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放射治疗进展

放射治疗进展

放射治疗进展
放射治疗进展

第四节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王绿化王颖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为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来自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的报

告,国内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城市恶性肿瘤之首位。非小细胞肺癌占全部肺癌病例

的80%,临床工。Ⅱ期病例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约为40%。遗憾的是可手术病例仅

占全部肺癌病例的20%。30%。约30%一40%的病人在确诊时为局部晚期,40%的病

人确诊时发现有远地转移。肺癌的治疗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手段,这是从事肿瘤临床工作

的各个专业的医师的共同认识。放射治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由于专

业的特殊性,以及医学教育对放射治疗所涉及的不足(包括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的

知识)。使得放射治疗的知识普及存在明显的缺陷。直接影响临床实践中综合治疗的有

效开展。本节将从不同方面讨论肺癌的放射治疗,希望不仅对从事放射治疗专业的同道狲—隅¨盏帮-临床肿瘤学进展

有参考价值,更希望能帮助从事肺癌治疗的非放射治疗专业的同道了解肺癌的放射治

疗。

一、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地位

放射治疗是局部治疗手段,与同样为局部治疗手段的外科手术相比,其适应范围更

为广泛,不仅能够用于局部病变的治疗(早期和局部晚期病例),对晚期病例,合理地

选择放射治疗,将能够获得满意的姑息治疗效果。

Scott Tyldesley等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53.6%病例在其病程的不同时期需要接受放射治疗,45.6%的病

例在首程治疗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而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64.3%的

病例需要接受放射治疗,45.9%的病例在首程治疗中接受放射治疗。不同期别的NSCLC

治疗方式的选择不同。工、Ⅱ期NSCLC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其中约20%~30%的早期

病例因合并内科疾病(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病人高龄或拒绝手术而选择放射治疗。

工、Ⅱ期接受手术的病例中,约15%因手术切缘阳性或术后复发而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在I}缶床Ⅲ期NSCLC中,可手术病例不足20%。80%的病例需要行放疗或放疗/化疗综合

治疗。对手术切除的Ⅲ期病例,放射治疗仍然作为术后治疗的指征。Ⅳ期NSCLC放射

治疗作为姑息治疗手段,65%的病例在其病程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综合治疗是肿瘤(包括肺癌)的治疗模式,肿瘤病人能否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仅

放射治疗科医师掌握肿瘤放射治疗指征是不够的,还需要肿瘤外科医师和肿瘤内科医师

熟知肿瘤放疗适应证。对放疗医师同样需要了解肿瘤外科和肿瘤内科的知识。

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外科手术仍然是早期NSCLC的首选治疗手段。I、Ⅱ期病例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

翠分别为53%~70%和48%~56%。然而,有部分早期病例因心肺功能差、合并其他

内科疾病或病人体弱而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或病人拒绝手术治疗。临床经验认为,对这

组病人,放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新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早期可手术的非

小细胞肺癌,精确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获得与手术治疗

相似的结果。

适形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显示放疗在早期NSCLC治疗

中的应用前景。Cheung和Mackillop等报道10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野(involved.field)照射的治疗结果,照射剂量为52.5120/4。中位生存期24个月,3年生存期35%,5年生存期16%。因此认为,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野照射能使部分病例获得治愈,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野照射的治疗技术可应用于不能适应手术的病例和因严重肺功能

不全不能耐受大野照射的病例。

Uematsu报道5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T。一:N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

diotherapy,SRT)的结果。5年生存率58%,29例可手术的病例,5年生存率为72%。

作者认为SRT对工期NSCLC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Hirosh在2003年ASTRO会议报道了日本早期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多中心临床

研究结果,1995—2002年共治疗241例工期NSCLC(T,N0心153例,T2 N0 Mf)88例),其

中161例因高龄或合并慢性肺部疾患不能手术。中位随诊18个月。Ⅱ级以上的肺部放

疗并发症发生率为2.1%,近期疗效CR22.7%,PR62.1%。原发灶局部复发率为

10.4%,区域淋巴结复发率为5.8%,远地转移率12.4%。非肿瘤死亡29例(12%)。3

年总生存率56%,3年疾病专项生存率(cause-specific survival rate),I A 75.8%,I B 62.9%。该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少分割(hypofractionation)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工期NSCLC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

随着全社会对肿瘤防治意识的提高,肿瘤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临床诊断早期肺癌

的病例在增加。虽然手术仍然是早期肺癌病例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肺癌多发生于高

龄人群,并且常见因长期吸烟合并慢性肺部疾患,使手术的危险性增加,手术后恢复和

生活质量难以保证。近10年放射治疗技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三维

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一demensional radiotherapy,3DRT)和SRT的临床应用结果,显示

了放射治疗在早期NSCLC治疗中的价值。放射治疗成为早期NSCLC继手术之后的另一

根治性治疗手段。放射治疗在早期NSCLC治疗中地位的确立,是肺癌治疗进展中的一

个里程碑。它既是对早期NSCLC单一外科治疗的挑战,同时也减轻了外科医师面对手

术高风险病例所造成的压力。

三、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

放射治疗在以往被认为是局部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放射治疗能够提高生

存率并对大部分病例起到姑息治疗效果。放射治疗后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2年

生存率10%~15%,5年生存率为5%。临床研究显示化疗合并放射治疗能够提高生存

率。放射治疗与化疗的综合治疗是目前局部晚期NSCI~的治疗策略,而同期放化疗已

成为局部晚期NSCLC的临床治疗模式。

最早的同时化放疗研究是EORTC应用单药顺铂合并放疗。其目的是试图应用顺铂

的放射增敏作用提高局部控制率。该研究分三组,放疗+顺铂30met矗每周1次;放疗

+顺铂6mg/rn2每日1次;单纯放疗。结果显示综合治疗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均优于

单纯放疗组。日本的一组研究比较序贯化放疗和同时化放疗对Ⅲ期NCSLS的作用。化

疗方案为顺铂,长春酰氨和丝列霉素。对化疗有效的病例,在放疗结束后再追加一周期

化疗。5年生存率同时化放疗组优于序贯组,分别为15.8%vs8.9%P=0.04。中位生存

期为16.5个月和13.3个月。l,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9.9%,33.9%和33.9%,21.1%。该研究结果认为同时化放疗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RTOG 9410

将61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medically inoperable)Ⅱ期和Ⅲ期NSCLC随机分为三组:①序

贯化疗放射治疗(SEQ):顺铂100mg/IIl2,d1,d29;长春花碱5rag/Il】2每周一次连用5 周,放射治疗在第50天开始,60Gy/30次,每周5次;②同时化疗放射治疗(CON—

QD):化疗和放射治疗方案和剂量同①,放射治疗在治疗的第一天开始;③同时化疗+

超分割放射治疗(CON—BID):顺铂50mg/rn2,d1,d8,d29,d36,Vpl6 50mg bid(第

1,2周,和第5,6周),放射治疗在治疗的第一天开始,总量69.6Gy,1.2Gy bid。中

位生存期分别为:14.6,17,15.6个月。非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同时化放疗组高于序贯化

放疗组。G3急性和晚期非血液系统毒性分别为:30%,48%,62%和14%,15%,

16%。该研究结果显示CON—BID并不优于CON—QD,且前者急性和晚期毒性均大于后

者。

同时放/化疗是当前局部晚期NSCLC治疗的模式。Langer,Core等对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模式进行的抽样调查分析,显示3/4以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同步化

放疗。新的临床研究将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含有新的化疗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②采用

三维放射治疗技术;③探讨同时放/化疗前或后给予全身化疗(诱导化疗或巩固化疗)

对控制远地转移的作用;④生物靶向治疗与放/化疗的联合应用。

目前正在进行的几个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SWOG采用PE/RT加4个周期的多希紫

杉醇巩固化疗作为基本方案(reference re西men),然后随机分为口服ZDl839组和观察

组。ECOG评价每周泰素/卡铂方案同时合并放疗±反应停(thalidomide),反应停被认为

是抗血管生成剂(antiangiogenic agent)。

四、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单纯化疗与放疗+化疗

对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是经典的治疗手段,而近10年的临

床研究显示,放疗/化疗综合治疗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基本模式。化疗在非小细

胞肺癌治疗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而单纯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是非常

有限的。Kubota等报道了日本的一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比较化疗+放疗与单纯化疗,

显示单纯化疗的效果明显低于化疗/放疗综合治疗的结果(表2—4—1)。

表2—4—1单纯化疗与放疗+化疗Ⅲ期临床研究

鉴于上述研究结果,Hak Choy等提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由肿瘤内科医师

和肿瘤放射治疗医师联合决定治疗方案。单纯化疗的病例仅限于因肿瘤体积大、肺受照

射体积大、病人的肺功能差等因素放射治疗医师认为不宜放疗的患者。而对一般情况

差、合并内科疾病、明显的体重减轻肿瘤内科医师认为不宜化疗的患者应考虑行姑息性

放射治疗。

五、可手术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进展

SWOG 8805Ⅱ期临床研究,对经活检或穿刺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给予三联综

