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

1.谈谈你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士人修身传统的认识与理

解。

2.谈谈你对我国古代人与自热关系的看法。

3.西周确立的宗法制度有哪些内容?宗法制度对中国

传统社会结构有什么样的影响?

4.谈谈你对“礼”的本质的认识。怎样理解费孝通所说

的“差序格局”?

5.对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特征的认识?

6.谈谈你对中国传统社会儒术独尊的认识。

7.法家的特色?法家在传统政治中的作用?

8.唐代三省制、明代内阁制、清代军机处的职能、利弊?

9.从宰相制度的演变分析传统政治的权力制衡

10.科举制从唐代到明清产生了哪些变化?科举制的

利弊?

11.谈谈中国君主专制的特色。

12.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13.孔子对中国文化与学术的贡献?

14.对孔子仁义礼乐思想体系的理解?

15.对《老子》柔弱、无为思想的理解?

16.对庄子无为思想的理解与评价?

17.阴阳家的学说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对中国文化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18.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争鸣对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专题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 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而且也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生产既是精神世界的源头,又是精神文明的参与者,由此形成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特性的文化现象。直到封建社会中期,在古代物质文化的几乎所有方面,中国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川菜、汾酒、长城、故宫等物质文化就是最为显著的代表。这些物质文化也被称为文物,它们受到了重点的保护,这体现出我们国家对于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物质文化是相当重视的。而对于我们这些新世纪的年轻人来说,熟悉古代物质文化将会对一个人的历史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也对于传承华夏悠久璀璨的历史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文物特征 华夏文明起于商周,商周文明也被称为青铜器文明。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一说为“司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二、文物价值 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70卷的《》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诗经》研究 史上《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2.“二南独立说”认为“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 ___》。 3.《秦风.》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日:“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4.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都风》中保存了她的作品《____》,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诗经·卫风.一》一诗中的句子,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6.“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____》-诗中的句子。 7.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____》,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8.《____》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9.“首虽离兮心不惩”、“魂魄毅兮为鬼雄”是屈原《____》一诗中的句子,诗歌赞颂勇武刚强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 10.南朝齐诗人____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即是他描写山水的名句。、 11.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风以清淡著称,但他《临洞庭》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 ”却气势壮阔。 12.中晚唐很多诗歌关注民生疾苦,如诗人____ 的《橡媪叹》一诗就反映了老百姓在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只得以橡实充饥的惨剧。 13.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____ 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没有斧凿的痕迹。 14.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绝句《____》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竞的无限惋惜。. 15.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诗人的《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颇具代表性。 1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03(75.2分)

1. 《尚书》孔传:“月经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成语箕风毕雨 即来源于此。 2. 称“皇帝” 由秦 朝开始,直至 辛亥革命 才结束。 3. 金陵是南京 的古名,扬州的古名叫 广陵 。 4. 古代室内的四角有专名,西南角叫奥 ,西北角叫 屋漏 ,东北角叫 宦 ,东南角叫窔 ,其中以 奥 为最尊。 5. 清人张之洞撰写的《书目答问 》是指导初学者的目录学著作。 6. 三桓即孟 桓、 叔孙 桓和 季 桓。 7. 六部 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 8. 历代的古籍目录著作,大体有三种类别:史志目录 、 官修目录 、 私家目录 。 9.

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五音指的是 宫 、 商 、 角 、 徵 、羽。 10. 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的“浊酒”指的是浇愁 的酒。 11. 堂的正面没有墙,堂前有两个阶梯,称东阶和西阶。古人在室外尊左,因此西阶是宾客走的。 ?√ ?× 12. 墓志也是一种碑刻。汉朝时就有墓志。古人在坟里埋上一块石头,或长或方,上面记载着死者的事迹,其性质与碑刻一样。 ?√ ?× 13. 秦汉时期有“九卿”之说,“九卿”是对中央各部门长官的一种尊敬的称号。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混杂在一起,是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 ?√ ?× 14. 帞头后代音转称为幞头。后来幞头又在脑后扎成两“脚”,自然下垂,再往后取消了前边的结,后面的两“脚”用金属丝扎起,衬以木片,称为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后面的“脚”向上在脑后相交,称为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幞头通常用青黑色的纱制成,所以也叫乌纱,后代俗称乌纱帽。

