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浙江省交通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交通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

交通运输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省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军”。《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高标准构建支撑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形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努力打造省会到设区市高速铁路1小时交通圈、全省1小时空中交通圈。

为了推动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依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有关部委“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相关规划,编制《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是我省“十三五”时期综合交通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着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取得显著成效,总体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交通建设投资更多、发展速度更快、服务质量更佳、老百姓得实惠更多的5年。

1.总体水平跃上新台阶。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明显增长,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水平明显提升,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16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4倍;铁路营运里程2500公里,其中200公里时速以上高速铁路1180公里;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10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800万标箱(TEU);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4600

万人次;输油气管道里程2982公里;公路营运货车规模279万吨位,水运运力总规模2365万净载重吨;邮政业务量完成811亿元,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38亿件。11项指标均较“十一五”时期增长30%以上。

表1-1(见附件)“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主要指标表

2.交通发展亮点纷呈。“十二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发展呈现诸多亮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实现高铁陆域市市通,杭州、宁波城市地铁取得零的突破;钱江通道攻克超大型高速公路过江隧道的世界性难题;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实现双跑道运行。城乡统筹先行先试,成功培育嘉善统筹城乡发展经验并在全省推广,部省共同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在浙江先行先试。城市治堵深入推进,全面启动杭州、宁波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全省设区市公交分担率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城市交通满意度提高18个百分点。行业改革走在前列,成为全国省级交通权力事项最少的省份,并列入全国交通运输综合改革试点省。物流平台建设走向国际,实现从省内、国内到国际的跨越发展,实现1万多个物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日均信息交换量100万条。绿色交通省创建走在前列,打造美丽公路、绿色内河,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占比30%以上,是全国唯一公共自行车覆盖所有设区市的省份。科技创新成效突出,以西堠门大桥获得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鲁班奖和菲迪克年度工程杰出项目奖为代表,“十二五”期间获部级科学技术奖项、编制地方及行业标准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并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中心。“最美行业”率先创建,塑造设施美、装备美、窗口美、人物美和行风美,创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收费站、客运站、城市公交、长途班车、出租车、港区、机场、交通执法、建设工地十大美丽窗口。

3.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增强。5年完成旅客运输量85亿人次、5808亿人公里,实现货物运输量96亿吨、46176亿吨公里,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646万标箱,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19亿人次,快递企业业务量达90亿件,有效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转型发展。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提升全省港口集聚辐射能力和产业带动效应,宁波舟山港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832万标箱,有力支撑海洋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保障国家战略实施。建立华东六省一市综合交通协作机制及长三角“3+1”合作模式,广泛开展交通建设、行业管理、信息共享等多领域合作,有效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物流园区、龙头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村物流和城乡配送五个体系,支撑浙江众多商贸市场的形成,带动了产业融合,促进了产业集聚提升。率先实现全省建制村通等级公路率、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双百”目标,客运班车通行政村率达95%,初步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惠及近2万个行政村、3500多万名农民群众,有效助推百姓增收致富。

“十二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成绩显著,但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更高标准,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一是交通需求持续增长与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的矛盾,铁路和内河航道发展相对滞后,港口大而不强,高速公路总量不足,通用机场建设亟需加快推进;二是网络规模持续扩大与局部路段瓶颈制约的矛盾,公路“断头路”“瓶颈路”依然存在,内河航道部分航段存在瓶颈制约;三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与多种方式融合不够的矛盾,多种运输方式之间合理分工、相互衔接不够,发展多式联运基础相对薄弱;四是综合交通发展趋势与交通管理体制制约的矛盾,交通管理体制还不能较好适应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需要,有待进一步深化和落实。

(二)发展要求。

1.形势要求。

从国家总体战略要求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中央重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平稳增长的新常态。

从浙江经济社会使命担当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省“十三五”规划明确的目标。要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新使命,以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为总要求,着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进我省交通转型发展,支撑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

从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加快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品质,全力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交通运输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

