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创新创业与创客研究综述

创新创业与创客研究综述

创新创业与创客研究综述
创新创业与创客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d2384284.html,

创新创业与创客研究综述

作者:冯霞敏费旭明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24期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中外文献和政府政策的研究,厘清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梳理党的十七大以来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各项政策,比较国内外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实践案例和关注点,以便更好的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创客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doc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仅要求新型的生产方式、要求人要适应新型的生产方式,还要求适应时代的新的教育。 2011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急切要求我们将自主创新摆在突显的地位,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内驱动力,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绩。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由于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社会渐近、资源枯竭等原因,资源驱动经济已经面临增长的极限,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从“资源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资源驱动”重视的是劳动力、生产原材料、资金等要素,而“创新驱动”重视的是全体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创新精神与能力。实质就由从原来的对物质资源耗损增加的依赖向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劳动人员素质及创新管理现状依赖的转变。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高等教育对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造就,尤其更离不开高水准、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对国家整体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理论创新与文化引领上所给予的巨大撑持。

“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十三五”时期,将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外,纲要指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同率先迈入创新驱动的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普遍存在着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能力偏低、创业意愿不足、实战能力较弱、生存型多社会型少、资源型多知识型少等问题。处于新旧经济发展方式换的历史结点上,高等学校应不断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进而形成适应本土创新驱动,并能促进人的实际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使更多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劳动者、面向知识要素的创业者和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必须承担起它应有的历史责任,通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创新创业教育,来大规模地复制和再生产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研究论文: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134267 高等教育论文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高校自从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在校大学生规模扩大,这也直接导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3年起逐年增加,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企业需要人才,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出现了就业鸿沟。要让毕业生顺利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只是就业一种途径,还要鼓励有能力、有胆识的同学去创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创业学生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带动一批同学就业。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必须进行系统化的相关教育。当前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很多,对近几年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为后续高校创新创业研究奠定基础。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的本质含义有两层,一是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新东西,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新和改造。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高校创新教育就是为了挖掘大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创业,顾名思义就是创立企业,而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启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冒险精神,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其终极目标还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融入社会。 创新和创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创新是高质量创业的前提,创业是将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途径。创业是形式,创新为实质,二者相辅相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高质量的创业,将新产品、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推向市场。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大数据 (一)文献发表数量及趋势 在中国知网检索条件“主题”中输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模糊检索,可以搜索出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发表的时间及数量如图1所示,进行模糊检索是为了分析相关文献的总体发表趋势。我国高校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到2003年,首批扩招的大学生毕业就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2003年相关主题的文献数量是50篇,高等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有关“高校创新创业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word版本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 究背景与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仅要求新型的生产方式、要求人要适应新型的生产方式,还要求适应时代的新的教育。 2011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急切要求我们将自主创新摆在突显的地位,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内驱动力,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绩。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由于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社会渐近、资源枯竭等原因,资源驱动经济已经面临增长的极限,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从“资源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资源驱动”重视的是劳动力、生产原材料、资金等要素,而“创新驱动”重视的是全体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创新精神与能力。实质就由从原来的对物质资源耗损增加的依赖向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劳动人员素质及创新管理现状依赖的转变。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高等教育对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造就,尤其更离不开高水准、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对国家整体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理论创新与文化引领上所给予的巨大撑持。

