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

学生

活动

创设情景、引发探

探究新知、学习概念

问题解决本节课我们学习的课题是《我变胖了》,刚看

见这个题目时,我下意识的摸摸自己的脸,看

看自己的身材以为我真的胖了呢?事实上原

来不是这回事,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一

回事吗?

请同学们看我的演示,这是一块圆柱形橡

皮泥,我用力向下一压,你们看它怎么了?

有一位工人师傅要锻造底面直径为20厘米

的“矮胖”形圆柱,可他手边只有底面直径是

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这

位师傅想知道将这个“瘦长”形圆柱锻压成“矮

胖”形圆柱。高就变成了多少?你能帮他吗?

小结:底面半径增大、高度减小、体积没变、

重量没变

我们如果设锻压后的高为x厘米,通过填写下

表来看一下锻压前的体

和锻压后的体积。

锻压前锻压后

引导观

提问

提问:在

这个过

程中,圆

柱体的

哪些量

发生了

变化?

而哪些

量没有

变化?

思考

回答

学生

独立

思考

回答

同桌

讨论

交流

例题赏析巩固练习

底面半径5cm 10cm

高36cm Xcm

体积36

52?

?

πx

?

?2

10

π

解:设锻压后圆柱的高为x厘米,根据题意,

列出方程:

36

52?

?

π=x?

?2

10

π

解,得x=9

答:高变成了解情况厘米。

用一根长为1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

(1)使得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4米,此时

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米?

(2)使得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0.8米,此

时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米?它围成的长方

形与(1)中所围成的长方形相比,面积有何

变化?

(3)使得该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围成一

个正方形,此时,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它

所围成的面积与(2)中相比有何变化?

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的长边靠墙,墙长14

米,其他三边用竹篱笆围成,现有长为35米

个别指

反馈纠

启发提

引导分

计算

观察

思考

小组

合作

交流

班内

集体

交流

思考

解答

小结作业的竹篱笆,小王打算用它围成一个鸡场,其中

长比宽多2米,你认为他的设计符合实际吗?

按照他的设计,鸡场的面积是多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困惑?

完成学案中其它练习。

启发引

思考

总结

教后记

本节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由于复习课重视的是知识的系统和提高,练习密度大,学生往往感到单调,所以本节课我通过一道趣味数学题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放在最后求解达到首尾呼应效果,借此题还复习了间接设法,一题多用。在知识的复习上围绕两种基本题型展开,着重分析等量关系,在讲解追及问题的特例---环城自行车比赛问题时,我设计了动画演示使学生轻松得到了相等关系。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讨论法,将一些较难问题如求火车长放手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将问题轻松愉快地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但在一些个别问题的处理上,我有些急于功成,不能大胆的放手给学生;题目形式的设计过于单一,各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凑,今后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改进。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5.3用方程解决问题(2)--打折销售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提高学生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 重点: 1.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后如何验证它的合理性. 2.解决打折销售中的有关利润、成本价、卖价之间的相关的现实问题。 难点: 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学习指导: 一、知识准备 1.通过社会调查,亲历打折销售这一现实情境,了解打折销售中的成本价、卖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而能根据现实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2.谈一谈: 请举例说明打折、利润、利润率、提价及削价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算一算: (1)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价格为元; (2)原价100元的商品,提价40%后的价格为元; (3)进价100元的商品,以150元卖出,利润是元。 二、学习新课 一、思考: 1、把下面的“折扣”数改写成百分数。九折八八折七五折

