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习题(AB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习题(AB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习题(AB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习题(AB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17 端午的鸭蛋

01 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

A.粽.子(zòng)门槛.(kǎn)囊.萤映雪(náng)

B.门楣.(méi) 腌.蛋(yān) 肃.然起敬(sù)

C.硝.药(xiāo) 沧.海(cāng) 莫名.其妙(mínɡ)

D.苋.菜(hàn) 络.子(lào) 惊奇不已.(yǐ)

(解析:D.“苋.”应读作“xiàn”。)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D)

A.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映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B.红纸剪成五毒,在门槛上。帖子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C.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

D.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解析:A.“映”应写为“印”;B.“帖”应写为“贴”;C.“辟”应写为“避”。)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D)

A.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这些英雄的事迹让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

B.平常成绩很差的小环,这次竟考了满分,使我惊奇不已

....。

C.曾经沧海难为水

.......,去过黄山,其他的山都看不上了。

D.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从未拿过第一的他莫名其妙

....地拿了第一。

(解析:D.“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但这里他拿第一是努力的结果,是有因可循的。)

4.(襄阳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中国制造要与世界接轨,离不开大师级工匠高超技艺的支撑。

C.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D.汉十高铁全线贯通后,武汉至襄阳的运营时间大概差不多要缩短1个小时。

(解析:A.主谓搭配不当,“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应改为“晚年的作家杨绛先生”;

C.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

D.成分赘余,“大概”和“差不多”重复,应删去一个。)

02 课内精读

阅读“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完成下面的题目。

5.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名声大,然后写了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

6.仔细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吱”字形象地描摹出筷子扎进咸鸭蛋时红油从中冒出来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7.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什么感情?请结合文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

赞美、自豪。示例:“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

8.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下面三语段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特色?请任选一处并简要赏析。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

②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③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示例:我选第①处,此处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平淡而有味。

03 拓展阅读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的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作“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持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

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作“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有一年,我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9.请简要概括本文围绕炒米写了哪些内容。

①吃炒米的风俗;②炒米的做法;③装炒米的用具;④炒米的吃法;⑤炒米的用途。

10.作者用郑板桥里的故事开头,有什么好处?

引出话题炒米,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丰富文章的内容。

11.第④段写父亲的怪友这部分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段故事的目,是为了说明炒米家家都有,删去这一段,这层意思就没有了。

12.本文作者写炒米,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作者通过回忆家乡的炒米,抒发了浓浓的乡情。

13.作者最后说“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怎样理解这句话?

①表现作者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②这个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作者不写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体现了作者幽默的笔触;③作者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回顾这段经历,表现了他的达观与超脱。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把握好文章内容,是读懂文章的关键。命题者在为文章命题时,也必定会以此为出发点,设置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的题目。

【典型例题】请概括《端午的鸭蛋》第4-6段(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大概是不行的)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技法点睛】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筛选信息:何人?何时?何地?做了何事?结果如何?

(2)语言表述:按照“何人十何时十何地十做了何事十结果如何”的顺序进行表述。有字数限制时,次要成分可以省略,但一般要保留“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三个要素。

2.考查形式:(1)典式: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变式:①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②根据文意,把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③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哪些事;④本文以________为线索,叙述了________。

【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5。

01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阴阴”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又”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02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千金买马首

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君人,国君。②涓人,近臣。

【参考译文】:

有一个国君愿意出一千两黄金来购买一匹千里马,可三年过去了,千里马仍没买到。这时,有个侍臣对国君说:“(他)请求出去寻求千里马。”(于是)国君派他去了,侍臣找了三个月,终于找到了线索,可到地方一看,马已经死了,侍臣拿出了五百两黄金买回了那匹千里马的头骨,返回交给了国君。国君非常生气说:“我所要的是活马,要死马做什么,还花费五百两黄金?”侍臣回答说:“(您)连死马都要花五百两黄金买下来,何况是活马呢?消息传出去,很快就有人把千里马给你牵来。”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好几匹千里马送到了国君手中。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请.求之(请允许我)

