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梳理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梳理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梳理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梳理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梳理

《鹿鸣》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视民不恌:

嘉宾式燕以敖: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食野之苹:承筐是将:我有旨酒:和乐且湛:德音孔昭: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承筐是将:

2、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3、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四、《鹿鸣》选自:

《湘夫人》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荒忽兮远望: 罔薜荔兮为帷: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白薠兮骋望:

鸟何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观流水兮潺湲: 蛟何为兮水裔:

麋何食兮庭中: 朝驰余马兮江皋:

夕济兮西澨: 将腾驾兮偕逝:

葺之兮荷盖: 匊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 罔薜荔兮为帷:

擗蕙櫋兮既张: 疏石兰兮为芳:

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

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

三、翻译下列句子。

1、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2、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3、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4、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5、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6、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7、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四、《湘夫人》选自:

《子产论证宽猛》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汔可小康:惨不畏明: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民狎而玩之:取人于萑苻之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汔可小康

以绥四方:毋纵诡随:

以谨无良:惨不畏明:

柔远能迩:不竞不絿:

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古之遗爱也:

三、翻译下列句子。

1、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

2、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3、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4、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5、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6、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

7、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8、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四、《子产论证宽猛》选自:

《召公谏厉王弭谤》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人谤王:

决之使导:川雍而溃:

瞽献典:史献书:

瞍赋:朦诵:

亲戚补察:耆艾修之:

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胡可壅也:

乃流王于彘:天子听政:

宣之于口:其与能几何: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2、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3、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三、《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

《论语》十则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告诸往而知来者: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君子周而不比: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起予者商也: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志于道:据于学:

士不可以不弘毅:子路率尔对曰: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

端章甫:居则曰:

比及三年:异乎三子者之撰:何伤乎:春服既成:

夫子喟然叹曰: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告诸往而知来者: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赏刑》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利禄官爵抟出于兵:

夫固知愚:皆尽其胸臆之知:

万乘之国不敢苏其兵中原:士卒坐陈者:

及反郑之埤: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壹赏:皆尽其胸臆之知:

竭其股肱之力:万乘之国不敢苏其兵中原:千乘之国不敢捍城:战将覆其军:

攻必凌人之城:士卒坐陈者:

纵牛于农泽:不为损刑:

周官之人尸袭其官长之官爵田禄:黥人之面:

连其罪:稽焉皆惧:

颠颉之有宠也:君曰:用事焉:

吏遂断颠颉之脊以殉:周公旦杀管叔:

不违:博闻:

辩慧:信廉:

礼乐:修行: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

2、然富贵之门,要存战而已矣:

3、是父兄、昆弟、知识、婚姻、合同者:

四、此文出自:

《谏逐客书》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六国之从: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移风易俗:南取汉中:

包九夷:制鄢、郢:

东据成皋之险: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

建翠凤之旗:秦不生一焉:

而随俗雅化:不论曲直: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明其德:

借寇兵而赍盗粮可宝者多:

损民以益雠:举地千里:

至今治强:功施到今:

杜私门:有随和之宝:

充下陈:傅玑之珥: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却宾客以业诸侯: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民以殷胜,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2.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 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4. 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

5. 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货殖列传序》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輓近世涂民耳目:而心夸矜埶能之荣:

虽户说以眇论:其次利道之:

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原大则饶:

天下壤壤: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輓近世涂民耳目:口欲穷刍豢之味:

使俗之渐民久矣: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

此其大较也: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繦至而辐凑:海岱之间:

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

仓廪实而知礼节: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2、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3、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4、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

5、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世说新语》四则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馥设主人:馥司马行酒:

直是暗当故耳:王浑与妇钟氏共坐:

生儿故可不啻如此:桓公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敕令免官: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桓公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

《行路难》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

二、列举诗中的典故:

1、有耳莫洗颍川水:

2、有口莫食首阳蕨:

3、子胥既弃吴江上:

4、屈原终投湘水滨:

5、陆机雄才岂自保:

6、李斯税驾苦不早:

7、秋风忽忆江东行: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前赤壁赋》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举酒属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二、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七月既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渺渺兮予怀: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泣孤舟之嫠妇:

山川相缪:酾酒临江:

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托遗响于悲风: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是造物者之无尽藏: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二、翻译下列句子。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三、此文出自:

《六州歌头》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关塞莽然平:黯销凝:

殆天数:弦歌地:

亦膻腥:空埃蠹:

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

翠葆霓旌:忠愤气填膺: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三、此文出自: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止既月:授简索句:

且征新声:使工妓隶习之:

音节谐婉:但怪得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三、此文出自:

《游园》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乱煞年光遍: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艳晶晶花簪八宝钿: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荼蘼外烟丝醉软: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

二、此文出自:

《伤逝》

1、分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成因。

首先,他们的爱情缺乏深厚的基础和更高的目标。由于两位主人公的奋斗目标仅仅是“个性解放”、“恋爱自由”,因此,他们一旦走到了一起,也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

