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跨文化交际障碍

浅谈跨文化交际障碍

浅谈跨文化交际障碍
浅谈跨文化交际障碍

海南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1学期《跨文化交际》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跨文化交际障碍

学号:

姓名:

年级:

学院: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 年11月15日

课程综述

一、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即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学是是一门运用众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的交际行为、交际过程、交际规律、和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达到有效交际的交叉性和应用型的学科。

二、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贯穿研究课题的主线就是文化。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等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比较大。

三、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内心想法并告知给对方的一种方式。所以它的主体是交流,交际的主体专指表达者,而把接受者看作交际对象,成为语境的一部分。处理好语言交际主体这一重要因素很重要。

四、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是一种体现非语言行为的过程,它在特定的情景中与语言行为同时发生,共同表达人的心理与思维活动。语言交际传递思想内容,非语言交际加强意义的表达,体现交际方式和交际双方的内在关系。

五、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简称“社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

六、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七、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既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深刻反映文化的各个层面。西方的经营管理理论发展四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阶段、X-Y理论、超Y理论。

八、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

价值观与交际是支配和反映的关系。价值观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无论是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或是社会交往,无一不受到价值观的支配。交际反映人们

的价值观,这种反映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

九、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有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在认识上的误区是跨文化交际的一大障碍。

刻板印象的来源大多是因为个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某个个体所致。刻板印象一旦形成,若不客观理解,则很难加以改变,亦可能造成同类型人的困扰。刻板印象是跨文化交际的另一大障碍。

十、文化休克与跨文化训练

文化休克是指一个人处于一种社会性隔离,而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而不是指临床上那种由于疾病引起的丧失意识的病理性休克。

跨文化训练的主要是培养对文化的认识,对全球经济和世界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的自我意识,提高跨文化交流、合作的技巧等等内容,可以加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浅谈跨文化交际障碍

摘要:跨文化交际已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活动之一,但由于不同地域的人之间存在各种文化上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经常由于各种障碍交际失败。跨文化交际障碍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跨文化交际课所学知识,概括性地阐述了分析了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对策。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障碍;原因;对策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着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众所周知,使用同一种语言、生活在同一种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障碍很少,容易沟通,因为他们都具有相同的文化模式、相似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些共同点为他们的交际提供了基础和指导原则。而对于那些使用不同语言、来源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而言,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指导原则以及可预测性均已消失。于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就显现出来了。阻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有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等几个方面。

(一)思维方式

不同文化的人们对外界的认知模式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也必然存在着差异,而思维模式差异会造成交际行为、语篇结构、交际风格等方面的不同,而东西方文化在这两方面的差异就更加明显。东方人的思维模式以直觉、整体、圆式为特征;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中国人的话语或语篇结构呈圆式,他们说话、写文章不采取直线式或直接切题的方法,而习惯于绕弯子,有一个从次要到主要,从相关信息到话题的发展过程。西方人开门见山,谈话、写文章往往把话题放在最前面。在跨文化交际中,不注意西方人的思维习惯,仍用汉语思维习惯,不正面阐明谈话的目的和要求,则会引起西方人不耐烦,甚至误解,导致交际失败。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形成是有客观原因的。中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造成了中华民族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一种乡土情谊、一种乡邻情谊,带有浓厚的情感。这种感情因素在西方恰恰表现得很淡薄。近代西方试验科学迅速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便具有很强的实证性。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受到大工业生产方式所特有的组织性、科学性、民主性的陶冶。从哲学和文化体系角度看,中国人受影响最深的是儒家哲学,而西方人是基督教文化。我们的哲学思想强调综合,西方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分析,

这就形成了侧重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的差异。提到这些是为了更充分地了解对方,以便于减少或消除跨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进行国际交往。

(二)价值观念

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习得了交际能力,而这种交际能力又必然地与价值观念连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会有其特有的价值系统。这套系统告知人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应该赞扬的,什么是应该抑制的。这种价值成为一种文化中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温良恭俭让被视为坚定的信条。而争强好胜,自我表现,个人突出则被人们冷眼,甚至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而个人主义在集体取向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文化中,是必然要受到遣责的。而在西方文化中,一个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则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为人所不可取。而以个人奋斗为核心的“个人主义”则是其价值观的核心。在这种文化中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个人主义不仅意味着个人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差异的追求。但应该指出的是,在一种文化中被视为好的,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就被看作是差的;在一种文化中一种行为被看作是正常之举,在另一文化中可能被看作离经叛道。也就是说,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但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

