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详解子宫肌瘤的镜下状态

详解子宫肌瘤的镜下状态

详解子宫肌瘤的镜下状态

导读:

典型的子宫肌瘤是一个实质性的球形肿块,表面光滑或亦有凹凸。切面呈白色螺旋状线纹,微带不平。肌瘤的切面与子宫肌壁的颜色差别不大,且质也软。肌瘤外表有一层薄的包膜,形成肌瘤假包膜……

详解子宫肌瘤的镜下状态

典型的子宫肌瘤是一个实质性的球形肿块,表面光滑或亦有凹凸。切面呈白色螺旋状线纹,微带不平。肌瘤的切面与子宫肌壁的颜色差别不大,且质也软。肌瘤外表有一层薄的包膜,形成肌瘤假包膜,系由肌瘤周围肌瘤的缔结组织束和肌纤维束构成。包膜与肌瘤间的联接疏松,易将肌瘤从肌壁间剥离。包膜中布有放射状血管支,以供给肌瘤血液营养。肌瘤越大,血管越粗,数目也越多,在肌瘤中央,血管分支减小,当肌瘤直径超过4cm以上,肌瘤中心即易发生变性。

子宫肌瘤一般引起临床症状的多以8~16周妊娠者,单发着一般不超过儿头大,多发着一般也不超过6个月妊娠大。个别可达数十kg,在一个子宫上,少者单个发生,但常常是多发的。

子宫肌瘤按其生长位置与子宫壁各层的关系可分为“壁间肌瘤”或“间质肌瘤”最为多见。壁间肌瘤常为多发,数目不定,往往有一个或数个较大的,有时可为极多小瘤结点,分布全部子宫壁,呈不规则团块状融合,构成多发性子宫瘤。有的则在发展中累及宫颈或深达穹窿,而易与原发行宫颈肌瘤相混淆。壁间肌瘤因血循环较好,一般肌瘤较少发生退变,可使宫体严重变形,且影响子宫收缩,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内膜面积增大,故意引起月经过多、过频及经期持续时间延长。

肌瘤在生长发展过程中,常向阻力较小的方向发展。当其突向子宫腔后,其表面仅覆盖一层子宫内膜,称为“粘膜下子宫肌瘤”,甚至仅以一蒂与子宫相连。粘膜下肌瘤成为子宫腔内异物而引起子宫收缩,被排挤下降,瘤蒂也逐渐被拉长,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肌瘤可通过宫颈管,垂脱与阴道中甚至或突出于外阴口,同时蒂部所附着的宫壁亦被牵拉,而向内凹陷增大,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子宫内翻。由于这种瘤蒂血运较差,并常伸入阴道内,故意感染,坏死、出血。

子宫肌瘤诊治指南

子宫肌瘤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绝大多数子宫肌瘤是良性的。但由于子宫肌瘤倾向于多发,因此,在育龄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肌瘤可能逐渐增大增多,肌瘤剔除手术亦有可能复发。子宫肌瘤的恶变(即肉瘤变)率很低,约为0.4-0.8%。但仍需警惕恶变风险。 疾病分类 子宫肌瘤按肌瘤所在部位分宫体肌瘤(92%)和宫颈肌瘤(8%)。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粘膜下肌瘤。 多个或多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于同一子宫,称为多发子宫肌瘤。 发病原因 1.子宫肌瘤的组织发生 子宫肌瘤的组织起源目前意见尚未一致,有人认为是由未成熟的子宫壁平滑肌细胞增生所产生,也有学者认为是发生于子宫血管壁的平滑肌组织,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Townsend通过X连锁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的同工酶分析发现从同一子宫而来的随机分布的不同肌瘤的平滑肌细胞都具有完全相同的G6PD电泳类型,这提示这些肿瘤起源于一个单个的肌瘤平滑肌细胞,即每一个子宫肌瘤都是以单细胞起源的,随后的研究(Mashal RD,1994)是在X染色体上,在雄激素受体基因中,包含三脱氧核苷酸重复的克隆试验,这个基因座比G6PD同工酶基因座具有高度多态性,这种单克隆试验与多数肌瘤是单一起源的结果是一致的,故认为子宫肌瘤是衍生于单个肌瘤平滑肌细胞的单克隆肿瘤,多发性子宫肌瘤可能是由于在子宫肌层内多灶性潜伏的细胞所形成的多源性单克隆肿瘤,组织学研究发现生长时期不长的微小子宫肌瘤不但富有含肌丝的成熟平滑肌细胞,而且也发现有似孕18~20周胎儿子宫中见到的未成熟平滑肌细胞,推测人类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是来自子宫内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增生,分化为平滑肌细胞而形成子宫肌瘤的。 2.子宫肌瘤的遗传学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Rein就指出体细胞突变是肌瘤形成中的起始事件,体细胞突变包括从点突变到染色体丢失和增多的多种染色体畸变,首先是单克隆起源的体细胞突变,并对突变肌细胞提供一种选择性生长优势,其次是多种与肌瘤有关的染色体的重排,细胞遗传学一致证实子宫肌瘤具有染色体的结构异常,一

《实施腹腔镜下子宫( 肌瘤) 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实施腹腔镜下子宫( 肌瘤) 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正文 子宫(肌瘤)分碎术是指在腹腔镜下借助高速旋转的电动分碎器旋切子宫或肌瘤后将其从腹腔内取出,完成“子宫良性肿瘤”切除的手术方式。医疗器械的使用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一些相关的并发症。该手术方式可使良性肿瘤患者获得微创手术效果,但是无论是良性的子宫肌瘤还是误诊为“良性”的子宫肉瘤,经无保护措施的子宫(肌瘤)分碎术可能导致肿瘤细胞与组织碎片的播散种植。多数患者可能因肿瘤的转移与复发而被迫再次手术。对于子宫肉瘤患者来说,误用分碎术势必将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医源性负面影响。鉴于此,在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学组)的组织下,由全国35位妇科肿瘤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了我国首部有关子宫(肌瘤)分碎术的专家共识。《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详细介绍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术前评估、术中处理以及术后监测,并对这三部分内容进行指导应用。本文就该《共识》进行解读。分碎器从获批临床使用到禁用,再到起死回生———国内首个《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的发布 近30年,腹腔镜手术蓬勃发展,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解决将较大肿物从腹部微小切口取出耗时且复杂的这一难题,提高腹腔镜手术的优势,腹腔镜电动分碎器于1991年应运而生。1993年

