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急诊专科护理常规

急诊专科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

1、急诊科专科特色疾病护理常规

1.1 急诊抢救一般护理常规

(1)迅速接诊危重患者并立即安置在抢救室,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如CPR、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同时通知值班医生。

(2)准确、迅速执行医嘱,抢救时口头医嘱复述两遍再执行,并保留安瓿以便核对,做好病情和用药记录。

(3)抢救室护士应在床边观察病情并做好病情记录,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4)病情稳定后,指导导诊员护送患者至病房,必要时医生、护士护送;根据病情携带氧气枕、呼吸囊、监护仪等抢救仪器。

(5)做好终末处理,还原抢救车内药品,用物,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6)做好各种登记,如抢救登记等。

1.2 重症监护室一般护理常规

(1)按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2)迎接安置患者,了解病情。手术患者则了解术中情况,填好危重患者交接认定卡和物品交接单。

(3)按病情取卧位,卧气垫床,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昏迷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活动每日3〜6 次,床上擦浴每日1〜2次,会阴抹洗每日2次,口腔护理每日2〜3次。

(4)遵医嘱给予饮食。

(5)遵医嘱给予重症监护,接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无创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视病情设定监测时间及报警上下限。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1次,抢救患者随时记录。经常巡视患者,观察意识、瞳孔变化。保持各种引流管畅通,观察引流物的色、量及性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6)患者入室时测体温1次,以后每日测体温6次,体温不升或高热患者进行体温连续监测。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使用输液恒温器输液;高热患者按其护理常规。

(7)遵医嘱测尿糖、尿比重,抽血查血气分析及血糖,及时准确留取各项检验标本并追回检查结果。

(8)视病情予以鼻导管给氧,必要时以面罩加压给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病情调节输氧浓度及流量,记录给氧方式及时间,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并协助其咳嗽排痰,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或气道滴药,预防肺部感染。

(9)保持输液通畅,视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必要时使用微泵控制输液。

1.1)休克、昏迷、气管切开患者分别按其护理常规。

1.2)做好清醒患者心理护理,避免ICU紧张综合征。

1.3心脏骤停护理常规

(1)按重症监护室与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备齐各种急救用物,迅速敏捷地配合抢救:如胸外心脏按压、体外除颤、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

插管或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中心静脉管及导尿管等。

(3)确保两组静脉输液通路通畅,其中一组为上肢,用微泵调节输液速度。及时、准确使用抢救药物、避免升压药或刺激性药物外渗,酌情测量中心静脉压或行动脉内压力监测。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水量、测尿量、尿

糖、尿比重每小时1次。

(5)在心脏按压的同时,头部置冰帽,全身大动脉处置冰袋持续降温并连续体温监测,必要时采用降温毯降温,使肛温维持在32℃左右,以减少氧耗,减轻脑水肿。降温时皮肤与冰之间要有隔巾,每30 分钟观察并变换部位1次,以防冻伤。

(6)加强呼吸及呼吸道管理。

1)保持气道畅通,定时湿化。气道滴生理盐水每小时1次,每次1〜2ml,雾化吸入每日3次;随时抽吸气道及口腔分泌物,防止呼吸道阻塞,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密切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及深度。

3)正确使用人工呼吸机,并按其监护常规。

(7)遵医嘱补液、脱水、调节体内酸碱平衡、静脉补充高营养。

(8)昏迷患者按其护理常规。

1.4急性中毒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对有自杀企图者,将刀、剪、带子等可危及生命的物品远离患者。

(3)遵医嘱饮食。

(4)及时了解毒物的种类、名称,进入剂量、途径和时间,中毒环境。

(5)及时留取呕吐物、洗胃液、分泌物、大小便、血液送毒物分析。如有可疑毒物及物品,妥善保存并送检。

(6)根据毒物进入人体途径,采取相应措施,迅速清除尚未被吸收的毒物。

1)尽快使吸入毒物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呼吸新鲜空气,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行人工呼吸。

2)经皮肤和粘膜吸收的毒物在患者入院后,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彻底冲洗接触毒物的皮肤或粘膜,一般用清水(不可用热水)彻底清洗体表,毛发及甲缝。

3)经消化道进入的毒物,立即进行催吐、洗胃、导泻,但腐蚀性毒物中毒者禁忌洗胃,给蛋清、牛奶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可给以碳酸氢钠漱口。

(7)遵医嘱予以对症治疗或作用特异性解毒剂。

(8)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遵医嘱予输氧或利尿,并协助医师进行高压氧、血液净化等治疗。

(9)保持呼吸道通畅,口鼻有分泌物或痰液时,随时抽吸;有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百草枯中毒患者除外)。

(10)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1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谨防呼吸、循环衰竭,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及急性肾衰的发生,备好急

救用品及药物。

(12)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1.5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护理常规

(1)按急性中毒一般护理常规

(2)立即离开中毒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或淡碱水(敌百虫则用清水)彻底清洗污染部位。如眼睛被污染,可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0分钟,然后滴入1%阿托品1〜2滴。

(3)口服中毒者,尽早催吐洗胃,洗胃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插入胃管后,先将胃内容物抽出,再用生理盐水或清反反复清洗;洗胃毕,胃管内注入50%硫酸镁或20%甘露醇60〜100ml导泻(深昏迷或呼吸抑制者禁用硫酸镁),活性炭50〜100g吸附毒物;敌百虫中毒不用碳酸氢钠洗胃,对硫磷、1059、乐果等中毒禁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4)按医嘱使用特效解毒剂。重度中毒使用大剂量阿托品治疗时,以达到和维持“阿托品化”为度,并密切观察中毒表现。

(5)按医嘱补充液体及大剂量维生素C,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6)洗胃后禁食1日,然后给予流质及半流质饮食。乐果中毒不宜过早进食。

(7)对于躁动患者应注意保护,防止外伤和坠床。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体温、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瞳孔的变化,及时发现肺水肿、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早期症状。

(9)做好预防有机磷中毒及急救知识的宣教。

1.6 急性氟乙酰胺鼠药中毒护理常规

(1)按急性中毒一般护理常规。

(2)立即催吐、洗胃和导泻,并给予氢氧化铝凝胶或蛋清口服保护消化道粘膜。

(3)皮肤染毒者,尽快用清水冲洗,更换衣服。

(4)遵医嘱使用特效解毒剂:50%乙酰胺深部肌注。

(5)病情需要时行血液透析加血流灌注。

(6)抽搐频繁者,遵医嘱注射苯巴比妥钠或氯丙嗪,防止患者咬伤舌头和坠床。

(7)严密观察T、P、R、BP、意识、瞳孔的变化,发现惊厥、心律失常、心衰、呼吸衰竭、肠麻痹、昏迷等症状及时报告医师。

1.7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护理常规

(1)按急性中毒一般护理常规。

(2)将患者立即移到空气流通处,解开领口。

(3)尽早行高压氧治疗。

(4)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5)对危重患者专人护理、严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及皮肤、肢体受压部位的情况。

(6)烦躁不安、频繁抽搐者,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并加床栏和使用约束带。

(7)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

(8)昏迷者按其护理常规。

(9)病情需要者,协助医师进行换血疗法。

(10)做好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治宣传工作。

1.8 中暑护理常规

(1)按急诊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迅速将患者搬离高热环境,转置于阴凉通风处,有条件者将室温控制在20〜25℃。解开或脱去外衣,取平卧位。

(3)补充含盐饮料,给予高热量、丰富维生素、高蛋白、低脂易消化饮食;不能进食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林格液。

(4)保持有效降温,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类型准确执行各种降温措施。

(5)遵医嘱正确执行药物降温。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降温效果:密切监测体温及末梢循环等情况。如有呼吸抑制、深昏迷、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80mmHg)则停用药物降温。

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变化和皮肤出汗情况,防止虚脱、衰竭发生。

3)观察与高热同时存在的其它症状,如伴有寒战、大汗、腹泻、出血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明确诊断。

(7)保持呼吸道畅通。

(8)对症与支持治疗。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10)加强中暑常识和自我防护措施宣教。

1.9 淹溺护理常规

(1)按急诊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水倒流、舌后坠。

(3)绝对卧床休息。

(4)严格执行医嘱,正确控制输液滴速,防止心衰。

(5)纠正低氧血症,防治吸入性肺炎。

(6)严密监测病情变化。

1)意识,BP、P、R (频率、深度),判断呼吸困难程度。

2)监测血气分析,血生化、尿色、量、性质,并准确记录。

(7)注意保暖,做好皮肤护理,加强营养支持。

(8)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焦虑、恐惧情绪。

(9)加强溺水的健康宣教。

1.10 电击伤护理常规

(1)按急诊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立即使得脱离电源,防治进一步损伤;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予以心肺复苏术。

(3)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支持。

(4)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使用心脏复苏药物,维持有效循环。

(5)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可给予高浓度氧气或二氧化碳的混合体吸入。

(6)严密观察病情:BP、P、R、HR、意识,出入水量及受伤部位皮肤血运,维持心电监护及氧饱和度监测。

(7)加强精神症状护理。

(8)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如口腔炎、压疮的发生。

(9)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必要的安慰,消除恐惧心理。

(10)宣教安全用电知识。

2 常见急诊症状护理常规

2.1发热护理常规

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致使产热增多和散热减少,动态平衡失常,导致体温身高超出正常范围,发热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按发热的程序可分为低热:37.3〜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1)病情观察

