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经济法教案——反不正当竞争法

经济法教案——反不正当竞争法

经济法教案——反不正当竞争法
经济法教案——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九章:反不正当竞争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2.理解不正当竞争行为。

3.理解违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

教学重点:

1.理解不正当竞争行为;

2.理解违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

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一、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特征

(一)不正当竞争的概念P199

不正当竞争: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

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二)不正当竞争的特征(3点)

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要搞清两个概念)

经营者: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非经营者:→→不是竞争行为的主体,不能成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

某些行为会妨害经营者的正当经营活动,侵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例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权力妨害经营者的正当竞争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竞争法对这类行为列入调整范围)

特别注意点:“经营”的含义→→→包括“生产”和“流通”

两领域的经济活动。2.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法行为P200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性主要表现→→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不正违反该法关于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各种具体规定

当竞违反该法的原则性规定

争行违反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为包括违背了公认的商业道德

3.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P200

经营者实施

不正当竞争行→→通过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得竞争优势

为的直接目的

其行为侵害的客体→→→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破坏了竞争的

公平和正常的市场机制,阻碍了市场

经济的发展。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P200

反不正当竞争法:指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发

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1993年9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反不正当竞争法》→→它是我国规范经营者的竞争行为,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基本法律。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2条)

1.自愿、平等、公平原则

自愿:→→主要指竞争者不得强迫、胁迫或利诱交易对方

同自己进行交易或不与竞争对手进行交易。平等:→→指竞争者应相互尊重对方的独立地位,不得为自

己的利益损害竞争对手的利益。

要求市场是自由开放的,竞争者参加竞争的机

会是均等的。

公平原则:→要求竞争者不得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要求竞争者只能以公开合法的手段进行竞争,

不得进行幕后交易。

2.诚实信用,遵守公认商业道德的原则P201

要求经营者无论进行何种经济活动均应出于正当的商业动

机,以正当的、符合商业道德的手段实现其经济目的。

第二节: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

广义不垄断行为

正当竞限制竞争行为

争行为不正当竞争方法

(3类)

狭义不正当竞争行为:→→指“不正当竞争方法”

限制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享有独占地位的

竞争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

我国反行为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

不正当(4种)搭售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

竞争法串通投标

调整两欺骗性交易方法

类不正商业贿赂

当竞争不正当竞侵犯商业秘密

行为争方法虚假广告

(11种)(7种)掠夺性定价

不正当有奖销售

诋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

二、对不正当竞争方法的具体方析(11种)

1.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

P201经营者:包括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信、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者

(补充→现今还包括:医疗、铁路、航空、银行、保险、教育、供水等)提问:为什么这些经营者被划归到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由于这些企业的自然特点及我国旧的经济体制的延续,这类

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具有某种程度的垄断,特定消费者对提供者往往没有选择的余地。

基于这些企业的垄断地位,公用企业往往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

这种形为的表现形式:→→通常以不与进行交易为要挟,要求所

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者购买其

指定经营者的商品,而这些商品一般

与该项商品或服务相联系。

滥用此经济优势行为的危害:→→妨害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和

用户、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的

行使。

举例说明:

2.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P202

政府机构→→指除国务院以外的各级行政机构。

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滥用行政权力,即其行政行为违反合法、合理的行政原则。

特别注意:→→不具备以上条件,即使行政行为的结果事实上限

制了竞争,也不构成限制竞争行为。

举例说明:

以权一是政府机构办有第三产业或其他经济实

经商体,于是用行政命令指定他人购买其所办

行为经济实体的商品

政府机构(2种)二是拥有重要社会管理职能的政府机构要求的限制竞购买者必须到与自己有关系的企业购买商争行为主品否则不履行其职责举案例说明……要表现形……

式:(2种)地区封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锁行为:

(表现2方面)限制本地商品流入外地市场

举案例说明……

3.搭售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经营者利用其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地位,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违背交易对方的意愿,搭配其他商品或者在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销售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附加不合理限制条件的行为。

举案例说明……

危害:违反了公平销售的原则,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限制了被搭售商品的行业竞争。

4.串通投标P203

串通投标行为:指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投标者互相串通或者

招标者与投标者互相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行

为。

投标者互→→→→→→→→→→(损害招标者的利益)两层含义:相串通结果:损害他人利益

招标者与投→→→→→→→(损害其他投标者的利益)

标者互相串通

举案例说明……

5.欺骗性交易方法(4种)

欺骗性交易方法:指在市场交易中采用假冒、模仿、虚假表示

等手段,损害竞争对手,谋取不正当利益

的行为。

四种欺骗性交易方法:

①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②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

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

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皆属于经

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他人营者盗用

的商品。他人劳动

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成果的行

使消费者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为。

④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

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

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危害:扭曲了竞争机制,损害了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

举案例说明……

6.商业贿赂P203

商业贿赂:指经营者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能够影响市

场交易的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

行贿者:目的是为了购买紧俏商品、或主观上是者是为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是商业贿赂故意的,为了承包工程等,排挤其他经行为的两而非过失营者的正当竞争。

个主要构受贿者:非法收受财物或谋取其他不正成要素当利益。

客观上采用秘密方式提供或接受财物或其他好处

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回扣”

《反不正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当竞争论处

法》规定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作正常给予或接受折扣、用金已“明示”和“入账”,即在收益处合同、发票中已明确表示,并入单位的正规财务账

理的情况且依法纳税。→→→(以上不作商业贿赂处理)

举案例说明……

7.虚假广告P204

虚假广告: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使公众知道的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

