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

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了“五个坚持”,之后进一步深化为科学发展观,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的提法并非现在才有,但古今中外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其涵义有根本的不同,反映出倡导者不同的目的和企图。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是对人的作用、价值的重视和肯定,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则坚持以社会和人民为本位,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以全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长远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严格遵循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2. “以人为本”提出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概念的提出契合我国当前国情:我国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处在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区域发展背景下,也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是社会矛盾容易凸现的时期。“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相一致,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模式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提法并非现在才有,但古今中外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其涵义有根本的不同,反映出倡导者不同的目的和企图。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是对人的作用、价值的重视和肯定,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则坚持以社会和人民为本位,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以全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长远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严格遵循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3.城市规划领域的“以人为本”

哲学是一项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各项工作的总纲,从哲学意义上认识“以人为本”的涵义是工作的第一步。从广义上讲,所有的城市规划实践都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规划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这个专业以人为本的特点。以人为本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正如芒福德那句名言:“真正影响城市规划的是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

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我国城市建设有着深远意义,下面就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来探讨以人为本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问题。

(一)时间维度

城市规划要“尊重前人、关怀今人、善待后人”,只有这样,城市规划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城市的发展也才有生命力。

(1)尊重前人的物质成果。在快速城市化建设中,对于尊重前人的物质成果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一方面是大量的建设性破坏,城市在丧失记忆和迷失自我中孤独前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化传承没有断层的中国,我们有理由、有责任保护好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物质财富,而不是贪图一时的经济发展,对城市进行剧烈的现代化改造,成片拆除古老街巷和古朴民居,代之以千篇一律的高耸塔楼和繁华商厦。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城市逐步丧失自身特色,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步迷

失本性,导致千城一面。正所谓“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

(2)认真对待前期规划成果。在当前的城市规划实践中,表现为对已有规划成果(或理论探索)的无情抛弃,城市的发展蓝图在海市蜃楼中不断幻化为不同的背景,不断清晰又不断模糊。如果把城市规划成果视为一项产品,目前对它的后续发展,缺乏一个有效的“售后服务”机制。规划的延续性荡然无存,其严肃性无从维护。

2 .基于现实性,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关怀今人的生活

城市规划发展的意义在于为不断发展的社会提供合适的载体,因此关怀今人,解决现实中的矛盾,是城市规划的主体内容。在规划提供的实体和虚空中,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规划科学性的一个主要体现就在于其考虑多方因素后,能够较好地整合多方利益,满足大多数人需求。

(1)满足现代人的物质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我们的规划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满足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们的物质需求。(2)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许多规划不顾现实实际,热衷政绩工程,追求宏大的叙事效果,全然不顾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以及人的基本需求。造成有开敞空间无法进入(禁人进入的大草坪),有水无法亲近(没有建设与之匹配的亲水平台)。如果我们的城市,在生活之所,整天担心防盗、交通安全、没有与邻里交往的场所;我们的街道以车为本,人被看成阻碍交通的破坏因子;时刻担心那一颗颗“定时炸弹”(散布于城区的药厂、化工厂等),我们将无法实现“以人为本”。

3. 基于易变性,体现规划的强制性——考量后人的生存

城市发展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有机统一、是变与不变的不断融合。在城市规划中,我们要看到城市发展中确定性的一面,通过强制性措施,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同时,充分考虑城市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为城市发展预留足够的弹性,从用地性质到用地规模,从发展方向到城市性质。

(1)维护城市发展框架,体现强制性。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和自然格局等加以保护,为城市将来的发展框架打下良好基础,对城市的山水生态格局、道路网络体系等进行科学论证、严加保护,并超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对一些关键用地进行强制性的管制,从性质、规模等方面施以政策的一贯性和原则性。

(2)维持城市发展活力,展示弹性。不做满——少些“国内一流”、“一百年不落后”的豪言壮语,

(2)认真对待前期规划成果。在当前的城市规划实践中,表现为对已有规划成果4.谁以人为本——在中观尺度上,人与社会和平共存

从人的社会存在角度出发,基于社会稳定发展的中观尺度,城市规划就是要解决谁以人为本的问题。这是世界观在规划实践中得以实现的问题,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规划设计成果,是一定世界观指导下的产品,其产生过程,是社会上各种利益群体其利益的获取和保有过程,表现为政府和利益团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在利益博弈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有些政府往往只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不到位,广大市民的信息不对称,许多关系民生的重大决策、重点地段的规划成果市民不清楚,或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参与。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加强法治,认真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之间

的关系,逐步加大对公共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及时发布有关信息,为公众参与积极创造条件,使全体市民为自己未来的生存环境奉献自己的心智,使人与社会的关系趋于和谐。以谁人为本——在微观尺度上,人与人和睦共处