合治疗。化疗方案:顺铂50mg/m2,d1,d8,d29,d36,VPl6 50ms/矗,d1—5,d29。

33,同时放疗(45Gy,1.8Gy/次,每周5次)。2—4周后开胸手术。全组病例中位生存

期15个月,2年生存率为40%。该结果与局部晚期NSCLC同期放化疗的结果接近

(curran,Furuse)。比较上述结果之后,对ⅢA(N,)病例手术治疗的价值提出疑问。在

此基础上,由RTOG牵头组织了多个协作中心共同参与的Ⅲ期临床研究(RTOG 93—09

INT:Tl一3N2 NSCLC)。随机分为两组:A组:同时化疗放射治疗(45Gv)+手术+化

疗;B组:同时化疗放射治疗(45Gv)+放射治疗(Boost 16Gy)+化疗。化疗同SWOG

8805。该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对ⅢA(N2)病例,手术在综合治疗中的价值。2003年和

2005年ASCO大会报告了Intergroup 0139(RTOG 9309)的研究结果,1994年3月一2001

年11月人组病人429例。可分析病例396例,治疗相关死亡(treatment-related deaths)A 组10例(5%),B组4例(2.1%)。手术类型与治疗相关死亡的关系,简单全肺切除(simple)治疗相关死亡为5/23(22%),复杂全肺切除(complex pneumonectomies)为9/

3l(29%),肺叶切除(10bectomy)为1/98(1%)。手术组术后病理结果:TnNn 29例(18%),全部N病例76例(46%)。手术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高于非手术

组,5年PFS分别为22%vsll%;中位PFS分别为12.8个月和lO.5个月,P=0.008。

而A组非肿瘤死亡高于B组,P=O.021。两组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差别(23.6个月vs

22.2个月,P=0.24,HR O.87(0.70,1.10)。5年生存率分别为,27.2%vs 20.3%,5 年生存的风险比(odd ratio)为O.63(0.36,1.10,P=O.10)。女性和体重减轻是独立

的预后因素。在A组中,5年生存率与术后病理的关系,术后病理pNo,41%,pNl~,,24%;未手术的病例,8%。该研究的结论是:①对ⅢA(N2)病例,手术组PFS优于非

手术组,但总生存率无差别;②三联治疗(trimodality~empy)有提高5年生存率的趋

势;③手术后病理pNo的病例预后好;④对合适的病例可选择CT/RT+手术的治疗方

式;⑤对需要做全肺切除的病例,这种三联治疗方式可能不是最佳的选择。因此,ⅢA

(N2)病例仍然是综合治疗临床研究的热点。

六、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放射治疗

临床诊断的非小细胞膻癌中,仅20%的病例能够行根治性手术妞除(coⅡlDlete resec—tion)。并且,即使是壬本切除的痘趔。其5年生在壅仅力3Q呸~40%。治疗失败的原因

主要是局部复发和/或远地转移。

为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术后放射治疗被广泛应用于N,(Ⅱ期)和N2(ⅢA

期)病例。对术后放射治疗的作用——对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影响,以及放射治疗的

副作用,随着临床研究资料的积累有了新的认识。

1998年MRC应用荟萃分析(Meta analysis)方法对9组韭小细胞肚痘本后放射治疗

随机『I觫研究结栗诬甭鼯分析。全部2128例,手术+放射治疗1056例,单纯手术1072例。中位随诊时间3.9年。术后放射治疗生存率不但没能提高反而有所降低

(hazard ratio 1.2l,cI 1.08。1.34)。2年生存率s+R组和s组分别为48%和55%,P= 0.001。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6%和50%,P=0.018。分层分析(stratification)显示,术后放射治疗对生存率的负相作用与分期有相关性。工期最为明显,其次为II,期。对Ⅲ期病例术后放射治疗对生存率没显示出明显影响。认为黜根治术后的工,Ⅱ期病

纵不提倡常规术后放疗,对Ⅲ(N,)病例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对肺癌术后N。、N2的病例进行术后放射治疗随机分组研

究,可供分析的病例296例,s+R 134例,单纯手术162例。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1.9%和42.9%,50.2%和40.5%(P=O.56),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为50.7%和42.9%,44.4%和38.2%,(P=0.28)。对T].。N,M0病例,术后放射治疗显示具有提高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尸=0.092,P=0.057)。术后放疗能明

显降低胸腔内复发率(12.7%Vs 33.2%P<0.01)。

—盲磁茨着_T_II期病例术后放射治疗对.甑牛存率右包担影响.不官行术后放疗,

ⅢA病例虽然单纯手禾后复发率和死亡率高,但术后放疗的价值仍不清楚。目蒽丛塑堕

癌术后放射治疗宜限于以下方面:①术后有肿瘤残存的病例;②N2或L,。Nl痘例根治

术后需要进行计划性临床研究(包括放射治疗和化疗);③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

明礁渔疗体积,优化剂量分布以降低肺和心脏的受照射体积独照射盏l量;④总剂量不超过囟西,分次剂量≤2Gy;弋蒴孤甄隔化疗联合应用时,要注意放射治疗和化疗毒硅

作用的相互衄

以上的研究似乎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放射治疗有了结论性的结果。然而,2002

年来自意大利的对工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Ⅲ期研究结果,使得我们需要对非

小细胞。丽面.术菪聂一射治疗重新认识和审慎地评价。罗马天主教大学对104例工期非小细

胞肺癌进行术后放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可评价病例98例。手术为≥肺叶切除加肺门、同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放射治疗技术:采用前野和后斜野照肚,靶区包括支氢管

残端,同侧肺门。同侧纵隔的受照射剂量在90%的剂量线内。照射剂量50.4Gv。1.8Gv/次。半投丛射面积50c甜。两组局邵复发率分别为2.2%和23%。5年无复发生存率

(D聆)为7l%和60%,(P=0.039)。5年总生存率为67%和58%,(P:O.048)。术后

放疗组中,仅6例出现I级急性毒性反应。该研究结果显示I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射

治疗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能够改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治疗相关毒性可以耐受。

该文的作者对PORT的分析结果提出不同的意见,PORT分析的临床研究中所采用的照

射野大,照射野72—150cIIl2。放疗设备和照射技术陈旧。放疗剂量不一,多数研究采用

了较高的照射剂量,部分照射剂量为30一50Gy,分次剂量1.8。3Gy/次。作者认为,PORT分析的研究中缺乏同质性(homogeneity)。对缺乏同质性的资料进行META分析,

其结果的可信性值得讨论。

人们提出“放射治疗艺术”(arts 0f radiation therapy)。放射治疗不能简单的分为放疗

或不放疗,放射治症监效果不仅决定乇尉放射治症适应证的掌握.与放射治疗技术有着

更为重要的关联,包括靶区,剂量和设备要求等。术后放射治!立仍有着很大的研究空

间。,一

七、肺癌的适形放射治疗

(一)肺癌适形放射治疗的可行性

放射治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常规放射治疗的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临

床I。、Ⅱ病例2年生存率为33%一72%,3年生存率17%~55%,5年生存率O~43%。

完全缓解率(cR)为33%~61%。局部失败率为6%,70%。局部晚期病例(ⅢA/B),

5年生存率为5%一10%。局部控制率低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临床随诊结

果显示局部控制率为13%~70%。用支气管镜活检的方法进行随诊,局部控制率为15%.17%。临床剂量学研究显示。提高剂量可望提高局部控赳蜜和生存率.根榍

netcher的基础放射生物学原理。要杀消临床治疗中的局部晚期NscM可能需兽棒沂一

!啵y的剂量。Manel等应用数学模型对密执根太学的资料分析显示,对NscLC要达到

>50%的局部控制率,常规照射需要踺Gv。但由于肺组织耐受盏I量的限斜,给予60Gv

以日霸葡弼矾辩规放疗中是不可能的。3DcRT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的手段:

3DcRT的两个目的■=是提丽靶区盟精确性,确保靶区内剂量的均匀分布,提高靶区

剂量,提高局部控制率。二是降低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从而降低发症的发

生率。3DC耻治症让划能簦提供植确的组织趋I量盆布(dose vohllTle histo~Tam,DVH)。DVH对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提供一个量化的体积一剂量分布图。根据DVH能够精确

判断某一治疗计划产生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可能性(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

NTCP)。 t

肺癌的放疗技术复杂,是进行治疗计划评价研究的最佳范例。精确的治疗计划需要

应用不规则野、组织补偿、给角照射以及摆位重复性要求。真正的最佳治疗计划设计是

非常困难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精确的靶区确认困难;②胸腔内敏感器官(心

脏、肺、食管、脊髓);③胸廓外轮廓不规则;④治疗区组织密度不均一(肺、骨);⑤

需要不规则野计算;⑥器官运动幅度大(呼吸运动,心脏和血管的搏动)。1991年Ema.

