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科学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案

七年级科学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案

七年级科学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案
七年级科学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案

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实施计划.doc

2014-2015 (1 )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实施计划 胡云亭 课程实施课时计划: 1.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 2.有趣的“毛细管” 3.标准化的研究 4.?纸托“千斤” 5.空气的压力 6.哪个滑梯快 7.鱼缸里的水能H动流出来吗 8.数三角形 9.记忆力训练 10.生日“魔术” 11.磁铁隔着物体磁性受影响吗 12.缩减发明 13.期末作品上交 1课时(第一周) 1课时?(第二周) 2课时(第三-第四周) 2课时(第五-第六周) 2课时(第七-第八周) 2课时(第九-第十周) 2课时(第-一-第十二周) 2课时(第十三周-第十四周)2课时(第十五周-第十六周)2课时(第十七周-第十八周)1课时?(第十九周) 1课时(第二十周)

1课时(第二十一周)

4. 一纸托“千斤” 一、目的要求 1 .通过“一纸托千斤”的实验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形变的思考能力,养成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纸的变形与强度关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启发创新精神。 3.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初步了解力学和建筑方面的知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有两个: 1.实验一:单张纸承重①②③动手实验活动。 2.实验二:圆筒空心纸管,变形的承重实验。

三、指导策略 1 .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一中的三个小实验,引导学生逐步得出“纸承受的重量与它的形状有关系”的初步结论。 2.指导学生精心制作圆筒空心纸管,从卷纸管、剪裁纸管、粘牢纸管、用纸裹纸管、到承重实验,每个环节都要求认真制作,逐步改变“物件的结构”,体验“改变物体的形状就能改变它的承重能力”。 3.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各组的“构件”进行承重计量,看哪些承重量最大。 4.请优胜组总结成功经验,以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并启发学生动脑动手,想出改形状,使纸承受更多重物的办法。 例如:用儿张纸叠成宽约8厘米的纸条,再用胶水粘在一?起,盘成一个圆墩,如图“" 状,一人单足踏上,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 5.课后还可以搞一个社会调查,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周围的学校、街道、住宅、工厂、 商店、车站等,有哪些地方用上了变了形状的 ................................... 钢铁或铝合金构件,要仔细观察,并且记录下来。 6.课后,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体验,小组成员研讨并制作“纸桥”模型,组织学生进行纸桥结构、承重等方面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5. 空气的压力 一、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的“空气的压力”课题的实验与探索活动,使学生认识空气有压力,空气的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以及了解空气压力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使学生知道空气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并学习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和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压力。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教案 华东师大版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教案1 华东师大版 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1.科学以自然研究对象,自然中存在无穷的奥秘,科学好象一把开启自然奥秘之门的“金钥匙”。学习科学是我们认识自然和准备进行新的探究的有效途径。 2.观察和实验是探究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观察—— ; 实验——。 二.什么是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⑴观察 (2)收集和处理事实和数据 (3)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 (4)实验调查,检验假设 (5)得出结论,作出解释,科学原理来解释 2、预言海王星的存在的是——亚当斯,勒威耶 用望远镜发现了海王星的是——加勒 <习题1>当你感冒后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 A.交流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制订计划 D.检验与评价 三.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㈠测量你的身高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符号___, 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转换: 2.长度测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选正确。根据实际的需要,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 选择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量程(一次能测出的最大值) 分度值(最小刻度值)

(2)放正确。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3)看正确。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记正确。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读出上面正 确的测量值 3.测量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叫测量误差。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是常用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4、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方法一、累积法——1、测单张纸的厚度; 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方法二、夹长法—— 方法三、替代法——化曲为直测量曲线长度 方法四、轮转法——测量曲线长度 <习题2>某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得的值分别是:12.05米,12.04米,12.06米, 12.03米,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是 ( ) A、12.04米 B、12.045米 C、12.03米 D、12.05米 <习题3>某同学测量其弟弟的身高是I.478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厘米 B、8是估计数字 C、这个数值准确程度为毫米 D、这个数值的准确值为1.47米 (二)测量你的体重 使用磅秤前的注意点: (1)指针应该在零刻度线 (2)看清磅秤的量程和分度值 (三)测量你的体温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3、体温计的量程范围是35℃~42℃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设计——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教材分析] 1、本方案是《科学》七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走近科学”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2、本课时根据实际情况共安排4个实验性活动,有的涉及物质科学,目的是用生动的现象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动机以及亲历科学探究的欲望。 3、在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尽可能邀请多一点的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一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来做),并指导学生围绕这些奇妙的现象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肯定学生的观察,从而使得学生兴致昂然,陡生情趣,使学生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动机。 [教学目标] 1、对科学课程形成良好的印象和产生浓厚的兴趣。 2、了解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3、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喜悦。 4、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效地引导学生围绕有关实验现象开展观察和讨论。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探究式,讨论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都是一个从不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和实验是我们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几个实验,仔细观察奇妙的实验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吧。 介实验操作

