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花季如歌

第1课蓝天白云

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

2、欣赏歌曲《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学习目标: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唱出自由自在、乐观向上的情感

2、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感受现代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气息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音乐作品,并能用自己的歌声传达出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对音乐作品的评析和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音乐:播放展现美丽风景(风轻云淡)的轻音乐

2、语言设境:我们送走了满载收获的2004年,迎来了崭新的充满希望的2005年。对于亲爱的同学们,也告别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步入了风

华正茂的花季岁月。处处都洋溢着诗意和歌声,像蓝天和白云,沐浴着一片爱的阳光!

(二)揭示课题

——花季如歌(小黑板)

(三)学习歌曲《蓝天白云》

1、听赏《蓝天白云》,感受歌曲情绪

2、说一说歌曲的情绪、节奏等→找出歌曲中重复和变化重复的地方,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教师归纳总结

3、再次听赏《蓝天白云》,轻声跟唱,熟悉旋律

4、节奏练习:OΧ | ΧΧΧΧΧΧΧ | ΧΧΧΧO

5、跟琴填词演唱→视谱演唱,注意唱好弱起拍、切分以及句末休止处

6、歌曲处理: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唱(齐唱、领唱齐唱等),用欢乐的歌声唱出超越昨天的信心和对今天世界的热爱!

(四)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

1、听赏歌曲,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谈一谈感受

2、教师归纳,简介歌曲

3、再次听赏,并跟唱,体会歌曲浪漫热烈的情绪和富有动感的旋律

(五)听赏《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说一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谈谈感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欣赏了三首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歌曲,我从同学们的歌声里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欢乐和幸福!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超越昨天、珍惜今天、收获美好的明天!

第2课那不勒斯舞曲

一、组织教学:播放上节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目的是营造音乐课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

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能力。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几种西洋铜管乐器,并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用眼睛观察西洋铜管乐器形状及演奏姿势的同时,注意用听觉去感受西洋铜管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表现特点。

三、西洋铜管乐器介绍:

1、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课题《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课的四个教学内容标题:(1)西洋铜管乐器介绍;(2)巩固练习;(3)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4)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

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四、巩固练习: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各种铜管乐器的图像,学生每组选出两名代表,听播放的音乐片段,说出所听音乐的主奏乐器名称。判断回答错的可以由本组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和纠正。

五、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

1、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

2、结合谱例,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第一乐段: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由八分休止符紧接十六分音符来开始;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3、操作课件,把节奏谱变为乐谱,让学生看着曲谱听教师用钢琴弹奏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也可以随琴轻声视唱旋律),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

六、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1、大屏幕呈现文字并伴以解说声音,向学生介绍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的作者和乐曲结构、风格等。并用具有俄罗斯风格的风车建筑小图片,衬托出一种异国情调,创设欣赏情景。

2、初听: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音乐时,按乐段出现时间同步呈现各乐段主题音乐旋律曲谱,同时,根据音乐的情绪表现,在第一乐段音乐中可爱的天鹅缓慢地游进画面;第二乐段中出现英俊的王子,并使可爱的天鹅变为美丽的公主;第三乐段中随着快速的音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自下而上地升起。用这些简单的动画,启发学生的音乐联想。

3、初听完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1)三个段落的主题旋律都是从小节中什么位置(强拍、弱拍或次强拍)上开始的?(2)乐曲的高潮出现在哪一段中?并根据讨论在课本17页第(4)题中的 1 2 3 选择划"√"。

4、复听:为给学生留出充分想象的空间,复听时,在大屏幕上只呈现出一幅水雾朦胧,依山傍水的俄罗斯城堡郊景画面,并在水雾弥漫的水面上清晰的列出:边听边找出三个段落主题出现的顺序,完成课本"听听想想" 填写练习的音乐复听要求。让同学们在充分领略音乐魅力,发展想象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对三个乐段音乐主题的认识。

七、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结束全课。

第3课欣赏“波尔卡”音乐

教学内容:

听赏〈〈闲聊波尔卡〉〉四首乐曲。

教学目标:

通过乐曲〈〈闲聊波尔卡〉〉等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波尔卡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听赏导入:

师:播放〈波尔卡〉〉。

生:(自由阐述)

1:这首曲子很有意思,它的音乐好象不是拉或弹出来的。

2:是不是敲出来的?

3:它的情绪比较活泼、轻松。

师:这首曲子的演奏手法是很特别,它完全是拨弦拨出来的,而这个音乐的风格就叫:波尔卡。

二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是音乐的一种体裁,属于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西洋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过这种体裁写过音乐作品。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典型的节奏型是:

XX X XX X |X X X 0 |。

鉴赏《闲聊波尔卡》

1 第一遍欣赏,要求:给音乐起名字。

生:(可能会有学生知道,不知道就让他们自己随便)

师:曲子的名称是《闲聊波尔卡》,也叫《唧唧喳喳波尔卡》或《叽叽嘎嘎波尔卡》

2 第二遍欣赏,要求:在笔记本上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可以用各种形式。

3 简介作品:这也是小施特劳斯作于1858年的一首力作。管弦乐曲。也是一首舞曲小品。作品诙谐热闹、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妇女们嚷着叫着笑着闲聊的情景。

4 尝试听出音乐的主要主题,并哼一哼:

(1=Ba2/4)5 |5 55 5 | 5 55 4 |71 23 |5 22 6 |2 22

6 |2 22 71 |2345 6712 |3 55|

5 教师可以适当再对音乐作一个详细的描述:这首曲子中运用了许多小倚音,生动逼真地刻画了一群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快乐妇女的音乐形象。在接着的其他段落中,乐曲以这一主题为基调,频繁地采用倚音、波音、颤音等装饰音技巧,使音乐显得细碎活跃,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妇女快

活的说笑声。同时,乐曲还采用顿音、重音等演奏手法,进一步突出了妇女说笑声中各种不同特点的语言音调。

6 听音乐让学生模仿曲子了的场景,并尝试写曲式结构。

让学生展示他们所知道的“波尔卡”音乐,并做一定的分析。

第二单元雨花石

一教学目标

1 在音乐活动中,加深对先烈的敬仰,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加深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2 能深情而流畅地被厂歌曲《雨花石》,演唱《共和国之恋》。乐意尝试在表演活动中运用课堂乐器演奏。

3 能身心投入地聆听《烈士日记》、《辛德勒的名单》等欣赏作品,体验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尝试结合音乐要素理解作品的内涵,作出适当的评价。

4 积极参与“雨花随想”的创造活动,结合历史文化,用多种艺术形式创编节目,在班内演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吗?你们可知道在新中国成立背后有多少英雄儿女甘洒热血,牺牲自我的故事吗?

