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移印工艺

移印工艺

移印工艺
移印工艺

第三章移印工藝

3.1、移印流程

移印流程主要有以下几種:

3.1.1移印流程

1.全檢

針對來料素材存在較多贓物的產品,sop中明確規定需要在移印前增加擦拭工站,以減少重工,提高效率.

2.擦拭

針對金屬件,由與轉至移印時經過流程很多,由於表面存在著油污或贓污,使得移印

以後表面存在著移印不上油墨,或移印上油墨以後附著力又NG的情況.所以針對金屬件,大多數都增加了擦拭工站.

3.移印

移印可分為移印色油與UV油墨兩種.

移印完色油以後需要烘烤或靜置一段時間以後再移印,這主要使根據油墨的性能來確定.如:快干油墨不需要烘烤就可以繼續導色油或UV油墨.這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

移印完UV油墨以後需要進行UV固化.

4.終檢

終檢是判定移印產品外觀,如贓物、毛絲、印刷不全等。該種不良可能為移印制程引起,也可能在移印來料油問題。

5.貼保護膜

貼保護膜是響應客戶要求,而對移印產品進行一個保護作用。

6.貼條碼。

貼條碼是為了響應客戶要求,對生產的產品起一個標誌的作用。

7.裝PE袋

無論是金屬或塑膠產品,若是直接出貨給客戶,大多都需要裝上PE袋,這也是起

到防止划傷等出現,起到保護的作用。

8.包裝

包裝分為良品包裝以及不良品的包裝,但無論是良品或不良品都需要包裝。包裝為出貨作準備,並方便產品周轉。

注意︰移印流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生產需要,出現異常問題時,需要增加工站或調整參數才能解決問題時。可以靈活變動。

3.1.2移印重要參數

1.溫度與時間

烘烤溫度與時間決定於油墨性能,快干性油墨可以在常溫下達到快速固化的目的,烘烤以後縮短固化時間。而高溫固化油墨比較容易在高溫下達到固化,油墨沒有固化,附著力不容易達到要求。

2.UV燈強度

UV固化材料的物理性能实质上是受用来固化它们的烘干系统的影响的。预期性能的获得,不管是保护胶、油墨、还是粘合剂,将依赖于这些灯管的参数、设计和控制的方法。UV灯四个关键的参数是:

1.UV辐射度(或密度)

2.光谱分布(波长)

3.辐射量(或UV能量)

4.红外辐射。

相对于最大辐射度或辐射量,以及不同的UV光谱,油墨和保护胶将会展现出很大不同的特性。鉴别不同的UV灯管特性并使它们与可固化材料的光学

特性相匹配的能力,扩展了把UV固化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生产过程的范围。

有许多固化系统的光学和物理性能(除它本身的组成之外)影响固化效果,

从而导致了UV固化材料外观特性(performance)的不同。

被固化材料的特性

一只UV灯管的效率,决定于发射光子进入可固化材料以启动光可触发分子的难易程度。UV固化决定于光子—分子的碰撞。光可触发分子通过材料均匀地扩散,但光子却不同。除UV光源的特质外,被固化的薄膜还有光学及热动力学特性。它们与辐射能量互相作用,对固化的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光谱吸收率:能量是物质在逐渐增加的厚度内吸收进波长的作用。表面附近吸收的能量越多,意味着深层得到的能量越少。但这种情况随波长的不同而不同。总的光谱吸收率包括所有来自于光触发剂,单分子物质,齐聚体以及添加剂包括颜料的影响作用。

反射和散射:相对与吸收,光能更多地是被物质(或在物质内)改变方向;这一般是由于可固化材料中的基质材料和/或色素引起的。这些因素减少了到达深层的UV能量,但却改进了在反应之处的固化效率。

光学密度:与吸收相似,它由“不透明度”和薄膜的厚度两个因素构成;包括吸收和散射的光稀释作用;用一个单独的数字来表示,而不是作为光谱的分布。扩散性:一个热动力学特性包含特定的热量,传导性和密度;材料“扩散”、接受热量的能力;影响由表面骤然进入的红外能量而导致的薄膜和基质的温度的升高。

红外吸收率:温度对固化反应的速率有着重大的影响;尽管反应中的温升也对

温度有作用,但来自于UV灯管的辐射(radiantIR)才是表面热量的根本源头(不是从周围的空气或大气中传输的热量)。过大的温度升高是影响固化过程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光学厚度涂层和油墨由于不透明度或色彩强度是我们需要的特性这一事实,油墨和颜料涂层提出了特殊的问题。粘合剂通常也提供相对厚的薄膜。不同于一个薄膜的物理厚度,它的光学厚度是非常重要的。当光能穿进或穿过一种材料时,它的减少是由Beer—Lambert来描述的—在薄膜的上层没有被吸收也没有被反射的光能将穿送并到达薄膜的底层。

光谱吸收性的意义

物质的吸收性随波长的不同而不同。很显然,短的UV波长(200~300nm)会在表面被吸收而根本达不到底层。一般地说,薄膜的厚度是被限制的,对于基质,粘合力才是应具有的首要特性。

即使是光可触发剂也会吸收它所敏感的波长能量,从而阻碍该波长到达深层的光可触发分子。一种光可触发剂对于清漆涂层适用,但对于油墨也许并不是合适的选择。对于油墨,对应于较长波长的光触发剂才是较好的选择。除物理厚度外,光谱吸收性的另一个作用是光学厚度。一个薄膜不可能在一种波长下其光学厚度是厚的,而在另一种波长下是薄的。即使清漆涂层短波长

(200~300nm)下的光学厚度也是倾向于较厚的。

当被固化的产品在UV可固化材料之上包含一层“透明”材料时,其吸收性便阻

碍了光能。这是层压法、透镜粘合、药品装配,当然,还有DVD粘合,所常用的。

了解“透明”材料的光谱传播特性,以选择穿过它们进行固化的最有效的光谱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长波长UV灯的选用,结合长波长的光触发剂,是通过象PC这样的材料进行成功固化的关键。

波长的重要作用

大多的UV固化包含了两种范围的波长同时工作(假如包含IR,3个)。短波长工作于表层,长波长工作于油墨或涂层的深层。这个定理是由于短波长在表层被吸收而不能到达深层的结果。短波曝光的不足会导致表面发粘;长波能量的不足则会导致粘附不良。每一个配方和薄膜的厚度都会从一个恰当的短、长波长能量速率中得到益处。

最基本的汞灯在这两个范围内发射能量,但它在短波长下的强烈发射使它特别适合于涂层和薄油墨层。高吸收性的材料,比如粘合剂和丝网油墨,它们的配方更适合于使用长波光触发剂的长波固化。用来固化这些材料的灯管,包含了添加剂以及汞,这种灯在长波UV下发射的UV更多一些。这些长波灯管也辐射一些短波能量,从而足以应付表层的固化。

许多极特殊的应用,比如对大量含有氧化钛这种颜料添加剂的材料进行固化,或需要穿过塑料或玻璃进行固化,就必须长波固化,因为这些材料几乎完全阻碍了短波。

UV灯的参数特性

影响固化的UV灯性能,可以完全准确地用四个特性联系起来:UV光谱分布,辐射度,辐射量和红外辐射。

1.光谱分布它描述作为灯管发射波长功能之一的相辐射能

量或到达表层的辐射能量的波长分布。它常用一个相关标准化的术语来表达。为了显示UV能量的分布,可以把光谱能量合并为10nm的频谱带以形成一个分布表。这样便允许不同UV灯之间的对比以及更易于光谱能量和功率的计算。灯管生产商们公布它们产品的光谱分布数据。

在线检测使用多谱带射线探测仪来使光谱辐射度或辐射量特

性化。他们通过对在相对狭窄(20~60nm)的频带中的辐射能量的采样以获得对光谱分布有用的相对信息。由于不同厂商的射线探测仪的构造不同,对它们做相互比较是有可能的,但很困难。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标准以使型号、厂家之间进行比较。

2.UV辐射度(Irradiance):辐射度是到达表面单位面积内的辐射功率。辐射度,以每平方厘米瓦特或豪瓦来表示。它随灯管的输出功率、效率、反射系统的聚焦以及到表面的距离不同而不同。(它是灯管及几何形状的特性,故与速度无关。)直接置于UV灯下的高强度、峰值聚焦功率参考为“峰值辐射度”。辐射度包括了所有有关电源功率,效率,辐射输出,反射率,聚焦灯泡尺寸及几何形状的因素。

由于UV可固化材料的吸收特性,到达表层以下的光能量要比表层的要少。在这些区域的固化条件可能有显著不同。光学厚度厚的材料(或者高吸收性,或者物理结构厚,或者两者有之)可能会减少光效率,从而导致材料深层的固化不充分。在油墨或涂层里,表面较高的辐射度会提供相对觉高的光能量。固化的深度更多地是被辐射度影响而不是较长的曝光时间(辐射量)。辐射度的影响对于高吸收性(高不透明度)的薄膜更重要。

