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以及临床用药分析

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以及临床用药分析

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以及临床用药分析
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以及临床用药分析

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以及临床用药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06T13:30:50.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黄纯友[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各个高校基本都在使用学生评教制度

黄纯友

(达州市中心医院四川达州 635000)【摘要】目的研究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并分析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开具的治疗感冒疾病的870张处方,记录药物的商品名和通用名,分析感冒用药成分和用药情况。结果在870张处方中有15张不合理处方,包括药物成分重复、用药不对症2张,根据药物成分的作用分为收缩血管、解热镇痛、抗病毒、镇咳祛痰、抗组胺、中枢兴奋等六种类型。结论临床医师在开据处方过程应掌握感冒药物的

处方成分,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

【关键词】抗感冒药物成分药理特征临床用药【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092-03 To study the pharmacological feature of cold resistance ingredient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rug use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d resistance ingredient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drug use.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issued 870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ld diseases, record the brand name drugs and generic names, analysis of cold medicine composition and medications. Results There were 15 in 870 prescription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including repeated drug ingredients, medication does not suit the two, according to the role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into the contraction of vascular, analgesia, antivirus, antitussive expectorant, antihistamines, central six types such as excitement. Conclusion Clinician should be mastered in prescribing according to cold prescription drug ingredients, irrational drug use situation. 【Keyword 】 Cold medicines Ingredients 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medicine 前言

在临床治疗中感冒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的较高发病率,而市场上的感冒药类型比较繁多,因此经常出现重复使用或误用的情况,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也会延长病情恢复时间[1]。本次针对以上问题对感冒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探索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70例感冒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针对病情医生开据相应的处方,共870张,男性患者445例,占51.15%,女性患者425例,占48.85%。青少年和儿童330例,占37.93%,老年人382例,占43.91%,中年158例,占18.16%。其中普通感冒440张,占50.58%,流行性感冒有430张,占48.43%。

1.2治疗方法

针对870张感冒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记录处方中感冒药的商品名和通用名,总结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和药品中所含的主要成分。

2 结果

2.1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

通过分析后发现在870张处方中有15张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率占1.72%,其中包括药物成分重复13张、用药不对症2张,总不合格率为24.17%。如表1所示。出现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感冒药之间的具有相同的药物成分,从而容易发生重复药物成分和用药不对症情况。

表1 临床用药不合理处方(张,%)

不合理处方张数(n=15)占有率(%)

药物成分重复 13 86.67

用药不对症 2 13.33

Table 1 clinical drug use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 (zhang, %)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 amount of sheets(n=15) share (%)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to repeat 13 86.67 medicine does not suit 2 13.33