(三)人际关系

中西方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主要差异: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偏向于说是感情型可以说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而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则偏向于工具型,西方社会是法制社会。在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中,人人平等,父母和子女都是平等的,可以直呼其名,可以相互竞争。在见,人际交往中他们很少顾及人情、面子,他们常常是公事公办,不讲情面。他们的交往原则: 利己、对抗、竞争、平等、独立、求异、求新、自由、自助、直截、爽快、注重隐私等。在资源或物质分配方面他们也不会考虑人情,这种关系习惯以公平原则,按法则办事,即使是亲朋好友也要人和事两清,公私分明。但这并不是说西方人一点不讲人情,他们也广交朋友,对人热情周到,但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感情用事,常常把人情当作交易的手段。西方文化中这种理智、逻辑超过感情的人际交往形式是典型的工具型人际关系模式。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差序格局,与其对应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不仅构成人们普遍遵

守的道德标准,也成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种在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满足,包括情感在内的各种需求,在公务处理上,公私不分、个人情感关系和公共关系混淆,是典型的情感型人际关系模式。

(四)行为规范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由于对同一交际行为的解释、赋义或判定所依据的社会行为规范不同,常产生误解甚至不快或者更坏的结果。行为规范是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完成有效交际的重要保证。何谓交际规范?从交际角度来讲,可以说行为规范就是恰当得体的交际模式;而如果从文化角度对个体行为进行评断来说,行为规范就是被社会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绳,通俗地讲,行为规范就是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在跨文化交际中识别规范,并能对不同社会行为规范进行对比,是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应该指出的是,在一种文化中某一行为是合乎规范的,在另一文化中可能就是被禁止的。在行为规范系统中,禁忌系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禁忌是指违反社会期望的行为, 包括言语和行为。禁忌的内容因民族不同而不同。在某一文化中被高度赞赏的, 在另一文化中可能是应回避的,这在宗教和习俗方面尤为突出,其解决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能够百分之百地相互理解,不发生任何误会是不现实的。如何减少或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导入文化要素,树立文化差异意识

文化导入应针对学习者的日常交际需要并适当考虑学习者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性质等因素,其导入的重点应放在那些对交际行为、交际风格具有支配制约功能的文化要素上:与价值系统有关的因素,包括价值取向、处世哲学、评价事物的标准和行为规范等;思维方式,包括话语和语篇宏观结构;妨碍交际的文化规约;与社会语境相关的一些因素,如:交际双方的言语行为期待、社会地位、熟悉程度、话语的得体性、礼貌原则等;与交际者相关的非语言因素,即影响交际双方言语行为的一些非语言因素。对上述文化要素宏观地进行导入,可以使学习者从总体上了解目标语的文化要素,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主动去了解异国文化

跨文化交际的当事人在与对方交流沟通之前最好去了解一下对方的文化,了解对方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的语言特征,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要识别对方文化特

有的语言与非语言行为,并能够熟知它们的功能。在了解对方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人们对异文化的适应有一个起伏的过程。刚开始接触异文化时可能会有一种新鲜感和兴奋感,表面上处于适应状态。时间久了便会遇到困难,感到疲劳,产生被拒绝感和孤独感,这是危机阶段。再过一段时间便会觉得有些适应了,对一些过去无法理解的做法也能够理解了,这就是所谓的回归阶段,所以我们在了解对方文化的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对方文化,可以为成功的进行跨文化交际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文化差异,语言和非语言差异等客观原因所产生的交际障碍。

(三)模拟真实情景,开展跨文化交际角色扮演

学习者只有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根据教学内容,展示跨文化交际场景和交际过程,让学习者能够间接地体会到跨文化交际在具体环境中的实际使用,获得有关交际的感性认识,从而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感悟能力;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根据情景的需要,让学习者开展跨文化交际角色扮演,感受、体验文化差异。

另外,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有关介绍异国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观看反映其他国家人们生活的录像、电视、电影等,参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专题讨论,同其他国家的人们接触交往等方式,以强化文化差异意识。学习者留意异国人民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及他们的行为规范,把目标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与自身文化中的相应方面进行比较来辨别文化特征和差异,旨在让学习者了解外语国家人们所遵循的交际模式,增强学习者对受不同文化影响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意识及敏感性,使学习者对目标国家文化和本国文化有更深层的了解,在交际中能避免语用迁移带来的失误,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魏家海.东西文化价值观与跨文化交际[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

[4]常燕荣.论跨文化传播的三种模式[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潘皓.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6).

