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中医外科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中医外科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中医外科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中医外科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中医外科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医乏术,早就有人提出过,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化,中医乏术已客观存在,并且这种状况也越来越明显,尤以中医外科的乏术、乏人情况更为严重,如果任其下去,中医外科很有可能在中医这块领域中消失,这决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客观现实所在。例如,越来越多的患者已不知道中医还有外科,更谈不上中医外科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他们所知道的外科就是西医的开刀,别无他法;另外同时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医院较毕业生或原已从事中医外科的人员不愿意从事中医外科或改作他行或干脆堂而皇之的表白,只搞开刀和西医外科。年青一代中,会用中医外科膏丹丸散外用治病的,其人数越来越少,能自己动手炼丹,研散配药的几乎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呢?关键问题在于中医外科的乏术,也就是说外科疾病市场,大部分已被西医外科所垄断。任何学科和学术缺乏,必然意味着该学科的萎缩,这是自然规律,因为乏术必然导致乏人,由于学术缺乏想学的人无东西可学,久而久之,则无人来学,而乏人将又加重乏术,这样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科的消失。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危机?如何使中医处科乏术得到改善?建议与对策如下:

1.从外科疾病市场角度上

研究西医外科所不能解决的领域(例如皮下难治性溃疡)和西医外科的弱点(例如无法愈合的切口感染,后遗症)及局限性(例如无法开刀的疾病),针对这些弱点和局限我们组织重点突破,以占领有限的市

场,切忌与西医外科的强手项目去争地盘,这样只能浪费我们的精力和时间。

2.从中医外科治疗手段的角度上

着重研究中医外科的外治法,以及以这些外治法的改进以提高可行性和易操作性,同时加强对中医外科外用药筛选和研究,从疗效入手,在有效的基础上改进药物的制法和操作。中医外科外治法是中医外科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医外科特色之所在,又是中医外科的核心成分,前人曰:外科治病重外治,我们应该要充分利用,挖掘我们的优势,扬长避短,我们应在“外”字上多花气力和时间。

3.从人才角度上

要致力于培养一批有志于中医外科和年青医务人员,善于发现、严格培训,既要掌握经典的理论,也必须了解现代技术。人才培养在中医外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弄得不好,很可能出现“断代”。

4.从取舍的角度上

由于中医是一门经验科学,中医外科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中医外科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在临床,以临床为根基,以临床为标准。凡是临床有效的,就重点研究和大力发扬;凡是临床无效的,文就尽快抛弃,不能死抱经典,我们要“为书”而不“唯书”,这样才能思路开阔、多元,具有开创性。

5.从宣传角度上

中医外科有许多特色之处,特别是在中医领域里,只有中医外科的外

治法和外用药相对具有重复性,接近传统科学的观念,易被人们接受为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但由于宣传不够,知道它的人不多,其实中医外科的方法也治好不少疑难杂症。比如,十几年的老烂脚,其它办法治不好,按中医外科的外用药一敷最终就愈了,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只是没有去报道罢了。因此,中医外科要必须开始对自己宣传,代写毕业论文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医外科,让更多的人懂得中医外科,让更多的人就诊中医外科。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得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得重点任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健康得需求,建设小康社会,指导我院中医药创新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快我院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结合实际,特制定《***中医医院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一、形势分析 中医药就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得过程中积累 得宝贵财富,其有效得实践与丰富得知识中蕴含着深厚得科学内涵,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得繁衍昌盛与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得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得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以满足时代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得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就是历史赋予我们得责任。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战略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类健康服务得根本宗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得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得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得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与中药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

丰富与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与医疗保健模式,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我院得医疗保健与重大疾病防治水平,确立我院在传统医药得优势地位,为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2.基本原则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得基本原则,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继承与创新并重。继承就是中医药发展得基础,创新就是中医药发展得动力。要在系统继承中医药得学术思想与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得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挖掘中医药得科学内涵,丰富与完善其理论与技术体系,进而提出医学整体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 ——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中医就是中药应用得指针与开发得源泉,中药就是中医医疗保健得主要手段。中医中药相互依存得关系就是中医药学得显著特点。坚持中医中药在临床、科研与生产实践中得整体性,要注重从中医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与探索方向,重视中医基础研究得作用,强调以临床疗效为基础得中药基础与应用研究,中药研究成果为中医临床服务,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 3.战略目标

