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四步教学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四步教学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四步教学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四步教学

6.1 物体的质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

2)通过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协作精神。

二、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内容为三个知识点和一个活动。三个知识点是: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一个活动是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其中三个知识点中,质量的概念是定性的,要求较低,重点在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里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教材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托盘天平的说明书,寻找天平使用中的常见错误,通过师生的交流协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这与传统教法有明显区别。本节的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体会同一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外界环境变化时,该物体质量不变,不同物体的质量一般不相同,因此,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它只反映物体包含物质的多少。

三、教学资源

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为校内资源,即学校物质实验室中的托盘天平、物理天平和生活中的案秤、台秤、杆秤等。

【预习检测】

1、叫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2、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为),常用单位还有(符号为)、

(符号为)、(符号为)。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t= kg= g= mg。

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日常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

等。

4、观察书上图6-1,了解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以问导学】

我们周围的所有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导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我们周围的所有物体,它们有什么

相同之处?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本节导图)

围绕质量的概念,让学生多举几个

这样的例子

归纳出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单位、符号

教师作介绍

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先讲授,后练习)

建立质量单位的大小的具体体验,

一只苹果质量约0.15kg,一只大

公鸡质量约2.5--3kg

质量的测量工具(重点介绍托盘天平)

结合实物讲授天平的结构、使用方

法、使用注意点

介绍日常生活中质量的其它测量工

具(可利用实物或实物投影仪)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6.1

归纳分析探究结果

小结

布置作业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联系生产

生活实际举例

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作

回忆,接触过的有哪些?

学生板演

学生当堂练习

让学生在实验室面对天平学

练习天平的调节方法、游码

的读数方法

分组讨论图6-2的问题利用

托盘平天进行探究物体的形状、

物质的状态及地理位置的变化

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

完成课本P4

的填空部分

学生学会了“比较”

的思维方式,同时采

用了讨论、交流合作

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

思维放开了

巩固已学过的单位换算

帮助学生建立质量

单位大小的具体体验

更直观明了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

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

操作技能,又能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释疑演练】

1、质量

【问题讨论】

①一根铁钉与一枚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②大胖子同学与小瘦子同学在肢体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③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⑴、可见:所有物都由物组成的.

同种物质能组成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物质能组成同一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即不同物体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

⑵、物理学中把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⑶、木块由木头组成,木块所含木头的多少就是木块的;讲台由木头组成,讲台所含木头的多少就是讲台的;讲台所含的木头比木块多,所以讲台大。

2、质量的单位

⑴、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即规定1dm3的 4℃时的质量为1Kg 。

⑵、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1t = 1000kg 1kg = 1000g 1g = 1000mg

⑶、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①一只苹果的质量:②你身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工具

⑴、实验室常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⑵、观察托盘天平,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⑶、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①使用天平时,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其步骤是:①应将天平放在;②调节天平时,应先

将游码移到处,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

(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

②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要放在盘,砝码放在盘。通过增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再

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被测物体的质量 = +

4、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待测物体的总质量(能或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测量值。

②向盘里加减砝码时应。

③天平与砝码应保持、;(能/不能)把潮湿物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里,(要/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检标强化】

单位换算:2×105g =______kg =______t =______mg

换算过程:2×105×1g=2×105× kg=200kg

1、1kg棉花和1kg的铁块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棉花所含物质较多

B、铁块所含物质较多

C、棉花和铁块所含物质一样多

D、不是同一种物质,无法比较。

2、在下列数字后面分别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50 ; (2)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

(3)一卡车钢材的质量约为5 ; (4)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

3、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数及称量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此物体的质量是 g,合 kg.

4、小华使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某个零件的质量,该天平配置的最小砝码的数值是5g。小华按正确方法测量时,测得零件的质量为38.6g,则小明在天平的盘放了砝码,其质量数值由大到小依次是 .

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课题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课型新授课教

学目标认知

1、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领会误差的含义;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

测量步骤。

能力1、实验能力,归纳分析及概括能力;

德育

1、树立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通过自己设计天平,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3、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的古代文明。

教学重点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教学难点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操作技能训练。

设计思路1.经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过程,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培养合理地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

3.测量前先进行估测,使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大小产生感性认识,培养估测能力。

教学用具托盘天平、大头针、烧杯、水

【预习检测】

1、在下列空格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⑴人民币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50____⑵一只大公鸡质量约2.5____

⑶一头大象的质量是2×106_____

2、一头鲸的质量约为1.5×105㎏=______t,一枚药片质量约为250 mg =____㎏。

3、下列关于天平操作方法,正确的认识是()

A、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称物体质量时,要把被测物体放置在天平的右盘上

C、在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发现天平不平衡,可以调动衡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D、潮湿的物体或化学物品可以直接放置在天平托盘上称量质量

【以问导学】

什么叫质量?物理实验中称物体质量常用的工具是什么?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

导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质量?物理实验

中称物体质量常用的工具是什

么?

2.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前要进行哪些调节?怎么调节?

3.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

被测物体放在哪一盘上?砝码放

在哪一盘上?

4.一般按什么顺序加减砝

码?在什么情况下移动游码?

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质

量?

⑴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

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⑵调天平横梁平衡,根据指针

在分度盘上的位置调节横梁右端的

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中线处或

指针在中线处左右摆动的刻度相等

为止。

⑴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接

从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

⑵增加一个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向

分度盘中线右边,而减少一个最小的

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边,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数。

7.怎样确定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8.使用天平时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此时不加砝码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⑴根据天平底座上的铭牌的标称确定。

⑵根据天平配套的砝码的总质量数及标尺示数估计。

导学过程二、实验活动: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1.阅读实验要求。

2.讨论:小男孩和小女孩哪个方法

正确?为什么?

3.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

4.设计实验步骤。

5.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6.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师检查、指

导。

7.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如果偏差较

大,要分析原因。

8.讨论:怎样测量一个微小物体的

质量?以前哪些实验用过同样

的方法?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

也要用这种方法?

1、阅读。

2、学生讨论。

3、检查器材。

4、设计实验步骤。

5、设计表格。

序号数量总质

单个

质量

1 1

2 100

3 200

6、实际操作。

7、讨论。

师不急于评价,让学

生自己去体验。

在实际操作中巩固

使用天平的方法,培

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检查、纠正。

前后知识联系有利

于知识的迁移。

三、实验活动:测量水的质量

1、估测烧杯内水的质量,记录下来。

2、设计实验步骤

3、比较不同的实验方案,找出缺点,

指出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

A.先测烧杯和水的质量,再测烧

杯的质量。

B.先测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

水的质量。

4、讨论:测液体质量时要注意哪些

问题?

