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直线与方程专题复习(教师)

直线与方程专题复习(教师)

直线与方程专题复习(教师)
直线与方程专题复习(教师)

直线与方程专题复习

一、知识归类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反映直线倾斜程度的两个量,它们的关系是 ()900≠α.

(2)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 .

(3)直线过))(,(),,(21222111x x y x P y x P ≠两点的斜率公式为:=k .

2.两直线垂直与平行的判定

(1)对于不重合的两条直线21,l l ,其斜率分别为21,k k ,,则有:?21//l l ;?⊥21l l .

(2)当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时,这两条直线 ;当一条直线斜率为0,另一条直线斜率

不存在时,两条直线 .

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4.几个距离公式

(1)两点),(),,(222111y x P y x P 之间的距离公式是:=||21P P .

(2)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公式是:=d .

(3)两条平行线0:,0:21=++=++c By Ax l c By Ax l 间的距离公式是:=d .

二、典型例题

题型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问题

例1 已知坐标平面内三点)13,2(),1,1(),1,1(+-C B A .(1)求直线AC BC AB 、、的斜率和倾斜角.

(2)若D 为ABC ?的边AB 上一动点,求直线CD 斜率k 的变化范围.

变式训练1、直线x cos α+3y +2=0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

A.??????π6,π2∪? ????π2,5π6

B.??????0,π6∪??????5π6,π

C.??????0,5π6

D.????

??π6,5π6 2、直线l 经过点A (1,2),在x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3,3),则其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k <15

B .k >1或k <12

C .k >15或k <1

D .k >12

或k <-1

本题小结:数形结合运动变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思想方法和观点.当直线绕定点由与x 轴平行(或重合)位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y 轴平行(或垂直)时,斜率由零逐渐增大到∞+(即斜率不存在);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与y 轴平行(或垂直)时,斜率由零逐渐减少到∞-(即斜率不存在).这种方法即可定性分析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也可以定量求解斜率和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题型二:直线的平行与垂直问题

例2 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01243=-+y x ,求下列直线l '的方程, l '满足

(1)过点)3,1(-,且与l 平行; (2)过)3,1(-,且与l 垂直.

变式训练1、已知直线x +a 2y +6=0与直线(a -2)x +3ay +2a =0平行,则a 的值为( )

A .0或3或-1

B .0或3

C .3或-1

D .0或-1

2、已知过点A (-2,m )和点B (m ,4)的直线为l 1,直线2x +y -1=0为l 2,直线x +ny +1=0为l 3,若l 1∥l 2,l 2⊥l 3,则实数m +n 的值为( )

A .-10

B .-2

C .0

D .8

本题小结:与直线0=++C By Ax 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01=++C By Ax ,再由其 他条件列方程求出1C ;与直线0=++C By Ax 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02=+-C Ay Bx ,再由其他条件求出2C .

题型三:直线的交点、距离问题

例3 已知直线l 经过点A )4,2(,且被平行直线01:01:21=--=+-y x l y x l 与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M 在直线03=-+y x 上,求直线l 的方程.

变式训练、已知点P (2,-1),试求过点P 且与原点的距离最大的直线l 的方程,并求出原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

本题小结:解此类题目常用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然后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参数;也可综合应用直线的有关知识,充分发挥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判断直线的特征,然后由已知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

题型四:直线方程的应用

例4 已知直线0355:=+--a y ax l .(1)求证:不论a 为何值,直线l 总经过第一象限;

(2)为使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求a 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已知直线l :(2a +b )x +(a +b )y +a -b =0及点P (3,4).(1)证明直线l 过某定点,并求该定点的坐标.(2)当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最大时,求直线l 的方程

(1)证明 直线l 的方程可化为a (2x +y +1)+b (x +y -1)=0,

由?????2x +y +1=0,x +y -1=0,得?

????x =-2,y =3, ∴直线l 恒过定点(-2,3).

(2)设直线l 恒过定点A (-2,3),当直线l 垂直于直线PA 时,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最大. 又直线PA 的斜率k PA =4-33+2=15

, ∴直线l 的斜率k l =-5.

故直线l 的方程为y -3=-5(x +2),即5x +y +7=0.

本题小结:含有一个参数的直线方程,一般是过定点的,这里对一般式灵活变形后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变形后特点还不明显的情况,可研究直线过定点.

【检测反馈】

1.若直线过点),32,4(),2,1(+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

(A )030 (B )045(C )060 (D ) 090

2.过点)1,1(E 和)0,1(-F 的直线与过点)0,2(k M -和点)4

,0(k N 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B )重合(C )平行或重合(D )相交或重合

3.过点)3,1(-且垂直于直线032=+-y x 的直线方程为( ).

