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试卷整理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试卷整理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试卷整理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试卷整理

1、交通生成:各交通小区未来年总的出行发生量和出行吸引量。

2、交通方式选择:人或物的出行次数在不同交通方式或交通工具之间的划分、分配和选择。

3、交通分配:是已知各小区之间的出行交通量,具体地确定它们所选用的路线,把各小区之间的交通分布具体分配到各条具体道路上。

4、路网可达性:指路网中从某一点通达另一节点的难易程度。

5、运输系统:是指由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有关的若干实体要素组成的有机集合体。

6、交通生成:是各小区出行出行总的生产量和出行总的吸引量。

7、路网密度:单位面积(人口,或面积、人口和GDP 的综合)的公路(铁、水)长度。

计算题

1、在某交通干线布局方案选择中,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的权重等级和各方案的得分如下表所示。请写出评价指标相对评价目标的判断矩阵和各方案相对于运网协调的判断矩阵。(10分)

:

2

1231111213

22122233

3132

33

B P P P P b b b P b b b P b b b 若i P 与j P 优劣相等,则1=ij b ;i P 比j P 稍优时,则3=ij b ,反之3

1

=ij b ;i P 比j P 优时,则5=ij b ,反之51=

ij b ;i P 比j P 甚优时,则7=ij b ,反之7

1=ij b 。 评价指标相对评价目标的判断矩阵为:

各方案(c 层)相对运网协调指标(B4)的判断矩阵如下:

请写出评价指标(B 层)相对评价目标(A 层)的判断矩阵和各方案(C 层)相对于技术条件指标(B 2)的判断矩阵。建立判断矩阵

1231

111213

2

2122233

3132

33

B P P P P b b b P b b b P b b b 若i P 与j 优劣相等,则1=ij b i P 比j P 稍优时,则3=ij b ,反之3

1=

ij b i P 比j P 优时,则5=ij b ,反之51=

ij

b i P 比j P 甚优时,则7=ij b ,反之7

1=ij

b 则评价指标(B 层)相对评价目标(A 层)的判断矩阵如下:

5123412345

A 15335111115331311331311331111

1

5

3

3

B B B B B B B B B B

则各方案(c 层)相对技术条件指标(2B )的判断矩阵如下:

21231

2

3

B 1351133111

5

3

C C C C C

C 2、某地区国土面积202500平方公里,现有路网长度40000公里,区内交通结点数6400个,试求该地区路网的连通度,并作出评价。

连通度 1.11C =

== 由于C >1,说明该地区路网连通程度情况较好。

3、某区域有三个交通小区,现状OD 矩阵及各交通小区的预测交通发生和吸引量如上表。试用FRATAR 法确定该区域的未来OD 分布(第1次计算结果)。

阻抗:1112131111122133432

11

0.265433425

i

t t t L t b t b t b ++++==?+?+??+?+?(,)=

1121311111212313432

11

0.265433425

j t t t L t a t a t a ++++==?+?+??+?+?(,)=

111111114330.2659.532

i

j

L L T t a b +=???=???=

同理可得:

129.13T = 137.56T = 219.13T = 2231.03T =

2324.08T = 317.56T = 3224.08T = 3323.91T =

阻抗:1112131111122133432

11

0.45423223

i t t t L t b t b t b ++++==?+?+??+?+?(,)=

1121311111212313432

11

0.45423223

j t t t L t a t a t a ++++==?+?+??+?+?(,)=

同理可得:

20.432i L =,20.432j L =,30.423i L =,30.423j

L =

111111117.202

i

j

L L T t a b +=???=

同理可得:

12 5.29T = 13 5.24T = 21 5.29T = 2213.84T =

2312.83T = 31 5.24T = 3212.83T = 3315.23T =

4、如下图运网连接A、D两区,A至D交通量为2000辆/日,试用多路径概率分配法,将A至D交通量分配到运网中。(图中数字为路段运行时间)

答:r=1 s=9

(1)计算各交通节点i到出行终点s的最短路段

节点号 1 2 3 4 5 6 7 8 9 Lmin(i,9)12 9 8 8 6 4 8 4 0 (2)令i等于出行起点r,即从出行起点r开始进行分配,r=1

(3)判别与节点i邻接的有效路段,并计算有效出行路线长度起点①邻接的两个路段[1,4]和[1,2]

∵ Lmin[1,9]>Lmin[4,9],Lmin[1,9]>Lmin[2,9]

∴这两个路段均为有效路段

L(1-2,9)=d(1,2)+ Lmin(2,9)=13

L(1-4,9)= d(1,4)+ Lmin(4,9)=12

平均路线长 L=(13+12)/2=12.5

(4)计算各有效路段[i,j]的边权

3.313/12.5

Lw e-?

(1,4)0.042

==

(1,2)0.032

== 3.312/12.5

Lw e-?