对中医教学的几点建议

对中医教学的几点建议 【摘要】作为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构建快乐课堂、学习型课堂,让学生爱上学习,在学习中获得自我实现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教学;快乐课堂 笔者在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座谈等形式发现,护理专业在校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望,希望毕业后能有一技之长;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比较差,很多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枯燥而难以持之以恒,出现厌学情绪,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是需要师生间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构建快乐课堂、学习型课堂,让学生爱上学习,在学习中获得自我实现的价值。 一、构建快乐课堂 在课堂上,改变以往学生厌学、不学的状态,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获取专业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各个教学环节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从小就

要孩子们诵读这些国学经典,唐诗宋词等。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中医知识的描述,这些描述经典、生动、形象,意义丰富。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一些内容,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中医知识。比如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的认识,就非常的有意思。在书中,把五脏六腑都安排有“官职”。这些“官职”向学生生动、清晰地展示了五脏六腑之间的密切关系,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在《黄帝内经》中,这样描述到: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肝为将军之官,脾胃为仓廪之官,肾为作强之官,胆为中正之官,膻中为臣使之官,大肠为传导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三焦为决渎之官,膀胱为州都之官。在这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在一些诗词和对联中有很多关于中医中药的描述,在教学中通过恰当的引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正确处理表扬与批评的关系 南宋诗人卢梅坡的《雪梅》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学生也是,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好,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教师要善于找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对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对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陈光亮,甘亚丽,李莉 (安徽中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8) 【摘要】药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和药学专业基础课,它是医学和药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性学科。但目前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品营销、医院药房、药物研究等,故药学专业的药理学应该有别于医学专业的特点,如何针对药学专业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药理学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主动学习 目前我国药理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而药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品营销、医院药房、药物研究等,故药学专业的药理学应该有别于医学专业的特点,现行药学专业的药理学教学没有突出“药”学特点,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化、程式化。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更新传统教学观念,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者就这些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供同仁们交流。 1、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1]。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比如教师先把复习思考题出出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提问。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把本章节的重点、难点、考点提出来,教师答疑,补充讲解。也可以将部分章节由教师主讲为主转变为学生主讲为主,这样可增强并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这种模式下教师并不是被搁置一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这里教师的工作重点是解惑、补充讲解,由临考前带领学生提纲挈领复习改为当堂课解决问题。具体操作是假设一个章节是80分钟时间,学生先通看一遍10分钟,然后由一个同学上台讲解(30分钟,需要同学先备课),然后是教师讲解40分钟,主要内容包括同学没有讲到的或错误的需要纠正的, 作者简介:陈光亮(1964- ),男,安徽宿州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邮箱:chguangl@https://www.sodocs.net/doc/a414593085.html, 以及需要重视的考点和难以理解的难点等,把这一章的内容当堂解决,当堂“消化”。

《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全文

《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全文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对生命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地生人的观念,了解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种现象,生长壮老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二)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息息相应的观念。 (三)中医对健康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脏腑相关、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念;介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介绍病、证、症的关系及中医学分析疾病的基本方法及特点。 (五)中医学的诊治手段。 介绍中医学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合诊的诊断方法和辨证的原理,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的内治和外治方法以及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方面一些具有特色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足疗、刮痧、膏方等,着重介绍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介绍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和辨识体制的方法;介绍不同体质(平和、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的特征及其相应的日常养生方法。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 (一)养生保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介绍中医学的顺应自然、阴阳平衡理念和思想;介绍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二)养生保健常用方法。 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时令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1.时令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的相应的养生方法。 2.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和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产生疾病的道理;介绍常用调摄情绪的方法。 3.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的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合理的饮食方式,尤其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4.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的认识,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常用的运动养生方法,分别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5.经穴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经络的认识以及经络在人体中的作用,介绍常用穴位的部位、养生保健功效、按压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6.其他养生:介绍中医学有关起居、房事、气功等养生方法。 三、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预防和保健 重点介绍中医学对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结核病、肝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骨质疏松症、流行性感冒、失眠、便秘等疾病的认识和预防保健方法。 四、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养生保健 (一)老年人的基本特点及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 (二)女性的基本特点及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女性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女性各个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解释针对孕产妇常用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 (三)儿童的基本特点及中医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儿童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儿童(尤其是0—3岁儿童)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 五、中医药常识 (一)一般常识。 介绍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特点和找中医看病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二)中药常识。 介绍中药的基本知识;简要介绍中药炮制方法和目的(炮制减毒增效的知识),介绍中药简单的加工炮制、中药的煎煮方法,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常用中药的鉴别知识等。 (三)家庭常备中成药。 介绍家庭常备中成药的主治、功效、适应症,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服用禁忌等。 (四)应急知识。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疾病爆发流行、家庭急救时,介绍中医药应急处置的知识和技能等。 附篇 (一)政策法规。 介绍国家有关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工作管理体制以及中医药在国家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二)中医药科学内涵、发展简史、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介绍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发展简史以及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三)亚健康。

