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医通1718中医必修(温病学)汇总题库完整整理完全

国医通1718中医必修(温病学)汇总题库完整整理完全

国医通1718中医必修(温病学)汇总题库完整整理完全
国医通1718中医必修(温病学)汇总题库完整整理完全

1、“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的主症是B身痛呕逆。

2、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B藿朴夏苓汤。

3、在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生薏仁的作用是C宣上、畅中、渗下

4、白虎汤证与小陷胸加枳实汤证均见口渴,二者的区别在于C饮水解渴与否

5、“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其证候类型属于B湿热并重

6、温病症见身热微渴,心中懊憹不舒,苔薄黄,脉数,治宜A栀子豉汤加味

7、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B 足阳明(胃)病变

8、按叶天士所说,温热病表证初起治疗应当用C辛凉轻剂

9、下列非祛湿清热法主要作用的是A轻清宣气

10、小儿暑痫的治疗宜选用A清营汤

11、温病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治宜B分消走泄

12、用通下法治疗湿热病阳明里结之证时,停止用药的指征是B大便硬

13、下列哪项热型不出现于气分阶段C身热夜甚

14、温病症见身热口渴,口苦咽干,烦躁不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E黄芩汤或黄连解毒汤

15、温病治疗中“分消走泄”法属于C和解表里法

16、祛湿清热法没有下列哪项明显作用D清心开窍

17、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A四时主气

18、属伏气温病的病种是B春温

19、温热病气分证后期肺胃津伤的治法是C甘寒法

20、气分热邪炽盛,津液受伤的舌象是C舌红赤而苔黄燥

21、真阴耗损又兼“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治疗宜选用C救逆汤

22、温病熄风法的作用是A.肝泄热,滋养肝肾

23、神倦肢厥,手指蠕动,舌干绛而萎,脉虚弱,为B虚风内动

24、下列哪项不属温病泄卫透表法A透热转气

25、温病热入厥阴肝经,动风发痉的舌态是D舌斜舌

26、温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咽干唇燥,头痛,27、苔薄白,舌边尖红等。治宜D桑菊饮

28、根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B春温

29、下列哪项属于湿热病的转归B从阳化热从阴化寒湿热胶结可稽留中焦或逐渐转入下焦

30、白虎加苍术汤证的证候类型属于A胃热夹脾湿

31、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C

32、叶天士列举的治疗湿热病邪留三焦的代表药物是C气营

33、三才汤的主治证是B暑温日久,寝卧不安,不思饮食,元气阴液两伤者。

34、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

E藿朴夏苓汤

35、舌绛不鲜,干枯而痿的舌象可见于B邪热久留,肾阴欲竭

36、湿热病治疗中的“通阳”是指B宣畅气机,分销走泄而利小便

37、下列哪项不属温病热厥的表现C脉沉细欲绝

38、“温病……又名疫者,以其延门阖户,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出自C吴又可《温疫论》

39、湿热病的病变中心部位是B阳明太阴。

40、温病证见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舌苔黄垢浊腻,治疗宜用A导滞通便

41、说明温病的诸特点中,以下哪种提法是欠妥的A 病因是感受外邪所致

42、温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渴,心烦,脘痞等。治宜C新加香薷饮

43、温病气液不足,络脉失养的舌态是D舌体强硬

44、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疲,脉虚,为B足少阴肾的病变

45、血分热毒极盛最可能见到的舌象是A舌紫起刺(杨梅舌)

46、温病逆传是指E由营分传气分

47、下列哪一项是温病熄风法的作用之一E凉泄肝热,滋养肝肾

48、以下哪种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D伏暑

49、凉血散血法中的“散血”是指A行气活血

50、“五疫之至,皆相染易”语出A内经

51、温病发疹属B卫营同病

52、大头温、虾蟆温的归类属于A温毒

53、温病出现灼热躁扰,四肢拘急,口噤神昏,脉弦数,其治法是A凉肝熄风

54、不属于通下逐邪法的是E滋阴润肠

55、在通下逐邪法的运用上,提法错误的是E.燥结和瘀血蓄于下焦者忌用

56、连梅汤与黄连阿胶汤的区别在于,连梅汤的功用A偏重于滋肾水

57、温病后期,热邪深入下焦,耗竭肾阴的舌象是D黑苔干燥甚或焦枯

58、证见小便短少,甚则不通,热蒸头胀,渴不多饮,舌苔白腻等,治疗可用B 茯苓皮汤

59、下列病种中,哪种属伏气温病B春温

60、按叶天士所说,“湿与温合”的临床特点是B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也。

61、在温病的治疗中使用清解气热法的作用是C.使气分无形邪热或从外泄或从里解

62、“三焦”的概念首见于D《黄帝内经》

63、温病高热烦躁,舌謇肢厥,神昏谵语,治疗宜用A .紫雪丹

64、伏暑的发病季节是A秋冬

65、在真阴耗损的基础上,应用二甲复脉汤的指征是A手指但觉蠕动,甚或瘼疲的症状,这是因真阴亏损而出现的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的倾向。

66、下列哪项不属清营凉血法的主要作用E.凉肝息风

67、桑菊饮的功用是B辛凉解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68、温病出现神识昏蒙,时清时昧,苔腻,其治法是D豁痰开窍

69、舌苔薄白欠润,边尖略红,见于B温热病邪初袭,客于肺卫

70、舌质紫绛苔白厚如积粉见于A温疫病湿热秽浊郁闭膜原

71、舌淡红无津,色不荣润见于E心脾气血不足,气阴两虚

72、三石汤的主治证是B热重于湿弥漫三焦暑湿弥漫三焦

73、温病适用于“增水行舟”法的证候是E、津枯肠燥便秘证

74、“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的证候

属于A身痛呕逆。

75、下列发热类型哪项不属于气分C身热夜甚

76、“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出自A素问

78、温病壮热,周身骨节痛如被杖,渴喜冷饮,口秽喷人,烦躁不安,斑疹密布,衄血,舌紫绛,苔焦黑,治宜E气血两清

79、温病口苦而渴一般是因为E、邪犯少阳,胆火内炽,津液受伤

80、营热阴伤证与热陷心包证均属营分证,二者的区别在于A(错误可排除).昏愦

81、银翘散的剂型是A 散剂

82、湿热病的治疗禁忌是C(错误可排除)

