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意义 一、 研究对象

(一) 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填空题

(二)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人和动物心理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 心理(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填空题 二、 心理学意义 (一) 理论意义:

首先,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对临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题

1.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 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 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 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第二节 心理学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 条件反射的根本区别。……填空题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填空题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客官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节 心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 产生的历史背景……填空题 在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1879 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此 为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二、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填空题

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实验内省法)

2. ....................... 机能 (詹姆士,意识流)

3.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 a.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b.反对内省,主张实验研究)。

此为第二势力。行为主义诞生标志是: 1913 年华生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

4.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科勒、考夫卡,完形)

5.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重视异常行为的研究和无意识的研究;此为第一势力)

6.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洛斯、罗杰斯,心理学第三势力)

7. 现代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信息加工) 。诞生标志是:奈赛尔的《认知心理学》出版

第二章 认知过程 第一节 注意 一、注意概述 (一)概念 & 特点

心里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个性

其次, 心理学的研究

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用

,是人类和动物的

1.概念: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名词解释

2.特点:

(1)指向性。

(2)集中性。例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心领神会” 两者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没有指向就不会有集中,集中是指向的体现和发展。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

3.调节& 监督功能。

★(四)注意的分类……简答题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以后注意。

1.无意注意(1)概念:也成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

发生的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a.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变化、新异性。

b.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当时的需要、特殊情绪状态、直接兴趣。

2.有意注意

(1)概念:也成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2)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

a.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容易保持。

b.合理组织活动。

C.对兴趣的依从性。

d.拍出内外因素的干扰。

e.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

(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劳,使工作进行不下去;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遇困难或干扰,注意就容易分散,同样也不能做好工作。两种注意常常交替发生,一些简单的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对于复杂的重要的活动则必需有意注意。3.有以后注意

概念:也成随意后注意,时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张起来的。有以后注意服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注意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培养有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兴趣。

★★二、注意的品质……简答题

(一)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

1. 被知觉对象的特点。

2. 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

3. 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二)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持续时间越长没注意就越稳定。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

1. 注意对象的特点。

2. 有无坚定目的。

3. 个人的主观状态。

(三)注意的分配 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注意的分配是要有条件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 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

2. 同时进行的集中活动都已熟练。

3. 几种不同的活动已经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注意分配能力因人而异,其关键是在于能否通过艰苦练习,

形成大脑皮层 上各种各样牢固的咱是神经联系。 (四)注意到转移

是根据新的任务,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 动的现象。 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有:

原来注意的强度。 新的注意独享的特点。 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互转换的灵活性。 各种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三、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 需要教师或其它成人给定 目的,需要他人不断地提醒和关照。 到了中学, 学生的无意注意进一步深化, 很多学生出现偏科现象就是无意注意发展和深化的 具体表现。 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2.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方法多样、语言丰富、问启发性问题)

(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加强对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纪律性教育;

2. 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

3. 把学生看成活动的主体;

4. 激发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5. 正确组织课堂:时间、内容紧凑;

1.

2. 3. 4.

6. 采取各种方法防止注意力分散。

(三)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2. 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体验变为履行社会职责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自觉地学习动机,并依靠 冬季调整注意,

是指经常处于最佳状态;

3.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四)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1. 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

2. 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

3. 讲授重点、 难点时,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 期间要改变教学方式, 使学生适

当放松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

4. 课要结束时,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

(一) 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二)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名词解释

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感受性高低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每种感 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叫绝对感觉阈限; 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叫 绝对感受性。

2.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两个同类的刺激物, 只有达到一定的差异强度, 才能引起

人们的差异感觉。 的感觉的刺激物间最小差异量, 叫差别阈限,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三) 感觉的相互作用

1.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 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之室,久而不觉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填空题)

( 2)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糖之后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

( 3)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2.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2) ............. 补偿(例如:盲人通过实践使听觉更加敏锐) ( 3 )联觉 二、知觉 (一)概述

1. 概念: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 反映。……名

词解释

2.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 1 )联系:

它是一种最简单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 叫差别感受性。

例子: 入芝兰

例子:吃过

a.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

形式。

b. 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实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2)区别:知觉比感觉复杂。

a. 感觉反映的是实物的个别属性,直接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b. 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

C.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的生理因素影响,而且依赖于人的过去经验,收人的心理特点制约; d. 知觉与词联系在一起。

(二) 知觉的种类……填空题 根据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三) 基本特性……简答题

1. 知觉的选择性:指当面对众多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氛围对象和背景,并把知 觉对象优先地从

背景中区分出来。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 a.刺激物的绝对强度;b.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C.对象的 活动性;d.刺激物的新颖性、其特性,也容易引起人们优先知觉。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是:

a.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

b.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C.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式(受以往经验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与情绪状态。 2. 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 明的加工过程。

理解对于知觉有三个主要功能:

a.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使我们的知觉更清

晰、更准确;b.理解有助于人们整体地知觉事物;

C.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d.知觉

的理解性不仅可提高知觉的效应, 还能形成事务表象, 为表象转化为科学概念提供重要条件。 知觉的理解性与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

3. 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 统一整体的过

4. 知觉的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 像仍相对不变。

(四) 观察……含义、品质、观察力的培养

1. 含义: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2. 观察的品质:a. 目的性;b.客观性;C.精细性;d.敏锐性。

★3.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直觉能力。 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b. 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 的重要条件。 C.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

d.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 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

e. …

质。

f. 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

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一)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1. 实物直观: 示实验)。

2. 模象直观:

3. 言语直观: 观方式。

(二)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简答题

1.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 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第三节 记忆

……记忆的概念、分类和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一、 概述

(一) 概念: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二) 分类:

1. 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可将记忆分为瞬 时记忆、短时

记忆和长时记忆。

2. 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逻辑、情绪和动作记忆。

3. 根据信息加工与储存的内容不同,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4.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三) 记忆品质

1. 品质:

a. 敏捷性。提高敏捷性,首先明确记忆目的,其次集中注意力。

b. 持久性。加强持久性,首先善于把识记的材料归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中,其次是进行及时和 经常性的复

习。

C.准确性。如果缺乏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其他品质就没有了价值。培养记忆的准确性:进 行认真识记;

在复习时把相近的材料经常加以比较, 防止混淆; 要把正确识记的事物同仿佛 记住的东西区别开。

d..准备性。 培养记忆的准备性, 关键是要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 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的从 记忆仓库中

随时迅速提取所需要的材料。

2. 学生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a.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记忆上的优缺点。

b. 知道学生严格按照记忆规律学习知识。

C.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存储在头脑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应用,知识才能巩固与更新。

二、 记忆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一)识记……分类和影响识记的效果的因素

1. 概念: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是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2. 分类:

(1) 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分为无意识识记和有意识记。学生学习主要依靠后者。 (2) 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的不同,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3.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a. 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

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例:观察标本、演

只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形成感知表象。

指在生动形象的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

b. 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一般说来,在积极态度下,人的识记效果好。 C ?活动任务的性质。当识记的材料成为人活动的直接对象时,效果就好。 d. 材料的数量和性质。数量少、有意义、有规律的材料更容易记住。 e. 识记的方法。采用意义记忆法比采用机械记忆法对信息的识记更准确。

(二) 保持与遗忘…遗忘的原因、规律、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1.

保持的概念: 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但是,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总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和遗忘。 ★2. 遗忘及其规律

(1) 概念: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地恢复和提取都叫遗忘。按照信息加工 的观点,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错误提取。

(2) 遗忘的规律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3.影响以往进程的因素 ( 1 )

( 2 )

达到 ( 3 )

( 4 ) ( 5 )

( 6 )

消退说 干扰说。前摄抑制、后摄抑制。 压抑(动机)说。由于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发生)属于这种类型。 提取失败说。 “舌尖效应” 。

★ 5.

