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教师版

高中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教师版

高中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教师版
高中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教师版

高中数学基本知识基本

思想基本方法教师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高 中 数 学

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必须弄清集合的元素是什么,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如:{x|y=lgx},{y|y=lgx},{(x ,y )|y=lgx}.…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要看能否判断真假,陈述句、反诘问句都是命题,而祁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

4.判断命题的真假要以真值表为依据。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

题 ,逆命题与其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一真俱真,一假俱假,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考虑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

5.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3)等价法:即利用等价关系

"A B B A "???判断,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

一般运用等价法;

6.(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2n -1;

(2);B B A A B A B A =?=??

(3);)(,)(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I I I I I I ==

二、函数: 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1.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f(x)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x)≤b 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即 f(x)的定义域);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2.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x f ; (2)定义域含零的奇函数必过原点(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

1)

()

(±=-x f x f (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 1与C 2的对称性,即证明C 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 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 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 2的方程为f(y -a,x+a)=0(或f(-y+a,-x+a)=0);

(4)曲线C 1:f(x,y)=0关于点(a,b )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2a -x,2b -y)=0;

(5)若函数y=f(x)对x ∈R 时,f(a+x)=f(a -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 对称;

(6)函数y=f(x -a)与y=f(b -x)的图像关于直线x=

2

b

a +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 ∈R 时,f(x +a)=f(x -a) 或f(x -2a )=f(x) (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 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 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 ︱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 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 ︱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b a -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 ≠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b a -的周期函数;

(6)y=f(x)对x ∈R 时,f(x+a)=-f(x)(或f(x+a)= )

(1x f -,则y=f(x)是

周期为2a 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k ∈D(D 为f(x)的值域);

≥f(x) ?a ≥[f(x)]max,; a ≤f(x) ?a ≤[f(x)]min ; 7.(1)n a a b b n log log = (a>0,a ≠1,b>0,n ∈R +); (2) l og a N=

a

N

b b log log ( a>0,a ≠1,b>0,b ≠1);

(3) l og a b 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 a log a N = N ( a>0,a ≠1,N>0 );

8.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9.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 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2)B 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 中不同元素在B 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5) y=f(x)与y=f -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B ,则有f[f -1(x)]=x(x ∈B),f -1[f(x)]=x(x ∈A). 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13.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

围问题:)0

f(b)0

f(a)(0f(b)0f(a)b)u (a 0(0)()()(???≤≤???≥≥?≤≤≤≥+=或)

或x h u x g u f ; 14.掌握函数)0();0(>+=≠-

-+=+=

c c

x y ac b ac b a b ax y 的图象和性质;

1.由S n 求a n ,a n ={

)

,2()

1(*

11N n n S S n S n n ∈≥-=- 注意验证a 1是否包含在后面a n 的

公式中,若不符合要单独列出。一般已知条件中含a n 与S n 的关系的数列题均可考虑用上述公式;

2.等差数列 *),2(2(111N n n a a a d d a a a n n n n n n ∈≥+=?=-?-+-为常数)}{

Bn An s b an a n n +=?+=?2;

3.等比数列

;q a a N)n 2,(n a a a }a 1-n 1n 1n 1-n 2

n n ?=?∈≥?=?+{ 4.首项为正(或为负)的递减(或递增)的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大(或

最小)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

? ?

????≥≤???≤≥++000011n n n n a a a a 或解决; 5.熟记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在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时,勿忘分类讨论思想;

6.等差数列中, a m =a n + (n -m)d, n

m a a d n m --=; 等比数列中,a n =a m q n-m ;

q=m

n m

n a a -;

7.当m+n=p+q (m 、n 、p 、q ∈N *)时,对等差数列{a n }有:a m +a n =a p +a q ;对等比数列{a n }有:a m a n =a p a q ;

8.若{a n }、{b n }是等差数列,则{ka n +bb n }(k 、b 、a 是非零常数)是等差数列;若{a n }、{b n }是等比数列,则{ka n }、{a n b n }等也是等比数列; 9.等差(或等比)数列的“间隔相等的连续等长片断和序列”(如a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仍是等差(或等比)数列;

10.对等差数列{a n },当项数为2n 时,S 偶—S 奇=nd ;项数为2n -1时,S 奇-S 偶=a 中(n ∈N*);

11.若一阶线性递归数列a n =ka n -1+b (k ≠0,k ≠1),则总可以将其改写变形成如下形式:)1

(1

1-+=-+-k b a k k b a n n (n ≥2),于是可依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求出

其通项公式; 四、三角函数

1.三角函数符号规律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是切,四余弦;

2.对于诱导公式,可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概括;

3.记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

4.熟知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倍公式,正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勿忘三内角和等于1800,一般用正余弦定理实施边角互化;

5.正弦型函数)sin(φω+=x A y 的对称轴为)(2

Z k k x ∈-+

φ

π

π;对称中

心为))(0,(

Z k k ∈-ω

φ

π;类似可得余弦函数型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6.(1)正弦平方差公式:sin 2

A -sin 2

B=sin(A+B)sin(A -B);(2)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

c

b a S ABC ++?2;(3)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

2R=

;sin sin sin C

c B b A a == 五、平面向量

1.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设a =(x 1,y 1),b =(x 2,y 2),λ为实数。(1)向量式:a ∥b (b ≠0)?a =λb ;(2)坐标式:a ∥b (b ≠0)?x 1y 2-x 2y 1=0;

2.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设a =(x 1,y 1),b =(x 2,y 2), (1)向量式:a ⊥b (b ≠0)?a ?b =0; (2)坐标式:a ⊥b ?x 1x 2+y 1y 2=0;

3.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θcos =x 1x 2+y 1y 2;其几何意义是a ?b 等于a 的长度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

4.设A (x 1,x 2)、B(x 2,y 2),则S ⊿AOB =12212

1y x y x -;

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1)若a =(x 1,y 1),b =(x 2,y 2),则

a ?

b =x 1x 2+y 1y 2221221)()(y y x x -+-=;

(2)若a =(x,y),则a 2=a ?a =x 2+y 2,22y x a +=

;

六、不等式

1.掌握不等式性质,注意使用条件;

2.掌握几类不等式(一元一次、二次、绝对值不等式、简单的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尤其注意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含参数的不等式;勿忘数轴标根法,零点分区间法;

3.掌握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在使用a+b ≥ab 2(a>0,b>0)时要符合“一正二定三相等”;注意均值不等式的一些变形,如

2

222)2

(;)2(2b a ab b a b a +≤+≥+;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

1.设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A (x 1,y 1)、B(x 2,y 2)、C (x 3,y 3),则⊿ABC 的重心G 为(3

,3

321321y y y x x x ++++);

2.直线l 1:A 1x+B 1y+C 1=0与l 2: A 2x+B 2y+C 2=0垂直的充要条件是A 1A 2+B 1B 2=0;

3.两条平行线Ax+By+C 1=0与 Ax+By+C 2=0的距离是2

221B

A C C d +-=;

