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金融寡头的统治

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3、垄断价格表明垄断能()。

A.创造出新的价值,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使之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D.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的制约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分工是()。

A.工业国与原料国之间的垂直分工

B.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分工

C.按工艺实行的专业化分工

D.按生产阶段实行的专业化分工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

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7、金融寡头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

A.“代理制”

B.“个人联合”

C.“公私合营”

D.“参与制”

8、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9、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实现了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A.资产阶级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国家力量逐渐增强的表现

C.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反动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

11、银行的作用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生了

根本变化,即银行()。

A.直接控制了工业生产

B.由普通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C.不仅是信用中介,而且是支付和结算中介

D.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2、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

A.垄断先进技术

B.控制商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13、垄断价格的出现()。

A.违背了价值规律

B.否定了价值规律

C.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严重限制

D.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15、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16、当代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主要存在于()。

A.知识经济行业之中

B.高度垄断行业之中

C.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

D.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8、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改良政策()。

A.减轻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

B.从根本上触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

C.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D.改变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对立

19、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D.殖民地和宗主国

20、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

A.卡特尔

B.康采恩

C.托拉斯

D.混合联合公司

2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22、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3、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

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2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

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C.金融风险加大

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25、实现生产资料的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发生分离的是()。

A.个体资本所有制

B.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C.法人资本所有制

D.国家资本所有制

26、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B.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C.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D.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28、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29、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

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可以调节社会生产,但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的矛盾

B.能够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C.通过调节社会生产,克服了生产的盲目性

D.通过各种福利政策使劳动者摆脱被剥削的地位

3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32、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

A.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的

B.垄断地位获得的

C.扩大企业规模获得的

D.增加产品数量获得的

33、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200多家企业提供,这是()。

A.商品国际化的表现

B.生产全球化的表现

C.贸易全球化的表现

D.资本全球化的表现

3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计划管理的作用是()。

A.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5、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向私人企业采购订货的形式属于()。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D.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一种方式

36、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A.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

B.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7、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A.垄断资本家、垄断组织帮助他国发展的手段

B.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他国的手段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的形式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补充形式

38、国家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它们依据的是()。

A.按各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B.按武装力量的大小

C.按政治上的优势

D.按资本实力的大小

39、现代西方国家经济制度的性质是()。

A.前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后资本主义

4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

A.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从属关系

B.平等协作关系

C.发展中国家作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的作用并没有消失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扩张和渗透

2、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

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

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

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

3、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

A.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B.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C.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

4、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B.垄断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C.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一致

D.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垄断资本 ( )。

A.是通过银行业的竞争和资本集中而形成的

B.通过掌握企业的往来帐目和经营情况,对其进行监督

C.是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D.通过固定的借贷关系影响企业的发展

6、经济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是( )。

A.可靠而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B.重要的廉价原料产地

C.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供应地

D.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地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即国有垄断资本

B.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D.国家工作人员在私人垄断企业中的投资

8、“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同时信用制度加速了这种矛盾的爆发,即危机,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的解体的各种因素。”马克思的这一论述表明,资本主义信用制度()。

A.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

B.促进了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的形成

C.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发展和解体要素的形成

D.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加深了商品经济运行中的矛盾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

A.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 B. 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

C. 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D. 垄断取代了竞争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了新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

A.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B.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

C.私有垄断资本普遍采用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

D.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

三、分析题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 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

——摘自W.K.哈拉尔:《新资本主义》材料2

当然,今天的资本主义已不同于狄更斯、雨果时代的资本主义,但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过度剥削、收入和贫富差距的扩大、雇佣劳动的弹性和不稳定性、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福利的减少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于劳动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垄断寡头使全世界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处在直接的对立甚至敌对之中。它们利用第三世界国家对发展的要求,使用各种手段,例如利用企业外迁来压制发达国家的工人运动等。当前,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剧烈了,而且扩大到了全世界。

从理论上看,用以说明资本主义剥削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并没有过时,除了自然禀赋,在劳动创造的价值之外,我看不出还有什么其他经济财富的源泉。

——摘自让克洛德﹒德洛:《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国际研讨会的演讲稿》请回答:

(1)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反映了什么?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还包括哪些内容,其原因是什么?

