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10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10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10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10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10

单选题[共25题,每题4分,总计100分]

1、城市进化理论以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对于其过程下列不对的一项是()。

A.“绝对集中”时期

B.“相对集中”时期

C.“相对分散”时期;“绝对分散”时期

D.“绝对开发”时期;“相对开发”时期

2、城市化的实质含义是()。

A.人类进入封建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B.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C.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D.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下降的过程

3、下列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社会政治背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于城市的形制也有相应的严格规则

B.东周的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代,也是社会变革思想的“诸子百家”时代,也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时代

C.到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是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城市形制就是礼制思想的体现

D.到宋代,礼制思想在城市形制中的体现更为突出,其城市形制是集中设置东西两市的格局

4、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与区域是“点”与“面”的关系,一个城市总是和它对应的一定区域范围相联系。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是()。A.区域资源的开发,区域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布局和人口分布的变化,对区域内已有城市的发展或新城镇的形成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B.城市的发展目标、城市的性质和规模等的确定,必须避免局限于城市本身条件就城市论城市,而应将其放在与它有关的整个区域的开发过程中来进行考察C.城市规划可为区域规划提供有关区域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D.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动力、供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应与区域规划的布局骨架相互衔接协调

5、城市总体规划要着重解决好()等重大问题。

A.城市发展方向、战略和城市布局结构

B.要配合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

C.各类工程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D.城市防灾规划要引起高度重视

6、公共设施用地是指居住区级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它可分为()。

①行政办公用地②商业金融用地③文化娱乐用地④体育用地⑤医疗卫生用地⑥科研设施用地⑦文物古迹用地⑧对外交通用地⑨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7、区域条件评价一般来说()。

A.只讲有利条件,不讲限制因素

B.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不可以转化

C.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是可以转化的

D.不讲有利条件,只讲限制因素

8、规划地段位置图的作用是()。

A.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

B.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和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

C.标明地形地貌、规划道路、绿化布置及各类用的范围和建筑平面的轮廓线、用途、层数等

D.标明道路控制点坐标,道路断面,交通设施

9、社会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一方面是()。

A.人口方面,主要涉及到人口的年龄结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B.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主要涉及构成城市社会各类群体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C.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广大的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

D.政府部门、其他公共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10、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11、()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活动社会化,城市生产和管理高效化等,都是由()而产生出来的。

A.聚集;聚集

B.以第二、三类产业为核心;产业结构

C.聚集;产业结构

D.以第二、三类产业为核心;聚集

12、()使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之巨大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A.农业革命

B.近代工业革命

C.信息革命

D.生产力发展

13、以下各项中()不是城市化的具体表现。

A.人口职业的转变

B.产业结构的转变

C.空间规模的扩大

D.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化

14、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与城市发展的周期有关。当城市处于生长期,城市物质环境以()为主;当城市进人成熟期后,物质环境的演化以()为主。A.向外扩展;内部重组和向外扩展

B.向外扩展;内外重组

C.绝对扩散;相对扩散

D.绝对集中;相对集中

15、()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16、隋唐长安城是由()负责制定规划的。

A.唐太宗

B.隋文帝

C.宇文恺

D.样式雷

17、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

A.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B.强调社会公平

C.强调经济增长

D.强调环境保护

18、国民生产总值的涵义是()。

A.一个国家所有部门在一定时期(季、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B.一个国家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季、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总价值

C.一个国家工业、农业在一定时期(季、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

D.一个国家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在一定时期(季、年)内生产的货币价值19、居住用地中的住宅用地是指()。

A.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合理间距的用地

B.住宅基底

C.住宅基底和四周敬水用地

D.住宅基底和四周4m以内的用地

20、我国居住用地的四类居住用地指()。

A.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B.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C.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混合交叉的用地

D.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21、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区域环境、历史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城市土地使用

B.区域环境、历史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C.区域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城市土地使用D.区域环境、历史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城市土地使用、人文环境

22、城市用地的评价包括多方面内容,但不包括()。

A.自然条件的评价

B.建设条件的评价

C.用地的经济性评价

D.城市政策评价

23、城市分区规划中可以不包括以下()项内容。

A.原则确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B.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用地范围

C.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等

D.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24、下列各层次规划中,最具有法制实施作用的是()。