5、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整理器材。

1、先估测,后测量。

2、方案A的缺陷:水不易倒干

净,测量值偏小。

3、实际操作

4、整理器材

对质量单位的大小

产生感性认识,培养

估测能力。

培养爱护公物的好

习惯

四、生活、物理、社会

1、我国古代就掌握了天平的制造和

使用方法。请阅读“古代天平”。

2、阅读、讨论。

阅读、讨论1.拓宽视野对学

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激发学生民族

自豪感。

五、WWW

请同学们自己制作一架天平。

讨论:你用什么样的材料来

做?

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

维能力、创新能力。

【释疑演练】合作探究

1、实验:将橡皮泥放在天平上称量;改变形状后再称量,它的质量变化吗?

2、实验:将一冰块放在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称量,当冰块熔化后再称量,比较它的质量变化吗?

3、推测:把一物体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改变吗?答: 。

理由是:。

4、大量事实说明:当物体的、、发生改变时,其物体的质量。可见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检标强化】

4、在已经调好的天平左盘放入一物体,向右盘内加砝码,但怎么也不能使天平平衡,此时应( )

A.把两个托盘对调

B.把物体放在天平右盘内再测

C.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D.使用游码.

5、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该把放在天平的左盘。在测量的过程中若发现天平的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偏左的位置,则应该。

6、天平使用前的调节和称量时步骤有如下几项:

A.调节天平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B.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C.将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

D.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右盘,进行称量。

以上有错误的步骤是__ ,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 ______,改正后合理的顺序

是: 。

7、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如

图所示情况,他应向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如果在称量

过程中,出现如图所示情况,他应 .

8、一块冰熔化成水后质量_____ _。将铁丝拉长质量将_ _____。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上搭载了不少科学实验用品,这些用品从地球到太空中,其质量将___ 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下列各例中,质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A、一支粉笔写成了粉笔头

B、煤气瓶中的煤气用去了1/2

C、湿衣服晒干了

D、将铜条拉成铜丝

10、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A、1kg铜比1kg棉花质量大

B、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

量也增大

C、将铁块从20℃加热到70℃后,

铁块的质量不变

D、将一个铜块放在空气中或放在水中,质量是不同的

1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若观察到指针如图甲所示情况,可将天平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就能使天平横梁平衡.利用调节平衡后的天平测量一个皮球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所示刻度如图乙所示,则皮球质量的测量值是

______g.

作业1、小结

2、布置作业

1、课后利用网络进一步扩大知识面。

自制天平,测量自己的橡皮的质量。

物质的密度(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通过探究自行建构密度概念;会测一些固体或液体的密度;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探究和测物质密度的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学习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

二、设计思路:

1、本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以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重视实验探究,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变知识传承为实验探究,变被动接受为自行建构,变教师演示为学生独立操作,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

2、结合本节内容的实际,采用“边实验、边自学、边讨论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探究→建构概念→实验操作→实际应用的主要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资源:

本节所需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校内实验室资源。

学生每两人一组,每组所配实验器材为:一架天平(砝码),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塑料块(或木块)和铁块(塑料块和铁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一只量筒,盛水的烧杯,系了细线的小石块。

教师所需器材为:投影仪(投影片)、三只分别装有水、酒精和醋的相同的小瓶、表面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各一只。

【预习检测】

1、定义: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的一种特性;

3、公式:密度= 即:ρ= ,m表示,V表示, 表

示.

4、水的密度为ρ=1.0 ×103千克/米3

【以问导学】

三只瓶分别装有水、酒精和醋,如何区分?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

激趣引学1、创设问题情境:三只瓶

分别装有水、酒精和醋,如

何区分?

2、出示表面颜色相同的铁

块和塑料块,如何区分?

(肯定学生的多种方案,并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机引出

本节内容)。

联系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

讨论、回答问题。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启

发学生寻求其中的奥妙,激

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

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

状态。

课讲

授探

物体质量

与体积的

关系

设计四个问题作为线索来

组织、指导学生科学探究活

动的进行: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

可能是什么关系?

2、实验中需要直接测哪几

个物理量?用什么仪器测

量?用什么方法进行测

量?

3、如何设计实验数据记录

表格?

4、通过探究你能得出什么

结论?

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科学探

究的一般程序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明确需测的量及

相互间的分工)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交流与合作(解决P9的三

个问题)

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不同

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

同;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

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等。

1、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通过经历与科学家探究时

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

趣。

2、在生生互动的小组讨论

和合作探究中,营造出一种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

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发言

机会,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

意识。

1、安排学生自学教材P9下

半部分至P10的上半部分和

P11“一些物质的密度”,自

学时间3min。

教师投影以下自学检测题:

⑴什么叫密度?密度的公

式、单位是什么?

⑵g/cm3和kg/m3之间如何

换算?

⑶水的密度是多大?表示

什么意义?

⑷通过阅读“一些物质的密

度”,你有哪些发现?

2、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

物理量的方法

对照教师出示的检测题进

行自学,再思考、回答问题,

对第⑷问进行小组讨论,然

后汇报、交流。

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概括能力,同时有目的地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归纳,

化解了难点,也使学生掌握

了重点。

新课讲授用天平和

量筒测小

石块的密

1、安排学生阅读、讨论P10

的“信息快递”

2、启发学生思考:是先测

小石块的质量,还是先测小

石块的体积?为什么?