(5)计算节点i的点权 Nw(i)=∑Lw(i,j)

Nw(1)=Lw(1,2)+Lw(1,4)=0.074

(6)计算各有效路段(i,j)的OD分配率P(i,j),P(i,j)为本次分配的OD量T (r,s)在有效路段上的分配率。

p==

P==,(1,4)0.042/0.0740.568 (1,2)0.032/0.0740.432

(7)计算有效路段[i,j]的分配交通量Q(i,j)

Q(1,2)=0.432×2000=864,Q(1,4)=0.568×2000=1136

同理,可得

Q(2,3)=242;Q(2,5)=622;Q(4,5)=1136;Q(4,7)=0

Q(3,6)=242;Q(5,6)=1098;Q(5,8)=660

Q(6,9)=1340; Q(7,8)=0;Q(8,9)= 660

5、如图所示,AB 为主干线,C 点应如何连接主干线较为合理。已知AC 之运量为50万吨,CB 之运量为40万吨,干线运费为0.2元/吨公里,支线运费为0.25元/吨公里。 (10分)

?C

40

A B 200 100

解:设AC 之间的运量为1θ(1θ=50万吨),CB 之间的运量为2θ(2θ=40万吨) 考虑运费率:干线1e (1e =0.2元/吨公里) 支线2 e (2 e =0.25元/吨公里)

总吨公里 E =212

1112 (()()e e a x e x b θθθθ++-++

121

122

e e θθθθ-=

?+

x =3.57 km

则D 点距B 点的距离为103.57 km

简答题(40分)

1.简述交通规划“四阶段法”的主要内容

四阶段法是预测交通网络交通需求的比较成熟的方法。它分为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分布交通量预测、交通方式划分交通量预测和交通量分配四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预测各交通小区发生与吸引交通量O i ,D j

第二阶段:预测交通分布量 t ij ,预测i 、j 区之间的交通量t ij 。

第三阶段:预测各交通方式分担交通量t m

ij ,即将交通分布量 t ij 划分成各种交通方式的分布交通量t m

ij ,m为交通方式。

第四阶段:交通量分配。求出径路交通量t m

ij 和交通网络各路段交通量x a 。

C

2、简述交通生成预测模型种类与特点

(1)增长率法:从OD调查中,可得出单位用地面积(单位人口或单位经济指标等)交通产生、吸引量,如假定其是稳定增长的,则根据规划期限各交通区的用地面积(人口量或经济指标等),便可进行交通生成预测。把现在不同分区的发生、吸引交通量Ti 与到预测时点的增长率Fi相乘,从而求得各分区的发生、吸引交通量方法的关键是如何确定Fi。

(2)回归分析法:根据调查资料,建立交通产生或吸引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利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通过对主要影响因素的预测,进而预测交通产生量或吸引量。

(3)类别回归分析法:类别回归分析法是考虑非定量影响因素组成不同的类别,对各种类别分别建立交通生成与定量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如建立不同职业的居民出行产生量与私人小汽车拥有量的回归方程,再利用这些回归方程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Q=a0+a1X1+a2X2+a3X3+.. .. ..

Q---预测的运输量

a0 a1 a2 a3... --- 回归系数

X1 X2 X3... ---回归因子

(4)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法是用现在和过去的交通生成资料,对交通生成与时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并用此回归方程预测未来交通生成。

(5)弹性系数法:通过研究确定交通的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关系——弹性系数,根据国民经济的未来增长状况,预测交通的增长率,进而预测未来交通。

3、简述影响货主运输方式选择决策的主要因素

1)运输费用

运输费用是影响方式选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货主来说,在满足其它条件的基础上,总是希望选择最经济的出行方式。

2)运输时间

运输时间是指货物从起点到达目的地所用的时间,出行时间对于时间价值越高的货物越重要。

3)运输服务的可靠性

运输服务的可靠性是指某种运输方式按照计划完成运输能力的属性。对货主来说,一般会选择可靠性高的运输方式。

4)运输频率

运输频率是单位时间某种运输方式的发生次数。由于大多数运输方式的出行都是间断性的,要有一个等待时间,这就会随机的加大整个运输的时间。

5)货物特性,包括货物种类、运距、批量等

货物种类的不同,对运输方式的每一种服务属性的重视程度也就不同。

另外对于货物来说,由于对交货时间和货损的考虑,也会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

4、简述衡量交通运输网络便利性。

衡量交通运输网络的便利性的指标主要有: 1)路网密度

公路网的密度体现了某一区域路网里程及运营情况的水平。路网密度越大,交通网络便利性越好。

2)公路网理论长度

相对于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若路网的实际长度值大于理论长度值,则公路网基本上能满足该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3)公路网连通度

连通度值越大就表示路网越达到成熟状态,便利性越好。对于汽车专用公路网的连通度值介于1.6到2.0之间就表示路网达到成熟状态(或基本完善),而干线公路网连通度值达到2.5以上就表示路网达到成熟状态 4)路网平均技术车速

合理的路网平均技术车速应高于汽车的经济车速。路网平均技术车速越大,交通网络便利性越好。 5)路网整体适应性

路网整体适应性为路网实际符合与网络最大容许负荷的加权比。反应了路网流量与路网能力的总体平衡状况和路网能力的储备情况。在一般情况下,整体适应性越大表示路网通畅性越好,能负担指定的交通量,具有较大的便利性。在一般情况下,整体适应性小于等于0.7表示路网通畅性很好,能负担指定的交通量,具有较大的潜力;而在0.7到1之间时表示路网畅通性尚可。 6)路网负荷均匀性