总体而言,“十三五”时期是我省综合交通建设集中攻坚期、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期、综合交通体制完善期和综合交通发展全面提升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要通过大投入、大建设,实现大发展、大提升;要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齐短板扩大有效供给,推动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要进一步理顺交通管理体制,深化交通大部门制改革,建立多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要实现建管养运并重发展,提高综合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支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2.运输需求。“十三五”时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结构性调整的重要阶段。通过对宏观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及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预测“十三五”期间综合客货运输总量年均增长约3%~5%,其中铁路客运年均增长超过10%,公路客货运输量年均增长约3%~5%;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约2%~4%,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约5%,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约6%~8%。随着铁路建设的加快推进和水路运输的振兴发展,铁路、水运、航空承运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铁路客、货运占比分别提高7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达到20%和3%,综合交通运输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各种方式的运输分担率将更趋合理。

表1-2(见附件)综合客、货运量结构比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加快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深入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构建支撑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努力打造省会到设区市高速铁路和全省空中1小时交通圈,率先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强省,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着力提质增效、优化交通供给,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充分释放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能力,拓展新空间、培育新动力,开创交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新局面。

——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坚持建设、管理、养护、服务、安全并举,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发

展。

——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导向,将生态、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运输装备结构、运输组织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交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互联互通、开放发展。打造全球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建设亚太空港门户,构建海上、空中国际运输网络。统筹国际国内省内交通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增强浙江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关注民生交通,注重资源公平与设施共享,满足各类特殊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强化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水平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应急处置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高水平打造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高水平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高水平提升综合交通行业治理能力,基本建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强省。

——铁路: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5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250公里。到2020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40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59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380公里,实现省会到设区市高速铁路1小时交通圈。

——公路: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新改建国省道2000公里。到202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12.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800公里,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占比达到80%,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等级化。

——水路:新增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3亿吨,新增高等级内河航道里程150公里。到2020年,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3亿吨,高等级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600公里。

——民用机场:新增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2400万人次。到2020年,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7000万人次,一、二类通用机场达到20个以上,实现全省空中1小时交通圈。

——枢纽:新增综合客运枢纽8个、交通物流基地28个。到2020年,综合客运枢纽达到18个,交通物流基地达到145个。

——运输服务:到2020年,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5%以上、大城市达到35%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5%以上;具备条件建制村客运车辆通达率达到100%;邮政业务量达到1600亿元,快递企业业务量达到100亿件。

——安全应急:到2020年,较大以上等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0%;运输船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0%;工程建设百亿元投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4%。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车辆入网率、上线率达到95%和90%以上;高速公路重点路段运行监测覆盖率达到100%。一般灾害情况下,受灾干线公路路段抢通平均时间不超过12小时;一般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造成的航道破坏、堵塞修复抢通时间不超过48小时。

——交通能耗:到2020年,公路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5.4%;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综合能耗下降3.3%;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3.2%。

表2-1(见附件下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主要指标表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

深入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大港口建设以宁波

舟山港为核心,推动沿海港口资源优化整合和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和国际港航物流中心,实现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跻身世界强港行列。大路网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管道网络,构建高铁1小时交通圈,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公路,率先打造“四好农村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营运好)全国样板。大航空建设重点打造杭州区域性国际门户机场,推动宁波、温州机场成为千万级大型机场,构筑全省互联互通的通用机场网,构建空中1小时交通圈。大水运建设全面实施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高水平打造江海河联运航道网络,推进运输结构转型,促进港产联动,打造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大物流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家物流平台,加快提升义乌国际陆港、传化公路港等重点物流园区和龙头企业,继续保持全国物流业领先地位。

“十三五”时期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1万亿元,包括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约5000亿元、公路约4000亿元、站场460亿元、水路700亿元、民用机场250亿元、管道350亿元。其中“十二五”跨“十三五”时期项目投资约4000亿元、“十三五”时期开工并完工项目投资约4000亿元、“十三五”跨“十四五”时期项目投资约2760亿元。

1.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实施轨道交通“54321”工程,即加快推进省际省域干线铁路、都市区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省投入5000亿元,轨道交通营运总里程达4000

公里以上,建成营运杭黄铁路、商合杭铁路等30多个重点项目,进一步支撑强化杭州、宁波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沪昆、沿海2个国家级高铁主通道,构建多层次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努力打造杭州至各设区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

