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浙江省交通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交通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交通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交通十三五规划

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

交通运输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省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军”。《中共省委关于制定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高标准构建支撑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形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努力打造省会到设区市高速铁路1小时交通圈、全省1小时空通圈。

为了推动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依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有关部委“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相关规划,编制《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是我省“十三五”时期综合交通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着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取得显著成效,总体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交通建设投资更多、发展速度更快、服务质量更佳、老百姓得实惠更多的5年。

1.总体水平跃上新台阶。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明显增长,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水平明显提升,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16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4倍;铁路营运里程2500公里,其中200公里时速以上高速铁路1180公里;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10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800万标箱(TEU);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4600

万人次;输油气管道里程2982公里;公路营运货车规模279万吨位,水运运力总规模2365万净载重吨;邮政业务量完成811亿元,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38亿件。11项指标均较“十一五”时期增长30%以上。

表1-1(见附件)“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主要指标表

2.交通发展亮点纷呈。“十二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发展呈现诸多亮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实现高铁陆域市市通,、城市地铁取得零的突破;钱江通道攻克超大型高速公路过江隧道的世界性难题;萧山国际机场实现双跑道运行。城乡统筹先行先试,成功培育嘉善统筹城乡发展经验并在全省推广,部省共同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在先行先试。城市治堵深入推进,全面启动、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全省设区市公交分担率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城市交通满意度提高18个百分点。行业改革走在前列,成为全国省级交通权力事项最少的省份,并列入全国交通运输综合改革试点省。物流平台建设走向国际,实现从省、国到国际的跨越发展,实现1万多个物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日均信息交换量100万条。绿色交通省创建走在前列,打造美丽公路、绿色河,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占比30%以上,是全国唯一公共自行车覆盖所有设区市的省份。科技创新成效突出,以西堠门大桥获得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鲁班奖和菲迪克年度工程杰出项目奖为代表,“十二五”期间获部级科学技术奖项、编制地方及行业标准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并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中心。“最美行业”率先创建,塑造设施美、装备美、窗口美、人物美和行风美,创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收费站、客运站、城市公交、长途班车、出租车、港区、机场、交通执法、建设工地十大美丽窗口。

3.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增强。5年完成旅客运输量85亿人次、5808亿人公里,实现货物运输量96亿吨、46176亿吨公里,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646万标箱,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19亿人次,快递企业业务量达90亿件,有效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转型发展。以港为龙头,提升全省港口集聚辐射能力和产业带动效应,港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832万标箱,有力支撑海洋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保障国家战略实施。建立华东六省一市综合交通协作机制及长三角“3+1”合作模式,广泛开展交通建设、行业管理、信息共享等多领域合作,有效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物流园区、龙头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村物流和城乡配送五个体系,支撑众多商贸市场的形成,带动了产业融合,促进了产业集聚提升。率先实现全省建制村通等级公路率、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双百”目标,客运班车通行政村率达95%,初步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惠及近2万个行政村、3500多万名农民群众,有效助推百姓增收致富。

“十二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成绩显著,但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更高标准,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一是交通需求持续增长与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的矛盾,铁路和河航道发展相对滞后,港口大而不强,高速公路总量不足,通用机场建设亟需加快推进;二是网络规模持续扩大与局部路段瓶颈制约的矛盾,公路“断头路”“瓶颈路”依然存在,河航道部分航段存在瓶颈制约;三是运输能力快速提升与多种方式融合不够的矛盾,多种运输方式之间合理分工、相互衔接不够,发展多式联运基础相对薄弱;四是综合交通发展趋势与交通管理体制制约的矛盾,交通管理体制还不能较好适应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需要,有待进一步深化和落实。

(二)发展要求。

1.形势要求。

从国家总体战略要求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中央重申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平稳增长的新常态。

从经济社会使命担当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省“十三五”规划明确的目标。要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新使命,以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作用为总要求,着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进我省交通转型发展,支撑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

从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加快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品质,全力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交通运输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

总体而言,“十三五”时期是我省综合交通建设集中攻坚期、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期、综合交通体制完善期和综合交通发展全面提升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要通过大投入、大建设,实现大发展、大提升;要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齐短板扩大有效供给,推动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要进一步理顺交通管理体制,深化交通大部门制改革,建立多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要实现建管养运并重发展,提高综合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支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2.运输需求。“十三五”时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结构性调整的重要阶段。通过对宏观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及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预测“十三五”期间综合客货运输总量年均增长约3%~5%,其中铁路客运年均增长超过10%,公路客货运输量年均增长约3%~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约2%~4%,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约5%,民用机场旅客吞

吐量年均增长约6%~8%。随着铁路建设的加快推进和水路运输的振兴发展,铁路、水运、航空承运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铁路客、货运占比分别提高7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达到20%和3%,综合交通运输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各种方式的运输分担率将更趋合理。

表1-2(见附件)综合客、货运量结构比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加快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深入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构建支撑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努力打造省会到设区市高速铁路和全省空中1小时交通圈,率先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强省,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富”“两美”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着力提质增效、优化交通供给,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充分释放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能力,拓展新空间、培育新动力,开创交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新局面。

——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坚持建设、管理、养护、服务、安全并举,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发展。

——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导向,将生态、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运输装备结构、运输组织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交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互联互通、开放发展。打造全球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建设亚太空港门户,构建海上、空中国际运输网络。统筹国际国省交通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关注民生交通,注重资源公平与设施共享,满足各类特殊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强化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水平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应急处置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高水平打造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高水平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高水平提升综合交通行业治理能力,基本建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强省。

——铁路: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5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250公里。到2020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40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59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380公里,实现省会到设区市高速铁路1小时交通圈。

——公路: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新改建国省道2000公里。到202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12.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800公里,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占比达到80%,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等级化。

——水路:新增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3亿吨,新增高等级河航道里程150公里。到2020年,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3亿吨,高等级河航道里程达到1600公里。

——民用机场:新增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2400万人次。到2020年,民用机场旅客吞