路网符合均匀性的值反应了路段符负荷率偏离平均负荷率的程度。显然,路网负荷均匀性的值越小,路网负荷均匀性越好。 7)路网各点的可达性

可达性表示从路网中某一点通达另一节点的难以程度。路网中某一点的可达性可用该点到网中所有各点的平均出行时间表示。 8)整个路的可达性

整个路的可达性以全路网的平均出行时间表示。路网的可达性反应了公路网通达的快速和便利程度。 9)路网中位点的吻合性

若区域公路网的中位点与该区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向吻合,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该路网布局上的合理性。

5、简述动态多路径概率分配法的计算步骤

1)计算各节点至终点的最短路权;

2)令i 等于出行起点r ,即从r 开始分配;

3)判别与节点i 邻接的有效路段,并计算有效路径长度,判别条件:如果

min(,)min(,)L j s L i s <则它为有效路径,有效路径长度:(,)(,)min(,)L i j s d i j L j s -=+ ;

4)计算Logit型的分子;

5)计算Logit型的分母;

6)计算有效路段的分配率;

7)计算有效路段[i,j]的分配交通量Q(i,j),Q(i,j)=P(r,s)×P(i,j);8)含上述有效路段中的某一段的终点j为新的i点(确定i,以从上游进入该点的所有有效路段,分配率为已知条件)返回第三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i=s点的时候为止,则该点OD量T(r,s)分配结束。

9)完成一个OD量T(r,s)后,转入下一个OD量,重复1)到8)步骤。

6、简述衡量交通运输网络可达性

衡量交通运输网络可达性可用以下指标: (1)路网各点的可达性

可达性表示从路网中某一点(i )通达另一节点(j )的难易程度。路网中某一点的可达性可用该点到网中所有各点的平均出行时间i T (或平均出行距离i D )

表示。i 点的可达性为:

1

/n

i ij j T t n ==∑ 或 1

/n

i ij

j D d

n

==

式中:n 为路网总节点数 (2)整个路网的可达性

整个路网的可达性以全路网的平均出行时间(或平均出行距离)表示:

1

/n i i T T n ==∑ 或 1

/n

i i D D n ==∑

路网的可达性反映了公路网通达的快速和便利程度。 (3)公路网连通度

连通度值越大就表示路网越达到成熟状态,可达性越好。 (4)路网平均技术车速

合理的路网平均技术车速应高于汽车的经济车速。路网平均技术车速越大,交通网络可达性越好。

7、简述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评价的主要指标

答: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评价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社会评价、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这三个方面评价的子系统构成了运网的评价系统。

社会评价子系统主要讨论运网的发展规划将给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效益。系统规划应首先检验规划方案与国家政策、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一致的程度;满足兼顾特殊的国防需要和出于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政治需要的程度;促进劳动就业的程度;促进产业开发、经济增长的程;对综合运网的影响程度;布局的合理性;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程度。

技术评价是对运网系统的内部结构(包括车速、安全、便利、舒适等方面)和功能的综合分析来进行的。包括规划方案的技术水平与国情符合的程度及可行性;技术的先进性;运网运力与需求的整体适应性;运网的技术水平。

经济效益评价是采用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净现值、效益费用比、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对运网规划建设项目进行的经济评价。

8、简述交通运输网络规划评价的经济指标。

经济效益评价是采用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净现值、效益费用比、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对运网规划建设项目进行的经济评价。

1净现值(NPV)

净现值就是项目的效益的现值总额减去项目费用的现值总额的差额,或项目在评价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现到基年的现值之和。净现值是反映规划项目对国民经济所做贡献的指标。

2 效益费用比(BCR)

项目的效益费用比是项目评价年限内各年效益的现值总额和各年费用的现值总额的比值,其经济含义为每万元的投资费用可以获得多少效益。

3 内部收益率(IRR)

内部收益率即项目在计算年限内,使各年净现值的累计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即使用一种折现率使其项目的费用现值总额和效益现值总额相等,这个折现率即为内部收益率。

4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是以规划项目的净效益抵偿项目建设总投资所需的时间。投资回收期要包含时间价值因素,即对建设投资费用和效益采用同一折现率折为现值,然后再计算费用和效益相抵的年限。投资回收期短表明获利能力较高,风险较小。

9、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四步骤法各模型的关系

四步骤模型包括交通发生模型、交通分布模型、方式选择模型和网络分配模型。

交通发生模型是在土地利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方法来建立人口、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交通设施随研究区域的各个小区的交通需求造成的变化。各小区的交通发生量得到以后,必须加以细化,才能得出未来年分的交通流预测结果。首先要把每个小区的交通发生量细化为各个小区到达其它小区的交通发生量和其它小区到达该小区的交通吸引量,这个过程就是交通分布过程,相应的模型就是交通分配模型。由于交通运输中的物种基本运输方式各有特点,相互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需要使用方式选择模型来对交通分布的结果进行交通方式分离,以便进行某一种交通方式的进一步规划。网络分配模型的任务是将某种交通方式的交通分布结果具体地分配到研究区域的网络上,以便得到未来年份研究区域各个路段上的交通量,其结果将直接作为规划评价和决策的依据。关系如下图:

交通运输系统网络规划模型之间的关系

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通讯协议规范

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 通讯协议规范 Intelligent prevention system for active safety of vehicles engaged in road transport- Specifications for communication protocol (征求意见稿) 2019年1月1日

