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解析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解析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导演评述

MOVIE

LITERATURE

2013年第17期电影文学

解析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牛

峰(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新乡453002)

[摘要]王家卫是当代香港影坛创作个性最独特,也最具个人魅力的电影作者。他在两岸三地的华人电影导演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王家卫的电影是另类而个性的,他在色彩运用上打破了“百分之百天然色彩”这一传统电影美学原则。正是他的独树一帜成就了我们的长久难忘。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具有主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而这种独出心裁的色彩运用已然成为王家卫电影的独特符号!本文先从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中阐释其特点,接着探讨其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关键词]王家卫;电影;特点;色彩艺术

众所周知,王家卫是当代香港影坛创作个性最独特,也最具个人魅力的电影作者。他在两岸三地的华人电影导演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从人们对“王家卫”这一名字

所做的解释—

——王,王者的王;家,大家的家;卫,前卫的卫—

——可以看出人们对他的高度评价。在王家卫和他的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别的艺术家身上和他们作品中没有的东西。一个艺术家确立了一种样式,这种样式又和别人的作品没有可比性,那么,他基本上就确立了自己在电影界的地位。王家卫的电影让观众动摇了固有的对电影的看法,其中不论是影像或人物、叙事或细节,还是电影色彩,都独树一帜,别出心裁。本文先从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中阐释其特点,接着探讨其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王家卫电影色调概述

《旺角卡门》(1988)是王家卫初试啼声的处女作,叙述的是两个情同手足的黑帮打手阿华和苍蝇的遭遇。在这部电影中,王家卫在色彩运用上就初显才华,别出心裁。整部影片主要运用了红、蓝、白、黑等色彩。但是在酒店那场戏中,王家卫改用了棕色和淡紫系列,用以凸显男女主角心理层面发生的变化。毋庸讳言,黑白色象征着阿华所处的黑社会的冷酷无情,而蓝红象征着阿华和表妹之间的纯真爱情,这份爱情烂漫而热烈。冷暖色的有效对比,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

另外

,《旺角卡门》不是简单使用蓝色和红色的,当阿华在楼梯拐角处和前女友吵架,镜头的基调是蓝色的,但这种

蓝色基调还用前女友的“红上衣

”“红唇”加以点缀,使红色更加炫目、刺眼,这种红与蓝相互融合的用法,更加

加深了冲突的氛围。

《阿飞正传》(1990)写的是旭仔与几个女人之间牵不长扯不断的感情纠葛。当旭仔从养母处得知自己本是西班牙和菲律宾贵族血统生身父母的私生子,便前往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寻找生母,生母却拒不承认他是自己的儿子。对母亲的寻找就是对亲情对生命的寻找。而生母对他的拒绝注定了他是都市永远的被放逐者。果然在绝望后的浪迹生涯中,他抢假护照杀人而遭菲律宾黑社会刺杀。在这部电影中,色彩语言运用得也很独到。摄影师杜可风明确说明:“拍六十年代的电影,自然免不了怀旧气氛,但是我们不会

采取那种黑白色再加上黄色调调的传统做法。

”6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面对着政治动荡、经济腾飞、文化断层的境地,他们与长辈的鸿沟越拉越远,矛盾愈演愈烈。所以王家卫根据那一年代的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环境,采用了以绿色为主要视觉风格,同时还将陈设、道具以及服装的色彩都往这个色调上靠。通过这种做法,观众明显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人缺乏热情、无精打采的情感世界。《东邪西毒》(1994)讲述的是“东邪”与“西毒”与一

个女子的半生缘

。“西毒”在长兄结婚那天黯然离家到沙漠隐居,因为其嫂乃是他因过于自尊矜持而失去的心上人。碰

巧的是他的好友“东邪”黄药师也爱上了他的嫂子。后来得知嫂嫂病逝后,他以一把大火烧掉了小店,重返故乡白驼山。影片不再着重传统武侠片惯有的江湖仇杀、飞天遁地的武打招式,而重在对感情的剖析。同时打破传统电影剧情逻辑的起承转合,用旁白、独白、对白等手段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整部影片以沙漠为背景,给观众一种苍凉的感觉。

《春光乍泄》(1997)是描写一对同性恋人的电影。这部影片的主题在当时比较敏感,王家卫在片头、片尾都将字幕打在全屏的血红底板上,让人看了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非常触目惊心。其实,红色一直是这部影片的主导色彩,其中还加入了黑、白、蓝等颜色,以此构成整部影片的基本色调。这四种颜色有机融合在一起,承担起导演在

影像层面上所赋予影片主题的任务

。《春光乍泄》的前半部用了黑白色,后半部用了彩色,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王

家卫想用这两种色彩的对比来凸显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使整个故事更加流畅。

二、王家卫电影特点

纵观王家卫导演的所有电影,可以发现他的电影具有

以下几点特征。

首先,在主题的设置上,王家卫的电影表达的是现代人彻骨的孤独和现代城市的荒原感。具体表现为人物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的缺失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漂泊感,一个个孤独的游魂在都市阴暗的角落里,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为打发孤独,打遍所有能找到的电话号码,为打发寂寞,逼迫自己爱上打烊后第一个来到快餐店的女人,因为无人交流,只有对着物件倾诉(《重庆森林》

)。王家卫的电影表现了世界的瞬间倏忽性。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人,皮影戏般地在镜头中滑过

。“什么东西都会过期”,像《重庆森中》中的“凤梨罐头”

。没有天长地久,刚才还如胶似漆,049

导演评述

MOVIE LITERATURE

2013年第17期电影文学

转眼却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等再见时,只有相视一笑。爱的错失,爱的迷茫,爱的孤独。看完王家卫的电影,总感到有种透心凉,好像世界的末日就要来临。

第二,王家卫电影试图借鉴各种电影类型的特征,将

它们纳入自己的创作体系

。《旺角卡门》模仿黑帮片,《阿飞正传》模仿飞仔片

,《东邪西毒》模仿武侠片,《重庆森林》模仿警匪片

,《堕落天使》类似杀手片,《春光乍泄》和《花样年华》模仿情爱片,但稍往里窥视,它们又都不是正宗的黑帮片、武侠片、警匪片或情爱片。仅以《旺角卡门》为例,影片舍弃了传统江湖片将人物英雄化的倾向,

以阿华

、“苍蝇”杀身不成仁的行为,显示出人生的卑微、无助和冷酷。王家卫在仿制各种电影类型的同时却在改装和瓦解各种类型,他不过是在借类型电影的商业化外衣来表达现代主义的主题。因此,评论者说,王家卫电影与徐克、吴宇森和林岭东等人的动作奇观及其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气质背道而驰,也与许鞍华、关锦鹏电影中美丽的伤感和缜密的阴柔判然有别,更与张之亮、陈果等人的朴素平实和脉脉温情迥然有异。

第三,在形式上,王家卫电影往往以嗜杂、逼仄而又变形的空间展示,跳动不居的时空转换,镜头的无逻辑组合,展示非理性意识活动画面的意识流,冷的蓝色基调,挥之不去的人物独自和暧昧颓废的虚无主义情调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如《堕落天使》在蓝色基调的画面中,以超广角摄影将男女主人公压缩在一个没有深度的空间,仅仅剩下大量的以9.8ram 镜头拍摄的颤动、变形和扭曲的影像,既表现现代社会咫尺天涯的人际关系,又喻示着世界的荒诞和人与物之间的冰冷与敌意。

总之,王家卫电影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纯属感官、纯属符号、纯属个人的华丽而颓废的空间。