+Bxy+Cy 2+Dx+Ey+F=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 :A=C ≠0且B=0且D 2+E 2-

4AF>0;

5.过圆x 2+y 2=r 2上的点M(x 0,y 0)的切线方程为:x 0x+y 0y=r 2;

6.以A(x 1,y 2)、B(x 2,y 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x -x 1)(x -x 2)+(y -y 1)(y -y 2)=0;

7.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1)根据实际问题的约束条件列出不等式;(2)作出可行域,写出目标函数;(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位置,从而获得最优解; 八、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焦半径公式:设P (x 0,y 0)为椭圆12222=+b

y a x (a>b>0)上任一点,焦点为F 1(-c,0),F 2(c,0),则0201,ex a PF ex a PF -=+=(e 为离心率);

2.双曲线焦半径公式:设P (x 0,y 0)为双曲线12222

=-b

y a x (a>0,b>0)上任一点,焦点为F 1(-c,0),F 2(c,0),则:

(1)当P 点在右支上时,0201,ex a PF ex a PF +-=+=;

(2)当P 点在左支上时,0201,ex a PF ex a PF -=--=;(e 为离心率);

另:双曲线12222=-b

y a x (a>0,b>0)的渐进线方程为02222

=-b y a x ;

3.抛物线焦半径公式:设P (x 0,y 0)为抛物线y 2=2px(p>0)上任意一点,F

为焦点,则2

0p

x PF +=;y 2=2px(p <0)上任意一点,F 为焦点,则

2

0p

x PF +-=;

4.涉及圆锥曲线的问题勿忘用定义解题;

5.共渐进线x a b y ±=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λλ(2222

=-b

y a x 为参数,λ≠0); 6.计算焦点弦长可利用上面的焦半径公式,

一般地,若斜率为k 的直线被圆锥曲线所截得的弦为AB , A 、B 两点分别为A(x 1,y 1)、B(x 2,y 2),则弦长

]4))[(1(1212212122x x x x k x x k AB -++=-?+=

]4)[()1

1(1

1212212122

y y y y k

y y k -+?+

=-?+

=,这里体现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的解题思想;

7.椭圆、双曲线的通径(最短弦)为a

b 2

2,焦准距为p=c

b 2

,抛物线的通径

为2p ,焦准距为p; 双曲线12222

=-b

y a x (a>0,b>0)的焦点到渐进线的距离

为b;

8.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Ax 2+Bx 2=1; 9.抛物线y 2=2px(p>0)的焦点弦(过焦点的弦)为AB ,A (x 1,y 1)、

B(x 2,y 2),则有如下结论:(1)AB =x 1+x 2+p;(2)y 1y 2=-p 2

,x 1x 2=4

2p ; 10.过椭圆122

22=+b

y a x (a>b>0)左焦点的焦点弦为AB ,则

)(221x x e a AB ++=,过右焦点的弦)(221x x e a AB +-=;

11.对于y 2

=2px(p ≠0)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可设为(p

y 220

,y 0),以简化计算;

12.处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弦中点问题常用代点相减法,设A(x 1,

y 1)、B(x 2,y 2)为椭圆122

22=+b

y a x (a>b>0)上不同的两点,M(x 0,y 0)是AB 的

中点,则K AB K OM =22a b -;对于双曲线12222

=-b

y a x (a>0,b>0),类似可得:=22

a

b ;对于y 2=2px(p ≠0)抛物线有K AB =212y y p +

13.求轨迹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直接通过建立x 、y 之间的关系,构成F(x,y)=0,是求轨迹的最基本的方法;

(2)待定系数法:所求曲线是所学过的曲线:如直线,圆锥曲线等,可先根据条件列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代回所列的方程即可;

(3)代入法(相关点法或转移法):若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x 1,y 1)的变化而变化,并且Q(x 1,y 1)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 、y 的代数式表示x 1、y 1,再将x 1、y 1带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 (4)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

(5)参数法:当动点P (x,y )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x 、y 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 九、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从一点O 出发的三条射线OA 、OB 、OC ,若∠AOB=∠AOC ,则点A 在平面∠BOC 上的射影在∠BOC 的平分线上;

2. 已知:直二面角M -AB -N 中,AE ? M ,BF ? N,∠EAB=1θ,∠ABF=2θ,异面直线AE 与BF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cos cos 21θθθ=

3.立平斜公式:如图,AB 和平面所成的角是1θ,AC 在平面内,AC 和AB 的射影AB 成2θ,设∠BAC=3θ,则cos 1θcos 2θ=cos 3θ;

4.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1)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中选择一特殊点,作另一条的平行线;

(2)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 5.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它的三条边分别是平面的垂线段、斜线段及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 6.二面角的求法

(1)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2)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3)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

(4)射影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 射=S 原cos θ,其中θ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方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

特别:对于一类没有给出棱的二面角,应先延伸两个半平面,使之相交出现棱,然后再选用上述方法(尤其要考虑射影法)。 7.空间距离的求法

(1)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高考要求是给出公垂线,所以一般先利用垂直作出公垂线,然后再进行计算;

(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般用三垂线定理作出垂线再求解;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是用垂面法,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质来作,因此,确定已知面的垂面是关键;二是不作出公垂线,转化为求三棱锥的高,利用等体积法列方程求解;

8.正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记为θ,则S 侧cos θ=S 底; 9.已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为,,,γβα因此有cos 2α+cos 2β+cos 2γ=1; 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侧面所成的角分别为,,,γβα则有cos 2α+cos 2β+cos 2γ=2; 10.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等与其体对角线长;

11.欧拉公式:如果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为V,面数为F,棱数为E.那么V+F -E=2;并且棱数E =各顶点连着的棱数和的一半=各面边数和的一半; 12.球的体积公式V=33

4R π,表面积公式24R S π=;掌握球面上两点A 、B 间的距离求法:(1)计算线段AB 的长,(2)计算球心角∠AOB 的弧度数;(3)用弧长公式计算劣弧AB 的长; 十、排列组合和概率

1.排列数公式:m n A =n(n-1)(n-2)…(n-m +1)=)!(!

m n n -(m ≤n,m 、n ∈N*),当m=n 时为全排列n n A =n(n-1)(n-2)…组合数公式:

123)2()1()1()1(!?????-?-?--???-?==m m m m n n n m A C m n m n

(m ≤n ),10==n n

n C C ; 3.组合数性质:r

n r n r n m n n m n C C C C C 11;+--=+=;

4.常用性质:!=(n+1)!-n!;即;11n n n n n n A A nA -=++;

111+++=+???++r r r n r r r r C C C C (1≤r ≤n );

5.二项式定理:(1)掌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

);,...,2,1,0(1n r b a C T r

r n r n r ==-+

(2)注意第r +1项二项式系数与第r +1系数的区别; 6.二项式系数具有下列性质:

(1)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二项式系数相等;