“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十三五”时期,将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外,纲要指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同率先迈入创新驱动的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普遍存在着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能力偏低、创业意愿不足、实战能力较弱、生存型多社会型少、资源型多知识型少等问题。处于新旧经济发展方式换的历史结点上,高等学校应不断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进而形成适应本土创新驱动,并能促进人的实际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使更多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劳动者、面向知识要素的创业者和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必须承担起它应有的历史责任,通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创新创业教育,来大规模地复制和再生产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高等院校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讨论,并对“互联网+”理念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点进行了分析。本文工作为高等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种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标签: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开放式 一、引言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速了我国互联网+理念与各行业的融合。高等院校学生大部分为青年,青年人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创新灵感旺盛、创业积极性高涨。高等院校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在家人、学校、社会的期望下,能够在技术领域实现创新,在社会事业上得以发展和成功。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的培育主体,具有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鉴于上述背景,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高等院校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讨论,并对“互联网+”理念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点进行了分析。本文工作为高等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种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二、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学校构建开放式信息交互校园环境。首先,对校园无线互联网络、有线互联网络进行规划,实现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智能化终端与外界进行畅通联络。其次,学校基于互联网环境对信息交互“软实力”进行建设,如构建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开通云服务应用接口;引入文献检索数据库等。最后,学校应通过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应用物联网进行创新创业,提高“互联网+”理念的应用敏感度。第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广泛应用“互联网+”平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信息交互校园环境的构建,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开放式信息获取平台。高校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获取教学、教育、科研、创业的相关信息,实现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到行业、专业、社会、国家的发展动态和先进思想与理念。第三,思想和理念的实际实践。“互联网+”信息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信息支持,但效果的生成还需要用实践来证明。所以,在获取、储备了相关的创新创业信息后,实践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互联网+”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信息支持,实践检验“互联网+”信息支持的效果,进而再为“互联网+”平台提供信息反馈。上述过程实现了信息的闭环链路,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本质是教育不局限于课本等固态信息,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开放式教育模式关键环节分析

创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章节测试答案.pdf

一、单选题 (共 30.00 分) 1.创业的本质:()与()的结合。 A.专业知识、市场需求 B.负有创业精神的个体、巨大价值的创业机会 C.创新、机会 D.异想天开、勇于实践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 (共 30.00 分) 1.中国为什么要"双创"? A."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模式"经验的内涵拓展 B."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符合全球性技术及产业变革发展趋势要求 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D."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人生理想和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正确答案:A B C 三、填空题 (共 40.00 分) 1.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思想是: 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工业4.0--()A.机械化 B.电气化 C.自动化 D.网络化 正确答案: 第1空: 机械化

电气化 第3空: 自动化 第4空: 网络化 第二章 一、单选题 (共 60.00 分) 1.对任何事情,你都应该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同群体等方面去观察与思考,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这种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是()。 A.换位思维 B.分解综合 C.头脑风暴 D.移植思想 正确答案:A 2."创新"一词是1912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在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约瑟夫·熊彼特 C.彼得·德鲁克 D.杰弗里·蒂蒙斯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 (共 40.00 分)

1.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有很多种,你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你的创意,努力将其转化成创新。 A.参观考察 B.科研立项 C.创新竞赛 D.模拟训练 正确答案:A B C D 第三章 一、单选题 (共 100.00 分) 1.创业,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创建自己的事业的过程,系统性较强,环环相扣。通常需要经历五个主要环节,识别机会、()、创建新企业、新企业的运营与管理和、收获回报。 A.吸纳资金 B.整合资源 C.招贤纳士 D.市场调研 正确答案:B 2.杰弗里·蒂蒙斯的创业过程模型,是一个倒三角形,两边是()与(),下面是()。它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创业者需要不断在这三者之间追求动态平衡,这就是创业的三大核心要素。 A.技术、资金、团队 B.机会、资源、团队 C.团队、资源、机会 D.资源、人脉、团队 正确答案:B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热潮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高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战略需求。为此,在探析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 标签: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PBL doi:10.19311/https://www.sodocs.net/doc/ad2384284.html,ki.1672-3198.2016.11.092 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我国在这一年开始在部分省市的学校试点开展创业教育,但这项试点工作未能推广和坚持下去。我国大范围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是随着一系列创业竞赛活动的开展而逐步推开的。自1999年举办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到2015年12月,全国已有约2000所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和建立了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场地,共计有600余万人次参与到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以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由各省市举办的初赛到举办的全国赛直接带动了全国1800余所高校的20余万名大学生参赛,目前大学校园的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创新创业热潮。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和方案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和探索,形成了一些模式。一是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并通过各种项目载体,拓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放在大学大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展开。二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模式。该模式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专门机构开展创业教育,并且聘请具有实战经验的社会创业精英们进行授课,教授学生创业技能,并在创业资金、企业管理、法律等多方面提供创业咨询服务;三是创新教育引导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注重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贯穿在知识讲授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在参与各类科研学术竞赛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具备基本的创新能力后再推动创业能力培养。就现状而言,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迎来了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政府政策支持最好的时代,但同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课程重创业管理轻创业基础、创业教育方法缺乏系统性等多方面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培养发展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之一,故本文提出将基于问题的学习-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模式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去,以促使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2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的内涵