[6]蔡绿.文化依附矛盾与跨文化交际能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摘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多,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愈加频繁。这对涉外秘书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比比皆是,作为秘书工作者要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就十分必要了。本文就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三个方面对涉外秘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涉外秘书;文化差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涉外活动日益增多,我们常说:“中国经济要与国际接轨。”但是,我们在“经济接轨”的同时也应重视“文化接轨”。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益增多。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相互交流的过程。而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差别就在于一个“跨”字,即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与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视野,它为我们提供了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来自陌生文化和国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交往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因而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张洁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使用各种各样的言语行为,如问候、告别、致谢、恭维、拒绝、邀请、说服、威胁、禁止等。文章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概括,通过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案例说明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行为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群体或言语社团语用规范存在着差异,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规则。在相似的交际情景中,所使用的语言有可能截然不同。在阅读了吴为善与严慧仙所著的《跨文化交际概

论》以及数篇有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方面的文章的基础上,笔者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为跨文化交际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见面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见面一般都要有所表示,我们称之为打招呼。这种打招呼可以是使用语言,也可以使用手势、眼神等,或者通过以上几种综合表达。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打招呼的方式不同。如英国人一般会以天气作为见面语,如“what a nice day”“how wonderful the weather is today”。而泰国人见面则双手合十,嘴里道“萨瓦迪卡”或“萨瓦迪卡啦不”。毛利人见面喜欢以额头轻轻接触对方额头来打招呼。而我们中国人见人最喜欢问,“你吃过了吗?”“去哪儿啊?”所以,不同国家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解。如中国人的“你吃过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1.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逐渐由经济层面发展到政治、文化层面。目前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看似如洪水猛兽,其实正真让我们招架不住的却并不是经济的因素,而是席卷而来的文化冲击。正如洪水恐怖的并不是它无坚不摧的力量,而是它之于我们掌控一切的震慑之威。可以说,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文化邻域的延伸,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导趋势,由于它同时包含着知识的传播和价值的渗透,因此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在世界重建自己的势力范围,凭借自己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水平以及强大的政治力量,大肆积极地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而“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却对这种具有浓重的“西方中心论”色彩的文化全球化趋势采取了一种保留的态度。当一种文化超出了另一种文化群体的接受程度,势必会引起文化冲突。文化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和民族性特点,不同文化的矛盾、冲突体现在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这种文化上的多元性及其所导致的排他性和不宽容性,成为当前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之一。⑨ 但是,无论我们个人如何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但是我们始终无法阻挡全球化这一趋势的出现。于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基础之上的文化融合产生了萌芽。但是,我们始终无法完全抛弃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也始终无法忘却自己是谁。我们看似是接受了外来的文化,但是我们所接受的那一部分却是最表层的那一部分。文化冰山模式是最为人们熟知的文化模式之一,其主要研究焦点是组成文化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中显性的部分和隐性的部分。这一理论把文化比喻成冰山:露出水面

