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语言礼貌现象的语用学分析

语言礼貌现象的语用学分析

语言礼貌现象的语用学分析
语言礼貌现象的语用学分析

语言礼貌现象的语用学分析

【摘要】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利奇(leech)的“礼貌最大值”(maxims of politeness)、布朗(brown)和利文森(levinson)的“面子威胁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理论以及陈荣的“自我礼貌”(self-politeness)模式等有关礼貌现象的理论框架进行概括、比较及分析。

【关键词】礼貌;面子威胁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自我礼貌(self-politeness)

一、概述

自从1978年布朗和利文森第一次发表他们关于礼貌原则的论文以来,礼貌现象就成为语用学研究的热点。他们的理论为语言学家研究语言所传达的礼貌原则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理论支持,该理论本身也得到了不断的评论,同时也启发了一些新的理论,比如meier 于1995年提出的“修复工作”(repair work)以及陈荣2001年建立的“自我礼貌”(self-politeness)。

二、礼貌现象的语用学理论

礼貌源自生活,从狭义角度来看,是指人们在交际中的礼貌。在西方,“面子”首先是由goffman在1967年提出的一种解释性的概念。scollon 和scollon在1995年指出,“面子”是从亚洲普遍的礼貌原则而来,比如“没面子”。语用学中关于礼貌现象的研究中有两个重要的理论:利奇(leech)的“礼貌最大值”(maxims of politeness)及布朗(brown)和利文森(levinson)的“面子威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 张素侠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摘要: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多义现象的生成进行分析, 认为词的 多义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词的多义性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主要通过 隐喻和转喻生成的。关键词:一词多义转喻隐喻原型范畴 1 引言几乎在所有语言中,一词多义都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语言的 多义现象并进行专门的研究,它是语言经济性原则和认知经济性原则的客观要求。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 由一个 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1〕(赵艳芳2000:36)。一个多义词的各种意义构成一个意义范畴,它们以 各种方式发生联系。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一词多义的语义延 伸机制。 2 词汇延伸意义的认知性词汇的延伸义指的是从原义派生和演 化出来的词义。语言在其产生之初都是单义的,一个词只对应一个意义。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展,交际能力不断增强,语言符号也要适应日益发展的交际的需要,于是一个语言符号就具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多义现象的产生是人的认知能力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为了适应语言经济性原则的需要。客观世界的事物是纷繁复杂的,而人的大脑的认识和储存能力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语言要以最少量的符号传递最大量的信息。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新事物与已知事物之间存在客观上的相关性或相似性,或是在理解新事物时加入了主观上的相似性。人们的这一认知思维过程不可避免地要体现在作为 思维工具和外在表现形式的语言上,具体表现为运用已知的词汇去命名新事物、表达新观念或描述新经验。于是,词汇的意义就在本义的基础上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概念被不断扩充与抽象化,赋予旧词以新义,继而产生了一词多义。由于词汇意义的拓展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词汇的延伸义就不再具有任意性特征,而 是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具有了认知性。 3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解释 3.1 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而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以全新的视角和观念对语言中的许多现象作出了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一个范畴由一些极其类似的成员构成; 原型是同一个概念范畴中能反映本范畴特征的最好、最典型的成员,而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隶 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共同特征,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 有成员享有部分共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范畴内成员之间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具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与其他成员享有更多共性 的成员为该范畴的典型和中心成员,即原型(prototype),其他成员为非典型成员或边缘成员。[2]Taylor(1995)也指出大多数的语言范畴呈现出的不是单一中心的结构,而是多中心的结构。它们通常表现出多个类典型,这些类典型通过家族 相似性互相连接.下面我们用范畴理论来分析一词多义。再来看看名词“window”的意义是怎样拓展的: (1) The workman delivered the window . (2) Close the window . (3) She put her head through the window. (4) I painted the window while she was standing in it. 在这四个句子中,window都是以不同的意义出现的,在句(5)中,它指的是作为房