(A)012=-+y x (B) 052=-+y x (C) 052=-+y x (D) 072=+-y x

4.已知点),1,3(),2,1(B A 则到B A ,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是( ).

(A )524=+y x (B )524=-y x (C )52=+y x (D )52=-y x

5.直线),0,0(0:,0:21b a b a a y bx l b y ax l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大致是( ).

6.直线l 被两直线0653:,064:21=--=++y x l y x l 截得线段的中点是原点

O ,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7.已知,0>a 若平面内三点),3

(),,2(),,1(32a C a B a A -共线,则a = . 8.过点),4,1(A 且纵、横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共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9.已知直线l 过点)1,1(P ,且被平行直线01343=--y x 与0743=+-y x 截得的线段长为24,求直线l 的方程.

﹡﹡10、在直线l :3x -y -1=0上求一点P ,使得P 到A (4,1)和B (0,4)的距离之差最大.

解:设点B 关于l 的对称点为B ′,连接AB ′并延长交l 于P ,此时的P 满足|PA |-|PB |的值最大.

设B ′的坐标为(a ,b ),

则k BB ′·k l =-1,

A 1

2

即b -4a

·3=-1. ∴a +3b -12=0.①

又由于线段BB ′的中点坐标为? ??

??a 2,b +42,且在直线l 上,∴3×a 2-b +42-1=0, 即3a -b -6=0.②

①②联立,解得a =3,b =3,∴B ′(3,3). 于是AB ′的方程为y -13-1=x -4

3-4

,即2x +y -9=0. 解?????3x -y -1=0,2x +y -9=0,得?

????x =2,y =5, 即l 与AB ′的交点坐标为P (2,5).

总结、反思:

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 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测试卷(一)-教师用卷

2020-2021学年必修2第三章测试卷 直线与方程(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直线1:320l x my +-=,2:280l x y ++=互相平行,则实数m 的值为( ) A .6- B .6 C . 3 2 D .32 - 【答案】B 【解析】因为直线1:320l x my +-=,2:280l x y ++=互相平行, 所以321m ?=?且82(2)m ?≠?-,解得6m =且1 2 m ≠-,所以6m =, 故选B . 2.已知两点()1,2A ,()3,6B ,动点M 在直线y x =上运动,则MA MB +的最小值为( ) A .25 B .26 C .4 D .5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

设点A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2,1A ', 连接A B ',则A B '即为MA MB +的最小值,且 A B ' 故选B .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定点()00,P x y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00y y k x x -=-表示 B .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1x y a b +=表示 C .经过定点(0,)A b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kx b =+表示 D .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11,P x y ,()22,Q x y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211211-?-=--x x y y y y x x 表示 【答案】D 【解析】经过定点()00,P x y 且斜率存在的直线才可用方程()00y y k x x -=-表示,所以A 错; 不经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都不垂直的直线才可以用方程 1x y a b +=表示,所以B 错; 经过定点(0,)A b 且斜率存在的直线才可用方程y kx b =+表示,所以C 错; 当12x x ≠时,经过点()11,P x y ,()22,Q x y 的直线可以用方程()21 1121 y y y y x x x x --= --,即 ()()()()211211-?-=--x x y y y y x x 表示; 当12x x =时,经过点()11,P x y ,()22,Q x y 的直线可以用方程1x x =, 即()()()()211211-?-=--x x y y y y x x 表示, 因此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11,P x y ,()22,Q x y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211211-?-=--x x y y y y x x 表示,所以D 对, 故选D . 4.若两条平行直线()1:200l x y m m -+=>与2:260l x ny +-=,则m n +=( ) A .0 B .1 C .2- D .1- 【答案】C

直线与方程专题复习上课讲义

直线与方程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直线与方程 【基础知识回忆】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①关于倾斜角的概念要抓住三点:i ?与x轴相交;ii.x轴正向;iii.直线向上方向? ②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 ③倾斜角的范围 _____________ . (2)直线的斜率 ①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反映直线倾斜程度的两个量,它们的关系是 ②经过两点P l(X!,y!),P2(X2, y2)(X! X2)两点的斜率公式为:k ③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 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倾斜角为_的直线斜率不存 在。 2. 两直线垂直与平行的判定 (1) 对于不重合的两条直线I i,l2,其斜率分别为k「k2,,则有: l l〃l2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l l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时,这两条直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一条直线斜率为 0,另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两条直线. 3.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一般式 Ax By c 0 (A2 B20) 注意:求直线方程时,要灵活选用多种形式? 4. 三个距离公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点只(人,浙),卩2匕2°2)之间的距离公式是:|P l P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点P(x0, y0)到直线l : Ax By c 0的距离公式是:d _____________ . (3)两条平行线l : Ax By & 0,1: Ax By c? 0间的距离公式是:d . 【典型例题】 题型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问题 例1、已知坐标平面内三点A( 1,1), B(1,1),C(2, ..3 1). (1) 求直线AB、BC、AC的斜率和倾斜角. (2) 若D为ABC的边AB上一动点,求直线CD斜率k的变化范围. 例2、图中的直线11、12、|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贝U: A . k1 < k2 v k3 B. k3< k1< k2 C. k3< k2< k1 < k2 例3、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 D. k1 < k3