跨文化交际论文中文

浅谈跨文化交际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

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4.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摘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被不同的民族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而礼貌用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工具,应该被学习者认识和了解。本文列举了一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的差异,尤其是从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道歉、对赞扬语的应答五个方面的异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引起注意以运用于实践,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原则;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 A Brief Talk about Different Politeness Principle of Cultural Exchange Abstract:Language as a tool for cultural exchange, has been given the different ethn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urtesy as a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particularly in the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by learner. This article lists some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f five aspects including addressing, greeting, acknowledgement, apology and response of the complim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applying practice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principle; appellation;greeting; acknowledgement;apology;response of the commendation 语言学习的范围很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法学习,还要注重母语与外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礼貌以言语行动所表现的谦虚恭敬,广泛体现在各种语言中,但是由于民族形成时不同的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导致人们对礼貌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见解。礼貌原则所维护的是“面子”(face)。但中西方文化中对于“面子”的认知因历史、社会、宗教等原因不尽相同。汉文化中因儒家所倡导的“中庸”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时更注重维持个体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希望获得赞同、夸奖。而西方文化因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主张个性解放,注重个人自由,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上更偏向于个体独立,不受外界干涉。礼貌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礼貌的内涵和意义却是因文化而异的。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同时,为了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一定要对文化差异有所认识,以免引起误解。 一、中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一)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任何交际都是为了沟通,它是交际主体共同实施完成的动作,但是任何主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美国语言学家Grice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合作原则,他认为,只有交际双方遵守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否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造成双方的误解。他提出的合作原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汉硕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最近很多人问关于汉语国际教育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该怎样答,我根据自己的粗浅经验,现总结如下: 1.答题思路:按照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如下:(1)发现问题:也就是提出问题。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或来中国教外语的外教等,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课堂教学时的,比如学生上课都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者问老师一些可能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位老师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与当地人沟通或交流(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无法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或不理解当地人做某事时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方式,等等。注意: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要从多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按条来答。 (2)分析问题:要求你具体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或某人遇到这种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他所采用的文化策略等。比如,他由于对对方国家文化不了解,对方国家可能很注重“隐私”,而在我们国家这不被看做是“隐私”。同时要求你分析出我们的母语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和对方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因此造成了他在文化方面的不适应,以至于教学和生活中都出现了问题或遇到了困难。关于他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主要就是他自身有没有做到尊重当地的文化,有没有试着去融入这种文化,接受这种文化,还是一味的采取排斥策略,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别人的一切都不好。这就是分析问题了。 (3)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了。怎么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自己提出个对策就行了,当然,要根据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常识和应对策略。比如首先尊重当地文化,多和当地人交流,努力让自己适应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异,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文化的知识是很灵活的,比如中国人的谦虚、中庸的思想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知道的,就是稍微总结一下,理顺一下,就能答题了。关于这个,如果时间还来得及,就看一下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看一下中国文化的特点等,很多东西是很细致的,自己要稍加总结。如果时间不是很充分了,就把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上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那个章节仔细看一下,我觉得应对这道题应该够用了。 2.答题方法:其实思路清晰了就很好弄了,老师会看你的逻辑分析能力。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分条论述,千万别想到哪说到哪,写出一大片,阅卷老师还得自己去给你找点,这样,老师会很疲劳的,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思维混乱的。所以说,大家答题时我觉得可以按两种方法来写: 第一种: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一共三条,然后在每条的下边分几个小点,因为发现的问题肯定不止一个,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会不止一条。 第二种:按一共出现了几个问题分条,第一条,问题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3--以此类推。 总结一下,以上两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因为有时不同的问题是由同一个原因产生的,或者需要同一种解决策略。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其中一种。按以上的问题全部分析完以后,最好再来个综述,大致总结一下,字数不用太多,就是有个小结尾。 最后,要跟大家说的是,字数和字迹的问题。这个案例分析要求是1000字以上

浅析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障碍 在跨文化交际中,发音不正确,语法有错误或词汇量不足均有可能导致双方的误解或出现交际障碍。然而,发音正确,懂得语法并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之后,非本族语者在同本族语者交流时仍然会产生障碍:要么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要么对对方的话题缺乏反应;要么说话口气过于肯定或是显得盛气凌人等。这些行为往往被本族语者视为没有修养的表现,或者被当成对人格的有意冒犯和侮辱,从而引起误解甚至仇恨,最终导致交际失败。这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语言学家称之为跨文化语用失误。文化冲击是人们对于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的心理反应。所有进入异文化环境的人都会遇到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障碍,但程度因人而异。通俗地说,一个人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原来自己熟悉的一套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被另一套新的自己不熟悉的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所替代,因而在心理上产生焦虑,在情绪上不安定,甚至沮丧。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产生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有的会精神失常甚至自杀。这就是文化休克。语言是文化环境中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记录人类历史和人类思想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汉语和英语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也不相同。因此,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不少差异。 二、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1、思维模式不同 东西方人对外界人认知模式存在着差别,因而他们在思维模式方面存在着明显区别。而思维模式差异会造成交际行为、鱼片结构、编译码方式、交际风格等方面的不同。东方人的模式以直觉、整体、圆式特征;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因此,中国人的话语或语篇结构呈圆式。他们说话、写文章不采取直线式或直接切题的方法,而习惯于绕弯子,有一个从次要到主要,从相关信息到话题的发展过程。他们往往把对别人的请求、自己的想法、对别人的意见等内容或关键问题保留到最后,或含蓄