防止遗忘的方法,如何科学有效地

组织复习……简答题 ( 1 ) ( 2 ) ( 3 ) ( 4 ) ( 5) ( 6 ) ( 7 )

(三) 回忆或再认

1. 回忆的概念和分类

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根据会议是否有目的、任务,可以把回忆分为无意回忆

&有意回忆。

,即

学习材料的性质。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 50%,记忆效果最好。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识记的方法。意义识记要比机械识记效果好的多。 时间因素。 情绪和动机。学习者的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都不利于记忆。 4.遗忘的原因

( 1 ) ( 2 )

( 3 )

( 4 )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复习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对

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 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 A.1903 年 B.1913 年 C.1924 年 D.1934 年 6.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 一撰写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1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 A.1879 年 B.1897 年 C.1789 年 D.1798 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2
)。

第一章_教育心理学概述(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重点提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d)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d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a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d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a)。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a )。 A.1879年 B.1897年 C.1789年 D.1798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b(b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c )。

教育心理学第一节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重点是: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

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

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

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

1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从学科范畴来看,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来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主体)的心理。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与教实际上是对同一过程的不同理解,要知道教师该如何教,首先就要理解学生该怎样学,故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多选题)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及阶段特点。)一、作为独立学科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他因此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俄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此后,该书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认为教育心理学因教育需要而产生,其研究是以了解人性及改变人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为取向的。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世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现象从原则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注意是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不是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神经元包括三种: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高级中枢是指大脑两半球。低级中枢是指大脑皮层以下部分,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它们都受高级中枢的支配。 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优势半球,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优势半球。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得来的知识、经验、机能等。 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用具体的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生津,是任何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是人类和动物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神经活动主要是指大脑皮层活动。它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指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抑制是指神经细胞处于暂时性的减弱或停止状态。

教育心理学实战演练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重点提示)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1879年 B.1897年 C.1789年 D.1798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心理学 第1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 一、研究对象 (一)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里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填空题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人和动物心理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填空题 二、心理学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临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题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第二节心理学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的根本区别。……填空题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填空题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客官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填空题 在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此为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二、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填空题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实验内省法) 2.机能……………(詹姆士,意识流)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a.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b.反对内省,主张实验研究)。此为第二势力。行为主义诞生标志是:1913年华生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科勒、考夫卡,完形) 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重视异常行为的研究和无意识的研究;此为第一势力)。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洛斯、罗杰斯,心理学第三势力) 7.现代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信息加工)。诞生标志是:奈赛尔的《认知心理学》出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C 【解析】 l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A 4.A 【解析】 桑代克的联结说、华生的习惯说、赫尔的内驱力递减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的联想一反射说、格式塔的完形说、勒温的场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认知一同化说等等。 5.D 【解析】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 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6.C 7.D 8.D【解析】 l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都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9.D 10.D 【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因此,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1.D 【解析】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而非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12.A 【解析】 维果茨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13.B l4.A l5.C 16.A 【解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7.D 【解析】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和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18.D 【解析】 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以本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独立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19.C 【解析】 研究趋势:①在理论思想方面,外因论和机械论被逐渐克服。②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③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④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⑤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⑥分析性研究与综合性研究相结合。⑦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20.C 【解析】 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占优势。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21.D 【解析】 扩大教育内容不是教育心理学学科的任务。 22.D 【解析】 巴甫洛夫的联想~反射说,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 23.B