生:交流收集的材料。

2 展示有关“渣滓洞”、“白公馆”的图片,请同学们讲讲小萝卜头的故事。

二欣赏《蝴蝶飞呀飞》

1 播放音乐,感受情绪。

2板书:你觉得这守曲子中最能感动你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3学生进行讨论评价。(说地有理就行)

4教师进行总结补充:。。。。。。。。。

三新授《雨花石》

1 展示雨花石实物以及南京大屠杀的有关图片。

2 师:在我们江苏南京,有一座烈士陵园雨花台。在那有一种非常漂亮的石头-----雨花石。雨花石色彩斑斓,非常好看。但它是因为它的颜色而美丽,同学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回答。

3 感受歌曲

播放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了解歌曲的意义。

4学唱歌曲。

可以采用跟唱的方式。重点指出学生把握的不好的地方。如十六分休止符、三十二分音符。

5 拓展歌曲

根据歌曲的意义,引导学生用适当的声音和情绪演唱。

6 个别表演。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1 背唱歌曲

2 收集有关二战时期的历史资料或图片。

3 带上竖笛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师:在歌曲《雨花石》中,雨花石已经不是普通的石头,它体现了人们的崇高精神境界,闪耀着绚丽的光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这首歌曲,希望能用流畅和谐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生:全体演唱。(录音)

2 播放录音,学生自我评价,并改正。

二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1 播放影片片段。

2 简介电影背景。

生:交流收集的材料

师补充: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纳粹德军先后占领了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攻入法国,进驻保加利亚,入侵南斯拉夫、希腊,进攻苏联。。。。。。在这期间,犹太民族惨遭德国法西斯迫害,他们经受非人的待遇,面临悲惨的处境,有600万人因此丧身。纳粹灭绝人性的暴行激起全世界善良人民的不满和愤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就是以此为背景的。

3欣赏《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

请问:这是一首什么曲子?主奏乐器是什么?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4学生回答,教师可做补充。

5 请学唱本曲主题,用竖笛演奏。

三学唱《共和国之恋》

1 感受歌曲:

播放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并体会歌曲的含义。

2 学唱歌曲:

跟琴学唱。大跳音程延演唱困难时,可以用激发情感来带动气息的准备。

3拓展歌曲:

在了解歌曲的含义的基础上,学生能用正确的情绪和声音演唱。

4个别表演。(时间允许)

四课堂小结:

1 学生谈谈体会。

2 教师总结。

五课后作业

1 复习、巩固两首歌曲

2 围绕本单元主题“雨花石”,进行节目创编。形式可参照P20。

第三课时

在《雨花石》的音乐声中,学生走进教室。

一欣赏并配乐

1 投影展示《就义歌》、《囚歌》、《我的“自白”书》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含义并为诗歌配乐。

2 播放音乐片段:要求:全部采用教材涉及的。其中必须有《烈士日记》

3 学生回答,说出如此配乐的理由。

4 投影展示室内乐、弦乐四重奏的图片。教师讲解,举例说明。

二“雨花随想”专题演出

三同学自我评价,教师总结。

四学生谈本单元学习体会。教师倾听。

第三单元西部畅想

第1课西部畅想

教学目标:

1、感受西部的音乐文化,激发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学唱西部歌曲,感受音乐风格,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热爱西部音乐,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和日外之情,增强对西部开发前途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西部音乐风格,用多种方式表达内心感情

教学难点: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第一单元

教学过程:

一、《西部放歌》导入

1、师:歌曲把大家带到了怎样的画面中?想象你是站在祖国的哪块土地上引亢高歌呢?(生讨论回答)

2、你知道中国西部包括哪些地区吗?(陕西、甘肃、新疆、云南、西藏……)

3、西部是一个对许多人充满诱惑的地方,壮美的雪域风光,危耸的皑皑雪峰,恢弘的自然造化,旷寥的高原牧场,迷人的名山湖水,众多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文化,优美的藏族歌曲,引普天下的各方人事心仪思往,留恋往返。首先老师带着大家走进西藏。

二、学唱《走进西藏》

1、听,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情绪是怎样的?

2、跟VCD模唱,注意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3、跟琴唱第一部分,注意一字多音,有点象散板。

4、跟琴唱第二部分,注意情绪是热情的

5、跟VCD唱全曲,注意用优美抒展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6、师:西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这么优美的歌曲你认为那一段更适合于表演呢?(根据音乐让学生自由发挥有西藏特征的舞蹈动作)

三、拓展

师:1、面对西部旖旎的风光,你还能联想到哪些其他的歌曲或乐曲吗?(说说唱唱)

《青藏高原》《黄土高坡》《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西部大开发有何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析西部歌曲的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第2课走进西藏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及具有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二)能够比较准确地用轻声演唱《走进西藏》,并尽可能地做到背唱这首歌的后半部分。