2、你是怎样理解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的? 二、问题:1、说说“打折销售”中自己有过的亲身经历。 2、假设你是一个商店老板,你的追求是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商品的利润? 三、新知探讨 1、你认为商品的标价、折数与商品的卖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结合实际,说说你从打折销售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问题? (1)某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4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2)一种画册原价每本16元,现在按每本11.2元出售。这种画册按原价打了几折? (3)、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某书店所有儿童读物一律八折优惠,小明花了24元 买了一套读物,请问这套读物原价是多少? (4)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卖出,已知每件服装的成本价是125元,每件服装获利多少? 2、例题: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如果设每件服装的成本价为x元,根据题意, (1)每件服装的标价为:() (2)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 (3)每件服装的利润为:() (4)列出方程,并解答: 四、回顾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调查中你还遇到哪些难 解的问题,看看大家是不是可以给你解答? 作业:作业纸。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 一、 知识结构导入 2 3(或几个数值), 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 ⑵ 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二)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1)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 ,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 ,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 c = b c 。 (三)移项法则: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四)去括号法则 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 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3.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 合并(把方程化成ax = b (a≠0)形式) 5. 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得到方程的解x = b a ) 二、 知识点回顾+典型例题讲解+变式练习 知识点1:方程的有关概念 ⑴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 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

解的 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不同. ⑵ 一元一次方程:在整式方程中,只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 .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方程中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1 =3x-5 =y-2 2 x =5x 例2、 如果(m-1)x |m| +5=0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___. 例3、 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2,请写出这个一元一次方程 . 例4、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1)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若已知大象的重量(如X 吨)如何求蓝鲸的重量 (2)俄罗斯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家庭教师》中,写了一位教师为一道算术题大伤脑筋。我们来看看这道题。 问题(买布问题):顾客用540卢布买了两种布料共138尺,其中蓝布料每俄尺3卢布,黑布料每俄尺3卢布,黑布料每俄尺5卢布。两种布料各买了多少(设蓝布料买了X 尺) 例5、 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2313 2 x k x k ---=的解是1x =-,则k 的值是( ) A . 27 B .1 C .1311- D .0 变式练习 1、下列各式:①3x+2y=1 ②m-3=6 ③x/2+2/3= ④x2+1=2 ⑤z/3-6=5z ⑥(3x-3)/3=4 ⑦5/x+2=1 ⑧x+5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若方程3(x-1)+8=2x+3与方程3 25x k x -=+的解相同,求k 的值. 3、已知2x 1 -m +4=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4、若关于x 的方程2(x-1)-a=0的解是x=3,则a 的值是( ) A 、4 B 、-4 C 、 5 D 、 -5 5、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1)x 的2倍与3的差是5. (2)长方形的长比宽大5,周长为36,求长方形的宽.(设长方形的宽为x ) (3)甲种铅笔每只元,乙种铅笔每支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共20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设甲种铅笔买了x 支)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章节课题: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课时:1课时 课型:新课 一.设计理念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再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结合教学实际,注重开放与生成,注重知识的建构,改变传统教学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自主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追求课堂活动的真实、高效. 二.教材分析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基础上,首次接触有关方程的知识,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用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 三.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期间已学过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知识,经历了分析简单数量的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方程、检验结果的过程.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但还缺少规范性、严谨性,并没有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准确的理性的概念.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根据给出的现实情境,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有引例中得到的式子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师版