加快省际省域干线铁路建设。全面建成九景衢、杭黄、衢宁、商合杭、金台、湖苏沪、金甬等铁路,新增营运里程1400多公里。加快杭温铁路、杭绍台铁路、温州至武夷山铁路、建德至衢州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条件成熟项目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到2020

年,建成营运里程3900多公里,基本形成主要交通走廊客货分线运输、功能明确、能力充分的铁路运输网络。

加快都市区城际铁路建设。全面开工建设杭州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台城市群和浙中城市群等城际铁路,建成营运杭州至富阳、杭州至临安、宁波至奉化、温州S1线、台州S1线等项目。到2020年,建成营运里程300多公里,逐步形成区域中心城市与周边重要城镇、组团城市之间轨道交通快速通达体系。

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全面建成杭州、宁波城市轨道交通一期、二期建设规划项目,启动杭州城市轨道交通三期规划和绍兴城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建设,加快嘉兴、湖州轨道交通规划前期工作。新增营运里程250多公里,到2020年,总营运里程达380多公里,大幅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专栏1(见附件下载)

2.公路。完善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国省道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的结构合理、能力充分的公路网。实施高速公路“双十双千”工程,即建成10个高速公路项目,新开工10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里程约1000公里(含拓宽里程),完成投资约1700亿元,重点建设沿海、杭绍甬、龙丽温、舟山国际绿色石化园区疏港公路舟山本岛—岱山段等高速公路项目,规划调增杭金衢至杭绍台高速公路联络线、义东永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东延、上三高速公路东延,开展龙丽温高速公路至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联络线与杭州绕城西复线湖州段东延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实施普通国省道“三个两千”工程,完成投资2000亿元,建成2000公里,开工建设2000公里以上。加强普通国省道与城镇、高速公路、港口、枢纽、重要经济节点连接,提高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实现国道县县通、省道覆盖省级中心镇。实施农村公路“四个一万”工程(改造提升10000公里以上,维修10000公里以上,实施安保设施建设10000公里以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10000个以上),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全面消除等外

公路,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打造“四好农村路”全国样板。

新增公路里程500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含拓宽里程)。到2020年,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2.3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8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以上公路达到92%,普通省道二级以上公路达到75%。

专栏2(见附件下载)

3.水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形成现代港口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宁波舟山港重点发展梅山、金塘、衢山、岱山、洋山等港区,有序开发岛屿岸线,促进港口泊位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有序推进温州港乐清湾港区、嘉兴港独山港区、台州港头门港区等重点港区开发建设。

内河水运按照北提升、南畅通、东通海、西振兴的总体目标,以三级、四级航道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覆盖全省11个市、重点县(市、区)和产业园区的江海河联运航道网络建设,与沿海港口深度对接融合。重点建设以“两河一江”(京杭大运河、杭甬运河和钱塘江)为核心的10条江海河联运主通道和10个内河重点联运作业区。主攻京杭大运河杭州二通道和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两大节点,消除对接嘉兴港的集装箱运输主通道的瓶颈。加快建设浙西南与航运开发相配套的港区和浙北浙东规模化集约化港区。

建成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50个,新增吞吐能力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100万标箱;建成内河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300公里、500吨级以上泊位超过100个。到2020年,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270个,总吞吐能力达到1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900万标箱;全省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600公里。

专栏3(见附件下载)

4.机场。推进民用机场建设,加快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分阶段实施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及陆侧交通等配套设施扩容建设,提高机场容量和安全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门户机场、全国快件中心。加快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改扩建,推动两大干线机场进入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成为全国率先拥有3个千万级机场的省份。推进杭甬温三大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建设,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加快义乌、台州、舟山支线机场扩容提升,促进舟山普陀山机场航空口岸开发开放。新建丽水、嘉兴运输机场,提高机场保障能力。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完成东阳横店、建德千岛湖、绍兴滨海、宁海、德清等一、二类通用机场建设,优先发展水上机场,建设若干临时起降点,初步形成通用航空机场网络体系,为工农业生产、飞行培训、应急救援、航空旅游、岛际交通等提供服务。着力构建空中1小时交通圈,实现民航大省向民航强省跨越。