教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重点学唱《走进西藏》的齐唱部分

难点

在歌曲结尾的地方,旋律音处于高音区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藏》

1.引导学生聆听这首歌的录音2、采用聆听歌曲,让学生轻声跟唱的方法初步学会歌曲

难点处理,重点学唱《走进西藏》的齐唱部分。在歌曲结尾的地方,旋律音处于高音区,用降低调高或轻声演唱的方法妥善处理。

讨论这首歌的思想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及音乐风格等

3、乐曲材料:《走进西藏》是电视剧《孔繁森》中的主题歌。

这首歌并没有直接歌颂孔繁森的支言片语,却用含蓄的话语提出了两个“也许”的问题。孔繁森究竟发现了什么理想?他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天堂?歌中的回答也是含蓄的。即:“走进雪山”、“走进高原”、“走向阳光”。这种回答概括了孔繁森走进西藏的功绩,也歌颂了孔繁森为西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这首歌为C宫调、4/4拍,采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较长大的乐句组成。其音乐情绪深沉、悠远而高亢。间奏之后的第二乐段也由两个严谨而对称的乐句组成。其音乐情绪优美、明朗而带有舞蹈性。它反复之后,增加了一个补充句,并用它结束了全歌。在创作手法上,这首歌使用了藏族民歌的音乐素材,同时也使用了通俗歌曲的创作方法。这不仅使歌曲具有了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也使它具有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4、讨论西藏的人文、音乐。了解他们的生活

5、学习欣赏西藏的舞蹈

6、创设活动

结合《走进西藏》歌曲唱跳藏舞

第3课欣赏

一、复习《走进西藏》

长处歌曲优美明朗礜氐悖部捎貌煌难莩问窖莩

二、欣赏

1、《西部放歌》

2、《西部春色》

A 对比欣赏这两首歌曲,它们描绘了西部哪些地方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B 它们在音色、风格、情绪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学生对比欣赏,讨论交流)

3、《彩云南》

你能从歌曲中感受带云南的青云和丰富多彩吗?歌曲哪些地方让你记住了云南?

一、《大漠之声》

女生独唱《西部春色》让我们看到了西部不同地区礜届环绻猓裉煳颐且黄鹦郎腿倩竦谝唤缃鹬咏鄙肿髌方鸾钡暮铣洞竽埂贰?

思考:这手歌曲让你想到了何种情景?你感受到了骆驼的什么精神?你有什么收获?

1 欣赏歌曲第一部分

2 完整欣赏全曲,思考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在力度、音色、意境、和情感上有什么变化?

二、《达勃河随想曲》

1 祖国的西部地区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四川上游的达勃河两岸,居住着能歌善舞的达勃人。民族管弦乐曲《达勃河随想曲》就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达勃风情画。

2 聆听、对比第二乐章的三个主题

A 粗矿的旋风般的舞曲主题

B 姑娘们的舞蹈主题

C 人声主题

3 欣赏全曲,根据乐曲的旋律、音色、情绪等的变化,想象乐曲描绘的情景。

4 活动:根据三个主题分成三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各主题。

三、课堂小结

这一单元我们欣赏、体验了表现西部的音乐作品,感受到祖国西部的美丽和音乐表现力的丰富。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西部各地区都在召唤,让我们携手高歌,去体验自然和人间神话的风采。

第四单元你是这样的人

第1课你是这样的人

教学内容:

1、欣赏并演唱《你是这样的人》。

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别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北斗教育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8、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9、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10、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11、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继承唱歌曲. 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苏少版八年级上音乐教案(全册)

走进西藏 教学目标: 1 通过演唱、聆听有关藏族的歌曲(民歌及创作歌曲),试着参与舞蹈活动,感受歌曲的艺术风格,感悟藏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 2 了解、感受并喜爱西藏民族、历史文化和藏族同胞的民族情感。 教学重点: 感悟藏族特有的音乐文化。 教学难点: 歌曲4/4、3/4混合拍子时值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聆听关于藏族内容的歌曲片段,并唱一首《北京的金山上》。 提问:曲名?演唱者是谁?唱法? 2 资料交流。 3 聆听《青藏高原》(李娜演唱)。 二学唱歌曲 1 听看VCD,跟唱《青藏高原》,尽量调动学生跟唱。 2 找出学生在演唱中的困难并给予解决。 3 分析并练习歌曲。

4 学生演唱(分形式) 三教学拓展 1 聆听《阿姐鼓》(部分)。(见课件) 2 引导聆听:引子是似唱非唱的“歌声”和不断的鼓声,以此为背景,开始了自言自语的歌唱,细细道来。那以平和的语气、直白的语调讲述的一个使人极为震撼的故事。两段之间还可以隐约听到诵经的声音……第二段中“天天地找”,歌者激动,仿佛可以看到她眼中的泪水,最后在不断的“六字真言”咏诵中,在有唢呐加入的音乐中结束了全曲。 3 读歌词。 4 平息西藏叛乱故事拓展 5 听《阿姐鼓》全部音响内容。 6 阿姐哪里去了?你们明白了吗?(学生讨论解决) 四学生活动 看VCD师生参与即兴歌舞活动。表现西藏人民如今生活幸福的情境。 五教学反思

内蒙草原 教学目标: 1 了解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美丽草原的辽阔、宽广。 2 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3 能参与音乐的表现、创造活动。 教学重点: 了解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B段的学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多媒体展示,创设情境 播放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多媒体同步显示草原风光的画面。 2 讨论分析,引入主题 二教学新课 1 欣赏 聆听歌曲《嘎达梅林》、《牧歌》 思考: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他们有什么风格? (蒙古民歌大致可分为两类: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长调民歌曲调悠长,起伏较大,节拍自由,节奏宽广;短调歌曲的特点是曲调短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新)