目次 前言 (3) 1 范围及说明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4) 3.1 术语和定义 (4) 3.2 缩略语 (4) 4 终端与平台间协议基本约定 (4) 5 终端与平台间通讯协议 (5) 5.1 外设信息上报 (5) 5.2 设置终端参数扩展 (15) 5.3 数据透传扩展 (32) 5.4 查询指定外设参数 (33) 5.5 查询外设参数应答 (33) 5.6 附件上传 (35) 5.7 附件上传完成指令 (36) 5.8 外设升级 (36) 5.9 IC卡道路运输证件图片上报 (37) 6 终端与外设间网络通讯协议 (38) 6.1 适用范围 (38) 6.2 通讯方式 (38) 6.3 传输约定 (38) 6.4 消息帧格式 (38) 6.5 查询外设 (40) 6.6 外设恢复默认参数 (40) 6.7 查询实时数据 (41) 6.8 查询外设基本信息 (42) 6.9 外设升级指令 (43) 6.10 参数查询 (44) 6.11 参数设置 (45) 6.12 报警及事件 (47) 6.13 请求多媒体 (51) 7 终端与外设间串口通讯协议 (54) 7.1 适用范围 (54) 7.2 通讯方式 (54) 7.3 传输约定 (54) 7.4 消息帧格式 (54) 7.5 外设升级指令 (55) 7.6 外设数据定义 (56) 7.7 广播指令 (59) 7.8 轮胎气压监测系统设置 (59) 7.9 查询轮胎气压监测系统数据 (61) 7.10 查询轮胎气压监测系统参数 (61)

智能交通系统总结

交通问题的现状及出现问题的原因: 现状: (1)交通混乱拥挤 (2)交通事故增多 (3)环境污染严重 (4)交通对资源的影响 (5)公共交通的吸引力问题 (6)交通管理与控制问题 出现的原因: (1)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2)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公路质量低,通行条件差 (3)道路交通工具总体构成不合理,安全性能差 (4)违反交通法规现象十分普遍,交通秩序不好 (5)政府管理道路交通的整体水平不高 人车路之间的交互和关系: 信号控制系统分类:控制范围分:点控(交叉口的交通控制),线控(干道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面控(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分:(弄清楚概念

上的区别)定时控制:按事先设定好的配时方案运行;感应控制:在交叉口进口道上设置车辆检测器,信号灯配时方案可随检测器检测到的车流信息而随时改变的一种控制方式。 三个参数:相位:信号化的交叉路口,给予车辆及行人以通行权的时序。 周期长度:绿灯黄灯红灯时间之和,最短不少于36s,最长不超过2min 绿信比:一个周期中绿灯时间与周期长度之比 相位差:相对相位差:相邻两信号的绿灯与红灯的起点或中点之间的时间之差; 绝对相位差:各个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相对于某一个标准信号(相位差为0)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的时间之差。TRANSYT : 面控,是一种脱机操作的定时控制系统,主要由仿真模型及优化两部分组成 TRANSYT基本原理图 SCATS: 是一种实时自适应控制系统,控制结构为分层式3级控制:中央监控中心,地区控制中心,信号控制机。1-10个信号控制机组合成一个子系统若干个子系统组合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系统之间互不相干,而系统内部子系统间存在一定的协调关系。 在实行对若干个子系统的整体协调控制的同时,也允许每个交叉口各自为政的实行车辆感应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本身的控制效率。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 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 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 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 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 储用地 4. 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 ()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 ()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 型 7. 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 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题,每空1分,共16分) 1. 引道延误为引道 ______ 与引道 _____ 之差。 2. 老瑞模型是决定 _____ 和 ______ 的分布模型 3. 已知I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 网的可达性为 ______ 4. _______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 在O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_____ ;每一列之和表 示该小区的 ____ 。 6. 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J 填独立或相关)。 7. 出行 ____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_____ 以土地利 用的形态为主。 8. 某市规划面积300km ,建成区面积lOOkm,现有道路总长 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 krnt 9. _______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________________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 -线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师教考监交并一纸题答与须卷试 ----线 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 : 名 姓生学 □□□□□□□□□□□□ ................................................ ... .................... .

物流运输系统规划

物流运输系统规划 设计报告 班级 10161 组号 03 组长 组员02陈恒 07刘莹 19许文君 目录 第一章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1.1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1.1.1影响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的因素

1.1.2运输系统规划设计标准 1.2 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原则 1.3 物流系统运输线路选择 1.3.1 运输线路选择的因素 1.3.2 运输线路选择方法 第二章案例分析 2.1案例一 2.2 案例二 第三章方案设计 3.1 设计背景 3.2 运输系统流程分析 3.3 运输系统问题分析 3.4 解决方案 3.4.1 运输路线与方式的最优选择 3.4.2.车辆的调度优化与解决空载行驶问题的方案