高辐射度允许使用较少的光触发剂。光子密度的增加增多了光子—光触发剂的碰撞,从而补偿了光触发剂浓度的减少。这对于较厚的涂层会有效,因为表层的光触发剂吸收和阻碍了同一波长到达深层的光触发剂分子。

3.UV辐射量

到达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辐射量表示到达表面的光子总量(而辐射度则是到达的速率)。在任一给定光源下,辐射量与速度成反比而与曝光的数量成正比。辐射量是辐射度的时间累积,以每平方厘米Joules或转miliJoules表示,(遗憾的是,没有有关辐射度或光谱内容换为以辐射量测量的信息,它仅仅是被曝光表面能量的累积。)它的意义在于它是唯一包括了速度参数和曝光时间参数的特性显现。

4.红外辐射密度:红外辐射主要是由UV源的石英泡发射出来的红外能量。红外能量和UV能量一起被收集并聚焦在工作表层。这决定于IR的反射率和反射器的效率。IR能量可以被转换为辐射量或辐射度单位。但通常,它所产生

的表面温度才是被注意的重要之处。它所产生的热量可能有害也可能有益。

结合UV灯解决温度与IR之间关系的技术有许多。可以分为

减少发射,传送和控制热量移动。发射的减少通过使用小直径的灯泡来实现,因为正是hotquartz的表面区域发射几乎所有的IR。传递的减少可通过在灯管后面使用分色的反射器(cold mirror)来实现;或在灯管与目标之间使用分色窗(hotmirror)。热量移动降低了目标的温度—但仅仅是在IR已引起了温度升高之后—可使用冷气流或散热装置来控制热量的移动。IR能量的吸收由材料本身决定—油墨、涂层或基片。速度对由入射的IR能量及工作表面吸收的能量引起的温度有重大影响。过程越快,被吸收的IR能量越少,引起温度升高。

可通过改进效率来加快生产的过程。

3.移印層膜厚

色油移印層太厚,烘烤時間加長,UV層油墨太厚,固化困難,常導致附著力、耐磨耗以及耐溶劑出現異常。

4.油墨配比

油墨配比直接決定油墨移印後的性能。因為油墨的不同配比,決定著不同的移印效果,一般按照該家油墨供應商提供的油墨配比執行,當供應商提供的油墨性能不能滿足要求時,需要重新開發油墨,尋找新的供應商。

5.稀釋劑的加入量

稀釋劑的加入量直接影響到移印膜厚,加入太多,移印膜厚變薄,移印圖案容易出現性能不過。加入的稀釋劑太少,移印膜厚增加,移印容易出現缺墨等不良現象,移印的產品烘烤時間過長或UV油墨較不容易固化。

3.1.3移印常見缺陷以及處理

A.的品質缺陷與排除方法

移印工藝和絲網印刷一樣,對承印物材料都廣泛的適應性,因而在特種印刷行業佔據較為重要的地位。現將移印工藝常見的品質問題作一簡單總結,以供相關人員參考。問題原因分析解決辦法︰

1.承印物表面有油膩、灰塵,致使油墨不能完全轉移1.在印刷前要對承印物

表面進行清潔處理

2.膠頭硬度太軟2.選擇較硬的膠頭

印跡模糊3、承印物表面帶有靜電3、用靜電消除器消除靜電或在油墨中加入

抗靜電劑

4.膠頭形狀不對4.膠頭形狀應與承印物表面形態基本吻合

5.油墨太稀5.在油墨中加入適量的原墨

6.鋼板圖文邊緣粗糙6.重新腐蝕鋼板

1.油墨粘度太大1.加入稀釋劑,調整油墨粘度

2.油墨攪拌不均2.開機前應有充分的勻墨時間

有氣泡3.機器運行速度太快3.降低移印機運行速度

4.溶劑選擇不對4.加入2%的消印

5.膠頭壓印時空氣排除不淨5.選擇底郡較尖的膠頭

1.膠頭形狀不對1.儘量選擇膠頭能夠印刷完整圖案時壓縮量為10mm的膠

頭形狀

2.膠頭硬度太軟2.遠撣較硬的膠頭

圖文變形過大3.曬版軟片未作預變形處理3.根據承印物形狀和變形趨勢,

在製作軟片時拉伸、壓縮,增大、減小圖文

4、定位夾具設計不合理4、承印物放在夾具上應保證膠頭壓印時具有較小的

變形

5.移印印版與軟片貼合時不緊密5.更新曬版

6.鋼板腐蝕問題6.更新製版

1.定位夾具製作精度差,承印物有鬆動現象1.承印物在夾具上的定位不能

發生明顯的位移

2.分色片重複精度差,致使鋼板重複精度差2.重新曬版

套印不准3.移印膠頭出現塑性變形3.移印膠頭製作過程固化不充分、應重

做膠頭

4.多色移印機套准精度差4.移印機套准誤差應控制在0.10mm以下

5.氣壓不穩定5.穩定氣源壓力

針孔1.承印物表面落有塵埃顆粒

1.印刷前要對承印物進行表面處理

2.墨染髒2.對油墨進行過濾

1、油墨太稀,樹脂連結料析出1,再加入適量原墨攪拌均勻

墨層光澤度差2.油墨變質2.更換油墨

3、油墨本身光澤度差3.在油墨中加入亮光連結料或在承印物表面再塗一層光油

1、油墨太稀1.加入油墨,改善油墨粘度過

2.油墨本身附著力差2、更換油墨

墨層不耐摩擦3.UV油墨固化不完全3、在UV固化時應減低固化速度,延長固化時間

4、雙組分油墨配比比例不正確4、嚴格按說明進行調配

5.承印物表面性質與油墨抵觸5、對承印物表面進行脫脂、粗化、氧化、腐蝕處理

編者按:移印工藝和絲網印刷一樣,對承印物材料都廣泛的適應性,因而在特種印刷行業佔據較為重要的地位。現將移印工藝常見的品質問題作一簡單總結,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問題原因分析解決辦法

1.承印物表面有油膩、灰塵,致使油墨不能完全轉移1.在印刷前要對承印物表面進行清潔處理

2.膠頭硬度太軟2.選擇較硬的膠頭

印跡模糊3、承印物表面帶有靜電3、用靜電消除器消除靜電或在油墨中加入抗靜電劑

4.膠頭形狀不對4.膠頭形狀應與承印物表面形態基本吻合

5.油墨太稀5.在油墨中加入適量的原墨

6.鋼板圖文邊緣粗糙6.重新腐蝕鋼板

1.油墨粘度太大1.加入稀釋劑,調整油墨粘度

2.油墨攪拌不均2.開機前應有充分的勻墨時間

有氣泡3.機器運行速度太快3.降低移印機運行速度

4.溶劑選擇不對4.加入2%的消印

5.膠頭壓印時空氣排除不淨5.選擇底郡較尖的膠頭

1.膠頭形狀不對1.儘量選擇膠頭能夠印刷完整圖案時壓縮量為10mm的膠頭形狀

2.膠頭硬度太軟2.遠撣較硬的膠頭

圖文變形過大3.曬版軟片未作預變形處理3.根據承印物形狀和變形趨勢,在製作軟片時拉伸、壓縮,增大、減小圖文

4、定位夾具設計不合理4、承印物放在夾具上應保證膠頭壓印時具有較小的變形

5.移印印版與軟片貼合時不緊密5.更新曬版

6.鋼板腐蝕問題6.更新製版

1.定位夾具製作精度差,承印物有鬆動現象1.承印物在夾具上的定位不能發生明顯的位移

2.分色片重複精度差,致使鋼板重複精度差2.重新曬版

套印不准3.移印膠頭出現塑性變形3.移印膠頭製作過程固化不充分、應重做膠頭

4.多色移印機套准精度差4.移印機套准誤差應控制在0.10mm以下

5.氣壓不穩定5.穩定氣源壓力

針孔1.承印物表面落有塵埃顆粒

1.印刷前要對承印物進行表面處理

2.油墨染髒2.對油墨進行過濾

1、油墨太稀,樹脂連結料析出1,再加入適量原墨攪拌均勻

墨層光澤度差2.油墨變質2.更換油墨

3、油墨本身光澤度差3.在油墨中加入亮光連結料或在承印物表面再塗一層

光油

1、油墨太稀1.加入油墨,改善油墨粘度過

2.油墨本身附著力差2、更換油墨

墨層不耐摩擦3.UV油墨固化不完全3、在UV固化時應減低固化速度,延長固化時間

4、雙組分油墨配比比例不正確4、嚴格按說明進行調配

5.承印物表面性質與油墨抵觸5、對承印物表面進行脫脂、粗化、氧化、腐蝕處理

B.見的一些故障及解決對策

一、光澤不好、亮度不夠

主要原因:

1.UV光油粘度太小,塗層太薄。

2. 乙醇等非反應型溶劑稀釋過量。

3.UV油塗布不均勻。

4. 紙張吸收性太強。

5. 網紋輥太細,供油量不足。

解決辦法:根據紙張的不同情況適當提高UV光油的粘度和塗布量。對滲

透吸收性強的紙張,可先行塗布一層底油。

二、乾燥不好、光固化不徹底、表面發粘

主要原因:

1. 紫外光強度不夠。

2. 紫外燈管老化、強度減弱。

3.UV光油貯存時間過長。

4. 不參與反應的稀釋劑加入過多。

5. 機器速度過快。

解決辦法:在固化速度要求小於0.5s的情況下,必須保證高壓汞燈的功率一般不低於120w/cm,燈管要及時更新,不要等壞了再換。必要時加入一定量的UV光油固化促進劑,加速乾燥。

三、印刷品表面UV光油塗不上、發花

主要原因:

1.UV光油粘度小、塗層太薄。

2. 油墨中含調墨油或燥油過多。

3. 油墨表面已晶化。

4. 油墨表面防粘材料(矽油、噴粉)多。

5. 塗膠網輥太細。

解決辦法:對要求UV上光的產品印刷時必須採取相應措施,創造條件,上UV光油時適當塗厚些,必要時可通過上底油或更換特殊光油來解決問題。

四、UV上光塗層有白點和針孔

主要原因:

1. 塗層太薄。

2. 網紋輥太細。

3. 非反應型稀釋劑(如乙醇)加入量過多。

4. 印刷品表面粉塵等較多。

解決辦法:生產環境及印刷品表面均應保持清潔,增加塗層厚度。也可加入少量平滑助劑。稀釋最好採用參與反應的活性稀釋劑。

五、表面塗布不勻,有條紋及桔皮現象

主要原因:

1.UV光油粘度過高。

2. 塗布輥太粗不光滑。

3. 壓力大小不均勻。

4. 塗布量過大。

5.UV光油的流平性差。解決辦法:降低UV光油粘度、減少塗布量。壓力調整均勻。塗布輥應磨細、磨光。可加入光量流平劑。

六、UN光油附著力不好

主要原因:

1. 印刷品油墨表面晶化。

2. 印刷油墨中的輔助材料不合適。

3.UV光油本身粘附力不足。

4. 光固化條件不合適。

解決辦法:印刷工藝要提前考慮上光條件。已印好的產品需要塗上增強附著力的底油。

七、UV光油變稠、有凝膠現象

主要原因:

1.UV光油貯存時間過長。

2. 光油未能完全避光貯存。

3. 貯存溫度偏高。

解決辦法:注意UV光油的有效使用期並嚴格避光貯存。貯存溫度以5℃~25℃為宜。

八、殘留氣味大

主要原因:

1.乾燥固化不徹底。

2. 紫外光源不足或燈管老化。

3.UV光油抗氧干擾能力差。

4.UV光油中非反應型稀釋劑加入過多。

解決辦法:UV光油乾燥固化必須徹底。並要加強通風,必要時更換UV 光油品種。

C.油墨一些附着故障的解决方案

UV油墨附着力促进剂有何作用?

UV油墨对承印物附着力较差时,加入该助剂可以提高其对承印物的附着力,加入量一般不超过3%。

UV油墨固化不彻底、表面发黏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解决?

(1) 灯管老化。柔性版UV油墨吸收200—400nm波长的紫外光,一般功率要大于150W/cm才能彻底固化,目前使用的中压汞灯,平均使用寿命在1000~1500小时,随着灯的使用电极逐渐分解,灯管内壁产生沉积,透明度和紫外光的透过率逐渐减弱,因此要定期对灯管进行检测,及时更换灯管。

(2) 光源功率不够。印刷速度快也是造成UV油墨固化不彻底、表面发黏的原因。此时可降低印刷速度或增大光源功率。

(3) UV油墨本身固化速度慢。可加入光固化促进剂、降低印刷速度或找油墨供应商解决。

(4)

有些厂家使用乙醇来稀释UV油墨,而过量的乙醇会影响光固化程度,造成光固化不彻底、表面发黏。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乙醇稀释,如需要降低油墨黏度,可使用UV油墨稀释剂。

用UV油墨印刷PE,BOPP、PET等薄膜时,为何会出现附着力不理想的现象? 如何解决?

(1) 膜表面电晕处理程度不够。一般表面张力要达到3.8 x 10N-2/m以上,才能使油墨获得很好的附着力。

(2) UV油墨固化程度不够。因此必须保证UV油墨彻底固化。

(3) UV油墨收缩性大影响附着力。加入一定量的单官能活性稀释剂或少量填

料,可提高附着力。

此外,加入UV油墨附着力促进剂,可提高UV油墨与承印物的物理吸附,从而提高附着力。

如何解决UV油墨储存过程中稳定性差的问题?

(1)

UV油墨见光或遇热易发生交联,因此在使用中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也不能在高于30C的环境中长期存放,一定要在16—28C以下通风、避光保存。

(2) 为了提高光固化速度加入过量的光引发剂,也会影响UV油墨的稳定性。因此应避免加入过量的光引发剂。

(3)

不同厂家生产的UV油墨混合使用不当也会造成UV油墨稳定性的变化。因此在油墨需要混合使用时,必须先做试验,无任何反应时才能混合使用。

如何辨别移印油墨和丝印油墨的区别

如何辨别移印油墨和丝印油墨的区别? 移印是一种特殊的印刷方法。使用钢(或铜,热塑性塑料)凹版印刷,使用硅橡胶材料制成的曲面转印头,将凹版印刷在墨水上浸入转印头的表面,然后按下所需的物体表面即可打印文字,图案等。 在不规则的异性物体表面上打印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能力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特殊印刷。例如,手机表面上的文字和图案以这种方式印刷,以及计算机键盘,仪器,仪表和许多其他电子产品的表面印刷,都是通过移印完成的。 丝网印刷属于孔版印刷,印版呈网状、版面形成通孔和不通孔两部分,印刷油墨在刮墨版的挤压下从版面通孔部分漏印在承印物上。 丝网印刷是将丝织物、合成纤维织物或金属丝网绷在网框上,采用手工刻漆膜或光化学制版的方法制作丝网印版。现代丝网印刷技术,则是利用感光材料通过照相制版的方法制作丝网印版(使丝网印版上图文部分的丝网孔为通孔,而非图文部分的丝网孔被堵住)油画、版画、招贴画、名片、装帧封面、商品包装、商品标牌、印染纺织品、玻璃及金属等平面载体等。 原理:

移印的原理是把所需印刷的图案先运用照像制版的方法,把钢版制成凹版再经由特制硅胶印头转印在被印物上,并且可依产品的材质不同,调制专用的油墨,以使品质得到保证。 移印的原理通俗地说:通过胶头的作用将刻在钢板上的图案转移到工件上,类似日常工作中的盖章。 丝网印刷的原理是在印版(纸膜版或其它版的版基上制作出可通过油墨的孔眼)在印刷时,通过一定的压力使油墨通过孔版的孔眼转移到承印物(纸张、陶瓷等)上,形成图象或文字。 丝印的原理通俗地说:通过胶刮的压力将油墨从网版的网孔中渗透到产品上,形成图案。特点: 移印:移印的墨层较薄,可以在任何表面印刷套色,表现出非常好的色彩表现力及印刷适应性,俗称万能印刷,除水和空气不能印之外,任何物体均可用移印印刷。 丝印:丝印的墨层厚,印刷出来的图案立体感强,用手都可触摸到凹凸感,适合高档产品的表面印刷,色彩表现力非常好,多色套印较麻烦,对产品的表面要求是规则的平面或曲面,有一定的印刷范围局限性。 丝网印刷在印刷材料的适用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在非定型塑料五金电子和直接消费品行业,丝网印刷受到广泛好评。但是,世界上没有通用的印刷方法,丝网印刷也不例外。在工业印刷领域的小面积和不规则的基板表面,丝网印刷遇到了一个真正的问题,这导致了转印技术的诞生。可以说,虽然胶印和丝网印刷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涵盖了非常相似的工业领域。印刷工艺: 移印工艺和网版印刷技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对承印物的适应性广泛;油墨种类繁多,移印油墨和网印油墨基本可以通用;通过更换夹具和印版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不同产品的印刷等。所以在很多场合,移印技术和网印技术密不可分,共同扮演着特种印刷的重要角色,正因为移印技术和网印技术如此切近,大多数印刷专家将它归为网版印刷领域去考察,至今还没有研