A.城市总体规划

B.分区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25、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用地分类应()。

A.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

B.以中类为主,小类为辅

C.分至中类

D.分至小类

答案:

第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A、B、C所述。

考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本理论:

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

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类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放大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非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

城市发展过程: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长比郊区人口增长多。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期,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经济增长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的强度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的程度扩散到周围地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比分散状态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区域发展。区域中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工业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使制造业成本降低,因此,在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装配基地,在世界范围内呈扩散式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成为控制/管理中心,呈集聚式空间分布。

第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型转化或强化的过程。

考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有一定的规律。

城市化就是向城市发展,是人口集中到城市的过程。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增加,乡村城市化。

城市化的本质是:产业经济结构城市化,社会结构城市化,文化结构城市化,空间建设环境城市化,城市职能结构与内在结构的城市化。

第3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D项的分析有误。到宋代,商品经济和世俗生活的发展开始冲破《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约束。在宋代东京汴梁城出现的商业大街,取代了唐长安城中集中设置的东西两市的格局。

考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1.文献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城市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代表封建社会以礼制为主导的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中区域城镇研究的先河。

《管子》:打破《周礼》规划的单一模式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代表了崇尚自然、自然至上的规划理念。

2.规划理念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始终体现了农耕文化时代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并重的整体观念,城市格局体现了农业社会时期以图腾崇拜为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形态,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3.典型城市

(1)唐长安城:中轴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

(2)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

第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C项应为区域规划可为城市规划提供有关城市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

考点: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十分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类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广义的城市,即包含其受影响的地区,如大城市及其郊区或“市带县”地区,其规划简称城市地区规划。这种规划本身就具有区域规划的性质。狭义的城市,即中心城或一个小城市,其规划简称城镇规划。这种规划就要受区域规划的制约,即城镇发展的方向、性质、规模,甚至规划结构都要受地区的条件制约。

城市规划可以说是区域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反过来,区域规划也因城市规划而充实和完善,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经济计划、国土规划、城市规划与专业规划都与区域规划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

第5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城市总体规划要着重解决好城市发展方向、战略和城市布局结构等重大问题,同时要配合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做好各类工程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别是对城市防火规划要引起高度重视。

考点: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的作用;

1.作为国家宏观调整手段

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

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构架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第6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对外交通用地不属于公共设施用地,而是城市用地中单独的一个类别。

考点: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用地的构成;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按大、中、小类3级划分。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48中类、73小类。

城市总体规划达到中类为主,小类为辅深度,详细规划应达到小类深度。 10大类用地英文同(近)义词及代号:

居住用地:RESIDENTIAL----R.包括4个中类。

公共设施用地:COMMERCIAL AND PUBLIC FACILITIES----C,包括8个中类。

工业用地:INDUSTRIAL,MANUFACTURING----M,包括3个中类。

仓储用地:WAREHOUSE----W,包括3个中类。

对外交通用地:TRANSPORTATION----T,包括5个中类。

道路广场用地:ROAD,STREET AND SQUARE----S,包括3个中类。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 UTILITIES----V,包括9个中类。

绿地:GREEN SPACE----G,包括2个中类。

特殊用地:SPECIALLY DESIGNATED----D,包括3个中类。

水域或其他用地:WATER AREA AND OTHERS----E,包括8个中类。

考点: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1.城市土地的基本特征

承载性、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地租与地价。

级差地租:不同土地或同一土地上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开发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地租。

级差地租又分为级差地租I、级差地租II,两者概念区别判断。

2.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3个层次:

(1)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

(2)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城市规划。

(3)因子层:从更小的侧面反映对土地使用产生的影响。

第7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区域条件评价要坚持辩证唯物论的立场,具体地说不能只讲有利条件,不讲限制因素,或对有利因素片面夸大,对限制因素轻描淡写。另外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可以转化,二者缺一不可。

第8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B、C、D分别是规划地段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以及道路交通规划图的作用。

考点: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

1.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规划文本中应当包括规划范围内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2.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文件及主要图纸;

1.总体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以下有关条款同);

2.总体规划图纸包括:市(县)域城镇布局现状图、城市现状图、用地评定图、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及近期建设规划图。图纸比例:大、中城市为1/10000~1/25000,小城市为1/5000~1/10000,其中建制镇为1/5000;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的比例由编制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9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A、B、D三项是社会环境调查所包括的几个方面,C项是区域环境调查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所包括的内容。