六年级音乐(下)教学计划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与要求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1. 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威风谷》、《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得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 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哟嘞啦》。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 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第二单元溯流探源 1. 在欣赏歌剧《北风吹》、钢琴独奏曲《向阳花》、小提琴协调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选段《楼台会》,演唱河北民歌《小白菜》以及苏北民歌《李玉莲调》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歌特点。找到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等与民歌、戏曲等之间的联系。 2. 通过听赏对比和演唱俄罗斯民歌《夜歌》、苏格兰民歌《苏格兰的兰领花》,听赏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和管弦乐作品《在钟表店里》,了解外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 3. 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第三单元滔滔多瑙河 1. 通过演唱《幽静的山谷》、《我和小提琴》、《土拨鼠》,唱准弱起拍,掌握八三拍、八六拍得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2. 通过欣赏《瑞士山歌》、《爱尔兰风笛》、《孤独的牧羊人》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同一首歌 §1.1 歌曲《同一首歌》 主备人:杨天学审核人:学科组审核:教导处审核:【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音乐活动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乐于与人交往,学会演唱《同一首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 【课前训练】 1.发声练习: 3/4 5 3 1 | 5 3 1 ‖ lu lu lu la la la 2.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早已结束了,在其慢慢的人生旅途中,小学的六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歌曲 师:歌曲创作于1990年,作为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学习歌曲

师: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5.12汶川大地震、4.14青海玉树大地震,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度难关,而最能表现此情此景的就是《同一首歌》!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下,为灾区人民加油!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把这首歌深入的了解一下。 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4.学生分组思考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师:角落——失意、孤独、无助感受——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沟通、理解、鼓励渴望——友谊、友情、真情主题思想——人间真情 5.教师有表情的范唱,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 师:(1)A段节奏疏缓,起音在5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1,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 (2)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 6.学生跟琴演唱并纠错 提示: (1)句尾长音,时值要足;#4记号要唱准; (2)八度、九度大跳时,声音、情绪要有思想准备; (3)演唱时要真诚投入。 7.跟着伴奏演唱一遍 师:歌曲象师长的谆谆教诲,又象同学之间的款款深情,既象充满阳光的母爱,又象儿女敬慕长辈之情,但是歌词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却以充满深情的口吻,表达了人间的真情-----浓浓的爱。特别是“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让人人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8.师:现在同一首歌已经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有多种演唱形式,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不同版本的同一首歌,边听边思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师:合唱,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WU”演唱第二声部。 (1)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 (2)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草原放歌 第二单元丝路驼铃 第三单元《西南风情》教案 第四单元《江河大地》教案 第五单元《樱花》教案 第六单元欧美揽胜--意大利音乐风情 课题 草原放歌 课型综合课 教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唱歌、欣赏、音乐活动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栏目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学习歌曲《青藏高原》,启发学生体验在愉悦的音乐中焕发着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歌唱欣赏的同时,结合节奏和各种演唱的创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协作精神。通过欣赏草原为主题的声乐、器乐、散文、绘画等作品,使学生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及审美特征。提高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想象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不同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青藏高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体会歌曲 的旋律美。 2.指导学生从风格、调式、音阶、旋律、语言上比较西藏民歌《青藏高原》与蒙古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异同。 3.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 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又要使课堂的气氛活跃。 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结合所产生的美感。

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教学选择、学法指导、课堂组织形式、教具媒体运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1.本单元教学内容有歌曲演唱,欣赏曲,演奏,配乐诗朗诵四 个部分组成,突出“草原”这一主题,通过让学生演唱聆听、 配乐诗朗诵、听乐赏画等活动,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表现 魅力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密切关系。 2.情感导入,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借助多媒体,教材上选择简洁、明了、新颖、贴近现实的谱例与相关的少量 插图片、配画、音响、音像等。去掉比较概念化的讲授音乐知 识的文字和作品简介的文字,引导学生在听、唱、思、练的音 乐实践活动中,大胆创新教学留下广阔的空。可采用观摩、讨 论、演唱、演奏等多种形式。 教学反馈 (形成性评价设计、 总结性评价设计)学生通过课堂实践进行另一创造形式活动,在欣赏后感受其音 乐风格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习其排比和类比的歌词创作手法,写一首诗并选择背景音乐,配乐朗诵。这种形式要坚持以音乐 为主线,避免上成作文课。 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歌曲:《青藏高 原》等 欣赏:《拉萨谣》 等结合速度、力 度、变化音记 号,有表情地演 唱《青藏高原》 等 力度记号与旋 律线的关系 地域文化与 民歌的关系 第二课歌曲:《美丽的 草原我的家》欣 赏:《天堂》《嘎 达梅林》体会歌曲情感以草原为主题 进行音乐活动 音乐与诗画的 联系。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2 一、复习《小白菜》、《北风吹》: 1、复习歌曲《小白菜》唱词:用整齐的、恬静的声音演唱歌曲,上行表现较为激昂的情绪,下行表现较为悲伤的情绪,而平行则表现比较舒缓的、优美抒情的情绪。 2、复习歌谱:要求人人会唱。 3、复习歌曲《北风吹》:注意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一字多音的准确。二、欣赏乐曲《青羊传》: 1、第一遍听:注意听完歌曲后你有哪些感受?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2、听唱p11的歌谱:注意对比《北风吹》、《小白菜》、《青羊传》的旋律,找出相似的音调。 3、指出《北风吹》是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作品,这样类似的创作手法中外比比皆是,例如普契尼的《图兰朵》中就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三、学唱《李玉莲调》: 1、分句学唱歌谱:说明固定调、首调的唱法。分句唱、练。 2、读词:按节奏读一读。 3、一行行的自填词。 4、连起来唱一唱。 5、在网上找一找李玉莲的资料:江都民歌 6、用地方方言唱一唱:四、学唱《夜歌》: 1、导入:用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作品的手法,如柴可夫斯基用歌曲《夜歌》创作了《如歌的行板》 2、学唱歌曲《夜歌》: a、学唱歌谱:先读后唱 b、自由练习: c、读词: d、自由填词: e、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比较合适? f、用这样的情绪唱一唱:五、整理下课:教学反思教学内容 1、唱《夜歌》2、听《如歌的行板》3、拓展《夜歌》的常识课时 7 教学目标 1、通过听