8073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模拟题

8073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古代的历法,每月最后一日叫做“”,最初一日叫做“”。 2.唐代诗人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指,诗中借指。 3.六世纪初隋炀帝下令开凿的是从和两条运河。 4.秦朝的行政区划分为和两级。 5.清朝实际任宰相之职的在康熙时期是“”,雍正以后是“”。 6.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亦通称。 7.魏晋以后,汉代原先的察举制发展为。 8.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选用士人始于。 9.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行礼,女子十五岁行礼,是作为成年的标志。 10.在唐太宗时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当时称作“”。 11.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簪在古代的作用是。 12.我国的图书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之作是和。 13.金星晨见于东方为,昏见于西方为。 14.古人用干支纪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 15.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五音指的是。 16.贾谊《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文中山东指以东的地区。《汉书·儒林传》:伏生得《尚书》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文中山东指地方。 17.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其长官叫。 18.清人孙诒让所作86卷内容丰赡,是研究《周礼》最好的本子。 19.道教的经典文献叫。 20.成语“连衽成帷”、“举袂成幕”中的衽是,袂是。 21.到了才逐渐出现了精美的文人画,其影响延续至今。 22.最早的书,要算以竹木作为书写材料的。 23.清人张之洞撰写的《》是指导初学者的目录学著作。 二、单选题(每择2分,共10分) 1.泉州、无锡和松江的古名分别叫()。 A温陵梁溪广陵B梁溪云间金陵 C温陵梁溪云间D温陵云间梁溪 2.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 A吉礼凶礼军礼冠礼嘉礼 B吉礼凶礼军礼笄礼嘉礼 C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D吉礼凶礼军礼仪礼嘉礼 3.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其确切名称是()。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B吏部户部礼部法部政部工部 C政部官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学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医部 4.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是()。 A区分君主家事与国事,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不相混杂。

中考化学专题试题汇编:化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答案)

1.(3分)(2019?岳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钻木取火D.掩耳盗铃 2.(18牡丹江)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火上浇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3.(2018·郴州)下列成语涉及物质化学变化的是() A.大浪淘沙 B.花香四溢C.死灰复燃 D.水乳交融 4.(2018·威海)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 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5.(2019·锦州中考)(1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百炼成钢 D.日照香炉生紫烟 6.(2018·南充)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7.(2018·广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8.(2018·宜宾)(2分)下列经典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中不涉及燃烧反应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9.(2019·荆州中考)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2分)(2019?潍坊)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 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02(68.7分)

古代驾车以四马 马为常。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之职,分属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所以三省的长官并称宰相 。 3. 王勃《滕王阁序》:“星分翼轸”的翼轸分别指 天上的方位 和 轸两星宿的分 。 4. 《诗经》:“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其中衣指裤子 ,裳指 上衣 。 5.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 6. 春秋初年齐桓公 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 7. 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 ,也通称 言官 。 8. 北魏、北齐设置的昭玄寺 ,以大统、统为长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掌管佛教的专门机构。 9. 古人以牛 、 羊 、 猪 为三牲。

古人用干支纪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 11. 今天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秦始皇修筑的。 ?√ ?× 12. 殷代称一旬以内的未来日为“翌”,一旬以外的未来日为“来”。 ?√ ?× 13. 郭沫若先生取名的缘由大概是因为沫、若是两条河流的名称。沫水就是今天的大渡河,若水就是今天的雅砻江以及与雅砻江合流后的一段金沙江。郭老是四川乐山人,就在沫水之滨,离若水也不远。 ?√ ?× 14. 魏晋以后,历代宗室和功臣的封爵大多以王、公、侯、伯、子、男为号。 ?√ ?×

苏轼《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是井宿中的星组。 ?√ ?× 16. 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中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参宿。商,心宿。参在西,商在东,不能同时出现在天空。所以拿“参与商”来比喻“人生不相见”。 ?√ ?× 17.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后代据此称内讧为萧墙之祸。萧墙,就是围墙。 ?√ ?× 18. 周代贵族有姓氏,而一般平民没有姓氏。在贵族中,女子称氏,男子称姓,这是因为氏是用来“别婚姻”的,而姓是用来“明贵贱”的,两者作用不同。 ?√ ?× 19.