考点: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调查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a.城市化水平: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镇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加量。

b.城镇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镇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利用率。

(2)历史环境调查:

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

(4)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5)经济环境调查:

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

(6)城市土地使用。

2.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

第10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随着人类对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得到提高,逐步出现剩余产品,商品交换形式出现后,产生商业,并成为专门者,于是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变化,以农业为主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因此,也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

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考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

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

第11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

考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1:城市的概念;

城市的定义非常难讲,因为城市规划本身属于横断学科,至今各门学科各持一隅,从不同范畴角度出发,对城市有不同理解;而且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含义是不同的,具有动态的含义。按现代角度看,“现代城市”的含义:以第三产业人口结构为主≥30%,具有现代城市人口;作为区域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生活中心的集聚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关于城市的定义:“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

综合而言,城市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

第12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迎来了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崭新时期,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城市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

考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3: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

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

第1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化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分析包括以下:人口职业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化。城市化的实质是产业结构的城市化,社会结构的城市化,文化结构的城市化,城市型体建设空间的城市化。

考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有一定的规律。

城市化就是向城市发展,是人口集中到城市的过程。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增加,乡村城市化。

城市化的本质是:产业经济结构城市化,社会结构城市化,文化结构城市化,空间建设环境城市化,城市职能结构与内在结构的城市化。

考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化过程特点;

1.新中国成立后,城镇的数量和城镇人口的总规模有了很大发展;

2.城市化速度与世界进程相比较为缓慢,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

3.城市化过程的反复性和曲折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少见的;

4.缓慢的城市化过程没有出现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的现象;

5.城镇化不是伴随农村的破产和城乡关系的尖锐对立展开的,而是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乡经济共同繁荣的道路,这是中国城市化的本质特点。

苏南模式城市化道路:以乡镇工业为动力的小城镇发展模式,称为地方推动型。

温州模式城市化道路: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称为市场推动型。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为主,称为外资促进型。

第1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处于生长期,大量人口涌入,人口迅速膨胀,产业经济各部门急剧扩张,城市不断向外扩展以寻求发展空间;当城市进人成熟期后,新的开发建设仍

存在,但发展趋于平稳,城市内部结构性功能失调突出,需进行内部功能重构。

考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物质环境深化趋势;

1.城市物质环境的深化方式:

成长期表现为以向外扩展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较快。

成熟期表现为以内部重组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趋于稳定,城市发展以城市内部再开发、协调为主。

2.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

城市更新指的是对城市中陈旧、衰退的地区进行改造,以便根本改善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的条件,达到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及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目的,更加强化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组与重构这一过程。其物质环境的更新时机取决于现实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之间的相对变化趋势。

第15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工业化导致人口向城市集聚,不仅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推动了城市工业的大发展,第二产业成为城市化根本动力。

考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城市化进程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达到30%。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长时期就达70%左右。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已转化为城市人口。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产业革命前,城市化发展缓慢,局部城市化;产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急进,城市化普遍发展,原因是生产力的急进。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

第16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建于公元7世纪的隋唐长安,是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的。

考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

制背景;

1.文献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城市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代表封建社会以礼制为主导的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中区域城镇研究的先河。

《管子》:打破《周礼》规划的单一模式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代表了崇尚自然、自然至上的规划理念。

2.规划理念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始终体现了农耕文化时代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并重的整体观念,城市格局体现了农业社会时期以图腾崇拜为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形态,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3.典型城市

(1)唐长安城:中轴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

(2)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

第17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考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987年,布伦特委员会即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源自于因经济的发展而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意到对环境的保护。

2.《21世纪议程》:

关于促进稳定的人类居住区的发展;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住房;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管理,其中尤其强调城市管理;并要求通过各种手段采取有创新的城市规划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

促进可持续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

促进供水、排水和固体废物管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

在人类居住中推广可循环的能源和运输系统;

加强多灾地区的人类居住区规划和管理;

促进可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动的依据;

鼓励开发人力资源和增强人类居住区开发的能力。

第18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国民生产总值,根据《经济学辞典》(辞书出版社)定义为:一个国家所有部门在一定时期(季、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考点: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内涵及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也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所有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19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住宅用地包括宅间小路与宅间绿化在内的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合理间距内的用地。