新增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2400万人次、航站楼面积31万平方米。到2020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7000万人次,航站楼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一、二类通用机场达到20个以上。

专栏4(见附件下载)

5.枢纽站场。大力推进运输场站体系建设,加快铁路站场改造提升,完善杭州、宁波铁路枢纽,研究推进杭州城西、温州东综合枢纽规划,实施湖州、长兴、义乌等铁路货场搬迁扩能改建;加快推进与其他运输方式和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相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重点建设县级以上客运站27个(其中10个综合枢纽);完善以多种运输方式和口岸功能的综合交通物流基地(货运枢纽)为主要节点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重点建设36个交通物流基地。

新增8个综合客运枢纽、28个交通物流基地。到2020年,综合客运枢纽达到18个,

交通物流基地达到145个。

专栏5(见附件下载)

6.油气管网。合理布局管网设施,统筹安排输油输气管道建设。重点建设绍杭成品油管道、甬台温复线(椒江—玉环段)等天然气管道,新增成品油管线1100公里、天然气管线2600公里。到2020年,输油气管线达到6700多公里。

7.邮政业。力争成为全国邮政业竞争实力最强、发展活力最好、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到2020年,全省邮政业务总量达到2060亿元,快递业务总量达到100亿件。

(二)构建“四大交通走廊”。

主动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发展要求,围绕都市区经济协调发展、现代海洋强省创新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共享绿色经济发展,高标准构建服务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支撑和引领浙江经济转型。

1.都市经济交通走廊。都市经济是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构建都市经济交通走廊就是要增强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集聚辐射能力,强化四大都市区和其他中心城市及县城的互联互通,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引领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跨越。

提升都市区对外连接能力。打通高速公路省际“断头路”,加快发展高标准铁路。向北重点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商合杭铁路等项目,开展沪甬通道扩容研究;向西重点推进千黄高速公路、临金高速公路、杭黄铁路等项目,研究杭州至武汉高铁项目;向西南重点推进杭新景高速公路、九景衢铁路等项目;向南重点推进龙丽温高速公路等项目,形成以公铁为骨干,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对外交通格局。

全面提升都市区之间及都市区与省域中心城市之间互联互通能力。扩容高速公路,改善

拥堵点,加快建设城际铁路,打造四大都市区之间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杭甬之间依托杭甬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G329、杭甬客运专线,重点建设杭绍甬高速公路。杭金之间依托沪昆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G235、杭长客运专线,重点扩容杭金衢高速公路,建设临金高速公路。杭温之间依托诸永高速公路、G104,重点加快杭温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甬温之间依托甬台温高速公路、温福铁路、G228,重点建设沿海高速公路。金温之间依托金丽温高速公路、G330、金温铁路,建设金台铁路。甬金之间依托甬金高速公路、G527,加快建设金甬、甬舟铁路。推进都市区与中心城市交通一体化,以四大都市区为核心,重点建设商合杭、衢丽铁路和杭绍台、龙丽温高速公路等项目,规划建设杭绍台铁路,构建都市区连接湖州、嘉兴、绍兴、衢州、台州、舟山、丽水7个省域中心城市高效、便捷、立体的综合交通走廊。

加强都市区内部通勤一体化。完善提升机场、高铁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推进杭甬温机场改扩建、杭州城西综合交通枢纽、青山湖科技城国际物流园区、宁波梅山综合货运枢纽、温州龙湾国际机场交通枢纽综合体等项目。加强都市区城市地铁、市域铁路、至周边县域的城际铁路、快速路网、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杭州至富阳、杭州至临安、宁波至余慈、温州S1线等都市区城际铁路建设。加强省域中心城市和县市节点之间、主城区与组团城市之间、综合交通枢纽与各节点之间的交通衔接。

专栏6(见附件下载)

2.海洋经济交通走廊。海洋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空间。构建海洋经济交通走廊就是要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和海港、海湾、海岛发展,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加快港口资源整合,打造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江海河陆多式联运为支撑的“一带多联”集疏运体系,统筹内陆与沿海协同发展,引领浙江由陆域经济走向海洋经济。“十三五”时期建成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超过50个,新增吞吐能力3亿吨;建成内河高等级航道超过300公里、疏港铁路800公里、疏港公路300公里。到2020年,

