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文章综述了评判性思维在护士临床工作中应用的现状,发现护士应用应用评判性思维处理问题的现象很少,分析出学历、人格特质、临床教学、临床培训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指导护士在优质护理服务时,更好地发挥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评判性思维;影响因素

“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意即“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评判性思维贯穿于人类的问题解决、决策、推理性质询和专业实践中,被确认为知识发展、专业实践和公众的重要因素。美国护院协会和全美护理专业认证委员指出,进入21世纪后,评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护理人员的基本核心能力,它是护士进行独立的和有效的临床决策的基石。评判性思维对临床工作中的医务人员在决策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综述如下。

1评判性思维的概念

美学会1987年在Facione的引领下,对评判性思维做出了较为统一的定义:评判性思维是基于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以及背景的综合考虑而形成的一个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以对事物做出正确的阐明、分析、评价、推论和解释。

护理学科中评判性思维的定义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用来决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其中包括护理者的态度、技能、专业知识、经验及标准等部分。

目前临床护士多由于机械地注重处理医嘱,完成护理操作等任务,有一定的从属性、依赖性,缺乏探索精神,评判性思维在临床工作中很少被应用到。

2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

学历: 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随着学历的增加而增长,学历层次越高的护士所具有的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更能适应社会护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要根据学历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但我国目前还不能完全分层次使用护士,不同学历层次的护士常担任相同的护理工作,因此各层次均需加强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人格特质:护士的人格特征也是影响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人特特征中的精神质、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是评判性思维的影响因素,研究示精

神质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负相关。性格较外向、乐观、好交际的学生更为珍惜学习的机会,这种人格特质决定了他们善于自我控制,容易学习与接受新事物,能较好地适应环境。这与曾佳凤、胡荣等研究中示性格内向者在分析能力和认知成熟度方面优于外向者,面对问题时,内向沉稳的性格可能更能全面正确地认知、分析问题的观点相反。

临床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汤根芬.徐彩华的研究结果显示有意识、有目的的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使逻辑推理、解释及论述的能力显着提高,尤其是反思日记法、询证护理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收集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在临床带教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十分重要。

临床培训:新进岗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在临床上大多只是

机械的执行医嘱,很难提高护理质量,临床培训是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国外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利用案例情景提高护士的反应和临床推理能力,国内邓友芳等[11]采取分级培训的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结合临床实践,指导护士运

用评判性思维。

阅读习惯有调查研究结果示有阅读习惯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的总分

及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方面得分均高于无阅读习惯的学生,呈正相关关系[12]。

3评判性思维的特质

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调查表~中(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13]由版翻译后经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彭美慈等两岸四地的护理教育专家评定修改后制定。该测量工具包括七个维度:即寻求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性。各维度得分大于40分的有开放思想、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为正性的特质表现,表明护生有这方面的评判性思维意向。求知欲在各特质中得分最高[14],但在寻求真相和系统化能力方面得分小于40分[15],这与张艳等的研究中示护生的评判性

思维系统化能力、寻找真相倾向相对较弱相符,但与开放思想倾向相对较弱的观点相反[16]。通过对评判性思维的调查研究,分析各维度的现状,对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现在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士对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缺乏,对

医生的过分依赖,在对医生的诊断和执行医嘱时对医生的用药没有应有的客观判

断能力,不加思索、盲目执行造成临床的医疗事故。由此可见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17]。评判性思维无形中促进护十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及各种技术,主动关心患者、观察患者,从而更好的完成救护任务。

总之,从护科的及社会对护理专业实践的要求来看,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一名合格护理人员必备能力之一[18]。评判性思维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合理地运用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通过护理继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了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使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随着优质护理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加强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赵海平.杨春红.郭瑞红等.护理专业中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体现[J].护理研究.20XX,21(1):2-4

Blenda S,Yvone structured clinical preparation to stimulate reflection and foster critical thinking[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XX,41(4):182-185

Xataoka-Yahlro M,Saylor thinking model for nursing judgment[J].J Nuts (8):351-356.

常广明.芦桂芝等.不同学历实习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J].护理学报.(11B):16-17

付丽燕.朱念琼.不同学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88-89.