1)定时测量体温,一般每日4次,高热患者每4小时测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2次。

2)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注意热型、程度,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注意发热的伴随症状及其程度,注意饮水量、饮食摄入量,尿量及治疗效果。

(2)降温处理

1)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物理降温法:体温超过39℃者,可给予局部冷疗,将冷毛巾或冰袋置于额部,腋下或腹股沟部;体温超过39.5℃者可采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或冰水灌肠等全身冷疗法。

3)遵医嘱应用药物降温,药物降温过程中应观察降温的效果,并注意患者有无出汗、虚脱、低血压的不良反应。

4)行降温30分钟后应复测体温,并绘制在体温单上。

(3)休息与体位

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舒适卧位;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注意调节室温与环境,室温应维持在18 —20℃,湿度50%〜60%。

(4)加强营养与补充液体

1)高热的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鼓励多饮水。

3)对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以补充水、电解质等营养物质。

(5)一般护理

1)口腔护理:长期发热的患者,应在晨起、餐后,睡前协助嗽口,防止口腔炎和口腔黏膜溃疡的发生。

2)皮肤护理:应随时擦干汗液,更换汗湿的衣服与被服,防止受凉;应经常用温水擦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及时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例如血培养、痰培养,标本应及时送检。以尽早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6)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解除焦虑和恐惧心理。

2.2昏迷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昏迷初期每15〜30分钟观察神志、体温、呼吸,血压1次,病情稳定后1 小时观察1次并做好护理记录。

2)严密观察意识状诚,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角膜反射与全身情况,颈项部体征及神经系统的体征变化。

(2)体位及安全

1)平卧,头偏向一侧并抬高床头10°〜15 °,室内光线宜暗,动作宜轻,尽量避免不良刺激。

2)烦躁不安或有精神症状者给予必要防护,加用床栏或保护带,避免坠床。

3)体温在36 ℃以下的患者可给予热水袋保温;高热者可给予冰袋,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

(3)呼吸道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下义齿,头偏向一侧,如有舌后坠用舌钳夹住舌体向外牵拉并随时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

2)牙关紧闭,抽搐者,应用牙垫或通气导管垫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如有义齿应取下,以防误入气管。

3)降要时给予所氧气吸入。

4)呼吸困难,给以改善时气管切开并按气管切开护理。

5)预防肺部感染: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每 2 小时翻身叩背一次,并刺激患者咳嗽,注意及时吸痰。

(4)皮肤黏膜护理

1)压疮预防及护理: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每 2 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2)预防口腔感染:口腔护理每日2次,注意有无溃疡或真菌感染,及时对症涂药处理;张口呼吸者,可用双层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于口鼻部,避免呼吸道干燥;口唇干裂时涂以润唇膏保护。

3)预防角膜损伤:伴眼睑闭合不全者,每日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眼部,也可用0.25%氯霉素滴眼或用

凡士林纱布覆盖眼部。

(5)营养护理

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记录 24 小时出入液量,根据患者的病情,调配合理鼻饲饮食,并每周更换鼻饲管一次。

2.3抽搐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抽搐发作的部位,频率,持续时间及发作期间患者意识、瞳孔的变化。观察发作停止后患者意识是否完全恢复,有无头痛,自动症等情况。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昏迷患者每30分钟观察意识,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一次,病情稳定后每1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2)发作时的急救措施

1)平卧,头偏向一侧,迅速解开衣扣,取下义齿,尽快将压舌板,筷子或小布卷置于患者口中一侧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或颊部。

2)立即持续给氧,2〜4L每分钟,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以防误吸或窒息,昏迷者应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舌根后坠,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备好急救用品,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用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4)抽搐发作时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任何刺激,室内光线宜暗,操作时动作宜轻。

5)抽搐发作时应有专人守护,躁动不安者给予必要的防护,加用床栏或保护带,避免坠床及肢体撞伤,按压患者时勿用力过猛,以免发生骨折和关节脱位,并向家属做好解释,以得到家属的支持和理解。

6)保持床铺及皮肤的清洁、平整、干燥、预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3)营养护理: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清醒的患者可给予清淡、无刺激、营养丰富的饮食。

(4)配合医生尽快查找原因,遵医嘱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5)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心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头痛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各类噪声,室内光线柔和。

2)避免过度劳累与精神紧张,保护充足睡眠,保持情绪稳定。血压过高时应卧床休息,如果为脑出血应采取平卧或侧卧位,头部宜抬高并减少活动。

3)饮食:应予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保证充足入量。

(2)对症处理,减轻疼痛

1)按医嘱给予镇痛药以及针对病因治疗的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2)呕吐时及时清理呕吐物,用清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颅内压增高性头痛,给予脱水药,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并严格限制水分供给。腰穿后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时,应去枕平卧、多饮水,给予低渗液体,以增加颅内压,缓解头痛症状。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头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以及头痛时伴随的症状。

(4)心理护理

避免语言、行为方面的任何刺激,给予精神关怀和生活照顾,向患者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以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5急腹症护理常规

(1)观察病情

1)详细观察腹痛部位,疼痛时间、性质,影响因素,伴随症状,既往史、女性患者的月经史。

2)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根据病情不同,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

3)腹部情况:反复检查腹部体征,胀气程度,必要时量腹围,记录腹胀进展情况。

4)患者出现呕吐应将头转向一侧,防止误吸。尽量减少搬动以减轻疼痛。

5)记录出入液量,并注意呕吐物的颜色、性质。

6)动态观察辅助检查的结果,如实验室生化检查,X线摄片,B超检查等。

(2)体位一般取半卧位,休克患者应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

(3)对症处理

1)遵循急腹症治疗护理原则:在未明确诊断前应禁食、禁水、禁热敷,禁灌肠,禁用镇痛药。

2)根据病情严格掌握输液原则:应用等渗液,先严盐后糖,速度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纠正脱水,防止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休克的发生。

3)胃肠减压:根据病情留置胃管,行负压吸引,减轻腹胀和消化液的分泌,并经常检查吸引效果。

4)镇痛药的应用:在明确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法后,可以应用镇痛药物,如强痛定、哌替啶等,但有呼吸困难的血压低时应慎用镇痛药。

5)预防感染:根据医嘱合理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6)有手术指针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禁食、禁水,胃肠减压,备皮、药物过敏试验等,视病情需要抽取血标本及备血。

7)饮食:急腹症患者在观察与治疗初期需要禁食,待腹症好转,无呕吐、腹胀,肠蠕动音正常后可逐渐恢复饮食。

(4)心理护理

腹痛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护士应关心、安慰患者,并鼓励患者配合诊治,同时创造舒

适、安静的环境,以减少不良刺激。

2.6胸痛护理常规

(1)体位取健侧卧位,保持安静、舒适环境,以避免诱发或减少疼痛的各种因素。

(2)疼痛护理

1)如因胸壁病变引起的胸痛,可口服小量镇静药或镇痛药,重者可给与热敷、理疗,局部封闭等。

2)胸膜疾病引起的胸痛,可在患者深吸气状态下,用宽胶布紧贴于患者胸部以减少胸部活动,或慎用镇咳药。

3)心肌梗死胸痛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剂或肌内注射哌替啶。

4)对于影响休息和睡眠的持续性疼痛,或癌症引起的胸痛可适当给予止痛或镇痛。

5)使用松弛,按摩,针灸等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3)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及心律的改变。

2)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伴随症状,以防剧烈胸痛所致猝死。

(4)氧疗:胸痛伴随呼吸困难者,给予面罩或鼻导管给氧,一般4〜6L每分钟。

(5)持续心电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2.7咯血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观察咯血的先兆症状及咯血的量、颜色、性状、频次,持续时间等,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2)紧急处理措施

1)大咯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不宜搬动,一般采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床边备好吸引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包等抢救物品,及时清除积血和血块,预防窒息的发生。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的变化。如患者出现咯血突然停止或减少,烦躁或表情淡漠,呼吸增快,血压下降,喉头作响而咯不出等咯血窒息先光的表现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保证输液,输血及治疗的落实。

4)给予高流量,高浓度的氧气吸入,8〜10L每分钟,或进行高频通气。

5)立即畅通气管,迅速排出积血,用较粗并带有侧孔的鼻导管进行吸引。

6)体位引流:立即将患者置于头低足高45°侧卧位,轻拍背部以利引流。

7)呼吸抑制者,应适量给予呼吸兴奋药,以改善缺氧。

8)呼吸停止者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3)药物垂体后叶素是大咯血时的首选药物,使用时应注意控制滴速,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4)饮食处理大咯血期间禁食,禁水,咯血停止后可给予富有营养,富含维生素的温凉半流质饮食,多食蔬菜、水果。

(5)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解除恐惧,紧张。及时倾倒咯血的血液,及时更换血液污染的异物及被服,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

2.8呼吸困难护理常规

1.体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如急性左心衰竭,严重哮喘,肺气肿等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胸腔积液患者取患者侧卧位;肋骨骨折患者取健侧卧位;急性呼吸窘迫患者取平卧位。

2.维持气道通畅: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

3.进行雾化吸入:湿润呼吸道及稀释痰液,必要时吸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遵医嘱给予消炎、化痰、平喘药,严重呼吸困难患者要做好机械通气的准备。

5.氧疗:根据呼吸困难的程度,给予不同的氧疗方法和浓度,必要时遵医嘱加用呼吸药和使用人工呼

吸机辅助呼吸,严密观察用氧前后患者的病情变化。

6.病情观察:分析各项监护参数,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及时调整。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发绀程度,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记录出入液量。