【例1】小敏和另两位同学去春游,买了三瓶矿泉水和两瓶可乐,可乐的价格是矿泉水的 1.5倍,一共花去了1 2.6元,求每瓶矿泉水的价格. 【难度】★ 【答案】每瓶矿泉水的价格为2.1元. 【解析】设每瓶矿泉水的价格为x元,则可乐的价格是每瓶x 5.1元, 则由题意可列方程为:6. +x = x ? x,解得:1.2 3= 2 5.1 12 答:每瓶矿泉水的价格为2.1元. 【总结】考察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2】今有2分与5分硬币共27枚,它们总值为0.99元,问这两种硬币各多少枚?【难度】★ 【答案】2分硬币有12枚,则5分硬币有15枚. 【解析】设2分硬币有x枚,则5分硬币有()x- 27枚, 由题意可列方程:()99.0 .0= +x x,解得:12 - 02 05 27 .0 x, = 答:2分硬币有12枚,则5分硬币有15枚. 【总结】考察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3】一个学生有中国邮票和外国邮票共325张,中国邮票的张数比外国邮票的张数的2倍少5,这个学生有中国邮票和外国邮票各多少张? 【难度】★ 【答案】外国邮票的张数为110张,则中国邮票的张数为215张. 【解析】设外国邮票的张数为x,则中国邮票的张数为()5 x, 2- 由题意可列方程为:325 = x, x,解得:110 +x 2= - 5 答:外国邮票的张数为110,则中国邮票的张数为215. 【总结】考察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4】六年级学生若干人报名参加足球队,男女生之比为4 : 3,后来走了12名女生,这时男生人数恰好是女生的2倍,求:报名时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各为多少人? 【难度】★★ 【答案】报名时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各为48人、36人. 【解析】设报名时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各为43 、人, x x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2、学会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基本等量关系,并由此关系列方程解相关的应用题. 3、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熟悉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 4、整体把握打折问题中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商品的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5、探索打折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寻找图形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2)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的方程,掌握其简单的解方程的方法. 难点:寻找图形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使实际问题数学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题用到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怎样解答本章“情景导航”中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教师:根据题意,请思考下列问题: (1)题目中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 …… (3)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x+2x+4x+8x+16x+32x+64x=381. 我们可以把这个方程看做“宝塔问题”的一个“数学模型”. 教师:很好,我这儿有一个问题:某居民楼顶有一个底面直径和高均为4m的圆柱形储水箱、现该楼进行维修改造,为减少楼顶原有储水箱的占地面积,需要将它的底面直径由4 m减少为3.2m,那么在容积不变的前提下,水箱的高度将由原先的4m增高为多少米?你能

帮他吗? 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这个问题的等量关系:旧水箱的体积=新水箱的体积.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列方程时,关键是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下面我们如果设新水箱的高为x m,通过填写下表来看一下旧水箱的体积和新水箱的体积、 旧水箱新水箱 底面半径/ m 2 1、6 高/m 4 x 体积/m3π×22×4π×1、62×x (学生计算填表,让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结果) 学生:旧水箱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2=2m,高为4米,所以旧水箱的圆柱的体积为π×22×4m3;新水箱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2÷2=1.6m,高设为x m,所以新水箱的体积为π×1.62×x.由等量关系我们便可得到方程:π×22×4=π×1.62×x. 教师:列出方程我们只是走完“万里长征”重要的第一步,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学生:将π换成3.14,算出x的系数π×22,然后将系数化为1就解出了方程. 学生:我认为应先观察方程的特点,左右两边都含有π,可用等式的第二个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π,可使方程变得简单. 教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很好、下面我们共同把这个题的过程写一下. 解:设新水箱圆柱的高为x厘米,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π×22×4=π×1.62×x, 解得x=25 4 . 答:高变成了25 4 米. 教师:通过本题的解答过程,你能总结一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 (学生认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共同归纳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理解题意、寻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作答.) 设计意图: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新人教版一元一次方程全章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2015年秋季学期) 授课者:蒋宏亮 学校:东兴市京族学校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案内容 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教案化”的一个重要模型?因此,课本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从算式到方程,展开方程的学习,以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出现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 有效数学模型. 2 .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法则,运用分配律,?归纳“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这些内容的学习不是孤立进行 的,始终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3 .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展现运用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为了使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课本内容的呈现都以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经历抽象、符号变号、应用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系数) (2)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 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 1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有很多直接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其他方程和方程组的基础.因此本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正确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决实际问题. 3 .关键:(1)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了解方程、方程解的意义和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 (2)正确地列出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数、未知数,?并找 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案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出教科书第78 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问题1: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等方面去考虑。)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A,B两地的距离吗?列算式试试。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对于客车,1km所用的时间为—h,而卡车所用的时间为—h;所以1km, 70 60 1 1 客车比卡车少用的( ---------- )h。路程多少千M时客车才比卡车少用1h呢? 60 70 1 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 课前热身 1.A 种饮料B 种饮料单价少1元,小峰买了2瓶A 种饮料和3瓶B 种饮料,一共花了13元,如果设B 种饮料单价为x 元/瓶,那么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2(1)313x x -+= B .2(1)313x x ++= C .23(1)13x x ++= D .23(1)13x x +-= 2.如果方程3240m x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 3.方程0251x =.的解是 . 4.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5米/秒,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则再过 秒它的速度为15米/秒. 【参考答案】1. A 2.m=1 3. 4x = 4.5 ◆考点聚焦 知识点: 等式及基本性质、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大纲要求: 1. 理解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方程的变形,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考查一元一次方程、有关习题常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备考兵法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注意:(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首先在整式方程前提下,化简后满足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像 21=x ,()1222+=+x x 等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要注意:①方程两边不能乘以(或除以)含有未知数的整式,否则所得方程与原方程不同解;②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没有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差倍分问题教案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 课时教案活页纸 总课题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总课时 6课时 第 1 课时 课题 和差倍分问题 课型 新授课 2011年10月24 教材 分析 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处理上,教材力求体现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学会数学地思考。在教科书的第四节安排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初步介绍了波利亚的解决问题模式(四个步骤),这样的处理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突出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当然,这种方法在后续内容的学习中会不断加以渗透和应用,在九年级上、下各设置一章予以阐述。 学情 分析 学生在基本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教科书通过几个典型例子,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方程的模型,体验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的密切联系。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通过画线段示意图、列表等手段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通过不同的设元方法、变换问题的条件、根据方

