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稻田蟹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稻田蟹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稻田蟹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稻田蟹由于味道鲜美,口感更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所以稻田养蟹也开始兴起。稻田养蟹有很多好处,螃蟹不仅能够清楚田里的杂草,还能够防治水稻病虫害。由于化肥农药用的少了,水稻的品质也更好,又能够保障河蟹的健康。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稻田养蟹的技术及注意事项。

一、稻田设施建设

稻田养蟹,亩产水稻可达450公斤以上,蟹10公斤。养蟹要用的稻田怎么选择呢?最好是要土质肥沃、排灌方便、水质优质、水源比较充足、保水能力较强的中熟晚粳或杂粳的稻田,常年不脱水的沤田也是可以的。

在水稻的建设方面,我们要使稻田的四周田埂加高加固,埂高大概66cm、土要非常结实,避免发生漏水螃蟹逃跑的状况。在田块四周开挖复堆河,复堆河埂2~3m,深1.5m,河宽3m,坡比1∶2。如

果田块面积太大的haul中间要挖一个蟹沟,沟宽沟深均为50cm,可以形成一个“田”、“日”、“围”的形状,其面积一般占到总稻田面积的百分之十到十五。

二、稻田水质调节

水稻品种最好选用盐粳235、汕优63、、六优1号、武育粳3号、南优6号等品种。

我们最好在秧苗移栽前要给稻田施足够的基肥,基肥品种的选择,我们可以用有机肥,最好是饼肥,时效和效果都非常好。一般可亩施人粪尿250到500kg,饼肥150到200kg,如果没有有机肥,无机肥也是可以的,施用量能够保证稻子正常的生长发育即可。

在秧苗移栽的前两三天,为了防止水稻病虫害的传染,最好对秧苗施一次高效农药。通常采用浅水移栽,宽行密株栽插,发挥边际的优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秧苗栽后的七天内内,特别是秧苗返青之前,要尽量减少螃蟹的投放,因为螃蟹投放过多的话会影响秧苗的成活率。

三、苗种放养规格

清田消毒苗种放养前一个月左右的样子,将复堆河和蟹沟内的水排干,经过曝晒之后,再放水5~10cm,每亩田用生石灰75kg同水一起溶化,马上撒向田里。放蟹前我们可以用鱼来做试验,检验药性是不是消失了再放螃蟹。

稻田培育成蟹,一般在二四月份,选择一个水温达5度~1度的晴天,把蟹种放到复堆河里面去。稻田培育幼蟹,一般在五六月的时候把蟹苗放进复堆河内(要注意稻田最好不要把鱼和螃蟹一起养)。

四、日常饲喂管理

用来培育幼蟹的稻田,要把水养肥了之后再后放蟹苗,放了之后,每天投喂一两次豆浆或者蛋黄,泼洒要均匀。七天之后,可以开始慢慢投喂糊状的饲料,甘薯糊、麦麸糊、南瓜糊、豆饼糊、菜饼糊、麦麸糊和一些动物内脏做成的糊等,并投喂充足的水草,在螃蟹蜕壳的时候最好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蜕壳素。

日常管理主要是做好巡田检查的工作,每天早晚都要巡查一次,查看进排水道有没有漏水,防逃设施有没有问题,并观察螃蟹的生长、摄食、蜕壳是否正常,还要及时地清除已经腐烂变质的残余食物。

病害防治方面的话,目前稻田养蟹的疾病较为少见,所以我们做好预防工作即可,放养时用0.2万国际单位孔雀石绿溶液撒进稻田。在螃蟹养殖的期间,每亩每月用生石灰15~25kg在复堆河和蟹沟内泼洒一次,并定期在饵料中掺和土霉素进行投喂。我们还需采取在田边投放鼠药、安放鼠笼、鼠夹或者人工捕杀这些措施,去防止水鸟、青蛙、水蛇、老鼠这些螃蟹的天敌。