(按川教版体系)全国各地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 七下 第九学习专题 中国古代文化(下)

中国古代文化(下) 第15课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三大发明) 第16课 建筑奇观(大运河、明长城、赵州桥、北京故宫) 第17课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天工开物》、《本草纲目》、《资治通鉴》) 第18课 唐诗与宋词(唐诗、宋词) 第19课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 第20课 石窟艺术宝库 (石窟)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书法、绘画) 一、选择题 ◆(2020·广东茂名)6.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此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科技成就?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张衡发明地动仪 D.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2020·广东汕尾)2.右图内容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造船技术 D .指南针 ◆(2020·贵州黔西南)8.下列属于我国四大发明的是 ①火药 ②地动仪 ③印刷术 ④造纸术 ⑤筒车 ⑥指南针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2020·湖南衡阳)3.《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2020·江苏连云港)31.“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0·山东莱芜市)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A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B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 .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2020·天津市)1.活字印刷术最早出现在 A.汉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020·天津市)2.北宋时制成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 指南针 ◆(2020·海南省)2.在2020年6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与丝绸之路双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历史上,大运河开凿于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元代剧作家______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剧作家________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具中的《夜奔》一场至今仍在曲场经常上演。 3.《大雅堂乐府》是明代_______创作的杂剧,剧中写四个古代的风流遗事,表现了文人的雅兴和情调。 4.明代作家_______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5.孟称舜的《_______》描写了崔护和叶茶儿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他关于婉丽风格的理论。6.延寿马和王十朋分别是南戏《_______》和《_______》中的人物。 7.明代剧作家_______《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借梦表现现实的黑暗的作品。 8.明代剧作家_______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 9.明代剧作家王衡的杂剧《_______》写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 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二、简答 1.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2.简述梁辰鱼《烷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4.《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特点和局限? 5.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1,2题必选一题回答,3,4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前者判分。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2.以剧本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3.《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色。 答案: 一、填空 1.纪君祥 2.李开先 3.汪道昆 4.沈璟 5.桃源三访 6.宦门子弟错立身荆钗记 7.汤显祖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总结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总结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及儒家学说的现实意义 1.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1)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就是“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①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善论”。 ②荀子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主张“性恶论”。 (3)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大力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还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标准。 (4)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5)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三教合一,我国儒学发展进入一个 辉煌的时期。 (6)宋代: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 为新兴的儒学。 ①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 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二程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②朱熹提出“理气论”和“心性论”。 (7)明朝: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号称“心 学”。王阳明宣扬“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王阳明还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8)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 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 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 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儒家、法家、道家政治思想及其关系 (1)思想特点 ①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 路线。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法家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动荡年代,实现全国大一统法家 路线能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史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③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 线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 (2)关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①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 家路线实现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好的效果。 ②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敝,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 发展生产。 ③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 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的趋势。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 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 2.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 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国家管理B.提高族长权力 C.均衡权力分配D.维护贵族特权 3.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 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 受牵连。对以上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古代社会重男轻女B.三纲五常束缚女性 C.妇女家庭地位低下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4.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周避犬戎难,东徙(迁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封 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岐、丰是周族祖先发源之地,周平王将之赐给秦襄公。以上史实说明当时 () A.随从作战是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B.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成为诸侯霸主 C.周天子无力自保须依赖诸侯国保护D.秦襄公劳苦功高理应受封富饶之地 5.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已完善B.存在贵族爵位等级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6.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 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 7.《左传》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尚书·大传》又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 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上述材料说明()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期末考试样题(1)