1lli等报道了美国4个研究机构对肺癌3D TP(treatment plan)临床应用研究结果:认为

3D 11P在肺癌的治疗中,在肿瘤区剂量分布和正常组织保护方面提供优化的治疗计划。

比较常规治疗计划与3DTP,常规治疗难以给予一个安全的肿瘤区高剂量照射、常规治

疗不能控制正常组织的照射在一适当的剂量范围内。3DTP的应用使放射肿瘤学家走向

高剂量无并发症的肺癌治疗。

精确的靶区确认是实现精确放射治疗的前提。肿瘤诊断的影象学枯术的寿展为精确

放射治疗的实现提供可能。生物影像技术一PET的应用克服了cT、M砌的不足,从解

剖诊断向功能诊断发展。使放射治疗靶区的确定更为精确。影像指导下放射治疗(im—

age-guided radiotherapy IGRT)将是放射治疗发展的方向。

(二)适形放射治疗的技术特点

与常规放射治疗相比,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要求严格,实施过程细致以确保治疗的精

确性。基本流程为:体位固定,模拟cT扫描,治疗计划设计,治疗计划确认,治疗计

划实施。

计划设计包括三个方面:①靶体积,即需要治疗的范围,和正常重要器官的确认和

重建:将定位CT所得图像输入放疗计划设计计算机,由物理人员勾划感兴趣器官和重

要器官(包括皮肤、肺、脊髓、心脏、食管和气管)。大体肿瘤区(GTV)由医师在每

层CT图像上确认后逐层输入。GrIN为模拟定位cT上显示的病变,参考治疗前胸CT或

MRI,纤支镜检查等检查结果,肺部病变在肺窗上勾画GTV,纵隔病变在纵隔窗勾画

GTV。当纵隔淋巴结阳性时,GTV包括同侧肺门淋巴结。对先行诱导化疗的病例,GTV

的勾画结合化疗前后的CT片,包括化疗后的肺内病变和化疗前受侵的淋巴结。若化疗

前纵隔淋巴结阳性,GTV包括同侧肺门淋巴结。对化疗后完全缓解的病例,化疗前的肺

内病变和受侵淋巴结作为GrIN。对化疗后肿瘤进展的病例,GTV将所有病变包入。对于

术后巩固放疗的病例,多数情况下没有GTV,GTV包括疗前受侵的淋巴结。切缘距离肿

瘤很近或切缘阳性时,把切缘包进GTV。若没有做充分的纵隔淋巴结清扫,同侧肺门和

同侧纵隔淋巴结包进GTV。对于复发病例,GTV仅包括CT上可见的病变;②计划设

计:采用共面野和或非共面野,射野的形状通过射野方向观(bealn's eye view,BEV)设计,以保证靶区在射野内,并避开脊髓等重要脏器和原照射路径;③放疗计划的确定:

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和等剂量线综合评价确定治疗计划,

包括靶区是否得到满意的照射剂量,靶区剂量的均匀性,正常组织受照射体积和照射剂

量,是否在能够耐受的范围以内。要求PTV均匀性为处方剂量的±5%,双肺V20一般

要求<25%,脊髓的剂量<45Gy,见图2—4—1、图2—4—2。

治疗计划的实施和验证:模拟CT上校正位置,挪参考中心至等中心。多叶光栏技

术,治疗计划输入治疗机控制计算机。Varian 600CD直线加速器6MV—x线实施放疗。

图2—4—1 A、黄色区域为大体肿瘤区域(GTV);红色区域为临床靶区

(CTV),包括GTV和其周围的亚临床区域;绿色区域为计划靶区(1rrV),包括每次照射的摆位误差和器官运动所致的crV的空间变化范围。B、c、D,指肿瘤在

不同照射方向上投影的形状,要求照射野的形状与肿瘤投影的形状一致。

(三)肺癌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治疗结果

肺癌适形放疗经过近10年的临床研究,有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报道。1995年sibley 等率先报告了37例Ⅲ期NScLC适形放疗结果,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37%。Arm—strong等报道了45例NscLC,中位剂量70.2Gy(52.2~72Gy),全组中位生存期15.7个月,4.9年生存率12%,局控率54%。Sire等2001年报告了152例Ⅲ期NScLC 3一DCRT 的结果。70例单独放疗,中位剂量70.2Gy;82例采用诱导化疗加放疗,中位剂量

64·8Gy。单放组和综合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7个月、18.1个月(JP:O.001):2 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5.4%、43.1%(P=0.1)。2002年Brdley等报告了207例不能

手术NSCIJc的3一DCRT的结果。中位剂量70Gy。l、2年生存率分别为59%和41%。玟

几个‘f缶床结果都表明用适形放疗后患者生存率高于常规放疗,但其放疗并发症并无明显

学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一组91例首程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适形放射治疗

结果,完全缓解(CR)11%(10/9I),部分缓解(PR)46.2%(42/91),稳定(St))

?3%(30/91),进展(PD)1.1%(I/91),疗效未评价8.8%(8/91),有效率57.2%。1

年os为68·O%,2年0S为33.5%,MsT为18.6个月(13.3~24.0个月)。1年、2年

图2—4—2剂量一体积直方图(DVH),显示肿瘤,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和

剂量,临床上对肿瘤和不同的正常组织有各自的剂量要求,只有满足剂量要求的计

划才能进行临床实施。

的LPFS分别为86.O%、66.1%。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下降<5%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体重下降≥5%、高KPS评分和

分期早都是预后好的因素,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差异。29例术后复发的患者,1年OS 为66.2%,2年OS为44.6%,MST为14.9个月,1年的LPFS为86.7%、2年的LPFS 为75.9%。这些数据说明适形放疗的效果优于常规放疗,也说明对于术后局部复发的

NSCLC,3一DCRT能提供很好的疗效,且放疗的损伤并不增加。

八、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放射治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模式。PE方案化疗同

时合并放射治疗被广泛接受。在同期放化疗的临床应用中,早放疗优于晚放疗。早放疗指放射治疗在化疗的第一周期或第二周期开始,此治疗方法在北美的许多研究中心和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已被采纳作为标准治疗方案(standard approach)。

Murray等报道了加拿大国立肿瘤研究所(NCIC)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早放射治疗

(化疗开始后的第3周进行)和晚放射治疗(化疗开始后的第15周进行)对预后的影响,化疗采用CAV/EP交替。虽然两组的局部控制率相同(55%),远期疗效早放射治

疗组优于晚放射治疗组,3年、5年、7年生存率分别为26%、22%、16%和19%、

13%、9%(P=0.013)。

Jeremic等报道了南斯拉夫的研究结果,103例病人随机分为早放疗组和晚放疗组,放疗同时合并EP方案化疗分别在第1天和第42天开始,放疗给于54Gy/36次/4周

(1.5Gv,bid)。早放疗组优于晚放疗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2%和65%;5年生存率分别为30%和15%。

来自日本的资料同样显示早放疗好于晚放疗,可分析病例228例,化疗采用EP方

案,放疗分别在化疗的第1周期和第4周期进行,45Gy/30次/3周(1.5Gy,bid)。中位

生存期分别为31.3个月和20.8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30%和15%,P:0.013。

在同期放化疗的应用中,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优于常规分割放疗。Turrisi等于1988

年报道了每天两次照射同时合并EP方案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此后有多家相类似

的临床研究报道,显示了较好的前景。2年生存率40%左右,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

和食管炎,是可耐受的,3级粒细胞减少70%~80%,3级食管炎35%~40%。

在Ⅱ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美国(1989。1992)开展了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Inter.

group 0096)。419例局限期小细胞随分为加速超分割治疗组(AHF—RT),每天2次照

射,1.5Gy/次,总量45Gy,和常规分割治疗组(standard-RT),每天照射1次,1.8Gv/次,总量45Gy。两组均在治疗的第l天同时应用EP方案化疗,化疗共4个周期。全部

病例均随诊5年以上。AHF—RT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表2—4—2)。

表2—4—2加速超分割与常规分割治疗的结果:Inte~roup Trial 0096

小细胞肺癌的脑预防照射能够降低脑转移的发生,提高生存率。脑是小细胞肺癌常

见的转移部位,脑转移的发生率高达50%。多药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的应用,长期生

存率提高,脑转移的发生也随之增加。文献报道,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病例中枢神经

系统复发率高达80%。

选择性PC!能够降低SCLC的脑转移率在临床上已被证实。Pedersen等报道PCI组中

枢神经系统复发率为6%,而对照组为22%。直到最近Arriagada的荟萃分析结果报道之

前,PCI对生存率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PCI综合分析协作组(The 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 Overview Collaborative Group)对SCLC完全缓解病例PCI随机对照研究资料进行荟

萃分析(Mata analysis),结果显示,SCLC完全缓解病例脑预防照射能够提高生存率和无

病生存率(D聆)。PCI组3年生存率提高了5.4%(20.7%vs 15.3%)。与对照组比较,

PCI组死亡的相对危险性(RR)为O.84(95%cI=0.73。0.9r7,P=0.01)。DFS提高

(RR=0.75,95%cI=O.65—0.86,P<0.001。脑转移率降低,RR=0.46,95%cI= 0.38—0.57,P<0.001。分析PCI给予的时间对脑转移的影响显示有PCI给予早脑转移

翠低的趋势。

九、肺的放射性损伤

在肺癌的放射治疗中,不可避免的使部分正常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造成不

同程度的放射损伤。正常肺组织放射损伤所产生的并发症——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晚期放

射性肺纤维化,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剂量限制因素。随着肺癌同期放化疗的应用,适

形放射治疗的应用——放疗剂量的提高,放射性肺炎成为肺癌放疗中突出的临床问题。

放射治疗是一把双刃剑,放射线能杀灭肿瘤细胞但同时也能导致正常组织损伤。理解和

认识肺的放射性损伤,权衡(balance)肺的放射性损伤和肿瘤局部控制的关系,使两者

在一个最佳的平衡状态是要面对的重要的临床课题。近年来对放射性肺炎近乎到了“谈

虎色变”的程度,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放射性肺损伤认识的增加。以往不

认识放射性肺炎,往往把放射性肺炎误诊为肺部感染,临床医师认为以前很少或没有遇

到放射性肺炎。二是治疗强度的增加,化疗的应用,同期放化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照射剂