姚已娟.王伟.丁莉.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9):800-801

符丽燕.衡阳市三级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XX.

曾佳凤.胡荣.黄翠莺等.本科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31):2799-3801.

汤根芬.徐彩华.临床护生带教中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3):2495-2496

毛静.赵宁军.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研究进展[J]名族民间医药.29.

[11]邓友芳.姚琴,刘中俊.护士cT能力的培养[J].护理学杂

志.20XX,20(24):48—49.

[12]邹玉莲.护理教育中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J].护理职业教育.(28):79-80.

[13]Giancarlo CA,Fadone look 8cro昭font years at the disposi-tion toward critical thinking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J].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20XX,50:50.

[14]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XX,(9):644-647.

[15]胡可芹.蒋晓莲.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与临床决策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3):199-200.

[16]张艳.杨培常.张涵等.河南省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倾向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2):29-30.

[17]董蓓.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护理研究:192.

[18]王伟杰,周赞华,应碧荷等.我国护士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现状和展望[J].护理管理杂志, 20XX,9(11):2526

浅析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 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本文从评判性思维的概念及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评判性思维进行剖析,以指导临床带教老师正确的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科及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 传统的实习带教模式只注重“传、帮、带”,注重护生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忽视了护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致使护生进入临床后只是一个“操作工”,不能运用动态、整体的观念来观察病情,不能灵活、有效、及时地去解决问题,不能较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不能客观正确地去评价护理过程。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注重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她们获得胜任护理专业工作的能力,为护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在促进学科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 1 评判性思维的概念 评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也译为批判性思维,来源于哲学领域,由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提出,自20世纪80年

代逐渐引入护理领域并受到护理界的高度重视,许多护理学家认为[1~4]:评判性思维是衡量护理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评判性思维是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正确取舍。国内护理学者提出评判性思维就是对护理问题的确立及其解决方法的有目的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判断过程和反思推理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求审慎广泛的收集资料、理性思考、得出结论,但也要有高度的开放性,愿意听取和交流不同观点,使所做出的结论正确、合理。 2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1 在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前,带教老师要先认识到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在带教过程中不但要指导护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护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尤其是评判性思维能力。带教老师在教给护生“是什么”和“怎么做”的同时引导护生思考“为什么”和“这样做对吗”;指导护生在工作中除认真细致以外,还应考虑节省人力物力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要让护生意识到护理操作规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仪器设备的应用,护理操作方法还有待改进,临床上许多护理技术革新就是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2.2 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讨论、病例分析、反思写作等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2.2.1 讨论法在临床教学中创造令护生好奇、感兴趣

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神经外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与效果评价

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神经外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与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专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的专业技能。方法: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讨论等在实践中注重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护士的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变被动执行为主动积极参与,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培养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不仅能提高专科护理质量,促进专科护理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专科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素质 神经外科是危急重症科室,病人病情变化快、常合并有多脏器功能失调,病情复杂。神经外科护士承担着神经外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大量的基础护理工作,这对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急救技能等基本素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评判性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有目的的内心活动,人们在进行这一内心活动时,将会产生想法并对产生的想法加以判断和评价。其特点是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查和有说服力的评判[1] 。目前,护士普遍对现代护理观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护理从属于医疗,而非独立学科。观念上的滞后表现为护士的从属性、依赖性的存在,正是这种从属性和依赖性导致护士缺乏评判性思维的主动性。在临床护理中有护士存在机械执行医嘱的现象,对于错误而不切实际的理论观点缺乏鉴别能力、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士的专科和专业技能,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1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1.1明确评判性思维的概念,认清其与开展护理工作的相关性 组织全病区护士学习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特点、组成、应用意义及与护理程序的关系,让护士认识并达成共识。评判性思维的核心是在质疑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深化的认识过程,护士执行医嘱、观察病情、科学研究中均需应用评判性思维方式来进行护理工作,才能提高护理质量。目前,在美国等护理教育和实践较先进的国家,评判性思维不仅已纳入护理教育中,而且在护理实践的应用中也展现它的应用价值[2]。因此,将评判性思维的理念和技能培养应用于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无疑是对神经外科专科护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护理思维方式的拓展起到推动作用。 1.2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实施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针对神经外科特点,每周组织一次,由护士长主持的护理案例分析和讨论,运用评判性思维的方式,从质疑的角度对案例中护士是否掌握病情观察的要点、护理措施是否得当、记录是否全面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实例验证与实施评判性思维过程,从中学习、获益、加深印象。提高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有效的预防各种差错和纠纷。 1.2.1 病情观察的评判性思维危急重症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后,要进入病情相对平稳的观察阶段,这阶段主要是在延续抢救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相继出现的并发症和病情变化。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多收集资料,善于发现问题,运用评判性思维技巧,判断资料的可信性,并进行归纳作出推论,根据观察,区分病人的资料是否与病情加重问题有关。例1:患者脑垂体瘤术后恢复期,病人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尿量正常,但病人自觉乏力,食欲下降,护士在了解病情后及时汇报了医生,医生认为病人体质虚弱并无异常,