高二数学直线与方程典型习题教师版

【知识点一: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①关于倾斜角的概念要抓住三点:1、与x 轴相交;2、x 轴正向;3、直线向上方向。 ②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0 ③倾斜角α的范围0 0180α≤< (2)直线的斜率 ①直线的斜率就是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而倾斜角为0 90的直线斜率不存在. 记作tan k α=0(90)α≠ ⑴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00α=,0tan 00k == ⑵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090α=,k 不存在. ②经过两点1112212(,),(,)P x y P x y x x ≠(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21 21 y y k x x -=- ③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 (3)求斜率的一般方法: ①已知直线上两点,根据斜率公式21 2121 ()y y k x x x x -= ≠-求斜率; ②已知直线的倾斜角α或α的某种三角函数根据tan k α=来求斜率; (4)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 已知112233(,),(,),(,)A x y B x y C x y ,若123AB BC x x x k k ===或,则有A 、B 、C 三点共线。 【知识点二:直线平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平行: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12,l l ,其斜率分别为12,k k ,则有2121 // k k l l =? 特别地,当直线12,l l 的斜率都不存在时,12l l 与的关系为平行 (2)两条直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12,l l 斜率存在,设为12,k k ,则有1- 2121=??⊥k k l l 注:两条直线12,l l 垂直的充要条件是斜率之积为-1,这句话不正确; 由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可以得出两直线垂直;反过来,两直线垂直,斜率之积不一定为-1。如果12,l l 中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12l l 与互相垂直. (2)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知识点四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 (1)两条直线的交点

高一直线与方程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直线与方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设直线0ax by c ++=的倾斜角为α,且sin cos 0αα+=, 则,a b 满足() A .1=+b a B .1=-b a C .0=+b a D .0=-b a 2.过点(1,3)P -且垂直于直线032=+-y x 的直线方程为() A .012=-+y x B .052=-+y x C .052=-+y x D .072=+-y x 3.已知过点(2,)A m -和(,4)B m 的直线与直线012=-+y x 平行, 则m 的值为( ) A .0 B .8- C .2 D .10 4.已知0,0ab bc <<,则直线ax by c +=通过()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5.直线1x =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 A .045,1 B .0135,1- C .090,不存在 D .0180,不存在 6.若方程014)()32(22=+--+-+m y m m x m m 表示一条直线,则实数m 满足() A .0≠m B .2 3-≠m C .1≠m D .1≠m ,2 3-≠m ,0≠m 7.已知点(1,2),(3,1)A B ,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A .524=+y x B .524=-y x C .52=+y x D .52=-y x 8.若1(2,3),(3,2),(,)2 A B C m --三点共线 则m 的值为( ) A.21 B.2 1- C.2- D.2

9.直线x a y b 22 1-=在y 轴上的截距是() A .b B .2b - C .b 2 D .±b 4.直线13kx y k -+=,当k 变动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 A .(0,0) B .(0,1) C .(3,1) D .(2,1) 10.直线cos sin 0x y a θθ++=与sin cos 0x y b θθ-+=的位置关() A .平行 B .垂直 C .斜交 D .与,,a b θ的值有关 二、填空题 1.点(1,1)P -到直线10x y -+=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直线,32:1+=x y l 若2l 与1l 关于y 轴对称,则2l 的方程为__________;若3l 与1l 关于x 轴对称,则3l 的方程为_________; 3.点(,)P x y 在直线40x y +-=上,则22x 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 4.与直线5247=+y x 平行,并且距离等于3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求经过直线0323:,0532:21=--=-+y x l y x l 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032=-+y x 的直线方程。 2.过点(5,4)A --作一直线l ,使它与两坐标轴相交且与两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