1、温病壮热,周身骨节痛如被杖,渴喜冷饮,口秽喷人,烦躁不安,斑疹密布,衄血,舌紫绛,苔焦黑,治宜:E气血两清

2、白虎汤证与小陷胸加枳实汤证均见口渴,二者的区别在于C饮水解渴与否

3、在温病的治疗中使用清解气热法的作用是:C使气分无形邪热或从外泄或从里解

4、“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语出D《伤寒总病论》

5、银翘散的剂型是B、汤剂

6、神倦肢厥,手指蠕动,舌干绛而萎,脉虚弱,为B、虚风内动

7、“五疫之至,皆相染易”语出A《内经》

8、下列哪项不属温病泄卫透表法:A透热转气

9、“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含义是A防止引邪深入

10、舌苔薄白欠润,边尖略红,见于:B温热病邪初袭,客于肺卫

11、湿温病汗之则“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是因为B湿邪上蒙清窍

12、用通下法治疗湿热病阳明里结之证时,停止用药的指征是B大便硬

13、湿热病的治疗禁忌是A忌温补

14、《温病条辨》中治疗热结旁流用C调胃承气汤

15、温病症见身热口渴,口苦咽干,烦躁不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

E黄芩汤或黄连解毒汤

16、“春月伤寒谓之温病,冬伤于寒轻者,夏至以前发为温病”语出E《类证活人书》

17、按叶天士所说,温热病表证初起治疗应当用C辛凉轻剂

18、温病热入厥阴肝经,动风发痉的舌态是:D舌斜舌

19、温病证见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舌苔黄垢浊腻,治疗宜用:A导滞通便

20、下列病种中,哪种属伏气温病B、春温

21、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其“犯肺”是指A、肺卫

22、舌绛而兼黄白苔是因为:A邪热初传营分,气分之邪未尽

23、凉血散血法中的“散血”是指B、行气活血

24、湿遏热伏的舌象一般为:D舌苔白腻而舌质红绛

25、温病适用于“增水行舟”法的证候是:E津枯肠燥便秘证

26、按吴鞠通所说,黄连阿胶汤中交通心肾的药物是C鸡子黄

27、小儿暑痫的治疗宜选用A、清营汤

28、根据四时主气命名的温病有A风温

29、在宣清导浊汤中,晚蚕砂与皂荚子二药配伍的作用是C、互相促进,共同宣清导浊

30、白虎加苍术汤证的证候类型属于A胃热夹脾湿

31、温热病气分证后期肺胃津伤的治法是C甘寒法

32、温病治疗中“分消走泄”法属于:C和解表里法

33、舌质紫绛苔白厚如积粉见于:A温疫病湿热秽浊郁闭膜原

34、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有力,为A、手阳明病变

35、《温病条辨》中治疗痰热阻肺,热结肠腑的方剂是A、宣白承气汤

36、温病证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苔薄白,舌边尖红,治宜:

D、疏风散热

37、温病出现灼热躁扰,四肢拘急,口噤神昏,脉弦数,其治法是:A凉肝熄风

38、“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其证候类型属于B湿热并重

39、“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的主症是

A 身痛呕逆

40、大头温、虾蟆温的归类属于A、温毒

41、吴鞠通所说的白虎汤“达热出表”是指A、泄热透表

42、不属于通下逐邪法的是:E、滋阴润肠

43、叶天士列举的治疗湿热病邪留三焦的代表药物是C、杏仁、厚朴、茯苓

44、在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生薏仁的作用是C、开上、畅中、渗下

45、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A、四时主气

46、温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渴,心烦,脘痞等。治宜:C、新加香薷饮

47、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见于:B气血虚亏,气随血脱

48、“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二加减正气散主之”,其证候类型属于C表里同病

49、“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者,其证候类型属于A湿热并重胶结于中焦

50、温病逆传是指E由肺卫传入心包

1、椒梅汤中酸、辛、苦味并用,分析其作用,正确的说法是B、蛔虫得辛则伏

2、《温病条辨》中治疗痰热阻肺,热结肠腑的方剂是A、宣白承气汤

3、“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者,其证候类型属于A、湿热并重胶结于中焦

4、在通腑泄热法的运用上,提法欠妥的是:B、热结旁流者忌用

5、下列哪项不属清营凉血法的主要作用:E、凉肝息风

6、凉血散血法中的“散血”是指B行气活血

7、以下哪种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D、伏暑

8、舌绛而兼黄白苔是因为:A、邪热初传营分,气分之邪未尽

9、按叶天士所说,温热病表证初起治疗应当用C、辛凉轻剂

10、在青蒿鳖甲汤中,青蒿的作用是B、芳香透络

11、下列哪一项是温病熄风法的作用之一:E、凉泄肝热,滋养肝肾

12、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B、足阳明(胃)病变

13、温病口苦而渴一般是因为:E、邪犯少阳,胆火内炽,津液受伤

14、根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B春温

15、温病证见身体灼热,昏愦不语,舌蹇,肢厥。其病变阶段是C、营分

16、“阳明温病”中,白虎汤证与大承气汤证脉象的区别是A、浮与沉

17、温病证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苔薄白,舌边尖红,治宜:

D、疏风散热

18、在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生薏仁的作用是C、开上、畅中、渗下

19、肯定属湿热类温病的病种是D、湿温

20、真阴耗损又兼“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治疗宜选用C、救逆汤

A、《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千金方》

E、《温疫论》

8、下列哪项不属温病泄卫透表法:A

A、透热转气

B、疏风泄热

C、外散表寒,内祛暑湿

D、宣表化湿

E、疏表润燥

9、“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含义是()A

A、防止引邪深入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10、舌苔薄白欠润,边尖略红,见于:B

A、温邪未解,肺津已伤

B、温热病邪初袭,客于肺卫

C、湿热病邪初犯,郁遏卫气分

D、脾湿未化,胃津已伤

E、邪热初入气分,热邪未盛,津伤不重

11、湿温病汗之则“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是因为()B

A、湿邪内蒙心包

B、湿邪上蒙清窍

C、湿邪弥漫三焦

12、用通下法治疗湿热病阳明里结之证时,停止用药的指征是()B

A、大便溏

C、大便粘滞不爽

13、湿热病的治疗禁忌是()A

A、忌温补

B、忌苦寒

C、忌辛温

14、《温病条辨》中治疗热结旁流用()C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15、温病症见身热口渴,口苦咽干,烦躁不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

E A、栀豉汤加味

B、沙参麦冬汤

C、温胆汤

D、大定风珠

E、黄芩汤或黄连解毒汤

16、“春月伤寒谓之温病,冬伤于寒轻者,夏至以前发为温病”语出()E

A、《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伤寒总病论》

E、《类证活人书》

17、按叶天士所说,温热病表证初起治疗应当用()C

A、辛凉解表

B、辛凉平剂

C、辛凉轻剂

18、温病热入厥阴肝经,动风发痉的舌态是:D

A、舌体肿胀

B、舌体强硬

C、舌卷囊缩

D、舌斜舌

E、舌体痿软

B、通腑泄热

C、增液通便

D、分利湿热

E、燥湿泄热

20、下列病种中,哪种属伏气温病()B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秋燥

21、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其“犯肺”是指()A

A、肺卫

B、肺系

C、肺脏

22、舌绛而兼黄白苔是因为:A

A、邪热初传营分,气分之邪未尽

B、心营之热初起

C、邪热初传气分,卫分证未罢

D、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E、脾湿未化,胃津已伤

23、凉血散血法中的“散血”是指()B

A、养阴活血

B、行气活血

C、活血化瘀

24、湿遏热伏的舌象一般为:D

A、舌苔白厚而干燥

B、舌苔白厚而腻

C、舌质紫绛苔白厚如积粉

D、舌苔白腻而舌质红绛

E、舌苔白厚如碱状(白碱苔)