精神科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效果分析

精神科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31T16:47:21.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7期供稿作者:杨丽[导读] 通过让新护士围绕案例来思考,鼓励和启发她们对案例评判性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 杨丽(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01)【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7-0234-03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方法利用循证护理系统性提问对新护士开展精神护理案例学习,培养识别临床推理的评判性思维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回顾性对比,时间为12个月。结果新护士入医院12个月培训结束,新护士和带教老师双向教学评价、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评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各值均P<0.05。结论通过让新护士围绕案例来思考,鼓励和启发她们对案例评判性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起到激发思维、培养质疑和探究精神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教学中“教”的质量和“学”的效果。 【关键词】精神科新护士评判性思维教学培养新护士评判性思维,不能按常规的带教方法进行传授,而要让护士亲自参与实验,在日常工作中反复练习和使用[1],而临床精神护理案例学习是训练新护士在真实的案例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思维,引导她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假设、质疑、反复讨论,达到探究病人病情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及对策目的。本文采用系统性提问对新护士开展精神护理案例学习,培养临床推理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回顾性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 带教老师的选择:具有大专以上学历,8年以上工作经验,5年以上精神专科临床经验,思维活跃,擅长启发诱导教学,经过培训。 1.1.2 2007年-2009年每年入医院新护士 1.2 方法 1.2.1 2008年以前来我院工作的新护士带教采用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即整个带教过程中,带教者只重教即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或护士做老师看。 1.2.2 2009年医院改革临床带教的方法,将原来“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利用循证护理,系统性提问培养临床推理评判性思维能力,时间为12个月,具体方法:临床精神科个案分析法、疑难护理病例讨论会、护理查房,对如下问题采用系统性提问,识别临床推理的评判性思维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①识别精神病患者相关和无关信息。②识别健康问题和其他可能的问题。 ③明确做出决定尚需补充的资料,决策建立在哪些支持性证据之上,为什么这些证据与决策相关?证据是否充分?还需哪些资料?④选择最好方法并给出根据。⑤做出解决方案及其备选方案,分析每个方案的利弊,需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排列问题优先顺序的标准是什么?⑥识别问题解决的阻碍因素,如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如果发生,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1.2.3 提供典型病例 例1. 应用系统性提问举例带教老师:告诉我你护理病人情况。 新护士:张某,男,40岁,因出现幻觉、行为紊乱、易激惹、冲动伤人入院三天,现用电休克治疗第2次。带教老师:张某现在可能的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是什么? 新护士:有外伤的危险。 带教老师:你做出假设推理的支持性证据是什么? 新护士:他行电休克术后3分钟未完全清醒,在完全清醒前可能有兴奋躁动。 带教老师:电休克治疗与病人意识不清有什么关系? 新护士查阅相关书籍后回答: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病人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性抽搐,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术后30分钟可清醒。 带教老师:你会采取什么措施防止他跌到呢? 新护士:专人守护,病人清醒前不得离开。 带教老师:护士长此时安排你去接待新入院病人,专人守护此时无法做到,你接下来怎么办? 新护士:给予保护性约束至病人完全清醒。 例2. 个案教学法 黄某,男,30岁,因兴奋躁动、伤人、不眠3天入院2天,予保护性约束于床,昨晚乘人不备,解开约束带自缢,经及时发现解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生命体征:BP70/40mmHg,P120次/分,R32次/分。 1.2.4 教学质量评价:(1)带教老师评价表,由新护士填写,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2)新护士学习评价表,由带教老师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 1.2.5 研究工具:由香港理工大学彭美慈等人[2]翻译和修订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CTDI-CV),有70个条目,分7个维度: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CTDI-CV总分为70-420分,各维度总分为10-60分,得分>280分示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350分示评判性思维能力强,CTDI-CV内容效度系数0.90。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007年~2009年53人,男7人,女56人,2007-2008年23人,大学本科1人,大专8人,中专14人,平均年龄20.33±1.32岁;2009年30人,大专17人,中专13人,平均年龄20.80±1.63,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2 双向教学评价比较