(2)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在劳动创造的价值之外,我看不出还有什么其他经济财富的源泉”说明了什么?

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危及资本主义的生存。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版,第207页材料2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创造需求,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运行,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各国都建立了战时经济管理体制,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实行全面统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了更迅速、更普遍的发展,国家干预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最终得以确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版,第207-208页结合材料请回答: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1994年7月,美国政府和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捆绑销售使

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根据刘峰、靳立新:《微软垄断始末》,《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11月17日整理)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了解;考查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 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2)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形式,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关系。 2.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1)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手中,法人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2)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①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②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3)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仍体现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从进入生产过程开始已经隶属于资本,表面是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是资本对劳动的实际支配和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考点: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人为生。 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3.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考点:资产阶级国家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2.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1)危机对社

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问:(在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一课。)请问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什么时间在哪一个国家诞生的? 学生回答:略。 设问:你能列举当今世界上的几个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吗?为什么你的列举中没有苏联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苏联建立后因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直到他解体前,他一直都是社会主义的代名词。在他发展的最高峰他甚至可以与资本主义的老大哥美国平起平座。既然如此他又怎么会解体呢?其解体对世界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再重温那段震惊世界的历史巨变。 ―――设计意图:一巩固知识,概括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二是设计坡度较小的问题,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进行铺垫。 多媒体展示:影片剪辑“苏联解体” 教师引导:看了这段影片,我有几个问题想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几个问题。

①假设你是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位普通公民,苏联的解体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 ②假设你是生活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苏联解体 又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评:的确如此,如果连苏联都解体转轨成了资本 主义国家,得出上面的结论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社会主 义的前景似乎大大不妙。事实果真如此吗?社会主义到 底能不能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即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是 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 3.3.2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设计意图:一是设计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二是初步引导学生认识苏联解体的影响。 二、探究学习 1.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 (1)资本主义制度的神话 ①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趁火打劫,为了证明资本主义 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他们列举了许多事例进行证明。他们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举例说明呢?请讨论回答。