三、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以《东邪西毒》为例

正如斯坦利考夫曼所说的,色彩应该成为剧中的一个

重要人物,对于王家卫而言,色彩艺术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电影里,色彩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还与人物性格、心理、命运等紧密联系,具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作用。王家卫自己本人也说过,色彩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还原,而且还是一种自觉的审美选择。色彩艺术不仅是视觉造型,还是情绪氛围;不仅是色调,还是情调。在王家卫电影里,色彩几乎成了某个特定人物的象征和环境的象征。这一点,在《东邪西毒》中表现得尤为精彩。

《东邪西毒》算是另类武侠片,影片的美术风格天马行

空,表现了一种对电影空间的思索—

——这是这部影片最有特色的地方,即是说电影是否能抽离故事本身而仅仅为了表达某种意念而存在。所以这个片子有很多观众认为看完不知道要讲些什么,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故事。其实严格说,

这个电影根本没有故事

。《东邪西毒》没有确定的时间地点,可以发生在有华人的任何朝代、任何有沙漠的地方。西毒的故乡白驼山和东邪的隐所桃花岛,都只是作为抽象的表意符号出现在电影里。然而,影片整体的美术风格诡谲华美,虚幻艳丽,与音乐风格相得益彰,成就了影片华丽却不耽溺、雅致却不单调、繁复却不流俗的视觉基调。

可以说

,《东邪西毒》中对比度极强的夸张色彩足以使观众放大几倍瞳孔。故事走向、人物关系变化都处在一个虚幻空间,与王家卫以往影片中香港都市的浮靡躁动的感觉大不一样,几乎没有人间烟火气。这样设置场景的文化心理原因,大约与人们常说的香港文化特性有关,具有与生俱来的无根感,没有历史感、归属感。置身荒漠,已经没有热烈期望探求太多东西。所以最后,欧阳锋终于看着茅屋毁灭在熊熊大火中,起身回白驼山颐养天年。

《东邪西毒》里面的场景分为开放和封闭两种,穿插出现,调剂气氛,表达情绪。场景与人物性格有紧密关联。最重要的开放场景就是欧阳锋终日面对的沙漠。沙漠随一天阳光的角度变换色彩和照度,

有不同的明暗、虚实层次。而嫂子寄托对欧阳锋思念的男孩,出现的方式也是面对无边大海。

在《东邪西毒》里,每个人物都独具特色。西毒欧阳

锋开头亮相即“用构图形式的本身暗示内容表现的含义”

,不规则构图表明他心态的失衡、不平,他的衣饰黑白相间,以后都是玄色与白色呼应,整体基调看起来凝重而单纯,暗示一种矛盾性格,既有真诚又有阴冷的一面。欧阳锋自命放浪不羁,无所约束,适合在沙漠环境里生长。影片中的沙漠并非光秃秃,晕黄光调里,有山,有几棵树,在独孤求败练剑的水边,大量的俯拍镜头里,水中绿色树影斑驳,水边白色衣袂飘飞,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东邪黄药师的基调以黄色为主,黄色在东方传统色彩观里是尊贵的,代表最高智慧和文明,与沙漠色彩很有亲和力。慕容燕出现时,衣服以白色和中性色为主,造型化妆都凸显男性阳刚特征;慕容嫣的服装则有嫣红、靛紫、豆绿、淡蓝等鲜艳色彩,质感也柔软轻盈,突出女性温婉妩媚。西毒的嫂子出现之处多为红色调,身着红衣,手拈红花,红唇鲜艳,但是有种青春逝去的凄美感。所有这些场景布置,人物形象设置都是通过色彩来得到体现。毋庸置疑,色彩在王家卫电影中已成了不可或缺的因素。

四、结语

王家卫的电影是另类而个性的,他在色彩运用上也违

背了“百分之百天然色彩”这一传统电影美学原则。然而,正是他的独树一帜成就了我们的长久难忘。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具有主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而这种独出心裁的色彩运用已然成为王家卫电影的独特符号![参考文献]

[1]翁强.城市和一个并不存在的记忆———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解读[

J ].福建艺术,2011(01).[2]廖艳君,欧阳璐.在传统与颠覆中呈现审美张力———女性主义与王家卫电影女性形象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2).

[3]曹荣荣.王家卫电影中的爱情、时空、诗意[J ].艺术广角,2010(01).

[4]徐亚先,李紫琼,包文泉.王家卫的电影叙事美学[J ].新闻爱好者,

2011(14).[5]崔慧晶,于澎.《重庆森林》中王家卫电影音乐的使用[J ].名作欣赏,

2011(15).[6]张大海.王家卫电影译名略窥[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02).

[作者简介]牛峰(1976—),女,河南新乡人,硕士,河南机电高

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050

论色彩运用在电影中的作用

精心整理论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及作用 学校:辽宁大学 专业:广告学 姓名:马路 学号: 中文要关词序言 二彩的表达 三、 (二)浪漫、夸张风格---------------------------------------6 (三)商业片---------------------------------------------------6 四、电影色彩与文化的关系--------------------------------------6 五、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6 (一)增强电影的形式美------------------------------------6

(二)表意-------------------------------------------------------7 注释---------------------------------------------------------------------8 参考文献 8 关键词 序言 色彩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跟自己生活体验相关的不同联想,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或者说色彩能够表现感情。正因为如此,色彩在荧幕上如同在画布上一样,不仅仅是一种表现现象和实物外貌的手段,而且在揭示角色的内心面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越来越成为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一、彩色电影的产生及发展 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电影成长的最初岁月中,由于技术的原因,色彩曾长期徘徊在黑白世界中。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直到20世纪30年代方才问世,到了49年代才逐渐普及。

浅析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与风格.