生产技术文件管理办法

生产技术文件管理办法 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技术文件的标识、编制、审批、分类、回收、处置、更改、归档和 保管等要求,以确保公司体系有效运行起作用的各个场所使用有效版本的技术文 件和资料并能及时从所有场所撤回失效和作废的文件,以防止误用.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技术文件和资料的管理活动. 3.定义 3.1标识------是对公司的和顾客特定的主要资料的清楚分类. 3.2保管------包括更改服务和归档,而且要确保能查到所需的文件. 3.3审批------包括公司的和顾客规定之间的比较和转换,以及对文件形式和内容的检查,且经授权部门/人员的认同. 1. 职责 1.1 技术课负责技术文件和资料的分类标识、编制、审批、批准、分发、回收、 处置、更改、归档、保管及外来文件、图样的评审、转换等管理工作. 1.2 技术课主管负责技术文件建立的审核,制造部经理负责批准. 1.3 各部门、车间主管负责各自使用的技术文件和资料的保管并有权根据生产现 状对技术提出更改意见. 2. 工作程序 2.1 技术文件和资料的分类与受控范围. 2.1.1 技术文件按其内容分为产品图样和产品质量控制文件两大类. a. 产品图样包括:产品图、工艺流程图、工艺卡片、工装图等; b. 产品质量控制文件包括:控制计划、PFMEA、检验指导书、试验规程、校检规程、操作规程、各类作业指导书等. 5.1.2 资料按其内容分为:标准资料、材料标准、外来图样和使用CAD的数据资料. 5.1.3 本公司的技术性文件和资料均应列入技术文件和资料分尖汇总表予以受 控. 5.1.4 纳入技术文件和资料分类汇总表的下发文件和资料均应盖有受控的控制 状态标识. 2.2 技术文件的编制 5.2.1技术课根据公司实际需要,由其主管及时落实编制技术文件的任务. 5.2.2 技术文件编制人员应按有关标准或顾客要求编制相应的工艺技术文件. 5.2.3形成的工艺技术应与有关标准或图样保持协调统一、正确完整. 5.2.4 当顾客提供的图样、规范中标出特殊特性符号时,编制人员地转换过程中,应按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符号标注在相应的技术文件中. 5.2.5 技术文件编制人员在完成了技术文件的制作后,应将形成的技术文件和文件报批单递交技术课主管审核. 2.3 文件的审批、归档 2.3.1 技术主管接到新编制的技术文件和文件报批单,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必要时需递交顾客认可. 2.3.2 承办审核或认可的人员应把指导意见填写在文件报批单上,由制造部经理批准签署.

生产工艺技术先进性说明

生产工艺技术先进性说 明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工艺、技术先进性说明 车间全部实现半自动生产线作业,工位设计精简合理,生产设备简便智能,便于员工操作;员工经过专业培训,严格按照标准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产品放置盒,实行五个流周转放置,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产品堆积现象;所有产品实行100%全检,严格按照品质要求进行质量管控,保障产品质量。以下是对生产设备的具体说明 一、打顶杆设备:打顶杆设备上装有光电感应器,当无产品或产品未放到位,感应 器未感应到时,按动启动按钮设备不会动作;当顶杆未打到位时,设备会发出报警信号,另外设备有自检功能,可以检测出顶杆是否完全打入套管。 二、旋齿盘设备:设备装有光电感应器,未感应到产品时,按动启动按钮设备不会 动作;设备有限位功能,可以精确控制齿盘旋入量。 三、点油设备:设备为自动化点油装置,可以精准控制油量,并且可以通过调试程 序来精确控制点油路径,达到快速精准的注油目的。 四、压合设备:设备装有感应器,未感应到产品时,按动启动按钮设备不会动作; 设备具有限位功能,可以有效避免产品被压伤。 五、老化测试:老化时间可调,时间继电器控制调整。采用直流稳压电源控制测试 高低电压输出,依照产品的特性电压0-30V可调,电流0-5A可调,并且有电 源正负输出切换功能。独特双层,三排机构,减少了整体老化时间,每组可以单独控制电压和老化时间,有独立的启动和停止按钮。老化完成时,每层指示灯由常量变为闪烁状态,并报警。 六、电性能测试:机台对产品感应,当产品未安装到位时,按下启动按钮,设备不

移印,丝印油墨知识

丝网印刷与胶印 1丝网印刷是属于孔版印刷,与平印,凹印,凸印一起被称为四大印刷方法。原理是印版在印刷时通过一定的压力使油墨通过孔版的孔眼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图象和文字。特点:a适应性强:可在平面,曲面,球面,凹凸面的承印物上进行印刷。B墨层厚度:立体感强,质感丰富,墨层厚度一般可达到30μm左右,而胶印在5-10μm。C:耐光性强,色泽鲜艳 2.干式胶印属于凸版印刷:先将印版图文上的油墨转移到橡胶布辊筒上,然后通过橡胶布辊筒再将油墨转移到印刷品上。特点:适用于圆柱形,圆锥形和长方形等形状的容器,但非圆柱形容器的印刷比较困难。采用胶印在容器上多色印刷比丝网印刷经济,故广泛应用。缺点:印刷光泽度差,图文边缘不清晰,印版网点过小时,网点会渗入橡胶内而使印刷品网点扩大,印刷效果差。 丝印油墨 丝印油墨指采用丝网印刷方式时所有的油墨称为丝印油墨。 编辑本段丝印油墨种类 虽然丝印油墨属于印刷油墨的一种,但区分丝印油墨的种类方法非常的多。主要的分类方法有如下几种:根据油墨的特性区分种类:可分为荧光油墨、亮光油墨、快固着油墨、磁性油墨、导电油墨、香味油墨、紫外线干燥油墨、升华油墨、转印油墨等。[1] 根据油墨所呈状态区分种类;胶体油墨,如水性油墨、油性油墨、树脂油墨、淀粉色浆等。固体油墨,如静电丝网印刷用墨粉。根据油墨的特性区分种类:可分为荧光油墨、亮光油墨、快固着油墨、磁性油墨、导电油墨、香味油墨、紫外线干燥油墨、升华油墨、转印油墨等。根据承印材料区分种类:纸张用油墨:油性油墨、水性油墨、高光型油墨、半亮光型油墨、挥发干燥型油墨、自然干燥型油墨、涂料纸型油墨、塑料合成纸型油墨、板纸纸箱型油墨。织物用油墨: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乳液型油墨等。木材用油墨:水性墨、油性墨。金属用油墨:铝、铁、铜、不锈钢等不同金属专用油墨。皮革用油墨:印刷皮革专用油墨。玻璃陶瓷用油墨:玻璃仪器、玻璃工艺品、陶瓷器皿用油墨。塑料用油墨:聚氯乙烯用油墨、苯乙烯用油墨、聚乙烯用油墨、丙烯用油墨等。印刷线路板用油墨:电导性油墨、耐腐蚀性油墨、耐电镀及耐氟和耐碱性油墨。 编辑本段塑料丝印油墨分类与应用 (1)按承印物分类按承印物化学名称可分为:聚乙烯、聚丙烯(非极性)油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聚碳酸酯(极性)油墨。按承印物的形态可分为软质塑料油墨和硬质塑料油墨。(2)按干燥方式分类有挥发干燥型油墨、紫外光固化油墨、氧化干燥型油墨。①挥发性干燥油墨:是丝网印刷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油墨。墨膜的成分主要是高分子物质,印刷后溶剂挥发,其高分子物质就形成墨膜。这种挥发干燥的过程是可逆的,即干燥墨膜可使用溶剂再溶解。油墨转移到承印物后,会有溶剂的油墨墨膜,首先发生溶剂的挥发。油墨中的溶剂因蒸汽压的作用扩散在大气中,在墨膜表面形成液膜,然后通过液膜挥发。在这种干燥过程中,一般内部干燥较慢,有时需吹风加速干燥的进行。挥发型油墨,易使用,干燥一般较快,因此被广泛应用。②紫外光固化型油墨(UV油墨):紫外线油墨能产生光化学反应,在很短的几秒钟之内,即可完全固化,在塑料印刷中用的越来越多。油墨的主要成分是光聚合树脂、引发剂、色料及助剂,原则上不会用有机溶剂。③氧化干燥型油墨:油墨中含有分子量较小的聚合物,在空气中氧化,通过热、光或反应性物质的化学反应而形成高分子膜。这种油墨在印刷到承印物表面后,一般需要加热促进硬化。2.塑料丝网印刷油墨必须具备的条件①油墨在印版上不应干燥结膜,而当印刷到承印物表面的要求能迅速固着干燥,并且有很好的附着牢度。②油墨应具有松、短、薄、滑的特性,以保证油墨在印版上容易涂布均匀。在受力小的条件下易于过网。要求印品图文清晰,没有粘脏现象。 ③油墨在印版上涂布时,油墨的粘度、粘性、稠度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以保证印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印刷的顺利进行。④印刷结束后,印版上的油墨要便于清洗干净,以保证印版能重复使用。⑤要保证印品有一定的色浓度。对于彩色图案,要保证其有正常的色调。3.塑料丝网印刷油墨的主要成分(1)色料包括颜料和染料。颜料在油墨中除了显色作用外,还使油墨具有遮盖力。另外对于油墨的耐

