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实施办法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实施办法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实施办法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管理、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专业教学实际,对统一制定和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需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注重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增加实训I、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5.贯彻产教融合思想

产教融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创造条件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6.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双证”制,努力办出特职特色,同一专业,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在执行同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及时间安排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应当包括

1.专业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要明确提出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结构要求:知识包括公共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普通话水平、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应有明确的要求;

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3.要明确表述本专业毕业后可从事的职业范围

4.修业年限

5.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1)通识教育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拓展课的课程名称、课时安排;

(2)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6.考核方式

7.主要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

(1)教学时间分配表(周数分配表)

(2)实践课程学时分配表

8.教学进程安排

(1)教学进程表

(2)实践教学进程表

9.必要的说明

(二)具体要求

1.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程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2.公共课包括:德育、文化基础课、历史、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等。

3.根据专业设置情况,专业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五年(3+2中高职衔接)。

4.三年制专业课内总学时一般为2800学时;五年年制专业课内总学时一般为4400学时。

5.各类课程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控制数一般为:公共基础课占30%左右,专业课占65%左右。计划选修课占课内总学时5%左右。

6.实践教学环节,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

7.校内教学与专业生产实习时间安排:三年制专业为2.5:0.5;五年制专业为4:I o

8.各学期教学周数:第一学期为16周,其余为18周。

9.周学时数一般在22〜28学时之间。

10.每个学期考查课程原则上不超过3门。

I1.“两课”和体育课安排:三年制专业安排3个学期,五年制专业安排4个学期。

12.职业拓展课程一般安排3〜6门。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工作的组织程序与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组织程序

1.学习理解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

2.广泛开展对毕业生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的调研。

3.组织校内和社会用人单位专家论证培养目标,基本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4.教务处提出制定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和要求。

5.由学部主持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6.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校长审核签字后下发执行。

(二)几点要求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符合残疾人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格,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至少执行一届学生,不得在执行过程中修改与变更。若需要随培养目标的要求而修改与变更的,应严格按照由学部提出修改变更方案,报教务处审核,由分管校长审批的程序执行。

3.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调查,作出清楚、准确的定位。

4.在制定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还要随时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也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

5.课程设置必须避免“因人设课”和“因无人不设课”的情况,课程教学内容要避免重复;课程开设顺序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

教务处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实施方案

教务处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素质,教务处决定对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修订工作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确定修订的目标 1.针对当前社会和行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强化专业特色与学科交叉,培养具备多元综合能力的人才。 二、成立修订工作组 1.由教务处组织成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负责修订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进度监控。 2.修订工作组由教务处主任担任组长,各学院教务主任或教学副院长担任成员,确保修订工作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三、调研与分析 1.修订工作组成员对国内外相关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和比较研究,获取国内外人才培养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理念。 2.通过对当前就业市场需求的分析,了解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关注点,以便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方向。 四、制定修订方案

1.在了解调研结果的基础上,修订工作组制定具体的修订方案,明确 修订内容、目标和时间节点。 3.在保证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程,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发 展方向,增加个性化课程设置。 五、广泛征求意见 1.发布修订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学院、教师和学生对修订方案提出意 见和建议。 2.召开各学院、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对修订方 案进行适当调整。 3.教务处按照修订方案的原则,综合吸纳各方意见,最终确定修订方案。 六、修订方案的实施和推广 1.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经校教务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及时向全 校师生发布,确保大家了解修订内容和方向。 2.各学院根据修订方案,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和考核 方式,确保修订方案的实施。 3.教务处建立跟踪评估机制,对修订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修订方案。 七、修订方案的宣传和培训 1.通过教学大会、学术交流等形式,宣传修订方案的背景、目标和主 要内容。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方案 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的需要,我校制定并实施了一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然而,时代在不断推进,社会的变革和创新要求我们对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更新。因此,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方案是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目标 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对我校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审视和修订,更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职业要求。 三、工作步骤 1.确定修订的范围和要求: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梳理和审视,明确修订的范围和要求,确定修订的目标和重点。 2.调研和分析:通过调研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职业要求和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与相关行业企业、专家教授、校友等进行沟通和交流,收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新趋势和动态,为修订提供参考和依据。 3.制定修订方案: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制定修订方案,明确修订内容、方法和周期。修订方案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状况,确保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开展修订工作:成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负责具体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方案,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实习实训、