什么 色还有什么变化?

这是《科学》学科的第一堂活动课,在学生的思想中,科学是神秘的,科学是遥远而不可及的。他们对科学家是怎样工作、怎样探索、怎样解决问题的,可以说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因此,这堂课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所以在这一堂课上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还尽可能多的邀请学生加入。(如明信片的下落运动:多人;溶液颜色的变化:少数人;肥皂膜的变化:多人)。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以说所有学生都兴趣盎然,主动参与,情绪高涨。最后,提出问题是想把学生的这种兴致再强化一下,能保持延续下去。 [学习小结与练习] 1、自然界存在种种奇妙的现象,我们要探究自然的奥秘,____和____是重要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观察能使我们获得有关_______,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在_______再现。 3、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的植物,会出现_______的现象。 4、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酚酞,溶液会变___。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鼓励学生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研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对称轴的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书上的“14”的图案. 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研讨活动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获取信息,体会特点) 活动内容: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所做的“14”,再结合幻灯片直接得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知识点1:轴对称的性质(重点、难点)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 它们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把其中一个图形沿某一直线翻折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一、对应点、对应线段及对应角的概念 1. 对应点: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的点. 2. 对应线段: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的线段. 3. 对应角: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的角. 二、轴对称的性质: (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注】 (1)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而全等图形不一定成轴对称;

四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知识交流

四年级下册发现与探 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四年级下册教案 笫一课对称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研究,了解“对称”和“对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称的特点和作用。 教法:自学研究 教具:剪刀等 教学过程: 实验一:认识对称图形 1.在图1. 2.3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一张白纸白纸描绘下来。 2.把白纸上的图按图中蓝色线对折,按透过的图像轮廓描下图像的另一半,涂 上相应的颜色。 实验二:验证对称图形 1.在图中确认图形的对称性。 2.观察对称线两边图形具有大小、形状和排列完全一样的特点。 实验三:研究在家住艺术上对称图形的作用 研究问题:北京天坛的祈平殿,这座壮丽的建筑采用了对称形式。 实验四:进一步研究对称作用 探索发现: (1)对称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能解释一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对称”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使建筑物更加坚固,平稳、美观、整齐、庄重、严肃、宏大、有气势等。 达标测评:观察图片,说一说哪个是对称形式的? 课堂小结: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对称 对称就是一条轴线的两边具有大小形状和排列完全一样的特点。 第二课溶解的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溶解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溶解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教法:自学研究 教具:实验杯等 教学过程: 实验一:水溶解糖的快与慢 1.分组装配实验器材。 2.分别向A,B,C3个杯子里导入同样多平常温度的水。 3.将3块糖分别放入3个杯的水中。 4.小组讨论:为什么糖块在水的表面溶解的快,而在杯底溶解的慢? 实验二:液体在水中的溶解 液体在水中的溶解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自然》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大自然》 大班课程《大自然》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的社团与同龄人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美丽大自然的感受,了解大自然的丰富色彩,了解七彩虹的名字。培养幼儿感受色彩和激发艺术兴趣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班《大自然》的课程计划吧。 活动目标: 1.了解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了解七种颜色的彩虹名称。 2.与您的同伴合作,以您最喜欢的方式表达您对美丽大自然的感受。 3.培养幼儿感受色彩和激发儿童艺术兴趣的能力。 4.在创作过程中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平衡美。 5.培养幼儿的技能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水果糖果,多媒体和课件,录音机和音乐磁带,工作显示板等。 学习工具:水彩笔(蜡笔),剪刀,彩色纸,胶水,大张铅纸等 活动程序: 请让孩子们品尝各种水果糖,并谈谈他们吃的糖的颜色?你怎么看?