Steiner等首次报道了腹腔镜电动分碎器的使用,并指出该设备是安全有效的。1995年腹腔镜电动分碎器获得FDA批准应用于临床。 随着腹腔镜子宫(肌瘤)分碎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广泛开展,其安全性问题开始凸显。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敏感的肿瘤标志物用于早期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等良性子宫肿瘤的术前鉴别诊断。国内外文献报道,大约0.29%~0.63%患者被误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分碎术进行切除,术后病理才确诊为子宫肉瘤。这无疑违背了恶性肿瘤整块切除的原则,增加了恶性肿瘤播散种植转移的风险,导致子宫肉瘤病情迅速进展。鉴于此,国内学者于2012年对分碎术造成早期子宫肉瘤预后不良后果提出了警示。两年之后,基于安全因素考虑,美国FDA 对电动分碎器的使用发出警告并全面停止其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使用。警告发布8个月后,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由于电动分碎器被禁,使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数量减少了4.1%;从FDA警告前期到后期,子宫切除术路径发生了明显改变,导致主要手术并发症从2.2%增加到2.8%,再入院率从3.4%增加到4.2%。2016年,《新英格兰杂志》发文质疑FDA废用电动分碎器可能“矫枉过正”。2017年欧洲妇科肿瘤协会(EuropeanSocietyofGynecologicalOncologyStatement,ESGO)关于腹腔镜下子宫(肿瘤)分碎术的共识和2020年美国FDA关于腹腔镜分碎器的更新安全通告均指出进行子宫(肌瘤)切除后限制分碎,若需分碎则应在密闭式分碎袋内分碎。目前的研究显示在子宫肌瘤的手术中发现子宫肉瘤的几率极低,仅为0.08%~0.49%,故在腹腔镜下被分碎的几率很小。子宫(肌瘤)分碎术对于子宫良性肿瘤进行微创手术仍然是有价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 张红珠 病例分析 病例一 患者平邦丽,女,32岁,已婚,汉族,江苏江浦人。因“发现‘子宫肌瘤’近一年”于2008-04-18入院。该患者平素月经规则,7/27-33天,量多,有血块,无痛经。末次月经:08-03-31,行经如常。患者去年5月因下腹痛到鼓楼医院就诊,查彩超发子宫肌瘤(45mm)。建议其定期复查。08年3月到当地医院就诊,查彩超示6cm,建议其手术治疗,4月15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收住入院。23岁结婚,1-0-0-1,2000年足月顺产一女,01年上环至今。 病例分析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畅;宫颈,轻炎,纳氏囊肿,无举痛;子宫,后位,增大如孕2月余,后壁有一直径6cm的突起,质硬,无压痛;附件,未及异常。 治疗:完善检查,行连硬麻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术中见子宫宫底有一6×5×4cm的瘤体向子宫外突起,表面不光整,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平滑肌瘤。 病例分析 病例二 患者尚自秀,女,40岁,已婚,汉族,江苏南京人。因“发现‘子宫肌瘤’半月余”于07-10-15入院。该患者平素月经,4/30天,量中等,无痛经,末次月经,07-10-01,行经如常。患者今年9月27日当地妇检查B超发现子宫肌瘤(多发,最大5×5㎝)。于10月6日到浦口区中心医院就诊,妇检:宫体增大如 病例分析 孕3月余,高低不平,质硬,查B超提示子宫肌瘤(多发,最大6×5 ㎝),建议其住院手术治疗。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分别于17岁及37岁时因右侧乳腺小叶增生行乳腺包块切除术。05年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22岁结婚,1-0-0-1,91年足月顺产一男,产后上环至今。病例分析 妇检:外阴,已婚式;阴道,畅;宫颈,肥大,Ⅰ度糜烂,外口见蚕豆大小的息肉;宫体,中位,增大如孕3+月大小,表面有多个突起,凹凸不平,质硬,活动,无压痛;附件未及异常。 治疗:完善检查,于07-10-18行连硬麻下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2+月大小,其右侧近宫角处有一瘤体突出宫体表面,5×4 ㎝,宫底正中有一肌壁间瘤体,3×2 ㎝,后壁扪及一6×5㎝的肌壁间瘤体,均质硬,病理提示子宫多发性子宫肌瘤。 病例分析 病例三 患者杨桂珍,女,54岁,已婚,汉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因“月经量多1+年,发现子宫肌瘤1月”于07-11-12入院治疗。患者既往月经,4-5/30天,量多,有小血块,有时痛经。患者自去年2-3月开始出现月经量多,有大血块,行径10-20天,未就诊,今年10月份行径一次,量多,有大血块,其前近半年未行径。患者10月29日因下腹痛5-6天到当地赤峰市阿鲁科尔泌旗医院就诊,查彩超示子宫大,子宫肌瘤(多发),环下移。妇检:宫 病例分析 颈中度糜烂及宫颈息肉,行宫颈刮片示巴氏Ⅱа-Ⅲь级,镜下见多量中性白细胞,可见核大、深染的异型细胞,建议临床随访。遂行宫颈息肉摘除及宫颈活检送病理,报告提示(宫颈)管炎性息肉伴有潴留囊肿形成,(宫颈3、6、9、12)慢性宫颈炎,宫颈内膜炎,9点伴有鳞状上皮轻度非典型增生(CINⅠ级)。并给予炎热清片及妇炎清片口服治疗,腹痛好转。为进一步检查,来我院就诊,查彩超示子宫肌瘤(前后壁46×36mm,37 ×24mm)。收住