毕业要求等进行全面调整和更新。在修订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确保修订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5.内部审核和公开征求意见:修订完成后,对新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内部审核,确保修订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同时,对全校师生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提供修订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方案内容。 6.学术评估和审批:组织专家进行学术评估,对修订的方案进行审查和评价,确保修订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通过学校相关程序,获得最终的审批和认可。 7.实施和评估:修订通过后,正式实施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不断优化和改进培养方案,以确保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工作要求 1.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确保修订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2.结合实际情况和资源状况,制定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修订方案。 3.加强与学科专家、行业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充分了解最新的人才培养趋势和动态。 4.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内部审核和公开征求意见,确保修订方案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5.组织学术评估,确保修订方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6.建立评估机制,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评估和改进,持续提升培养质量。

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规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规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与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为了规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质量,实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规程,请各系(专业)遵照执行。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启动 1.修订与新编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指在已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内容的调整,包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进程等内容的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新编是指以下三种情况:专业的学制发生调整、新增设专业方向或新增设专业。 2.修订的范围 我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每年进行一次,修订范围是下一学年度新生年级的所有招生专业。 3.修订的时间 修订工作在每年的3月份起动,6月份修订工作结束并印刷成册,以保证新学年教学安排的需要。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 1.社会调研

各专业应成立调研组,调研组一般由3位以上的专业教师组成,在各系的统安排下深入到生产企业、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每个专业应调研3家以上的企业用人单位,调研内容包括: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专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及企业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并撰写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题调研报告。 2.学生座谈会 修订工作启动后,各专业应及时组织本专业学生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专题座谈会。专业负责人应在座谈会前拟定座谈会的主题,主题内容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职业面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师资条件、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实习实训条件等方面。各专业应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作好会议记录。 3.教师座谈会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各系应组织专业教师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教师关于本专业发展情况及人才需求情况、人才的培养规格、岗位能力分析、就业岗位设计、学生应修学分及应取得的证书、专业主干课程及其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作好会议记录。 4.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题会议 各系应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题会议,讨论教学设计修改方案,针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改、课程学时的分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等方面提供指导意见,作好会议记录。

教研活动3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实施方案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设备自动化教研室关于《人才培养方案》 修订工作的实施方案 系别:机电工程系 教研室:机电设备自动化教研室 教研室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教研室负责人:王建雄、张丙玲 系主任:白军福 1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川电机学院教学规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机电设备自动化教研室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本教研室开展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教学方案活动,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一)深化教学改革,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 (二)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巩固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以就业为导向,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四)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2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要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解,结合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一般职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并围绕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三)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载体,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积极推进教学标准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要积极邀请和聘请行业一线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论证,指导课程开发和教学标准化建设。定向培养的专业要与 3

青岛滨海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办法

青岛滨海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办法专业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和组织教学过程的具体依据。为实现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高我校专业建设水平,结合我校专业培养方案的研讨情况,现将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公布如下: 一、总体要求 1、培养目标应准确、务实,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特色。 2、格式规范,模版统一。对通识课程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分学期合理开设。 3、专业培养方案完善的重点是课程设置,要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设置相应课程。专业负责人要组织教学团队成员认真研究、讨论,并征求企业高管意见。 4、精炼课程,对于内容有重合的课程应予以合并。 5、控制学时数,可设置短学期课程,8-10周完成,计0.5-1学分;或设置3学时/周、5学时/周课程,在14、15周结束课程。 6、各专业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明确列出实践环节课程(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专科要突出实训课内容。 7、卷二实践考核方案的改革应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 8、每个专业均须明确规定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以*标记。专业核心课卷 一、卷二均取得60分以上,方可取得该课程学分。 9、增加“附加学分”,包括创新学分、讲座学分。(在教务处提供的模版中统一加入) 10、专科增加“取得该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外语等级考试证书”的具体要求,如中级物流师证、数控操作员证或国际日语一级等。 11、本科增加“指导性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12、根据师资情况,专业选修课适当控制数量。 13、2010级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一经完善后,要基本稳定。如确需调整课程,需书面申请,经教务处批准后方可变更。 二、格式要求(以教务处提供的模板为准,直接套用即可) 1、标题统一为“××专业培养方案”,黑体、三号、加粗、居中。第二行的“学科门类、专业代码、授予学位”等内容为宋体、小四、加粗、居中。第三