移印生产常识

移印生产常识 一移印生产的概念: 移印就是利用显像的原理,将要印刷的图案先蚀刻在钢板上,然后在移印机上利用软的胶垫(硅橡胶头)把油墨转移印在物件上. 移印能够适用于多种工件,形状位置的印刷,而且调整印刷位置极为方便,而且所印装饰图案的效果比喷油,丝印,烫印更为精致美观. 移印机是移印生产的核心,它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原动力,用电信号控制胶头运动和移印动作(如印刷次数)程序来印刷单色或多色图案.可进行一到三次滚动印刷,1-2色转盘印刷及2-6色推盘印刷.(注移印大图案面积需分段印,但需留意印搭错位问题) 二移印操作基本原理: 1.打开气阀--------开电源--------按下刮刀动作按钮--------再按下启动按钮----------按下自动循环印刷按钮------- 移印机开始工作. 2.根据移印图案的要求,调节前后动作气制及刮刀起落气制,如果是多色印刷,可通过功能读数调节所需要移印 的循环次数. 3.根据环境气候,油墨,开油水,钢板图案深浅,气压大小等来调节移印胶头的前后运动,延时数据. 三移印机各部分说明: 1.移印机主机:选择合适的移印机,要考虑印刷物件的面积及体积大小,根据需要选择单色,双色或滚动式印刷 等功能.而依照机器<<操作说明书>>来选择及使用表盘,按键,确定响应功能及设定工艺参数. 2.移印钢板:钢板的尺寸是以印刷图案的面积来决定,通常钢板的面积不需太大,不同尺寸的钢板要配合尺寸相 符的油墨盘,刀夹和油扫. 3.移印胶头: (1)有关要求: 一般将移印胶头分为三种硬度:软(30度A),适中(35度A),硬(40度A).较精细的图案宜选用较硬的胶头,若工件表面凹凸不平,最好选用较软的胶头.移印胶头的体积大小要比较印刷图案而定,以恰好足够为 好.胶头的形状根据工件有高低不平而选择修整,胶头应修整为适合工件的弧位,转角及凹凸位. (2)胶头制作: 胶头由三种原材料橡胶浆,矽油,催干剂制成. 将三种材料混合后的胶浆到入选定形状的吸塑罩模或镀铜模中,再在胶面上附粘上一块木板(用来在机上紧固定位),之后大约12小时便可固化.矽油加入越多则胶头越软,反之则胶头越硬.催干剂加入量的 多少只是调整胶头成型的快慢,对胶头的硬度并无影响. (3)胶头清洁: 生产中,胶头可能会粘上尘污,油渍.这时可用适量的天那水来清洁抹净,然后把胶头印在白纸上,吸去胶头表面多余的天那水,必要时辅以爽身粉,保持胶头的洁净,干燥. 4.刮油系统: 由油墨盘,刀夹,刮刀和油扫三部分组成. 油墨盘用来盛装油墨及固定移印钢板. 刮刀须与钢板平行,落下时刮去刚板表面的油墨. 油扫用来搅匀油墨. 5.移印底模: 底模要求能使工件准确定位,并要方便放取. 底模可用胶木,电木,金属材料,塑料,石膏环氧树脂等材料来制作,以实用为原则. 底模用螺丝及压板固定在机台上,底模安装必须保证定位准确,稳固. 四移印钢板的制作过程: 1.清洁钢板:用天那水抹净钢板上的油渍及尘污(钢板一般选用油钢) 2.上感光油/烘干 感光油要均匀地上到钢板上.用电磁力固定钢板与转盘上,靠离心力作用使感光液膜平薄涂上. 3.爆光:射灯距离钢板18吋左右,爆光时间1-3分钟, 4.显影/冲洗:用显影液清洗爆光后的图案,用手压气泵至显影再入焗炉约5-10分钟,取出散热后用水冲洗干净

生产工艺流程、设备、技术介绍、特色

第一章前言 1.1商用空调行业发展综述 商用空调在世界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也有20多年的应用时间,然而真正引起国内企业关注还是近几年。目前国内市场家用空调领域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随着价格战连绵不断,在家用空调领域几乎已经无利可图的企业纷纷开始在中央空调领域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利润增长点。 2003年商用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市场容量将达到85亿元,2005年达到200亿元以上。市场空间迅速巨大,而利润至少是40%以上。这对于众多在市场上艰难逐利的企业,尤其是仍在价格战中挣扎的家电企业来说,无疑是极其诱人的。 与家用空调行业相比,中央空调仍保持较高利润空调,这使得由原来约克、大金、开利等国外品牌所占领的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开始发生变化,国内一些品牌也纷纷进入这个领域。 1.2中国商用空调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空调生产制造大国。20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空调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超过美国,在90年代末期,超过日本,已经成为全球空调器制造基地,产销量居世界首位。2002年我国空调器产业完成销售额接近700亿元,总产量超过3050万台,在全球比重占到60%。空调产业是典型的全球性产业,1993年以来,空调器出口量以平均66%的速度在增长,成为我国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之一。2002年,我国空调器出口量超过800万台,出口额接近13亿美元,经过十年努力,中国的调产业竞争力也有极大增长。 中国空调业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能力,优势有限,而且与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差距也显而易见。虽然空调出口增长速度超常,但不能忽略的事实是,

UV涂料油墨基本知识

UV涂料工艺异常与解决方法 第一部分 UV涂料(油墨)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UV涂料? UV涂料是指紫外光固化树脂涂料(Ultraviolet curing coatings,)即利用紫外线作为固化能源,在常温下快速交联成膜的树脂涂料。UV油墨为印刷用 V固化树脂。 二. UV涂料发展简史 UV涂料是六十年你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德国拜耳(Bayer)九六八年研制开发出第一个UV涂料产品,其商品名称为(Rosdydalay),主要要组成物为不饱和聚酯和苯乙烯。这种类型的光固化树脂固化速度慢,贮存性不好,而且苯乙烯气味.毒性较大。因此,已逐渐被淘汰。但由于其成本低廉,仍有部分市场。七十年代初,美国sun化学公司开发出了丙烯酸酯单体和多功能团丙烯酸酯及各种贮存性良好的光引发齐的陆续商品人,光固化涂料得到了迅猛发展。 三. UV涂料(油墨)的基本组成 UV涂料有六个组成部分 1. 紫外光固化的合成树脂(或齐聚物):包括不饱和聚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醇酸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等。 2. 可紫外光固化的活性稀释剂:活性稀释剂分为单官能度与多官能度两类: A;单官能活性稀释剂主要是苯乙烯.丙烯酸单酯.烯丙基醚类等。其主要作用是作为降粘剂,对涂层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B:多官能活性稀释剂有双官能度.三官能度及多官能度等。其作用是在不使体系的粘度增加的前提下,提高涂膜的交联密度。当然,通过选用不同类型的多官能度活性稀释剂,可以部分改变涂膜的性能。

3. 光引发剂:光引发剂也称光敏剂。光敏剂的作用是在近紫外的激发下产生自由基,它对光敏感而对热稳定。包括芳羰基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 4.固体填料:包括颜料,消光粉,耐磨粉等待。 5.涂料助剂:包括流帄剂,消泡剂,分散剂等待。 6.有机溶剂﹕调整粘度光泽度等作用 第二部分 UV涂料各项性能的检测方法,质量缺陷及施工影响 一. 涂料性能 1. 涂料性能 产品外观和透明度试验按GB 1721-79标准行。常见问题有涂料杂质,结块,起皮,填充物沉底严重等。 2. 涂料颜色 产品颜色试验按GB/T 1722-92标准进行。常见问题有颜色变深,变浑浊等。 3.涂料粘度 产品粘度试验按GB/T 1723-93标准进行。一般测量的为相对粘度,数值与温度有关,涂料粘度是指涂料是指涂料的稀.浓程度,一般根据不同的用途及不同的施工方法来设定。调节粘度的方法主要是调节UV树脂与UV稀释剂的比例。由于UV稀释剂同样参与交联成膜,因此,UV涂料的粘度与涂料的因含量没有必然的联。 4.涂料细度 产品细度试验按GB 1724-79(89)标准进行。衡量填充粉料的分散情况。 5.涂料酸值 产品酸值按HG-2-569-77标准进行。 6.涂料固含量 固含量是指涂料不挥发份的含量。其试验方法为:称取0.5g左右样品于养皿中,