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构成虚假广告的条件:→→→必须达到足以引起一般公众误解

的程度。

举例:赵本山的南极绒广告例……

一方面:违反商业道德,侵害竞争者的合法权益虚假广告的

危害:(2点)另一方面: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举案例说明……

8.侵犯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

经营信息。

技术信息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和经营信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

息(包括)招标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

举案例说明……

不为公众所知晓→→即信息不能从公开渠

构成商业秘密道直接取得。

必须同时具备经济实用性→→即该信息具有确定的可应用的条件(3条)性,能为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潜在

的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

采取了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

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合理

的保密措施。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侵犯商业秘密包括下列行为:(4种)

①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②披露、使用或允许其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③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

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④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三项违法行为,而获取、使用或者

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举案例说明……

9.掠夺定价P205

①.掠夺定价:指经营者以挤垮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

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

以挤垮竞争特别注意:如果以非排挤竞②.掠夺定价对手为目的争对手为目的,而是为

行为的两应付经营中的困难情况

个构成要素而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

售商品则不构成掠夺定价。

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举案例说明……

销售鲜活商品。

③.四种不构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或其他积压商品。

成掠夺定季节性降价。

价的情况: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举案例说明……

10.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①.有奖销售: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附带性地向

购买者提供物品、金钱或者其他经济上的利

益的行为。

②.包括两奖励所有购买者的附赠式有奖销售

种奖励奖励部分购买者的抽奖式有奖销售

③.《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三

种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特别注意

第一种: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的有奖销售

第二种: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第三种: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的。举案例说明……

④.危害1.它是一种商业欺诈行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也破坏了公认的商业道德。

2.巨奖销售和利用有奖销售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

商品,会错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促使生产企

业不以质量为重,以粗制滥造的低成本商品供

应社会,损害消费者利益,也破坏了商业的公

平竞争秩序。

11.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P206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的方式:→捏造、散布虚假事实

诋毁竞争对手最主要表现形式:(2种)

①.利用召开产品或新闻发布会、声明性公告以及发给用户的

公开信等形式,制造、散布有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和商品

信誉的虚假事实。

②.指使人员在公众中造谣并传播、散布竞争对手在经营商品

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使公众对该竞争者的商品丧失信赖,

从而使自己取而代之,达到获得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危害:→→损害竞争对手的利益,不正当影响消费者的商品

选择权。

导致的

结果

削弱竞争对手对顾客的吸引力,争夺并扩大自己的市场。举案例说明……

第三节: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

一、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P207

(一)监督检查的含义

略讲……

(二)监督检查的部门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监督检查

的部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部门:(包括卫生行政部门、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税务部

门、物价部门、审计部门等。)

(三)监督检查部门的职权P207

监督检查部门在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权行使的职权(4种)1.询问权:→→监督检查部门有权按照规定程序询问被检查

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证明人,并要求提

供证明材料或者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其

他资料。

2.查询、复制权:→→监督检查部门有权查询、复制与不正

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协议、账册、单据、

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

3.检查权:→→监督检查部门有权检查与欺骗性交易行为有关

的财物,如认为有必要可以责令被检查的经营

者说明该商品的来源和数量,暂停销售,听候

检查,不得转移、隐匿、销毁该财物。

4.处罚权:→→监督检查部门有权对从事不正当竞争的经营者

给予处罚。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3种)P208(一)民事责任

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两种情况:

1.可计算损失的,按实赔偿。

2.难以计算损失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

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二)行正责任(6种)

1.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2.责令改正,消除影响

3.行政处分

4.行政罚款

5.没收非法所得

6.吊销营业执照

对以上六种行政责任的具体规定:→→→很重要,必须掌握1.经营者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欺骗性交易行为

处理: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可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

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举案例说明……

2.经营者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不构成犯罪

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情节下以1万元以上20

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收非法所得。

举案例说明……

3.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可根据

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举案例说明……

4.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作虚假宣传

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

款。

举案例说明……

5.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公平竞争的。

处理:①.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根据情节处以5万元以上

20万元以下的罚款;

②.被指定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滥收费

用的,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

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举案例说明……

6.经营者进行欺骗性有奖销售或巨奖销售的

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根据

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举案例说明……

7.通谋投标的

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

万元以下的罚款。

举案例说明……

8.经营者抗拒检查的

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情节处以被销售、转移、隐匿、销毁财物的价款的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

款。

举案例说明……

9.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

处理:由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同级或

上级机关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举案例说明……

10.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不构成犯罪

处理:给予行政处分

举案例说明……

(三)刑事责任P209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可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有:(4种)

①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

②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

③进行商业贿赂的行为

④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

忽职守及徇私舞弊的行为。

当事人对监督检查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经济法案例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

