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温病学汇总题库之简答问答题

温病学汇总题库之简答问答题

温病学汇总题库之简答问答题
温病学汇总题库之简答问答题

34.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在晋唐以前称为什么阶段?有何特点?

晋唐以前的温病学阶段为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对温病虽有一定的认识,即在《内经》《伤寒论》等书中已有对温病的病名、病因、证候及治疗等方面的初步记载。但理论上尚较简朴,而且概念上温病与伤寒未有明确划分,把温病隶属于伤寒的范围。

35.请列举民国时期对温病学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三名医家的姓名及其著作?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吴锡璜《中西温热串解》丁甘仁《喉痧证治概要》36.吴鞠通在温病学方面的主要学术成就是什么?①创立了温病的三焦辨证;②制定了三焦分证治疗大法;③对温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规律进行归纳,组创了许多温病方药。

37.什么是温病学?

温病学的定义:温病学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课程,其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既对指导温病的诊治有很强的临床实践性,而其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体系又是中医临床各科基础之一。

38.刘河间在温病学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六经传受,由浅至深,皆是热证”的观点;认为热病初期,不可单用辛温解表;组创新方,主张治疗温热证应以寒凉药为主,创制了双解散等方。

39.何谓“伏寒化温”?指感受寒邪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40.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在宋金元时期有关温病的主要学术成就是什么?举出该时期两名主要医家对温病的贡献。

.①这一时期为温病学的成长时期。在理论上,划清了伤寒与温病的界限,为温病学术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在治疗上,有了根本性的突破,主张灵活运用经方,强调治疗温热证应以寒凉药为主。其中:刘河间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六经传受,由浅至深皆是热证,非有阴寒证”的理论,认为热病初期,不可单用辛温解表,并创制了双解散等方剂。王安道认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提出温病发热是沸热自内达外,治疗应以清里热为主。

36.何谓广义伤寒?广义伤寒指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包括属于狭义伤寒和温病。

37.试述温病的概念。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盛,易于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它与其他疾病不同,它是属温热性质的,而且它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疾病,而是指外感疾病中的一大类。

38.温病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①有特异的致病因素。------由外界温邪引起。②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③病程发展有阶段性。大多循卫气营血规律传变发展。④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起病急,传变快,发热为主症,易出现险恶证候,易耗伤阴津。

39.温病与温疫有何区别?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一大类外感热病。它包括了多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和多种感染性疾病。故温病的范围较广。温疫是温病其中之一类,属于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二者在概念上有大小之别,但二者又不能截然分开。古人云:“一人受之谓之温,一方受之谓之疫”二者有传染强弱,有无引起流行的

不同。

40.简述伤寒与温病的关系?

《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从经文看,伤寒有“广义”、“狭义”的不同。“广义伤寒”范围较广、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包括了温病在内,与温病的关系是隶属关系。“狭义伤寒”范围较窄,仅指感受风寒引起的外感热病,与感受温邪引起的外感热病性质不同,两者属并列关系。

41.试述温病的病变过程有何规律性?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其病变的过程亦是温邪作用下导致机体卫气营血及三焦所属脏腑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的结果。根椐温邪侵入的浅深层次不同,及人体卫气受伤轻重,强弱的差异,其病变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五个阶段。即①邪在卫分阶段②邪在气分阶段③邪在营分阶段④邪在血分阶段⑤恢复期(或后期)阶段。在新感温病来说,一般循表入里,由浅进深,循卫气营血逐渐演变。若是伏气温病,则起病邪从内发,可向外透发,亦可内陷。但始终不离卫气营血及其相关联脏腑间进行演变。卫、气、营、血,是温病病程演变过程中共同规律。

42.风温病与伤寒(狭义伤寒)有何不同?

风温病与狭义伤寒均属外感热病。但因感邪性质不同,其证治亦有明显差异。风温病感受是风热病邪,邪从口鼻而入,先受于手太阴肺经,初起常见发热恶寒、口微渴、咳嗽、无汗或少汗、头痛、舌尖边红苔薄白、脉浮数。传变较速,有卫气营血演变过程,病变过程中易化燥伤阴,初起治宜辛凉解表。

狭义伤寒,感受的是风寒病邪,邪从皮毛而入,先受于足太阳膀胱经。初起常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传变稍慢,一般寒邪化热,才传入于里,病程中有六经传变次第,病变中易伤阳气。初起治宜辛温解表。

43.暑温、湿温,初起即有里热证表现,为何又不属伏气温病?

暑温、湿温初起即见里热证候表现,有似伏气温病。但其临床见证,与当令主气的致病特点一致。如暑温,发于夏季。夏季,暑热当令,易产生暑热病邪,简称暑邪。暑为火邪,邪气强盛,致病迅速,传变较快;初起即见阳明气分大热证候,甚可直犯心包,引动肝风,出现痉厥危证。此与暑温的临床证候特点相一致,故是新感的暑热病邪所致,属新感温病。同样,湿温多发于长夏。长夏(即夏秋之间)湿土当令,气候多湿,易形成湿热病邪。其致病好犯中焦脾胃,且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初起即出现湿热困阻脾胃见证。这一点与湿温病的临床证候特点相一致,故属新感温病。

35.何谓新感温病?

邪立即发病,病发于表的一类温病。本病初起病邪在表,主要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咳嗽,无汗或少汗,苔薄,舌边尖红,脉浮数等。

36.何谓伏邪温病?

感受温邪之后,伏藏于里,或平素内热,复为外感之邪诱发的一类温病。初起多以里热证为主,症见发热口渴,溲赤,舌红,脉数等,治疗以清里热为主。37.何谓天受?

吴又可《温疫论》,指通过空气传播。

38.试述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①邪气内伏,热自里发。②病变过程中里热内迫特性显著。③易耗伤人体阴液。

39.试述疠气的致病特点。

①其性暴戾,致病力强。②具有强烈的传染性。③感染途径多从口鼻而入。④不同疠气致病对脏腑经络有特异性的病变定位。

40.试述新感温病的特点。

初起病多在表,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要表现。其传变趋向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初起治疗以解表透邪为基本大法。代表性的病种如风温,秋燥等。

41.温邪的感邪途径有哪几种?

.①邪从皮毛而入②邪从口鼻而入

42.试述伏邪温病的特点。

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溲赤,舌红苔黄等热郁于里的证候为主要表现。其传变趋向:如伏热由里外达,为病情好转的表现;如里热进一步内陷深入,则为病情进展的标志,伏邪温病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初起治疗以清泄里热为主,主要病种有春温,伏暑等。

43.简述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的区别。

①感邪发病的方式不同。新感温病,感邪即发,病发于表;伏气温病,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②初起临床表现不同。新感温病,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等肺卫表热证为主;伏邪温病,初起即见高热、烦渴、尿赤,舌红苔黄,或昏谵,舌绛无苔等气、营分里热证为主。③治疗不同。新感温病,初起治疗以解表透邪为主;伏邪温病治疗以清泄里热为主。④其他:病程,病情,预后亦不同。新感温病,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治疗得法易愈;伏邪温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伏邪透尽方愈。

44.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①攻窜流走:温毒病邪可内攻脏腑,外窜经络、肌腠,上冲头面,下注宗筋、阴器,其病变部位的差异与温毒病邪的性质及感邪重轻有关。②蕴结壅滞:温毒病邪客于脉络,可致局部血脉阻滞,毒瘀互结,而形成肿毒特征,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等。

45.风热病邪与燥热病邪致病有何异同?

相同点:①以肺胃为中心;②初起都有肺卫见症。

不同点:①发病季节不同;风热病邪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燥热病邪多发生于秋季。②初起症状,燥伤肺卫证必伴有津液消耗见症;③风热病邪每易出现“逆传心包”的病理变化,燥热病邪病势轻浅,以肺为病变中心。

46.吴又可提出的疠气病因具有哪些致病特点?

其特点有五:①其性暴戾,致病力强,无问老幼,触之即病。②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广泛传播和蔓延流行。③其侵袭人体多从口鼻而入。④疠气有多种不同,不同的疠气对脏腑经络有特异的定位性。⑤疠气致病对不同的动物种属有一定的选择性,如“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

47.起病即见里热证候的都是伏邪温病吗?试举例说明之。

病即见里热证候的不一定都是伏气温病,也有属新感温病的。如暑温,湿温等。现以暑温为例说明如下:暑温发于夏季,初起即见阳明气分甚至暑入心包等里热证而无卫分表证,何以属新感?因暑即为火,其性酷烈,传变极速,致病多入阳明气分而无卫分经过。初起即见暑入心包,因暑为火邪,心为火脏,通于夏气,同气相求,致病可直犯心包的特点一致。正是由于这种里热证候的出现,与夏令的主气所形成的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完全相符,自然是感受当令之邪即时发病的新感温病了。

52.简述温病辨证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温病辨证的临床意义有以下几点:①归纳证候类型;②分析病机;③判断病位深浅;④阐明证候病变;⑤提供治疗依据。

53.简述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

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是:①明确病变深浅层次;②确定证候类型及病变性质;③为确立正确的治法提供依据。

54.何谓“卫营同病”?举例说明之。

“卫营同病”是指卫分证未罢而营分证又起,或一起病即卫分证与营分证同时并见。例如伏暑病初起既有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脉浮数等邪袭卫表的卫分证,又见邪热内舍营分,营热炽盛,营阴耗损的口干,反不甚渴饮,舌红绛少苔等营分证。

55.何谓卫气同病?

指温病过程中卫分之邪未尽即见气分证候,或一起病即见卫分证和气分证并见。如发热、微恶风寒、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数等症。

56.何谓舌蹇?

又名舌涩。指舌体运动失灵,言语不清的征象。多因热毒深陷,内闭心包所致。

57.何谓湿蒙心包?

指气分湿热酿蒸痰浊,蒙蔽包络的病机变化。证见:神志昏蒙,时清时昧,舌苔垢腻等。

58.上焦热入心包的病变属于营分范围,其与热入营分有何不同?

热入心包的病变,虽应归属营分范围,但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与热入营分者有所不同。在病理上,热入心包是邪热炼痰,热痰闭阻心窍;热入营分是热损营阴而心神被扰。在症状表现上,热入心包以灼热肢厥,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为主要见症,神志症状最为严重;热入营分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或时有谵语,反不甚渴饮为主要见症,热损营阴症状显著而神志症状较轻。

59.试述上焦手太阴肺的主要病理变化,证候。

上焦手太阴的病理变化有:①邪袭肺卫,肺卫失宣。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欠润,脉浮数。②邪热壅肺,肺气闭郁。症见身热,汗出,咳喘气促,口渴,苔黄,脉数。③湿热阻肺,肺失清肃。症见恶寒发热,身热不扬,胸闷,咳嗽,咽痛,苔白腻,脉濡缓。

60.温病下焦肝肾病变和邪在血分,其病机与证候有何不同?