从人的个人存在角度出发,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微观尺度,就是要解决以谁人为本的问题。这重点在于关注现实的基本人居环境,为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交往空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方面以一种怀旧的心理追忆从前的邻里环境,对现实中邻里冷漠的关系企盼以一种物质环境改善;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分化也在居住环境中体现出来,而这种居住分异结果无疑对社会产生相当的负面效果,与整个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流趋势背道而驰。

上述三个问题对应于三大和谐发展,三者之间密不可分,而“以人为本”理念是贯穿于这三个和谐发展的一条基本原则。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以人的合理需求为立足点,尊重个人的社会权利,满足不同阶层的空间需求,并在具体的环境创造和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不应只是抽象、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每个层次的空间体系中,贯彻到每一个环境建构中。

5.“以人为本”在规划技术层面的运用

(一)总体规划阶段的“以人为本”

总体规划的成果,其编制主体是当地政府,体现的是满足规划期限之末时全体市民的现实需求,反映的是城市的整体最大效益,内在是当地政府的价值偏好、经济追求的动力和规划编制人员的技术素养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应避免使其演变成当地政府圈地点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而应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出发,着重研究城市的空间框架,维护自然的山水格局,并留有发展余地,使发展模式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在城市建设上,从追求量到量与质并重,以质优先的原则;在城市发展上完成从粗放式扩张到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延续城市文脉。

(二)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以人为本”

控规作为立足我国国情的一项规划编制技术,是对城市开发的有效控制和城市建设的有效管理手段,目前主要从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以及行为活动等六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营建控制。在城市规划体系中,控规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的是一种模糊的需求,在当前的规划管理模式下,实则是管理者的需求,便于落实总体规划阶段提出的宏观政策。在此阶段的以人为本异化为以规划管理为本,而忽视了市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应加强法治建设,加大公众参与力度,使规划成果真正成为管理者和市民之间的一项契约,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

(三) 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的“以人为本”

在详规阶段,主要展示人的个性,满足特定地段个体及群体的特殊需求,这就要求满足不同人日益提高的需求,为人与人的和睦共处创造有利的物质环境和空间环境。如校园规划,要促进老师和老师、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而社区,则要重新拾回以前的邻里梦,不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特别是在公共空间的建设上,更要突出这一点。

(四)城市设计中的“以人为本”

人是城市各种活动的主体。作为连接修规和建筑设计桥梁的城市设计,其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的需要,创造一个令人身心愉悦的环境。因而,衡量城市设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在我们的城市里,能见到越来越多的手拉环、盲文指引、斜坡、专用盲道、无障碍公共厕所等等,这些都是以关心弱势群体为先行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

6.结语

从时间维度上看,城市规划要追求前人、今人和后人之间的和睦共处,在空间层面上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因此,“以人为本”应是规划工作的出发点,而不能仅当作一句空洞的促销口号。为了达成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和谐,必须坚持以文化传存为脉络、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生态保护为保障。只有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达到和谐,才能创造和谐城市,最终构建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设施规划研究(精)

万 方数据 万 方数据—…———————~———~————~——————————一———————一—————一——————~一一 第4期 马青等: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设施规划研究 243 生活性街道是要解决城市各功能分区内部的 图1 上海豫园商业街八口采用传统建筑风格 (4)功能技术合理原则 城市街道设施的布置是保证街道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凼素.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来满足其各种功能的要求.如合理地选择交通服务性设施保障城市干道上车流的通畅和行人的安全;合理地布置电话亭和公共厕所等生活服务性街遭设施以创造舒适怡人的街道空间. 同时要合理地利用土地和空间,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资金.城市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中心区的土地更可谓是寸土寸金,街道占用的土地多了.相应的街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就少了,幽此合理布置街道设施,充分利用空间是节约土地的重要措施还要利用现有的市政工程管线、地表植被、体现城市特征的景观等资源,所有这些都可以在街道设施规划设计中加以充分利用,使街道功能和景观更加完善美观3.2城市街道的分类 随着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兴旺发展,城市各种交通迅速增长,形成交通拥挤、阻塞、易引起交通事故.我国公安部门对城市道路交通组织提出各种车、人“各从其类、各行其道”的原则,按照城市街道的功能对其进行分类.考虑到不同性