2.2药品的主要成分

通过对感冒药的分析和总结,具有较高用药百分率的药物依次为泰诺、新康泰克、氨酚伪麻美芬等,如表2所示。根据药物成分的作用分为收缩血管、解热镇痛、抗病毒、镇咳祛痰、抗组胺、中枢兴奋等六种类型。其中泰诺含有的成分主要包括氯苯那敏、对乙酚氨基酚、氢漠酸右美沙芬、盐酸伪麻黄碱,其作用分别为抗组胺、解热镇痛、镇咳、收缩血管;新康泰克含有的成分主要包括非那西丁与氯苯那敏、盐酸伪麻黄碱,其作用分别为收缩血管、抗组胺;氨麻美敏含有的成分主要包括氯苯那敏、对乙酚氨基酚、氢漠酸右美沙芬、盐酸伪麻黄碱,其作用分别为抗组胺、解热镇痛、镇咳、收缩血管;氨酚伪麻美芬含有的成分主要包括对乙酚氨基酚、氢漠酸右美沙芬、盐酸伪麻黄碱,其作用分别为解热镇痛、镇咳、收缩血管;惠菲宁含有的成分主要包括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伪麻黄碱、氢漠酸右美沙芬,其作用分别为抗组胺、收缩血管、镇咳;酚咖含有的成分主要包括咖啡因、对乙酚氨基酚,其作用分别为中枢兴奋、解热镇痛。表2 用药百分率较高的抗感冒药(张,%)商品名通用名张数(n=870)占有率(%)泰诺酚麻美敏 720 82.76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 理规定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为加强抗菌药物安全、规范、合理使用特制订本制度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对医院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对纳入《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的采购品种要进行临床评价,由临床医师、药师填写抗菌药物临应用床评估表,反馈意见。内容包括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临床用量等情况。三不良反应发生率频繁高、安全性低、效价低的品种,根据临床医师或临床药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表,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药事管理委员会经调查评估,决定是否继续使用。四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对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进行效价评估,采取相应措施。五?违规使用抗菌药物,如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等,除按规定处理外,还应在全院通报警示,以防止再次发生。六医院应定期组织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临床微生物技术人员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汇总、评估,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及管理经验,提出适合本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持续改进意见,并在全院推广实施。七定期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报、信息。共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理论知识。八?利用信息化手段,HISS系统及合理用药软件,不断地促进和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为规范抗菌药物的遴选采购和临床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制度:一医院抗菌药物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二医院应当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一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P1) 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其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动学、药效学、毒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机制及规律等。 临床药理学的目标(P1) 促进医药结合,促进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药与药理学发展。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任务(P1) 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作出科学评价; ②通过治疗药物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③监测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 ④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治疗。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P3) 药效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临床药理学的职能(P3) ①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②市场药物的再评价 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④承担临床药理教学与培训工作 ⑤开展临床药理服务 TDM(治疗药物监测)/CPM(临床药动学监测)(P28) 是在药动学原理下,应用现在先进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用于药物治疗的指导与评价,对药物治疗的指导,主要是指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哪些情况需要进行TDM(P30) ①药物的有效血浓度范围狭窄; ②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范围差异; ③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④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e.g.利多卡因、茶碱等)或肾排 泄的药物(e.g.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⑤长期用药的患者用药依从性下降、或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诱导(或抑制) 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以及升高),以及不明原因的药效变化。 ⑥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当药物的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明 确辨别的时候; ⑦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可能影响疗效时; ⑧药动学的个体差异很大; ⑨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诊断和处理过量中毒,以及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 ⑩当病人的血浆蛋白含量低时,需要测定血液中游离药物的浓度,e.g.苯妥英钠。 什么临床体征要TDM(P30) ①病人已使用了适合其病症的最佳药物; ②药效不易判断; ③血药浓度与药效相关; ④药动学参数因病人个体变异或其他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 ⑤病人在治疗期间可受益于TDM; ⑥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可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 药物的临床试验(P56) 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 ①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动学,提供给药方案; ②Ⅱ期临床试验是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确定剂量; ③Ⅲ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④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P138) 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有害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 B型不良反应(P139) 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其特点是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死亡率高,而且时间关系明确。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属于此类。 药源性疾病DID(P152)

板蓝根的综述8000

目录 摘要 (1) 基本概要 (2) 板蓝根的有效成分研究 (3)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研究 (4) 板蓝根的提取 (5) 板蓝根注射液的研究 (7) 板蓝根的质量分析 (8) 板蓝根的临床应用 (9) 板蓝根的不良反应 (10) 实验设计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板蓝根的研究 摘要 通过相关资料,如:对板蓝根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出相关的研究论文、期刊,及相关的医药杂志报纸等对南北板蓝根的植物形态、性状等进行鉴别,并对板蓝根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同时,通过各种实验与研究也将板蓝根注射剂应用于临床上,但不良反应颇多。因此,应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开展相对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解决板蓝根注射液安全用药的相关问题。板蓝根的质量与其生长年限、采收季节有关,通过控制相应的生长条件可得到更优质的产品。 【关键词】板蓝根、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基本概要】 1、植物名称板蓝根又分北板蓝根、南板蓝根。 2、植物的形态板蓝根科别为十字花科,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的运用,习称“北扳蓝”,另一种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在华北地区级西南大部分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习称“南扳蓝”。崧蓝的形态特征如下: (1)植株特征为二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无毛。一年生植株不高,40-80厘米;二年生者(多留种)植株较高,50-130厘米。 (2)根为直根系草本植物,根系不太发达,有分支,主根呈圆柱形,直径0.5-1.2厘米,肉质肥厚,灰黄或白色,基部光滑、无毛,多木质纤维化。 (3)茎茎直立,略有棱,上部近顶端多分枝,稍带有白粉霜。 (4)叶单叶互生,茎基部生叶,呈倒长卵形至距圆倒披针形,肥厚,呈蓝绿色,无柄,先端钝圆,基部渐窄,全缘或略有锯齿,茎生叶呈距圆状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圆,叶的基部呈耳垂形半抱与茎生,全缘或略具不明显的轮距齿样,具白粉,尖端略尖。 (5)花花黄色,四瓣式,十字形,直径3-5毫米,数朵组成复总状花序。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 (6)果实(种子)果期在5音乐下旬至6月下旬,呈短角果、距圆形,扁平,顶端钝圆凹缺或全截形,边缘有翅,长约1.7厘米,宽约4-7毫米,无毛,有短尖,基部渐窄,种子通常1粒,偶有2-3粒,呈长椭圆型,褐绿黑色,长2-3毫米。 3性状鉴别、北板蓝根:横截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窄,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80微米,有木纤维素,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南板蓝根:横断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皮部宽广,外侧为数列厚角细胞;内皮层明显,可见石细胞;韧皮部较窄,韧皮纤维较多。细胞均木化,导管单个或2-4个,径向排列,木射线宽广,髓部细胞类圆或多角形,偶见石细胞,薄壁细胞中含有椭圆形钟乳体。 3、用量 9~15克