下焦肝肾的病变为热伤肝肾之阴,邪少虚多之候,属虚证。其中足少阴肾的病变,其病机为热邪久留,肾阴耗损,证见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

脉虚神倦等。足厥阴肝的病变,其病机为水不涵木,虚风内动,证见手指蠕动,甚或瘛疭,神倦肢厥,心中憺憺大动,舌干绛而萎,脉虚弱等。邪在血分,属实证。病机为热盛动血,热瘀交结。证见身热,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神昏谵狂,躁扰不安,舌深绛。

78.何谓神志昏蒙?

神志昏蒙指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清似昧,呼之能应,或时有谵语。多为湿热类病证湿热郁蒸于气分,病位重在中焦脾胃,湿热酿痰,蒙蔽清窍所致。

79.列出温病发热常见类型。

温病发热的常见类型主要有八种:①发热恶寒;②寒热往来;③壮热;④日晡潮热;⑤发热夜甚;⑥身热不扬;⑦夜热早凉;⑧低热

80.简述温病无汗的两种情况。

.①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阶段的无汗,是邪郁肌表,闭塞腠理而致,并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②邪入营分,劫灼营阴,而无作汗之源,亦可见无汗,并见烦躁,灼热,舌绛,脉细数等症。

81.简述温病亡阳的表现及病机。

温病亡阳的表现:亡阳又称阳竭,指面色苍白、四肢逆冷、汗出不止、气促息微,脉微细欲绝。病机:主要为热毒炽盛,阴精耗竭,阴竭则阳无所附,阳气暴脱所致。

82.简述温病亡阴的表现及病机。

温病亡阴的表现:又称阴竭,指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口咽干燥、尿量短少、舌干红或枯萎无苔、脉细数促疾。病机:多为热毒炽盛,阴津耗竭,不能内守,正气耗散太过,不能固摄于外所致。

83.温病壮热的表现及病机怎样?

壮热的表现:指高热,通体皆热,热势炽盛,但恶热而不恶寒。病机:温邪由表传里,热入阳明,邪正剧争,里热蒸腾而致。

84.简述斑疹形态的临床意义。

斑疹外发,其形态松浮洋溢,如洒于皮表,多为邪热外达的顺证;若紧束有根,如履透针,如矢贯的,为热毒锢结的逆证,预后多不良。

85.斑与疹在形态上有何不同?

斑点大成片,有触目之形,无碍手之质,压之不退色。疹小而琐碎,形如粟米,突出于皮面,抚之碍手,疹退后常有皮屑脱落。

86.温病哪些证型可见到咽喉红肿疼痛?

下列证型可见到咽喉红肿疼痛:①风热袭肺,风温初起,常伴发热咳嗽;②秋燥病燥热上干清窍者也常出现;③湿热蕴毒上壅之证,常伴有发热,胸痞腹胀,舌苔黄腻等。

87.温病胸部闷胀的病机及伴见症状怎样?

温病胸部闷胀多因热邪郁于肺脏、胸膈,胸肺气机失畅所致;伴见壮热、咳喘气促等。也可因痰湿或痰热结于胸膈所致,伴见咳唾痰涎等。

88.温病口渴不欲饮的病机有哪些?表现如何?

温病口渴不欲饮,见于①湿温病初起,湿邪偏盛时,为湿郁不化,脾气不升,津

液不布所致,常伴见身热不扬、胸脘痞闷、舌苔白腻等。②兼挟痰饮,表现为饮水不多、或饮下不舒、伴见胸闷、呕恶、苔腻。③温病热入营分,营阴蒸腾,上潮于口,也表现为口干反不欲饮或不甚渴饮。常伴见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红绛、脉细数等。④瘀热搏结,津液不足和有形瘀滞并存,阻滞气机,津不能上承,出现口渴漱水不欲咽,伴见胸胁或少腹硬满刺痛,舌紫晦或有瘀斑、脉沉涩。

89.温病神昏谵语的病机有哪些?表现如何?

温病神昏谵语的病机有:①邪热挟痰内闭心包,则神昏谵语伴见身热肢厥,舌謇不语,舌鲜绛。②营热扰乱心神,则昏谵较轻,神志不完全昏迷,或心中烦躁,伴见灼热、斑疹隐隐、舌红绛。③血热扰动心神,则昏谵狂乱,伴见身体灼热、斑疹密布、全身多部位出血、舌深绛。④热结肠腑,胃中浊热,上熏神明,则时有神昏谵语,伴见潮热、便秘、舌红苔燥、脉沉实等阳明腑实的征象。

90.试述温病实证痉的表现及其病机。

实证痉厥的表现: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来势急剧、抽搐频繁有力。同时可见肢冷、神昏、脉弦数有力等。病机:多为邪热炽盛,热极生风,筋脉受灼而致肝风内动,可见于温病气分、营血分阶段。若并见壮热、口渴、大汗、苔黄者或便秘腹满,为阳明热盛或热结腑实,引动肝风;若并见壮热、咳喘、汗出、苔黄者,为肺(金)受灼,肝(木)失制而风从内生,肝风内动,又称为“金旺木囚”;若并见灼热、昏谵、舌绛等,为心营热盛,或血分热盛而引动肝风。

91.分别论述温病热厥和寒厥的表现及其病机。

热厥的表现:胸腹灼热而四肢逆冷或不温,常伴神志异常或伴大汗,渴饮,尿黄,便秘,或斑疹、出血症,舌红或绛,苔黄燥或少苔,脉沉实或沉伏而数。病机:热毒炽盛,气机郁滞,阴阳气不相顺接,阳气不能外达四肢所致。寒厥的表现:无发热,通体清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气短息微,神情萎靡,甚不识人,舌淡脉沉细欲绝。病机:温病后期阳气大伤,无以温煦全身,虚寒内生所致。

92.斑疹的病机及治疗原则怎样?

斑疹的病机:温病过程中出现斑疹,均提示热邪深入营血。斑多为热毒炽盛,郁于阳明,胃热炽盛,内迫血分,灼伤血络,血从肌肉外溢而致;疹为风热伏郁于肺,内窜营分,达于肌肤血络而成。如章虚谷说:“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肺。”可见,斑疹在病位上有肺胃之别,在病变上有浅深不同,故陆子贤说:“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斑疹的治疗原则:斑宜清胃泄热,凉血化斑。疹宜宣肺达邪,清营透疹。若斑疹并见,治以化斑为主,兼以透疹。斑疹的治疗,一忌妄用辛温发表升提药,恐助热动血;二忌壅补,以免恋邪;三忌在斑疹初透之机,过用寒凉,以使邪热遏伏,发生变症。

93.试述斑疹色泽的临床意义。

斑疹以红活荣润为顺,是气血流畅、邪热外达的征象,反之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①红如胭脂为血热炽盛;②色紫赤如鸡冠花为热毒深重;③晦暗枯槁则为邪气深入,气血郁滞,正气衰退的危象;④色黑为火毒极盛,病势严重,但黑而光亮,说明气血尚充,治疗有望;⑤黑而隐隐,四旁赤色,此为火郁于内,气血尚活,亦可救治;⑥黑而晦暗,则不仅热毒锢结,而且正气衰败,预后不良。总之,斑

疹的颜色加深,说明病情加重,正如雷少逸说:“红轻、紫重、黑危”。另外,若见斑疹色淡红,则多为气血不足,无力透发之象,病情也较多危重。

94.温病诊察胸腹时应注意什么?

诊胸腹时应注意:询问胸腹是否有胀、痛、满、痞等不适;用手掌触扪胸腹,掌力分轻、中、重,如同诊脉有浮、中、沉,以轻手循抚,自胸上而至脐下,感知皮肤的润燥、寒热,来判断病证的寒热性质,中、重力触扪,并询问、观察患者胸腹软硬度或是否有疼痛感。以察病邪结聚,气血阻滞的程度,辨其病变的虚实,作为温病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95.温病胸腹征象的临床意义如何?

一般来说,若扪之胸腹灼手,皮肤潮润有汗者,多为热证;若扪之皮肤干燥而不温者,多属于寒证。如胸腹自觉不甚疼痛,或有隐痛,按之较痛者,则为邪结不甚;若自觉胸腹疼痛,按之痛甚者,为邪结较盛。若脘腹疼痛,扪之板硬,按之疼痛,或松手疼痛反甚,则为实证;若脘腹隐隐作痛,按之舒缓虚软,多为虚证。

96.温病战汗的病机及表现怎样?

战汗是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症状。其病机多因热邪留连气分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的表现。战汗之后,若脉静身凉,为邪随汗出病情向愈;战汗之后,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脉象急疾或神情萎靡,甚至昏迷,为邪盛正衰,病情危重。另外,若全身战栗而无汗出者,多因正气亏虚,不能托邪外达所致,预后欠佳。

97.温病大汗的病机及表现有哪些?

大汗是指全身大量汗出。其病机及表现主要有:①气分热炽,迫津外泄,表现为壮热、烦渴、脉洪大、苔黄燥等表现。②津气外泄,亡阴脱变,表现为骤然大汗,淋漓不止,汗出粘稠,唇干齿槁,舌红无津,神识恍惚,脉散大。③气脱亡阳,表现为冷汗淋漓,肢冷肢厥,面色青惨,舌淡无华,神气衰微,脉伏或微细欲绝等症。

98.如何从斑疹的兼证判断病变的转归?

斑疹透出后,可从以下兼证判断病变的转归:①身热渐退,脉静身凉,神志转清,呼吸平稳,为外解里和的顺证。②斑疹已出,但身热不退,烦躁不安,或斑疹甫出即隐,神昏谵语,是正气内溃的逆证。③斑疹已出,而二便不通或腹泻不止,或呼吸急促,鼻煽痰鸣,或痉厥,或体温骤降,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均为逆证或险重证。

99.如何从舌象的动态变化判断病机的转归?

在温病过程中,舌苔与舌质往往有较快的变化,通过观察其动态的变化,就能有效把握其邪正的进退和气血、津液的盛衰。如舌苔从薄白苔变黄再转为灰黑,表示病邪从表入里,邪势渐甚;如舌苔、舌质由润转燥,提示津液已伤,或湿邪逐渐化燥;如舌苔从厚浊变薄,或由胶滞板结而转浮罩松散状,多为病邪消退之象;如原有舌苔突然退净而光洁如镜,则预示胃阴已经衰亡。如伏气温病初起舌红无苔而渐显舌苔,多为内伏邪热由营血分外转气分之象;如舌质由红绛而突然转为淡红,多为阳气暴脱所致。

100.温病的诊断为何强调要舌苔舌质互参?