第六讲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范文

第六讲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 A.垄断 B.剥削 C.国家调节 D.对外掠夺 2.要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关键是() A.实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扩大国家关系的民族化 C.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3.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内容 B.作用 C.表现形式 D.作用后果 4.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 A.参与制 B.公私合营 C.建立垄断银行 D.相互联合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6.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D.垄断的银行资本和中小银行资本融合成长而成的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是代表和维护()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8.资本主义在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A.物质资料生产 B.生产社会化 C.固定资产更新 D.资本主义私有制 9.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国家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 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 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1.垄断时期垄断的银行资本() A.和中小资本有固定的联系 B.和大企业有短期联系 C.是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D.是存贷款的普通中介人 12.“个人联合”是金融寡头实现其在() A.政治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B.经济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C.生产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D.流通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13.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即() A.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C.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D.国家掌控的中小资本 1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的根源是() A.生产社会化 B.生产国际化 C.垄断统治的形式 D.国内经济部门投资饱和 15.作为国际垄断组织具体形式的跨国公司一般是() A.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B.由多国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C.由一个国际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D.由多个国家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16.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A.只有迅速发展趋势,没有停滞趋势 B.只有停滞趋势,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C.停滞和发展并存,但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D.既有迅速发展趋势,也有停滞趋势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到现在为止,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已有9年的历史,证券市场发展迅速,1991年只有13家上市公司,到1998年初已有819家,上市公司的市价总值达到了210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左右。 一、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也不长,但是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正在日益显现,并表现在多个方面。 1.筹集生产资金。我国是个资金短缺的国家,企业的负债率比较高,好多企业负债经营。这使得企业在财务上出现了两高一低的现象:即高负债率、高利息率及资产的低回报率。两高一低使企业财务成本偏高。企业运行困难。那么如何来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呢?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自1990年以来,上市公司共筹集资金2650亿元,其中1140亿元是通过发行B股、H股以及红筹股的方式筹集到的。这些资金扩大了企业的自有资本规模,大大缓解了企业的债务负担,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2.改善企业的经营机制。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的,与未上市的国有企业相比,上市公司在经营机制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已经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任命。据调查,现在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占上市公司的60%,总经理由董事会任命的达到65%。上市公司的发展为尚未改制的国有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3.优化资源配置。我国目前的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还不合理,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发展股份经济和资本市场有利于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因为,我们在审批上市公司的时候,必须考虑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它的主营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有发展前途?如果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发展前途的,就可予以批准,对于那些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要给予抑制。通过这样的措施,能够使上市公司把筹集起来的资金投资在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建设项目上。同时,上市公司配股时,也要考虑到它的投资方向,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有市场,是否有发展前途。另外,最近几年出现的资产重组,也有改善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功能。 4.提高经济效益。与未上市的国有企业相比,上市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比较高。例如,1997年745家上市公司中,亏损的只有45家,大约占上市公司的6%左右。而未上市的国有企业有一半以上的发生亏损。当然这并不否认有的上市公司效益不佳,甚至亏损严重,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上市公司的业绩比未上市的国有企业有明显的提高。 5.股份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收收入。1997年,仅股票交易印花税一项,就接近300亿元,成为国家税收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印花税外,还有许多中介机构,它们的所得要缴所得税。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推动了通讯行业的发展,而通讯行业的发展,也会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 6.加快了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我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是相当快的。主要有三种方式:发行B股(在国内注册的企业在国内发行供境外投资者投资的股票),发行H股(在国内注册的企业,在香港发行股票)以及红筹股(在香港注册的企业,其股票的发行和交易都在香港,但是其资产大多投在内地)。此外,我国企业还在美国股票市场挂牌上市。最近,香港正在策划成立创业板市场或者叫二板市场,并准备让一批内地的创业企业在香港上市。这是另一条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并与之接轨的途径。应该强调的是,我们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不仅表现在利用资本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也在逐渐向国际上通行的游戏规则靠拢,这为我们今后融入国际市场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资本市场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并对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 1.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够合理。目前,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有国家股、法人股(这两种股权又称为公股)和公众股,有些公司还有外资股。国家股、法人股的特点就是股权不能上市流通。当初设计国家股、法人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但是,这种设计在后来的运作中却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一是它不符合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按照股份制的性质,任何一个股东的股份都应该是同股同利的。但是在我们的股权设计中,国家股、法人股的股东只有一个权力,即不卖的权力。而公众股的股东则有两个权力,即卖的权力和不卖的权力,这是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权必然会造成同股不同利。例如,现在很多公司可上市流通的公众股,不管原来的发行价是多少,发行后的市场价格都已大大超过了发行价。但是国家股和法人股由于不能上市流通,只能进行协议转让,而协议转让时的股价很低,有时甚至只值两三块钱。 另外,由于许多公司都进行配股,国家股、法人股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一般来说,公众股的投资者非常愿意参加配股,因为配股价总是大大低于当时的市场价,所以股东卖了配股以后,一般都可赚钱。但是,对国家股和法人股的股东来说,他购买了配股股份的股票后,由于不能上市流通,实际上就把资金给套牢了。如果要让资金变现,只能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而协议转让的价格通常要比市场价格低得多,所以配股对国家股和法人股的股东来说是不合算的。结果就是,国家股和法人股的股东大多放弃了配股权,而公众股的股东却积极申购配股,最终造成公众股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比重逐渐下降。估计15年之后,国家就有可能从绝对控股地位降为相对控股地位,再过若干年以后,连相对控股的地位也难保,最后成为一般性的参股。实际的运行效果刚好与政策设计者原先的愿望相反。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还给市场造成了股市扩容的压力。不少投资者担心一旦政府改变政策,决定让国家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股价就很可能会出现大幅度下跌,造成股市崩盘。所以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成了悬在股东头上的一把剑,但目前让国家股、法人股流通的难度也比较大。对此,我们要加以关注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股市供求关系不协调。股市刚出现时,由于当时上市的股票很少,而需求很旺,所以有一段时间出现了股价大幅度上升的现象。而现在的股市却相反,利好政策不断,但股市反应冷淡,有时甚至不涨反跌。除了外部环境不太理想,投资者开始不断成熟以外,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股市扩容速度太快,导致供给过多,而需求相对不足。 当前股市扩容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新股上市的速度相当快。从国家的计划来说,1993年新股上市的规模为50亿人民币,1995年为55亿,1996年迅速增加到150亿,1997年又增加为300亿。也就是说这几年的上市规模在成倍地扩大。从新股上市的家数来说,也非常快,从1990-1995年,上市公司只有323家,也就是平均每年60家,而1998年一年就207家,也就是说,这几年上市公司的数量大幅度增长,但是股市资金却没有正常的渠道来增加,所以出现了股市扩容过快而有效地需求不足的现象。新股上市是股市扩容的主力军,其次还有好多公司送股配股也使得股市大幅度扩容。第三是上市公司按照规定设有职工内部股。职工内部股也要上市流通。这三路扩容大军使股市的供给规模越来越大,而对股票的有效需求却相对不足,造成了严重的供需不平衡。