对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教学内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对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教学观念转变途径多样化 1、办学者的理念是教师观念转变的先导。办学者用全新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去评价老师和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潜能是何等巨大,是多么美妙;就会深感用干巴巴的分数来进行评价是多么的不合理。 2、沟通为教师观念的转变提供了生存的沃土和舆论支持。在交融的时代,观念与观念的对撞会诞生希望,我们应该在诸多对撞的观念中,提炼时代所需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力争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3、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主要因素还在于教师自身。再好的教学理念,再好的沟通方式,如果没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实施,最终注定要失败,那么教师该如何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其次,教师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第三,教师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最后,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二)、课堂学习方式灵活化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并且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但是这些学习方式的运用都是有条件的,不同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起点是各异的,无论是接受培训或观摩别人的课堂,完全采用“拿来主义”是不可取的,如同“刻舟求箭”一样荒谬。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搞清楚学习方式定义的内涵与外延,逐步使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同时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素质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三)、正确看待“讲授法” 1、教师的讲授不等于“满堂灌”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分析往往被病诟,是因为人们往往将讲授法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等同起来。“满堂灌”确实应该批判,因为它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教师目中无“生”,心中无“生”,学生的主体性被消解,教师成为教学的中心。讲授虽不注定成为“满堂灌”,但很容易成为满堂灌,但即便这样,我们也不能轻易地把教师的讲授与“满堂灌”划上等号,关键在于教师讲什么,讲得怎么样,如果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性,把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起实质性联系,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这样的讲授就不是灌输、填鸭,而可能成为学生有意义接受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的讲授不等于“话语霸权” 在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往往与教师的“话语霸权”联系在一起,只要求教师少讲或不讲,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还学生的话语权”,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对话,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不能说“讲授”就意味着“话语霸权”,“话语霸权”,是一种强制认同,一种“唯一性”的容不得杂音的灌输,是省略过程的结论的直截了断的呈示,无视学生作为加工主体存在的呈示;是对本不具有传授性的隐性知识的牵强附会的“讲解”。当教师的讲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讲授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并为学生所接受,这就不存在话语霸权问题,否则没有教师讲授的“对话”,只能是学生的“独白”。 (四)、“宁精勿滥”是教学媒体的使用原则

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大部分老师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部分老师上课只顾自己讲,与学生的互动很少,或者说没有。 建议:采取多样形式和学生互动(提问,分组讨论等),这样能督促学生积极学习,相信效果比较好。 2、部分老师认为很多知识我们都已经学过,故而略去不讲,殊不知,我们急需老师给我们提点,带我们会回忆。 建议:老师上课时尽量花点时间,带着我们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二、对学生学习的意见和建议: 1、大多学生学习兴趣低,没有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不巩固。 建议:营造比先进的氛围(比如召开班队会,老师上课多指明其重要性等),这样可以提高班风学风,影响周围同学共同进步。 三:对教学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采取必要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调互动教学,互动是多情境、多维度、多内容、多形式的互动体。互动的内容不仅包括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道德规范的认同、情感情操的陶冶;在互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人,是创