舌象的变化,一般可客观显示邪热的盛衰、邪热对气血、脏腑的影响程度和病位的浅深,显示营血、津液的盛衰;舌苔的征象,一般也可显示病邪的性质、津液的盈亏以及病变的阶段。如舌红而苔黄燥者反映了热邪炽盛于气分,津液已伤,病位尚不深入。但也有二者的变化不一致的情况,如舌质红绛可与白苔并见,其中有舌红绛而苔白滑腻者,为湿浊未化而邪热已入营分,气分之邪未尽之征象。因此,在舌诊时必须把舌苔与舌质的变化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76.温病治疗原则主要有哪两大方面?

温病治疗原则主要有:①祛除温邪;②扶助正气等两大方面。

77.温病主要兼挟证有哪些?

温病主要兼挟证有:①兼痰饮,②兼食滞,③兼气郁,④兼血瘀

78.何为“透热转气”?

透热转气是热入营分的治疗大法之一,即在清泄营热药中加入轻清之品,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也就是清营泄热的治法。

79.祛湿清热法主要可分几种?请列出各自代表方。

祛湿清热法主要分为:①宣气化湿,代表方为三仁汤,②燥湿泄热,代表方为王氏连朴饮,③分利湿邪,代表方为茯苓皮汤。

80.温病气阴两伤,正气欲脱的证候.治法和代表方。

温病气阴两伤.正气欲脱的证候:身热骤降,汗多气短,体倦神疲,舌光少苔,脉散大无力;治法:益气敛阴;代表方:生脉散。

81.温病运用祛湿清热法时应注意什么?

温病运用祛湿清热法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应权衡湿与热的偏轻偏重,用祛湿.清热之品有所侧重。②如湿已化燥者,不可再用。③素体阴亏者慎用。

82.温病运用泄卫透表法时应注意什么?

温病运用泄卫透表法时应注意:①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邪兼挟。②对温病邪在卫表者,一般忌用辛温发汗法,重在疏表透解。③使用本法应中病即止,避免过汗伤津。

83.分消走泄法及开达膜原法能否用于湿已化热或热盛津伤者?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二法清热之力较弱,其作用主要侧重于疏化湿浊,故不能用于湿已化热或热盛津伤者。

84.清泄少阳法可否用于气分里热炽盛者?为什么?

不能。因为清泄少阳法虽有透邪泄热作用,但其清热力量较弱,故只适用于邪热挟痰湿郁阻于少阳,对气分里热炽盛者不宜用。

85.简述凉肝息风法的作用和适用证候。

凉肝息风法具有凉肝解痉,透热养阴的作用。适用于温病邪热内炽,肝风内动的证候。

86.肺胃阴伤证治宜用哪种滋阴法?请说出理由。

肺胃阴伤证治宜用滋养肺胃法。因为肺胃阴伤证的特点是肺胃的阴液已伤而邪热已基本消除,所以要用甘凉濡润之品以滋养在温病过程中已耗伤的肺胃阴液。

87.温病外治法主要有哪五种方法?

温病外治法主要有:①洗浴法;②灌肠法;③敷药法;④搐鼻法;⑤吹喉法

88.温病兼痰湿气阻的表现及治疗。

温病兼痰湿气阻的表现:胸脘痞闷,拒按,泛恶欲呕,渴喜热饮而不欲多饮,舌苔粘腻。治疗以燥湿化痰理气,可在主治方中加半夏.陈皮.茯苓等,也可用温胆汤类。

89.益气敛阴和回阳固脱法的作用有何不同?怎样区别运用?

.①两法作用的不同点:益气敛阴是用甘温.甘酸补气敛阴之品益气生津养阴,敛汗固汗收敛汗液以救虚脱。回阳固脱法是用辛热.甘温之品峻补阳气,救治厥脱。所用的方药不同。②从两法的适应证来区别应用。益气敛阴法主要适用于在温病过程中气阴大伤而正气欲脱者,症见身热骤降,汗多气短,体倦神疲,脉散大无力,舌光红少苔等,代表方如生脉散。回阳固脱法主要适用于在温病过程中阳气暴脱者,症见四肢厥冷,汗出淋漓,神疲倦卧,面色苍白,舌淡而润等,代表方如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汤。

90.温病瘥后正虚未复如何分别调治?

根据虚弱的部位和性质的不同,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调治:①补益气液是用补气生津养阴之品以治疗温病后期气阴两虚者。证见精神萎顿,不饥不食,睡眠不酣,口渴咽燥,舌干少津。代表方如薛氏参麦汤(西洋参.麦冬.木瓜.石斛.鲜莲子.生谷芽.生甘草)或三才汤。②滋养胃肠是用养阴增液之品以治疗胃肠阴液亏虚者。证见口干咽燥或唇裂,大便秘结,舌光红少苔。代表方如益胃汤.增液汤。

③补养气血是用补益气血的药物以治疗温病后气血亏虚者。证见面色少华,气弱倦怠,声音低怯,语不接续,舌质淡红,脉弱无力。代表方如八珍汤加减或集灵膏。

91.清心开窍与豁痰开窍作用有何不同?如何运用?

①清心开窍法的作用特点是清解心热,透络开窍以促进神志清醒,主要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等;豁痰开窍法的作用特点是用清化湿热.涤痰开窍的方法来宣通窍闭,促使神志清醒,主要用菖蒲郁金汤。二法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主在清解,而后者主在清化。②从两法的适应症来区别应用。清心开窍法的适应证是温热邪热入心包而引起的神志异常者,表现为身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或纯绛鲜泽,脉细数等;豁痰开窍法的适应证是湿热郁蒸,酿生痰浊,蒙蔽机窍者,表现为发热,神识昏蒙,时清时昧,时有谵语,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

92.通腑泄热和导滞通便有何异同?

通腑泄热和导滞通便法的相同点:通腑泄热和导滞通便均属通下逐邪法,都用苦寒之品,均主要作用于肠腑。不同点:①作用不同,通腑泄热作用为泻下阳明实热燥结;导滞通便作用在于通导肠腑湿热积滞。②适应证不同,通腑泄热适用于热入阳明,内结肠腑之证。证见潮热便秘,或热结旁流,时有谵语,腹部胀满或硬痛拒按,舌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代表方如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导滞通便适用于湿热积滞胶结肠道的证候。证见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舌苔黄垢浊腻。代表方如枳实导滞汤。

93.温病清营凉血法主要有分哪几种,各自的适应症和代表方是什么?

温病清营凉血法主要有三种:①清营泄热,②凉血散血,③气营(血)两清。各自的适应证和代表方分别为:清营泄热适用于温病的热入营分,郁热阴伤之证,证见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等。代表方如清营汤。凉血散血适用于温病热盛血分,迫血妄行,热瘀交结之证。证见灼热躁扰,甚则昏狂谵妄,斑疹密布,各种出血,舌质紫绛或有瘀斑等。代表方如犀角地黄汤。气营(血)两清适用于温病气分与营(血)分的同病证,即气营(血)两燔证。若偏于气营同病,则出血倾向不重,证见壮热口渴,烦扰不寐,舌绛苔黄,代表方如加减玉女煎;若为气血两燔,热毒深重之证,则见壮热躁扰,甚或神昏谵妄,两目昏瞀,口秽喷人,周身骨节痛如被杖,斑疹密布,出血,舌质紫绛,苔黄燥或焦黑,代表方如化斑汤.清瘟败毒饮。

94.温病临床上如何应用凉血散血法?

①本法的作用即凉解血热,散瘀通络以清散血分瘀热之邪。②本法主要适用于邪热已入血分而血热炽盛,热瘀交结,迫血妄行者。如邪热未入血分,未见血热炽盛或热甚动血的症状表现者不可使用本法。

95.温病使用清解气热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温病使用清解气热法时应注意:①本法所治为气分无形邪热,非邪热与有形实结所宜。②热邪未入气分不宜早用。③素体阳虚者使用本法时切勿过剂,中病即止,以免伐伤阳气。④苦寒药有化燥伤津之弊,热盛阴伤或素体阴虚者慎用。

96.何谓劳复证?如何调治?

劳复证是指温病瘥后正气未复,或余热未清,因为过早劳作重新发热者。根据以下三种情况分别调治:①气虚劳复:证见发热,畏寒怕冷,四肢倦怠,少气懒言,舌淡少苔而润,脉虚。治以益气健脾,甘温除热。代表方如补中益气汤。②阴虚劳复:证见发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口干舌燥,或心悸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养阴清热。代表方如加减复脉汤。③余热劳复:证见发热,心烦懊憹,胸闷脘痞。或胸胁不舒,口苦咽干,食少纳呆,舌苔薄黄,脉微数。治以清透余热,解郁除烦。代表方如枳实栀子豉汤。兼呕恶者,加半夏.竹茹;兼舌红口渴者,加天花粉.石斛.竹叶;兼食滞者,加山楂.麦芽.神曲等。

97.温病兼食滞如何治疗?

根据食滞在胃在肠的不同而治:①消食和胃适用于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恶闻食臭,舌苔厚垢腻,脉滑实。常在主治方中加用消化食滞之品,如神曲.山楂.麦芽.莱菔子.陈皮等,也可加保和丸。②导滞通腑适用于腹胀而痛,肠鸣矢气,其气臭秽,大便秘或泻,舌苔厚而浊腻,脉沉涩或滑。常在主治方中加用消化导滞,通导肠腑之品,如枳实.槟榔.大黄.厚朴,也可用枳实导滞丸。

98.温病瘥后余邪未尽如何调治?

温病瘥后余邪未尽,应根据正气之盛衰及余邪的类型不同而分别采取以下治法①清解余热,益气养阴是用辛凉.甘寒之品以治疗温病后期余热未净,气阴两伤之证。证见低热不退,虚羸少气,口干唇燥,呕恶纳呆,舌光红少苔,脉细数。代表方如竹叶石膏汤。②芳化湿邪,醒胃和中是用芳香清凉之品以化湿清热,恢复胃气,治疗温病后期湿热余邪未尽而胃气未复之证。证见身热已退,脘闷不畅,知饥不食,舌苔薄白微腻。代表方如薛氏五叶芦根汤(薄荷叶.荷叶.枇杷叶.藿

香叶.佩兰叶.芦根.冬瓜仁)。③理气化湿,健脾和中是用理气化湿健脾之品以治疗温病后期余湿阻气,脾气虚弱之证。证见胃脘微痞,饮食不香,四肢倦怠,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而腻,脉虚弱,甚至可见肢体浮肿。代表方如参苓白术散加藿香.佩兰.荷叶.砂仁等。④化湿利水,温补肾阳是用补肾阳.利水湿之品治疗温病后期阳气虚衰而水湿内停之证。证见形寒肢冷,身疲乏力,心悸眩晕,面浮肢肿,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脉沉细。代表方如真武汤。

24.什么叫“舌謇”?