广东省2021高考数学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第6章直线与方程教师用书教案

直线与方程 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 直线与方程 ①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 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②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③ 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 直线平行或垂直. ④ 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 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 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 的关系. ⑤ 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 点坐标. ⑥ 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 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 离. 2017年1月T5 2019年1月T5 2020年1月T4 本章的重点是根据所给条件 求直线的方程,难点是两条直 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易错点 是在根据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求参数的值时,容意漏解或出 现增根,出错的根本原因是没 有掌握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 充要条件.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和位置关系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倾斜角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0°. 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方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l 的倾斜角. 注: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 (2)直线的斜率 当直线l 的倾斜角θ≠90°时(即直线与x 轴不垂直),直线l 的斜率存在,且斜率k =tan θ. 当直线的倾斜角为θ(θ≠90°),斜率为k ,则k ≥0?θ∈?????0,π2;k <0?θ∈ ?? ??π2,π. (3)直线l 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的斜率k =y 1-y 2 x 1-x 2 . 注:任何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所有直线都有斜率. 2.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 (1)当直线l 1∥l 2或l 1与l 2重合,倾斜角α1=α2. 若斜率存在,则k 1=k 2. 若斜率不存在,则k 1与k 2都不存在. (2)直线l 1∥l 2,若斜率存在,则k 1=k 2,且在y 轴上的截距不同,若斜率不存在,则l 1 与l 2都垂直于x 轴且在x 轴上的截距不同. (3)若斜率存在,且直线l 1⊥l 2,则k 1·k 2=-1. 若其中有一条斜率不存在,且l 1⊥l 2,则另一条直线斜率为0. (4)若直线l 1:A 1x +B 1y +C 1=0,直线l 2:A 2x +B 2y +C 2=0,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①l 1∥l 2?A 1A 2=B 1B 2≠C 1C 2 . ②l 1⊥l 2?A 1A 2+B 1B 2=0. ③l 1与l 2相交?A 1A 2≠B 1B 2 . ④l 1与l 2重合?A 1A 2=B 1B 2=C 1C 2 . [学考真题对练] 1.(2019·1月广东学考)直线3x +2y -6=0的斜率是( ) A .32 B .-32 C .23 D .-23

人教版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知识点专题讲义全

必修二直线与方程专题讲义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① 关于倾斜角的概念要抓住三点: ⅰ.与x 轴相交; ⅱ.x 轴正向; ⅲ.直线向上方向. ② 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0. ③ 倾斜角α的围00 0180α≤<. ④ 090,tan 0k αα?≤

注:过两点),(),,(222111y x P y x P 的直线是否一定可用两点式方程表示?(不一定) (1)若2121y y x x ≠=且,直线垂直于x 轴,方程为1x x =; (2)若2121y y x x =≠且,直线垂直于y 轴,方程为1y y =; (3)若2121y y x x ≠≠且,直线方程可用两点式表示) 3、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 两条直线平行 斜截式: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111222:,:l y k x b l y k x b =+=+,则有 121212//,l l k k b b ?=≠ 注:当直线12,l l 的斜率都不存在时,12l l 与的关系为平行. 一般式:已知 1111:0l A x B y C ++=, 2222:0l A x B y C ++=,则 1212211221//,l l A B A B AC A C ?=≠ 注:1212211221=,l l A B A B AC A C ?=与重合 1l 与2l 相交01221≠-?B A B A (2)两条直线垂直 斜截式:如果两条直线12,l l 斜率存在,设为12,k k ,则12121l l k k ⊥?=- 注:两条直线12,l l 垂直的充要条件是斜率之积为-1,这句话不正确;由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可以得出两直线垂直,反过来,两直线垂直,斜率之积不一定为-1.如果12,l l 中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12l l 与互相垂直.

直线与方程专题复习(教师)

直线与方程专题复习 一、知识归类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aH9O0).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反映直线倾斜程度的两个量,它们的关系是 (2)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 (3)直线过p(X1,y1),P2(X2,y2)(X1 H X2)两点的斜率公式为:k 2.两直线垂直与平行的判定 (1)对于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 i,l2,其斜率分别为k i,k2,,则有:I1//I2U ;l i 丄I2 二 (2)当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时,这两条直线 ;当一条直线斜率为0,另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两条直线. 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注意:求直线方程时,要灵活选用多种形式 4.几个距离公式 (1) 两点P (花,yj, P2(X2, y2)之间的距离公式是:|RP2|= (2) 点P(x。,y。)到直线l : Ax + By + c = 0的距离公式是:d = 两条平行线I : Ax + By +C, = 0,1 : Ax + By + C2 = 0间的距离公 式是: 二、典型例题 题型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问题 例1已知坐标平面内三点A(—1,1), B(1,1),C(2」3 +1).( 1)求直线AB、BC、AC的斜率和倾斜角. (2)若D为MBC的边AB上一动点,求直线CD斜率k的变化范围.