稻田蟹养殖

稻田蟹养殖 引言 稻田蟹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蟹类,常见于水稻田及其周围的湿地区域。近年来,稻田蟹养殖逐渐兴起,成为一项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本文将介绍稻田蟹的养殖方法、生长特点以及市场前景,帮助有意从事稻田蟹养殖的农户了解相关知识,提高养殖效益。 1. 稻田蟹的生态特点 稻田蟹(学名:Eriocheir sinensis),别名河蟹,是一种高度适应稻田环境的 蟹类。它们生活在湖泊、河流和稻田等水生环境中,主要以植物碎屑、水生昆虫和小动物为食,同时也是重要的水稻害虫捕食者。 2. 稻田蟹的养殖方法 2.1 准备养殖场地 选择适宜的稻田或湿地,确保水源充足、水质清洁,并进行基本的平整、堤坝 修建等工作,以确保稻田的防洪和排水能力。 2.2 种苗选购 选择健康、活力充沛的稻田蟹种苗,一般以卵苗和幼蟹为主。应注意避免带有 疾病或寄生虫的种苗。 2.3 水质管理 稻田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富含氧气的环境中。因此,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清 理杂草、水生植物等,保持水体通畅。需要注意的是,也不宜使用过多的化学药物,以免对蟹类产生不良影响。 2.4 饲料喂养 稻田蟹是杂食动物,主要以植物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等为食。在养殖过 程中,可以添加蔬菜残渣、水生植物等做为饲料,同时也可以投喂鱼粉、虾皮等富含蛋白质的饲料。

2.5 疾病防控 稻田蟹养殖过程中会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如白点病、菌丝病等。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养殖者应定期巡视场地,保持场地的清洁和通风,并及时移除已死亡的蟹类。 3. 稻田蟹的生长特点 稻田蟹的生长周期一般为6个月至1年,取决于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的好坏。在适宜的水温和饲养条件下,稻田蟹幼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个月可增长约1-2厘米。 稻田蟹的生殖能力强,一年内可以繁殖多次。一般来说,稻田蟹繁殖期为春季和秋季,此时蟹体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主要用于繁殖。 4. 稻田蟹养殖的市场前景 稻田蟹因其可口的肉质和高蛋白质含量,成为许多消费者喜爱的水产品。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稻田蟹养殖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稻田蟹不仅在国内市场销售火爆,而且出口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一些稻米出产大国的国外市场。因此,开展稻田蟹养殖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能够开拓海外市场,增加农户的收入。 结论 稻田蟹养殖作为一项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可以为农户提供新的创收机会。通过合理的选址、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良好的市场开拓,农户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稻田蟹养殖也有助于水稻田的生态恢复和农田环境的改善。相信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稻田蟹养殖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稻蟹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操作规程

“稻蟹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操作规程 米东区“稻蟹共作”生态种养关键技术集成与开发项目始于2008年,2008-2009年度在项目实施期间,由于项目组人员,示范户在技术掌握不成熟,技术关键环节、管理措施都不到位的原因,导致前两年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均未获成功。2010-2011年,米东区科技局与辽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大力开展技术协作,在扣蟹暂养、防逃等关键环节上取得了突破,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现就“稻蟹共作”生态种养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目的意义 稻蟹种养是根据稻养蟹、蟹促稻、稻蟹共生的理论,把原有矛盾的种植业与养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人工新建的生态系统,使其发挥各自的作用,收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效益,使传统单一的平面种植向种养结合的立体化生产转化。 2实施地点 稻蟹种养结合项目,以米东区10万(667m2)水稻生产基地为平台,充分利用米东区农民水稻种植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新疆光热资源丰富的条件,进行示范推广。 3主要技术指标 通过两年的成功示范推广,2011年米东区实施稻锾共作生态种养技术面积达到700(667m2)。 稻蟹共作生态种养技术可实现生产单体重量100g以上成品蟹25~30kg/667m2、优质生态安全稻谷600kg/667m2,按照目前市场价格稻和蟹两项累计可增加收入2800元/667m2以上。 “稻蟹共作”技术项目,投放单体重量6g的扣蟹3kg,约500只/667m2,于每年的4月下旬投放至已整好地的稻田内,9月下旬开始捕捞。水稻育秧是每年4月上旬育秧。5月上、中旬插秧。穴源13cm,行距28cm,每穴7株,基本苗为18324穴/667m2、128万株/667m2,产稻蟹400kg/667m2。 4经济效益 2011年米东区实施稻蟹共作生态种养技术面积700(667m2),平均产成品蟹22kg/667m2。市场售价最低100元/kg,最高180元/kg,稻田蟹新增效益2200~3960元/667m2。由于“稻蟹共作”完全按照不施农药、化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生产稻蟹,稻蟹符合优质、生态、安全的特点,新增效益240~720元/667m2(水稻品种不同加价幅度不同),稻蟹两项新增效益2800元/667m2以上。