常用感冒药成分及作用

常用感冒药的成分及作用

1.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PGE2)合成和释放而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引起出汗以达到解热作用,同时能抑制缓激肽等的作用,提高痛阈而产生镇痛作用。 2.马来酸氯苯那敏:抗组胺药,能竞争性阻断H1受体而产生抗过敏作用,同时还可消除或减轻鼻塞、打喷嚏、流鼻涕以及各种过敏症状。还具有抗M胆碱受体作用,故服药后可出现口干、便秘、痰液变稠、鼻黏膜干燥等症状。此外还具有一定的抑制中枢的作用,因此可出现服药后的困倦不良反应。新生儿和早产儿、癫痫患者、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者禁用 3.盐酸苯海拉明:抗组胺药,为组织胺H1受体拮抗剂。通过作用于上呼吸道毛细血管上的H1受体,对抗组织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减轻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同时治疗量的盐酸苯海拉明还可以产生中枢抑制作用,引起头晕、嗜睡和乏力。尚具有镇静、防晕动及止吐作用,也有抗胆碱作用,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4.盐酸伪麻黄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麻黄碱的旋光异构体,药理作用与前者相同但相对较弱。可以通过选择性作用于上呼吸道的肾上腺素受体,收缩上呼吸道血管,缓解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使鼻塞、流涕症状减轻。但对全身血管影响较小,对心率血压几乎无影响。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者禁用。 5.盐酸氯哌丁:非麻醉性中枢性镇咳药,能抑制咳嗽中枢而起镇咳作用,镇咳作用强,也有微弱的抗组胺作用,无依赖性及耐受性。与中枢镇静药合用,可增强嗜睡作用。 6.氢溴酸右美沙芬:中枢性镇咳药,可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其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等或稍强。一般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长期服用无成瘾性和耐受性。妊娠及哺乳期、有精神病史者、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停药不满两周的患者禁用。 7.咖啡因:为中枢兴奋剂,本身没有镇痛作用,但能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效果,并能减轻其他药物所致的嗜睡、头晕等中枢抑制作用。 8.金刚烷胺:具有抗流感A型病毒作用,机制似与阻止A型流感病毒穿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剥除病毒的外膜以及释放病毒的核酸进入宿主细胞有关。对已经穿入细胞内的病毒亦有影响病毒初期复制的作用。金刚烷胺与灭活的A型流感病毒疫苗合用可促使机体产生预防性抗体。 9.菠萝蛋白酶:一种消炎酶,它是从菠萝汁或其茎汁水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服用后,一部分以活性多肽形式被吸收,这些多肽,在人体内能加强纤维蛋白及酪蛋白的水解作用,将因炎症或创伤等原因产生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去掉,改善局部循环,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具有消肿消炎的良好效果。将菠萝蛋白酶与各种抗生素(如四环素,阿莫西林等)联用,能提高其疗效。此外,菠萝蛋白酶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10.人工牛黄:清热解毒,化痰定惊。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牛黄有解热镇静、镇咳祛痰、抗菌、抗病毒和抗过敏作用,同时对扑热息痛有活化作用,增强解热镇痛效果。可用于痰热谵狂,神昏不语,小儿急热惊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等症。

1.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1.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可以按照它的化学结构,抗菌谱,以及药代动力学的PK/PD 来分类。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里边抗菌药物根据它的临床的实用级别,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按化学结构分类 通常常用的抗菌药物可以按照化学结构分为β内酰胺环类的、喹诺酮类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以及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等,以它的母核来做它的分类。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就是这几大类。 首先看一下β-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包括哪些?它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的β- 内酰胺的抗菌药物。 β- 内酰胺环的抗菌药物以青霉素为例,青霉素按照它的抗菌谱又可以分为抗葡萄球菌的青