量的提高,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增加也是必然的。放射性肺炎是一个不可回避和不可避

免的治疗并发症,放射性肺损伤就如化疗、放疗中的骨髓抑制那样常见、重要和不可避

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其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程度。放射性肺炎的早期诊断、预防和

治疗则更为复杂。

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包括放射物理学方面的研究,生物学的研究和临床研究,试图

从不同方面探讨肺损伤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放射物理学的研究分析受照射肺组织的剂量体积分布(DVH-dose volume histogram)

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Graham分析99例肺癌3DCRT治疗的病人,临床放射性肺

炎与DVH的关系。单因素分析显示V20(I>20Gy的肺体积比例)、Veff、全肺平均剂量、

肿瘤原发部位(上叶vs下叶)与≥Ⅱ级的放射性肺炎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仅V20为

放射性肺炎独立的相关因素。V20可以从DVH中直接得到,应用方便是作为治疗计划

比较和评价的指标。也可以用这一指标作为剂量提高研究的分组参数。推荐在肺癌的临

床3D CRT中,若V20<25%,肺炎的危险性很小,可以提高剂量并比较放心地实施计

划。当V20大于25%小于37%时需要修正计划,采用不同方法降低V20,如改变照射

野,非共面照射,减少或不做淋巴区预防照射,或缩小靶区范围等(最后一项只能是不

得已而为之)。如V20>35%~40%,则放弃治疗计划,所有致命性的肺炎均发生在V20

I>35%的病例。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使得对放射性肺损伤和化疗药物所致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有了一

定的认识。细胞的损伤是在照射后即刻发生的,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细胞因子的合成增

加,通过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信号放大,从而启动临床上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病

理生理过程。

Rubin等研究肺照射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发现IL一18,哪p,IL一6,TNFa的水平

照射后升高。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上述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随照射后时间变化,提示

这一变化在肺的延迟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肺的放射性损伤表现有

以下特点:①细胞因子的放大效应,当作为靶细胞的肺Ⅱ型细胞和内皮细胞受照射后,

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IL一18,IL一6,TNFa,诱导巨噬细胞释放促纤维化因子(唧,PDGF),并继而通过一系列自分泌和旁分泌过程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和合成细胞基质蛋

白;②遗传因素导致内在放射反应性的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常能遇到,给予相同剂量和

相似体积的照射,放射反应的发生时间和程度则有很大的差别,也就是说放射反应存在

着个体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比较容易理解为遗传异质性的存在,但在人体难以证

实。在小鼠则发现放射敏感性不同的两个品系,C57BL/6和C3H/HeJ。前者放射敏感而

后者放射耐受。在受到相同剂量的照射后,两者在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最终的纤维化程

度均有不同;③放射性肺炎是炎性因子介导的急性自发性免疫样反应。目前认为放射性

肺炎是一种淋巴细胞性肺泡炎,可能是一种超敏反应的部分结果。炎性因子引起炎性细

胞的趋化和激活,并使信息放大增强。

新的研究结果对放射性纤维化的不可逆转性这一概念提出挑战。脂质超氧化物歧化

酶是第一个对已形成的放射性纤维化有效的药物。应用牛Cu/Zu SOD和人重组Mn SOD

对猪皮肤纤维化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居里研究所的临床研究,局部表面应用Cu/

zu SOD治疗乳腺纤维化,每天两次连用6个月获得了一定的效果。SOD确切的作用机

制尚不清楚,离体研究显示SOD能够下调肌成纤维细胞对TGF B1的分泌。

研究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stensine convening enzyme inhibitor,ACEI) 具有抗纤维化作用。ACEI阻断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后者能够使细胞外

基质的合成增加降解减少。上述作用部分是通过调控TG耶表达实现的。实验研究证

明,ACEI对放射引起的肺和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在肺癌的放射治疗中,常规放射治疗,中。重度(≥grade 2)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率为2%一9%,放疗合并化疗的病例其发生率为10%。20%。文献报道的放射性肺炎

一般指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例。一些著者将≥3级(grade 3)的放射性肺炎称为严重的

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相关的临床因素有以下方面:年龄,性别,一般状况,治疗前

肺功能,是否接受化疗等因素。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预测和肺耐受剂量的判断,需要综合

考虑物理,生物和临床等多方面的因素。

参考文献

1.Tyldesley S,Boyd C,Schulze K,et al:Estimating‰need for radiotherapy fbr lung cancer:aIl evidence-

based,epidemiologic approach.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1,49:973 2.Minom U,Aldra H,Himyuki T,et a1.Computed tomography(CT)guided stereotatic radiation therapy

(SRT){10r stage I non 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an 8 year results ofinitial 50 patients.(Abst~)Im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3,57:$281

3.Hiroshi0,YasnshiN,Hiroki S,et a1.Stereotactic hypofractionated high-doseirradiationforpatientswith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clinical outcomes ill 241 cases of a Japanese multi-institutional study.(Ab~tr)

hn J Radiat Oncol Biol ehys,2003,57:S124

4.Le Chevalier T,Ar~ada R,Quoix E,et a1.Radiotherapy alone vei~ns combined chemotherapy and radio.

therapy in unresect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First analysis 0f a randomized trial in 353 patients.J Natl.

Cancer hast,1991,83:417

5.Furuse K,Fukuoka M,Kawahara M,et a1.PhaseⅢstudy 0fconcurrent vel~ns sequential thoracic radiothera.

py in combination with mitomycin,Vinblastine andcisplatine in unresectable stageⅢ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ain Oncol,1999,17:2692

6.Curran W,Scott C,Lmger C,et a1.PhaseⅢc omparison 0f 8equential vs.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 0fpts

w岫unresected stageⅢnon-small ceu lung cancer(NSCLC):Initial report 0f Radiation Therapy Oneology

Group(RTOG)9410.Pro Am SOc Clin OncoI J ain Onc0J,2000,19(abstract 1891) 7.№in K,Ruseh VW,Crowley JJ,et a1.Coneurrent cisphtiIl,etoposide plus chest m~otherapy followed by

surgery for stageⅢA(N2)andⅢB non-sma~ceⅡlung cancerI mature results 0f Southwest Oncology Gro叩

一phaseⅡstudy 8805.J elin Oncol,1995,13:1880

8.Albam KS,Scon CB,Rusch V-R,et a1.Ph aseⅢcompari8ion 0f COneurrent chemotherapy pltls radiotherapy

(CT/RT)and CT/RTfollowed by sursieal resectionfor stageⅢA(PN2)non-small ceUlung cancer(NSCLC):

111itial msults from intergrouD扛ial 0139(RTOG 93一09).Pro Am Soe ain Onc0】J ain Oneol,2003,22

(abstract 2497)

9.schaake-KoningC,vall d朗BogaertW,DalesioO,et a1.Effects 0f concomilant cisplatineand radiation yel~u$

radiothempy 0n inoperable non-8man-ceU lung cancer.N End J Med,1992,326:52,4

10.Murray N,Coy P,Pater J1J,et a1.The importance 0f曲缸ng for thomcic irradiation in tlle combined modalily

treatment 0f limited_stage 8nlall-eeU lung cancer.J Clin Oncol,1993,11:336 11.Jeremit B,Shibamato Y,Acimovic L,et a1.IIlitial versus delayed accelerated hypeffmetionated radiation

thempy and coneurrent chemo~empy in limited small-cell lung cancer:a randomized study.J Clin Oncol,

1997.15:893

12.Takada M,Fukuoka M,Furuse K,et a1.PhaseⅢstudy 0f concurrent vs s6'quentia 王thor~ic radiothempy

(TRT)in combination with cisplatin(C)and etoposide(E)for limited stage(LS)small-ceU lung cancer

(SCI_E):preliminary results 0fthe Japan aillical Onedogy Group(JCOG).Proe Am SOe ain Onc01,1996,

15:372(abstract)

13.Tuttisi AT,C-lover DJ,Mason B,et a1.Concurrem twice-daily multi-fieJd radiotherapy(2X/D XRT)and

platinum-etoposide chemotherapy(P/E)for limit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LSCLC):Update 1987.Proc Am

SOc elin Onc0I,1987,6:172(abstract)

14.Tuttisi AT,Kim K,Blum R,et a1.Twice-daily compared witll once-daily thoracic m~othempy协limited

small-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concurrently with cisplatin and etoposide.N En 对J Med,1999,340:265

15.ArriagadaR,AupefinA,PignonJP,et a1.Prophylactic cranialirradiation overviewin 徉正ents诵tll 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complete remission.Pmc Am SOc Elin One0】,1998,17:457a(Abstract 1758)

16.王绿化,殷蔚伯.肺癌的适形放射治疗.见:申文江,王绿化,夏廷毅主编.放射治疗新技术进

展.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2

17.王绿化.肺的放射性损伤.见:申文江,王绿化主编.放射治疗损伤.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1,95

18.Siblev GS,Mundt AJ,Shapiro C,et a1.The treatmem of stageⅢnon-small ceu lung cancer using 11i曲dose

conformal radiothe~py.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5,33:1001

19.Armstrong JG,Raben A,Zeletky M,et a1.Promising survival for lligh dose 3一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

ation thempy for NSCLC.Radiother Oncol,1997,14:17

20.Sim S,Rosenzweig KE,schindeuleiIIl R et a1.Induetion chemotherapy plus three-dimensional eonformal radi-