某一实力雄厚的B企业将电话机产品投放A市。A市电话机市场竞争激烈,有三四家企业在市场上也推出了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与B企业相近似的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电话机销售的鼎立分争局面。B企业为排挤竞争对手,将销售产品的价格一降再降,最后低于成本销售。与其竞争的一些中小企业为占领市场的一席之地,也试图降价销售,但因实力不足,低于成本销售意味着亏损,为避免亏损经营,不得不退出市场。实力雄厚的B企业降价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成功,在A市市场上形成独霸局面,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有利的地位。随后B企业又以改进型号为名,将价格提高。 问题 1、企业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2、行为的特点是什么? 3、行为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 1、属于不正当竞争 2、行为属于不正当销售行为 3、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黛美化妆品公司新近研制开发了一种润肤美白化妆品,该化妆品之配方由23个公式和170个相关数据材料组成。公司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一般人无法单独接触到这一资料。刘某是公司董事长曹某的秘书。某日,曹某叫刘某帮助收拾办公室,刘某在曹某在场的情况下无意间看到曹某桌上放置的有关资料。刘某凭借其惊人的记忆力将所有资料记了下来。两日后,刘某回老家探亲,酒后炫耀自己的记忆力并将记下的资料全部讲给了在另一化妆品公司工作的妹夫李某。不久后李某所在的娜佳公司对黛美化妆品的配方稍加改良,生产出了质量更好的同类化妆品,抢占了黛美化妆品公司的销售市场。曹某得知真相后,将刘某诉至法院,要追究刘某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刘某辩称:一、自己没有采取不正当手段窃取商业秘密,仅仅在曹某在场之情况下看了一眼;二、自己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负有保守商业秘密之义务;三、娜佳公司不是采用这一配方,而是采用娜佳公司自己的技术,因此自己没有责任。 问题: (1)刘某辩解之理由是否成立? (2)请提出你的对本案的认定和处理意见。 (1)不成立。 (2)其一,黛美公司对该润肤美白化妆品享有商业秘密权(或答是该公司的商业秘密) 其二,理由在于:第一,具有秘密性,第二,具有实用性,第三,具有价值性,第四,具有保密性。 其三,刘某、李某、娜佳公司的行为构成商业秘密侵权 其四,法院应判决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同时不得将其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再向外泄露。

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分析

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 四川某甲厂生产的“不倒翁”牌的白酒行销本省及西南地区。该酒自1980年起销售,广告力度较大,在西南各省乡镇.农村都可见到此酒的广告及销售点。此酒物美价廉,在西南农村地区广受欢迎。该酒的包装装潢是将酒瓶设计成葫芦型,并贴有黑底及金色字体的“不倒翁”名称。贵州某乙厂从2000年起生产“醉翁”牌酒。酒瓶也设计成葫芦型,并贴有黑底金字瓶贴。该酒也在西南地区销售。 甲厂向执法部门投诉,诉乙厂行为属假冒仿冒行为。乙方辩称:(1)甲厂生产使用的是“不倒翁”商标,乙厂使用的是“醉翁”商标,购买者不会误认;(2)将两种酒摆在一起,细细观察,差别是明显的,所以不能认定为假冒仿冒。 试问: 1.乙厂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什么? 2.乙厂辩称的理由是否成立? 参考答案: 1.乙厂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2.因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行为属不正当竞争行为。本案中乙厂生产的“醉翁”牌酒的外观设计及商标的颜色均与甲厂的“不倒翁”特有外观及包装相同,且“不倒翁”酒已经在西南农村根深蒂固。在偏远的农村,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及认知能力较低,人们往往只从表面现象去判断事物的真伪,所以“醉翁”酒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案例二: 某厂生产的白酒一直知名度不高,为打开销路,该厂在2000年6月18日举办了“G牌”白酒新闻发布会。省内有关负责人及各界人士对“G牌”和另两种著名品牌白酒进行品尝评级,还请了市公证处在现场监督审查。事后,该厂大肆宣传其所生产的“G牌”白酒名列第一。但事实是该评比人员并无评比并授予名次的资格,参评的产品之采样也无合法监督程序,评委中很多人是该厂经销商和关系单位人员,该厂又为其提供了价格昂贵的纪念品。 问题: 1.该厂的行为构成哪些不正当竞争行为? 2.该厂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参考答案: 1.该厂行为构成了虚假宣传和诋毁他人商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反不正当竞争法》

经济法教案

第一章法与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节法与经济法的一般问题 一、法的基础知识 (一)法的概念和特征 1、什么是法? 汉字“法”至少有三层意思: 第一,“法”有神明裁判疑难案件之意 第二,“法”有祛除不法行为之意 第三,“法”有公平之意 关于“律” : 《说文解字》解释为“均布也”。“均布”是古代调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强调“平”、“正”、“直”。 “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清未民初,把“法”和“律”连用,“法”逐渐由“法律”一词所替代。 我国当代法律制度中“法”的含义: 狭义的法或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特定或具体意义上的法律。 广义的法或法律:指法的整体,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地方人大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法规、规章等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文件。 2、法的基本特征(重点) (1)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概括性。 法的规范性:是指法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授权性规范)、应当做什么(义务性规范),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范),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行为标准。 法的概括性:又叫法的定型性,是指法的调整对象时一般的或抽象的、某一类的人和事,它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性和普遍性。 一个国家法律形成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制定法律,通过制定形式形成的法律被称为成文法、制定法;另一种是通过认可的方式形成法律,称为不成文法。 法律出自国家,具有国家性。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派生出°普遍性”特征,即法律在一国全部地域范围内对一切人和组织发生效力。

经济法教案——不正当竞争行为

简案: 【课题】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竞争对手的 商业信誉的含义; 2、掌握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两种不正当竞争的种类, 并能运用它处理实际问题。 3、使学生养成运用法律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经营者进行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的不正当竞争形式。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知识进行案情分析与处理。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 对本部分内容结合使用举例讲授法、分析法、学生练习等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想】 本节课为新授课,“新”的原因在于:学生仅有最初的法律知识与意识,对此教师要进行一定讲解与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讲解,目的在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简化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法律为武器,为建立和谐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 二、新授及课堂练习(约42分钟) (一)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1、有奖销售: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附带性地向购买者提供物品、 金钱或者其他经济上的利益的行为。 2、包括两奖励所有购买者的附赠式有奖销售 种奖励奖励部分购买者的抽奖式有奖销售 3、《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三种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特别注意 第一种: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的有奖销售 第二种: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第三种: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的。 4、教师分析讲解,多媒体演示:不下当有奖销售的种类、实质与危害