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修订管理办法

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 制(修)定办法 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实现培养目标和组织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学校实施课程教学工作,统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制(修)订科学、合理的专业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是搞好专业建设,加快学校发展的关键。为了加强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定 (一)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指导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由教育部或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省教育厅制定和颁发。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按照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及

有关行业和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制定。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由以下部分组成:专业名称、入学要求、学习年限、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岗位导向与职业资格、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专业主干课程、指导性教学安排、专业教师任职资格、专业教研室建设建议、实训(实验)装备基本标准、实施建议、学习评价建议、有关教学说明。 (二)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定原则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3.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5.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地方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6.贯彻产学研结合原则。产学研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文件(新)

关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各系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保证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真正实现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现就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如下竟见.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指见》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与领袖型企业的深入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本专业生源情况、学生的学习志愿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点进行核心课程整合,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要求 1、校企合作 专业瞄准对应领域的国内前五、省内前三的知名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其中1—2家优秀企业深度开展合作,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课程体系.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不要高也不要低。就业岗位2—3个,针对岗位阐述人才培养规格,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等要求。

3、课程体系 (1)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特点,专业可采取1422、三循环、理论—实习-理论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2)公共课 两课、体育、公共选修课等公共课由学院公共教学部统一制定。英语课方面,要以专业为核心,调研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英语素养的要求,以专业为主体,在专业课中渗透英语素养的培养。公共教学部负责全院休闲英语、考试英语、IT英语、能力英语等教学。 (3)专业课 针对培养目标,专业课包括实训应控制在15门以内,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门数2门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门。专业课的学时要充分,建议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6学时以上。 对就业岗位起重要支撑作用、与职业资格证书关联紧密的理论学期的专业课和实训要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实训)应在3-4门左右,建议核心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8学时以上。除第一学期之外的其它学期均要有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应被列为考试课的重点,采取教考分离。 (4)实习 各专业实习由专业与学院实习就业处共同制定。 (5)学时与学分 三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800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60学分;两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200-2400学时左右,总学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施工作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施工作方案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专业化。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我们需要对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实施。本文旨在提出一份全面、科学、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施工作方案,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修订目标和原则 1. 目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2. 原则: a. 实用性原则:培养方案要紧密结合实际需求,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b. 个性化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c. 融合性原则: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d. 持续性原则:修订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跟踪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方案。 三、修订步骤和工作内容 1. 调研分析阶段:

a. 调研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b. 调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情况,了解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2. 修订方案制定阶段: a. 综合分析调研结果,确定修订的目标和原则。 b. 与相关专业教师和领导进行沟通和讨论,制定修订方案的具体内容。 c. 设计新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实践教学和跨学科交流的要求。 3. 实施阶段: a. 制定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和时间节点。 b. 开展培养方案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师生对新方案的认识和接受度。 c.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教学反馈和社会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四、工作保障措施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培养一支适应新方案要求的教师队伍。 2. 完善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投入资金,改善实验室设备和教学环境,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XXXX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 定与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称〃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方针及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制定和严格管理,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根据上级教育部门指导文件,结合学院实际,为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工作,特制定本指导性意见。 一、明确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与时代特征,所培养的各专业毕业学生必须是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要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熟悉并正确运用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集体意识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健全人格与体魄、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门知识,具备扎实的本专业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实际工作需要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及针对性。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定要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需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同时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职业能

力为主线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公共课与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职业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必须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之间的关系。既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增加实训I、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内容,突出实践性。 3、产学相结合,就业为导向。 产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途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鼓励与相应专业领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共同进行,突出开放性。根据教学规律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并以岗位和岗位群就业能力需求来确定安排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相关教学环节。 4、统一与特色相结合。 在遵循上级有关教育部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要求的前提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院专业实际,为突出专业培养特色、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由学院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1、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的内容 (1)招生对象和修业年限; (2)专业的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管理办法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管理,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与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遵循,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落实人才培养过程及其他环节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执行和变更是我校重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必须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三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对人才培养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进行研究与论证,审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务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直接管理部门,在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具体负责协助和指导学院制订培养方案,验收学院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受理学院培养方案变更申请。 第四条学院是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的主体,在学院领导和专业建设 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实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负责人负责制。学院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由专业(系)负责人负责组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论证、执行、评价,并根据实际提出培养方案变更申请。 第三章制订与修订 第五条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三)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

