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12余弦定理导学案

112余弦定理导学案

112余弦定理导学案
112余弦定理导学案

§1.1.1 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C . sin sin a B b A =

D .cos cos a B b A =

(2)已知△ABC 中,a =4,b =8,∠A =30°,则∠B 等于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 ,sin c k C =;

(2)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 (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b =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如sin sin a A B b

=;sin C = . (4)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 典型例题

例1. 在ABC ?中,已知45A =,60B =,42a =cm ,解三角形.

变式:在ABC ?中,已知45B =,60C =,12a =cm ,解三角形.

例2. 在45,2,,ABC c A a b B C ?===中,求和.

变式:在60,1,,ABC b B c a A C ?==中,求和.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 正弦定理: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2. 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①三角函数的定义,

还有 ②等积法,③外接圆法,④向量法.

3.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①已知两角和一边;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 知识拓展 a b =2c R ==,其中2R 为外接圆直径.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2. 已知△ABC 中,A ∶B ∶C =1∶1∶4,

则a ∶b ∶c 等于( ).

A .1∶1∶4

B .1∶1∶2

C .1∶1

D .2∶23. 在△ABC 中,若sin sin A 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

B. A B <

C. A ≥B

D. A 、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4. 已知?ABC 中,sin :sin :sin 1:2:3A B C =,则::a b c = .

1. 已知△ABC 中,AB =6,∠A =30°,∠B =120?,解此三角形.

2. 已知△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k ∶(k +1)∶2k (k ≠0),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公开课教学设计(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解三角形教学设计 四川泸县二中吴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正、余弦定理,能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并能够解决与实际问题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熟悉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难点: 正、余弦定理的实际问题应用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这部分的核心内容就是正余弦定理的应用。重点突出三类问题: (1)是围绕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展开的简单应用 (2)是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等和解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3)是围绕解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开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方法整合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 = = 2、三角形面积公式:C S ?AB = = = 3、余弦定理:C ?AB 中2a = 2b = 2c = 4、航海和测量中常涉及如仰角、俯角、方位角等术语 5、思想与能力:代数运算能力,分类整合,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 二、典例探究 例1 [2012·四川卷](小组讨论,熟悉定理公式的应用)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延长BA 至E ,使AE=1,连接EC 、ED 则sin∠CED=_______(尝试多法) 解3:等面积法 解4:观察角的关系,两角和正切公式 解5:向量数量积定义 练1:在△A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sin B sin C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π6 B.??????π6,π C.? ????0,π3 D.???? ??π3,π 解1:由正弦定理a 2≤b 2+c 2-bc ,由余弦定理可知bc ≤b 2+c 2-a 2=2bc cos A ,即1C D E C D E C D =?==1解:中,, 222210EC ED CD EC ED +-∠?∴=cos CED 10∴∠sin CED 021135CD E C E D C ==∠=解:, sin sin CD EC CED EDC =∠∴∠ sin 10CD EDC EC ?∠∴∠=sin CED

余弦定理教学案

余弦定理 【教学目标】1. 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 2. 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 3. 运用余弦定理解决解三角形问题.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余弦定理的证明方法;余弦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正弦定理及其所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导入 思考: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解此三角形呢? 三.讲授新课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 等于其他两边的 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 夹角的 的积的两倍. 公式表达: 2a = ;2b = ;2c = . 推论: cos A = ;cos B = ;cos C = . 定理理解:(1)与勾股定理的关系: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典型例题】 例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3a =,1b =,60C =?. (1)求c ; (2)求sin A . 变式训练1:在ABC ? 中,若a =5b =,30C =?,则(c = ) A B .C D 例2、已知△ABC 的三边长为3a =,4b = ,c =ABC 的最大内角. 变式训练2:有一个内角为120?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m ,1m +,2m +,则实数m 的 值为( ) A .1 B . 3 2 C .2 D . 52 例3、在△ABC 中,已知3b = ,c =,0 30B =,求边a . 变式训练3:△ABC 中,0 120A =,5c =,7a =,则sin sin B C =____________. A B C b c a

例4、在△ABC 中,a 、b 、c 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如果(a 2+b 2)sin(A -B )= (a 2-b 2)sin(A +B ),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变式训练4-1: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2∶3∶4,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变式训练4-2:在△ABC 中,已知()()3a b c a b c ab +++-=,且2cos sin sin A B C ?=, 确定△ABC 的形状. 例5、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且cos cos 2B b C a c =- +. (1)求B 的大小; (2 )若b =,4a c +=,求a 的值. 变式训练5-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tan C =. (1)求cos C ; (2)若5 2 CB CA ?=u u u r u u u r ,且9a b +=,求c . 变式训练5-2: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 =2,C =π 3 . (1)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 (2)若sin B =2sin A ,求△ABC 的面积.