25、温病适用于“增水行舟”法的证候是:E

A、腑实证

B、腑实阴伤证

C、腑实兼气液两虚证

D、肺燥肠闭证

E、津枯肠燥便秘证

26、按吴鞠通所说,黄连阿胶汤中交通心肾的药物是()C

A、黄连、阿胶

B、黄连、白芍

C、鸡子黄

27、小儿暑痫的治疗宜选用()A

A、清营汤

B、清宫汤

C、二甲复脉汤

28、根据四时主气命名的温病有()A

A、风温

B、春温

C、秋燥

D、烂喉痧

E、温疫

29、在宣清导浊汤中,晚蚕砂与皂荚子二药配伍的作用是()C

A、皂荚子宣清,晚蚕砂导浊

B、晚蚕砂宣清,皂荚子导浊

C、互相促进,共同宣清导浊

30、白虎加苍术汤证的证候类型属于()A

A、胃热夹脾湿

B、脾湿夹胃热

C、脾湿胃热并重

31、温热病气分证后期肺胃津伤的治法是()C

A、甘苦法

B、酸甘法

C、甘寒法

32、温病治疗中“分消走泄”法属于:C

A、泄卫透表法

B、通下法

C、和解表里法

D、清解气热法

E、以上都不是

33、舌质紫绛苔白厚如积粉见于:A

A、温疫病湿热秽浊郁闭膜原

B、温病兼有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

C、湿遏热伏的征象

D、湿阻气分,浊邪上泛

E、浊之气上泛,胃气衰败,

34、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有力,为()A

A、手阳明病变

B、足太阴病变

C、手太阴病变

D、手厥阴病变

E、足阳明病变

35、《温病条辨》中治疗痰热阻肺,热结肠腑的方剂是()A

A、宣白承气汤

B、承气合小陷胸汤

C、牛黄承气汤

36、温病证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苔薄白,舌边尖红,治宜:D

A、清肺润燥

B、滋阴解表

C、疏表润燥

D、疏风散热

E、清热利咽

37、温病出现灼热躁扰,四肢拘急,口噤神昏,脉弦数,其治法是:A

A、凉肝熄风

B、豁痰开窍

C、芳香开窍

D、祛风通窍

E、清心开窍

38、“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其证候类型属于(B

A、湿重于热

B、湿热并重

C、热重于湿

39、“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的主症是(A )

A、身痛呕逆

B、小便不通

C、神识昏迷

40、大头温、虾蟆温的归类属于()A

A、温毒

B、温疫

C、风温

41、吴鞠通所说的白虎汤“达热出表”是指(A )

A、泄热透表

B、透热达表

C、宣气透表

42、不属于通下逐邪法的是:E

A、通瘀破结

B、通腑泄热

C、导滞通便

D、增液通下

E、滋阴润肠

43、叶天士列举的治疗湿热病邪留三焦的代表药物是()C

A、杏仁、厚朴、猪苓

B、杏仁、白蔻仁、茯苓

C、杏仁、厚朴、茯苓

44、在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生薏仁的作用是()C

A、宣肺利小便

B、宣肺健脾

C、开上、畅中、渗下

45、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A

A、四时主气

B、初起证候类型

C、临床病证的特点

D、传变的快慢

E、证候的性质

46、温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渴,心烦,脘痞等。治宜:C

A、三仁汤

B、藿朴夏苓汤

C、新加香薷饮

D、王氏连朴饮

E、黄芩汤

47、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见于:B

A、秽浊之气上泛,胃气衰败

B、气血虚亏,气随血脱

C、温病兼痰湿内阻

D、湿阻气分,浊邪上泛

E、湿温病湿邪从阴化寒变为寒湿证

48、“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二加减正气散主之”,其证候类型属于()C

A、表证

B、里证

C、表里同病

49、“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者,其证候类型属于()A

A、湿热并重胶结于中焦

B、湿重于热胶结于中焦

C、湿热并重弥漫三焦

50、温病逆传是指()E

A、由肺传入肝肾

B、由肺传入血分

C、由血分传出营分

D、由血分传出气分

E、由肺卫传入心包

1、椒梅汤中酸、辛、苦味并用,分析其作用,正确的说法是()

A、蛔虫得酸则伏

B、蛔虫得辛则伏

C、蛔虫得苦则伏

2、《温病条辨》中治疗痰热阻肺,热结肠腑的方剂是()

A、宣白承气汤

B、承气合小陷胸汤

C、牛黄承气汤

3、“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者,其证候类型属于()

A、湿热并重胶结于中焦

B、湿重于热胶结于中焦

C、湿热并重弥漫三焦

4、在通腑泄热法的运用上,提法欠妥的是:

A、本法主治燥结肠腑的腑实证

B、热结旁流者忌用

C、里实未结者不可妄用

D、方药用苦寒泻下之品

E、阴虚腑实者不宜单用

5、下列哪项不属清营凉血法的主要作用:

A、清营养阴

B、凉血解毒

C、滋养阴液

D、散血活络

E、凉肝息风

6、凉血散血法中的“散血”是指()

A、养阴活血

B、行气活血

C、活血化瘀

7、以下哪种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伏暑

E、秋燥

8、舌绛而兼黄白苔是因为:

A、邪热初传营分,气分之邪未尽

B、心营之热初起

C、邪热初传气分,卫分证未罢

D、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E、脾湿未化,胃津已伤

9、按叶天士所说,温热病表证初起治疗应当用()

A、辛凉解表

10、在青蒿鳖甲汤中,青蒿的作用是()

A、芳香化浊

B、芳香透络

C、苦寒清热

11、下列哪一项是温病熄风法的作用之一:

A、祛风清热

B、祛风除湿

C、祛风通络

D、祛风除痰

E、凉泄肝热,滋养肝肾

12、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

A、手太阴(肺)病变

B、足阳明(胃)病变

C、手阳明(大肠)病变

D、足厥阴(肝)病变

E、足太阴(脾)病变

13、温病口苦而渴一般是因为:

A、心营热毒炽盛

B、脾湿未化,胃津已伤

C、邪热入营,营阴受伤

D、心营之热初起

E、邪犯少阳,胆火内炽,津液受伤

14、根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

A、风温

B、春温

C、秋燥

D、烂喉痧

E、温疫

15、温病证见身体灼热,昏愦不语,舌蹇,肢厥。其病变阶段是()

A、卫分兼气分

B、气分兼营分

C、营分

D、血分

E、气分兼血分

17、温病证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苔薄白,舌边尖红,治宜:

A、清肺润燥

B、滋阴解表

C、疏表润燥

D、疏风散热

E、清热利咽

18、在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生薏仁的作用是()

A、宣肺利小便

B、宣肺健脾

C、开上、畅中、渗下

19、肯定属湿热类温病的病种是()

A、风温

B、春温

C、冬温

D、湿温

E、秋燥

20、真阴耗损又兼“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治疗宜选用()

A、一甲复脉汤

B、一甲煎

C、救逆汤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临床基础教研室 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温病的概念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第六章温病的治疗 第七章温病的预防第八章风温 第九章春温第十章暑温 第十一章湿温第十二章伏暑 第十三章秋燥第十四章大头瘟 第十五章烂喉痧第十六章温疫 第十七章疫疹第十八章疟疾 第十九章霍乱第二十章《温热论》第二十一章《湿热病篇》 第二十二章《温病条辨》选

第一章绪论 单项选择题 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王孟英B.叶天士C.余师愚D.吴鞠通 2.余师愚的代表着作是:() A.《广温疫论》B.《疫疹一得》C.《温疫论》D.《伤寒温疫条辨》3.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A.王安道B.郭雍C.刘河间D.朱肱 4.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热经纬》C.《温疫论》D.《肘后备急方》 5.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外台秘要》D.《肘后方》 6.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 A.王安道B.汪石山C.朱肱D.刘河间 7.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A.朱肱B.王安道C.吴又可D.刘河间 8.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刘河间D.王安道 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作的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疫论》C.《温热经纬》D.《温病条辨》 10.下述哪项不是吴又可的贡献() A.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着--《温疫论》 B.提出瘟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 C.指出瘟疫有强烈的传染性D.感邪途径是邪从口鼻而入 11.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着是:() A.《温热论》B.《外感温病篇》C.《湿热病篇》D.《疫病篇》 12.“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汪机D.王孟英 13.“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 A.《素问·评热病论》B.《素问·至真要大论》 C.《素问·玉版论要篇》D.《素问·生气通天论》 14.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A.王安道B.张仲景C.庞安常D.王叔和 15.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 A.宋到元代B.明到清代C.战国到晋唐D.民国时代 16.吴又可是:() A.认为温疫初起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B.创立卫气营血理论的医家 C.提出水湿在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D.创立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 二.选择多项题 1.《内经》中提出预防疫病的关键是:()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 )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 )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 ) 4、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苔,重在辨脏腑的虚实。( )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者,为郑声。 ( ) 6、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 ( ) 7、在四时脉象中,春季多见浮脉。 ( ) 8、“反关脉”与“斜飞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 ) 9、“阳盛则热”,热为阳证。故凡发热者均为热证、阳证。 ( ) 10、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 )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属表。故凡病位浅在肌表的病证,均属表证。 ( ) 12、亡阳证的汗出大多粘而味咸。 ( ) 13、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相为表里。故耳内肿痛、流脓,多因肝阳上亢所致。( ) 14、心肾不交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命火不足,不能上温心阳。 ( ) 15、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 )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2分) 16、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 ) A、红舌 B、绛舌 C、淡白舌 D、紫舌 17、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 A、热邪壅肺 B、胃热亢盛 C、肝胆火盛 D、阴虚内热 18、右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 ) A、肺 B、肝胆 C、脾胃 D、肾 19、气血本虚,又为湿邪所困的患者,多见( ) A、迟脉 B、弱脉 C、濡脉 D、微脉 20、滑数脉多见于( ) A、痰热内蕴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气郁结证 D、阴虚内热证 21、根据经络的分布,分辨头痛的经络病位,头项痛者多属( )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22、患者面赤身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宁,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此属( ) A、表热证 B、里实热证 C、里虚热证 D、戴阳证 23、里虚寒证出现畏寒肢冷的病机是( )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脏腑在舌面上的相关分布,舌尖属()。 A.肾 B.肝 C.脾 D.以上都不是 2.潮热而兼胸闷不饥、头身困重者,多属()。 A.阳明潮热 B.气虚发热 C.湿温潮热 D.阴虚潮热 3.表实证临床表现的特点是()。 A.头身困重、脉浮缓 B.发热面赤、无汗 C.恶寒、头身疼痛 D.恶寒发热、无汗 4.症见胸肋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可诊断为()A.肝火上炎B.肝胆湿热C.肝火犯肺D.肺阴亏虚 5.微脉主要见于()。 A.阳衰 B.气虚 C.阴竭 D.血虚 6.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证属()。 A.表寒里热证 B.寒热错杂证 C.上热下寒证 D.半表半里证 7.病人饭后神疲,困倦易睡者,多属()。 A.痰湿中阻 B.脾气虚弱 C.心肾阳虚 D.热入心包 8.脘腹胀满,不思饭食,身重困倦、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 A.肝胆湿热 B.大肠湿热 C.脾胃湿热 D.以上均非 9.目暗睛迷、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是由于()。 A.肺脾精气衰竭 B.肝肾精气俱衰 C.心之精气衰败 D.邪陷心包