症状名。指舌体转动不灵活,言语不清。

25.什么叫“风温”?

病名。是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以肺卫表热证为初起证候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于冬春两季。

26.什么叫“逆传心包”?

出自《温热论》。指温邪侵犯肺卫之后不顺传气分,而迳入心包,主要证候为高热,心烦,神昏谵语,舌蹇肢厥,舌绛脉数等。

27.什么叫“辛凉平剂”?

《温病条辨》,指银翘散而言。从该方组成上看,是以辛凉为主,稍佐辛温,以增强表散之力,相对桑菊饮为辛凉轻剂、白虎汤为辛凉重剂而言,吴鞠通称之为“辛凉平剂”。

28.风温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①发病季节,多发生于冬春季节。②发病急骤,初起必见肺卫见证。③传变迅速,易见逆传心包证候。④病变过程中以肺经病变为主,也有阳明胃肠病变之证。29.试述风温的病机特点。

①发病较急,初起必有肺卫见证。②传变较速,每易易见逆传心包证候。③易见动风,痉厥,气急痰鸣之证。

30.何谓“热结旁流”?

见《温疫论》。指热邪传入阳明,大肠中燥屎内结,以致粪水从旁而下利纯稀水之病变。症见腹部硬痛,肛门灼热,苔黄而燥,脉沉有力等。治宜软坚攻下泄热,方用调胃承气汤。

31.风温的传变规律是怎样的?

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因外感风热病邪多从口鼻侵入人体,而肺位最高,首当其冲,所以本病初起以邪在上焦手太阴肺经病变为主。如肺卫病邪不解,其发展趋向大致有两种:一是顺传入胃,多呈阳明热盛或热结肠腑之证;二是逆传心包,见神昏谵语等神志异常证候。另在病变过程中,由于邪热壅肺,可致痰热喘急;热入血络,则易外发红疹;病至后期,则多呈肺胃阴伤的病理表现。

13.简述春温总的治疗原则。

春温总的治疗原则是:以清泄里热为主,并须注意透邪外出,顾护阴精。14.简述春温病的病理特点。

①发病急骤,热象偏盛,初起即见里热证候。②伤阴明显。③病程中易见神昏痉厥证候。

15.春温病的发病类型有几种?

①伏邪自发,患者体质阴虚,里有伏热,至春季阳气发泄之时而从内向外透发。其中有发自气分及发自营分之分。②新感引发,是里有伏热,至春感受温邪而引发。

16.简述春温与风温应如何鉴别?

二者均可发生于春季,同属温热性质的温病。但二者证治有不同。风温是新感风热病邪而致病,初起以肺卫表热证为主;春温是温热病邪伏里而外发,初起以里热伤阴证为主。

17.试述春温病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春温病的诊断要点有:①多见于春季或冬春之交、春夏之际;②发病急骤,热象偏盛,初起即见里热证候,有发于气分、发于营分之别;③素体阴虚,病程中伤阴突出,后期尤以肝肾阴亏为著;④易出现神昏痉厥证候。

18.春温与风温的病因病机有何不同?早期的临床表现有何区别?

风温是新感风热病邪而致病,初起以邪郁肺卫,肺气失宣为主,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而后出现邪热壅肺或顺传于胃,病邪太盛或正气不支则逆传心包。春温是温热病邪伏里而外发,初起以里热伤阴证为主,证见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等表现,重者甚至可见神昏、痉厥、斑疹等。由于人体感邪轻重,体质情况有所不同,春温初起可有病发于气分和病发于营分之分,病情可由里外发,亦可继续深入营血。

7.何谓秋燥?

秋燥是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邪在肺卫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本病发生在秋季。

8.试述秋燥的临床特征。

初起病在肺卫,必伴口鼻、咽、皮肤、津气干燥表现,一般较少传变,病程较短,易于痊愈,病邪深入下焦肝肾的病例较少。

9.简述秋燥与风温如何鉴别。

风温:多发于冬春季,初起也表现为邪在肺卫,但以表热证为主,津液不足表现不突出。秋燥:发于秋季,除有肺卫见证外,以明显的津伤失润为特征。10.简述秋燥和风寒感冒如何鉴别。

秋燥:发于初秋,有明显的津伤失润表现。

风寒感冒:多发于冬季,初起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节疼痛等风寒外束肌表,卫阳受郁的症状为主。

11.简述秋燥与伏暑如何鉴别。

两者均可发于秋季,初起均可有表证。但伏暑较少肺卫见证,而以暑湿在里为主,病情较重,变化较多。秋燥初起以肺卫见证为主,且有明显津伤表现,病情轻,传变少。

12.试述秋燥的诊断要点。

①病发于早秋燥热偏盛时节。②初起除具有肺卫表热证外,必伴有口、鼻、咽、唇、皮肤等干燥的见证。③病程中以燥干阴液为主要病理变化,病变重心在肺,影响到胃肠;病情较轻,传变较少,极少出现邪入营血或下焦肝肾的病变。④后

期多见肺卫阴伤之证。

13.试述秋燥初、中、末三期的治疗大法。

①初起邪在肺卫,以辛凉甘润为先;②中期宜清养并施,即在清肺胃,通腑之时注意养阴增液;③后期若邪热深入下焦,须滋培真阴。④即所谓“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14.“燥热”与“火热”的治疗有何不同?

治疗火热之证,常用苦寒清热泻火之法,而治疗燥热则最忌苦寒伤阴,故治燥必用甘寒。对于秋燥的治法,“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苦寒者,燥证则唯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180.风温肺卫之邪不解,其发展趋向有哪几种?

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顺传于胃,二是逆传心包。凡邪热由卫入气,顺传于胃,多呈阳明邪热炽盛之证;如邪热逆传心包,则必见神志异常证候。

181.风温邪热壅肺的证候,治法和选方是什么?

证候:身热,汗出,烦渴,咳喘,或咯痰黄稠,或带血,胸闷胸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平喘

选方:麻杏石甘汤

182.风温热入心包的证候,治法和选方是什么?

证候: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身体灼热,四肢厥冷,舌蹇,舌绛鲜泽,脉细数。治法:清心凉营,清热开窍

选方:清宫汤配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

183.吴鞠通提出的白虎汤“四禁”是什么?临床上应如何掌握?

白虎汤“四禁”即“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但在临床上不必拘泥于此,大凡掌握表证未解者当慎用,而里热未感者或病非阳明实热者多在禁用之列。

184.肠热下利与热结旁流如何区别?

病机不同,肠热下利为肺胃邪热下移大肠所致;而热结旁流为燥屎内结而粪水从旁流下。肠热下利所下多为黄色稀便,按其腹部并无硬痛感觉;热结旁流所下多为恶臭稀水,腹部必按之作痛。

185.风温与春温如何相鉴别?

风温与春温都可发生于春季,但可从以下几方面鉴别:

风温春温

病因:风热病邪温热病邪

初起证候:肺卫表热证里热证候(气分或营分)

病情:较重重

186.什么叫“辛凉平剂”

指银翘散而言。从该方药物组成上看,是以辛凉为主,而稍佐辛温之品,以增强表散之力,故吴鞠通称之为“辛凉平剂”。

187.简述肺热发疹的证候表现。

身热,咳嗽,胸闷,肌肤红疹,舌红,苔薄白,脉数。

188.简述肺热发疹的治法与代表方

治法为宣肺泄热,凉营透疹;代表方为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189.简述春温热与血结证的临床表现。

190.简述春温热与血结证的简述春温热与血结证的治法、代表方。

少腹坚满,按之疼痛,小便自利,便结或大便色黑,神志如狂,或清或乱,口干漱水不欲饮,舌绛紫色暗或有瘀斑,脉沉实而涩。

191.桃仁承气汤有哪些药物组成?

治法:凉血逐瘀;代表方:桃仁承气汤。大黄、芒硝、桃仁、芍药、丹皮、当归。192.简述春温气营(血)两燔的证候表现。

壮热,口渴,头痛,烦躁不安,肌肤发斑,甚或吐血,衄血,舌绛苔黄,脉数。193.简述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法、代表方。

气营(血)两清。加减玉女煎或化斑汤,重者用清瘟败毒饮。

194.加减玉女煎有什么药物组成?

生石膏、知母、玄参、细生地、麦冬等。

195.化斑汤有什么药物组成?

生石膏、知母、梗米、生甘草、玄参、水牛角。

196.清瘟败毒饮有什么药物组成?

生石膏、知母、梗米、生甘草、玄参、水牛角、川连、栀子、桔梗、黄芩、赤芍、连翘、甘草、丹皮、竹叶等。

197.三甲复脉汤的组成是由炙甘草汤去什么药、加什么药组成?

去生姜、大枣、人参、桂枝加牡蛎,鳖甲、龟板、白芍而成。

198.简述春温阴虚火炽证表现如何?

身热,心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

199.简述春温阴虚火炽证的治法和方药。

其治法是:泻火育阴,方药是黄连阿胶汤。

200.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有那些?

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等。

201.简述温病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的表现?

低热,口舌干燥而渴,虚烦不眠,气短神疲,时时泛恶,纳谷不馨,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等。

202.简述温病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的治法和代表方。

温病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的治法为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代表方为竹叶石膏汤。203.热甚动血证有什么表现?

证见壮热,头痛,口渴,烦躁若狂,肌肤发斑,吐血,衄血,舌红绛,脉细数。204.热甚动血证的治法与代表方是什么?

治法为清热解毒,凉血散血。代表方为犀角地黄汤。

205.简述温病邪留阴分证候表现有那些?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少苔,脉沉细略数。

206.简述温病邪留阴分的治法和代表方?

温病邪留阴分的治法是滋阴透热,代表方为青蒿鳖甲汤。

207.什么叫“阴虚火炽”?

指阴精亏损而致虚火炽盛。症见烦躁易怒,两颧潮红,口干咽痛,遗精,多梦等。208.何谓心中憺憺大动?

症状名。形容心跳剧烈,心神不安,如古人云:“若游鱼失水而腾跃”。209.何谓“瘛疭”?

瘛指筋脉拘急而缩,纵指筋脉缓纵而伸。瘛疭,是四肢抽搐,筋急挛缩。210.何谓“水不涵木”?

涵,滋润之意。肾属水,肝属木。温病后期,邪热消灼真阴,致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肝木,肝阴不足筋脉失养而拘挛,引起手足蠕动。

211.为什么说春温后期易导致肝肾阴伤?