中职 经济法基础教案

中职经济法基础教案 经济法就是调整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法的产生 1、国家的产生 2、法的产生 3、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过程 二、法的概念 1、法是体现传统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是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案例 P2 分析提问:小李认识的不正确性? 拓展提问:我国法代表性谁的利益? 三、法的种类 1、宪法 2、行政法 3、刑法 4、民法

5、经济法 6、婚姻法 7、劳动法 8、行政诉讼法 9、刑事诉讼法 10、民事诉讼法 四、法的解释 1、概念 2、分类:正式解释 举例:事法出台“轻微犯罪不处罚”的解释 五、法的实施 1、法的适用 原则、规范:时间空间对人 2、法的遵守 六、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1、有法可依 2、有法必依 3、执法必严 4、违法必究 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经济法概念,了解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经济法的概念,

掌握我国经济法的法律体系 2、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 3、调整对象 4、地位 1、经济法的含义 调整一定经济关系的各种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2、我国经济法的历史发展过程 1949年 1978年十五大 XX年 1、调整的概念 运用法的形式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禁止做什么,违反了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2、经济关系 1)国民经济管理关系 税收法金融法会计法 2)经营协调关系 合同法案据法证券交易法 3)组织内部经济关系 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 二、经济法的地位、作用 1、地位:独立的第二层次法律部门 2、作用:制度上市场秩序对外经贸企业 三、经济立法的概念

(完整word版)几个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

第五章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附答案) 发表日期:2010-10-18 21:49:42 第五章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 【案例1】 原告: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 被告:哈尔滨圣士丹啤酒有限公司 原告哈尔滨公司成立于1900年,是我国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哈尔滨啤酒是该公司的主要品牌。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该公司组建成以哈尔滨啤酒品牌为首的哈啤集团,目前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年产量达到150万吨。近年来,哈尔滨公司在各种媒体上投入一亿多元广告费来宣传哈尔滨啤酒品牌,广告中不断以“哈啤”二字简称这个品牌,使这个品牌和“哈啤”二字的知名度日渐提高,销售区域遍布二十多个省,并远销到欧、亚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哈尔滨啤酒已为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熟知。2002年,哈尔滨啤酒的单个品牌产销量在全国同业中排名第三位。 被告圣士丹公司成立于2000年5月。自2002年以来,在圣士丹公司生产的多种听装、瓶装啤酒包装装潢上,有分两排印刷的四个文字,一种是“哈啤”二字在上“金酒”二字在下,一种是“哈啤”二字在上“豪酒”二字在下,这些啤酒在哈尔滨本地和外省市销售。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曾为此给予圣士丹公司行政处罚,并查封了其部分产品。 原告诉称,原告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企业。原告生产的哈尔滨啤酒,代表了中国啤酒工业的成就,是中国知名商品;“哈啤”作为该商品特有的名称,已经被广大消费者熟知并认可。2002年以来,被告未经原告许可,擅自将其生产的七种商品以“哈啤”的名称在市场上销售,给原告造成了经济损失。请求判令:1.被告立即停止使用特有名称“哈啤”的不正当竞争行为;2.赔偿原告的经济损失50 万元;3.赔偿原告为调查侵权而支付的合理费用68400元;4.赔偿原告的律师代理费2万元;5.以罚款制裁被告;6.被告负担本案诉讼费用。 被告辩称,原告将“哈啤”称为知名商品特有名称,没有依据,“哈啤”不是注册商标。被告商品的名称是“哈金啤酒”、“哈豪啤酒”,与原告诉称的“哈啤”无关,

项目三 认识反不正当竞争法教案

项目三认识反不当竞争法教案 [教学内容] 任务3.1认识反不正当竞争

情境导入 久负盛名的“3Q大战” 久负盛名的“3Q大战”其实是一款软件引发的拉锯战。2010年2月,腾讯推出“QQ医生”,与360安全卫士形成竞争。同年10月29日,奇虎360推出“扣扣保镖”直接剑指QQ,要对其实施包括清垃圾和去广告在内的系列“净身”动作。此后11月3日晚,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录QQ,要求用户“二选一”,导致大量用户被迫删除360软件。由于QQ和360各有数亿用户,这两家重量级的公司之间的战争,被称为“3Q大战”。 在“3Q大战”不断升温之后,工信部开始介入,向奇虎和腾讯提出严厉批评。不久后,腾讯公司恢复兼容360软件,两公司分别向用户致歉。但两家公司的大战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转战法院。 2011年4月,腾讯诉奇虎不正当竞争纠纷,北京朝阳法院一审判决,判令奇虎公司赔偿40万元。 请思考:腾讯公司起诉奇虎360不正当竞争,主要事实理由是什么? 活动3.1.1 认识反不正当竞争 一、反不正当竞争概述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于1993年9月2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及基本原则 1. 立法目的 (1)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该法的直接目的; (2)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该法直接目的的必然延伸; (3)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该法的根本目的。 2. 立法的基本原则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公平、平等、诚实信用、遵守商业道