3、巡视、指导各组的实验

过程,评估各组的实验数

据。

1、阅读“信息快递”中量

筒的使用方法,并通过讨

论学会用量筒测不规则固

体体积的方法。

2、明确操作步骤和相互分

工后,动手做实验。

3、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

数据。

1、学生通过自学、讨论、

动手,学会了如何测物质的

密度,学以致用,印象深刻。

2、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

眼与心、手与脑、行与知有

机地协调发展,由行动开发

思维,由思维发展能力。

密度知识

的应用

投影三道实践应用题,三

道应用题分别对应于:鉴别

体育课上的铅球是否为纯

铅;计算人民英雄纪念碑碑

心石的质量;求一卷细铜丝

的长

阅读三道应用题,讨论、

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再

相互交流,加深印象。

1、联系日常生活,将所学

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起来,提高了学生将物理知

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记住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会查密度表。

(3)会使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会测一些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与习惯

(2)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3)通过密度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均衡美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辨别物质”这个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发现问题:由于体积不相等,通过比质量的方法来鉴别铁块和塑料块不可行。使学生领悟到“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通过学生亲身探究,为密度概念的建立铺平了道路,这种安排自然而亲切,有利于思维的跳跃与过渡,并且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小石块密度的测定和几个密度知识的运用实例,进一步巩固密度知识并使学生明确物理是有用的,物理就在身边。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实施策略

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以及密度概念的建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实施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提出质疑,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亲身探究,为密度概念的建立铺平了道路,最终得出密度是反映物质属性的物理量。

四、教学资源

学生每组配天平(砝码)一台,体积不同的正方体铁块和塑料块各三块,直尺一把,量筒一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大小能放入量筒并用细线系牢),一烧杯水。

演示用:天平(砝码)一台,铁块和塑料块各一(铁块的质量略小于塑料块),体积不同的正方体铁块和塑料块各三块,直尺一把,量筒一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大小能放入量筒并用细线系牢),一烧杯水。

【预习检测】

物质的密度是不是恒定不变,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密度的大小?

【以问导学】

出示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的质量略小于塑料块),问学生:你们怎么能鉴别出哪种是铁块,哪种是塑料块?

一、讨论与交流,导入新课。

师:出示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的质量略小于塑料块),问学生:你们怎么能鉴别出哪种是铁块,哪种是塑料块?

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指出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别表扬生戊肯动脑筋,敢于质疑和创新,掌声鼓励。

又问:对生乙的正确回答,你有什么感悟?

师:拿出一个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物块放在两盘,结果塑料块一端下沉。再次强化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进而提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完成[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设计表格]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交流合作]、[实验结论]的内容。

师:为了节约时间,6个物块的质量可一下子测完。生甲:刮开漆看颜色。灰黑色、闪光的是

铁块,不会闪光的是塑料块。

生乙:比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小的是

塑料块。

生丙:用手拿着并将其部分浸入热水中,

手感到热的是铁块,不热的是塑料块。

生丁:利用导电性来判别。……

生戊:生乙的的方法不对。因为体积并不

是相等的。难道一大块塑料质量比一小块

铁块小吗?

……

生:只有相同体积的两个物体比较质量大

小才能区分这两个物体。

生: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

系。

[猜想与假设]: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

增大,它的质量也增大,各自的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可能是相等的。

[设计实验]:方案略。

记录数据表格:

测量对

质量

m/g

体积

V/cm3

(质量/

体积)/

g﹒c m-3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塑料1

塑料2

塑料3

学生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充分讨论、评

价、质疑,易

产生思想的火

花,调动学生

积极性。

学生提出“同

种类的物质,

各自的质量与

体积的比值可

能是相等的”

的假设,是比

较困难的。应

加强这个问题

的引导,不要

轻易把结论告

诉他们。这对

培养学生学会

深入思考和抓

住本质很有帮

助。

提问方式开

放,学生通过

交流和讨论自

己有所发现,

师:由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师: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能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把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1、密度

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2、公式及其变形

密度=质量/体积ρ=m / v m=ρv v=m/ρ

3、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

kg/m3、g/cm3

* 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活动二: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师: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如何测?阅读[信息快递]

师:通过自学[信息快递],结合以前学过的温度计的使用,你能正确使用量筒吗?

师:阅读课本的密度表,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师: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怎么读,物理意义是什么?

要求学生识记水的密度。

4、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和选材。如,某矿石测得其质量为176.5克,体积学生思考、交流,归纳结论:

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

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且质量跟体积的比

值是个定值.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是一般是不同的.

师生共同完成单位换算的过程:

1g/c m3=10-3kg /10-6m3 =103kg/m3

学生阅读[信息快递]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使用它们测量时要做

到以下几点:①弄清量筒刻度的单位,一

般它们用的是容积的单位毫升(ml),1升

=103毫升,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

3。②知道量筒量程和它的最小刻度(每个

小格表示多少毫升)。③测量时要把量筒

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应当跟液

面相平。④由于量筒是由玻璃制成的,玻

璃分子对液面分子的作用,盛在玻璃器中

的液面,有时呈“凹”形(如水面、酒精、煤油等),有时呈“凸”形的(如水银),

这样读数时,凹液面要以凹形液面的底部

为准,“凸形”液面应按顶部(最高点)

读数为准。

学生活动,测定小石块密度,并交流测量

结果。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

1、一般地说,固体密度>液体密度>气

体密度。原因是物质的密度与物质内分子

的质量和分子间的间隙(紧密程度)有关。

2、同种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同,密度也会

不同,如冰和水。3、不同物质,密度有

可能相同。有所体验

注重概念建立的过程,逐步渗透,分步到位,概念的建立全面、深刻。

培养自学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为20厘米3,试判断其中主要

含什么金属?

(2)求质量。如测量教室里空气的质量?空气的密度查表可知。

(3)求体积。如:某人体模特的质量为60千克,为制作一个与其等

大的石膏像,试估计其体积约多

大?人的密度与水差不多。

三、课堂小结

师: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验?

四、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P12 “W W W”1、2、3、4、5、6

2.探究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尝试回答,老师纠错。

学生回忆,总结归纳:

1、密度

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2、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ρ=m / v m=ρv v=m/ρ

3、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

kg/m3、g/cm3

* 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4、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和选材

(2)求质量

(3)求体积

【释疑演练】

1.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水的密度是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8×103kg/m3=_________g/cm3; 4500ml=______L=______dm3

3.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则0.5m3的铝的密度为( )

A 5.4×103kg/m3

B 2.7×103kg/m3

C 1.35×103kg/m3

D 无法确定

4.关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B 密度小的物体,其体积一定大

C 质量相同的物体,其密度一定相同

D 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密度可能相同

【检标强化】

1.一只使用了多年的铅球,下列物理量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质量

B 密度

C 体积

D 状态

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铁块和木块做实验,下表是他测得铁块和木块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记录,请你求出表格最后一栏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物质实验次数质量

(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铁块1 79 10

2 158 20

木块3 5 10

4 1

5 30

(1)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1与2或3与4中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它们的质量不相等.

(3)分析上表中铁块和木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量为250g,容积为800cm3的空瓶内装满油时,总质量为0.95kg,求油的密度是多少?如果装满

水,其总质量又为多少千克?