稻田蟹养殖技术大全

稻田蟹养殖技术大全 概述:稻田养蟹,采用种植稻谷和养殖螃蟹相结合的模式,优势互补,这样可**田地产量。稻田蟹养殖首先要选择好稻田,做好设施建设,其次要适时放养种蟹,再次就是要加强饲养管理,最后到收货季节要及时收货。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下稻田蟹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选好田块,搞好养蟹配套设施建设。养蟹的稻田要求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底质为黏土、保水性能较好的田块,面积以3-4亩为宜。稻田养蟹蟹沟的开挖可参照稻田养鱼,沟宽1.5-2m,沟深lm,呈“田”字形。稻田四周用钙塑板或其他材料建好防逃墙,建好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网布密封,冉建.道竹栅,并加盖网,防止河蟹从进、排水口逃跑。所有这些设施建设都要在幼蟹放养前搞好。 二、适时放养蟹种 栽好水稻,适时放养蟹种。养蟹的稻田,宜选用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害的丰产水稻品种,采用宽行密株栽插,并适当增加田边栽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增加水稻产量。 蟹种的放养规格以每千克40-60只的为好,亩放20-30kg,也可放规格为每千克lOO-200只的,亩放10-15kg,要求当年都能达到上市规格:幼蟹要求规格整齐,肢体齐全,体质健壮,以**放养的成活率。 三、稻田蟹的饲养管理

调控好水质稻田养蟹的饵料投喂方法、全年投饵量、每天投饵量、投喂次数,均可参照池塘养蟹的办法进行规划布局和组织实施。要在稻田中增放~些绿萍、浮萍等,7-9月份,除投喂南瓜、小麦、黄豆等植物性饵料外,还要有计划地投喂一些小鱼小虾、猪血、蚕蛹、螺蚬、蚌肉等动物性饵料,以满足河蟹生长的需要。 四、及时收获 搞好暂养越冬稻田养蟹在9月中、下旬捕捉,捕捉的方法有放水捉蟹, 夜晚徒手捕捉以及诱捕等。河蟹收获后要及时出售或暂养。如果稻田养的蟹种,捕获后选择池塘口较深、水质条件较好的作为越冬池,进行暂养或越冬,留作来年发展养蟹的蟹种用。 五、注意事项 1、清田消毒田块整修结束,每亩用生石灰30~35公斤泡成乳液,全田泼洒,以**敌害和病菌,补充钙质。 2、水稻插秧,应采用宽行密株栽插,适当增加沟四周的栽插密度,可发挥其边际优势,增加产量,并可防止沟壁坍塌。 3、适时放养蟹种,在水稻插秧后7~10天,选用大小一致的蟹种,亩放300~500只。 4、稻田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通常以饼粕作追肥**。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尤其要减少化肥的追肥次数和数量。确定需要采用化肥作追肥时,宜用尿

稻田蟹的养殖方法

稻田蟹的养殖方法 稻田蟹的养殖方法 稻田蟹,又称河蟹,是中国南方地区的特色水产养殖项目。其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高品质水产品。而对于养殖业 者来说,稻田蟹的养殖是一项赚钱效益极高的项目。本文将按照种苗 选育、养殖环境、养殖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介绍稻田蟹的养殖方法。 一、种苗选育 蟹苗的选育是稻田蟹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市面上蟹苗主要由 小龙虾养殖户和有专业孵化基地的水产养殖公司提供。一般而言,从 具有孕卵的螃蟹中采集卵粒,孵化出稚蟹,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饲养,等到蟹苗达到一定规格后方可销售。 在选购蟹苗时,应该确保蟹苗各项指标符合规范,如体型饱满、壳硬、爪子有力、没有缺陷等。同时,也要注意选择质量较高的品种,比如 广东小鲵、哈密蟹、南洋鲑等。 二、养殖环境 稻田蟹为淡水螃蟹,其养殖环境应以稻田为主。首先要选用良好、肥 沃的土壤,清理沟渠和杂草,并打好稻田造田设施。同时,还需要掌 握其适宜的水质条件,如温度、PH值、溶氧度,保证蟹苗的生长和发

育。 三、养殖管理 稻田蟹的养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饵料管理 饵料主要以稻谷为主,也可适量添加豆类、蛋白质饲料等。蟹苗的饮 食量和周期应随其生长状况调整,以保证其健康的生长。 2. 环境调控 稻田蟹对养殖环境的温度、PH值、水位、溶氧度等参数要求较高,所 以在养殖过程中应适时做好调控。如控制水位,调整水温,增加氧气。 3. 疾病防控 蟹苗易受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危害,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 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如定期检查螃蟹身体状况,切勿使用过期或不 合适的饲料等。 四、疾病防控 稻田蟹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如绒毛病、霉菌感染、