(2) 若n 为偶数,中间一项(第2

n

+1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若n 为

奇数,中间两项(第21+n 和2

1

+n +1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3);2;213

120210-=???++=???++=+???+++n n n 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C C (x)=(ax+b)n 展开式的各项系数和为f(1);奇数项系数和为

)]1()1([21--f f ;偶数项的系数和为)]1()1([2

1

-+f f ; 8.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1)P (A )=m

n ;(2)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

概率公式为:P(A+B)=P(A)+P(B);(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为P(AB)=P(A)P(B);(4)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

Pn(k)=;)1(k n k k

n

p p C --?(5)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事件A 与B 、A 与B 及事件A 与B 也都是互斥事件;(6)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事件A 、B 至少有一个不发生的概率是1-P (AB )=1-P(A)P(B);(6)如

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事件A 、B 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是1-P (A ?B )=1-P(A )P(B );

理科选修内容基本知识

十、概率与统计

1.理解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能够写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由概率的性质可知,任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都具有下述两个性质:(1)p i ≥0,i=1,2,...; (2) p 1+p 2+ (1)

2.二项分布:记作ξ~B (n,p ),其中n,p 为参数,,)(k n k k

n q p C k P -==ξ并记),;(p n k b q p C k n k k

n

=-; 3.记住以下重要公式和结论:

(1)期望值E ξ= x 1p 1 + x 2p 2 + … + x n p n + … ;

(2)方差D ξ=???+-+???+-+-n n p E x p E x p E x 2222121)()()(ξξξ ; (3)标准差ξξξξξδξD a b a D b aE b a E D 2)(;)(;=++=+=; (4)若ξ~B (n,p ),则E ξ=np, D ξ=npq,这里q=1- p;

4.掌握抽样的三种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包括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2)系统抽样,也叫等距离抽样;(3)分层抽样,常用于某个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形;

5.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要求能画出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6.正态总体的概率密度函数:,,21)(2

2

2)(R x e

x f x ∈=-σμσ

π式中σμ,是参数,

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7.正态曲线的性质:(1)曲线在x =μ 时处于最高点,由这一点向左、向右两边延伸时,曲线逐渐降低;(2)曲线的对称轴位置由确定;曲线的形状由确定,越大,曲线越矮胖;反过来曲线越高瘦;(3)曲线在x 轴上方,并且关于直线x=μ 对称;

8.利用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数值表计算一般正态分布),(2σμN 的概率 P (x 1<ξ

μ

而得)(

)(σ

μ

φ-=x x F ,于是有P

(x 1<ξ

)(

12σ

μ

φσ

μ

φ---x x ;

9.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1)提出统计假设,确定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2σμN ;(2)确定一次试验中的取值a 是否落入范围

)3,3(σμσμ+-;(3)作出推断:如果a ∈)3,3(σμσμ+-,接受统计假

设;如果a ?)3,3(σμσμ+-,由于这是小概率事件,就拒绝假设; 十一、极限

1.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常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其步骤是:(1)验证命题对于第一个自然数n =n 0 (k ≥n 0)时成立;(2)假设n=k 时成立,从而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3)得出结论。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完全归纳法,其中两步在推理中的作用是: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二者缺一不可。第二步证明时要一凑假设,二凑结论;

2. 数列极限(1)掌握数列极限的直观描述性定义;(2)掌握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注意其适用条件:一是数列{a n }{b n }的极限都存在;二是仅适用于有限个数列的和、差、积、商,对于无限个数列的和(或积),应先求和(或积),再求极限;(3)常用的几个数列极限:

C C n =∞

→lim (C 为常数);01lim

=∞

→n

n ,0lim =∞→n n q (a <1,q 为常数); (4)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q

a S S n n -=

=∞

→1lim 1(0<

1

3.函数的极限:

(1)当x 趋向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为a a x f x f n n ==?-∞

→+∞

→)(lim )(lim

(2)当0x x →时函数的极限为a a x f x f x x x x ==?+-→→)(lim )(lim 0

:

(3)掌握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4.函数的连续性:(1)如果对函数f(x)在点x=x 0处及其附近有定义,而且还有)()(lim 00

x f x f x x =→,就说函数f(x)在点x 0处连续;(2)若f(x)与

g(x)都在点x 0处连续,则f(x)±g(x),f(x)g(x),

)

()

(x g x f (g(x)≠0)也在点x 0

处连续;(3)若u(x)在点x 0处连续,且f(u)在u 0=u(x 0)处连续,则复合函数f[u(x)]在点x 0处也连续;

5.初等函数的连续性: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都属于基初等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在定义域内每一点处都连续;②基本初等函数及常数函数经有限次四则运算和复合后所得到的函数,都是初等函数.初等函数在定义域内每一点处都连续;③连续函数的极限运算:如果函数在点x 0处有极限,那么)()(lim 00

x f x f x x =→;

十二、导数

1.导数的定义:f(x)在点x 0处的导数记作

x

x f x x f x f y x x x ?-?+='='

→?=)

()(lim

)(000

00

2.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步骤为: (1)求函数的增量

(2));()(x f x x f y -?+=?(2)求平均变化率x

x f x x f x

y ?-?+=??)()(;

(3)取极限,得导数x

y x f x ??='→?0

lim )(;

3.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如果函数y=f(x)在点x 0处可导,那么函数y=f(x)在点x 0处连续;但是y=f(x)在点x 0处连续却不一定可导;

4.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y =f (x )在点P (x 0,f(x 0))处的切线的斜率是

).(0x f '相应地,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5.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2

v

v u v u v u v u v u uv v u v u '

-'=

''+'=''±'='± 6.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cosx ;)(sinx Q);(m m x )(x );(C 01-m m ='∈='='为常数C

;

log 1)(log ;x 1)(lnx lna;a )(a ;e )(e -sinx;)(cosx e a x

a x x x x x

='='=='=' 7.复合函数的导数:;x u x u y y '?'='

8.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y =f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那么f(x)为增函数;如果,0)(<'x f 那么f(x)为减函数;如果在某个区间内恒有,0)(='x f 那么f(x)为常数;

(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①求导数)(x f ';②求方程0)(='x f 的根;③检验)(x f '在方程0)(='x f 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小值;

(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①求y=f(x)在(a,b)内的极值;②将y=f(x)在各极值点的极值与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十四、复数

1.理解复数、实数、虚数、纯虚数、模、辐角、辐角主值、共轭复数的概念和复数的几何表示;

2.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以下结论:(1)a+bi=c+di ?a=c 且c=d(a,b,c,d ∈R);(2)复数是实数的条件:①z=a+bi ∈R ?b=0 (a,b ∈R);②z ∈R ?z=z ;③z ∈R ?z 2≥0;

3.复数是纯虚数的条件: ①z=a+bi 是纯虚数?a=0且b ≠0(a,b ∈R); ②z 是纯虚数?z +z =0(z ≠0);③z 是纯虚数?z 2<0;