吐能力达到7000万人次,一、二类通用机场达到20个以上,实现全省空中1小时交通圈。

——枢纽:新增综合客运枢纽8个、交通物流基地28个。到2020年,综合客运枢纽达到18个,交通物流基地达到145个。

——运输服务:到2020年,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5%以上、大城市达到35%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5%以上;具备条件建制村客运车辆通达率达到100%;邮政业务量达到1600亿元,快递企业业务量达到100亿件。

——安全应急:到2020年,较大以上等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0%;运输船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0%;工程建设百亿元投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4%。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车辆入网率、上线率达到95%和90%以上;高速公路重点路段运行监测覆盖率达到100%。一般灾害情况下,受灾干线公路路段抢通平均时间不超过12小时;一般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造成的航道破坏、堵塞修复抢通时间不超过48小时。

——交通能耗:到2020年,公路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5.4%;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综合能耗下降3.3%;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3.2%。

表2-1(见附件下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主要指标表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

深入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大港口建设以港为核心,推动沿海港口资源优化整合和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全球

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和国际港航物流中心,实现港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跻身世界强港行列。大路网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管道网络,构建高铁1小时交通圈,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公路,率先打造“四好农村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营运好)全国样板。大航空建设重点打造区域性国际门户机场,推动、机场成为千万级大型机场,构筑全省互联互通的通用机场网,构建空中1小时交通圈。大水运建设全面实施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高水平打造江海河联运航道网络,推进运输结构转型,促进港产联动,打造河水运转型发展示区。大物流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家物流平台,加快提升义乌国际陆港、传化公路港等重点物流园区和龙头企业,继续保持全国物流业领先地位。

“十三五”时期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1万亿元,包括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约5000亿元、公路约4000亿元、站场460亿元、水路700亿元、民用机场250亿元、管道350亿元。其中“十二五”跨“十三五”时期项目投资约4000亿元、“十三五”时期开工并完工项目投资约4000亿元、“十三五”跨“十四五”时期项目投资约2760亿元。

1.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实施轨道交通“54321”工程,即加快推进省际省域干线铁路、都市区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省投入5000亿元,轨道交通营运总里程达4000

公里以上,建成营运杭黄铁路、商合杭铁路等30多个重点项目,进一步支撑强化、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沪昆、沿海2个国家级高铁主通道,构建多层次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努力打造至各设区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

加快省际省域干线铁路建设。全面建成九景衢、杭黄、衢宁、商合杭、金台、湖沪、金甬等铁路,新增营运里程1400多公里。加快杭温铁路、杭绍台铁路、至武夷山铁路、建德至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条件成熟项目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到2020年,建成营运里程3900多公里,基本形成主要交通走廊客货分线运输、功能明确、能力充分的铁路运输网络。

加快都市区城际铁路建设。全面开工建设都市区、都市区、温台城市群和浙中城市群等城际铁路,建成营运至富阳、至临安、至奉化、S1线、S1线等项目。到2020年,建成营运里程300多公里,逐步形成区域中心城市与周边重要城镇、组团城市之间轨道交通快速通达体系。

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全面建成、城市轨道交通一期、二期建设规划项目,启动城市轨道交通三期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建设,加快、轨道交通规划前期工作。新增营运里程250多公里,到2020年,总营运里程达380多公里,大幅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专栏1(见附件下载)

2.公路。完善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国省道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的结构合理、能力充分的公路网。实施高速公路“双十双千”工程,即建成10个高速公路项目,新开工10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里程约1000公里(含拓宽里程),完成投资约1700亿元,重点建设沿海、杭绍甬、龙丽温、国际绿色石化园区疏港公路本岛—岱山段等高速公路项目,规划调增杭金衢至杭绍台高速公路联络线、义东永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东延、上三高速公路东延,开展龙丽温高速公路至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联络线与绕城西复线段东延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实施普通国省道“三个两千”工程,完成投资2000亿元,建成2000公里,开工建设2000公里以上。加强普通国省道与城镇、高速公路、港口、枢纽、重要经济节点连接,提高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实现国道县县通、省道覆盖省级中心镇。实施农村公路“四个一万”工程(改造提升10000公里以上,维修10000公里以上,实施安保设施建设10000公里以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10000个以上),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全面消除等外公路,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打造“四好农村路”全国样板。

新增公路里程500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含拓宽里程)。到2020年,全省

公路总里程达到12.3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8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以上公路达到92%,普通省道二级以上公路达到75%。

专栏2(见附件下载)

3.水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推进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形成现代港口经济圈发展新格局。港重点发展梅山、金塘、衢山、岱山、洋山等港区,有序开发岛屿岸线,促进港口泊位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有序推进港乐清湾港区、港独山港区、港头门港区等重点港区开发建设。

河水运按照北提升、南畅通、东通海、西振兴的总体目标,以三级、四级航道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覆盖全省11个市、重点县(市、区)和产业园区的江海河联运航道网络建设,与沿海港口深度对接融合。重点建设以“两河一江”(京杭大运河、杭甬运河和钱塘江)为核心的10条江海河联运主通道和10个河重点联运作业区。主攻京杭大运河二通道和杭甬运河段三期两大节点,消除对接港的集装箱运输主通道的瓶颈。加快建设浙西南与航运开发相配套的港区和浙北浙东规模化集约化港区。

建成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50个,新增吞吐能力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100万标箱;建成河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300公里、500吨级以上泊位超过100个。到2020年,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270个,总吞吐能力达到1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900万标箱;全省河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600公里。

专栏3(见附件下载)

4.机场。推进民用机场建设,加快萧山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分阶段实施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及陆侧交通等配套设施扩容建设,提高机场容量和安全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门户机场、全国快件中心。加快栎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龙湾国际机场改扩建,推动两

大干线机场进入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成为全国率先拥有3个千万级机场的省份。推进杭甬温三大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建设,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加快义乌、、支线机场扩容提升,促进普陀山机场航空口岸开发开放。新建、运输机场,提高机场保障能力。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完成东阳横店、建德千岛湖、滨海、、德清等一、二类通用机场建设,优先发展水上机场,建设若干临时起降点,初步形成通用航空机场网络体系,为工农业生产、飞行培训、应急救援、航空旅游、岛际交通等提供服务。着力构建空中1小时交通圈,实现民航大省向民航强省跨越。