正余弦定理学案

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1 理解正弦定理并能证明 2 能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重点: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在任意的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能否得到这个边、角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 学习任务:阅读课本P 2-4页,完成下列任务: 1.在直角三角形中,设a 、b 、c 为其三边,A ,B ,C 为其对应的三个角,有 B c B b A a sin sin sin ==成立。对于锐角和钝角三角形中,此关系式成立吗?试证明。 2.什么是解三角形?思考:正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些解三角形的问题。 3.在⊿AB C 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A = 45°,C = 30°,c = 10 cm (2)A = 60°,B = 45°,c = 20 cm 4.阅读例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对角,计算另一边的对角。需要注意什么?请完成下列两小题: 在⊿ABC 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①a = 20 cm ° ②c = 1 cm cm C = 60° 必做题:习题1.1 A 组 1、2. B 组 1. 选做题: 1. 在⊿ABC 中,B = 45°,C = 60°,c = 1,则最短边的边长为 . 2. 在⊿ABC 中,a =80 ,b = 100 ,A = 30°,则B 的解的个数为 . 余弦定理 学习目标:1 理解余弦定理并能证明 2 能应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重点: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用正弦定理我们可以解决两类解三角形问题: (Ⅰ)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Ⅱ)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计算另一边的对角,进而计算出其他的边和角。 对于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怎样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另两个角? 学习任务:阅读课本5-7页,完成下列问题: 1. 请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余弦定理,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 2. 余弦定理指出了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其中一个角之间的关系,请写出余弦定理的变形 (即推论) 3. 勾股定理与余弦定理之间有何联系? 4. 阅读例3、例4,思考:余弦定理及推论,正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些解三角形问题? 必做题: P 8页 练习 1、2. 习题1.1 A 组 3、4. B 组 2. 选做题: 1.在⊿ABC 中,B = 60°,b 2 = ac ,则⊿ABC 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4,这条边所对的角为60°,另两边之比为8: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余弦定理复习导学案

余弦定理复习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2课时 知能目标解读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余弦定理,理解用数量积推导余弦定理的过程,并体会向量在解决三角形的度量问题时的作用. 2.了解余弦定理的几种变形公式及形式. 3.会从方程的角度来理解余弦定理的作用及适用范围,并会用余弦定理解决“已知三边求三角形的三角”及“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三角形中其他的边和角”等问题. 4.能熟练应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点拨 重点:余弦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难点:处理三角形问题恰当地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 学习方法指导 一、余弦定理 1.余弦定理: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那么有如下结论:a2=b2+c2-2bc cos A,b2=a2+c2-2ac cos B,c2=a2+b2-2ab cos C. 即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这一结论叫做余弦定理,它揭示了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客观规律.也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注意: (1)在余弦定理的每一个等式中含有四个量,利用方程的思想,可以知三求一. (2)余弦定理也为求三角形的有关量(如面积,外接圆,内切圆等)提供了工具,它可以用来判定三角形的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有关等式,在一定程度上,它比正弦定理的应用更加广泛. 2.关于公式的变形:将余弦定理稍加变形,可以得到另外的形式,我们称为余弦定理的推论.掌握这些表达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余弦定理. cos A= bc a c b 2 2 2 2- + ,cos B= ac b c a 2 2 2 2- + ,cos C= ab c b a 2 2 2 2- + . 由上述变形,结合余弦函数的性质,可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如果小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为钝角,如果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为锐角.从这一点说,余弦定理可以看作勾股定理的推广,而勾股定理则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二、余弦定理的证明 教材中给出了用向量的数量积证明余弦定理的方法,是平面向量知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另外,对余弦定理的证明,还可以应用解析法、几何法等方法证明. 证明:方法1:(解析法)如图所示,以A为原点,△ABC的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学案)附答案