五、板书设计:

1、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 / v m=ρv v=m/ρ

3、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kg/m3、g/cm3* 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4、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和选材(2)求质量(3)求体积

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题密度知识的应用课型实验课

教学目标1. 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

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5、通过测金属螺母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重点1、量筒(量杯)的使用;

2、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难点

1、量杯的刻度为什么不均匀

2、测不规则物体密度时,如

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

误差。

课前

准备

托盘天平、量筒、螺母、适量的水和细线、量杯、金属块

【预习检测】

一.利用密度知识还能间接地求物体质量m。

物质的密度可以查密度表,而体积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出,由ρ=m/V得m= ,可算出物体的质量。

1、一纪念碑的碑身是由大理石构成的(ρ石=2.5×103kg/m3),测得碑高5m,横截面的尺寸是1.5×1.2m2,求碑身质量。

二.利用密度知识间接地求物体的体积 V

物质的密度可以查密度表,而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称量的方法得出,由ρ=m/V得

V= ,可算出物体的体积。

2:这卷铝线的质量是5.4kg,横截面积是2mm2,求它的长度。

3、一个瓶子能盛1kg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煤油?

【以问导学】

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怎样计算物质的密度?表达式如何?水的密度是多少?

导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2、怎样计算物质的密度?表达式如何?水的密度是多少?

可以多设计几个有关密度单位物理意义的练习

出示一枚螺母,

引入:怎样才能知道螺母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二、活动6.5: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2、有没有直接测密度的仪器?怎样才能测出螺母的密度?也就是说依据什么原理?

师述;一个物理量如果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那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测算,方法之一就是依照它的定义式去测

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

4、怎样测金属螺母质量和体积?

先出示形状规则的金属块,问学生怎样测量体积?

过渡: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又如何测量呢?

三、量筒的使用

出示量筒、量杯,讨论下列问题:

观察量筒、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这样?

量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

它与立方厘米是什么关系?

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使用量筒应注意什么问题?

使用量筒测螺母的体积

四、设计并进行实验

1、说出你的实验步骤

关于倒入量筒中的水适量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是什么意思

想一想: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若步骤不合理,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2、设计记录用的表格

3、交流与评价

4、归纳小结

在学生做实验时,巡回指导。

总结评价,让学生查密度表看看这种金属可能是什么?

五、例题分析

出示书上13页例题

先让学生说出已知条件

板书解题规范

已知:ρ=0.92×103kg/m3,V=5L=5×10-3m3

求:m

解:∵ρ= m/V 联系所学知识,讨论、回答问题。

密度单位物理意义的练习1、讨论、交流: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可以测出螺母的密度,然后与密度表中物质的密度比较,就能知道螺母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了。

2、依据ρ=m/V

3、质量和体积

4、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量杯)测体积

学生能够说出用刻度尺测量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量筒粗细均匀,而量杯粗细不均匀。

1、是亳升(mL),1

mL=1cm3

2、最大测量值是100 mL,

分度值是1 mL

3、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

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

平。

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再用细线系着螺母,将螺线浸没在水中,记下总体积V2,则螺母的体积为V2- V1

讨论适量的含义

1、应先测质量,否则螺母上沾水,测得的质量偏大,算了的密度也就偏大

2、设计记录用的表格

同组合作测量

查密度表判断

先让学生说出已知条件认真看老师板书

两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余学生练习本上做

学生总结补充

∴m=ρV=0.92×103kg/m 3×5×10-3m 3

=4.6 kg 答:该瓶油的质量是4.6 kg 。 练习:物理补充习题7页3、4题 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释疑演练】

一.测量不规则固体的方法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适量的含义是 ),记下体积为V 1

2.将不规则固体用细线绑好后慢慢放入量筒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为V 2

3.不规则固体的体积V= 二.用密度鉴别物质。

方法: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出它的密度,再查阅密度表,看测得的密度值与何种物质的密度相近,从而鉴别出这种物质。

设计实验方案。

⑴ 目的:测金属块的密度 ⑵ 原理ρ=

⑶ 需要测的物理量: 、 。 ⑷ 步骤:①用 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 ,并记入表格。

②用 测出适量水的体积V 1,将金属块慢慢浸没在水中,测出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V2

与密度表对比,这种金属可能是 。

如在密度表中,你找不到与所测的金属密度完全相同的数值,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检标强化】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

(2)调节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平左盘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

(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_____盘里放50g 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为3.4g,此时天平平衡,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4)把石块放入盛有60cm 3水的量筒内后,水面到达的位置为80cm 3,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 3.(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 3

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 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 2;④V

m m 2

1-=

盐水ρ 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 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 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V

m m 1

2-=

盐水ρ

(1)哪种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较准确?为什么?

(2)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答:____________

3.给你一台托盘天平和一套砝码,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则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1)称出牛奶的质量:①称出________的质量,记为m1,②称出_______的质量,记为m2,③牛奶的质量m=_______.

(2)测量牛奶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筒内质量为m的牛奶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1,然后将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使______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牛奶的体积_______;③称出倒入量筒内水的质量为m水;④计算出水的体积V水=_____,则牛奶的体积等于_________的体积.

(3)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

4.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

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乙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出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请说明原因.

板书设计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一、鉴别物质-——测金属螺母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 m/V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量杯)

3、实验步骤:

二、例题:已知:ρ=0.92×103kg/m3,V=5L=5×10-3m3

求:m

解:∵ρ= m/V

∴m=ρV=0.92×103kg/m3×5×10-3m3=4.6 kg 答:该瓶油的质量是4.6 kg。

教学反思

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概念的重点,尤其是公式的应用及固体密度的测量,是力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练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从实验过程看,学生对于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掌握的还是比较熟练,但是对于使用时,怎样操作才能使实验误差减少到最小,分析的不透彻,这样就导致有些组实验误差较大,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分析误差产生的原

因。

物质的物理属性

课题物质的物理属性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几种物理属性

2、会根据物理属性区分物质

3、通过学习过程锻炼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4、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

重点知道物质的几种物理属性,并能够相互比较.让

学生学会分析事物.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各种物理属性.

课前准备铁块,木块,铁钉,木钉,烧杯,开水,铁棒,木棒,玻璃,铅笔芯,粉笔,塑料尺,钢锯条磁体,干电池,小灯泡,开关,鳄鱼夹,台灯,橡皮筋

【预习检测】

想一想,你能区别下列物质吗?

(1)铜块与铝块(2)水与酒精(3)酒精与玻璃

【以问导学】

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有什么区别吗?