变式训练1、直线XCOS a +(3y+ 2= 0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 2、直线I 经过点A (1 ,2),在x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3,3),则其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 1 1 C. k>-或 k< 1 D . k>-或 k< — 1 5 2 本题小结:数形结合运动变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思想方法和观点 .当直线绕定点由与 x 轴平行(或重合)位 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 y 轴平行(或垂直)时,斜率由零逐渐增大到 +比(即斜率不存在);按顺时针方向旋 转到与y 轴平行(或垂直)时,斜率由零逐渐减少到 -比(即斜率不存在).这种方法即可定性分析倾斜角与斜 率的关系,也可以定量求解斜率和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 题型二:直线的平行与垂直问题 例2已知直线I 的方程为3x+4y -12= 0,求下列直线1’的方程,1’满足 变式训练1、已知直线x+a 2y+ 6= 0与直线(a — 2)x + 3ay+ 2a = 0平行,则a 的值为( ) A. 0 或 3 或—1 B. 0 或 3 C . 3 或—1 D . 0 或—1 2、已知过点A — 2, m )和点B (m 4)的直线为I 1, l 3,若l 1 //I 2, I 2丄l 3,贝U 实数m+ n 的值为( ) A.— 10 B.— 2 C. 0 与直线Ax + By +C = 0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Bx - Ay + C 2 = 0,再由其他条件求出 C 2. 题型三:直线的交点、距离问题 例3已知直线I 经过点A (2,4),且被平行直线h :x-y +1 =0与12 :x-y —1 = 0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 M 在直线x +y -3=0上,求直线I 的方程. n 〕u 佇,v] B. [0 , n ” 舄‘ n 、 L 5n ] r n 5n ] n J C . !0 , TJ D. ,-FJ A.- 1< k <1 5 B. k> 1 或 k<2 (1)过点( -1,3),且与I 平行; (2)过(—1,3),且与I 垂直. 直线 2x + y — 1= 0 为 12,直线 x + ny + 1= 0 为 D. 8 本题小结:与直线Ax + By + C = 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 Ax + By + C 1 = 0,再由其 他条件列方程求出C 1 ;

直线与方程专题复习

直线与方程专题复习 一、基础知识回顾 1.倾斜角与斜率 知识点1: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 x 轴正方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注意: 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知识点2:直线的倾斜角(90)α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为tan k α=. 注意: 当直线的倾斜角90οα=时,直线的斜率是不存有的王新敞 知识点3:已知直线上两点111222(,),(,)P x y P x y 12()x x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 21 y y k x x -= -. 知识点4:两条直线有斜率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即12//l l ?1k =2k 王新敞 . 知识点5: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则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则它们互相垂直. 即12l l ⊥?12 1 k k =-?121k k =- 王新敞 注意: 1.1212//l l k k ?=或12,l l 的斜率都不存有且不重合. 2.12121l l k k ⊥?=-或10k =且2l 的斜率不存有,或20k =且1l 的斜率不存有. 2.直 线 的 方 程 知识点6:已知直线l 经过点00(,)P x y ,且斜率为k ,则方程00()y y k x x -=-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注意: ⑴x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y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 ⑵经过点000(,)P x y 且平行于x 轴(即垂直于y 轴)的直线方程是 . ⑶经过点000(,)P x y 且平行于y 轴(即垂直于x 轴)的直线方程是 . 知识点7:直线l 与y 轴交点(0,)b 的纵坐标b 叫做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直线y kx b =+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注意:截距b 就是函数图象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 知识点8:已知直线上两点112222(,),(,)P x x P x y 且1212(,)x x y y ≠≠,则通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 为1112122121(,)y y x x x x y y y y x x --=≠≠--,因为这个直线方程由两点确定,叫做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知识点9: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0)A a ,与y 轴的交点为(0,)B b ,其中0,0a b ≠≠, 则直线l 的方程为 1=+b y a x ,叫做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注意:直线与x 轴交点(a ,0)的横坐标a 叫做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直线与y 轴交点(0, b )的纵坐标b 叫做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知识点10: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0Ax By C ++=(A ,B 不同时为0)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注意:(1)直线一般式能表示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 (2)点00(,)x y 在直线0Ax By C ++=上?00Ax By +0C += 王新敞 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 知识点11: 两直线的交点问题.一般地,将两条直线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111222 0A x B y C A x B y C ++=?? ++=?,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直线相交;若方程组有无数组解,则两直线重合;若方程组无解,则两直线平行.

高二数学讲义:直线与方程

讲义:直线与方程 内容讲解: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 0180α≤<,斜率为k ,则tan 2k παα??=≠ ?? ?.当2 π α=时,斜率不存在. (2)当090α≤<时,0k ≥;当90180α<<时,0k <. (3)过111(,)P x y ,222(,)P x y 的直线斜率21 2121 ()y y k x x x x -=≠-. 2、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两条直线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斜率都存在,则: (1)1l ∥2l ?12k k =且12b b ≠; (2)12121l l k k ⊥??=-; (3)1l 与2l 重合?12k k =且12b b = 3、直线方程的形式: (1)点斜式:()00y y k x x -=-(定点,斜率存在) (2)斜截式:y kx b =+(斜率存在,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11 21212121 (,)y y x x y y x x y y x x --=≠≠--(两点) (4)一般式:( ) 22 00x y C A B A +B += +≠ (5)截距式: 1x y a b +=(在x 轴上的截距,在y 轴上的截距) 4、直线的交点坐标: 设11112222:0,:0l A x B y c l A x B y c ++=++=,则: (1)1l 与2l 相交1122A B A B ? ≠;(2)1l ∥2l 111 222 A B C A B C ?=≠;(3)1l 与2l 重合