赏、对比和演唱俄罗斯民歌《夜歌》、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了解外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 2、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教学重难点 1、对比《夜歌》、《如歌的行板》的旋律,找出相似的音调。 2、能背唱歌曲的歌谱作为本课的重点。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李玉莲调》: 1、跟琴唱一唱:注意音准,用自然、朴实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欢乐情绪。 2、唱一唱歌谱:提示学生关注旋律的骨干音及进行特点。二、学唱《夜歌》: 1、导入:讲故事,1869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偶然听到泥水匠唱着一支动人的俄罗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亚》,随即记下来,收编于《俄罗斯民歌50首》中。两年后,柴可夫斯基以这首民歌的动人旋律为主题,写成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听赏乐曲听后你的感觉怎样?情绪怎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的创作原曲《夜歌》。 2、学唱歌曲《夜歌》: a、学唱歌谱:先读后唱 b、自由练习: c、读词: d、自由填词: e、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比较合适?体会思乡与离愁之情,感受四四、四五、四三拍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摇曳、动荡感。 f、用这样的情绪唱一唱: 3、拓展:《夜歌》的常识,“夜歌”一词来自于古典音乐,是一种抒情性的音乐体裁。译自德文nachtlied,意为“在夜晚唱的歌”,夜歌一般是演奏曲,所以也叫“夜曲”(noccturne)。俄罗斯民歌中有一首“夜歌”非常著名。德国诗人歌德也曾写过一首叫“流浪者的夜歌”的诗,(《流浪者的夜歌》[德]歌德(钱春绮先生翻译)3456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 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 3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 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b.唱歌谱两边。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3、欣赏.苏南吹打乐〈〈将军令〉〉——这是一首粗 吹锣鼓曲,用大唢呐和全套大击乐器演奏,是苏南吹打乐队组合的一种。 要求:a,听完说说你对乐曲情绪的感受。b,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念下面的锣鼓节奏。(见书) 4、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5、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6、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7、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8、分组进行歌表演。

苏教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苏教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上册共6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草原放歌 - 1 - - 2 - - 3 - - 4 - - 5 - 【篇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希望与你同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采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演唱歌曲《希望与你同行,体会歌 曲的情感。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新集体的温暖,唱出真情、唱出活力、唱出对绚丽未来的憧憬。 2、在欣赏童声合唱《蕉旦多美好》这首歌曲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 乐体验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3、在聆听时展开想象,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使学生热爱生机勃勃 的校园景象和崭新的中学生活。在朗诵、绘画、律动等活动中感受 集体的氛围,使新同学之间加强交流,加深师生感情。 设计理念 教法:讲授法视听感受法律动表演。 学法:感受法,回忆联想,小组讨论法,朗诵律动 教学流程 一、师生相互问好,同学们做自我介绍。 (老师用亲切的话语向学生问好,同学们给予回应并纷纷向大家介 绍自己的姓名、爱好、特长。有的同学为音乐课规划了美好的蓝图,说出了心中的希望。中学的第一节课就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 二、教授歌曲《希望与你同行》 1、聆听歌曲,向周围同学表示亲切地问候。 2、配乐朗诵歌词 3、学唱歌曲。 (1)提问歌曲的调号、拍号的意义。

(2)歌曲演唱的顺序。 (3)歌曲的难点: 4、介绍简单的音符柏关知识点。 5、分组讨论排练,用不同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的内涵。 如:配合朗诵、小组表演唱、将歌曲旋律作为背景音乐配合短小的情景故事。 三、欣赏童声合唱《校园多美好》 1、童年的回忆:【情感导入】 (聆听《校园的早晨》那欢快的旋律,闭上双眼细细体会:“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 下读书??”纯真的童年时光在小学校园里度过,一定有许多美好的事情,快快告诉大家。) 2、踏进中学校园【情感准备】 介绍中学和学生生活。 3、欣赏歌曲【情感体验】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情感体验学习状态 欣赏全曲欣赏的同时选出你感觉最美好的一句话,读给大家听整体的初步印象聆听联想 配乐朗诵根据钢琴伴奏朗诵歌词从歌词角度体验歌曲的情感声情并茂 介绍童声合唱欣赏童声合唱的图片从演唱形式中体验歌曲的情感欣赏感受 再一次欣赏全曲体态律动以律动的形式感受音乐体验创造 4、多彩的校园生活:【情感反馈】 以《校园多美好的音乐旋律作为原形,进行改编。学生根据音乐进行想象,为音乐配上校园生活场景。 a、聆听音乐,展开想象。 音乐特点想象要求 4/4慢速3/8稍快较为平静的活动舞蹈性,生动、活泼 b、指名学生描述想象中的校园生活场景。 5、画出你心中美好的校园。 a、分组讨论绘画(背景音乐《校园多美好》) b、贴上同学们的作品。(个别同学介绍内容) 6、拥抱青春【情感延伸】 a、膏春寄语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精品教案全册合集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合集第一单元花季如歌 第1课蓝天白云 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 2、欣赏歌曲《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学习目标: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唱出自由自在、乐观向上的情感 2、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感受现代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气息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音乐作品,并能用自己的歌声传达出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教学难点:对音乐作品的评析和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音乐:播放展现美丽风景(风轻云淡)的轻音乐

2、语言设境:我们送走了满载收获的2004年,迎来了崭新的充满希望的2005年。对于亲爱的同学们,也告别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步入了风华正茂的花季岁月。处处都洋溢着诗意和歌声,像蓝天和白云,沐浴着一片爱的阳光! (二)揭示课题 ——花季如歌(小黑板) (三)学习歌曲《蓝天白云》 1、听赏《蓝天白云》,感受歌曲情绪 2、说一说歌曲的情绪、节奏等→找出歌曲中重复和变化重复的地方,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教师归纳总结 3、再次听赏《蓝天白云》,轻声跟唱,熟悉旋律 4、节奏练习:OΧ|ΧΧΧΧΧΧΧ|ΧΧΧΧO 5、跟琴填词演唱→视谱演唱,注意唱好弱起拍、切分以及句末休止处 6、歌曲处理: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唱(齐唱、领唱齐唱等),用欢乐的歌声唱出超越昨天的信心和对今天世界的热爱! (四)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 1、听赏歌曲,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谈一谈感受