2,课件展示自然风光,让孩子欣赏,从中找到更丰富的色彩。 3.欣赏第二段音乐,让孩子们谈谈音乐中表达的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听到的? 4,主题的介绍,老师:颜色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展示《美丽的大自然》!老师记得一种叫做彩虹的自然现象。谁可以命名彩虹色?(儿童的答案)孩子们分为七组,每组以颜色命名。 5.欣赏三部儿童作品(电子幻灯片),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表达自然? 6.展示材料让幼儿讨论如何使用这些材料来表达自然之美。 7,孩子的创作,教师组的导游指导。尊重幼儿的愿望,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重新组合每个小组的阵容,并开始使用颜色来创造。 8.显示每组作品并进行交流。每个小组派儿童作为评论员,其他人和老师作为观众,并参观了《美丽的大自然》展览。 9.欣赏杰作。老师: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是多么新鲜,神奇和美丽,艺术大师用丰富的色彩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电子幻灯片的形式,孩子们可以享受3D4作品并简单地谈论他们自己的观点)。 结束语:原始主人的思想与我们的许多孩子一样。只要人们经常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生活的美丽,并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你一定会很快成为艺术大师。最后,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发现并感受更美丽的色彩!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 3、鼓励学生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经历观察、分析、作图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实验操作: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 2、合作交流:(1)图中,两个“14”有什么关系?(2)在扎字的过程中,点E 与点E/重合,点F与点F/重合.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连接点E与点E/的线段与l有什么关系?点F与点F/呢?(3)线段AB与A/B/有什么关系?CD与C/D/呢? (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

在图中,沿对称轴对折后,点A与A/重合,称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是点A/,类似的,线段AB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是线段A/B/,∠1关于对称轴的对应角是∠2. 利用比较直观的方法使学生比较清晰地观察到每一组对应点与折痕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对应角、对应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情境引入 观察这个轴对称图形: 1.找出它的对称轴; 2.连接点A与点A/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连接点B与点B/的线段呢? 3.线段AD与线段 A/D/有什么关系?线段BC与线段B/C/呢? 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可以根据折叠过程中的某些元素的重合说明理由,进一步验证上一个活动得到的结论。 轴对称的性质: 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实战演习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人教版必修Ⅲ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是20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词。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壮丽的“诗篇”? 由此导入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考教材P86“历史纵横”) ●对象:“两个凡是” ●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 2、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 ●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 ●意义: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过渡: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12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13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4、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推荐】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班级 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探索与发现: 三角形内角 和 课型新授教学时数 1 教学内容课本24—25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方法 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 “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 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 纳中,感受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1、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 学具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过程(总第 22 课时)二次备课一、预习检查 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组 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故事引入。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 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揭示课题,出示目标。产生质疑, 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活动一、比一比 2、活动二、量一量 (1)什么是内角? (2)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3)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分别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4)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度。 (5)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 3、有什么方法能验证你们的想法?说一说,做一做。 (1)我们把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看一看会是怎样的。 (2)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度。 4、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内容)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情分析: 在本章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现象,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加强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认识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主要是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说理的能力,并且给了学生更多表述的机会。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求解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具体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 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采 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和教具准备: 长方形白纸一张,圆规一个,并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活动内容: (1)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怎么判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对于两个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是对称轴(幻灯片给出答案)。 (2)观察动画后回答 1、动画(1)中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动画(2)中的三角形是个什么图形?) 活动目的: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而本节课是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实际上是以上两者都具备的性质,因此先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目标得到了明晰,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 活动内容: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所做的“14”,再结合幻灯片引导学生探索得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展示、讲解亲自获取的数学知识,而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学生们对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认识的更为深刻。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