111 222 A B C A B C ? ==. 5、两点111(,)P x y ,222(,)P x y 间的距离公式2 2 122121()()PP x x y y = -+- 原点()0,0O 与任一点(),x y P 的距离22OP x y = + 6、点000(,)P x y 到直线:0l x y C A +B +=的距离002 2 Ax By C d A B ++= + (1)点000(,)P x y 到直线:0l x C A +=的距离0Ax C d A += (2)点000(,)P x y 到直线:0l y C B +=的距离0By C d B += (3)点()0,0P 到直线:0l x y C A +B +=的距离2 2 C d A B = + 7、两条平行直线10x y C A +B +=与20x y C A +B +=间的距离122 2 C C d A B -= + 8、过直线1111:0l A x B y c ++=与2222:0l A x B y c ++=交点的直线方程为 ()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R λλ+++++=∈ 9、与直线:0l x y C A +B +=平行的直线方程为()0x y D C D A +B +=≠ 与直线:0l x y C A +B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0x y D B -A += 10、中心对称与轴对称: (1)中心对称:设点1122(,),(,)P x y E x y 关于点00(,)M x y 对称,则12012 022 x x x y y y +?=??? +?=?? (2)轴对称:设1122(,),(,)P x y E x y 关于直线:0l x y C A +B +=对称,则: a 、0B =时,有 122x x C A +=-且12y y =; b 、0A =时,有122y y C B +=-且12x x =

高一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 直线与方程 【基础知识回忆】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①关于倾斜角的概念要抓住三点:ⅰ.与x 轴相交; ⅱ.x 轴正向; ⅲ.直线向上方向. ②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 ③倾斜角α的围 . (2)直线的斜率 ①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反映直线倾斜程度的两个量,它们的关系是 ②经过两点))(,(),,(21222111x x y x P y x P ≠两点的斜率公式为:=k ③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倾斜角为 的直线斜率不存在。 2.两直线垂直与平行的判定 (1)对于不重合的两条直线21,l l ,其斜率分别为21,k k ,,则有: ?21//l l ? ; ?⊥21l l ? . (2)当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时,这两条直线 ;当一条直线斜率为0,另一 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两条直线 . 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注意:求直线方程时,要灵活选用多种形式.

4.三个距离公式 (1)两点),(),,(222111y x P y x P 之间的距离公式是:=||21P P . (2)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公式是:=d . (3)两条平行线0:,0:21=++=++c By Ax l c By Ax l 间的距离公式是:=d . 【典型例题】 题型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问题 例1、已知坐标平面三点)13,2(),1,1(),1,1(+-C B A . (1)求直线AC BC AB 、、的斜率和倾斜角. (2)若D 为ABC ?的边AB 上一动点,求直线CD 斜率k 的变化围. 例2、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A .k 1<k 2<k 3 B .k 3<k 1<k 2 C .k 3<k 2<k 1 D .k 1<k 3<k 2 例3、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 若A(-2,3),B(3,-2),C(0,m)三点共线,则m的值为 . 总结:已知112233(,),(,),(,),A x y B x y C x y 若123AB AC x x x k k ===或,则有A 、B 、C 三点共线。 例4、直线l 方程为02)1(=-+++a y x a ,直线l 不过第二象限,求a 的取值围。 变式:若0

上海2020年高三数学基础知识回顾辅导讲义——解析几何(教师版)

1 / 26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及斜率: (1)倾斜角: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因此,倾斜角的范围是[)π,0. (2)斜率:①倾斜角不是2 π 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即αtan =k (2 π α= 时,直线斜率不存在);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211 21 2x x x x y y k ≠--= . ★2、直线的方程:点方向式: v y y u x x 0 0-= -(过点()00,y x ,方向向量()v u ,) 点法向式:()()000=-+-y y b x x a (过点()00,y x ,法向量()b a ,) 斜截式:b kx y +=,直线斜率为k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点斜式:)(11x x k y y -=-直线斜率k ,且过点()11,y x 两点式: 11 2121 y y x x y y x x --=--(1212,x x y y ≠≠)直线两点()11,y x ,()22,y x 截矩式: 1x y a b +=(与x 轴交于点(,0)a ,与y 轴交于点(0,)b ) 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全为0)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回顾:解析几何 基础知识