导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请大家说出我们身边的物质种类,老师记录.

问: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有什么区别吗?

二、活动

活动1:铁钉刻字:

请大家用铁钉在木块上刻一个字,再用木钉在铁块上同样刻一个字,比较一下.在学生无法做到时进一步引导,要想在铁块上刻字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呢?

铁钉能在木块上刻画是因为铁的硬度比木头大,

板书:物质的软硬程度叫硬度

请大家根据前面的活动总结出比较物质硬度的方法

活动2:比较物质的硬度

请你设计一种方法,比较各种物质的硬度

巡回指导

活动3:比较物质的导热性

在烧杯中加入开水,然后将相同的铁棒和木棒同时放入烧杯中,过1分钟,请大家比较铁棒和木棒在水外面那一头的温度.进一步引导,家里的厨具多半是前面为金属的,手拿的部分为木头或者塑料的,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师述:导热性和硬度一样,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硬度,他们的导热性也是不一样的.

活动4:比较物质的导电性

用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鳄鱼夹组成电路

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

在鳄鱼夹中分别夹玻璃、塑料、木片、铅笔芯、粉笔、钢锯条观察灯泡亮度

引导学生:灯泡亮度不同,说明物质导电性不一样,灯泡亮说明物质导电性强

比较各物质的导电性

活动5:比较物质的透明度

让台灯亮,分别通过玻璃、纸板、塑料观察灯亮度

引导学生:通过物质后灯亮,说明物质透光性好

活动6:比较物质的弹性

利用橡皮筋采取不同的方法比较物质的弹性

三、生活物理社会

四、创新活动

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共同来设计一架飞机,为飞机的各个部分选取材料.并且说明你选材的依据.第一组负责飞机外壳,第二组负责照明设备,第3组负责所有窗户,第4组负责乘客坐椅.

老师可以给出一些参考材料,如设计外壳时可以给出铁,铜,钢等密度大的材料,让学生了解这些材料虽然硬度比较大,但不适合飞行,在选取飞机材料的时候密度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根据活动可以知道,我们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可以在不同的物体上选取最合适的材料

五、总结:学生讨论,发言

回答补充

学生疑惑,木头钉子怎么能在铁块上刻字呢?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和生活经验知道要想在铁块上刻字必须要比铁块更硬的工具

同位交流合作比较硬度并且按硬度大小排序

汇报评价

学生第一感觉是铁的比较热,联系到生活中,了解到铁的导热性能比木头好.

认真听讲

观察灯泡亮度

比较各物质的导电性

分别通过玻璃、纸板、塑料观察灯亮度

同组活动比较

学生阅读了解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小组讨论,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选取最适合的材料.

回答导热性、导电性、透明度、磁性、弹性、颜色、气味等

独立完成并说明依据

举例分类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

补充

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不同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

【释疑演练】

一.比较物质的硬度

实验:用铁钉在肥皂上划一下,会看到。

现象表明。

由此想到了判别物质软硬程度的方法:不同物体间相互划一下,然后根据是否留下划痕加以比较。

硬度: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是不同的,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它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二.物质的其他属性

①物质的透明度 [器材]玻璃板、塑料板、木板

②物质的导电性 [器材]电池、灯泡(附有灯座)、导线(3根)、铜条、铁条、木条

③物质的导热性 [器材]烧杯、热水、金属勺、塑料勺

④物质的弹性、塑性 [器材]弹簧、橡皮筋、橡皮泥

⑤物质的磁性 [器材]磁体、铁钉、铜块、铝块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硬度、、、、、

、、等。

4、物质的物理属性多种多样,对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无数物体,如果按照物质的物理属性加以分类、研究,是研究问题的比较简单的方法,科学家与发明家常用这种方法,并取得了丰硕的果实。

例证:⑴爱迪生发明与改进白炽灯灯丝,灯丝材料特点是高。

⑵南京长江二桥为斜拉索桥,桥面由钢索拉紧,钢索拉紧时很。

2020年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生物教案 嵩县田湖一中生物组 八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八单元:生物技术 第20章:日常生活中的发酵技术 第一节(20.1):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章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身边的发酵技术和工业化的发酵产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关于身边的发酵技术教材安排了多个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如制酸奶、酿米酒、蒸馒头、作泡菜、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等。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还会对制作发酵食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前面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种类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进一步认识利用微生物而开发的生物技术产品,体会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是本节教学的关键。这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尝试制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发酵过程的控制(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把准备好的面包、馒头、自制的酸奶、酱油、米酒、米醋、甜面酱拿出来,这些东西你们吃过吗?它们的生产与哪一类生物技术有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一、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知道最简单的平衡是二力平衡 (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3)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2)通过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通过运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总结物体二力平衡时的规律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实验 [教具和学具]:小卡片、细线、滑轮两个、铁架台、钩码一盒、铅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挑战:任务一——你可以用笔尖顶起小鸟吗?(学生挑战成功) 师:同学们都成功啦,那现在加大难度,任务二——你可以在小鸟的嘴部用笔尖顶起小鸟吗?(学生挑战失败) 师:笔尖能否顶起小鸟,就是一个平衡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平衡的知识。板书标题二力平衡 二、平衡状态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张图片,你能否将它们分成两类?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类回答)引入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板书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师: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能否根据这些物体的受力情况来分类呢?怎么分?(学生思考回答)一类:只受两个力两类各选一例,请二位学生画力的示意图(其他同学在自己书上画)另一类:受到四个力 3.师:刚才我们根据这四个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同、受力多少的不同进行了分类,那它们又有什么相同特点呢?(引导学生它们都受到力的作用,都处于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板书:平衡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静电现象教案 苏科版