经济法基础知识学习教案

经济法基础知识学习教案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一、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法的概念 (二)法的特征 二、经济法的概念及特征 (一)经济法的概念 (二)经济法的特征 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一)社会保障关系 四、经济法的渊源 (一)经济法渊源的含义 (二)我国经济法的渊源 1、制定法 2、非指定法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1、有体物 2、经济行为、3经济信息、4智力成果 三、经济法律事实 经济法律事实分类1、行为2、事件 第二章相关法律知识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二实施的合法行为。(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要件 三、代理 1、代理的特征 第二节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诉讼时效的特征 二、诉讼时效的分类 (一)普通诉讼时效;2年 (二)特殊诉讼时效 (三)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 第三章企业法 第一节个人独资企业法 一、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个人独资企业法的特征 三、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及事物管理 四、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合伙企业法 一、合伙企业的概念与种类 二、普通合伙企业 第三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概念季特征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 (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特征 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设立 (四)合营企业的设立程序 1、提出申请 2、审查批准 3、登记注册 第四章公司法

【 经济法(第四版)-王晓明-题库与试卷】10第十章反不正当竞争法试题

第十章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奖销售行为最高奖励不得超过( D ) A、3000元 B、5000元 C、30000元 D、50000元 2、下列各项,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要件的是( B ) A、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 B、不正当竞争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了重大损失 C、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D、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3、某工厂为开发一新产品收集了大量技术情报,请指出该厂下列行为不构成侵犯他人商业秘密( B ) 。 A、出高价向竞争对手的关键技术人员获取 B、从市场上购买同类产品,经反向研究而取得 C、假扮成客户向竞争对手套取 D、使用以盗窃手段获取情报者披露的商业秘密 4、甲制药厂组织参观乙制药厂实验室时,甲厂一名技术人员暗中提取了实验室中的一种溶 1

液样品。回到甲厂后,该技术人员与他人一起分析了溶液的成分,得出了乙厂新开发的一种药品的配方,甲厂迅速根据此配方推出了一种新药。乙厂在市场上见到这种新药十分震惊,经调查查清了其中原委,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厂赔偿损失,并停止生产这种药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项?(B ) A、甲厂构成不正当竞争,但只能停止生产这种药品,而不能赔偿损失 B、乙厂的诉讼请求应予支持 C、人民法院无权管辖此案 D、甲厂不构成不正当竞争,因提取溶液样品的技术人员并不能代表甲厂 5、某期货交易所章程规定,对日交易量超过一百手的客户,可以将手续费的2%作为折扣费退还给他们,并办理完整的财务手续。其他交易所对此规定提出的异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B ) A、该交易所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B、该交易所的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C、该交易所的行为构成行贿 D、该交易所的行为既构成行贿又构成不正当竞争 6、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哪一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混淆行为( C) A、甲厂在其产品说明书中作夸大其词的不实说明 B、丙商场在有奖销售中把所有的奖券刮奖区都印上"未中奖"字样 2

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分析

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分析 案情简介: 2007年10月22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不正当竞争案例,济南趵突泉酿酒有限公司诉程某的不正当竞争纠纷,历经两审司法程序,终于维权成功。 趵突泉公司是山东省著名的白酒生产企业,其主导产品为趵突泉特酿系列白酒。2001年4月,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定趵突泉公司注册并使用在白酒商品上的趵突泉商标为山东省著名商标;2006年4月29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三家单位共同授予趵突泉公司趵突泉特酿产品“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区域优势品牌”荣誉称号等。 趵突泉公司生产、销售的34度精品趵突泉特酿,其包装盒为长方体,四面主色调为上黄下暗红色,上装饰方框横线内印有祥云图案,前、后视图和左、右视图分别相同,前视图中间方框内印有趵突泉三个字,上部有趵突泉图文组合商标,下部暗红色图案中隐有趵突泉凉亭实景图;左视图上部印有“趵突泉特酿”五个字,并以红黄两色区别,下部暗红色图案中印有虎头图案。趵突泉公司的上述包装装潢自1995年起用于34度精品趵突泉牌趵突泉特酿。趵突泉公司生产、销售的34度趵突泉特酿,其包装盒采用两色设计,上部金黄色下为暗褐色,两色在图案下部有交叉,前、后视图和左、右视图分别相同。前视图上部有“中国山东”字样,趵突泉图文组合商标位于中国与山东之间,中部为一扇形图案,以暗褐色为背景,“趵突泉”三字金色凸印于上,下部有一凉亭图案。趵突泉公司的上述包装装潢自2004年起用于趵突泉牌趵突泉特酿。 2006年7月28日,趵突泉公司分别购得程某生产的34度精品趵特源特酿白酒和34度精品趵特白酒各一瓶。程某生产销售的34度精品趵特源特酿白酒所使用的包装装潢有如下特点:包装盒为长方体,四面主色调为上黄下暗红色,上装饰方框横线内印有祥云图案,前、后视图和左、右视图分别相同,前视图中间菱形方框内

2019年经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教案12页word

专题九反不正当竞争法 【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宗旨和概况 2、掌握四种假冒仿冒行为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辨别不正当竞争行为 2、能够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维护经营者合法竞争利益角度,处理不正当竞争纠纷引起的法律事务 3、能够运用所学民事诉讼程序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代表作为经营者的原告或被告,完成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的诉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不正当竞争行为; 2、难点:如何判别某种行为是否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教学设计】 以案例讲授为主,引导学生理解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展讨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课外实训为辅,使学生能够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知识,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处理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 【教学内容】 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咱们理解了目前在咱们国家存在的市场主体——企业,现在这有这样一个厂家,大家来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事? 案例导入 某洗衣粉生产厂家,同时利用当地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大肆宣传,并在