7.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的食物,预防便秘发生。严重呼吸困难患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给予充足的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8.心理护理:及时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教会患者相关疾病的自我保健知识。

2.9 窒息护理常规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气管异物:应立即实行Heimlich手法,尽快排出异物,直接或间接喉镜下将其取出,呼吸困难,难以用上述方法取出时,可用精针头(14〜16G)紧急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

(2)支气管扩张大咯血:应将患者倒立,叩背或取头低足高卧卧位于床沿,叩击患者背部以清除梗阻的血块,并准备好吸引器,气管插管,呼吸机等。

(3)炎性喉头水肿和肺水肿:吸氧,激素治疗,必须勤翻身、叩背,用异管插入气管内吸痰,定时气管湿化,雾化,必要时气管插管吸痰。

(4)颈部手术后:迅速解除压迫(包括打开手术切口),迅速开放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2.体位:专人护理,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吸入气管。

3.病情观察:每3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定时采血进行血气分析。

4.氧疗:鼻导管或面罩高流量给氧,流量为4〜5L每分钟。

5.积极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如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衡、肺水肿,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心搏骤停等。

6.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适当给予镇静药。

3.常见危重症护理常规

3.1失血性休克

1.立即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保证输血,输液通畅。

2. 抽血做交叉配血试验,准备输血并按医嘱准备平衡液,碳酸氢钠等。

3.妥善安排输液液体的先后顺序:在尚未配好新鲜血时输注平衡液,一小时内输液1500〜2000ml, 晶体与胶体比例为(2.5〜3.1)。必要时采取加压输液方法,大量快速输液时注意监测中心静脉压,防止急性左心衰竭发生。

4. 配合病因治疗的护理:创伤引起大出血和有手术适应征的内脏出血者,应尽快争取手术止血,做好术前准备的护理。

5. 病情观察

(1)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每15〜30分钟一次记录,注意体温变化,同时应观察神志,皮肤色泽和肢

体温度,记录尿量,监测中心静脉压。

(2)根据尿量,中心静脉压,血压、心率,皮肤弹性判断患者的休克程度。若中心静脉压低,血压低,

心率快,皮肤弹性差,尿量少,则提示血容量不足,应给予补液,输血;若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心率快、尿量少,提示心功能不全,应给予强心、利尿。若心率快、尿量少,中心静脉压及血压波动正常可用冲击试验。方法:成人快速输注300ml液体,若尿量增多,中心静脉压不变可考虑为血容量不足;若尿量不见增多,中心静脉压升高2cmH20可考虑为心功能不全。

6.卧位:采取平卧位,以利脑部血液供应或将上身和下肢适应抬高10°〜30°以利呼吸和下肢静脉回流,保持患者安静,减少搬动。

7.保持呼吸通畅,氧流量6〜8L每分,必要时床边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呼吸辅助通气。

8. 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注意事项

(1)滴速必须均匀,避免血压争骤上升或下降,如无医嘱不可中断,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和呼吸各一次,详细记录。

(2)血管扩张药物必须在补充血容量充足的前提下应用,否则可导致血压急剧下降。

(3)患者在四肢厥冷,脉搏细和尿量少的情况下,不能使用血管收缩压来提高血压,以防止引起急性肾衰竭。

(4)血管收缩药和血管护张药可按照医嘱合用,以调节血管张力并有强心作用。

9. 防止继发感染: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定时叩背,吸痰,防止肺部感染。更换各引流袋及尿袋,每日擦洗会阴两次。

10.密切观察急性肾衰竭、呼吸窘迫综合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施行相应护理。

11.营养补充: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供给足够热量,提高机体抵抗力,但要警惕消化道出血。

3.2过敏性休克

1. 立即停药,就地抢救,患者取平卧位。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小儿酌减。

3.根据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10mg加入50%葡萄糖溶液40ml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脉注射。

4.氧气吸入4〜6L每分钟,保暖。

5.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喉头水肿呼吸抑制时,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药,必要时可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6.肌内注射抗组胺类药物: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7.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8.心搏骤停时,心肺复苏抢救程序进行抢救。

3.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1.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应保证患者足够的能量摄入,从而增强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

(2)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

2.病情观察

(1)严密监测神志及瞳孔变化,每2小时观察一次。

(2)中心静脉压:监测CVP是放映血容量的一个重要指标,CVP小于5cmHO为低压,应补充血容 2

量;CVP大于15叫°时输液应慎重,并密切注意心功能改变。

(3)密切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每30〜60分钟一次。

(4)严密观察出入液量:肾功能障碍时,患者的饮食及进水量,输注的液体量,呕吐物及大小便均应记录,严格控制入量。并注意观察尿量的颜色、比重,注意有无血尿。

3.对症处理

(1)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应卧床休息,烦躁者应予四肢保护性约束,慎用镇静安定药,禁用吗啡类药物;对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清醒患者应鼓励排痰或体位引流,同时配合胸背叩击促进排痰。

(2)心功能障碍:患者应绝对卧位,根据病情可取半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可减少回心血量,连续心电监护,必要时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监测血电解质,尤其是血钾,以防止高血钾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脏停博,做好心肺脑复苏的准备。

(3)肾功能障碍:观察尿液颜色及比重,出现少尿或无尿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肝功能障碍:限制蛋白摄入,保持大便通畅,观察患者意识改变及黄疸情况,以判断病情的变化,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定时检测血氨等变化,以防肝昏迷发生。

(5)脑功能障碍:昏迷者应加床栏防止坠床,取下义齿,如意识障碍严重,两侧瞳孔不等大,呼吸浅慢或暂停,提示发生脑疝时,应及时行脱水治疗,并酌情用冰帽以保护脑细胞。

(6)胃肠功能障碍:待患者肠鸣音恢复后进行流质或无渣、无刺激性半流质饮食,出现食物反流或腹泻时应暂时禁食,并留取标本化验,注意观察有无头晕、心悸、冷汗,脉率加快及血压下降等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征象。

(7)凝血功能障碍:少量鼻出血时可行填塞鼻腔止血,牙龈出血时可用过氧化氢漱口。

4. 心理护理:患者因病情危重,常有复杂的心理反应,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心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4严重多发伤护理常规

处理原则:首先紧急处理威胁伤员生命的损伤,继而处理随时间延迟而恶化的损伤,最后处理一般可暂时延迟处理的损伤。

1.解除呼吸道梗阻:呼吸道梗阻或窒息是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及时消除口咽部的血块,呕吐物,牵出后坠的舌或托起下颌,置伤员于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2.解除气胸所致的呼吸困难:对开放性气胸,迅速用厚层无菌敷料封闭伤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对张力性气胸应尽快穿刺闭式引流,必要时行开胸手术。

3.控制活动性出血:选择最有效的止血方法(指压法、止血带法、加压包扎法、填塞法等)控制明显的外出血,并将伤肢抬高,以控制出血。

4.创面处理:创面中外露的骨折端、肌肉、内脏,脑组织不得回纳入伤口内,以免加重损伤过将污物带入伤口深部。伤口内异物或血凝块不要随意去除,以免再度发生大出血。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清创缝合。

5.保存好离断的肢体,以备再植手术:伤员断离的肢体用无菌敷料包好,外套塑料袋、周围置冰块低温保存,以减慢组织的变性和防止细菌繁殖。冷藏时防止冰水浸入断离创面,切忌将断离肢体浸泡在任何液体中。

6.抗休克:用留置针快速建立2 条静脉通路,补充有效血循环量,可加压输注平衡,右旋糖酐、血浆等,对于严重多发伤性休克,补充血容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7.对症处理:颅内血肿,应迅速钻孔减压:腹腔内出血,做好术前准备。尽早剖腹探查;骨折根据情况行内固定或外固定,注意伤肢的血液循环及肿胀情况,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脊髓损伤者应减少不必要的搬动,翻身时保持胸腰为一直线,防止扭曲及神经损伤。

8.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暂不手术的留观者,注意其神志、瞳孔、面色,肢端循环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发现有肢体麻痹或瘫痪,应警惕颈椎损伤的可能性。

9.留置尿管:观察尿量,评估休克状况。

10.心理护理:对需要立即手术或预测有死亡危险的患者,应与家属、患者多沟通,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11.加强基础护理:昏迷,需长期卧床者注意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清洁,干燥、定时翻身,叩背,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

12.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13.健康指导:加强营养支持,局部患肢保暖,保持肢体功能锻炼,以利于恢复局部肢体功能,预防并发症。

1.5急性颅脑损伤

1.一般紧急处理措施

(1)患者平卧,若伤情许可,宜将头部抬高15°〜30°,偏向一侧。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道阻塞和误吸发生,给氧。

(3)控制伤口出血,消毒敷料加压包扎,防止伤口在污染。

(4)建立静脉通道,予以抗休克或脱水治疗。

2.不同部位脑损伤的救护

(1)头皮损伤:①单纯头皮裂伤,剔除局部头发,清创缝合;②头皮小血肿加压包扎,大血肿在无菌操作下行血肿穿刺后加压包扎;③合理使用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感染。

(2)颅骨损伤:①颅骨凹陷性骨折合并有脑组织受压症状者,立即送手术室;②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时,取头高位静卧,头偏向一侧,并用治疗巾在外耳周围铺一无菌区。禁止堵塞、冲洗;禁忌做腰穿;避免用力咳嗽过度,打喷嚏和擤鼻;给予抗生素;大多数漏口会在伤后1〜2周愈合,如果超过一个月未停止漏液,可考虑手术修补硬脑膜。