B.反.以报君(通“返”,返回)

C.死马且买之.五百金(结构助词,的)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

(解析:C.“之”的意思是“代词,代千里马”。)

4.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我所要的是活马,要死马做什么,还花费五百两黄金?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于是,不到一年时间,就有好几匹千里马送到了国君手中。

5.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示例一:要招聘人才,不仅仅要放下架子,更要有诚心,要拿出实际行动。示例二:做事不要只看到眼前利益,要将眼光放长远。示例三:办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策略。

03 名著阅读

6.阅读下面语段,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

“怎么啦,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迎面对我说:“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

你吧!”

“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

“那你就养好了!”外祖父大叫一声,但是马上又安静下来,对我解释道:“我和她完全各过各的了,如今我们样样都是分开的……”

(1)文中的“我”是谁?“我”为什么“又搬到外祖父那里”了?

阿廖沙;因为父亲病死。

(2)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暴躁、乖戾、贪婪而且自私的人。

04 语言运用

7.综合性学习。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班级组织了一场“走近民俗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民俗节日】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民俗节日民俗活动饮食文化

春节赏月吃团圆饭

清明赛龙舟吃润饼

端午踏青吃粽子

中秋舞狮尝月饼

春节—舞狮—吃团圆饭清明—踏青—吃润饼端午—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月—尝月饼

(2)【图说节日】下图为“端午节”的宣传图标,请认真观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画面的主要内容。

这幅宣传图的主体部分,是由粽子和龙舟的造型组成,其中粽子的外形像山峦,与龙舟的龙头相互映衬,令人想象到青山绿水,龙舟竞发的场景。而“端午”两字突出了它的宣传主题:这就是我们的端午节。(意近即可)

(3)【口语交际】春节来临,如果你去给邻居王奶奶和她正在读高三的孙女拜年,你会怎样向她们表达节日的祝福?

示例:奶奶新年好!祝您新年快乐,健康长寿!姐姐新年好!祝姐姐新年好运,心想事成,考上理想的大学!

【精选】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word教案-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3.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中国石拱桥》教案 (4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中国石拱桥》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把握说明顺序,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预习,划分段落层次,学习用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书课题)。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检查预习 惟妙惟肖:这里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3. 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这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 --"石"材(的) --"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 "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3)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4)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3、常用的说明顺序:A 、空间顺序外—内上—下前—后总体—部分(一般用于说明相 对静止的事物) B 、时间顺序:以时 间先后作为说明的 顺序,用于说明事 物的发展变化。C 、逻辑顺序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整体——部分原因—结果特点—用途主要—次要概括—具体现象—本质 4、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 性的异同,把事物分 成若干类,然后依照 类别,逐一说明。分 类 别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一个说法,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下 定 义 作用 定义说明 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2

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2、诵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导入——阅读——拓展,谈话激趣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法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文 师语导入: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三大传统佳节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是合家团圆,普天同庆;中秋是吃饼赏月,千里婵娟;那端午节呢?什么时候是端午节?(五月初五)我们这里也有过端午节的习惯,各处乡村的风俗习惯都不同,你家里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出示图片:粽子、香烛、划龙舟比赛。学生或谈风俗或说感受) (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速读文章,清除字词障碍,整体感受文本。 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讨论、查资料解决并完成练习。 2、细读课文,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三、精读文章,深入理解 1、板书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找一找高邮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讨论) 2、你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这些习俗的缘由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 汪曾祺离家42年,如此浓郁的乡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传达出来的?总结语言特点(讨论)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讨论明确: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二、中国传统节日里,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写一写,与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古诗三首》教案