福师考试《语言学概论》题目及参考答案

1自言自语是个人可以控制的行为,这说明语言是一种个人现象。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高”与“矮”有无明确的界限?应如何辩证地看待词义中的这类现象? 二论述(40分) 如何辩证地看待语言符号在使用中的规范与不规范,试举例具体阐述。 第一题答:1)表面上看,语言表现为具体的人说的话和写的文章,但语言不是个人现象。2)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的发展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在一个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语言就存在了,代代相传,不可能是个人现象。语言的产生与存在都是依赖于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的。个人虽然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权利,但依然使用的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材料。所以语言不是个人现象而是社会现象。3)语言的社会性并不否认个人的语言特点和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这种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不同的人对共同使用的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是不一样的,这是构成个人语言特点的主要方面;二是每个社会成员在运用语言时会不同程度地超出已有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这往往可以成为语言发展变化的开端。4)总之,我们不否认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但归根到底语言是社会现象,不是个人现象。 第二题答:.“高”与“矮”没有明确的界限。词义具有概括性,它把一类现象与一个名称联系起来,从而使这类现象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词义的概括性有3个特征: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词义的模糊性,是指词义所指的现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但是没有明确的界限。辩证地看待这类现象,就是要既看到词义对一类有相同特征的现象的界定,又要看到词义没有明确的界限这样的事实。

第三题答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承认,而社会的组织和成员都要求语言有稳定的成分,有一定的社会规范,否则就会影响交际。因此,语言规则在语言稳定中起了“语言纠察”的作用,人们使用语言得遵守语言规则,一定的语言规则得维持相当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这就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但稳定并不等于排斥语言的发展变化,约定与变动可以说是一对辩证的统一。由此也就产生了语言规范与变异的对立统一。由此也就产生了语言规范与变异的对立统一。社会语言学家陈原认为:“没有变异就没有规范,没有规范也就看不出变异。”变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发展,新词大量产生。如“下岗”,“下海”,“代沟”等。再如随着网络的普及,出现了一些有关的专业述语,如“登陆”,“下载”,“连接”,“点击”,“聊天室”,“宽带”,“浏览器”,“服务器”,“搜索引擎”等,有的甚至进入全民语言的词汇库。在语言符号使用过程中,有些符号的意义或用法有了改变,这一改变又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于是又成为规范的用法。 义乌张佳丽

语用学中礼貌和面子观的中西方差异_0

语用学中礼貌和面子观的中西方差异 长期以来,礼貌和面子观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关于面子观和礼貌的探讨体现出多层面、多角度的特点,但主要集中在对面子观与礼貌研究的综述和总结,或者礼貌和面子观在语用策略上的体现等方面,在语用学礼貌原则的中西方差异上的比较还不完善。本文从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及Levinson的“面子理论”入手,指出其不适用于汉语文化的地方,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以加深对礼貌原则的理解,减少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策略使用上的失误。 标签:礼貌;面子;消极面子;礼貌策略;价值观 一、礼貌的界定 在众多关于礼貌的各种文献中,围绕“礼貌”一词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1)礼貌是人们在交际中的一种现实目的(Politeness as a real-world goal)。该观点认为人们在说话过程中运用礼貌原则的目的就是取悦他人。 (2)礼貌是一种敬重(Politeness as the deference)。 (3)礼貌是一种语体(Politeness as register)。语体是指“与社交语境有关的系统化变体”(Lyons 1977),或者指在一定场合下人们说话或写作时的语言变化(Halliday 1978)。 (4)礼貌是一种话语表层现象(Politeness as an utterance level phenomenon)。该观点认为礼貌是一种表层语法编码,其主要是离开语言运用的实际环境去研究礼貌问题。 (5)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Politeness as a pragmatic phenomenon)。该观点在语用学界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Thomas 1995)。 总之,在语用学领域,人们关心的不是说话人是否对他人友善,而是他说了什么,以及他的话语对听话人产生了什么影响。把礼貌看成敬重、语体,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不属于语用学的范围,而把礼貌看成一种话语表层现象,就是脱离了语境去谈礼貌,这是一种超理想化的理论,因为语言形式是和语境、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的(范盈盈2010)。 面子是指个人在公众面前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即每个人都拥有的,并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情感需求和社会需求,礼貌就是用来表示自己认可他人“面子”需求的方式,所以谈论面子也是在礼貌的大前提下来谈的。 二、利奇的礼貌原则上的中西方差异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 摘要本文从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种网络语言现象的梳理和语言学分析,提出笔者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构成及形成原因态度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 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发明,它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当中。同时,网络还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而正是由于网络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语言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以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许多人第一次进聊天室时,对网上流行的一些词语和对话,似懂非懂,搞不清楚什么意思。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学和研究都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形成的原因 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从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看似