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期末考试样题(1) 元明戏曲部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元代剧作家 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 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沈璟的《义侠记》演英雄 的故事。 3、四大南戏之一的《拜月亭》是根据元代剧作家 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的,剧中描写了蒋世隆与王瑞兰、陀满兴福与蒋瑞莲聚散悲欢的爱情故事。 4、明代剧作家 的杂剧《男王后》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世俗享乐;吕天成取材于《孟子》的杂剧《 》则通过对舜等古圣贤的戏謔,表现了晚明人对传统的挑战。 5、 的杂剧《霸亭秋》写杜默落第后在霸王庙哭诉,都表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6、梁辰鱼创作的传奇《 》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 7、在元杂剧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称为 。 8、明代剧作家 的杂剧《桃源三访》集中体现了他对戏曲婉丽风格的理论主张。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2、简述梁辰鱼《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三、论述题(两题必选一题回答,共20分) 1、试论王实甫《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到价值。 2、试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明清小说部分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三国志平话》 2、“三言” 二、 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2、《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可分为哪三个部分?三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三、 论述题(两题必选一题回答,共20分) 1、以周进、范进的故事为例,分析说明《儒林外史》是如何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迫害的? 2、以武松形象为例,分析《水浒传》人物塑造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样题(1)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元明戏曲部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 纪君祥 2、李开先 武松 3、关汉卿 4、王骥德 齐东绝倒 5、沈自徵 6、浣纱记 7、宾白 8、孟称舜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答案要点:①浓郁的抒情性,表现在:曲辞缠绵悱恻,细腻传情;以梧桐为全剧结撰的中心,梧桐自身带有的忧郁色彩,增加了抒情的伤感,同时使剧情更加紧凑。②塑造了男主角唐明皇这样一个多情的情人形象。(参考《元明戏曲》29—32页) 2、答案要点:①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其中一些出在后世久演不衰。②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传奇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在后来的文人创作中得到更多发挥。③以政治和爱情相结合,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对后世传奇创作有很大影响。(参考《元明戏曲》187—188页) 三、论述题(两题必选一题回答,共20分) 1、答案要点:①剧中的张生确立了中国古代小数戏曲爱情故事中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形象;②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③聪明伶俐、热情正直的丫鬟红娘,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人物类型,影响着后来的创作和生活;④剧中矛盾冲突的设计足以示范后人;⑤剧中才子佳人后花园相会,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模式,对后世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参考《元明戏曲》57—62页) 2、答案要点:杜丽娘是一个具有至情、执着理想的女子:①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令人窒息,这也是那个时代现实中女性的困境;②对爱情的大胆主动追求,因情而死,因情而生;这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即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③杜丽娘对父母的牵念挂怀,代表了他对现实社会的礼义的回归。(参考《元明戏曲》194—201页) 明清小说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三国志平话》:是宋元时期讲说三国故事的话本,可能是根据说书人的提纲整理而成的。全书从桃园结义开始,到诸葛亮病死结束,内容简单,文笔粗劣,书中因果报应和迷信思想也很严重。但有鲜明的民间传说色彩,虽然文学价值不高,但是已经初