第一章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1.1物流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 1)确定物流运输战略 物流运输战略是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运输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订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物流运 输战略的确定直接决定运输系统规划的其他要素。在进行运输系统规划 设计时,首先需要对运输系统所处环境进行分析。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国 家的宏观运输政策、运输市场的发展状况、物流系统综合战略、其他物 流节点的情况等。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运输系统战略,明确运输系统规划的方向。 2)选择运输路线 在组织运输系统完成货物的运送工作时,通常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运输路线。运输工具按不同的运输路线完成同样的运送任务时,由于运 输工具的利用情况不同,相应的运输效率和运输成本也会不同。因此, 选择时间短、费用省、效益好的运输路线是运输系统规划设计中的一项 重要内容,这也是运输战略的充分体现。 3)选择运输方式 如何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运输战略是物流运输合理化的重要问题。 一般来讲,可以在考虑具体条件的基础上,对货物品种、运输期限、运 输成本、运输距离、运输批量以及安全性等具体项日作认真研究考虑, 可以使用一种运输方式也可以使用联运方式。 4)运输过程控制与信息系统 物流运输系统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有效的过程控制。由于运输过程的瞬间变动性,对运输过程控制的难度远远高于对固定节点的控制,因此

第12章 智能运输系统的效果评价

第十二章智能运输系统的效果评价 12.1 概述 评价是用来衡量项目的目标或目的达到的程度。而且,项目评价对项目本身的实施又可以产生一个有益的反馈作用,就是项目评价的结果可以对项目适时地提出一些建议和修改来最终达到甚至超过原来的目标。特别是,智能运输系统项目投资巨大,带来的影响也是广泛的,因此评价是其一个必要和关键的部分。我们认为一个好的评价方法是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定量的尽量给予量化,以其给决策者提供充分的依据。然而有些影响是难于量化的。只有当评价的主体和目标明确才能取得最有效的评价。 引进ITS系统的效果研究才刚刚开始,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要对ITS进行评价,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下面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难点列举如下: 第一,ITS所包含的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将不断出现新的系统。在其发展初期,主要内容是交通信息提供、路径诱导和车辆运行管理等。后来又考虑公共交通部门的联合、自动费用、防撞装置、自动驾驶、检测事故、预约停车场等多种系统。可是所有关于这些问题的评价过于复杂,并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即使ITS的效果只限于路径诱导,也并没有关于正在行驶的驾驶员的反应行为的研究,并且正在行驶的驾驶员类型也是多样的,既有已经在路段上的,也有刚刚上路的。另外,驾驶员考虑信息的灵敏度也不同,灵敏度又与提供信息的质量有关,对交通信息提供的反应也是复杂的。 第三,是网络交通流的问题,为了用交通模型评价信息效果,必须是能够再现时时刻刻交通流变化的动态模型,而且要把交通流按OD、驾驶员、发生时刻等分为不同的类型,这样就使得运算量增大,或者使运算发生障碍。 第四,是对灾害和事故等等的异常状态的交通管理系统的评价问题。一般认为,当发生异常事件时,ITS具有更大的意义,但是现在关于发生异常事件时的交通行为和交通现象未知的东西还比较多,没有达到可以评价的阶段。 安德伍德和杰林(Underwood and Gehring)认为对ITS评价,必须将效益分为社会效益、个人效益、企业效益三种类型。社会效益主要是从社会整体看ITS给社会带来的效益,如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安全性、改善环境、减少能源消耗等;个人效益是从个人角度看这些有利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企业效益是由于物流的合理化,开拓出新市场而使销售量增加等。效益的估计又可分为潜在效益、期待效益、目前效益、将来效益四种。 评价方法有实地调查法、费用效果比较分析法、数理模型法。从广范围评价上述效益时,必须使用交通模型。但以往的评价手段是基于静态交通需求和均衡交通状态。假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第四阶段(1970 年~198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条件是交通问题开始多样化,例如,大气污染、噪音、拥挤、停车难、交通事故、公共交通衰退、交通弱者问题,变更工作时间,规划过程中的住民参加,公共交通问题等。因此,当时交通规划的目的是强调局部性,注重短期性规划,低成本交通营运政策。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研究趋于多样化,主要表现在:a.集计模型的精炼化和简化;b.非集计模型的出台和应用;c.渐增规划、反应规划等。 第五阶段(1980 年~1990 年)。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城市环境问题恶化,交通事故、堵车、交通弱者问题受到重视。交通规划的目的变为强调微观性和局部性。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将计算机等尖端科技用于交通规划。主要有:①计算机的急速发展导致了仿真技术;②静态到动态;③ ITS等高科技(行驶线路导向、GPS 、GIS 、ETC 等)的研制;④非集计模型的重视;⑤四阶段法的静态问题向动态方向发展。 第六阶段( 1990 年~现在)。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环境问题、交通事故、交通阻塞等。因此,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环境保护、复苏城市公共交通。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① ITS 的重视及产品化;②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③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④重视交通环境;⑤路面电车、轻轨的复苏;⑥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运输系统规划报告模板

运输系统规划报告

目录 一、运输系统概况 (3) 1.1工程运输公司概况 (3) 1.2运输总公司概况 (4) 二、运输系统当前经营状况分析 (4) 2.1运输系统当前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 2.2国内公路货运市场现况分析 (5) 三、运输系统运输主业发展分析 (7) 3.1东营地区物流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7) 3.2油田及东营地区物流市场分析 (9) 3.3运输主业向物流转型的SWOT分析 (10) 四、主营业务发展定位分析 (16) 4.1工程物流市场分析 (17) 4.2物流业务发展分析 (18) 五、多元经济发展分析 (24) 5.1运输系统大力发展多元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24) 5.2运输系统当前多元经济发展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5.3运输系统当前多元经济发展分析 (26) 六、发展目标预测 (31)