跨文化交际论文

跨文化交际论文 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专业:水产养殖专业10-4 姓名:黄运佳 学号:1001110411

浅谈中西方语言文化和饮食的差异 1.语言文化差异 语文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正因为如此,中西两种文化在对某些单词所带有褒贬色彩上有差异。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Aggressive一词,中国人常用来形容某人“挑衅”“好斗”,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有开拓精神”。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良言古训;而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在不相同。如lo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老张”,“老王”,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更是尊崇有加。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姜还是老的辣”。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在西方文化中,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即使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也要别人猜测其年龄,而此时,他们的真正目的的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是多么年轻。又如,英美人忌讳莫深的fat一词,见人说fat会令人沮丧不快而且反感。说到fatmeat (肥肉)多半会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该扔掉的废物。而中国人见了小孩子说“胖嘟嘟”“胖乎乎”,表示对孩子的喜爱,对成年男子说fat有“发福”之义,对成年女子讲fat有“丰满”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 服策略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1.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逐渐由经济层面发展到政治、文化层面。目前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看似如洪水猛兽,其实正真让我们招架不住的却并不是经济的因素,而是席卷而来的文化冲击。正如洪水恐怖的并不是它无坚不摧的力量,而是它之于我们掌控一切的震慑之威。可以说,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文化邻域的延伸,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导趋势,由于它同时包含着知识的传播和价值的渗透,因此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在世界重建自己的势力范围,凭借自己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水平以及强大的政治力量,大肆积极地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而“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却对这种具有浓重的“西方中心论”色彩的文化全球化趋势采取了一种保留的态度。当一种文化超出了另一种文化群体的接受程度,势必会引起文化冲突。文化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和民族性特点,不同文化的矛盾、冲突体现在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这种文化上的多元性及其所导致的排他性和不宽容性,成为当前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之一。⑨ 但是,无论我们个人如何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但是我们始终无法阻挡全球化这一趋势的出现。于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基础之上的文化融合产生了萌芽。但是,我们始终无法完全抛弃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也始终无法忘却自己是谁。我们看似是接受了外来的文化,但是我们所接受的那一部分却是最表层的那一部分。文化冰山模式是最为人们熟知的文化模式之一,其主要研究焦点是组成

跨文化交际毕业设计论文.doc

Globaliz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Notion about a Family 1101214008 11109班 陈欢

Globaliz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Notion about a Family Nowadays , our world is a globalized world. Countries depend on each other and no one nation can be independent of the globalization architectu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globalization tightly connects the world with us in political , economic , cultural field and so on. It brings not only wealth, the greater its charm lies in the mutual language,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filtration and integration. But except the benefits and good effects the globalization makes , there are so many risks and hidden danger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ization , a imperceptible problem is our culture has been challenged, especially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Globalization show us the different cultures which are gradually penetrating into the minds of people. 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societies , families and individuals. Speaking of family, Chinese people have their own the traditional notion about it. Whether globalization will change the notion? This is my theme.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5000 years of civilization, accumulating many great cultures and spreading many nice manners and customs. And these contain the traditional notion of Chinese family, whose stable spreading plays a large role in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i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hina. Our traditional notion about family generally refers to

