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决赛《温病学》试题

最新决赛《温病学》试题

最新决赛《温病学》试题
最新决赛《温病学》试题

中医临床学院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竞赛决赛《温病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

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号码填在右边的括号内)

1.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 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辨治理论体系的确立

B 以吴有性为代表的温疫学派医家的出现

C 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D 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E 温病病因学说的确立

2.下列哪项不属《难经》所言广义伤寒的病种?()

A 温病

B 热病

C 中风

D 湿温

E 暑温

3.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4.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5、温病学说成熟时期是:()

A 宋金元时期

B 明清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战国至晋唐时期

E 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6、被誉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

A 王孟英

B 吴又可

C 吴鞠通 D叶天士 E 薛生白

7、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 《内经》

B 《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8、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是:()

A 《温病条辨》

B 《伤寒论》 C《温疫论》 D《内经》 E 《温热论》

9.“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语出哪部经典著作? ( )A《素问》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灵枢》

10.《湿热病篇》的作者是:()A王孟英 B薛生白 C吴鞠通 D吴又可 E叶天士

11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从病名、病机、治法等方面提出温病与伤寒不同的医家()

A.王叔和B.刘河间 C.王安道 D.王焘E.孙思邈

12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 ( )

A .叶桂

B .刘完素

C .吴瑭

D .薛雪

E .吴又可

13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吴瑭的代表作是: ( ) A.《温热论》 B.《湿热条辨》 C.《诸病源候论》 D.《温疫论》 E.《温病条辨》

14.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使温病在摆脱伤寒体系束缚的道路上向前

推进了一大步的医家是:()

A 叶天士

B 刘河间

C 王安道

D 吴有性

E 朱肱

15.“五疫之至,皆相染易”语出:()

A.《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千金方》

E.《温疫论》

16.“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出自:()

A.《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伤寒总病论》 E .《伤寒例》

17“温病……又名疫者,以其延门阖户,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语出:()

A.王叔和《伤寒例》

B.张仲景《伤寒论》

C.吴又可《温疫论》

D.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

E.叶天士《温热论》

18“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语出:()

A 王叔和

B 庞安常

C 雷少逸

D 吴又可

E 陆九芝

19、吴又可对温病学的贡献是:()

A 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

B 提出温病致病的病因是温邪

C 指出温邪热变最速

D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E 治疗方面以扶正为第一要义

20下列诸项中,除哪项以外均是吴又可的贡献? ()

A、提出温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

B、指出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

C、感染途径从口鼻而入

D、治疗方面,以祛邪为第一要义

E、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

21“三焦”的概念首先见于:()A.《温病条辨》B.《外感温病篇》C.《伤寒杂病论》

D.《黄帝内经》E.《温热论》

22.《湿热病篇》的作者是:()

A.王孟英

B.薛生白

C.吴鞠通

D.王安道 E 叶天士

23《温热经纬》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刘河间

C、王孟英

D、薛生白

E、吴

又可

24对湿热性质温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作专门论述的专著是:()A.《湿热病篇》B.《温疫论》C.《温热经纬》

D.《温病条辨》E.《外感温病篇》

25 .吴又可认为,温疫与温病是:()

A.并列关系

B.隶属关系

C.无关系

D. 同病异名E异病异名

26、提出疠气病因学说的医家是:()

A 王孟英

B 吴又可

C 吴鞠通 D叶天士 E 薛生白

27、首先提出新感温病学说的医家是:()

A 叶天士

B 吴又可

C 王安道

D 汪石山

E 刘河间

28、温病的基本概念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 )

A 以发热为主症

B 具有传染性

C 易化燥伤阴

D 热象偏重

E 感受温邪

29.说明温病的诸特点中,以下哪种提法是欠妥的?()

A.病因是感受外邪所致

B.有传染性,流行性

C.有季节性,地域性

D.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

E.临床表现有共同性

30下述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应除外哪项: ( )

A 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 发热为主症

C 易出现险恶证候

D 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E 末期易见后遗证候

31“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语出:()

A.《内经》

B.《难经》

C.《温疫论》

D.《温病条辨》 E .《温热论》

32.新感温病初起特征应除外哪项: ( )

A 发热恶寒

B 无汗或少汗

C 口渴尿黄

D 头痛咳嗽

E 脉浮数苔薄白

33下列温病中不属于新感温病的是: ( )

A 风温

B 暑温 C伏暑 D 湿温 E 秋燥

34依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是: ( )

A 风温

B 春温

C 暑温 D湿温 E 伏暑

35依据临床特征而命名的温病是: ( ) A伏暑 B风温 C 暑温 D湿温 E 春温

36下列除哪项外,都是依四时主气命名的温病: ( )

A 风温

B 春温

C 暑温 D湿温 E 秋燥

37根据四时主气命名的温病是:()

A 伏暑、风温

B 春温、大头瘟

C 冬温、秋燥

D 风温、湿温

E 暑温、烂喉痧

38 关于温病的命名和分类,下列哪项提法最正确:()

A 根据四时主气命名的有春温、暑温、湿温、秋燥

B 根据发病季节命名的有伏暑、秋燥、冬温

C 根据临床特点命名的有伏暑、大头瘟、烂喉痧

D 根据病证性质分为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

E 以上都不正确

39下列何种温病为湿热性质的温病?