‘ation thempy in the definitive treatnlent 0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1.5l:660

21.Bradley JI),IeumwananonthaehaiN,PurdyJA,et a1.Grosstumor volume,critical pmgnosiefactorin叫en峙

讹ated witll three-dimensionai conformal radiation them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reinoma.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vs,2002,52:49

2020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方式及进展(完整版)

2020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方式及进展(完整版) 2019年,美国有176.2万新确诊的癌症病例,并有60.7万人死于癌症或其相关事件。肺癌的发病和死亡人数最高,占癌症死亡人数的1/4。约30%~50%的肺癌在病程中出现脑转移,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甚至超过了50%。随着诊断技术及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也在上升。肺癌脑转移预后极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2个月。近年来随着靶向以及免疫治疗药物相继研制成功,肺癌原发灶局部控制率得以提升,因此对其脑转移的治疗更加关注。现将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方式及进展进行综述。 01 全脑放射治疗 全脑放疗(WBRT)是脑转移最为基础的放疗方式。对于多发脑转移患者(通常指病灶数>3),WBRT可以使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6个月,并有10%~15%的患者生存时间超过1年。WBRT使约60%颅内肿瘤退缩,并改善了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预后。 WBRT最常用的分割形式为30Gy/10f。Meta分析得出,高于30Gy/10f 的生物剂量不会改善患者的总生存率(OS)、症状控制率和神经系统功能(NFI),而小于此生物剂量则会使患者的OS和NFI获益减少。对于递归分隔分析(RPA)分期高、分级预后评估(GPA)评分低的预后较差的患者,

20Gy/5f的分割方式在临床上可以作为次选方案(n=333,其中肺癌211例,占63.4%)。 Aoyama等报道在脑部病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立体定向放疗(SRT)后联合WBRT较单纯的SRS/SRT虽然可以获得更好的颅内局部控制率,但OS无差异,亚组分析仅在GPA评分高、预后好的患者中带来生存获益,且神经认知功能损伤发生率增加。为了降低WBRT对患者神经认知功的影响,Gondi等利用调强放疗(IMRT)行保护海马的WBRT(HA-WBRT)。HA-WBRT比WBRT减少了神经干细胞80%的照射剂量,并使其余脑实质所受剂量不变。HA-WBRT不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和低剂量区复发率,但减少了神经认知功能的损伤,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的生活质量。此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自动治疗计划系统(aTPS)具有进一步减少海马区的照射剂量、提高其余脑实质所受剂量的均匀性、减少在正常脑组织中产生不必要的热点(hot spot)等诸多优势。目前HA-WBRT还未被常规推荐,但VMAT和aTPS的出现将显著提高HA-WBRT在临床上的地位,并有望成为新的标准治疗。 以美金刚(memantine)和多奈哌齐(donepezil)等为代表的各种药物对改善WBRT造成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一项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得出,在WBRT前和期间服用美金刚可以推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的时间,延缓记忆能力、执行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下降的速度。有学者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用于脑部放疗后的患者,使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的几率降低。美金刚联合普通WBRT或HA-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原创: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放射治疗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历了一系列技术革命,相继出现了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质子放疗等技术,这些技术的主要进步是靶区剂量分布适形性的提高。但是,由于呼吸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在放疗实施过程中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会发生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这种不确定性一定程度阻碍了3DCRT和IMRT技术的发展。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的出现,对补偿呼吸运动影响的肿瘤放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四维放射治疗(4DRT)技术,进一步丰富了IGRT的实现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现有的各种放疗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讨论一下放疗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疗;锥形束CT;四维放疗;呼吸门控系统 1引言 理想的放疗目的是精确给予肿瘤高剂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对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近年来3DCRT和IMRT技术实现了静态三维靶区剂量分布的高度适形,较大程度上解决了静止且似刚性靶区的剂量适形放射问题。然而,在实际放疗过程中,主要由呼吸运动引起的内部组织的运动和形变(主要是胸部和腹部的靶组织),严重影响了IMRT和3DCRT技术的准确实施。如在单次放疗中,呼吸运动和心脏跳动会影响胸部器官或上腹部器官的位置和形状,胃肠蠕动也会带动邻近的靶区;在分次放疗间随着疗程的进行出现的肿瘤的缩小或扩展;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充盈程度;在持续的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变瘦或体重减轻等造成的靶区和标记的相对移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某种技术手段去探测肿瘤的摆位误差和运动形态,并且这种技术可以对靶区的形态变化采取相应的补偿和控制措施。IGRT正是基于以上问题的出现而产生的。现在我们可以采用在线校位和自适应放疗技术去解决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和靶区移位问题,也可以采用呼吸限制、呼吸门控、四维放疗等技术对单次放疗中出现的靶区运动进行补偿和控制,而这些技术都是属于IGRT的范畴[2]。后面的内容将分别介绍IMRT技术、IGRT 技术的不同实现方式,包括呼吸限制、呼吸门控、自适应放疗、四维放疗,最后介绍一下未来放疗技术及设备的发展方向。 2肿瘤放疗技术的现状 由于目前各种放疗技术各具优势及经济市场发展等原因,不同的放疗技术还处于并存的状态,适形调强放疗和图像引导放疗的部分技术代表了放疗领域的现状。 2.1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是通过采用立体定位技术,在直线加速器前面附加特制铅块或利用多叶准直器来对靶区实施非共面照射,各射野的束轴视角(beam eye view, BEV)方向与靶区的形状一样,使得剂量在靶区上的辐射分布可以更加准确,而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又可降到较低程度[3]。与以往的常规放疗相比,三维适形放疗设备的突出优势是多叶准直器的使用。多叶准直器所产生的辐射野可以根据肿瘤在空间任何角度方向(一般指机架旋转360度范围内)上的几何投影形状而改变,使辐射野的几何形状与肿瘤投影相匹配。如美国Varian生产的23EX直线加速器上面装配有60对多叶

小细胞肺癌放疗的靶区确定

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靶区确定及治疗策略 田世禹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放疗一科

小细胞肺癌(SCLC)概述 ?SCLC占全部肺癌的20~25% ?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过程:肿瘤生长快,早期易发生远处转移,自然病期短(确诊后半数患者于12周内死亡)?SCLC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局限期患者约占30 % ,以治愈为目的,中位生存期16~24个月 ?广泛期约占70 % ,姑息治疗为目的,中位生存期6~12个月

分期方法 UICC/AJCC TNM分期系统:同NSCLC。2009年版肺癌TNM分期同样适用于SCLC,其TNM分期变更的内容和NSCLC完全相同。 对于多数SCLC患者,T和N的分期与患者的预 后关联性不强;TNM分期系统主要依赖于手 术确认其准确性,而多数SCLC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而采用放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法,故临床上通常不采用TNM分期

?VALG/IASLC两期分期系统:局限期SCLC(LS-SCLC)和广泛期SCLC(ES-SCLC) ?VALG分期——1957年提出 –局限期:病变局限于同侧胸腔、纵隔、锁骨上区,能被 可耐受照射野安全包括 –广泛期:病变超出同侧胸腔,难以包括在局限期内。血 行转移通常为广泛期,而同侧胸腔恶性胸水、恶性心包 积液、对侧锁骨上区转移多被划归广泛期 ?IASLC分期——1989年提出 –局限期:病变位于一侧胸腔伴区域淋巴结转移,包括同侧肺门、同侧及对侧纵隔、同侧及对侧锁骨上区,也包 括伴有胸腔积液者 –广泛期:超出局限期界定范围者 ?VALG分期与IASLC分期比较 –IASLC分期与患者预后的关联性更强

放射治疗设备——最全重点

放射治疗专业《放射治疗设备》试题集1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由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的治疗方式组成的医学治疗。通俗的 讲,放射治疗就是利用放射源或各种医疗设备产生的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技 术,简称“放疗”。 2、放疗设备:利用原子核或人工装置产生射线治疗肿瘤的设备。 3、射线特性: 4、以钴-60做放射源,用γ射线杀伤癌细胞,对肿瘤实施治疗的装置。 5、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利用微波电场,沿直线加速电子到较 高的能量应用于医学临床的装置。 6、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7、剂量监测系统: 指的是加速器本身具备的剂量测量及监控系统。 8、医用电子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的等中心原理:只要将患者的肿瘤中心置于等中心点 上,无论旋转机架、辐射头和治疗床处于什么角度,或作任何旋转,辐射野中心始终与肿瘤中心重合。 9、加速管特性:电子刚注入到加速管中时,动能约为10-40KeV,电子速度约为 v=0.17-0.37c;当加速到1-2MeV时,电子速度就达到v=0.94-0.98c,其后能量再增加,电子速度也不再增加多少了。 10、外照射(teletheraphy): 位于体外一定距离,集中照射人体某一部位 11、近距离照射(brachytherapy): 将放射源密封直接放入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体的 天然腔内进行照射。 12、射线中心轴: 13、照射野(A): 14、源皮距(SSD): 15、源瘤距(STD): 16、放射源(radioactive source): 活度与比活度都在规定水平上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物 质。 17、辐射源(radiation source): 放射治疗装置中能发射电离辐射的部件或放射源的统 称。 18、辐射束(radiation beam): 当辐射源可以看作点源时,由辐射源发出的、通过一个 立体角内空间范围的电离辐射通量,泄漏辐射和散射辐射不构成辐射束。 19、辐射束轴(radiation beam axis): 对于一个对称的辐射束,通过辐射源中心以及限 束装置两对有效边缘中分线交点的直线。 20、辐射野(radiation field): 与辐射束相交的一个平面内的区域,在此区域内辐射强度 超过某一比例或指定的水平。 21、剂量监测计数的定义是:剂量监测系统显示的,可以计算吸收剂量的计数。 22、计划设计:定义为确定一个治疗方案的全过程。传统上,它通常被理解为计算机 根据输入的患者治疗部位的解剖材料如外轮廓、靶区及重要组织和器官的轮廓及相 关组织的密度等,安排合适的射野(如体外照射)或合理布源(如近距离照射),包括使 用楔形滤过板、射野挡块或组织补偿器等进行剂量计算,得到所需要的剂量分布。 23、等中心: 二、填空