其次,黑暗社会的重压。涓生和子君虽然依靠“个性解放”等思想,一时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樊篱,但由于整个社会并没有因此改变,黑暗的社会是决不允许有这种叛逆者存在的。因此,他们婚后,社会对他们的打击、摧残始终没有停止。这其中涓生的失业,对他们的打击最沉重。因为这几乎使得这对青年丧失了生存的最低条件。尽管他们也曾经挣扎过,但最终还是无法摆脱贫穷的困境。显然,这加剧了他们的悲剧。最后,当子君无奈回到娘家后,封建势力继续对她施以“威严”、“冷眼”,最终吞噬掉她的生命。作者在表现这对恋人悲剧的同时,还对黑暗的社会、残酷的封建势力摧残青年的罪行也予以了猛烈抨击。

第三,涓生和子君身上各自存在的性格弱点。子君的“怯弱”,涓生的自私,是最终导致他们分手,不能抵御外来迫害,度过难关的一个重要原因

《俄狄浦斯王》

1、解释。

全福:天平稍微倾斜:

2、如何理解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剧作家无法摆脱当时浓重的命运观念,使俄狄浦斯逃脱不了体现命运的太阳神“神示”的罗网。但他对命运抱有强烈的不满情绪,认为俄狄浦斯并不是有意杀父娶母,本人非但没有罪,反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受人爱戴的君王。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热爱邦国,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设法逃离“神示”的预言。继而,他猜破女妖的谜语,为民除了害。最后,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灾难,他不顾一切地追查杀害前王的凶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请求将他放逐。对于这样一个为人民、为国家做了无数好事的英雄所遭受的厄运,剧作家深感愤慨,发出了对神的正义性的怀疑,控诉命运的不公和残酷,赞扬主人公在跟命运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英雄行为。因此,尽管结局是悲惨的,但这种明知“神示”不可违而违之的精神,正是对个人自主精神的肯定,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派先进思想意识的反映。

希腊悲剧的题材大都从神话传说或荷马史诗中来,“宿命”是始终贯穿剧本的最重要线索,用神化的英雄人物与曲折多难的命运的冲突、争斗来反映当时社会日益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完整的希腊悲剧形式于公元前5世纪初形成,它的全盛时代也是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巩固和发展最为繁荣的时代。

它是各种心理症的基本点,由于婴儿时代和童年早期的环境状况,每个孩子都渴望从与自己异性的父亲或母亲身上满足性欲,而怨恨与他同性的父亲或母亲。原始的社会和文明的社会都有反对乱伦的严厉禁忌,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禁忌;因此这些渴望在暗中被感觉到,却一生永远地埋藏在潜意识深处。俄狄浦斯症结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也表现在我们的艺术、流行歌曲、文学、幽默、亵渎神圣和其他许多方面上。俄狄浦斯症结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论的元素一样,暗示着一般人有极为原始的感觉存在身上。

?杀父是因其残暴的政权,而娶母的故事是故意制造的巧合。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如他不听信预言或听信预言后不将自己的孩子抛弃,亦或不施行残暴的君制,则不会有这个故事。要相信人定胜天。遇到祸事或得到先知将会遇到祸事,亦或有预感会有祸事发生时,不可任其发展,先行认命,应想尽办法避免祸事的发生,如不可能则将祸事发生后的损失降到最低才是解决问题之道。任何的事情发展和发生都是有规律的,而命运不是老天安排的,都是自己安排的,所以主动权还是握在自己手里。积极行动远胜于校级认命。

3、《俄狄浦斯王》适合用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节”理论进行解读吗?

●1900年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探讨了《俄狄浦斯王》中的恋母因素及其

对观众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相信,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冲动,在男性表现为“杀父娶母”,在女性表现为“杀母嫁父”。他把这种现象命名为“俄狄浦斯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又称为“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这个理论对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它的影响下产生了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一大流派,即精神分析学派。他认为俄狄浦斯弑父娶母并非命运注定,而是他指向母亲的无意识性

欲冲动所致。他推而广之地认为幼儿都有这种本能倾向,把初发的性欲冲动指向异性别的父母,同时把初发的嫉恨指向同性别的父母。他强调幼儿的人格发展都必须经过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意义重大的阶段。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的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

大学语文考试重点答案

1、简答(每题10分,任选3题,共30分) 2、论述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 3、作文(40分) *复习关键字: 鲁迅《伤逝》白居易《长恨歌》曹禺《雷雨》(蘩漪)王朔《动物凶猛》余华《活着》莫言《红高粱》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海明威《老人与海》《等待戈多》《安娜卡列尼娜》《诗经》荷马史诗徐志摩诗集张爱玲 ,朦胧诗派新月派,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中国式的“生死观”西方式的“生死观”