新增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2400万人次、航站楼面积31万平方米。到2020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7000万人次,航站楼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一、二类通用机场达到20个以上。

专栏4(见附件下载)

5.枢纽站场。大力推进运输场站体系建设,加快铁路站场改造提升,完善、铁路枢纽,研究推进城西、东综合枢纽规划,实施、长兴、义乌等铁路货场搬迁扩能改建;加快推进与其他运输方式和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相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重点建设县级以上客运站27个(其中10个综合枢纽);完善以多种运输方式和口岸功能的综合交通物流基地(货运枢纽)为主要节点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重点建设36个交通物流基地。

新增8个综合客运枢纽、28个交通物流基地。到2020年,综合客运枢纽达到18个,交通物流基地达到145个。

专栏5(见附件下载)

6.油气管网。合理布局管网设施,统筹安排输油输气管道建设。重点建设绍杭成品油管道、甬台温复线(椒江—玉环段)等天然气管道,新增成品油管线1100公里、天然气管线

2600公里。到2020年,输油气管线达到6700多公里。

7.邮政业。力争成为全国邮政业竞争实力最强、发展活力最好、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到2020年,全省邮政业务总量达到2060亿元,快递业务总量达到100亿件。

(二)构建“四大交通走廊”。

主动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发展要求,围绕都市区经济协调发展、现代海洋强省创新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共享绿色经济发展,高标准构建服务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支撑和引领经济转型。

1.都市经济交通走廊。都市经济是经济新的增长极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构建都市经济交通走廊就是要增强、、、金义四大都市区集聚辐射能力,强化四大都市区和其他中心城市及县城的互联互通,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引领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跨越。

提升都市区对外连接能力。打通高速公路省际“断头路”,加快发展高标准铁路。向北重点推进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商合杭铁路等项目,开展沪甬通道扩容研究;向西重点推进千黄高速公路、临金高速公路、杭黄铁路等项目,研究至高铁项目;向西南重点推进杭新景高速公路、九景衢铁路等项目;向南重点推进龙丽温高速公路等项目,形成以公铁为骨干,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对外交通格局。

全面提升都市区之间及都市区与省域中心城市之间互联互通能力。扩容高速公路,改善拥堵点,加快建设城际铁路,打造四大都市区之间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杭甬之间依托杭甬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G329、杭甬客运专线,重点建设杭绍甬高速公路。杭金之间依托沪昆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G235、杭长客运专线,重点扩容杭金衢高速公路,建设临金高速公路。杭温之间依托诸永高速公路、G104,重点加快杭温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甬温之间依托甬台温高速公路、温福铁路、G228,重点建设沿海高速公路。金温之间依托金丽温高速

公路、G330、金温铁路,建设金台铁路。甬金之间依托甬金高速公路、G527,加快建设金甬、甬舟铁路。推进都市区与中心城市交通一体化,以四大都市区为核心,重点建设商合杭、衢丽铁路和杭绍台、龙丽温高速公路等项目,规划建设杭绍台铁路,构建都市区连接、、、、、、7个省域中心城市高效、便捷、立体的综合交通走廊。

加强都市区部通勤一体化。完善提升机场、高铁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推进杭甬温机场改扩建、城西综合交通枢纽、青山湖科技城国际物流园区、梅山综合货运枢纽、龙湾国际机场交通枢纽综合体等项目。加强都市区城市地铁、市域铁路、至周边县域的城际铁路、快速路网、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至富阳、至临安、至余慈、S1线等都市区城际铁路建设。加强省域中心城市和县市节点之间、主城区与组团城市之间、综合交通枢纽与各节点之间的交通衔接。

专栏6(见附件下载)

2.海洋经济交通走廊。海洋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空间。构建海洋经济交通走廊就是要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示区、群岛新区和海港、海湾、海岛发展,以港为核心,加快港口资源整合,打造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江海河陆多式联运为支撑的“一带多联”集疏运体系,统筹陆与沿海协同发展,引领由陆域经济走向海洋经济。“十三五”时期建成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超过50个,新增吞吐能力3亿吨;建成河高等级航道超过300公里、疏港铁路800公里、疏港公路300公里。到2020年,江海联运量达到

3.5亿吨,海河联运量达到5000万吨,海铁集装箱联运量达到50万标箱。

推进现代化综合枢纽港建设。着力提升港口功能和综合效益,推进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综合枢纽港。重点推进梅山、金塘、衢山、六横、洋山等岛屿统筹开发,加快大型专业化泊位建设,完善主要货种体系布局,优化集装箱、铁矿石、煤炭、油品、粮食等运输系统,加强港区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强港整体竞争力。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

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构建“一带多联”集疏运体系。统筹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构建江海、海河、海铁、海陆等多式联运体系,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的辐射和服务能力。江海联运重点推进衢山南航道、鱼山进港航道等项目建设,加快组建江海直达、江海联运船队,提升海进江、江出海能力;海河联运重点提升浙北航道网,推进杭甬运河段三期工程、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开发工程等航道建设;海铁联运重点创建国家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推进甬舟铁路和穿山、头门、乐清湾等疏港铁路建设;海陆联运重点推进国际绿色石化园区疏港公路本岛—岱山段,港六横公路大桥、象山湾疏港、甬台温复线等公路建设,加强港口后方“最后一公里”建设。加强沿海、河、无水港的联动发展,构筑港口经济圈,有效服务全省沿海和陆地区的统筹发展,提升集疏运对港口经济圈的服务能力。

提升海港物流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港处于长江经济带“龙眼”的战略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大宗商品中转运输体系,培育江海联运航运服务基地,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贸易、航运服务功能。创新“互联网+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江海河陆互联互通的物流信息平台,推动传统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金融保险、航运信息与咨询、信息互联、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水平,提升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3.开放经济交通走廊。开放经济是加快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开放经济交通走廊就是要着眼于国际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托海港、陆港、空港和国家物流平台“三港一平台”,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实现与其他国家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引领经济实现更高层次开放发展。到2020年,外贸吞吐量达到6亿吨,海上国际航线达到240条,口岸型物流园区达到40个,民航国际国航线达到500条以上,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港口达到50个。