( )

A 风温

B 春温

C 伏暑

D 温毒

E 暑温

40下列病种中,哪种属伏气温病()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 .秋燥

41以下哪种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伏暑

E.秋燥

42.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

A.四时主气

B.初起证候类型

C.临床病证的特点

D.传变的快慢

E.证候的性质

43、伏邪温病初起特征应除外哪项: ( )

A 发热恶寒

B 高热不寒

C 烦渴尿黄

D 舌红苔黄

E 脉数有力

44属于温毒类的温病是

()

A.风温B.湿温C.暑温 D.秋燥 E.烂喉痧

45 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除下列哪项:()

A.多从口鼻而入,先犯肺卫B.易损伤肺阴C.易损伤胃阴

D.变化迅速E.易耗伤阳气

46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应除外哪项: ( )

A 起病较缓

B 传变较慢

C 易困清阳

D 易阻气机

E 易伤脾肺

47.春温的致病因素是: ( )

A 温邪

B 温毒病邪 C温热病邪 D湿热病邪 E疠气

48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 )

A 多发生于秋季

B 病位以肺为主

C 初起必有口鼻唇咽等明显干燥征象

D病程中易耗气伤津 E 少数严重病例后期可损伤下焦肝肾之阴

49致病以中焦脾胃为主的温邪是:()

A 风热病邪

B 暑热病邪

C 温毒病邪

D 湿热病邪

E 燥热病邪

50疠气所致疾病特点是: ( )

A 季节性强

B 地区性强

C 传染性强 D免疫性强 E 传变性强

51下列哪项最符合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 初起即犯于气分或营分

B 初起即犯于卫分或气分

C 初起即犯于营分或血分

D 初起即犯于卫分或营分

E 初起即犯于卫分或血分

52温邪致病,大多发病急骤,除了下列哪一项:()A.风热病邪B.湿热病邪C.暑热病邪D.温热病邪E.燥热病邪

53导致疾病过程中易于伤津气,甚至出现津气欲脱的邪气是:()

A.风热病邪

B.伏寒化温的温邪

C.暑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 温毒病邪

54伏寒化温病邪致病,下列哪项在病程中不易出现:()

A.斑疹

B.痉厥

C.神昏

D.白 E 高热

55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

A.初起热象不显 B.病程缠绵 C.易困遏脾阳

D.易阻遏阳气 E.易动风惊厥

56下列除哪项外,都与温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A 感受温邪

B 正气强弱

C 失治误治

D 自然因素

E 社会因素

57下列哪项与温病的发病无关:()

A 温邪感染

B 七情内生

C 气候变化 D正气强弱 E 社会因素

58在中医学中,最先论述卫气营血概念的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

病论》 C《温疫论》 D《温热论》 E《温病条辨》

59下列哪项不属于气分证的基本特征:()

A 但热不寒

B 二便下血

C 口渴引饮

D 舌红苔黄

E 脉数有力

60确定温邪在卫分的最重要的依据是:()

A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B 无汗或少汗

C 鼻塞流涕

D 头身疼痛

E 咽痛咳嗽

61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A 身热躁扰

B 昏狂谵妄

C 斑疹隐隐

D 吐血、衄血

E 舌质红绛

62下述证候中,除哪项外,皆是营分见证的表现()

A、心烦不寐

B、身热夜甚

C、斑疹隐隐

D、舌质紫绛

E、脉细数

63温病证见发热微恶寒,咳嗽,胸闷,肌肤发疹,舌绛,苔薄白,脉浮细数。其病变为

()

A.卫气同病 B.卫营同病 C.气营两燔 D、气血两燔E、气营同病

64下列除哪项以外,均为温病肝风内动之象? ()

中医内科学重点笔记新版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 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内伤病主要指《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所述的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等杂病,它们主要由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阶段(殷周时期) (二)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三)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 (四)成形阶段(明清时期) 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首先用“内科”命名的著作,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指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 明清时期,杂病和外感病的理论有很大的发展。杂病方面,《景岳全书,杂证谟》主张“人体虚多实少”,慎用寒凉攻伐;赵献可强调命门之火;叶天土有“久病人络”之论。这一时期的专病论著明显增多,如《慎柔五书》《理虚元鉴》《疟论疏》《血证论》《中风论》等,对中医内科学的形成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温病学家的成就,如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首创卫气营血辨证,成为后世诊治温病的准绳;薛

生白的《湿热病篇》对湿热病证的发挥,充实了温病学说的内容;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完善了内科热病学术体系。 三、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 疾病的发生形式、轻重缓急、病证属性、演变转归等,往往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或制约。 (一)体质因素(二)病邪因素(三)情志因素(四)行为因素 (五)时间因素:大多疾病一般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规律。 (六)地域因素:《诸病源候论·瘿候》说:“诸山《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指出瘿病的发生与水土有关 咳痰色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咳痰黄而稠者属热;咳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咳痰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咳嗽喉痒,痰为泡沫状者,属风痰咳嗽;咳痰粉红呈泡沫样者属阳虚血瘀络伤;咳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络伤;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 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为气滞腹痛;腹痛固定,痛如锥刺,多为瘀血腹痛。自胸至腹皆痛,脉沉而紧,苔黄腻者,为大小结胸症;大腹疼痛,多病太阴;痛连胁肋,肝脾不和;少腹疼痛,痛在厥阴;少腹硬满急痛,漱水不欲咽,或如狂喜忘,大便色黑,此蓄血腹痛;脐周阵发剧痛而腹柔软,或有吐下蛔虫者,多为虫痛。 但头汗出:即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余处无汗。兼见面赤心烦,口渴, 头面多汗,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黄腻者,是中焦湿热循经上蒸所致;若见头额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气喘,脉微者,为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危象。