最新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本章导视: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心理的实质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心理学到底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什么? 心理学如何研究? 心理学有什么帮助?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有关心理学的定义: 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行为的科学 ——Dennis coon(2004) 2.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理查德·格里格(2003) 有关心理学的定义 3.心理学是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心理现象的科学。—黄希庭(1991) 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彭聃龄(2004)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其发生规律的科学 人、动物、个体行为、个体意识、无意识………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门中间(边缘)科学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动物:简单、低级、受本能需要支配 人:精神、意识、情感、意志、语言等 心理活动的区别: 意识性:自觉能动性、明确目的性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心理现象结构表 认识过程一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感过程一情績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倾向性一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 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一一能力性格气质 个体心理现象 你在散步,发现前面有个东西向你移动(感觉),很快你就意识到这是个人,并认出是你最喜欢的那个女孩(知觉),她聪明、活泼、开朗、有主见(性格)。根据她的表情举止,你判断她心情很好(思维)。追她好久都注不理你,今天一定要抓住机会(意志)?于是,你约她一意起吃饭(动机行为)。席间,相谈甚欢,原来有很多共同话题(价值观)。临了,还约她周末一起看电影。人逢喜事精神爽(情绪)。回去的路上,满脑子都是美好的回忆(记忆)和憧憬(想象)。回到宿舍很久才平静下来。 心理状态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中间)阶段 心理现象与行为的关系 “饿时吃糖甜如蜜,饱时喝蜜蜜不甜”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打开“黑匣子”“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课堂演练: 1、心理学属于()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科学 D.哲学 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 )环节 A.开端 B.中间 C.终端 D.外部 3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C 】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B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D 】P9 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B 】P10 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 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 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 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 B 】P12 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 B 】P5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 B 】P7-9 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 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P9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 1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C 】P10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 1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P4

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认知B.情感C.心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特点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 A.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绪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B.能力C.气质D.兴趣 5.以下哪项不是构造主义关于意识的三种元素分类()。 A.感觉B.意象C.情感D.激情状态 6.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B.需要C.客观现实D.个性 7.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为()。 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 8.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说明人有()的差异。 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征 9.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意识B.信念C.性格D.理想 10.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B.大脑皮层C.神经元D.脑 11.第一个论证了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人是()。 A.巴甫洛夫B.冯特C.华生D.布洛卡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B.注意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 C.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13.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14.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C.望梅生津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15.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是()。 A.突触B.神经元C.反射D.反射弧 16.下列选项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防御反射D.谈虎色变 17.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C.睹物思人D.望而生畏 18.心理活动的产生方式是()。 A.反射B.兴奋C.抑制D.神经元 19.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神经元B.突触C.反射D.神经系统 20.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是由()几部分组成。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学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考查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2.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赫尔巴特 B.霍普金斯 C.桑代克 D.卡普杰列夫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 ) A.《教育心理学》 B.《科学儿童心理学》 C.《实用教育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4.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 A.桑代克——联结说 B.格式塔——场论 C.勒温——完形说 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6.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程序教学 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 B.奥苏伯尔 C.皮亚杰 D.桑代克 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后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9.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赫尔巴特 B.莫依曼 C.詹姆斯 D.桑代克 10.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 A.学生的学习兴趣 B.学习动机 C.教师的工作压力 D.教师的社会地位 11.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 ) A.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B.阐明学习的过程 C.阐明有效学习的环境 D.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12.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13.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 ) A.1879年 B.1903年 C.1907年 D.1913年 14.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时间是(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15.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心理学家是( ) A.廖世承 B.陈鹤琴 C.潘菽 D.朱智贤 16.《人是教育的对象》的作者是( ) A.乌申斯基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金纳 1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 ) A.研究心理现象 B.对心理进行测量 C.获取心理数据,区分心理高下 D.研究、揭示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等 18.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 A.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 B.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 C.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 D.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的技术不够到位 19.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的是( ) A.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使教育心理学有了一定的基础 B.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为研究者开阔了思路 C.已完全摆脱了其他学科的束缚,自成体系 D.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既注重质的研究也注重量的研究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word.doc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填空 1.古希腊时期,自柏拉图主张教学方法应重视(个别差异)、教 育目的在于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到亚里士多德主张(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的教育原则。 2.从道德教育看,在孔子的思想中,他所持有的(知,情,意 行)四者并重的理念,可视为最完整的德育心理思想。3.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一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4.杜威是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三大领域的杰出学者。 二、名词解释 1.什么是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是具备科学的教学知识,高超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 简答题 1.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欧洲有四位著名的学者,他们主要 的教育心理学的思想是什么? 1.(1)裴斯塔洛奇:人性中包含原始性,社会性和道德性(2)爱 为教育的中心(3)在教学上强调使学生的头,心,手均衡发展。 2.赫尔巴特:(1)人类的心灵具有知情意三种功能(2)教育因道 德为先(3)重视儿童的兴趣(4)重视教学程序