稻田蟹的发展趋势

稻田蟹的发展趋势 稻田蟹(也称为河蟹)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中国和东亚地区的淡水蟹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稻田蟹的认知和需求的增加,其发展趋势也日益显现。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养殖技术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讨论稻田蟹的发展趋势。 首先,市场需求是稻田蟹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稻田蟹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稻田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认为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稻田蟹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因此,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传统食品的重新认识,稻田蟹的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其次,养殖技术的提升促进了稻田蟹产业的发展。传统的稻田蟹养殖方式多依赖于天然湿地,存在着成本高、产量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养殖技术的改革创新,现代化稻田蟹养殖技术逐渐成熟,从传统的户外养殖转向室内养殖和集约化养殖。养殖者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光照和水质等环境因素,提高稻田蟹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并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此外,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循环水养殖、有机管理和无土栽培等,有助于提高稻田蟹的质量和增加生产效益。 最后,稻田蟹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考虑到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保护的呼吁,传统的稻田蟹养殖方式面临一定的限制。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将逐渐受到重视。一方面,再生资源的利用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可有效

减少养殖的环境影响。稻田蟹的养殖废弃物可用于生物气体的产生和有机肥料的生产,进一步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科研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稻田蟹的抗病能力和养殖效益,减少对化学药品和饲料的依赖。此外,开展稻田蟹的生态修复和保护研究,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也是稻田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稻田蟹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水产品,其发展趋势将受到市场需求、养殖技术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要求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稻田蟹将逐渐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特色水产品,并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实现更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稻田蟹生态养殖的主要措施

稻田蟹生态养殖的主要措施 作者:孙作平 来源:《吉林蔬菜》2020年第04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新时代对于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精辟论断。如今生态环境美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主要的路径,如何发展的持久长远,兼顾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是各级政府主要着力点。蟹子营养美味,经济效益较高。一般来说,除了在水塘养蟹还有就是稻田养蟹,水稻与养蟹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是广大农村稻农的致富途径之一,为新时代提出的促进乡村振兴快速致富起到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稻田养蟹就是根据稻蟹共生互利原理进行的一种生态环保养殖方式,由于科学合理的共生特性运用,能够较好地发挥出稻田的环境特点与水域空间特性,较好地利用土地资源的潜能,将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种植方式与水产养殖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生态种养模式促进了农业种植方式转变,取得了高产高效的种植效果,达到农业种植与水产养殖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目的,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稻田种养生态良性循环,提高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可谓是一举多得的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 1 种养模式的共生原理与生产增效的重大意义 1.1 种养共生的基本原理 稻蟹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综合运用了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措施,是完全无公害的生产模式。主要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加强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综合利用生态技术管护。主要是在稻田四周要及时设置防逃设施围挡物,建设养殖沟,采用科学方法种植水稻,充分利用稻田空间和多种生物资源,使河蟹与水稻直至收获前都能共生一起,较好地构建蟹与稻整个和谐共生生态循环系统,使农业的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与河蟹高效益养殖能够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种植和养殖整体综合经济效益。 1.2 种养共生的基本方法 共生种植业养殖业的模式是一种创新种养结合的成功探索。主要是通过实施水稻的深沟高畦、大垄双行和埝埂种豆的种植方法,利用沟边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手段,一次施肥与合理施药相结合,通过采取生态防控病害,减少施药等生态措施保护稻田的生态环境,避免对后期的河蟹生长造成危害,提高种植收益。