质的城市街道设施要求不同.将城市街道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和步行商业街三大类. 交通性街道是用来解决城市中各用地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其特点是行车速度快、车道宽.行人少,道路平面线型符合高速行驶的菩求,对道路两旁要求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 万 方数据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需要,其特点是行车速度较低,交通性质以客运为主,行人为主,车道宽度可略窄一些,两侧可布段为生活服务的公共建筑和停车场. 步行商业街是近30年来在各国逐步兴起的一种振兴城市旧中心区的手段之一一般在传统商业街道上将车辆封闭在外,为步行者创造一个安全的购物环境.其交通特点是基本以人行为主,没有车辆行驶其中,功能多样化,安全、舒适,利于人流活动. 3.3街道设施的设计要求 不同性质的街道,功能有所不同,街道设施的主要作用是满足街道功能的要求,所以探讨城市 街道设施规划设计要点时,应对不同性质的街道分别加以研究 (1)交能性街道 交通性街道的主要特征是以车行交通为主,通行功能强.道路较宽,行人数量少对交通设施的设置有其特定的要求 ①交通功能性设施.交通功能性设施以为车行交通服务为主,路灯、炉栏、候车廊、人行天桥等设施的设计要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在造型上不宜过分修饰,避免对汽车驾驶员的注意力产生干扰;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位应有一定的提前最,以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提前了解前面的路况条件及管理要求.应增强引导性标志,比如在“禁止停车”牌旁设立附近停车位的引导牌等.标志、标线应使用简单易懂的图形语言 ②生活服务性设施.交通性街道仍然是城市街道,除了机动车外的其他活动仍很丰富,生活服务性设施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且有其特点例如垃圾筒之类的设施间距要适当加大;在造型上应强调简洁.突出体块关系和轮廓线但应考虑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以突出其可识别性. ③文化艺术性设施.雕塑、小品等的设置同生活服务性设施相同,重点应考虑设在较开阔的用地或交叉口附近,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内容与形式上要考虑历史文脉的延续. 沈阳市的青年大街就属于城市交通性街道,在改造中注重交通的合理渠化,科学的地面标线使街道的通行能力大大加强.由于合理的辅助设施的设置,护栏高度

设计应以人为本

设计应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增长迅速。自1988年10月中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至20 00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万公里,根据交通部“十五”规划,到2005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万公里,二级公路总里程达 到28万公里。 但与此同时交通事故率也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994年以来我国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一直占事故总数的30%以上,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国家在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作为高速公路“说明书”的交通标志,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合理的交通标志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二、道路交通标志简述 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文字向驾驶人员及行人传递法定信息,用以管制、警告及引导交通的安全设施,在现代道路交通管理中它发挥着重要作用。 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1.主标志 (1) 警告标志: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及应采取措施的标志。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黄底,黑边,黑图案。此标志一般用于交叉口、急弯、陡坡、易滑地区等。 (2) 禁令标志:是根据道路和交通情况,为保障交通安全而对车辆行为加以禁止或限制的标志。形状为圆形(少数为八角形或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白底,红圈红斜杠,黑图案。此标志一般用于禁止通行、禁止停车、速度限制等。 (3) 指示标志:是指示车辆和行人按规定方向、地点行进的标志。形状为圆形和矩形,蓝(绿)底,白图案。此标志一般用于直行、右转、单向行驶等。 (4) 指路标志:用来指示市镇村的境界,目的地方向,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务区,著名景点等。形状为矩形,一般道路指路标志为蓝底白字,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为绿底白字。 (5) 旅游区标志:用来指示旅游景点方向、距离的标志,为棕色底白色字符。 (6) 道路施工安全标志:通告道路施工区通行情况的标志,为长方形,蓝底白字,图案 部分为黄底黑图案。 2.辅助标志:是附设于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作用的标志。形状为矩形,白底黑字(黑图案)黑边框。 实践证明,合理的设计和设置道路交通标志,可使交通流畅,防止交通堵塞,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节省能源,降低公害,美化路容。 三、高速公路交通标志的设计 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计一般按照国家标准及有关规范执行,各类标志设置应合理齐全,功能完整。但我们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同的高速公路有不同的特色和特点,因此仅仅机械照搬“国标”或是拘泥于“国标”都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认为交通标志设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 的基本思想,即从道路使用者的立场出发,充分考虑道路本身的特色和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力求做到能及时向道路使用者提供准确完整的道路信息。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我们一般分三步进行,即标志布设、标志版面设计和标志结构设计。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年级专业:2012级园林(景观设计) 学号:201206194028 姓名:唐明明

第一节技术标准 一、《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正文共列出151条基本术语,分为五部分:总则、城市和城市化、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编制(分十七项内容:发展战略、城市人口、城市用地、城市总体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城市电力工程、城市通信工程、城市供热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城市防灾、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和城市规划管理。 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建设部组织编制并于1990年7月颁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1、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大类共分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及水域和其他用地(E)10大类。在大类下,又根据土地的不同使用用途和使用功能条件划分了46个中类、73个小类,并在大类下,根据阿拉伯数字代码,以表明其中类、小类的具体类别。城市用地分类代号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2、城市用地计算原则 在计算城市现状和规划的用地时,应统一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的范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城市用地按平面投影面积计算,其计量单位应为万平方米(公顷),总体规划用地应采用1/10000或1/5000比例尺的图纸,分区规划应采用1/5000或1/2000比例尺的图纸进行分类计算,现状和规划的用地计算应采用同一比例尺的图纸。 3、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的内容: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城市建设用地除水域和其他用地(E)类外应包括九大类用地。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I~Ⅳ四级(用地指标数为60.1~120.0m2/人),现有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应根据其现状人均建设用地

