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教养》

《论教养》

《论教养》
《论教养》

8 论教养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重点)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难点)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重点)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 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三期。谷羽译。有删改。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德米特里8226;谢尔盖耶维奇8226;利哈乔夫是当代最卓越的学者,俄罗斯文化基金会主席,他的著作《善与美书简》中“书简”没有具体的收信人,而是面向所有读者。首先是写给年轻人,学习怎么样生活,是他们所面临的课题。读完这本书,读者就知道他的劝告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从中受益。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信集,是高尚导师的倾心话语。

读准字音恪守(kè)允诺(nuò)汲取(jí)矫揉造作(j

iǎo)

扭捏(niē)箴言(zhēn)嚼(jué)絮絮叨叨(xù)

疲惫不堪(kān)尴尬(ɡān)大发雷霆(tínɡ)涵养(hán)恕我直言(shù)自吹自擂(léi)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典范: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

恪守:严格遵守。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

扭捏作态: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新课导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

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有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

“论教养”中,“论”一字,确定了文章的议论性质;“教养”是本文的论题,也隐含着文章的论点,“有教养”“真正的教养”等。

2.作者认为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哪里?

作者认为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3. 第⑤~⑩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第⑤~⑩段主要论述了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的表现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得不尊重家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才算有教养。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①、②):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③~):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

第一层(③~⑩):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事例。

第二层(11~12):从正面论说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品味亮点词语】

1. 品味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切记不要互相妨碍。”

“切记”是切实要记住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表明自己的观点。

2.“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这一句中的关联词语起着怎样的作用?

“假如……那么……”构成了一组假设复句。这里表明这种现象是假设的,不一定真实存在,也通过假设起因,推理得出假设的结论,符合人们的思维,同时也映射某种社会现象,让个别有类似现象的人觉醒。

3.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这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的推理关系,也恰当地论说了“风度”怎样才会得来。

【感悟精彩句子】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处方”为比喻修辞,形象生动。

2.分析下列语句的论证方法。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列举“一个男人”在外献殷勤,而在家里却懒得不做家务。这是典型的对比,通过对比,论述了这个男人在教养方面的缺陷。

3.理解“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这一句话的主要内容。

提出优雅风度应遵循哪些准则的问题,引出下面关于优雅风度标准的论述。【把握文章主旨】

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指导我们在做人和处世方面有所改进。

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

本文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

2.方法多样,论证有力

举例论证:本文的第⑤~段,第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第⑤~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⑤~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论述的文字,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针对一个人的修养品德方面的议论文。教读此文,教师采用由浅入深,由文本到体验的思路进行。首先组织学生梳理文本的论证思路,让学生再理解本文观点的同时,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谈谈对“教养”和“没有教养”的认知。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谈体会感受。这样学生的认知就深刻起来,而且形象生动得多了。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8课《论教养》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一、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大师,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著作有《善与美书简》、《俄罗斯思考》等。 二、相关资料 1928年,利哈乔夫因在一次学生组织的研讨会上质疑了苏联政府简化俄语字母表的改革,被关人集中营。四年的集中营生活,利哈乔夫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他在那里搜集民俗材料,调查囚犯的黑话,他的第一部著作就写于狱中,题为《罪犯的纸牌游戏》。他研究古罗斯文化,是苏联古罗斯文化研究的泰山北斗。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理解词义 1.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2.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 3.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4.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5.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6.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7.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8.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 9.恪守:严格遵守。 10.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11.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12.扭捏作态: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也指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13.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14.随机应变:指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②):引出论题——什么是教养。 第二部分(③-12):列举了“无教养”和“有教养”的种种表现,点明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三部分(13-18):指出“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号召人们把保持优雅风度的做法付诸实践。 五、问题解疑 1.从文题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本题运用议论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论”,“论说,议论”,表明了文章的体裁是议论文;“教养”是“论”的内容,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文题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和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①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开头段(句)作用分析法。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指出良好的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 3.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说“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又说“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不矛盾。“不敢贸然”是作者谦虚、谨慎的表现;“愿意交换意见”是作者的诚恳态度。作者这样说,既表现了他谦虚谨慎的文风,又在情感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同意作者的观点。假如一个人在家里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所作所为都缺乏教养的话,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地方做出有教养的举动。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5.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无教养”的行为,是人人痛恨和鄙视的,“有教养”的行为是大家敬佩和赞扬的。作者在文中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重视和思考,起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这样的写作顺序,使作者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原文阅读

论教养 [俄罗斯]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可能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响,再不就是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地这么做,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极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该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教案 教材解读: 《论教养》是一篇议论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 出自己的结论。文章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 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本文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是值得中学 生一读的,也值得师生共同探究。这是对青少年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的较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 咀嚼、品味本文中精辟的论断和格言式的语句,理清文 章思路,辨析并学习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 “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 风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赏品味法: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学生世界观刚要形成的良好契机,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并用文章的观点指导学生的言行。 学法:对比阅读鉴赏法:文章本身就有着许多前后对比之处,如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样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含有预习检测、问题引领、板书设计、课堂检测等内容的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解决“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读音和生词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探究新课 教学过程:

精 《论教养》阅读训练(含答案)

阅读训练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愚蠢到极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

论教养

【授课内容】《论教养》【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重点)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难点) 3. 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3.速读13—17段,思考以下问题。

8论教养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8论教养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论教养》教学设计

《论教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得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得论证思路。理解什么就是真正得教养与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得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得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与优雅风度得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顺文章得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得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作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有教养就是一件很重要得事。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得理解.那么,在著名作家与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

乔夫得眼里,怎样才能算就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得《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得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就是20世前苏联著名得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与基督教活动家。她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得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得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她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与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她把她得一生都献给了她得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得知识象征。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贸然(mào)疲惫不堪(kān)大发雷霆(tíng) 涵养(hán)恕我直言(shù)自吹自擂(lěi) 恪守(kè)允诺(nuò)自持(chí)汲取(j í) 矫揉造作(jiāo)扭捏(niē)箴言(zhēn) 嚼(jué)絮絮叨叨(xù)尴尬(gān) 原处(chù)教书(jiāo)困难(nán)

论教养优秀教学设计 (1)

一、情境导入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二、作者简介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 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讲解课文 1、.给本文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7)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第一层(3~10)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事例。 第二层(11、12)从正面论说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第三层(13~17)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第三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1)说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2).第⑤~⑩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主要从6个事例论述了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的表现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的不尊重家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的怎样才算有教养。 3、.第二部分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对比起来写,有利于突显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尤其在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现象后,让读者在对比中了解了“有教养”是一个怎样的表现。 4、作者由“教养”转向“风度”的论述,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教养是风度的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体现形式。 5、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2)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6、一个人的“优雅风度”是怎样做到的? 一个人的“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7、判断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 (1)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论教养》优秀教案

8* 论教养 教养是什么?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一、新课导入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éi) 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 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年至1953年,在列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论教养》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论教养》优秀教案及教学 反思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论教养》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教案设计 教材解读: 《论教养》是一篇议论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文章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本文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是值得中学生一读的,也值得师生共同探究。这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较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味本文中精辟的论断和格言式的语句,理清文章思路,辨析并学习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赏品味法: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学生世界观刚要形成的良好契机,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并用文章的观点指导学生的言行。 学法:对比阅读鉴赏法:文章本身就有着许多前后对比之处,如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样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含有预习检测、问题引领、板书设计、课堂检测等内容的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解决“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读音和生词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探究新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教师随笔 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约3分钟)导入法一:(主题导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她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有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导入法二:(背景导入) 曾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的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是当代最卓越的

【精品教案】8论教养

论教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 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 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那 么,在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眼里,怎样才能算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 1. 背景资料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 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 —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 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 检查预习 (1 )订正字音 贸然(m e)疲惫不堪(k 01)大发雷霆(t mg)涵养(h cn)恕我直言(sh u) 自吹自擂(I百)恪守(k e)允诺(n u b)自持(ch i)汲取(j i)矫揉 造作(ji e)扭捏 (ni e) J原处(ch u)L 处境(ch t)1(2)词语释义箴言(zh en) 教书(ji 0o) 教养(ji '

【教案】九年级语文《2.8﹡论教养》

第8课*论教养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观点的写法。 3.激发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情境导入】 同学们,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但我们往往会感受到,当见一个人第一面后便能自己得出结论,这个人谈吐方面如何,做事态度如何等等,这就涉及了教养的问题。到底怎样才能做到有教养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论教养》告诉我们其中的答案。 【新课解读】 一、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速读提示及要求: 1.了解作者,画出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本文论点。 3.理清本文的思路。 明确: 1.积累字词 (1)作者名片: 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1946-1953年,在列宁格

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重点字词: 贸.然(mào)涵.养(hán)恪.守(kè) 自持.(chí)汲.取(jí)遵循.(xún) 箴.言(zhēn)尴尬.(ɡà)贤.达(xián) 大发雷霆.(tínɡ) 随心所欲.(yù)一意孤.行(ɡū) 自吹自擂.(léi)矫揉.造作(róu)附庸.风雅(yōnɡ) 扭.捏作态(niǔ)絮.絮叨叨(xù)随机应.变(yìnɡ) (3)理解词义。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恪守:严格遵守。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大发雷霆:指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2.本文论点:做一个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3.本文的结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8论教养 教案

8论教养 利哈乔夫 【教材分析】 《论教养》这篇课文是苏联作家利哈乔夫所写,他生于圣彼得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工作,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他关心青少年教育,这篇《论教养》选自他为青少年写的《善于美书简》。书中有三十封信,论述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练习生活阐述哲理,耐人寻味,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 作为本单元的自读课文,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议论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所以,本课的学习,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着眼于生活中有意味的小事,并得出有积极意义的感悟。 【学习目标】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3.结合旁批主自主阅读课文,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4.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5.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旁批主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难点: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易考点、易错点】 易考点: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易错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学前准备】1.熟读课文;2.掌握生字词。 【学时安排】1课时 【学程设计】 一、《三字经》导入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二、预习检测 1.生字注音