提高海港开放合作层次。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合作,建立跨区域港口联盟、港航联盟,增强港口国际竞争力。加强全省港口资源整合,以沿海港口带动河、陆无水港的发展,形成全省港口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拓展国际集装箱航线,加强与国际港口互联互通。借鉴等自贸区创新试点和国际先进经验,创建自由贸易港区。

完善陆港园区布局。构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推动“义新欧”“甬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推进义乌、国际互换局和交换站建设。打造集快递物流集聚中心、铁路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园区为一体的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完成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空港园区、金义综合保税区跨国物流中心建设。推动互为支撑的多中心陆口岸格局,促进海港、陆港与铁路口岸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借陆出境和借港出海。

专栏7(见附件下载)

加大空港开放力度。加大全省以萧山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空港开放力度,积极拓展国际航线,航线网络延伸至世界五,提高国际竞争力。继续提高国客运航线密度和通达性,积极开发和培育陆中西部地区航点航线。航线达到500条以上,其中国际航线70多条,“十三五”时期新增20多条。形成通达全国、连接全球的航空运输网络。积极支持萧山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开发工作,着力拓展欧美等航线,逐步建成面向亚洲、连接五的区域性国际门户机场;栎社、龙湾国际机场进一步加密港澳台和日航线,大力开发东南亚市场,适时开通欧美航线,成为国重要的千万级大型机场。加快义乌机场国际航线开发力度,力争普陀山机场实现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加快航空物流业发展,萧山国际机场要充分依托跨境电商集聚优势,与联邦、顺丰、圆通、申通、邮政等快递企业强强联手,建设高效的货运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开发国际全货机航线,完善货运航线服务网络,打造成为全国快件中心。促进保税物流园区与机场联动发展,成为长三角重要的航空货运集散地。推动、义乌航空物流园区建设,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活力。

做大做强国家物流平台。落实国务院“互联网+”行动和《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要求,重点提升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推动与东盟、欧美等主要港口互联互通。加快部省重点物流园区、龙头企业、多式联运等物流信息互联项目建设。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为重点,构建“平台+跨境电商”等服务体系。

4.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美丽经济是绿色发展的战略空间。构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就是要着眼于全省美丽的自然资源,把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理念贯穿于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营运、管理全过程,坚持依山傍水、顺势而为,宜弯则弯、宜窄则窄,尽量少开挖少占地,打造自然生态、畅通舒适、美丽致富的“江南风情走廊”,建设“畅、安、舒、美”的自然风景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历史人文线,串联起“山海林田湖、城镇乡村景”,打通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畅途。

自然风景线。以4A级以上景区、国家公园、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等为支点,以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为骨干,重点建设改造规划S213、S302、S310、S219、S222、S325等省道,打造连通北部水网地带的交通风景线,连接、沿线名城、名镇、名村;打造贯通浙东沿海、湾文化休闲和浙西山区的交通风景线,串联、、、、等沿线区域;打造连通自然山水的交通风景线,连接天目山脉、千岛湖、开化国家公园、江郎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景宁畲乡、雁荡山、楠溪江等的风景区。依托全省丰富的河航运、群岛资源优势和相对完善的陆岛交通体系,重点围绕京杭大运河二通道、钱塘江中上游开发和沿海邮轮码头建设,打造连通江河湖海的交通风景线,连接“三江两湖”、京杭古运河和嵊泗列岛、普陀山等沿海特色旅游岛与特色渔乡小镇。到2020年,4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国家公园基本通达二级以上公路。

科创产业线。以特色小镇为支点,以规划S212、S305、S202、S306等省道为依托,切实服务国家自主创新示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增强城西科创

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创新平台和省级产业集聚区的综合交通保障能力,连通一批高校科创基地,覆盖云栖小镇、海洋金融小镇、时尚制造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服务大江东、湾等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引领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到2020年,省级产业集聚区和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科创园区通达一级公路,特色小镇、一批健康产业基地基本通达二级以上公路。

专栏8(见附件下载)

生态富民线。以健康养生基地和农家乐示村为支点,以农村公路为基础,以美丽公路为载体,提升公路技术等级和安保设施水平,重点通达全省健康产业基地和一批农家乐示村,形成连通度高、畅达性好的生态富民交通线。立足好生态、好风光发展美丽经济,带动全民增收,促进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使好山好水好空气真正成为财富,积极服务广大农村地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美丽乡村精品村、旅游风情小镇及一批省级农家乐示村基本通达等级公路;路域环境全面美化,县道中等路以上的比例达到80%以上,乡村道达到75%以上;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率达到100%,危桥处治率达到100%;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4A级以上县比率达到70%。

历史人文线。依托G104、G351、S310等国省道,以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明,以古代丝织、制瓷、造纸等工艺及绍剧、越剧、婺剧等戏曲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大批思想家、文化名人遗址和历史文化村落为代表的人文古迹串珠成线,提升交通条件,铸就文化之路。到2020年,国家级历史名城、国家级历史名镇通达二级以上公路,一批历史文化名村通达等级公路。

(三)完善综合交通骨干网络。

围绕加密通道、提升枢纽、完善网络,突出“三纵四横、对角贯通、枢纽提升”,努力构建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1.强化“三纵四横”主骨架。进一步强化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优化配置通道资源,提升通道总体能力。扩容提升沿海通道、沪(宁)浙赣通道、浙北(湖嘉沪)、浙中北(杭绍甬舟)、浙中南(皖金台)通道“两纵三横”综合运输通道,新增以临金高速公路、黄衢南高速公路、建德至铁路、至铁路等为支撑的浙西(皖建衢)纵向通道和以龙丽温高速公路、龙泉至浦城高速公路等为支撑的浙南(闽丽温)横向通道。新增“一纵一横”通道,支撑带动浙西、浙西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畅途,推动全省形成加密升级的“三纵四横”综合交通主骨架。