浅析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与风格 内容摘要:王家卫的电影凭借其非常出色的艺术风格,如独白、碎片式叙述结构以及对时间空间的迷恋,在表现中敏锐地勾勒出现代都市人的精神气质,成功地塑造了王氏的影视艺术风格。作品中拒绝与被拒绝、漂泊无根以及总是在塑造被遗忘的边缘人主题,更是将都市人的艰难处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他电影中的主题选择与艺术风格无疑是与香港后现代的华丽苍凉和空洞喧哗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王家卫;主题选择;艺术风格 王家卫从1988年创作《旺角卡门》开始,一直以别具一格的主题选择和艺术手法,风格鲜明地揭示了后现代语境下当代人的生活状态:人与人的疏离、隔绝,沟通的缺乏与障碍以及人的漂泊无根。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与风格融会贯通,互相影响,所以有必要做一个相关的总结与回顾。 一、王家卫电影的主题选择。 1995年,在台湾金马奖的影展特刊上,王家卫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连续拍了五部戏下来后发现,自己一直在向大家说的,无非就是电影里所表现的一种拒绝,还有害怕被拒绝和被拒绝之后的一系列反应,在选择记忆还是逃避的反应。”在华语电影圈中,还没有人能够像王家卫一样把这种感觉表达得如此传神和细腻。 (一拒绝与被拒绝。 “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方法便是先拒绝了别人”。这是《东邪西毒》向我们展示的都是情感的种种悲剧。虽然这是一部上演在荒漠中的武侠片,但实际上反映的是现代都市人的情感状态。片中的侠客在江湖上漂泊,现代的都市人在情感上游离,都是无法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宿,总是在拒绝与被拒绝,追寻与逃避中孤独地吊影自怜。当时的香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随之压力也愈发得大,没有时间顾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从而导致了人们之间的疏离、隔绝以及沟通的缺乏与障碍。于是,渐渐地人们失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长期饱受孤独的感觉,开始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害怕互相靠得太近。在处理感情上或无所适从或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当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到彩色片时代,意味着电影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因为银幕影像发生质的变化,彩色影像成为银幕空间的主体,电影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色彩呢?色彩是人与物的自然特征。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彩光线及其相对物无色彩黑暗的产儿。色彩是--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本性应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而根据表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图像则更重视表现心灵及激发心灵的功能,注重视觉表现性。歌德曾说过:“色彩是太阳神头顶的光环,大自然脸上的红晕,人类心灵的震栗。" 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伊 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理上应该有体会和理解??它能把崇拜者的梦想转化到一个精神境界中去。”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所有人的情感,即使在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情况下,周围的色彩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影响我们的工作状况。如红色给人热情、奔放,象征着喜庆、幸福;黄色代表着光明、希望、高贵;蓝色象征着和平、安静、理智等等。 色彩在电影中的出现,不仅在电影中还原了自然界的丰富色彩,而且增强了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人们在欣赏电影时感受到色彩带给他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如要表现一种喜庆、欢快、愉悦的情绪情感时,我们常常运用暖色调(红、黄);而要表现一种恐惧、失望、悲伤的情绪情感时,则多用一些冷色调(黑、蓝、绿)。从心理方面看,色彩是电影中下意识元素。它有强烈的情绪性,所诉诸的不是意识和知性,而是表现性和气氛。不同颜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对电影的色彩运用来说,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色彩的感受性。既然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色彩就可以去影响观众的感受,这正是电影运用色彩的依据,也是电影发掘色彩的艺术可能性的前提。 色彩是电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态。作为语言来讲述故事的电影无非有两种语言形式——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色彩在电影中无疑是作为视觉语言元素被编码的。一方面,它同其它语言元素一样,具有象征、比喻、重复和省略等语言修辞功能。另一方面,这些修辞功能是通过视觉语言的特殊表意系统来完成的。如:现代电影的色彩往往是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从强烈的视觉影像中感受某种超出影片故事情节之外的容。因此现代电影导演更注重影片视觉造型语言传递信息的作用与功能。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观众的日益挑剔,无论是在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还是在形式主义、表现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色彩变成了无可取代的电影艺术语言,既传递情感,又表现思想,既烘托气氛,又体现风格。色彩成就了中外电影人的梦想,提升了观众的审美层次。色彩是影象时代和历史进程中的催化剂,有了它,电影世界及世界的电影才有了看不尽的主题。 在当代电影中,色彩最初级的运用就是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这种色彩的运用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的。这里的色彩是视觉表达的一个因素,它和影片中的形象等诸元素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影片的框架,影片中的一切情节和故事都是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的。这也就是说,色彩是构建影片的基本要素之一。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浅谈色彩在影视作品的作用

论色彩在电影中重要性 摘要色彩因其鲜明的感性特征而最易为大众所接受,色彩在导演们的手中成为一种总体象征和表意的因素,通过对环境、服饰色彩的变换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转换,演绎人性的释放。一部电影的技术高低,主要看它能恰当的综合使用几种色彩。 关键词色彩影视作品环境服饰 色彩是一种重要的电影语言要素。但是,在影视艺术中,色彩发挥本色之外的表意功能却是较晚的事情。长期以来,色彩在电影中仅仅发挥其再现客观事物的写实功能,后来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色彩的造型功能和表意功能才逐渐被挖掘出来,善于利用色彩进行表意和造型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说过的那样:“在拍摄彩色片时,有必要进行干预,拿走常见的现实,代之以当时的现实。” 鲁道夫曾经指出,“色彩产生的是情感经验。”各种不同的色彩唤起不同的情调,甚至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象征意义,是因为色彩具有一定的心里倾向。影视中的色彩应该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完美,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它连同景物同周围环境的色彩搭配和变化来烘托整部影片的色彩,从而塑造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情。 在《非常完美》中,导演通过对画面形象进行色彩的冷暖处理,明暗处理,反差处理等表达方式,达到了影片所要求的不同效果,从而使观众获得与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相一致或是与角色情感发展相一致的视觉感受,影片中的场景最具有设计感也是色彩运用最精彩的当属苏菲家。在苏菲家里,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绿色的墙壁和红色的躺椅,还可以看到蓝色系的地砖,黄色系的沙发和紫色系的壁画……多种色彩的大胆运用,浓烈色块的激烈碰撞,不同色块的巧妙组合,使得苏菲家的整体风格色彩绚烂,既有欧洲的复古与奢华,又渗透着当今的时尚感和现代感,既体现课苏菲本身作为一个艺术家、漫画家所具有的如天马行空般的幻想能力,又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过室内不同角度和色彩的迭景反映出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例如,在影片的刚开始,表现苏菲失恋后生病卧床,画面最先呈现的是暗红色的墙纸和深色系的卧具,这种暗色调色彩的运用恰如其分地烘托出苏菲失恋时情绪上的低落,同样是苏菲坐在床上的镜头,当苏菲准备反攻的时候,画面中开始有了橘红色的电话和淡色的台灯,卧具也变成了浅蓝色,这种色彩的明显变化反映出主角苏菲状态由一蹶不振到斗志昂扬的转变;而当何润东所饰的常瑞走进苏菲的生活中时,苏菲家更鲜艳的颜色和更跳跃的颜色和更跳跃的色彩组合逐渐出现在影片的画面中,这同时也暗示着苏菲的生活和情感经历都会有不同于从往的变化。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色彩在电影中得影响作用当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到彩色片时代,意味着电影得一个新时代得到来,因为银幕影像发生质得变化,彩色影像成为银幕空间得主体,电影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语言得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就是色彩呢?色彩就是人与物得自然特征。色彩就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得概念,就是原始得无色彩光线及其相对物无色彩黑暗得产儿。色彩就是--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得本性应就是物质现实得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而根据表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得图像则更重视表现心灵及激发心灵得功能,注重视觉表现性。歌德曾说过:“色彩就是太阳神头顶得光环,大自然脸上得红晕,人类心灵得震栗。" 色彩在客观上就是对人们得一种刺激与象征,在主观上又就是一种反应与行为。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理上应该有体会与理解 ??它能把崇拜者得梦想转化到一个精神境界中去。”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所有人得情感,即使在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得情况下,周围得色彩也会影响我们得情绪,甚至影响我们得工作状况。如红色给人热情、奔放,象征着喜庆、幸福;黄色代表着光明、希望、高贵;蓝色象征着与平、安静、理智等等。 色彩在电影中得出现,不仅在电影中还原了自然界得丰富色彩,而且增强了电影画 面得表现力与感染力。人们在欣赏电影时感受到色彩带给她们不同得心理感受。如要表现一种喜庆、欢快、愉悦得情绪情感时,我们常常运用暖色调(红、黄);而要表现一种恐惧、失望、悲伤得情绪情感时,则多用一些冷色调(黑、蓝、绿)。从心理方面瞧,色彩就是电影中下意识元素。它有强烈得情绪性,所诉诸得不就是意识与知性,而就是表现性与气氛。不同颜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得感受。对电影得色彩运用来说,起主要作用得还就是色彩得感受性。既然不同得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得感受,那么色彩就可以去影响观众得感受,这正就是电影运用色彩得依据,也就是电影发掘色彩得艺术可能性得前提。 色彩就是电影得一种视觉语言形态。作为语言来讲述故事得电影无非有两种语言形式——听觉语言与视觉语言。色彩在电影中无疑就是作为视觉语言元素被编码得。一方面,它同其它语言元素一样,具有象征、比喻、重复与省略等语言修辞功能。另一方面,这些修辞功能就是通过视觉语言得特殊表意系统来完成得。如:现代电影得色彩往往就是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得色彩布局与构成、视觉气氛得渲染、画面构图得经营、色彩运动得变化,使观众从强烈得视觉影像中感受某种超出影片故事情节之外得内容。因此现代电影导演更注重影片视觉造型语言传递信息得作用与功能。 随着科技得日益发展,观众得日益挑剔,无论就是在现实主义风格得影片中,还就是在形式主义、表现主义风格得影片中,色彩变成了无可取代得电影艺术语言,既传递情感,又表现思想,既烘托气氛,又体现风格。色彩成就了中外电影人得梦想,提升了观众得审美层次。色彩就是影象时代与历史进程中得催化剂,有了它,电影世界及世界得电影才有了瞧不尽得主题。 在当代电影中,色彩最初级得运用就就是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这种色彩得运用就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得。这里得色彩就是视觉表达得一个因素,它与影片中得形象等诸元素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影片得框架,影片中得一切情节与故事都就是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得。这也就就是说,色彩就是构建影片得基本要素之一。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色彩就是电影语言得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得情感与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得冲突一样”。我相信不同色彩得意味就是不同得,而且不同文化背景得人对色彩得理解也就是不同得。 约翰内斯o伊顿在她得《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美学可以从印象(视觉上)、表现(情感上)与结构(象征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进入电影之初,只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在银幕上复制物质现实得愿望,正所谓百分之百得天然色彩"。直至安东尼奥尼得《红色沙漠》得出现,这部电影被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得彩色电影,因为"安东尼奥尼象一个画家那样处理色彩,她使用了不同技巧来分离与构成色彩,以期创造出一种特殊得现实,一种与主要人物朱丽娅娜得心理状态一致得现实。"黄色得浓烟、蓝色得海、红色得巨型钢铁机械