4.解答复数问题,要学会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和求解(整体思想贯穿整个复数内容)。如果遇到复数就设z=a+bi(a,b ∈R),则有时会给问题的解答带来不必要的运算上困难,若能把握住复数的整体性质,充分运用整体思想,则能事半功倍;

5.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1)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按以下法则进行,设z 1= a + bi , z 2 = c + di (a,b,c,d ∈R) ; z 1± z 2 = (a + b) ± (c + d)i. = (a+bi)·

(c+di)=(ac-bd )+ (ad+bc)I ; z 1÷z 2 = i d

c a

d bc d

c b

d ac 2

222+-+++ (z 2≠0) ; 6.几个重要的结论:

;z z z )3(;)2();(2)1(22

2

2

2

22

12

212

21≠==?+=-++为虚数,则若z z z z z z z z z z

6.运算律仍然成立:(1)

);,())(3(;))(2(;2121N n m z z z z z z z z z m

m

m mn n m n m n m ∈=?==?+

7.进行复数的运算时,常要注意,,的性质ωi 或适当变形创造条件,从而转化为关于的ω,i 计算问题.注意以下结论的灵活应用:

()();11;112;2)1(12i i

i i i

i i i -=+-=-+±=±

);(0)4();(0)3(32121N n i i i i N n n n n n n n n ∈=+++∈=+++++++ωωω

8.z

z z z z 1

11=

?=?=; 文科选修内容基本知识

十、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与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1.掌握抽样的二种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包括抽签符和随机数表法);(2)分层抽样,常用于某个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形;

2.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要求能画出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1)学会用样本平均数∑==+???++=n

i i

n x n

x x x n

x 1211)(1去估计总体平均数;(2)学会用样本方差

])()()[(1

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1)(121

221x n x n x x n n i i

n i i -=-=

∑∑==去估计总体方差2σ及总体标准差;(2)学会用修正的样本方差])()()[(1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去估计总体方

差2σ,会用*S 去估计σ;

十一、导数及应用

1.导数的定义:f(x)在点x 0处的导数记作

x

x f x x f x f y x x x ?-?+='='

→?=)

()(lim

)(000

00

2.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步骤为: (1)求函数的增量);()(x f x x f y -?+=? (2)求平均变化率x

x f x x f x

y ?-?+=??)()(;

(3)取极限,得导数x

y x f x ??='→?0

lim )(;

3.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y =f (x ) 在点P (x 0,f(x 0))处的切线的斜率是).(0x f '相应地,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4.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Q);(m m x )(x );(C 01-m m ∈='='为常数C

5.导数的应用:(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y =f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那么f(x)为增函数;如果,0)(<'x f 那么f(x)为减函数;如果在某个区间内恒有,0)(='x f 那么f(x)为常数;

(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①求导数)(x f ';②求方程0)(='x f 的根;③检验)(x f '在方程0)(='x f 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小值;

(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①求y=f(x)在(a,b)内的极值;②将y=f(x)在各极值点的极值与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中学数学重要数学思想

一、 函数方程思想

函数方程思想就是用函数、方程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变量或未知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

1.函数思想:把某变化过程中的一些相互制约的变量用函数关系表达出来,并研究这些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最后解决问题,这就是函数思想;

2.应用函数思想解题,确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一关键步骤,大体可分为下面两个步骤:(1)根据题意建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把问题转化为相应的

函数问题;(2)根据需要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3)方程思想:在某变化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一些要求,确定某些变量的值,这时常常列出这些变量的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它们,这就是方程思想;

3.函数与方程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数学概念,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很多方程的问题需要用函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很多函数的问题也需要用方程的方法的支援,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了函数方程思想。 二、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四种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对于所研究的代数问题,有时可研究其对应几何的性质使问题得以解决(以形助数);或者对于所研究的几何问题,可借助于对应图形的数量关系使问题得以解决(以数助形),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数形结合。

1.数形结合与数形转化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发挥数的思路的规范性与严密性,两者相辅相成,扬长避短。

2.恩格斯是这样来定义数学的:“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这就是说:数形结合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宇宙间万事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和谐的统一。因此,数学学习中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正是充分把握住了数学的精髓和灵魂。

3.数形结合的本质是:几何图形的性质反映了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决定了几何图形的性质。

4.华罗庚先生曾指出:“数缺性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大致分为两种情形:或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或者借助于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某种关系.

5.把数作为手段的数形结合主要体现在解析几何中,历年高考的解答题都有关于这个方面的考查(即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而以形为手段的数形结合在高考客观题中体现。

6.我们要抓住以下几点数形结合的解题要领:

(1) 对于研究距离、角或面积的问题,可直接从几何图形入手进行求解即可; (2) 对于研究函数、方程或不等式(最值)的问题,可通过函数的图象求解(函数的零点,顶点是关键点),作好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 (3) 对于以下类型的问题需要注意:

;)3(;)2(;)()()1(22By Ax b

x a

y b y a x +---+-;)5();sin ,(cos )4(22b ab a F +±θθ可分

别通过构造距离函数、斜率函数、截距函数、单位圆x 2+y 2=1上的点

)sin ,(cos θθ及余弦定理进行转化达到解题目的。

三、 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当问题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给出每一类的结果,最终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

1.有关分类讨论的数学问题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1)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讨论的;

(2)运用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 (3)求解的数学问题的结论有多种情况或多种可能性;

(4)数学问题中含有参变量,这些参变量的不同取值导致不同的结果的; (5)较复杂或非常规的数学问题,需要采取分类讨论的解题策略来解决的。 2.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在中学数学中有极广泛的应用。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分类必须从同一标准出发,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包含各种情况,同时要有利于问题研究。 四、 化归与转化思想

所谓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一般总是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变化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难解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

立体几何中常用的转化手段有

1.通过辅助平面转化为平面问题,把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聚集在一个平面内,实现点线、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转化;

2.平移和射影,通过平移或射影达到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

3.等积与割补;

4.类比和联想;

5.曲与直的转化;

6.体积比,面积比,长度比的转化;

7.解析几何本身的创建过程就是“数”与“形”之间互相转化的过程。解析几何把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联系起来,把代数与几何融合为一体。

中学数学常用解题方法

1. 配方法

配方法是指将一代数形式变形成一个或几个代数式平方的形式,其基本形式是:ax 2+bx+c=)0(44)2(2

2≠-++a a

b a

c a b x a .高考中常见的基本配方形式有:

(1) a 2+b 2= (a + b)2

- 2a b = (a -b) 2+ 2 ab; (2) (2) a 2+ b 2+ ab =22)2

3()2

1(b b a ++;

(3) (3)a 2+ b 2+c 2= (a +b + c)2- 2 ab – 2 a c – 2 bc; (4) (4) a 2+ b 2+ c 2- a b – bc – a c =