乎与“物竞天择”相对应,网络语言也有“语竞网择,适者生存”之道,存在便是合理。“网络语言”的产生,自有它的合理背景。它的构成方式更是多样化。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划分,现在流行的“网语”(Net-Speak)广义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基准网民、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早年的如恐龙、菜鸟、公鸡、东东、酱紫、瘟都死等,近年的如:潜水、踩地盘、躲猫猫、打酱油、叉腰肌、雷、人肉搜索、FB、HC、GJM等。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尽管这类词语和符号在整个网络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争议较大,其中有的是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由英文字母组成,例如:IC(我明白了。全文是Igsee);IDK(我不知道。全文是I?don’t?know.);TKS(谢谢。Thanks),再例如BT意“变态”、GG意“哥哥”、KL意“恐龙”、NB意“牛逼”即奉承你在网上很酷、RMB意“人民币”、PFPF意“佩服佩服”、PMP意“拍马屁”、诸如GG/MM/DD/JJ这样利用汉语拼音头字母的简写来表示哥哥、妹妹、弟弟、姐姐这些亲昵的称谓;有的是谐音词语,如“美眉”,只是将原有词语“妹妹”的读音稍加改变而已;有的是数字的组合,例如:886是拜拜了、7456是气死我了、9494即就是就是、246是饿死了、520是我爱你等;有的是外来词语,如“调制解调器”俗称“猫”,而“猫”又是英文Modem 的音译。简约、随意、现代,缩略的语言,这也是网络的“专利”;还有的是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制作出来的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所形成的符号词语,如用键盘上的不同键可以组合出许多表情符号;心情不好时,

(1)语言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1)语言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结合个人实际具体谈谈你的认识。 答:两个功能:一是交际工具,二是思维工具。意义: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法沟通,彼此无法交流思想,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无法进行生产活动,社会就会因此而崩溃。可见,语言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为什么说语言是社会现象?为什么说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有没有阶级性?谈谈你的看法。 答: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总之,语言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在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虱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特点。 语言没有阶级性。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在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特点。 (3)为什么说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 答: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而不是他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从本质上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在所有符号中,语言符号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的音义结合体,有其自己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浅谈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77994688.html, 浅谈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 作者:蔡诗萌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4期 摘要: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Leech (1983)在其《语用学原则》中提出了礼貌原则,用以解释在语言使用中合作原则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 关键词:礼貌原则;六大准则;面子原则 1 引言 礼貌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和谐相处的信念和行为。礼貌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准,也制约着语言活动。然而,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有其独特的内涵。礼貌原则是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提出的。他指出,在交流过程中,人们应该关心彼此的感情,并以含蓄的方式表达情感,而不是直接伤害对方的感情。同时,他提到了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因此,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正文部分分析了利奇的礼貌原则、六条准则以及对礼貌原则的评论,最后一部分是对文章的总结。 2 利奇的礼貌原则 礼貌是一个总括性术语,用于描述人际关系因素和影响语言互动形式和功能的语言选择。在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利奇之前,没有人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过言语交际,他开创了这个领域。他指出,一般语用学包含两大修辞原则,人际修辞和话语修辞,礼貌原则在人际修辞中起着重要作用( Leech,1983 : 15-17 )。具体来说,有六条准则,每一个都包含另外两个标准。 2.1策略准则 (1)让他人的损失最小化 例如,在西方公共场所,不难发现这样的标志“请勿在这里吸烟,谢谢”。与“严禁吸烟,违者将被罚款人民币200元”的标志相比,前者减少了对他人的伤害,并慷慨地尊重他人,体现了策略准则中尽量减少对他人伤害的原则。 (2)尽量加大他人的利益