10.病人头痛和裹、肢体困重者为()。 A.痰湿头痛 B.风湿头痛 C.风热头痛 D.风寒头痛 二、多项选择题 1.舌质紫的主病有()。 A.热炽 B.寒凝 C.血虚 D.气脱 E.气血壅滞 2.但头汗出一症,多见于()。 A.肺脾气虚 B.上焦热蒸 C.中焦湿热 D.虚阳上越 E.阴虚内热 3.病人语言xx涩,可见于()。 A.风痰阻络 B.风痰阻肺 C.痰火扰心 D.热闭心包 E.风痰蒙蔽清窍 4.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共同症状表现有()。 A.心悸怔仲 B.潮热 C.失眠我梦 D.舌红 E.脉细数 5.在下列经脉病证中,主少腹病证的有()。 A.足少阴经脉病证 B.带脉病证 C.冲脉病证 D.足厥阴经脉病证 E.足少阳经脉病证 6.百日咳的主要临床特点有()。 A.咳如犬吠 B.咳声阵发 C.咳声不扬 D.咳而呕吐 E.咳而咯血 7.沉脉主里,其机理是因为()。 A.邪郁于里 B.气血内困 C.寒凝气滞 D.脏腑虚弱,无力鼓动 E.邪热结聚 8.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有()。 A.有无汗出 B.有无咳嗽 C.舌苔厚薄 D.脉象浮沉 E.有无恶寒发热并见 9.肝病的常见症状有()。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选用方为: ) ,(调胃承气 汤,(导赤承气汤,(桃仁承气汤 ,(宣白承气汤 ( ,(白虎汤的功效是: ) ,(清泄阳明经热,(清泄少阳里热,(清热宣肺,(泄热攻下 ,(温病阳明热结的首选方是:( )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风温病的病因是:( ) ,(温热病邪,(风寒病邪,(风热病邪,(燥热病邪 ,(吴鞠通称为“辛凉轻剂”的方剂 是:( ) ,(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汤,(麻杏石甘汤 ,(下列哪项不属吴鞠通白虎汤四禁的内容:( ) ,(脉浮弦而细者,(脉沉者,(身热汗出者 ,(不渴者 ( ,(生脉散的功 用是: ) ,(益气敛阴固脱 ,(益气回阳固脱 ,(清热益气生津 ,(滋阴养液清热 ,(临床上见:身热肢厥,神昏谵语,抽搐痉挛,舌质鲜绛,脉细 (数或弦数者,首选的 中成药是: ) ,(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紫雪丹 ,(苏合香丸 ,(下列哪项不属葛根 黄芩黄连汤证:( ) ,(身热咳嗽 ,(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苔黄焦燥,脉洪大 , ,(知母,(生大黄 ,(杏,(下列哪项不是宣白承气汤中的药物:( ) ,(石膏 仁 ( ,,(运用增液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的主要鉴别点是: ) ,(潮热,便 秘 ,(腹胀满痛拒按,(时有谵语 ,(口干唇燥,,(“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 (热、咳嗽、烦渴。”语出: ) ,(《温病条辨》,(《外感温病篇》,(《温热论》,(《温热逢源》 ,,(下列哪项不属肺热移肠证:( ) ,(腹胀满 硬痛 ,(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身热咳嗽 ,,(下列哪项不属“阳明热盛证”的范围:( ) ,(壮热 ,(渴饮 ,(汗出 ,(苔黄白相兼 ,,(风温病名首见于:( ) ,(《内经》,( 《时病论》,( 《伤寒论》,( 《温病条辨》 ,,(对风温的病因、病机和证 治作了系统论述的温病学专著是:( ) ,叶香岩《温热论》,朱肱《类证活人书》,陈平伯《外感温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 ,,(称“凡天时晴燥,温风过暖,感其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 )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 )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 ) 4、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苔,重在辨脏腑的虚实。( )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者,为郑声。 ( ) $ 6、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 ( ) 7、在四时脉象中,春季多见浮脉。 ( ) 8、“反关脉”与“斜飞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 ) 9、“阳盛则热”,热为阳证。故凡发热者均为热证、阳证。 ( ) 10、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 )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属表。故凡病位浅在肌表的病证,均属表证。 ( ) 12、亡阳证的汗出大多粘而味咸。 ( ) 13、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相为表里。故耳内肿痛、流脓,多因肝阳上亢所致。( ) - 14、心肾不交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命火不足,不能上温心阳。 ( ) 15、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 )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2分) 16、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 ) A、红舌 B、绛舌 C、淡白舌 D、紫舌 17、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 A、热邪壅肺 B、胃热亢盛 C、肝胆火盛 D、阴虚内热 18、右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 ) ) A、肺 B、肝胆 C、脾胃 D、肾 19、气血本虚,又为湿邪所困的患者,多见( ) A、迟脉 B、弱脉 C、濡脉 D、微脉 20、滑数脉多见于( ) A、痰热内蕴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气郁结证 D、阴虚内热证 21、根据经络的分布,分辨头痛的经络病位,头项痛者多属( )

中医诊断学八套试题与答案

中医诊断学八套试题与答案

7.厥阴病的病理特点,主要是阴阳相争、_______________。 8.青色主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小儿惊风。 9.望舌苔主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内容。 10.气虚发热的临床特点是长期低热、_______________则甚。 11.滑脉的形象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由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因_______________。 13.心悸怔忡、气短胸闷、畏寒肢凉、舌淡胖、脉微细,此属_______________。 五、名词解释 1.中医诊断学 2.客色 3.大头瘟 4.阴黄 5.假神 6.外感表虚证 7.并病 8.镜面舌 9.绝脉 10.气分证候 六、问答题 1.试从闻诊上简要区别喘证与哮证、虚喘与实喘。(4分) 2.阳明腑实证和热入营血证,皆可出现神昏谵语,试从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上加以区别。(5分) 3.简述肝火上炎与肝阳上亢证在病机与表现上的异同。(6分) 七、病案分析 赵某某,男,30岁,工人。患者于五天前开始发热,伴微恶寒。咳嗽吐浓痰,鼻塞流浊涕,未及时就医。现症转壮热,口渴,咳嗽加剧,痰稠色黄,气喘息粗,烦躁不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1.选择最佳辨证方法(2分) 2.辨证诊断(5分) 3.证候分析(8分) 中医诊断学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水饮证面色黑主要是: A、黑而干焦B、鼻柱黑C、眼眶黑 D、口周黑E、青黑 2、瘿瘤多见于: A、气滞血瘀B、阳虚阴盛C、肺肾阴虚 D、感受风火时毒E、肝郁气结痰凝 3、小儿食指络脉色紫红主病: A、里热B、表热C、血瘀 D、痛证E、惊风 4、患者自觉口甜,多属: A、脾胃气虚B、肝胃蕴热C、脾胃湿热 D、肾病E、脾阳虚 5、细脉、微脉、弱脉、濡脉的共同特征是: A、中取即得B、细小无力C、浮取即得 D、沉取即得E、若有若无 6、食滞胃脘证患者,其脉多为: A、弦B、实C、数 D、缓E、滑 7、下列哪项与弦脉所主病症无关: A、肝病B、痛证C、痰饮 D、宿食E、胆病 8、面色黧黑而肌肤甲错属于: A、瘀血B、肾虚C、阳虚 D、肾绝E、水饮 9、患者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证属: A、上热下寒B、真热假寒C、表热里寒 D、表实里虚E、阳盛阴虚 10、下列哪项不是辨别虚实真假的主要依据? A、腹部的硬满与柔软B、整体状况的强与弱C、舌质的苍老与嫩胖D、脉沉取有力与无力E、面色的苍白与颧红 11、下列除___外,均是亡阳证的临床表现: A、面色苍白B、口渴饮冷C、呼吸微弱 D、四肢厥冷E、舌淡而润 12、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是: A、表证B、表邪入里C、半表半里 D、表热里寒E、表寒里热 13、按虚里,下列除何项外,均属正常: A、按之应手B、动微不显C、动而不紧 D、缓而不怠E、节律均匀 14、壮热烦燥,面红目赤,腹胀满拒按,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此属: A、里热证B、里实证C、里实热证 D、表里俱热证E、真寒假热证 15、患者手足疼痛,肤色紫暗发凉,喜暖恶寒,得温痛减,舌淡暗,脉沉迟涩,