江海联运量达到3.5亿吨,海河联运量达到5000万吨,海铁集装箱联运量达到50万标箱。

推进现代化综合枢纽港建设。着力提升港口功能和综合效益,推进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综合枢纽港。重点推进梅山、金塘、衢山、六横、洋山等岛屿统筹开发,加快大型专业化泊位建设,完善主要货种体系布局,优化集装箱、铁矿石、煤炭、油品、粮食等运输系统,加强港区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强宁波舟山港整体竞争力。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构建“一带多联”集疏运体系。统筹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构建江海、海河、海铁、海陆等多式联运体系,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的辐射和服务能力。江海联运重点推进舟山衢山南航道、鱼山进港航道等项目建设,加快组建江海直达、江海联运船队,提升海进江、江出海能力;海河联运重点提升浙北航道网,推进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工程、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开发工程等航道建设;海铁联运重点创建国家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推进甬舟铁路和穿山、头门、乐清湾等疏港铁路建设;海陆联运重点推进舟山国际绿色石化园区疏港公路舟山本岛—岱山段,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象山湾疏港、甬台温复线等公路建设,加强港口后方“最后一公里”建设。加强沿海、内河、无水港的联动发展,构筑港口经济圈,有效服务全省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统筹发展,提升集疏运对港口经济圈的服务能力。

提升海港物流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宁波舟山港处于长江经济带“龙眼”的战略区位优势,加快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大宗商品中转运输体系,培育江海联运航运服务基地,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贸易、航运服务功能。创新“互联网+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江海河陆互联互通的物流信息平台,推动传统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金融保险、航运信息与咨询、信息互联、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水平,提升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3.开放经济交通走廊。开放经济是加快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开放经济交通走廊就是要着眼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托海港、陆港、空港和国家物流平台“三港一平台”,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实现与其他国家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引领浙江经济实现更高层次开放发展。到2020年,外贸吞吐量达到6亿吨,海上国际航线达到240条,口岸型物流园区达到40个,民航国际国内航线达到500条以上,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港口达到50个。

提高海港开放合作层次。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合作,建立跨区域港口联盟、港航联盟,增强港口国际竞争力。加强全省港口资源整合,以沿海港口带动内河、内陆无水港的发展,形成全省港口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拓展国际集装箱航线,加强与国际港口互联互通。借鉴上海等自贸区创新试点和国际先进经验,创建舟山自由贸易港区。

完善陆港园区布局。构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推动“义新欧”“甬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推进义乌、宁波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建设。打造集快递物流集聚中心、铁路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园区为一体的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完成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空港园区、金华金义综合保税区跨国物流中心建设。推动互为支撑的多中心内陆口岸格局,促进海港、陆港与铁路口岸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借陆出境和借港出海。

专栏7(见附件下载)

加大空港开放力度。加大全省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空港开放力度,积极拓展国际航线,航线网络延伸至世界五大洲,提高浙江国际竞争力。继续提高国内客运航线密度和通达性,积极开发和培育内陆中西部地区航点航线。航线达到500条以上,其中国际航线70多条,“十三五”时期新增20多条。形成通达全国、连接全球的航空运输网络。积极支持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开发工作,着力拓展欧美等航线,逐步建成面向亚洲、连接五大

洲的区域性国际门户机场;宁波栎社、温州龙湾国际机场进一步加密港澳台和日韩航线,大力开发东南亚市场,适时开通欧美航线,成为国内重要的千万级大型机场。加快义乌机场国际航线开发力度,力争舟山普陀山机场实现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加快航空物流业发展,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要充分依托跨境电商集聚优势,与联邦、顺丰、圆通、申通、邮政等快递企业强强联手,建设高效的货运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开发国际全货机航线,完善货运航线服务网络,打造成为全国快件中心。促进宁波保税物流园区与机场联动发展,成为长三角重要的航空货运集散地。推动温州、义乌航空物流园区建设,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活力。