子宫肌瘤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于盆腔检查时偶被发现。若出现症状,与肌瘤的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有无变性等关系密切。 1、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腹块: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 3、白带增多: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4、疼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5、压迫症状: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6、不孕: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7、继发性贫血:若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8、低糖血症:子宫肌瘤伴发低糖血症(hypoglycemia)亦属罕见。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低,意识丧失以致休克,经葡萄糖注射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肿瘤切除后低血糖症状即完全消失。 分类 根据肌瘤所在子宫的不同部位,而分为以下几类: 1、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肌壁内,周围均为肌层所包围,初发病时多为此类肌瘤,故最常见,约占60~70%。 2、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向浆膜而发展,并突出于子宫表面,与浆膜层直接接触,约占20%。如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 3、粘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与粘膜层直接接触,约占10%-15%。此瘤可使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于阴道内 4、子宫颈肌瘤较少见,肌瘤在子宫颈部位生长,因生长部位低,可嵌顿于盆腔内,产生压迫症状,手术切除困难,易损伤输尿管、膀胱。子宫肌瘤常为多发性,并且以上不同类型肌瘤可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易发人群 与十几年前相比,子宫肌瘤越来越青睐三四十岁的中年女性,特别是未育、性生活失调和性情抑郁这三类女性。据介绍,子宫肌瘤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表明,激素分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myo~~ofti[ertJs)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由于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其问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20岁以下少见。其发病率较难统计,根据尸检资料,35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园很多患者无症状,或因肌瘤很小,因此临床报道的发病率远较其真实的发病率为低。 【病因】确切病因尚不明了,根据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消失等,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堆激素能使子宫肌细胞增生肥大,肌层变厚,子宫增大。女性激素通过相应激素受体起作用。子宫肌组织内雌激素受体含量随月经周期不同雌激素水平而变化。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澈索受体和雌二醇含量较正常子宫肌组织高。但17-B羟类固醇脱氢酶含量较低,故雌二醇转变为雌酮的量少。合并妊娠时胎盘生乳素有促进雌二醇对肌瘤的作用.故子宫肌瘤生长加快。同时卵巢功能、激素代谢均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故神经中枢活动对肌瘤发病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图3}I各型子宫肌瘤示意田 【分类】按肌窟所在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占92%)和宫颈肌瘤(占8%)。肌瘤原发于子宫肌层,根据肌瘤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3类。(图33-1) l肌壁间肌瘤(intramuralmyra)肌瘤位于子宫肌壁内,周围均被肌层包围。占60%一70%。 2.浆膜下肌瘤(孽ubs村at—s my<—眦)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起在于宫表面,约占20%。肌瘤表面仅由于宫浆膜层覆盖。当瘤体继续向浆膜面生长,仅有一蒂与子宫肌壁相连.成为带蒂的浆膜下肌瘤,营养由蒂部血管供应。因血供不足易变性、坏死。若蒂部扭转而断裂,肌瘤脱落至腹腔或盆腔,形成游离性肌瘤。若肌瘤位于宫体侧壁向官旁生长,突人阔韧带两叶之间称阔韧带肌瘤。 3粘膜下肌瘤(submuc~us州0n诅) 肌瘤向子宫粘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仅由粘膜层覆盖,称为粘膜下肌瘤。占10%一15%。肌瘤多为单个,使宫腔变形增大,子宫外形无明显变化。粘膜下肌瘤易形成蒂,在宫腔内生长犹如异物,常引起子宫收缩,肌瘤被挤经宫颈突人阴道。 子宫肌瘤常为多个性.各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称多发性子宫肌瘤。 【病理】 l巨检肌瘤为实质性球形结节.表面光滑.与周围肌组织有明显界限。虽无包膜,但肌瘤周围的子宫肌层受压形成假包膜,其与肌瘤间有一层疏松网隙区域.切开包膜后肿瘤会跃出.手术时容易剥出。血管由外穿入假包膜供给肌瘤营养,肌瘤越大,血管越多越粗;假包膜中的血管呈放射状,壁缺乏外膜,受压后易引起循环障碍丽使肌瘤发生各种退行性变。肌瘤呈白色,质硬,切丽呈漩涡状结构。肌瘤颜色与硬度因纤维组织多少而变化,含平滑肌多,色略红,质较软,纤维组织多则色较白,质较硬。 2.镜检肌瘤由皱纹状排列的平滑肌纤维相互交叉组成。漩涡状.其问掺有不等量的纤维结缔组织。细胞大小均匀.呈卵圆形或杆状,核染色较深。 【肌癌变性j肌瘤失去其原有典型结构时称肌瘤变性.常见的变性有: 1.玻璃样变(1lyahrIe degeneration)最多见。肌瘤部分组织水肿变软,剖面漩涡状结构捎失,被均匀的透明样物质取代,色苍白。镜下见病变区域肌细胞消失.为均匀粉红色无结掏区,与无变性区边界明显。 2囊性变(cystiq:d~nemtlon)继发于玻璃样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多个囊腔,其问有结缔组织相隔,也可融合成一个大囊腔,囊内含清澈无色液体,也可自然凝固成胶冻状。镜下觅囊腔壁由玻璃样变的胍瘤组织构成,内壁无上皮衬托。

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及进展

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及 进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现将目前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疗效及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1 经腹手术 1.1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目前多采用腹壁横切口,小切口手术。TAH主要优点是不受子宫体积大小的限制和盆腔粘连及病灶部位的影响,但需开腹,腹壁有切口,术后有切口痛,住院时间相对长。 1.2 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宫颈、阴道形状不变,有利于提高性生活质量,但术后要定期复查,以防残端宫颈癌的发生。 1.3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不受肌瘤数目限制,可保留子宫,保留生育功能,但肌瘤有复发的可能,黏膜下肌瘤禁忌。 1.4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适用中等大小的2~3个浆膜下和肌壁间肌瘤,并且直径小于10 cm或6~7 cm,也有学者认为腹腔镜下切除较大的肌瘤亦是安全的。LM术中应避免剔