上海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精心整理 上海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1.规划编制体系的构成和特征 特大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层级往往较一般城市更为复杂,规划的门类与内容也更加丰富。一方面由于特大城市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是在行政分级管理体制背景下展开的,既要保证市、区县、乡镇几级政府在规划管理上的独立性,也要确保各级政府所执行的规划具有高度的衔接性和可操作性,那么规划编制体系势必呈现多层次的特征,以强化总体规划对详细规划的延伸关系,战略部署与实施安排之间的衔接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特大城市地域大,规划管理涉及的覆盖面大、地区多,那么为了使规划便于实施管理和突出地区特色,规划的编制也会在横向上进行细分和针对性处理,加强网1.1结构。横向的1.2第三层面是中心镇总体规划、市级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新城、国家级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四层面是一般镇(含乡)总体规划和市级产业园区、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五层面是按经批准

所示。 2. 2.1 1 用、 安排。 2.2 1 总量, 每个分区面积约为100-150平方公里。6个分区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细化和深化,将宏观发展目标的原则转化为中观层次规划要素的规定性控制,使局部地区的规划建设更好地贯彻城市发展总体战略,实现整体目标与局部利益、宏观战略与微观策略的统一。2)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依据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原则,结合行政单元、市政社会服务设施网络,合理划分规划单元,中心城进一步划分为242个控制性编制单元,一般一个街道分为2-3个规划单元。按编制单元进一步分解人口与建筑的控制总量,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建筑总量、建筑密度和高度、公共绿地、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等内容,作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要求,以及城市设计、规划策略等指导性原则,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3)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据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所明确的强制性要求和指导性原则,对编制单元内的土地使用强度、空间环境、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作出具体的规定。为强化规划的全覆盖,对编制单元进行整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3郊区规划

必须了解的十大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理论是对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描述。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学派,看法很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城市要“以人为本”和“宜人为本”。不同的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城市环境的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可以提出对城市的不同理论。但是,联合国于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千年中的城市和其他人类居住区的宣言》,简称《21世纪人居议程》,其中反复强调了城市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主要的传统理论有: (1)城市规划理论 《雅典宪章》(1933)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休闲及交通四大活动问题。原则有:①城市建筑景观美化的原则;②城市生态环境原则;③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相协调的原则;④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原则;⑤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还有如:城市要与所处的自然背景或周围环境相融为一体的原则,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与文化历史相协调的原则,要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等。 重庆鲁能·星城的规划设计说明,就是以《雅典宪章》为线索进行论述: ·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1933年《雅典宪章》 ·城市依赖地理的,经济等区域单位而发展。——1933年《雅典宪章》 ·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在最少时间内可以到达。——1933年《雅典宪章》 ·公园适当的地点应留作公共设施之用,设立音乐台、小图书馆、小博物馆及公共会堂等,以提倡正当的集体文娱活动。——1933年《雅典宪章》 (2)城市建筑理论 城市是以建筑为主题的,而建筑之道以人为本,建筑之美宜人为本。建筑的一切要素应以人的舒适、安全、愉悦为出发点。在有限的物质空间里,营造并延伸精神的自由空间(张开济,2000)。 (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吴良镛(2001.9)提出城市的五大纲领(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人文艺术),五大系统(自然、人、社会、居住、支撑网络),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一个原则(“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俞孔坚(2000.6)提出理想人居原则——天、地、人和谐的原则,即城市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要宜人为本。 (4)人类生态系统理论 城市是城市范围的,甚至是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体,是人类对自然改造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是该系统的主体,城市是人工环境(各类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生产(主要指商品生产和精神文明生产)和消费(原料、食物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守恒的,但它们的价值是不守恒的,增值的主要原因与信息有关,这一过程还是非线性的。 (5)城市生态理论或生态城市理论 在殖民时期,欧洲移民兴建的沿海城市,都是以大教堂、主广场为中心,采用棋盘式布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各国首都和港口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圣地亚哥、墨西哥城、波哥大等很快发展为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高楼大厦次第出现。但城市只是按原有布局延伸扩大,出现了住宅短缺、交通阻塞、环境质量下降等情况。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一些国家的城市规划有所发展。巴西为发展内地经济,