《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

《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 由于本节电磁感应现象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我就回绕这个重、难点进行突破。 二、探究过程第一阶段: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一)、提出问题师: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电流的磁场,知道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你是否想过存在不存在相反的现象呢?即“磁能生电”呢? (二)、猜想与假设生:“磁可能生电”。因为电流的周围总是存在着磁场,说明电流和磁场彼此是不可分割的。 师:那么,我们如何来实践“磁生电”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实验设计1、要求学生设计所需的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计、开关、方框线圈、马蹄形磁铁、导线)。 2、师生论证可行性方案。如把条形磁铁改成马蹄形磁铁;把单根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改成利用方框线圈的一条边作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把电流表改成灵敏电流计等。 3、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1)闭合开关,让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不动;让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上下移动;让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前后移动;让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移动;……;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2)断开开关,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四)、实验探究1、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合作探索研究。(两个同学一组并从实验桌抽屉下拿出器材)。并要求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2、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实验组适度指导,并允许自学课本。 3、思考讨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问题:(1)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在满足什么条件时,导体中才会有电流产生?(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五)、分析与论证1、组织学生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计划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 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组成: “身边科学”“物理实验”“数学研究”“发明训练”等四个单元,29个实验、6项信息研究、2项制作等活动组成。 2、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进行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实验和收集信息进行研究的活动。 1.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大多是学生能亲自进行实验和操作的,或者对己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判断推理而较容易得出结论的内容。 2.教材物理实验比重较大,相对讲教材难度较大,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上也上升了一个层次。 3.教材的思路更明显地体现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各种奥秘。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重心放在对比实验能力的培养。 4.在科学价值观培养上注重了以下三点: (1)科学服务于实践认识。 (2)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 (3)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进行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实验活动,帮助他们体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特点,引导他们进行尝试性的科学实验研究,学习收集信息,培养科学精神,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笫一单元身边科学 1.单元组成 笫四课《手上的触觉》笫五课《小降落伞的实验》笫七课《叶子能吸尘增湿吗》笫十一课《缓冲的作用》第十二课《死海的秘密》 2.主要活动内容: 认识手上触觉,降落伞留空时间,叶子吸尘增湿改善环境的作用。认识缓冲作用, 液体密度与浮力关系

3.活动思路: 通过实验探讨身边事物的一些科学道理。然后再对生活实践中有关现象进行解释或研究它在实践中的应用。 笫二单元物理实验 1.单元组成:笫二课《溶解的作用》笫三课《“静电”小实验》笫六课《坦克的履带》笫九课《反冲作用》 2.主要活动内容:静电、反冲作用、缓冲作用等物理现象的认识与应用。了解溶解、压强、液体密度与浮力等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3.活动思路: 以一个物理知识为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再用研究的结果解释生活实践中有关现象,并研究它在实践中的应用。 笫三单元数学研究 1.单元组成:笫一课《对称》笫三课《测量的技巧》 2.主要活动内容: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中的对称与巧妙测量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及其应用情况。 3.活动思路: 通过信息研究与实践操作认识“对称”和巧妙的测量方法。再用研究的结果解释生活实践中有关现象,并研究它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四单元发明训练

七年级数学下册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1.进一步复习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2.掌握轴对称的性质,会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观察下图,水面上的图形与映在水里的像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轴对称的性质 【类型一】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角度 如图,一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成轴对称的四边形ABCD,其中∠BAD=150°,∠B=40°,则∠BCD的度数是() A.130°B.150°C.40°D.65° 解析:∵这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成轴对称的四边形ABCD,其中∠BAD=150°,∠B =40°,∴∠D=40°,∴∠BCD=360°-150°-40°-40°=130°.故选A. 方法总结:轴对称其实就是一种全等变换,所以轴对称往往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性质综合考查. 【类型二】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4cm2 B.8cm2 C.12cm2 D.16cm2 解析:根据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面积的一半.∵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S 阴影=12 ×42=8cm 2.故选B. 方法总结: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图形判断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三】 折叠问题 如图,将矩形ABCD 沿DE 折叠,使A 点落在BC 上的F 处,若∠EFB =60°,则∠CFD =( ) A .20° B .30° C .40° D .50° 解析:根据图形翻折变换后全等可得△ADE ≌△FDE ,∴∠EAD =∠EFD =90°.∵∠EFB =60°,∴∠CFD =30°.故选B. 方法总结:折叠是一种轴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类型四】 画一个图形关于已知直线对称的另一个图形 画出△AB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 解析:分别作出点A 、B 、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各点即可. 解:如图所示. 方法总结:我们在画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时,先确定一些特殊的点,然后作这些特殊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即可得到. 三、板书设计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 (1)确定对称轴; (2)根据对称轴确定关键点的对称位置; (3)将找到的对称点顺次连接起来. 本节教学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事物,从而引入对称,逐步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通过操作实践发现其共同特征,导入教学新授,达到串连教材的效果,让学生在这教学情景中快乐地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列举实际生活中