英语广告中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

Vol.10No.1 2013年1月 第10卷第1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0131.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 )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其宗旨是“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Haugen ,1972)近几十年以来,人口急剧增长、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人们渴望和谐的生态环境,不同学科的学者们也在积极寻找各种途径以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生态语言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王晋军,2007)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但总体上说来可归入 Halliday 和Haugen 所创的两大研究领域。第一,用“生态”作 为语言在环境系统中的隐喻,此类研究强调会强化或弱化语言功能的环境因素。第二,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生态”的含义并探讨语言对环境的影响。前者被称为“语言的生态学”,重视诸如语言多样性、濒危语言、语言活力、语言进化一类的问题。后者被称为“环境语言学”,研究课题涉及对特定语言系统的生态学分析、语言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生态语法等。(范俊军, 2005) 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的话语分析吸收了当代批评语言学的理念,即从生态学出发去批评和分析在语言上社会化的生态意识形态和行为。对话语和语篇的生态学批评主要集中在对“表面生态化”(surface ecologization )现象的分析。如今,到处都是“绿色广告”,声称其产品或技术是“绿色”的、“环境友好”的,这种现象可归入语言使用的“表面生态化”。语篇的生态学分析就是要揭开这种表面生态化的虚伪面纱。 本文通过对英语化妆品和汽车广告进行生态批评话语分析,试图揭示这些广告中表面生态化的现象,并指出其对环境的潜在的危害,提高人们对语篇中的非生态现象的识别能力。 2.广告语篇的生态话语批评分析2.1化妆品广告 化妆品广告的主要作用是宣传其具有美容或延缓衰老的功效,因此化妆品广告通常会使用极其优美的语言来诱惑女性购买。这些广告还经常强调它们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化妆品,对人体和环境没有任何伤害,从而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去购 买和使用。下面是二则国际著名化妆品广告: 例一:ELIZABETH ARDEN Ceramide Gold Ultra Restorative Capsules Pure,potent,intensive.These new single dose capsules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Our exclusive CLX Complex delivers the restorative power of Ceramides and essential lipids to help strengthen skin ’s barrier against the visible signs of time. Supports skin ’s own natural collagen for a firmer outlook.Takes the focus off lines and wrinkles to maximise smoother,even toned,younger looking skin. 该广告使用pure 这样的词语,很容易使读者认为该产品是由天然成分制成的。其实我们除了Ceramide 之外,根本不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一方面强调该产品是高科技化妆品,另一方面又强调其天然属性,让读者感觉迷惑不已。 Restortive,younger,smoother 这些词语巧妙的使用,让人们觉 得会拥有漂亮光滑的皮肤,但却不知道能到达何种程度。 例二:LANCOME ABSOLUE ULTIMATE BX Replenish -Radiance -Anti-Brown spot Absolue Ultimate βX serum is enriched with our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Pro https://www.sodocs.net/doc/977994688.html,bined with a bio -network of wild yam,soy,sea algae and barley,this serum helps the skin to regain a look of vitality and firmness ;deeply replenished with moisture,the skin ’s barrier function is reinforced.Reveal skin that looks visibly younger:wrinkles appear reduced,skin feels denser to the touch and your complexion looks more even and luminous LIFE BEGINS AR 50 Deeply replenish the skin,visibly reduce the appearance of brown spots. 这则广告中使用了大量的科学术语,如βX serum ,Pro- Xylane 。广告中提到该产品使用了wild yam ,soy ,sea algae and barley 等天然成分,以减少我们对这种化妆品真实成分的 担忧。同样,该广告通过故意模糊天然和人造成分来蒙蔽消费 英语广告中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 程建山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 要:近几十年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生态语言学的诞生。生态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就 是生态批评话语分析,即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对语言的使用进行批评分析。本文从英语化妆品和汽车广告中发现,这些广告大量使用环保、天然等语言成分来掩饰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从而揭示了这些语篇中的非生态因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广告;批评话语分析 124··