除过多的肌瘤壁间肌瘤,肌瘤多于4个或者肌壁间肌瘤直径大于6 cm,手术时间将明显延长且出血增多。增加转为开腹的机会。 1.5 腹腔镜辅助下肌瘤剔除术(LAM)该手术保持了LM的优点,LAM适用于直径大于10~12 cm或者多个浸润深的肌瘤,且需多层缝合的患者。其优点是缝合子宫较快,易清理切除的肌瘤,能够保持子宫的完整形态。 LAM能够切除更大的肌瘤,出血量和开腹手术相近,故可以代替开腹手术。小于5 cm的浆膜下肌瘤可以很容易通过LM剔除,但是肌壁间和更大的肌瘤需要长时间手术分离肌瘤并缝合。LAM 通过小切口缝合,取出大的肌瘤,减少了手术时间且不需要太多的腹腔镜手术经验。 2 经阴道手术 2.1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 TVH除具有子宫良性疾病切除术的一般指征外,需综合考虑子宫活动度,是否盆腔广泛粘连,子宫体积及瘤体部位等。但子宫体积的大小,并非绝对,取决于子宫的解剖和医生经验。而瘤体部位更为关键,有学者提出子宫<3个月妊娠大小或<500 g为手术适应证。阴式子宫切除术禁忌证:(1)子宫恶性肿瘤;(2)宫颈肿瘤;(3)阔韧带肌瘤;(4)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5)严重的盆腔粘连[1]。 2.2 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电切术被认为是治疗黏膜下肌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其并发症主要有子宫穿孔、术中出血、感染、吸收过多的低张液。

子宫平滑肌肉瘤疾病

子宫平滑肌肉瘤疾病 子宫平滑肌肉瘤主要来源于子宫肌层的平滑肌细胞,可单独存在或与平滑肌瘤并存,是最常见的子宫肉瘤。从理论上讲,子宫平滑肌肉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有学者认为从临床上和病理学检查上很难区分肉瘤是原发还是继发,不主见将平滑肌肉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病因 子宫平滑肌肉瘤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 (一)发病缘由 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发自子宫肌壁或肌壁间血管壁的平滑肌组织。此种肉瘤呈充满性生长、与子宫壁之间无明显界限,无包膜。继发性平滑肌肉瘤为原已存在的平滑肌瘤恶变。据统计子宫肌瘤约有0.5%恶变为肉瘤,在多发性肌瘤中可仅有个别肌瘤恶变。肌瘤恶变常自瘤核中心部分开头,向四周扩展直到整个肌瘤进展为肉瘤,此时往往侵及包膜。有文献报道,部分患者因有良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而接受放射治疗的历史,大多数发生在放射治疗10年以后。 (二)发病机制 1.大体标本检查 (1)子宫常增大一般呈匀称性增大,也可不规章增大,质软。 (2)肿瘤多数为单个,体积较大,以肌壁间多见,浆膜下和黏膜下少见。

(3)肿瘤可有清晰的假包膜,也可充满性生长,与肌层界限不清。 (4)切面:由于肿瘤生长快速,可消失出血、坏死,切面呈鱼肉状,典型的旋涡结构消逝,有灶性或片状出血或坏死时,很难与子宫肌 瘤红色变性区分。 2.镜下特征子宫平滑肌肉瘤显微镜下主要有4个特征。 (1)细胞特别增生:平滑肌细胞增生活跃,排列紊乱,旋涡状排列 消逝。 (2)细胞异型性:细胞大小形态不全都,核异型性明显,染色质多、深染、分布不均,依据细胞形态可分为梭形细胞型、圆形细胞型、 巨细胞型及混合型。 (3)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组织核分裂象多见,依据核分裂象多少 可分为高分化和低分化,以核分裂象≥5个/10HPFs(高倍镜视野)为 低度恶性子宫平滑肌肉瘤,以核分裂象≥10个/10 HPFs为高度恶性 子宫平滑肌肉瘤。 (4)坏死:肿瘤细胞有3种坏死,即凝固性坏死(coagulatiate tumor cell necrosis)、透亮性坏死(hyalinenecrosis) 和溃疡性坏死(ulcerative necrosis)。平滑肌肉瘤以凝固性坏死为主,其特征为坏死灶与四周组织的转变突然,其间无肉芽组织或透 亮变性的结缔组织为中间带。目前有学者认为,组织坏 死是诊断子宫平滑肌肉瘤的不行或缺的指标(图1)。

宫腹腔镜简介

宫腹腔镜简介 宫腹腔镜联合技术是应用在不孕不育诊疗中的新技术,高科技宫腹腔镜检查治疗同时进行,双“镜”齐下,相得益彰。利用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技术,能同时对子宫、腹腔进行直观检查和治疗,如发现异常情况,可同时做手术治疗,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金钱。 不孕原因一目了然,检查治疗同步进行 宫腹腔镜联合技术是应用在不孕不育诊疗中的新技术,高科技宫腹腔镜检查治疗同时进行,双“镜”齐下,相得益彰。利用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技术,能同时对子宫、腹腔进行直观检查和治疗,如发现异常情况,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可同时做手术治疗,减少了患者反复检查、治疗的痛苦,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金钱。 宫腹腔镜检查可同时发现可导致不孕的宫腔因素如宫腔息肉、宫腔粘连等病变,并在检查的同时给予适当治疗。虽然输卵管因素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但宫腔因素也不容忽视。对于比较大的宫腔异常,如较大的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纵隔等,术前B超多可筛查出来,而较小宫腔病变,如宫腔小息肉或内膜异常增生、宫腔粘连等,B超则容易漏诊,而通过宫腹腔镜检查可发现病变,可同时进行处理。对于因盆腔炎症、粘连造成的输卵管远端阻塞,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是最佳选择,在腹腔镜下分解盆腔粘连后行再宫腔镜下插管通液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宫腹腔联合技术主要优点在于:医生能一目了然、清楚直观地发现女性不孕原因,并对症施治,作为微创手术,宫腹腔镜联合术可将