决赛《温病学》试题汇编

中医临床学院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竞赛决赛《温病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 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号码填在右边的括号内) 1.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 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辨治理论体系的确立 B 以吴有性为代表的温疫学派医家的出现 C 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D 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E 温病病因学说的确立 2.下列哪项不属《难经》所言广义伤寒的病种?() A 温病 B 热病 C 中风 D 湿温 E 暑温 3.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4.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5、温病学说成熟时期是:() A 宋金元时期 B 明清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战国至晋唐时期 E 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6、被誉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 A 王孟英 B 吴又可 C 吴鞠通 D叶天士 E 薛生白 7、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 《内经》 B 《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8、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是:() A 《温病条辨》 B 《伤寒论》 C《温疫论》 D《内经》 E 《温热论》 9.“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语出哪部经典著作? ( )A《素问》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灵枢》 10.《湿热病篇》的作者是:()A王孟英 B薛生白 C吴鞠通 D吴又可 E叶天士 11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从病名、病机、治法等方面提出温病与伤寒不同的医家() A.王叔和B.刘河间 C.王安道 D.王焘E.孙思邈 12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 ( ) A .叶桂 B .刘完素 C .吴瑭 D .薛雪 E .吴又可 13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吴瑭的代表作是: ( ) A.《温热论》 B.《湿热条辨》 C.《诸病源候论》 D.《温疫论》 E.《温病条辨》 14.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使温病在摆脱伤寒体系束缚的道路上向前 推进了一大步的医家是:()

国医通17-18中医必修(温病学)题库最全最新

1、“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的主症是B身痛呕逆。 2、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B藿朴夏苓汤。 3、在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生薏仁的作用是C宣上、畅中、渗下 4、白虎汤证与小陷胸加枳实汤证均见口渴,二者的区别在于C饮水解渴与否 5、“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其证候类型属于B湿热并重 6、温病症见身热微渴,心中懊憹不舒,苔薄黄,脉数,治宜A栀子豉汤加味 7、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B 足阳明(胃)病变 8、按叶天士所说,温热病表证初起治疗应当用C辛凉轻剂 9、下列非祛湿清热法主要作用的是A轻清宣气 10、小儿暑痫的治疗宜选用A清营汤 11、温病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治宜B分消走泄 12、用通下法治疗湿热病阳明里结之证时,停止用药的指征是B大便硬 13、下列哪项热型不出现于气分阶段C身热夜甚 14、温病症见身热口渴,口苦咽干,烦躁不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E黄芩汤或黄连解毒汤 15、温病治疗中“分消走泄”法属于C和解表里法 16、祛湿清热法没有下列哪项明显作用D清心开窍 17、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A四时主气 18、属伏气温病的病种是B春温 19、温热病气分证后期肺胃津伤的治法是C甘寒法 20、气分热邪炽盛,津液受伤的舌象是C舌红赤而苔黄燥 21、真阴耗损又兼“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治疗宜选用C救逆汤 22、温病熄风法的作用是A.肝泄热,滋养肝肾 23、神倦肢厥,手指蠕动,舌干绛而萎,脉虚弱,为B虚风内动 24、下列哪项不属温病泄卫透表法A透热转气 25、温病热入厥阴肝经,动风发痉的舌态是D舌斜舌 26、温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咽干唇燥,头痛,27、苔薄白,舌边尖红等。治宜D桑菊饮 28、根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B春温 29、下列哪项属于湿热病的转归B从阳化热从阴化寒湿热胶结可稽留中焦或逐渐转入下焦 30、白虎加苍术汤证的证候类型属于A胃热夹脾湿 31、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C 32、叶天士列举的治疗湿热病邪留三焦的代表药物是C气营 33、三才汤的主治证是B暑温日久,寝卧不安,不思饮食,元气阴液两伤者。 34、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 E藿朴夏苓汤 35、舌绛不鲜,干枯而痿的舌象可见于B邪热久留,肾阴欲竭 36、湿热病治疗中的“通阳”是指B宣畅气机,分销走泄而利小便

温病学题库之填空题

1.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萌芽阶段是战国至晋唐时期,成长阶段是宋至金元时期,形成阶段是明清时期。 2.温病学发展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3.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战国至晋唐代,温病渐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是在宋至金元代。 4.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王安道。 5.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吴又可,倡导三焦辨证的书是《温病条辨》。 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它包括温病在内。 3.温病与伤寒是外感热病中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两者是并列关系。 4.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两者关系上:伤寒学说是温病学说发展的基础,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发展。 5.根椐《难经·五十八难》经文,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6.根椐吴又可的观点,热病、温病、温疫三者的关系是:热病即温病,又名温疫。 1.伏邪温病是指感邪后未即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 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3.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 4.温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温邪。 5.温邪能导致人体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常及实质损害。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发病。 6.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易于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7.温邪感染途径主要有从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 8.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是温邪入侵、体质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9.温病发病类型可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两大类型。 10.燥热病邪引起秋燥,多发于秋季。 11.暑热病邪引起暑温,多发生于夏季。 12.温邪是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 13.湿热病邪引起湿温,多发生于长夏季节。 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灼热,斑疹,出血见症,舌深绛。 5.气分证的病理特点是邪热剧争,里热蒸迫,热炽津伤。 6.营分证的病理特点是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7.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1.温病发热的一般规律为:初起邪在肺卫,邪气未盛,正气未衰,多属实证发热;温病中期,邪在气营血分,邪正交争,虚实错杂,邪实为多;温病后期,

大专中医诊断学考试题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哪项最能说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A审证求因B司外揣内C四诊合参D治病求本E脏腑经络 2.得神的表现提示: A精充气足神旺,属无病或病轻 B正气不足,神气不旺 C正气大伤,精气亏虚 D邪气亢盛,功能障碍 E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3.鉴别假神与重病病情好转的最主要依据是: A本已失神,忽然神识转清 B两目晦暗,忽然目光转亮 C本已不能食,忽然欲进饮食 D久不能言,忽然言语不休E局部症状好转与整体病情恶化不符合 4.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打人毁物,不避亲疏,多属: A癫病B狂病 C痫病 D脏躁 E卑 5.病人面黄虚浮,多属: A气虚 B血虚 C脾虚D脾虚湿蕴 E肝胆湿热 6.满面通红多见于何证? A实热证 B阴虚证 C湿热 D戴阳证 E气虚发热 7.小儿惊风的典型面色是: A面色淡青或青黑 B面色与口唇青紫C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D面色青黄E两颧发红

8.小儿囟门迟闭,多属: A气虚 B血虚 C津亏D肾虚或血热 E脾胃虚弱 9.小儿发结如穗,多属: A精血亏虚 B血虚受风 C肾气不足 D因禀赋所致 E疳积病 10.瞳孔散大可见于下列哪项病证? A水肿病 B肝胆火炽 C肾精耗竭 D脾胃气衰 D伤津或气血不足 11.病人胃气虚衰,可出现: A鼻端色白 B鼻端色赤 C鼻端色青 D鼻端微黄明润 E鼻端枯槁晦暗 12.颈侧颌下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称为: A瘿瘤 B瘰疬 C发颐 D痰核 E梅核气 13.皮肤生椭圆形小水疱,晶莹明亮,顶满无脐,浆液稀薄,分批出现,大小不等,诊为: A天花 B水痘C白 D湿疹 E热气疮 14.下列哪不属于疹的特点? A色红 B点小如粟 C高出皮肤 D抚之碍手 E压之不褪色15.痰少而粘,难于咯出者,多属: A寒痰 B湿痰 C燥痰 D热痰 E肺痈 16.咯吐腥臭脓血痰者,多属: A寒痰 B热痰 C燥痰 D湿痰 E肺痈