春温是以阴精先亏,邪郁内发,里热炽盛为特点。患者阴精素亏,加之病变过程中里热炽盛,阴液更易耗损。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故后期易出现肝肾阴伤之候。

212.简述春温阴虚火炽证的临床表现及其治法。

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治法:清热降火,育阴安神213.春温与风温后期均有伤阴之象,简述治疗上有何不同?

风温为肺胃阴伤,治当滋养肺胃阴津,方用沙参麦冬汤;春温为肝肾阴伤,治当滋养肝肾阴液,方用加减复脉汤。

214.简述春温虚风内动证的临床表现及其治法。

手足蠕动或瘛疭,心中憺憺大动,甚则时时欲脱,形消神倦,齿黑唇裂,舌干绛或光绛无苔,脉虚。治法:滋阴息风。

215.“懊憹”何解?

指胸膈间自觉烦郁无奈,卧起不安的症状。

216.“目不了了”如何解释?

形容视物模糊不清,由于阳明腑热过盛,津液受伤,邪热上蒸所引起的症状。217.“撮空”如何解释?

指患者意识不清,两手伸向空间,像要拿东西的症状,是病重元气大衰的表现。218.王氏清暑益气汤证有何表现?

王氏清暑益气汤证为暑伤津气,证见身热心烦,口渴自汗,气短而促,肢倦神疲,苔黄干燥,脉虚无力。

219.李氏清暑益气汤用于什么证?

暑益气汤用于脾虚患者感受暑湿患者为宜,多有脾虚湿困特点。

220.暑伤心肾表现如何?用什么方?

肾表现为心热烦躁,消渴不已,麻痹,舌红绛,苔黄黑干燥,脉细数,治宜连梅汤清心滋肾。

221.黄连阿胶汤证表现如何?

黄连阿胶汤证表现为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为阴虚火炽之象,治宜泻火育阴。

222.暑温津气欲脱有什么表现?如何治疗?

暑温津气欲脱证可见身热已退,汗出不止,喘喝欲脱,脉散大,为气阴两伤,正气欲脱之证,故治宜选用生脉散酸甘敛津,益气固脱。

223.简述秋燥燥干清窍的临床表现,治法和选方。

表现:发热,咽痛,口渴,目赤,耳鸣,龈肿,苔黄而干,脉数。

治法:清宣气热,润燥利窍

方药:翘荷汤

224.试述秋燥燥热伤肺证的证候。

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喘,胸满胁痛,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赤,苔薄白燥,脉数。

225.简述秋燥燥热伤肺证的治法和用方。

治法:清肺泄热,养阴润燥

方用:清燥救肺汤

226.试写出五仁橘皮汤的药物组成。

甜杏仁,松子仁,郁李仁,柏子仁,桃仁,橘皮

227.试述秋燥肺胃阴伤证的临床表现。

身热已退,或身有微热,干咳或痰少,口、鼻、咽、唇干燥乏津,口渴,舌干红少苔,脉细数。

228.试述秋燥肺胃阴伤证的治法和用方。

治法:滋养肺胃之阴

方用:沙参麦冬汤,津伤甚者合以五汁饮。

229.风温邪热壅肺如何辨证施治?

风温侵入肺卫的风热病邪不解,进一步发展。则可传入气分,窜于肺脏,可出现邪热壅肺证。其临床表现为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烦渴,咳嗽,或喘促鼻煽,或胸闷胸痛,痰白或黄,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治法应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常用的方剂是麻杏石甘汤。临床上还可结合病情,适当加入鱼腥草,黄芩浙贝等药以加强清热宣肺止咳。

230.风温邪入气分,侵犯肺脏可见哪几种证型?如何辨治?

风温邪入气分,侵犯肺脏可见以下几种证型:①邪热壅肺。②痰热阻肺,腑有热结③肺热发疹。④肺热移肠。

①邪热壅肺

症状:身热,汗出,烦渴,咳喘,或胸闷胸痛,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宣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

②痰热阻肺,腑有热结

症状:潮热便秘,痰涎壅滞,喘促不宁,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治法: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方药:宣白承气汤

③肺热发疹

症状:身热,肌肤红疹,咳嗽,胸闷,舌红薄黄,脉数

治法: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方药: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

④肺热移肠

症状:身热咳嗽,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腹不硬痛,苔黄,脉数。

治法:苦寒,清热止利

方药:葛根芩连汤

231.风温邪热壅肺与痰热阻肺的证治有何不同?

风温邪热壅肺与痰热阻肺,虽均属邪热在肺之候,临床均以肺气失宣见证为表现,但两者在病理特点上有邪热壅肺,肺气失宣与痰热阻肺,腑有热结的不同,所以邪热壅肺者,以身热烦渴,汗出,咳喘,舌红苔黄,脉数为特征,治宜清热宣肺,麻杏石甘汤为主方;痰热阻肺者,则以潮热便秘,痰涎壅滞,喘促不宁,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为临床见证,治宜宣肺化痰,泄热攻下,以宣白承气汤为代表方。痰涎壅盛与腑实便秘,是“痰热阻肺”有别于“邪热壅肺”的辨证关键。232.试述春温热与血结证的临床表现及其治法,代表方及药物组成。

少腹坚满,按之疼痛,小便自利,便结或大便色黑,神志如狂,或清或乱,口干漱水不欲饮,舌绛紫色暗或有瘀斑,脉沉实而涩。

治法:凉血逐瘀

代表方:桃仁承气汤(大黄、芒硝、桃仁、芍药、丹皮、当归)

233.试述春温气营(血)两燔的证治(举出药物)。

春温气营(血)两燔证候表现为:壮热,口渴,头痛,烦躁不安,肌肤发斑,甚或吐血,衄血,舌绛苔黄,脉数。治宜气营(血)两清。一般可用加减玉女煎(生石膏、知母、玄参、细生地、麦冬等);斑疹显露色深的,宜用化斑汤(生石膏、知母、梗米、生甘草、玄参、水牛角);如证情严重,气营血证候俱全者可用清瘟败毒饮(生石膏、知母、生地、玄参、水牛角、川连、栀子、桔梗、黄芩、赤芍、连翘、甘草、丹皮、竹叶等)。

234.春温热灼真阴有哪些证型?如何辨证治疗?

有三种证型:①阴虚火炽:症见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活薄黑而干,脉细数。治宜清热降火,育阴安神,方用黄连阿胶汤。②真阴亏损:症见身热不甚,日久不退,午后面部潮红颧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咽干齿黑,或心悸,或神倦,耳聋,舌质干绛,脉虚软或结代。治法滋补肝肾,润养阴液,方用加减复脉汤。③阴虚风动:症见手足蠕动或瘛疭,口角颤动,两目上视或斗视,筋惕肉,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作痛,时时欲脱,形消神倦,齿黑唇裂,舌干绛少苔或无苔,脉虚弱。治宜滋阴养血,潜阳息风。方用三甲复脉汤或大定风珠。235.春温阴虚火炽证与肾阴耗损证的临床表现和治法方剂有何不同?

春温阴虚火炽证胃热邪深入少阴,肾阴受损,心火上亢之候。临床表现为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脉细数等。治宜育阴清热,方用黄连阿胶汤。肾阴耗损证,系温病后期热邪深入下焦,劫烁肝肾之阴所致。临床表现为身热不甚,久留不退,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咽干齿黑,舌质干绛,甚则紫暗,或神倦,耳聋,脉虚软或结代。治宜滋阴养液,方用加减复脉汤。

236.试述春温邪留阴分证的临床表现及其治法、方药。

证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苔少,脉沉细略数。治宜滋阴透热。

方药用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等。

237.在温病临床中,如何区别运用黄连阿胶汤、大定风珠、青蒿鳖甲汤?

①黄连阿胶汤适用于肾水亏于下,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而致阴虚火炽的证候。②大定风珠适用于真阴欲竭,水不涵木,时时欲脱,纯虚无邪的虚风内动证。③青蒿鳖甲汤则适用于余邪虽轻,但深伏阴分,耗损阴液的余邪留伏阴分证。

238.试述吴鞠通五个加减承气汤的适应证。

①宣白承气汤,适用于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②牛黄承气汤,适用于热入心包,兼有腑实证。③增液承气汤,适用于腑实兼有阴液亏损证。④新加黄龙汤,适用于腑实兼有气液两虚证。⑤导赤承气汤,适用于腑实兼有小肠热结证。239.试比较阳明热结兼阴液亏损与兼气液两虚的症状。

温病阳明热结兼阴液亏损与气液两虚,均为虚实互见之证。前者为腑实而阴液亏损,症见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脉沉细;后者为腑实而气液俱虚,除症见腑实阴伤症状之外,还出现正气虚衰所致的倦怠少气,撮空肢颤,目不了了等见症。这是两者在症状方面的区别点。

240.羚角钩藤汤与大定风珠在临床运用上如何区别?

羚角钩藤汤能凉肝息风,适用于邪热炽盛引起的肝风内动,症见身热壮盛,头晕胀痛,手足躁扰,甚则狂乱,神昏,痉厥,舌干绛,脉弦数。而大定风珠则功专滋阴息风,补阴敛阳,有防厥脱之效。适用于邪热久羁,劫烁真阴,水不涵木而致的虚风内动,症见身热不甚,肢厥神疲,手足蠕动,甚或瘛疭,心中憺憺大动,时时欲脱,唇裂齿黑,舌干绛少苔,脉沉细数而虚者。

羚角钩藤汤多用于温病中期,极期,邪盛的实证动风,其抽搐有力。大定风珠多用于温病后期,邪少虚多的虚风内动,其抽搐多无力,呈手足蠕动。

241.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王氏清暑益气汤的功用及适应证有何不同?

白虎汤功效清热生津,适用暑入阳明之壮热多汗、口渴心烦、面赤气粗、苔黄燥、脉洪大等见证。若背微恶寒者为兼有汗多伤气的表现,可加人参则为白虎加人参汤。具有清气泄热,益气生津的作用。适用于暑入阳明兼暑热仍盛,但津气已伤者;王氏清暑益气汤证见津气两伤之身热心烦,肢倦神疲,口渴自汗,气短而促,小溲色黄,脉虚无力者。三方之中白虎汤功专清气泄热,兼以生津为阳明气分热盛之代表方;白虎加人参汤则清气泄热兼以益气生津,适用于阳明气分邪热仍盛,但津气已伤者;而王氏清暑益气汤是用于暑热未解而津气已伤者,与白虎加人参汤相比,本方清热益气作用较逊而生津之力较优。

242.如何理解“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酸泄酸敛”?并分别举出代表方剂。

此为暑温邪在气分阶段不同时期的治疗大法。暑温初起,暑入阳明,气分热盛,治宜辛寒清气之品,清泄暑热,此“辛凉”是指辛凉重剂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之类。若进而暑热耗伤津气,治宜甘寒之剂,寒可清涤暑热,甘能益气生津,如王氏清暑益气汤。若暑热虽去但津气大伤,甚至津气欲脱者,当用甘酸之品,以收敛虚散之津气,如生脉散。

243.暑温与暑湿,湿温,中暑如何鉴别?