关于举办2018年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关于举办2018年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各学院(部)、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等文件的精神,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助力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特举办2018年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研讨会。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会对象 1.本校对创新创业教学感兴趣的老师; 2.本校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各专业教师。 二、会议内容 1.探讨国际前沿创新创业教学问题; 2.创新创业教学师资创新思维方式; 3.探索创新创业教学课程设计思路和评估方式; 4.了解国际前沿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学方法和内容 5.分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

附:分享嘉宾简介 1.Alison Price Enterprise Evolution UK(创展英国)首席顾问,欧盟双创教育高级顾问,Enterprise Educators UK (EEUK)政策部主任,参与编写《欧盟创新能力标准框架》和《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监管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南》。Alison师从世界著名创业教育大师 Allan Gibb教授,共同著有“A Compendium of Pedagogies for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提炼总结了44种教学方法,引领开发了英国国际创新创业教育讲师培训项目(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ors Programme, IEEP)。Alison 专注于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双创教育与专业相融合。 2.李建兴台湾义守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兼管理硕博士班EMBA PMBA 执行长、财金系主任兼所长。高雄市投资与创新管理学会理事长、南台湾财金学术联盟执行长,国务院十二五重点项目- 两岸金融研究中心第一届智库委员会委员 (2014.10.30 荣获政协副主席陈元颁证)。近五年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SCI发表十余篇论文,研究项目有包括金融科技发展与台湾银行业的因应策略( 台湾银行公会委托) 、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揭露( 台湾证券交易所委托)、垦丁国家公园收费机制与财务创新等20多件。他的实务专长﹕富有人士的企业与家族传承( 犹太人富过三代的规划策略) 、企业产销人发财辅导、企业跨国投资评估、天使与创投基金。 3.孙洪义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及工程管理系任职终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洪义博士多年来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和考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33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纲和PIPE教学方法,并开发配套的教材和慕课。该教育模式曾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2010年度征文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0-2012年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等奖,Emerald创业教育2010年创业教育国际会议最佳实践和政策论文奖等奖项,香港城市大学2012年度杰出教学奖和2017年专业发展奖,2018年IEOM全球工程教育奖等。孙博士在香港城市大学为本科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为研

创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一、单选题 (共分) 1.创业的本质:()与()的结合。 A.专业知识、市场需求 B.负有创业精神的个体、巨大价值的创业机会 C.创新、机会 D.异想天开、勇于实践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 (共分) 1.中国为什么要“双创” A.“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模式”经验的内涵拓展 B.“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符合全球性技术及产业变革发展趋势要求 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D.“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人生理想和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正确答案:A B C 三、填空题 (共分) 1.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思想是: 工业——()工业——()工业——()工业——() A.机械化 B.电气化 C.自动化 D.网络化 正确答案: 第1空: 机械化 第2空: 电气化 第3空:

第4空: 网络化 第二章 一、单选题 (共分) 1.对任何事情,你都应该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同群体等方面去观察与思考,往 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这种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是()。 A.换位思维 B.分解综合 C.头脑风暴 D.移植思想 正确答案:A 2.“创新”一词是1912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在德文着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约瑟夫·熊彼特 C.彼得·德鲁克 D.杰弗里·蒂蒙斯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 (共分) 1.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有很多种,你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你的创意,努力将其转化 成创新。 A.参观考察 B.科研立项 C.创新竞赛 D.模拟训练 正确答案:A B C D

