,加深了思想的深度。

再者,佛教提倡“慈悲为怀”,小化自己,大而普度众生,在佛理的氛围中,苏轼做到了自我的心灵解脱,也以关心众生,帮助众生摆脱生之苦难。苏轼身为官员,其悲悯情怀则表现在对百姓的关怀,“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这是一零七八年作者往石潭谢雨时所作。上片主

要是描写写农事活动。久旱逢甘霖,层层的麻叶、荷叶等之类的作物上闪耀着雨水的光泽;其时,正值春蚕已老、茧子丰收的时节,煮茧的清香扑鼻而来;走进村落,隔着一座篱墙,远远地就听到了缲丝女郎娇媚悦耳的谈笑声了。下片则写到了作者对与农民的亲切交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翁拄着藜杖,老眼迷离似醉,捋下新麦炒干后捣成粉末用以裹腹。最后一句“问言豆叶几时黄”,作者看到农民食不果腹,禁不住深情问道:地里的豆子几时才黄?这一问,问出了辛酸,也问出了身为官员的心急,这种对老百姓的朴素的体恤情怀,饱含了对老百姓的一片悲悯之情。话语之中包含的辛酸、同情、无奈、期待,可谓错综复杂。

从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受儒学、老庄之学、佛学影响较为深刻,在其词作中有着明显体现。但这些思想并不是单一的影响某一方面,而是错综复杂的影响着其思想的形成,如佛家的悲悯情怀使得苏轼怜悯百姓,同时儒家的政治理念也要求官员为民请命,因而苏轼做到了一个好官员。这些思想的相通之处使得分析其真正的思想根源有着复杂性,但粗略的思想我们可以在其词作中看清其轮廓。

参考文献:

(1)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华书局, 2007年第二版

(2)王水照,朱刚:《苏轼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第二版

(4)林语堂:《苏轼传》,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年版

诗歌朗诵比赛主持词

诗歌朗诵比赛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晚,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朗诵大赛,今晚,我们在这里为青春颂歌。 让青春飞扬,化作一首不悔的诗;让青春飞扬,谱写一段华丽的篇章;就在今晚, 就在这个舞台,让青春飞扬,让青春绽放。 牛镇高中第一届“飞扬的青春”诗歌、散文朗诵大赛,现在开始! (一) 或许有人会问:青春是什么颜色的呢?是忧郁的蓝,是热烈的红?我说啊,青春是多彩的。拥有了她,便拥有了七彩人生。 请欣赏一号选手——高一(八)班的聂玲同学为大家带来诗歌配乐朗诵《多彩青春》,大家掌声欢迎 (二)掌声送给一号选手,感谢他精彩的朗诵。多彩的青春是我们难忘的岁月,难忘岁月里有美好的回忆。那岁月的码头里又会有什么样的青春记忆呢?让我们从接下来的朗诵里去寻找。有请……二号选手刘鑫带来《岁月的码头》! (三)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里面的一草一木都与我们息息相关。那么现在请大家听听接下来的这位同学会有什么要向橡树说的呢?有请三号选手聂添添给大家朗诵诗歌《致橡树》。 (四)聂添添同学的朗诵好吗?好!是啊,那深情的对话里,感受到木棉对橡树的真挚爱情;“那河畔夕阳中的金柳,饱含着志摩对康桥的喜爱、依恋。一首《再别康桥》,把时间定格在——那挥手瞬间!下面让我们跟着4 号选手辛江姗的步伐一起走进让徐志摩魂牵梦绕的康桥。 (五) 轻轻的,徐志摩走了,留下了经典,让我们细细品味;当我轻轻的走上舞台,轻轻的说着海子的名字之际,想必大家早已轻轻的了解了接下来的题目,

对,那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掌声有请五号选手熊沁。 (六) 海子来过,又匆忙的走了,匆忙得让我们叹息。 青春,或许是人生中匆匆的一笔,但青春也是生命最美妙的华章。请欣赏六号选手叶鑫朗诵《青春一一生命的华章》 (七) 只要我们都保持一颗年轻的心,青春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让我们掌声欢迎七号选手王慧渊以一首《青春之诗》,献给青春,献给在座的每一个人。 (八) 一首《青春之诗》,带给我们以青春的赞叹。无论我们为青春写下怎样的诗歌,但请你别忘了写下四个字相信未来。请欣赏朗诵――《相信未来》,表演者金宏恩。 (九) 是啊,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在自己的那片天地了,有自己的画笔和色彩,《保持自己的风采》,画出独一无二的人生画卷。九号选手朱恺祥给大家带来《保持自己的风采》。掌声有请。 (十) 我们保持个性,我们展现风采,我们飞扬青春,我们热爱青春。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们也深深的爱着你。有请雷娜带来朗诵一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十一) 湘江之畔,一代伟人,发出了深沉的一问。 橘子洲头,多情诗人,唱出了壮志的豪情! 1925 年的中国,多灾多难!青年毛泽东,感慨万分!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高一七班的程耀同学,重温伟人的风采吧! (十二) 青春如朝阳,冉冉升起,充满希望!青春如江河,滚滚向前,不可阻挡。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如《水调歌头?怀子由》。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如《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词的内容:

苏轼扩大了词的领域,用词来抒写生活情趣,政治抱负,身世感慨,亲友情谊,农村生活,咏物,谈禅,说理等,无所不宜. 苏轼词的风格 苏轼词以豪放为主,有名的有.在裏描写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周瑜,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形象,颢示了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苏轼词虽以豪放为主,但还有清秀,穠丽,温婉,蕴藉的一面,如(莫听穿林打叶声)写得简淡.苏轼词不喜欢雕琢,善於吸收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漱f语,给人清新朴素的感觉. 特点: 1.开创了豪放词风。 苏轼在婉约之外,大量地创作豪放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促进了词风的转变。我们一般认为苏轼的豪放词能够借助瑰丽壮伟的意象,恢宏的意境来抒发其慷慨豪情。苏轼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主要有三: 一是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 二是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伟的场面取胜; 三是以奔放雄豪的音调著称。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均体现出这一风格。 2.以诗为词。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3.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试论苏轼词作的风格多样性

试论苏轼词作的风格多样性 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王希 摘要:在传统文化中,对苏轼词风格的认识往往以“豪放”评之,我认为这有失于偏颇和简单化,其原因在于仅以几首豪放词来涵盖苏轼词全貌,以偏盖全。我通过对几首苏轼词代表作的评论赏析,说明起词作风格的具体表现,提出苏词体势高妙,时而慷慨豪放,时而清丽委婉,时而飘逸旷达,风格多样,不可一而论之。 关键词:苏轼风格多样豪放旷达婉约 词的历史可谓久远,但直到宋代,才可称“得其时也”。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为词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词坛一时名家辈出,各领风骚。而因词风迥异造成的流派之争也便风起云涌,此起彼伏。作为一代文坛名匠,苏东坡的词风,更是被后世的文论家们屡加评论。 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辩》中说:“论词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词情蕴籍,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人们就把宋代的词人分为两派:晏殊,晏几道父子及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俱归入婉约一派;苏轼,贺铸,辛弃疾,陆游等归入豪放一类。这种分法虽显简单粗略,但后人却纷纷认同。 纵观古今对苏轼词风的评论,大体有“豪放”,“旷达”,“婉约”等几种说法。其实,对象苏轼这样才华横溢,气质浪漫,个性自由,风格多变的一代文豪,试图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词风,那肯定是徒劳的,也是片面的。如果仔细探究一下苏轼的全部词作,使可见苏词风格的多样,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雄浑豪放,亦有《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的缠绵悱恻,更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超脱旷达等等,不一而足。再基于苏轼执着而不乘张,既能拼搏进取,亦能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以及挥洒自如的写作态度和变化莫测的诗文技巧。我认为,对苏轼风格应分而论之。 一、苏轼词作风格中的“豪放” 苏东坡之所以被后世众论者尊为“豪放派”之鼻祖,主要还是由于他的一些描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的词作,确实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慷慨豪迈的气质,领词风转变之先河。 如他创作的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全篇洋溢着一股报国杀敌的豪情,其词在脉脉柔情的传统词风中,敲响了慷慨激昂,纵横奔放的豪迈鼓乐,“回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给人一种豪气冲天的冲动感觉。另外,如《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田》回忆自己与苏辙少入仕之初,自信“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勃勃雄心,《南乡子·旌旗满江湖湖》中季风迂儒,赞扬“帕首腰刀”的勇士,《阳关曲·赠张继愿》中“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的惋惜,都充满高昂豪放的精神,这在唐诗佳处,也不过如此。因而王灼说他:“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1)。便是此意。 二、苏轼词作风格中的“旷达”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分析复习过程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 分析

苏轼是北宋文坛革新的杰出领袖,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的文学天才。他在文学理论上强调“文”、“艺”并重,丰富了美学理论;他的文艺散文,以隽婉的风格和流畅的笔调,显示出诱人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思想深邃,技巧纯熟,代表了北宋诗歌的最高水平;在词章创作方面更显示了无以伦比的艺术才华,他“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不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写下了豪放与旷达的千古绝唱,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其实苏词风格是多样化的:既超迈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达深旷,又隽秀清逸。本文仅就其词风的豪放、婉约与清旷进行初步的分析论证。 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 气势恢弘。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