6.1总量目标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6.2结构目标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输系统发展规划报告 经过对管理局运输系统的调研, 我们对管理局运输系统的经营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当前油田的运输系统主要是工程运输公司和运输总公司, 这两个公司囊括了油田大部分的运输资源, 因此运输系统的发展规划我们主要围绕这两个企业的下一步的发展展开。由于这两个企业的经营状况都比较困难, 人员负担又很重, 考虑到管理局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特殊情况, 我们认为下一步的规划必须协调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在稳定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保稳定, 这也顺应了集团公司油田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我们根据运输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精干运输主业, 向物流行业转型, 大力发展三产的设想, 我们的规划也围绕这一思路对运输系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分析。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当前运输系统的发展现状。 一、运输系统概况 1.1 工程运输公司概况 1、人员状况

楚雄市交通运输规划

第一章楚雄市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现状 楚雄市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地跨北纬24°13′~26°30′、东经100°43′~102°32′之间,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自古为“省垣屏障、滇中走廊、川滇通道”。东邻禄丰县,南连双柏县,西与南华、景东县接壤,北同牟定县毗邻。境内东西距93公里,南北距82公里。楚雄市人民政府驻地鹿城,地处昆(明)畹(町)公路线上,东距云南省会昆明162公里,西距大理178公里。全市国土面积4433平方公里,辖省级楚雄经济开发区和15个乡镇,153个村(居)民委员会,2834个村(居)民小组,有汉、彝、回、白、苗等22个民族。201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万人,其中彝族人口人,占总人口的%。 楚雄州是滇西八州市的交通走廊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全州的经济发展而且对振兴滇西经济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楚雄州位于滇西咽喉要道、东接昆明、北联四川、西靠大理州、南邻普洱和玉溪市,为滇西客货集散地。 楚雄州是中国通往印度洋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云南省滇中经济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产业基地、冶金基地、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及进出口加工基地,是连接滇中经济区和滇西经济区的桥梁。

自然条件 楚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呈倾斜葫芦形,最高山峰为西舍路哀牢山脉的小越坟山,海拔2916米,最低点在礼社江与彝家拉河、石羊交汇处,海拔691米,鹿城中心海拔1773米。楚雄山脉皆属哀牢山系东麓支干余脉,基本呈西北、东南走向。 楚雄境内有红河、金沙江两大水系。红河水系穿越市境西南部的礼社江,为元江上游,发源于大理州巍山县,经南华县入境,其支流有马龙河、三街河、白衣河、五街河、邑舍河、碧鸡河、自雄河。金沙江水系以龙川江为楚雄市坝区主要河流,发源于南华天申堂,自西向东流,于吕合入境,经牟定、元谋县入金沙江。主要支流有紫甸河、西静河、河前河、寨子小河、青龙河、苍岭小河。红河水系在境内的径流面积为322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6%;金沙江水系在境内的径流面积1092平方公里,占24%。全市年均降水量亿立方米,径流量亿立方米,地下水量亿立方米。2002年年降水量毫米。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万千瓦,可开发量为万千瓦。鹿城花果山矿泉水和石涧矿泉水含游离二氧化碳、偏硅酸等化合物,有锶、锂、锌等21种微量元素,日可采量250吨。 楚雄市属北亚热带冬干夏湿季风气候区,地处高原,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具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冬春降水偏少;2002年度年平均气温。 土地以紫色土、水稻土、红壤和黄棕壤为主,紫色土主要分布于海拔1900~2300米的东部坝区,占土地面积的%;水稻土占耕地面积的62%;红壤占%;黄棕壤分布于海拔2300米以上的冷凉地带,土层较厚,占8%。? 境内矿产资源储量较多的有煤、油页岩、金、铜、铅、锌、石灰石。褐煤储量8870万吨,无烟煤储量1993万吨。油页岩储量万吨,铅锌矿石储量87万吨。石灰石分布广,此外还有楚石(大理石)、石棉等。楚雄境内常见木本植物有40多种,草本植物20多种,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知识讲解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06116303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D)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D)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B)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D()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A)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C)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型 7.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A)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 题,每空1分,共16分) l.引道延误为引道 .实际行驶时间(耗时), 与引道 自由行驶(畅行)时间之差。 2.老瑞模型是决定就业数和 住户人数 的分布模型 3.已知l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网的可达性为 20 4.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在OD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每一列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 6.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填独立或相关)。 7.出行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以土地利用的形态为主。 8.某市规划面积300km 2,建成区面积lOOkm 2,现有道路总长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km 2。 9.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试卷须与答题纸一并交监考教师…………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智能运输系统复习资料