河蟹蜕壳时间周期表及注意事项

河蟹第1-5次的蜕壳时间 1、如何判断河蟹脱壳高峰期到来 (1)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2)看河蟹规格大小(以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为前提)。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而体重比蜕壳前增长了近一倍。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3)看池塘蜕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蜕壳后的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在蜕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这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如未检查出蟹苗问题,则表明河蟹即将蜕壳。 2、蜕壳期间应注意的问题 (1)每次蜕壳来临前,不仅要投含有蜕壳素的配合饲料,力求同步蜕壳,而且必须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保持饵料的喜食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2)发现个别河蟹已蜕壳,要补充矿物质以及营养盐,特别是河蟹第一、第二壳的时候,前期水温低,投喂饲料少,天气多变,河蟹体质较差,脱壳无力,普通的粉剂补钙产品在水温低的情况下不易吸收,要保证成活率必须加大营养和钙质的补充,特别是维生素和钙的补充,建议选用赛有渔液肽美,配合钙制剂使用。 (3)蜕壳期间,需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 (4)投饵区和蜕壳区必须严格分化,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饵料,蜕壳区如水生植物少,应增投水生植物,并保持安静。 (5)清晨巡塘时,发现软壳蟹,可捡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河蟹吸水涨足,能自由爬动后,才放回原池。 河蟹预计蜕壳时间 1、塘口零星看到小的在蜕壳,说明蜕壳已经拉开序幕。 2、第一壳的高峰期应在4月3-8日 3、第二壳的高峰期应在5月5-10日 4、第三壳的高峰期应在6月10-15日 5、第四壳的母蟹蜕壳高峰期应在7月10-15日;第四壳的公蟹蜕壳高峰期应在7月25-30日 6、第五壳的母蟹蜕壳高峰期应在8月15-20日;第五壳的公蟹蜕壳高峰期应在8月30-9月10日 影响河蟹第一壳蜕壳早晚的主要因素 蟹苗大小(同环境,较小的脱壳早);

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

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 大闸蟹是河蟹的一种,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口感最鲜美,营养也十分丰富。养殖大闸蟹投资少、效益高。本文介绍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 1、投苗准备 用拉网拦住防逃,杀菌消毒清塘时,清除过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公分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泼酒,每亩用量200-250千克,以彻底的清塘消毒。 药后7天,即过水1次,以排除污物,然后晒塘3-5天后加水。 2、种好水草 养殖大闸蟹,首先要种好水草,水草是大闸蟹的天然饵料之一,并能起到良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是大闸蟹栖息、躲避敌害的场

所。 水草主要以藻类为主。也可放入适量田螺。更多水草种植可以参阅螃蟹养殖池水草栽植与养护技术一文。 3、合理放养 投放前要对蟹苗消毒,按大小均匀分开,投放时用围网投放在水域内,让蟹适应环境1个月后才能撤掉围网。 一般蟹种放养要做到“三适”,“一暂养”原则。即适当密度,适时放养,适中规格与先暂养后放养。放养时水不能太深,以1.5-2米为宜,温度在20-25度最合适。 4、放养密度 在水草丰茂、水质清新的环境下,一般每亩投放规格为300只左右,这样使大闸蟹有一个充足的生活、生长空间。 蟹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为宜,若放种过早,则越冬伤亡较重,过迟水温上升,部份河蟹蜕壳,将影响下塘成活率。 5、日常巡塘 早上巡塘主要是检查有无残饵,以便安排好当天的饵料。中午巡塘主要是测水温,观察水色状况和池水变化。 傍晚和夜间巡塘主要是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和吃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6、注意事项 从10月份开始,可根据成熟蟹陆续上岸的特点,于夜间捕捉剩余的河蟹。

稻田蟹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稻田蟹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摘要: 稻田蟹养殖是近年来逐渐受到农民朋友们的青睐,但要想成功养殖稻田蟹,必 须了解合适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文将详细介绍稻田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正文: 一、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 稻田蟹适应范围较广,对环境要求并不严格,但为了提高养殖效果,还是需要 一些适宜的环境条件。首先,选择水质清澈、水深适宜的稻田来养殖,这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其次,种植环境要选择平整、排水便利的稻田,这样有利于蟹苗的生长和觅食。此外,在养殖过程中,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密集造成蟹体受伤或传染病。 二、蟹苗选购和投放 蟹苗的选购要选择健康、活跃、体态完整且体形饱满的个体,并要确保蟹苗不 带有疾病病菌。蟹苗投放时要注意在深水段按规定数量均匀放入,同时要配合浅水段的埋藏密度。这样可以使蟹苗能够充分利用稻田的资源找食,生长更健康。 三、合理饲养管理 稻田蟹主要靠稻田中的植物饲料为主食,但也可以适量给予添加副饲料,如豆 饼等,提高蟹体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在施肥时要选择有机肥,避免使用过多的化学肥料,以免对稻田环境造成污染。此外,要及时清疏稻田中的杂草和死亡植被,保持稻田整洁,有利于蟹体的生长和营养供给。 四、疾病防治和农药使用

稻田蟹的常见疾病主要有寄生虫、真菌、细菌等。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稻田蟹,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如用药物消杀、更换水源等。同时,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种类和使用方法,遵循正确的农药使用规定,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五、适时捕捞和出售 稻田蟹养殖的周期一般为2-3个月,达到指定的销售体重后即可进行捕捞。捕捞前要提前将水源抽尽,然后进行捕捞作业。捕捞后要及时清洗和包装,并尽快出售,避免蟹体过度长存而影响品质和畜牧效果。 总结: 稻田蟹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决定稻田蟹养殖效果的关键。本文通过介绍合适的养殖环境选择、蟹苗的选购和投放、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和农药使用、适时捕捞和出售等方面的内容,为朋友们提供了一些养殖稻田蟹的参考和建议。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进行稻田蟹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