程设计问题情境等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最终达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教学 目标 熟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的“和差倍分问题”,体会借助图表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解决问题的作用,树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 教学 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而解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移项法则的基础上,学习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 难点 探索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 方法 启发式讨论 教具 PPT和导学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使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 3、经历把具体问题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我的年龄乘2减20得32。 请同学们讲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有用算术方法解的有用方程解的。这时提出方法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二、探究新知: (一)练一练: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并讲明理由。 (1)-2+5=3 (2)3X-1=7 (3)x+y=8 (4)2a+b 分析“我的年龄乘2减20得40. 设我的年龄为X岁。(设未知数) 年龄X2-20=40 (找出等量关系) 2x-20=40 (列出方程) (二)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①、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 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解:(1)设宽为xcm,那么长为1.5xcm。 (2)等量关系:(长+宽)×2=24 (3)1.5x+x=24 ②国庆节商场进行打折活动的时候,晨晨同学看中一件 运动衣,按8折销售为80元,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元? 解:设这件衣服的原价为x元,则:

0.8x=80 ③因校园搞绿化,有一棵树刚移栽到我们学校时,树高 为2米,假设以后平均每年长0.3米,几年后树高为5米? 解:设x年后树高为5米,则: 2+0.3x=5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刚才你们列的三个方程,有什么样的特点? 1.5x+x=24 0.8x=80 2+0.3x=5 注意: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问题①:一元一次方程中元指的是什么?次指的是什么? ②判断下列成员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家庭成员,能否进入家庭聚会之门?若不行,请说明理由。 第一组: 1)、5x=0 2)、 1+3x 3)、y2=4+y 4)、 3m+2=1-n 第二组: 若2xb+1=5, (a-1)x2+x=3也想参加聚会,a,b应满足什么条件? ③估算2+0.3x=5中x的值。根据学生的回答,当x=8或者x=10时,怎样来验证?引导学生用左边等于右边进行检验: 把x=1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 右边=5 左边右边=5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方程2+0.3x=5的解 a、学生自己练习当x=8时,是不是方程的解 b、学生总结出方程的解的概念: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c、什么叫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 1-1=4是方程吗? (1) x (2)列式表示a与3的差等于-2。 (3)上题列出的式子是方程吗?如果是,未知数是什么?方程的解是什么?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4)综合题:天平的两个盘A、B分别盛有51g,45g盐,设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g盐到盘B内,才能使两者所盛盐的质量相等?