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教学目标 通过对列举的奇妙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有很多奥妙,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难点:启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 教具 1.多媒体课件《天文》、《海底世界》、《熊猫》、《火山》等。 2.化学实验溶液酸、碱、酚酞等。 课时 2节课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 导入新课:播放有关图片和录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 探究:1.你对宇宙了解有多少? 2.海洋深处有生物吗?如果有,它们的能量来自何处?人能在那里生存吗? 3.为什么熊猫是我们的国宝?你认为熊猫会灭绝吗?为什么? 4.为什么地球表面会发生火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5.让学生提出问题。 讨论:1.你还对自然界的哪些其他现象感兴趣? 2.为什么你对这些现象感兴趣? 3.让学生提出可讨论的问题。 探究:1.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2.怎样能发现蝙蝠的定位本领? 3.有些动物有迁徙的习性,它们是靠什么导航的?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茫茫宇宙,奇妙无穷,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一个美丽的星球——我们共同的家园,那里有人类及人类的朋友——各种动植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自然,学习科学,保护自己的美好家园。

作业:1.让学生提出一个关于科学的问题。 2.自主准备下一节课的有关实验。(可参照课本也可自己设计) 第二课时:以活动为主。 引入新课:展示科学家霍金的照片,介绍有关霍金的研究成果,提问:为什么霍金及爱因斯坦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重视。 活动:1.让学生做明信片下落的实验,记录、讨论。 2.老师做液体颜色有变化实验、要求学生做记录、讨论。 3.参观实验室和了解实验室的各种仪器。 4.学生演示自己准备的实验,老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总结:让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学会观察、记录、讨论科学的方法。

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习题1(无答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习题1(无答 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一、选择题 1.小王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奇妙的科学世界,下列说法和知识不正确的是()。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2.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电闪雷鸣 B.“神六”升空 C.雨后彩虹 D.大雁南飞 3.我们知道蝙蝠蒙住眼睛,在黑夜中也能飞行,这个事实能说明()。 A.蝙蝠是用耳朵来辨别方向 B.蝙蝠不是用眼睛来辨别方向 C.蝙蝠的眼睛是没有用处的 D.蝙蝠的耳朵特别发达 4.能够在南极生存的生物必须()。 A.会游泳 B.会飞翔 C.耐严寒 D.耐干旱 5.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的看法。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根据你的观点,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A.甲 B.乙 C.丙 D.丁 二、填空题 1. 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通过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2.根据科学家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恐龙早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你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吗?如果不了解,请上网查一查。根据你掌握的信息,提出一个有关“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猜想。你的猜想:。 3.请你仿照例子,针对现象提出一个恰当的问题。 例:鱼在水中游动。问题:鱼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 ①下雨了。问题:。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本章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现象,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加强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认识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主要是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说理的能力,并且给了学生更多表述的机会。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求解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具体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和教具准备:长方形白纸一张,圆规一个,并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平

艰辛探索中的曲折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中的曲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成就的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2.小组探讨、分析十年动乱的原因、危害、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3.列表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取得的成就。说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及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教学难点】 十年动乱的原因、危害、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旧知回顾,提问。 我国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时候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略。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国家领导人会采取什么措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呢? 二、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观看视频,说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从中分析归纳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 2.阅读教材,回答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3.观察图片及阅读材料,说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标志。 4.分析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起的原因及从这些错误的探索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师:三大改造之后,我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是什么会议? PPT出示问题: (1)观看视频,说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从中分析归纳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 师播放:影音资料:中共八大的召开。 生1: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生2: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生3: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做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符合实际,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带学生进入当时历史情境,并从视频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党中央又制定了经济建设的总路线。 PPT出示问题2:阅读教材,回答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师:总路线中的“多快好省”四个方面中哪些方面容易被人们忽视?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总路线的不足之处,为后面的学习,出现左倾错误做铺垫。 生1:“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易使人们过于重视经济建设的“多”和“快”,而忽略了

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教 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一 教学内容: 探索与发现(一)(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出示题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观察与发现 让学生观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3、运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迅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 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出示题目:142857分别乘1、 2、 3、4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乘 5、6的得数。 三、第三关:神奇的9 1、出示题目:99×99= 999×999= 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 四、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出示题目。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通过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本章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现象,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加强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认识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主要是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说理的能力,并且给了学生更多表述的机会。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求解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具体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采 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