2

1

[ ( a - b)2 + (b - c)2 + (a - c)2]; (5) 2)1(12

22-+=+

x

x x x ; 配方法主要适用于与二次项有关的函数、方程、等式、不等式的讨论,求解与证明及二次曲线的讨论。 2.待定系数法

㈠ 待定系数法是把具有某种确定性时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待定系数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1)多项式f(x)=g(x)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一个值a ,都有f (a )=g(a);

(2)多项式f(x) ≡g(x)的充要条件是: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

㈡运用待定系数法的步骤是:

(1)确定所给问题含待定系数的解析式(或曲线方程等);

(2)根据恒等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

(3)解方程或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㈢待定系数法主要适用于:求函数的解析式,求曲线的方程,因式分解等。3.换元法

换元法是指引入一个或几个新的变量代替原来的某些变量(或代数式),对新的变量求出结果之后,返回去求原变量的结果。换元法通过引入新的元素将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或者把隐含的条件显示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问题。其理论根据是等量代换。高中数学中换元法主要有以下两类:

(1)整体换元:以“元”换“式”;(2)三角换元,以“式”换“元”;

(3)此外,还有对称换元、均值换元、万能换元等;换元法应用比较广泛。如解方程,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求函数的值域,求数列的通项与和等,另外在解析几何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运用换元法解题时要注意新元的约束条件和整体置换的策略。

4.向量法

向量法是运用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解题常用下列知识:

(1)向量的几何表示,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理论;

(3)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4)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平移公式;

5.分析法、综合法

(1)分析法是从所求证的结果出发,逐步推出能使它成立的条件,直至已知的事实为止;分析法是一种“执果索因”的直接证法。

(2)综合法是从已经证明的结论、公式出发,逐步推出所要求证的结论。综合法是一种“由因导果”,叙述流畅的直接证法。

(3)分析法、综合法是证明数学问题的两大最基本的方法。分析法“执果索因”的分析方法,思路清晰,容易找到解题路子,但书写格式要求较高,不容易叙述清楚,所以分析法、综合法常常交替使用。分析法、综合法应用很广,几乎所有题都可以用这两个方法来解。

6.反证法

反证法是数学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命题p与它的否定非p的真假相反,所以要证一个命题为真,只要证它的否定为假即可。这种从证明矛盾命题(即命题的否定)为假进而证明命题为真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㈠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是:

(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归谬:从命题的条件和所作的结论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论证,得出矛盾的结果;

(3)结论:有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的结论正确;

高中数学经典例题100道

例1 判定以下关系是否正确 (1){a}{a}? (2){1,2,3}={3,2,1} (3){0}??≠ (4)0∈{0} (5){0}(6){0} ??∈= 分析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解 根据子集、真子集以及集合相等的概念知①②③④是正确的,后两个都是错误的. 说明:含元素0的集合非空. 例2 列举集合{1,2,3}的所有子集. 分析 子集中分别含1,2,3三个元素中的0个,1个,2个或者3个. 解含有个元素的子集有:; 0? 含有1个元素的子集有{1},{2},{3}; 含有2个元素的子集有{1,2},{1,3},{2,3}; 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有{1,2,3}.共有子集8个. 说明:对于集合,我们把和叫做它的平凡子集.A A ? 例已知,,,,,则满足条件集合的个数为≠3 {a b}A {a b c d}A ?? ________. 分析 A 中必含有元素a ,b ,又A 是{a ,b ,c ,d}真子集,所以满足条件的A 有:{a ,b},{a ,b ,c}{a ,b ,d}. 答 共3个. 说明:必须考虑A 中元素受到的所有约束. 例设为全集,集合、,且,则≠ 4 U M N U N M ?? [ ] 分析 作出4图形. 答 选C . 说明:考虑集合之间的关系,用图形解决比较方便.

点击思维 例5 设集合A ={x|x =5-4a +a 2,a ∈R},B ={y|y =4b 2+4b +2,b ∈R},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 ??? 分析 问题转化为求两个二次函数的值域问题,事实上 x =5-4a +a 2=(2-a)2+1≥1, y =4b 2+4b +2=(2b +1)2+1≥1,所以它们的值域是相同的,因此A =B . 答 选A . 说明:要注意集合中谁是元素. M 与P 的关系是 [ ] A .M = U P B .M =P C M P D M P ..≠?? 分析 可以有多种方法来思考,一是利用逐个验证(排除)的方法;二是利用补 集的性质:M = U N = U ( U P)=P ;三是利用画图的方法. 答 选B . 说明:一题多解可以锻炼发散思维. 例7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 U ( U A)={A}

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笔试)试题

学校 姓名 2010年姜堰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笔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200分) 姜堰市教研室命制 一、 基础知识(30分) 1、在创建解析几何学的过程中,法国数学家 笛卡尔 和费马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成为解析几何学的创立者。 2、我国齐梁时代的数学家祖冲之的儿子 祖暅 提出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 两等高的几何体若在所有等高处的水平切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 3、在物理学中利用了三角函数“任意的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 叠加 函数()f x 都可以化成sin()a x θ+或者cos()a x θ+的形式,而且周期不变”的结论,可以解释声波的共振现象。 4、《江苏省2010年高考说明》对数学基本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 数据处理 这五个能力。 5、《江苏省2010年高考说明》对知识的考查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 掌握 三个层次(分别对应A 、B 、C ) 6、《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简称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二、 解题能力(90分) 1、函数3213()2132 f x x x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1),(2, +。。。) 。 2、设复数()2 ()2z a a ai a R =-+∈为纯虚数,则a = 1 . 3、已知y x ,满足条件?? ???≤+≥≥12430y x x y x ,则132+++x y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3, 9]___________.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1、角的概念的推广: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称它形成一个零角。射线的起始位置称为始边,终止位置称为终边。 2、象限角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射线上)?2()k k αθπ=+∈Z , 注意: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如与角 1825-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的度数是___,合___弧度。 弧度:一周的弧度数为2πr/r=2π,360°角=2π弧度,因此,1弧度约为57.3°,即57°17'44.806'', 1°为π/180弧度,近似值为0.01745弧度,周角为2π弧度,平角(即180°角)为π弧度, 直角为π/2弧度。(答:25-;5 36 π- ) (2)α终边与θ终边共线(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直线上) ?()k k αθπ=+∈Z . (3)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x 轴对称?2()k k αθπ=-+∈Z . (4)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y 轴对称?2()k k απθπ=-+∈Z . (5)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 k απθπ=++∈Z . (6)α终边在x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k Z απ=∈; α终边在y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k k Z παπ=+∈;α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 k k Z π α=∈. 如α的终边与 6 π 的终边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α=____________。 (答:Z k k ∈+ ,3 2π π) 4、α与2α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如若α是第 二象限角,则2 α 是第_____象限角 (答:一、三) 5.弧长公式:||l R α=,扇形面积公式:211||22 S lR R α==,1弧度 (1rad)57.3≈. 如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答:22cm ) 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220r x y =+>,那么 s i n ,c o s y x r r αα==,()tan ,0y x x α=≠,cot x y α=(0)y ≠,sec r x α=()0x ≠, ()csc 0r y y α=≠。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高中数学常见思想方法总结