创伤减少到最低限度,安全、无痛苦、恢复快,是目前世界上不孕不育手术最为先进、尖端的技术。 宫腔镜优势 一、兼有诊断和治疗作用——可以让医师在进行诊断的同时,同时在镜下处理所遇到的妇科疾病,从而大大减少了手术风险性。腹腔镜技术的诞生代替了大部分剖腹探查手术,如盆腔粘连性包块、宫外孕、卵巢破裂等均可通过腔镜确诊同时进行镜下手术治疗。 二、患者术后恢复快——腹腔镜手术在盆、腹腔内进行,内环境受到的干扰很小,患者受到的创伤远远小于开腹手术,术后很快恢复健康。 三、患者住院时间短——无论多复杂的腹腔镜手术都不需要很长的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开腹手术。而且患者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工作。 四、腹部美容效果好,盆腔粘连少——腹腔手术仅在脐孔以下腹部进行0.3至1厘米的穿刺,没有经腹手术的长长疤痕。更重要的是腹腔镜手术对盆腔干扰少,没有纱布和手对组织的接触,很少缝线。术中充分冲洗盆腔,因此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盆腔粘连远远少于经腹手术。 五、患者开支小——因手术为微创性,术后恢复快。术后用药明显减少,医疗费用自然也大大下降。作为“不开腹”的手术,腔镜技术无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详细介绍

子宫肌瘤的护理教案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教案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教案第十六章: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子宫肌瘤 一、概述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子宫肌瘤多发于30-50岁的妇女,以40-50岁发生率最高。 病因不明确,其发生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或长期刺激有关。 二、病理 1.目检:球形实质性结节。 2.镜下:平滑肌纤维呈皱纹状排列三、分类 子宫肌瘤可发生在子宫的的任何部位各型子宫肌瘤示意图复习相关知识 复习子宫的正常结构及毗邻关系 ●难点、重点 ●详细讲解 【教学互动】 请两名同学上讲台在各型子宫肌瘤示意图上标识出两种不同的子宫肌瘤的分类,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一)按肌瘤所在部位不同可分为: 子宫体肌瘤(95%) 子宫颈肌瘤(5%) (二)根据其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将其分为三类: 肌壁间肌瘤(60%--70%)、 浆膜下肌瘤(20%) 粘膜下肌瘤(10%) 上述肌瘤可以2种甚至3种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四、临床表现 1.生理方面 (1)症状 月经改变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主要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及不规则阴道流血; 腹部肿块 常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时明显,更容易扪及。 白带增多: 肌瘤使宫腔面积变大所致; 腹痛、腰酸、下腹坠胀疼痛 表现为腹痛者约占40%,腰酸者25%和痛经者45%;亦有表现为下腹坠胀感或腰背酸痛,乃肿瘤压迫盆腔血管,引起瘀血,或压迫神经所致;子宫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或子宫轴性扭转时亦产生急性剧烈腹痛;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则腹痛较剧并伴有发烧、恶心。●重点讲解 【教学互动】 请一位同学回答为什么子 宫肌瘤的腹部 肿块在清晨时 更容易扪及?

2022弥漫性子宫肌瘤病的宫腔镜治疗(全文)

2022弥漫性子宫肌瘤病的宫腔镜治疗(全文) 弥漫性子宫肌瘤病(DUL)是一种良性的肿瘤性疾病,是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一种增生性状态。DUL的临床特点有哪些,在诊断和治疗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DUL是一种生长形式特殊的子宫肌瘤,子宫体弥漫性增大,肌层布满了无数个边界不清的小肌瘤(肌瘤直径多小于3 cm),瘤体之间几乎是没有正常的肌层组织。患者均为育龄期女性,不同的肌瘤有不同的病理结构,同一个肌瘤结节内所有的细胞均是单克隆来源。 一、DUL临床特点 DUL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合并贫血,子宫均匀性、弥漫性增大,也有部分患者伴有腹痛、盆腔压迫等症状,大多数育龄期患者合并不孕症。 DUL患者的超声表现为子宫弥漫性增大,而且肌层回声不均匀,肌层内弥漫直径小于3 cm的结节。其磁共振成像表现为子宫弥漫性增大,子宫内有无数个边界不清的小结节取代了正常的子宫实质,子宫内膜明显被拉长。其病理检查可以发现肌瘤与肌瘤之间、肌瘤与正常肌层间相互融合。DUL是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需要和多发性子宫肌瘤、脉管内平滑肌瘤病(IVL)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子宫肌层肥厚和子宫腺肌病鉴别,IVL和ESS也可表现出肌层弥漫性结节样增生。

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DUL的高危因素,只是发现它与阿尔波特综合征有关。阿尔波特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肾病,是血尿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大约85%的阿尔波特综合征患者为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与食管、气管支气管树的弥漫性平滑肌瘤病相关。 二、DUL治疗原则 DUL患者如果没有生育要求,最终会发展为贫血合并不孕,可以行全子宫切除或者子宫动脉栓塞(UAE)、超声聚焦消融术(HIFU)以缓解症状,缩小子宫。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如果是一些早期的DUL患者,可以通过宫腔镜手术去除宫腔内的肌瘤。 早期DUL患者可以保守治疗,如果DUL患者宫腔内有很多肌瘤时,不能强求一次切净,可以分期手术,子宫内膜有一定的修复机会,但是复发几率也高,宫腔粘连几率大,所以术后尽早做宫腔镜检查。一般术后3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可完全修复,建议患者积极妊娠,甚至建议患者直接辅助生育治疗。 三、DUL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术前充分评估,包括超声、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等。如果患者合并中重度贫血,建议用GnRH-a类药物预处理,用药后的停经

子宫肌瘤剔除手术

子宫肌瘤剔除手术 介绍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它由子宫平滑肌细胞生长而成。子宫肌瘤的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经量增多、腹痛等。对于一些症状严重或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剔除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 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肌瘤来减轻症状和恢复子宫的正常功能。目前,常见的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方法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宫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通过在腹部进行小切口,插入腹腔镜来进行手术操作。医生可以通过腹腔镜观察子宫肌瘤的位置和大小,并利用特殊的手术器械进行切除操作。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宫腔镜手术 宫腔镜手术是通过阴道插入宫腔镜进行手术。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子宫腔内的肌瘤,并使用电切、冷冻或剜除等方法进行切除。宫腔镜手术的优点是无需腹部切口,对病人的创伤更小。 选择哪种手术方法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一般来说,对于较大的肌瘤或有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腹腔镜手术可能更适