ITS的实质是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从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交通运输系统。 ITS的特点是先进性、综合性、信息化、智能化。 ITS的定义是在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成,并应用于地面交通系统,从而建立起来的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ITS体系框架是运输系统体系和规格的说明,它决定系统如何构成,确定功能模块以及模块间进行通信和协同的协议和接口。从开发流程的角度来说,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开发主要包括三部分:用户服务、逻辑框架、物理框架。我国ITS体系框架包括8个服务领域,34项服务和138项子服务。 基本原则:平等性、灵活性、开放性、国际化、国情化。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包括交通信息检测技术、浮动车技术(Floating Car)、自动车辆识别技术(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AVI)、车辆定位技术(是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推算定位-Dead Reckoning,DR的技术)、气象与道路环境信息采集技术。 DR技术利用距离传感器和航向传感器测量位移矢量,从而推算车辆的位置。当车辆行驶在高层建筑群间、地下隧道中、高架桥下等路段时,GPS系统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此时可以利用DR技术的自动定位结果以维持正常导航。缺点是其定位误差会随时间累积。 先进的车辆系统(Advanced Vehicle Control Systems,A VCS)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检测车辆周围信息,通过信息融合和处理,自动识别出危险状态,协助驾驶员进行安全辅助驾驶或者进行自动驾驶,以提高行车安全和增加道路通行能力的系统。这个系统由智能车和通信系统构成。其技术包括有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显示技术、驾驶状态监控技术和气象监测技术等。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dvanced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ATISS):由信息终端、交通信息中心、广域通信网络等组成的以个体出行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按照其需求提供出行信息,通过提供优化进行线路的方式,以缩短出行时间或减少费用为目的的信息服务系统。 信息流的三要素:信息采集、处理与传输。 电子收费系统(ETC)是以采用现代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为主要特点,实现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的新型收费系统。 收费系统按制式分类:均一式收费、开放式收费、封闭式收费、混合式收费。 交通事件是指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或交通需求异常增多的非周期性发生的情况。根据交通事件的特点,可分为突发性交通事件和计划性交通事件。 论述题:碰撞前乘员保护 利用车载设备,对周围可能与本车辆发生碰撞的潜在障碍物进行实时监测,根据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分析判断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对可能发生的碰撞及时对驾驶员发出警告,并根据其发生的概率大小、碰撞类型和严重程度,适时自动开启相应的保护装置,以避免或减轻碰撞发生时的人身伤害。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ransportation,GIS-T)是收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和处理交通地理的空间信息和交通信息的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是交通GIS的核心。网络分析、叠加分析、地形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功能,为交通GIS进行空间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系统多种功能的完善和发展,交通GIS将成为交通运输系统及相关部门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段和工作平台,在交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版权所有者:Strong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型 7.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 题,每空1分,共16分) l.引道延误为引道 与引道 之差。 2.老瑞模型是决定 和 的分布模型 3.已知l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网的可达性为 4.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在OD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每一列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 6.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填独立或相关)。 7.出行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以土地利用的形态为主。 8.某市规划面积300km 2,建成区面积lOOkm 2,现有道路总长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km 2。 9.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 11.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对象、以 目的开发出 考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_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试卷须与答题纸一并交监考教师…………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副本

大学交通学院 学生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交通学院专业班交通运输年级级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老师 开课时间 2014 至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生在掌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知识之后,在本课程设计中进行模拟规划训练,初步掌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施步骤。 1.通过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2.通过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培养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采用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理论中较成熟的“四阶段法”(运输需求预测、运输需求分布、运输方式选择,交通网络分配),以某地区的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为载体,进行简单的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设计,以达到熟练应用相关理论进行规划的目的。 四.课程设计的设计步骤与具体过程 本次课程设计对某地区以2013年为基年,2020年为规划年,对2020年道路网规划进行规划。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将该地区划分为7个交通小区如图1.1所示,基年的道路网分布如图1.2所示。前期调查的结果已汇总为各种表格列入各步骤当中。

(一)社会经济预测 已知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的历史数据如表1;采用适当的预测方法,对2020年该地区的GDP和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并阐明理由。 图1.1 某地区的交通小区划分示意图 图1.2 基年某地区的道路网分布图(比例尺1:500,000) 表1 .1 该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历史数据 以每班的学号开始的同学为基准,以表1中的数据为基础,依次将GDP和人口两行的数据分别+1,即每人的课程设计基础数据各不相同,例如我的学号后两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OD调查: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 的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的流动,也为交通流分配奠定基础。 2.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①.矩形表:能够反映地区间车流流向和流量,适用于车流的流动方向经常变 化和流量显著不同的情况。 ②.三角形表:将矩形表中往返车流合计成一个回程的表达方法,适用于区间往 返流量相对稳定的情况。 3.OD调查的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 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 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4.OD调查基本术语: (1).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移送的过程, 可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2).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起始地点。 (3).出行终点:指一次出行结束地点。 (4).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的出行。 (5).过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6).外出行:指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的出行。 (7).小区形心:指小区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 该区的几何中心。 (8).境界线:指规定调查区域围的边界线。 (9).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设置的分隔线,一 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10).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支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 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11).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 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5.OD调查的类别和容(三类): ①.居民OD调查:主要包含城市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调查终点 是居民出行的起讫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 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是世界各国开展交通调查最 常见的形式。 ②.车辆OD调查:车辆出行主要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主要调查车型、 出行目的、起讫点、货物种类、平均吨位和实载率等。 ③.货流OD调查:货流调查的重点是调查货源点和吸引点的分布,货流分类 数量和比重,货运方式分配等。 6.OD调查的方法: ①.路边询问法 ②.表格调查法 ③.家庭访问法 ④.明信片调查法 ⑤.车辆牌照法

