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外现代农业建设模式

国外现代农业建设模式

国外现代农业建设模式

一、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

从世界不同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践来看,由于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也各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

1.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型、机械化、高技术模式美国农业资源丰富,地多人少,农场规模较大。一般认为,美国是从二战前后到20世纪70年代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又可细分为三个时期:?农业机械化时期。20世纪30年代,拖拉机耕地已在美国普及。到1959年,美国的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业作物的耕、播、收割、脱粒、清洗已达100%的机械化。此后,适应家庭农场多样化和大型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不断推出小型多功能的多品种农机和大功率、高度自动化的大型农机。?农业化学化时期,包括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与土壤改良剂。二战之后,为提高农业产出,美国农业的化肥使用量剧增。同时,为改善土壤的酸碱度和长期施用化肥的不利影响,美国还逐年增大了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从1960年起,除草剂的使用迅速增加,现已超过杀虫剂。?农业良种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为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质要求,培育出许多杂交品种,并开始利用遗传生物工程方法,核辐射技术和航天工程技术,改造优化种子的遗传基因,使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大幅度提高。还培育出了许多畜禽良种,并实行工厂化、规模化养殖。在经历以上三个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之后,美国农业并没有就此止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相继出现了“精准农业”和“基因农业”等方式。特别是许多特大农场走向了“计算机集成自适应生产”,即将市场信

息、生产参数信息(气候、土壤、种子、农机、化肥、农药、能源等)、资金、劳动力信息等集成在一起,选定最佳种植方案,在生长过程中根据当地不同地块小气

候的变化,进行自适应喷水、施肥、撒药等,农业生产更趋向工厂化、自动化,使美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2.以欧洲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欧洲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目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法国是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的经营办式主要是中小农场,其中耕作面积在80公顷以下的农场占总数的81%。在这样的基础上,法国主要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和一体化实现了农业

的现代化。法国的农业专业化有三种类型: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区域专业化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把不同的农作物和畜禽集中到最适应的地区,形成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农场专业化是一个农场以专门生产一种农产品为主;作业专业化是将农场的耕种、收获、运输和供应等,交给农场外的专业企业完成,使农场从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在农业一体化方面,法国也有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种形式。纵向一体化就是农业资本和工商业资本相结合,产、供、销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其经营范围很广,组织领导者大都为一些大公司或集团;横向一体化是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其组织形式远比纵向一体化的农业企业集团松散,由于其灵活有效,加上自愿组织、退社自由,因而深受法国农民欢迎。

与此同时,法国凭借发达的工业基础,积极促进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进程,大

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于1947年制订新的“农业法”,采取了加强政府支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价格,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实行集约经营等措施,扭转了长期以来农业衰退的局面,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到20世纪60年代基

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目前英国的农业机械化达到很高水平,农业机具齐全,从耕作到收获、进仓,每个程序都有相应的机械,种植蔬菜的农场和养猪养鸡的农场都实现了机械化。特别是在英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畜牧业(其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3),其经营规模之大和机械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之高,在世界上处于领

先水平。荷兰的设施农业是欧洲现代农业的一个典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荷兰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现代之路,使农业本身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自20世纪60

年代起,荷兰政府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率为目标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其中温室设施农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温室产品完全可以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管理和销售,因此也被称之为“工厂化农业”。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11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种植鲜花和蔬菜,具有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水平高,

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等特点。荷兰的温室产品中有50%-90%用于出口,其中温室蔬菜占本国蔬菜的外销比例高达86%,同时荷兰也是世

界上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荷兰的家庭农场规模一般较小,但农业合作组织类型很多,大体上分为信用合作社、供应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杜、服务合作社等,为社员(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对提高荷兰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3.以日本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由于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极度匮乏,土地高度紧张,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本投入,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日本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了全盘合作化的土地节约型模式,由农协联合分散农户形成劳动集约经营,其农协的作用闻名世界。1947年日本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农协重组,大力推进旨在迅速提高产量的水利化、化肥化、良种化等措施,使日

本农业装备水平大为提高,新经营体制得到确立。1961年日本制定的《农业基

本法》,进一步体现了日本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在目标设定上,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缩小工农收入差别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两大目标。在路径选择上,期望通过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加上大力推进以机械化为主体的农业技术革命,以形成