电影中色彩的作用

色彩基调是指色彩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总的倾向和风格。在电影创作中,首先要营造作品的色彩基调。一部电影往往是以一种或者几种相近的颜色作为影片的主导色彩,在视觉形象中营造出整体的气氛、风格和情调。导演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色彩设计、提炼和选择搭配。在电影中形成一定的色彩基调,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起到渲染、烘托主题的作用。电影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的特定氛围能强化色彩在作品中的视觉冲击力、更好地传递作品的思想感情。色彩成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一方面它体现了导演的意图,表达某种倾向性;另一方面不同色彩的选择还可以营造出不同影片的风格和基调。 电影色彩的独立象征。句子层面上的独立象征是色彩象征意义的起点,它大致分为两类情况:一种是色彩与人结合形成服装色彩的象征,另一种是色彩与物结合形成符号色彩的象征。 在电影中,导演常常拿不同的服装色彩来表现人物、塑造人物,这是因为服装色彩能最直接的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偏爱和取向,从而达到明确的象征意义。电影中还有色彩与物的结合,导演充分使用“红灯笼”———色彩造型符号,随着剧情的变化,它被导演赋不同的象征意义。洞房花烛夜的红色灯笼成了男权主义的符号,那象征着封建礼数和牢狱的古建筑的红灯笼,便成为妻妾欲望的主体,不仅几位夫人在争,而且连一个女仆人,也被困在这种状态之中,在屋中自行点着补着补丁的灯笼,以示她对地位和欲念的渴望。可见色彩的符号象征意义是多么美妙。 电影色彩的局部象征。色彩的符号意义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然而一个复杂一点的象征意义往往不是一个色彩组,一个色彩句子可以承担的,必须有一个色彩的意象群,在色彩的句法和句群结构的象征层面上考虑。这就是色彩的局部象征意义。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就是色彩结构象征的最佳例证 。 在这部电影中主要设定了 红 、 蓝 、 白 、 绿 、 黑五种颜色分成五个色彩段落,不同的色彩段落,承担了不同的叙事任务,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每一种颜色的叙事中都蕴含着一个谎言和背叛。“ 红色是无名欺骗秦王的谎言,是飞雪对残剑的爱情虚拟的背叛; 蓝色是秦王猜出无名的谎言,进而对无名的谎言的修补: 白色是无名对自己、飞雪和长空允诺的背叛; “绿色”是残剑对飞雪允诺的背叛; “黑色”是秦王对无名阐述诺言的色彩隐喻 电影《英雄》用色彩构筑场景空间达到了自己所需的象征目的,属于色彩象征进入结构的层面。 。

从《一代宗师》看王家卫的电影风格_867

从《一代宗师》看王家卫的电影风格 从1988年的《旺角卡门》开始,王家卫凭借独特的电影风格逐步成为一个电影的“品牌”,听到“王家卫”这个名字,很多人就会立刻联想到“文艺范儿”“小资”等词汇,可见其电影风格确实自成一派。作为一位知名导演,王家卫却并不多产,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够获得诸多奖项,同时也引来围绕他作品的诸多争论。王家卫善于运用镜头和色彩去营造他想要的氛围,用时间和记忆的断裂交织去体现主题,时代感和怀旧感可以奇怪地并存于他的电影之中。王家卫对都市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除了《东邪西毒》外(后来也有人把此片中的沙漠解读为“荒漠都市”的映像),他的电影中充斥了诸多都市中的小人物和边缘人物,通过他们的生活来体现都市人的孤独、彷徨以及对爱情的迷茫,正是因此,王家卫的电影也被贴上了“都市人物画”的标签。直到2013年《一代宗师》的上映,人们才突然发现,王家卫也拍起功夫片了。 和王家卫的其他电影一样,《一代宗师》上映之后,也引来了无数的激辩:看过电影的观众们分为两派,一派大呼“看不懂”“昏昏欲睡”,另一批则认为“颇有深意”“意境深远”;电影评论者们又开始纷纷解读影片中

的隐喻和主题,寻找人物的原型和故事背景来解释影片留给人们的疑惑;就连导演们也对这部影片毁赞参半。无论如何,《一代宗师》能够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和争论本身就说明了它的成功,而王家卫也确实是一位把电影当做艺术去经营的导演,他用了8年的时间去筹备这部电影,用了3年的时间去拍摄,使得“十年磨一剑”的《一代宗师》荣获了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12个奖项,此外,还获得了第50届台湾金马奖、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等多个奖项或提名。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该电影中所体现的“王氏风格”。 一、影片的叙事 与传统的、拥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叙事方法不同,王家卫的电影叙事手法是独特的,他的电影中是零碎的故事片断,其时间和空间因为人物的回忆而断裂交织,一个又一个的片断将故事的主题慢慢推举出来,而旁白则起到了链接和推动作用。《一代宗师》是以叶问以一对多的打斗场面开始的,通过叶问的回忆和叙述,故事陆续展开。叶问的生活经历是主线,宫家发生的事情是副线,两条线通过叶问与宫二的纠葛交织