人机界面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 1 以用户为中心的基本设计原则 在系统

人机界面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 1. 以用户为中心的基本设计原则 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抓住用户的特征,发现用户的需求。在系统整个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征求用户的意见,向用户咨询。系统的设计决策要结合用户的工作和应用环境,必须理解用户对系统的要求。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真实的用户参与开发,这样开发人员就能正确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目标,系统就会更加成功。 2. 顺序原则 即按照处理事件顺序、访问查看顺序(如由整体到单项,由大到小,由上层到下层等与控制工艺流程等设计监控管理和人机对话主界面及其二级界面。 3. 功能原则 即按照对象应用环境及场合具体使用功能要求,各种子系统控制类型、不同管理对象的同一界面并行处理要求和多项对话交互的同时性要求等,设计分功能区分多级菜单、分层提示信息和多项对话栏并举的窗口等的人机交互界面,从而使用户易于分辨和掌握交互界面的使用规律和特点,提高其友好性和易操作性。 4. 一致性原则 包括色彩的一致,操作区域一致,文字的一致。即一方面界面颜色、形状、字体与国家、国际或行业通用标准相一致。另一方面界面颜色、形状、字体自成一体,不同设备及其相同设计状态的颜色应保持一致。界面细节美工设计的一致性使运行人员看界面时感到舒适,从而不分散他的注意力。对于新运行人员,或紧急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运行人员来说,一致性还能减少他们的操作失误。 5. 频率原则

即按照管理对象的对话交互频率高低设计人机界面的层次顺序和对话窗口莱单的显示位置等,提高监控和访问对话频率。 6. 重要性原则 即按照管理对象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全局性水平,设计人机界面的主次菜单和对话窗口的位置和突显性,从而有助于管理人员把握好控制系统的主次,实施好控制决策的顺序,实现最优调度和管理。 7. 面向对象原则 即按照操作人员的身份特征和工作性质,设计与之相适应和友好的人机界面。根据其工作需要,宜以弹出式窗口显示提示、引导和帮助信息,从而提高用户的交互水平和效率。 Apple Human Interface Guide——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原则 人机交互原idliulei 则之1——隐喻 通过隐喻把人们对世界的理解转化为软件中的概念和特性是很有优势的。隐喻帮助用户建立任务的心智模型。使用通俗易懂的隐喻来表述具象或相似的概念,可以让用户对计算机环境有所掌握。比如说,Mac OSX 使用文件夹的隐喻表示储存文档的概念;用户可以整理他的硬盘,就和整理自己的档案柜一样。另一个例子是iTunes 的播放列表和iPhoto 的相册,它们就像现实世界里的音乐播放列表和相册一样。Dashboard 里的widget 也是一种隐喻,因为它需要完成的任务目的能够直接传达给用户。(可以参见Dashboard widget的设计指引。) 对于某个元素,隐喻可以建议它的使用方式,但是使用方式不应该被隐喻的实现所限制。在隐喻所建议使用方式与电脑能实现、扩展隐喻的能力之间要保持好平衡。举例来说,用户放到回收站的东西数量不应该被真正垃圾桶能容纳的东西数量所限制。 人机交互原则之2——反映用户的心智模型

城乡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

第二节城乡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 (本章第四节的基础,一般与第四节结合考查) 大纲要求:城乡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熟悉) 重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镇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城市和镇详细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乡域规划和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 难点:城市总规和详规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 知识点1:全国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重要程度*)1.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目的 (1)从区域整体出发,统筹城乡发展,明确城镇职能分工,引导各类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区域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共享和有效利用; (3)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2.全国城镇体系规划重点:确定国家城市发展方针政策,组织全国城镇空间结构以分类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3.省域城镇体系规划重点:明确适合当地特点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确定发展重点,安排和协调省域基础设施建设,对重点城市职能、方向和规模提出指导性规划。 知识点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常考点)(重要程度***)1.涵义:城市总体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文件,是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应该包括纲要和成果两个阶段,分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个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 2.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9个方面) (1)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口、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 (2)综合确定土地、水、能源等各类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控制指标,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

浅谈“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量化标准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以人为本”设计原则 的量化标准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5月

目录 摘要 (1) 引言 (3) 一、“以人为本”的概念 (3)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来源 (3) (二)“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3) (三)“以人为本”在艺术设计中的意义 (4) 二、设计中的“以人为本” (4) (一)中国设计界之“人本”现状 (4) (二)现实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5) 1.“以人为本”容易被设计师曲解其含义 (5) 2.“以人为本”往往浮于表面,不够深入 (6) 3.“以人为本”有时仍然难以真正落实 (7) 三、“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量化标准 (7) (一)量化的概念 (8) (二)量化标准 (8) 四、“以人为本”设计原则实现量化的具体要求 (8) (一)设计师自我能力的提升 (8) (二)企业的基础建设 (9) 结语 (9) 注释 (10) 参考文献 (11)

浅谈“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量化标准 摘要:这些年来“以人为本”思想在设计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但却仍然存在许多执行方面的问题。本文从中国设计界之“人文”现状入手进行了分析和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以人为本”容易被设计师曲解其含义、“以人为本”往往浮于表面,不够深入、“以人为本“有时仍然难以真正落实等。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并制定了一些“以人为本”的标准和规范希望通过这些规则更好地解决它们,从而促进“以人为本”原则真正实现量化并更好地为大众所接受。 关键词:以人为本;设计原则;人文;量化 1