《央视主持人大赛》文艺类总决赛文稿合集

《央视主持人大赛》文艺类总决赛文稿合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文艺类总决赛 金奖:蔡紫 银奖:尹颂、张舒越 铜奖:李七月、李莎旻子依利米努尔·艾麦尔江 第一轮 三组两两对决2分钟模拟主持文稿 第一组题目关键词:沙、青春、家书 张舒越 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闪亮的名字》大型公益晚会的直播现场,我是主持人舒越。欢迎各位。 在我们这方舞台上,我们认识了一个又一个闪闪发光的中国人。 在今天的节目中让我们继续走进一个90后女兵的故事。提起女兵大家会想到什么?提起在沙场上做女炮兵,大家又会想到什么呢? 这个人叫袁远,1996年出生,从军五载,两立战功。从一名准空姐到现在中国首个女子炮兵班的班长。她用自己的拼搏书写了无悔的青春。 在西藏地区做女炮兵,常年与风沙为伍,雪山作伴。姑娘们的脸上都晒出了高原红,可袁远却说:“这是她青春最好的底色。”正是她们的坚守让她们的青春充满了意义。 到现在袁远已经有四年没回家了。在她第一次穿上那身军装前,爸爸给她带来了一封家书。那今天在我们《闪亮的名字》的舞台上,袁远将为大家分享这封家书。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掌声有请袁远。 李莎旻子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旻子说》。 今天要说的这个故事呢,和信有关系。因为对我们的主人公八十三岁的李泰山爷爷来说,他一辈子可能都在等一封信。 小时候没有别的亲人,他和叔叔李孝勇相依为命,陪他长大。可是呢,叔叔却因为自己的原因在他九岁的时候搬家去了国外,所以叔侄俩唯一的联系就是写信了。还好在那个见字如面的年代,一字一句、字字箴言、句句你我。所以他们就靠书信的方式记录着青春、生活、还有彼此的思念。 可是有一天,很残忍,连这唯一的联系都断了,因为泰山爷爷不小心把寄信的地址弄丢了。所以叔侄俩这个时候就好像散落天涯的风沙一样,彼此谁也找不到谁。 所以泰山爷爷找到我,他说:“我都八十三岁了,我走不动了,可是你能不能够帮我去看看、去找找,看看他过得怎么样。我还想再给他写一封信。”好消息是我们完成了这个任务。 当我把一封家书,迟到了三十年的家书,从澳洲带回泉州的时候,我看到了泰山爷爷颤抖的双手,还有他的眼神里有期待又害怕。我不知道这封信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对老人的意义。我想那就是一辈子的寄托。

温病学考试重点

温病学重点 (括号内内容看一下作为了解) 上篇 第一章绪论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病名 二、成长阶段 1.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为温病寒凉清热为主治疗方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首先提出温病应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医家为元代末年的王履(王安道),将温病与伤寒加以明确区分,其《医经溯洄集》中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故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评价王履“始能脱却伤寒,辩证温病” 三、形成阶段 1.明代医家吴又可所著第一部温疫学专著——《瘟疫论》,创立疠气学说 2.明代医家张鹤腾所著第一部暑病专著——《伤暑全书》 3.清代叶天士——《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学说。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4.清代薛生白——《湿热病篇》 5.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辨证。第一部理论方药具备的集大成之作 6.王孟英——《湿热经纬》。第一部优秀的温病文献汇集之作 以上,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被誉为清代温病四大家。 此外,需要了解: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余霖——《疫疹一得》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柳宝诒——《温热逢源》 雷丰——《时病论》;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戴天章——《广温热论》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及分类 第一节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指感受温邪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第二节温病的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温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故有“四时温病”之称;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炎热潮湿,易形成湿热病邪,所以湿热类温病易于发生)

学习温病学的心得体会

《温病学》学习体会 1、要明确伤寒与温病学的联系与不同:在伤寒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独立的较完善的对温病的系统论述。 早在清代就已经有了对温病的病因病机的阐述,经过不断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也可以说,温病是在伤寒的基础上发展并独立出来的一个体系。温病在伤寒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热病的更多的创见:病因上突出了致病的季节性,病机上突出了容易化燥伤阴的特点,辨证上尤其注重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病理传变上更加突出功能损伤到实质性损害,卫气营血不同阶段=三焦不同脏腑的传变规律, 2、要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体系以及三焦辨证理论体系来学习温病、认识温病并相辅运用。 这两个辨证理论体系可以说是古人在对温病学的探讨上发展形成了两大理论体系,为温病的辨证论治奠定基础。卫气营血辨证的实质是气血层次之辨,三焦辨证重点揭示脏腑的功能失常及其实质损害,一定程度上涉及营卫气血的病机变化。从营卫气血的阴阳属性,辨析病变部位层次之浅深,阴阳偏衰之轻重,卫气营血辨证须横向看,三焦辨证须纵向看。借用《温热经纬》的比喻,即是以三焦辨证为经,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纬,换句话说,以三焦辨证为纲,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目,就可以层次分明地掌握瘟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层次、轻重、缓急,从而正确地施治。 3、明确温病学的任务以及意义:阐明病因病机,揭示本质,研讨防治方法。 虽然温病学的辨证治疗目前并不能对所有热性病进行有效的预防以及治疗,但是却有西医不能代替的作用。如对病毒感染的传染病具有独到之处,对乙肝、爱滋病用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扶正固本的方法则有良好的疗效;对乙肝转阴及肠伤寒的治疗,配合温病治疗方法,用中药比单用西医西药效果要好等。 二、学习温病学的几点疑惑 1、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辨证与三角辨证之下,是否也着力结合了脏腑辨证? 如对于温热病邪热入特定部位进行辨治,分别取用辛寒清热、苦寒泻热、甘寒生津、咸寒滋阴,甘淡渗湿、芳谷化浊等治法,针对性地作用于热在肺经、胸