小学生诗歌朗诵会主持词

小学生诗歌朗诵会主持词 导读:本文小学生诗歌朗诵会主持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女: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 男1: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女1: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2: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女2: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合: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女:打造精彩人生底色合:打造精彩人生底色 合:东街小学五(8)班“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齐唱:窗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诵读古诗) 男1:圣人的言论给我们亲切的教诲, 女1:观察了解今天的事需要借鉴古代历史, 男2:没有古代的历史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女2:请听朗诵《增广贤文》。 女1:*的诗词气贯长虹,如同一条五彩缤纷的长长画廊。

男1: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女2:陆游酷爱他,因为她是气节的象征。 男2:梅花,在伟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 (诵读:卜算子·咏梅) 男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女2: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 男2: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 女1: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 男1: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 女:2七十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男:2七十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要从红军长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们的遗志; 全: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让我们的人民自由幸福! (诵读:七律·长征) 男1: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1: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2: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2: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定稿 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

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 内容提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常提到的。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本文主要从苏轼豪放词与婉约词题材突破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词的分析,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多样,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了解苏轼。 关键词:豪放;婉约;题材 一、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后苏轼登上仕途,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政见不和,被谏官李定等人以讪谤新法罪逮捕入狱,即“乌台诗案”,侥幸获释后被贬黄州充团练副史。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他又激烈反对,特别是反对废除免役法。之后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他又被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到儋州(今属海南)。直至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卒于常州。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 二、从苏轼词的题材分析其词风 苏轼最早的词作,按王文诰《苏诗总案》载,为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所作《浪淘沙》,词句尚为“绮陌香尘”、“槛内群芳”之类,可说是尚在学步欧晏(欧阳修、晏殊)。翌年所作的《行香子·过七里滩》,上下片之结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均令人有目不暇给之感,已可混入欧晏词集了。但仍未见苏轼之人格、性格、词格。后年所作的《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堂庑渐大、登临渐高,使用了大字眼、大角度,使用了议论的句式。已可见苏轼豪放洒脱词风的苗头。①真正实现豪放词风创制的,是苏轼随后的知密州时期。当然,苏轼在认识到自己开创了“自是一家”的词作新阶段之后,仍然有婉约之作出现。它说明:有些场合、情景、题材只适合以婉约的风格来表现;有些场景,只有以婉约的手法来表现,才会使听者爱听,读者爱看。婉约词风作为词史上一种成功的形式,已成为了难以取代的存在。 因此,我们解读苏词的风格,不能单纯的把之归结为“豪放”或“婉约”。苏轼的词风,既有“大江东去”的壮阔,“把酒问青天”的豪迈,“挽雕弓射天狼”的雄劲;又有“记得画屏初会遇”的委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美,“花退残红青杏小”的清新。不论婉约与豪放,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 本文主要从题材的突破上说说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风格。 (一)豪放词题材的突破 明人张南湖在《古今词话》中对“豪放”的解释为“气象恢宏”,并首推苏轼为豪放词代表。苏轼开创的豪放词,冲破了“以词为艳科”的藩篱,而“以诗

UOOC唐宋词与人生第六章苏轼

UOOC联盟在线课程《唐宋词与人生》 (授课教案) 第六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读苏轼的豪旷词:烟雨平生的处世态度 兼论苏轼与张孝祥 第一节 “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其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千古风流人物”,乃苏轼词之名句,亦可用来妙题苏轼自己。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徽宗五朝,荣辱迭起 一生,亦才情雄放一生。 苏轼画修竹枯木怪石,为“湖州竹派”重要人物;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风;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一代词风。其诗词文,均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一、广博的学识 苏轼以读书为“平生之快事”。元·元怀《拊掌录》记载: 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再三咨嗟叹惜,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陕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长叹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处,夜久寒甚,不肯睡!”连作冤苦声。 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的《阿房宫赋》,好多遍。每读完一遍,就再三嗟叹,至夜犹不寐。有二位老卒皆陕地人,随侍东坡身边。坐久了,不堪其苦。一人长叹一声,用西边口音说:“知它有什么好处,夜长很冷,就不肯睡觉!”连续发出怨苦声。 苏轼贬谪海南时,无书可读。偶得柳子厚文集,于是,横看侧看,敲骨吸髓,每个字都反复玩味。 二、超逸的襟怀 胸无书卷,襟怀必不高妙,意趣必不古雅。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 苏轼正是用胸中万卷书,滋育出一种不为外物尘俗所累的超逸高妙襟怀。 苏轼为什么号“东坡居士”?