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独立经营农户,来最终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对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大体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农业现代化的两大目标已基本实现:包括水稻在内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以机械化为中心的水利、良种和栽培技术达到较高水平,稻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两倍,农户家庭收入与城镇职工家庭收入基本持平。但与此同时,出现了粮食和食品的自给率不断下降、财政补贴负担过重、政府干预过度等问题。对此,日本国会于1999年7月通过新的农业基本法,以确保食品稳定供给、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始了新一轮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50%国土降雨少于150毫米。但由于实行了正确的战略,农业获得令人瞩目的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色列80%的粮食靠进口。面对这种形势,以色列政府以大量投资支持农业发展,通过全国垦荒和兴修水利,开发沙漠,提高机械化程度,实现了农业大起步。特别是从60年代开始,以色列积极探索科技发展农业的出路,以滴灌技术推动农业革命。国家对推广滴灌技术给予了大力扶持,使农产品产量直线上升,沙漠改造突飞猛进,可耕地持续增加,农业面貌根本改观。以色列农业的迅速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分不开的。除节水灌溉技术在世界领先外,以色列农业的良种化、机械化、化学化、电子化水平都比较高。近年来,以色列将先进的电子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方面,发明一种安有计算机和自动装置的拖拉机。能完成从犁地、种植到收割的全套田间作业,并以最经济的办法保持燃料消耗和操作速度,既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根据国际市场和本国自然条件,以色列70年代

开始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特色,建成了一整套符合国情的节水灌溉、农业科技和工厂化现代农业管理体系。目前以色列粮食已基本实现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

美市场。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是以色列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组织方面,以色列至今有并驾齐驱的三种形式:公有制集体农庄、合作社、个体农户,分别创造着以色列农业总产值的32%、46%和22%,共同创造了以色列的高效农业,政府对它们一视同仁。市场竞争促使以色列的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体系转化。农户们根据所签订产销合同安排种植计划,负责种植。种植之外的加工、采购、财政、购销等繁琐的农业服务由区域合作组织承担。农产品销售依靠专业内销、外销组织,它们均是独立核算的企业。以色列农产品内销组织”努瓦”负责70%以上的农产品收购、加工和批发;农产品出口组织早在1957年成立,在国外设办事处,推销产品,反馈市场信息,负责2万农户的出口,收取5%手续费,年底农户参与其利润分成。

二、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启示

1.要从国情出发探索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从国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可以看出:农业现代化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一个国家究竟采取什么方式走向农业现代化,是由其客观的资源条件和历史背景决定的,不可能完全照搬或模仿别国的模式。一般来说,实现工业化较早,土地资源丰裕,而劳动力又相对缺乏的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起步往往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革上入手,走资本集约或技术集约道路。如美国,主要以劳力节约型为主,采用以州为单位的、区域性布局的农场或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良种技术,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以色列由于其土地资源稀少,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因而重点进行了节水型农业科技的研究,形成其技术

集约型农业特色。人多地少的国家是以劳动集约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方式,

首先在节约土地资源和充分利用劳动力方面找出路,侧重于采用生物技术,精耕细作,进行集约经营,以提高单产。如荷兰注重发展设施农业和“温室革命”,土地高产出型的家庭农场与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相辅相成,使其成为世界农业强国。日本是一个岛国,农业的发展主要采用了全盘合作化的土地节约型模式,即由农协联合分散农

户形成劳动集约经营。我国建设现代农业也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2.要制订和实施切实有效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是政府对促进农业发展的各类干预措施的总和。其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持,农产品价格支持,鼓励农产品出口,限制农产品进口;实行财政金融支持和农业灾害保险;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支持农业农村基础建设,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等。美国、欧盟等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日本、韩国在工业化之后也都实行了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才使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可以说,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是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WTO《农业协定》生效之后,尽管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方式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不但在总体上没有减小,许多国家还有所增加。2001年美国和欧盟的国内支持量分别达到其农业产值的50%和60%,日本更是高达76.7%。一般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左右是开始实行农业保护的最佳时机。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这个水平。尽快建立起保护力度更大、支持效率更高的国家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3.要切实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现代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学技术

的进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有着实力雄厚的农业科研机构和规模庞大的科技推广队伍,其每年用于农业科研的经费支持力度,一般为本国农业GDP的0.6%,而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支持力度,为本国农业科研经费的3倍。美国实行农业研究、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体制,并且都有拥应的法律予以保障,农业立法还规定各州要提供与联邦赠款数额相当的资金用于本州农业科技推广。荷兰、日本等国都有着发达

的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国家的农业科研均针对本国国情,重点研究适用的现代化技术和设施,如美国主要是高度机械化及良种化,荷兰是工厂化设施,以色列是温室和滴灌技术,加拿大是畜禽胚胎移植及杂交育种技术,而日本突出了生物化学、机械技术等,最终都使农业成为高效的现代产业。

4.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具备农学、机械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被称为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是建设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条件。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重要形式,各发达国家对农业教育都十分重视,有着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丹麦农民中有85%是大学毕业生。法国有继承权的农场主子女,在接

受基础教育之后,还要再上五年农校,再经过三年学徒期,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从事农业经营的资格。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素质较低。这是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5.要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社会化的农业服务体系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是

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日本的农协作为农业的最广泛组织,除为农民提供各类服务外,还代表农民参与政府农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对促进日本农业经济发展、减少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国也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的特点十分突出。因