暑温与暑湿,湿温,中暑都可见于夏季,但它们的病因,病机不同,临床证候表现也不同。

暑温因感受暑热病邪所致,初起即见壮热,汗多,口渴,脉洪大等阳明气分热盛证候,是其主要特征;病变过程中,容易出现暑伤津气,甚则津气欲脱危重证候。若暑热病邪化火,深入营血,内闭心包,或引动肝风,或灼伤血络,则容易出现神志昏迷,四肢抽搐、斑疹、出血等极重证候。

暑湿多因感受暑湿病邪所致,暑热较重暑湿较轻,初起以寒热、身痛等邪郁卫表证候微主要表现;气分病变部位比较广泛,可郁在少阳,或困阻中焦,或弥漫三焦,均有不同程度的脘痞,呕恶、苔腻等湿邪内蕴症状,虽有暑伤津气证候,但不及暑温明显。

湿温多发于夏秋季节,因感受湿热病邪所致,起病较为缓慢,初起以恶寒,身热不扬、头重痛、身重肢倦、脘痞苔腻等邪遏卫气的湿重热轻证候微主要表现;病变过程中有湿热化燥伤阴与湿盛困阻阳气的不同转归;湿温以病势缠绵,脾胃为病变中心,邪多留恋气分,发热难退,病程较长是其特征。

中暑是夏季卒中暑热或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以突然昏迷、不省人事或突然烦躁神昏为主要表现。须注意与暑温之暑入心营证候相鉴别。中暑乃突发神昏肢厥,经妥善处理,神志较易苏醒;暑温之暑入心营,多微暑热病邪由气分深入所致,其神昏不如中暑突然,恢复亦较困难。

244.暑温与中暑有何区别?

暑温与中暑均易发于夏暑炎炎之季。中暑是卒中暑热或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而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烦躁神昏为主要表现。中暑与暑温之暑入心营证候颇为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中暑乃突发神昏肢厥,经妥善处理,神志较易苏醒;暑温之暑入心营,多为暑热病邪由气分深入所致,其神昏不如中暑徒然,恢复亦较困难。

245.暑温与暑湿在临床表现上有何区别?

暑温,暑湿均可发于夏季,但暑温发病更急,热象更突出,病初即见壮热,烦渴,汗多,脉洪大等阳明热盛证,多有闭窍动风之变,易耗伤津气甚至津气欲脱;而暑湿初起以寒热,身痛等邪郁卫表为主要表现,气分病变部位较广泛,均有不同程度的湿邪内蕴的症状,虽有暑伤津气证候,但不及暑温明显。

246.试述暑温的病理特点有哪些?

暑温病理特点可概括为几点:①发病急骤,初起多见气分热盛证候。暑热病邪炎热酷烈,侵犯人体发病急骤,初起即见壮热,烦渴,多汗,面赤气粗,苔黄燥,脉洪大等阳明气分热盛的表现,正如叶天士所说“夏暑发自阳明”。②易耗伤津气。夏季炎热,人体汗出较多,而暑热病邪炎热酷烈,更易燔灼津液,津迫外泄,故感受暑热病邪后,汗出更多,津伤更甚,临床可见口干渴饮,舌干齿燥等;暑微火邪,“壮火食气”“壮火散气”,暑温多汗出,汗多则气随汗泄,故临床可见自汗,背微恶寒,肢倦神疲,脉虚无力等伤气之见证,更甚者可见津气欲脱之证候。③易入心动风。暑热病邪致病急骤,热势亢盛,传变迅速,尤易内陷厥阴;暑为火邪,心为火脏,同气相求,暑热病邪容易内陷心营,出现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或因热极生风,引动肝风,出现抽搐,痉厥等。

247.简述暑温的一般传变过程及其各阶段的治疗原则。

暑温病初起多见暑热病邪径入气分,出现阳明热盛之证候,治宜辛寒清气,涤暑泄热。进而暑热炽盛,损伤津气,可见暑伤津气之证候,则宜清热涤暑,益气生津。若暑热已退而津气损伤太过,出现津气欲脱之证,应予补敛益气,扶正固脱。若暑热伤津而津伤腑实,出席哪热结肠腑之证,则予通腑泄热,清热解毒。若暑热化火内传营血,出现暑入心营者,予清营泄热,清心开窍;出现暑热动风者,予清泄暑热,熄风定痉;出现暑入血分者,予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暑温后期,多因暑热久羁而见暑伤心肾之证候,宜清心泻火,滋肾养阴。

248.试述秋燥初起,邪在肺卫的临床表现,治法、处方、方名和药物。

①病发于初秋燥热偏盛时节。②初起除具有肺卫表热证外,必伴有口、鼻、咽、唇、皮肤等干燥的见证。③病程中以燥干阴液为主要病理变化,病变重心在肺,影响到胃肠;病情较轻,传变较少,极少出现邪入营血或下焦肝肾的病变。④后期多见肺胃阴伤之证。

249.试述秋燥,肺燥移肠热,络伤咳血证的证候,治法和方剂名。

初起邪在肺卫,以辛凉甘润为先;

中期宜清养并施,即在清肺胃,通腑之时注意养阴增液;

后期若邪热深入下焦,须滋培真阴。

即所谓“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250.试述秋燥,肺燥肠闭证的证候,治法和用药方剂名与药物组成。

治疗火热之证,常用苦寒清热泻火之法,而治疗燥热则最忌苦寒伤阴,故治燥必用甘寒。对于秋燥的治法,正如汪瑟庵所说“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寒苦者,燥证则唯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

251.试述秋燥,燥热犯卫证的证候,治法和治疗方剂名与药物组成。

发热恶寒,少汗,咳嗽少痰,声嘶,咽干,鼻干燥,口渴,舌边尖红,苔薄白少津,脉数大。治以辛凉甘润,轻透肺卫,方用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贝母、豆豉、栀子皮、梨皮)。

证候:喉痒干咳,继而痰粘带血,胸胁疼痛,腹部灼热,大便泄泻,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

治法:润肺清肠,清热止血

方剂:阿胶黄芩汤

35、试述湿温病病因和发病的特点。

薛生白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这是湿温病常见的病因和发病特点。内因主要是脾胃先伤。如饮食不节,不洁,脾胃受伤,运化失健,致水湿内停,湿饮停聚。外因,是夏秋季节,气候较热,雨湿亦盛。人处湿热交蒸环境中,湿热病邪自外侵入人体,与体内停湿相合,导致湿温病的发生。

36、湿温病有何临床特点?

湿温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外感热病。湿热病邪具“湿”和“热”两重特性。湿性属阴,重浊粘腻,不易转化,与热相合,热处湿中,胶结难分,难以速解。故临床上具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临床基础教研室 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温病的概念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第六章温病的治疗 第七章温病的预防第八章风温 第九章春温第十章暑温 第十一章湿温第十二章伏暑 第十三章秋燥第十四章大头瘟 第十五章烂喉痧第十六章温疫 第十七章疫疹第十八章疟疾 第十九章霍乱第二十章《温热论》第二十一章《湿热病篇》 第二十二章《温病条辨》选

第一章绪论 单项选择题 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王孟英B.叶天士C.余师愚D.吴鞠通 2.余师愚的代表着作是:() A.《广温疫论》B.《疫疹一得》C.《温疫论》D.《伤寒温疫条辨》3.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A.王安道B.郭雍C.刘河间D.朱肱 4.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热经纬》C.《温疫论》D.《肘后备急方》 5.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外台秘要》D.《肘后方》 6.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 A.王安道B.汪石山C.朱肱D.刘河间 7.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A.朱肱B.王安道C.吴又可D.刘河间 8.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刘河间D.王安道 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作的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疫论》C.《温热经纬》D.《温病条辨》 10.下述哪项不是吴又可的贡献() A.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着--《温疫论》 B.提出瘟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 C.指出瘟疫有强烈的传染性D.感邪途径是邪从口鼻而入 11.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着是:() A.《温热论》B.《外感温病篇》C.《湿热病篇》D.《疫病篇》 12.“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汪机D.王孟英 13.“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 A.《素问·评热病论》B.《素问·至真要大论》 C.《素问·玉版论要篇》D.《素问·生气通天论》 14.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A.王安道B.张仲景C.庞安常D.王叔和 15.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 A.宋到元代B.明到清代C.战国到晋唐D.民国时代 16.吴又可是:() A.认为温疫初起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B.创立卫气营血理论的医家 C.提出水湿在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D.创立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 二.选择多项题 1.《内经》中提出预防疫病的关键是:()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 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 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选用方为: ) ,(调胃承气 汤,(导赤承气汤,(桃仁承气汤 ,(宣白承气汤 ( ,(白虎汤的功效是: ) ,(清泄阳明经热,(清泄少阳里热,(清热宣肺,(泄热攻下 ,(温病阳明热结的首选方是:( )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风温病的病因是:( ) ,(温热病邪,(风寒病邪,(风热病邪,(燥热病邪 ,(吴鞠通称为“辛凉轻剂”的方剂 是:( ) ,(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汤,(麻杏石甘汤 ,(下列哪项不属吴鞠通白虎汤四禁的内容:( ) ,(脉浮弦而细者,(脉沉者,(身热汗出者 ,(不渴者 ( ,(生脉散的功 用是: ) ,(益气敛阴固脱 ,(益气回阳固脱 ,(清热益气生津 ,(滋阴养液清热 ,(临床上见:身热肢厥,神昏谵语,抽搐痉挛,舌质鲜绛,脉细 (数或弦数者,首选的 中成药是: ) ,(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紫雪丹 ,(苏合香丸 ,(下列哪项不属葛根 黄芩黄连汤证:( ) ,(身热咳嗽 ,(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苔黄焦燥,脉洪大 , ,(知母,(生大黄 ,(杏,(下列哪项不是宣白承气汤中的药物:( ) ,(石膏 仁 ( ,,(运用增液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的主要鉴别点是: ) ,(潮热,便 秘 ,(腹胀满痛拒按,(时有谵语 ,(口干唇燥,,(“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 (热、咳嗽、烦渴。”语出: ) ,(《温病条辨》,(《外感温病篇》,(《温热论》,(《温热逢源》 ,,(下列哪项不属肺热移肠证:( ) ,(腹胀满 硬痛 ,(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身热咳嗽 ,,(下列哪项不属“阳明热盛证”的范围:( ) ,(壮热 ,(渴饮 ,(汗出 ,(苔黄白相兼 ,,(风温病名首见于:( ) ,(《内经》,( 《时病论》,( 《伤寒论》,( 《温病条辨》 ,,(对风温的病因、病机和证 治作了系统论述的温病学专著是:( ) ,叶香岩《温热论》,朱肱《类证活人书》,陈平伯《外感温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 ,,(称“凡天时晴燥,温风过暖,感其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决赛《温病学》试题汇编