主备人:审核人:审批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3.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4、了解加速器在探索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知道在粒子世界探索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与加速器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是分不开的。 5、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2.用文字根据典型图例叙述人类在探索原子内粒子世界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扩散现象表明()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2、我国交通法规定不准酒后驾车,司机如果是洒后驾车,一般警察只要一靠近司机就能 够知道,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3、向一满杯水中加几勺子盐,可以发现水不但没从杯中溢出,反而看到水面会下降,这 是由于____________,将一块橡皮放在一把塑料尺上(靠近的一面要光滑),压紧后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它们好象是用胶水粘在了一起,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4、物体中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分子无规 则运动的速度越快。 5、分子由______组成。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________,如:_____。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________,如:_____。 二、课堂学习研讨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了呢?还可不可以再分? 1.原子组成 [摩擦起电实验]: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小纸屑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可以吸引小纸屑 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什么? 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与此类似呢? 2.原子模型 物质的微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不断的研究探索这些微小粒子,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1897年,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提出了“枣糕模型”,他认为电子像蛋糕中的枣子一样是镶嵌在原子核内部的;在此基础上,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提出了电子是围绕原子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下面我们根据原子的结构来看看有什么规律: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了解说明内容,理清结构。 2.梳理思路,感知推理过程,明确顺序。 3.品读语言,体会表达特点,学会赏析。 4.训练思维,学习科学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2.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领略科普小品文的魅力。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引出说明话题——恐龙灭绝 (展示恐龙图片)6500万年前,上一届地球霸主——恐龙统治着世界。可是,它们在生活了1.6亿年后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的谜。围绕着“恐龙灭绝”这一事实,仅科学家们公开提出的“灭绝说”就有130多种,大家各执一词。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观点,不知能否说服你? (直观的图片展示代入感极强,简洁的语言解说指向性明确,既迅速引出本课要探讨的话题“恐龙灭绝”,又在不经意间将思辨的种子种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观点性文章的结论。) 二、全文瘦身——速读,筛选信息理结构 研讨一:把两篇短文浓缩成一篇百字文,你会组合哪些语句? 1.文首中心句: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文末总结句: 《恐龙无处不有》: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

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3.标题: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 参考: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有,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6500万年的岩层中发现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这一环节,筛选信息,明确全文结构:总分总式,层次分明。先总说科学观点,再由两文证实。每篇文章由科学发现引发思考,逐步说明,篇末总结。) 三、文脉透视——跳读,梳理脉络看思路 研讨二:把说明过程提炼成一条逻辑链,你会补全哪些内容? 从“一个领域的科学发现”到“另一个领域的科学结论”,请你找出作者的说明思路并简要记录、交流。 1.全班集体讨论《恐龙无处不有》: 古生物学领域←→地质学领域 ___________恐龙无处不有-→__________________地壳缓慢运动 参考1.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在-→恐龙不能漂洋,大陆自己漂移→地壳缓慢运动 参考2.事实论据: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推理:恐龙遍布世界各地→推理:恐龙不能在寒冷的南极生存→问题: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假设: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参考 3.恐龙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恐龙无处不在,曾经遍布每块大陆→恐龙不可能在每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现存大陆在远古曾是联结在一起的“泛大陆”→“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为现在的各块大陆。 参考 4.科学发现: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产生质疑:恐龙来自哪里——追溯原因:泛大陆分裂带走恐龙→研究价值:证明地壳运动理论。 2.小组合作交流《被压扁的沙子》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____年__月__日总第课时课题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分析等数学活动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知道中心对称的性质; 2.类比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关系,认识中心对称图形,知道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重点 认识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知道 它们的性质,并掌握作图的技能. 难点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 教法教具自主先学当堂检测交流展示检测反馈小结反思教具:小黑板或多媒体等 教学过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 动 一、情境引入 “双鱼”剪纸作品是由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 图案组成的,这两个图案的位置有怎样的特殊关 系?怎样改变其中一个图案的位置,可以使它与另 一个图案重合? 二、自主先学 1、自学内容:P59-61 2、自学指导: (1)怎样的图形成中心对称? (2)归纳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有何性质? (3)类比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与性质。 学生观察思 考,并积极作 答

程教 3、自学检测: (1)、如图1将三角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 得到图(E)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C=90°,BC=20 ㎝,如果以AC的中点O为旋转中心,将这个三角 形旋转180°,点B落在B′处,那么点B′与点B 原来位置相距____________. (3)质疑问难,提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交流展示 (一)展示一 分组展示自主先学中的问题,归纳所学知识。 讲清: 1、引出概念: 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 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 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中的对应 点叫做对称点 2、用一张透明纸覆盖在图3-5上,描出四边形ABCD。 用大头针钉 在点O处, 将四边形 ABCD绕点O 旋转180度 自学教材内 容 完成检测题 交流问难 1、分组展示 板演并讲解 或学生讲解。 D' C' B' D C B o A' A

八年级物理教案(苏科版)—第一章第三节令人厌烦的噪声

第一章声现象第三节令人厌烦的噪声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特点、作用 技术常常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产生弊端。处理好噪声问题,益发显得重要,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污染着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节节就是从这一角度切入主体的,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借此渗透关于“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思想教育,故本节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与以往教材相比,本节内容的选择和展开具有以下特点: (1)关于噪声的来源,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图1-16所示的内容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进行分析、讨论,并尝试对它们分类。 (2)关于噪声的危害,希望通过一些简易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后再结合声音的级别加以展开。 (3)结合噪声的控制,增加了一个探究性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4)在习题中特意设置了一个调查学校受噪声污染情况的“作业”,其目的不仅限于巩固和应用有关的噪声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培 养学生将科学技术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和情感。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器材 录音机小闹钟鞋盒棉布报纸塑料袋 泡沫塑料音叉铝锅饭勺 三.学情分析 由于初二学生刚学习物理,实验能力较差,故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悉

心指导,引导学生比较出有关材料的隔声效果。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与技术 设计。 3.情感与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和讨论,培养热爱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的意识,提高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指导: 1.课前准备 (1)准备阅读提纲 (2)上网查阅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3)准备一块玻璃板和一塑料泡沫、一只铝锅和金属饭勺 (4)现场收集噪声,到闹市区录下各种噪声 (5)观察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了解其作用 (6)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公众对噪声的认识、政府及相关部门控制噪声的举措 (7)寻找家庭和教室的噪声来源 (8)收集各种隔声材料,准备闹钟和鞋盒 2.活动目的 (1)了解噪声的概念、来源、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2)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3)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教案苏科版

力弹力 课题8.1力弹力(2) 课型新授课、习题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弹力及弹性势能。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 【情感与态度】: 对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力的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弹簧弹簧测力计塑料尺铁丝橡皮筋(共5组)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第1课时)二次备课 一、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大家会鼓掌吗?请试一试。 师:若大家只用一只手,请鼓掌。 为什么听不到掌声呢?我们学习第八章以后大家就会明白原因了。 二、学生自学: (任务一)认识什么是力: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上P44的内容,重点观察图8-1真的四幅图片, 思考以下问题: 1.结合具体的用力实例说明:什么是力?有力的作用至少要几个物 体?请解释“孤掌难鸣”。