新者和创造者。 (1)互动性学习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书本知识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设计教学内容。 (2)互动性学习应当既有集体组织形式的练习,又有分组、多层次的组织教学,而不是强调集体组织的统一安排,没有个人活动的自由,没有区别对待。 (3)互动性学习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引导其自觉锻炼和主动参与意识。 (4)传统的教育在教学评价中比较注重纪律良好、课堂有序。而互动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多样的、灵活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欢乐的、活跃的。教学内容是多元的,有趣的。 (5)互动性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不单是组织者、主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的助学者。 四、总结 我们班教学工作一切正常,一切均按照课程安排顺利开展。在课堂上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能提前备好课,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使同学们不仅学好了课本理论知识,而且还增长了视野,其效果甚佳。有些老师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实例,使同学们深有感触,容易理解,也使课本知识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生活。有些老师加强了课堂讨论,使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查阅整理资料,对某一问题认识更深刻了。同学们也能积极的配合各位代课老师的教学活动,并且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位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中医十二问

中医十二问 罗广英整理 自本人进入中医研究以来,特别是在三年多微信讨论以来,关于中医问题的思考日益深入也日趋清晰。就系在中外的诸多乱象之中理出十二个问题,以便在实际上集中当下中医思考主要问题的重点,进而突出聚焦点和道路方向。整理出来供大家做进一步的讨论。 1、为什么只有中医体制外的少数人在坚持和呼吁中医要以《黄帝内经》为核心?为什么传统中医没有出现思想理论缺失滞后的问题,而现在的中医却显得失魂落魄? 2、为什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会不古不今,不中不西和不伦不类?为什么发现中医教材有严重问题到现在还在继续使用,既不修改,也不重新评估? 3、为什么古人早已告知我们:“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和“夫运者,司气也,故居中位也。在天之下,地之上,当气交之内,万化之中,人物生化之间也。故运者,动也,转动也,即轮流运动往来不歇也。于是太极始判,横五运于中,轮流至今,终而复始。圣人望而详之。”,但绝大多数学人仍不以此为然、不以此为圭臬,总是廻避躲闪,力图将其束之高阁? 4、为什么德国人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反而会比中国人深入?为什么法国人要到中国专门找寻中医形而上部分的思想理论内容,又为什么努力想找而找不到?为什么中国方面对外国人的寻求爱莫能助和无所作为? 5、为什么会出现中医与科学的长期相互对立、排斥与隔阂?为什么西医无法真正地超越中医?为什么现代科学家在研究和融入中医时会感到孤立无援,没有靠山依托而困难重重? 6、为什么人们会说“真正的中医在英国”,为什么人们会感到中医,特别是针灸在国外的发展要比国内更好,进展得更快?为什么汉方中药在日本的商业化程度和实际运用既比在中国要普世,水平也高出一筹? 7、为什么西医能够成功进行会诊和形成比较统一的医疗规范,而中医无法做到?为什么中医治疗一统一,一结合就很会失去中医的自我而变成西医或者被西医异化掉?难道中医就真是如此散漫脆弱,“不可重复”,“无法定量“和”不能标准化”吗? 8、为什么中医运气学会有那么准,那么神奇?为什么运气学专家们又无法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在需要说出个所以然时总会是闪烁其词? 9、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实为中华文明中流砥柱的传统中医在提高文化自信方面又总是显得底气不足、作用甚微,难道中医就真的无法担当起中国思想文化的脊柱顶梁作用吗? 10、为什么中医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讨论总是深不下去,已经出台的中医法规政策也总是停留在隔靴搔痒,缘木求鱼的状态?为什么中医管理“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为什么对于中医的宣传和实际处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11、为什么中医会分出体制内和“民间中医”的格局,为什么体制不能够起到团结全体中医的主导作用,为什么中医总是一盘散沙? 12、为什么都知道中医好,都赞同“中医是开启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但总是无法做出关于“钥匙”的具体描述和真正做到持钥匙“开启宝库”?为什么中国人已经有中医“钥匙”至今还是无法“开启中华文明宝库”,还是站在“中华文明宝库”的门外? 《中医十二问》的实际是有答案的,之所以整理之后提出来是为了说明这些问题无法回避和无法绕过。12个问题的聚焦使复杂变得相对简单明确,那就是中医理论和教育问题没有解决,当然其中包括了对于中医思想理论的认识问题。中医思想理论问题不解决,中医现代教育依旧,那不论说什么也都只是隔靴搔痒,缘木求鱼。中医研究的事实已经说明,中医的理论问题古时候已经解决了,现在反而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正在朝着数典忘祖的方向滑去,这是在倒退。中医需要正本清源,温故知新。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精)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6-------2020) 为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充分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创中医院建设和事业发展新局面,完善中医医疗保健体系,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五年发展规划。 1 五年建设与发展纲要 1.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标准,体现“仁爱、诚信、敬业、奉献”的服务理念,从实际出发,坚持中西医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的同步发展。 1.2工作目标 1.2.1完成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业务用房的需要。 1.2.2再创建1~2个省级重点专科。 1.2.3申请并完成1~2个市级中医药科研项目。 1.2.4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占门诊处方的比例每年提高2个以上百分点,到2020年基本达到60%以上。 1.2.5完成中医药人才的新老更替和储备,使中医人才配备更加合理、完善。 2 任务及措施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2.1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 2.1.1制定具体措施,坚持以中医为主,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年度计划