评判性思维对新入职护士的意义

评判性思维在新入职护士适应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护理界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越来越多的护理教育专家开始认识到护士以及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关于评判性思维的概念,有多种解释,本人比较认同的是的定义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探索的态度来分析、推理、假设、总结规律、陈述信念和行为的一个反思推理过程。 一、主动性:在评判性思维中,我们不是被动地等待,更不是消极地接受刺激,而是积极地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去;不是被动地听候指示,而是建设性地思考。 二、独立性:评判性思维不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也不是自我思维的重新阐述,而是对自己和他人思维所作的有个性的、独立的思考。也就是说,有自己的见地。当我们相信某种东西,接受某种思想时,决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全部予以照收,而是首先采用评判性思维进行具体分析,做出自己独立的评判,然后决定采纳或拒绝。 三、反思:评判性思维不像理性加工活动,它以创新为宗旨,它是对思维的再思维。当我们自己或他人有了某种观点和思想之后,我们利用评判性思维加以审查,看其事实与否,解释合理与否,根据充分与否,分析全面与否,综合得当与否,如有评估成份,其评价客观与否,以及所采用的标准合理与否,有无应用价值,以及应当如何去应用,等等。这种对思维的反思,对于做出决策、明晰思维、正确推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全面审查:当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思维进行反思的时候,决不是抓住枝叶片节大做文章,而必须对被反思的思维进行全方位的、多视角的审视,甚至包括其他评判主体的评判。断章取义,以个人爱好进行取舍是评判性思维之大忌。全面审视,使我们的评判性思维能经受评判。 五、有说服力的评判:评判性思维并不单单是要发表个人的看法,更主要的是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进行评判。 总之,评判性思维是一种自主性思维,具有不受约束的潜力,评判性思维者不被动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分析确定哪种意见权威可信后才接受,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容易被操纵,不会盲目地被周围人引导。 例如一个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的血压是80/50mmHg。血压偏低是这个病人的主要问题,护士最初的推理可能是病人出现休克。护士的推理能力受知识、经验及价值观的影响。但是在做出决定之前,护士还要对这一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证实。护理人员必须收集更多的资料来核实已有资料的准确性。核实的方法包括观察有无休克的症状与危象,比较以往的血压,重新测量血压或请另一位更有经验的护士来测量。护士在整理资料时要考虑哪些因素会影响所得的资料的准确性,主观资料与客观资料是否一致。在分析资料时,要对资料进行分类,要考虑是否受护士主观的影响,资料是否充分、全面,还要补充哪些资料才能对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在分析资料时,还要将资料与正常值或参考值及病人以往的情况作对比,为正确做出护理诊断打下基础。