霉素类以及抗铜绿假单的氨基青霉素类,还有根据青霉素它是天然来源发酵得来的还是合成的,又分为天然的青霉素。随着青霉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逐渐出现了耐酶的青霉素。为了克服在临床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β- 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做过化学的结构改造以后又出现了像甲氧西林一类的耐酶的青霉素。在化学结构上做了一定的修饰以后,又出现了广谱的青霉素类药物,比如刚才说的氨基青霉素类。像青霉素类的药物主要是针对的常见的阳性球菌。在青霉素的结构做了改造以后,它就有一个氨基,所以氨基青霉素类的药物都具有抗铜绿假单的作用。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药物根据它的生产的年代不同,分为了临床上现在在一类手术切口广泛使用的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比如头孢呋辛,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等,还有第四代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吡肟。 β- 内酰胺环类的药物还包括一大类非典型 的β- 内酰胺环抗菌药物,比如β- 内酰胺酶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为了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根据《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科室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如下: 一、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及范围: 1、三级权限药师:可使用非限制级使用级药物、限制使用级药物及由抗感染治疗会诊专家组会诊同意后的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药物。 2、二级权限药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级药物、限制使用级药物。 3、一级限制药师:可使用非限制使用级药物。 二、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 非限制使用级药物:青霉素G钠、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氨苄甲氧苄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大观霉素、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克拉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甲硝唑、克林霉素、磷霉素、盐酸特比萘芬。 限制使用级药物:美洛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头孢克肟、头孢他美酯、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依替米星、妥布霉素、阿奇霉素、替硝唑、酮康唑、氟康唑氯化钠。 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1、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2、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四、抗菌药物使用控制指标: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3、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0%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0DDD 5、清洁手术预防使用率≤30% 6、首次使用时间合理率≥90%(术前0.5-2小时) 7、预防使用疗程合理率≥90%(预防使用时间小于24小时) 8、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五、抗菌药物使用的要求: 1、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2、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三级权限)医师开具处方。 3、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使用限当天量,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抗菌药物分级应用申请表)。 4、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5天,使用时间在3天以上,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治疗,并应进行病原学监测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5、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六、口腔科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特点: 口腔颌面部手术包括Ⅰ类、Ⅱ类、Ⅲ类、Ⅳ类手术。 Ⅰ类:即清洁切口手术,大多无须使用抗生素。 Ⅱ类:即清洁—污染手术,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抗感染药物总论及案例分析-临床药理学

第十三章抗感染药物总论 第一节抗感染药物概述 一、概况 (一)分类1、β-内酰胺类a青霉素类b头孢菌素类c新型β—内酰胺类 2、氨基糖苷类丁胺卡那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 3、大环内酯类*新一代罗红霉素阿齐霉素 4、氟喹诺酮类:耐药菌株替代的治疗药物*新用途:抗结核分枝杆菌: 5、其他万古霉素MRSA、MRSE及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的首选药 甲硝唑老药新用:伪膜性肠炎安全、价格低廉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干扰细胞壁合成2损伤细胞膜3影响蛋白质合成 4抑制叶酸代谢5抑制核酸功能6与靶位蛋白结合 耐药细菌变迁趋势 1、耐甲氧西林的MRSA *MECA基因编码的PBP2’ *辅助基因femA –D 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院内感染) 3、耐青霉素酶的肺炎球菌PRP(院外感染比例增加) 4、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VRE(菌血症第3位) 5、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草绿色链球菌PRS(引发心内膜炎;术后软组织感染 6、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ESBL 二、耐药性(resistance)问题 细菌的耐药机制耐药性a固有性,b获得性 1、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2、细菌改变细胞外膜的通透性细胞膜屏障与主动流出机制active efflux 3、改变靶位蛋白 4、改变叶酸代谢途径 第二节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影响因素 1、合理选择药物正确诊断,正确选择药物。 A 大多数G+球、G+杆及G-球:β-内酰胺 B G+球中的肠球菌:氨基糖苷类或万古霉素 C 衣原体、支原体:大环内酯类 D G-杆:氟喹诺酮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包括: 1、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品种 2、优化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 3、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和联合应用 4、建立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机制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 板蓝根(Radix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lis tinctoriaL. )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1],常用于治疗温热病等,是传统的抗病毒中药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及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对板蓝根的基础研究日趋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也逐步拓宽。 1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1.1抗病毒作用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是较为广谱的天然抗病毒药物,长期以来一直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流脑、肝炎、腮腺炎、丹毒、疱疹病毒、猪细小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病 证。近年来对于板蓝根抗病毒作用的研究可分为细胞水平、胚体水平以及动物机体3个方面。 1.1.1细胞水平研究板蓝根在体外细胞水平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是目前关于板蓝根的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表明板蓝根浓度在50 g/L时能完全抑制流感病毒亚甲1型、流感病毒亚甲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2)在细胞内的复制,对猪细小病毒以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亦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表明板蓝根在体外抗感染实验中有较广谱的抗病毒作用[2]。胡兴昌等[3]对板蓝根凝聚素粗提液的抗流感病毒作用进行了研究。用丙酮脱脂提取板蓝根生药的凝集素,并分别测定各样品的血凝活性,用45.3 mg/mL的样品对流感病毒(A1/京防//97-53 H1N1, A1/京防/262/95)进行了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板蓝根凝集素对流感病毒具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和预防作用以及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得出抑制流感病毒的效果与板蓝根凝集素血凝活性的高低有关。张宸豪等[4]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以抑制病毒复制指数为评价指标反映板蓝根对柯萨奇4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板蓝根在细胞水平上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另有研究利用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鼠心肌细胞,制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板蓝根(0.25-1.00 mg/mL)有一定的抗CVB3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可用于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5]。李闻文等[6]将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吸附于Vero-6细胞和BGM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板蓝根针剂培养,前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荧光反应阴性,后者置显微