广告中声称:“本厂利用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生产设备研发生产了新一代洗衣粉,去污力强,无污染,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其他普通的洗衣粉含有大量的磷等化学成分,使用过多会导致老年痴呆。” 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一:如何看待该厂的做法? 学生讨论 [该厂明显是诋毁其他洗衣粉生产厂家,作为消费者可能因为该厂的这则广告而不去选择其他品牌的洗衣粉,专选该厂家生产的。那么,同行(生产其他品牌的洗衣粉厂家)的洗衣粉销售会不会受到影响?答案是肯定的。] 问题二:再想想,如果这个厂家并没有采用新的生产技术,他的洗衣粉实质上和同类产品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作为同行业竞争者或者是购买该厂洗衣粉的你,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受欺骗。 学生讨论 综上所述,这个洗衣粉生产厂家的目的在哪? [是不是相比其它厂家销售的更多一些,赚的的钱多一些?] 【结论】作为一个“商人”,不论是从事生产、销售还是服务等领域,进入市场,参与市场,根本目的是不是追求自身财产价值的增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利润最大化?但是,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讲,经营者是唯一的吗?很明显不是。要达到目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竞争就形成了,好的竞争手段使得商家获得了市场,赚取了利润,差的手段当然造成了销售额下降,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这是市场的自然法则,如果没有竞争,市场就犹如一潭死水。但是,竞争能不能像上述的洗衣粉生产厂家呢?运用类似的手段进行竞争,会不会损害相关人员的利益?比方说上述洗衣粉厂家的同行业竞争者。那么,放任自流的话,整个市场会不会发生

经济法2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1.竞争理论 1)概念:竞争是指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商品的经营者,有时也包括消费者)为争夺有利的 生产条件、销售条件或交换条件,从而为自己获取尽可能大的利益,而与其他市场主体所进行的竞争。 3)现代竞争法是以1890年美国《谢尔曼法》和德国1896年《反不正当竞争法》为标志的。 反垄断法:美国1890年《谢尔曼法》、德国1923年《卡特尔条例》 2.不正当竞争行为概述 1)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为了争夺市场竞争优势,违反法律和公认的商业道德,采用欺诈、 混淆等手段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并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利益的行为。 2)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一)一般性条款的概括界定。 (二)列举式的补充界定。 (三)概括性的界定和列举式的补充界定相结合的方法。(我国) ★总则部分规定了正当竞争行为的标准: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概括性的界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分则部分规定了7中不正当竞争行为:A:仿冒混淆行为;B:虚假广告行为;C:商业贿赂行为;D:侵犯商业秘密行为;E:不当有奖销售行为;F:不正当低价销售;G:禁止诋毁商誉。 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特征 (一)行为主体的经营性。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盈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二)行为判断的不确定性;以是否违反商业道德作为标准来概括不正当竞争行为最为准确。 (三)危害后果的社会性。 3.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国家对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违反商业道德、扰乱经济秩序的行为进行规制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特征(了解) a)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政府对经营者竞争行为的干预; b)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范围具有不确定性; c)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具有与其他法律的竞合性; d)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法益具有社会性。 4.混淆行为(欺骗性交易行为) (一)法条规定: 1)第5条A: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B: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 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 知名商品;C: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D:在商品上伪 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做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二)概述 1)概念:是指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争夺竞争优势,在自己的商品或营业标志上不正当地使用他人的 标志,使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标志与他人的商品、营业标志相混淆,以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2)表现形式 a)仿冒他人经法定程序获得的外部标识; b)不正当使用他人合法外部标识的行为; c)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商业标识导致市场混淆的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第五节版权的内容和 限制 ?三、著作权的限制 ?(二)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使用 法定许可使用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例如: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 第五节版权的内容和 限制 ?(三)著作权的强制许可使用 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

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六节版权的保护与 侵权责任 ?一、著作权民事侵权行为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11种著作权侵权行为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窃他人作品的; (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

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 第六节版权的保护与 侵权责任 ?一、著作权民事侵权行为 (七)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 (八)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 (九)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 (十)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 (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第六节版权的保护与 侵权责任

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分析

案例1: [案情]:1987年1月甲厂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圆形商标"喜凰"牌,用于白酒产品。1987年3月,乙厂注册了圆形图案"天福山",其中有"喜凤"字样,整个商标图形图案和文字除"天福山"和"凤"字外,所有的文字、图案都与"喜凰"商标一样,并且都用隶书书写,字型相仿。从1987年3月到1988年5月,乙厂用"天福山"的商标共生产白酒470万瓶,销售了340多万瓶。销售额达244万多元。正因为甲、乙厂的商标相似,又加之乙厂采用了与甲厂白酒相似的装潢,致使广大消费者误认为"喜凰"就是"喜凤",也既"喜凰",造成了消费者误购。同时也因此造成了甲厂产品滞销,给甲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1989年1月,甲厂状告了乙厂。 [问题] 乙厂的行为属于何种行为?说明理由。 [解析] 所谓假冒或仿冒行为,是指盗用他人的商业信誉或者商品信誉,使其商品与他人商品相混淆,从中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假冒仿冒的对象包括他人的注册商标,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假冒或仿冒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未经权利人许可而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二是使用与他人相近的并足以造成误人的商品名称、包装和注册商标。 假冒仿冒行为的认定: (1)行为人必须是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即实施假冒、仿冒行为的主体必须是经营者。 (2)从客观上看,行为在客观上具有违法性。即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商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关于注册商标、知名商品、企业名称或姓名、质量标志等规定。 (3)行为人主观上出于故意或有过失。行为人实施的假冒、仿冒行为,目的在于牟取利润或损害竞争对手。 (4)行为在客观方面给他人及社会造成危害。假冒、仿冒行为损害了竞争对手、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案例2 [案情]:某啤酒厂在其产品的瓶颈上挂一标签,上印有“获1900年柏林国际啤酒博览会金奖”字样和一个带外文的徽章。经调查,此奖项和徽章均属子虚乌有。 [问题]:该啤酒厂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该行为构成虚假宣传行为 B、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该行为构成虚假表示行为 C、根据《民法通则》,该行为构成欺诈的民事行为 D、该行为违反商业道德,但不违反法律 [解析]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4项规定:“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是不正当行为。”因此,B项是正确的。注意“表示”二字,该法未用“宣传”。而C项不满足欺诈的四个构成要件,因此C项是错误的。