1、小说《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题材小说,了解其故事情节。 答:《伤逝》写的是涓生与子君对恋爱与婚姻自由的追求,这追求最初已经获得成功,但终于还是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的迫害。但《伤逝》这篇作品着重的并不在于写出社会是在怎样地迫害涓生与子君,而是在于写出涓生与子君怎样去面对社会施加给他们的迫害。它是以涓生与子君作为分析和解剖的直接对象的。归根结底他们爱情的破裂,原因只能从他们自身上寻找,因为社会的迫害顶多只能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却无法剥夺他们的爱情。明眼人都看出涓生对子君的爱情只是缘于她的果敢、她的思想进步和与众不同,并不甚实质,恐怕难以维系;而子君对涓生的爱虽然是那样的专注深至,但其内容也十分空洞虚幻、不切实际,只是“盲目的爱”。那么,最后必然是要归于幻灭的。 2、《伤逝》的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答:关键词:爱情失败的原因社会的沉滞涓生和子君的性格弱点经济困顿 3、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的诗歌主张。 4、徐志摩诗集包括哪几部? 答:1.《志摩的诗》2.《翡冷翠的一夜》3.《猛虎》4.《云游》共这四集

5、曹禺的“生命三部曲”指的是那三部作品? 答:《原野》《雷雨》《日出》 6、结合情节谈谈话剧《雷雨》真正的主角是谁。 答:雷雨。她是线索。她的愤激之语往往便是剧本的破题之处。 “雷雨”是最核心的主人公,剧中所有人物无不以它为生命形式的中心,剧中任何一个角色都不敢和它“抢戏”,也没有办法和它“抢戏”。“雷雨”是跳动的,不安的,焦灼的,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出场几乎都在说“闷”,这便是主人公的“暗箱操作”。而这主人公最偏爱繁漪,使这“雷雨”性格在她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种种人生企盼,最终都在“雷雨”(雷雨式性格,和自然界的雷雨)中作了归结。一切源于“雷雨”,一切又都结束于“雷雨”。 7、《雷雨》蘩漪形象分析。 答: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周家作为一个束缚人、压迫人的笼子,是蘩漪反抗的对象,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但长期的大家庭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使她的反抗带有被扭曲的痕迹。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 8、张爱玲的代表作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哪三部小说? 答:《十八春》《倾城之恋》《金锁记》 9、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独创性。 答:在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性的作家,才华横溢,特立独行的她用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教材:徐中玉主编,陶型传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为指定教材。文学常识可参考徐中玉钱谷融共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和严廷德冯川编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中国文学史概要部分。 二考试内容:重点考核语言知识、文学知识、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1.语言知识 现代语体文中的疑难词语的意义; 现代语体文中的成语或所引古书中的词句与典故的意义; 教材所选文言文(包括古典诗词)中常见实词的意义,辩析它们的多义性和古今意义的差异; 识别教材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虚词“于”“以”“而”“之”“为”“虽”“则”“其”“或”“莫”等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被动句式、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特殊语法现象。 2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知识和文体知识。 (1)作家作品知识 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认知作家的姓名字号,所属时代及地域;识记在历史上的地位及主要成就,主要思想倾向及文学主张,所属文学流派或文学团体,代表作名称及相关别集的名称,与课文有关的专书的编著者和编著成书年代等。 (2)文体知识 根据教材出现的有关文体术语识别课文的文体属性: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诗、词、曲、赋。

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立论文、驳论文;识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识别论证方法和驳论方法(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从个别到个别的比较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认知论据的类别(事实论据:概括事例,典型事例;经验性论据,假设性论据;历史事实;现实生活事例。理论论据: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公理定律;谚语熟句)。 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非文艺性说明文(科学语体和应用语体),文艺性说明文(文学语体,又叫科学小品);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记叙文:识记记叙文的种类,如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游记、传记、寓言等;区别记叙文的叙事方法-顺序、倒叙、平叙(分叙)、插叙;认知记叙文的描写方法,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场景景描写;认知记叙文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说理议论中抒情)。 诗词曲赋:识记古体诗、近体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古题、新乐府诗;词牌、词题;曲的特点、散曲,杂剧;赋的表现形式。 (3)常见表现手法:认知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铺垫、反托、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表达技巧;识记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象征、借代、设问、反诘、排比、夸张、对偶、层递等修辞手法。 3、阅读分析 以教材课文为主要阅读对象,以课文的“阅读提示”为阅读导向,牢记每篇诗文作品的思想意义;识记每篇文章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记住并正确理解诗文中作品含义深刻的名言警句;正确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段落层次;正确解释课文中疑难词语及古文中古今词义有所不同的词语。 背诵古代诗词和散曲中短小精炼的篇目,熟读较长的诗歌作品。