浅谈眼镜业移印工艺

浅谈眼镜业移印工艺 【天意数字快印】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步确立,各行各业开始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眼镜行业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我国从事眼镜生产的企业有数千家,每年有几百亿元的消费。尽管这是一份不算太大的蛋糕,但作为日常消费品,它的市场还是非常巨大的。本文的内容不涉及眼镜行业的发展,而是商家为争夺消费者对产品的识别所进行的印刷。应该说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使生产者注重在产品表面蚀刻标记成为时尚,让消费者通过醒目的文字或者图文信息来识别自己喜欢的品牌和款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眼镜由镜片和镜架构成。镜片靠近眼睛盲点的边缘区域通常需要印刷,而镜架的鼻托中央和眼镜腿的侧边都是可以印刷的部位。为了佩戴轻便,镜架通常由质轻韧性好的钢材锻造加工而成,镜架很窄,通常在1~2mm之间。在这样狭小的空间上,通常印刷产品的编号来区别种类繁多的眼镜款式。镜片绝大多数是由透明度极高的玻璃制成,也有一些眼镜的镜片是由树脂片制成的,镜片上以印刷厂家的商标标识作为装饰手段。 镜片的印刷之所以采用移印,是因为移印能够在光滑且有弧面的表面印刷,而激光打标则会造成镜片表面的损坏。镜架的印刷,除了采用移印外,还可以用激光打标的方法。移印和激光打标都能在极小的面积上实现装饰,但它们有明显的区别:激光打标实际上具有蚀刻效果,可以永远地保存:移印图文则容易剥落,但是可以随心所欲选择颜色来增加醒目的效果。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激光打标机价格均在10~20万元之间,投资大,而移印机的价格只有1.5万元左右,投

资要小得多。 采用蚀刻的方法来获得图文也是替代激光打标的常用做法,眼镜行业通常采用三氯化铁溶液来制作蚀刻图文。但是,蚀刻技术的一个潜在威胁是对环境的破坏,在社会对操作员工的健康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它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移印要素的控制 移印最显着的特色是间接印刷,间接印刷最大的优势是保持了印版和承印物位置的独立性,将印版上面的油墨传递到承印物表面的移印胶头形状的变化又使得移印技术对承印物形状的适应性大大增强。 现在我们将移印技术在眼镜上面的印刷涉及的工艺问题作一粗浅介绍,方便大家了解移印技术在眼镜行业的应用的大致情况。 1.油墨选择 油墨选择在移印技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和移印技术涉及的承印材料广泛有关。由于镜架是金属制造的,要求油墨在金属表面的附着力要好,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双组分油墨,烘干方式干燥。镜片的印刷则需要玻璃油墨,玻璃油墨通常也是双组分油墨,烘干的方式干燥。双组分油墨固化后的墨层具有硬度高、附着力好的特点,但操作稍微麻烦一些。 双组分油墨的使用方法简述如下: (1)先按照油墨说明将硬化剂添加到油墨中搅拌均匀,将其倒入油盘中进行印刷。由于双组分油墨会缓慢固化,所以要控制用量。 (2)印刷完毕应放置在烘干箱中烘干处理以加快干燥速度。双组分油墨一般在室温条件下的干燥时间长达10小时,这会影响生产效率,采用烘干方式是比较

汽车生产四大工艺操作规范及工艺文件

精心整理 汽车生产四大工艺流程及工艺文件 一、工艺基础—概念 1、工艺 即加工产品的方法(手段、过程)。是利用生产工具对原材料、毛坯、半成品进行加工,改变其几何形状、外形尺寸、表面状态和内部组织的方法。 2、工艺规程 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工艺规定(文件)。 3、工艺文件 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的各种技术文件。是企业组织生产、计划生产和进行核算的重要技术参数。 4、工艺参数 为达到加工产品预期的技术指标,工艺过程中选用和控制的有关量,如电流、电极压力压等。 5、工艺装备 产品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和工位器具等。 6、工艺卡片(或作业指导书) 按产品的零、的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他以工序为单元,详细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在某一工艺阶段的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包括冲压工艺卡片、焊接工艺卡片、油漆工艺卡片、装配工序卡片。 7、物料清单(BOM) 用数据格式来描述产品结构的文件。 8、外协件明细表 填写产品中所有外协件的图号、名称和加工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9、外购工具明细表 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购买的全部刀具、量具等的名称、规格与精度等的一种工艺文件。10、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填写产品每个零件在制造过程所需消耗的各种材料的名称、牌号、规格、重量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11、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汇总表 将“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中的各种材料按单台产品汇总填列的一种工艺文件。

12零部件转移卡 填写各装配工序零、部件图号(代号)名称规格等的一种工艺。 二、工艺基础—管理 1、工艺管理内容包括: 产品工艺工作程序、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方式和程序、工艺方案设计、工艺规程设计、工艺定额编制、工艺文件标准化审查、工艺文件的修改、工艺验证、生产现场工艺管理、工艺纪律管理、工艺标准化、工艺装备编号方法、工艺装备设计与验证管理程序、工装的使用与维护、工艺规程格式、管理用工艺文件格式、专用工艺装备设计图样及设计文件格式。 2、工艺设计过程 策划(产品定义)-产品设计和开发(产品数据)-过程设计和开发-产品与过程确认-生产-(持续改进)。 三、车身制造四大工艺定义及特点 在汽车制造业中,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合为四大核心技术(即四大工艺)。 1、冲压工艺 冲压是所有工序的第一步。先是把钢板在切割机上切割出合适的大小,这个时候一般只进行冲孔、切边之类的动作,然后进入真正的冲压成形工序。每一个工件都有一个模具,只要把各种各样的模具装到冲压机床上就可以冲出各种各样的工件,模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模具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工件的质量。 a、冲压工艺的特点及冲压工序的分类 冲压是一种金属加工方法,它是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冲压件)。冲压工序按加工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b、冲压工序可分为四个基本工序: 冲裁:使板料实现分离的冲压工序(包括冲孔、落料、修边、剖切等)。 弯曲:将板料沿弯曲线成一定的角度和形状的冲压工序。 拉深:将平面板料变成各种开口空心零件,或把空心件的形状、尺寸作进一步改变的冲压工序。 局部成形:用各种不同性质的局部变形来改变毛坯或冲压成形工序(包括翻边、胀形、校平和整形工序等)。 c、几种汽车覆盖件的冲压工艺 四翼左/右前翼子板

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

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简述 【作者:千木】 目前世界PTA生产厂家采用的技术虽有差异,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精PTA工艺 此工艺采用催化氧化法将对二甲苯(PX)氧化成粗TA,再以加氢还原法除去杂质,将CTA精制成PTA。这种工艺在PTA生产中居主导地位,代表性的生产厂商有:英国石油(BP)、杜邦(Dupont)、三井油化(MPC)、道化学-因卡(Dow-INCA)、三菱化学(MCC)和因特奎萨(Interquisa)等。 (2)优质聚合级对苯二甲酸(QTA、EPTA)工艺 此工艺采用催化氧化法将PX氧化成粗TA,再用进一步深度氧化方法将粗TA精制成聚合级TA。此工艺路线的代表生产厂商有三菱化学(MCC)、伊斯特曼(Eastman)、杜邦(Dupont)、东丽(Toray)等。生产能力约占PTA总产能的16%。 两种工艺路线差异在于精制方法不同,产品质量也有所差异。即两种产品所含杂质总量相当,但杂质种类不一样。PTA产品中所含PT酸较高(200ppm左右),4-CBA较低(25ppm左右),而QTA(或EPTA)产品中所含杂质与PTA相反,4-CBA 较高(250ppm左右),PT酸较低(25ppm以下)。两种工艺路线的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均用于聚酯生产,最终产品长短丝、瓶片的质量差异不大。目前,钴-锰-溴三元复合体系是PX氧化的最佳催化剂,其中钴是最贵的,所以目前该方面的一直进行降低氧化催化剂能耗的研究。PTA生产过程中所用TA加氢反应催化剂为Pd/C,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工业化的精对苯二甲酸制备工艺很多,但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成为制备精对苯二甲酸的最主要的生产工艺,这种工艺在对苯二甲酸的制备工艺中占有绝对优势。对二甲苯高温氧化工艺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副反应较多;而且由于温度高、压力大对设备本身的要求就高。因此工艺改进主要就集中在降低氧化反应温度和降低氧化反应的压力两个方面。目前,拥有这一专利技术的公司主要有美国Amoco公司、英国ICI公司和日本三井油化公司,我国曾在不同时期引进过这三家公司的专利技术。近年,我国对苯二甲酸的工艺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对二甲苯(PX)高温氧化法。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由氧化、精制和辅助系统组成。该工艺以对二甲苯为原料,经空气催化氧化、加氢精制、结晶分离等工序制成。催化氧化是对二甲苯在催化剂存在下,于190-230℃,压力 1.27- 2.45MPa的条件下,用空气氧化得到粗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是将对二甲苯氧化过程中尚未反应完全的4-羟基苯甲醛(4-BCA)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甲基苯甲酸,然后除去。加氢精制反应要在较高压力(约6.8MPa)和较高温度(约280℃)的条件下进行。对苯二甲酸加氢产物再经结晶分离和干燥,就得到可用于纤维生产的精对苯二甲酸。 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流程简单,反应迅速,收率可达90%以上。 (2)高温氧化工艺改进。Amoco公司对高温氧化法工艺进行了改进,使氧化反应温度降至193-200℃的范围,反应压力也相应降到1.45MPa。改进后每吨PTA的PX消耗量减少14kg。三井油化公司在Amoco高温氧化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三井Amoco工艺。该工艺提高了催化剂中钴/锰比和溶剂比,同时为保持溶剂浓度稳定,氧化反应器顶部增加分离塔,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水。这种工艺可将氧化反应温度降至185-195℃,反应压力降至0.9-1.1MPa,相应副反应减少,同时母液循环比相应提高,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减少了催化剂的用量。 (3)温和反应条件的对苯二甲酸工艺。高温氧化工艺需要高温、高压,很多公司尝试开发反应条件温和的对苯二甲酸工艺,这些工艺中比较成功的有三菱公司开发的QTA工艺, 日本丸善公司开发的MTA工艺以及鲜京公司开发的SPTA 工艺。 MTA工艺适当地加大催化剂的锰/钴比、溶剂比和氧化空气用量,氧化后的产品再实行补充氧化,并添加少量三聚乙醛,强化氧化反应设备,使中间产物转化为最终产物。通过充分氧化使得工艺不需要再进行加氢还原精制。这种工艺反应条件温和,但反应时间较长,原料PX、催化剂和乙酸的消耗较高,并且产品中杂质对羧基甲醛的含量较高,产品只能用于制备纤维级聚酯。 QTA工艺采用高活性催化剂进行对二甲苯氧化。催化剂以铈替代高温氧化工艺中的锰,同时附加镧催化荆,并采用了无机溴化物。对二甲苯氧化反应条件较温和,反应过程中还要对中间产品进行补充氧化。该工艺对二甲苯、催化剂