2.1.2落实政府扶持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政策,建立新形势下方便群众的诊疗模式 2.1.3重点培养中医重点专科和中医药人才,并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2.1.4每年进行一次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的调研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2.1.5对中医药特色指标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分析,并制定解决措施 2.1.6制定行之有效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及考核制度、考核指标、绩效方案 2.1.7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人员交流、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制定制度、培训方案等具体措施 2.2队伍建设方面 2.2.1按国家有关规定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并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 2.2.2医院领导和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经过省级以上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并要达到国家有关规定 2.2.3制定并逐步完善中长期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和规划,制定有优化中医药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的年度计划并实施 2.2.4组织并实施学科带头人及继承人的选拔与激励机制 2.2.5完善师承教育计划和措施的落实工作 2.2.6完善医师的定期考核培训、达到有关要求的比例,并建立中医药专业人员技术档案,记录要完整

对中医外科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中医外科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医乏术,早就有人提出过,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化,中医乏术已客观存在,并且这种状况也越来越明显,尤以中医外科的乏术、乏人情况更为严重,如果任其下去,中医外科很有可能在中医这块领域中消失,这决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客观现实所在。例如,越来越多的患者已不知道中医还有外科,更谈不上中医外科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他们所知道的外科就是西医的开刀,别无他法;另外同时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医院较毕业生或原已从事中医外科的人员不愿意从事中医外科或改作他行或干脆堂而皇之的表白,只搞开刀和西医外科。年青一代中,会用中医外科膏丹丸散外用治病的,其人数越来越少,能自己动手炼丹,研散配药的几乎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呢?关键问题在于中医外科的乏术,也就是说外科疾病市场,大部分已被西医外科所垄断。任何学科和学术缺乏,必然意味着该学科的萎缩,这是自然规律,因为乏术必然导致乏人,由于学术缺乏想学的人无东西可学,久而久之,则无人来学,而乏人将又加重乏术,这样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科的消失。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危机?如何使中医处科乏术得到改善?建议与对策如下: 1.从外科疾病市场角度上 研究西医外科所不能解决的领域(例如皮下难治性溃疡)和西医外科的弱点(例如无法愈合的切口感染,后遗症)及局限性(例如无法开刀的疾病),针对这些弱点和局限我们组织重点突破,以占领有限的市