河蟹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河蟹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摘要:河蟹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品,其肉质鲜美受到广泛的喜爱。为了满足市场 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河蟹的养殖方法。本文将介绍河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选址、池塘建设、种苗购买、养殖管理等方面的要点,旨在为想要养殖河蟹的农民提供帮助和指导。 正文: 一、选址 养殖河蟹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场地。合适的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有充足 的水源,保持水质清洁稳定;地势开阔,排水顺畅;周围环境无污染,无工业废气、垃圾等污染源;无洪涝和渗水等问题。选址时还需考虑到交通便利、后期市场销售等因素。 二、池塘建设 为了养殖河蟹,场地必须搭建适宜的池塘。首先,选用地膜做铺底,以防污染 和土壤渗透。其次,池塘水的深度要适中,一般控制在60-80厘米。池塘大小可根 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但要保证每只河蟹有适当的生长空间。池塘必须保持水质清洁,以免影响养殖效果。 三、种苗购买 选择优质的种苗是成功养殖的关键。购买种苗时应选择周身无病无伤的健康螃蟹。一般情况下,选择体型较大的优质种蟹,以便增加产出。同时,要注意种苗的育种来源,避免引入疾病或变种。 四、养殖管理

1. 水质管理:河蟹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在养殖过程中需多次更换池塘水,以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投放净化剂进行净化,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2. 饲料管理:河蟹的饲料要选择优质、新鲜的饲料。可选择水培大量繁殖,并根据螃蟹的需求合理喂养,保持恰当的饱腹感。 3. 温度管理:河蟹是一种温度适应范围较广的物种,但是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在冬季,特别是寒冷的地区需要加强保温。 4. 疾病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对于成功养殖河蟹至关重要。定期检查蟹苗身体是否有异常,如发现感染病菌或疾病,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传染。 5. 定期清理池塘:河蟹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残渣和排泄物,定期清理池塘并保持池塘水质清洁,防止蟹苗受污染。 五、收获与销售 当河蟹达到出售适宜的大小和重量时,就可以采摘出售。充足的市场调研和销售渠道的建立非常重要。可选择批发、零售或线上销售等方式,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销售策略。 结论: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养殖河蟹的一些关键要点。选址、池塘建设、种苗购买、养殖管理和收获销售是养殖河蟹的主要环节。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水质管理、饲料管理、温度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保证河蟹的健康成长,提高产出和经济效益。只有科学管理,才能让养殖河蟹事半功倍,实现优质产业发展。

河蟹苗春季放养技术 - 养殖技术

河蟹苗春季放养技术-养殖技术 一、蟹苗放养时间 河蟹苗春季宜在水温达到8℃以上时进行,此时扣蟹下池即可摄食,可提高扣蟹第一次脱壳的成活率。 二、扣蟹选择主要标准 选择扣蟹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蟹苗最好是长江水系的苗种;群体规格整齐(池塘生态养殖选择规格为130只/千克左右的扣蟹为好);性腺发育未成熟(无早熟个体);附肢齐全,体表无病灶;蟹种活力强(将蟹种翻面能迅速翻身说明活力好)。 三、选择扣蟹必须了解的情况 1.了解亲本来源情况。亲本必须来源于长江水系,公母来源于不同水域的不同养殖群体。对商品蟹养殖者而言,亲本越大越好,对苗种生产者而言,亲本越大、成本越高、风险越大。正常要求:公蟹达150克/只以上,母蟹为115~125克/只;但目前苗种生产商为降低风险、提高利润,母蟹规格只有90克/只左右。这是造成大规格商品蟹比例不高的主要因素。 2.了解扣蟹培育情况。①扣蟹产地。离海越远越好,离海越远池水盐度越低,早熟蟹比例越小,并且更易适应淡水池塘的环境。 ②营养。扣蟹培育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两头精、中间粗;前期精有利于提高蟹苗成活率,脱壳整齐,规格一致;中期粗可防止营养过剩造成早熟;后期精可增强体质,提高扣蟹越冬成活率,有利于下年第一次脱壳整齐,提高成活率。