诗歌朗诵会主持人串词

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乙:伴随着春天温暖的阳光,我们迎来了这一次诗歌朗诵会.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之中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将成为诗歌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当五月的花香飘满整个校园,当青春的日子如风如梦, 微风轻启,你张开了沉睡的眼睛; 细雨迷朦,你挥动着轻盈的翅膀, 是你,点亮了我们渴望的眼睛,绘成了五月里色彩斑斓的梦。这梦里,有翠楼上的凝妆远望,有淡淡风中的柳絮池塘,有胡天明月下的羌笛声声,有大漠长河的思念遥遥。 是你,点缀了我们欲飞的翅膀,化成了我们如泣如诉的情。这情中,有长亭外的烟柳暮云,有小轩窗前的默默相望,有月光花影下的寂寞身影,有雕栏玉砌中的一腔幽怨。 你是我们文化的凝聚,你是我们精髓的所在,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一起感受着诗歌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 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甲:你是否细细品味过冰心的《繁星》?

乙:你是否享受过杨柳依依诗情画意,白雪皑皑的华丽美艳?甲:今天,我们将在这里面对海水的波澜壮阔。 乙:今天,我们将在这里聆听溪水潺潺。 甲:飞扬的青春,散发着无穷活力; 乙:年轻的骄子,充满着蓬勃的朝气。 合:让我们进入美的享受,诗歌的海洋! 结尾 甲:回顾今天的点点滴滴,我们快乐! 乙:回顾今天的点点滴滴,我们享受! 合:让我们记住今天,在美丽中迈向青春! 串联:让我们<<再别康桥>>,聆听<<雷电颂>>. 完美的人生是美与爱编织的,让我们走进<<美与爱>>的世界! 月光是人憔悴,<<街灯醉人-灯下碎影>>究竟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如歌的人生,似梦的青春,<<如歌似梦>>又会带给大家怎样一番滋味 让大家一起攀上<<神女锋>>去寻找美丽!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分析

苏轼是北宋文坛革新的杰出领袖,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的文学天才。他在文学理论上强调“文”、“艺”并重,丰富了美学理论;他的文艺散文,以隽婉的风格和流畅的笔调,显示出诱人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思想深邃,技巧纯熟,代表了北宋诗歌的最高水平;在词章创作方面更显示了无以伦比的艺术才华,他“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不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写下了豪放与旷达的千古绝唱,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其实苏词风格是多样化的:既超迈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达深旷,又隽秀清逸。本文仅就其词风的豪放、婉约与清旷进行初步的分析论证。 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 气势恢弘。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总体来看,这首词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

论苏轼词的创作风格

论轼词的创作风格 摘要:在北宋词坛上,轼享有巨大的声誉,轼词的创作风格一直以来也都是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对象。轼词的创作风格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为多样化的题材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前人创作传统、儒释道三家结合的思想以及轼曲折的人生经历是词的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词“以诗为词”的创作风格对后世词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键词:轼;创作风格;以诗为词;原因;影响 轼是中国词坛上别具一格的作家。轼基于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大胆的对词进行了变革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词的创作风格可以凝练成四个字—“以诗为词”,轼“以诗为词”的创作风格又有具体两方面的体现,即多样化的题材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再通过对轼词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和其影响的具体分析,进而领略轼旷达的情怀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一、轼词创作风格的具体体现 在北宋词坛上,轼既继承了前人传统突破了传统樊篱,将诗文革新运动扩大至词的领域,在原有词风的基础上实现了标志性的突破与创新,为词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全新的境界。轼用词这一新型的音乐性文体,表现诗歌原始而古老、历久而弥新的题材,并将赋、比、兴等诗歌手法运用于词的创作,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词的审美潜力,为宋词成为与唐诗比肩的一代文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故而,一言以蔽之,轼词创作风格的集

中体现就是“以诗为词”,取词的躯壳而赋以诗的神气。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一)多样化的题材 轼“以诗为词”的表现手法是他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就是以诗之法,运词之意,以诗之器,显词之艺,将诗歌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作当中,消解诗词界限,合二为一,达到了诗词一体的艺术效果,进而拓宽了词的表现空间,提升了词的表现能力,词同样可以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故而形成了词多样化的题材,无论是豪放词、旷达词还是男女恋情词,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具风韵,回味无穷。轼在词创作方面最难能可贵而且也是最具闪光点的一点,就是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融入到词的创作当中,这在他多种题材的词作当中都有展现。 1、展现建功立业的豪情 在轼众多的豪放词当中,《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1]可谓是东坡平生第一快词,整首词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希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英雄志士的形象。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此年轼四十岁,“老夫”是轼的自称,有宦海浮沉的疲惫之意;词的首句充分描述了轼出猎时的装束,“千骑”形容出猎的队伍之盛大,声势之雄壮,此处有夸之语;词的第二句意谓作者自己出猎的勇猛姿势可以像当年权射虎那样。词的下片意在抒情,“酒酣胸胆尚开”意谓胸怀开阔,豪气勃发;“持节云中,何日遣唐?”此句一语中的,意谓不知朝廷何时才能重用自己。此时的轼正在遭受贬谪期间,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渴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展现出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如果说《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东坡平生第一快词,那么《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是他豪放词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轼的这首词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是因为它完全符合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含义。每个人生来都有现实的抱负和人生的寄托,即将自己的存在价值最大限度的放大,彰显自我的存在感,换而言之,就是平凡大众的英