网络语言的现象与分析

网络语言的现象与分析 网络语言不能简单地定义为网络上使用的语言。网络本身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承载、传递各式各样的信息是它的基本功能,这一点它与传统的传媒,如报刊、电视等,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作为大众传媒,网络所面对的是社会大众,它在承载和传递信息时必须使用社会上通告的语言形式。因此,并不存在所谓网络上使用的语言。既然如此,那么网络语言的内涵指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网络语言应该同科学语言、职业语言一样,指的是某一特殊社会文化群体内部所使用的不同于社会通用语言形式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的使用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群体,他们常常花很长的时间逗留在网络上与别人交流,自称为“网虫”。因此,网络语言的内涵是指“网虫”之间在网络上的交际用语。网络语言本质上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社会文化变动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结果,即伴随“网虫”这一社会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 “网虫们”在网络上交际的主要方式有BBS(Buiietin Broad System)、聊 天室和各种聊天工具,他们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交流。网络交际的参与者们互不相见,通过打在屏幕上的文字符号进行交流。这种网上的交流方式是建立在匿名基础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以自己在网上的绰号而存在并与别人交流,真实的身份在这里被隐去了。因此,符号性和匿名性是网络语境的两个基本特征。 这种网络交流方式使得网络语境具备了这样几个特点:首先是平等性。每一个进入网络世界的交流者除了自己的绰号以外一无所有,他原先在真实世界中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在网络上毫无用处,因而每一个网络交流者都是平等的。其次是行为与责任相分离。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是行为的主体,也是责任的主体,个人必须承担由自己行为所引发的责任。但在网络世界里,情况却发生了变化,行为的主体依然是个人,但责任却被转嫁到个人在网络上的代号上去了。行为者是真实的人,而被惩戒的对象却是那个人所使用的用户名。也就是说,行为与责任在这里发生了分离。网络语境还有一个特点是角色扮演的随意性。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由社会决定的。而在网上,由于交际是以匿名方式进行的,人们摆脱了社会对自己的约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从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网络语言”具备以下这样几个显著的特征。 (1)特殊词汇的使用网络语言最鲜明的特征是其特殊词汇的使用。 对于一个刚刚步入网络世界的人来说,最让他们感到迷惑和好奇的首先是那些稀奇古怪的词汇。现举几例,并略作解释如下: “网虫”:人们把那些沉迷于网络的人称为“网虫”。把长时间在网上漫游的人称为虫子在电脑上爬,不含贬义,充满善意的调侃。“伊妹儿”:电子邮件,英文E—MAIL 的音译。因为电子邮件非常方便快捷,网友就给它起了这么一个昵称。“泥巴”:一种网络游戏,英文叫做MUD,是Muitipie User Du ngeon 的缩写,按照其英文缩写的意义翻译为“泥巴”。这种游戏一旦参加,越玩越想玩,不能自拔,有陷入泥潭之感,故称“泥巴”十分贴切。“猫”:即调制解调器(MODEM),是上网必不可少的硬件,犹如“网虫”们的宠物,故称为“猫”。“斑竹”:即“版主”,是对网站版面主持人的昵称。“TMD”:“他妈的”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组合。“MM”:“妹妹”的拼音缩写。网络上用来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摘要 广告充斥着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并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广告语言在广告的劝说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模糊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策略是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前人分别从文体学、符号学、话语分析法、社会语言学以及语义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然而模棱两可作为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语用运用在广告语言领域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以七条简短的广告词为蓝本,对广告用语的四种句式即简单句,省略句,散句和疑问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以Grice的会话的合作原理和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支撑来对广告用语模棱两可的现象进行阐释。 Abstract Advertising permeants our life and exerts a considerable influnce on our society.