专栏9(见附件下载)

2.构建“对角贯通”综合通道。加快建设、、、—义乌四大都市区之间的对角通道,推动实现四大都市区对角贯通和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以甬金高速公路、金甬舟铁路等为支撑,加快建设贯通—义乌都市区与都市区、连接义乌国际陆港与国际枢纽港的义甬舟大通道。以杭绍台铁路、杭温铁路、杭绍台高速公路等为支撑,加快建设贯通都市区与都市区的杭(台)温通道。

3.提升都市区交通枢纽功能。强化、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义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交通节点城市功能。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全面提升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促进枢纽城市与国家干线网络、城市外交通的一体化衔接,提高运输中转和集疏运能力。优化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布局,完善萧山国际机场集疏运体系,加快空港物流平台建设,研究推进城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进栎社国际机场、梅山保税港区和疏港铁路建设,提升江海、海铁联运功能。加快龙湾国际机场改扩建和港转型升级,完善火车南站综合客运枢纽。优化铁路枢纽布局,强化义乌国际陆港枢纽功能。加快推进交通节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

4.加快省际接口建设。加快建设综合交通省际接口,增加高速公路、普通国道、铁路对

外通道,提升河航道对外通道技术等级。对接重点推进沪乍杭铁路、湖嘉申线段航道二期、杭平申线航道改造工程等项目;对接重点推进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杭宁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杭长高速公路北延、京杭大运河段三级航道整治等项目;对接重点推进商合杭铁路、杭黄铁路、千黄高速公路、临金高速公路等项目;对接重点推进九景衢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杭新景高速公路等项目;对接重点推进衢宁铁路、龙丽温高速公路、G228苍南段等项目。省际接口规划63个(铁路16个、高速公路24个、普通国道17个、河航道6个),“十三五”时期,建设26个,完成打通24个。至“十三五”末,除至武夷山铁路、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外,综合交通出省通道全部建成;打通高速公路“断头路”5条,建设普通国道“断头路”300公里。

(四)加快城乡交通统筹发展。

1.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开展山海协作,加强浙西南山区和海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差距,强化交通资源的公平、均衡配置。加强县域之间、乡村之间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客货运输服务的联系和衔接。重点建设杭新景、龙丽温高速公路,衢宁、九景衢铁路,加快钱塘江中上游和瓯江航运开发,提升浙西南地区交通通行能力。强化陆岛交通建设,300人以上岛屿交通码头实现全覆盖,1000人以上岛屿实现一岛两码头,3000人以上岛屿滚装码头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大城市治堵力度,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加大城市交通换乘枢纽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交站场规划建设,在客流集散地配套建设公共停车场等设施;大力发展机场、高铁、轻轨的集疏运班线,推动道路客运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到2020年,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5%以上、大城市达到35%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5%以上。

3.统筹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城乡交通、城市外交通的衔接转换,构建快速便捷

的城乡交通网络。提升促进城乡衔接的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运输能力,加快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充分发挥县道承接国省干线和乡村道路的纽带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路况及服务水平。完善水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改善陆岛、渡口等渡运设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加快城乡交通换乘枢纽建设,满足城乡铁路、公路、公交等多种运输方式综合换乘需求,提高不同运输方式间的零换乘比重。建设镇级、村级客运站,扩大村镇客运站覆盖面,实现城市、中心镇和建制村之间的有效衔接。

4.推进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稳步提升城乡客运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以城市公共交通、道路客运班线和镇村公交为基本格局的三级城乡客运体系。建立城乡客运一体化长效机制,坚持以市场化为主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改革思路,积极引导各地建立适度竞争的市场经营机制、科学的票价调整机制、公共财政投入城乡客运的长效机制、与补助政策挂钩的服务质量考核机制、多元化监督评价机制等五大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和城乡客运市场化运营的有机结合。力争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4A级以上的县比率达到70%。推进农村客运班线通达工程和镇村公交建设,通过城乡公交、班车、假日班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具备条件建制村农村客运村村通、农村公共客运服务全覆盖。大力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积极引导和建立物流园区、县级物流中心、乡镇配送站、农村货运网点等多级物流服务体系,提升城乡货运物流装备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农村邮政服务网点建设,推动物流运输服务向乡村延伸。

(五)发展智慧绿色平安交通。

1.加快发展智慧交通。

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示工程。以便捷出行、高效运输为导向,全面推进交通与互联网更加广泛、更深层次的融合。组织实施我省“互联网+”便捷交通示工程,重点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港口、综合交通应急指挥平台、综合交通出行服务等工程,加快完善我省智能

浙江省农田水利十三五规划

第一章浙江省农村水利“十三五”发展思路报告 浏览:1043 浏览字号打印页面 农村水利是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生活条件服务的水利措施,是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保障条件,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公益性。 一、“十二五”以来工作回顾 “十二五”以来,我省农村水利工作以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为主题,以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改革为动力,以骨干渠系改造、“四小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圩区治理、农村供水工程为主要建设内容,强建设、重管理、求实效,农村水利发展势头强劲,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农田水利方面:在国内率先开展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四年间共完成骨干渠系改造1664公里、田间渠道22711公里,综合整治万方以上山塘5875座,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55万亩,综合整治杭嘉湖圩区174万亩,至2014年末,全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9,大幅度高于全国0.52的平均水平。2014年国家发改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全国稽查排名第一;2011年~2014年,水利部、财政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绩效评价连续四年优秀。率先制定出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农村饮水安全方面:2003年启动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比全国其他省份起步早、行动快。在国家统一部署“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后,2009年率先下放工程建设方案审批权限,至2014