场,切忌与西医外科的强手项目去争地盘,这样只能浪费我们的精力和时间。 2.从中医外科治疗手段的角度上 着重研究中医外科的外治法,以及以这些外治法的改进以提高可行性和易操作性,同时加强对中医外科外用药筛选和研究,从疗效入手,在有效的基础上改进药物的制法和操作。中医外科外治法是中医外科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医外科特色之所在,又是中医外科的核心成分,前人曰:外科治病重外治,我们应该要充分利用,挖掘我们的优势,扬长避短,我们应在“外”字上多花气力和时间。 3.从人才角度上 要致力于培养一批有志于中医外科和年青医务人员,善于发现、严格培训,既要掌握经典的理论,也必须了解现代技术。人才培养在中医外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弄得不好,很可能出现“断代”。 4.从取舍的角度上 由于中医是一门经验科学,中医外科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中医外科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在临床,以临床为根基,以临床为标准。凡是临床有效的,就重点研究和大力发扬;凡是临床无效的,文就尽快抛弃,不能死抱经典,我们要“为书”而不“唯书”,这样才能思路开阔、多元,具有开创性。 5.从宣传角度上 中医外科有许多特色之处,特别是在中医领域里,只有中医外科的外

对中医教学的几点建议-4页文档资料

对中医教学的几点建议 笔者在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座谈等形式发现,护理专业在校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望,希望毕业后能有一技之长;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比较差,很多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枯燥而难以持之以恒,出现厌学情绪,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是需要师生间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构建快乐课堂、学习型课堂,让学生爱上学习,在学习中获得自我实现的价值。 一、构建快乐课堂 在课堂上,改变以往学生厌学、不学的状态,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获取专业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各个教学环节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从小就要孩子们诵读这些国学经典,唐诗宋词等。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中医知识的描述,这些描述经典、生动、形象,意义丰富。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一些内容,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中医知识。比如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的认识,就非常的有意思。在书中,把五脏六腑都安排有“官职”。这些“官职”向学生生动、清晰地展示了五脏六腑之间的密切关系,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在《黄帝内经》中,这样描述到: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肝为将军之官,脾胃为仓廪之官,肾为作强之官,胆为中正之官,膻中为臣使之官,大肠为传导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三焦为决

渎之官,膀胱为州都之官。在这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在一些诗词和对联中有很多关于中医中药的描述,在教学中通过恰当的引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正确处理表扬与批评的关系 南宋诗人卢梅坡的《雪梅》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学生也是,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好,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教师要善于找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正确处理表扬与批评的关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正确处理表扬与批评的关系,首先端正批评的目的。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千万不可冲动,教师应努力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其次真诚对待,关爱学生。教师批评学生时,应当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用最真诚的心来感动他们,指引他们,帮助他们。切记对学生采取指责、挖苦、训斥的态度。语言要严而不厉。在批评学生时,语言不可太浮夸,语速不要太快,口气要委婉一些,不要引起学生的反感。最后批评要讲究个性化。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每一个人的心灵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他的形式去指导它;必须通过他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因此,对不同学生的批评教育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只有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施以批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点滴的进步,只有及时抓住它,充分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运气的概念 五运六气,主要是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的。什么是五运呢?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什么是六气呢?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因为暑和火性质相同,所以运气学说中的六气是指风、君火、相火、湿、燥、寒。五行临御五方,合应五时,就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时气候更迭的主气,反映出一年中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故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天元纪大论》)。五气和五行,分之则二,合之则一。化气为风、寒、湿、燥、火,成形为木、火、土、金、水。形气相感,形化气,气成形,形为阴,气为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故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行与十天干相合而能运,六气与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故曰:“运气者,以十干合,而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以十二支对,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运气易览》)。由此可见,欲研究五运六气,必须首先弄清楚天干地支的道理。 二、干支甲子 干支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统称甲子。干支甲子,是中国古代计算年、月、日、时的次序以及推算五运六气变化的代表符号。运气学说的主要推算法则均离不开天干地支。所以说:“文气始于甲干,地气始于子支者,乃圣人究乎阴阳重轻之用也。著名以彰其德,立号以表其事。由是甲子相合,然后成其纪。远可步于岁,而统六十年;近可推于日,而明十二时。岁运之盈虚,气令之早晏,万物生死,将今验古,咸得而知之”(《运气论奥谚解》)。 (一)天干地支 1.天干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于的简称,又称“十于”。“干”有个之意,如颜师古注《汉书·食货志》云:“干,犹个也。”古人用十干来纪天日的次第,故称“天干”。天干的次第先后,不仅仅是指一个数字符号,而是包含着万物由发生而少壮,而繁盛,而衰老,而死亡,而更始的涵义在内。兹将《史记·律书》和《汉书·律历志》的解释录之如下: 十干《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 甲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出甲于甲 乙万物生轧轧奋轧于乙 丙阳道著明明炳于丙 丁万物丁壮大盛于丁 戊丰懋于戊 己理纪于己 庚阴气庚万物敛更于庚 辛万物之辛生悉新于辛 王阳气任养于下也怀妊于壬 癸万物可揆度陈揆于癸 2.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为十二地支,简称十二支。古人将