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 is of decisive importance to the persuasive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advertising. Vagueness, a strategy often used in advertising, is a remarkable feature of advertising language. So far the study on it has been approached mainly form stylistic semiotic, discoursal, socialinguistic, and semantic perspectives. However, ambivalence, which is a special kind of vagueness, has not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as the pragmatic use of vague language in advertising. Enlightened by this gap,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comduct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use of ambivalence in commercial English advertisements from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with seven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Key Words:Vagueness; Cooperative Principle;Politeness Principle.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1.引文 语用学,顾名思义,研究的是语言的运用。它有别于语义学,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符号与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语用学则研究语言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即把语言文字的自身意义同他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在广告中引入语用学,将语用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广告之中,这是广告的新课题。广告除了告知功能外,更为突出的是说服和引导消费功能,这有赖于广告语言的功效。有时候为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广告用语可能含有虚假、不实信息,或通过特殊的语言处理引起消费者的误解,这一切都是通过广告用语的模棱两可造成的。本文从广告用语模棱两可的现象出发,以七条简短的广告词为蓝本,对广告用语的四种句式即简单句,省略句,散句和疑问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以Grice的会话的合作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 摘要: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研讨,以旨更全面地向读者展示语用礼貌观。本文共分四部分:(1)礼原则的由来;(2)礼貌原则的解析;(3)礼貌策略;(4)礼貌原则的应用。加深对礼貌原则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语用学礼貌原则教学应用 一.礼貌原则的由来 (一)礼貌的界定。 在众多关于礼貌的各种文献中,围绕“礼貌”一词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1)礼貌是人们在交际中的一种现实目的(Politeness as areal-world goa1)。人们在说话过程中运用礼貌原则的目的就是取悦他人。 (2)礼貌是一种敬重(Politeness as the deference)。 (3)礼貌是一种语体(Politeness as the register)。语体是指“与社交语境有关的系统化变体”(Lyons,1977)。或者指在一定场合下人们说话或写作时的语言变化(Holliday,1978)。 (4)礼貌是一种话语表层现象(Politeness as an utterancelevel phenomenon)。该观点认为,礼貌是一种表层语法编码,该观点主要是离开语言运用的实际环境去研究礼貌问题。 (5)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Politeness as a pragmatic phi—nominee)。该观点在语用学界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Thomas,1995)。总之.在语用学领域,人们关心的不是说话人是否真正对他人友善,而是他说了什么,以及他的话语对听话人产生了什么影响。把礼貌看成敬重、语体,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不属于语用学的范围,而把礼貌看成一种话语表层现象,就是脱离了语境去谈礼貌,这是一种超理想化的理论,因为语言形式是和语境、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的。(二))礼貌原则提出的必要性。 在英语语用学习领域中,提及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Theory).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eve)的会话含义学说(Convocational Implicate),即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尤其是用来解释会话结构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和四项有关质量、数量、相关、方式的次准则(Quantity,Relation,Manner)用以指导说话人和听话人如何成功地进行会话。不论他们遵循或是违背这项原则,都会产生会话含义,也就是一种特殊的非自然意义。 在合作原则中.Grieve指出谈话的双方必须怀着一个相同的愿望,且双方的话语能相互理解,共同配合。然而,谈话的一方若未能遵守“合作原则”,并非为了说谎或是出于故意,有时他可能由于礼貌或语境的需要。说了一些违反合作原则的话。当另一方觉察到对方的话没有遵守合作原则时,他就迫使自己越过对方话语的表面意义去设法领会说话人话语中的弦外之音。寻求说话人在什么地方体现着合作原则,由此产生会话含义,也就是一种特殊的非自然意义。后来学者们注意到.谈话双方不遵守合作原则有时是出于礼貌上的需要.所以在讨论合作原则的同时,应充分考虑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语言学家利奇(G.N.Leech)曾指出,礼貌原则完善了会话含义学说,解释了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现象,因此,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是互为益补的关系,用Leech的话说,礼