第三章 一、单选题 (共分) 1.创业,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创建自己的事业的过程,系统性较强,环环相扣。通常 需要经历五个主要环节,识别机会、()、创建新企业、新企业的运营与管理和、收获回报。 A.吸纳资金 B.整合资源 C.招贤纳士 D.市场调研 正确答案:B 2.杰弗里·蒂蒙斯的创业过程模型,是一个倒三角形,两边是()与(),下面是()。它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创业者需要不断在这三者之间追求动态平衡,这就是创业的三大核心要素。 A.技术、资金、团队 B.机会、资源、团队 C.团队、资源、机会 D.资源、人脉、团队 正确答案:B 3.从创业的两个维度来看,狭义的创业是指,就是通过付出必要的时间和努力,承担相应的()、()和()风险,并最终得到货币报酬、个人满足感和自主性,并能够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东西的过程。 A.财务、人才、心理 B.物质、社会、人才 C.经济、社会、心理 D.财务、人才、社会 正确答案:C 第四章 一、单选题 (共分)

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教育资料

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49万,比“最难就业季”的2014年增加了22万。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7倍,大学生不仅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还可能遭受毕业便失业的重挫。大学生就业变成了时下民生的热点和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工作创造了新的途径,其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国际研究现状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源头便是1947年2月哈佛商学院MBA课程“新企业的管理”的开设。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期,基于创业型企业家对于美国及世界经济与社会结构的重要影响,美国百森商学院以蒂蒙斯教授为代表的几位优秀的经济学家预测到“美国正处在一场静悄悄的大变革”中,也就是所谓的“创业革命”,自此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新模式。从21世纪初开始,欧盟及其成员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高校在校生的创业教育政策,对高校创业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日趋成熟,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同时随着整个社会对

大学生创业教育认知的不断深化,在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发展双料推进的过程种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特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深受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2001年出版的《创业教育国家标准》不仅规定了美国的创业教育课程,而且对其课程单元的内涵和每单元的能力标准也进行了明确阐述。” 德国政府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在澳大利亚,大学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40多年,印度政府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中明确要求高校要培养大学生“自我就业所需要的态度、知识和技能。”肯尼亚技术培训与技能开发部规定:“凡有条件的职业学校都要设立创业教育研究室和小企业中心”。二是,政府、高校与社会等相关创业教育责任主体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国外的创业教育有着较为良好的社会基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各责任主体分工明确且互动默契。如美国在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方面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主导与高校辅助”的责任格局。为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英国政府拨款建立了英国创业中心与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此外,还通过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积极促进创业教育的教育模式、方法和态度的改变”。“在德国,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政府、高校以及社会中介在这个过程中各有分工,其中,政府系统为主渠道,企业和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中介,私人咨询介绍所为竞争补充。”三是,具有系统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教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

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

关于创新创业创客教育的材料 (1)

关于创新创业创客教育的材料 (一)领导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三创”工作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的红头文件(院) 2.组织学习文件,装订成本,发至中层以上领导,上传各单位。 3.成立各系部处室的领导核心团队。 (二)加强宣传工作 1.网络宣传(上网页专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新闻宣传(口号、氛围及专题报刊) 3.组织专题讲座,招就办外请、各单位外请、校友会。 (三)制定措施 1.明确目标:从教学改革抓起,教务处制定一系列新的教学管理实施意见(初稿),关于学籍管理、学分置换、参军复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志愿者服务、参加省厅批准推荐的大赛、学生参加的专利研究等一系列文件。 2.师资:①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文件)奖励改革;②鼓励教师参加指导学生的科研,计算课时,报酬;③大力引进双师型人才,高薪聘请社会有实践能力和有科研水平的高级人才,推荐者奖励,聘请者高薪,住房,工资,帮助解决,幼儿园孩入托,上学。提供科研场所及条件(师资);④加强教师培训,每年送出去(国内外)进修;⑤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多媒体比赛等活动,注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提高。(文件,参赛);⑥改进“三创”教学教师的配备,由兼职教师(学生管理部门提供)改为专职招聘3-5名教师,成立“创业创新”专业教研室,学历均为研究生毕业,专题为讲授“三创”知识,引导学生开展“三创”活动。学分由1分增加到(3分)?⑦教师考核、评职称、涨工资等加入实践和科研内容(人事)。 3.成立“三创”实验实训基地 (1)工科:“创新”实验室,地点机电系,配备设备、场地。 (2)商科:“创客”实训,装修、环境、设备、书籍等。 (3)指导教师:专门配备系部教师指导、组织实习操作。 (4)成果上报,拿奖、注册,区市都有奖励。 (5)科研成果转移:及时上报及奖励。