考点: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用地的构成;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按大、中、小类3级划分。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48中类、73小类。

城市总体规划达到中类为主,小类为辅深度,详细规划应达到小类深度。 10大类用地英文同(近)义词及代号:

居住用地:RESIDENTIAL----R.包括4个中类。

公共设施用地:COMMERCIAL AND PUBLIC FACILITIES----C,包括8个中类。

工业用地:INDUSTRIAL,MANUFACTURING----M,包括3个中类。

仓储用地:WAREHOUSE----W,包括3个中类。

对外交通用地:TRANSPORTATION----T,包括5个中类。

道路广场用地:ROAD,STREET AND SQUARE----S,包括3个中类。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 UTILITIES----V,包括9个中类。

绿地:GREEN SPACE----G,包括2个中类。

特殊用地:SPECIALLY DESIGNATED----D,包括3个中类。

水域或其他用地:WATER AREA AND OTHERS----E,包括8个中类。

第2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一类居住用地最好,四类最差。选项ABCD对应即是居住用地的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四类用地。

考点: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用地的构成;第21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规划的调查应该科学、系统、真实地把握城市发展的状况,探索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

考点: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调查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a.城市化水平: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镇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加量。

b.城镇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镇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利用率。

(2)历史环境调查:

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

(4)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5)经济环境调查:

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

(6)城市土地使用。

2.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

第22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用地的经济性评价包括城市政策中有关经济的部分因素。

考点: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1.用地评定的要求

(1)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为城市总体规划服务的;

(2)用地评定主要以自然条件为内容,同时也考虑一些人为的影响因素;

(3)用地自然环境的评定,不应只是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和,而是要从环境意义上考虑文化相互的作用关系,综合地鉴定其利弊。

(4)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

2.用地评定的内容

以用地为基础,综合与之相关的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来鉴别各种用地是否符合规划与建设的需要。通常按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程度,适应城市设施建设需要分成三类用地。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1.建设现状条件

指城市现存的各项物质内容的构成形态与数量的状况。

(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方面;

(2)城市设施方面;

(3)社会、经济构成方面。

2.工程准备条件

地形改造、防洪、改良土壤、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滑坡等。

3.基础设施条件

即七通一平及经济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等。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1.城市土地的基本特征

承载性、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地租与地价。

级差地租:不同土地或同一土地上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开发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地租。

级差地租又分为级差地租I、级差地租II,两者概念区别判断。

2.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3个层次:

(1)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

(2)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城市规划。

(3)因子层:从更小的侧面反映对土地使用产生的影响。

第23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分区规划内容还包括:确定绿化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考点: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分区规划包括的内容;

分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原则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

2.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

3.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位置和控制范围;

4.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5.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第2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进一步深化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规划意图,为有效地控制用地和实施规划管理而编制的详细规划。尤其当土地进入市场后控制更显得十分必要。

考点: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作用和地位;

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作用和地位:

承上启下的作用;管理的依据,建设的引导;城市政策的载体。

第25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模不大,用地应分至小类,地块划分可按规划和管理需要划分为区、片、块几种,块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单元。