电影弗里达色彩分析讲稿

第二组弗里达讲稿 1.影片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影片的地域特色? 弗里达是一个性格豪放的女人,红色刚好与她的性格相符,因此影片中大量使用红色来表现这个民族的特点以及主人公弗里达的性格特征。墨西哥的地理位置与传统文化使得金黄色也成为其象征之一,表达了其热情奔放的特点。红色与金黄色结合运用,表达了墨西哥民族特点、主人翁的特点,也表现出来影片的主题色彩。在这两个主题色彩之上,每个场景的变化又添加了局部重点色彩,让细微的层次变化引导着影片的节奏与情感的变化。 2..影片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弗里达的个性特征以及情绪变化 影片开始,年轻的弗里达穿着黑白强烈对比的衣服,显得年轻、活力、充满朝气。 车祸发生时,弗里达躺在灰调的背景中,而鲜艳的红色与金色勾勒出了她的身形,属于暖色调的金黄色,与影片事实相反的基调,使这一具有浓重悲剧意味的事件带上了少许的魔幻色彩。这是她一生苦难的开始,但是同时也隐隐露出了其生命转折的迹象。 而接着影片的色彩变成了蓝色,这是一种忧郁、伤感的颜色,表现了弗里达徘徊于生死边缘的残酷事实,为后面的场景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弗里达人体再造,这是一次重生,但是却充满了危险,因此这里导演也用了主观色彩,采用幽蓝色,影片中黑白交替出现寓意死与生的交替,给人一种低迷中带点希望的感觉,特别是墨西哥的标志植物——仙人掌的出现,更能让人感觉希望的存在,这是弗里达坚韧的意志的表现载体。 刚刚出院回家的弗里达,这时整个影片的基调都是灰黑色,代表车祸对弗里达本人所造成的身体上的巨大痛苦与精神上的重大打击。 她的生命犹如那一只只画在石膏上的蝴蝶,使昏黄灰暗的房间发出绚烂的色彩。弗里达从此开始了她的创作——自画像。天花板、地上、桌上、墙上几近充斥着她的画作。导演艺术化地表达了她生命强大的冲击力与生命的美感。而弗里达车祸后漫长的时光,被用以蒙太奇的手法轻描淡写,隐去了病痛的折磨。我们看到的只是弗里达和她的画。 在弗里达学美术的初期,其将自己的作品拿给里维拉点评,在这个场景中弗里达穿的是红色的衣服,这本身就很符合弗里达的性格特点,导演运用景深的交替变化,突出在此构图中红色为视觉焦点,表现出弗里达等待点评时的焦急心态。 在弗里达与里维拉结婚时,她拒绝了穿白色的婚纱,而是选择了有强烈色相对比的,带有鲜明墨西哥风格的红绿服装,表现了弗里达豪放,不被拘束的性格。 在弗里达与里维拉的感情出现裂痕后,浓重的灰蓝色与弗里达发生车祸后的色调一致,表现这件事对于弗里达精神的巨大打击,使她悲伤痛苦。 影片中出现的红色与蓝色,这两个色彩是两个极端,一个暖色,一个冷色,而且又极其艳丽。红色表现了主人公弗里达的性格,同时也代表了爱,而蓝色代表忧郁,也就是表现的是生活中的不如意,这些色彩的变化表现的就是剧情的变化,刻画出不同的小主题,而红与蓝强烈的对比又使得影片的情绪不断在变化。 3.影片如何通过色彩来暗示剧情的重大转折 影片通过场景中明度和纯度的大幅变化来暗示重大转折。 最开始颜色比较鲜艳,主要是红蓝绿色及棕色对比,红色衣服,明度较高。 在弗里达在床上参加画展时还衣着鲜艳明度低,死时变为高长调

从《花样年华》分析王家卫的叙事和影像风格

从《花样年华》分析王家卫的叙事和影像风格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华语电影圈为世界影坛贡献了众多出色的作品与导演,而王家卫无疑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导演之一。王家卫执导的电影风格独特,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原创性的元素,其电影中强烈鲜明的个人风格将他与其它导演明显的区别开,多年来都被视为电影界的一个异数。他以极具个性的电影叙事风格创造了不少经典之作,可谓当今中国导演中最具个人风格和影像色彩的导演。他的代表作之一、电影《花样年华》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香港两个中年人的心情故事。表现了当代人普遍存在的内心冲突和情感困境,传达了人物难以捕捉的微妙情绪。故事叙事手法独特,通过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处理,丰富了人物的情绪与心理,从而充分渲染了情绪,使其潜在意义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该影片曾在2000年获得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花样年华》之所以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我认为主要在于导演独特的叙事与影像风格。本文就将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花样年华》,探讨王家卫的叙事风格与影像风格。 一、王家卫的叙事风格。王家卫的叙事有以下四个明显的个人风格: 1、叙事结构:片段组合 影片被音乐明显分成若干节,每节相对独立完整。这些小节信息量相当,充分表达了一种情感状态,为影片建立了稳定的节奏和基调。这部电影如散记一般,一个个跳跃镜头组成流畅的叙事,讲述一种复杂情绪,表现中年人对流逝青春的回首。影片里的婚外恋情节被演绎成男女间细腻敏感的情绪感应。王家卫在叙事上非常另类,不交代来龙去脉,用曲折的细节手法传达故事情节,必须用心读细节才能读懂故事要传达的的点点信息。这一点从王家卫的其他电影也可以看出来。这个也可以算是王家卫的一个叙事风格。 2、叙事技巧:细节表述 一般影视情节曲折起伏,用特殊事件和结局吸引观众,以获得最佳收视效果,而《花样年华》所表现出的叙事风格另有特色。《花样年华》故事情节的叙述是对传统模式的反叛,呈现为大量的细节表述。这样的情节一般不被观众认可,但《花样年华》不仅获得国际大奖、引起国际影视界关注,而且也获得国内同仁的好评和观众的喜爱。这是王家卫在淡化情节处理上的一次成功尝试。如苏和周因为有了与邻居一样的皮包、领带,才感觉自己的配偶出了问题;特别是两人模拟对方配偶偷情的细节,这种模拟过程由开始的好奇转为一种私人式的恋人情话,也展现了两人的情感发展过程,直到他俩最后一次模拟离别时,俩人的内心真实情感才由属于非语言传达的电影镜头表露无疑。 王家卫把人物和故事中富于情感和情绪的部分抽离并且放大,反过来将人物和故事压缩成为框架。正是这样的过程,使得影片中细节占据了比任何其他类型电影都重要的位置和功效。王家卫电影中的细节除了上面提到的突出情感情绪的主要功效外,在叙事中也有着奇妙的功效:比如苏的老板换领带的细节所展现出来的隐藏在银幕后面令人唏嘘的故事。在氛围和影片整体情趣上的功效更是为人称道:比如那二十几套迷乱人眼的旗袍、比如西毒面前旋转的笼子、比如几乎出现在每一部电影中的斑驳的镜子。 对电影音乐独特的把握和使用,也是使王家卫的影片充满魅力和活力的重要因素。众多的电影评论家和研究者大都把目光集中于叙事、空间、时间、视点以及摄影和美术等领域,他们忽略了王家卫作为一名“电影作者”对电影音乐创作所持有的观念。电影音乐实际上是王家卫体现自己作为“电影作者”理念的又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王家卫创造个人艺术风格的重要元素。从音乐上看,一贯持“声像至上”观点的王家卫充分利用音乐,由音乐渲染隐秘的心灵交流。在体现细节处不遗余力。电影一开头就描写哄闹的搬家场面,从迁入新居的哄闹起就在营造氛围。不想做饭的苏与周在街头面摊的每次暧昧交流总伴有重复响起的背景音乐,在大同小异的重复中显示两人关系的缓慢演进;缓慢但节奏感强的爵士音乐的重复暗合了两人感情发展的过程。故事的起承转合都暗合节拍、慢慢逼近。综观王家卫的影视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音乐元素在电影中的特殊地位,对音乐的合理运用使王家卫的影片呈现出他作为一个“电影作者”所特有的个人电影魅力。 3、人物处理:“缺席”与“在场”的对比衬托 这里的“在场”指影片中的人物直面观众,使观众通过表情、语言、动作等来把握形象。“缺席”则是指人物不正面出现,只有声音和背影,这两种特殊的人物处理往往形成对比、互为衬托。《花样年华》让我们看到这种艺术处理的独特魅力。婚外恋本身是主人公需要面对的一种尴尬情感,苏和周的配偶在影片里面是否露脸并不重要,因此处理这样的人物容易落俗。苏和周的配偶被“缺席”,不正面出现,只有声音和背影,其私情也始终没在影片中正面揭露,但细节揭露了一切真相。苏与周同时家中孤单,有一样的皮包、领带等。用戏中戏的手法