Analysis of the "people-oriented" quantitative standard in design principles Abstract:These years, the idea "people-oriented" have been drew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in the area of design as a principle, then position of it has been promoted increasingly as well. However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it still have many problems.In this paper, the "humanity", belong to the China's designing industry , were analyzed and investigated. By this means, these following problems were found. On the one hand, designers always mis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people-oriented", on the other hand, this concept often float on the surface, and will not be studied in-depth”. So sometimes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perform turely.This article mapped out some solutions in the view of the above question and made some "people-oriented"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I hope that through these rules these problems can be better solved, so that the quantization of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can be really realized and better accepted for the masses. Key words:People-oriented;Design principles;humanities;quantitative 2

自然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Nature factor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ity planning 作者:…… 摘要::影响城市规划的因素有许多,文章认为自然因素应该更多的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主导作用。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的构成、科学内涵、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保护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及生态学原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应该更多的反映社会和民众的呼声,而不应成为行政和金钱的奴隶。许多国家已经将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保护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Abstrac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ity planning have many, the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nature factor shoulds be more to rises in city planning predominant function. This text expatiated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mposing, science content, natural environment, nature factor of the concept, city planning of the city planning to influence and ecology principles of the city planning in the application in the city planning.

The city planning should reflect the society morely with the civil noise of shouting, but shouldn't become the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peculiarly slave. Many nations have modernized the protection conduct and actions city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nature factor to level with the civilization degree of a measures the standard. 关键词:城市;城市规划;自然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 Key words:City;City planning;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影响 城市规划有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城市规划是国家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城市规划问题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系统对城市道路、城市绿地系统、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而这些都可归结为城市规划范畴内。

城市规划普遍性原则

城市规划普遍性原则 我相信城市不会整齐划一,因为是人根据自己的概念建设了城市。这个概念在各个地方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地方的人也是不一样的。 城市的模式是各种各样的,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空间的方式与文化、文明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之间都有区别,而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区别就更大。因此,没有一个模式是绝对比其他要好的。 在美国,城市的空间尺度过大不适宜人类生活其中,但正是它的巨人症形成了纽约和芝加哥的迷人之处。因为尽管有巨人症,还是可以在这些城市里步行散步。实际上,真正的美国城市是洛杉矶、休斯顿和迈阿密,因为距离的缘故,所有的走动都只能靠车,甚至是在市中心。在类似的城市,所有对空间的感觉都被稀释了,这对欧洲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在欧洲,空间的意义是绝对至关紧要的,北方更抽象些,南方则更感性些,却都存在于任何地方。正因为这点,我认为城市主义是一种地方艺术,不能不加以区分地在任何地方运用。 我们欧洲人有一种非常强势的城市文化,非常强也非常古老。欧洲城市数千年来一直是个一体化的地方,在这里不同类型的人们用各种方式接近来往,教堂在宫殿旁边竖起,宫殿成为车间、商店甚至医院的邻居。若要根据传统,把地域划成功能严格区分的不同区域对我们来说是无法忍受的。美利坚属于一个比较年轻的民族,比我们更容易接受活动隔离、居住隔离的状况,但这种隔离的残忍却会让我们愤慨。 美国的城市不仅仅规模大,它们的结构与我们的城市也完全不同,一个个超高密度的商务区和一系列的摩天大楼,周围是那些“卧城”,上班族们每天晚上都要回到那里。日本的城市则不同,海洋性的,低矮的房子间穿插着巨大的基础设施网络,时而有一些高大的建筑群、商务区或者行政中心。我们没有理由来复制这样的方式,欧洲有它自己的建筑和城市传统,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传统建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城市。这并不是一个高级的或者低级的传统,仅仅是一个适合这个大陆的方式。 欧洲城市的建筑元素根本上有三个: 第一,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功能的混合; 第二,是从人类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其个性; 第三,是公共空间的质量和审美。 根据我们做的关于体积和内部空间感的分析以及关于动力、节奏、等级的分析,所有这些建筑元素对欧洲来说都是有效的,对美国或者亚洲就差很多。 功能的混合,人的等级,公共空间——这是三个非常简单的普遍原则,我认为不但稳定而且非常适用。形式有自己的寿命,这些普遍性原则比那些形式更永久。不仅仅是当前,它甚至与我们的城市观也是紧密相联的。对于欧洲来说,我觉得任何想摆脱它们的努力都会失败。 当然,并不是因为要保存地方特性就必须拒绝外来影响。这些影响在没有霸权主义的情况下经常是有益的。比如,美国人就日益趋向在他们的城市设立中心区域。而在日本,目前则比较流行意大利式。日本的在同一个地方低矮建筑与摩天大楼共存的原则,我在做科拜市城市规划项目的时候也研究过,我认为在考虑欧洲式空间观的情况下,在法国的某些地方也可以适用。 尽管世界上很多城市的建设都遇到了困难,我认为还不能说是世界性的危机。大城市永远都存在问题,永远不会变成天堂。但无论如何,不能将发生在欧洲的情况与拉美的情况直接进行比较。 当然,出于对现实的考虑经常会减少行动范畴。但对建筑师来说,为了将来,不管是否愿意,创造