温病学题库(考试学习)

2018年温病学考核题库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5.(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6..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7.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8、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内容? 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的 9.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B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11.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 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2.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 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 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14.温病的病因是: D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15.不属于温邪范围的病邪是: 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16.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B A.卫气 B.肺卫 C.脾胃 D.阳明 E.心包 17.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 B.先犯上焦肺卫 C.易耗血动血 D.易损伤肺胃阴津 E.易逆传心包 18.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 E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毒病邪 19.温毒病邪致病的特殊征象是: D A.身体壮热 B.口渴苔黄 C.心烦谵语 D.局部红肿热痛 E.脉象洪数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那一项可以确定为表证?(C ) A 脉浮 B 舌红苔薄 C 恶寒发热 D 头身疼痛 E 鼻塞流涕 2、脉象特征具有轻举可得的脉为( C ) A 虚脉 B 细脉 C 濡脉 D 弱脉 E 微脉 3、既主疼痛又主食积的脉是( D ) A 实脉 B 洪脉 C 滑脉 D 紧脉E弦脉 4、下列除___以外,均属得神表现:( D ) A、肌肉不削B、动作灵敏C、呼吸调匀D、食欲突增 5、面目肌肤俱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属于:( C ) A、萎黄B、黄胖C、阴黄D、阳黄 6、从舌象辨虚实,以下哪一项最隹:( B ) A、舌苔的厚薄B、舌质的老嫩C、舌质的颜色D、舌苔的颜色7、气虚的面色多为:(B ) A、白而无华B、淡白C、苍白D、黄白 8、脾胃虚弱的病人,面色多表现为:( C ) A、白B、青紫C、萎黄D、苍白 9、观察舌苔的厚薄,主要了解:( D )A、津液的存亡B、胃气的有无C、湿浊的消长D、邪气的深浅10、辨别病邪性质,主要是观察:( A )A、舌苔的颜色B、舌苔的有无C、舌苔的润燥D、舌苔的厚薄11、午后热盛,身热不扬是:( D ) A、气虚发热B、阴虚发热C、血虚发热D、湿温潮热12、下列除___外,均是里证的临床表现:( C ) A、但热不寒B、但寒不热C、寒热往来D、日晡潮热 13、八纲辨证是:( B )A、各种辨证的综合B、各种辨证的总纲 C、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D、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 14、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C ) A、形体消瘦B、冷汗淋漓C、形寒肢冷D、脉细舌净15、表证的恶寒是由于:( B )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B、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C、阳气虚于内D、肺卫气虚 16、哪一项不属实热证表现:( D ) A、壮热烦渴B、神昏谵语C、尿赤便干D、脉细数 17、表热证与里热证的辨证要点是:( A ) A、发热是否伴有恶寒B、咳嗽是否伴有咯痰 C、出汗量之多少D、头身疼痛与否 18、哪一项不属血虚证表现:( A ) A、两颧潮红B、头晕目花C、心悸失眠D、手足麻木 19、哪一项不属心血虚、心阴虚共有的症状:( D ) A、心悸B、失眠C、怔忡D、眩晕 20、精神抑郁,胸闷喜太息,胸胁胀痛,舌苔薄白,脉弦,此属:(D ) A、胆郁痰扰B、痰迷心窍C、肝火上炎D、肝气郁结 21、脉象特征具有重按可得的脉为( D ) A 虚脉 B 细脉 C 濡脉 D 弱脉 E 微脉 22、主实寒证的脉是( D ) A 实脉 B 洪脉 C 滑脉 D 紧脉E弦脉 23、下列哪项不属于舌体强硬的主病( D ) A、热入心包B、高热伤津C、痰浊内阻D、寒凝经脉 24、从舌象辨虚实,以下哪一项最隹:( B ) A、舌苔的厚薄B、舌质的老嫩C、舌质的颜色D、舌苔的颜色 25、正常舌象中下列哪一项不对:( B ) A、舌体柔软B、舌色鲜红C、大小适中D、舌苔薄白 26、阴虚内热的舌象为:( C ) A、舌红绛苔薄白B、舌红绛苔黄腻C、舌红绛无苔D、舌红绛积粉苔27、诊察舌的有神无神可辨病情的:( B ) A、属阳属阴B、属善属恶C、属表属里D、属实属虚 28、辨别病邪性质,主要是观察:( A ) A、舌苔的颜色B、舌苔的有无C、舌苔的润燥D、舌苔的厚薄 29、面色苍白,颧红如妆是:( C ) A、湿热B、阴虚火旺C、虚阳浮越D、气随血脱 30、下列除__以外,均属喘证表现:( B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page one)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何项对表证的诊断最有意义() A.发热 B.恶寒 C.苔薄 D.脉浮 【答案】B 2.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 A.恶风 B.恶寒 C.寒战 D.畏寒 【答案】D 3.冷汗淋漓见于() A.气虚证 B.阳虚证 C.亡阳证 D.亡阴证 【答案】C 4.饥不欲食见于() A.脾气虚证 B.脾阳虚证 C.胃气虚证 D.胃阴虚证 【答案】D 5.下列何项不属正常舌象() A.舌色淡红 B.舌质娇嫩 C.舌体柔软 D.舌苔藻白 【答案】B 6.舌苔颜色对辨何项最有意义() A.证之表里 B.证之寒热 C.证之虚实 D.证之真假 【答案】B 7.舌苔有根无据主要辨别() A.正邪盛衰 B.气血盛衰 C.胃气存亡 D.津液存亡