(3)脑损伤:①如有锐利物品刺入头部,切忌拔出,以免大出血;②脑组织膨出,禁止回纳,用消毒碗覆

盖包裹;③闭合性脑损伤如出现颅内高压症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脱水治疗;④CT检查,可显示脑挫伤的部位、范围,有无脑室受压,中线移位及颅内血肿等情况。

3.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意识:经常呼唤患者的姓名,询问伤情或用针刺,手捏皮肤,观察患者有无吞咽及咳嗽动作,根据各类反射情况来判断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

(2)瞳孔:若刚受伤时,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良好,可能是大脑皮质受抑制所致;若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疝;如瞳孔大小多变,不等圆,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有脑干损伤。

(3)生命体征:若损伤累及脑干,可出现中枢性高热;若伤后血压上升,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提示鼎内压升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的发生。

(4)症状观察:若头痛、呕吐持续加重,肢体出现相应的病理征或有癫痫发作,均提示颅内压升高或病情加重。

4.用药护理

(1)应用脱水药时应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避免药液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老年患者,注意观察尿量变化,防止肾衰竭的发生。

(2)控制液体的摄入量: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及过量过多的输液,会使血液流量突然增加,加剧脑水肿,增高颅内压。

(3)禁用吗啡,哌替啶镇静,防止诱发呼吸暂停,也影响病情观察。

(4)如有抽搐情况,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使用后注意观察呼吸变化。

5.心理护理:不论损伤轻重,患者及家属均对颅脑损伤的恢复存在一定忧虑。对轻型损伤的患者,应鼓励尽早自理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对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应给予适当解释和宽慰,使其树立信心。

6.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7.健康指导:环境尽量保持整洁、安静,循环渐进地进行康复及言语锻炼。加强营养并增强纤维

素摄入量,防止便秘,促进并发证的发生。

1.6脑出血护理常规

1.紧急处理原则:降低颅内压及过高的血压,终止出血,维持生命功能,防止并发症。

(1)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安静、减少搬动,躁动不安者可用镇静药。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3)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20%甘露醇注射液125〜250ml静脉注射,每天3〜4次,呋塞米20〜40mg 加入输液中静脉滴注,每6〜8小时一次,但应防止电解质紊乱。

(4)降低血压:脑出血患者一般不应用降压药物。当收缩压超过200mmHg时,可使用缓和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10mg舌下含服,或利血平1mg肌内注射,或呋塞米20〜40静脉注射等,使用降血压缓解并稳定在略高于发病前的水平。

(5)止血药的应用:一般不主张用止血药,在消化道出血时可选用氨甲苯酸600mg或氨基乙酸10〜20g加

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

(6)改善脑代谢:醒脑静20〜40ml或胞磷胆碱0.25〜0.5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头部物理降温,必要时人工冬眠,以降低脑细胞的代谢。

2.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每0.5〜1小时一次,如病情稳定可延长至每2〜4 小时一次,及时处理异常变化。

(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注意观察分泌物性质,量、颜色、警惕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3.药物护理

(1)使用脱水药应注意用药的速度,量及间隔时间,并避免外渗,定期检查电解质及血气分析。

(2)控制静脉补液量,避免加重脑水肿和发生水、电解质失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

4.营养支持

5.并发症的护理

(1)留置尿管,防止泌尿系感染。

(2)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及肺部感染。

1.7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病护理常规

1.紧急处理

(1)患者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

(2)持续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流量4〜6L每分钟,病情稳定可改为1〜3L每分钟,逐渐间歇吸氧。

(3)监测: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变化,除颤器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4)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畅通。

(5)镇痛:遵医嘱应用。

2.溶栓治疗的护理:迅速、准确执行溶栓疗法,用药前注意出血倾向,溶栓后严密观察再通指标。

3.病情观察

(1)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变化,必要时监测毛细血管和静脉压。

(2)尽早发现病情变化。

①心律失常:常见为室性心律失常,以发病24小时内最为多见,密切观察心电图有无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大于五次每分),成对出现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次的易损期等心室颤动的先兆。

②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速,大汗,烦躁不安,尿量减少,甚至晕厥,为休克的表现。

③心力衰竭: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

4.药物护理

(1)密切观察出血倾向。

(2)控制休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补充血容量,控制输液速度。

(3)在梗死发生24小时内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5.饮食护理:在最初2-3天以流质为主,以后根据病情逐渐改为半流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药。

6.心理护理:耐心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和鼓励,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减轻恐惧及焦虑感。

1.8严重心律失常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如出现血压下降,休克时采取休克卧位。出现意识丧失,抽搐时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2.吸氧,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节律变化,必要时护士床边守护。

3.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合理用药。

(1)严格掌握药物剂量,注射用途和注射时间。

(2)严密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并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

(3)必须在监护或密切观察电力图的情况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4.床旁准备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各种抢救仪器及急救药物,处于备用状态。

5.如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应马上进行电复律和心肺脑复苏。

6.饮食给予低脂清淡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忌饱餐和刺激性食物,戒饮酒。

7.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消除忧虑和恐惧情绪,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

1.9高血压危象

1.按急诊抢救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2.半卧位,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准确应用药物。

(1)迅速降压,一般采用硝酸甘油,硝普钠,乌拉地尔(压宁定)静脉给,将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 较为安全,不必急于将血压完全降至正常。

(2)控制抽搐:躁动,抽搐者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钠等镇静药肌内注射。

(3)降低颅内压:给予脱水药甘露醇和利尿呋塞米静脉注射,以减轻脑水肿。

4.病情观察:动态监护血压及心电图,每15-30 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变化,观察头痛、呕吐症状有无改善,观察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随时调整药物剂量,记录24小时尿量。

5.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去除紧张情绪,避免诱发因素。

6.防止并发症:防止脑出血,眼底出血,心力衰竭,肾衰竭,做好对症处理。

7.健康指导:保持情绪稳定,饮食宜清淡,禁食刺激性食物,限制钠盐的摄入(<6名每天),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

1.10急性心力衰竭

1.体位: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前负荷。

2.吸氧:高流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6〜8L每分,并予以30% — 50%乙醇湿化吸入,严重肺水肿患者可

行气道正压通气或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准备应用药物。

(1)吗啡:吗啡主要不良反应有呼吸抑制,低血压。肺水肿伴颅内出血,神志障碍,慢性肺部疾病时禁用。

(2)速效利尿药:严格记录出入液量。

(3)血管扩张药:可选用硝普钠、硝酸甘油,防止低血压发生,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左右,硝普钠应现配现用,避光滴注,每8小时更换1次。

(4)洋地黄类药物:静脉注射时需要稀释,推注速度宜缓慢。

(5)氨茶碱:对解除支气管痉挛特别有疗效。

4.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协助患者排痰。

5.病情监测:严密监测血压,呼吸频率和深度,血氧饱和度,心率,心电图,检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对安置漂浮导管者应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记录出入量。

6.心理护理:抢救时保持镇静,操作熟练,使患者产生信任,安全感。

7.做好基础护理与日常护理。

1.11主动脉夹层护理常规

1.按急诊抢救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和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保持安静。

3.饮食护理:进食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4.严格控制血压和心率:持续心电监护,遵医嘱使用扩血管药物和B—受体阻滞药,尽快达到目标血压,即收缩压降至100—120mmHg,心率控制在60 — 70次每分。

5.病情观察和护理

(1)疼痛的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对诊断明确者应遵医嘱使用强止痛药,同

时观察治疗效果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2)神经系统的观察和护理:观察患者的神志,四肢活动有无障碍,发绀,疼痛等,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

(3)泌尿系统观察和护理:遵医嘱记录尿量,观察患者有无少尿、无尿,血尿,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

6.吸氧:特别对合并有休克,呼吸困难者,应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7.手术和介入治疗护理:对于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患者,护士均应做好围术期的护理。

8.基础护理

(1)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药。

(2)避免咳嗽,必要时给予镇咳药。

(3)避免一切精神刺激,所有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9.心理护理:应帮助患者提高对其危险性的理解程度,鼓励患者改变高危行为,密切配合医护人员指导,避免夹层撕裂。

3.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无发绀和意识的改变。(2)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2.体位:立即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有利于正常呼吸。

3.氧疗:迅速纠正缺氧是抢救ARDS最重要的措施。一般需高浓度(>50%)给氧,使PaO2>60mmHg 或SaO2>90%。但通常的鼻塞或面罩吸氧难以纠正缺氧状态,必须及早应用机械通气。

4.机械通气:目前ARDS机械通气的指征尚无一标准,多数学者认为一旦诊断为ARDS,特别是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应尽早进行机构通气:①FiO2>50%时,PaO2<60mmHg;②虽然PaO2>60mmHg,但在氧疗过程中PaO2>50mmHg或PH<7.30,机械通气减少呼吸做工,使呼吸窘迫改善。应用呼吸末气道内正压或持续气道内正压,使患者吸气与呼气均保持在大气压以上,增加呼气末肺容量,避免呼气末肺泡及小气道闭陷,减轻肺泡水肿的形成或进一步恶化,从而改善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液比例,减少肺泡内分流,达到改善氧合功能和肺顺应的目的,使用PEEP应保证有足够血容量。

5.每4〜6小时进行一次血气分析,知道氧疗和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的调节,以及纠正酸碱度和电解质失衡。脱机前再行血气分析一次。