浅论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策略

浅论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策略 发表时间:2019-08-30T09:17:05.3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杜彩娥 [导读] 城市规划是人们把自然环境改造为以人工环境为主体的城市环境的一种手段。 天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城市规划是人们把自然环境改造为以人工环境为主体的城市环境的一种手段。并且城市规划是政府实现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规划编制和投资项目的审批对政府与投资者之间、各级政府之间及各投资者之间进行协调,平衡利益关系。此外,规划对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还体现在有效控制投资开发的速度和规模上。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以及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必要性,对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策略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作用;以人为本;必要性;策略 城市规划本质就是对各种矛盾的协调,以维护全局的利益。因此为了促进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以下就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 城市规划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规范作用。城市规划通过编制管理和审批管理来实现对经济发展的规范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行为会因为投资者对利润的盲目追求发生混乱乃至失败。因此一个规范的市场行为准则对于经济健康发展必不可少,其能够有效保障市场秩序,给予投资者安全感,是持续投资的基础。(2)计划作用。城市规划方案是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紧密相连,同时于城市规划部分的项目监管环节里指明的城市建设的实际计划及分阶段进行计划,妥善有序地组织城市建设的一系列活动,确保其根据计划落实。(3)引导作用。城市规划是经由招商政策、规划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对投资的种类、规模和布局予以规范引导。政府出台并实施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之作为对城市自然资源实行优惠配置的总纲。规划内容包括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安排等。 二、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必要性分析 城市规划发展要持续不断地为居民提供最大限度优化的物质、精神和环境空间,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发展需求。同时,城市是宜居的,其发展是基于促进居民的全面、自由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和社会的共荣。如今,各国都注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积极发展生态型城市,城市规划的目标已从唯一维的社会经济繁荣走向三维的复合生态繁荣,即财富、健康和文明。因此贯彻科学发展观,城市规划应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动力、推进动力及和谐动力,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愉悦、物质和精神享受相统一的空间环境,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是城市规划从以物以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实现城市规划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 三、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策略分析 1、树立人本价值的城市规划发展理念。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在城市发展价值诉求方面,主要体现在人本价值理念的实践,最为典型的当属“宜居”和“乐居”理念。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引发了城市生态危机、交通堵塞以及人居状况恶化等诸多现代城市病,城市发展日益暴露了其非人性的黑暗面,而这也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如此的时代语境下,许多城市明确提出城市规划战略和发展目标,呈现了非常明显的价值转向,就是说,城市建设从以往单一追求速度、GDP等物化指标转向城市居民民生指数和幸福指数的追求。主要包括“宜居城市”等体现人本价值的城市发展理念。本质上来讲,宜居城市就是能全面满足人性需求的城市,不仅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物质层面的需求,而且能够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让人们时刻感受到公平、温馨、舒适和愉悦。宜居城市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功能性宜居,一个是社会伦理性宜居。前者主要是满足市民基本物质需求,包括安全性、便捷性以及健康性等,确保良好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环境是其追求的侧重点。后者主要是指公平的城市和具有很强包容性的城市,它要让全体城市居民感到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个性化发展,能够挖掘个人价值的生活方式,由于平等的缺失属于持续性社会负面力量,它能够抵消所有为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以及城市变得更加人性化所付出的努力。但是,从理想居住环境角度来讲,仅停留在功能性或伦理性层面的宜居还是远不够的,还要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民精神层面愉悦,达到一种自由与和谐的居住境界,这是对人性最高的认可和肯定。 2、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总体布局分析。科学规划城市的总体布局是城市高效、健康、合理运作的基础。城市总体布局受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的影响,城市的现状和各项生产与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和生活无一不牵涉城市的总体规划总体布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延续到今天,人们在经历了城市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与现代文明的同时,饱尝其生存条件恶化之苦。因而更多人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关注环境的保护。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身条件,因而我们天生就有不同的地区与种族区别、不同的生活环境,然而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人人都享有享受阳光、空气、水等基本生存条件的权利,城市的生存条件还应是安全、舒适的。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求规划城市总体布局时,无论规模大小、无论位于何地,都要在基本设施与布局上均等。在城市规划总体布局中,要从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基本要求出发,创造一个绿地、光照、噪声等生存条件相对均等的环境。在交通、建筑及公共设施等方面体现现代文明对弱势群体的扶持与帮助是城市对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城市规划总体布局时关注弱势群体,也是城市建设者为社会所做的巨大贡献。 3、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要尊重和调动市民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还要充分尊重城市居民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多倾听市民的意见,调动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热情和积极性。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不仅特别强调必须将人民群众利益视为城市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还突出强调要尊重人民群众在城市规划中的主体性,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城市的积极性,不能将他们视为城市发展过程中被动的接受者。在城市规划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如下现象,就是许多地方政府在主观上确实想为群众做点实事,并且也做了很多工作,下了大量功夫,但却没有得到认可和好评。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未能充分倾听市民的呼声和意见,未能充分考虑市民的实际需求,公众参与性不高,没有让广大市民普遍参与到关系自身利益的城市规划决策的具体制定中。此外,在城市规划工作者也存在着同样问题。部分城市规划师在城市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未能做到实事求是,未能充分考虑民意,没有认真倾听城市居民的呼声,只是一种主观意识上的臆想,或是单纯为了迎合业主需求,而将相关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置之度外。如此一来便不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 摘要:市政道路人性化和环境理念目前还是一个较新的方向,也是市政道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市政道路设计主要满足道路的运输功能要求。文章结合实际经验,从以人为本和道路与环境的协调性角度出发,对市政道路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道路设计;以人为本 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理想的道路在满足交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人性化的感受。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单纯从使用功能来考虑市政道路设计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在满足传统规范的同时,还应向更人性化方面设计。所以,道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性化,因为这样修出来的路才不会给人一种充满危险和噪音的感觉,而是一种旅途享受。 1“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 一般的工程设计主要考虑功能问题,主要依据的是设计规范。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充分理解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求,给人以充分的舒适感和贴心关怀,侧重于细部的处理以及把握隐藏在人们心底的深层需求,给人以最大的满足感,因此,人性化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更高境界。在今后的道路设计中,应大力提倡并注重人性化设计,共同推进社会文明进程,提高城市的品味。 以人为本与常规设计的区别是:除了具备使用功能外,还要满足人们使用方便、行走舒适、心情愉悦的需要,设施要齐全、到位。有时新事物的出现可能会遇到重重阻力,这就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来决策。观念要转变,措施要得力,才能把人性化设计融入城市的建设中,处处体现政府对市民的关爱。 2具体的设计 2.1道路线性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好,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二)协调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制定城镇体系规划,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从区域整体出发,明确城镇的职能分工,引导各类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2、统筹安排和合理布置区域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共享和有效利用 3、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提高 城市规划,特别是大城市的规划必须按照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合理调整用地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改善城市环境的目标。 3、着力发展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做好这方面的规划布局和用地安排。 4、适应科技、信息业迅速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加强交通、通讯工程建设。 5、加强居住区规划,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活方便、环境优美。 (四)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 要明确和强化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管制作用,确保城市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和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并严格执行国家用地标准。 2、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尽量少占基本农田。 3、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各项建设用地,对城市边缘地区土地利用要严格管制,防止乱占滥用。 4、严格查处一切违法用地行为,坚决依法收回违法用地。 5、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土地收益。 6、重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城市规划统一指导下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 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矛盾同时存在。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合理和节约利用水资源。 1、把保护水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做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规划,要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建设用水。 2、依据本地区水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 3、根据水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和调整产业结构,缺水城市要限制高耗水型工业的发展,对耗水量高的企业逐步实行关停并转。 4、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并重视污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5、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地下水已超采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开采。 (五)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本任务,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1、逐步降低大城市中心区密度,搞好旧城区改造,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的疏散中心区人口。重点解决基础设施短缺、交通紧张、居住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严格控制新项目的建设。 2、城市布局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建设项目选址要严格按城市规划进行,市区污染严重的项目要关停或