20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整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测试题 1. 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T,F) 2. 应用头孢菌素前应进行皮内试验(T,F) 3. 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T,F) 4. 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不宜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即使体外药敏结果显示敏感(T,F) 5. 两性霉素B静滴容易发生发热、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等不良事件(T,F) 6. 头孢唑啉可用于治疗MSSA、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T,F) 7.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未成年人(T,F) 8. 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万古霉素(T,F) 9. 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无需合并抗厌氧菌药物(T,F) 10. 治疗不典型病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T, F) 11. 两性霉素B静滴时较少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T,F)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治疗(T, F) 13. 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较大剂量使用时可有出血倾向(T,F) 14. SMZ-TMP适用于治疗卡氏肺孢菌肺炎(T, F) 答案

1. F, 2. F, 3. F 4. T, 5 F 6 F 7. T 8. F 9. T 10. F 11. F 12. F 13. T 14. T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测试题——题型来源于:宁夏远程网__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 1、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因为耐药尽量不选择哪种抗菌药物()? A:大环内酯类药;B:头孢菌素类;C:青霉素;D:喹诺酮类药 2、以下不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是(): A:红霉素;B:庆大霉素;C:阿奇霉素;D:克拉霉素 3、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最突出的原因是()

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 题目名称: 题目类别:论文 系别:制药工程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摘要: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阐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鉴别、现代提取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板蓝根鉴别提取工艺板蓝根多糖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引用 前言: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叶入药。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气微弱,味微甘。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1、鉴别 1.取板蓝根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取板蓝根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板蓝根植物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至 80μm;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提取工艺 板蓝根多糖的提取方法 多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科学研究已经确认糖类物质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免疫、降血糖和抗病毒等,而且对机体几乎无毒副作用。中药多糖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降血糖等药理作用,而且几乎没有毒性与副作用,因此引起国内外药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们的关注。多糖是板蓝根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目前,多糖较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和酶提取法等。 2.1.1 水提法 用水作溶剂来提取多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用热水浸煮提取,也可以用冷水浸提。水提取的多糖多数是中性多糖。一般植物多糖提取多数采用热水浸提法,该法所得多糖提取液可直接或离心除去不溶物;或者利用多糖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的性质,用高浓度乙醇沉淀提纯多糖;但由于不同性质或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沉淀所需乙醇浓度不同,它也可以用于样品中不同多糖组分的分级分离;还可按多糖不同性质在粗分阶段利用混合溶剂提取法对植物

常用感冒药成分

常用感冒药成分

常用抗感冒药成分分析 作者:朱坡时间:2005.01.14 感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且发病频率较高,故抗感冒药是使用率最高的药物之一。感冒分为一般感冒和流行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感冒时患者常出现流鼻涕、咳嗽、发热、头疼等症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抗感冒药大多是对症治疗。 从药品分类管理来看,抗感冒药大多数为非处方药,到目前为止,国家已先后公布了4批《非处方药目录》。 1 市场上销售的常用抗感冒药及其成分 患者面对纷繁众多的抗感冒药品,往往不知如何选择。其实,抗感冒药绝大多数为复方制剂。笔者对重庆市场销售的抗感冒药(部分化学药物)进行了调研,并将其所含成分列于表1。 2 抗感冒药的成分分析 分析以上抗感冒药处方组成,不难发现其构成成分按作用机理可分为以下几类: 2 1 解热镇痛成分 以上列举的20个品种中,其中有19个品种处方含解热镇痛药成分。从表1可以看出,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患者在使用含此成分的抗感冒药时应注意:(1)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肝损害;(2)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3)3岁以下小儿应避免使用[1]。 2 2 镇咳成分 咳嗽是感冒的一个主要症状,市场上有专门治疗咳嗽的药物,往往以中成药为主。复方制剂中常添加具有镇咳作用的氢溴酸右美沙芬成分,如泰诺、白加黑等,但孕妇、肝功能不全及痰多咳嗽者慎用;而康必得中的盐酸二氧异丙嗪,有使人困倦、乏力等副作用,驾驶员或高空作业者慎用[1]。此外,磷酸可待因、磷酸苯丙哌林等也常用于治疗咳嗽。