1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回顾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伴随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形成中国资本市场的要素开始出现。在这个阶段,源于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的内生需求,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结束了新中国没有正规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是中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轨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尝试,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从零起步。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由探索到逐步推广、由起步到快速发展、由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使我国基本完成了由资本穷国向资本大国的转变,并向资本强国迈进。 一、资本市场萌芽孕育阶段 新时期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80 年1 月中国人民银行抚顺支行新居办事处向当地红砖厂成功发售280 万股,每股1 万元的“红砖股票”,它的发行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意义重大,标志着新时期中国股票市场的萌芽。1981 年,我国首期国库券发行,标志着新时期中国债券市场的萌芽。可以说,“红砖股票”和首期国库券的发行把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推上了新的历史舞台。随后在1982-1985 年短短的四年间,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企业不断出现在国企中或公开发行股票的现象。其中,影响较大的两次股票发行是上海“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股票的发行。1984 年11 月18 日,上海飞乐音响以每股50 元,向社会公开发行1 万股股票;1985 年1 月14 日,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10 元,分别发行法人股5 万股和个人股45 万股。这两次股票发行被海外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号。在此阶段,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人们对股票、股份公司等认识不充分及其它一些原因,股票和国债的发行规模较小,发行企业的数量极其有限。而且,只有一级发行市场,没有二级流通市场。另外,一些企业以“股票”之名发行,实际发行的却是有固定期限和有提前兑现的选择权“企业债券”。但在这一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种子已经萌芽并开始逐渐发育。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2)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一、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是开创社会生产新时代的必要前提。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建立在对直接生产者小私有制剥夺基础上的。它从一开始就以货币和财富的集聚为前提,它能够把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结起来,组织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从而成功地把个人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所有和雇佣劳动相结合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它适应了自发分工的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全面流动的客观要求,因此能有效地组织社会化的商品生产过程。 第二、资本主义具有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使命 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为决定条件的,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把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才能确定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而确定是否为其生产者带来物质利益。所以,市场的需求状况同商品生产者的物质利益和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生产者才能获利,这样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会为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展开剧烈的竞争。同时,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必然要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展开竞争。再者,由于商品交换的比例是以价值为基础,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生产者又必然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展开竞争。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社会经济到处都是剧烈的竞争,生气勃勃,蕴含着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这既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也是它历史进步性的重要体现。 从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来看,由于资本使用的是自由劳动才能够以财富积累为目的,由于资本追求的是财富的一般形式和一般的社会权力,由于剩余价值质的无限性和量的有限性的矛盾的刺激,由于资本的无止境的致富欲望及其唯一能实现这种欲望的条件不断地驱使劳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因此,资本是生产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的关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的使命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创造新的生产力和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于可201100130045 金融2班 镡晓艳201100250038 金融2班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金融业改革突飞猛进,特别是逐渐与国际金融接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将更加国际化,金融创新的速度也将加快,并且呈现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联动的特征,金融市场的深度也将增加,利率和汇率都将实现市场化。本文在对我国金融业改革进行总结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际金融发展背景下我国金融业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对我国金融业改革方向和未来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一个国家能否具有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与配置、风险的流动与分散、产品的定价与创新、财富的培育与管理。对于中国这个正在飞速崛起的世界大国,如何建立起与自身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市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1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2007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通过海外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影响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于外需,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当美国遭受这么大的金融危机以后,中国肯定免不了受影响,关键是在于影响的大小,而由于人民币币值一开始低估,人民币现在面临的升值压力将会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市场。 1.1 金融结构的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金融结构的发展问题也渐渐凸显,银行金融结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失衡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这制约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伤害。由于金融结构的明显不合理,出现了很多制约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所以其现在的结构状态仍然不能满足现在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的金融效率。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组织体系由国有商业银行,股票,证券和区域城乡合作金融等四个层次组成,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横向看来,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仍处于一个很低的位置,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中国的金融市场主体不够完善和成熟,金融工具的种类不是很多,已经发明的金融工具的运用次数也很少。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也还不合理,比如证券市场,我们要把参与主体在证券市场的收入从买卖差价上转移到资本利得上来。综上所述,中国整体的金融市场都有待改善。 1.2 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发展较良好 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持续发展,在加快资金流动,资源优化配置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合作得很好,这样才有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 1.3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剧烈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明确资本主义积累与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培养同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必定会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信念。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回顾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引入新课内容。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矛盾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为本质的剥削制度。 与奴隶制和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着不同的性质: 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规律得以展开和发生作用的基础,对剩余劳动的占有采取了等价交换的形式。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它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