(完整版)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翻译1-10单元

1 Translation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 Translation 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或者Unix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 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3 Translation 43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张洁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使用各种各样的言语行为,如问候、告别、致谢、恭维、拒绝、邀请、说服、威胁、禁止等。文章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概括,通过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案例说明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行为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群体或言语社团语用规范存在着差异,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规则。在相似的交际情景中,所使用的语言有可能截然不同。在阅读了吴为善与严慧仙所著的《跨文化交际概论》以及数篇有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方面的文章的基础上,笔者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为跨文化交际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见面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见面一般都要有所表示,我们称之为打招呼。这种打招呼可以是使用语言,也可以使用手势、眼神等,或者通过以上几种综合表达。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打招呼的方式不同。如英国人一般会以天气作为见面语,如“what a nice day”“how wonderful the weather is today”。而泰国人见面则双手合十,嘴里道“萨瓦迪卡”或“萨瓦迪卡啦不”。毛利人见面喜欢以额头轻轻接触对方额头来打招呼。而我们中国人见人最喜欢问,“你吃过了吗?”“去哪儿啊?”所以,不同国家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解。如中国人的“你吃过了吗?”“你去哪儿?”这种“关心”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造成误解。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只是个礼貌性的招呼,而并不是真正关心你是吃了没有,要去哪儿,并不需要把它当成问题来对待。和其他国家的“你好”“萨瓦迪卡”或者“what a nice day”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单单为了打个招呼而已。而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些话就不是见面时的打招呼了,这是涉及了自己的隐私,你这样问是不尊重他们,他们去哪儿是和你无关的。你问他吃了没有,他可能会认为你要请他吃饭。 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人在不同的时期的见面语也是不一样的,如中国古代人们见面以跪拜、拱手、鞠躬等作为问候的方式,而现代这些都被“你吃了吗?”“去哪儿?”给代替了。 二、告别语 告别语是交际双方道别时使用的程式化语言。【1】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告别语言。如中国人常说“打扰了——没事,没事”“走了——嗯”“改天见——改天见”“慢走,不送了”等。而西方人一般会说“goodbye”“see you later”“good night”等。如果我们在与说英语的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分析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Barrier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ie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barriers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eneralizes the types of surface barriers and underlying barriers ,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few suggestions on how to clear t he barriers by furthering learn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it culture.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barriers; Teaching and learning 0 引言 对于文化,不同学科的学者针对各自的学科特性有不同的解说。至今,人们对文化的定义已达近200种。但仔细分析后,又可以发现这些定义之间存在着不少共同点。概括起来,可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个层次。前者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在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如风俗习惯、道德风尚、语言风格、礼仪礼貌、言谈举止的行为规范等。后者指的是精神本质层面,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深层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表层文化表现出来,因而,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方式。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的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一种文化中成长的人们对另一文化的接受,从而形成文化障碍,给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带来种种困难,甚至导致交际失败。笔者试图对英语学习中的表层文化障碍和深层文化障碍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1 表层文化障碍的主要表现 1. 1 对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的不同理解 词汇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其意义或扩大或缩小,同时有些词由于经常使用逐渐积累了一些联想的意义,都可以称为词汇的文化内涵[1 ] 。在不同的语言中,词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实际上只有部分词汇完全对应,而另一部分词汇虽有局部对应的解释,但在词义或文化内涵上不完全相同。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依赖与亲密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助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下面是一些例句,划线部分是动物名称,括号内是其在英语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1) Just look at the way he treats his wife! He is a beast . (凶残的人) 2) Bill is taking his bird to t he pictures tonight. (女朋友) 3) Don’t listen to her gossip ; she is a cat . (心地恶毒的人) 4) I am not a chicken. I just don’t want to offend anybody. (懦夫、胆小鬼) 5) She likes to stay at home , but her husband is a bit of a gay dog. (爱玩的人) 6) Why did you put your finger in the fire , you silly donkey ! (傻瓜,固执的人) 7) In t he city I was nothing , but t here in the countryside I was considered a big fish. (大人物) 8) Don’t t rust him , he’s an old fox. (很狡猾的人) 9) The lions at her party included two famous authors and a musician. (大人物) 10) Come here, you little monkey. What have you done (调皮鬼) 11) Don’t be a pig , Jimmy ; leave some cake for your brother . (贪婪、肮脏或没礼貌的人) 12) She has face like an angle, but he is really a terrible wolf . (凶残的人)

跨文化交际论文

跨文化交际之中西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一、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探究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 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 二、中西文化的产生背景差异 中国文化是在黄土高原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然后在华北平原,再后是往长江以南发展,保持着长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国的思想文化是儒学定于一尊而又兼容释道的文化。它以其特有的悠久、单纯的传统,以其特有的凝聚力和消化力,进入了近代世界一体化和文化大交流的时期。拥有上下五千年渊源历史宝贵遗产的炎黄子孙,在当今的21世纪现代社会,仍然遗传了祖先们的优良传统。 西方近现代文化主要是从古希腊罗马的异教文化发展过来的。古希腊伦理学和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则表现为尚知和崇理,至善在于"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的人的完善",尤其是理智、哲学的沉思被强调为最高的德性。古希腊人是乐生的,立足此世的,他们是多神论的,他们的人生观是自然主义的。孕育和起源于海边的文化注定了他们性格上的开放。这是与中国文化的大不同! 三、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列出几种比较常见的文化冲突。 1、私方面的冲突