九上论教养课文原文完整版

九上论教养课文原文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8.论教养 [苏联]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了极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着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

《论教养》教案-word

《论教养》教案 教材解读: 《论教养》是一篇议论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文章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本文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是值得中学生一读的,也值得师生共同探究。这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较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味本文中精辟的论断和格言式的语句,理清文章思路,辨析并学习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赏品味法: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学生世界观刚要形成的良好契机,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并用文章的观点指导学生的言行。 学法:对比阅读鉴赏法:文章本身就有着许多前后对比之处,如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样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含有预习检测、问题引领、板书设计、课堂检测等内容的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解决“读读写写”中

部编版九上《论教养》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论教养》课文详解 课前预习 一、作品梗概 利哈乔夫关心青少年教育,他为青少年撰写了《善与美书简》。书中论述了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这里,耐人寻味,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本文即选自《善与美书简》。 标题中的“论”字表明本文是议论文,“教养”两字是本文的论题。“论教养”,题目简洁,论题清楚。 二、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一1999),苏联学者、作家。1938年,进入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工作。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著有《善与美书简》《俄罗斯思考》等。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贸mào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涵养:滋润养育。 恪kè守:严格遵守。 汲jí取:吸收,摄取。 遵zūn循:遵照。 箴zhēn言:劝诫的话。 彬彬bīn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责别人。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一意孤行:本意为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 自吹自擂:比喻自我吹嘘。 矫jiǎo揉造作: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附庸yōng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随机应变:根据情况灵活地应付事态的变化。 二、主题概述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可以得之于自我修行和养成。只有把培养优雅风度、追求高尚人格作为人生目标,自觉践行得体文明的处世方式,才能拥有教养。 三、作品结构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入本文的论题,点出良好的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 第二部分(2~12):通过列举“无教养”和“有教养”的人的种种表现,点明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养”。 第三部分(13~17):论述教养与“优雅风度”之间的关系。 第四部分(18):得出结论,即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四、鉴赏品读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指出良好的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 2.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说“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又说“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不矛盾。“不敢贸然”是作者谦虚、谨慎的表现;“愿意交换意见”体现作者的诚恳态度。这样的表达,既体现了他谦虚谨慎的文风,又在情感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3.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同意作者的观点。假如一个人在家里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所作所为都缺乏教养的话,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地方做出有教养的举动。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4.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无教养”的行为,是人人痛恨和鄙视的,“有教养”的行为是大家敬佩和赞扬的。作者在文中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重视和思考,起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这样的写作顺序,使作者的观点更突出、更鲜明。 5.由“教养”转向“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有教养的人,一定有风度;有风度的人不一定有教养。“风度”是“教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6.“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外在的”一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九上论教养课文原文精编版

8.论教养 [苏联]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了极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收集那

8论教养

《论教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论教养》一课选自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选自利哈乔夫的《善与美书简》,全文通过对“教养”和“优雅风度”的谈论,联系生活实际,语言浅显易懂,内涵深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3、懂得教养的含义,做一个真正有教养、有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课时:1课时(本文共两课时) 教学内容: 1、情景导入:出示三张图片,分别是农民工返乡怕妨碍他人上班,在墙边等待两小时才上地铁;一个司机在等红灯时随手从窗口扔出纸屑;一个小女孩用纸巾捡起掉在地铁车厢内的零食。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他的感受,引出“教养”这个关键词。 2、整体感知:屏幕出示两个问题。 (1)从文章的标题,我们能够得到哪些信息?论:文体(议论文)教养:论述对象,论题(2)本文主要是围绕着哪两个关键词来讨论的? 教养优雅风度 3、课文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开篇引出论题,点明良好的教养来自家庭、学校、自身三方面。(学生齐读第一段) 讨论:于你而言,这三个因素那个最重要?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第二部分:(2-12)列举“无教养”“有教养”的人的种种表现,点明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教养。 一层(2-10)列举六种无教养的人的表现,意在说明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演一演:请几个同学选取没有教养的表现中的某个场景,将其演绎出来,身临其境感受。 二层(11-12)列举有教养的人的表现。 (11)提出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善于尊重别人。 (12)提出有教养的人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时间,言而有信重承诺,表里如一,稳重随和。 4、讨论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六种无教养的人的表现;列举有教养的人的具体表现;对比论证:在列举六种无教养的人的表现时,作者运用了对比,表现了一个人的两面。 思考无教养和有教养的部分能不能调换顺序?(不能,起到衬托强调作用) 梳理一、二两个部分的论证思路。 5、课后作业 (1)为文章“教养”部分补充一个道理论据。(2)思考“教养”和“优雅风度”之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