最新《温病学》笔记

《温病学》笔记2019年10月17日阅毕 第一章总论 温病学形成的时期是清代中期,距今约260年时间。 温病与伤寒都是急性外感热病,但伤寒是外感寒邪所导致的外感热病,它的病因是寒邪,而温病是外感热邪所导致的外感热病,它的病因是热邪。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太阳中风是表虚证,太阳伤寒是表实证,而太阳温病则属于表热证。太阳温病为什么不恶寒呢?它是伏气发病,是冬天感寒,邪气伏在体内,郁而化热,到春天腠理开泄时,从里向外发,它不是新感受的邪气,它是郁热从里向外发,所以表现出来就是“发热而渴不恶寒。” 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 伏气温病以里热为主,它可以没有表证,一发病就见高热,称为伏邪自发;有的伏气温病初起也可以有表证,但不是单纯的表证,而是表现为表里同病,而且以里热为主,称为新感引动伏邪。而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不同,它初起必然有一个明显的表证过程,然后再由表入里。 伤寒宗仲景,热病用河间。 暑证不分表里,不味清内,得寒凉而解,苦酸而收,不必用下。 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伤寒是外感寒邪,温病是外感温邪,邪气的性质不同,其侵入人体的途径,寒邪是下受,温邪是上受。其侵犯的部位,伤寒是先侵犯足太阳膀胱经,温病是先侵犯手太阴肺系。其传变的途径,向里传变的过程,伤寒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温病是顺传于胃,或逆传心包。 中医历史: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医学第一部著作《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从这个时期以后,中医学有几次重大的突破,第一次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它大概成书于公元150-219年间,这个过程距离《黄帝内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第一部临床著作,它确立了中医学的辩证诊治体系,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它是《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经典著作。在《伤寒杂病论》之后,再一次重大的突破,就是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是“寒凉派”代表,李东垣是补土派的代表,张子和是攻邪派的代表,朱丹溪是养阴派的代表,从《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到金元四大家的出现经历了将近一千年的时间,公分母之后就是温病学说的形成,这是又一次重大的突破,这个突破是明清时代完成的,实际上最好后完成于清朝的中期,与金元四大家又相隔了几百年的时间。 第二章温病的概念 什么是温病?温病是外感四时温热邪气的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 温病的特点:奇异的致病因素—温热邪气;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大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起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热象重、易伤阴液。 温病分为温热病和湿热病。 伤寒的足太阳表寒证非辛不散,非温不化,所以要用辛温解表的药物发散表寒;温病的表热证非辛不散,非凉不清,所以要用辛凉解表的药物清解表热。 第三章温病的成因与发病 从伤寒病来看,病因是寒邪,寒为阴邪,其性下行,先犯足经,所以伤寒学派认为是中太阳

主持人大赛决赛主持稿

(亲爱的各位同学,请大家尽快就坐,我们的比赛即将开始,请大家保持安静,将手 机调成震动或静音,谢谢大家的配合!) 开场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由团委和广播站联合 举办的“展我风采,赢我未来“校园主持人大赛的决赛现场。 走上舞台是每个人心底潜藏的一个梦,舞台上的流彩霓虹与如花梦幻是我们每个人的 向往和追求。“走上舞台,你就是主角”,所以,我们相信,今天的参赛选手将会有 更高的水准与技艺,更加淋漓尽致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比赛开始之前,首先,请允 许我为大家介绍出席本次比赛的评委和嘉宾,他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们的到来。 经过激烈的角逐,今天共有四名选手进入决赛,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 祝贺!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本次比赛规则。本次比赛由自我介绍和我爱我家乡,由我主持,即兴演讲三个环节组成。本次比赛每个环节满分10分,总得分是三个环节之和的平均分。 决赛评分标准: 专业测评:(共十分) 1、仪表仪态,满分2分。 2、语言表现(普通话标准、口齿伶俐,语言表现力强),满分2分。 3、见解表述清晰,理解深刻,满分2分。 4、应变能力(反应迅速,应变能力强),满分2分。 5、主持风格(个性鲜明,创意新颖),满分2分。 好的,下面我宣布:工信学院“展我风采,赢我未来”校园主持人大赛决赛正式开始! 本次大赛分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首先进入的是我们的选手自我介绍和我爱我家乡环节,在这一环节呢,我们的选手将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家乡 以我爱家乡为主题,以不同的表演方式,诠释自己的家乡。那么,首先有请我们的一 号选手上台,有请二号选手做准备。 现在第一轮的环节已全部结束,稍等片刻将为大家宣布第一轮的成绩。 现在我宣布我们选手第一轮的成绩。 非常感谢所有选手的精彩表现,各位观众朋友们,我们第一环节的比赛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本场第二环节的比赛——由我主持,这一环节每位选 手根据特长展开自定话题、情景的模拟主持,将最自信的一面带给大家,可选题材为 少儿节目、综艺节目、访谈类节目等,这一环节还可以邀请评委、嘉宾、朋友上台帮