中医临床学院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竞赛决赛《温病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 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号码填在右边的括号内) 1.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 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辨治理论体系的确立 B 以吴有性为代表的温疫学派医家的出现 C 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D 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E 温病病因学说的确立 2.下列哪项不属《难经》所言广义伤寒的病种?() A 温病 B 热病 C 中风 D 湿温 E 暑温 3.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4.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5、温病学说成熟时期是:() A 宋金元时期 B 明清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战国至晋唐时期 E 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6、被誉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 A 王孟英 B 吴又可 C 吴鞠通 D叶天士 E 薛生白 7、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 《内经》 B 《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8、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是:() A 《温病条辨》 B 《伤寒论》 C《温疫论》 D《内经》 E 《温热论》 9.“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语出哪部经典著作? ( )A《素问》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灵枢》 10.《湿热病篇》的作者是:()A王孟英 B薛生白 C吴鞠通 D吴又可 E叶天士 11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从病名、病机、治法等方面提出温病与伤寒不同的医家() A.王叔和B.刘河间 C.王安道 D.王焘E.孙思邈 12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 ( ) A .叶桂 B .刘完素 C .吴瑭 D .薛雪 E .吴又可 13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吴瑭的代表作是: ( ) A.《温热论》 B.《湿热条辨》 C.《诸病源候论》 D.《温疫论》 E.《温病条辨》 14.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使温病在摆脱伤寒体系束缚的道路上向前 推进了一大步的医家是:()

实验心理学题目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双耳分听技术: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信息。 本质: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不同声音。 2. 追随耳实验: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实验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到的信息,并且忽略所有来自另一只耳朵的信息。分别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3. 材料限制:指作业收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4. 资源限制:指其作业收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进行。因此,两个同事进行的作业若对资源的总需求量超过中枢能量,就会干扰。此时两个作业水平受互补原则决定,即一个作业应用的资源增加多少就会使另一个作业可得的资源减少多少。 5. 客体和特征特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客体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6. 错觉性结合实验。指在不注意的条件下,向被试呈现的不同客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7. 任务定义注意: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某些刺激值或刺激维度而非其他刺激值或刺激维度的反应。 8. 加工定向注意:将注意看做一个把心理集中于多个感觉输入的一个的主动加工过程,注意提高了某些“被注意到”的任务或信息的加工质量。即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或准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9.(1)外围提示和符号提示。外围提示指提示直接出现在将被注意的位置,此类提示能自动引起注意,也被称为外源提示。 符号提示指提示只是指出注意应指向某个位置的一个符号。这种提示不会自动使注意指向被提示的位置,因此也被称为中间提示或内源提示。 (2)预言性提示和非预言性提示 预言性提示指对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多于无效试验次数的提示。(即目标更频繁地出现在被提示的位置上) 非预言性提示指在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与无效实验次数接近的提示。(即目标出现在被提示位置的次数并不比不被提示的位置多) 10.双任务范式:是在多个并行任务间注意的指向和调节作用。 11.警戒:持续性注意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预测而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注意章节) 14.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而从上而下加工则指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15.不可能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错觉。 16.主观轮廓:错觉现象,指人们在一片完全同质区域中知觉到的轮廓。 17.知觉恒常性: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18.暗适应: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觉缓慢提高的过程。 19.视敏度: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 20.闪光融合:P369 21.视错觉: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22.接近法则:P372 23.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24.促声融合:来自双耳的声觉信息融合成了来自一个“中央耳”的信息。

温病学题库(考试学习)

2018年温病学考核题库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5.(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6..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7.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8、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内容? 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的 9.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B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11.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 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2.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 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 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14.温病的病因是: D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15.不属于温邪范围的病邪是: 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16.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B A.卫气 B.肺卫 C.脾胃 D.阳明 E.心包 17.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 B.先犯上焦肺卫 C.易耗血动血 D.易损伤肺胃阴津 E.易逆传心包 18.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 E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毒病邪 19.温毒病邪致病的特殊征象是: D A.身体壮热 B.口渴苔黄 C.心烦谵语 D.局部红肿热痛 E.脉象洪数

国医通17-18中医必修(温病学)题库最全最新

1、“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的主症是B身痛呕逆。 2、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B藿朴夏苓汤。 3、在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生薏仁的作用是C宣上、畅中、渗下 4、白虎汤证与小陷胸加枳实汤证均见口渴,二者的区别在于C饮水解渴与否 5、“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其证候类型属于B湿热并重 6、温病症见身热微渴,心中懊憹不舒,苔薄黄,脉数,治宜A栀子豉汤加味 7、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B 足阳明(胃)病变 8、按叶天士所说,温热病表证初起治疗应当用C辛凉轻剂 9、下列非祛湿清热法主要作用的是A轻清宣气 10、小儿暑痫的治疗宜选用A清营汤 11、温病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治宜B分消走泄 12、用通下法治疗湿热病阳明里结之证时,停止用药的指征是B大便硬 13、下列哪项热型不出现于气分阶段C身热夜甚 14、温病症见身热口渴,口苦咽干,烦躁不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E黄芩汤或黄连解毒汤 15、温病治疗中“分消走泄”法属于C和解表里法 16、祛湿清热法没有下列哪项明显作用D清心开窍 17、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A四时主气 18、属伏气温病的病种是B春温 19、温热病气分证后期肺胃津伤的治法是C甘寒法 20、气分热邪炽盛,津液受伤的舌象是C舌红赤而苔黄燥 21、真阴耗损又兼“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治疗宜选用C救逆汤 22、温病熄风法的作用是A.肝泄热,滋养肝肾 23、神倦肢厥,手指蠕动,舌干绛而萎,脉虚弱,为B虚风内动 24、下列哪项不属温病泄卫透表法A透热转气 25、温病热入厥阴肝经,动风发痉的舌态是D舌斜舌 26、温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咽干唇燥,头痛,27、苔薄白,舌边尖红等。治宜D桑菊饮 28、根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B春温 29、下列哪项属于湿热病的转归B从阳化热从阴化寒湿热胶结可稽留中焦或逐渐转入下焦 30、白虎加苍术汤证的证候类型属于A胃热夹脾湿 31、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C 32、叶天士列举的治疗湿热病邪留三焦的代表药物是C气营 33、三才汤的主治证是B暑温日久,寝卧不安,不思饮食,元气阴液两伤者。 34、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治宜 E藿朴夏苓汤 35、舌绛不鲜,干枯而痿的舌象可见于B邪热久留,肾阴欲竭 36、湿热病治疗中的“通阳”是指B宣畅气机,分销走泄而利小便

温病学题库之填空题

1.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萌芽阶段是战国至晋唐时期,成长阶段是宋至金元时期,形成阶段是明清时期。 2.温病学发展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3.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战国至晋唐代,温病渐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是在宋至金元代。 4.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王安道。 5.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吴又可,倡导三焦辨证的书是《温病条辨》。 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它包括温病在内。 3.温病与伤寒是外感热病中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两者是并列关系。 4.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两者关系上:伤寒学说是温病学说发展的基础,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发展。 5.根椐《难经·五十八难》经文,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6.根椐吴又可的观点,热病、温病、温疫三者的关系是:热病即温病,又名温疫。 1.伏邪温病是指感邪后未即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 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3.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 4.温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温邪。 5.温邪能导致人体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常及实质损害。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发病。 6.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易于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7.温邪感染途径主要有从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 8.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是温邪入侵、体质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9.温病发病类型可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两大类型。 10.燥热病邪引起秋燥,多发于秋季。 11.暑热病邪引起暑温,多发生于夏季。 12.温邪是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 13.湿热病邪引起湿温,多发生于长夏季节。 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灼热,斑疹,出血见症,舌深绛。 5.气分证的病理特点是邪热剧争,里热蒸迫,热炽津伤。 6.营分证的病理特点是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7.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1.温病发热的一般规律为:初起邪在肺卫,邪气未盛,正气未衰,多属实证发热;温病中期,邪在气营血分,邪正交争,虚实错杂,邪实为多;温病后期,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给出正确选项并做详细答案解析 1、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控制变量 D. 无关变量 2、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C A. 匹配法 B. 平衡法 C. 排除法 D. 恒定法 3、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 激相等,这种方法是B A. 恒定刺激法 B. 平均差误法 C. 最小变化法 D. 系列探索法 4、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 的β值为:C A. -0.22 B. 0.22 C. 0.33 D. 3.00 5、在2×3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A A. 2个 B. 3个 C. 5个 D. 6个 6、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B A. 调查法 B. 个案法 C. 测验法 D. 观察法 7、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 指:D A. 超常儿童 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 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8、等距量表的特点是B A. 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B. 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C. 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D. 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9、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处理,即所有的被试者接受全部的自变量处理,这类设计便属于: A A. 被试内实验设计 B. 被试间实验设计 C. 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 D. 混合设计 10、根据唐德斯A.B.C.法,辨别反应时间应是:A A.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 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 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 D. 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11、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搜 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B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目录 第一章绪论-----------------------------------------------------------------(3)第二章温病的概念-------------------------------------------------------(12)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22)第四章温病的辨证-------------------------------------------------------(35)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53)第六章温病的治疗-------------------------------------------------------(78)第七章温病的预防-------------------------------------------------------(97)第八章风温--------------------------------------------------------------- (102)第九章春温-----------------------------------------------------------------(119)第十章暑温-----------------------------------------------------------------(138)第十一章湿温-----------------------------------------------------------------(152)第十二章伏暑-----------------------------------------------------------------(164)第十三章秋燥-----------------------------------------------------------------(172)第十四章大头瘟--------------------------------------------------------------(181)第十五章烂喉痧--------------------------------------------------------------(186)第十六章温疫-----------------------------------------------------------------(193)第十七章疫疹-----------------------------------------------------------------(199)第十八章疟疾-----------------------------------------------------------------(205)第十九章霍乱-----------------------------------------------------------------(211)第二十章《温热论》--------------------------------------------------------(218)第二十一章《湿热病篇》--------------------------------------------------(233)第二十二章《温病条辨》选-----------------------------------------------(245)