合;而对于较小的肌瘤或想保留子宫功能的患者,宫腔镜手术可能更 合适。 术前准备 在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 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这些准备工作包括:详细询问病史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过去的疾病、手术史、药物使用等。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为手术做出选择和安排。在手术前,患者还需要告知医生是否有过敏史,以避免手术中出现过敏反应。 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腹部触诊等。这有助于医生了解肌瘤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做 出更准确的判断。 实验室检查 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等。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全 身情况和手术风险。 影像学检查 患者需要进行子宫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肌瘤的位置、 大小和数量。这有助于医生制定手术方案,并评估手术的困难程度。

子宫肌瘤的分型

子宫肌瘤的分型 子宫肌瘤因其生长的部位、大小及数目不同,使子宫的大小及形态不同。传统的分类按照子宫肌瘤生长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及宫颈肌瘤,宫体肌瘤约占总数的90%,宫颈肌瘤约占10%。根据肌瘤在子宫肌壁的不同部位,分为3类: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及黏膜下肌瘤。 随着宫腔镜技术及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子宫肌瘤分类方法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分型,以期评估不同分型的子宫肌瘤对患者的影响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关于子宫肌瘤的分型,不同的国际组织分型不同,应用比较多的是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子宫肌瘤分型方法。子宫肌瘤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也采用FIGO的子宫肌瘤分型方法。FIGO子宫肌瘤分型法(采用9型分类法):0型:完全位于宫腔内的黏膜下肌瘤;1型:肌瘤大部分位于宫腔内,肌瘤位于肌壁间的部分≤50%;2型:肌壁间突向黏膜下的肌瘤,肌瘤位于肌壁间的部分>50%;3型:肌瘤完全位于肌壁间,但其位置紧贴黏膜;4型:肌瘤完全位于肌壁间,既不靠近突向浆膜层又不突向黏膜层;5型:肌瘤突向浆膜,但位于肌壁间部分≥50%;6型:肌瘤突向浆膜,但位于肌壁间部分<50%;7型:有蒂的浆膜下肌瘤;8型:其他类型(特殊部位如宫颈、阔韧带肌瘤)。

其中0、1、2型为黏膜下肌瘤的细化,有利于宫腔镜下肌瘤切除难易程度的判定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将黏膜下肌瘤细化为0、1、2型最初来自于欧洲妇科内镜学会(ESGE)子宫肌瘤的分型:0型位于宫腔内,易于宫腔镜切除,并发症少;1、2型宫腔镜切除难度依次增加,术中并发症出血以及再次手术的机会增加。3、4、5型为肌壁间肌瘤的细化;6、7型为浆膜下肌瘤的细化,更适合腹腔镜手术切除;2-5型肌瘤为既突向宫腔又突向腹腔的肌瘤,其突出的部分均小于肌瘤直径的1/2;8型为特殊类型或特殊部位的肌瘤,治疗需要个体化。

我的腹腔镜手术除子宫肌瘤全过程

我的腹腔镜手术除子宫肌瘤全过程 *导读:术后4大注意事项1.术后6小时内,最好平卧,鼓励病人勤翻身。术后一天可下床活动,以利排气。…… 手术全程我在昏迷中度过 医生为我安排的手术是那天上午的第3台,接近中午。快到做手术的时候,手术室的护士前来通知,让我把所有的首饰、手表等都摘掉,把衣服脱光,还问我有没有假牙(我想可能是防止麻醉后,假牙意外滑落到气管里)。最后,她用手术室的绿布单子将我裹上,我躺在床上被推出去。 就在我被推出病房的一瞬间,我的心里顿生恐惧,因为此前,我可说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但此时却即将躺上手术台。我被推入手术室,首先接受麻醉,原来腹腔镜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医生把一个像面罩一样的器具扣在我的鼻子和嘴上,然后问我有没有什么感觉,我对他说没什么感觉。过了一会儿(医生可能又给我加了麻醉的剂量),医生又问我有什么感觉,记得我只说了一句“我怎么觉得喘不过气啊”,同时觉得挺难受,想伸手去摘掉面罩,然后就失去意识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即手术过程)就完全不知道了。 再有意识时,我已经被推到了麻醉恢复室里。当时我能听到外界的声音,但身体却没法动弹,眼睛也睁不开。我听到医生在叫我,让我醒醒,我特别想醒过来,可就是睁不开眼睛。我感

觉到医生抓住我的手,让我攥他的手,我试了,但就是动不了。躺在恢复室的那段时间是我最害怕的时候,怕自己从此醒不过来。我还听到医生在旁边说,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我的体质可能 恢复得慢一些。再之后,医生和护士都走了。 慢慢地,我恢复了意识,不知是因为冷还是害怕,全身抖得厉害。我看了看四周,发现旁边躺着一个刚做完手术的女士,她是这家医院的护士,我们还聊了几句,至此,我的恐惧才逐渐消除了。 腹腔镜与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与电子胃镜类似,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 腹腔镜手术:通过一定的设备将co2充入腹腔,形成手术空间,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 直径为3~10mm)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的图像,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 腹腔镜手术多采用2~4孔操作法,其中1个开在肚脐上,避免在病人腹部留下长条状伤疤。恢复后,仅在腹腔部位留有1~3个0。5~1厘米的线状疤痕。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钥匙孔”手术。 手术时进行全麻,不仅需要静脉注射麻药,还要进行气管插管,心电监护。 术后插尿管、无力、排气