17古诗三首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这些古诗都描绘了祖国河山的美好,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波澜壮阔的情景、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川的赞美之情和乐观豪迈的情感。诗人充分展示了其丰富的想象力,用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诗中用词精准,用“开”“回”“出”“来”四个动词描绘了四幅壮丽的画面。首句借山势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开”字仿佛让人看到了滔滔江水呼啸而来,听到了江水拍击山石的怒吼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大意是:高高的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次句写水波回旋,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大意是: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在这雄奇的山水中穿过,更给人开阔壮美之感,大意是: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通过描写西湖的水光山色和晴姿雨态,赞美了西湖美景。诗歌前两句写景,写了不同天气下西湖的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后两句与前两句照应,用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以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写出了湖山的神韵,既赋予西湖的美以生命,又隽永别致。作者认为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不管是晴是雨,都独具神韵。 《望洞庭》是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郎州司马后,赴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所作。通过描写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教学素材新人教版

《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端午的鸭蛋》,作者是—— 生:汪曾祺。 师:你了解汪曾祺吗? 师:请看大屏幕 【学生朗读汪曾祺的有关资料。】 师:关于汪曾祺与高邮之间,有一段有趣的逸事。有一位文学青年对汪老先生说:“高邮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老先生当时在餐桌上,微笑着听了之后,便抿了一口酒,慢慢悠悠的说:“不是的。高邮鸭蛋第二,我是第三。”汪老先生当然是在调侃自己不如高邮鸭蛋有名,但是可以看出高邮鸭蛋在汪老心目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高邮,看看汪老先生笔下的那枚家乡端午节的鸭蛋里究竟装着什么特别的东西,让汪老先生念念不忘? 一、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出示课件:伴君初读梳理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生:端午节的风俗 生:家乡的鸭蛋 生:端午节的鸭蛋 二、细品鸭蛋 师:课文的思路就是如此简单,那么课文中哪两个段落详细地介绍了家乡的鸭蛋? 家乡的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呢? 师:请欣赏视频课文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师:请两人以小组合作 【出示课件:以“这是_____________的鸭蛋,因为__________(找出课文相关联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例如:这是“名声远扬”的鸭蛋,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其中的“肃然起敬”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 生甲:与众不同的……应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但是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 生乙: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袁枚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面提到“高邮腌蛋”。此次记录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是“老字号”、“老品牌”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17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红军长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因此,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所留下的长征精神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说学情 长征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了《金色的鱼钩》、《草地的晚餐》等作品。而且经过初中一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能复述教科书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能简要回答比较浅显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引导他们对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作一个完整的学习。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优越,娇生惯养,红军长征的苦难能给他们以震撼的感觉,相信也能同时帮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 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原因、经过、意义等知识点的演示,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红军意志力的卓越、志向的远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达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2.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说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展示。2.搜集材料和展讲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文主要是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歌颂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本文的特点是:说明内容典型突出,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语言准确简朴,如“大约”、“可能”、“两肩”等词;说明顺序巧妙有序,采用先总述后分说在总括的顺序;说明情感质朴,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说明方法多样,采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引用等多种方法。 【教学目标】 1.积累“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4.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预习提示】 1.搜集桥的图片,总结各种桥的共同特点。 2.在文中标注生字词。 【教学过程】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课下已经搜集了许多有关桥的图片和知识,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图片或者你总结的桥的特点? 2-3位同学回答。 同学们预习很充分,都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桥梁的世界,体会中国桥梁之美。 板书——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一)初读: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且在文中标注出生字词。 明确:雄跨记载桥墩推崇序幕巧妙绝伦交头接耳惟妙惟肖独一无二 找同学读生字词,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全班同学齐读生字词。 (二)再读:默读文章,在课本中勾画出包含以上生字词的语句。 教师以填空的形式在PPT中出示,请同学来读句子,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与理解。 明确: 1.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2.每两个石拱之间有两个桥墩 3.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4.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 5.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精读课文,提取信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时训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时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B.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C.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以上。 2 .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词“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中的两个“梦”词性相同。 B.“思想”、“榜样”、“精神”、“兴趣”都是名词。 C.《藤野先生》中“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标致”一词属于褒义贬用。 D.短语“创建文明城市”和“打造文化高地”的结构相同。 3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沉淀diàn百花绽放dìng挑衅tiāo挑拨离间tiǎo B.舔食tiǎn舐犊情深tiǎn鞭炮pào如法炮制páo C.痴心chī吹毛求疵cī星宿sù住了一宿xiǔ D.骸骨hái骇人听闻hài新鲜xiān鲜为人知xiǎn 4 .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澎湃沥尽心血深误痛绝浩浩荡荡 B.榜样大庭广众颠沛流离悔人不倦