此,为了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衔接,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要重视发展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分工与协作进一步发展、农工商一体化日益加强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发达国家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是提供技术、生产作业、供销、信贷、保险等服务。美国农业社会服务组织覆盖面广,将几乎所有农业生产和经营领域都纳入推广服务范围,大到改良农业生产和销售技术,小到各种度量换算

和计算捷径,都可到州县农业推广服务部门获取满意的服务;美国直接种田的人只占总人口的3%,但是为农业配套服务的人员占27%。在以色列,非营利性的农产品出口和内销组织,包揽了其国内全部的农产品销售,农民只管生产,一般不会受到市场风险的冲击。

6.要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走过弯路。比如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引起的土壤退化、环境污染,以及水土流失问题等。欧洲环保意识较强,采取措施早,情况相对好一些。我国目前虽然高度重视生产环境建设与保护,采取了退耕还林等重大措施,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环保水平还较低,全民的环保意识尚未形成,毁林开荒,过度开发,使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沙漠化日趋扩大。为此,必须学习和借鉴欧洲的经验,把环境保护摆到突出的位置,坚决制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开发模式,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力争在短时间内,使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有效遏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7.要处理好农业现代化与国家粮食(食品)安全的关系综观各国农业现代化进程,除日本

之外,粮食(食品)自给率也在不断提高。如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以色列,在20

世纪50年代80%的粮食靠进口,目前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说明农业现代化与粮食(食品)安全两者之间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完全可以统一的。20世纪50年代日

本进口农产品只是补充国内农产品供给的不足,但60年代以后,日本国内“经济第一”的舆论占据上风,保持粮食自给率的观点不被重视,结果导致日本农业生产部门的衰退。为此,日本在1999年制订的新基本法中,强调把确保稳定的食品供给、努力提高粮食和食品自给率作为重要目标,并明确提出了立足于国内增加粮食生产、兼顾粮食进口和储备的方针。可见,为国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农产品供应,是农业

发展的基本任务,特别是对于拥有13亿人口、人均农业资源占有水平很低的我国来说,长远的粮食安全问题还远远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国外现代农业建设模式责任编辑:陈老师

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模式

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模式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大多集约经营,集中表现为机械化操作和大量工业物资与能源的投入。这些年来,在寻求农业的持续发展中,又呈现出不同特点。 1、设施农业即在有限的面积上,通过建立设施,用最可靠的做法,控制生长环境,让作物产量最高,周期周转最快,按市场需求来组织农业生产。 搞设施农业的国家,是一些耕地资源相对较少,但国家财力较雄厚的国家,如以色列、日本,就属于这种情况。 2、园艺农业就是通过投入较多的技术和人力,进行精细经营,使农业生产就像种植花木一样精致。 发达国家的园艺农业主要应用在珍贵花卉、蔬菜的种植上,大众化的农作物极少使用园艺农业这种经营方式,因为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一般比较高。我国的劳动力严重过剩,机会成本很低,如用大量人力生产价格低廉的农产品,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3、间作套种就是充分利用生物时间和生长空间,提高产出量。具体有四种方式:①混作。同时种植两种作物,没有明显的行排列;②行间作。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一种或多种作物以行排列种植;③带间作。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但以不同的带排列种植,带的宽度要允许能独立耕作,窄到作物之间有农艺影响。④套种。部分时间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第二种作物种在第一种作物生长的再生产阶段,但还未收获。

间作套种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耕作方式,但今天的间作套种比过去的更科学、也更复杂。 4、持续农业一种不造成环境污染且能使农业生产持续良性进行的农业经营方式,人们称之为持续农业。为了使农业能持续发展,国外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多施有机肥,少施无机肥,且在有机肥方面已突破了传统的人畜粪、绿肥,可以进行人工合成;尽量少使用农药;多运用生态技术,少应用机械技术;进行污染治理;寻找新能源,以防常规能源有朝一日被消耗怠尽。 5、 农业经营模式的具体选择 日本日本人多地少,很重视土地生产力的提高。他们实行高投入高产出的方法,即通过大量的物资投入来谋求高产。日本的机械化程度相当高。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科技推广工作。为了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在全国各地都设立了农业技术训练中心,大规模地、长期性地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力求用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德国提倡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同时并举。机械技术主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问题,因为德国的人力资源比较缺乏,而生物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单产。