大学语文知识点

大学语文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期末 中国文学史阶段划分: 1.古代文学:上古时期——1919五四运动 2.近代文学:1840——1919五四运动 3.现代文学:1919——建国 4.当代文学:建国——现代 5.新时代文学(伤痕文学):1976——1986 代表不同朝代的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原始歌谣、上古传说 2.奴隶社会:《诗经》《楚辞》 3.秦:李斯《谏逐客书》 4.汉(三国):赋、建安文学 5.唐:诗歌 6.宋:词 7.元:曲 8.明清:小说 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编年体、纪传体 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是指先秦时期以记言记事为主的散文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称为一种文体,是这一时期特有的文学现象 《战国策》起于战国楚年止于秦并六国 前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 赋:介于诗和散文之间,侧重客观状物,产生于楚,盛行于汉 汉赋:骚体赋(初)贾谊散体大赋(中)司马相如抒情小赋(后)张衡、贾谊 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乐府三绝:《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秦妇吟》 建安风骨:建安时期大量作家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神,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思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感,内容充实、感情真切、风格质朴、刚健悲凉,被称为“建安风骨” 史学双壁:《史记》《资治通鉴》 前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后汉书》《三国志》 《史记》的主题:1.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 2.歌颂了反抗强暴的英雄人物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苏门四学士:秦观、晁补之、张耒、黄庭坚 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 百代词曲之祖:李白《菩萨蛮》《忆春娥》 明代小说繁荣发展的社会条件: 1.明初开始,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日益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形成 一股强的的社会力量,他们要求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一、《山鬼》——屈原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共11篇) 楚辞与《诗经》并称“诗骚”,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1、默写: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2、分析山鬼形象。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联系作者的经历,山鬼其实是屈原的写照。前者无法得到美好的爱情,后者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一定要联系作者经历) 二、《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人们般将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期来观照。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1、默写: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①诗歌情调哀而不伤。虽带有不少凄凉伤感的成分,但总的看来显得清新健康。 ②其中虽有对青春苦短的伤感但笔调轻盈,交织着对生命的留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的宇宙人生哲理思索; ③虽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悠悠相思中饱含着脉脉的温情,充满着对重逢的企盼和对幸福的憧憬。 三、《圆圆曲》——吴伟业 吴伟业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有“一代诗史”之誉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吴伟业的七言歌行自成一体,时称“娄东派” 世称“梅村体”。 1、默写: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2、吴三桂是个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赞赏他对爱情的忠贞,有人谴责他断送了大明江山,还有人认为他的人生历程根本就是一个悲剧。对这些你有何看法? 作者对引狼入室导致明清易代的吴三桂,肯定有憎恶之情;吴三桂作为清朝新贵,诗人不得不投鼠忌器,婉转隐约闪烁其辞;而作为一代文学家,对于吴三桂的悲剧性人生处境又不免同情,吴不能忍受所爱之人被人强占的耻辱,冲冠一怒,而由此付出的代价,是包括父亲在内的全家的毁灭。 所以吴伟业对于吴三桂的态度是很令人寻味的,不是明确的,而是含混的,不是单一的,而是错综复杂的,似乎有嫌恶之情,又有婉曲的嘲讽,却又不时流露出同情。(此题注意加上自己的看法) 四、《苏秦始将连横》——刘向 《战国策》,有《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事语》《修书》等称呼。西汉末年(《战国策》)刘向整理宫中图书编辑成33篇。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1、本文的说辞有何特点(即艺术特点)? 一、语言纵横捍闺“文采斐然”

大学语文 山鬼赏析

屈原《山鬼》赏析 学习完《山鬼》我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山鬼等待着爱情,屈原期待着明君,千里马希翼着伯乐。 《山鬼》是一个有关等待的故事,山鬼,在这里并不是指山中的鬼,而是指山中的女神。古代往往鬼神不分,不管是写人还是写鬼,此处表达的始终是人的思想情感。而这篇诗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前前后后山鬼的情感变化。 诗歌的开头,诗人分别从远观和近望的视角对山鬼的形象做出了刻画。从山鬼一身如草如树的打扮,以及她那灵动的眼波、亮丽的笑容,无不体现出即将和情人约会的山鬼,内心无比的兴奋与激动,为此,美丽的女神山鬼不怕山路难行,采集来了美丽的香草野花,要献给自己的心上人。但是,四处眺望始终不见心上人的影子,她懊恼、哀愁,同时又怀着一线希冀,开始在山林间寻找。诗中正是运用不断转换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女巫的这一寻找过程及其微妙心理。 等啊等,渴了就喝山间的泉水,累了就在松柏树下休息,虽然,等不到心上人令她十分烦忧,但她依然不气馁,山间的风声、天上的雷声、夜间猿狖的啼声,这些都无法停止她对情人的思念。当她孤零零立在山顶上向下望时,眼前却是一片茫茫升腾的云雾,

什么也看不见。回头再望望幽暗的山林,古木森森,昏暗如夜,山风夹着阵雨,噼里啪啦的飘来。等啊等,等来的却是失望,于是在风雨凄迷中无奈的离去。 整首诗中,诗人对主人公的等待爱人的整个过程中情感变化的描写,十分细腻、传神。这首诗情感线索清晰,情景交融,同时,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充分烘托渲染了主人公的心情。 一直以来,这首诗歌给我的映像就十分深刻,它让我看到了山鬼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让我看到了山鬼作为一个女神的痴情。诗中的山鬼是大度的,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发怒,只是暗自沉吟,默默苦叹。 在我看来,这首诗歌最大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它给人留有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供人思考,山鬼最后是否等到了心上人,山鬼最后是否真的放弃了,等待山鬼的又会是什么?以及,山鬼的心上人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整个过程中他都没有露面,但山鬼这么美好的女神,会爱上什么样的男子,这让我十分好奇……