最新中国古代文化专题试题难点合集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古代的历法,每月最后一日叫做(),最初一日叫做()。 2.唐代诗人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指(),诗中借指()。 3.六世纪初隋炀帝下令开凿的是从()和()两条运河。 4. 清朝实际任宰相之职的在康熙时期是(),雍正以后是()。 5. 魏晋以后,汉代原先的察举制发展为()。 6. 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选用士人始于()。 7. 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岁行()礼,女子十五岁行()礼,是作为成年的标志。 8.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簪在古代的作用是()。 9. 我国的图书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之作是()和()。 10. 黄钟宫确定下来后,按三分损益的方法,可以产生五音,加上变宫和变徵,就是七音。五音指的是()。 11. 贾谊《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文中山东指()以东的地区。《汉书·儒林传》:伏生得《尚书》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文中山东指()地方。 12. 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其长官叫()。 13. 清人孙诒让所作()86卷内容丰赡,是研究《周礼》最好的本子。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泉州、无锡和松江的古名分别叫()。 A.温陵梁溪广陵 B.梁溪云间金陵 C.温陵梁溪云间 D.温陵云间梁溪 2.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 A.吉礼凶礼军礼冠礼嘉礼 B.吉礼凶礼军礼笄礼嘉礼 C.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D.吉礼凶礼军礼仪礼嘉礼 3.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其确切名称是()。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B.吏部户部礼部法部政部工部 C.政部官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作者: 小小江发表日期: 2006-11-26 12:45 点击数: 7612 一、文学常识填空(共18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二、解释名词(共32分,每题8分) 1、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分别由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其中鲁、齐、韩三家属于今文经学,又称为“三家诗”或“今文三家”;毛诗晚出,属古文经学。自东汉末年郑玄为毛氏《诗故训传》作注之后,毛诗大盛,三家诗逐渐消亡。 2、《九歌》:是屈原吸取楚地的民间神话故事,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抒情诗。《九歌》共分十一篇,即《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国殇》、《礼魂》。《九歌》艺术成就极高,表现为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塑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情味悠深的语言。 3、花间词:五代时蜀地一批词人创作的词,因后蜀赵崇祚编其为《花间集》而得名。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为鼻祖,词作以歌咏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以红楼翠阁、闺房帐帷为主要背景,以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为主要风格。花间词的这种特点对词体文学的特征影响极大,“诗庄词媚”一说的成因即与它有很大关系。 4、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田园诗由陶渊明开创,唐宋之后,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退居田园的仕宦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王维和孟浩然是唐代田园诗的代表作家,前者的《渭川田家》、《新晴野望》,后者的《过故人庄》等都是田园诗中佳作。 三、论析题(共50分。第1、2题必选一题;第3、4题必选一题;每题25分。如1、2两题或者3、4两题都答了,一律只给前者判分。) 1、《诗经》婚姻爱情诗包括哪几类内容?其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如何? 说明:参考教材《〈诗经〉与楚辞》84页—102页,答案要点: (1)《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包括:男女的相恋相思,如《溱洧》、《静女》、《蒹葭》等;对婚礼场景的描写、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桃夭》等;对婚姻不幸的哀叹,如《氓》等。 (2)《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思想意义:表现了高尚、纯洁的感情。 (3)《诗经》婚姻爱情诗的艺术特色: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生动活泼的语言。 2、简析《橘颂》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附:《橘颂》全文) 说明:参考教材224—227页,答案要点: (1)《橘颂》是屈原青少年时代创作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橘树斑斓夺目的外表和坚定不移的美质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美,抒写了诗人的理想。 (2)橘颂一诗的分段解析:首段借橘树的“受命不迁”、“深固难徙”抒发自己的宗国之情和乡土之恋。第二段赞颂橘树叶绿花洁,枝茂果圆,借以表达对内美外修的人格的赞美。第三段借橘树的自然本性来颂扬“无求”、“不流”、“秉德无私”的高尚品格。末段表示以橘树为师表的志向。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1.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①秦始皇;②郡县制;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在唐太宗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下,促进了什么历史局面的形成? 