6.药物治疗护理

(1)维持体液平衡:①每日液体入量限制在1500〜2000ml;②适当使用利尿药,如呋塞米,加速水肿液排出,或一旦出现血容量过度负荷,应改善心肺功能;③ARDS因早期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胶体可渗至肺间质,所以在早期不宜输入胶体液。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用甲泼尼或地塞米松。其作用是:①阻止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粘附及微血栓形成;②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③稳定溶酶体膜;④提高组织抗缺氧能力;⑤缓解支气管痉挛及抑制后期的纤维化。

(3)补充营养:ARDS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多,一般成年人供给热量为20〜40kcal/(kg天)。其中蛋白质每日应三1 — 3g/kg;脂肪在摄入的营养应占20%-30%,以免脂肪不足,加重蛋白质分解;其余则为葡

萄糖。可通过鼻饲或全胃肠外营养予以补充。

7.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的清洁、整齐,勤翻身,可在床上活动四肢。

8.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息,缓解紧张情绪。绝对卧床休息,绝对禁烟、禁酒,教为患者缩唇式呼吸,体位引流及有效的咳嗽,咳痰。

3.13急性肺水肿

1.紧急处理

(1)体位:立即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血量。

(2)给氧:给予高流量鼻管吸氧,必要时给予面罩呼吸机持续加压或双水平气道正压给氧,使肺泡内压增加,一方面可以使气体交换加强,另一方面可以对抗组织液向肺内渗透。

2.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准确及时给与镇静,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

(1)镇静:静脉缓慢注射吗啡5〜10mg,不仅可以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所带来的额外的心脏负担,同时也

具有小血管舒张的功能而减轻心脏的负荷。必要时间间隔15分钟可重复2〜3次。老年患者可酌情减量或改为皮下注射。

(2)快速利尿:呋塞米20 — 40mg静推,于2分钟内推完,10分钟内起效,可持续3〜4小时,4 小时后可重复一次。除利尿作用外,本药还有静脉扩张作用,有利于肺水肿缓解。

(3)扩张血管:应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缓慢静脉滴注,最好用输液泵控制滴速,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防止低血压的发生,用硝普钠应现配现用,避光滴注。

(4)强心:西地兰0.2〜0.4m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

3.四肢轮流结扎止血带降低前负荷:应用血压计袖带,充气压应低于舒张压10mmHg,以保证动脉血通过而有阻止静脉血回流,每隔15〜20分钟放松一侧肢体,轮流加压。

4.密切观察患者面色:神志、心率,血压,尿量等变化并做好记录。

5.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身心,稳定患者情绪。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禁食、禁烟、禁酒,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指导患者和家属不得随意调节输液速度。

3.14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1.紧急处理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注意保暖,保持安静。

(2)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必要时用负压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分泌,血液或呕吐物,防止窒息或误吸。

(3)给予氧气吸入2〜4L/分。

(4)配合医生迅速,准确地实施输血,输液,各种止血治疗的措施。

2.药物护理

(1)输液开始宜快,必要时测定中心静脉压作为调整速度和输液量的依据,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过快而引起急性肺水肿,对老年人和心肺功能不全者尤应注意。

(2)血管升压素可以引起腹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塞,故静脉滴注速度应准备,并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3)肝病患者忌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宜输新鲜血,以免诱发肝昏迷。

(4)准备好急救药物和用物,如三腔双囊管等。

3.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血压的变化。

(2)观察患者症状,有无躁动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四肢冰冷等微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3)监测每小时尿量,观察呕吐物和粪便的性质,颜色和量,并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4.饮食护理: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时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食。尤其适用于消化道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因进食可减少胃蠕动并可中和胃酸,促进溃疡愈合。

5.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帮助消除不良情绪,呕血或解黑便后及时清除血迹,污物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6.健康教育:生活有规律,合理饮食,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证身心休息,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诱因及预防,指导患者学会识别出血象征,如有黑粪,上腹痛应及时就诊,排便次数多者注意肛周围皮肤及保护,避免粪便刺激,损伤肛周皮肤,引起糜烂和感染。

3.15重症胰腺炎

1.按急诊抢救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床位:急性期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减轻疼痛。

3.饮食护理:禁食、禁水,遵医嘱给予持续胃肠减压,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量的性状,做好口腔护理。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药物。

(1)营养支持:早期给予完全肠外营养,待病情稳定,胃肠功能基本恢复后,逐步向内营养过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抗菌药物: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胰腺坏死合并感染。

(3)抑制胰腺分泌及抗胰酶疗法:抑肽酶能抑制胰蛋白酶合成,生长抑制素能有效抑制胰腺的分泌。

(4)镇痛和解痉:遵医嘱给予解痉药,以松驰Oddi括约肌痉挛;对腹部较重患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勿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

5.病情观察

(1)若患者发现神志改变,体温不升、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发绀,心率增快,心率失常,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的表现,及时告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2)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

(3)频繁恶心、呕吐,腹泻者,注意观察呕吐物及粪便的量及性状。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6.心理护理:由于突然发病,病情重,患者易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多与患者沟通,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关心和鼓励患者,增强治疗信心。

7.健康指导: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给予饮食指导,讲述饮食与本病的关系,养成规律进食习惯,戒烟,限酒,避免高脂肪饮食及暴饮暴食,预防复发;遵医嘱服药,坚持治疗;注意有无腹部疼痛等不适,不适及时就诊;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举重物和过渡劳累,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3.16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1.按急诊抢救患者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协助取舒适卧位,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温度适宜。

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限制水,钠摄入。透析患者予以高蛋白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

4.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遵循“量出为入”的原则补充入量,一般以基础补液量 500ml 前一天的出液量作为补液的标准,严格记录出入液量。

急诊科护理常规

目录 目录 (1) 第一部分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2) 第二节急诊科护理常规 (20) 第一节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 (20) 第三部分危重症护理常规 (46) 第一章休克 (46) 第二章昏迷 (48) 第三章脑疝 (50) 第四章咯血 (52) 第五章高血压危象 (54) 第六章气胸 (56) 第七章呼吸衰竭 (58) 第八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60) 第九章肺栓塞 (62) 第十章急性左心衰竭 (65) 第十一章急性心肌梗死 (66) 第十二章恶性心律失常 (68) 第十三章上消化道出血 (70) 第十四章肝性脑病 (73) 第十五章急性重症胰腺炎 (75) 第十六章急性肾损害 (78) 第十七章胸部损伤 (81) 第十八章腹部损伤 (83) 第十九章肠梗阻 (85) 第二十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87) 第二十一章急性中毒 (89) 第二十二章危重症及管路护理常规 (91)

第一部分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一、发热 1.休息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减少机体的消耗,必要时可吸氧。维持室温在20~24℃、湿度55~60%,病室通风每日至少2次。 2.补充营养及水分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以补充机体基本需要和因发热所造成的额外消耗。指导患者摄取足够的水分,每天至少2000ml以上,以预防脱水。必要时可遵医嘱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3.严密监测体温的变化,观察发热的过程、热型、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体温高于39℃,遵医嘱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复测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做好交接班。 4.高热伴寒战、四肢厥冷的患者,应给予保暖,以改善周围血液循环。 5.退热期观察有无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导致的虚脱,出现时及时处理,协助患者擦拭和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6.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的变化,若出现谵妄、惊厥、昏迷时,加床档保护,并派专人护理。 7.遵医嘱补液、抗感染治疗。诊断未明确前不随意使用退热剂。 8.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 9.保持床铺及衣物清洁干燥,勤擦浴,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加强保暖,防止受凉。 二、出血 1.现察出血发生的部位、主要表现形式、进展或消退情况;及时发现新的出血、重症出血及其先兆,如出现头晕、心慌、呕血、便血,提示可能消化道出血;出现血尿或酱油色尿,提示有泌尿系统出血或溶血现象;突然出现视物模糊、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样呕吐,双侧瞳孔变形、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甚至昏迷,提示有颅内出血。

急诊科护理操作常规(干货)

急诊科护理操作常规 急 诊 科 护 理 操 作 常 规 目录 急性酒精中毒护理常规..。..。...。。..。.。.。...。..。。..。。.。。....。..。.。.。。..1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2

急性食物中毒抢救护理常规。.。...。..。...................。.。。..。。.....。.3 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4呼吸机的操作流程...。。..。.。.。。。.。.。。。..。。。...。.。.....。。.。..。..。。.。。.。5 心电监护。.。.。..。......。。....。..。....。........。。..。....。.。。..。.。.。...6 吸痰法.....。....。。....。........。.。.。....。..。。..。...。..。.... .。.......7 电动洗胃机洗胃法....。....。......。。...。..。。...。......。。.。.。。。....。.。.8

除颤法.。..。..。。。..。......。..。。...。...。。。.....。.。。....。。。. ..。..。..。..9?中暑抢救护理常规......。.。.....。.。..。....。...。.。....。。。...。。.。.。....10心肺复苏。.。。。.。...。..。.。.......。.。..。..。.。...。..。.........。..。.....11......感谢聆听 急性酒精中毒护理常规 按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了解中毒者饮入酒精的时间、量及浓度、2 ?、评估患者的呼吸及意识状态。 3、评估患者呕吐的次数,观察呕吐物的性状、有无胃出血。 护理措施1 ?、对于中毒症状较轻的患者,嘱其卧 床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 ?2、对于中毒较重