8.下列何脉并非细软并见() A.濡脉 B.弱脉 C.微脉 D.虚脉 【答案】D 9.结脉与促脉的区别在于() A.脉形 B.力度 C.脉律 D.脉率 【答案】D 10.濡脉与弱脉的区别在于() A.脉位 B.脉形 C.力度 D.脉率 【答案】A 11.迟脉除寒证外还可见于() A.湿热内蕴 B.邪热结聚 C.真寒假热 D.真热假寒 【答案】B 12.下列何项不是心阴虚证.心血虚证的共有表现()A.心悸 B.失眠 C.心烦 D.脉细 【答案】C 13.下列何项不属胃气上逆() A.呃逆 B.嗳气 C.太息 D.呕吐 【答案】C 14.下列何项不是气滞证的表现() A.头部胀痛 B.胸胁胀痛 C.乳房胀痛 D.少腹胀痛 【答案】A 15.心脾两虚证除脾气虚外.还有() A.心气虚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目录 第一章绪论-----------------------------------------------------------------(3)第二章温病的概念-------------------------------------------------------(12)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22)第四章温病的辨证-------------------------------------------------------(35)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53)第六章温病的治疗-------------------------------------------------------(78)第七章温病的预防-------------------------------------------------------(97)第八章风温--------------------------------------------------------------- (102)第九章春温-----------------------------------------------------------------(119)第十章暑温-----------------------------------------------------------------(138)第十一章湿温-----------------------------------------------------------------(152)第十二章伏暑-----------------------------------------------------------------(164)第十三章秋燥-----------------------------------------------------------------(172)第十四章大头瘟--------------------------------------------------------------(181)第十五章烂喉痧--------------------------------------------------------------(186)第十六章温疫-----------------------------------------------------------------(193)第十七章疫疹-----------------------------------------------------------------(199)第十八章疟疾-----------------------------------------------------------------(205)第十九章霍乱-----------------------------------------------------------------(211)第二十章《温热论》--------------------------------------------------------(218)第二十一章《湿热病篇》--------------------------------------------------(233)第二十二章《温病条辨》选-----------------------------------------------(245)

中医诊断学试题

中医诊断学试题 1.确立辨证论治理论的著作是(____)《伤寒杂病论》 2.第一部中医脉诊专著著是(____)《脉经》 3.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成书于(____)。元代 4.首创“诊籍”的作者是(____)。淳于意 5.《脉经》的作者是(____)。王叔和 6.《濒湖脉学》的作者是(____)。李时珍 7.伤风表证病人常表现为(____)。发热轻而恶风 8.患者素体阳虚,不温肌表,故见(____)。但寒不热 9.若风热内传,正盛邪实,常可见(____)。壮热 10.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属于(____)湿温潮热 11.外感风邪所致中风表虚证,常见(____).有汗出 12.患者蒸蒸汗出,兼壮热口渴者,属(____)大汗 13.患者关节疼痛,沉重不移者,属(____)。着痹 14.消渴患者口渴饮水的特点是(____)大渴引饮 15.食少纳呆,兼消瘦,腹胀,便溏者,属(____)脾胃气虚 16.妇女带下黄臭,多因(____)。湿热下注 17.大便时干时稀,多见于(____)肝郁乘脾 18.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____)。畏寒 19.患者寒热往来,发无定时,见于(____)。半表半里证 20.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____)。阳明经 21.患者病中兼见口甜,多因(____)。脾胃湿热 22.患者盗汗的原因多为(____)阴虚

23.亡阴患者出汗,多为(____)。热汗 24.自觉怕冷,加衣盖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者,(____)。恶寒 25.初病即出现恶寒发热并见,多为(____)。外感表证 26.患者便秘,兼见面色苍白、渴喜热饮者,属(____)。阴寒内结 27.妇女带下清稀,量多色白,多因(____)。脾虚湿注 28.肝阳上亢患者头痛的特点是(____).胀痛 29.下列各项中,与“渴不多饮”无关的是:(____)。阳气虚弱 30.疼痛独见于足跟部,应考虑(____)。肾虚精亏 31.患者大便先干后稀,应属(____)。脾胃虚弱 32.痢疾患者的大便特点是(____)。里急后重,便下脓血 33.胃脘灼痛,饥不欲食,证属(____)。胃阴亏虚 34.患者困倦易睡,头目昏沉者,多属(____)痰湿困阻 35.小便黄赤,伴尿频、尿急、尿痛者,为(____)膀胱湿热 36.胸痛,潮热,咯痰带血,盗汗者,属(____)。肺阴亏虚 37.患者视物不清,模糊不明者,多属(____)。目昏 38.察神,突出地表现于(____)。目光 39.患者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属于(__)。少神 40.阳热亢盛的患者,其面色常见(____)。满面通红 41.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____)。萎黄 42.颜面白光白虚浮,其病因多属(____)。阳虚 43.小儿囟门迟闭,骨缝不合,是(____)。解颅 44.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疼者是(____)。疽 45.咯痰清稀量多,色白滑而易咯,属(____)。湿痰 46.正常人舌体瘦而偏红,常见于(____)。消瘦人

温病学题[1]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温病学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何特征? 2.温病学成长阶段主要医家的学术观点是什么? 3.刘河间和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4.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形成阶段? 5.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各自的代表著作及学术成就有哪些?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 1.温病病理演变的规律性是什么? 2.温病有哪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3.试述温病的范围,界定它有何意义? 4. 现代医学疾病中哪些疾病名可归于温病的范围? 5.温病的分类依据有哪些?各有什么临床意义? 6.温病与广义伤寒及狭义伤寒的关系是什么? 7.温病与温疫有什么区别?其意义如何? 8.温毒的病变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复习思考题 1.温邪的共性有哪些? 2.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及温热病邪、疠气各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3.湿热病邪病变为什么以中焦脾胃为中心? 4.温病发病的三大因素及两种感邪途径是什么? 5.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如何鉴别?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形成。 2.卫气营血分证的病理特点与辨证要点各是什么? 3.影响卫气营血证候传变的四大因素是什么? 4.试述三焦辨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在临床上有何意义?【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 复习思考题 1.温病各种发热类型的表现特征及其病机是什么? 2.温病出现大汗的病机有几种? 3.试述温病各种神志异常的病机及临床表现? 4.实风内动与虚风内动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的比较。 5.对温病重症患者血压观测的方法与意义是什么? 6.辨斑疹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含义?10.白的形态及其治则是什么? 11.舌苔之薄白而腻、白厚而腻、白厚而干燥、白腻而质红绛、白霉苔及黄白相兼、苔黄腻、苔黑腻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 12.舌质之纯绛鲜泽、镜面舌、绛而不鲜干枯而萎及杨梅舌猪肝舌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 【第五章】温病的治疗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温病祛邪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散血”与“治上焦如羽,治中焦……不沉”治疗原则的含义?3.如何理解温病扶正的重要性? 4.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滋阴生津法各自的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剂是什么? 5.应用泄卫透表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泄卫透表法、通下逐邪法及滋阴生津法的现代药理作用有哪些? 7.如何理解温病养阴的重要性? 【第六章】温病的预防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温病预防思想的现实意义。 2.温病的三大预防方法是什么? 【第七章】温热类温病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风温?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2.风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3.风温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4.春温的概念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5.春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6.春温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7.什么是暑温? 8.暑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9.如何理解“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10.暑温治则是什么? 11.什么是秋燥? 12.秋燥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13.如何理解“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14.秋燥治则是什么? 15.“风热犯卫”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方名、药物组成及剂量)是什么?

2018年温病学题库

2018年温病学考核题库 1. 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 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 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5.(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6..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7. 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8. 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内容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 的 9. 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B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1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 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11. 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2. 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14. 温病的病因是:D A. 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15. 不属于温邪范围的病邪是: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