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②贞观之治;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地理志》 (3)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行省制度 材料四: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著名学者周有光 (4)材料四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 利用武力可以夺取天下做君主,但是却不能只用武力来治理国家,含义是指要用文、用德、用科学的管理... (5)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开创者是谁? 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②秦始皇(1分) 材料二: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久而久之,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 (2)隋朝开创了什么选官制度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选官依据发生了怎样变化?除选官之外,还给思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革? ①科举制。(1分)②由注重门第向注重才能转变;凭才学做官;③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答对其中的一点即可得1分) 材料三:1368年至1848年是明朝和清朝前期。这一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言文学、汉语(师)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2005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材指出:孟子的“以意”和“知人”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2.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止乎”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3.汉代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4.曹丕《》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 5.陆机《文赋》中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的要求。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6.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在《送孟东野序》中则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的思想,提出了“”论. 7.教材指出:李清照在《论词》中,除了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外,还对词的创作提出了一些别的审美要求,主要有:一、勿“”,二、要有“”,三、讲“故实”,四、格调要高雅典重。 8. 教材认为,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其次,他又提出了“”的审美要求,第三,他还提出了“”的审美要求。 9.明代公安派作家袁宏道继承了思想家李贽提出的“童心”说理论,提出了“,”的口号,力图纠正前后“七子”派的复古模拟之风. 10.教材指出,清代诗论家叶燮把创作分成“者”即创作客体与“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 11.在文学方面,梁启超积极提倡“诗界革命”、“”和“革命”。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 2. (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A. “乐而不淫,衰而不伤” B.“辞达而已矣” C. “可以兴,观、群、怨” D.“思无邪” 2. 陆机《文赋》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遗言也贵妍。”教材认为,这里的“会意”是指( ). A. 具体构思 B. 文章立意 C. 汇合多重境象 D.领会文章主题 3. 阵子昂在《修竹篇序,里评价东方虬《咏孤桐篇》说:“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教材认为,这里的“正始之音”是( ), A. 指曹魏后期出现的何晏,王弼等开创的玄谈风气 B. 指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作品具有建安风骨 C. 泛指曹魏后期出现的阮籍,嵇康等作家的作品 D. 泛指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宣扬玄理的作品 4.“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提出这种比较合乎诗歌创作,规律的通达见解的诗论家是( )。 A.袁宏道 B.谢榛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题库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模拟试题一 一、文学常识填空(共18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1.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等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发起进行了一诗歌革新运动,即(),提倡“惟歌生民病”,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2.汉代传习《诗经》的四家中唯—属于古文经学的是() 3.《诗经·大雅》《》一篇记载了姜螈“胺帝武敏”而受孕及生子之后三弃三话说反映了当时周人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 4.《诗经》的第…篇《》被司马迁称为国风之始,这是——首昔名的爱情诗。 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人我床下”,这是《诗经》《》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和季 6 7. 8. 9 1o. 11. 12 13, 14. 15 16 二、解释名词 l风、雅、颂 2.九章 3.咏物诗词 4.婉约词 三、论析题( 1 2, 3 4 1.新乐府运动 2.毛诗 3.生民 4.关睢 5.七月 6.若有人兮山之阿 7.哀郢 8.波撼岳阳城 9.温庭筠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苏轼