浅谈苏轼诗词中的“理趣”

浅谈苏轼诗词中的“理趣” 摘要:在宋代文坛中,苏轼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继承盛唐诗歌的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开拓诗境和诗的表现手法,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开辟出宋诗的新生命。而在词的创作上,苏轼更是摆脱了花间词婉转绸缪之态,无论是豪放词还是婉约词,都开始充分表现出作者的个性。 关键词:苏轼诗词理趣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宋代最有影响的作家,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历经磨难而笑对人生,思想自由,品格坚贞、坦荡、旷达。他的诗,如天地奇观,于境无所不收,于情无所不畅;他的词,如天风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他学博才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派词的开山祖,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又兼纳了道家和佛教的学说,显著特点是“杂”,他所倡导的蜀学就是融合佛、道、儒三家的杂学。各家思想似乎对他都有吸引力,然而,他是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的,又大致以“外儒内佛”的形式把二者统一起来。儒家的淑世精神与佛道化解人生苦难的虚幻意识互补,使他的人生观没有发展到对社会人生的厌恶和伤感,他在以佛老庄禅超物我齐生死的空无思想化解人生忧患的同时,也含有一种儒家士大夫在恶劣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追求道德人格挺立的意味。他援佛道入儒,又始终保持做人的气节,佛老的静达放旷用儒家道德人格的浩然正气来支撑,成就虚静高洁的心灵和淡泊超逸的人格。 宋代美学思想的一大特点,便是开拓诗的境界,追求诗中蕴涵的哲理内涵,即所谓诗的“理趣”。在这方面取得最大成功的可以说是苏轼。苏轼具有思想自由,旷达敏锐,性格豪放开朗,富于创新精神的特点,加之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这在其诗歌创作中成为一种艺术追求审美的理趣色彩。作为政治家他有洞察世事的头脑和治世才干,作为诗人又有诙谐幽默机智风趣的气质。一方面常有沸腾的儒家志士的报国热情,一方面却有顺乎自然,随缘自娱的佛老“看穿”态度,这种进退出处的复杂心情加上他升降浮沉的生活经历,形成了勤于和善于思考的性格特征,从而也使他的作品显示出更加深厚的艺术底蕴和耐人咀嚼的哲理内涵。 苏轼诗歌现存二千七百余首,内容极其丰富,有描写山水景物的,有酬和陶渊明诗作的,也有为画作题诗的,在这些诗歌当中很多都蕴含着理趣。 1、山水诗中见理趣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 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她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就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苏词风格的特征:在气魄方面雄奇、博大;在“法度”方面突破陈规,不许泛滥。为了弄清“豪放”一词的含义,我们还可以瞧苏轼自己的一段话: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一枕得无睡,辄亦得之耳。《东坡续集·答陈季常》)这就是苏轼称赞陈季常豪放词风的话,联系她称赞吴道子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话,可以断言:苏轼心目中的“豪放”,既要能体现“诗人之雄”,酣畅淋漓地抒发为造物主所不容的“如此快活”的感情,又要在“法度”(即一般艺术规律与传统)容许范围内“出新意”、“寄妙理”。 从以上可以瞧出,所谓“豪放”,在气魄方面,它要求雄奇、博大,不允许中正、平庸;在“法度”方面,它既要

求突破陈规,又不允许泛滥无归。 然而,苏词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豪放的风格呢? 第一,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题材,丰富 了内容。 晚唐、五代文人词发展于歌楼酒宴之中,其主要特征就是“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因而被视为“艳科”、“诗余”。词的内容只能写儿女私情、离愁别恨。北宋时期晏殊、张先、欧阳修等词人,几乎毫无保留地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其后的柳永,善于用“俚语”与铺叙手法描写病态的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尤其就是妓女的生活,词的内容有所扩大,但其基调仍未跳出“艳科”的窠臼。苏轼则一扫靡艳词风,开创豪放一派,正为胡寅《酒边词序》说的: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 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 外,于就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苏轼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词”提到了与“诗”并列的地位,凡就是“诗”能表达的内容,多写进“词”里去了,山川景物[如《水调歌头》]。记游咏物[如《浣溪沙》]。感旧怀古[如《沁园春》,《念奴娇》]。惜别怀人[如 《八声甘州》]。述行明志[如《江城子》]等等,都成了苏词的题材。刘熙载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艺概》卷四),此语恰到好处地道出了苏词