2 3 鼻粘膜血管收缩成分 2000年11月,盐酸苯丙醇胺(PPA)被禁用,康泰克、康得等15种含PPA的抗感冒药被暂停使用[3]。目前,市场上的抗感冒药主要含盐酸伪麻黄碱、盐酸麻黄碱两 种鼻粘膜血管收缩成分,新康泰克以盐酸伪麻黄碱替 换了PPA。 但是,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眼压高、高血压、前列腺肥大及对拟交感神经药敏感的患者应慎用含有盐酸伪麻黄碱成分的制剂[4]。 2 4 抗组胺成分 该成分的作用是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干燥和粘稠,减少打喷嚏和分泌鼻溢液,同时具有轻微的镇静作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和苯海拉明即为此类药物,但驾驶员、机器操作者、高空作业者工作前均应慎用或禁用[1]。白加黑白片中不含抗组胺药,不会嗜睡;夜片中加入苯海拉明,有利睡眠。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亦为该类药物,镇静作用较弱,不会产生嗜睡现象,是比较理想的抗组胺药。 2 5 抗病毒成分 该成分可抑制病毒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并防止病毒从细胞中释放。表1所列抗感冒药中有3种含抗病毒成分。其中,快克含金刚烷胺,可防治流感A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1],能促使临床症状消失;康必得中板蓝根浸膏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感冒清中含有具有类似 作用的吗啉胍。 1999年在国外上市的扎那米韦和奥塞米韦,两者同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无并发症的流感病毒 感染,但尚未用于复方制剂之中。 2 6 中枢兴奋成分 咖啡因为中枢兴奋药,在抗感冒复方制剂中有以下两个作用:一是加强镇痛的疗效;二是促使精神兴奋,解除疲劳,抵消抗组胺药所引起的嗜睡作用。 2 7 祛痰成分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 ?无指针的治疗用药如病毒感染; ?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疗程不合理,过早停药或感染已控制而不及时停药; ?给药途径或给药间隔时间不当; 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 ?耐甲氧西林表葡菌(MRSE)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 合理用药 在有明确指针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最大限度的发挥抗菌药物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以达到杀灭病原体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应防止和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何选择 1. 临床判断熟知已知宿主最可能发生某种特定感染的微生物 2. 药物学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特点 3. 微生物学实验室结果的正确判断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药物 ?其它抗菌药物 ?| ̄青霉素G ?| ̄青霉素类___|半合成耐酶 ?||广谱 ?||_抗假单胞菌 ?|| ̄一代:头孢唑啉 ?-内酰胺类_____|_头孢菌素____|二代:头孢呋辛?||三代:头孢噻肟、曲松、他啶?||_四代:头孢吡肟 ?||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_非典型-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泰能 ?|单环类:氨曲南 ?|_氧头孢烯类 ?杀菌作用强、毒性低,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组织分布广、大剂量青霉素可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 ?对各种内酰胺酶均不稳定; ?不耐酸、口服后迅速被胃酸失活; ?抗菌谱窄、对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无效;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为了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根据《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科室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如下: 一、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及范围: 1 2 3 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1、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2、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四、抗菌药物使用控制指标: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3、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0%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0DDD 5、清洁手术预防使用率≤30% 6、首次使用时间合理率≥90%(术前0.5-2小时) 7、预防使用疗程合理率≥90%(预防使用时间小于24小时) 8 1 2 3 4 5 六、口腔科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特点: 口腔颌面部手术包括Ⅰ类、Ⅱ类、Ⅲ类、Ⅳ类手术。 Ⅰ类:即清洁切口手术,大多无须使用抗生素。 Ⅱ类:即清洁—污染手术,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口咽部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且多有厌氧菌污染,一般应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并在此基础上可加用甲硝唑等。 Ⅲ类、Ⅳ类:即污染或严重污染手术,在术前已有污染,严重污染或已存在细菌性感染,可应用抗生素治疗,这种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在使用青霉素、头抱菌素类抗生素的同时需配合使用甲硝唑或替硝唑。