2.请指出P44中图8-1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除课本上的用力的实例外,请你再举出2-3个用力的实例,并指 出其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任务二)认识形变和弹力: 一。观察与实验:利用手边器材进行下列实验:手压气球;手压弹簧;手拉橡皮筋;手弯铁丝。并仔细观察气球、弹簧、橡皮筋、铁丝有何变化。 分析与思考: 1.力作用在物体上,可能会对这个物体产生什么效果? 2. 气球、弹簧、橡皮筋和铁丝的形变撤去外力后能不能恢复原状? 探究结果:叫弹性形变。 二、探究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 观察与实验:利用手边器材按照课本P45活动8.1的要求进行实验,用大小不同得力压塑料尺和拉弹簧,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与思考: 1.对比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并完成P45活动8.1的中的填空。 由此可见: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 2. 当你的手压塑料尺时,弯曲的塑料尺对你的手有力的作用吗?当你的手拉弹簧时,伸长的弹簧对你的手有力的作用吗? 3.什么是弹力?哪些力属于弹力? (任务三)认识弹簧测力计 观察与思考:仔细观察你手边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刻度盘,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常州市新闸中学谢娟萍一、单元教学思路: 一般来说阅读“事理说明”类的文章以及我们探索世界万物的奥秘时,包括两方面的情况,一是认清是什么,有什么,二是弄懂为什么。本单元课文中第十四课《宇宙里有些什么》主要明确天体是怎样构成,第十五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十一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主要明确客观物质世界的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第十二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则主要表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永无止境,应不懈努力。教学时,应强调单元整体联系,每篇课文之间的内在关系。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探索永无止境的顺序来组织教学。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各个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语文课程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潜能,逐步养成事实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师应用多媒体演示或丰富的感性的语言的等多种形式来创设情境,开展切实可行的语文小活动,巧妙地转换文本信息呈现形式,重视文本的解读。利用多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调动主体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能自主、合作形成单元探究专题,并从作品中领会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等。本单元还要求指导学生学写简单说明文,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般方法。还要指导学生了解主办校刊的基本

要求,尝试办一份校刊。 二、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的三 w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w理解课文所介绍的有关内容,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w了解课文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并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他们的作用。 w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w掌握说明文写作基本要求,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w了解主办刊物的基本要求,尝试办一份刊物。 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总课时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课时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1课时 《活板》2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1课时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课时 山市1课时 写作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可放在课外) 单元学习小结1课时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明确任务。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上册物理授课计划进度安排表

教学工作计划 为适应本学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本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物理教学工作有续进行,现对本学期工作安排如下: 一、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安排,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尤其在初三物理复习中注意精讲精练,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做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安排。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在教学中不段学习、总结,最大努力的提高自己教学能力。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第1课时) 教学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 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精品教学案

第六章第1节物体的质量 【教学时间】________ 【教者】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质量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通过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了解其他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3.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大小,培养估测质量的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重点、难点】 个人复备【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二、目标定学: 三、预习探学: 1.阅读课本P2-P4,完成下列填空: (1)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和()。它们的换算关 系是。 (3)实验室中常用测量物体的质量。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 。 2.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

个人复备 (一)质量 1.交流:【预习探学】中第1(1)、(2)小题。 练一练:1.8t= g 30mg= kg 2.想一想:P5 “WWW ”第2题。 练一练: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初中生的质量50 一只鸡蛋的质量50 一粒药片的质量100 一只鸡的质量2 一只苹果的质量150 一头大象的质量4 (二)测量质量的工具 1.交流:【预习探学】中第1(3)小题。 2.读一读: 阅读P2 “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完成下列问题: (1)对照托盘天平实物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使用方法: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 上。 ②调节天平时,应先将 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再调节横 梁上的 ,使指针对准 。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 盘;然后用 向 盘中加减砝码,移动 ,使指针对准 。 此时, 与 之和,就等 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事项: 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 。 向托盘中加减砝码时,应 。 ②天平与砝码应保持 ,不要把 或 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里,不要用 直接取砝码。 (3)仔细观察你使用的天平最大测量值是 ,分度值 是 。 3.议一议: (1)观察课本P3图6-2,指出在使用托盘天平过程中的错误。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 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 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 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么, 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 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八年级物理下册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

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用探究的方法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学会对物质分类,通过填写物质分类表将物质常见的属性表现出来,感受自然界物质的 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3.在探究活动中了解探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比较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过:一杯水和一杯酒精,我们如何来辨别?(闻气味) 一杯盐水和一杯糖水,我们如何来辨别?(尝味道) 一杯水和一块冰,我们如何来辨别?(看状态) 形状、体积都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我们如何来辨别?(比密度) 师总结:状态、颜色、气味、密度都是每种物质所特有的,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了解这些属性,对于生产、生活及认识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除了这些物理属性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物理属性,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板书)五物质的物理性质 二、新课教学 1、师:同学们有没有玩过飞镖?当飞镖射中飞镖盘时,我们可以看到飞镖头部进入盘中。师:(出示)蜡烛铁钉 用铁钉在蜡烛上刻画,可以看到什么?(铁钉在蜡烛上留下了刻痕。)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是不同的。钉子比较硬,蜡烛比较软。)师:我们把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它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板书:一、物质的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 师:(过渡)不同物质的硬度不同,那么下列物质的硬度谁大谁小呢?你能从大到小排列正确吗? 2、探究活动一:比较物质的硬度 [器材]:玻璃、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心、铜钥匙等。 [探究目的]:比较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 [猜想]:根据你的预测,将这些物质硬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1)(2)(3)(4)(5) [设计实验]: (1)学生思考、交流得出比较硬度大小的方法: 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刻画,若被刻画物上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画的硬度大;若被刻画物上不能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物的硬度小。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会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 ●知道重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实验探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得到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重力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社会中的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和道理。