大学语文期末重点梳理

大学语文 文学常识: 1、蒹葭: 《诗经》(共305篇)又称“诗三百”、“三百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艺术手法多用赋、比、兴,以四言为主,间以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 2、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也强调了封建伦理、等级秩序等观念。它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老子》三章: 老子,姓李名耳。《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相传为老子所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全书共分81章。文约意丰,论题广博,充满智慧。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4、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有「亚圣」之称。名轲,字子舆。战国人。发展了孔子的仁义学说,政治上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保民而王”;在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养气论”。 5、垓下之围: 司马迁,在五十五岁时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纪传体史学。 5、登楼赋(王粲) 《登楼赋》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被誉为“魏晋赋首”,为王粲在荆州依刘表时登麦城(今湖北丹阳县)城楼所赋作,主要抒写作者因久留客地、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思乡苦闷情绪。 6、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为“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之宗。 7、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州》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8、《从军行》王昌龄。他的七绝与李白的七绝并提,称之为“七绝圣手”。边塞诗人。 9、《终南别业》王维(字摩诘)山水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诗佛:王维诗鬼:李贺} 宋?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0、长恨歌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补察时政”的诗教功能,对后世颇有影响。著有《白氏长庆集》。 11、无题(李商隐) 李商隐和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大李杜”:李白杜甫) 12、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代表作有《漱玉词》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第一课天之道 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 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4.背诵、默写全文 5.主题思想 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 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 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 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 二、论证方法: 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 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 四、成语演化: 1.既来之,则安之 2.分崩离析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5.季孙之忧 6.大动干戈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五、重点字词 1.过:动词,责备 2.与:语助词 六、通假字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 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 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大学语文重点

1.以子衿为例,简述赋、比、兴的含义 2.结合哈姆雷特,简述你的生命价值观 3.简述《春江花夜月》在诗歌创造方面取得的成就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4.论述题:试问婴宁塑造人物的艺术成就。答:分析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1)《婴宁》主要内容:莒县秀才王子服,上元节出游时,遇一位笑容可掬、美丽至极的女子婴宁,相思而病。表兄怕他由痴而亡,哄说该女子家住三十里外的山中,王生欣然寻找。果然找到婴宁一家,养母鬼妈妈说王子服与婴宁还是表亲,答应让婴宁随王生探亲。原来婴宁为其父与狐所生,活泼开朗,聪慧美丽,经常笑声不断,邻居妇女都愿与她为友。王生与婴宁完婚后,种花嘻笑,甚至变成朽木捉弄对她不怀好意的男子。又为婴宁死去的母亲和鬼妈妈迁坟合葬答谢养育之恩。年后生一子,与婴宁一样爱笑。婴宁敢说敢笑天真烂漫,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形象,跃然纸上,一扫封建闺阁女子形象。 今天就让我们来简要分析婴宁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点如下: 一、刻画人物,虚实相衬,“痴憨”相衬,众星捧月,以优美的景色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作者十分巧妙的应用虚实相衬的手法。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婆、西邻之子和自然环境,但实际上却处处落笔在婴宁身上。王子服是小说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塑造婴宁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抓住个性特征,反复渲染爱花、爱笑的特点,使婴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笑声塑性格,鲜花配美人。小说开头“笑容可掬,拈梅花一枝”、“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点出了婴宁的“爱花、爱笑”的两个性格特征。 首先,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 这笑声由远及进,极有层次地描写,使人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将出来会见王子服时“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到门口时“嗤嗤笑不已”、进门后“犹掩其口,笑不可遏”、被老媪斥责后“忍笑而立”、当王子服问“妹子年几何矣?”后,婴宁再也忍不住“复笑,不可仰视”。 其次,“爱花”是婴宁另外一个突出的特性。她无论在哪里哪里就是花的世界:“遗花地上、拈梅花遥望谷底丛花乱树、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窗外海棠枝朵,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从这里可以看出,花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她爱花着象征着她的心灵美。 三、亦憨亦黠,写狐写人,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婴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上具有“亦憨亦黠”的特点,作者写狐目的是为了写人。婴宁是人和狐的和身。在她的身上既有人性,也有狐性,因为她与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感情丰富:时而大笑,时而哀哭,时而憨语,时而伤感,时而任性。她比谁都勤劳,她比谁都孝顺。作者这样对美的构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美的渴望、美的向往和颂歌。 (2)《婴宁》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妇女形象婴宁,她

大学语文(一)