临床三基训练妇产科及儿科妇科学子宫肌瘤

临床三基训练妇产科及儿科妇科学子宫肌瘤 (总分:13.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一)选择题 (总题数:6,分数:6.00) 1.子宫肌瘤切面大体观不见结构,镜下该部均匀,几乎看不到细胞,应考虑为 (分数:1.00) A.玻璃样变√ B.脂肪变性 C.囊性变 D.红色变性 E.肉瘤变 解析: 2.子宫肌瘤切面呈灰黄色,质软,如肉样,无包膜,应考虑为 (分数:1.00) A.玻璃样变 B.脂肪变性 C.囊性变 D.红色变性 E.肉瘤变√ 解析: 3.子宫肌瘤手术适应证不包括哪项 (分数:1.00) A.肌瘤肉瘤变 B.浆膜下肌瘤蒂扭转 C.黏膜下肌瘤 D.子宫小于孕8周大小,重度贫血 E.子宫如孕8周大小,无症状√ 解析: 4.子宫肌瘤患者诉头昏、乏力,可能的原因是 (分数:1.00) A.肌瘤压迫致腰背疼 B.便秘 C.月经增多伴经期延长致贫血√ D.不孕 E.肌瘤压迫致尿频 解析: 5.黏膜下肌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分数:1.00) A.下腹包块 B.痛经 C.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 D.白带过多 E.尿频 解析: 6.关于肌壁间子宫肌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1.00) A.经量增多 B.白带增多

C.与大前壁肌瘤相比,有尿频症状 D.易发生蒂扭转√ E.经期延长 解析: 二、[B型题](总题数:1,分数:3.00)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黏膜下肌瘤 B.浆膜下肌瘤 C.肌壁间肌瘤 D.肌瘤红色变性 E.肌瘤伴钙化(分数:3.00) (1).最易引起月经量增多的是(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 (2).有可能引起扭转的是(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 (3).易发生于妊娠期患者的是(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三、(二)填空题(总题数:2,分数:2.00) 7.子宫肌瘤常见的变性有 1、 2、 3、 4、 5。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玻璃样变)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脂肪变性)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囊性变)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红色)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肉瘤变) 解析: 8.根据肌瘤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将子宫肌瘤分三类,即 1、 2、 3。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黏膜下肌瘤)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浆膜下肌瘤)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肌壁间肌瘤) 解析: 四、(三)问答题(总题数:2,分数:2.00) 9.简述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及其鉴别要点。 (分数: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子宫肌瘤应与妊娠子宫、卵巢肿瘤、子宫腺肌瘤及腺肌病、盆波炎性块物、子宫畸形等相鉴别。鉴别要点如下:①妊娠子宫:有停经、早孕反应,子宫均匀增大与停经月份相符,质软。血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明显升高,B型超声宫内有妊娠。②卵巢肿瘤:一般无月经改变,多为偏于一侧的囊性肿块,能与子宫分开。实质性肿瘤易被误诊为带蒂的浆膜下肌瘤;肌瘤囊性变可被误诊为卵巢囊肿。可借助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又称为“子宫纤维瘤”、“子宫纤维肌瘤”、“子宫平滑肌瘤”。确切病因不清,多认为可能与长期和过度的雌激素有关。肌瘤多生长在子宫体部,少数生长于子宫颈部。子宫体部肌瘤常见类型为壁间肌瘤,约占60%-70%;其次为浆膜下肌瘤,约占20%;再其次为黏膜下肌瘤,占10%。一般为多发性,可单一类型存在,也可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存在。当肌瘤增大或瘤体内发生栓塞时,易发生变性。多见于30-50岁妇女。中医学称之为“瘫瘕”。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与肌瘤生长的部位、大小有关。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多出现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和周期缩短,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黏膜下肌瘤时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白带异常。肌瘤增大时,可出现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等压迫症状,甚至能在下腹部自行扪及肿物,浆膜下肌瘤扭转或有肌瘤变性,可出现急性腹痛。部分患者可因肌瘤生长部位妨碍孕卵着床或影响精于的通行,还可导致不孕或流产。 [诊断] 1、具有典型症状,或部分患者无症状。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表面有不规则凸起,质硬,大肌瘤腹部即可触及肿块,当黏膜下肌瘤突出于阴道内,可见紫红色光滑的环形肿物,若肌瘤变性时,子宫变软,有压痛。 3、B超:是诊断子宫肌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根据回声图像,可显示子宫大小,宫内情况,肌瘤的数目、大小、部位及退行变性等。 4、官腔探测或诊刮:可了解官腔深度及形态。 5、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可显示子宫大小、官腔形态及肌瘤附着部位。 6、内窥镜检查:官腔镜可窥视腔内的黏膜下肌瘤,腹腔镜可直视子宫外形及肌瘤情况。 7、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根据停经史,妊娠反应,子宫增大变软,尿妊娠试验阳性等,与子宫肌;瘤不难鉴别。若肌瘤合并妊娠时,可行B超协助诊断。 (2)卵巢肿瘤:一般二者不难鉴别,但实质性卵巢肿瘤可能被误诊为浆膜下肌瘤,反之浆膜下肌瘤囊性变时也易误诊为卵巢囊肿.当卵巢囊肿与子宫有黏 连盯,则更难鉴别,但B超和腹腔镜可确诊。 (3)子宫腺肌病:临床上也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和子宫增大,但临床症状以痛经、进行性加重为主,检查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很少超过妊娠两个月大小,具有经前子宫增大、经后缩小的特征,B超能帮助诊断。当肌瘤与肌腺病同时存在,则不易鉴别,常需术后病理证实。肌瘤增大时,可出现尿频中国生物治疗网aaachinaswzlaaa杨教授特别指出,尿急或排尿困难等压迫症状,甚至能在下腹部自行扪及肿物,浆膜下肌瘤扭转或有肌瘤变性,可出现急性腹痛。部分患者可因肌瘤生长部位妨碍孕卵着床或影响精于的通行,还可导致不孕或流产。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随访观察:如子宫肌瘤无症状,并小于3个月妊娠大小,月经正常,可每3-4个月复查1次。 (2)激素治疗:,患者年近绝经期,因某种原因不适于手术治疗者,经内膜病检排除恶变后,可用雄激素治疗。甲基皋丸素,每次5-10mg,每日1次;或丙酸睾丸酮,每次25mg,每周肌注1—3次。每月剂量不超过300mg。 (3)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病情,选用刮宫术、腹式子宫肌瘤摘除术、经阴道子宫肌瘤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之子宫肌瘤