高中常见数学思想方法 方法一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渗透在数学的各部分内容中,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重点内容.函数的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特征,重在对问题的变量的动态研究,从变量的运动变化、联系和发展角度拓宽解题思路.方程的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来使问题获解.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有关初等函数的性质,解有关求值、解(证)不等式、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二是在问题的研究中,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式或构造中间函数,把所研究的问题转化为讨论函数的有关性质,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有时,还实现函数与方程的互相转化、接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1】 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已知3121312,0,0a S S =><. (1)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 (2)指出1S 、2S 、…、12S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分析】 (1)利用公式n a 与n S 建立不等式,容易求解d 的范围;(2)利用n S 是n 的二次函数,将n S 中哪一个值最大,变成求二次函数中n 为何值时n S 取最大值的函数最值问题. 【解】(1) 由3a =12a d +=12,得到1a =12-2d , 所以12S =121a +66d =12(12-2d )+66d =144+42d >0, 13S =131a +78d =13(12-2d )+78d =156+52d <0. 解得:2437 d -<<-. (2)解法一:(函数的思想) n S =21115(1)(12)222 na n n d dn d n ++=+- =22 124124552222d d n d d ????????---- ? ????????????? 因为0d <,故212452n d ????-- ???????最小时,n S 最大.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案(五)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 案(五) 一、填空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填空题。(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

高中数学选择题训练10道(含答案)

数学高考选择题训练一 1.给定集合=M {4 |πθθk =,∈k Z },}02cos |{==x x N ,}12sin |{==a a P ,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 的是 A.M N P ?? B.M N P ?= C.M N P =? D.M N P == 2.关于函数2 1)3 2(sin )(||2+-=x x x f ,有下面四个结论: (1))(x f 是奇函数; (2)当2003>x 时,2 1)(>x f 恒成立; (3))(x f 的最大值是2 3; (4))(x f 的最小值是2 1-.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过圆01022=-+x y x 内一点P (5,3)的k 条弦的长度组成等差数列,且最小弦长为数列 的首项1a ,最大弦长为数列的末项k a ,若公差∈d [3 1,2 1],则k 的取值不可能是 A.4 B.5 C.6 D.7 4.下列坐标所表示的点不是函数)6 2 tan(π-=x y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的是 (A )(3 π,0) B.(3 5π-,0) C.(3 4π,0) D.(3 2π,0) 5.与向量=l (1,3)的夹角为o 30的单位向量是 A.21(1,3) B.21(3,1) C.(0,1) D.(0,1)或2 1 (3 ,1) 6.设实数y x ,满足10<x 且1>y B.10<x 且10<

高中数学基本功大赛试题

数学试题 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简称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 。 2.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 、基本思想。 3.高中数学课程要求把数学探究、 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各个模 块和专题内容之中。 4.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 的过程。 5.《高考说明》对数学基本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 解、 这五个能力。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_ _、 实践、___________、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7.数学是研究_________和________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8.设复数()2 ()2z a a ai a R =-+∈为纯虚数,则a = . 9.函数32 13()2132 f x x x x = -+-的单调增区间为 。 10.已知y x ,满足条件?? ? ??≤+≥≥12 430 y x x y x ,则132+++x y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11.已知P 和Q 分别是函数1 ln 2 y x = 和函数2x y e =上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两点,则线段 PQ 长度的最小值为 。 12.若不等式2)2(92-+≤-x k x 的解集为区间],[b a ,且2=-a b ,则=k 13. 设2=+b a ,0>b ,则当a = 时 , b a a ||||21+取得最小值。 14.函数122-+=x x x y 的值域是 二.解答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0分) 15.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p q S q S p ==(p ≠q ),求p q S +的值. 16.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PD ⊥平面ABCD ,PD =6,M 、N 分别是PB 、AB 的中点。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3) 第二章 统计(续) 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估试题 第二章 统计 测试卷 (本卷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几项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 (A )调查全省食品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是否超标 (B )调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收视率 (C )调查你所住单元各家庭订阅报刊杂志情况 (D )调查本市小学生每人每天的零花钱 2、刘翔在出征雅典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栏训练,教练对他某段时间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教练需要知道这些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中位数 (D )众数 3、为了了解某地5000名学生的语文测试水平,从中抽取了200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5000名学生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B )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 (C )抽取200学生成绩的集体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样本的容量是5000 4、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80和0.125,则n 的值为( ) (A )800 (B )1250 (C )1000 (D )640 5、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 s ,将每个数据都乘以2,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 (A )2 5.0s (B )2 4s (C )2 2s (D )2 s 6、为了保证分层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则要求( ) (A )每层等可能抽样 (B )每层抽取同样的样本容量 (C )每层用同一抽样方法等可能抽样 (D )不同的层用不同的方法抽样 7、若b a ,是常数,下列有关连加符号 ∑ =n k 1 的运算 ① ∑==n k na a 1 ,②∑∑===n k n k k f b k bf 1 1 )()(,③[]∑∑∑===+=+n k n k n k k g k f k g k f 1 1 1 )()()()( 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8、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不是函数关系( )

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大全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3) 一、配方法 (3) 二、换元法 (7) 三、待定系数法 (14) 四、定义法 (19) 五、数学归纳法 (23) 六、参数法 (28) 七、反证法 (32) 八、消去法……………………………………… 九、分析与综合法……………………………… 十、特殊与一般法……………………………… 十一、类比与归纳法………………………… 十二、观察与实验法………………………… 第二章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 (35) 一、数形结合思想 (35) 二、分类讨论思想 (41) 三、函数与方程思想 (47) 四、转化(化归)思想 (54) 第三章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 (59) 一、应用问题 (59) 二、探索性问题 (65) 三、选择题解答策略 (71) 四、填空题解答策略 (77) 附录……………………………………………………… 一、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二、两套高考模拟试卷………………………… 三、参考答案……………………………………

前言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等; 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 和演绎等; 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 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 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最后谈谈解题中的有关策略和高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在附录部分提供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在每节的内容中,先是对方法或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再以三种题组的形式出现。再现性题组是一组简单的选择填空题进行方法的再现,示范性题组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分析,对方法和问题进行示范。巩固性题组旨在检查学习的效果,起到巩固的作用。每个题组中习题的选取,又尽量综合到代数、三角、几何几个部分重要章节的数学知识。