放射治疗进展

第四节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王绿化王颖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为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来自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的报 告,国内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城市恶性肿瘤之首位。非小细胞肺癌占全部肺癌病例 的80%,临床工。Ⅱ期病例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约为40%。遗憾的是可手术病例仅 占全部肺癌病例的20%。30%。约30%一40%的病人在确诊时为局部晚期,40%的病 人确诊时发现有远地转移。肺癌的治疗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手段,这是从事肿瘤临床工作 的各个专业的医师的共同认识。放射治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由于专 业的特殊性,以及医学教育对放射治疗所涉及的不足(包括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的 知识)。使得放射治疗的知识普及存在明显的缺陷。直接影响临床实践中综合治疗的有 效开展。本节将从不同方面讨论肺癌的放射治疗,希望不仅对从事放射治疗专业的同道狲—隅¨盏帮-临床肿瘤学进展 有参考价值,更希望能帮助从事肺癌治疗的非放射治疗专业的同道了解肺癌的放射治 疗。 一、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地位 放射治疗是局部治疗手段,与同样为局部治疗手段的外科手术相比,其适应范围更 为广泛,不仅能够用于局部病变的治疗(早期和局部晚期病例),对晚期病例,合理地 选择放射治疗,将能够获得满意的姑息治疗效果。 Scott Tyldesley等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53.6%病例在其病程的不同时期需要接受放射治疗,45.6%的病 例在首程治疗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而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64.3%的 病例需要接受放射治疗,45.9%的病例在首程治疗中接受放射治疗。不同期别的NSCLC 治疗方式的选择不同。工、Ⅱ期NSCLC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其中约20%~30%的早期 病例因合并内科疾病(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病人高龄或拒绝手术而选择放射治疗。 工、Ⅱ期接受手术的病例中,约15%因手术切缘阳性或术后复发而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在I}缶床Ⅲ期NSCLC中,可手术病例不足20%。80%的病例需要行放疗或放疗/化疗综合 治疗。对手术切除的Ⅲ期病例,放射治疗仍然作为术后治疗的指征。Ⅳ期NSCLC放射 治疗作为姑息治疗手段,65%的病例在其病程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综合治疗是肿瘤(包括肺癌)的治疗模式,肿瘤病人能否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仅 放射治疗科医师掌握肿瘤放射治疗指征是不够的,还需要肿瘤外科医师和肿瘤内科医师 熟知肿瘤放疗适应证。对放疗医师同样需要了解肿瘤外科和肿瘤内科的知识。 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外科手术仍然是早期NSCLC的首选治疗手段。I、Ⅱ期病例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 翠分别为53%~70%和48%~56%。然而,有部分早期病例因心肺功能差、合并其他 内科疾病或病人体弱而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或病人拒绝手术治疗。临床经验认为,对这 组病人,放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新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早期可手术的非 小细胞肺癌,精确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获得与手术治疗 相似的结果。 适形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显示放疗在早期NSCLC治疗 中的应用前景。Cheung和Mackillop等报道10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野(involved.field)照射的治疗结果,照射剂量为52.5120/4。中位生存期24个月,3年生存期35%,5年生存期16%。因此认为,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野照射能使部分病例获得治愈,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野照射的治疗技术可应用于不能适应手术的病例和因严重肺功能 不全不能耐受大野照射的病例。 Uematsu报道5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T。一:N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

磁共振模拟(MRSIM)_肿瘤放疗模拟技术新前沿

磁共振模拟——站在肿瘤放疗的最前沿 磁共振模拟 站在肿瘤放疗的最前沿
黄岁平 博士 关键词:磁共振模拟 MRSIM 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肿瘤患者,约有 70%需要接受不同程 度的放射治疗,以达到治愈肿瘤或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能够最大限度 地把放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同时使其周围正常组织和器 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从而得到保护,是肿瘤放射治疗一直以来追求的目 标。 20世纪 70年代 CT的使用是放射治疗计划所取得的一个巨大进步。引入 CT 图像的模拟增加了临床医生对靶区体积的空间意识,从而较之原有的传统治疗的靶 区体积(由垂直 X线胶片确定)产生了一个质的改变-----CT扫描得到一系列断层 轴面,经过多种方式的三维重建,形成一个三维计划,这使得适形放射治疗 (CRT)的概念得以实现。但 CT却有一些先天的局限性----它只对具有不同的电 子密度或 X线吸收特征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如空气对骨或对水或软组 织),但如果没有明显的脂肪或空气界面,则对具有包括肿瘤在内的相似电子密度 的不同软组织结构区分较差。相比之下,磁共振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具有相似电子密 度的软组织有较强的显示能力并且能区分其特征。在这种情况下,磁共振能够更好 的提供靶区的轮廓,不但包括肿瘤的范围,而且还包括临近的重要软组织器官。通 过更准确地定位肿瘤靶区、避免危及临近的组织器官、以及提高局部控制率等。
一.磁共振模拟独特的优越性。
事实上,临床医生早已意识到诊断性的 MRI扫描对肿瘤体积的确定具有相当 重要的信息补充,引入 MR图像作定位由来已久。最早通常是由医生用肉眼在 MRI上观察疾病的范围,然后手工将数据转移至模拟胶片或 CT扫描片上,这种方 法极易产生解释和转译错误。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使用一种放大投影系统将 MRI图 像叠加到模拟胶片或 CT图像上进行融合处理的 MR辅助的模拟。第三种更加定量 的方式是将 MRI图像与 CT图像进行融合,那样就可以将 MRI上具有较高分辨率 的肿瘤图像与几何精确的 CT图像中电子密度信息结合起来。但以上任意一种融合 方式都是在放疗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步骤,也就是说,延长了整个放疗过程花费的时 间,加重了医生的工作任务,加大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误差的可能性及偏 离度。现在我们已经很明确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部位如颅底和脊髓部位的肿瘤,以及 软组织肉瘤和盆腔肿瘤,MRI成像已远优于 CT成像。这些情况下,就可以单纯借 助 MR图像完成模拟工作,因为 MRI有许多优于 CT方面的特点, 直接利用 MR 图像进行模拟定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 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 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 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 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 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 5d,总剂量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 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 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 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 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 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 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 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 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 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 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 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 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1、恶性肿瘤:是在人类正常细胞基础上,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不断增殖的、个体形态变异或缺失的、具有迁徙和浸润行为的细胞群。临床上常表现为一定体积的肿物。 2、我国目前肿瘤放疗事故(恶性肿瘤最新发病率)为:10万人口每年280例。 3、肿瘤放疗:放射治疗就是用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技术。 4、放疗时常用的射线:射线分两大类:一类是光子射线,如X、γ线,是电磁 波;一类是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 5、放疗的四大支柱: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技术和临床肿瘤学。 6、肿瘤细胞放射损伤关键靶点:DNA。 7、射线的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破坏单键或双键)。任何射线在被生物物质 所吸收时,是直接和细胞的靶点起作用,启动一系列事件导致生物改变。如:电离、光电、康普顿。 8、射线的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电解水-OH,自由基破坏)。射线在细胞内可 能和另一个分子或原子作用产生自由基,它们扩散一定距离,达到一个关键的靶并产生损伤。 9、B-T定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它们的增殖能力成正比。与它们的分化程度 成反比。 10、影响肿瘤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因素: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因素。 肿瘤自身敏感性:肿瘤负荷、肿瘤分型、分期;肿瘤来源和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和血供;照射剂量;2、化学修饰与肿瘤放射效应:放射增敏剂:氧气、多种药物;放射保护剂:低氧、谷胱甘肽加温与放疗;430C加温自身即可杀灭肿瘤细胞;能使S期细胞、乏氧细胞变的敏感;热休克蛋白,42-4450C, 2/周;3、放疗与同步化疗:空间协作:放射控制原发,化疗控制转移;毒性依赖:必须注意两者叠加问题;互相增敏:联合应用,疗效1+1>2,机制不详;保护正常组织:缩小病灶,减少剂量; 11、放射野设计四原则:1、靶区剂量均匀: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吸收剂量要均匀,剂量梯度部超5%,90%剂量线包整个靶区。(野对称性);2、准确的靶区和剂量:即CTV准确,考虑到肿瘤类型和生物学行为(不同胶质瘤外扩大不一样),