温病学经典原著选读《温热论》《湿热病篇》

叶天士《温热论》 一、重点背诵原文 [原文]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1) [原文]2.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变错,反致慌张矣。(8) [原文]3.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2) [原文]4.不尔,风夹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3) 二、名词 1、上受:见于叶天士《温热论》,指温病的感邪途径,即温邪从口鼻而入,先犯手太阴肺,即见肺卫表证。 2、逆传:温邪自手太阴肺卫传至手厥阴心包的过程,被称为逆传。 3、透风于热外:此语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温热挟风的治疗方法,即挟风宜辛凉中加轻清疏散之品,如薄荷、牛蒡子等,使风从表而出,不与热相搏。 4、渗湿于热下:此语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温热挟湿的治疗方法,挟湿宜辛凉中加甘淡渗湿之品,如芦根、滑石等,使湿邪分利从下泄,不与热相搏。 5、两阳相劫:此语出自《温热论》,两阳:指风与温热皆属阳邪;两阳相合,耗劫津液,临床导致清窍干燥的病候。 6、浊邪害清:此语出自叶大士《温热论》,湿与热合谓之"浊邪",湿热相搏热蒸湿动、蒙蔽于上,阻遏清阳,清窍为之壅塞,出现耳聋、鼻塞等症,故称为浊邪害清。 7、战汗:凡在温病发展中正邪相持气分,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病者突然战栗,继之全身汗出即称之为战汗。 8、益胃:益胃是叶天上《温热论》中提出温邪始终流连气分的治疗大法,该法以轻清之品,清气生津。宣展气机,并灌溉汤液,以振奋正气,经过战汗,使气机宣通,腠理开泄,邪气随汗外透。 三、如何理解叶氏“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1、“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伤寒与温病同属外感热病,叶氏提出“辨营卫气血”与“伤寒同”,是指其发展传变均具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伤寒虽以六经分证,亦影响到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故言“同”,但是,此“同”并非完全相同。 2、“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伤寒与温病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外感热病,温病初起邪在肺卫,治以辛凉解表;若有湿浊兼夹,邪在少阳时多见少阳三焦病变,治以分消上下,温病里结阳明时,多见湿热积滞交结胃肠,治以轻法频下;病程中易伤津液,重视养阴生津;病至后期多见虚热证,常要滋养肺胃或肝肾之阴。伤寒初起寒邪束表,治以辛温解表;邪在少阳多见足少阳胆经病变,治以和解表里;里结阳明时多见实热燥屎结于肠腑,多用猛下之法;病程中易伤阳气,重视顾护阳气;病至后期多见虚寒证,每需补脾肾之阳气。故叶氏说:“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四、试述温邪在卫的治法与失治后的表现 1、温邪在卫的治法

中医温病学说

一、概念、特点及发展规律 概念:温病就是由1感受温邪引起,2以发热为主症,3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就是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 特点:1温病特异的致病因素2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温病发展过程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就是温病发生发展总就是趋势就是:病位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正气由实致虚。 二就是其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主要表现在其病变过程可用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或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来概括。 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就是起病急,传变快;二就是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三就是易化燥伤阴;四就是易内陷生变,而出现一系列重险证候,如皮肤斑疹密布,腔道出血,神志昏迷,手足抽搐等。 二、发展概况、时期: (一)战国~晋唐时期(萌芽时期) 此期无专门的著作,温病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关于病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就是伏气温病的理论依据。关于季节与温病发病的关系,《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暑」与四时温病的命名有密切关系。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二)宋金元时期(发展时期) 金元时代中医学术领域出现了学术争鸣的局面,在热病治疗上有所突破。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守真),在热性病治疗上提出新的观点,组创新方。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六经传受,由浅至深,皆就是热证,非有阴寒证",认为热病初期,单用辛温解表,足以误人,从而创制双解散,防风通圣散等方剂,为治疗热病开创了清热解毒先河,使温病的理论与临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后世有"伤寒宗仲景,热病崇河间"之说。 (三)明清时期(成熟时期) 明清时代对温病的认识更加深化,理论日臻完善,治疗上不断丰富,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与方法,使温病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五大特点学术思想:明末.吴又可(有性),继承前人学术基础结合临床经验,写成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温疫论》,提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另有一种异气所感"。说明温疫病的致病原因就是自然界另有一种特殊物质--杂气中的厉气所致。不同的病的厉气也不同,又指出使人的病气亦能使动物得病,而不同种属的动物之间对病气的感受性不同,说明厉气致病既可人畜共患,又有一定的选择性。叶天士《温热论》创立温病辨证论治完整体系的杰出代表。吴瑭《温病条辨》,并于条文之后加自注,把方药附于证后,就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温病学专著,成为后世学习温病学的必读著作。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制订三焦分证治疗大法;对温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进行归纳,组创了不少温病方剂,便于临床运用与推广。三、温病的分类 其分类在于执简驭繁,有利于指导辨证与治疗,及学习与研究。 1.根据病证性质分类依据就是否兼夹湿邪,可将温病大体分为纯热无湿的温热类与有热 有湿的湿热类。 温热类温病包: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疫疹、疟疾等。 湿热类温病包括湿温、暑湿、伏暑、霍乱等,这类温病起病较缓,兼备湿热证候,初起时热象不十分显著,湿邪偏盛或转化为寒湿时,易伤阳气,湿热化燥化火,可耗伤阴津,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治疗以清热祛湿为主。