国外现代农业三种模式

涨姿势!国外现代农业三种模式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 典型的国家是荷兰,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荷兰人多地狭,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35人,堪称世界之最。由于土地十分珍贵,荷兰人追求精耕细作,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依靠精耕细作,这个60年前还为温饱问题发愁的小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蔬菜、花卉的出口更是高居世界第一。 除荷兰外,值得一提的国家还有以色列。以色列地处中东,既缺水又少土,因此它比任何国家都注意土地和淡水的高效利用。以色列节水农业世界第一,平均每立方水可产2-3公斤粮食,是我国的2-3倍,水肥利用率达80-90%。现在以色列不仅改变了粮食、蔬菜、水果长期依靠进口的状况,而且还能大量出口。 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 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以广泛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美国平均每个农场耕种土地近2.4万亩。如果离开农业机械,美国农业简直寸步难行。在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为350万人,但这350万人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与美国情况差不多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都依赖于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土地、劳动力适中型 典型的国家是法国。这类国家一般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多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多年来,为发展现代农业,法国实行了“一加一减”的做法。“一加”指的是为防止土地分散,国家规定农场主的土地只允许让一个子女继承;“一减”指的是分流农民,规定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必须退休,且享有国家一次性发放的“离农终身补贴”,同时还辅以鼓励农村青年进厂做工的办法减少农民。除此之外,法国还实行“以工养农”的政策。几十年来,法国持续发放农业贷款和补贴,并由国家出钱培训农民。 现在,困扰法国上千年的小农经济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农业。目前,法国农业产量、产值均居欧洲之首,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国。

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比较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比较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 从农业的长期发展进程来看,现代农业主要存在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粗放型农业经营发展模式。就是不计成本追加各种资源投入和盲目扩大生产来增加农产品.的产出,以此作为提高农业收入的手段。另外就是集约型农业经营发展模式。就是通过改进生产管理技术、更新品种,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劳动生产率来扩大农业经济收入,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逐步采用这种增长方式。 一、国外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由于各国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差异很大,同时西方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基础均不尽相同,因此西方各个现代农业大国实现其农业现代化所采用的发展模式各异。美国、日本和法国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分别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以下介绍一下美国、日本和法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1、美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美国由于国土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建立在农场的基础上。农场制的存在充分发挥了美国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美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模式可以概括为规模化、机械化、高投入型模式。 (1)“个人农场+合伙农场+公司农场”的规模化组织形式 幅员辽阔的土地资源为美国实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以农场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形式可以充分发挥美国地理优势,并在美国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下获得最大利润。这种农场制为美国现代农业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一般美国农场以个人或家庭农场(Individual)、合伙农场(Partllershipfarms)和公司农场三种形式存在。 个人或家庭农场以个人或家庭成员作为农场的主要管理者和生产者,基本通过家庭内部的劳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且农场作物基本以营利为最终目的,作为商品向外出售。。农场经营权属于个人或家庭所有,农场土地则以个人所有或部分个人所有部分租赁为主。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场耕作形式是美国农场最主要的经营形式。 合作农场以二家及二家以上家庭为农场的主要经营管理者,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农业合作组织,或者进行联合生产、或者组成农业服务合作社进行农业生产。各成员按固定资产折算入股,资金流则以协商的形式解决,获得利益由入股份额以及个人劳动量等进行分配。 公司农场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分为两类:一种是在原家庭农场基础上扩张演进而成;一种是由公司直接投资建立农场形成。农场所有制形式以股份制为主,根据股份比例不同可将其分为家庭所有和非家庭所有两种公司农场形式。 农场制的农业组织形式,使美国充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是最适用于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对美国实现现代农业起到重要的作用。 (2)“集约化+商品化”的机械化生产特点 19世纪开始美国开始改变以往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改造旧农具和发明新的农用机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收割机、脱粒机、割草机、播种机等纷纷发明出来,并成功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到19世纪中叶,农业工人的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与19世纪初期相比,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近40%,到20世纪20年代,机械化在美国西部进一步得到普及,机械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使美国农场更倾向于扩大耕种面积,激发了美国农业体制的改革。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农业形成了集约化生产,中等以上农场均实现耕作的机械化。

国外农牧交错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启示

国外农牧交错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启示 概要:本文介绍了法国、美国、巴西以色列农牧交错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对我国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绿色生态农业服务体系,打造新时代的城乡融合提供了发展路径。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求中国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将建设,因此亟需关注中国生态脆弱带农牧交错带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1发达国家农牧交错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总结 1.1法国农牧交错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 法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居世界领先水平,是欧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代表国家。土地资源充足、生产条件优良是法国农业的根本特点,为法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诺曼底位于法国西北滨海地区,降雨分布较均匀,雨量较大,温差小,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是理想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区,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区。该地区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程度。同时,政府在法国农业机械化及规模化发展进程中提供了有利政策,促使法国农牧交错带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其发展经验如下。1.1.1制度政策层面。(1)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法国提出了“理性农业”的思想和发展标准,认为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不应只注重生产者的经济效益,还应当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消费者需求的利益。该思想的提出要求法国政府部门、农业生产经营者等从行为及制度上重视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例如:在农业生产环节中,不可使用转基因技术或合成化学品,如需使用农药,须经过严格审批;政府规定全部餐厅菜谱中五分之一的菜品为绿色环保农产品;同时,法国有完整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是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有利支撑。(2)构建了完善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法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包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转化三个阶段。该体系机构设置细化合理,培养对象包括农业工人、农业技师及农业科研人员,面向不同培养对象设置差异化培训内容,服务机构包括科研院所、新型经营合作组织、专门教育机构及农商会,能够满足各阶层、各阶段的服务需求。经过系统培训的职业农民,每年需定期参加科研成果运用能力培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在法国,农业科研项目的研究重心是新品种及技术的攻关,一方面解决农业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进行农业创新研究。1.1.2发展模式。法国农牧交错带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多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生态村庄”发展模式。20世纪70年代,工业化迅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峻,该地区开始注重治理工业污染,同时从可持续角度出发,合理