考点: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用地的构成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__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题库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 一、问答题: 1、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作用:1)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2)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3)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任务:是保护和维护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2、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3、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4、城市规划工作有哪些特点? 答:1)综合性2)法制性和政策性3)地方性4)长期性和经常性5)实践性 5、为什么说城市规划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答: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计性。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也变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情况,出现新问题,提出新要求。因此,作为城市建设指导的城市规划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外界因素的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或补充,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使城市规划逐步更趋近于全面、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所以说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动态规划,它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6、为什么说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实践性? 答;首先在于它的基本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划的唯一途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7、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哪几方面?城市规划应具备哪些基础资料? 答: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分析研究三个方面。 城市规划应具备下列基础资料: 1)城市勘察资料2)城市测量资料3)气象资料4)水文资料5)城市历史资料6)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料 7)城市人口资料8)市域自然资源资料9)城市土地利用资料10)工矿企事业单位的现状及规划资料 11)交通运输资料12)各类仓储资料13)城市行政、经济、社会、科技、文教、卫生、商业、金融、涉外等机构以及人民团体的现状和规划资料14)建筑物现状资料15)工程设施资料16)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文物古迹、优秀近代建筑等资料17)城市人防设施及其他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资料18)城市环境资料 8、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主要内容及成果 答: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主要内容:1)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2)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3)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4)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 9、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主要内容和成果 答: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主要内容: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市体系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二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 1、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 A.经济 B.速度 C.规范 D.秩序 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A.1/20000---1/5000 B.1/10000---1/5000 C.1/10000---1/2000 D.1/30000---1/2000 3、()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 B.人车共存 C.人车混行 D.人车部分分行 4、广场四周的建筑高度、体量应与()相协调。 A.广场尺度 B.广场布局 C.广场规模 D.广场功能 5、大连市是一个有名的城市,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便利,并且商贸也十分便利,那么大连市从城市类型来看属于什么城市() A.工业城市 B.商贸城市 C.交通港口城市 D.综合性城市 6、( )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A.城市建设 B.城市发展 C.城市规划 D.城市管理 7、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生态绿化的功能表现在为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创造条件,提供休闲观光场所 B.无锡市的山水城市布局方案使城市结合自然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应 C.莫斯科的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满足居民休息需要,二是为了美化环境(保持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 D.波兰华沙郊区的休息区规划将华沙的休闲活动场所构成从居住到整个城市地域的多级结构 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矿业城市的特点() A.矿区工业生产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形式 B.矿区城市的规划布局要很好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C.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 D.矿藏的分布对矿区城市影响并不重要 9、中国古代从那个朝代开始在都城内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 A.周 B.商 C. 唐 D.宋

城市规划原理40模拟题

[模拟] 城市规划原理40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风景名胜区要处理好()的关系,把()放在首位。 A.保护和利用;保护 B.开发和利用;利用 C.保护和开发;保护 D.保护和发展;发展 参考答案:A 第2题: 城市生态规划即是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城市规划原则,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能动地调控()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A.城市空间 B.城市社区 C.城市居民 D.自然环境 参考答案:C 第3题: 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新兴产业 B.城市文化 C.全球化 D.科学技术 参考答案:D 第4题: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是指()。 A.其他绿地 B.生产绿地 C.附属绿地 D.防护绿地 参考答案:A 第5题: 《镇规划标准》考虑调整因素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每人()平方米。 A.70~100 B.75~120 C.75~140

D.80~160 参考答案:C 第6题: 下列()不属予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 A.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换乘枢纽 B.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城市大型公共设施人流的换乘枢纽 C.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城市对外客运交通的换乘枢纽 D.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转换公共交通的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枢纽 参考答案:B 第7题: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下列()不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 A.建设条件分析 B.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C.确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 D.竖向规划设计 参考答案:C 第8题: 由于具有(),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不仅是专业技术,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A.全局性和单一性 B.全局性和综合性 C.分散性和单一性 D.分散性和综合性 参考答案:B 第9题: 下列制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程序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审批机关批准同意修编,开展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 B.规划草案公告20日以上,组织编制单位采取论证会、听证会 C.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D.在政府审查基础上,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参考答案:B 第10题: C3级民用机场的指标为()。 A.机场长度800~1200m;翼展:24~36m B.机场长度1200~1800m;翼展:24~36m C.机场长度1200~1800m;翼展:15~24m D.机场长度>1800m;翼展:52-65m 参考答案:B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 试卷B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个 分,共 分) 、城市规划——一 、地基承载力—— 、居住用地—— 、环境容量—— 、城市总体布局——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分) 1、城市产生于( )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奴隶向封建过渡时期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下列关于居住用地选择,错误的是 。 .用地数量与形态应考虑其适用性 .注意与工业等就业区的相对关系 .布置在较繁荣的城市中心地段 .尽可能布置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段 、《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规定,盲人学校属于 。 .体育类 .医疗卫生类 .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 .行政办公类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居住建筑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唐长安城较为完整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包换( ) 、中轴线对称 、大套方城、宫城居中 、规整的方格路网 、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采用同一种管渠混合后汇集后,全部送至污水厂处理后再排放的排水系统,指的是( ) 、直泄式合流制 、截流式合流制 、全处理式合流式 、完全分流制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 。 规划文本和附件 图纸和附件 图纸和专题研究报告 文字说明、图纸和专题研究报告 、( )是我国目前道路上所普遍采用的断面形式。 、一块板 、二块板 、三块板 、四块板 、下列关于仓库规划布局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油库应靠近重要的交通枢纽布置 供应仓库可布置在使用仓库的地区内或附近地段