年末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内工作,全省农村自来水覆盖率提高到98%。并且,2014年,率先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全省农村饮水安全水平,率先制定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定额、维修养护经费编制细则。农村水利改革方面:2012年我省为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两项水利改革任务的全国试点省份。“以大带小、小小联合”的农田水利设施区域化集中管护模式,汪洋副总理在2014年~2015年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积极推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国家验收优秀,评选“首席水利员”并送往台湾进行培训交流为国内首创。 二、“十三五”期间工作思路 当前,我省农村水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农村水利建设还相对滞后、标准偏低,重建轻管未得到彻底改变,设施老化和功能弱化等问题突出,农村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不断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对保障我省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村基本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三五”时期我省农村水利工作思路如下:(一)总体要求 以发展旱涝保收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为核心,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管护运行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旱涝保收和高产稳产,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和工程运行管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2016年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解读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我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要求、重点任务和举措,是五大发展理念与浙江实际相结合的集中体现,是指导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遵循,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为更好地学习领会《建议》精神,省委政研室有关负责人对《建议》主要内容做了解读。 一、关于我省“十三五”发展的基本背景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按照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部署,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1.我省“十二五”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一是将以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迈入“十三五”。2014年,我省GDP跨过4万亿元大关,预计今年将达到4.3万亿元左右,人均GDP将超过12000美元,迈入高收入经济体门槛。二是将以不断提高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迈入“十三五”。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信息经济、金融产业等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转型升级找到了跑道、见到了曙光。三是将以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迈入“十三五”。国家战略举措有力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率先实施,港口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商事制度等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四是将以不断提高的协调发展水平迈入“十三五”。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居全国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原26个欠发达县

2015年第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解读

2015年第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解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今日发布,这个《建议》对于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教育: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将达到90% 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来说,将可以免费上高中和中职。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学费问题将不会成为寒门子弟求学路上的“绊脚石”。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到86.5%。普及高中教育意味着在毛入学率86.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应该达到90%。 收入:人均收入将翻番,懂技术更“吃香” 学有所教,劳也将更有所得。全会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 公报还专门明确提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看来,有技术含量的职业今后会很吃香。财政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康表示,通过提高技工

待遇,让技工更受尊重,这样反过来也会促进这方面培训、教育蓬勃发展,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优质技术人才。 扶贫: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不能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掉队。对此,公报提出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经过30多年努力,我国已让6.6亿人实现了快速摆脱贫困,但目前还仍有592个贫困县,3000万个贫困家庭,7017万人口处于极端贫困状态。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刘永富表示,贫困县只退不进,从现在开始贫困县要逐步退出,到2020年全部退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要实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根据五中全会公报的目标要求,如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减贫目标如期完成,未来5年还将实现减贫6000多万,即每年需要减贫的人口均在1200万以上,这意味着全国每个月都要减贫100万人。 社保:全民参保,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全面小康,意味着所有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公报提出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需要充实社保基金,就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将全面实施。

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_十三五_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十三五”时期,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临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新的发展任务,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报告在广泛调研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浙江“十三五”规划编制将涉及的六个重大问题——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增速问题、强化创新驱动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问题、建设都市圈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和强化政府治理问题、扩大开放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平台问题、建设“两美浙江”和改善民生问题,以期为浙江“十三五”规划的科学制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浙江经济已接近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开始迈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十三五”是浙江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关键时期。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期间,经济减速换挡,产业链向高端迈进,二元经济结构加快调整,资本输出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成为稳定内需主体,中小企业和新业态成为增长新亮点。面对未来一个时期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背景和新趋势,需要确定适应新常态发展的新思路,培育推进新常态发展的新动力,构建巩固新常态发展的新机制,牢牢把握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改善民生的主旋律,狠抓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增强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关于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增速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在震荡中缓慢复苏,进入调整转型期。“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增长将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无法回避的生产要素供给和生态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瓶颈约束。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 局,作出了我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的重要判断,明确提出要从中国经济新常态出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注重质量效益,保障改善民生。 (一)经济增速换档是浙江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现象2013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37568亿元,人均GDP 约1105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13年对各国人均GDP的统计排序,浙江经济发展水平大体跟全球排名51-60之间的巴西、巴拿马、土耳其、马来西亚、墨西哥、黎巴嫩等国家相当,低于高收入经济体下限约13.5个百分点,处于上中等收入经济体并接近高收入经济体门槛的发展水平。综合经济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判断,浙江经济已处于工业化后期或工业化发达阶段。根据发达经济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经验,鉴于浙江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速换档放缓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二)经济增速换档仍可确保浙江发展目标实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要求,党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进一步作出决策部署,到2020年,实现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提前实现。 2010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2722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2058元。2011-2013年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9%、8%和8.2%,按照2014-2015年均GDP 增速7.5%左右测算,“十三五”时期,浙江经济年均增速只要达到6.3%左右,同时保持居民收入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速,到2020年就可实现“四翻番”的目标。 (三)增速换档可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更大空间 浙江经济已接近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开始迈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十三五”是浙江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关键时期。面对未来一个时期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背景和新趋势,需要确定适应新常态发展的新思路,培育推进新常态发展的新动力,构建巩固新常态发展的新机制,牢牢把握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改善民生的主旋律,狠抓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 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设计纲要全文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主席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CN人才小编特整理出关于2016年甘肃省最新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甘肃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最终还是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准。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近日由中共甘肃省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议通过。本报今日将为您详细解读《建议》确定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五大理念 《建议》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党的领导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不断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始终不渝地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持力度,以区域组团联动发展为方向,构建分工协同、布局合理、优势对接、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始终不渝地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建设生态文明省为目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甘肃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始终不渝地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我省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推进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着力打造经贸人文交流合作平台,统筹用好内外市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八大目标 《建议》明确,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省生产总值跃上万亿元台阶。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

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表

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国家战略意图的反映。新华社记者从5日提交全国人大审查的纲要草案全文中摘取了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 它们涉及科技、装备制造、农业、环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会给国际社会带来重大机遇。 1、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2、深海空间站。 3、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6、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7、种业自主创新。 8、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9、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10、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 11、在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 12、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13、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14、引进1万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遴选支持1万名左右急需紧缺的国内高层次人才。 15、每年培训百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16、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 17、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10亿亩。 18、建设国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体系。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19、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 20、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 21、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 2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系统。 23、实现“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 24、加快大型飞机研制。 25、发展新一代和重型运载火箭、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 26、发展深海探测、大洋钻探、海底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等装备和系统。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开发和工程化。 27、研发新一代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 28、研制高档数控机床。 29、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30、开发适应各种耕作条件的先进农机产品。 31、研制核医学影像设备、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无创呼吸机等高性能医疗器械。 32、开发应用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医疗器械。 33、研制先进化工成套装备。 34、培育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第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全文)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全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 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 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围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信息化发展,直面“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链重组,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体系变革;加快信息化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生态;加快信息化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的数字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生活新需求;加快信息化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