语言有哪些社会功能

2.语言和社会有什么样的关系?请结合所学语言学知识和个人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答:语言是人们的一种交际工具,而且是一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组成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语言是组成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语言是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归结起来就是。语言是全民性的,是全民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没有阶级性。 3.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答:社会现象可以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基础,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语言不属于哪一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所以,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语言的语音形式和语法结构也是没有阶级性的。当然,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是有阶级性的。 4.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区别? 答:语言符号的可以用“约定俗成”四个字来说明。任意性是构成语言符号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

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后,它对于人们就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乖乖地接受它,绝不能随意更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 答:语言符号看起来零零散散,好象是一堆乱糟糟的材料,但实际上它们互相间存在着规律性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种系统: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即结构的二层性。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而每一层,每一级的结构单位如何运转?组合和聚合,这两条规则是架权语言系统运转的“纲”,抓住了这条“纲”,我们也就能把握住语言系统的结构脉络 6.什么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举例说明其作用。 答:组合关系就是语言符号的单位互相组合为一个更大单位的规则。聚合关系就是在同一结构位置上不同结构单位的替换规则。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条规则。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言语幽默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透过《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托马斯的宗教观 2 守望爱情的孤独勇士--论电影《暮光之城》爱德华的永恒魅力 3 职场女性的言语行为的礼貌原则 4 高中英语新课标在xx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5 论增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6 以篱笆和围墙看中西方居住文化差异 7 文类、历史与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 8 对英语政治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9 从习语来源看中西文化之不同 10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11 关于照料母婴的市场分析 12 《杀死一只反舌鸟》文本和电影的比较研究 13 身体,规训与自我意识——《可以吃的女人》之福柯式解读 14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记者招待会口译—以“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为例 15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 16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17 论《红字》的模糊性 18 “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19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Translation 20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 21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电影片名的翻译 22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浪漫主义解读 23 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24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 25 从叙事结构分析电影《撞车》中对种族歧视问题的诠释 26 The Cultural Identity Dilemma of Colonized Afro-Americans: the Study of The Bluest Eye 27 《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分析 28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29 论《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精神 30 “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 31 论《飘》中斯嘉丽的精神源泉 32 希腊罗马神话典故成语英汉翻译评析 33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 34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35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36 论《西游记》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以詹纳尔和余国藩的英译本为例 37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38 浅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女性主义意识 39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 40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广告语言特点分析 41 浅析李尔王的陷落 42 从电影《阿甘正传》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浅述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浅述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语言是人们相互沟通的工具。语言的发展、各种语言现象的出现,正是适应人们在实践中的各种需求。可以说,语言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的现象,各种语言现象就是随着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以下是对生活学习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调查研究。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发展也产生了它的附带品——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由于它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用语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之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龙的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相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2亿倍的爽,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网恋、网聚狼的力量。”这是近来在网上颇为流行的网络搞笑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网络语言”的含义,你恐怕就不明白有什么搞笑之处。因为在聊天室里、BBS、O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长得很丑的男人,把“恐龙”比作长得很丑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网上的坏人。诸如此类,在网络上产生且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就是网络用语。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 二、现在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较少。最近又看到一位语文专家的旧作,说“据新华社电,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学生作文,里面接连出现的是:…热死了?、…烦死了?、…紧张死了?、…开心死了?……有人统计了一下,总共有72个…死了?”。这篇文章还说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布置学生作文,“一共有30篇文章,平均用词量竟不超过200个。这些作文通篇是大白话,很少见到成语俗语,更不用说别出心裁的个性化的语言了。学生语言患上了贫血症。”我不由感到这种现象是应该得到社会关注的。 三、词义在它产生的开始总是单一的,但在人们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由于词音形式有限,而要表达的词义却具有相对的无限性,这就要求一个词音形式固定和表达若干相互关联的意义。因而词往往在原义的基础上派生出转义来,即由概括反映A类事物,发展到反映和A类事物有联系的B类事物或C类事物。现代汉语量词不仅存在着这种转义现象,而且某些量词的形成就是从其他词类转义而来。这实在是量词独有的特点。量词一般也不单独使用,它总是和数词构成数量结构再和其他词组合。量词词义的实现不仅依赖于一定词义的聚合,而且也依赖于和一定词语的搭配、组合进入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因而现代汉语量词的转义现象,无论表现在它的词汇形态上,还是它的言语形态上,都具有自己的规律和特征。 四、在语言错乱现象中也有繁简字方面的问题。有一次我与几个朋友在一家饭馆用餐,那里的包间都有漂亮的名字,如红梅、绿荷、翠竹等。我们所在的包间叫“青鬆”。朋友们都想不出“青鬆”二字的意思。我把这名字与“红梅”等等相联系才恍然有悟,说这包间必定叫“青松”。饭馆老板以为“松”是简化字,笔画多才是繁体,所以写成“青鬆”了。朋友们都笑说肯定是这样。还有一次在外地一餐厅聚宴,门外的招牌大书“××门大餐厅”。可是餐厅内部所有的玻璃窗和重花门都印着紧密排列的“××鬥”字样。与会的很多人不知道这三个字的意思。我根据辨认“青松”的经验说“××鬥”就是“××门”,餐厅老板以为“鬥”是“门”的繁体字,所以这样写。于是好事者便去把老总请来,向他指出“鬥”是斗争之斗,不是“门”字。老总却说:“我们这餐厅是面向海外的,海外人士不认识简体字;这个…鬥?就是…门?的繁体。你们不认识,可以回家查字典。”说罢扬长而去。当时在座的人都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谁能为了较真而特意回家拿本字典来呢? 五、近来,反常理的“被什么什么”,近来成了一种特定贬义词的模式,颇为流行。这是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