③积温。要求扣蟹培育池水稍深,有一定肥度,水草丰富,有利于降低积温,减少早熟蟹。 四、不宜选择的几种扣蟹 1.温棚培养的扣蟹不宜买。沿海地区利用温棚培育当年早繁的大眼幼体至早期幼蟹(即早仔),利用早仔当年育成成蟹。这种养殖的模式虽然养殖成蟹的规格不大,但产量很高、成活率高,而且也缩短了养殖周期,目前也很有市场。但是利用这种早仔培育的扣蟹,不宜我们内陆水域养成蟹,因为这种扣蟹生长的积温高、生活的水域盐度比较高,进入内陆水域养殖后,生长规格小、成活率低。 2.早熟扣蟹不宜买。有的扣蟹虽小(20克/只左右),但性腺已经成熟,不能适应淡水环境,开春后直至第一次蜕壳时会逐渐死去。这种蟹背壳呈墨绿色,雄蟹螯足绒毛粗长发达,螯足、步足刚健有力,雌蟹肚脐变成椭圆形,四周有黑色刚毛。 3.小老蟹苗种不宜买。小老蟹有的地方又叫“懒小蟹”、“僵蟹”,已在淡水中生长二秋龄,因某种原因未能长大,之后也很难长大。一般性腺已成熟。所以背甲发青,腹部四周有刚毛。夏季易死亡,回捕率极低。 4.咸水扣蟹不宜买。这种在海边有盐度的水域培育的扣蟹。它的外表和淡水池塘培育的蟹种没有明显区别,但如果把咸水蟹放入淡水中一段时间,容易死亡,有的爬行无力,有的则体色改变。(https://www.sodocs.net/doc/9719183471.html,)在这种咸水或微咸水中培育的扣蟹虽然成活率高,蟹种的质量看起来很好,但放在内陆淡水水域中养殖成蟹时成活率极低,

水稻栽培技术-稻蛭共养 让农田变成聚宝盆

稻蛭共养让农田变成聚宝盆 趁着前几日天气晴好,吴江明星产业种养殖中心董事长****加派人手,在一个个黑色塑料盆里种上雪里蕻。 塑料盆三个一排,整齐地铺在水稻田里,田里已铺好了一张大网,一条长长的沟渠已经筑好,呈S形贯穿田间。 “每个塑料盆直径30厘米,高40厘米,都是经过科学测算的,再加上留足田埂和管理通道,一亩水稻田正好放4500个盆。”周伟民是远近闻名的水蛭养殖能手,“痴心”养蛭已20多年。在这个水蛭过冬、养殖收官的季节,种雪里蕻显然不是他的唯一目的,再加上如此别出心裁的种植方式,让人心生好奇。 “现在有稻田蟹、稻田虾,这是我们最新开发的立体种养‘稻田蛭’,通过五位一体的种养模式,相当于在稻田里造了五层楼房,资源利用与亩均产出实现大幅增长。”看着自己的田间“发明”,周伟民一脸兴奋。 盆景水稻种植,解决稻蛭共养难题申报发明专利 水蛭,俗称蚂蟥,通常生活在稻田、池塘、河浜,嗜好吸食人畜的血液。同时,水蛭又是名贵中药材原料,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里早有记载,主要治疗“三高”人群和心脑血管疾病。 水蛭的人工养殖,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周伟民用了20多年逐渐摸清“门道”,给了这些让人“肉麻”的小家伙宠物般的“照料”。 从池塘到水泥池,从钢架箱再到稻田养殖,小家伙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产出效益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周伟民一直在尝试如何实现水蛭的稻田养殖。“野生水蛭过去就是生长在水稻田里的。”周伟民说,水蛭跟水稻就像一对夫妻,相互关心照顾。水稻长高了,能为水蛭提供背光的环境;水蛭在水稻间游走,不仅便于自己顺利蜕皮,还可以帮助水稻根系发棵;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稻包虫、稻青虫,为水蛭提供了食物来源。水稻不仅可以少施或不施农药,水蛭排出的粪便还能给水稻生长提供有机肥。 “水蛭养殖要回归自然,就应该放在稻田里。”两年前,周伟民曾尝试水蛭的稻田养殖,养殖过程很顺利,但捕捞却出现问题,水蛭“跑丢”了近九成。前年,他在田边围起了网,但很多水蛭又游向稻田中间,钻到泥土里,依旧做不到“一网打尽”。 吃了两次亏,但周伟民依旧没有放弃。 “水蛭生活在水里,而水稻快成熟时则需要干田。只要把这个矛盾解决好,它俩就能和谐共处。”在尝试了多种方法后,周伟民想到了一招——盆景水稻:将水稻种在40厘米深的镂空盆里,将盆排列在铺上网的水稻田里。每个盆直径30厘米,正好满足水稻根系的生长要求。等到水稻干田时,盆底保持30厘米水深,正好满足水蛭的生长要求。捕捞水蛭时,将田地的水放干,所有的水蛭就可以一网打尽。 “如此一来,‘稻蛭共养’问题便迎刃而解。”周伟民说,今年8月,他的这个“一种盆景式水蛭养殖系统及方法”成功申报了“农村 创新创业实用技术推介”,目前正在申报发明专利。自水蛭养殖以来,他已申报发明专利8项,其中5项获得授权;主持研究的2个项目,列入2014年、