国外现代农业建设模式

国外现代农业建设模式 一、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 从世界不同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践来看,由于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也各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 1.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型、机械化、高技术模式美国农业资源丰富,地多人少,农场规模较大。一般认为,美国是从二战前后到20世纪70年代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又可细分为三个时期:?农业机械化时期。20世纪30年代,拖拉机耕地已在美国普及。到1959年,美国的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业作物的耕、播、收割、脱粒、清洗已达100%的机械化。此后,适应家庭农场多样化和大型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不断推出小型多功能的多品种农机和大功率、高度自动化的大型农机。?农业化学化时期,包括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与土壤改良剂。二战之后,为提高农业产出,美国农业的化肥使用量剧增。同时,为改善土壤的酸碱度和长期施用化肥的不利影响,美国还逐年增大了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从1960年起,除草剂的使用迅速增加,现已超过杀虫剂。?农业良种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为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质要求,培育出许多杂交品种,并开始利用遗传生物工程方法,核辐射技术和航天工程技术,改造优化种子的遗传基因,使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大幅度提高。还培育出了许多畜禽良种,并实行工厂化、规模化养殖。在经历以上三个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之后,美国农业并没有就此止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相继出现了“精准农业”和“基因农业”等方式。特别是许多特大农场走向了“计算机集成自适应生产”,即将市场信 息、生产参数信息(气候、土壤、种子、农机、化肥、农药、能源等)、资金、劳动力信息等集成在一起,选定最佳种植方案,在生长过程中根据当地不同地块小气

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比较研究 一、现代农业的定义和背景 现代农业是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高效的生产模式、可持续的农业经营方法,通过提高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农业的发展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比较研究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助于吸取经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国内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情况 国内农业现代化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是农业机械化阶段,通过引进和推 广农业机械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然后是农业科技化阶段,通过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动了农业的科技进步。最近几年,我国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模式从传统的农户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提高了农业产能和效益。 三、国内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挑战 国内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农业生产 对水、土地、气候等资源的需求很大,而这些资源的供给面临限制。其次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农民收入的不稳定,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劳动力的流失,而农民收入占据农村居民收入的较大比重。此外,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落后以及农业生产结构单一也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 四、国内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 为了促进国内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首先,可以加大对 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支持,推动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水平。其次,可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