高频考点一 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1)在△ABC 中,已知a =2,b =6,A =45°,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 ) A .1个 B .2个 C .0个 D .无法确定 (2)在△ABC 中,已知sin A ∶sin B =2∶1,c 2 =b 2 +2bc ,则三角A ,B ,C 的度数依次是________. (3)(2015·)设△ABC 的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sin B =12,C =π 6, 则b =________. 答案 (1)B (2)45°,30°,105° (3)1 解析 (1)∵b sin A =6× 2 2 =3,∴b sin A

②几何图形法:根据条件画出图形,通过图形直观判断解的个数.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用正弦定理时,需判断其解的个数,用余弦定理时,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判断解的个数. 【变式探究】(1)已知在△ABC 中,a =x ,b =2,B =45°,若三角形有两解,则x 的取值围是( ) A .x >2 B .x <2 C .2<x <2 2 D .2<x <2 3 (2)在△ABC 中,A =60°,AC =2,BC =3,则AB =________. 答案 (1)C (2)1 解析 (1)若三角形有两解,则必有a >b ,∴x >2, 又由sin A =a b sin B =x 2×2 2 <1, 可得x <22, ∴x 的取值围是2<x <2 2. (2)∵A =60°,AC =2,BC =3, 设AB =x ,由余弦定理,得 BC 2=AC 2+AB 2-2AC ·AB cos A , 化简得x 2 -2x +1=0, ∴x =1,即AB =1. 高频考点二 和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 例2、(2015·)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A =π4,b 2-a 2 =12 c 2.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第8课时——正、余弦定理的应用(2)学案(教师版) 苏教版必修5

听课随笔 第2课时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 ??数学问题航海 测量学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学习要求 1.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有关测量问题时,要注意分清仰角、俯角、张角和方位角等概念。 2. 在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都根据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通过这些三角形,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课堂互动】 自学评价 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_______:理解题意,弄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一个或几个三角形); ②_______: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待求量尽可能地集中在有关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③_______: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这些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④_______: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精典范例】 【例1】作用在同一点的三个力123,,F F F 平衡.已知130F N =,250F N =,1F 与2F 之间的夹角是60 ,求3F 的大小与方向(精确到0.1 ). 【解】 【例2】半圆O 的直径为2,A 为直径延长线上的一点,2OA =,B 为半圆上任意一点,以AB 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ABC .问:点B 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OACB 面积最大? 分析:四边形的面积由点B 的位置唯一确定,而点B 由AOB ∠唯一确定,因此可设 AOB α∠=,再用α的三角函数来表示四边形OACB 的面积. 【解】 追踪训练一 1. 如图,用两根绳子牵引重为F1=100N的物体,两根绳子拉力分别为F2,F3,保持平衡.如果F2=80N,F2与F3夹角α=135°. (1)求F3的大小(精确到1N); (2)求F3与F1的夹角β的值 (精确到0.1°).

第8课时——正、余弦定理的应用(2)(教、学案)

第8课时正、余弦定理的应用(2)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 ???数学问题航海 测量学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学习要求 1.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有关测量问题时,要注意分清仰角、俯角、张角和方位角等概念。 2. 在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都根据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通过这些三角形,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课堂互动】 自学评价 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分析:理解题意,弄清清与未知,画出示意图(一个或几个三角形); ②建模:根据书籍条件与求解目标,把书籍量与待求量尽可能地集中在有关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③求解: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理解这些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④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精典范例】 【例1】作用在同一点的三个力123,,F F F 平衡.已知130F N =,250F N =,1F 与2F 之间的夹角是60,求3F 的大小与方向(精确到0.1). 【解】3F 应和12,F F 合力F 平衡,所以3F 和F 在同一直线上, 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如图1-3-3,在1O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 ()70F N ==再由正弦定理,得 1 50sin1205sin 70FOF ∠==, 所以138.2FOF ∠≈,从而13141.8FOF ∠≈. 答 3F 为70N ,3F 与1F 之间的夹角是141.8. 【例2】半圆O 的直径为2,A 为直径延长线上的一点,2OA =,B 为半圆上任意一点,以AB 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ABC .问:点B 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OACB 面积最大? 分析:四边形的面积由点B 的位置唯一确定,而点B 由AOB ∠唯一确定,因此可设AOB α∠=,再用α的三角函数来表示四边形OACB 的面积. 【解】设AOB α∠=.在AOB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12212cos 54cos AB αα=+-??=-.