3.福绿贝尔:(1)家庭是学校的基础(2)自由与创造是人类的天 性(3)重视团体社会化教育功能(4)重视儿童感知觉发展 4.莫依曼:(1)儿童身心发展与成人有差异(2)儿童发展的过程及其个性禀赋的差异(3)儿童学习与疲劳 2.社会性发展与成就动机取向下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特 点是什么? ○1儿童发展心理学逐渐迈向全人发展的轨道○2重视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因素○3成就学习,合作性研究学习 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教学应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有三个方面:(1)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2)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3)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 三、分析题 1.假如你是你是一位班主任老师,班里有25名学生,请问:你对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性教育教学知识、特定内容的教育知识各自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认识?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种知识?最不重要的又是哪一种知识?为什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有实施者创造或改变一些条件,以引起学生某些心理活动的变化进行研究的方法。 3、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载体。 5、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答:1)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时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2)普通心理学一般研究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与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则针对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用以指导教育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等。 3、教育心理学为哪几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答: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特点、运用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执行、教学测量与评价 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答:1)提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 2)建立系统的骄傲学理论,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5、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对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进行总结,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三、论述题: 1、具体论述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要素?答:第一、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二、教师。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教学风格等基本心理特性影响学与教过程。第三、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第四、教学媒体。它不仅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影响。 第五,教学情境。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既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而且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2、联系实际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用研究的方法来准确地分析和了解问题 2)帮助教师科学艺术地实施教学 3)帮助教师正确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4)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5)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1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选题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 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得B.罗杰斯 C.威特海默D.斯金纳 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 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A.实验法B.观察法 C.调查法D.测验法 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 A.冯特B.华生 C.费希特D.弗洛伊德 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 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 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 A.注意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D.思维 10、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B.需要C.动机D.信念 1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1876 B.1877 C.1878 D.1879 1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 A.俄国B.德国C.日本D.美国 13、()在道德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魏特海墨B.费希纳C.冯特D.韦伯 1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A.心理的发生、发展B.费希纳C.冯特D.韦伯 1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1879年 B.1897年 C.1789年 D.1798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试题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试题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中的规律,以及如何 来促进。 2.教育是一种和系统。 3.广义的教育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也包括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 、等。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指的教育。 4.教育以满足、的需要为根本职能。 5.教育就是经验的传授者根据和,借助于某种恰当的或,将有关的经验、、传递给学习者,使学习者快速、有效地将前人或他人的经验为自己的经验。 6.人才是指能适应的要求,能参与,承担,完成的社会成员。 7.幼儿教育即以为对象的教育,包括与 (如、等)。 8.幼儿教育的长远目标是培养幼儿适应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幼儿的 性、性、精神,使幼儿学会、学会、有的能力,以便将来能在社会上、,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9.幼儿园教育是的一种系统。它主要由来承担,由依据来实施各种、、的教育活动。 10.在幼儿园教育系统中,与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最典型、最普遍的交互作用形式。 11.教师应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作用,遵循幼儿规律,采取恰当的 与措施。 12.幼儿必须接受教师或成人的,而非、地进行学习。 13.在幼儿园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合理而有益的学习环境中,幼儿的主要任务是通过 的活动如、等来进行。 14.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 15.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的规律以及如何促进的一门科学。 16.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形成规律,研究规律。 17.幼儿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规律。 18.幼儿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学科,优势一门学科。 19.幼儿教育心理学以促进和在领域的与 为根本任务。 20.具体讲,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有:第一,揭示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条件,即,从而使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第二,研究如何应用去设计教育与教学活动,以提高 、加速的心理学原则。 2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2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可以从和两方面体现出来。 2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作用是揭示在幼儿教育系统中, 的基本规律;充实、丰富、深化或指导相关。(2)实践作用是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了和可操作、可实施的。 24.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是,(1)形成的世界观;(2)提高 效能;(3)促进成长。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试题及答案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4.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7.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 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来体现的。 3.在宏观上,教一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_____等四种主要的变量。。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_____、预测和——的作用 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_____、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_____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6.教学环境包括_____和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