专题三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无锡,第4题2分)方程2x﹣1=3x+2的解为() A.x=1 B.x=﹣1 C.x=3 D.x=﹣3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方程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解. 解答:解:方程2x﹣1=3x+2, 移项得:2x﹣3x=2+1, 合并得:﹣x=3. 解得:x=﹣3,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其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未知数系数化为1,求解. 2. (2015?四川南充,第4题3分)学校机房今年和去年共购置了100台计算机,已知今年购置计算机数量是去年购置计算机数量的3倍,则今年购置计算机的数量是() (A)25台(B)50台(C)75台(D)100台 【答案】C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 (2015?浙江杭州,第7题3分)某村原有林地108公顷,旱地54公顷,为保护环境,需把一部分旱地改造为林地,使旱地占林地面积的20%,设把x公顷旱地改为林地,则可列方程( )

A . 54?x =20%×108 B . 54?x =20%×(108+x ) C . 54+x =20%×162 D . 108?x =20%(54+x ) 【答案】B . 【考点】由实际问题列方程. 【分析】根据题意,旱地改为林地后,旱地面积为54x -公顷,林地面积为108x +公顷,等量关系为“旱地占林地面积的20%”,即()5420%108x x -=?+. 故选B . 4.(2015?北京市,第9题,3分)一家游泳馆的游泳收费标准为30元/次,若购买会员年卡,可享受如下优惠: 例如,购买A 类会员卡,一年内游泳20次,消费50+25×20=550元,若一年内在该游泳馆游泳的次数介于45~55次之间,则最省钱的方式为 A .购买A 类会员年卡 B .购买B 类会员年卡 C .购买C 类会员年卡 D .不购买会员年卡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 【难度】中等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5.(2015·深圳,第10题 分)某商品的标价为200元,8折销售仍赚40元,则商品进价为( )元。 A 、140 B 、120 C 、160 D 、100 【答案】B . 【解析】设进价为x 元,则-x =40,解得:x =120,选B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行程问题中的基本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设元,并能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相关量. 2.在简单的行程问题中,学会寻找等量关系,并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3.经历解决实际行程问题的过程,体验代数方程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在行程问题中,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方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一辆轿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匀速前进, (1)行驶3小时,共行______千米 x (2)行驶小时,共行驶_____千米 由此引出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二、例题讲评 例题1 A、B两地相距为270千米,一辆轿车的速度是平均每小时行100千米,一辆客车的速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 (1)如果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那么经过几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2)如果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同向而行,那么经过几小时轿车追上客车? 观看动画的行驶过程,画出路程线段图找等量关系 得到(1)轿车路程+客车路程=相距路程 (2)轿车路程-客车路程=相距路程 例题2 小杰、小丽分别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与竞走,小杰每分钟跑320米,小丽每分钟走120米. (1)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问几分钟后小丽与小杰第一次相遇?(2)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问几分钟后小丽与小杰第一次相遇? 观看动画,找出等量关系 分析得: (1)小杰路程+小丽路程=跑道周长 (2)小杰路程-小丽路程=跑道周长 三、练习 小杰、小丽分别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与竞走,小杰每分钟跑320米,小丽每分钟走120米. (1)如果小丽在小杰顺时针方向前160米,问沿着顺时针方向同时出发,小杰几分钟后能首次追上小丽? (2)如果追上后继续前进,问再过几分钟后小杰第二次追上小丽?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将带领学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内容,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利的数学工具,从算数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的模型,体会列方程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思想”。 2.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对方程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前一章刚学到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会在独立思考后与他人合作,结合估算和试 探,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本节的三个实际问题,并能解释 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其合理性。 2.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与 他人合作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 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 4.学会利用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解应用题。【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1.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相等关系。 2.运用方程的解对客观现实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相关数量的相等关系。 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以及如何解方程。可以看出,方程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用的数学工具。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七年级数学:3.3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3.3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3.3 Solving linear equations in one variabl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步骤,并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讨论、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容易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去分母法则的正确运用。 三、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解方程:(1);(2)2(x-2)-(4x-1)=3(1-x) 2、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每一步的依据 3、(只列不解)为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某村积极植树造林,原计划每天植树60棵,实际每天植树80棵,结果比预计时间提前4天完成植树任务,则计划植树_____ 棵。(二)学生自学p99--100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乘以,