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实施办法

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实施办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文件,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组织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它对于加强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按照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规划,针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的原则,紧紧围绕全面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加强实践的教学模式,把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彻在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和各个教育环节。 (二)努力吸收近几年来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已经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及时将其固化在教学过程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全面推进学分制建设”的主题,把转变培养观念、更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作为制(修)订工作的基本任务,力求使制(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前瞻性、开放性,符合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复合型涉外人才的要求,突出特色和创新,有利于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为学生志趣和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和机会。 二、基本原则 (一)要本着淡化专业、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创新、提高素质的原则,加强通识教育,夯实学科基础,凝练专业课程,拓宽专业方向,要有利于建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 (二)要坚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协调发展的原则,重视包括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科学精神、身心素质等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 (三)要注重构建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建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与之匹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调整、整合、创新原有的课程与知识体系,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完善对教与学的效果的评价与考核体系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四)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要体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实现专才向通才转变,强调学生获取运用知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思想。 (五)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增加选修课比例,实施双专业、双学位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适当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和教

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制度

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制度 为适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本科生培养过程,提高我院本科生教育的发展水平,确保培养质量,学院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学科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对本科生培养方案及时修订,按照以下制度执行。 一、组织机构 主任:院长 副主任:教学副院长、副书记、科研副院长 委员:各专业负责人、基础部主任 秘书:教学秘书 二、修订周期 4年/次,一般4年大修,2年小修。 三、修订原则和要求 1、修订原则 根据教务处制定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原则意见要求进行。 2、修订必须符合学校定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修订培养方案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发展前沿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根据各学科专业、各层次、各类型

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处理好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拓展课之间的关系,注意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整体性功能。 3、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必须参考行业和企业专家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的评价意见,并发挥好任课教师、校外兼职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 4、培养方案的格式与大学教务处的模板保持一致,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其他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处理好相互关系,不但要体现层次区别,而且要注意两者间的联系,优化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 四、培养目标修订程序 1、开展培养目标修订意见调查。广泛征求本专业骨干教师、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毕业五年以上的毕业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意见,形成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基础数据。 2、由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小组负责,根据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基础数据,专业负责人负责撰写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报告。经教学副院长审核后方可用于培养目标的修订和后续培养方案的修订。 3、根据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报告,教学副院长提出培养目标初步修订意见。召开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会议,对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报告和培养目标初步修订意见进行审议。并形成培养目标修订的具体意见。

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性评价及修订制度

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性评价及修订制 度 为更好地适合学校定位、社会需求变化、学科的发展特点以及保证学院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特制定此培养方案合理性评价及修订制度,以促进专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1评价周期及对象 培养方案每4年进行一次修订,每2年可进行微调。专业针对最新一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 2评价及修订机构和人员 培养方案合理性评价和修订工作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教学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 成员: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本专业辅导员 3评价制度 工作组在评价和修订培养方案时,结合学校定位、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及走访企业等方式,参考教师、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并经校院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后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价及修订。培养方案合理性定期评价参与方、评价方式、评价周期及主要任务见表1。

表1培养方案合理性评价制度一览表 3评价内容 培养方案合理性评价采用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校内评价主要来自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师,校外评价主要来自毕业生、用人单位和行业企业专家等的反馈。 (1)学院教授委员会 学院教授委员会结合学校总体定位、办学特色以及办学条件等,评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及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符合度,确定有充足的支撑条件来保障培养目标的达成。 (2)教师评价