做大做强国家物流平台。落实国务院“互联网+”行动和《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要求,重点提升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推动与东盟、欧美等主要港口互联互通。加快部省重点物流园区、龙头企业、多式联运等物流信息互联项目建设。以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为重点,构建“平台+跨境电商”等服务体系。

4.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美丽经济是绿色发展的战略空间。构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就是要着眼于全省美丽的自然资源,把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理念贯穿于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营运、管理全过程,坚持依山傍水、顺势而为,宜弯则弯、宜窄则窄,尽量少开挖少占地,打造自然生态、畅通舒适、美丽致富的“江南风情走廊”,建设“畅、安、舒、美”的自然风景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历史人文线,串联起“山海林田湖、城镇乡村景”,打通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畅途。

自然风景线。以4A级以上景区、国家公园、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等为支点,以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为骨干,重点建设改造规划S213、S302、S310、S219、S222、S325等省道,打造连通浙江北部水网地带的交通风景线,连接湖州、嘉兴沿线名城、名镇、名村;打造贯通浙东沿海、杭州湾文化休闲和浙西山区的交通风景线,串联杭州、宁波、绍兴、衢州、舟山等沿线区域;打造连通自然山水的交通风景线,连接天目山脉、千岛湖、开化国家

公园、江郎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丽水景宁畲乡、雁荡山、楠溪江等的风景区。依托全省丰富的内河航运、群岛资源优势和相对完善的陆岛交通体系,重点围绕京杭大运河二通道、钱塘江中上游开发和沿海邮轮码头建设,打造连通江河湖海的交通风景线,连接“三江两湖”、京杭古运河和嵊泗列岛、普陀山等沿海特色旅游岛与特色渔乡小镇。到2020年,4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国家公园基本通达二级以上公路。

科创产业线。以特色小镇为支点,以规划S212、S305、S202、S306等省道为依托,切实服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增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创新平台和省级产业集聚区的综合交通保障能力,连通一批高校科创基地,覆盖云栖小镇、海洋金融小镇、时尚制造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服务杭州大江东、宁波杭州湾等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引领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到2020年,省级产业集聚区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科创园区通达一级公路,特色小镇、一批健康产业基地基本通达二级以上公路。

专栏8(见附件下载)

生态富民线。以健康养生基地和农家乐示范村为支点,以农村公路为基础,以美丽公路为载体,提升公路技术等级和安保设施水平,重点通达全省健康产业基地和一批农家乐示范村,形成连通度高、畅达性好的生态富民交通线。立足好生态、好风光发展美丽经济,带动全民增收,促进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使好山好水好空气真正成为财富,积极服务广大农村地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美丽乡村精品村、旅游风情小镇及一批省级农家乐示范村基本通达等级公路;路域环境全面美化,县道中等路以上的比例达到80%以上,乡村道达到75%以上;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率达到100%,危桥处治率达到100%;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4A级以上县比率达到70%。

历史人文线。依托G104、G351、S310等国省道,以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明,以古代丝织、制瓷、造纸等工艺及绍剧、越剧、婺剧等戏曲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大批思想家、文化名人遗址和历史文化村落为代表的人文古迹串珠成线,提升交通条件,铸就文化之路。到2020年,国家级历史名城、国家级历史名镇通达二级以上公路,一批历史文化名村通达等级公路。

(三)完善综合交通骨干网络。

围绕加密通道、提升枢纽、完善网络,突出“三纵四横、对角贯通、枢纽提升”,努力构建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1.强化“三纵四横”主骨架。进一步强化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优化配置通道资源,提升通道总体能力。扩容提升沿海通道、沪(宁)浙赣通道、浙北(湖嘉沪)、浙中北(杭绍甬舟)、浙中南(皖金台)通道“两纵三横”综合运输通道,新增以临金高速公路、黄衢南高速公路、建德至衢州铁路、衢州至宁德铁路等为支撑的浙西(皖建衢)纵向通道和以龙丽温高速公路、龙泉至浦城高速公路等为支撑的浙南(闽丽温)横向通道。新增“一纵一横”通道,支撑带动浙西、浙西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畅途,推动全省形成加密升级的“三纵四横”综合交通主骨架。