实验心理学期末模拟试题

2013年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实验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费希纳 C.高尔顿 D.艾宾浩斯 2.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极限法 B.平均差误法 C. 阶梯法 D. 恒定刺激法 3.实验中,疲劳可使阈限_____;若存在期望误差,在递增法测定时,阈限会______。() A.降低偏低 B. 升高偏低 C. 升高偏高 D. 降低偏高 4.如果想要研究“早上和晚上背书的记忆效果,哪个时刻点更好?”,则书籍内容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5. B反应时间之所以比A反应时间长,是因为前者的加工过程比后者的加工过程多了() A.辨别刺激过程 B. 比较刺激和决策反应过程 C.选择反应过程 D.辨别刺激和选择反应过程 6. sone 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 B.二分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7.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属于正确反应的是() A. Y/N B. FA C. n/SN D. CR 8.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叫做() 定律定律定律定律 9.以下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A. V=1/α B. P(Y/N) +P(n/SN) =1 C. d′=Z 击中-Z 虚惊 D. β=O 击中 /O 虚惊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心理上的主观音高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有关 B. 在ROC曲线上的点距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近,分辨率越强 C. 反应时间作为反应变量,会随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的不同而变化 D. 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 11.( )标志着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开始。 A.最小变化法 B.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C.平均差误法 D.正误法 12.请找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赫 B.一个sone是指40分贝时1000赫的纯音声音刺激的响度感觉

温病学习题

温病学习题 【绪论】 1.温病学发展史的前3个阶段的年代划分 2.了解温病学成长阶段主要医家学术观点之表1 3(指页码,下同) 3.刘河间和王安道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表1 P2、3 4.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形成阶段的依据3 5.吴又可、叶薛吴王各自的代表著作及学术成就表2 P3-4 【温病的概念】 6.理解温病病理演变的规律性8 7.掌握温病临床表现的特殊性8 8.了解温病的范围9○ 9.可归于温病范围的现代医学疾病种类和病名9 10.温病两大分类法的依据及各自的代表病9-10 11.温病与广义伤寒及狭义伤寒的关系10○ 12.温病与温疫区别的意义11○ 13.掌握温毒的病变特点11 【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14.了解温邪的共性12○ 15.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及温热病邪、疠气各自的致病特点12-16 16.论:湿热病邪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中心14、101 17.了解温病发病的三大因素及两种感邪途径16-17○ 18.了解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的鉴别18 表2-1○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 19.了解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形成及其生理作用19○ 20.掌握卫气营血分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22 表3-1 21.理解影响卫气营血证候传变的四大因素22○ 22.了解温病三焦辨证纲领的形成及其生理作用23○ 23.掌握三焦辨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26 表3-2 24.了解三焦证候的相互传变形式27○ 25.了解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27○ 【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 26.掌握9种发热类型的表现特征及其病机29-30 27.掌握出现大汗的几种病机31○ 28.掌握6种神志异常的病机及临床表现32-33 29.实风内动与虚风内动的病因病机、表现及治法方药的比较33、81、87 30.对温病重症患者血压观测的方法与意义34 31.斑疹形态的区别35 32.理解“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含义35 33.掌握斑与疹的治法35、 34.斑疹“宜见而不宜见多”的临床意义35○ 35.了解白的形态及其治法35-36○ 36.掌握舌苔之:薄白而腻、白厚而腻36、白厚而干燥、白腻而质红绛、白霉苔及黄白相兼、苔黄腻、苔黑腻的病变机理37 37.掌握舌质之:纯绛鲜泽、镜面舌、绛而不鲜干枯而萎38及杨梅舌猪肝舌的病变机理39 38.了解齿缝流血虚实之不同41○ 39.了解温病中出现浮、洪、数、滑、濡诸脉象的病机特点43-44○

温病学题[1]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温病学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何特征? 2.温病学成长阶段主要医家的学术观点是什么? 3.刘河间和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4.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形成阶段? 5.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各自的代表著作及学术成就有哪些?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 1.温病病理演变的规律性是什么? 2.温病有哪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3.试述温病的范围,界定它有何意义? 4. 现代医学疾病中哪些疾病名可归于温病的范围? 5.温病的分类依据有哪些?各有什么临床意义? 6.温病与广义伤寒及狭义伤寒的关系是什么? 7.温病与温疫有什么区别?其意义如何? 8.温毒的病变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复习思考题 1.温邪的共性有哪些? 2.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及温热病邪、疠气各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3.湿热病邪病变为什么以中焦脾胃为中心? 4.温病发病的三大因素及两种感邪途径是什么? 5.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如何鉴别?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形成。 2.卫气营血分证的病理特点与辨证要点各是什么? 3.影响卫气营血证候传变的四大因素是什么? 4.试述三焦辨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在临床上有何意义?【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 复习思考题 1.温病各种发热类型的表现特征及其病机是什么? 2.温病出现大汗的病机有几种? 3.试述温病各种神志异常的病机及临床表现? 4.实风内动与虚风内动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的比较。 5.对温病重症患者血压观测的方法与意义是什么? 6.辨斑疹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含义?10.白的形态及其治则是什么? 11.舌苔之薄白而腻、白厚而腻、白厚而干燥、白腻而质红绛、白霉苔及黄白相兼、苔黄腻、苔黑腻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 12.舌质之纯绛鲜泽、镜面舌、绛而不鲜干枯而萎及杨梅舌猪肝舌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 【第五章】温病的治疗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温病祛邪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散血”与“治上焦如羽,治中焦……不沉”治疗原则的含义?3.如何理解温病扶正的重要性? 4.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滋阴生津法各自的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剂是什么? 5.应用泄卫透表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泄卫透表法、通下逐邪法及滋阴生津法的现代药理作用有哪些? 7.如何理解温病养阴的重要性? 【第六章】温病的预防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温病预防思想的现实意义。 2.温病的三大预防方法是什么? 【第七章】温热类温病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风温?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2.风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3.风温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4.春温的概念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5.春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6.春温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7.什么是暑温? 8.暑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9.如何理解“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10.暑温治则是什么? 11.什么是秋燥? 12.秋燥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13.如何理解“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14.秋燥治则是什么? 15.“风热犯卫”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方名、药物组成及剂量)是什么?

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

一、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实实验的某些方法整理、搜集、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先进行周期性测量,之后引入实验处理X,然后再进行一系列周期性的测量。比较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2.优点:1.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在O1~O8的系列测量过程中,相邻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基本相同,可以认为在每个时间间隔内“成熟”的发展基本相同。2. 可以有效的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由于每个被试的成绩都是经过反复测验而得到的一系列结果,这样就能够降低由于只做一次测验而出现的有偏样本成绩的概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测量偏差。3.缺点:1、由于无对照组,因而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控制伴随实验处理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那些与实验处理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2、多次实施前测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在被试身上产生作用而影响其实验处理后的测量成绩。 4.注意事项:1、研究中要保持实验情境的相对稳定,减少不必要的条件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通过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实验不能得到最后的、确定性的结论,如果想得到肯定的因果关系结论,应选用有控制组参加的实验设计。 3、由于研究中对实验条件控制不是很严格,因此研究者应充分考虑那些突发的或随意事件,详细记录研究中伴随的各种事件,这有利于对结果作出更符合实际的科学评估和解释。 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连续抽取多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即选择完全相等的多个时间段,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实施实验处理,而在后续的另一个时间样本中并不实施实验处理,并通过对两种时间样本的观测分数之间的差异分析来比较实验处理的准实验设计。 2.数据分析:可对结果做三方面的检验:1.处理条件与无处理条件间的比较,以考察存在处理效应的可能性;2.分别在有处理条件下和无处理条件下考察时间因素的简单效应,这主要是分析研究中的时间效应或顺序效应; 3.分析实验处理与处理顺序的交互效应,以考察在时间序列中不同处理的不同效应。 3.优点:在控制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方面是完全有效的,如能较好控制“历史”作用的影响。 4.缺点:1.采用单组设计,实验处理后再重复进行做过的测验可能会增加或降低实验处理实验安排中,实验处理的间断出现会使被试产生新异感,并暴露实验目的,由2.的敏感性。. 此产生实验的霍桑效应。3.实验的重复进行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顺序效应。 多组不相等组前后测设计 1.设计方案:先将实验组和控制组接受前测,然后给实验组处理,再对这两组被试进行后测。 2.优点:首先,增添了控制组,从而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的干扰。其次,前测可以了解实验处理实施前的初始状态,从而也就对选择有了初步的控制。 3.缺点:1.实验组与控制组是不对等的,因而选择与成熟、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效度。2.不能证明实验处理的长期效应。 多组不等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1.数据分析:方法1.求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的平均数,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的平均数;然后求出实验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以及对照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实验组差值和对照组的差值进行比较。方法 2.回归直线方程。 2.优点:1.既能对一组的一系列的观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也能对两组的前测和后测的系列观测成绩的趋势进行比较,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果。2.实际使用较多的一种比较完善的准实

《温病学》练习题

练习题 1. (单选题) 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的舌象为:( )(本题3.0分) A、白砂苔 B、灰腻苔 C、白苔如碱状 D、白腻苔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 3 2.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痰蒙”的临床表现?( )(本题 3.0分) A、身热不退,朝轻暮重 B、神识昏蒙,时明时昧 C、间有谵语 D、舌纯绛鲜泽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 3 3. (单选题) 在通下法的应用上,下列哪项提法是错误的?( )(本题 3.0分) A、本法适用于有形实邪内结的实热证候 B、津枯肠燥便秘者忌用苦寒攻下 C、病邪传里,但未内结成实者忌用 D、邪入血分,瘀热结于下焦者忌用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 3 4.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温病使用开窍法的注意点?( )(本题 3.0分) A、非邪闭心窍之神昏,不可滥用开窍法 B、邪入营分而未见厥闭者不可早用清心开窍 C、清心开窍与豁痰开窍的适应证不同,临床运用不可相混 D、湿热类温病不用开窍之剂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 3

5. (单选题)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选用方为:( )(本题3.0分) A、调胃承气汤 B、导赤承气汤 C、桃仁承气汤 D、宣白承气汤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 3 6. (单选题) 风温证见发热少汗、头微痛,咳嗽,咽喉肿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最合适的处方是银翘散:( )(本题3.0分) A、不加减 B、加知母、黄芩 C、去荆芥加玄参、马勃 D、加花粉、石斛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 3 7. (单选题) 热闭心包与内闭外脱的区别,关键在于前者无:( )(本题3.0分)

2018年温病学题库

2018年温病学考核题库 1. 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 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 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5.(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6..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7. 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8. 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内容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 的 9. 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B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1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 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11. 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2. 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14. 温病的病因是:D A. 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15. 不属于温邪范围的病邪是: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