王家卫电影研究

王家卫电影研究 王家卫电影名录 ?1988:《旺角卡门》 ?1990:《阿飞正传》 ?1994:《重庆森林》 ?1994:《东邪西毒》 ?1995:《堕落天使》 ?1997:《春光乍泄》 ?2000:《花样年华》 ?2004:《2046》 ?2007:《蓝莓之夜》 王家卫电影中人物面临的几种困境 ?面对庸常俗世的终究意难平(《旺角卡门》、《阿飞正传》)。 ?面对情感变动不居的困惑(《重庆森林》、《春光乍泄》)。 ?面对孤独和疏离的恐惧与迷恋(《堕落天使》、《2046》)。 ?面对道德与情感的两难(《花样年华》)。 ?面对爱情沧桑的坚守与寻找(《蓝莓之夜》)。 ?面对回忆的偏执与迷失(《东邪西毒》、《2046》)。 王家卫电影的几个母题 ?拒绝与被拒绝(《阿飞正传》、《2046》)。 ?选择与逃避(《旺角卡门》、《堕落天使》、《花样年华》)。 ?铭记与遗忘(《东邪西毒》、《春光乍泄》)。 ?追寻与错失(《重庆森林》、《蓝莓之夜》)。 王家卫电影中的场景 ?王家卫电影中的场景基本都是现代都市(除《东邪西毒》之外),而且交织着故 乡、异乡与异域,人物就在这些空间漂泊与追寻。 ?人物的居住地常常是狭长逼仄的公寓。这个空间提供了人物的栖身地,但因“临 时性”而不能成为灵魂的寄托之地。 ?王家卫电影中的都市,常常呈现为迷离、恍惚的建筑,冷清的街道,飞驰的列车, 逼仄简陋的公寓,这里容不下诗意与温情,也容不下前现代的感伤与怀旧,显得冷漠疏离,飘溢着孤独与迷失。 王家卫电影的影像风格 ?用低速摄影与高速摄影表达迷离或惆怅的情绪。 ?用间或的黑白影像来强调一种生活与情感的苍白。 ?用空镜头传达人物的某种渴望与焦虑,或都市的冷漠。 ?在对话时使用空镜头或分切镜头传达一种疏离感。 ?用晃动镜头表达一种紧迫、动荡感。 ?用超广角镜头营造一种扭曲与变形(将原本熟悉的景象变得陌生),一种放大的 孤独与冷漠。

张艺谋电影色彩分析

著名导演张艺谋对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种虔敬的态度、执着的追求,不断地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张艺谋曾表示:“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求变,不辞辛苦地反复求变,增强自己的弹性和张力”。摄影师出生的他对色彩在影片中的运用更是独具匠心,不断求索与创新。他可以说是中国电影色彩艺术的“领军人物”,色彩的运用也为他获得了世界性的荣耀。 色彩,是最大众化的艺术手段。在电影艺术中,色彩、光线、构图与运动被视为电影造型的四大要素。因此,有经验的艺术家总是利用一切时机强化色彩的审美效应。张艺谋对色彩极为敏感。他认为,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因此他更为自觉地把色彩运作视为重要手段。《黄土地》用极度单纯的色彩(黄与黑)和极度平面化的造型影像如土地、黄河、犁地、腰鼓、祈雨等来表现一个古老的传说,显示出荒凉壮观的美。《红高梁》在红色的基调运动中,穿插纯净的黄色(土地)、绿色(高梁)、蓝色(夜幕)、黑色(衣裤),颠轿——野合——复仇,礼赞生命的主题得到升华,色彩和造型在银幕上完全被电影化。《菊豆》中他充分展露玩弄电影色彩的高超手法,以红、黄、蓝三原色为基础,进行了大胆泼辣的色彩渲染来诠释人性,显示出高雅沉重的美,《大红灯笼高高挂》用灰、红、白三色合流构成凝重冷寂、焦躁而窒息的氛围,深蓝色的乔家大院里挂起了大红灯笼,一群妇女正为自由“性”福而挣扎。《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小金宝唱歌的舞厅里烟气蒸腾、光怪陆离的玫瑰色调中制造了一个背叛与忠贞抵牾错置的故事。《秋菊打官司》用红和黄两种颜色近写实的摄影艺术,“红辣椒点缀着尘土飞扬的黄土地”,反映下层民众的生活原态,讲述了情、理、法悖反的故事。《我的父亲母亲》红、白、黑三色的流动,灿烂色彩的组合和自然景观的展现,鲜艳明快的色调为“爱”作注脚,决然不同的色彩话语,来叙述时间的似水流年,“为拒绝真情与真爱的世纪末唱一首带有恋旧回归色彩的挽歌”。《活着》里斑斓奇幻的皮影戏,体现了人对苦难的出售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这一生命感悟。《英雄》更以不同的衣服颜色取代一般电影胶卷的换色,用红、白、蓝三色呈现三种故事的样貌,浓郁到倾泻般的色彩运用,“真像在色彩中流动”,让人们享受一场“视觉的盛宴”。《十面埋伏》没有《英雄》里油画般的重彩渲染,而是用自然原色让人感觉如同是站在主人公不远的地方在观赏,即使是大雪倾城的时候,一样能感觉到一丝的冷。这种色彩的运用在场景的搭建上也能体现出来。回忆起牡丹坊的内饰,与小妹(章子怡饰)当时身为歌舞妓时所穿的服装,从色彩上能看出层次错落有致。再看竹林里捕快的绿袍与飞刀门全身翠绿的装扮也与竹林本身区分的比较鲜明,并没有混淆了观众的视觉效果。这种色彩的搭配使画面有一种立体感,而不是一个平面,更容易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色彩表现的艺术,首先是用色上的选择,以及如何处理和改变,再进一步把它和整个表意的系统相关联。从整体上看,一部影片通常都有用色上的一些特征可以把握。这就是色彩的基调。红色是张艺谋电影的主基调,在他的电影作品中,对红色有着刻意的追求,红象征着生命的动力和不可抗拒的情欲。人们称他为“偏爱红色的导演”。在所有色彩中,刺激幅度最强的是红色,它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在视觉上给人以感染力。红高梁、红灯笼、红染坊、红棉袄、红辣椒、红肚兜、红衣女子等等怎能不立即移情于观众!在《红高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英雄》等重要作品中,红色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张艺谋认为,他喜欢红色,就是和他的乡土相关联的。秦晋两地即陕西与山西在办很多事情时都会使用红颜色。只是,在张艺谋的《红高粱》等作品中,红色已经有着复合的意蕴。不仅充满了苍凉的韵味:而且具有着 一种生命精神。 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色彩运用不再是自然的简单再现,而是一种艺术表现:不是实验的,而是体验的。它所营造和获取的是影片所需要的文化氛围和情绪的宣泄。这一点张艺谋在与香港影评家列孚的对话 中说得很清楚: 张艺谋:……我自己认为,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 列孚:所以《红高梁》的酒是白的,你却变成红的。 张艺谋:是的。我和美工师一起,常常不惜工本,不顾事实。《菊豆》的染布,《红高粱》的酿酒,《大红灯笼》中,很多地方是不真实的,我们要超越真实,要有这种勇气。