2 / 26 ★★3、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直线系:01=++C By Ax 与02=++C By Ax ;(2)垂直直线系:01=++C By Ax 与02=+-C Ay Bx ;(3)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①当 111:b x k y l +=,222:b x k y l +=时,212121,//b b k k l l ≠=?;12121-=?⊥k k l l ;②当 :1111=++c y b x a l , :2222=++c y b x a l 时, //122121=-?b a b a l l ; 0212121=+?⊥b b a a l l ★★4、直线的夹角公式:(1)对直线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 2 2 2 22 12 121212121||| |||| |cos |cos b a b a b b a a d d +?++= ?==θα;(2)对直线111:b x k y l +=, 222:b x k y l +=,2 12 11tan k k k k +-= α ★★5、点到直线的距离:(1)点到直线的距离:点()00,y x P 到直线0:1=++C By Ax l 的距离为 2 2 00B A C By Ax d +++= ;(2 )点在直线的同侧或异侧的问题:令δ= ,当两点在直线l 的同侧,则它们的δ同号;当两点在直线l 的异侧,则δ异号;(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0:11=++C By Ax l 与0:22=++C By Ax l 为2 2 21B A C C d +-= ★6、线性规划:①设出所求的未知数;①列出约束条件(即不等式组);①建立目标函数;①作出可行域;①运用图解法求出最优解. 二、圆与方程 ★1、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22 2 r b y a x =-+-,圆心 ()b a ,,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02 2 =++++F Ey Dx y x ,圆心?? ? ??--2,2E D ,半径2422F E D -+,能形成圆的充要条件是 0422>-+F E D ;(3)参数方程:???+=+=θ θ sin cos r b y r a x ,圆心()b a ,,半径为r .

《直线与方程》说课稿1

《直线与方程》说课稿 一、高中数学总课标 1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实践活动 2 、培养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应 用意识、创新意识 3、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培养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直线与方程》的课程目标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 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求出直线方程;掌握交点的求法和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 2、培养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新教材编写特点 1.更换教学顺序,更加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 ①.两直线的夹角、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没有在此出现. 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放在了直线方程之前 (学斜率之后的趁热 打铁).旧《大纲》课时安排大约10课时,新《课程标准》课时安排大约9课时,如果增加1课时以复习初中的相关知识,两者基本相当。 2.选用素材更贴近生活,更加凸显了新课程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特点 3.使用“思考”、“探究”等行为动词,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培养 4.注重数学文化教学 四、教学建议 1.注意把握课标教学 教学中,注意控制教学的难度,避免进行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的训练,避免在解题技巧上做文章。但是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的教学上,教参在P59、P71、P77、P82-84、P93-96都配备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例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编者对本章的重视程度,因此,我觉得可以在大纲规定的10课时的基础上增加2节习题课,也为后面圆的方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2.关注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不怕重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坐标法”应贯穿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应自始至终强化这一思想方法,这是解析几何的特点。教学中注意“数”与“形”的结合,在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以后,还可以画出其图形,验证代数结果;同时,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得到的数学结论,对

高二数学-直线与方程典型习题(教师版)

【知识点一: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①关于倾斜角的概念要抓住三点:1、与x 轴相交;2、x 轴正向;3、直线向上方向。 ②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③倾斜角α的范围00 0180α≤< (2)直线的斜率 ①直线的斜率就是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而倾斜角为0 90的直线斜率不存在. 记作tan k α=0(90)α≠ ⑴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0 0α=,0 tan 00k == ⑵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0 90α=,k 不存在. ②经过两点1112212(,),(,)P x y P x y x x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21 21 y y k x x -=- ③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 (3)求斜率的一般方法: ①已知直线上两点,根据斜率公式21 2121 ()y y k x x x x -= ≠-求斜率; ②已知直线的倾斜角α或α的某种三角函数根据tan k α=来求斜率; (4)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 已知112233(,),(,),(,)A x y B x y C x y ,若123AB BC x x x k k ===或,则有A 、B 、C 三点共线。 【知识点二:直线平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平行: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12,l l ,其斜率分别为12,k k ,则有2121 // k k l l =? 特别地,当直线12,l l 的斜率都不存在时,12l l 与的关系为平行 (2)两条直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12,l l 斜率存在,设为12,k k ,则有1- 2121=??⊥k k l l 注:两条直线12,l l 垂直的充要条件是斜率之积为-1,这句话不正确; 由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可以得出两直线垂直;反过来,两直线垂直,斜率之积不一定为-1。如果12,l l 中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12l l 与互相垂直. (2)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121122,(,),(,)P P x y x y 若点的坐标分别是,

2018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同步讲义(人教A版)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3.3-3.3.4Word版含答案