临床药理学

第一张绪论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临床药理学主要任务: 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②通过临床药理学研究,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 ③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为制定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④监测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药物安全性; ⑤对已批准上市药物进行再评价,为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安全性、临床药动学、临床药效学 临床药效学:生理、生化效应;剂量与效应 ①确定人体的治疗剂量,最大疗效,最小的副作用 ②观察剂量、疗程和不同给药途径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临床药动学:是一门用时间函数来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人体内转运和转化的动态规律,浓度-时间变化过程,即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 第二章临床药代动力学与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 (TDM):通过测定药物浓度和观察药物临床效果,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调整给药方案,使治疗达到理想水平。 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给药方案个体化 疗效与血浓相关性更密切 某些药物没有适当的效应指标来指导剂量调整 需要了解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比药物效应与药物剂量的相关性要强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最小有效血药浓度至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血药浓度范围。 治疗窗的概念:治疗上限:机体能耐受的最大不良效应时的血药浓度; 治疗阈:产生最小治疗效应的血药浓度 治疗窗:两者之间的范围称为治疗窗 制定给药方案的目标就是将血药浓度水平维持在治疗窗内 分析药物浓度方法 光谱法:设备简单、费用低廉,但操作繁琐、灵敏度低、专一性差,易受到体液中其他组分的干扰,故使用受限制。 色谱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以同时测定几种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血药浓度测定中应用广泛。缺点是样品处理较为复杂,耗时较长,当临床救治病人急需监

感冒药的药理研究

感冒药的药理研究 感冒分类及其症状 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鼻涕、咳嗽、痰白稀、头痛、头晕、厌食等,怕寒明显,全身无汗且有酸痛不适的感觉,一般不发热,即使有发热也比较轻。 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流黄黏稠鼻涕,发热明显,甚至有高热、出汗、咽喉痛、咳嗽、痰黄稠,舌苔呈薄黄色。 暑湿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头昏、浑身胀痛、身体倦怠| 伴有胸闷、恶心等症。 表寒里热感冒:又名“寒包火”,多以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黄黏稠、烦躁、头痛为主症。 感冒约有70%是由感染病毒引起的所以合理使用感冒药就显得极为重要。西药药理 感冒药种类及其成分(西药) 一感冒药1成分对比

表1总结:泰诺,白加黑,新康泰克红色装 成分类似 复方北豆根氨酚那敏与伤风胶囊 成分类似 2成分作用 表2总结; 对乙酰氨基酚与咖啡因主要与解热镇痛有关 伪麻黄碱与氯苯那敏主要与缓解鼻塞流涕有关 3含量对比

表3总结:新康泰克蓝色装只有缓解鼻塞流涕作用,无解热镇痛作用,从伪麻黄碱及氯苯那敏含量上看这方面作用最强 泰诺,白加黑,新康泰克红色装与复方北豆根氨酚那敏与伤风胶囊均有解热镇痛作用,此外前者含右美沙芬及盐酸伪麻黄碱,止咳与缓解鼻塞流涕作用方面优于后者,后者含咖啡因,增加了对乙酰氨基酚的镇痛效果 酚咖片片只有解热镇痛的作用,2片白加黑及2片泰诺退热成分大于百服宁(等于美扑伪麻及伤风胶囊) 小儿用药艾畅(伪麻美沙芬滴剂) 二非甾体抗炎药

2注意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的不良反应.。 3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包括某些复方感冒药)。三镇咳.祛痰.平喘药

四抗菌药

感冒药的药理作用及其选择

家庭用药课程论文 感 冒 成 因 及 感 冒 药 成 分 分 析

与 选 择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

感冒成因及感冒药成分分析与选择 作者 【摘要】:本文分别介绍了感冒的原因、感冒药不同成分的药理机制以及毒理作用,如何选择感冒药等相关内容。第一部分,分别介绍了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以及它们的区别,普通感冒发生的原因。第二部分,按功能将感冒药中常用的成分分别做了毒理及药理介绍,帮助大家了解这些成分的作用。第三部分,简单介绍了感冒药选择的相关知识,及感冒药的选择原则。 关键词:普通感冒;流感;抗病毒;抗过敏;感冒药;解热镇痛 引言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就是感冒。那么感冒是由什么原因的引起的,是否必须服用感冒药,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感冒药,是我们日常家庭用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用药不当,不但起不到什么效果,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引起感冒的原因以及不同感冒药的作用机理,对症下药,减少药物副作用对身体的伤害,避免抗生素滥用等问题,本文就着重探讨一下感冒的不同原因及对应感冒药的作用机制及其选择,为家庭中合理使用感冒药提供参考。 1.感冒的分类及其诱因 1.1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是最为常见的感冒类型,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的感冒都属于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又被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腔、咽喉、扁桃体、支气管等炎症诱发的 一系列不适身体反应。 1.1.1原因及症状 普通感冒由于其形成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病毒性感冒、细菌感染,中医理论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以及时节型感冒。感冒的原因随季节、病人年龄、流行病环境及其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1],但其根本原因也是由于外部环境因素造成体内细菌病毒繁殖,自身免疫力下降,引起上呼吸道系统感染,造成流涕、鼻塞、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疾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感冒。 1.1.2病毒性感冒及其发病机理 诱发感冒的病毒多数属于粘液病毒、副枯液病毒、腺病毒、冠病毒及微小RNA病毒类。在所有这些病毒群中鼻病毒最重要,占所有成人感冒总数的30~50%[1]。然而引发感冒症状的