医院中医药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医院中医药工作十三 五发展规划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医院中医药工作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中心任务和始终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坚持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和医院发展总体思路,全力促进我院中医药工作发展,制定我院中医药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医院工作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市卫计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中心任务,围绕医院工作的总目标,始终着眼于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深化健康促进医院的建设,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 建立健全鼓励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以科技创新带动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强机制建设,切实落实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实施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我院中西医结合在防病治病中的优势。 (二) 促进中医药事业总体发展目标 1、到“十三五”期末,使我院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更为完善、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起科学的中医药监督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把中医药工作与健康促进医院工作紧密相结合,努力实现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目标。让中医中药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2、我院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我院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医务人员比例高、学历水平较高、技术服务能力较强。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惠及人民群众,到2020年底,争取成功申报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3、提升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病治病能力。做好中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发展,将我院薪火传承工作提升到新水平。 到2020年底,我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将进一步壮大,人员结构趋于合理。中医药工作在促进我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十三五”时期重点工作 (一) 调整和优化配置医院中医科室及专业 我院是《济南市医疗卫生专项规划》设定的六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提高管理水平,强化医院管理,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适应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医院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是区域医疗中心的职责。为建设好区域医疗中心,将调整和优化配置中医科室及专业。 1、恢复中医病区 1) 为强化中医中药服务临床,恢复中医科病区的设置。设25张病床。 2) 中医学科专业设置 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内科、心脑血管病、针灸、推拿。 共计6个专业。 3) 中医科开展诊疗技术 门类齐全的中医适宜技术。

关于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建议

关于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 中医药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全县人民群众健康、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加快推进,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医药基础条件差、特色优势淡化、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人才梯队不合理、高级技术人才匮乏和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难以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发展中医药事业刻不容缓。在此,对于政府扶持中医药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预防保健能力 提高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器具和必备中药。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村卫生室要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够运用中西医两法开展诊疗服务的乡村医生。深入开展有中医药特色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公立医疗机构的中医执业医师通过增加执业注册地点的方式,到城市社区、农村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医疗服务。以保障民众健康为基础,宣扬中医药文化为目的。另外可在我县范围内建设名中医工作室,邀请本县名中医,甚至省市名中医定期坐诊,以打造中医药论治为主、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服务机构,为全县居民提供“简、便、验、廉”的优质中医服务。 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逐步完善城乡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合理制定中医“治未病”相关诊疗项目收费标准,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先纳入职工体检,再逐步纳入干部保健、职工医保等报销范围。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新增中医医疗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医疗机构或中医诊所。扶持基层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师带徒人员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实行中医药师带徒从医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中医药师带徒从医人员准入规范和标准。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 二、实施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发展战略 (一)培育一批知名中医医师。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入选县市级和省级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大力推进县级名中医创建工作,激发中医药人员学习钻研中医经典理论、中医基础知识培训,提高学术水平、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对教师课堂教学几点建议

对教师课堂教学几点建议(8)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想象,激活课堂探究氛围 猜想和假设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形式,也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它能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和路径,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所以,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和想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探究中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提高探究有效性。 1.营造利于猜想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情舒畅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就会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产生思维火花。营造有利于猜想的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有利于学生做出大胆的猜想。 2.合理对待学生的猜想和假设 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有限,学生提出的猜想和假设有时可能是完全错误甚至是很可笑的,如果对符合我们教学设计的猜想大加表扬,而对其它假设敷衍应付,不耐烦或摇头否定,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猜想时揣摩教师的心理,失去猜想的热情。所以课堂教学时间虽然有限,仍要认真并以赞许的态度去倾听学生的想法,要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大胆和想象力,激活课堂探究的氛围。 3.引导学生学会猜想,激活课堂探究氛围 猜想和假设首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一般来说,假设和猜想要略高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尽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会,唤醒他们对熟悉事物的记忆,启发他们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通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或猜想的理由,学会对猜想进行修改、筛选和反思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又能使学生明白提出的猜想不是凭空乱猜的,这样进行猜想和假设才会取得预想的效果。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中医药健康服务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主要包括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相关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是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多元投资,加快市场培育,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分基本和非基本中医药健康服务,实现两者协调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政策引导及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加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中医为体,弘扬特色。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方法,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加快科技转化,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体制机制。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发展,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医药健康服务提供能力大幅提升。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网络基本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员素质明显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基本适应全社会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以中医药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丰富和发展服务技术。