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集约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五、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情况 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情况与国内有所不同。以发达国家为例,农业现代化在 这些国家早已成熟。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是农业技术先进、农业生产规模大、农业效益高,农民收入稳定。这些国家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并且有完善的农业支持政策和市场机制。而在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方式多为小农经营和传统的农业种植业。 六、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 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首先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投入。发达 国家通过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和投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其次是加强农业组织和合作。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组织形式,实现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和农民收入稳定化。此外,注重农业支持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引导也是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经验。 七、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比较 综上所述,国内农业现代化发展相较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农业现代 化发展的速度相对较慢,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与国外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还不足,并且农业组织和合作形式相对弱化。然而,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潜力和优势也是明显的,具备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八、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启示 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比较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首先,农业科技创 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需要加大投入和引进优秀的农业科技成果。其次,农业组织和合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业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农业支持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引导也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国外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国外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一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究竟采用哪种起步方式,一般来说,主要是由当时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决定的。人少地多的国家,首先从生产工具上进行改革,发展机械化,以节约劳动力;人多地少的国家,则从多投入劳动力,充分利用土地以提高单产入手。就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方式存在三种模式,即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西欧模式。 美国模式—— 美国的特点是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这一资源禀赋特征,使得土地和机械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不断上升,促使农场主不得不用土地和机械动力替代人力。这种替代包含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改进。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按照机械化发展的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半机械化阶段,这是以人力和畜力驱动、按机械原理设计制造的改良农机具取代传统农具的过程,是农业机械化的初始阶段。从18世纪末起,先后发明、改良了许多重要农机具,如轧棉机、铁犁、耘田机、割草机、收割机、脱粒机、联合收割机、钢犁、打捆机、玉米割捆机等。第二阶段主要是田间作业机械化阶段,是以电力驱动的大型现代农机具代替非机械动力农机具的过程,是机械化发展的阶段。在19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带动下,农业开始了内燃机(拖拉机、汽车) 和电力代替畜力,以机引(或电动)的大型农业机器代替改良的农机具的过程,从而开始了主要田间作业机械化的进程。第三阶段是全盘机械化阶段,是机械化的成熟阶段,开始于20世纪40~50年代,完成于70~80年代。在这一阶段,不仅农机具的数量增加,而且性能不断提高,设计和制造出适应精细作业要求的农业机械。如谷物联合收割机由牵引式改为自走式,在拖拉机和其他机械上采用发动机涡轮增压、液压传动、快速挂接、电子监控、自动控制等新技术。 在美国农业现代化起步过程中,机械技术占了主导地位。类似美国那样地广人稀、以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起步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 日本模式—— 日本的资源禀赋特征与美国正好相反,1880年每个男性农场工人的平均农业土地面积只有美国的1/36,到1960年则只有美国的1/97,可耕地是美国的1/47。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国外都市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在都市化进程中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都市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为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本文将结合国外一些典型的都市现代农业模式,探讨其特点及经验,以期为我国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屋顶农场 屋顶农场是一种利用城市建筑屋顶或空地进行农业生产的模式。这种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屋顶农场节约用地。在城市中,土地资源非常宝贵,很难获得大规模的农田。而利用屋顶或空地进行农业生产,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屋顶农场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周边农田耕地占用问题。城市的扩张往往伴随着农田的减少,而屋顶农场的出现可以有效地解决农田被城市所占用的问题,保护了城市周边的农田。 屋顶农场可以提供当地新鲜的农产品。由于屋顶农场靠近城市,所以它们可以及时向市场供应新鲜的农产品,有效地缩短了物流链,提高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屋顶农场的模式在都市现代农业中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屋顶农场的试点项目。未来,可以加大对屋顶农场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城市居民参与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产供需。 二、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上,通过立体结构进行农业生产,可以使单位面积的产量大幅度地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立体农业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由于立体农业可以利用立体结构进行农业生产,所以不需要大规模的土地资源,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 立体农业可以带来多种经济效益。由于立体农业可以利用室内结构进行农业生产,所以可以实现全年的生产,从而可以提供全年的农产品供应,带来了多种经济效益。 三、城市农业园区 城市农业园区可以提高城市周边农业的综合效益。由于城市农业园区可以利用城市周边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所以可以提高城市周边农业的综合效益,推动城市周边农业的发展。

国内外新农村建设模式对比

国内外新农村建设模式对比 在全球范围内,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给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在国内外,新农村建设模式之间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下面将对其进行比较。 国内新农村建设模式: 1.政府主导: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以政府主导为特点。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提供资金和资源等方式来推动新农村建设,同时还注重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与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 2.收入增加: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模式重视增加农民收入。政府通过产业扶持、技术培训、创业支持等方式,引导农民从事农业供给侧和非农产业发展,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城乡一体化: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政府正在推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保障、公共服务等力度,以促进城乡居民的平等享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4.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水土保持、农田水利等工作,以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国外新农村建设模式: 1.社区参与:在国外,新农村建设模式注重社区参与。政府与当地社区合作,鼓励居民参与决策、规划和实施,形成共同管理的机制,使农村居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私营部门投资:在国外,新农村建设模式中私营部门的参与较为突出。政府提供鼓励措施和引导,吸引私营企业投资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的 多元化发展。 3.文化传承与创新:国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 化遗产,同时鼓励创新。政府对农村文化活动、传统工艺和乡村旅游等进 行支持,以促进农村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增长。 4.教育和技术创新:国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注重教育和技术创新。政 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技能培训和科技支持,提高农民的素质和 创业能力,以促进可持续农村发展。 1. 政府主导 vs 社区参与:国内新农村建设模式由政府主导,而国 外新农村建设模式强调社区参与。两者在决策权力分配、资金投入和管理 方式上存在差异。 2. 收入增加 vs 经济多元化:国内模式注重提高农民的收入,而国 外模式更注重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两者在经济发展策略和农民收入改 善的手段上有所不同。 3. 城乡一体化 vs 文化传承与创新:国内新农村建设模式强调城乡 一体化发展,而国外模式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两者在城乡结 构和文化发展方面有所区别。 4. 生态环境保护 vs 教育和技术创新:国内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而国外模式更注重教育和技术创新。两者在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上有所侧重。 总的来说,国内外新农村建设模式各有特点,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 国内可以从国外的社区参与、私营部门投资、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教育和

国外创意农业五种模式

国外创意农业五种模式 在国外,农业行业已经逐渐转型为创意农业。创意农业是指通过创新和创意的方式,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 以下是国外创意农业的五种典型模式: 1.城市农业 城市农业是一种在城市内部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禽、家畜等动物的农业形式。由于城市地区的土地稀缺,农民们开始利用屋顶、垂直农场、立体农场等新型耕种方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此外,还有一些城市农民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农家乐、农产品直销等形式,吸引城市居民亲身体验、参与农业活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一种以自然生态为基础,遵循生物多样性和循环利用的原则,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农药、抗生素和转基因技术的农业形式。有机农产品因其无污染、健康营养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有机农产品需求,许多国外农民开始转向有机农业,并通过建立有机认证机构和供应链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3.农业科技园 4.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追求自然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形式。通过遵循可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建立生态农场来生产农产品。生态农场通常会种植多种作物,保持土壤的健康和富饶,并