临床常用的各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及抗菌活性最新版本

抗菌药物分类及常用药物 一、抗菌药物分类 (一)?-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 1.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 1.2半合成青霉素: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非奈西林 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甲氧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 抗绿脓杆菌青霉素: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磺苄西林 抗G‐菌青霉素:替莫西林、美洛西林 2、头孢菌素类:一代:头孢(唑林、氨苄、噻吩、拉定、替唑) 二代:头孢(呋辛、克洛、孟多、替安、尼西、雷特) 三代:头孢(哌酮、曲松、他定、噻肟、唑肟、克肟、地嗪、匹胺) 四代:头孢(匹罗、吡肟、克定) 3、其他?-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泰能)、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青霉烯类:法罗培南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 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复方制剂: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青霉烷砜)、他唑巴坦(二)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

(三)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四)多(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五)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六)四环素类:四环素、米诺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四环素 (七)氯霉素类:氯霉素 (八)链阳性菌素类: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九)利福霉素类:利福平 (十)磷霉素类:磷霉素 (十一)肽内酯类:达托霉素 (十二)喹诺酮类:一代:萘啶酸——已不用 二代:吡哌酸(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已少用 三代:氟喹诺酮类: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 四代:新氟喹诺酮类: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左氟沙星 (十三)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利奈唑酮 (十四)磺胺类:磺胺甲噁唑(SMZ)、甲氧苄啶(TMP)(磺胺增效剂) (十五)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十六)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抗感染感染药物分类及抗菌谱 (一)?-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 1.1天然青霉素:G﹢球、G‐球强;G﹢杆、螺旋体、放线菌有抗菌作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案【最新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案 一、进一步优化抗菌药物管理模式 (一)制订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规范。各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各项要求,制订系统的、可操作的抗菌药物管理技术规范并认真落实。要树立科学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理念,明确改善感染性疾病转归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目标。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抗菌药物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领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发挥多学科专业团队优势,做好具体管理工作。 (二)推进感染性疾病多学科诊疗。各医疗机构要重点针对疑难感染性疾病加强重症医学、感染性疾病、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等学科的联系协作,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高感染性疾病综合诊疗水平。要研究建立多学科诊疗的工作机制和标准化操作流程,在保证诊疗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二、着力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能力 (三)广泛开展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医疗机构要建立规范合理的培训考核制度,制订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对相关医务人员开展感染性疾病规范化诊疗、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

院感染防控等培训及考核。重点加强对医师的培训,提高对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临床路径的依从性。经本机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师,方可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不得单纯依据医师职称授予处方权限。 (四)高度重视相关学科建设。通过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要落实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要求,在2020年以前设立以收治细菌真菌感染为主要疾病的感染病区或医疗组,加快感染性疾病诊疗能力建设。加强临床药师培养和配备,转变药学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作用。认真执行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相关的卫生行业标准与专家共识,提高细菌真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水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水平。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上述要求纳入医院评审,促进工作落实。 (五)提高基层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结合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加强对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通过进修培训、对口支援、远程会诊等方式,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学习执行相关诊疗规范、临床路径,提高合理用药意识,促进基层规范诊治感染性疾病。 (六)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基础措施,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板蓝根研究进展综述 人文与法学学院14汉语言文学4 201430040406 何筠言周一班 【摘要】 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 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研究进展-药理作用综述 【正文】 板蓝根,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利咽消肿之功效。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近年来,关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文献较多,本文主要综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板蓝根的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板蓝根主治“时气头痛,火热口疮,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喉痹、丹毒、黄疸、痄腮……”。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板蓝根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1.1抗病毒作用实验表明,板蓝根对肝炎病毒(HBA及HA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均有抑制作用。研究认为,板蓝根(0.25~1.00mg/ml)有一定的抗CVB3病毒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1.2抗菌消炎作用实验证明,板蓝根对革兰阳性和阴性杆菌都有抑制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板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等一些化学方法尚未阐明的吲哚类衍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