经济法基础教案

编号: 教案 第1次课学时2 授课形式讲练结合授课时间2016年9月8日 课目、课题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经济法基础知识 1、知识目标:熟悉法的概念、掌握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2、能力目标:通过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经济 教学目的 和要求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素质。 3、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初步法律意识 重点: 1、经济法的概念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3、法的概念。 重点 难点:法的概念。 难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经济法基础知识 一、法的产生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教学进程 启发式提问:原始社会是否有法?(含课堂教 学生讨论:什么是法?法与生活中的行为规则如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何学内容、教 学方法、辅 不同?通过提问学生和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法律的特殊性。从而导助手段、师 出法的概念。生互动、时 间分配、板 二、法的概念:书设计) 1、法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分组讨论:法与道德有何区别? 三、法的种类 页码:

第二节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的概念 1、经济法是调整一定经济关系的各种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一定的经济关系,具体包括: 3、国民经济管理关系 4、经营协调关系 5、组织内部的经济关系 思考:经济法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意义? 在网上或者报刊杂志上找一则与社会经济生活有关的案例,字数不作业布置低于二百字,下次课交流。 《经济法基础与实务》 主要 王靖马淑芳主编 参考资料 立信会计出版社 让学生结合历年所学专业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法律问题,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提问法,调动 学生学习和学好本课程的积极性。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注:板书设计可以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页码:编号:

第五章 反正当竞争练习

第五章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一、判断题: 1、经营者在销售或者购买商品中采用回扣、折扣、佣金的方式给付的均属不正当竞争行为。(X) 2、虚假宣传行为的主体既包括产品、服务的经营者,也包括广告的经营者。(V) 3、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人可以是经营者,也可以是与经营者相关的非经营者(X) 4、披露以不正当手段取得的他人商业秘密不是不正当竞争行为。(V) 5、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体。(X) 6、商业贿赂的主体是从事市场交易的经营者,只包括处于卖方的经营者。(X) 7、引人误解的宣传也是虚假宣传的一种形式。(X) 8、反不正当竞争行为都是由合法经营主体作出的,非法经营主体的行为不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X) 9、凡以抽签、摇号等带有偶然性的方法决定购买者是否中奖的,均属于有奖销售方式。(V) 10、商业贿赂的形式除了金钱回扣之外,还包括提供免费度假、赠送昂贵物品和解决子女入学就业等等多种方式。(V) 二、单选题: 1、是否(C),是界定回扣、折扣、佣金属于不正当竞争和正当促销手段的实质性标准。 A、实际给付 B、实物给付 C、如实入账 D、超过法定限额 2、抽奖式有奖销售的最高奖的金额超过( B)人民币的,属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A、3000元 B、5000元 C、1万元 D、10万元 3、( B )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实施监督检查,依法履行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法定职责。 A、县级 B、县级以上 C、市级 D、市级以上 4、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一种关于诋毁商誉行为的表述是正确的( B ) A、新闻单位被经营者唆使对其他经营者从事诋毁商誉行为的,可与经营者构成共同的不正当行为 B、经营者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发布影响其他同业经营者商誉的信息,只要该信息是真实的,不构成诋毁行为 C、诋毁行为只能是针对市场上某一特定对手实施的。

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司法考试真题02-09)[1]

反不正当竞争法 21.某市政府所属有关部门的下列哪一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A.市卫生局成立的儿童保健专家组受某生产厂家委托,对其婴儿保健产品提供质量认证标志并收取赞助费 B.市工商局和市电视台联合举办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评选活动,评选中违反公平程序而使当选的前八名全部为本市产品 C.市交管局规定,全市货运车辆必须在指定的两种品牌中选择安装一款车辆运行记录器,否则不予年检;其指定品牌为本地的“波浪”牌和法国的NJK牌 D.市政府决定对市酒厂减免地方税以提供财政支持 答案:C 解析:认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要件包括:第一,行为主体限于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第二,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实施了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限制竞争行为,亦即客观上有滥用行政权力的事实;第三,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实施限制竞争的行为,其目的在于保护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从而损害外地经营者和本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ABD项中,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所实施的行为没有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也没有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所以没有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C项中市交管局利用其行政权力限定本市的货运车辆必须购买指定的运行记录器,属于限制竞争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因此C为当选项。 22.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哪一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混淆行为? A.甲厂在其产品说明书中作夸大其词的不实说明 B.乙厂的矿泉水使用“清凉”商标,而“清凉矿泉水厂”是本地一知名矿泉水厂的企业名称 C.丙商场在有奖销售中把所有的奖券刮奖区都印上“未中奖”字样 D.丁酒厂将其在当地评奖会上的获奖证书复印在所有的产品包装上 答案:B 解析: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段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混淆行为包括以下4种:(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法律%教育网只有B项是混