急诊护理常规

临终护理 评估 1、肌张力、胃肠道的蠕动、循环功能、呼吸功能、意识状态、感觉变化。 2、情绪是否在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 护理常规 1、监测指标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意识、瞳孔、皮肤颜色及湿温度、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2、营养支持给予足够的热量经肠内或肠外摄入。有心、脑、肾、呼吸衰竭者,见心、脑、肾、呼吸衰竭等章节护理。 3、环境设施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每日要定时通风。 4、安全护理加用床档,避免坠床。生活有人协助,避免摔伤、烫伤。 5、皮肤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和重症护理,定时翻身。给应定期清洁消毒。 6、管理管理保证各种管路通畅,置管后导管入口部位应定期清洁消毒。 7、操作护理护士做各种操作应做到准确、熟练、减少对病人的搬动、刺激、创伤。 8、心理护理 (1)避免在病人旁谈论病情,避免有引起病人怀疑的动作和谈吐。 (2)诚恳地提供周支的护理服务,和病人建立信赖关系。 (3)尊重病人的信仰及生活习惯,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使他们平静、安详逝去。 健康指导 1、指导护理技巧设法解除病人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帮助病人建立生活的信心,保持人的尊严。 2、做好家属的工作给予理解、同情及心理支持等各种方式的帮助,促进家属的心理适应,帮助家属和病人共同度过其人生最后阶段。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石膏固定术的效果,有无变形,有无污染。 2、石膏固定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即肌肉萎缩、血液循环差、压疮的发生。 护理常规 1、抬高患肢石膏固定后应让患肢抬高于心脏水平,这有利于静脉血及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2、观察肢端循环及神经功能认真听取病人主诉,若有固定肢端疼痛、跳痛、麻木感,需检查肢端温度,有无发绀、肿胀,血液循环障碍,必要时做减压处理或拆除石膏,石膏内有局限性疼痛时应及时开窗观察,并经常检查石膏边缘及骨突处防止压伤。 3、预防石膏折断石膏未干,不要搬动,不要按压,石膏完全干固后,应按其凹凸的形状垫好枕头。 4、保持石膏清洁防止被水、尿、粪便浸渍和污染。 5、注意功能锻炼没有被石膏完全固定的关节需加强活动。即使是包裹在石膏里的肢体也要遵医嘱练习肌肉收缩运动。 健康指导 1、引导病人回强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健康乐观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2、在石膏未干时,不要急于盖上被褥。 3、抬动未干的石膏时,要用手托起,不要在石膏上压出手印凹陷。

急诊科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 一、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1.取休克卧位,抬高床头10-20° ,抬高床尾20〜30° ,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给予氧气吸入,流量2〜4L/min。 3.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一次,并记录。 4.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5.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病因治疗及处理。 6.严密观察病情、神志、生命体征变化。 7.注意保暖和患者安全,预防患者坠床。8.记录出入量,观察尿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L绝对卧床。 8.给予氧气吸入,流量3~4L/min。 9.建立静脉通路(左上肢为宜),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注意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10进行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如室颤时及时给予除颤。 11尽快有效地控制胸痛,遵医嘱给予安定或吗啡注射丁 1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各项记录。 13保持二便通畅,大便时避免用力。 14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以免加重病情。 三、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1.将患者置好苏体位,就地抢救。 2.解松衣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3行胸外心脏按压,紧急气管插管,呼吸器辅助呼吸。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上肢为宜),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5.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如室颤时及时给予除颤。 6.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7.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L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15°〜30°。 2.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一次,并记录。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5.遵医嘱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或其它抢救药物。 6.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肢体活动及皮肤受压情况,并做好记录。 7.遵医嘱给予留置尿管,记录出入量。 8.注意安全、预防坠床。 五、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L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彻底洗胃,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3.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流量2〜4L/min。 4.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神志、呼吸、脉搏、血压、氧饱和情况。 5.呼吸浅慢或呼吸停止患者按呼吸心跳骤停护理常规进行抢救。 6.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7.除去被污染的衣物,彻底清洗患者的头发及皮肤,注意保暖。 8.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并做好记录。

急诊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急诊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急诊科是医院中繁忙且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接诊和处理急性疾病、 创伤和其他紧急情况。急诊护理人员在接受病人后,必须迅速而有效地评 估和处理疾病,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下面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和 护理常规。 1.心脏病急症:心脏病急症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 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及时给予相 关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等。 2.呼吸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包括哮喘、肺炎和呼吸衰竭等。护理 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并给予 辅助通气和呼吸支持。 3.中毒急救:中毒急救包括药物、化学品和酒精中毒等。护理人员需 要快速获取中毒信息,评估中毒程度,并进行解毒治疗,如洗胃、给药和 血液透析等。 4.创伤急救:创伤急救包括外伤、骨折和出血等。护理人员需要及时 评估创伤性损伤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和输血等。 5.神经系统急症:神经系统急症包括中风、癫痫和脑外伤等。护理人 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并及时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和药 物治疗。 6.腹痛急诊:腹痛急诊包括胆囊炎、胃溃疡和阑尾炎等。护理人员需 要评估患者腹部的疼痛性质、程度和位置,并根据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和手 术干预。

除了以上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外,还有以下一些护理注意事项: 1.迅速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及时获得相 关病史和诊断信息。 2.紧急处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严重程度,护理人员需要立即采取相 应的急救措施,如氧疗、心肺复苏和内外固定等。 3.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和 体温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生。 4.给药管理: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给予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 途径和时间等。 5.与医生协作:急诊科护理人员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及时反馈患者信息,并参与急救措施的执行和效果的评估。 6.安全环境: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急诊科的安全环境,做好消毒和隔离 措施,并保证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储存和使用安全。 急诊科是一个高压、高风险的工作环境,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 的急救知识和经验,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各种急诊疾病和情况,确保患 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急诊专科护理常规

一、急诊就诊一般护理常规 1.按轻重缓急对就诊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尽快分配到相应诊室进行专科诊断处理,危重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 2.对就诊患者做好信息登记,根据病情需要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日常工作量统计。 3.每日更换各诊室诊查床单,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做好各诊室及通道清洁消毒工作。 4.急诊留观患者给予相应的专科观察护理,危重患者给予多脏器功能支持与监护,并做好记录。 5.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经常巡视患者、观察药物治疗及输液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实行床头交接班制度,预防差错发生。 6.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按护理规章制度和抢救工作流程,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完善记录各种护理文件,做好安全护理,避免纠纷。 7.保持各种急救物品完好,用后及时更换消毒补充,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8.维持就诊环境,耐心回答患者问题,指导患者接受检查和治疗,做好必要的沟通解释工作和健康知识指导。

二、急诊留观患者护理常规 1.安排患者床位,登记患者信息,核对医嘱及药物,告知患者科室规章制度及留观注意事项,介绍留观环境。 2.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向患者交待输液注意事项和相关病情注意事项,定时巡视患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做出快速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查对制度,每班床旁交接班,核对留观患者身份与医嘱执行情况。 4.安排人员护送患者做相关检查,需要住院治疗者协助护送入院。 5.患者离开观察室后登记患者离院时间及去向,做好健康指导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6.疑传染病患者,按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7.无名氏等特殊患者完善登记记录,妥善保管留观病历,及时报告科室主任、护士长及保卫部门等,避免法律纠纷。 8.做好每日留观工作量统计。

急诊室护理常规

触电护理常规 1.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电除颤,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强心药等。 2.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充足地供氧。 3.心电监护者至少连续观察24小时,便于及时发现、纠正心律失常。 4.局部创面严格消毒,无菌包扎。注意受伤部位血运、肢体的颜色、皮温及气味。 5.留置尿管者,应准确记录出、入量。 6.加强复苏后生命体征监测,对昏迷病人严格执行昏迷护理常规。 7.躁动时使用约苏带、加床挡。 8.注意做好解释,消除家属和病人的恐惧。 溺水及窒息护理常规 1.迅速控水。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及口鼻内污物或分泌物,防 止舌后坠。 2.建立静脉通道,掌握输液速度,防止心衰。 3.及时取血标本,监测血气及生化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4.留置尿管者,准确记录出入量。 5.胃肠减压,吸出为内容物。 6.体温过低,采取复温措施。 7.如有外伤、骨折严格执行相关护理常规。 8.昏迷病人,严格执行昏迷护理常规,注意定时翻身、拍背。 中毒护理常规 1.详细询问病人及陪同人员,毒物种类、剂量、中毒的途径及时间。 2.休克病人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咽部、鼻腔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执行心肺复苏护理常规。 3.彻底清除体表毒物,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物,用温水清洗体表、头发、皮肤皱褶、甲缝,禁用热水。 4.胃肠道中毒者尽早使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清理胃肠道毒物,洗胃过程应注意呼吸的变化,洗胃病人注意保暖。腐蚀性毒物禁止洗胃。 5.留取呕吐物、洗胃液或血液标本及时送检,做好毒物鉴定。 6.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瞳孔及尿量的变化,每15—30分钟记录1次。7.根据中毒物的不同,遵医嘱给予相对应的解毒剂,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并记录用药后反应。8.随时注意排泄物(呕吐物、尿、粪)的性状、颜色、气味,有异常时及时送检。 9.神志不清或惊厥者,要有专人护理,加床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昏迷者执行昏迷护理常规。 10.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安慰、体贴病人,给予同情、理解,还应避免病人独处,防止有自杀可能。 中暑护理常规 1.置病人于温室22—25℃阴凉通风房间,解开衣服,准确测量体温。 2.西洋,保持呼吸道通畅。 3.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静脉通畅。备好4℃葡萄糖盐水,冬眠合剂等抢救用药。 4.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冷水擦浴或冰袋物理降温,体温降至38℃时停止物理降温。