2018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0~50岁。据资料统计,35岁以上妇女约20%发生子宫肌瘤,但多数患者因肌瘤小、无症状,临床上报告肌瘤发生率远比其真实的要低。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子宫肌瘤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子宫肌瘤概述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0~50岁。据资料统计,35岁以上妇女约20%发生子宫肌瘤,但多数患者因肌瘤小、无症状,临床上报告肌瘤发生率远比其真实的要低。 二、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1.细胞遗传学研究:染色体的互换、重排、缺失等等。 2.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提示:单克隆平滑肌细胞增殖而成。 3.雌、孕激素的作用。 三、分类 按肌瘤所在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占92%)和宫颈肌瘤(占8%)。肌瘤原发于子宫肌层,根据肌瘤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3类。 1.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壁内,周围均被肌层包围。占60~70%。 2.浆膜下肌瘤:肌瘤的表面完全被子宫的浆膜所包绕,约占20%。

3.粘膜下肌瘤:位于宫腔内,肌瘤完全被子宫粘膜所覆盖,称为粘膜下肌瘤。占10-15%。如果粘膜下肌瘤蒂较长,经过宫腔的挤压,肌瘤容易突出阴道口,脱出阴道。 子宫肌瘤的病理大致分为:肉体观和镜下观两个方面。 术中可以见到,子宫虽然没有包膜,但是子宫肌瘤表面有一层假包膜,假包膜与肌瘤间有网状疏松的区域,一般在手术中,可以拨开假包膜,剔除子宫肌瘤。 镜下可以看到子宫肌瘤完全是平滑肌细胞或者是肌层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所组成。 四、肌瘤的变性 肌瘤的变性:在肌瘤的发展过程中,肌瘤往往被撕去原有的典型结构,这个时候称为肌瘤变性,常见的变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肌瘤的变性:在肌瘤的.发展过程中,肌瘤往往被撕去原有的典型结构,这个时候称为肌瘤变性,常见的变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玻璃样变最多见。 2.囊性变继发于玻璃样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多个囊腔,其间有结缔组织相隔,也可融合成一个大囊腔,囊内含清澈无色液体,也可自然凝固成胶冻状。 3.红色变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其发生原因尚不清楚。 4.肉瘤变肌瘤恶变即为肉瘤变。肌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或伴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应考虑有肉瘤变可能,若绝经后妇女肌瘤增大,更应警惕发生恶变。 5.钙化多见于蒂部狭小、血供不足的浆膜下肌瘤及绝经后妇女的肌瘤。 五、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2020年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年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显示35岁以上妇女20%患有子宫肌瘤。其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肌瘤切除术及子宫切除术,手术途径有开腹、经阴道或腹腔镜手术,其中腹腔镜微创手术已成为重要的术式。在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用专门设计的电动分碎器对子宫(肌瘤)进行分碎,目的在于使组织标本成为碎片以方便经穿刺孔取出至腹腔外完成手术。腹腔镜电动分碎器自1991年问世以来,临床一直沿用至今。既往普遍认为这种电动肿瘤分碎术(power tumor morcellation)仅适用于子宫良性肿瘤患者,因此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排除恶性肿瘤(尤其是子宫肉瘤)的可能,以实施分碎术。国外文献报道,大约每350例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其中1例为子宫肉瘤(0.29%),北京协和医院报道的数据为1/158(0.63%)。虽然子宫肉瘤被分碎的概率很低,但造成的腹腔内肉瘤广泛性播散种植转移对患者的危害却很大。早期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患者在临床表现、体征以及相关检查方面很难鉴别,而分碎术后的组织碎片又会影响子宫肿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容易漏诊子宫肉瘤。另外,即使是子宫肌瘤,也存在经分碎术后发生腹腔内平滑肌瘤种植再生的可能性,导致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发生。因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疾患,肿瘤细胞与组织碎片的播散种植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复发,大多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并且可能影响预后,尤其是子宫肉瘤患者更是如此。鉴于此,国内学者于2012年5月发

表了“关注子宫分碎术对早期子宫肉瘤预后的影响”等文章,对分碎术的不良后果提出了警示。2年后的2014年4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出对电动分碎器使用的警告并停止其临床使用。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质疑FDA废用腹腔镜分碎术以及媒体对FDA处理该问题的偏见和批评。2017年欧洲妇科肿瘤协会在有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的共识中指出,子宫肌瘤切除后应该在密闭的分碎袋中进行隔离分碎取出肌瘤组织。但时至今日,临床仍可见子宫肉瘤患者因术前误诊为所谓“良性”子宫肌瘤进行了无保护措施的分碎术,而导致不良预后的病例。尽管腹腔镜分碎术可以使良性肿瘤患者获得微创手术的效果,但无保护措施的分碎术却可能会给患者造成巨大伤害。目前,国内尚无有关子宫(肌瘤)分碎术的共识或指南。因此,非常有必要组织国内专家,制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术前评估、术中处理以及术后监测的中国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1 子宫肌瘤与子宫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1.1 子宫肌瘤大体观,子宫肌瘤颜色呈灰白色或略带红色,切面平滑肌束纵横交织呈漩涡状纹理及编织样结构。较大的肌瘤有时为多个肌瘤结节聚合在一起,可呈不规则形状,肌瘤周边正常肌层常因受压萎缩形成分界清楚的假包膜。子宫肌瘤也可表现出类似恶性肿瘤的蔓延或转移方式形成播散性平滑肌瘤等。子宫肌瘤可发生病理变性,常见的有萎缩、透明变性、黏液变性、囊性变、红色变性、脂肪变性和钙化等。镜下观,典型的子宫肌瘤是由平滑肌分化的细胞组成的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