放射治疗联合抗肿瘤血管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放射治疗联合抗肿瘤血管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超过半数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接受放射治疗[1]。如何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综合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必然趋势,传统上放射治疗与手术、化疗以及热疗等都有过密切的配合和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不断走进临床,其抗肿瘤的特异性和选择性更强,也使放射治疗与分子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成为可能,其中抗肿瘤血管治疗对血管的作用直接影响肿瘤氧分压,与放射治疗敏感性密切相关,与放射治疗针对的靶点各不相同,两者联合应用理论上在不增加治疗毒性的情况下可增加治疗疗效,其联合应用正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对其研究现状和治疗进展介绍如下。 1血管生成与肿瘤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在原有微血管的基础上通过“芽生”的方式形成的新生毛细血管;是肿瘤血管形成的主要形式。肿瘤组织在生长过程中,诱导新的血管生成,以提供肿瘤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氧气,并带走代谢产物,同时通过血管向其它组织运输转移细胞,并在机体的其它部位继续生长和诱导血管形成,导致肿瘤转移。肿瘤血管形成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许多细胞因子、细胞基质及蛋白水解酶的相互作用;现在大多数人已经接受“血管生成开关”的观点,认为血管形成主要受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共同调节;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它不仅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还有抗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许多外来因素如放射治疗、肿瘤内环境因素(缺氧及PH值下降)等均可促进VEGF的表达和分泌。肿瘤细胞正是通过改变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局部平衡,激活宿主血管内皮细胞,使其增殖,向肿瘤方向迁移并形成管腔,从而形成了肿瘤的未成熟血管。肿瘤血管的生成处于一种失控的无序状态,与正常血管相比在细胞组成、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等方面均不相同。肿瘤血管缺乏完整的平滑肌和基底膜结构,管壁较薄;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相间排列在肿瘤血管内表面,形成“马赛克血管”;内皮细胞间存在较大间隙,基底膜不完整导致渗透性增强;血浆白蛋白漏出导致组织间隙压力增加;肿瘤血管高度无序、迂曲、膨胀、粗细不均以及分支过多,可导致血流紊乱、缺氧及酸性物质堆积区形成。在这些乏氧区,肿瘤上调血管生成因子以防止细胞凋亡,可能与放疗失败的原因有关。恶性肿瘤不仅诱导其本身血管新生,还刺激肿瘤邻近组织血管新生,为其恶性增殖进一步提供所需营养和氧气,如果没有血管新生,大部分肿瘤则处于休眠状态,直径不超过2~3mm[2 ]。 2放疗与血管生成 放疗后将导致强烈的血管生成[3]。Gorski等报道,各种癌细胞株放疗后的VEGF 的表达水平将直接被上调[4],从而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放疗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以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转录活化,并调控酪氨酸激酶、MAPKs以及ras基因相关激酶细胞间信号通路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以及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放疗也能够活化EGFR ,EGFR又能活化MAPK通路[5],MAPK通路又促进一些转化因子如TGF-β和VEGF等的表达。放疗本身也可以上调并增强血管生成通路而引起放射抗拒。放疗后经常可以看到肿瘤细胞增殖明显,可能就是血管生成通路被上调的结果[6];同时也可以观察到肿瘤干细胞的增殖。虽然肿瘤在放疗后多数出现再氧合现象,但有些肿瘤却对放疗毫无反应,可能是放疗后其它调节血管生成的因素比如血管渗透性的增加、组织间静水压的增加,肿瘤血流灌注的下降、耗氧量的增加、乏氧增多以及肿瘤存活通路的上调等的作用结果[7-9]。研究表明,放射治疗将导致HIF-1表达水平升高[10], HIF-1通过调节依赖VEGF的信号传导途径和非依赖VEGF 的信号传导途径[11],从而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所有那些因素共同刺激放射治疗后肿瘤血管的生成,导致肿瘤血管的形成,引起放射敏感性下降,放射抗拒。放疗与血管生成对于肿瘤

2020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进展

2020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进展 01、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胸部放疗最佳剂量和分割模式 NCCN指南建议,对于局限期SCLC的标准治疗模式是同步放化疗。 局限期SCLC 的胸部放疗的分割剂量和模式为: 45Gy/30次,超分割放疗; 或60~70Gy/30~35次,常规分割放疗。 Han等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分析了局限期SCLC常规分割放疗(QD)和超分割放疗(BID)的差异,QD和BID的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5%和63.4%,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9.5和31.4个月。 一项英国国家癌症研究所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目的是对比超分割放疗(45Gy,1.5Gy/f,BID)和常规分割放疗(66Gy,2Gy/f6,QD)两种不同剂量和分割模式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BID和QD的2年OS分别为56%和51%,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和25个月。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应用

目前,SBRT可作为非手术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表现出了良好的局部控制和最小的毒副作用。 SBRT有别于常规分割的特点:较高的单次剂量(≥8Gy/次),放疗分割次数少(≤5次),正常组织周围剂量迅速跌落,照射范围小(一般<5cm)。 对于早期的SCLC患者能否应用SBRT取代手术治疗? Videtic等进行的相关性研究显示,早期非手术的SCLC应用SBRT同步化疗和PCI,也表现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年的局部控制率达100%,并且没有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 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8例SCLC患者在化疗前后给予胸部SBRT放疗,未进行PCI治疗,3年的OS达72%。 我国的一项Ⅱ期前瞻性研究招募29例早期SCLC患者入组,SBRT开始于第1个周期化疗的第1天,考虑到肿瘤的大小和肿瘤与危及器官的距离,总的放疗剂量为40~45Gy,4~4.5Gy/次,10次/2周。研究结果显示,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3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4%。 总之,SBRT在SCLC中的作用显著,但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 胸部放疗最佳时间 胸部放疗参与的最佳时间为于化疗第1个周期或第2个周期参与。

《放射治疗学》考试题

. '. 《放射治疗学》试卷姓名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表格内) 1.用于治疗肿瘤的放射线可以是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射线是: A.αB.δC.θ 2.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射线是: A.γB.αC.X 3.各类加速器也能产生的射线是: A.电子束B.高级质子束C.低能粒子束 4.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一样,是: A.局部治疗手段B.全身治疗手段C.化学治疗手段 5.放射治疗是用什么物质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 A.放射线B.化学药物C.激光 6.放射线治疗的适应证比较广泛,临床上约有多大比例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做放射治疗?A.50% B.70% C.90% 7.60钴的半衰期是: A.5.27年B.6.27年C.7.27年 8.几个半价层厚度的铅,可使原射线的透射率小于5%? A.4.5~5.0 B.6.5~7.0 C.7.5~8.0 9.照射患者一定深度组织的吸收剂量为: A.组织量B.空气量C.机器输出量 10.放射源到体模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是: A.源皮距B.源瘤距C.源床距 11在放射治疗中,直接与肿瘤患者治疗有关的常用设备有: A.DSA B.适形调强C.加速器和钴-60治疗机 12.60钴治疗机的半影有: A.物理半影B.化学半影C.散射半影 13.高能x射线的基本特点是: A.等中心照射较60钴治疗机更准B.在组织中有更高的穿透能力C.照射更准确 14.高能电子束的基本特点是: A.高能电子束易于散射B.主要用于深部肿瘤的照射 C.不同能量的电子束在介质中有确定的有限射程 15.模拟治疗定位机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 A.肿瘤和敏感器官的定位B.评价治疗计划的好坏C.固定病人的体位 16.放射治疗中用的楔形板的楔形角度有: A.100 B.200 C.300 D.400 17.放射敏感的肿瘤是指: A.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临床治愈B.给以较低的剂量即可达到永久治愈C.该类肿瘤不易远处转移 18.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 A.精确放射治疗B.根治性放射治疗C.普通放射治疗 19.一般来讲,人体组织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组织繁殖能力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即: A.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B.繁殖能力愈强的组织对放射线愈不敏感 C.分化程度愈高的组织对放射线愈敏感 20.各种不同组织接受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 A.该组织的耐受剂量B.该组织的损伤剂量C.该组织的治疗剂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在照射的线束内,把线束内测量的同等剂量点连线的曲线称_______________。 2.远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_放射放射治疗技术,_________放射治疗技术。3.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式有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技术。 4.放射治疗的种类有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放射治疗,___________放射治疗。 5.肿瘤区__________是指通过临床或影像检查可发现的肿瘤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应当选择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且肿瘤细胞致死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肿瘤逐渐消退,周围正常组织不产生严重损伤。对射线不同敏感的肿瘤放射剂量大致分:_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____的肿瘤剂量,_________放射治疗剂量。 7.根据楔形板造成的等剂量曲线倾斜变形结果看,楔形板使用具有__________,放疗摆位中必须注意其__________,严格遵守___________的要求,如果使用中楔形板方向出现错误,结果将适得其反。 8.肿瘤放疗中,由于病灶总是不规则形状,常需要用铅挡块或加速器多叶准直器系统屏蔽遮挡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使其免受或少受照射,形成___________。 9.斗蓬野照射技术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隔上病变的治疗,照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身照射主要用于____________及某些全身广泛性且对_______________的恶性肿瘤的治疗。 11.全身照射技术主要用于白血病的骨髓移植予处理,可以达到三个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体位固定技术大致分两种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20分) 阐述60钴治疗机的临床应用特点。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新进展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新进展 2007-12-17 放射肿瘤学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已取得了许多理论上和技术上的突破,本文简要介绍了放射生物科学,生物等效剂量超分割以及三维调强立体定向放射等技术的进展。 1放射生物学进展 1.1放射生物学的进展以线性——平方模式(Linear-Quadratic model)来解释放射生物学中的反应,以α/β系数来预测放射治疗剂量时间疗效关系,为放射生物学开辟了较为广阔的天地。近年来深入研究了细胞周期,即增殖期(G1-S-G2-M)和静止期(G0)的关系,为此提出了4个R:即是修复(Repair),再氧化(Reoxygenation)和再分布(Redistribution)和再增殖(Regeneration)作为指导放射生物中克服乏氧等问题的研究要点,放射生物学推进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有效研究中去。近年来在研究细胞修复和增殖中又进一步了解到细胞凋亡(Apoptosis)和细胞分裂(Mitosis)的关系后,提出了凋亡指数(AI)与分裂指数(MI) (Apoptosisindex/Mitosisindex)比来予测放射敏感性和预后,指导调发自发性凋亡和平衡各种细胞的抗放、耐药(即Resistant RT和Resistant Chemotherapy),并由此估计复发,研究增敏,开发出超分割、加速超分割治疗等新技术,从而取得了科研及临床的许多新结果,加深了理论深度,开拓出新的领域,推动了放射治疗学的进展。 1.2DNA和染色体研究 为了测定肿瘤细胞本身辐射损伤,染色体中DNA链中的断裂(单链断裂SSB和双链断裂DS,其断裂的准确位置,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肿瘤细胞如何进行修复,也观察到错误修复,以及无修复等对细胞的子代产生的决定作用。目前临床用对DNA调节机制的多种原理表达进行测试,可以分清那些是有意义的表达,那些是灵敏的表达,建立对临床治疗,预后评估的方法学和化验项目,指导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临床放射肿瘤学的发展,使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放射生物学从细胞水平已进入到大分子水平,从纯实验室过渡到临床初步应用阶段。 2放射物理技术的进展 2.1立体定向治疗的实现 基于电子计算机精度提高,双螺旋CT及高清晰度MRI出现,因此立体定向治疗应运而生,目前使用的γ-刀,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一个立体定向放射手术过程(Sterol Radiation Surgery,SRS),它通过聚焦,等中心照准,于单次短时间或多次较长时间给予肿瘤超常规致死量治疗,达到摧毁瘤区细胞的目的,γ刀利用约30~200个钴源,在等中心条件下,从立体不同方向位置,在短距离内对细小肿瘤(或良性肿瘤,先天畸形等病灶,一般约1~2cmΦ)进行一次或多次照射,给予总剂量超过肿瘤及正常组织耐受量,用准确聚焦的办法使多个60Co源的剂量集中在靶区,分射束聚焦使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仍在可能的耐受量中,由于采用电脑、CT,以及准确的立体设计定位,因而射野边界锐利可达±2mm以下,确保了非瘤区正常组织安全。应用于脑部的良性小肿瘤和先天性畸形效果尤佳,应用于脑干等生命禁区