余弦定理导学案

课题:必修5第二章1、2余弦定理 学习目标: 1.掌握余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探索推导的多种方法; 2.能够利用余弦定理解决斜三角形的计算等相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正弦定理:在任一个三角形中,和比相等, 即:(R为△ABC外接圆半径) 2正弦定理的应用:从理论上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 (1).已知,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2).已知,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注意解的情况)3.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8.c=3.A=600能求a吗?(用勾股定理来证明) 二、自主探究: [问题]:思考: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解此三角形呢? 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c,AC=b和A求a 阅读教材,探索讨论余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用向量来证明)余弦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1.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推导余弦定理吗? 2、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有怎样的关系? 3、观察余弦定理及其推论,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解决哪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试试: (1)△ABC中,33 a=,2 c=,150 B=o,求b. (2)△ABC中,2 a=,2 b=,31 c=+,求A. 三、展示点评 例1.在△ABC中,已知3 a=,2 b=,45 B=o,求,A C和c. 【思路探究】 例2.在ΔABC中,已知a=7,b=3,c=5,求最大角和sinC。. 【思路探究】 四、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五、课后作业 .在△ABC中,已知(a+b+c)(a+b-c)=3ab,且2cosAsinB=sinC,判断△ABC的形状。

高中数学最新学案第1章第8课时正、余弦定理的应用(2)(教师版)新人教A版必修5

听课随笔 第8课时正、余弦定理的应用(2)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 ???数学问题航海 测量学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学习要求 1.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有关测量问题时,要注意分清仰角、俯角、张角和方位角等概念。 2. 在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都根据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通过这些三角形,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课堂互动】 自学评价 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分析:理解题意,弄清清与未知,画出示意图(一个或几个三角形); ②建模:根据书籍条件与求解目标,把书籍量与待求量尽可能地集中在有关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③求解: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理解这些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④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精典范例】 【例1】作用在同一点的三个力123,,F F F 平衡.已知130F N =,250F N =,1F 与2F 之间的夹角是60,求3F 的大小与方向(精确到0.1). 【解】3F 应和12,F F 合力F 平衡,所以3F 和F 在同一直线上, 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如图1-3-3,在1O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 ()70F N =再由正弦定理,得 1 50sin1205sin 70FOF ∠==, 所以138.2FOF ∠≈,从而13141.8FOF ∠≈. 答 3F 为70N ,3F 与1F 之间的夹角是141.8. 【例2】半圆O 的直径为2,A 为直径延长线上的一点,2OA =,B 为半圆上任意一点,以AB 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 ABC .问:点B 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OACB 面积最大? 分析:四边形的面积由点B 的位置唯一确定,而点B 由AOB ∠唯一确定,因此可设AOB α∠=,再用α的三角函数来表示四边形OACB 的面积. 【解】设AOB α∠=.在AOB ?中,由余弦定理,得

余弦定理学案

余弦定理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二节 余弦定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2.应用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3.利用余弦定理进行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的转换. 二、【知识梳理】 1.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_____等于其他两边__________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形式一: a 2= , b 2= , c 2= . 形式二: cos A = ,cos B = ,cos C = . 2. 在ABC ?中,根据余弦定理: (1)如果22a b +=2c ,则∠C 为____角; (2)如果22a b +>2c ,则∠C 为____角; (3)如果22a b +<2c ,则∠C 为____角. 三、【典例剖析】 (一)已知两边及一角解三角形 例1:(1)在△ABC 中,(1)已知b =3,c =1,A=60°,求a ; (2)已知b =3,c B=30°,求a 变式练习:在△ABC 中,已知a =2,b =3,C=60°,试证明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二)、已知三边或三边关系解三角形。 例2、(1)、在△ABC 中,如果sinA :sinB :sinC=2:3:4,那么cosC 等于________ (2)、已知a =7,b =c 变式训练:1.在△ABC 中,已知a =7,b =10,c =6,求最大内角的余弦值. 2. 在△ABC 中,已知a =8,b =7,C =60°,求c 及S △ABC . 3.已知△ABC 中,a ,b ,B =45°,求c 及S △ABC .