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 3.3.4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学习目标 1.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方法.2.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并能灵活应用于求平行线间的距离等问题.3.初步掌握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 知识点一 点到直线的距离 思考1 如图,点P (x 0,y 0)到直线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的距离d 同线段PS ,PR ,RS 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案 d =|PR ||PS | |RS | . 思考2 根据思考1的思路,点P 到直线Ax +By +C =0的距离d 怎样用A ,B ,C 及x 0,y 0表示? 答案 d =|Ax 0+By 0+C | A 2+ B 2 . 思考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对于A =0或B =0时的直线是否仍然适用? 答案 仍然适用,①当A =0,B ≠0时,直线l 的方程为By +C =0, 即y =-C B ,d =|y 0+C B |=|By 0+C | |B | ,适合公式. ②当B =0,A ≠0时,直线l 的方程为Ax +C =0,x =-C A ,d =|x 0+C A |=|Ax 0+C | |A |,适合公式. 梳理 点到直线的距离 (1)定义: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2)图示: (3)公式:d =|Ax 0+By 0+C | A 2+ B 2 .

知识点二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思考 直线l 1:x +y -1=0上有A (1,0)、B (0,1)、C (-1,2)三点,直线l 2:x +y +1=0与直线l 1平行,那么点A 、B 、C 到直线l 2的距离分别为多少?有什么规律吗? 答案 点A 、B 、C 到直线l 2的距离分别为2、2、 2.规律是当两直线平行时,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相等. 梳理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1)定义:夹在两平行线间的公垂线段的长. (2)图示: (3)求法: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4)公式:两条平行直线l 1:Ax +By +C 1=0与l 2:Ax +By +C 2=0之间的距离d = |C 1-C 2|A 2+B 2 . 类型一 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1 (1)求点P (2,-3)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①y =43x +1 3;②3y =4;③x =3. 解 ①y =43x +1 3可化为4x -3y +1=0, 点P (2,-3)到该直线的距离为 |4×2-3×(-3)+1|42+(-3)2=18 5; ②3y =4可化为3y -4=0,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3×3-4|02+32=13 3; ③x =3可化为x -3=0,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2-3| 1 =1. (2)求过点M (-1,2),且与点A (2,3),B (-4,5)距离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 解 方法一 当过点M (-1,2)的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 直线l 的方程为x =-1,

初中补习班数学讲义直线与方程

§1 直线与方程(教案) 一、基础知识点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1)数轴上A ,B 两点的距离:数轴上点A 的坐标为x 1,点B 的坐标为x 2,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 |AB |=21x x -. (2)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A (x 1,y 1),B (x 2,y 2)之间的距离公式为 d (A ,B )=|AB |= ()()221221y y x x -+-. (3)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若点P 1,P 2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且线段P 1P 2的中点M 的 坐标为(x ,y ),则??? ??? ?+=+=222121y y y x x x 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 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因此,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 (2)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 k =αtan (α≠ 2 π). 当直线平行于x 轴或者与x 轴重合时,k=0;当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时,k>0;当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时,k<0;倾斜角为2 π 的直线没有斜率. 倾斜角不同,直线的斜率也不同. 因此,我们可以用斜率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 3. 直线的方程: 若直线l 与方程()0,=y x f 满足: ①直线l 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y x f 的解; ②以方程()0,=y x f 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 上. 则称方程()0,=y x f 为直线l 的方程,直线l 称为方程()0,=y x f 的直线. 4.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1)截距:直线l 与x 轴交点(a ,0)的横坐标a 叫做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直线l 与y 轴交点(0,b )的纵坐标b 叫做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注:截距不是距离(填“是”或“不是”). (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高中数学 讲义

\ 高中函数部分附高中必修一到四 点 直线,切线 直线与方程 标准圆,圆与圆 圆与方程,曲线与方程 xy=+ k, - k 一次函数函数二次函数 对称轴 求根 不等式,方程组 三角函数,二倍角 、 曲线与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点的集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求曲线的方程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 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 合的方法。{x ∈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 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B A ?有两种可能(1)A 是B 的一部分,;(2)A 与B 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记作A ? /B 或B ?/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 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 B 那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④ 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 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二、函数 1、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综合 2.、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3、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 4、反函数的几种题型及方法 5、二次函数根的问题——一题多解 &指数函数y=a^x a^a*a^b=a^a+b(a>0,a 、b 属于Q) (a^a)^b=a^ab(a>0,a 、b 属于Q) (ab)^a=a^a*b^a(a>0,a 、b 属于Q) 指数函数对称规律: 1、函数y=a^x 与y=a^-x 关于y 轴对称 2、函数y=a^x 与y=-a^x 关于x 轴对称 3、函数y=a^x 与y=-a^-x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对数函数y=loga^x 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 ○ 1 M a (log ·=)N M a log +N a log ; ○ 2 =N M a log M a log -N a log ; ○ 3 n a M log n =M a log )(R n ∈. 注意:换底公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