大学语文(一) 一、综合分析题 注意:1、附件形式提交2、抄袭不得分3、请以课文为论述依据 《陌上桑》和《行行重行行》《春江花月夜》对爱情的描绘风格极为不同,请具体分析。答:《陌上桑》中的罗敷编造出一位才貌双全、有钱有势的夫婿来,是为了蔑视并吓退那个心怀叵测的太守。这种爱情是充冲少女情怀的幻想,也颇有喜剧色彩;《行行重行行》的爱情却显得沉重、哀婉、无奈,思归相思煎熬深重并且不无对远行的丈夫不无悬念和担心;《春江花月夜》面对月夜、春江、花林的美妙抒发了委婉缠绵的离别相思之情 《张中丞传后叙》和《长恨歌》《陈情表》同为写人之作,他们的写作手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答:三文中相同的写法是写人叙事的同时抒发议论,抒发情感。三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张中丞传后叙》最大特点是议论叙事,紧密结合;《长恨歌》算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陈情表》抒情意味浓厚 以课文为例,说明李白的诗与杜甫的诗有什么同异? 李杜诗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两者的生活的时期的不同、生活的经历的各异,李杜诗歌在艺术特色上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下面就以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登高》为例,试比较两者诗歌艺术特色的差异: 一、诗歌风格的不同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则是沉郁顿挫,这在他们的许多代表作中都有体现。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把黄河在天地之间浩荡奔流的气势与声势充分表现出来,意境开阔,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浪漫主义情怀。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惨淡的秋景画面,高天之狂飙,深谷之哀猿,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同时也反映诗人凄凉之感。 二、诗歌思想上的不同 李白与杜甫都有满腔抱负,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但是他们在仕途中都又不得志,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伤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但两者又有不同: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忧国伤时的思想。 如在《将进酒》里,李白将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醉意使李白纵情狂欢,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一种鄙弃世俗的非凡的自信。虽壮志难酬,但李白却没有一般读书人或士大夫的顾影自怜、怀才不遇的情结,认为“人生苦短,须及时行乐”,有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而在《登高》里,诗人杜甫塑造了一位壮志难酬、长年飘泊、老病孤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饱含了诗人排遣不尽的羁旅愁与孤独恨,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也表现了诗人浓厚的忧国伤时之情。 三、意象、意境组合与营造的不同 李白所创造富于个性特点的意象中最突出的就是飞翔的大鹏、奔腾咆哮的黄河与长江、高出天外的山峰、飞流直下的瀑布,这些“都具有超凡的气概,曲折地表现了李白冲决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一直是我们语文固定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就算在大学也不例外。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一) 上邪两汉: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赏析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邪”犹言“天哪”,“相知”即相亲相爱。此句说:“天哪!我要和君相爱,让我们的感情永久不破裂,不衰减。”为了证实她的矢志不褕,她接连举五种自然界的不可能出现的变异,“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意思是:要想背叛我们的誓言,除非出现山平了,江水干了,冬日里雷雨阵阵,夏天里大雪纷纷,天与地合而为一!。女主人公充分发挥她的想象力,一件比一件想得离奇,一桩比一桩令人难以思议。到“天地合”时,她的想象已经失去控制,漫无边际地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环境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是这位痴情女子表示爱情的特殊形式。而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都被抒情女主人公当作“与君绝”

的条件,无异于说“与君绝”是绝对不可能的。结果呢?只有自己和“君”永远地相爱下去。 全诗写情不加点缀铺排。“上邪”三句,笔势突兀,气势不凡,指天发誓,直吐真言,既见情之炽烈,又透出压抑已久的郁愤。“长命无绝衰”五字,铿锵有力,于坚定之中充满忠贞之意。一个“欲”字,把不堪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抗女性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此三句虽未进行形象刻画,但一个情真志坚,忠贞刚烈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站在读者面前。 清代王先谦说:“五者皆必无之事,则我之不能绝君明矣。”这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可以说是绝唱之作。诗中女主人公以誓言的形式剖白内心,以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反证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确实具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诗短情长,撼人心魄。正如胡应麟所说:“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可谓句句在理。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二) 行行重行行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大学语文重点

樊迟仲弓问仁 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几种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名族的心理素质以及道德行为起到重大的影响。 二.《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言名句,是中华名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的名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名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望洋向若而叹….】 1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由于河伯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意识到自己的夜郎自大、狂妄无知。 2庄子描绘河水和大海两种景象,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楼外有楼,天外有天,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永远不能骄傲自满,必须不断上进。 3从这里可以看出《秋水》在表现方法上有哪些特点? 景物衬托,多用比喻。善于通过虚拟的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善于结束形象描绘来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形象。对比手法。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 1这里说明了人的认识要受到那几个方面的限制? 空间、时间、教育的状况 2这里采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 3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例证法 4.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式?它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类比论证。大前提:人的认识受自然社会的制约。小前提:你已经突破这两者的制约,心境开阔。结论:你可以与自然万物对话,懂得其中的奥义。 【计四海之内天地之间也,…不似毫末只在于马体乎?】 1庄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 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 2这里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对比法、类比法、例证法 3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对比、反问。 4《庄子》文章善于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而令人自悟。请结合《秋水》分析《庄子》这一艺术特色。 在整体构思上,虚构一个河神与海神的对话的寓言故事,以此展开说理,阐明文章主旨。在文章展开说理之前,先设置了一段对河水的与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陪衬河神与海神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的主旨。通过援臂设喻的手段来揭示所欲阐述的深微玄奥的哲理,而且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使抽象的结论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一.本文揭示了什么道理?这种道理在客观上有何意义?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重点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重点 考试分为A卷和B卷 A卷题型 1.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例子: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为标准音,以为基础方言,以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四个声调分别是、、、。p71 3.在“gǔn”这个音节中,声母是,u是,n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弄”字的声母是,“楠”字的声母是。 4. 取决于音波存在时间的久暂。(p29)口语中,表示“东方和西方”的“东西”与表示“物品”的“东西”这两个语言单位发音的区别主要属 于的不同。(p29)汉语音节中四声的变化属于的变化。(p28)元音和辅音的不同主要属于的不同。(p29) 5.中国传统文字学上的“六书”指、、、、 转注、。(p154)“牛”字属于字,“刃”字属于字。(p155) 6.汉字形体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 7.实词表示词的词汇意义,表示词的语法意义。(p293) 答案: 1北京语音、北方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顺序不能颠倒) 2.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 3.g、韵头、韵尾、n、n(顺序不能颠倒) 4.音长、音强(或音重)、音高、音色(或音质) 5.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象形、指事 6.简化 7.虚词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每字1分,共20分)(括号内是答案) 例子:

1.从中w?((斡)旋 2.qìng(罄)竹难书 3.yì(肄)业证书 4.以jǐng(儆)效尤 5.觊yú(觎)良久 6.忠实拥dǔn(趸) 7.hàng(沆)瀣一气 8.shǒu(首)屈一指 9.囤jī(积)居奇 10.yí(贻)笑大方 3.根据音节结构用汉语拼音字母写出下列空格中序号所代表的音位(每空1分,共15分)(答案已给出)括号内是答案 p85 p89 结构成 分例字声 母 韵母 声 调韵头 (介音) 韵腹 (主要元音) 韵尾 元音辅音 江j i a ng 表 b i a o 吴1(u)阳平蛙2(u)阴平爱3(i)去声游4(i)阳平琼5(q)6(ng)阳平群7(n)阳平费8(f)9(i)去声学10(e)阳平龙11(l)阳平农12(n)13(ng)阳平平14(i)15(ng)阳平4.判断正误(在题号后用“√”表示正确,用“×”表示错误)(20分)

大学语文必背课文

《大学语文》教材必背课文杨建波主编(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诗经.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老子》四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论语四则》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颜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者:刘淑霞审核者:邓晓成 课程代码:LB001A/LX028A 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 参考学时:40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一、说明 大学语文是理、工、文、管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健康情感、完美人格、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使已经具备高中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准确地阅读理解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编写原则 1.本大纲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编写。 2.内容多,课时少,突出关键和有代表性的内容,做到少而精。 (四)建议 1.鉴于语文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可根据个人擅长或学生需要灵活、适当选择、安排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 2.在更多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五)有关其它问题的说明 无 二、课时计划

注:1.机动内容是指,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赋予授课教师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同时结合学生接受实际可以灵活调整该次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2.电教欣赏是指针对一些较长较新、教材囿于篇幅和时限未能选录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电教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次数和时间安排,最多不超过2次,4学时。 3.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诗词部分,而吟诵是诗词的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吟诵中把握思想、感受情感、得到审美的陶冶,基于此,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2 个学时的配乐诗词朗诵。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诗经》

大学语文知识点

期末 中国文学史阶段划分: 1.古代文学:上古时期——1919五四运动 2.近代文学:1840——1919五四运动 3.现代文学:1919——建国 4.当代文学:建国——现代 5.新时代文学(伤痕文学):1976——1986 代表不同朝代的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原始歌谣、上古传说 2.奴隶社会:《诗经》《楚辞》 3.秦:李斯《谏逐客书》 4.汉(三国):赋、建安文学 5.唐:诗歌 6.宋:词 7.元:曲 8.明清:小说 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编年体、纪传体 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是指先秦时期以记言记事为主的散文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称为一种文体,是这一时期特有的文学现象 《战国策》起于战国楚年止于秦并六国 前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 赋:介于诗和散文之间,侧重客观状物,产生于楚,盛行于汉 汉赋:骚体赋(初)贾谊散体大赋(中)司马相如抒情小赋(后)张衡、贾谊 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乐府三绝:《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秦妇吟》 建安风骨:建安时期大量作家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神,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思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感,内容充实、感情真切、风格质朴、刚健悲凉,被称为“建安风骨” 史学双壁:《史记》《资治通鉴》 前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后汉书》《三国志》 《史记》的主题:1.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 2.歌颂了反抗强暴的英雄人物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苏门四学士:秦观、晁补之、张耒、黄庭坚 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 百代词曲之祖:李白《菩萨蛮》《忆春娥》 明代小说繁荣发展的社会条件: 1.明初开始,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日益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形成一 股强的的社会力量,他们要求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2.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比之传统的诗歌散文,能更好地反应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受到人 们的喜爱