采用生物防治、复合养殖等方式来保护环境。生态农产品因其绿色、健康的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 5.农业多元化 农业多元化是一种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和养殖多样化的家畜,来提高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模式。通过农业多元化,农民能够降低风险、提高收入,并且由于不同作物和家畜的生长周期不同,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地和资源。此外,农业多元化还能够刺激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 总的来说,国外的创意农业模式通过创新和科技的引入,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并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健康产品的需求。这些模式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重视,创意农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

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 近几十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在国外,农业已逐渐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型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转变,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下面,我们将从美国、法国、荷兰、德国等国家的发展模式来探讨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美国:农业产业化的领跑者 美国是农业产业化的领跑者,其成功经验不仅成为其他国家的借鉴,而且在国内也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美国的农业产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化经营。美国农业大多采取农民与企业合作社合作的方式,将小农家、家庭农场等个体农户集合成银行所控制的生产合作社,这种模式可以使小农户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园艺等现代化管理模式。 二是科技创新。美国农业部门拥有全球最顶尖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可以使农业种植、养殖各个环节实现精准稳定的控制,如使用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实施远程遥感,建立高效农业生产平台,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准确实现精细化、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管理等。 三是市场化、品牌化运作。美国农业在市场化、品牌化运作方面非常成功。农业中的机械、种子、肥料、化学品等供应商生产的农业用品品牌同大众汽车、可口可乐等知名品牌一样,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完整的价格体系、销售体系、服务体系、品牌促销体系等。

四是政府补贴。美国政府对于农业企业进行长期的政策扶持, 通过税收减免、贷款优惠以及研发经费的支持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收益,为农业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法国:农业地位的提高 法国的农业产业化主要是提高农业地位,强化农业发展策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法国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农业 产业化发展模式。 一是强调农业地位。法国政府将农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将 其与文化、生态等多种因素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土主义」。该国政府提供的税收减免,保障农民的生计,推动了农业地 位的提高。特别是法国的高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口碑,为法国农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二是适应市场竞争。法国的农业发展不仅强调生产的数量、质量、效益,同时注重适应市场和国际竞争的压力。法国的农业主要 采取了小而精的经营模式,注重发掘个性化、有差异化优势的农产品。同时注重创新农业科技,培养优秀的农业人才,以保证农业生 产的高水平发展。 荷兰:现代化高效的特色农业 荷兰作为一个高度现代化、高度市场化的发达国家,其农业产 业化以现代化、高效化、特色化发展为主。荷兰农业的成功经验在 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科研与技术创新。 一是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荷兰政府强调农业科技的投资和创新,促进农业种植技术的更新换代与进步,大力发展高新农业产业,

国外现代农业的三种模式

国外现代农业的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精确农业。精确农业是一种利用技术和数据来精确测量、监控和管理农田的农业模式。它包括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跟踪和 记录农田的位置和大小,利用远程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养分含量,并使用无人机或卫星图像来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通过精确测量和监控, 农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农田的状况,包括土壤养分含量和潜在病虫害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农产量和质量。精确农业还可以帮助农民优化农 业生产过程,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来改善农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 第二种模式是农业生态系统服务(AES)。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农 田提供给人类的各种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生物 多样性保护和碳储存等。AES模式强调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农民 需要采取措施来维护和促进农田的生态系统功能。例如,农民可以采用有 机农业和农田轮作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此外,农民还可以种植多种植物和引入天敌来促进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AES模式的目标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保护和提升农田的 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第三种模式是垂直农业。垂直农业是一种在城市中心或密集城市地区 利用垂直空间进行农业生产的模式。它通常使用室内种植技术和人工光照 来培育作物,例如利用LED灯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垂直农业可以 在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条件下大量生产农产品,减少依赖进口。此外,垂 直农业还可以避免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稳定的农 产品供应。垂直农业通常与城市市场接近,可以利用短途运输减少运输成 本和食品浪费,并提供新鲜、高品质和多样化的农产品。