主持人大赛决赛主持词开场白

主持人大赛决赛主持词开场白 女:可爱的同学们,合:大家晚上好!男:欢迎大家参加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主办的第四届梦想主持人大赛。我是今晚的主持人:吴龙阳, 女:我是今晚的主持人陈震 首先我非常荣幸的向大家介绍,光临本次比赛的嘉宾和评委。他们是:…… 男:相信我们男选手将以饱满的热情带给你独特的视觉体验。 女:相信我们女选手将以美丽的声音带给你别样的听觉盛宴。 男:哎,我问你啊陈震,你去年不是也参加过主持人大赛,那你觉得什么样的主持人才算是好主持人呢? 女:我觉得好的主持人要有好口才,反应快,在顺境不狂,处逆境不慌,风来了去挡,天塌了去抗! 男:呵呵~有点夸张啊~,不过我觉得这只是一方面,好的主持人要有思想,生活里善良,舞台上闪光,看外表清爽,看内心清亮!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乙:到场的各位嘉宾,以及现场的所有的朋友们

合:大家晚上好! 甲:四月是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四月。春风送爽万象新,瑞气盈临千山翠,在这春满人间,百花争艳的时节,在这样富有诗意的季节里,我们在这里欢聚,举行“异口同声主持人大赛”比赛的决赛。 乙:在比赛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以主持人的身份感谢在坐的诸位领导和嘉宾朋友,以及所有的观众朋友。感谢你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没有你们的帮助和鼓励,我们是不可能在此欢聚一堂的,谢谢你们。 甲: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快速反应和协调能力,全面促进校园文化发展、培养新一代校园主持人。我院特此展开“异口同声”主持人大赛活动。本次活动由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主办。 乙: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嘉宾有: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08级辅导员刘禹老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和感谢他的到来。 甲:担任今天比赛的评委嘉宾是: 另外还有16位09级同学担任我们本次活动的大众评委。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另外我们荣幸的请到了我院优秀学长学姐作为本次活动的嘉宾,他们是甲: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乙:经过初赛,今天一共有10位同学入围了我们今天“异

温病 温病学考试复习

表证证治叶天士吴鞠通的原文 1、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出“在卫汗之可也”的温病表证治疗原则,并进一步

3.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弥漫全身:内外湿合(湿热病邪+饮食内伤),往往阻碍了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临床多见脘痞胸闷、呕恶不食,便溏或秘。湿邪弥漫,湿热合邪,上下表里同时受邪,在上—-首如裹。在下---小便不利,大便溏或秘。在表---周身重痛,白pei出现。在里---脾胃运化失调的症状。 4.病程中多见矛盾性症状:湿温病初起以湿为主,湿遏则热伏,热蒸则湿动,因此临床常见矛盾性症状。身热不扬:发热初按皮肤不灼手。发热:脉反濡缓,面色不红反淡黄。口干:不欲饮。神志不烦躁:反呆痴淡漠。大便秘:下之大便反而不燥结。 养阴法的分类、治法(《温病条辨》) 1.甘寒生津法 此法主要适用于温病初、中期,邪在上、中焦阶段,肺胃津液耗伤之证。常用药物如沙参、麦门冬、生地黄、梨汁等甘寒之品,代表方如沙参麦冬汤、五汁饮、益胃汤等。此类方药,清养肺胃之阴,但又不碍胃,从而获得热减阴复的效果。 2.咸寒甘润法 邪热深入肝肾,真阴亏耗,需用咸寒滋填之品,如玄参、阿胶、熟地黄、龟甲等,代表方如加减复脉汤。青蒿鳖甲汤入阴搜邪,透热外达,治疗温病后期热伏阴分,故宜于此方,临床上治虚热广为应用。 3.酸甘化阴法 以酸敛药物,收敛肺气,起到保阴作用。常用于温病特别是暑温津气耗伤之证。主要方剂是生脉散。如连梅汤,此方为酸甘化阴兼酸苦泄热法,用于暑邪深入厥、少二阴,水亏火旺之证。 4.苦甘合化法 将苦寒药与甘寒之品配合运用,取苦甘之性以化阴气,苦寒又能邪热。冬地三黄汤为代表方。热病小便不利,阴气又伤,此方确为对证之治,又春温内陷下痢,阴精欲脱,立法以救阴为主。育阴坚阴为救阴之两大法门,故吴氏化裁仲景之黄连阿胶汤而成加减黄连阿胶汤,以黄连、黄芩苦寒坚阴泄热;阿胶、生地黄、白芍甘寒育阴,而救厥脱。 湿困中焦的治法,代表方 一、治法: 湿重热轻——以芳香化浊为主,佐以淡渗分消——代表方雷氏芳香化浊法合三仁汤

温病学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论述题 一.名解 1.温病,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毒指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除一般温热疾病的症状表现,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肌肤密布斑疹等特征。 3.日晡潮热指发热于下午为甚。日晡即申、酉时,相当于午后3-5时。 4.夏暑发自阳明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侵犯人体往往不分表里渐次,大多初病即入阳明气分,而无卫分过程。 5.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呼之不应,对外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 6.分消走泄用辛开苦泄之品宣展气机,清化三焦气分痰热或湿热之法。邪留三焦, 气化失司所致痰热或痰湿阻遏的证侯。 7.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指语无伦次。共称为昏谵。 8.战汗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9.身热不扬指身热羁留而热象不显,初扪不觉发热,久扪始觉烫手。 二.熟记如下原文: 1)叶天士“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2)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3)吴鞠通《温病条辨》“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4)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5)陆子贤《六因条辨》“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6)王孟英:“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7)《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8)《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9)《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温病”。 三.掌握如下问题: 1)叶天士、吴鞠通、刘河间、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何主要贡献?其代表著作是什么?温病四大家是哪几个? ①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学说,阐明温病病因病机,发展温病诊断方 法。 ②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辩证,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③刘河间,立新论:六经传受,皆是热证;创新法:寒凉为主,表里双解;制新 方:表里双解剂。 ④王安道概念: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病机:里热自内外达;治则:清泄里热。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魅力主持人大赛主持稿