2、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作用 第一,资本主义首先造成了商品关系的普遍化。这种普遍的商品关系打破了自然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严重束缚,促进了协作、分工、生产的集中以及劳动和自然科学的结合,推动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过程的社会化,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第二,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贪欲和残酷竞争的压迫,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 第三,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商品关系的普遍化特别是劳动力的商品化,劳动者摆脱了类似奴隶制和封建制下的那种对统治阶级的人身依附,实现了法律上的平等和自由。法律上的平等和人身自由的获得,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剩余劳动时间的增多。这样,资本在追求剩余价值同时,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阶级对立的消除,从而为消灭自身存在的基础,创造了物质前提。 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基本矛盾。 2、基本矛盾表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的积累过程中通过平均利润下降、资本和人口的相对过剩以及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表现出来。 第二节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新疆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一、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是开创社会生产新时代的必要前提。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建立在对直接生产者小私有制剥夺基础上的。它从一开始就以货币和财富的集聚为前提,它能够把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结起来,组织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从而成功地把个人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所有和雇佣劳动相结合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它适应了自发分工的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全面流动的客观要求,因此能有效地组织社会化的商品生产过程。 第二、资本主义具有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使命 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为决定条件的,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 题目: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姓 名 艾力卡木.阿斯卡 夏伊麦尔旦.约麦尔 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 动物科学专业 班级: 动物科学143班 学号: 220141031 220141036 成 绩:

市场的交换,才能把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才能确定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而确定是否为其生产者带来物质利益。所以,市场的需求状况同商品生产者的物质利益和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生产者才能获利,这样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会为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展开剧烈的竞争。同时,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必然要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展开竞争。再者,由于商品交换的比例是以价值为基础,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生产者又必然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展开竞争。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社会经济到处都是剧烈的竞争,生气勃勃,蕴含着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这既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也是它历史进步性的重要体现。 从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来看,由于资本使用的是自由劳动才能够以财富积累为目的,由于资本追求的是财富的一般形式和一般的社会权力,由于剩余价值质的无限性和量的有限性的矛盾的刺激,由于资本的无止境的致富欲望及其唯一能实现这种欲望的条件不断地驱使劳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因此,资本是生产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的关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的使命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创造新的生产力和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在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小私有制的个体经济。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分散为条件的,它不仅排斥协作和分工,而且排斥对自然的统治和社会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只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出资本主义经济,又经过资本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这样,社会生产力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一方面,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必然反过来推动社会分工的更大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扩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自由竞争时期所经历的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是资本主义劳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阶段。简单协作的劳动者协同劳动本身就创造出了新的生产力——集体力。以分工为特点的工场手工业使工具专门化、劳动操作简单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推动劳动工具的改进及革新,而且为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使生产过程中利用巨大的能源和动力、广泛运用科学成就有了可能,从而扩大了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 按融资方式和特点的不同, 资本市场可分为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轨迹看,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85 年“拨改贷”以前, 资本市场并不具有真实意义, 因为它是以财政拨付为主的; 1985 年“拨改贷”以后, 银行信贷开始替代财政拨款,并正式涉足固定资产投资领域, 中长期信贷由此构成我国资本市场上最主要的融资方式; 1990 年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为标志, 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开始萌动并在短期内获得飞速发展。目前, 以沪深两个交易所为核心, 二级市场发展迅猛。交易品种从单一的股票逐渐发展为以股票交易为主, 包括债券、投资基金、可转换债券以及股权证等多种金融工具。 第一, 资本市场的地位得到了官方的正式确认。1996 年初, 全国人大通过的我国新世纪宏伟蓝图《纲要》, 提出要“适当扩大直接融资”、“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和股票融资”以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这些原则性的政策主张无疑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第二, 市场规模发展迅速, 市场工具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1981 年至1996 年10 月,中国累计发行各种证券10932 亿元, 其中国债6900 亿元, 金融债券近1400 亿元, 企业债券1940 亿元, 企业股票2042 亿元, 其它债券314 亿元。全国拥有180 多家产权交易中心, 上千种产权可以进行挂牌交易。第三, 资本市场的管理逐步规范化。。随着我国《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的出台, 证券市场的管理将进一步趋于法制化。第四, 资本市场的运行尤其是证券交易在技术操作方面逐步实现现代化。目前, 我国是世界上实现电脑自动对盘的8 家证券交易所之一; 是全世界实现股票无纸化的3 家之一。 但从总体讲,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仍相对落后,与发达的资本市场相比差距还很大, 特别是企业通过股市所筹措到的资金比例还较低, 与庞大的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相比尚微不足道。因此, 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 其功能发挥的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发展。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 积极而稳妥地发展中国资本市场,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 澄清意识形态领域的迷雾, 积极推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经济的发展。目前的关键问题是积极而稳妥地推进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经济的发展, 并借此扩大资本市场规模, 增加市场供给, 平抑股票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格局, 弱化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同时应当注意的是, 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不能一哄而上, 任意改造, 也不能期望“一股就灵”,必须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和区域政策, 有重点稳妥地进行, 充分体现和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应该以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前提, 在股份资产构成上, 国家股、法人股比例的确认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二, 加强改革的配套工作, 营造和完善资本市场的社会经济环境。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建立的步伐, 缔造真正的市场主体。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和股份制的基本原理,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 建立科学的内部治理结构; 要切实转变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从而使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担风险, 自我发展”的独立利益主体。然后要