专栏9(见附件下载)

2.构建“对角贯通”综合通道。加快建设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之间的对角通道,推动实现四大都市区对角贯通和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以甬金高速公路、金甬舟铁路等为支撑,加快建设贯通金华—义乌都市区与宁波都市区、连接义乌国际陆港与宁波舟山国际枢纽港的义甬舟大通道。以杭绍台铁路、杭温铁路、杭绍台高速公路等为支撑,加快建设贯通杭州都市区与温州都市区的杭(台)温通道。

3.提升都市区交通枢纽功能。强化杭州、宁波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温州、金华—义乌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嘉兴、湖州、衢州、绍兴、台州、丽水、舟山交通节点城市功能。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全面提升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促进枢纽城市与国家干线网络、城市内外交通的一体化衔接,提高运输中转和集疏运能力。优化杭州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布局,完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集疏运体系,加快空港物流平台建设,研究推进杭州城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梅山保税港区和疏港铁路建设,提升江海、海铁联运功能。加快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改扩建和温州港转型升级,完善温州火车南站综合客运枢纽。优化金华铁路枢纽布局,强化义乌国际陆港枢纽功能。加快推进交通节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

4.加快省际接口建设。加快建设综合交通省际接口,增加高速公路、普通国道、铁路对外通道,提升内河航道对外通道技术等级。对接上海重点推进沪乍杭铁路、湖嘉申线嘉兴段航道二期、杭平申线航道改造工程等项目;对接江苏重点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杭宁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杭长高速公路北延、京杭大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等项目;对接安徽重点推进商合杭铁路、杭黄铁路、千黄高速公路、临金高速公路等项目;对接江西重点推进九景衢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杭新景高速公路等项目;对接福建重点推进衢宁铁路、龙丽温高速公路、G228苍南段等项目。省际接口规划63个(铁路16个、高速公路24个、普通国道17个、内河航道6个),“十三五”时期,建设26个,完成打通24个。至“十三五”末,除温州至武夷山铁路、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外,综合交通出省通道全部建成;打通高速公路“断头路”5条,建设普通国道“断头路”300公里。

(四)加快城乡交通统筹发展。

1.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开展山海协作,加强浙西南山区和海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差距,强化交通资源的公平、均衡配置。加强县域之间、乡村之间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客货运输服务的联系和衔接。重点建设杭新景、龙丽温高速公路,衢宁、九

景衢铁路,加快钱塘江中上游和瓯江航运开发,提升浙西南地区交通通行能力。强化陆岛交通建设,300人以上岛屿交通码头实现全覆盖,1000人以上岛屿实现一岛两码头,3000人以上岛屿滚装码头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大城市治堵力度,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加大城市交通换乘枢纽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交站场规划建设,在客流集散地配套建设公共停车场等设施;大力发展机场、高铁、轻轨的集疏运班线,推动道路客运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到2020年,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5%以上、大城市达到35%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5%以上。

3.统筹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城乡交通、城市内外交通的衔接转换,构建快速便捷的城乡交通网络。提升促进城乡衔接的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运输能力,加快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充分发挥县道承接国省干线和乡村道路的纽带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路况及服务水平。完善水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改善陆岛、渡口等渡运设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加快城乡交通换乘枢纽建设,满足城乡铁路、公路、公交等多种运输方式综合换乘需求,提高不同运输方式间的零换乘比重。建设镇级、村级客运站,扩大村镇客运站覆盖面,实现城市、中心镇和建制村之间的有效衔接。

4.推进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稳步提升城乡客运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以城市公共交通、道路客运班线和镇村公交为基本格局的三级城乡客运体系。建立城乡客运一体化长效机制,坚持以市场化为主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改革思路,积极引导各地建立适度竞争的市场经营机制、科学的票价调整机制、公共财政投入城乡客运的长效机制、与补助政策挂钩的服务质量考核机制、多元化监督评价机制等五大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和城乡客运市场化运营的有机结合。力争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4A级以上的县比率达到70%。推进农村客运班线通达工程和镇村公交建设,通过城乡公交、班车、假日班车等灵活多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