创新创业概述.doc

导论 1【多选题】国际创新创业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BC)。 A、创新的研究成果 B、创业的研究成果 C、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 D、创业的新理论 2【判断题】创新创业活动体现在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但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错开场案例:福特和他的T型车(上) 1 【单选题】1908年企业家亨利·福特创新的(C)汽车畅销国内外。 A、A型 B、B型 C、T型 D、F型 2 【单选题】福特第一个把(B)引入汽车制造行业。 A、钢铁行业 B、流水生产线 C、石油行业 D、机械化生产 3【判断题】技术创新,也是创业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对 4【判断题】福特的营销创新是涨工资。错 开场案例:福特和他的T型车(下) 1【多选题】创业对社会的影响包括(ABCD)。 A、创造了就业机会 B、创造了新的产业和企业 C、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 D、创造了新的城市 2【判断题】20世纪60年代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美国郊区化的进展。对 全球创新创业新版图 1 【单选题】全球创新的新热点在D()兴起。 A、俄罗斯 B、韩国 C、日本 D、中国 2 【单选题】GEM是(A)的英文简称。 A、全球创业观察

B、全球创新创业 C、创新创业联合组织 D、东南亚创新创业 3【多选题】中国科技起飞阶段的创业活动特点包括(BCD)。 A、推动城市化进展 B、活跃度高 C、增长预期高 D、机会驱动程度高 中国创新创业第一波浪潮 1 【单选题】中国创新创业第一波浪潮是在(C)。 A、2000年 B、1904年 C、1984年 D、1930年 2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第一波创业浪潮成就的是(A)。 A、建立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 B、丰富了产品市场 C、提升了创业者和企业家的社会地位 D、初步构建了企业管理和运营的基本框架 3【判断题】20世纪90年代华硕一直位居中国计算机市场个人电脑占有率的首位。错 中国创新创业第二波浪潮 1 【单选题】(D)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九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 【单选题】“8.10”风波过后()成了中国整个经济生活中人们耳熟能详的词。C A、私营企业 B、下海 C、股票 D、个体户 3【多选题】“三无创业者”是指(ACD)。 A、无资金 B、无营业执照 C、无经验 D、无商科背景 4【判断题】第一波创业浪潮后个体可自由办企业。错 中国创新创业第三波浪潮 1【多选题】第三波创业浪潮的驱动力量是(AD)。

智慧树知到《创新创业与创客思维》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创新创业与创客思维》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下面哪一项不是提高创造力者具有的人格特征? A.语言流畅 B.喜欢集体行事 C.反应敏捷 D.思辨严密 答案: 语言流畅 2、下列哪项不是获取资源的途径? A.参加社团 B.参加活 C.闭门思考 D.深入思考 答案: 闭门思考 3、制约企业成长最大的障碍是管理能力,而管理能力中最关键的是: A.资金的约束 B.团队建设滞后 C.战略规划能力不足 D.元老的制约 答案: 战略规划能力不足 4、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在创新活动中的关系包括: A.衔接关系

B.互补关系 C.包含关系 D.转化关系 答案: 互补关系 5、下列关于创新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创新就是独立自主 B.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C.创新与继承根本对立 D.创新不需要引进国外新技术 答案: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二章 1、创业者个人或团队白手起家进行创业是指 A.个人创业 B.机会型创业 C.创新型创业 D.自主型创业 答案: 自主型创业 2、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围绕创业者个人的能力与素质来开展是在: A.起步期 B.种子期 C.成长期 D.成熟期