正余弦定理学案

1.1 .1 正弦定理 1.初中我们学过解直角三角形,回忆一下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边: ; 角: 边角关系: 即: 2.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 ,即 3.正弦定理的变形: (1) (2) (3) 4.正弦定理的作用: ① ; ② 。 5.解三角形: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 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6.三角形面积公式为: 课堂互动 一、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例1:已知⊿ABC 中,c=10,A=45°C=30°求b,?S ; 二、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例2:C B b a A c ABC ,,2,45,60和求中,===? 探究:解的情况 (1)⊿ABC 中,∵π<

(1)a=5,b=4,A=120°,求B ( 解);(2)a=5,b=4,A=90°,求B ( 解) (3)a=5,b= 3 3 10,A=60°,求B ( );(4)a=20,b=28,A=40°,求B ( 解) 学后反思: 课堂检测 1.已知⊿ABC 中,a=100,c=350,A=45°,求C 2.⊿ABC 中, 已知a=4,b=24,B=45°,求A 3.⊿ABC 中,() 132,60,45+=?=?=a C B ,求⊿ABC 的面积S 及边b (不要近似计算) 4.求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 5.已知b=12,A=30°B=120°,求?S 6.已知?ABC 中,sin :sin :sin 1:2:3A B C =,求::a b c 7.(2010湖北理)在中,a=15,b=10,A=60°,则为 A - B C - D 8.已知?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1.1 .2 余弦定理 1.正余弦定理: 2.正弦定理的变形: (1) (2) (3) 3.三角形面积公式为: 4.余弦定理 : ? ? ? 5.对公式的认识: (1) 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主要作用:(1) ;(2) 6.三角形形状的判定: (1)若A 为直角,则 (2)若A 为锐角,则 (3)若A 为钝角,则 课堂互动 一、已知两边及夹角解三角形 ABC ?cos B 3 3 33B b A a A sin sin .= B b A a B cos cos .= A b B a C sin sin .= A b B a D cos cos .=

正余弦定理应用举例导学案及练习题

正余弦定理应用举例导学案及练习题 【学习目标】 .复习巩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能够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距离问题. 【学习重难点】 能够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距离问题. 【复习巩固】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sinA=______=csinc=2R. .应用: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三角形问题: ①已知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 ②已知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做一做:在△ABc中,a=4,b=3,A=30°,则sinB 等于 A.1B.12c.38D.34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______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____倍.即:在△ABc中,a2=b2+c2-2bccosA,b2=____________,c2=a2+b2-2abcosc.推论:cosA=b2+c2-a22bc,cosB=______________,cosc=a2+b2-c22ab. 应用: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三角形的问

题: ①已知三边,解三角形; ②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 做一做:在△ABc中,AB=3,Bc=13,Ac=4,则A=__________. 【典例分析】 题型一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例题1:如图,在河岸边有一点A,河对岸有一点B,要测量A,B两点之间的距离,先在岸边取基线Ac,测得Ac=120,∠BAc=45°,∠BcA=75°,求A,B两点间的距离.题型二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例题2:如图,隔河看到两个目标A,B,但不能到达,在岸边选取相距3的c,D两点,并测得∠AcB=75°,∠BcD =45°,∠ADc=30°,∠ADB=45°,求两个目标A,B之间的距离. 【课堂达标】 已知A,B两地相距10,B,c两地相距20,且∠ABc=120°,则A,c两地相距 A.10B.c.D. 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复习学案

第三章第6讲 《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学案 班别: 姓名: 座位号: 考纲要求: 1.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化,进而进行恒等变换解决问题. 2.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要点梳理: 2.三角形面积公式:S △ABC =12ah =12ab sin C =12ac sin B =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判断一下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 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2)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R (R 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3)a >b ? sin A>sin B ? A>B ; (4)sin A=sin B ? A=B ?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5)sin 2A =sin 2B ?A =B ?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题组一:直接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及求面积 1.(知两角和一边)在△ABC 中,A=30°,B=45°,2=a 求b 2.(知两边和一边对角)在△ABC 中,求B o C c b 60,65,10)1(=== o A b a 60,20,10)2(=== o A b a 30,6,32)3(=== 3.(知三边)在△ABC 中,33,3,3===c b a ,求C 4.(知两边和夹角)在△ABC 中,o A c b 30,3,3===,求a 5.(求面积)在△ABC 中,o C b a 120,7,5===,求ABC S ? 6.(综合应用)(2011天津高考题改编)在△ABC 中,D 为边AC 上的一点,满足 BD=1, AB=AD= 2 3,BC=2.求sinC