竞争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加快信息化发展,统筹网上网下两个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域,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和必然选择。 本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 发展战略纲要》,是“十三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十二五”时期特 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国信息化取得显著进步和成就。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宽带网络建设明显加速。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互联网用户、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覆盖全国所有乡镇,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商用全面铺开,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研发步入全球领先梯队,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加快推进。

浙江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引领农业发展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需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十二五”期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为“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双双提升。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转化率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2%、59%和97%;选育具有新品种保护权和生产技术标准的新品种(系)180个,其中100多个成为生产主导品种。农业传统产业、农业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升至67%,多个产业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粮食种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均保持稳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装备、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设施农业、蓝色(海洋)农业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正加速形成。农业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政策更加健全。涉农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农业高新园区、涉农省级

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农业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与农村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发生重大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浙江省提前迈入依靠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出现新的趋势。 农业科技孕育新的突破。前沿基础性研究正在加速推进,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在广泛展开,科技创新将深度融合并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四化同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导力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环境技术、纳米科技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将催生一大批农业新业态,形成竞争新优势。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成为当务之急。农业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农业生产从单功能、低效益和高资源依存型向多功能、高效益和高科技依托型转型。农业领域从农产品生产向食品营养与健康、动植物生物医药、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材料、微生物资源应用、智能化海洋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工程与装备等拓展。农业的使命从保障食物安全向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美环境等延伸。农村经济进入崭新阶段。传统农村进入新型城镇化(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期。传统农民进入城镇市民转换期。经营主体向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主体向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农民转变。生产方式

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doc

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2019年浙江十三 五规划纲要解读 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二) 丝绸、黄酒、茶叶等历史经典产业,着力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万亿产业。组织实施万亿产业发展规划,创新产业引导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高标准建设好聚焦万亿产业、兼顾历史经典产业的特色小镇,突出产业高端要素集聚特色,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切实推动产业创新落地。加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创新提升力度,突出核心区块建设,加快打造大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坚守耕地红线,实施千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增强主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和农业技术创新,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

江行动纲要》,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信息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中心,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以国内和国际市场引领制造业提升,提高浙江制造产品品质,打响浙江制造品牌。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谋划实施智能化改造工程,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转型。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统筹发展,发挥互联网拓市场促发展的平台和渠道作用,推动制造方式和营销方式变革。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推进传统块状经济整治提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切实消除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和治安隐患,加快发展成为具有稳定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提升发展金融、信息、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发展养老、家政、教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以流通业变革带动生产方式变革。深化各类服务业改革试点,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 积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浙江“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设特色明显、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创新、智慧物流、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广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精心整理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涉及到哪些环保内容呢?聘才网小编马上为您解读,详 细请看下文。解读十三五规划中的环保政策日前,《人民日报》公布“十 三五”规划的十个目标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五年规划,这说 当前, 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提,形成“新五化”。随即,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多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文明政策体系,

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被视为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此方案设定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就是在 化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因而生态文明建设也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包括生态空间、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等在内的完整体系,而以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体系没有这么完整。同时,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建立起来,

特别是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将建立起来,各个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将更加明确。同时,新的环保法开始严格实施。”李佐军表示。而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工作,李佐军认为,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采取行动。第一,优化资源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即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清洁能源等,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排放 明体制改革的大幕。环保领域的业内人士也对“十三五”充满期待。平安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十三五”规划将把环保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硬性任务,有望在未来5年内为“环境质量目标导向”背书。除了原有的四项常规污染物的总量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大纲

附件1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大纲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年12月

目录 一、发展现状 (1) (一)发展成就 (1) (二)存在问题 (3) 二、发展要求 (3) (一)形势要求 (3) (二)需求分析 (6)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10) 四、主要任务 (13) (一)基础设施 (13) (二)运输服务 (15) (三)科技进步与信息化 (17) (四)绿色交通 (17) (五)安全与应急保障 (17) (六)全面深化改革 (17) 五、政策措施 (18) 附表: (20)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大纲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编制总体上要体现交通运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要体现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战略举措的任务要求,体现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发展要求,体现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要求,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近远结合、突出重点,为指导“十三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就 从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总结“十二五”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成就,有定量数据和典型案例支撑。总体评价“十二五”期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分析评价“十二五”期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转变方式、改善民生、规划制定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1、基础设施 重点分析“十二五”期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交通基础设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和建设及养护管理进展情况,各种运输方式营运总里程规模及等级结构优化情况,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 全文) 大力推进节能技术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在示范园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开展节能技术系统集成试点,整合高耗能企业的余热、余压、余气资源,鼓励利用余热采暖、利用余能和低温余热发电。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及耗能设备配备智能能源计量和远程诊断设备,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加强系统自动监控和智能分析能力,促进提高综合能效。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优化工艺技术,推动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在低温加热段使用太阳能集热器,实现生产工艺和能源供应的综合优化。推进化石能源近零消耗建筑技术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门窗、绿色节能建材等产品。鼓励风电、太阳能发电与企业能源供管系统综合集成,推动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做大做强节能服务产业。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业态快速发展,推动节能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推广节能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搭建绿色融资平台,推动发行绿色债券,支持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制定相关标准,提高节能服务规范化水平。制定节能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节能第三方评估机制。搭建节能服务公司、重点用能单位、第三方评估机构履约登记和服务平台,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专栏16 节能技术装备发展工程