C.祈祷以身作则悲天悯人忍俊不禁 D.烦躁精疲力揭语无轮次小心翼翼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通天河岩画 岩画,是指人类在历史时期凿刻、磨制或描绘在露天岩石、石壁、洞壁上的各种图形。中国乃是世界上几个岩画资源大国之一,《水经注》等古文献中便有对岩画的记载。2015-2019年,在青海玉树境内又先后发现了大量岩画,有近30个岩画群,500多组岩画,约2500个单体图像,并仍在不断的发现中。其发现量之大,内容之精彩,被誉为近几十年来中国最重大的岩画发现之一。学者们赞评:“玉树岩画的发现弥补了青藏高原岩画的重要缺环”。 这个绵延了数百公里的岩画基本沿着通天河及其支流分布,故也被称作“通天河岩画”。通天河岩画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且恰好沿着通天河的上、中、下游分布。描述了狩猎、畜牧、战争、农耕、信仰等,内容十分丰富。 如果把一幅幅岩画看作一枚枚古老的“书简”,河流就像是穿简的绳子。沿着通天河分布的庞大岩画群,恰如一部巨著的“上、中、下”三卷。根据断代分析,时间跨度为距今约3500年到2000年之间。这部长卷,足足写了一两千年的时间! 上游即通天河早期岩画,多在曲麻莱境内,地貌多草甸缓坡。多使用拙朴的通体敲凿法,即用尖状工具在岩石上垂直击打,密密麻麻无数凹点连成片,构成如同剪影般的图像,约有1000个单体图像,距今3500-3000年。 到了中游,从德曲汇入通天河开始,逐渐过渡到山石峡谷地带,从这里开始,线刻手法的使用越来越多。这个时期,岩画开始出现明显的装饰性和华丽的涡纹,尤其牛和鹿的造型非常优美。距今约3000-2500年。 下游即晚期岩画,距今2500-2000年。地貌以险峻的高山峡谷为主,装饰性强的雕凿手法渐渐淡化,转化为朴素写实的线刻法。这个地带较长,单体数量超过1000个,除了常见的动物、人物形象外,还出现了一些塔、六芒星、万字符等符号。 岩画的风格、手法为何会变迁?是否暗示了高原先民时代和命运的流变?变化是出于外来冲击,还是内部思维意识的不断迭代?这些疑问很难得到确凿的回答。但基本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岩画描绘了数千年前通天河畔的先民生活。 通天河岩画的大发现,除了讲述玉树高原的故事,还有另一重要意义。 青藏高原是岩画的聚宝盆。在此之前,西藏阿里、藏南定日、藏北文部及藏东南八宿、青海柴达木及青海湖都