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问题受到了外语界乃至整个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必然存在有文化的差异,因此可能会导致种种的交际失误。所以,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解决,清除这种障碍对于中国的外语教学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和意义入手,分析和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通过对跨文化交际实例的分析,阐述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消极影响,最后提出了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实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基本策略。通过掌握这些策略,可以逐步提高我们的跨文化意识,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障碍;策略 CONTENTS Introduction: (1) 1.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 1.1 Communication (1) 1.1.1 Definition of Communication (1) 1.1.2 Components of Communication (1) 1.1.3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 (2) 1.2 Culture (3) 1.2.1 Definition of Culture (3) 1.2.2 Components of Culture (3) 1.2.3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3) 1.3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4) 1.3.1 Defini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4) 1.3.2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5)

跨文化交际论文

摘要:谚语是一个民族吸取自己优秀文化的成果,其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并在民间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英汉谚语文化差异的分析,力求加深对英汉谚语的理解,提高对英汉谚语的运用和翻译能力。 关键词:谚语文化差异翻译 1. 引言 谚语(proverb or saying)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辞海》(2000年版,491页)是这样定义的: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于意义的语句?。《朗文当代高级辞典》给谚语下的定义是:?a short well-known supposedly wise saying in simple language?。谚语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生活习惯、地理环境、民族心理、意识形态等是密切相连的。 2.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形成的谚语有着较大的差别,以下将从审美角度、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等几个方面对英汉谚语的差异进行分析。 2.1 审美差异在诸多英汉谚语差异中,最为典型的要属对待动物的态度了,其中,龙的例子最为人所熟知,在中国,龙代表帝王,象征吉利的动物,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因此有谚语?龙眼识珠,凤眼识宅?、?龙投大海,虎奔高山?。而英美却认为?dragon?是邪恶的象征,如sow dragon’s teeth等等。在汉语中习惯用老虎来形容勇敢、凶猛、威严,在西方,狮子常被尊为百兽之王。因此,我们在翻译含?lion?(狮子)的习语和谚语时不妨用?虎?取而代之则更符合中国人的认同感。如: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 b 虎头蛇尾;like a key in a lion' s hide狐假虎威等。 2.2 自然差异中英两国所处的地域不同,自然环境、山川物产、气候差异与历史发展轨迹千差万别。英国乃岛国,英民族生活在四面临海的岛上,擅长航海,所以英语里有很多与?航海?有关的谚语:A smooth sea never makes a skillful mariner 平静的大海练不出好水手,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而汉民族生活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广袤大陆上,谚语很多和农业生产有关. 民以食为天;瑞雪兆丰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等。 2.3 宗教信仰差异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是英美国家的主要宗教信仰,而中国人受佛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大,由此产生了许多独具宗教特色的谚语,如佛教?不看僧面看佛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再如道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等等。而英国的典故主要来自《圣经》、古希腊神话等西方经典著作,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Whom God would ruin he first sends mad.上帝欲毁灭之,必先使其疯狂。 2.4 思想观念差异英民族强调众生平等,Human blood is all of a color. 人类血的颜色是一样的。 A cat may look at a king人人平等;而汉民族却有较强的等级观念,家族讲家法,讲辈分;社会讲宗法,将尊卑。谚语中有?父母在,不远游?、?千里烧香,不如在家敬爹娘?。西方道德中,比较注重子女自己独立的人格,这一点体现在如?Children are not to be blamed for the faults of their parents.?的谚语中。还有?All stratagems are fair in love?、?Love is without reason?等就体现了男女平等 ,自由恋爱。英民族有着开拓进取、永争第一的勇气,?Keep up with the Jones. ?赶上富邻居,争比阔绰。而深受儒家?中庸?之道影响的汉民族则怕出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等。 3. 翻译策略 正如刘宓庆说的:?文化翻译的任务不是翻译文化,而是翻译容载或含蕴着文化信息的意义。意义始终是我们关注的中心:它既是我们的出发点,又是我们的落脚点。?[1](p83)本着抛砖引玉的想法,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英汉谚语的翻译策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