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摘要: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在规模、功能、结构、规则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而高效的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的作用,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表明,我国迫切需要培育和建立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以适应我国的经济。 关键词: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经济发展。 一:资本市场的现状。 资本市场是长期投资市场,全面的看,资本市场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银行中场期存贷款市场;二是证券市场。但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一般可将资本市场视同或侧重于证券市场:第一,在构成世界各主要国家长期资本市场的两大部分中,证券市场最为重要;第二,从世界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融资债券化,特别是长期融资证券化已成为一种潮流,构成了当今融资活动的主要特征。 1.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 经济的持续成长,中国的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成长和发展膨胀时期,市值由过去的3万亿元发展到今天的30多万亿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时期。但是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形成的是高度集中的以沪、深交易所并存发展的模式,银行长期抵押放款市场仅服务于安全性高、风险较小的国有企业和大型集体企业,造成大多数民营企业特别是风险大的高科技创业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不能通过银行借款获得资金。且从证券市场的发行主体来看,上市公司为获得证券发行资格,虚报会计报表,信息披露不规范,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部分持股大户常常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操纵资本市场,造成严重侵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发生。 2.我国资本市场的不足。 1)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已初具规模,但资本市场的现状不能满足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各种类型企业的资金需求。第一,债券市场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于股票市场一直是“跛足”,债券市场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发行和交易市场割裂,尤其是公司债券,相对于国债和金融债,更是发展缓慢,直到2006年,我国企业债发行规模才达到1008亿元,为历年发行总规模的近一半。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2006年贷款融资占国内非金融部门融资的比重依然高达82%,间接融资比重远高于直接融资。截至2006年底,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为57455亿元(不包括央行票据),与GDP的比例为 27.4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63.11%的水平,远低于我国股票市值与GDP 的比例42.70%;我国债券市场中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分别占50.56%、 44.19%、5.0%。企业债余额仅为2831亿元,与GDP的比例仅为1.35%,远 远低于亚洲金融危机国家30%的水平。第三,股票市场也存在着不平衡发展问题。一是虽然2007年沪深总市值已经超过我国内地GDP总量,与发达国家的比例相当,但因流通市值无论绝对量还是占比都相对较小,沪深股市总流通市值约9万亿元,仅占两市总市值的30%左右,股市结构亟待完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任课老师:韩吉木斯 学院:法学院 专业:法学 年级:2010级 班级:一班 学号01006091 姓名:倪晓晖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摘要】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的中心议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向何处去以及社会主义何以可能的问题,那么,“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显然就是中心的中心;之所以是重中之重,还因为它也是困扰当代人们的最大思想政治问题。张三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李四却坚持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还要强。如何给这些争议一个有说服力的理论说明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共产主义 正文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对资本主义的评价存在着片面性,即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简单否定要么是全盘肯定,前者声音仍在但已经渐弱,后者声音渐强,大有独占话语权之势。上述的过犹不及产生的方法论根源在于没有真正把握和运用好科学的分析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 评判一个社会制度优劣的根本标准是看它作为当时的存在与前一个社会制度相比,是否更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宣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它创造这一神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一是价值规律的外在压力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在动力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它要求按照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这就是说,如果哪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时间,他就能获得更多的赢利。如何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呢?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提高技术水平。这就是说,价值规律迫使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所谓愿意的跟着走,不愿意的牵着走。

新资本市场环境下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趋势

新资本市场环境下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趋势 永鼎集团祝方 所谓投资基金,是指按照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基本原则和股份的某些原则,运用现代信托关系的机制,以基金方式将各个投资者彼此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以实现预期投资目的的投资组织制度。投资基金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称谓有所不同,美国称为"共同基金",英国和称为"单位信托基金",日本和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基金"。投资基金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而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投资基金可以分为证券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两个大类。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 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而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则相对落后。本文将主要介绍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分类、发展历史等,并分析在新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产业投资基金未来发展的态势。 一、产业投资基金概述 产业投资基金,是指对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主要从事创业(风险)投资、企业重组投资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投资活动。 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风险投资基金 在一些风险投资较为发达的国家,风险投资基金主要有两种发行方法:一种是私募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通常由风险投资公司发起,出资1%左右,称为普通合伙人,其余的99%吸收企业或金融保险机构等机构投资人出资,称为有限合伙人(只承担有限责任)。普通合伙人的责权利,基本上是这样规定的:一是以其人才全权负责基金的使用、经营和管理;二是每年从基金经营收入中提取相当于基金总额2%左右的管理费;三是基本期限一般为15~20年,期满解散而收益倍增时,普通合伙人可以从收益中分得20%,其余出资者分得80%。另一种是向社会投资人公开募集并上市流通的风险投资基金,目的是吸收社会公众关注和支持高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既满足他们高风险投资的渴望,又给予了高收益的回报。 风险投资基金与其它投资基金相比,特殊之处在于:一是其投资的对象为高风险的高科技创新企业,失败率较高,一般在60~80%左右,而成功率只有5-20%左右,因此这就要求基金的规模足够大,使得风险投资基金能同时投资于多个风险项目,从而通过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项目的成功来弥补在其它风险项目上的损失并获取收益;二是基金常采取与其它风险投资公司联合投资的方法,以分散风险;三是基金在决策上经常当机立断,敢于取舍。 风险投资公司对于风险项目的选择、决策和经营,是非常谨慎而严格的。在国外,一般来说,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每年接触的风险项目,大约有1万个左右,经过选择同意作初步了解的大约150个左右,只占1.5%。在初步了解基础上作深入会谈、研究的大约24~25个,真正同意参股、签约的不到10个,即不到全部申请项目的0.1%。合同执行中,发现投资效益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金融寡头的统治 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3、垄断价格表明垄断能()。 A.创造出新的价值,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使之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D.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的制约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分工是()。 A.工业国与原料国之间的垂直分工 B.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分工 C.按工艺实行的专业化分工 D.按生产阶段实行的专业化分工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 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7、金融寡头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 A.“代理制” B.“个人联合” C.“公私合营” D.“参与制” 8、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9、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实现了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A.资产阶级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国家力量逐渐增强的表现 C.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反动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 11、银行的作用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生了 根本变化,即银行()。 A.直接控制了工业生产 B.由普通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C.不仅是信用中介,而且是支付和结算中介 D.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2、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 A.垄断先进技术 B.控制商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13、垄断价格的出现()。 A.违背了价值规律 B.否定了价值规律