第17课《端午的鸭蛋》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17课《端午的鸭蛋》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 下)doc初中语文 【课型】自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4、朗读课文杰出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体悟小品文中的经典。过程与方法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适应,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乐趣,发觉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爱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专门的乐趣。 【教学难点】1.解读文本,品味经典。2、观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教学方法】赏析品读法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指导思想】讲风俗——读文本——谈鸭蛋——品乡情——论作家——评经典——写真心【教学设想】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宽。语文教学应当表达实践性这一学科特点。同时语文学习又是个性化的体验过程。教师要鼓舞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和学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专门要专门好地表达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善于激发爱好,调动学习热情;要巧于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要客观正确地对学生做出评判,要让学生长有所进,短有所补。 初二的学生差不多具备了一定的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关于作者汪曾祺,也许明白他,但对他的语言特点不是专门了解;关于传统的民俗明白得不多,即使有,也不够透彻深入,;关于自己的家乡,甚至自己的民族,表现出一种漠然;关于自己的生活总是觉得寡然无味……总之,当代的中学生十分有必要进行民俗教育。 另一方面,初二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不明白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能够明白得和观赏一样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存。同时,对了解到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因此,只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教育情境,是能够引导、关心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课前预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3. 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有关作者汪曾祺的资料,最好能阅读几篇他的作品,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乡,包括特产、地理风貌等;了解端午节。自主合作小组: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最好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各有所长,比如,谁打字速度快,谁查找资料快,谁的脑筋灵活,谁参与意识强等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准备】 课件;课外积累的诗歌。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精选版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端午的鸭蛋 【学习导言】 端午风俗,乐趣无穷。单是那一个小小的鸡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让我们品读汪曾祺的散文,了解作者家乡的特别之处,在闲适自然的语言中品作者的故乡情节和超然之心。 课前尝试:试读课文、积累词语、资料助读、了解课文、评改订正 【试读课文】 读通课文,课文共有()节。 【积累词语】 1.读一读,查一查,写一写(每词写二遍),并给加点字注音。 汪曾祺.()咂摸.()城隍.()门楣.()用酒和.()苋.菜()籍.贯()腌.腊()络.子()车胤.()肃然起敬囊萤映雪 2.解释下列词语。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助读】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了解课文】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别之处? 【评改订正】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测试C卷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测试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14题;共74分) 1. (9分)读拼音写汉字 qīng fēng jìng ________山________树石________ ________澈________景________争 ________声________狂________然 2. (1分)填写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 3. (5分)翻译句子 京口瓜洲一水间 4. (4分)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5分)用自己的话写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思。 6. (2分)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 7. (5分)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②晴天,西湖水波荡漾,波光艳丽,美极了。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显得非常奇妙。 ③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没有风,好像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8. (4分)默写古诗望洞庭。 望洞庭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9.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湖光 ②遥望 10. (5分)《望洞庭》一诗中,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11. (5分)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2. (4分)写出近义词 孤—________ 欲—________ 碧水—________ 相宜—________ 13. (15分)理解诗词,填空。 (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诗中“两”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诗句中,能表现出“孤独”的词有________等。 (2)《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