2008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全真模拟试题(5)

2008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全真模拟试题(五) 单项选择题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 A.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B.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提纲,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主线 C.确定区域规划中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 D.论证城市在区域空间发展中的地位 2.下列关于工业革命后的城市问题,提出的有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正确的对应关系是()。①索里亚·玛塔(SofiaYmata);②西谛(CamilloSitte);③戈涅(TonyGarnler);④格迪斯(PattickGeddes);⑤工业城市;⑥城市形态研究;⑦线形城市; ⑧现代城市演进学说。 A.①—⑥;②—⑧;③—⑦;④—⑤ B.①—⑧;②—⑦;③—⑤;④—⑥ C.②—⑥;①—⑧;③—⑤;④—⑦ D.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3.地块控制性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属于指导性指标的为()。 A.人口容量、建筑形式 B.用地面积、性质 C.容积率 D.建筑密度 4.衡量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用地规划结合的程度,很重要的一条标准,是看其是否最大程度()。 A.减少居民出行次数 B.减少货物的周转周期 C.减少交通 D.减少道路长度 5.下列关于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陈述错误的是()。 A.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

D.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包括了田国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C.城市分散发展理论是建立在通过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的 D.城市发展理论认为,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 6.索里亚·码塔的线形城市以()为前提。 A.城市运输 B.城市工作 C.城市居住 D.城市道路 7.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行为的运作是指()。 A.城市运输系统 B.城市道路系统 C.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D.城市对外交通系统 8.我国公路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及其在国家公路网中的位置,可分为()。 A.国道、省道、县道 B.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C.国道、省道、市道、县道 D.国道、省道、市道 9.青岛市的城市职能有:外贸、海港、纺织机械工业、国防、疗养、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可见青岛的城市性质是()城市。 A.港口 B.轻工业 C.疗养 D.海洋科学研究 10.机场的选址应()。 A.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5分*5个= 25)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3.城市职能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5..户室比 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二、单项选择题(4*8=32) 1.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3.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指( b )。 A.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B.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c.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D.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4.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推荐)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套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套 1、下列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叙述,( )不正确。 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B、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 C、工厂在布置上应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 D、工厂出入口避免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 2、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内容是( )。 A、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B、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 C、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D、城市固定资金的筹资 3、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 )等组成。 A、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B、取水工程、排放工程 C、取水工程、污水处理、净水工程 D、取水工程、污水处理、排放工程 4、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各项用地和布置各项工程建设,可以( ),便于城市管理。 A、节约土地,节约水源 B、节约土地,减少土石方工程 C、节约水源,减少土石方工程 D、充分改善城市的环境 5、城市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300m为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 )。 A、90% B、80% C、60% D、50% 6、2000年全世界人口中已有( )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 A、60% B、50% C、45% D、55% 7、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 )两种。 A、集中式和放射式 B、集中式和分散式 C、环式和带式 D、星座式和分散式 8、城市用地的属性包括以下( )的特性。 A、自然属性 B、政治属性 C、社会属性 D、环境属性 E、经济属性 9、城市送电网中一次送电网一般以( )方式结送为宜。 A、放射式 B、环式 C、联络线 D、多回线式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 答案)