答案: 种子期 3、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为()万元 A.10 B.20 C.15 D.30 答案: 10 4、下列利用分割原理进行创新的物品有: A.组合家具 B.干燥剂 C.手机卡 D.瑞士军刀 答案: 组合家具 5、巴拉昂认为,穷人最缺乏的是: A.野心 B.正确的观念 C.刻苦努力的意志力 D.自制能力 答案: 野心 第三章 1、对于创新程度较大的高技术创业企业有最重要的影响作用的是: A.直接投资

创新创业总结

创新创业总结 对于自主创业,许多大学生只就是一时好奇而拥有三分钟热度,最终也只能落得镜花水月,因而,自主创业无疑就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目前,虽然有不少国内高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就是真正自主创业的学生并不多,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如何”这一调查问题,选择“已全面展开,并有部分学生成功创业”的仅占调查人数的10、04%,而选择“尚未开展”的占30、57%。即使对自主创业感兴趣,有憧憬的学生很多,但大多只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一阶段,如何才能真正地自主创业,真正地脱离“纸上谈兵”呢? 1、创新 大学生要自主创业创得出色,靠的就就是自己能否兼备技术创新与思维创新。作为年轻一代,不能避免,要面对不断更新的时代。大学生们要创业,必须眼瞧四面,耳听八方地接受新信息,从而促进创新意识的增强,进而令自己的创业理念能迎合大众的口味,及时满足因时代变化而引起的新需求。 2、务实 大学生们就是一群受社会影响较大的群体,要有从实际做起的决心,不能盲从,要兼备面对现实的勇气,留心身边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在求学阶段,要懂得从方方面面获取自己所需的资讯。在此,不得不提到调查中问到调查对象参加创业类讲座或培训的目的时,占86、

90%的调查对象选择的就是“了解创业的过程与方法”,58、95%的调查对象选择“多认识一些有经验的人”。由此可说明,想创业的大学生们还就是会扎扎实实地从基本做起,并想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吸取经验,大学生们要创业应该也必须如此做的。 3、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在创业阶段,难免会有碰撞的时候,大学生成功创业与否与大学生面对困难时的意志有莫大的关联。调查问卷中显示,大多数调查对象有正确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这就使大学生在未来的创业之路上有了健全的心理准备。 4、持久力 创业路途漫长,很多人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要去保持现有的经营状况,并使之蒸蒸日上,不掉创业大队,有持续地经营下去,需要比创业更多的心力与智力。调查问卷提到,“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品质”,又占87、77%的调查对象认为就是“热情与责任感”。这“热情与责任感”也成为了守业的关键。没有相当的热情,会对工作产生倦怠感,使事业停滞不前,难以守住,而相反,空有热情,事业也不能走得更远。 创业的心理准备十分重要。人们既要对成功创业充满信心,也要对在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风险有充分的思想认识,更要有承担创业失败后果的心理准备。 (一)坚定不移的创业信念 首先,要对创业成功充满自信。对创业者来说,信心就就是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

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是创新创业思维的基础,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原料和支持。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包括在创新创业素质模型中,而且这些素质方面是一

创客教育理念下航海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探索与实践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0, 8(2), 191-196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0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ad2384284.html,/journal/ces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ad2384284.html,/10.12677/ces.2020.8203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ritim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under the Maker Education Concept Zuojing Su1, Song Gao2 1Navigation College,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2Liaoning Maritime Safety Administration,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Apr. 4th, 2020; accepted: Apr. 19th, 2020; published: Apr. 26th, 2020 Abstract Maker education, as an education model focusing on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al abil-ity, provides new ideas for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maritime students.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content and challenges of nautical educa-tion and maker education respectively; secondly, it designs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maker education model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time majors; finally, through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t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teaching practice design. Keywords Maker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Maritime Students 创客教育理念下航海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 探索与实践 苏作靖1,高嵩2 1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辽宁大连 2辽宁海事局,辽宁大连 收稿日期:2020年4月4日;录用日期:2020年4月19日;发布日期:2020年4月26日

教办〔2010〕3号__《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 意见 教办…201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1.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3.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高校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的研究机构。 4.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5.建立质量检测跟踪体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要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