高中数学学案:正余弦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高中数学学案:正余弦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1.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 能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 1. 阅读:必修5第5~17 页. 2. 解悟:①正余弦定理的内容是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你会证明吗?②正余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斜三角形;③第10页例5中所证明的结论是一个什么定理?你会证明吗?你会使用吗?④重解第16页例5和例6,体会方法和规范. 3. 践习:在教材空白处,完成第10页练习第4、5题;第15页练习第3、4、5题;第16页练习第1、2、3题;第17页习题第5、6、10题. 基础诊断 1. 在△ABC 中,若b =2,A =π3,B =π 4,则BC = . 解析:因为b =2,A =π3,B =π4,所以由正弦定理得BC =b sin A sin B =2×32 2 2 = 6. 2. 在△ABC 中,内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 2=b 2+c 2-bc,bc =4,则△ABC 的面积为. 解析:因为a 2=b 2+c 2-bc,所以cos A =12,A =π3.又bc =4,所以△ABC 的面积为1 2bc sin A = 3. 3. 在△ABC 中,已知A =π 6,c =3a,则△ABC 的形状是__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__. 解析:A =π6,c =3a,所以sin C =3sin A =32.因为0

1.1.2余弦定理导学案讲解学习

1.1.2余弦定理导学 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1.2 余弦定理 【旧知回顾】 复习1:在一个三角形中,各 和它所对角的 的 相等,即 = = . 复习2:在△ABC 中,已知10c =,0 45A =,0 30C =,解此三角形. 思考:应用正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类型有哪些?它们的一般步骤分别是什么? 【新知探究】 一、余弦定理的内容: ⑴语言叙述: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 减去 的积的 . ⑵公式表达: 2a = ;2b = ;2c = . ⑶推论: cos A = ;cos B = ;cos C = . 二、余弦定理的证明: 探究:在△ABC 中,已知AB c =,BC a =,及角B ,求b . 二、余弦定理的理解 在△ABC 中,若2 2 2 a b c <+,则∠A 为 角,反之成立; 在△ABC 中,若2 2 2 a b c =+,则∠A 为 角,反之成立; 在△ABC 中,若2 2 2 a b c >+,则∠A 为 角,反之成立. 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三、余弦定理的应用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 ③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问题(既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 【典例剖析】 例1.在△ABC 中,已知3b = ,c =,0 30B =,求角A 、角C 和边a .(用两种方法求解) 变式1. △ABC 中,0 120A =,5AB =,7BC =,则 sin sin B C =____________. A B C b c a

优质课教学设计:正余弦定理应用举例-Word版含答案

优质课教学设计:正余弦定理应用举例-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五《1.2应用举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之后的一节实际应用课,可以说是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而设计的,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用方程的思想作支撑,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指导,引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了解测量的方法和意义 ②会在各种应用问题中,抽象或构造出三角形,标出已知量、未知量,确定解三角形的方法,搞清利用解斜三角形可解决的各类应用问题和基本图形和基本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①采用启发与尝试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正确识图、画图、想图,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知识框架。

②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学生体会具体问题可以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以及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②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和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的能力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 1.已有的能力:学生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能够运用解决一些三角形问题,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2.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时候不能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问题,构造模型的能力有待提高。 难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二-数学学案 余弦定理(一) (人教A版必修5)