苏轼词两首必修四文言练习

《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 1. 填空: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_______,是我国_______ 时期伟大词人_______的作品。词人有政治抱负,因作诗讽刺新法,被贬为_______ 。贬居_______ 期间,曾两游_______ 附近的_______,写出了这首著名的词,时年_______ 岁。 2. 选择: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纶(lú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B. 纶(lǔ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催(cuí) C. 纶(guā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D. 纶(guān)巾酹(lèi)酒憔(qiáo)悴崩摧(cuī) (2)“故垒西边”句中的“故”当“旧”讲。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相同的是() A. 故作不良计 B.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C. 池鱼思故渊 D. 故国神游 (3)“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樯橹”借代水军。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为借代用法的是() A. 终岁不闻丝竹声 B. 举酒欲饮无管弦 C. 足下蹑丝履 D. 君当作磐石 (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 “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 “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3. 问答: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诗歌朗诵会主持词结尾

诗歌朗诵会主持词结尾 女:诗歌,让我们陶醉 男:诗歌,让我们震撼 合:诗歌,让我们思想升华 男:诗歌的余韵,在我们心中回荡 男:借这次的诗歌朗诵会,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女:借这次的诗歌朗诵会,我们领悟到了人们诗歌的美好 男:让我们在诗海拾贝 女:让我们步入诗歌的殿堂 男:让我们记住今天,并用我们的笔描绘明天,愿我们在诗歌里茁壮成长女:让我们伸出双手,用最热烈的掌声结束今天的诗歌朗诵会。 合:谢谢大家! 【篇二】诗歌朗诵会主持词结尾 甲: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表示祝贺。请就本次活动的举行作重要点评。大家欢迎。 乙: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甲: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乙: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乙:本次诗歌朗诵会的举办仅仅是我校读书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后我校还将陆续展开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甲:希望同学们积极投身于学校读书活动的展开,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塑人格。努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校园文化氛围。 合:老师们,同学们,益民中学诗歌朗诵会到此结束。再见! 【篇三】诗歌朗诵会主持词结尾 甲:捧起一把泥土,这是我们的祖国;掬起一朵浪花,这是我们的 祖国; 乙:翻开渊源的《诗经》与《四库全书》,这是我们的文化;弹一 曲壮阔的《高山流水》与《义勇军实行曲》,这是我们的诗情! 甲:XX多年风雨兼程,我们历经沧桑;90多年斗转星移,我们志 不改向.光辉的历程波澜跌宕,青春的彩翼临风翱翔! 乙:诗言志、诗言情、诗意人生; 甲:高起点、高定位、高风传承。 乙:亲爱的朋友们,再多的语言亦无法表达我们对当代青年人的 热盼、热望与爱,青年诗社顾问、天津市工商局局长、诗人王海福题 诗《满庭芳·题五四青春诗会》以贺,表达了社会各界对青年诗人的 共同希望,有请赵巍带我们一起徜徉在这首曲境幽美的诗词中,为朗 诵会圆满落幕。 甲:感谢大家!再会! 【篇四】诗歌朗诵会主持词结尾 甲:我们自豪,我们拥有未来, 乙:我们骄傲,我们拥有明天; 甲:明天的蓝天更瑰丽,明天的蓝天更灿烂, 乙:明天的梦儿更甜美,明天的生活更愉快!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 2013 ——2014 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任课教师:龚世俊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论文题目: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内容摘要: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苏轼的词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词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一苏轼词的艺术成就 在苏词以前,北宋前期的词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这类词在抒写个人胸襟、拓宽表现领域、丰富艺术技巧方面均直启北宋中期的柳永及其后的苏轼。宋词至柳永而进入了繁荣期,其通俗普及非前代可比,但其词境却嫌狭窄,不过于离愁别绪之外增添了描绘都市的一面,仍未出“艳科”的藩篱。 词至东坡,始有意挣脱传统题材的束缚,把词从花前月下和香软丽蜜中解放出来,建立了新的范式。 (1)扩大表现功能与开阔词境。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美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人性;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他不止一次的浩叹“人生如梦”。所谓“人生如梦”既是指人生的有限短暂和命运的虚幻易变,也是指