得即得不含分母的方程:4x-3x=960 x=960 像这样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去掉分数的分母的变形过程叫做。依据是(三)例题:例1 解方程:解:去分母,得依据去括号,得依据移项,得依据 合并同类项,得依据系数化为1,得依据注意:1)、分数线具有2)、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以(即不要漏乘)讨论:小明是个“小马虎”下面是他做的题目,我们看看对不对?如果不对,请帮他改正。(1)方程去分母,得(2)方程去分母,得(3)方程去分母,得(4)方程去分母,得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能归纳小结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吗?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1.依据;2.依据;3.依据;4.化成的形式;依据;5.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 依据; 练一练:见p101练习解下列方程:(1)(2) (3)思考:如何求方程 小明的解法:解:去百分号,得同学看看有没有异议? 四、小结: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以及解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五、课堂检测: 1、去分母时,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各个分母的_____,从而去掉分母,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不要漏乘,特别是不含分母的项,注意含分母的项约去分母分子必须加括号,由于分数线具有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4·台湾,第19题3分)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的杯子,杯深均为15公分,各装有10公分高的水,且表记录了甲、乙、丙三个杯子的底面积.今小明将甲、乙两杯内一些水倒入丙杯,过程中水没溢出,使得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比变为3︰4︰5.若不计杯子厚度,则甲杯内水的高度变为多少公分?() A.5.4 B.5.7 C.7.2 D.7.5 分析:根据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比变为3︰4︰5,设后来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为3x、4x、5x,由表格中的数据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可确定出甲杯内水的高度. 解:设后来甲、乙、丙三杯内水的高度为3x、4x、5x, 根据题意得:60×10+80×10+100×10=60×3x+80×4x+100×5x, 解得:x=2.4, 则甲杯内水的高度变为3×2.4=7.2(公分).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2.(2014?滨州,第4题3分)方程2x﹣1=3的解是() .

二、填空题 1.(2014?浙江湖州,第11题4分)方程2x﹣1=0的解是x=. 分析:此题可有两种方法: (1)观察法:根据方程解的定义,当x=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根据等式性质计算.即解方程步骤中的移项、系数化为1. 解:移项得:2x=1,系数化为1得:x=. 点评:此题虽很容易,但也要注意方程解的表示方法:填空时应填x=,不能直接填. 2. (2014?湘潭,第15题,3分)七、八年级学生分别到雷锋、毛泽东纪念馆参观,共589人,到毛泽东纪念馆的人数是到雷锋纪念馆人数的2倍多56人.设到雷锋纪念馆的人数为x人,可列方程为2x+56=589﹣x.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主要教材内容 本课是根据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第二课时的练习与第四课时的例4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专题学习。 知识结构: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行程问题是初中阶段学习方程与几何问题教学中重要的题型之一,是初中阶段学好代数,几何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为解决动态几何问题起到奠基作用,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3.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的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由特殊到一般的知识转变,使学生清醒的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建立系列问题的分析、解决模板,为更好的融入社会而奠定基础。 通过行程问题的学习培养