1.1.2 余弦定理(一) 课时目标 1.熟记余弦定理及其推论.2.能够初步运用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1.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______等于其他两边的______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____的余弦的积的______.即a 2=______________,b 2=__________________,c 2=_______. 2.余弦定理的推论 cos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cos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cos C =______. 3.在△ABC 中: (1)若a 2+b 2-c 2=0,则C =______; (2)若c 2=a 2+b 2-ab ,则C =______; (3)若c 2=a 2+b 2+2ab ,则C =______.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已知a =1,b =2,C =60°,则c 等于( ) A. 3 B .3 C. 5 D .5 2.在△ABC 中,a =7,b =43,c =13,则△ABC 的最小角为( ) A.π3 B.π6 C.π4 D.π12 3.在△ABC 中,已知a =2,则b cos C +c cos B 等于( ) A .1 B. 2 C .2 D .4 4.在△ABC 中,已知b 2=ac 且c =2a ,则cos B 等于( ) A.14 B.34 C.24 D.23 5.在△ABC 中,sin 2A 2=c -b 2c (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应边),则△ABC 的形 状为( ) A .正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6.在△ABC 中,已知面积S =1 4 (a 2+b 2-c 2),则角C 的度数为( ) A .135° B .45° C .60° D .120° 题 号 1 2 3 4 5 6 答 案 二、填空题 7.在△ABC 中,若a 2-b 2-c 2=bc ,则A =________. 8.△ABC 中,已知a =2,b =4,C =60°,则A =________. 9.三角形三边长为a ,b ,a 2+ab +b 2 (a >0,b >0),则最大角为________. 10.在△ABC 中,BC =1,B =π 3 ,当△ABC 的面积等于3时,tan C =________. 三、解答题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学案

4.6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考情分析 本节是高考必考内容,重点为正弦、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客观题以考查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为主;难度不大;解答题主要考查与函数结合,实现角边互化,或利用以解决实际问题,难度中档. 基础知识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1 ().2a a S a h h a = ?表示边上的高 (2) 111 sin sin sin .222S bc A ac B bc B === (3) 1 ()()2 S a b c r r =++?为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 4.应用举例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常用题型有:测量距离问题,测量高度问题,测量角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等. 注意事项 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 2.在解三角形时,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求其它边或角;(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其它边或角.情况(2)中结果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应注意区分.余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2)已知三边,求各角. 3.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 (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 题型一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A -C )+cos B =1,a =2c ,求C . 解:∵B =π-(A +C ), ∴cos B =cos[π-(A +C )]=-cos(A +C ), ∴1=cos(A -C )+cos B =cos A cos C +sin A sin C -cos A cos C +sin A sin C =2sin A sin C ,∴sin A sin C =1 2. 由正弦定理a sin A =c sin C =2R , 得a =2R sin A ,c =2R sin C , ∵a =2c ,∴sin A =2sin C , ∴2sin 2C =12,即sin 2C =1 4,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学习知识点情况总结(学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一、正、余弦定理 在△ABC 中,若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则 正弦定理可以用来解决两类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另两边和另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的边和角. 第一类问题有唯一解,当三角形的两角和任一边确定时,三角形就被唯一确定. 第二类问题的三角形不能唯一确定,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 下面以已知a ,b 和A ,解三角形为例加以说明. 法一;由正弦定理、正弦函数的有界性及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1)若sin B = b sin A a >1,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为0,即无解;

(2)若sin B = b sin A a =1,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为1; (3)若sin B = b sin A a <1,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为1或2. 显然由01, 无解;②sin B =1,一解;③sin B <1,两解. 法二: 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 图形 关系式 ①a =b sin A ②a ≥b b sin A b a ≤b 解的个数 一解 两解 无解 一解 无解 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已知条件 选用公式 三角形的一边及此边上的高 公式1:S △ABC =12a ·h a =12b ·h b =1 2 c ·h c

余弦定理教案设计

余弦定理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研究XXXXXX,分两课时,这里是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的内容,初步掌握了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并明确了用正弦定理可以来解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利用平面几何法、坐标法(两点的距离公式)、向量的模,正弦定理等方法推导余弦定理,学生会正确理解余弦定理的结构特征和表现形式,解决“边、角、边”和“边、边、边”问题,初步体会余弦定理解决“边、边、角”问题,体会方程思想,理解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特例,从多视角思考问题 和发现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应用数学的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向量基本知识和正弦定理有关内容, 对于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有了较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利用向量方法探求余弦定理,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总体上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不强,创造力较弱,看待与分析问题不深入,知识的系统性不完善,使得学生在余弦定理推导方法的探求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发掘出余弦定理的结构特征、表现形式的数学美时,能够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的本质,应用方程的思想去审视,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本节内容是人教B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第一章第一节余弦定理的 第一课时。余弦定理是关于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另一定理,是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与实际应用问题(如测量等)的重要定理,它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边”和"角"的互化,从而使"三角"与"几何"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求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证明三角形中的等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教科书首先通过设问的方式,指出了”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无法用正弦定理去解三角形”,进而通过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引导学生去探究一般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然后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去完成对余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