对中医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02月/21日/ 对中医发展的几点建议 黄春丽徐源 一、保证中药质量是中医发展的根本 时下,因利益的驱使,造假分子猖狂,侵蚀着衣、食、住、行各个领域。而作为治病救人的中药,造假分子也越过良心这道屏障,将各种造假方法用于中药,使中药治病救人的功能受到严重威胁。无怪乎许多老中医发出“方对药不灵”的感叹。目前,中药的质量问题除了重视正品掺少量混淆品或伪品、水分超标、熏硫防霉的现象外,还要警惕各种造假新花样;比如将伪品、变质中药饮片染色素以假乱真;将中药饮片浸明矾以增重,如水蛭、全虫、猪苓;在炮制中做手脚;将中药饮片染色拌杂质,如山茱萸既染色又对淀粉、糖精等。如此造假新花样,令人触目惊心目。其造假方法带有很强的隐蔽性,仅凭眼看很容易蒙混过关,必须用口尝、水试等方法并用才能识得其真面目。这些新的造假方法使中药固有的性能几乎完全丧失,变得有其名而无其实了。中药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中医的临床疗效如何能得到真实体现呢? 中药遭遇这种现象,从大环境分析,中药是来源于大自然的特殊商品,种植、采收、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错,中药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因此,中药种植、采收、流通领域的从业人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坚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中药炮制规范,捍卫中药的固有性能。中药的最后关卡是医院、药店,中医药专业人员必须苦练中药鉴定基本功,才能把好用药最后一关。鉴于目前我国的国情,显微、理化鉴定还不可能大面积地开展,因此,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烧等中药性状鉴定基本功,依然还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济的鉴别方法。只有加强从中药种植到使用各个环节的管理,才能重新回到“方对药灵”的可喜局面。 二、培养过硬的中医队伍是中医发展的关键 目前虽然中药销量大,农村中医队伍在不断加大,但筛出里面的西医成分,就会明白中医这个“大”里面的隐忧。在以西医治疗为主的时代,中医依然摆脱不了西医的附庸地位。中医师在临床中将中医诊断方法弃而不用,依赖于现代仪器的检查。一个疾病的治疗,中医又占了几成呢?在疾病的治疗中,以西医西药为主,中医中药只是点缀而已。 中医药高等教育严重西化,使中医药的原貌变得面目全非。在基层,卫校毕业的中医(中专、大专),绝大多数是投降派,几年的在校学习,只不过是拿了个行医的通行证而已。阴阳五行、脏腑理论、中药的四气五味,看着就头晕,即使拿到了执业中医师证,在临床诊疗中用的也大多是西医方法。至于中医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都要进修“镀”西医的金,才能在医疗队伍中吃得开,若完全靠中医的方法诊疗,只能坐冷板凳。在民间有一技之长的中医,都基本处于后继无人的境地。流传了百年的祖传中医在现实中却遭遇到“非法行医”的艰难处境。 中医的科学性不是争论出来的,“疗效才是硬道理”,中医治病的疗效说明了中医理论与人体本质在某些方面的吻合,这就是谁也否定不了的科学性。我认为,中医队伍应遵循中医的特点去打造,中医在校生应该强化中医课程的教育,把西医课程作为选修课;中医自考、进修生若有某方面的诊断、治疗的特长,可申请免考一些不是很相关的科目,经有针对性的考核合格后,准予提前毕业,不必要按部就班地学完一些对今后能力发展并无多大帮助的课程。以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