2017年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得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城市形成得表述,正确得就是() A.城市最早就是军事防御与宗教活动得产物 B.城市就是由社会剩余物资得交换与争夺而产生得,也就是社会分工与产业分工得产物 C.城市就是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得产物 D.“城市”就是在“城”与“市”功能叠加得基础上,以贸易活动为基础职能形成复杂 化、多样化得客观实体 2.下列关于全球城市区域得表述,准确得就是() A.全球城市区域由全球城市与具有密切经济联系得二级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 B.全球城市区域就是多核心得城市区域 C.全球城市区域内部城市之间相互合作,与外部城市相互竞争 D.全球城市区域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尚未出现 3.下列关于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A.1949-1957年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启动阶段 B.1958-1965年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倒退阶段 C.1966-1978年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停滞阶段 D.1979年以来就是我国城镇化得快速发展阶段 4.下列关于古罗马时期城市状况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A.古罗马城市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B.古罗马城市以广场、凯旋门与纪功柱等作为城市空间得核心与焦点 C.古罗马城市中散布着大量得公共浴池与斗兽场 D.罗马帝国时建设得营寨城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中间为十字形街道 5.下列关于“有机疏散”理论得表述,正确得就是() A.在中心城市外围建设一系列得小镇,将中心城市得人口疏解到这些小镇中 B.中心城市进行结构性得重组,形成若干个小镇,彼此间以绿地进行隔离 C.中心城市之外得小镇应当强化与中心城市得有机联系,并承担中心城市得某方面功能 D.整个城市地区应当保持低密度,城市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应当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6.下列关于柯布西埃现代城市设想得表述,错误得就是() A.现代城市规划应当提供充足得绿地、空间与阳光,建设“垂直得花园城市” B.城市得平面应该就是严格得几何形构图,矩形与对角线得道路交织在一起 C.高密度得城市才就是有活力得,大多数居民应当居住在高层住宅内 D.中心区应当至少由三层交通干道组成:地下走重型车,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 于快速交通 7.下列关于城市发展得表述,不准确得就是() A.农业劳动生产率得提高有助于推动城市化得发展 B.城市中心作用强大,有助于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得均衡发展 C.交通通讯技术得发展有助于城市中心效应得发挥 D.城市群内各城市间得互相合作,有助于提高城市群得竞争能力 8.下列关于城市空间布局得表述,正确得就是() A.城市轨道交通线、地面公交干线应当与城市主干路组合,形成城市交通走廊 B.城市街区内应当有多种不同功能,保证居民能够就近就业 C.城市居住地得布局应充分考虑小学得服务范围,避免学生穿越城市主干路 D.城市中心区土地价格昂贵,应该鼓励各地块进行高强度开发

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模拟试题

1 在下列城市中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是(C) A 南京B苏州C 常熟D 扬州 2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B) A 经济 B 速度C规范D秩序 3历史地段土地使用调整的途径:(A) ①保持原用途②恢复原用途③纳入部分其他用途④改为新的用途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以下什么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和保障(A) A.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 B.城市规划 C.历史沿革 D.城市居民的认知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C)大类 A.46 B.68 C.10 D.73 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C) A、1/20000---1/5000 B、1/10000---1/5000 C、1/10000---1/2000 D、1/30000---1/2000 7某消防站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有车五辆,则该消防站为(B) A、一级消防站 B、二级消防站 C、三级消防站 D、四级消防站 8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专家的经验认为(C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A 4 B 5 C 6 D 7 9下面哪个类型是内廊式住宅和外廊式住宅的变形式,一般用于高层住宅。(C) A 并联式 B 梯间式 C 跃廊式 D 内天井式

10(C)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 B.人车共存 C.人车混行 D.人车部分分行 11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以下属于它的有(C) A 商业服务内部的 B 对外交通设施内部的 C 包装加工车间的 D 工业企业内部的 12郊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 A疏散一些不适宜在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 B.大城市建成区的蔓延 C城郊防护林待遭到破坏 D农田蔬菜地遭受蚕食 13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明确指出:“城市规划的总体期限一般为(B)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A.10 B。20 C。30 D。50 14广场四周的建筑高度、体量应与(A)相协调。 A 广场尺度 B 广场布局 C 广场规模 D 广场功能 15居住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A) A 800~1000m B400~500m C 150~200m D50~100m 16混合通道时,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约为(C) A.300辆/时 B.350辆/时 C.400辆/时 D.450辆/时 17在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中,(B)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恩温(R. Unwin) 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居住区里的“组成细胞”,它是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来作为规模控制的居住生活基本规划单元,配备有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并将这些设施安排在步行范围以内,不受外来交通的干扰,使居民有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3、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城市化与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二、简答(共20分,每题5分) 1、城市规划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举例说明。 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三个基本方面。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以英国为例,主干法:《城乡规划法》(1990年);从属法规:《城乡规划(用途类别)条例》(1987年),《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1988年),《城乡规划(发展规划)条例》(1991年)等。 专项法:如英国《规划(历史保护建筑和地区)法》(1990年)。 相关法:《环境法》(1995年)、《保护(自然栖息地)条例》(1994年)等。 2、城市规划编制分几个阶段,包括哪些内容? 分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大城市可有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规划中城市红线、城市黄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的含义? 城市红线: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