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做简要的分析

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做简要的分析 从第一束光照耀混沌世界之时伊始,光与色的魔力就显现出来了。较之绘画而言,电影艺术中的色彩修辞学还算一门起步不久的学问,还有许多有待我们去研究探索之处。本文拟就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做简要的分析。 一、彩色电影的产生与发展 1888年英国人勒普林斯在银幕上成功放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Roundhay Garden Scene,片长仅仅两秒钟,此为默片。1906年第一部自然色彩的彩色影片诞生,制作者是英国人George Albert Smith,内容是他的两个孩子在草地上玩耍。而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35年美国导演马摩里安执导的《浮华世界》,它让电影脱离了黑白二色的限制,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令电影艺术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崭新世界。这部彩片的成功是继有声电影之后电影的二次技术革新,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表现的重要元素。 和照相术刚刚开始一样,这一时期的彩色电影也受到古典绘画艺术的深远影响。摄影师会对现实对象进行明显的主观化处理,有意加强镜头形象的象征性、寓意性,画面追求绘画性和绘画感。直到20世纪中叶,电影观念才有了明显转变,人们对屏幕形象的真实感提出要求,画面效果逐渐脱离对绘画感的模仿。加之技术的革新和彩色胶片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影胶片的色彩表现力更为丰富、细腻,也使得电影艺术更易于表现现实、贴近生活。电影色彩在电影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既能真实再现自然,也能表达人物的内在情感,同时还是电影人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https://www.sodocs.net/doc/a96695098.html, 自20世纪70年代末,电影技术日趋完善,表现手法也趋于丰富,中国的电影人也意识到了色彩对于电影艺术的重要性,并将色彩观念运用到越来越多的电影创作中。特别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导演不断地在色彩运用上进行探索,创造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1979年,北影厂张铮导演的《小花》和西影厂滕文骥、吴天明执导的《生活的颤音》都在电影中融入了各自对电影色彩的认识。在《小花》中导演将多个黑白片断插入彩色片中,通过画面色彩的交互对比来进行现实与回忆的间断叙事,达到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生活的颤音》做了更多的尝试性的探索,把当时最时髦的电影技巧都运用个遍,譬如升格摄影、定格、交叉叙事,等等。当今的信息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影也随时代而不断变革,但色彩在电影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为电影人所重视。 二、色彩出现在电影作品中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对古典绘画史稍作了解就会知道,关于形体结构与色彩孰重孰轻的争论从来就未曾停止过。古典绘画往往将作品的叙事性放在首位,或是描绘庄严的宗教故事,或是重塑崇高的历史片段。色彩只是形体或形式的附庸,从古典美学的角度来看它并非艺术作品所必备的品质,过分地抬高色彩的地位必然导致徒有其表且冲淡作品的叙事功能。这样的观念进而影响到刚刚进入彩色时代的电影创作,也成为电影人与理论家竞相争论的话题。 马塞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里讲到:“所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试验都证明,我们更多感受的是色彩的价值,而不是色彩本身,何况在许多情况下,强烈和刺眼的色彩(先不谈其虚假性)是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感到不快的。”意大利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也认为浮华的色彩无疑会阻碍运动的视觉观感,增加影片的静态感,从美学意义上讲远逊色于黑白片,鬼魅般的色彩令电影定格于某一画面、更趋绘画的特质,使电影叙事变得呆板、不流畅。于是他说“色彩即静止”。但色彩于电影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马尔丹又认为色彩并非一无是处,一些轻松、欢快主题的电影,像喜剧片、惊险片、西部片或者音乐片中色彩能增强影片的娱乐性和观赏性,能够很好地迎合观众的趣味。但一些像战争片或心理题材的影片就不宜使用色彩,这使其中严肃或神秘的气氛大打折扣。 与之相反的是,现代绘画恰恰想要摆脱艺术的叙事功能,色彩的独立正好吹响了革命的号角。直到20世纪后期电影人才开始正确地认识到色彩对电影叙事功能的作用,恰到好处

王家卫风格

解析王家卫电影主题风格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王家卫电影一以贯之的风格化的精神主题的特点,即通过独特的影像语言展现出现代都市中人们的某种高度抽象化的生存状态:无目的、非理性、充满不能回避的宿命感的荒谬世界。在这种状态之中,人们永远挣扎、逃避和漂泊,意欲彼此交流而不得。这种状态的特点就是被高度的抽象化和符号化,以及掩藏在西化外表下,却包含在一种东方情愫的氛围中。 关键词:主题风格存在状态抽象化荒谬感去理性化东方情愫 如果说基耶洛夫斯基喜欢把他的主人公人物置于某种“处境”之中,那么王家卫则倾向于营造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包含着某种特定的的气氛、心理、精神、语言风格甚至某些影像风格。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气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对这种“状态”的不断营造和反复阐释,他将他所有电影的全部人物,都置于这种状态之中。这种状态包含着某种特定的的气氛、心理、精神、语言风格甚至某些影像风格。每一个人都在期冀,有所追求、有所寄托、有所等待,但一切又是如此飘忽不定,与期冀相伴的,也有更多失望、拒绝、两手空空。不管是《东邪西毒》中盲武士的死,还是《阿飞正传》中无腿小鸟的比喻,亦或是《春光乍泄》中永远追寻不到的远方的大瀑布,一切的一切都象征

着永远的漂泊。在漂泊中,一张船票隔绝了难以割舍的情愫,中途转站的飞机消磨了快餐式的爱情,阿飞的死将无腿小鸟的脚踏实地变成了一种悲伤的永恒。频繁快速的镜头切换,以及招牌式的手提摄像机的晃动感割裂了繁华都市的空间感,每一个叙事主人公都处在与彼此的隔绝状态之中。它们小心翼翼而又唐突地互相接近和试探,没有温情脉脉,到处存在着误解和错过。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之间,心灵的隔阂也是无法逾越、无法以沟通弥补的。《花样年华》中苏丽珍的实有若无的丈夫、《东邪西毒》中盲武士在远方的妻子,《春光乍泄》虽然以性爱场面开场,但是同性恋人之间仍然处处存在着相互伤害和误解,它们在身体上有着亲密的接触,但在心灵上却相隔迢迢。这种状态充满了孤独感和漂泊感,像宿命般左右着每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他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捕捉现代人的心理——深入骨髓挥之不去的现代感和颓废情绪。 这种状态的特征表现出高度的抽象化、荒谬感、去理性化,以及独特的东方情愫。这是一种共同的、不可逾越的存在状态。人们在这种状态中只是一个存在,毫无目的和价值。在这种状态中他们屈服而又反抗,然后反抗过后生命回到原点,依旧两手空空。 王家卫的映画世界是抽象的,在真实生活中罕见他电影中的那些人物。每一个人物本身,都存在着某种纯洁性,也就是高度统一的共性。这不同于同样以描写都市浮世绘著称的张爱玲,在她的笔下,城市中充满了勾心斗角和各种复杂的情感与欲望。而王家卫的人物却生活在共同的氛围之中,他从不写实性的去继续某一件特定的事件,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及其鉴赏