.引导学生发现“水平”的意义。板书: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教后反思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孙雯 在认真的备课、上课之后,我根据实际上课效果反复思量教学设计,现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节课的看法。 首先,我对这一节课的整体印象是:这节课以重力的知识为载题,围绕重力的方向和大小设计探究活动。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了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后,知道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G=mg;掌握了对重垂线、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的操作技能;体验到了科学探究成功后的快乐;初步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下面,我就将结合具体事例来谈一谈这节课中的一些亮点: 1、创设了适宜的探究情景 在课的一开始,我展示了两组镜头——美丽的瀑布引人入胜,田亮跳水则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这两个情境,既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一下子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究的位置。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在探究重力的方向的环节里,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垂直或是竖直,我首先问“能不能凭空想象?”学生们经过思考,一致认为“应通过实验验证。” 在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里是用眼睛观测重物下落方向的,我问“这样观察清楚吗?”引导学生发现“由于重物下落的速度太快,看不清,所以这是由大概的印象得出的结论,不可信。” 最后,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系重物的细线下垂方向可以体现重力的方向。 这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完善方案。在这里,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正是所谓的“授人以渔”。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俩交换一下,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俩交流一下,每个人就会有两种思想。”但,个人认为这仍只是停留在浅表的交流,高水平的交流不应是简单的叠加,而应是两种思想的碰撞上升,其结果必然会大于二者之和。在这一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不断的质疑思辩,这就是一种高水平的交流。这一节课为什么能够活力四射,那正是因为在交流碰撞中不断迸发出的创新的火花。 4、注重实验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在这一节课的几个环节中,我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自己获得知识,让他们尽可能的贴近科学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课程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七章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正确用轴表示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梳理: (1)不等式及基本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法与应用; (3)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 但是,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时,必须根据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正确地运用不等式的性质2,特别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步骤:(1)审:认真审题,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的及其关系,找出题中不等关系,要抓住题设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小于”、“不大于”等的含义。 (2)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3)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4)解:解出所列不等式的解集。 (5)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类似,不同之处在与列出不等式组,并解出不等式组。 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 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当已知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范围时,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另一个变量取值的范围。 基础知识练习: 1、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1)X的2/3与5的差小于1;

(共34套107页)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案汇总

个人复备 (共34套107页)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 册)教学案汇总 第六章第一节 物体的质量 【教学时间】________ 【教者】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质量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通过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了解其他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3.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大小,培养估测质量的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二、目标定学: 三、预习探学: 1.阅读课本P2-P4,完成下列填空:

个人复备 (1)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 位还有( )、 ( )和 ( )。它们的换算关 系是。 (3)实验室中常用测量物体的质量。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 。 2.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 (一)质量 1.交流:【预习探学】中第1(1)、(2)小题。 练一练:1.8t=g 30mg=kg 2.想一想:P5 “WWW ”第2题。 练一练: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初中生的质量50一只鸡蛋的质量50 一粒药片的质量100 一只鸡的质量2 一只苹果的质量150一头大象的质量4 (二)测量质量的工具 1.交流:【预习探学】中第1(3)小题。 2.读一读: 阅读P2 “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完成下列问题: (1)对照托盘天平实物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使用方法: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上。 ②调节天平时,应先将移至标尺左端的处,再调节横 梁上的,使指针对准。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盘;然后用向 盘中加减砝码,移动,使指针对准。 此时,与之和,就等 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事项: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3 平行四边形

9.3 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1.以中心对称为主线,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探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条件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难点了解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图形. 教法教具自主先学当堂检测交流展示检测反馈小结反思教具:多媒体等 教学过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 动 一、情境引入 图案欣赏:找一找熟悉的几何图形 上图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 二、自主先学 1、自学内容:P64-66 2、自学指导: (1)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如何用符号表示一个平行 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你能用数学语言表示 吗? 3、自学检测: (1)已知□ABCD,分别以BC、CD为边向外等边△ BCE和△DCF,则△AEF是()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欣赏图形,并 积极回答。 自学教材内 容

程教 C、直角三角形 D、不等边三角形 (2)已知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以 这三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质疑问难,提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交流展示 (一)展示一 分组展示自主先学中的问题,归纳所学知识。 讲清: 1、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表示方法:上图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2、将□ ABCD绕点O旋转180°后,提问: ①AB旋转到什么位置? ②∠BAD旋转到什么位置? ③猜想:对角线AC与BD有什么性质? 3、思考:从证实□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的过程中, 你发现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性质? 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 角线互相平分. (二)展示二(例题) 1.已知:如图,点A、B、C分别在△EFD的各 边上,且AB//DE,BC//EF,CA//FD.求证:A、B、 C分别是△EFD各边的中点. 完成检测题 交流问难 1、分组结合 图形展示并 讲解有关概 念。 2、完成课本 “尝试练 习”,总结归B A D C O .

苏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引言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各种有趣物理现象; 2.知道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3.了解科技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对某一物理现象按常规步骤进行探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取一只杯子,在杯中倒满水后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水_______(会/不会)溢出。由此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问导学〗出示一张照片,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点燃蜡烛,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熄灭火焰。 1.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 2.新课讲授 (1).在自然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现象一: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现象二:海市蜃楼的形成; 现象三:冬天晚上睡觉时,脱毛线衣会看到电火花,它从哪儿来的? (2).一些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一密封的灯罩中有一长一短两支点燃的蜡烛,哪一支先熄灭?(教材图0-1) 实验二: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教材图0-3) 实验三: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盐并使其溶解,会看到鸡蛋浮起来了.

新苏少版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课教案

第2课轻描重彩总相宜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的花鸟画,洋溢着特有的审美,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工笔花鸟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绘制程式,讲究用笔用墨,笔墨不仅是视觉形式,更是气韵、精神的载体。教材选材灵活,宋人花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感受宋人花鸟画“以技进乎道”的高妙,感受画面空灵、至美的视觉遐想。 1. 教学路径 看: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的类型,它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常常先勾线后渲染,设色精微细腻,富有装饰美。工笔画的绘画工具有: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的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 学:工笔画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工笔花鸟画要求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的诗意画面。宋人花鸟画中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常常被人们寄寓丰富而深邃的精神涵义,因此,工笔画是“笔工而意写”。一幅工笔花卉的绘画过程清晰易辨:勾线、渲染、罩色、刻画。 白描碧桃图

碧桃图 扇面陈之佛 寒雀图北宋崔白 实践:通过赏析、理解,观察花鸟画在造型、敷色、布局等方面体现的装饰美,尝试用兼工带写的方法完成一幅花卉草虫小品,体会花鸟画的诗情画意。 创新:选用不同的材料,熟宣、绢等,创作或临摹一幅工笔花鸟画,美化居室。 2. 课时建议

本课设计为2 课时,第一课时为工笔花P8~9鸟画的发展史及分类赏析,教师演示工笔花鸟画步骤。第二课时为临摹、创作及评价。临摹是学习、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绘画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临摹练习中鼓励学生体验宋人在造型、设色、布局方面的装饰美,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审美品位。 芙蓉锦鸡图北宋赵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