12.题乌江亭 13.屈原 14.渔翁 15.欧阳修 16.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二、解释名词(共32分,每题8分) 1.风雅颂:按照音乐标准对《诗经》进行的分类。风是民俗歌谣之诗,国风就是各诸侯国 统治地区的土乐,《诗经》中共十五国风。雅是朝廷正乐,分大雅、小雅,也是按照音乐划分的。 颂是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00 2.《九章》;诗人屈原的短篇抒情诗集,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这九篇原本单行,后辑为组诗,取名《九章》。《九章》篇均为政治抒情诗,记载了诗人一生中每一个阶段的生活经历 3 4 2、论析题(共) 1要点: 1) 2.要点: (1) 3.要点: (2) (3) 4.要点: (1) 明: 1 2 3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9分): 1、初唐前五十年,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诗充斥诗坛。以“绮错婉媚为本”的“”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2、王昌龄七绝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3、李白《》中的名句“,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粪土王侯的傲岸不屈。《》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则折射了李白冲决 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 4、“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是在《》一文中提出来的。 5、韩愈悼念亡侄的《》是抒情散文的名篇,“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他《》中的句子。《黔之驴》是柳宗元的寓言小品《》中的一 篇。《小石潭记》是他的山水游记《》中的一篇。 6、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他的词集名为《》。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教学纲要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是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阅读古书时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选讲十个专题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不论对平时阅读古书,还是专门从事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有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课内学时36,共2学分,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分七个专题,涉及天文历法、历史地理、职官科举、宗法礼制、宗教、衣食住行、金石书画、经典选讲。要求学生掌握各专题的主要内容及相关例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古代汉语基础和古代文学常识。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的主教材是《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王力等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由各有关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编著。该教材是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辅助教材可参考《中国古代文化史概要》(谭家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或《中国文化概论》(李宗桂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有条件的教学点可酌情选用。 学生延伸阅读可参考《中华文明之光》。 (二)网上辅导 网上辅导包括以下内容: 1、定期发布与教学有关的各种信息。 2、定期发布教学重点难点辅导,定期刊载作业,供学生学习。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四、教学建议 (一)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古代汉语》、《古代文学》,本科阶段的《汉语专题(2)》、《古代文学专题》等。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古 代汉语、古代文学知识。 (二)本课程涉及面比较广,每个专题都由相关学科的知名专家撰写,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则要多注意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去掌握有关的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考作业4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考作业4答案 一、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1、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这首诗所咏赞的是缇萦救父的故事。 2、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刘桢的《赠从弟》三首,其二“亭亭山上松”更具代表性。 3、盛唐诗人王维的送别诗名作《送元二使安西》后来被谱成名曲《阳关三叠》,广为传唱。 4、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咏物词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他的两首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 5、西晋诗人左思的《咏史八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诗的代表,其中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反映了在门阀世族社会里 出身低微的士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愤懑。 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历来被认为是写景的佳句,这是宋代词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句子。 7、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赞美蝉的孤高贞洁,抒发了自己身世之感和坚持操守的决心。 8、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初唐咏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诗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 9、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浑化无迹,没有斧 凿的痕迹。 10、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绝句《八阵图》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也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竞的无限惋 惜。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 1、以七绝作品为例,分析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唐代离别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人们对离别之情的高度重视,构成唐人送别诗繁荣的根本原因。同时,诗人们的精心创作,前人描写送别诗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以及唐代音乐与送别诗的结合等条件,使得唐人送别诗不仅繁荣,而且以其对离别心理的专门、全面、深刻、细腻的描写,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1)、唐代的离别现象大致涉及征戍使边、行旅漫游、迁谪下第等。 (2)、送别诗除了表现双方的深厚感情,还表达诗人进步的人生观、社会观、理想抱负和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等思想。如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自己不再留意于污浊的官场等。 (3)、充满风景、风俗的新奇画面,如李白送孟浩然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岑参送武判官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而柳、草、水、云、月、酒成为送别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2、南宋咏史怀古词有什么特征?试以辛疾弃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1)内容上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 (2)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 (3)风格慷慨悲壮。代表作: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3、分析杜甫的咏物诗《房兵曹胡马》 这首《房兵曹胡马》诗属于杜甫早期的创作,它俊朗洒落的风神固然和杜诗后期所表现出的深沉苍茫气象不同,但仍不失为一首精彩之作。诗人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义干青云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圆,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的俊健的体形,更为它所呈现出的精神感奋不已。一、二句写其骨相不凡,三、四句写其体态雄奇,五、六句写其气概品质,七、八句总揽全篇,揭示主旨。而重点在于胡马的“不凡”,以此为主脉,描刻形容,不即不离。同时,句句写马,而又处处关人,以健马喻猛士,豪迈之情溢于言表。恰好说明杜诗咏物“遗形取貌”的特点。 四、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 宋代以言志为主的送别词有什么特点 宋人的送别词可以分成以抒情为主和以言志为主。前者重在抒写离愁别恨,而后者则在送别中寄寓胸怀抱负,如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贺新郎》(绿树听鹈鴂)等,这些词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 二、1、试分析古典诗词中的“南浦”这一意象 浦,本意水滨。南侧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广为流传之后,“南浦”就成了送别之地的别称,在这个意象上,积淀了历代诗人的离情别绪。人们只要一看到这个词,就会引发离别的感伤。南唐词人冯延巳《三台令》中写道“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就是由“南浦”联想起往事,触景伤情。 [陆游《游西山村》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和情景交融的意蕴,完全脱胎于《过故人庄》,只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既写景明丽,又颇含哲理,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