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目前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目前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魏丽 大家早上好。非常容幸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对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体系,目前的现状,包括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理解。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我一会讲到的内容的结构,首先我会对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做简要介绍,接下来会分体系中的不同的板块,再作一些比较深入的介绍还有对未来发展的分析。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其实发展很多年,以往给我们的印象是比较单一的。可以看一看现在国家的资本市场体系结构,看这个架构图,上面部分是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相当于是交易所市场的部分。主板和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在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进行管理。也被统称是一板和二板市场,与它相对应的是三板和四板。三板也是经历了演变过程,最后形成了全球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由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现在叫北交所。场外交易市场比较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现在有很多的地区省份分别成立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比如说天津、深海、重庆、大连,辽宁省都分别成立了。一会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看一下不同板块的服务对象有哪些区别。首先是主板和中小板,特点是因为对于上市企业的营业期限还有股本大小,包括盈利水平和对敌的市值都有限制要求。现在服务大小型企业。创业板比主板和中小板低,交易条件和投资风险都和主板和中小板有一定不同。目前有高成长性企业。在场外交易市场部分,首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现在主要服务是创新创业型的中小企业,一般是在各个高新区注册了一些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范围比较多。另外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目前主要服务于一些中小微型企业。 再来看一下不同板块的监管体系有什么区别。首先中国证监会来负责监督管理的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还有三板。在场外交易的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他们是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证监会对它的业务进行指导。接下来看一下不同的板块现在的发展情况还有包括未来得发展趋势。首先看一下一板市场和二板市场,大家可以看一下,在这里汇总的是2012年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的主要数据,从上市公司的数量上海有900多家,深圳现在是1500多家。IPO的数量上海在2012年有26个IPO项目,深圳交易所有129个,其中中小板有55个,创业板有74个。深圳交易所也有主板市场,一般如果是申请主板都是往上海去的。从IPO募集资金上海是183亿,深圳是701亿,从平均市盈率上看区别比较看,上海交易所平均市盈率是12.3,深圳交易所达到22。接下来看一下这个表,这个表所展示的是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四年中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以及其他的股票交易市场,IPO的数量和募集资金的情况。 首先从总体趋势上来看,这些所有交易所在四年中都经历了波动的过程,都经历了增长和缩减数量的过程。基本上是在2010年时达到一个峰值,这也是和全球经济发展周期相关的。接下来看深圳交易所在IPO数量方面,可以说名列前茅,在全球其他交易所没有数量能够超过它的。从融资额来看,如果把上海、深圳拿到一起看也可以说排名非常靠前。所以为什么说现在全世界的眼光都放到中国,中国IPO无论从属于还是募集资金都是非常有前景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