组织实施节能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工程、节能装备制造工程。鼓励研发高性能建筑保温材料、光伏一体化建筑用玻璃幕墙、紧凑型户用空气源热泵装置、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与器件、先进高效燃气轮机发电设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装备、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装置等一批高效节能设备(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供热管网系统能效综合提升工程、电机拖动系统能效提升工程,推进燃煤电厂节能与超低排放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重大关键节能技术与产品规模化应用示范。组织实施城市、园区和企业节能示范工程,推广高效节能技术集成示范应用。(四)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大力推进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区域与流域污染防治整体联动,海陆统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推动主要污染物监测防治技术装备能力提升,加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集成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环保产品,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到2020年,先进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超过2万亿元。提升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能力。围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集中突破工业废水、雾霾、土壤农药残留、水体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等一批关键治理技术,加快形成成套装备、核心零部件及配套材料生产能力。建设一批技术先进、配套齐全、发展规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强省之基、兴省之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提升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制造强省,是“十三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中国制造2025》、《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 浙江行动纲要》精神,结合浙江发展实际,特制订《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和制造强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背景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三、重点产业 …… 应用电子及物联网。重点突破物联网传感芯片、通信网络、终端设备、应用平台等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建成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海洋电子、金融电子、医疗电子、能源电子及北斗导航等各类应用电子产品,大力发展数字安防产品,打造全球数字安防中心。加快工业控制实时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大力发展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及信息工程服务系统,巩固提升制造业智能控制水平。 …… 汽车零部件。重点围绕环保型节能型汽车发动机、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模块、汽车卫星导航系统、汽车安全系统、独立悬挂系统、电子控制自警觉点火系统、镁合金零部件等高端零部件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加快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和稳定供货能力。重点开发汽车电子技术,聚焦驾驶辅助系统、汽车安全电子系统、车载信息系统等车联网领域,开发大数据车载电脑、新型传感器、车联网关键电子元器件、高可靠轻型线束等。支持零部件企业加强零部件与主机产品协同开发,引导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组建模块化供货的企业集团,加快形成模块化、层次化的零部件供应体系结构。 …… 积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着力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引进军工集团战略布局项589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doc

2017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2017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建议》提出: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建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坚守耕地红线 《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 《建议》提出: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建议》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建议》提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议》提出: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 《建议》提出: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建议》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 《建议》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社

重磅十三五中国100个大项目

重磅!“十三五”中国要上100个大项目(名单) 2016年03月06日06:31 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国家战略意图的反映,纲要草案中包含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 它们涉及科技、装备制造、农业、环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会给国际社会带来重大机遇。 1、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2、深海空间站。 3、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6、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7、种业自主创新。 8、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9、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10、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

11、在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 12、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13、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14、引进1万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遴选支持1万名左右急需紧缺的国内高层次人才。 15、每年培训百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16、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 17、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10亿亩。 18、建设国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体系。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19、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 20、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 21、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 2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系统。

十三五规划100个重大项目表(名单)

十三五规划100个重大项目表(名单) 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国家战略意图的反映。记者从5日提交全国人大审查的纲要草案全文中摘取了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 它们涉及科技、装备制造、农业、环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会给国际社会带来重大机遇。 1、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2、深海空间站。 3、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6、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7、种业自主创新。 8、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9、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10、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 11、在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

12、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13、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14、引进1万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遴选支持1万名左右急需紧缺的国内高层次人才。 15、每年培训百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16、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 17、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10亿亩。 18、建设国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体系。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19、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 20、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 21、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 2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系统。 23、实现“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 24、加快大型飞机研制。 25、发展新一代和重型运载火箭、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

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深度解析

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深度解析 3月17日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十三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6.5%以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GDP总量达到或超过92.7万亿。在统计学领域中,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一般来说,标志着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3年,世界上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人均GDP1万美元的水平,大多属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按照2015年13.75亿的全国总人口数和当前汇率计算,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1.04万美元,初步迈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2015年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列入统计的31个省市区中,已有9个省市区的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进入“人均1万美元俱乐部”行列,这说明各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均衡,未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社会公平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作为未来几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十三五”规划纲要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资源环境”等四大主要指标,又在此基础上分为25个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3项,主要针对政府,规定了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而预期性指标主要针对市场化和竞争性领域,起引导作用。

与“十二五”相比,主要指标从24个增加到了25个,具体项目也进行了许多调整,有的指标进行了精确和细化,另外一些进行了精简和合并,还有部分指标不再列入主要指标范围。最引人关注的是新增了“创新驱动”这一大类,将原属“科技教育”这一类的指标都划分到新类别中,着重强调了创新的概念,新增了科技进步贡献率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指标。同时在经济发展领域,新增了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指标,年均增速高于6.6%,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

浙江省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十三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文件 浙科发社〔2016〕131号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关于印发《浙江省社会发展科技 创新“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科技局(委),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现将《浙江省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16年7月20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2016年7月20日印发 -1-

浙江省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家和省科技创新“十三五”时期总体部署,特制定《浙江省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需求 (一)“十二五”科技进展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围绕国家科技发展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聚焦民生科技产业和民生公益事业两大主题,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与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 攻克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改善民生重大科技需求,设立了生物技术(制药)、环保技术、海洋开发技术、重大与高发疾病防治技术等4个专项。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流域生态治理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治疗晚期肺癌1.1类新药埃克替尼“凯美纳”上市,远洋科考船“向阳红10”下海,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得了2013国内首台套项目的资助并投入使用。传染 -2-

病防控、器官移植、微创外科、肿瘤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辅助生殖、新生儿缺陷筛查、心胸外科、致盲眼病防治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推广应用了一批科技成果。“十二五”期间,实施了减排技术、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服务业数字化技术等3个成果转化工程。2014年,设立了省级科技惠民计划专项,加快推进了一批面向基层综合集成示范的先进、成熟、适宜、安全的科技成果。推进了浙江省国家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和创新医疗器械在我省的示范应用。 科技创新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社会发展领域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90家,工程技术中心21家,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1个,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9家,为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创建省级以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7家(其中国家级14家)。实验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短腿”局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如杨汛桥的“小城镇经济”、安吉的“生态经济”、温岭的“民主政治”、宁海的“循环经济”,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二)“十三五”发展需求 虽然“十二五”期间我省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