魅力主持人大赛主持稿 男:让梦想随青春的翅膀自由飞翔! 女:让声音就话筒的喉嗓四处飘扬! 男:给我一个舞台,我会让这世界旋转于我的手掌! 女:给我一只话筒,我会让着精彩萦绕在你的耳旁! 男: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同学! 合:大家晚上好! 男:欢迎大家来到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商学教学部“魅力主持人”大赛的预赛现场!我是主持人郭鹏军! 女:我是主持人田甜! 男;走上舞台是每一个人心底潜藏的一个梦,舞台上的流彩霓虹于如花梦幻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和追求。 女:坐上舞台你就是主角,所以我们相信,今天的参赛选手将会有更高的水准于技艺,更加淋漓尽致的展现自己的才华。 男:在比赛开始之前,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出席本次比赛的评委和嘉宾他们是 女:现在我宣布,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商学教学部“魅力主持人”大赛! 合:正式开始! 男: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本次比赛的比赛规则,本次比赛由自我介绍,自备稿件朗诵,才艺展示三个环节组成!本次比赛满分6分!其中自我介绍两分,自备

稿件朗诵两分,才艺展示两分,首先有请1号选手进行展示,请2号选手做准备! 女:请2号选手进行展示,请3号选手做准备! 男:刚才我已经在各位评委的手中拿到了最后的结果,也就是我们“魅力主持人”大赛的选手的名次,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非常的期待,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感谢评委们辛勤的工作和非常公正积极的评审,给我们选手带来中肯的意见。 女:下面我宣布进入决赛的选手有: 让我们再次祝贺进入决赛的选手,祝贺你们!

男:其实活动到现在大家都很努力很优秀,就算是报名之后没能进入决赛的选手,也是一样的优秀,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历练,从准备到上场这其中付出的努力只有自己知道,我由衷的祝福所有参赛的选手希望你们以后会更好! 女:感谢各位嘉宾评委,你们的认可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男:感谢各位老师同学,你们的掌声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女:下面我宣布,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商学教学部“魅力主持人”大赛到此结束。让我掌声欢送各位嘉宾和老师!

《温病学》复习试题(1-9套,附答案)

温病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 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 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B.次寒C.热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 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 平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 绛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伤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火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 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温热逢源》B.《外感温病篇》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温病学笔记详解

温病学笔记 前言: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主要讨论临床上各种温病的病变规律和证治,具有临床课的性质;而其理论和诊断治疗内容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所以又具有基础课的功能。 现代温病学主要是以清代温病学家所创建的温病学说为基础,结合了历代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并吸取了现代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而构成的学科体系。内容主要包括温病的病因和发病学说、辨证理论、特色诊断方法、治则治法、预防护理以及各种温病的具体诊治方法。 温病的概念: (1)温病病因是感受外界温邪,发病是由于外界的致病物质侵入人体 而造成。 (2)温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各种温病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均有不同 程度的发热。 (3)温病的病理特点是在病变过程中热象偏重,且很容易- 损伤人体的阴液,特别是温病的后期阶段伤阴的现象尤为明显。 (4)温病不是某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总称,属于外感疾病的范 畴。 基本特征: (1)起病急,传变快 (2)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3)易化燥伤阴 (4)易内陷生变 分别温热与湿热之不同

分别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温热病邪、燥热病邪区别

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初起的临床表现、病机传变、治疗原则 温病辨证除了要有中医学八网、脏腑、气血津液等辨证理论作指导外,还有独特的辨证理论,即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为指导,对这些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温病各种症状产生的原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判断出病变深浅部位及性质,归纳证候类型,了解邪正消长,掌握病变的发生、发展、传变规律等,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上的意义: (1)作为分析温病病机的理论基础 (2)作为辨别温病各种证候类型的基本网领 (3)作为判断温病过程中病位病情的标准 (4)作为确立温病治则治法的依据

校园主持人大赛主持词结束语

校园主持人大赛主持词结束语 导读:本文校园主持人大赛主持词结束语,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我们今晚的比赛分为自备主持和才艺表演两个环节,第一项印象分满分20分,评委老师根据选手的形象气质、衣着装束、谈吐举止、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等打出相应的分数。 第二项自备主持满分40分,评委老师根据选手第一轮自备主持的表现出相应的分数,本环节主要以选手的个人主持特色,舞台驾驭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主持魅力为评分要素。 第二环节: 搭档组合才艺表演满分40分,评委老师根据选手的默契程度,精彩程度和舞台表现力为主要评分要素。 下面进入我们今晚的第一环节,有备主持,有请一号选手来自 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二环节才艺表演首先有请第一组 欣赏了选手们为我们带来的才艺表演,现在评委们正在进行紧张的分数统计,现在有请今晚参赛的全体选手们上台,有请老师为今晚选手们的表现进行点评,有请。 非常感谢。 请选手们留步,有请我们礼仪美女们为所有复赛选手们送出精美小礼物,每人一份。 好了,今晚比赛的晋级名单已经拿在我的手上了,晋级本届主持