国外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国外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1. 新加坡:农业科技创新 新加坡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成功的乡村振兴案例。由于土地有限和人口稠密,新加坡农业业务主要集中在创新和科技上。新加坡农民采用先进的垂直农业技术,在大楼内种植蔬菜和水果。这种垂直农业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并减少对进口农产品的依赖。该项目吸引了投资,并吸引了年轻人参与农业业务。 2. 瑞士:农村旅游 瑞士是一个成功发展农村旅游的国家。许多瑞士农民将农场转变为度假村或乡村酒店,为游客提供体验农村生活和休闲度假的机会。这种农村旅游模式不仅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瑞士的乡村旅游还注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游客。 3. 荷兰:农业生态系统 荷兰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乡村振兴案例。荷兰农民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农业实践,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他们也致力于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灌溉系统。这种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为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生计和环境。 4. 日本:乡村文化传承 日本是一个成功保护和推广乡村文化的国家。许多日本乡村地区通过传统艺术、手工艺品和传统建筑等方式来吸引游客和推广当地文化。这种乡村文化传承模式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额外的

收入来源,并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此外,传承乡村文化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日本的传统价值观。 5. 美国:农业多元化 美国是一个成功实施农业多元化的国家。许多美国农民将农场转变为农庄,不仅种植农作物,还提供休闲娱乐、农场参观和农产品销售等服务。这种农业多元化模式为农民带来额外的收入机会,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美国的农庄旅游和休闲农业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

【世界农业案例】国外都市农业典型发展模式

【世界农业案例】国外都市农业典型发展模式 01 新加坡都市农业 小而精的现代农业科技园 目前,都市农业方面做得最好的当属新加坡。 论自然条件,新加坡可谓是“天资贫瘠”,7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只有1%的农业用地,生产成本高于东南亚其他任何国家,90%以上的食品依赖进口。尽管如此,其都市现代高科技农业水平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都市农业在保障食物供应特别是蔬菜供应、改善城市生态、提供观光旅游等方面功不可没。 新加坡的“都市农场”,不同于欧美的现代化、机械化大型家庭农场,而是小而精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园。新加坡现有6个农业科技园,总面积1465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3%。包括动物学家、微生物专家、遗传专家、昆虫专家、农业专家和蚕桑学家在内的大量科技专业人员参与其组建和管理。 新加坡的目标是到2030年,通过增加本地水果、蔬菜和肉类及鱼类蛋白的供应,实现30%的农产品自给自足。近日,新加坡政府宣布了加快本地食品生产的新措施,其中包括一项将公共住宅区停车场屋顶改造成城市农场的计划。 02

日本都市农业缓解了农业用地不足 日本有四分之一的农民,都是城市农民。国际化大都市东京保留了超过50万亩的农田。在这个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岛国,都市农业2%的农地提供了8%的农业总产值。 日本的都市农业分为几种,有可以供市民租用的土地,承租者经营、农业所有者收取租金;有专为65岁以上的老人开辟的“银发族农园”,老人在这里体验耕种收获的乐趣;有将农产品生产消费和休闲旅游结合到一起的农业公园,公园中建有景观区、水果区、花卉区等;还有供都市人休假的农场民宿,以及观光体验农业,这些都分布于都市或者近郊。 日本某人力资源公司的都市农场大楼就矗立在东京车站繁华的街头旁。高达九层的商业办公大楼,农作物旺盛生长,结出的果实供员工餐厅烹饪。职员在富有生机的自然生态中办公,随时可走入蔬果间。

国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是对新形势下“三农”各种指导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和提升。而建设新型农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盟、日本,已经踏上或经历了这个历史阶段,发展中国家也必须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农村运动,这些国家的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和质量,而且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一、国外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 1.韩国模式。(1)背景。韩国的“新村运动”开始于1970年。它是因为一些特定的历史情况而产生的。1945年韩国光复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依靠人力资源开发来发展经济作为其发展的惟一途径。从1963年开始,韩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以出口为导向战略为主体、重点发展工业和推进工业化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这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实施,显著提高了韩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但是,在科技水平提高的同时,韩国的生活伦理水平严重滞后,其国民勤俭节约、互相信任的良好社会风尚被战乱、通货膨胀和政治家不能兑现的口号破坏掉了。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也就是第二个五年计划快要结束的时候,韩国的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村人口大批无序流动、下降过快,引发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难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业机械化发展落后,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濒临崩溃的边缘。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业年均增长了7.8%,农业为5.3%,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增速升至10.5%,而农业仅为2.5%。 为了扭转工农业发展失调和城乡差距过大,在政治强人“贫农之子”朴正熙总统的亲自倡议和热情支持下,韩国政府自1970年发起了“新村运动”,大力倡导“勤勉、自助、合作”理念来振奋农民精神,以项目开发为纽带,以政府支援和农民自主为基本动力,带动农民开展家乡建设活动。 (2)主要内容。①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②改善农户生活环境。比如对农民建新房给予贷款,支援农民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1971年,全国约有80%的农户住茅草屋,而到了1977年,所有的农民都住进了有瓦片或铁片房顶的房屋。此外,政府还鼓励和扶持农民植树、种花、种草,进行生态建设,美化生活环境。 ③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主要是推行“农户副业计划”、“新村工厂”计划和“农村工业园区”计划等。这些措施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④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通过兴建村民会馆,为村民集中讨论提供场所。并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