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文章综述了评判性思维在护士临床工作中应用的现状,发现护士应用应用评判性思维处理问题的现象很少,分析出学历、人格特质、临床教学、临床培训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指导护士在优质护理服务时,更好地发挥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评判性思维;影响因素 “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cos”,意即“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评判性思维贯穿于人类的问题解决、决策、推理性质询和专业实践中,被确认为知识发展、专业实践和公众的重要因素。美国护院协会和全美护理专业认证委员指出,进入21世纪后,评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护理人员的基本核心能力,它是护士进行独立的和有效的临床决策的基石。评判性思维对临床工作中的医务人员在决策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综述如下。 1评判性思维的概念 美学会1987年在Facione的引领下,对评判性思维做出了较为统一的定义:评判性思维是基于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以及背景的综合考虑而形成的一个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以对事物做出正确的阐明、分析、评价、推论和解释。 护理学科中评判性思维的定义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用来决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其中包括护理者的态度、技能、专业知识、经验及标准等部分。 目前临床护士多由于机械地注重处理医嘱,完成护理操作等任务,有一定的从属性、依赖性,缺乏探索精神,评判性思维在临床工作中很少被应用到。 2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 学历: 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随着学历的增加而增长,学历层次越高的护士所具有的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更能适应社会护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要根据学历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但我国目前还不能完全分层次使用护士,不同学历层次的护士常担任相同的护理工作,因此各层次均需加强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人格特质:护士的人格特征也是影响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人特特征中的精神质、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是评判性思维的影响因素,研究示精

临床护士对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临床护士对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摘要】现代健康需求的变化要求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反方面的知识和批判性创新思维能力,在广泛开展的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中注重对批判新思维的运用,这不仅有助于护士临床专业的发展,护理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护理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整体护理;循证护理;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R772.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01-02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概念在临床护理的工作中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护士不仅充当着应具有的专业角色还应该是一个照顾者,教育者,咨询者,管理者,决策者,合作者,协调者,病人利益维护者,研究者和改革者等角色。 1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运用认知技能和策略以增加获得期望结果可能性的思维活动”,是对所从事的活动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判断,从而对为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的决策的思维活动。 1.1批判性思维技能:综合国内外研究,批判性思维技能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①言语推理技能:推理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就是严密的逻辑推理方式; ②论题分析能力:结合具体情况,独立地运用知识进行分析; ③决策和问题解决的技能:主要是指掌握决策和问题解决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克服决策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陷阱和缪误; ④概率和统计技能:概率论是对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的研究,是科学的基础; ⑤假设检验的技能:要理解周围的世界,就要不断地提出并检验假设,即运用归纳方法,根据观察资料提出假设,用演绎法搜集或否认做出的假设,通过2种过程的相互作用,不断精练假设,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1.2批判性精神:批判性精神是有意识进行评判的心理准备状态、愿意和倾向。它可激活个体的批判思维意识,促使个体朝某个方向去思考,并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具体来说,它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强烈兴趣、不迷信权威、自信、乐于计划、开放心理和自我矫正的愿望。 2批判性思维贯穿于整体护理中 目前护理领域将批判性思维归纳为五种模式分类系统,即:全面回忆,惯性思维-习惯,调查,创新思维,懂得如何思考。在护理工作中,批判性思维因其对患者的护理效果产生潜在的影响而倍受重视。护士需要一种较以往传统护理模式更有效、更体现整体性的方法去形成护理决策,这种方法被称为批判性思维。而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模式。它是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求而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护理程序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活动方法,批判性思维体现在护理专业的科学方法即护理程序中。因此,在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的过程中,不但要按照不同疾病所产生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而且还要根据其个体特性,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其所引起的心身反应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分析,再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诊断问题,制定适合个体的护理计划。 3批判性思维在循证护理中的运用 目前,循证护理实践已经成为护理专业发展的必要成分,卫生保健系统和21世纪护理实践的标准,其科学性、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认可,但因我国的循证护理起步较晚,且没有研究基地,目前的循证护理研究证据大多是西方的,