2、教师归纳,简介歌曲 3、再次听赏,并跟唱,体会歌曲浪漫热烈的情绪和富有动感的旋律 (五)听赏《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说一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谈谈感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欣赏了三首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歌曲,我从同学们的歌声里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欢乐和幸福!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超越昨天、珍惜今天、收获美好的明天! 第2课那不勒斯舞曲 一、组织教学:播放上节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目的是营造音乐课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教师

苏少版音乐复习资料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花季如歌》 1、音乐作品?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词:胡宏伟曲:雷雨声2003年7月22日,确定为团歌。《青春与世界联网》词:李朝润曲:杜小甦 《蝴蝶飞呀》词、曲:李子恒D调4/4拍 《铃儿响叮当》彼尔彭特【美】 《听妈妈的话》词、曲:周杰伦 《花儿与少年》(管弦乐)青海民歌是根据青海民歌《四季调》创编的歌舞曲。“花儿和少年”又喻青年恋人,一语双关。 2、名词解释☆ 网络音乐:指数字化制作的音乐作品,通过互联网形成的传播和消费模式。有在线和无线(移动)之分。 竖笛:竖笛的音色纯正清丽、柔和轻盈,被称为“像鸟唱歌的笛子”。 吉他:又称“六弦琴”。以抱在怀里弹奏的西班牙吉他和平置腿上弹奏的夏威夷吉他最常见。现代有电吉他。 Rap:黑人俚语,意为“说唱、饶舌”。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纽约,流行于黑人青年中。 木琴:击奏体鸣乐器。产生于14世纪,主要流行于东南亚、非洲和中南美洲。 马林巴:木琴的一种。音域宽广,音色圆润、浑厚。 3、乐理部分? 切分音:一个音由弱拍(或拍中弱部分)延续到次一强拍(或拍中强部分),改变了原来的强弱关系,称为“切分音”。在切分音上形成的重音称为切分重音。 第二单元《草原情曲》 1、音乐作品? 《嘎达梅林》蒙古族民歌D调4/4拍 《香格里拉并不遥远》词:黄志龙曲:边洛E调4/4拍“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 《翻身农奴把歌唱》是记录片《今日西藏》的主题歌,表现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生的巨大变化。阎飞作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女声独唱)蒙古族民歌(长调)。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搭载30余首歌曲奔赴太空。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天堂》(男声独唱、马头琴独奏)腾格尔词曲 《年轻的朋友》(女声独唱)藏族民歌 2、音乐家? 才旦卓玛:著名的藏族歌唱家。 辛沪光:女作曲家,1956年创作其代表作交响诗《嘎达梅林》。 德德玛:有“草原夜莺”之誉的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 1955年,蒙古族女高音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以《辽阔的草原》夺得了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金质奖章。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 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与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与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与《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感受到中国鼓乐与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与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听辩出前十六与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 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8、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9、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10、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11、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 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与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b、唱歌谱两边。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3、欣赏、苏南吹打乐〈〈将军令〉〉——这就是一首粗吹锣鼓曲,用大唢呐与全套大击乐器演奏,就是苏南吹打乐队组合的一种。 要求:a,听完说说您对乐曲情绪的感受。b,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 念下面的锣鼓节奏。(见书) 4、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5、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6、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7、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8、分组进行歌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巩固歌曲演唱 听: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鼓乐〈〈滚核桃〉〉,合唱〈〈黄河留下威风鼓〉〉教学的重点难点: 了解苏南吹打、粗吹、细吹、绛州鼓乐、威风锣鼓、非洲鼓。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歌表演:〈〈敲起我的小木鼓〉〉,〈〈伊唷勒啦〉〉 3、听:〈〈非洲鼓魂〉〉——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1、唱《第一天去上学》 2、听、动:感受拉丁 舞课时 1 9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学》,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 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 2、在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 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感受拉丁美洲特有的乐器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重难点 1、听赏的重点聆听乐器音色,感受拉丁舞表演的情景和热烈气氛。 2、歌曲教学过程中难点分析好歌谱,唱好歌谱。 教学准备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乡的月亮》: 1、复习唱:注意十六分音符,紧密排列的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注意旋律的走向。 2、谈话: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历,理解歌曲中反复表达的思乡之情,引导学生用柔美、抒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古今中外、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明月寄相思。 3、再唱一唱: 二、感受拉丁舞: 1、简介拉丁美洲音乐:p54 2、听赏拉丁舞音乐:给你什么的感觉? 3、简介拉丁舞:p53,拉丁舞分为拉丁国际舞和拉丁舞。感受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泼,伦巴的婀娜,斗牛的强劲,牛仔的逗趣。 4、拉丁舞蹈视频:《西班牙斗牛士》《少儿拉丁舞表演》 5、再次听赏拉丁舞音乐: 三、学唱《第一天去上学》:

1、介绍阿根廷: 2、学唱《第一天去上学》: (1)自由读第一段词: (2)分句学唱第一段词:对弱起的教学是给一个体态语言。 (3)完整唱第一段词:注意弱起和切分节奏的运用,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变化音的音准。(4)自由读第二段词: (5)分大乐句唱:两句连唱,完整唱,注意十六分音符、后附点四分音符和前八分休止符。(6)自由练习第二段:注意以大跳音程进入,音区提高,抒发了“我”喜欢上学、喜欢都是的炽热情感。 (7)完整练唱第二段: (8)两段连唱:以述说的口吻塑造一个调皮、可爱的儿童形象。 (9)教师范唱:注意老师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样的形象。 (10)用这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3、欣赏阿根廷国歌——《祖国进行曲》 听赏 歌词感受阿根廷的团结、勇敢、奋进…… 4、巩固唱:唱出阿根廷儿童第一天去上学时调皮、可爱的形象。 四、整理下课: 教 学 反 思 1、复习唱《第一天去上学》 2、拓展介绍伦巴、恰恰 3、动: 课时20 教学内容 学跳恰恰