城市规划设计编制与收收费标准

城市规划设计与收费标准 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与收费标准 (2002年5月1日) 城市规划设计与收费标准 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与收费标准 (2002年5月1日) 目录 第■章总贝U (3) 第二章城镇体系规划 (3) 第三章城市总体规划 (5) 第四章村镇规划 (6) 第五章城市分区规划 (14) 第六章专项规划 (16) 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6) 2.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8) 3.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专项规划 (19) 4. 城市防灾系统专项规划 (20) 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1) 6. 旅游规划 (23) 第七章风景名胜区规划 (25) 第八章控制性详细规划 (27) 第九章城市设计 (29) 第十章修建性详细规划 (31) 1. 居住区详细规划 (31) 2. 公共中心地区详细规划 (31)

3. 交通枢纽地区详细规划 (32) 4. 新区详细规划 (35) 5. 历史街区与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36) 6. 公园绿地规划与设计 (37) 7. 景观规划 (38) 8. 城市工程管线专项详细规划 (39) 第十一章收费标准 (40) 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规划设计各项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提高规划质量, 规范收费标准,特制定《城市规划设计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和 收费标准》,以下简称《规定》,作为技术审查与收费的依 据。 第二条各项城市规划编制,除遵守本《规定》夕卜,还应该符合国家和各地方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由建设部城乡规划司负责解释。 第四条本《规定》自2002年5月1日起试行。 (1) 城镇体系规划 第五条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则两个部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贝U 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规划说明书是对 规划文本的解释,应该附有基础资料汇编。 第五条城镇体系规划规划文本 综合评价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4、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职能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结构;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 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