10道经典高中数学题

1.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又S6=36,Sn=324,S(n-6)=144,则n=? ①Sn是等差数列 S6=a1*6+6(6-1)/2*d=36,则2a1+5d=12......& 最后六项的和S=an*6-6(6-1)/2*d=6an-15d S(n-6)=Sn-S=324-(6an-15d)=144,则2an-5d=60......@ &+@:a1+an=36 Sn=(a1+an)/2*n n=18 ②解:Sn-S(n-6)=a(n-5)+a(n-4)+......an=324-144=180 而 S6=a1+a2+...a6=36 有 Sn-S(n-6)+S6= a1+a2+...a6+ a(n-5)+a(n-4)+....an =6(a1+an)=180+36=216 那么 (a1+an)=36 Sn=n(a1+an)/2=324 即 36n/2 =324 所以 n=18 2.已知f(x)=(x-1)^2,g(x)=4(x-1),f(an)和g(an)满足,a1=2,且(an+1-an)g(an)+f(an)=0

(1)是否存在常数C,使得数列{an+C}为等比数列?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设bn=3f(an)-[g(an+1)]^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1)存在 C=-1 证明如下 (an+1-an)g(an)+f(an)=0 将f(x)、g(x)带入并化简 得4an+1 - 3an -1 =0 变形为4(an+1 -1)=3(an -1) 所以an-1是以3/4为等比 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2)an-1=(3/4)^n bn=3f(an)-[g(an+1)]^2 将f(an) g(an+1)带入不要急着化简先将an+1 - 1换成 3/4 (an-1) 化简后bn=-6(an -1)^2=-6*(9/16)^n bn是首项为-27/8等比是9/16的等比数列 Sn=a1(1-q^n)/(1-q)=54/7(9/16)^n-54/7 已知函数f(x)=x^2+ax+b,当实数p,q满足p+q=1,试证明pf(x)+qf(y)>=f(px+qy) pf(x)+qf(y)>=f(px+qy) <=> px^2+pax+pb+qy^2+qay+qb>=(px+qy)^2+apx+aqy+b

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笔试)试题

高中数学专业素养 1、在创建解析几何学的过程中,法国数学家 笛卡尔 和费马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成为解析几何学的创立者。 2、我国齐梁时代的数学家祖冲之的儿子 祖暅 提出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 两等高的几何体若在所有等高处的水平切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3、在物理学中利用了三角函数“任意的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 叠加 函数()f x 都可以化成sin()a x θ+或者cos()a x θ+的形式,而且周期不变”的结论,可以解释声波的共振现象。 4、《江苏省20XX 年高考说明》对数学基本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 这五个能力。 5、《江苏省20XX 年高考说明》对知识的考查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 三个层次(分别对应A 、B 、C ) 6、《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简称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函数3213()2132 f x x x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 2、设复数()2()2z a a ai a R =-+∈为纯虚数,则a = . 3、已知y x ,满足条件?? ???≤+≥≥12430y x x y x ,则132+++x y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4、1200辆汽车通过某一段公路时的时速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时速在[50,60)的汽车大约有 辆. 5、已知某算法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则输出的结果是 . 6、已知P 和Q 分别是函数1ln 2 y x =和函数2x y e =上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两点,则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为 频率 第4图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函数基础知识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函数基础知识 初等函数的性质定义判定方法函数的奇偶性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 (1)利用定义直接判断; (2)利用等价变形判断: f(x)是奇函数f(-x)+f(x)=0?f(x)是 数f(-x)-f(x)=0 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给定的区间上的函数f(x): (1)如果对于属于这个去件的任意两个自变的值 x1、x2,当x1

二次函数 y=ax2+bx+c(a、 b、c为常数,其中a ≠0) R a>0时,?[- ,+∞) a<0时,?(- ∞,] b=0时为偶函数 b≠0时为非奇非 偶函数 a>0时,?在(-∞,-]上是减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 a<0时, 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角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产生的图形叫做角。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角的始边,旋转终止时的射线叫 角的终边,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角的单 位制 关系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角度制10=弧度≈0.01745 弧度 l=S 扇形= 弧度制1弧度=≈57018'l=∣α∣·r S 扇形=∣α∣·r 2=lr 角的终 边 位置角的集合 在x轴正半轴上{α∣α=2kπ,k Z} 在x轴负半轴上{α∣α=2kπ+π,kZ} 在x轴上{α∣α=kπ,k Z} 在y轴上{α∣α=kπ+,k Z} 在第一象限内{α∣2kπ<α<2kπ+,kZ} 在第二象限内{α∣2kπ+<α<2kπ+π,k Z} 在第三象限内 {α∣2kπ+π<α<2kπ+,kZ} 在第四象限内 {α∣2kπ+<α<2kπ+2π,kZ} 特殊角 的三角 函数值 函数/角0 π2π sina 0 1 0 -1 0 cosa 10 -10 1

高中数学七大基本思想方法讲解

高中数学七大基本思想方法讲解 第一:函数与方程思想 (1)函数思想是对函数内容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与提炼,在研究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其他内容时,起着重要作用 (2)方程思想是解决各类计算问题的基本思想,是运算能力的基础 高考把函数与方程思想作为七种重要思想方法重点来考查 第二:数形结合思想: (1)数学研究的对象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即数与形两个方面 (2)在一维空间,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在二维空间,实数对与坐标平面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数形结合中,选择、填空侧重突出考查数到形的转化,在解答题中,考虑推理论证严密性,突出形到数的转化 第三:分类与整合思想 (1)分类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逻辑方法 (2)从具体出发,选取适当的分类标准 (3)划分只是手段,分类研究才是目的 (4)有分有合,先分后合,是分类整合思想的本质属性 (5)含字母参数数学问题进行分类与整合的研究,重点考查学生思维严谨性与周密性 第四:化归与转化思想 (1)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将较难问题化为较易问题,将未解决问题化归为已解决问题

(2)灵活性、多样性,无统一模式,利用动态思维,去寻找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变换途径与方法 (3)高考重视常用变换方法:一般与特殊的转化、繁与简的转化、构造转化、命题的等价转化 第五:特殊与一般思想 (1)通过对个例认识与研究,形成对事物的认识 (2)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由实践到理论 (3)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反复认识过程 (4)构造特殊函数、特殊数列,寻找特殊点、确立特殊位置,利用特殊值、特殊方程 (5)高考以新增内容为素材,突出考查特殊与一般思想必成为命题改革方向 第六:有限与无限的思想: (1)把对无限的研究转化为对有限的研究,是解决无限问题的必经之路 (2)积累的解决无限问题的经验,将有限问题转化为无限问题来解决是解决的方向 (3)立体几何中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采用分割的方法来解决,实际上是先进行有限次分割,再求和求极限,是典型的有限与无限数学思想的应用 (4)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对新增内容考查深入,必将加强对有限与无限的考查 第七:或然与必然的思想: (1)随机现象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结果的随机性,二是频率的稳定性 (2)偶然中找必然,再用必然规律解决偶然 (3)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随机事件的分布列、数学期望是考查的重点 第一:函数与方程思想 (1)函数思想是对函数内容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与提炼,在研究方程、不等式、数列、