生产工艺文件编制指导书--范文

生产工艺文件编制指导书—范文 1. 目的 对产品制造工艺文件编制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确保编制的产品制造工艺满足产品图纸的设计要求。 2. 范围 本文规定了编制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依据和程序。 本文适用于浙江金港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批。 3. 编制工艺文件的主要依据 3.1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 3.2产品生产纲领、计划、质量计划; 3.3相关的法规、标准; 3.4产品生产性质和公司现有生产条件; 3.5工业卫生和环境控制要求; 3.6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有关先进工艺技术资料。 4. 编制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 4.1工艺文件是直接指导现场生产操作的重要技术文件,应做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4.2在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 4.3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消耗; 4.4编制工艺文件应考虑安全和工业卫生措施; 4.5各专业工艺文件在编制过程中应协调一致,不得相互矛盾; 4.6工艺文件中所用术语、符号、代号及计量单位应符合有关标准、法规规定,字体应端正,文字符合国家标准简化字; 4.7在工艺文件编制中,应以文字、图示等方式明确规定工艺评定标准。不宜用方案、图示表达清楚时,可在工艺文件上标明样品评定。

5.工艺文件的编制程序 5.1产品工艺方案的设计程序 5.1.1产品工艺方案由产品开发部主管工艺工程师根据设计依据中规定的资料提出几种方案; 5.1.2产品开发部项目负责人组织各专业项目责任人讨论确定最佳方案,一般方案由产品开发部经理审核,报至技术中心总监批准; 5.1.3重大项目由技术总监审核。 5.2产品工艺路线设计程序 产品工艺路线由产品开发部主管工艺人员根据设计依据中规定的资料及产品工艺方案,原则上要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经过分析、优化、对比选择最佳方案,报产品开发部经理审批。 5.3专用工艺规程编制程序 5.3.1熟悉编制工艺规程的所需资料; 5.3.2选择原材料形式和制造方法; 5.3.3选择工序中各工步的加工内容和顺序; 5.3.4选择或计算有关工艺参数; 5.3.5选择设备或工艺装备,提出设计明细表、专用工艺装备明细表、外购工具明细表; 5.3.6工位器具明细表和专用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等; 5.3.7编制工艺定额; 5.3.8编制作业指导书等指导性工艺文件。 5.4典型工艺规程编制程序 5.4.1熟悉编制工艺所需的资料; 5.4.2分析产品零部件并将其分组; 5.4.3确定每组零部件的代表件; 5.4.4根据每组零部件的生产批量,设计其代表件的工艺规程。 5.5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过程)工艺文件的编制程序 5.5.1关键工序的确定依据 a)产品主要质量特性; b)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与解决方法

移印生产中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

根据产品选择适用油墨用酒精抹干净产品用热风或低温隧道炉烘干 制作移印胶头流程(图解)

注: 1.随着移印矽油量增大,移印胶头越来越软 2.随着移印矽油量增大,添加硬化剂份量相应增大 3.随着硬化剂量增大,移印胶头固化速度会加快 4.室温高时,建议采用慢干硬化剂;室温低时,建议采用快干硬化剂 制作移印胶头常出现问题及原因 1.所倒出胶头不容易干或部分不干

2.倒出胶头表面有气孔或使用寿命不长 A.硬化剂过量加入固化速度过快 B.矽油所占份量大,破坏了移印矽胶份量 3.移印胶头板容易脱落 A.胶头板没有钻孔介花 B.盖木板时移印胶浆已接近固化 移印胶头各配剂对照表 移印中主要工艺参数及不良现象的对策 一、设备的选择 主要工艺参数 承印物,一般都不大,常选择手动或电动的小型移印机就适用了。这里就电动移印机作简单介绍:

电动移印机主要构成有:胶头、油盘、刮刀件组、无级调速、开关“运行/手动”、夹具升降台等。由于它无需传统的气泵气源,且采用了220v民用电源的机械传动系统。电子无级变速功能,使得运作场地、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承印品的下机速度等大大简化,优点也就显突:稳定性强、精度可控、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质量可靠。 二、胶头的型号 主要工艺参数 ●胶头应该具备良好的吸墨性和脱墨性,良好的回弹性和耐疲劳,良好的耐溶剂等性能。根据承印品就胶头的大小、形状、软硬、颜色对照供应商提供的图表或实物型号作出选择,再后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和寿命定型一种型号规格。 ●胶头应与承印品触变形较小,印头直径比字案大约3mm,印版细线条多,胶头相对选软些。 ●胶头要放置于5—25℃干燥通风库房存放。 ●新购的胶头表面有一层脱模剂,使用前用洁布蘸乙醇或洗版剂擦净。 ●胶头与承印品的挤压深度不得超过胶头高度的1/3,否则胶头易损伤,图案变形模糊。 不良现象与处理

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工艺及技术经济比较

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工艺及技术经济比较 摘要从技术性和经济性角度评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生产工艺, 包括丙酮氰醇(ACH) 法、异丁烯/叔丁醇法、乙烯法和异丁烷氧化法, 认为异丁烯直接氧化工艺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收率高、环境污染小的特点。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产工艺, 技术经济比较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可在光热或催化剂存在下自聚或与其他单体共聚生成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和塑料, 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MMA -苯乙烯(MS)树脂、MMA -丁二烯-苯乙烯(MBS)树脂等。聚合产品具有透明度高、耐候性好、光学性能优良等特点, 广泛用作广告牌、照明材料、建筑材料、汽车零件等。近来, 这些聚合产品在IT 行业相关领域如液晶显示屏光导板、DVD 光盘等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在物理性质上, MMA 具有低毒性, 且可以回收, 因而是有利于环保的材料。 据统计, 2002 年全球MMA 生产能力为2 477 kt/a , 其中北美765 kt/a ,占30 .9 %;南美29 kt/a , 占1 .1 %;东欧50 kt/a , 占2 .0 %;西欧705 kt/a ,占28 .5 %;日本535 kt/a , 占21 .6 %;不包括日本的亚洲其他地区393 kt/a , 占15 .9 %[1] 。同年全球MMA消费量共1970 kt ,其中北美占35 %,欧洲占27 %,日 本占19 %, 亚洲其他地区占15 %, 世界其他地区占4 %。预计至2006 年全球MMA 年均需求增长率为3 %~ 3.5 %,其中亚洲增长强劲, 为4 %, 北美为3 .1 %, 欧 洲为2 .4 %[2] 。2002年我国MMA生产能力约120 kt/a ,实际产量约90kt。同年中 国MMA 消费量约150 kt ,其中65 %用于有机玻璃的生产, 12 %用于塑料化工助剂, 11 %用于表面涂料, 12 %用于其他领域。预计未来5 年中国MMA 发展的主要市场 仍是有机玻璃、水性涂料和聚氯乙烯改性剂等[3] 。 1 传统MMA 生产工艺及其改进 丙酮氰醇(ACH)法是MMA 生产的传统工艺。1982 年日本开发了以异丁烯为原料的直接氧化法工艺以来, 已开发出多种生产工艺, 其中有的已实现工业化, 有的则尚在开发改进之中。MMA 主要合成路线如图1 所示[4] 。 目前在工业上,MMA 主要有5 种生产工艺。由于采取不同的原料,合成MMA 的催化反应收率也有高有低。各工艺装置的规模效益也不一样, 任何一项工艺没有绝对的优势。全球MMA 生产能力中80 %采用ACH 工艺。在MMA 三大生产地区, 北