苏轼词赏析----情性之外无文字

情性之外无文字 第壹章·月有陰晴圓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在密州做太守,月圆中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第一个问题:“明月几时有?”和第二个问题“今夕是何年?”,意思是连贯的,不过因为要按照词调安排,把酒问天就必须在第二句。明月几时有,不是问明月何时在夜空中升起,而是问这月儿从多么远古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可见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在这里,我想到了诗人李白的《把酒望月》,开头是“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可以说东坡的开头两句就是从李白的诗中脱胎的。李白的诗句中还说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从古至今,每逢这样的佳节,不知道曾有多少人在月下对酒当歌。此时立于此地,往前看,古人不见,明月长存,往后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太白与东坡,在才华、气质、性情、遭遇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自然在对月当杯之时,有相似的思想感悟。 看着月亮上斑驳的影子,极其自然的就会想到月中的广寒宫、玉兔嫦娥这些美丽的神话,李白当日是如此,苏东坡的肚子里也装满了故事。他想着想着,也许想起了另外一桩奇妙传奇来。小说里托名牛僧孺有一次偶然走到一个地方,因请求借宿一宵,却无意中会到了古代的许多美人,王嫱、绿珠、杨贵妃等等都在。美人们都作了诗,而且要牛僧孺也作一篇,于是他写道:"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

诗歌朗诵会主持人串词主持词

诗歌朗诵会主持人串词主持词 朗诵,既是古人创作诗歌的重要方法,又是古人学习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下面是给大家的诗歌朗诵会主持人串词,仅供参考。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 男:爷爷、 女:奶奶、 男:叔叔、 女:阿姨、 合: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女:六月的**,气候宜人,鲜花盛开。 男:六月的**,草长莺飞,生机盎然。 女:伴着花的芬芳,披着节日的盛装, 男:“六一”,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又来到了我们的身旁。 女:在这欢乐、美好的日子里, 男: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带着关怀和希望,同我们欢聚一堂。 女:我们少先队员向你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礼! 齐呼:谢谢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男:祝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齐呼:祝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女:大会进行第一项,少先队员向领导敬献红领巾。(播放进行曲) 男:大会进行第二项,少先队员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女:大会进行第三项:市领导给我们送来了节日礼物,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 男:大会进行第四项:请市委**爷爷讲话。 女:大会进行第五项:**小学庆“六、一”“我做合格小公民”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男:有一个节日在六月, 女:在我们眼里,它是一只新鲜的苹果; 男:它采集太阳的颜色,汲取大地的汁液, 女:切开它吧,让蜜汁淌进我们的心窝。 男:有一个节日在六月, 女:在我们眼里,它只是一只小小的鸟儿; 男:鸟儿的鸣叫斟满酒杯, 女:快分给我们吧,让我们痛饮这新鲜的欢乐。 男:请听五年级全体同学的诗朗诵《六月的鲜花》。 第二篇章:敬礼!祖国妈妈 主持人: 甲:有一种时刻总让人热血沸腾, 乙:有一种时刻总让人泪花滚滚, 合:这就是奏国歌、升国旗时的情景。 甲:当我们仰望五星红旗, 乙:心中就有热血沸腾; 甲: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分析苏轼诗词的特点

分析苏轼诗词的特点 摘要:苏轼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作家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他的诗词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内容丰富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他兼收并蓄的同时还勇于革新,倡导了词之诗化,开创了豪放词风,反映了乐观旷达和执著超脱的情怀,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诗词;豪放派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气氛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坛人才荟萃,后人说到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时,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苏轼身上。苏轼以其作品的迷人魅力、以为人的爽直情感、以处世的乐观旷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之一。 一、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苏轼是一位关心民众,有志于经世济民的人,他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针砭和嘲讽的态度,在诗词创作中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他入仕后勤于政务,又多次遭贬谪,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常常把耳闻目睹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如《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写水灾后江浙人民的艰难,《夜泊牛口》写沿江居民的生活苦痛,《吴中田妇叹》则反映了当时赋税深重,谷贱伤农的境况。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轼对民众疾苦的关心。苏轼的关心民众疾苦的诗词很多,作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对于人民的苦难,他不是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交织着强烈的爱憎感情。他常常“作诗先自劾”,首先将诗歌作为自我批判的工具,而不是仅仅表达对他人的同情。苏轼一生阅历丰富,诗词取材广泛,其社会政治诗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广度方面,比起前人有着新的开掘和推进,反映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主题。 二、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者们一般认为唐朝以前的诗歌内容较窄,格局较小,明代李东阳说:“赖杜诗一出,乃稍为开扩,庶几可尽天下之情事。韩一衍之,苏再衍之,于是情与事无不可尽”。就创作风格而言,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诗作或许比苏诗更要突出、鲜明,但若论创作成就,苏轼则是出类拔萃的。在内容的丰富、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情蕴的深厚等方面,苏诗都是独树一帜的。他晚年写了一百多首和陶诗,颇具特色。“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指出了两者风格的相似。但文学创作毕竟不是简单的重复,所以苏轼的和陶诗虽在用韵、句数、格调等方面与陶诗相近,但内容却不为其所限,举凡自然景物、风土人情以及人世沧桑都被苏轼纳入诗中。其题画诗不仅诗中有画,还善于传达出画中的神韵,进而自由生发,达到了信笔挥洒、自然真率的境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苏轼诗词中美学价值最高的是那些写景抒怀的作品。 苏轼喜欢登山临水,“身行万里半天下”,“行遍天下意未阑”,可以说其足迹遍及全国各地。苏轼写山水往往注入自己深厚的情致,如《游金山寺》先由万里征程、半生宦游导人写景,然后写江景之奇丽,并以“望乡国”照应开端,结尾处借江神见怪、自誓归田收束全篇。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曾评论此诗说:“通篇全就望乡归山落想,可作庄子《秋水篇》读。”有些诗则由写景抒怀升华到对社会生活及现象的深刻思辨,使之带有浓厚的哲思意味。《题西林壁》一诗说明拘囿于事物之中就难以看清其庐山真面目,想要认识复杂的事物就必须能从中跳出来,不能因循守旧,局限于条条框框。这样诗词就由纯粹客观的描摹写景变成有主体感情的造景,所以他的山水诗往往物我交融,情与景密不可分。苏轼的这类诗作不在于具有多么鲜明的意象,而在于在日常情景中生发出弦外之音,说出人人心中皆有而笔下却无的道理。苏轼在其词的创作中则更多的是表现自我。他的词或表现“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豪气风发的精神风貌,或流露仕途挫折和复杂的人生感慨;或表现其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或反映人生如梦的怅