学生建立模型思想,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利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能利用图形理解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2)数学思考: 经历建立行程问题模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问题解决 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4)情感态度: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其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过程实现这些教学目标。 5. 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准确分析题意,建立行程问题题模。 难点:利用图形找等量关系,建立行程问题方程模型。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情况: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教学 设计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者:邓美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值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难点是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这里困难在于从1个数值变成了2个数值,而且这2个数值合在一起,才算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用大括号来表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使学生从形式上克服理解的困难;而讲清问题中已含有两个互相联系着的未知数,把它们的值都写出来才是问题的解答.这是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所在. 二、知识结构 本小节通过求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先应用

学生以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去解决,然后尝试设两个未知数,根据题目中的两个条件列出两个方程,从而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描述的语言)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等概念. 三、教法建议 1.教师通过复习方程及其解和解方程等知识,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并引入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判断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 3.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检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4.为了减少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学到最基本、最实用的知识,教学中不宜介绍相依方程组如和矛盾方程组如 等概念,也不要使方程组中任何一个方程的未知数的系数全部为0(因为这种数学中的特例较少实际意义)当然,作为特例,出现类似

之类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可以的,这时可以告诉学生,方程(1)中未知数的系数为0,方程(1)也看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 2.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写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3.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美育渗透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5.1一元一次方程 纪银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回顾逆运算法的数学根据,特殊法(尝试、检验)解方程的思想等内容,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本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贯穿全章,对今后的影响很大,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 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得出方程,并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⒉体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尝试检验法. ⒊理解等式的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会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 难点: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时,学生通常会更主动。】在小学里我们已经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辨一辨]: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 ⑴m=0;⑵-2+5=3; ⑶x>3;⑷x+y=8; ⑸2a+b; (6) 2x2-4x+1=0 判断方程的两个要素:①有未知数(教师强调用字母表示)②是等式 [练一练]:请你运用已学的知识,根据下列问题中的条件,分别列出方程:(所有问题的背景已奥运会这个统一背景下设置问题) ⑴奥运冠军朱启南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最后两枪的平均成绩为10.4环,其中第10枪(即最后一枪)的成绩为10.1环,问第9枪的成绩是多少环? 设第9枪的成绩为x环,可列出方程。 ⑵奥运会场旁边种了一棵树,刚移栽时,树高为40cm,假设以后平均每周升高5cm,大约几周后树高为1m? 设x周后树高为1m,可列出方程。 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足球分赛场——秦皇岛市奥体中心体育场,其足球场的周长为344米,长和宽之差为36米,这个足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米,则长为(x+36)米,可列出方程。 【通过奥运会这个情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方程这个概念更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 [想一想,议一议]:观察你所列的方程,这些方程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先鼓励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进行适当的讲解。)上述所列的方程中,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

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教案

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 桐乡十中刘绵福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等积变形和调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将生活中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找出等量关系,然后运用方程思想来解决。另外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七上的一大难点,所以本节课还需强调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等积变形、调配问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用列表等方法分析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过程方法: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在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等积变形、调配问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情境和数量关系较复杂时用列表法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观看神八发射视频,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通过观看神八成功发射视频,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本节课的内容都是以神八发射作为问题的背景〗(二)问题一: 如图,小明发现发射塔的底面是正方形,在其四周铺上 一种耐高温材料,形成一个宽为3米的正方形边框(图 中灰色部分),若设发射塔底面的边长为x米,则正方 形边框的面积如何表示? 〖设计说明: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分割边框,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为后面的应用题作铺垫〗 (三)变式一: 如图,小明发现发射塔的底面是正方形,在其四周铺上一种耐高温材料,形成一个宽为3米的正方形边框(图中灰色部分),若铺这个边框恰好用了192块边长为0.75米的正方形耐高温材料,你知道发射塔的底面边长是多少米吗? 〖设计说明:让学生学会找等量关系,巩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解后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方法。〗 (四)变式二: 小明得到一小块耐高温材料,呈长方形长30cm,宽20cm,他打算从四个角各截去一个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做一个无盖的盒子,若盒子的底面周长为60cm,问盒子的高是多少?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解决变式练习及时巩固新知。〗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思想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2.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