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考核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考核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10小题,共50分) 1.已知集合{}19 16),(2 2=+=y x y x S , {}1),(22=+=y x y x M ,则S 与M 的关系是 A .M S ≠ ? B .S M ≠ ? C .Φ=M S D .M M S = 2.方程2 2520x x -+=的两个根可分别作为 A.一椭圆和一双曲线的离心率 B.两抛物线的离心率 C.一椭圆和一抛物线的离心率 D.两椭圆的离心率 3.若复数i i a 213++(a ∈R ,i 为虚数单位)是纯虚数,则实数a 的值 A .-2 B .4 C .-6 D .6 4.若函数()f x 满足22 ( )log || f x x =+()f x 的解析式是 A .2lo g x B .2log x - C .2x - D .2 x - 5.已知不等式(x+y)(1x + a y )≥9对任意正实数x,y 恒成立,则正实数a 的最小值为 A .2 B .4 C .6 D .8 6.甲、乙两人独立地解同一问题,甲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1p ,这个问题被解决的概率是p ,则乙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 A . 1 1 1p p p -- B .)1)(1(11p p --- C .1p p - D .)1)(1(1p p -- 7.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1 的正方形,且BCF ADE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EF=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 . 3 2 B . 3 3 C .34 D . 2 3

8.一线段的分割法是:使小的一段与大的一段长度的比值等于大的一段与整个线段长度的比值,设x 是小的一段与大的一段的比值,那么21 22--++-x x x x 的值为 A .3 B .3 C .5 D .x 2 9.如右图1,设P 为△ABC 内一点,且2155 AP AB AC =+ , 则△ABP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为 A . 15 B .2 5 C .14 D .13 10.有一塔形几何体由若干个正方体构成,构成方式如右图 所示,上层正方体下底面的四个顶点是下层正方体上底面各 边的中点。已知最底层正方体的棱长为2,且此塔形的表面 积(含最底层正方体的底面面积)超过39,则该塔形中正方体 的个数至少是 A .4 B .5 C .6 D .7 二、填空题:(每题5分,8小题共40分) 11.设() n n n x a x a a x x 22102 1+++=++ ,则n a a a 242+++ 的值为 12.设向量 OA 绕点O (O 为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 2 π 得向量 OB , 且 2(7,9)OA OB += , 则向量 OB = . 13.把下面不完整的命题补充完整,并使之成为真命题. 若函数x x f 2log 3)(+=的图象与)(x g 的图象关于 对称, 则函数)(x g = . (注:填上你认为可以成为真命题的一种情形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且,若A B A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或,若A B A =则B A ? ③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 之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25y x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高中数学经典高考难题集锦解析版

2015年10月18日姚杰的高中数学组卷 一.解答题(共10小题) 1.(2012?宣威市校级模拟)设点C为曲线(x>0)上任一点,以点C为圆心的圆与x 轴交于点E、A,与y轴交于点E、B. (1)证明多边形EACB的面积是定值,并求这个定值; (2)设直线y=﹣2x+4与圆C交于点M,N,若|EM|=|EN|,求圆C的方程.2.(2010?江苏模拟)已知直线l:y=k(x+2)与圆O:x2+y2=4相交于A、B两点,O是坐标原点,三角形ABO的面积为S. (Ⅰ)试将S表示成的函数S(k),并求出它的定义域; (Ⅱ)求S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k的值. 3.(2013?越秀区校级模拟)已知圆满足:①截y轴所得弦长为2;②被x轴分成两段圆弧,其弧长的比为3:1;③圆心到直线l:x﹣2y=0的距离为.求该圆的方程. 4.(2013?柯城区校级三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在y轴上,且过点(2,1).(Ⅰ)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Ⅱ)是否存在直线l:y=kx+t,与圆x2+(y+1)2=1相切且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M,N,当∠MON为钝角时,有S△MON=48成立?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5.(2009?福建)(1)已知矩阵M所对应的线性变换把点A(x,y)变成点A′(13,5),试求M的逆矩阵及点A的坐标. (2)已知直线l:3x+4y﹣12=0与圆C:(θ为参数)试判断他们的公共 点个数; (3)解不等式|2x﹣1|<|x|+1. 6.(2009?东城区一模)如图,已知定圆C:x2+(y﹣3)2=4,定直线m:x+3y+6=0,过A (﹣1,0)的一条动直线l与直线相交于N,与圆C相交于P,Q两点,M是PQ中点.(Ⅰ)当l与m垂直时,求证:l过圆心C; (Ⅱ)当时,求直线l的方程; (Ⅲ)设t=,试问t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t的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 由. 7.(2009?天河区校级模拟)已知圆C:(x+4)2+y2=4,圆D的圆心D在y 轴上且与圆C 外切,圆D与y 轴交于A、B两点,定点P的坐标为(﹣3,0). (1)若点D(0,3),求∠APB的正切值; (2)当点D在y轴上运动时,求∠APB的最大值; (3)在x轴上是否存在定点Q,当圆D在y轴上运动时,∠AQB是定值?如果存在,求出Q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8.(2007?海南)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x2+y2﹣12x+32=0的圆心为Q,过点P (0,2)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圆Q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

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考核笔试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考核笔试试题(含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 1. 已知符号函数,则函数的零点个数为 1,0sgn()0,01,0x x x x >??==??-

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30分) 6.抛物线的准线为,点在圆上,设抛物线上 28y x =l Q 22:68210C x y x y ++++=任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的最小值为 . P l m ||m PQ +7. 已知,,,,,322322=+833833=+15 441544=+ t a t a 66=+(a,t 均为正实数),类比以上等式,可推测a ,t 的值,则 . =+t a 8. 函数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f x = +_________。9. 已知是定义在R 上的不恒为零的函数,且对于任意的,满足 ()x f R b a ∈,(2)(2)()()(),(2)2,(),()2n n n n n f f f ab af b bf a f a n N b n N n **=+==∈=∈ 下列结论:①;②为偶函数;③数列为等比数列;④数列)1()0(f f =)(x f {}n a 为等差数列.其中正确的是 . {}n b 10. 如下图所示,已知点F 的坐标为(3,0),点A B ,分别是某函数图象与x 轴、y 轴的交点,点P 是此图象上的一动点.设点 P 的横坐标为x ,PF 的长为d ,且d 与x 之间满足关系:355 d x =-(05x ≤≤),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3OB =;②5BF =;③5OA =;④2AF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第10题图

30分钟熟记高中数学基础知识

根据高分考生笔记整理,助你30分钟熟记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快速提高高考成绩 高分考生的经验: 对于以下知识点不必死记硬背,打印出来夹在笔记本中就可以。在练习中遇上不懂,先不要看答案,看看以下知识点,尝试解题,这样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思考过程最重要。往往是每道题到牵涉其中几个考点,一道题就巩固几个考点,一直坚持练习做题,可以快速提高成绩。一般在几天左右就可以见效果,明显感觉到思路通畅,速度明显提高。另外,题海战术不可取,泛泛做100道题,不如认认真真理解好1道典型例题。 一、集合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Y I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3));()()();()()(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I I I I I I Y I I Y == 二、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2 2b a b a a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