学院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参加人员包括:分管教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专业建设负责人、任课教师代表、辅导员等,了解教师对培养目标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人才培养中各个环节的意见,作为培养方案的修订依据。 (3)在校生 学院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参加人员包括:党委副书记、专业建设负责人、在校学生代表、辅导员等,了解在校学生对培养目标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人才培养中各个环节的反馈意见,作为培养方案的修订依据。 (4)毕业生 采用问卷或走访调查的形式,征求毕业生对培养目标合理性的评价意见,了解毕业生职业发展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收集整理毕业生对培养目标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人才培养中各个环节的反馈意见,作为培养方案的修订依据。 (5)行业企业专家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或走访调查的形式,征求行业企业专家对培养目标合理性的评价意见,从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吻合度来评价培养目标合理性。同时利用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课程建设等机会,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深入接触,为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修订收集更为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4评价方法 培养方案合理性评价主要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座谈的主题和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涉及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自然科学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实施办法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实施办法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管理、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专业教学实际,对统一制定和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适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注重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需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要以适合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 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注重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 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 和综合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 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5.贯彻产教融合思想 产教融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创造条件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 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6.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双证”制, 努力办出特职特色,同一专业,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 定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在执行同一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及时间安排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理应包括 1.专业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校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特制订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秉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坚持“立足职教、强师优质、服务地方、创建一流”办学定位,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机制、任务、项目、特色为驱动的“一核心四驱动”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调查研究,做到有的放矢。要进行充分的区域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在校生学情调研,明晰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借鉴其他院校人才培养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制订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 2.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与专业技术积累,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专业建设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与普通专升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关系。体现学校商科属性、集团国际化办学、新技术应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 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一直关注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并且重视制订和实施相关方案的质量和效果。为了确保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确立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和目标 1.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职业院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所培养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就业前景,注重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2.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方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强调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重要性。培养方案要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内容和方法的设计,要与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相衔接,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二、制订培养方案的程序和要求 1.组织编制专家组。职业院校需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包括学科专家、教育教学专家、企业专家等,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进行需求调研和分析。职业院校要进行市场调研和专业需求分析, 了解当前社会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的方案要与实际需求相 符合。 3.制定培养目标和要求。职业院校要根据需求调研和分析的结果,明 确所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及培养要求,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 4.设计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制订方案需要明确课程设置及内容,针 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分类设计,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 的内容与方法。 5.完善评估和改进机制。制订方案后需要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 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确保方案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三、推动培养方案实施的措施和保障 1.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 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以适应制订方案的需求。 2.提供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职业院校要增加教学资源的投入,并且 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和技能。 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职业院校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 关系,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供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机会,使学生接触 真实的职业岗位。 4.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教育部要加强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保证培养方案的有效性。

4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4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 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2024〕13号)是教育部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 实施提出的相关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围绕着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 该指导意见首先强调了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和核心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变革,职业教育的地位 日益提升。而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对 培养高素质和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该指导意见 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求进行了明确,包括职业能力导向、目标适应性、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 指导意见同时明确了制订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在基本原则方面,指导意见突出了职业能力导向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程序方面,指导意见重点提到了需求分析、课程实践环节设置、评 价与反馈等关键步骤,明确了制订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程序 和要求。 该指导意见还充分考虑了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于不同学科 领域和专业特色的职业院校提供了特定的指导。根据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和 特点,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不同学科和专业的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 况制订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其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指导 意见还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和实训基地,促进 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管理办法

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为规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执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等内容,并附教学进程安排表等。 第三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执行、调整,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二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 第四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一)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作为根本指导原则。 (二)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合理地安排课程门数和分配教学时数,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三)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理论课和实践课、基础课和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合适比例。 第五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程序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总体部署和进度安排,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定。 (一)教学科研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报学校专业指导委员审核批准后执行。 (二)各二级学院应由负责人牵头、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指派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等承担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的统筹、汇总、审核、签字工作,不得将以上职责转移给他人。 (Ξ)教学科研部应充分征求负责人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意见,并在制订和修改中充分考虑、采纳,并组织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材料,在有兄弟高校、行业企业参与并充分论证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各类课程安排的初步意见,并对所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复的讨论、修改,在课程体系、课程名称和学时、学分安排上达成共识。

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1.明确培养目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第 一步是明确培养目标。校方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行业人才需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确定学生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目标。 2.充分调研需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校方应进行充分 的市场调研和行业需求分析,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便为学生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 3.制定合理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校方应结合 国家和地方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尽量接近实际工作环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建立实训基地和实践机会: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校方应建立实训基地,并与相关产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中进行实际操作,并通过实践机会与企业紧密联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5.推动师资队伍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 案实施的关键。校方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引入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建立与企业紧密联系的教师培训机制,确保教师能够传授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 6.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

就业能力。校方应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规划咨询,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和实践实习,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7.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校方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建立实习基地、联合培养项目等形式,提供学生与企业互动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8.建立评价体系:为了评估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校方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就业率等多种指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 总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工作需要校方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