南京财经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重点教学提纲

《论语》 1.概述孔子“仁”的具体内容 答:孔子学术以“仁”为核心,形成博大的思想体系。“仁”体现在家法制社会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所谓“仁者爱人”;“仁”还包括在群体社会应该具有的忠恕之道,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仁”也是儒家所倡导的一切美德的集中体现,如恭、敬、忠、信、敏、慧、智、勇等。 2.结合课文,谈谈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答:为了实现培养“成人”和“君子”的教育理目标,孔子采用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多种教育方法。本文选取三段语录,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风范:针对宰予“昼寝”和“言大其行”的习性,孔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针对仲弓的出身,他则给予热切的鼓励;针对子路的“兼人”性格,则指导他遇事多听父兄的意见,而针对冉有“退”的性格,孔子则鼓励他要勇敢前行。 3.你是怎么看孔子对仲弓的评价中所体现出的“有教无类”得态度的? 答:孔子认为,应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会受到重用。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统治者来讲,选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二抛弃贤才,反映了举贤才的思想和反对任人唯亲的主张。 《道德经》 1.简述“无为而治”思想的主要逻辑基础 答: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他以自然知道为依据,指出世间事物是相辅相成,多样统一的。有无相生,难易相城,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对对矛盾,既相互区别,对立,又相互依赖,转化,在和而不同中实现辩证统一。这是老子社会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的基本逻辑。 《任诞》 1.分析鉴赏阮籍、刘伶两个人物形象。 答:在思想或理论的层面,刘伶和阮籍相同,大多是崇尚自然,背弃名教,强调儒道对立的。刘伶和阮籍有着类似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因此才有类似的外在行为,表现为类似的外在人格形象特征。 但在心里世界的底层,刘伶的理想,信念,价值挂念,或者说在“理想人格”的层面,他与阮籍也许并不完全相同。阮籍的思想发展,是由儒道玄,由儒入道的,但在其心理世界的底层,对儒家的道仍然有着真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而根据现存的史料看,在刘伶那里却没有发现有类似于阮籍那样的思想转化过程。刘伶信仰的是道家思想,并以道家思想作为自己的生活和行为的准则。 2.试着从本文了解“魏晋风度”的内涵。 答:动荡混乱的现实使魏晋知识分子放弃了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壮志,转而关注自我人生和个体生命,这就是魏晋风度。最能代表魏晋人士作风的是“任诞”这一行为方式。“任诞”是一种士人的做派,在魏晋时期他有着深厚的内涵,是“背叛礼教”“违时绝俗”,是以狂傲放荡的叛逆姿态蔑视一切礼法和名教,让生命回归自然,让精神享受自由。当然,魏晋士人貌似狂狷任诞的言行举止背后也隐藏着乱世之中文人的无奈和悲哀。“胸中块垒,须酒浇之”,他们以一种独有的姿态向他们想反抗有反抗不了的社会现实发出了消极抗议,在这张自我陶醉和自我麻醉中放纵任情中向社会传达着他们的不满。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老师整理版(附答案)

练习题(唐以前)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共篇。 2.《诗经》原名《》或“”,汉以后始称《诗经》。 3.《诗经》分为__ 、___ ___、__ ___三部分,其划分依据是。4.《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__ ___、__ ___、__ ___三种。 5.《诗经》以言为主,结构上多用,情致回环往复。6.《采薇》选自《·》,是一位戍边兵士在中所作的诗,追述,反映了时代的戍卒生活。 7.《采薇》一诗以起兴,其中“薇亦止”,到“薇亦止”,再到“薇亦止”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心绪的变化。 8.“楚辞”是战国时代以为代表的楚人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也称“”;又指汉代刘向汇集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拟之作而成的一部。 9.《》和《》并称“风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和传统。 10.《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诗。 11.司马迁认为“离骚”二字的含义为。12.《离骚》是一首具有深刻现实性的主义诗作。诗歌强烈,糅合、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制幻想的境界,以“”作比兴象征,形成了鲜明的风格。 13.写出下列诗句 中加点词的比喻 意义 惟草木之零落 兮,恐美人 ..之迟暮。() 岂余身之惮殃 兮,恐皇舆 ..之败绩。() 荃.不察余之中 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虽萎绝其亦何

伤兮,哀众芳 ..之芜 秽。() 两美 ..其必合 兮,孰信修而慕之。() 14.《离骚》中出 现了很多神话人 物,其中有“给太 阳驾车的 神” 、“给月 亮驾车的 神” ,另外还 有(任举2个)、 等。 15.《论语》主要记载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先秦时代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一部体散文集。 16.《学而》是《论语》的第篇,取为篇名。 17.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18.《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 的思想。 19.《逍遥游》认为大至,小至蜩与学鸠,都是而不自由的,只有,达到无己、、的境界才是绝对自由,即逍遥游。 20.《逍遥游》善于用说理,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 21.《逍遥游》中包含以下成语的句子是:“姑射神人” “尘垢秕糠”、“断发文身”。 22.出自《逍遥游》的成语除以上所列外还有(至少4个)、 、、等。 23.《逍遥游》中“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这两个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