2015年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中级)专业知识真题知识点

2015年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中级)专业知识真题知识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傅炜 1、近距离照射治疗距离5mm~5cm 2、铯137具有和镭相同的穿透力,同等当量具有类似的剂量分布。放射性比度不可能做得太高,多用于腔内照射。铯134的半衰期比铯137短得多。 3、铱192,在距源5cm范围内任意点的剂量率与距离平方的乘积近似不变。半衰期74.2天。 4、碘125源的γ射线能量较低,主要用于眼内黑色素瘤的巩膜外插植。 5、钯103的半衰期比碘125更短,比碘125能产生更高的生物剂量效应。 6、锶90可用于治疗表浅病变,同时不会影响皮肤的血液供应 7、锎252为中子放射源。 8、医用加速器的种类有三种:电子感应加速器,电子直线加速器和回旋加速器 9、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利用微波电场把电子加速到高能的装置 10、X线治疗机使用复合滤过板,要注意防止次序,从射线窗口向外,先放原子序数高的。 11、钴60治疗机几何半影的计算公式(书上有)

12、钴60治疗机电源具有足够的内阻抗,使用有载和空载两种稳定状态之间的电压波动不超过±5% 13、1953年第一台行波电子直线加速器在英国投入使用。 14、磁控管,3000兆赫兹频段,兆瓦级的脉冲大功率震荡管 15、微波功率源有磁控管和速调管 16、巴黎系统的布源规则(书上) 17、步进源计量学系统,AL=L-10mm 18、模拟定位机射野“井”字界定线的用途(书上) 19、CT模拟机的定位床的进床精度应保持在0.5mm之内 20、组织补偿器放置在射野挡块托架上。 21、射野胶片照相验证(书上) 22、EPID可用于位置验证和剂量验证。 23、肿瘤剂量的不确定度应控制在±5%以内;接受照射的治疗体积内,处方剂量的变化应在﹢7%和-5%以内 24、热点的概念(书上) 25、治疗验证,独立核对常用于常规放疗和适形放疗,模体测量用于调强放疗,在体测量在我国不是必须要做的 26、对于体厚20cm的患者,10~25MV能量的X线比较理想。 27、高能电子束照射,电子束能量E0≈3*d后+2~3(MeV) 28、两野对穿照射,一般应该使每野在体位中心处的深度剂量≥70% 29、优化算法,积分方程的逆向直接求解:傅里叶变换;使

放射治疗设备

放射治疗设备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治疗:是由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的治疗方式组成的医学治疗。通俗的讲,放射治疗就是利用放射源或各种医疗设备产生的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技术,简称“放疗”。 2、放疗设备:利用原子核或人工装置产生射线治疗肿瘤的设备就称为放疗设备。 3、射线特性:射线对任何生物都会产生物理学效应、化学效应、生物反映等一系列辐射生物效应。射线的这种特性叫电离辐射。射线正是利用该特性治疗肿瘤的。 4、钴-60治疗机:以钴-60做放射源,用γ射线杀伤癌细胞,对肿瘤实施治疗的装置。 5、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利用微波电场,沿直线加速电子到较高的能量应用于医学临床的装置。 6、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7、剂量监测系统:指的是加速器本身具备的剂量测量及监控系统。 8、医用电子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的等中心原理:只要将患者的肿瘤中心置于等中心点上,无论旋转机架、辐射头和治疗床处于什么角度,或作任何旋转,辐射野中心始终与肿瘤中心重合。 9、加速管特性:电子刚注入到加速管中时,动能约为10-40KeV,电子速度约为v=0.17-0.37c;当加速到1-2MeV时,电子速度就达到v=0.94-0.98c,其后能量再增加,电子速度也不再增加多少了。 10、外照射(teletheraphy):位于体外一定距离,集中照射人体某一部位 11、近距离照射 (brachytherapy):将放射源密封直接放入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体的天然腔内进行照射。 12、射线中心轴: 13、照射野(A):表示射线束经准直器后中心轴垂直通过体模的范围,它与体模表面的截面即为照射野的面积。临床剂量学中规定体模内50%同等剂量曲线的延长线交于体模表面的区域为照射野的大小。 14、源皮距(SSD):等中心在皮肤表面 15、源瘤距(STD):等中心在肿瘤中心 16、放射源(radioactive source):活度与比活度都在规定水平上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物质。 17、辐射源(radiation source):放射治疗装置中能发射电离辐射的部件或放射源的统称。 18、辐射束(radiation beam):当辐射源可以看作点源时,由辐射源发出的、通过一个立体角内空间范围的电离辐射通量,泄漏辐射和散射辐射不构成辐射束。 19、辐射束轴(radiation beam axis):对于一个对称的辐射束,通过辐射源中心以及限束装置两对有效边缘中分线交点的直线。 20、辐射野(radiation field):与辐射束相交的一个平面内的区域,在此区域内辐射强度超过某一比例或指定的水平。 21、剂量监测计数的定义是:剂量监测系统显示的,可以计算吸收剂量的计数。 22、计划设计:定义为确定一个治疗方案的全过程。传统上,它通常被理解为计算机根据输入的患者治疗部位的解剖材料如外轮廓、靶区及重要组织和器官的轮廓及相关组织的密度等,安排合适的射野(如体外照射)或合理布源(如近距离照射),包括使用楔形滤过板、射野挡块或组织补偿器等进行剂量计算,得到所需要的剂量分布。 23、等中心:

肿瘤放射治疗常用英文缩写

肿瘤放射治疗常用英文缩写 RT Radiotherapy,Radiation Therapy 放疗,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据统计,大约有60~70%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有些恶性肿瘤通过放疗可以得到根治,并可能获得同类同期肿瘤的手术治疗的疗效,且可保存所在的器官及其功能。 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调强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与以往放射治疗技术不同,它通过调节各个方向照射野的野内射线的强度产生非均匀照射野,达到肿瘤的高剂量三维适形分布和危及器官的低剂量分布,从而提高肿瘤的照射剂量,尽可能地减少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受量,最终提高肿瘤局部的控制率,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MLC MultiLeaf Collimator 多叶准直器,多叶光栅 MLC最初设计主要是用于替代射野挡铅,后来发展成了IMRT的基础,控制叶片运动可实现静态MLC和动态MLC调强。 QA & QC Quality Assurance & Quality Control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放射治疗的QA是指经过周密计划而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措施,保证放射治疗的整个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国际标准准确安全的执行。这个简单的定义意味着质量保证有两个重要内容:质量评定,即按一定标准度量和评价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质量控制,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QA的执行,并不断修改服务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达到新的QA级水平。 --摘自胡逸民主编《肿瘤放射物理学》p612。 AAPM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 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 AAPM FACT SHEET The AAPM: A scientific,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of more than 4,700 medical physicists. Headquarters are located at the American Center for Physics i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