土木工程类城市规划原理模拟13模拟试题与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模拟13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 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 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 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 答案:B 2. 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 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答案:C 3. 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 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 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 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 答案:D 4.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采掘业 B.物流仓储业 — 1/26 — — 1/26 —

C.建筑业 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 答案:B 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A.城市性质与规模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 答案:A 6. 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A.建筑布置规模 B.以宫殿为核心 C.以广场为核心 D.以神庙为核心 答案:D 7. 《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答案:B 8. 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 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 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 答案:D 9.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 — 2/26 —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2、中央商务区:简称CBD,具有如下特征:(1)CBD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具有最高水准;(2)CBD是城市地区中人口最多的区域,24小时人口的变化值也最高;(3)CBD具有城市地区最发达的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联系;(4)CBD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能提供包括经济、管理、娱乐、文化乃至行政等多方面的服务,具有城市地区最集中、档次最高的零售业;(5)CBD具有城市中最高的土地价格和租金。 3、城市人口结构: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 4、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5、工业用地: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 ??? 6、城市对外交通:城市与城市范围以外地区之间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活动。?? ? 7、城市道路网密度:P287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一定比例,通常用于干道网密度来衡量,单位以公里/平方公里(km/km2)表示,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 9、卫星城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1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11、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的城镇群体组织。 12、城市性质:P173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于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基础。 14、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二、简答题 1、简述《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 (1)1933年,在雅典召开建筑师大会,商讨城市规划问题,会议主要内容形成《雅典宪章》;(2)宪章中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3)提出城市规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4)提出城市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5)提出城市规划应以区域规划为基础。 2、简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的内容。 (1)以保护城市珍贵的文物古迹、纪念建筑物、历史地段、风景名胜,及 其环境为重点,达到保持古城的格局和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docx

1防护绿地:城市屮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 2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圉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3服务半径: 4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5道路宽度:在城市规划中是指: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只沿街的城市绿化 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 6日照间距: 7居住绿地8 CBD:屮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9城市流动人口 10路幅宽度:在建筑设计及其城市规划中是指:路幅宽度是指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 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1简述下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2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道路可分几级?其道路的宽度分别为多少 米? 3旧居住区道路沿线改建要考虑哪些方面? 4据设计对象的用地范围和功能特征,城市设计可分为几类? 据设计对象的用地范闱和功能特征,城市设计可以分为下列类型: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开发区设计;城市中心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设计;城市居住区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旧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大学校园及科技研究园设计;博览中心设计;建设项目的细部空间设计。 5从工程建设方面着手,改善旧城道路系统可采取哪些措施? 6简述下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 7从城市用地布局考虑,改善旧城道路系统可采取哪些措施? 8简述城市用地选择的原则?

1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相关法律中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 2新城选址或各种开发区选址既要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要,同时要为将来进一步%考试大%发展预留余地与方向;旧城扩建用地选择,要结合旧区的布局结构考虑城市扩展重构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旧城的设施基础,节省建设投资。 3用地选择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科学的评估,要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坏境质量要求,尽可能减少用地的工程准备费用。同时做到地尽其利,地尽其利,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4注意保护环境的生态结构,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水系脉络。要注意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 9简述矿山城市的规划布局的基本特点? (1)矿山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生产,矿区资源条件是矿区工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2)矿区生产需有频繁的交通运输、大量的动力用电和生产用水; (3)矿区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的形式; (4)由于矿区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和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地方,因此矿区的规划布局要很好的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5)由于矿区与农村的联系较为密切,在进行矿区总体布局的同时,应尽可能结合考虑矿区所在地区的工农业基本建设,把矿区的开发与农田基本建设、大工业与乡镇企业、矿区公路与农村规划道路、矿区供电和农村用电统一考虑; (6)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 10简述确定公共设施指标的影响因素及方法? 11阐述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并结合中区新公寓的道路规划现状说明其优缺 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2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住宅群体平面组合中行列布置形式及其优缺点,并请用简图说明住 宅群体平面组合中行列布置形式的几种布置手法? 13居住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哪几方面要求?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