经济法案例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

经济法案例反不正当竞 争法案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某一实力雄厚的B企业将电话机产品投放A市。A市电话机市场竞争激烈,有三四家企业在市场上也推出了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与B企业相近似的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电话机销售的鼎立分争局面。B企业为排挤竞争对手,将销售产品的价格一降再降,最后低于成本销售。与其竞争的一些中小企业为占领市场的一席之地,也试图降价销售,但因实力不足,低于成本销售意味着亏损,为避免亏损经营,不得不退出市场。实力雄厚的B企业降价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成功,在A市市场上形成独霸局面,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有利的地位。随后B企业又以改进型号为名,将价格提高。 问题 1、企业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2、行为的特点是什么 3、行为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 1、? 属于不正当竞争 2、? 行为属于不正当销售行为 3、? 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黛美化妆品公司新近研制开发了一种润肤美白化妆品,该化妆品之配方由23个公式和170个相关数据材料组成。公司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一般人无法单独接触到这一资料。刘某是公司董事长曹某的秘书。某日,曹某叫刘某帮助收拾办公室,刘某在曹某在场的情况下无意间看到曹某桌上放置的有关资料。刘某凭借其惊人的记忆力将所有资料记了下来。两日后,刘某回老家探亲,酒后炫耀自己的记忆力并将记下的资料全部讲给了在另一化妆品公司工作的妹夫李某。不久后李某所在的娜佳公司对黛美化妆品的配方稍加改良,生产出了质量更好的同类化妆品,抢占了黛美化妆品公司的销售市场。曹某得知真相后,将刘某诉至法院,要追究刘某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刘某辩称:一、自己没有采取不正当手段窃取商业秘密,仅仅在曹某在场之情况下看了一眼;二、自己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负有保守商业秘密之义务;三、娜佳公司不是采用这一配方,而是采用娜佳公司自己的技术,因此自己没有责任。 问题: (1)刘某辩解之理由是否成立 (2)请提出你的对本案的认定和处理意见。 (1)不成立。 (2)其一,黛美公司对该润肤美白化妆品享有商业秘密权(或答是该公司的商业秘密) 其二,理由在于:第一,具有秘密性,第二,具有实用性,第三,具有价值性,第四,具有保密性。

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

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 案例1: ??[案情]:1987年1月甲厂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圆形商标"喜凰"牌,用于白酒产品。1987年3月,乙厂注册了圆形图案"天福山",其中有"喜凤"字样,整个商标图形图案和文字除"天福山"和"凤"字外,所有的文字、图案都与"喜凰"商标一样,并且都用隶书书写,字型相仿。从1987年3月到1988年5月,乙厂用"天福山"的商标共生产白酒470万瓶,销售了340多万瓶。销售额达244万多元。正因为甲、乙厂的商标相似,又加之乙厂采用了与甲厂白酒相似的装潢,致使广大消费者误认为"喜凰"就是"喜凤",也既"喜凰",造成了消费者误购。同时也因此造成了甲厂产品滞销,给甲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1989年1月,甲厂状告了乙厂。 [问题]?乙厂的行为属于何种行为?说明理由。 [解析] 所谓假冒或仿冒行为,是指盗用他人的商业信誉或者商品信誉,使其商品与他人商品相混淆,从中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假冒仿冒的对象包括他人的注册商标,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假冒或仿冒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未经权利人许可而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二是使用与他人相近的并足以造成误人的商品名称、包装和注册商标。 ?假冒仿冒行为的认定: (1)行为人必须是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即实施假冒、仿冒行为的主体必须是经营者。 (2)从客观上看,行为在客观上具有违法性。即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商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关于注册商标、知名商品、企业名称或姓名、质量标志等规定。 (3)行为人主观上出于故意或有过失。行为人实施的假冒、仿冒行为,目的在于牟取利润或损害竞争对手。 (4)行为在客观方面给他人及社会造成危害。假冒、仿冒行为损害了竞争对手、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案例2 [案情]:某啤酒厂在其产品的瓶颈上挂一标签,上印有“获1900年柏林国际啤酒博览会金奖”字样和一个带外文的徽章。经调查,此奖项和徽章均属子虚乌有。[问题]:该啤酒厂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该行为构成虚假宣传行为 B、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该行为构成虚假表示行为 C、根据《民法通则》,该行为构成欺诈的民事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与案例

《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五条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 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蓝:《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释义 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所谓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是指经营者为自己生产的商品独创的名称、包装、装潢,它在市场行销中已成为该商品与其它商品相区别的标志,并与该商品的品牌形象联系在一起。 第二条具有区别商品来源的显著特征的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认定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一)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 (二)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商品名称; (三)仅由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状以及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 (四)其他缺乏显著特征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 装潢: 第三条由经营者营业场所的装饰、营业用具的式样、营业人员的服饰等构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营业形象,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装潢”。 近似: 近似是指对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加以无碍大体的改变,沿袭其主要部分,致使与知名商品发生混淆,使购买者发生误认。主要部分是指商品名称、包装、装潢最显著、最醒目、最易引起购买者注意的部分。判断是否作近似使用,须分析在客观上是否会使购买者施以普通的注意力有发生误认的可能,因而应通体观察、综合比较其主要部分,并考量一般的人用普通注意力是否足以发生混淆、误认而认定。 知名商品: 第一条在中国境内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商品,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知名商品”。人民法院认定知名商品,应当考虑该商品的销售时间、销售区域、销售额和销售对象,进行任何宣传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域范围,作为知名商品受保护的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原告应当对其商品的市场知名度负举证责任。 一般来讲,商品长久并广泛行销、使用,在其相关领域广为人知并有较好的信誉的,可以认定为知名商品。 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