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214925324.html, 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探讨 作者:方娟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1期 摘要:目前,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处于大发展时期,综合交通体系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互动作用正步入良性循环,有必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理论并指导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和管理,统一研究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体系,用新的理论作指导来完成综合交通体系对促进社会经济系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任务,明确具体 的运输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内容和任务。本文就 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进行探讨。 关键词: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可持续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中心区的高密度开发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交通出行总量剧增。城市边缘和远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带来大量长距离出行需求。这就需要扩大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服务范围,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大系统中的运输方式结构,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磁悬浮等现代 运输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又各有其优势和特色, 在一定的地理环境、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有各自的合理使用范围。根据各种运输方式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的要求, 明确它们在交通运输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其进行合理分工与合理布局,建立一个经济和网络协调、分工合理、全面发展的综合运输系统。 二、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2.1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原则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旨在改进交通运输系统和建立规划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分配,要符合国 家或地区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状况,同时要确定交通运输系统近期和 远景发展的蓝图。

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2) 二、形势要求 (3) 三、发展思路...........................................5(一)指导方针.................................................5(二)总体目标. (6) 四、主要任务...........................................7(一)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7(二)大力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10(三)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17) 五、保障措施..........................................18(一)完善人才领导体制........................................18(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9) (三)开展人才资源统计........................................20(四)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20) 前言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以至今后十年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保障能力,将深刻影响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进程和效率。

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人才发展,按照中组部关于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根据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工作。 1 一、发展现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随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大建设大发展,全行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429万人,其中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1142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571万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7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共有技能人员1420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800万人,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38万人;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受到国家级和省(部)级表彰、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奖励、享受国务院和各省(市、区)人民政府“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数达到14142人;与此同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加大人才评价与发现力度,评选出一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优秀人才。大批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已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行业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面对日趋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解决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科技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高 2 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有关目标要求。二是人才的专业与地区分布不够合理。现有人才尤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于交通工程科技研发、勘察设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

. .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06116303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D)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D)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B)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D()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A)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C)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型 7.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A)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 题,每空1分,共16分) l.引道延误为引道 .实际行驶时间(耗时), 与引道 自由行驶(畅行)时间之差。 2.老瑞模型是决定就业数和 住户人数 的分布模型 考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_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试卷须与答题纸一并交监考教师…………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提纲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提纲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复习提纲 1.城市客运系统发展概述 (1) 客运交通模式类型 答:客运交通模式,是指客运交通方式构成的状态。每个城市依据主导交通方式及其与辅助交通方式的关系,形成独特的客运交通模式。客运交通模式类型分为: ①以私人小汽车交通为主的客运交通模式; ②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客运交通模式(以地面公共汽车为主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库里蒂巴;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香港;大运量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 东京、伦敦、巴黎、莫斯科); ③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并重的客运交通模式。 (2)客运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在规律 答:客运交通发展的外部关系: ①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对交通的影响:单位面积上的交通发生量增大;公共交通的客运量出现“高峰更高,低谷不低”的状况;客运交通运能的增长和新的交通方式,交通设施

的建设远远跟不上运量的增长,交通紧张状况日趋严重,整个城市失去平衡与和谐;) ②城市布局形态(城市布局是指城市的物质(环境)实体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具体分为城市的人口布局、就岗位布局、经济产业布局、土地功能布局、交通形式结构等;调整和采取新的城市布局形态是缓解城市中心交通紧张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新的城市布局形态的形成又依赖于城市交通的发展。) ③城市用地结构(城市的用地结构包括城市各类用地比例和用地分布结构,与城市公共交通有着密切关系。合理的用地结构有利于客运交通系统的发展,而客运交通系统的发展将促进用地结构的调整。) ④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是影响城市客运交通最密切相关的因素,它既是产生交通需求的始点,又是促进交通供应的动力。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客运交通的发展,而发达的客运交通又反过来促进城市经济的腾飞。) 综上所述: 大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的人口密度、布局形态、用地结构和经济发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交通运输职业规划设计

姓名:*** 性别:年龄: 学院:专业:学号: 电话:电子邮件: 规划年限: 撰写时间:年月日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目录 1 自我分析 1.1我的价值观;………………………………………………….. 2、环境分析……………………………………………………… 2.1家庭环境……………………………………………………… 2.2学校环境……………………………………………… 2.3一般社会环境………………………………………………… 2.4目标地域环境……………………………………………….. 3、职业目标的确定 3.1目标职业名称………………………………………………. 3.2目标职业知识、技能、态度品德要求…………………….. 4、职业发展阶段 4.1发展的前景……………………………………………. 5、阶段发展措施 5.1我的优势分析:……………………………………………….. 5.2我劣势缺点盘点;………………………………………… 5.3我的威胁(threat)及其排除…………………………………… 6、评估调整。 360度的评估…………..…………………………………… 7、结语 ×××的××××年~××××年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前言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当前中专学生所面对的就业压力十分的大,特别是我们这种未经世事的中专学生!我们如何在以后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做的更好,在以后应聘时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影而出?我们以后到底做些什么?我们以后往那些方面发展?我们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前规划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