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水产园核心区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水产园核心区建设方案 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水产园)核心区作为生态水产园建设的重中之重,有利于充分发挥湖泊湿地资源优势,把现代科技渔业、生态渔业和观光旅游有机结合,提升农业生态水产示范园区的辐射功能,奠定水产业产业链基础,探索出一条全新高效的生态水产业发展模式,对盐碱地生态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核心区概况 (一)建设地点 生态水产园核心区位于XX区XX镇,东靠XX,北临XX,南与XX接壤,总面积XX亩。 (二)建设年限 XXXX年X月至XXXX年X月。 (三)管理机构 XXX区人民政府 (四)主要技术合作与支持单位 水产研究所。 (五)主导产业(产品) 1.主导产业为水产业。 2.主导产品: ⑴食用水产品:鲤鱼、鲢鱼、草鱼、鱅鱼、鲫鱼等大宗水产品,斑鳜、南美白对虾、大闸蟹、黄河鲇鱼等名优特水产品; ⑵观赏鱼等:锦鲤、彩鲫等观赏性水产品; ⑶专用生产资料:生态水产用饲料,专用饲料等;

⑷水产制品:冷冻水产品、干制水产品等。 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生态环境、光热资源特点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以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技术研发,强化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型企业孵化,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培训。高标准规划、高科技支撑、高效益经营、高水平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之一生态水产园核心区,建成一流的安全优质设施水产业生产示范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孵化基地、科技特派员和大学生的创业基地、新型农民实训基地、现代农业科普基地,推动现代水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原则 1.技术引进与转化服务相结合 围绕产业需求,在着力加快现代生态水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同时,合理布局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沿产业链组装配置和转化新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模式,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带动地方技术人才培养,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2.产业化推进与标准化推广相结合 围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在依托园区技术集聚效应带动产业升级的同时,按照生产高端、优质、市场竞争力强的生态水产产品的要求,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配套、熟化和推广,建立具有区域特色和品质优势的生态水产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引领带动产业升级。 3.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相结合 优化园区创新创业环境,在加快建立现代化的科研、教学和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服务工作总结(优秀)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服务工作总结(优秀)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质文档,欢迎下载)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服务工作总结 篇一: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个人工作总结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个人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中央组织部、国家科技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科发农。2021。105号)的文件精神,我被选派到榆林百川生态农业,开展现代农业园区种(水稻栽培)、养(稻田养蟹)、加(大米加工)技术指导及其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工作总结如下:(1)主要工作思路。21世纪初,是中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为促进中国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知识、体制、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的工作思路主要是面向现代农业要求,把超前的现代农业理念、先进的农业技术、高效的农业装备、科学的产业管理模式带入企业并在企业应用和总结提高。 (2)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沉下心扎根企业,与农业企业和农民直接见面,使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直接到企业、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养一批观念新、技术强、留得住的农民科技人员,加速农业科技传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收。二是推广七项技术,即:稻田养蟹技术、有机稻栽培技术、规模化生产技术、现代机械化作业技术、标准化产业技术、专业化管理技术、商品化经营技术。三是办好技术培训班。 (3)培训工作落实情况。以榆林百川生态农业基地, 在田间地头开展观摩式技术培训,在室内利用现代影像工具系列的传授农业科技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共举办各类培训会3场(次),培训农民2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多份。 (4)取得的成效。引进并推广水稻新品种5个,河蟹新品种1个,制定《蟹田稻及稻田蟹有机栽培(养殖)技术规程》1套、《大米加工及包装技术规程》1套、《有害生物安全防治技术规范》1套,并成功的推广了七项产业技术。一是稻田养蟹技术。包括良种蟹苗引进、扣蟹加代培育、蟹苗适时安全投放、田间水质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