2021年八年级音乐 音乐与绘画教案 湘教版

2021年八年级音乐音乐与绘画教案湘教版 【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教科书(湘版)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艺苑风景线》 【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提倡学科综合,这节课综合了音乐与美术这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这两种艺术品种所使用的物质材料不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但这两种艺术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 音乐是流动的时间艺术,绘画是凝固的空间艺术,但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最终归于人的大脑之中,使人们在感受中引起思维想象。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的画,而这幅画是一幅用音符当色彩、旋律作线条所绘出的只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积极探索能够对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产生好奇心与探究愿望;初步感受、理解音乐与绘画的个性与共性;能够尝试用绘画来表现音乐;这样能够使学生达到一种情感上的、认识上的、实践上的目标。学生在感受,体验探讨的过程当中拓宽了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这一节课是一堂音乐与绘画的艺术综合课,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师生共享的艺术品,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更多地是让学生自

己去感受、去体验艺术作品的美,去探寻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这节课自始至终都围绕着音乐与绘画这个中心来展开、深入到总结归纳。音乐课我觉得应该要做到具有音乐性、艺术性、综合性和活动性,让学生在音乐课中获得更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对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产生好奇心与探究愿望。2.学生能初步感受、理解音乐与绘画的个性与共性。 3.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来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教师需要翻阅大量有关音乐与绘画的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补充。阅读的相关书籍有《色彩美学》郭廉夫、张继华著,《音乐文化趣谈》余开基著,《艺术教育论》郭声健著,《国家级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教案精选》杨力、郭声健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艺术世界》85年第三期,课件中的图片来自《世界美术大图典》、《中国水彩》、《中国美术》。学生分三组坐,以方便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赏两幅抽象画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音乐《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教案 苏

教学课题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教学时间(日期、课时) 1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教材的几首歌曲应该有听过,可能听到熟悉的乐曲会唤起印象,通过学习可以更 加深入的了解这些歌曲。 教学准备 视频搜集补充资料整理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 页边批注 加注名人名言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

页边批注教学过程 一、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提问:根据书本的图片,谱例提示,想一想这首歌表达的什么内容? 1、背景资料: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是1985年1月28日在美国洛杉矶“生存援助音乐会”中的大会 主题曲。 1985年,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毛里塔尼亚等国发生了严重干旱,粮食短缺,成 百万人死于饥荒。消息传来,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救援饥饿的 非洲人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英国和美国举行的由民间发起的“生存援助音乐会”。 这首主题歌是西方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内尔里奇连夜赶写出来的。这首歌 制成磁带分寄给美国几十名歌星时附上迈克尔杰克逊写的一段话:“如果将来你们的后代 问起,他们的爸爸妈妈为人类面临饥荒做了些什么?你们可以骄傲地回答他们,你们做了 应做的贡献。” 2、作者简介: 迈克尔杰克逊(1958—2009)美国摇滚歌星。他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加里市的一 个多子女的黑人家庭,父母都是民歌手。他从小受家庭音乐环境的影响,5岁时就登台演出。 任“杰氏五兄弟”演唱组的领唱。1972年1月他首张专辑《必须到那》出版发行。1978年, 出演《绿野仙踪》。1980年,推出《墙外》,其中4首歌进入当年的美国“十大流行金曲”。 该唱片在国内售出500万张,海外发行800万张,杰克逊因此获美国音乐奖,后来该唱片 又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荷兰荣获金奖、白金奖。 3、歌曲分析: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是F调,4/4拍,曲调十分流畅,音域也不宽。歌曲看起来像是 由三段曲调和一段副歌组成,实际上这三段曲调,又是用许多位歌星所熟悉的曲调重新编 配填词而成。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

苏少版音乐八下第二单元《雨花石》word教案

《雨花石》欣赏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我说课内容节选自::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下第二单元《雨花石》 2、本单元主要作品如课件所示——《雨花石》,羽调式,浓郁的民族风格,清新、柔美的旋律,抒写甘为铺路石,默默奉献的情怀;《共和国之恋》A段旋律抒情流畅,深情款款,B段跌宕起伏,表达无怨无悔、坚定执着的爱国情怀;《蝴蝶飞啊飞》《和平的花环》,童声的纯净甜美,对比出历史的惨痛,引发无限的哀思,更诉说对于和平的坚定信念;《烈士日记》英勇—激愤—沉痛—悼念,音乐加上合唱再现了诗中的场面,更升华了诗的内涵;《辛德勒的名单》小提琴独奏如泣如诉、哀婉动人的旋律,抒发犹太民族饱含苦难的心声。 3、通过对教参的学习,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我认为本单元的特色是——让学习者在学习、感悟、体验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音乐过程中回顾历史,感受历史题材作品中音乐语言的独特魅力,从中汲取为和平幸福而奋斗的力量。 二、课时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选择演唱歌曲《共和国之恋》,欣赏乐曲《辛德勒的名单》作为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按照精细化教学设计的要求,我对教学过程中的欣赏教学环节——过程安排进行说课。 选择《辛德勒的名单》作为本单元的重点以及精细化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原因在于:这是本单元中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作品,也是本单元唯一一部外国音乐作品,通过第一课时内容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在追求和平、幸福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在学习《辛德勒的名单》时,学生能够感受到,和平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祈盼,和平——是所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共同的心愿!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包含对教材的分析,同时更应该了解教学的对象。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每一单元前,我都会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作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于单元学习有整体的印象,再加上第一课时《雨花石》《蝴蝶飞呀飞》《和平的花环》的学习,学生对于单元教材的设计、情感基调有了初步的感知,通过日常教学的训练,学生也具备了基本的分析音乐要素的能力,对于本曲的演奏乐器小提琴的音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欣赏过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但对于音乐演奏者、创作者、音乐成就、音乐语言本身了解并不是很多,情感体验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本内容教学可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电影本身展开。 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音乐基础较好、舞台表演机会很多,对创作、表演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过程设计中体现为学生表演创设情境和机会的思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涵盖学法指导) 1、知识与技能: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记忆必要的音乐常识,如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成就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哼唱、旋律分析、对比评价、配音表演丰富情感体验的形式,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作品中抒发的犹太民族的苦难心声,从而体会和平的珍贵。 教学重点——主题记忆、旋律分析 教学难点——旋律分析、配音表演 教学准备——视频剪辑、其他乐器演奏的音乐及相近题材的影视音乐搜集、课件的制作 五、教法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为核心,以欣赏体验为重点,以实践为手段,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具体教法如下: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新)