急诊护理常规

急诊科病人护理常规特别备注 一溺水病人护理常规 1、现场急救 (1)迅速使淹溺者出水。 (2)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溺水者呼吸道内异物。 (3)人工呼吸,重建有效循环。 (4)倒水处理。可采用膝顶法、肩顶法和抱腹法。 (5)疑有颈椎外伤者,应立即固定颈部。 2、院内急救 (1)迅速脱去浸湿衣裤,檫干身体,注意保暖。 (2)确保呼吸道通畅。立即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间断正压控制呼吸或呼吸末正压呼吸。 (3)对心搏停止者行胸外心脏按压;监测心电图;如有室颤,及时配合医生电击除颤,必要时,也可行开胸心脏按压术.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输入高渗糖、甘露醇、血浆等。 (5)放置胃管排除胃内容物;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3、病情观察 (1)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意识及外伤情况。 (2)注意口、鼻、眼内有无泥沙等异物堵塞,并详查心、肺与腹部情况。 (3)询问溺水者溺水时情况。 (4)严密观察溺水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 4、并发症的护理 (1)肺水肿护理。在加压吸氧同时,用40%-50%的酒精置于氧气湿化瓶内,以改善气体交换量.同时遵医嘱应用强心、 利尿等药物以减轻肺水肿。 (2)控制肺部感染。遵医嘱早期应用抗生素;行口腔护理;病人卧于合适的体位,定时翻身叩背协助排痰,清醒者鼓励 其咳嗽做深呼吸. (3)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详细记录出入量,发现血红蛋白尿时应同知医生及时处理,适当增加体液量使尿量每小时不 少于30-50ml。 (4)脑水肿病人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观察意识和瞳孔的变化.及早应用冰帽降温以使脑复苏. 5、冬季溺水者,复苏后应予复温。 6、心理护理。 7、健康教育 (1)帮助病人摆脱精神的不安、惊恐和打击,走出重大事件的困扰,重新回到社会中。 (2)游泳场所应设有救护员,有一定的抢救淹溺的设备及明显的警示牌。 (3)教育游泳者学会水中的自救和互救。 (4)水下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水下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生产。 (5)针对每位淹溺病人的具体情况,指导康复的有关注意事项。 二电击伤病人护理常规 1、抢救护理 (1)立即切断电源。 (2)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实施现场复苏. (3)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同时查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糖、留置尿管,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抗休克。 (4)遵医嘱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

急诊科护理操作常规

急诊科护理操作常规 急诊科是医院中一个非常繁忙的科室,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种急诊患者。在急诊科中,护理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它们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 全和康复。以下是急诊科护理操作的常规: 1.病情评估:护士在患者接诊后首先进行病情评估,包括患者病史的 了解、症状和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的监测等。这有助于护士快速判断患 者的急诊程度和制定适当的干预计划。 2.通气管理:急诊科经常遇到呼吸窘迫或呼吸衰竭的患者,护士需要 进行通气管理。这包括给予氧气治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操作。护士 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维持正常。 3.循环支持:急诊科也会接收到一些循环衰竭或休克的患者,护士需 要提供相应的循环支持。这包括快速静脉复苏、血液制品输注、血管活性 药物给药等。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循环参数,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4.伤口处理:急诊科经常接诊到外伤患者,护士需要进行伤口处理。 这包括清洁伤口、止血处理、伤口封闭等。护士需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 感染风险,并与患者沟通好伤口护理计划。 5.腹部紧急处理:急诊科可能会接诊到一些急性腹痛患者,护士需要 进行腹部紧急处理。这包括给予止痛药物、协助医生进行腹部检查、观察 患者腹部的情况等。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和其他症状的变化,及 时汇报医生做出进一步的处理。 6.心电监测:急诊科经常遇到心脏相关疾病的患者,护士需要进行心 电监测。这包括安装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电图、观察心律的变化等。护士

需要熟悉心电图的正常范围和常见异常波形,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等 问题。 7.药物管理:急诊科护士需要负责给予患者急诊药物治疗。这包括快 速静脉注射药物、各类急救药物的给药计算和配备、药物相互作用的判断等。护士需要准确计算药物剂量,确保患者的药物治疗安全。 8.安全防护:急诊科接收的患者多样化,护士需要做好个人防护。这 包括戴好口罩、穿好手套、洗手消毒、废弃物的处理等。护士需要及时更 新个人防护知识,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9.患者教育:急诊科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这 包括解释诊断结果、告知治疗计划、指导生活方式调整等。护士需要具备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教育技巧,以便患者能够理解并遵循相应的治疗措施。 10.病历记录:急诊科护士需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和护理措施。这包括病史、病情变化、治疗效果、患者和家属的反馈等。护士的记录需 要准确、完整,以便医生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情况。 总的来说,急诊科护理操作的常规包括病情评估、通气管理、循环支持、伤口处理、腹部紧急处理、心电监测、药物管理、安全防护、患者教 育和病历记录等。护士在急诊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具备丰 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

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 4、若体温39.0℃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三次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 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一)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

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

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目录 1.心肺复苏护理常规 2.急性中毒护理常规 3.镇静催眠药中毒护理常规 4.一氧化碳中毒护理常规 5.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6.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常规 7.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8.高热护理常规 9.昏迷护理常规 10.严重复合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11.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常规 12.休克护理常规 13.抽搐护理常规 14.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15.

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常规 16.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17.血)气胸护理常规 18.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护理常规 19.癫痫持续状态护理常规 20.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常规 21.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22.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23.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24.高血压的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 一、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三、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五、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六、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常规

准确快速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碳酸氢钠等复苏药物。 5 建立抢救特护记录,详细记录抢救用药、抢救措施、病情变化、出入量及生命体征等。 6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皮肤潮红、多汗和二氧化碳潴留而致酸中毒的症状,并及时采取医治措施。 7 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复苏后心律不稳定,应予心电监护。同时注意观察脉搏、心率、血压、末梢循环(皮肤、口唇颜色、四肢温度、湿度、指/趾甲的颜色及静脉充盈情况等)及尿量。 8 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管理,注意呼吸道湿化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应用人工呼吸机患者应注意呼吸机参数(潮气量、吸入氧浓度及呼吸频率等)的监测和记录,吸入气体的湿化,观察有无人工气道阻塞、管路衔接松脱,皮下气肿、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等现象。 9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0 保证足够的热量,昏迷患者可给予鼻饲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11 定期监测动脉血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急诊科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 一、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分类】 按病变的部位分类 1、头皮损伤分为头皮裂伤、头皮下血肿、头皮大面积撕脱伤等。 2、颅脑损伤分为颅顶部骨折和颅底部骨折。 3、脑损伤分为脑震荡、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干损伤等。 按伤情分类为 1、轻型颅脑伤 2、中型颅脑伤 3、重型颅脑伤 4、特重型颅脑伤 【护理评估】 1、脑震荡意识丧失的时间常在半小时以内,有"近事遗忘”现象。 2、脑挫裂伤有器质性改变的损伤,常伴头痛、呕吐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瘫痪,失语和 神经定位征,血压波动较大。 3、颅内血肿损伤导致颅骨的板障出血,或者是硬脑膜和脑内动脉、静脉、静脉窦、毛 细血管等的出血。 【护理措施】 1、控制伤口出血。 2、防止伤口感染,用消毒敷料包扎伤口,切忌在现场拔出致伤物,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3、有休克者立即进行扩容性休克。 4、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 二、多发性创伤护理常规 【概念】 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人体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损伤且至少有一处是危及生命,称之为多发伤。 【护理评估】 1、死亡率高。 (1)第一死亡高峰:伤后数分钟内为即时死亡。 (2)第二死亡高峰:伤后6小时到8小时。 (3)第三死亡高峰:伤后数日至数周。 2、休克发生率高。 3、低氧血症发生率高:90%的多发伤患者可发生低氧血症。

4、漏诊率高:占12%~15%。 5、并发症多。 6、出现治疗矛盾:最常见的为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 【护理措施】 原则:先救命后救伤。 1、把握生命体征。 2、对生命体征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 3、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 4、施行各种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5、施行确定性治疗,如手术等。 三、腹部创伤护理常规 【分类】 腹部创伤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两类。 【护理评估】 伤员处于精神紧*状态、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最后出现休克。 1、腹痛。 2、恶心、持续性呕吐,吐出物大多为胃内容物及胆汁。 3、持续性腹胀多在伤后晚期出现。 4、胃肠道大出血。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输液、输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及早应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4、胃肠减压、禁食。 5、止痛、镇静,诊断未明者禁用止痛药物。 6、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泌尿系等并发症。 7、注意体位引流和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炎症早日局限,吸收。 8、手术患者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如配血、备皮、心电图等。 四、四肢、脊柱创伤护理常规 【分类】