人大赛决赛的选手有 恭喜你们! 好了,我们今晚的比赛到此结束,请老师们先行退场,同学们有序离场【篇二】 女:刚才我已经在评委老师的手中拿到了最后的结果了,也就是我们第四届主持人大赛的选手的名次,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非常的期待,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感谢评委们辛勤的工作和你们非常公正和积极的评审,给我们选手带来中肯的意见。首先我们要宣布的是:第四届梦想主持人大赛优秀奖的得主,他们是:(音乐),让我们掌声有请获奖选手上台,有请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 让我们再次祝贺获奖选手! 男:获得人气奖的选手是(音乐):有请颁奖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祝贺获得人气奖啊! 女:我宣布获得才艺奖的是:(音乐):有请颁奖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让我们再次祝贺获奖嘉宾! 男:接下来,咱们就要公布金银铜话筒奖的得主了,首先有请剩下的三组选手上场!女:其实活动到现在大家都很努力,很优秀,就算是报名之后没能够走上这个舞台的选手,也是一样的优秀,每次比赛都是一种历练,从准备到上场,这其中付出的努力只有自己知道,我由衷的祝福所有参赛的选手,希望你们以后会更好! 男:恩,我相信通过这次比赛,每个选手都会学到一些东西,学会努力,学会坚持。好了,我接下来宣布获得第四届梦想主持人大赛

温病学 考试 复习 重点 总结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温热性质温病包括①风温②春温③暑温④秋燥⑤大头瘟⑥烂喉痧 湿热性质温病包括①湿温②暑湿③伏暑 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第二章、致病特点: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 温热病邪: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 温毒病邪: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 疠气: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病变定位。温病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痧)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春温,

温病学总结(终结版)

绪论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有性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着――《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着《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一、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二、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三、范围: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温病条辨》 1、温热类温病: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暑燥疫治疗应以清热保津为原则 2、湿热类温病:湿温、暑湿、伏暑、湿热疫、霍乱治疗重在化湿透热。 3、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一、病因:感受了外来的温邪 1、温邪的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2、各种温邪的致病特点: 1)风热病邪: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2)暑热病邪: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3)湿热病邪: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传变较慢,病势缠绵4)燥热病邪:病变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 5)温热病邪:邪气内伏,热自里发;里热内迫特性显著;易耗伤阴液 6)温毒病邪:攻窜流走;蕴结壅滞 7)疠气病邪:致病力强;传染性强;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二、发病因素:体质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三、感邪途径:从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 四、发病类型: 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鉴别表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 一、辨证内容:以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理论核心

温病学名词解释简答

温病学名词解释 温病学:指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基础学科。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证,具有熱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邪:外邪中属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是温病的致病因素。 天受:指通过空气传播 传染:指通过直接接触 瘟疫: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逆传:温邪由上焦手太阴肺不传于胃而直接传于手厥阴心包经的过程,是温病的传变形式之一。 心中憺憺大动:心跳迅速而有xx。 文库瘛瘲:瘛,屈曲;瘲,弛张;指四肢时伸时缩,抽动不止的证候表现。 透热转气:是指温邪入于营分时,不可一味地清营养阴,而应在其中辅以清气之品,使热邪从营分转出气分而解. 白?:指在湿热类温病发展过程中皮肤上出现的细小白色疱疹。 日脯潮热:指热势于下午益甚。日脯,即申时,相当于下午3-5点。 身热不扬:指身热稽留而熱象不显,初扪皮肤不觉热,久扪时感体温升高。 战汗:指在温病的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指语无伦次。神昏谵语往往并见,故昏谵并称。

昏聩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属于神志异常中最严重着。 神志如狂:指昏谵躁扰,狂乱不安。 神志昏蒙:指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清似昧,或时有谵语,呼之能应。 痉厥:痉,指肢体拘挛强直或手足抽搐之证,厥,一般包括昏厥和肢厥,昏厥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肢厥指四肢逆冷或不温,,轻者到踝腕,重者逆冷可过肘膝。 燥干清窍:是气分的一个特殊病证。燥热病邪化火上炎,干犯头面清窍,引起目赤,咽痛,龈肿,耳鸣的病证,俗称上火。 内闭外脱:邪气内闭,气机不通,阴阳气不相顺接,则可出现正气外脱。 暑瘵:是暑热毒邪入血分,壅积于肺,损伤肺络,引起骤然咳嗽,咯血的病证,状如痨瘵,属暑温类证。 风温:指感受风热病邪,初起以肺卫表热证为主要证候的急性外感热病。 热结旁流:是阳明腑实证的一种表现,由于燥尿与邪热搏结与肠道,肠道液体从燥屎孔隙中渗下流出,表现为纯利恶臭稀水。 逆传心包:逆传是相对顺传而言,一般讲“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不从外解,可顺传阳明气分,若失治误治或心气素虚,或病邪过烈致邪热内陷心包,出现神昏谵语,舌蹇肢厥等症候。 春温:感受春季温热病邪引起的,初起即见里热炽盛证候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暑温:指感受暑热病邪,初起多见阳明气分热盛证候的--类急性外感热病。 秋燥:指感受燥热病邪,初起邪在肺卫时即有津液干燥见症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暑湿:指感受暑湿病邪引起,初起以邪遏卫表,或干犯胃肠为主要证候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