浅析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10-10-21 14:48:00 ] 作者:王曦编辑:studa20 【摘要】本文从评判性思维的概念及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评判性思维进行剖析,以指导临床带教老师正确的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科及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 传统的实习带教模式只注重“传、帮、带”,注重护生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忽视了护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致使护生进入临床后只是一个“操作工”,不能运用动态、整体的观念来观察病情,不能灵活、有效、及时地去解决问题,不能较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不能客观正确地去评价护理过程。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注重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她们获得胜任护理专业工作的能力,为护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在促进学科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 1 评判性思维的概念 评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也译为批判性思维,来源于哲学领域,由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逐渐引入护理领域并受到护理界的高度重视,许多护理学家认为[1~4]:评判性思维是衡量护理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评判性思维是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正确取舍。国内护理学者提出评判性思维就是对护理问题的确立及其解决方法的有目的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判断过程和反思推理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求审慎广泛的收集资料、理性思考、得出结论,但也要有高度的开放性,愿意听取和交流不同观点,使所做出的结论正确、合理。 2 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1 在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前,带教老师要先认识到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在带教过程中不但要指导护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护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尤其是评判性思维能力。带教老师在教给护生“是什么”和“怎么做”的同时引导护生思考“为什么”和“这样做对吗”;指导护生在工作中除认真细致以外,还应考虑节省人力物力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要让护生意识到护理操作规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仪器设备的应用,护理操作方法还有待改进,临床上许多护理技术革新就是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2.2 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讨论、病例分析、反思写作等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护理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18033797.html, 护理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分析 作者:赵姜楠孟醒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R47;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164-01 前言: 在护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批判性的思维进行教学结构的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可行性。同时,在批判性思维的引导下,护理教学的结构以及决策都能够得到一定的质量保障。所以,在当前护理教育存在多种问题的情况下,教师们就可以对这一思维展开合理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稳定的基础保障。基于此,本文將对如何在护理教育的过程中应用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 1 批判性思维的理念概述 首先,所谓批判性思维指的就是在学习以及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认知理解对现存事物保持怀疑态度,并能够主动对其进行分析的逻辑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同时,在护理行业中,加强人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也能对整体的护理工作形成一定的安全保障。因此,在高校教学中,针对于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来说,教师们就需要在其中穿插批判性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护理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意识,使其能够将这一思维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以及学习中,有效加强自身的学习效果以及职业能力,从而推动自身核心素养的稳定形成。 2 护理教育中影响学生批判思维发展的因素 2.1 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较深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应试教育理念是教师们主要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会将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灌输上。比如,引导学生在教材中画出大片大片的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背诵等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往往会形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不会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分析理解,也不会结合批判性的思维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退化成只会背书的“学习机器”。其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护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教育,不会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的护理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所掌握的知识无法得到应用,最终形成“纸上谈兵”的情况,既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我国护理行业的发展。 2.2 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够明显

提高护士预见性思维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提高护士预见性思维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见性思维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回顾我科(心血管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运用传统的护理工作方法,资料来源:查阅2年间护理质量检查存在护理缺陷例数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观察组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护理工作中,运用了预见性思维的护理方式,根据护理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自查,比较两种护理方法所达到的不同的护理质量,不同的患者满意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培养临床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更新护士的思维方式,提高了护士主观能动性,有效的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标签:护士;预见性思维;护理质量;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其对医院护理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提高护理质量及安全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在我科针对心血管患者病情变化快而突然的特点,把预见性思维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运用医学知识、发现和查找护理问题,而采取提前干预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突发事件的发生,防范了护理缺陷。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为心血管内科,开放床位40张,现有护理人员16人,平均年龄28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护师10,护士3人,学历:本科2,专科14人。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开始在护理环节中推行预见性思维的护理方法,并进行动态评价。两组人员在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两年间,我科采用的传统护理工作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在治疗、检查、健康教育指导、各项护理操作等方面未作统一规定,随机查阅两年病例200份(各100份)及护理质量检查的相关记录,护理缺陷发生总次数为264(见表1),设为对照组。在自2011年1月始对我科护士进行综合、有效的预见性思维全员培训,针对心血管疾病特点制定了护理计划,将预见性思维用于整个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查方法除护士长和护理质量小组检查外,增加护士长随机抽查,至2012年12月发生护理缺陷101次,设为观察组。根据护理缺陷的分度判定[1]均为轻度。 1.3观察指标①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我可自制住院患者滿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分别2年间发放调查表,对照组864份(每月平均35份),观察组936份(每月平均39份),有效回收率100%。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②护理质量。一方面由护士长在护理过程中抽查及评价,另一方面由科室质量小组根据护理质量标准每周进行检查评价,包括患