王家卫 1、重塑了类型电影 在《旺角卡门》后,王家卫发明了一种没有剧本的电影,情节支离破碎,人物模糊封闭,留下一地散漫的标签,重新拼接,成就后现代主义的都市印象。镜头里,他框住的不是情节,而是情绪的艺术,仿佛用连串气息,串起斑驳的碎片,如璀璨的万花筒,自成风格。王家卫的电影,不仅在香港,甚至放眼世界都独树一帜,精致空灵的影像,把握住香港都市的脉搏,既轻渺,又忧伤。人们过早在他身上贴上小资的标签,因为作为一种奇特的类型电影,它的影像有超高的辨识度。 2、展现了暧昧的艺术 看《阿飞正传》中的“那一秒钟”,《重庆森林》中的“一万年”,《东邪西毒》中的“醉生梦死”,王家卫的电影里的爱情,与其说一段情,不如说一段缘分,有的无疾而终,有的伤痛一生,男男女女,灯红酒绿,王家卫电影里从没少了这暧昧的艺术。都市里孤独的人喃喃自语,说着无尽哀愁,他们的人生一经相遇,瞬间被暧昧所催化,那是一种感情用事的浪漫主义,而王家卫也是一个感情用事的浪漫主义者,他用那种交流的无奈和渴望,锻造了一种强大的感性力量。 3、得到了西方认可 国际大师,戛纳宠儿,王家卫的电影被冠以艺术的星辉,载入世界电影的殿堂。他的作品几乎都入围过欧洲的各大影展,无论精致空灵的《重庆森林》还是磅礴大气的《东邪西毒》在西方都有无数受众。波德维尔说,王家卫像一个以粤语拍电影的欧洲导演。他的电影,既有商业的包装,也有文艺的内核,在实验性方面,他也超越了风格凝练的吴宇森和锐意求新的徐克。1997的戛纳水城,王家卫以《春光乍泄》斩获最佳导演,达到艺术生涯上的顶点,十年之后,他又坐上评审团主席的宝座。 4、独到的语言风格 提起王家卫,你必然会想到那大量植入的符号,流行音乐、商标、卡通玩具、食物,也会想到手持摄影所拍摄出的恍惚炫目的镜头,不规则的画面,暧昧的光线,艳丽而冷漠的色调,无不传达出后现代主义的疏离,而这亦需要归功他的老搭档杜可风和张叔平。他的电影也离不开喃喃不绝的言语,那不仅是滋养

解析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导演评述 MOVIE LITERATURE 2013年第17期电影文学 解析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牛 峰(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新乡453002) [摘要]王家卫是当代香港影坛创作个性最独特,也最具个人魅力的电影作者。他在两岸三地的华人电影导演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王家卫的电影是另类而个性的,他在色彩运用上打破了“百分之百天然色彩”这一传统电影美学原则。正是他的独树一帜成就了我们的长久难忘。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具有主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而这种独出心裁的色彩运用已然成为王家卫电影的独特符号!本文先从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中阐释其特点,接着探讨其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关键词]王家卫;电影;特点;色彩艺术 众所周知,王家卫是当代香港影坛创作个性最独特,也最具个人魅力的电影作者。他在两岸三地的华人电影导演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从人们对“王家卫”这一名字 所做的解释— ——王,王者的王;家,大家的家;卫,前卫的卫— ——可以看出人们对他的高度评价。在王家卫和他的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别的艺术家身上和他们作品中没有的东西。一个艺术家确立了一种样式,这种样式又和别人的作品没有可比性,那么,他基本上就确立了自己在电影界的地位。王家卫的电影让观众动摇了固有的对电影的看法,其中不论是影像或人物、叙事或细节,还是电影色彩,都独树一帜,别出心裁。本文先从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中阐释其特点,接着探讨其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王家卫电影色调概述 《旺角卡门》(1988)是王家卫初试啼声的处女作,叙述的是两个情同手足的黑帮打手阿华和苍蝇的遭遇。在这部电影中,王家卫在色彩运用上就初显才华,别出心裁。整部影片主要运用了红、蓝、白、黑等色彩。但是在酒店那场戏中,王家卫改用了棕色和淡紫系列,用以凸显男女主角心理层面发生的变化。毋庸讳言,黑白色象征着阿华所处的黑社会的冷酷无情,而蓝红象征着阿华和表妹之间的纯真爱情,这份爱情烂漫而热烈。冷暖色的有效对比,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 另外 ,《旺角卡门》不是简单使用蓝色和红色的,当阿华在楼梯拐角处和前女友吵架,镜头的基调是蓝色的,但这种 蓝色基调还用前女友的“红上衣 ”“红唇”加以点缀,使红色更加炫目、刺眼,这种红与蓝相互融合的用法,更加 加深了冲突的氛围。 《阿飞正传》(1990)写的是旭仔与几个女人之间牵不长扯不断的感情纠葛。当旭仔从养母处得知自己本是西班牙和菲律宾贵族血统生身父母的私生子,便前往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寻找生母,生母却拒不承认他是自己的儿子。对母亲的寻找就是对亲情对生命的寻找。而生母对他的拒绝注定了他是都市永远的被放逐者。果然在绝望后的浪迹生涯中,他抢假护照杀人而遭菲律宾黑社会刺杀。在这部电影中,色彩语言运用得也很独到。摄影师杜可风明确说明:“拍六十年代的电影,自然免不了怀旧气氛,但是我们不会 采取那种黑白色再加上黄色调调的传统做法。 ”6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面对着政治动荡、经济腾飞、文化断层的境地,他们与长辈的鸿沟越拉越远,矛盾愈演愈烈。所以王家卫根据那一年代的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环境,采用了以绿色为主要视觉风格,同时还将陈设、道具以及服装的色彩都往这个色调上靠。通过这种做法,观众明显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人缺乏热情、无精打采的情感世界。《东邪西毒》(1994)讲述的是“东邪”与“西毒”与一 个女子的半生缘 。“西毒”在长兄结婚那天黯然离家到沙漠隐居,因为其嫂乃是他因过于自尊矜持而失去的心上人。碰 巧的是他的好友“东邪”黄药师也爱上了他的嫂子。后来得知嫂嫂病逝后,他以一把大火烧掉了小店,重返故乡白驼山。影片不再着重传统武侠片惯有的江湖仇杀、飞天遁地的武打招式,而重在对感情的剖析。同时打破传统电影剧情逻辑的起承转合,用旁白、独白、对白等手段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整部影片以沙漠为背景,给观众一种苍凉的感觉。 《春光乍泄》(1997)是描写一对同性恋人的电影。这部影片的主题在当时比较敏感,王家卫在片头、片尾都将字幕打在全屏的血红底板上,让人看了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非常触目惊心。其实,红色一直是这部影片的主导色彩,其中还加入了黑、白、蓝等颜色,以此构成整部影片的基本色调。这四种颜色有机融合在一起,承担起导演在 影像层面上所赋予影片主题的任务 。《春光乍泄》的前半部用了黑白色,后半部用了彩色,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王 家卫想用这两种色彩的对比来凸显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使整个故事更加流畅。 二、王家卫电影特点 纵观王家卫导演的所有电影,可以发现他的电影具有 以下几点特征。 首先,在主题的设置上,王家卫的电影表达的是现代人彻骨的孤独和现代城市的荒原感。具体表现为人物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的缺失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漂泊感,一个个孤独的游魂在都市阴暗的角落里,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为打发孤独,打遍所有能找到的电话号码,为打发寂寞,逼迫自己爱上打烊后第一个来到快餐店的女人,因为无人交流,只有对着物件倾诉(《重庆森林》 )。王家卫的电影表现了世界的瞬间倏忽性。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人,皮影戏般地在镜头中滑过 。“什么东西都会过期”,像《重庆森中》中的“凤梨罐头” 。没有天长地久,刚才还如胶似漆,0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