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_廖泓泉

[收稿日期]2007 11 05 [作者简介]廖泓泉(1972 )男,内蒙古财经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 2007年11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v .,2007 第36卷 第6期 Jou r n al of Inn er M ongolia Nor m alU n i versit y (Ph ilosophy &Social Science) Vo.l 36 No .6 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 廖泓泉 (内蒙古财经学院中文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 ) [摘 要] 苏轼的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且独特。其婉约词蕴藉深刻、韵味醇厚、风貌崭新。这种美学特点的获得,是基于苏轼对传统婉约词的大胆革新。苏轼对婉约词风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美学追求上化俗为雅;二是雅、艳相济,刚柔并举;三是完成了从 类型化 到 个性化 的转变。 [关键词] 苏轼;婉约词;新变[中图分类号]I 207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7623(2007)S1 0267 03 苏轼以其不朽词作,丰富了词的题材,雅化了词的格调,拓宽了词的境界,苏轼词作中既有 大江东去 、 老夫聊发少年狂 的慷慨豪放,又有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超脱旷达,更有 似花还似非花 、 天涯何处无芳草 那样的婉约柔情,在苏轼词作进入成熟期后,其婉约词作又绝无此前花间、柳永诸人婉约词中过分的香软浓艳之气。冯煦为朱孝臧所刻 东坡乐府 作序时指出: 东坡之于北宋,稼轩之于南宋,并独树一帜,不域于世,亦与他家绝殊。世第以豪放目之,非知苏、辛者也。 即以柔婉而言,张炎 词源 认为苏轼某些婉约之词 清丽舒徐,出人意表 甚至为 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 。苏轼的这类作品,开创出崭新的婉约词风貌,也为传统的婉约词注入了新的活力。苏轼对婉约词风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美学追求上化俗为雅;二是雅、艳相济;三是从 类型化 到 个性化 的转变。 一、在美学追求上化俗为雅 苏轼在密州对词体觉醒之时,正当柳永词作风靡词坛之时。苏轼清醒地认识到 世言柳耆卿曲俗 并把柳词 以俗为美 的审美趣尚称之为 柳七 郎风味 。实质上,柳永词 以俗为美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题材内容上看,柳词多写都会市井百姓生活和他流连青楼歌妓、依红偎翠的经历甚至表现床第之欢;二是在词作里主要塑造青楼歌伎的形象以及她们的生活情感,表现他的猎艳心态;三是大量采用市井俚俗语言。使得柳永的作品雅俗共赏,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激赏, 有井水处皆歌柳词 。但是,柳词因过于香艳、甚至淫亵,从而词的格调鄙俚,被李清照认为 词语尘下 ,韵终不胜。 毋庸讳言,苏轼词作艺术并非是一横空出世便达到临镜笑春、出神入天的高远境界,而是也经历了一个从学习到成熟、自成一家的过程。例如,苏轼在初学作词和初次倅杭之作。 苏轼身为饱学多才而且有高雅德操修养的上层社会士大夫,在文学中创作中,自然就把这种 士格 转化为美学风格高扬。在婉约词的创作上,对 以俗为美 的柳词进行了改造,在美学追求上化俗为雅。具体在作品中表现为:一是在题材内容上变多写社会市井俚俗生活而为多写士大夫文人的高雅情趣;二是变以青楼歌伎为主的词中形象而为大家闺秀为主;三是作品语言上屏弃了市井俚俗语言而为士大夫文人惯用的书面词汇。在中国词史上,苏 26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