临床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应用

临床护士预见性思维能 力的应用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临床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应用 一、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定义 预见性思维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以及趋势所进行的相关预测、推理等一种思维能力,它完全表现了思维的能动性。该思维的核心是在质疑和探究的基础进行的一种深化的认知过程。在观察病情、执行医嘱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过程中护士均须应用预见性的思维方式,即护理工作中必须采用质疑以及探究的思维方式进行,才能使护理质量得以保证。 二、预见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1.提高护士独立思维与钻研的能力 2.保证护士进行安全、有效的护理行为 3.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 4.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体现护理专业价值 三、预见性护理的意义 预见性护理也称超前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前以及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护理重点,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实现由被动救治向主动抢救的转变。 四、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护士必须认识到:预见性思维能力是提高临床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所必备的能力。护士通过临床实践和交流学习,逐渐累积护理经验和教训,提高思维和行为能力。护士将现有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科学的理论知识,将知识升华为思维能力,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五、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1.业务学习 2.护理查房 3.综合能力的培训 4.护士自身的训练 5.护士综合能力培训 六、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应用 1.预见性思维在抢救中的应用 1)正确评估病情,实施护理的预见性思维 抢救患者,死亡危险性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时间。虽说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有利于合理有效的,但毕竟还需通过各种理化检查手段才能完成。因此,护士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伤情评估—紧急护理救治—配合诊断—继续进一步救治这一的护理抢救程序中。 2)正确应用抢救器材设备的预见性思维 护士能否及时、准确准备仪器设备和正确地配合医生的操作将直接影响着对病人生命的抢救。在抢救仪器的应急操作中,应把思维定势在快速反应、灵活机动、果断处理上,即使情况突变也能沉着冷静的应对。 3)合理使用急救药品的预见性思维 应用急救药品抢救危重患者是临床医生急救意识和急救思维的一种体现,而护士对抢救药品的应用则是医生急救思维的延伸,同时也能体现出护士对疾病理论知识与抢救药品的掌握程度。静脉给药的思维活动是护士在抢救患者的瞬间做出的,包括静脉穿刺工具和多通路穿刺部位的最佳选择,它可以直接提高抢救的质量和速度。危重病患者病情凶险,短时间内做大量的处置,药物使用是稳定病情的第一关键,护士除了提高对患者症状的识别能力外,还应根据病情预见性设定提前量。

临床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应用

临床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应用 一、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定义 预见性思维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以及趋势所进行的相关预测、推理等一种思维能力,它完全表现了思维的能动性。该思维的核心是在质疑和探究的基础进行的一种深化的认知过程。在观察病情、执行医嘱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过程中护士均须应用预见性的思维方式,即护理工作中必须采用质疑以及探究的思维方式进行,才能使护理质量得以保证。 二、预见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1.提高护士独立思维与钻研的能力 2.保证护士进行安全、有效的护理行为 3.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 4.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体现护理专业价值 三、预见性护理的意义 预见性护理也称超前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前以及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护理重点,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实现由被动救治向主动抢救的转变。 四、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护士必须认识到:预见性思维能力是提高临床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所必备的能力。护士通过临床实践和交流学习,逐渐累积护理经验和教训,提高思维和行为能力。护士将现有临床实践

经验转化为科学的理论知识,将知识升华为思维能力,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五、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1.业务学习 2.护理查房 3.综合能力的培训 4.护士自身的训练 5.护士综合能力培训 六、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应用 1.预见性思维在抢救中的应用 1)正确评估病情,实施护理的预见性思维 抢救患者,死亡危险性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时间。虽说短 化检查手段才能完成。因此,护士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伤情评估—紧 中。 2)正确应用抢救器材设备的预见性思维 护士能否及时、准确准备仪器设备和正确地配合医生的操作将直接影响着对病人生命的抢救。在抢救仪器的应急操作中,应把思维定势在快速反应、灵活机动、果断处理上,即使情况突变也能沉着冷静的应对。 3)合理使用急救药品的预见性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