医院急诊科护理常规

医院急诊科护理常规 一、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 1、接收治病人电话后,立即准备病人床单元,根据病情准备所需急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吸氧、吸引装置、抢救车等于床旁。 2、病人入院后立即由护理人员护送至病床,根据病情连接心电监护、吸氧管等,并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3、迅速判断病情,如意识、生命体征、皮肤粘膜、疼痛、排泄情况等。对危急病人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4、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入院须知,交代生活用物,对意识不清及危重者,做好病人家属解释的工作,并交代注意事项。 5、按医嘱留取各种检验标本,每天记录大便次数,注意观察排泄物量、性状、颜色,必要时记录液体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 6、按分级护理要求检测,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7根据医嘱正确给予病人饮食,并观察病人进食情况,必要时管饲饮食。 8、做好晨晚间护理和基础护理工作,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安全、空气流通。 9、做好心理护理,对意识清醒者给予安慰,通过交流,了

解患者心理状况,并行必要的解释,以减轻其恐惧、紧张心理。 10、按规定书写各项护理记录,出院或转科病人做好出院指导或填写转科交接单。 (一)急诊预检护理常规 1、分诊管理一般由3年以上的有经验的护士主持,有爱伤观念,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热情、主动迎接急诊就诊病人,听到救护车铃声立即出迎,对就诊伤患者要简要询问伤情,观察生命体征,并指引伤患者挂号、就诊。 2、分诊护士掌握急诊分诊制度,熟悉急诊分诊标准,对各种常见急诊症状有鉴别诊断的能力,迅速做出判断,应按轻重缓急,将患者大致分为四类: 一、是生命体征极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或已经是呼吸、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对这类患者应立即直接送抢救室并通知医师和护士,迅速组织抢救,然后再补办挂号等手续。 二、是病情较重,可能发展为危及生命的,或虽不危及生命却较痛苦的重患者,对这类患者可安排至抢救室,给予优先就诊。 三、是病情较轻和痛苦程度不高的普通急诊,可较为从容的组织依次就诊,加强候诊期间的病情观察。

急诊科护理常规

急 诊 科 护 理 常 规一、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二、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三、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四、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五、急性食物中毒护理常规 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七、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八、急性酒精中毒护理常规 九、急性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护理常规 十、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护理常规 十一、急性鱼胆中毒护理常规 十二、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十三、电击伤抢救护理常规 十四、溺水抢救护理常规 十五、高血压病护理 十六、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十七、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护理 十八、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十九、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二十、严重复合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二十一、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护理常规

按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姓名,轻拍患者肩部,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呼吸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觉: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呼出; 听:耳听患者呼吸道内有无气流溢出的声音,判断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诊心脏骤停,应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2、紧急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呼吸通道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解开上衣,放松裤带。 (2)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患者仰 卧,急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外向上抬颌。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应当及时清理呼吸

急诊护理常规

急救护理常规 (一)休克护理常规 1. 取平卧或休克卧位。 2. 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人工辅助呼吸。 3. 立即开放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予升压、扩容、纠正酸碱平衡 失调,改善微循环等治疗。 4. 根据休克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 (1)创伤性休克:局部止血、补充血容量、备血、输血。 (2)感染性休克: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激素。 (3)心源性休克:遵医嘱予心电监护、强心、利尿等治疗。 (4)过敏性休克:立即终止解除过敏源,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治疗。 5. 呼吸心跳骤停者,行心肺脑复苏术。 6. 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 7. 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皮肤色泽、肢体温度、生命体征 的变化,监测出入量,必要时予CVP监测。 8. 注意保暖,防止褥疮,防止坠床。 9. 需要手术者,做好血型、配血,备皮等术前准备工作。 10. 适时做好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11. 遵医嘱及时将患者安全地护送至相关科室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12. 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二)心跳骤停抢救护理常规 1. 确定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开始心肺脑复苏,同时呼救、请周围人协助通知医生。 2. 基本生命支持 (1)人工循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成人按压深度:5-6cm,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

(2)开放气道: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用仰头抬颏或托颌法打开气道。 (3)人工呼吸: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吹气时间>1秒,见胸廓抬起。 3. 进一步生命支持 (1)进一步维持有效呼吸: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必要时进行电除颤(双向波200J )。 (2)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合理用药(如阿托品、碳酸氢钠、血管活性药物等)。 4. 长期生命支持 (1)尽快纠正脑缺氧,给予机械通气。 (2)给予亚低温治疗。 (3)遵医嘱应用脱水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及改善脑功能代谢促进剂。 (4)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5. 进一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6. 做好气道护理和呼吸机管理。 7. 遵医嘱正确用药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8.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尿量等的变化,做好抢救记录。 9. 适时安慰患者家属,以取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10. 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1. 帮助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2. 吸痰、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3. 迅速纠正缺氧,给予高浓度吸氧(使PaO2>60mmHg),必要时机械通气。 4. 对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做好相应的护理。 5. 对使用呼吸机患者要调节好各项参数,做好气道的护理与管理。 6. 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 7. 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4出入液量等, 尤其是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结果。

急诊急救护理常规

急诊急救护理常规 急诊病人护理常规一、急诊病人一般护理常规1.负责预诊、分诊的护士必须耐心、细致、认真负责,并掌握鉴别各种疾病的水平, 做到主动迎接病人. 2.护理体检. 首先观察病人的意识,做到一看、二问、三查、四分诊. 一看面色,精神状态,瞳孔的变化;二问病史、病症;三查体, 生命体 征、三大常规;四分诊,认真分清病种,分清轻重缓急. 3.备好病历,在病历本上填写病人到达时间及预诊记录,迅速通知有关各专科的急诊医师. 4.轻病人由分诊护士送到诊断室;需要抢救的危重病人,护士应主动推平车将病员护送到抢救室,立即通知有关专科医师和抢救室护士,进行紧急处理. 5.预诊发现的传染病人,分诊到隔离室就诊,并做好消毒隔离处理. 6.凡急诊病人做好预诊、分诊的各项登记,并追踪病人的去向、转归. 7.分诊台的各种物品、各专科医师到达的情况及正在预诊病员的情况认 真交接班. 8.分诊护士每日负责各专科医师、药、检、放射各种值班人员挂牌以利 查对岗位责任. 二、抢救病人护理常规1.按急诊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抢救室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严肃、认真、敏捷地抢救病人. 3.抢救室的急救药品,急救器材必须认真交接班,保证齐备、适用,不误抢

救. 4.病人入室后视病情,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络、体温等详细记录. 5.危重病员均不得搬动,就地抢救. 地专科医师尚未到之前,其他科医师及护士可酌情先行给予紧急处理,如止血、给氧、吸痰、人工呼吸、输液、配血、心电监护及注射必要的抢救药品等各种抢救举措. 6.凡危重抢救病人必须填写抢救记录. 7.危重病人经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后,应用平车由医护人员护送入病室,并做好口头及书面交班. 8.参照其他各专科护理常规执行. 三、留观察病人护理常规1 .按急诊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病情需要观察,但尚未明确诊断或住院部无病床者;门诊各种手术,特殊检查或治疗后有较剧烈疼痛、出血或药物过敏反响病人, 经医师决定可留观察. 3.留观察病人一般不超过三日,凡精神病人、有传染性病人及有自杀行为的病人均不宜留观察. 4.对留观察的病人须密切观察病情,并将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情况作好详细记录 5.根据病情做好分级护理,做好晨、晚间护理. 留观察病人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并做好记录. 6.留观察病人做好床旁、口头、书面的详细交班.

急诊科护理常规

急诊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 1. 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责任,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热情接待病人,要求对病人细心、耐心、有爱心.杜绝生、冷、硬、推等态度. 2.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查对制度和床头交接班制度,预防过失事故发生. 3. 严格执行各种急危重症抢救程序,抢救室内急救器械、药品、物品做到四固定:既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时维修及保养, 急时更新和补充,切实保证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 分诊护士做好急诊和分诊预检工作,按病情轻、重、缓、急给予安排就诊.对危重病人急救,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原那么,在医生到来之前护士可行必要的急救处理,争分夺秒畅通生命绿色通道. 5. 负责院前急救工作,出诊班护士负责检查救护车上急救设施是否完好,保证病人在院外及转运途中得到医务人员急时有效的救治, 院内负责护送危重病人作相关检查或转送到专科病房. 6. 根据分级护理的标准,严密打量留观病人病情改变.急时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帮助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为了病人提供便民举措、各种健康教育和护理咨询等优质多元化效劳, 真正表达以病人为了中心的人文关心 7. 做好传染病报告和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第二节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护理 一. 评估和打量要点 1. 忽然意识丧失或伴有抽搐,叹息样呼吸,呼吸停止,大动脉搏

动消退,血压测不到,瞳孔散大,发绢明显. 2. 听诊心音消退,心电图:心室扑动与颤抖,心脏停博,心电机械别离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二、护理要点 (一)紧急处理:1.胸外心脏按压.2.开放气道.3. 人工呼吸.4.电除颤.5.心电监护. 6建立双静脉通道. 7 留置导尿.8床旁格外护理. (二)确认有效医嘱并执行:1.抢救药物,如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阿托品、碳酸氢钠、多巴胺、激素等. 2.配合完 成除颤.3.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 4.备临时起搏器. 5.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6.采用低温疗法,强化头部降温. 7.给予高压氧治疗. (三)监测:1.心率、心电图.2.体温、脉搏、呼吸、血压.3.意识、瞳孔、面色.4.尿虽、中心静脉压.5.血气分析. 6.末梢循环. 三、健康指导要点 1. 复苏成功后,急时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 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 2. 积极治疗原发病. 3. 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意识恢复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指导 家属生活护理技巧. 四、考前须知 1. 实施心肺复苏应迅速、准确. 2.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交替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