第一单元:《春天的歌》 第一课时:欣赏《嘀哩嘀哩》、歌曲《春天的小河》教学目标: 1、欣赏《嘀哩嘀哩》,能体会歌曲的欢快的情绪,并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和动作表达歌曲。 2、通过学唱《春天的小河》,了解强弱的处理在歌曲中表现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童声齐唱《春天悄悄地走来》 师:刚才我们在歌中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春天里还有些什么景象,你可以用一句歌,或一个动作来告诉大家,看看谁表现得最清楚。 二、欣赏:《嘀哩嘀哩》 师:春天有那么多景象,那么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跟着歌中的小朋友去找一找吧! 1、初听全曲一遍。 要求学生简单地说一说歌中的内容,说一说歌中唱到的春天在哪里?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复听:你能用动作来把歌曲表达的情绪表达一下吗? 要求可能自由结合为一小组,分配角色。 三、新授歌曲:《春天的小河》 师:让我们到日本去看看春天的小河又是怎样的? 1、教师范唱 2、学生轻轻跟琴唱,注意两字对一个音的地方。 3、讨论用怎样的歌声来表现歌曲?

学生讨论后回答,特别是最后一句(要求处理得渐弱) 4、用有感情的声音完整地表现歌曲。 5、试着边做手势边唱歌曲的前8小节歌谱。 6、用线条连一连水泡里的音符,唱一唱。 7、一半学生唱主旋律歌词,一半学生唱沙啦、沙啦。 四、欣赏歌曲《樱花》,初步了解一些日本的音乐和文化。 五、小结 春天是美丽的,描写春天的歌是动听的,去找一找,唱一唱还有哪些是描写春天的歌曲。 第二课时欣赏《渴望春天》学唱《小春笋》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渴望春天》并让学生有感情地哼唱,启发学生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春笋》来赞美幸福的生活,抒发远大的理想。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是重点,唱好歌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号是重点。 教学内容: 一.欣赏导入部分。1.乐诗朗诵。《春天》音乐可选用《渴望春天》的旋律。2.复习演唱《嘀哩嘀哩》 二.欣赏《渴望春天》 师:春节刚过,想一想,当我们脱去厚厚的棉衣,一身轻松来到田野,看燕子归来,看满目绿色鲜花盛开,听小鸟歌唱,春风拂晓细雨连绵,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春天是多么没好,大家希

最新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下《让世界充满爱》word教案

让世界充满爱 项目创意: 1、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懂得爱别人和被别人爱都是一种幸 福,学会爱,尤其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 2、教师讲述关于这个女孩和丹顶鹤的故事 这个女孩名叫徐秀娟,生长在养鹤世家,17岁就随父亲养鹤,新闻界曾称她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1986年她走出东北林业大学后,就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希望她到射阳工作,当时的鹤场是一个废弃的哨所条件极差,秀娟没有退缩,没有孵化设备就砌起土炕,把从扎龙带来的鹤蛋放在炕上,她与她的两个助手日夜守护在这些鹤蛋旁边,一天深夜有一只弹壳里终于发出了“笃”的一声,一只小鹤诞生了,随着这只小鹤的诞生,丹顶鹤在低纬度越冬区孵化成功——这个世界级的难题被攻克。 198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馈赠给盐城自然保护区两只天鹅,一只叫“黎明”一只叫“木仁”。这是两只野性十足的天鹅。9月15日,徐秀娟为两只天鹅洗澡,“黎明”突然飞走了。秀娟急忙跟踪寻找,直到深夜找回了“黎明”,可是“木仁”又飞走了。第二天保护区的职工闻讯赶来和秀娟一起寻找,下午5点钟,秀娟听到“木仁”隔河的叫声,顾不得病弱又极度疲倦的身体,跳下河,向对岸游去,快到河心时,极度劳累的秀娟因体力不支,被寒冷的河水吞噬了。(就是我们在刚才的画面中看到的情景)她去世后射阳市老人们说她“驯鹤乘鹤去,鹤姑化鹤神”,老人的话寄托了人们对秀娟姑娘永生的哀思和期冀。 徐秀娟用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的篇章。 第一章、走进爱的世界 1、引导过渡:现实生活中像徐秀娟这样充满爱心的人还很多:雷锋关心身边每一个战友,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徐洪刚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勇敢地和歹徒搏斗;孔繁森为了阿里人民的生活,一腔热血献给了西藏人民。他们爱生活、爱集体、爱自然、爱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和亲人。 2、我知道同学们已经阅读了许多关于爱的故事,昨天我还看过你们摘抄的笔记,你能讲一段在阅读中让你最感动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吗? 3、刚才同学们的故事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爱的世界。 提问:那些得到爱的人幸福吗?那些献出爱的人幸福吗?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爱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感情,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人类之爱等等,所有的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祝福自己所爱的人生活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被爱的人是幸福的,会爱的人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用自己的行为参与到这一创造幸福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爱与对方的爱融为一体,在一个真善美的境界中完成了生命的升华。 第二章、呼唤“爱”的回归 在今天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中,人类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准,但关于爱的本能,却似乎需要经常被提醒。(出示第二章) 日益激烈的竞争,让我们忽视了下岗工人生活的艰辛; 五颜六色霓虹灯色彩缤纷的广告牌下,往往看不见畏缩在街边墙角弱势群体的生存; 鳞次栉比的高楼中,忘记了在灾区、在贫困的山区还有寝食难安的人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