17端午的鸭蛋练习及答案

17 端午的鸭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城huánɡ( )庙门méi( ) 苋.菜( ) 鸭蛋络.子( ) 答案:隍楣xiàn lào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 ....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 (2)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3)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4)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 ...也可以。 答案:(1)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形容产生了恭敬钦佩的感情。 (3)比喻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文中指吃过家乡的鸭蛋,再也看不上其他地方的鸭蛋。 (4)方言,指不搭配其他东西吃。 3.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 B.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C.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D.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解析:B项是引用,A、C、D三项都表示特定称谓。 答案:B 4.阅读下面文字,请为高邮鸭蛋写一则广告词。 高邮鸭蛋为食用之精品,口感极佳,其质地具有鲜、细、红、油、嫩的特点,蛋白凝脂如玉,蛋黄红如朱砂,且含有丰富的锌、锗、硒、钙等微量元素。高邮鸭蛋个头大,每只75克以上。高邮双黄鸭蛋久负盛名,深得消费者的青睐。 解析:广告词要能概括出高邮鸭蛋与众不同的特点,语言精练准确。 参考答案:高邮鸭蛋,不一样的鸭蛋!高邮鸭蛋,营养丰富,口感极佳。 5.《端午的鸭蛋》作者是,本文体裁是。文中成语“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诗,诗的下句是。“囊萤映雪”分别指晋朝的和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答案:汪曾祺散文《离思》除却巫山不是云车胤孙康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9题。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 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 ..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练习(含答案解析)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棱.角( ) 虔. 诚( ) 恭.顺( ) 蠕. 动( ) 懈怠.( ) 敦. 实( ) 吁????? (气喘吁吁) (吁求) 煞? ???? (煞风景) (煞费苦心)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ò( )然 蜿yán( ) qu án( )卧 端xiánɡ( ) ?????帐pen ɡ( )pénɡ( )勃 ? ????瓦lì( )闪shuò( ) 3.【识记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安营扎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云变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踵而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形容景象或事物的面貌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 (5)________: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6)马路上,________的车辆像一条长龙。 (7)庙门外都是从洛阳城附近来的百姓,熙熙攘攘,________。,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是一篇游记散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 B .本文以作者的所见所感为线索,表达细腻,情感丰富,极富感染力。 C .本文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D .本文语言诙谐,具有讽刺性。 5.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我”的身体状况? 6.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 7.“我”在整个行程中都遭遇了哪些困难?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①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部编版) 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基础再现 1. 看拼音,写词语。chǔ jiāng gū fān jìng zi duàn kāi yín pán 2. 查字典填空。“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欲”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1欲望;○2想要,希望;○3副词,将要。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1)山雨欲来风满楼。()(2)欲把西湖比西子。()(3)小红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3.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1诗句“中断”的意思是,突出长江水的;“回”的意思是,突出表现了山势的。○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句的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被长江册拦腰劈开的,碧水向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B. 诗中“断”“开”“流”“回”以及后两句的“出” “来”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C. 这两句诗只赞美了长江水 的巨大生命力(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1有些词语可以想象出优美的画面,看到“潋滟”能想到(),看到“空蒙”能想到(),通过这两个词语可以欣赏到西湖的美。○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这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B.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4. 活学活用(1)在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习作中,文文想引用一首古诗,下面最合适的是()。 A.《望天门山》 B.《饮湖上初晴后雨》 C.《夜书所见》 D.《望洞庭》(2)我们一家去游览西湖,妈妈告诉我西湖又叫“西子湖”。西子是古代的大美女,不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蛾眉,都是那么美,就像这时晴时雨的西湖一样。知道了这些,我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代诗人的古诗:,。,。 阅读提高 5.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我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2)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通过写湖光和月光互相映衬,突出了洞庭湖的宁静、柔和之美 B.诗的后两句运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知识点

部编历史八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点 孙树君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 o背景: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没有能突围,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o第五次饭“围剿”失败原因: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 的错误。 o长征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o长征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o中央红军长征路线: 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西出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攻克重镇遵义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打乱追剿计划 渡过金沙江 跳出了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突破天险腊子口 进入甘肃 到达吴起镇 与陕北红军会师 o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o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 o时间:1935年1月。 o主要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o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1页/共1页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 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过程的了解;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 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史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 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长征的意义和长征精神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是坐落在甘肃会宁的长征纪念雕塑,雕塑的名称是《地球上的红飘带》。在红军长征的漫漫征途中,矗立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纪念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瞻仰革命的丰碑,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教师讲解: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歌曲——《突破封锁线》 3.教师讲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

红军拼死冲杀,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8万多人只剩下3万多人。 4.出示材料: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了几个胜仗,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他的主张得到大部分同志的赞同,于是,部队在十二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刘伯承 5.教师讲述:面临危急局面,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有必要纠正之前的错误的军事指挥和决策。因此。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谈一谈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提示: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7.教师强调: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目标导学二:过雪山草地 1.图片展示:出示红军长征途中的图片 2.学生自主学习: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提示: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缺衣少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红军长征(片段) 4.教师讲解:遵义会议后,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破敌人的包围,进入甘肃。 目标导学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教师引导:阅读教材,说一说长征过程中有几次会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提示:两次。第一次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的会师;第二次是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2.阅读图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3.教师讲述: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红军的长征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12个省,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