印刷基础知识_

印刷基础知识 导入:广告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许多东西必须很直观的表达出来,作为一个设计师也必须了解印刷及流程和整个的印刷质量的等方面的知识。 印前作业是指印刷工艺的前期工作,包括排版拼版、分色扫描等工作。其工作的要性主要在于对计算机在印前作业中所用到的软件的熟练掌握、熟悉印刷工艺的基本工作流程、良好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等。 目前在国内对于印前作业,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印前作业操作人员基本上不是印刷专业人员;印刷院校出来的学生基本上对印前工作不甚了解。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如何处理好桌面系统的操作和印刷专业技术的结合。对于想由计算机平面设计行业转入到印前作业的设计人员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在接触印前工作之后,要不惜一切地掌控住印刷专业知识,否则便极有可能无法开展工作。 第一节印刷分类及流程 一、印刷目前一般分为: 1、凸版印刷:树脂版、纸箱版、铅字、雕版印刷,多用于单色书刊、纸具、纸箱、特大海报、广告等; 2、平版印刷(胶印):目前最普及的纸张、胶片、转印前序印刷。 3、凹版印刷:印刷层次最好,但制版太贵了。 4、网版印刷(孔版印刷),最常见的是丝网印刷;多用于布料、皮料、玩具、玻璃及表面加工局部UV、磨砂、金葱等。 5、其它:烫印、转印、移印(主要是网版印刷、凸版印刷),水印(凸版印刷,很大尺寸的印刷,比如:大海报)。 二、印刷流程 1、电脑平面制作设计(档案,如AI,PDF,CDR等),打样确认。

2、出菲林(将图稿的影象及图案、字体等等通过拼版、输出等打在底片上)。 3、晒PS版(将菲林上的图案等通过爆光原理晒在PS版上)。 4、准备纸张及印刷油墨、原料。 5、开机印刷。 6、装订。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印刷的类型,可以连线裁切、计数和简单装订或在其它机器上完成。 第二节印刷基础知识 一、印刷色彩基础知识: 印刷品中分为单色印刷、彩色印刷。 单色印刷是指利用一版印刷,它可以是黑版印溪刷、色版印刷,也可以是专色印刷。专色印刷是指毒专门调制设计中所需的一种特殊颜色作为基色,通过一版印刷完成。 单色印刷使用较为广泛,并且同样会产生丰溺富的色调,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单色印刷中,还可以用色彩纸作为底色,印刷出的效果类似二色印刷,但又有一种特殊韵味。 单色印刷中,最深的实底是100%;白是0%,其间不同的深浅灰调用不同的网点制成,即利用百分比控制。为了便于阅读,通常在5 0%一1 00%j的深灰色调上应用反白字,而5 0%一0%之间则用黑字,但也应根据单色的不同而酌情考虑。 彩色印刷则可以印全彩色图片,这种印刷方式大都采用分色版体现各种色相,分色版多由红(M)、黄(Y)、蓝(C)和黑(K)四色网线版组成,分色版的色相可依据分色原理,直接用文字标明,色谱中CMYK的网点成数即可。 设计中所期望的文字或图形的色彩可以利用色标查阅每一种颜色的CMYK 数值。但是某些特殊的颜色如金色、银色及荧光色等不能由四色油墨叠印组成,必须用专色版的专色油墨印出。 二、广告设计常用规格尺寸 1、企业专用名片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一、总则 1.1.加工工艺文件是工艺管理、生产管理和生产加工的主要依据,本公司的工艺 设计、生产加工必须按本管理制度执行。 1.2.要保证工艺先进合理,经济可行。文件的编制即要采用先进的工艺,又要从 生产现场的实际操作出发,做到先进、合理、经济和切实可行。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中医产品的作业标准、工艺技术支持等相关工艺工作。 三、职责 3.1.公司资料室负责分发和归档所有相关的工艺文件; 3.2.技术部负责编制所有批量产品有关的工艺类文件; 3.3.品质管理部负责所有工艺文件执行的监管; 3.4.生产部负责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 四、工艺文件的分类 工艺文件分生产用工艺文件和新产品设计工艺文件。 4.1.生产用工艺文件是指导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相互关联的作业文件,包括《工 艺流程图》、《加工工序卡》和《作业标准》、《产品关键部件及技术保证措 施》和生产过程中的夹具和工装的《使用说明》等。 4.2.新产品试制文件是用来指导试制新产品或试用新原材料所用的文件。特点是: 新产品完成后,根据研发所移交的新产品技术资料,形成临时版本的工艺文 件。产品进行小批,文件中所规定的参数需要实践证实,需在生产中继续摸 索,该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经有关人员商定不经审批直接在现 场签字修改,小批完成后正式批量生产,要将文件收回,重新形成正式文件 下发。 五、文件编制 5.1.产品在编制工艺文件前首先必须编制《工艺流程》,以确定该项产品从下料 到成品的主要加工过程。《工艺流程》须编制准确,必须体现产品在加工过 程中的各项工艺步骤。 5.2.工艺文件按机加、焊接和组装三大类分开编制,机加工艺文件应编制《加工 工序卡》,包括下料、机加工、折弯、表面处理、装配等工序,并编写相关 的《作业标准》;焊接工艺文件《加工工序卡》包括焊接零部件清单、焊接 顺序计划、焊接工艺规程及《焊接作业标准》;组装《加工工序卡》应详细、 准确制定组装的先后顺序、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并符合《组装作业标准》, 确保能有效地指导操作者进行生产。

移印技术理论(pad printing)

移印技术理论 ☆定义利用柔软的移印胶头转移印版上图文区油墨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机械。移印机是重要的间接印刷方式之一。 ☆动力来源: 移印机最主要的动作可以分为:胶头下压蘸取移印印版上油墨并上抬;胶头移动到承印物上方;移印胶头下压印刷后上抬。三种最主要的动作的控制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移印机的三种基本分类: 手动移印机,三种动作均有手动来控制。是最简单的移印机,只能完成小批量订单生产和产品打样任务。 电动移印机,三种动作均有电机带动和控制。印刷速度快,但印刷压力小,只能完成较小面积的生产日期和条形码类产品的移印。 气动移印机,三种动作均有数字电路控制气动元件来完成。印刷速度快,印刷压力大,自动化程度较高,是目前最为普遍的移印机。 ☆供墨方式: 目前移印机的供墨主要有油辊或者油刷在油盘和印版上面的往复运动的开放式供墨系统;油盅封闭油墨在移印印版的印刷区域和缓冲区域往复的封闭式供墨系统两种:前者称为油盘式移印机,后者称为油盅式移印机。油盘式移印机可以使用专用的溶剂性移印油墨,丝印油墨和UV移印油墨。在使用溶剂性移印油墨和丝印油墨时,由于油墨置于开放的油盘中,直接和空气接触,油墨中含有的有害成分会挥发到空气中去造成人身伤害。油墨的印刷适性也会发生波动。油盘移印机是目前国内最为普遍的移印机。 油盅移印机主要使用溶剂性的移印油墨和丝印油墨。油墨在油盅内的封闭状态会隔绝油墨中有害成分的挥发,操作员工的健康损害降至最低,印刷适性的稳定性得到保证。但是由于油盅的持续摩擦滑动要求油盅和移印印版之间的高度密接性和耐磨性,油盅移印机的制造难度比较高。 ☆工作台类型:固定式,穿梭移动式,转盘移动式,直线输送式,固定式 固定式的工作台可以进行三维方向的位置调整,主要用在单色的移印机上。这种工作台一般含有T型槽结构,便于夹持夹具和产品以保证精确的印刷。固定式工作台也是其它类型工作台的支撑结构。 穿梭式移动工作台,是在固定式工作台上加装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停留的穿梭台形成的。穿梭台有气缸推动,根据传感器的要求有不同的位置极限。双色穿梭工作台具有两个穿梭位置极限,用在双色移印机上;四色穿梭工作台具有四个穿梭位置极限,用在四色移印机上。在多色移印机的运行过程当中,穿梭台的停留位置有数字电路根据安装在穿梭工作台的电磁传感器来控制。穿梭工作台停留的位置重复精度比较高,所以套印精度高。但是穿梭工作台一次只能安放一个产品,生产效率低。 *转盘移动式工作台,是在固定式工作台加装转盘组成的工作台。转盘在印刷时可以移动到指定位置进行印刷,由于转盘旋转周期长,重复精度差,转盘移印机的套印精度差。但是转盘工作台一次可以安装10个, 16个, 20个产品,生产效率较高。 *直线输送式,直线输送式工作台一般用在自动化程度高的自动移印机上面,产品会随着输送带的输送,定位,处理,直至印刷,干燥完毕。直线输送式工作台具有高的套印精度和生产效率,但是结构复杂,目前仅有少数企业能够生产。☆颜色:单色,双色,多色,移印机一次连续印刷的最多色数可以作为移印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